骨质疏松症教案(精选8篇)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发病多缓慢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基本正常。病理解剖可见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
一、临床表现:
(一)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二)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三)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四)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疏松,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的不足也很重要。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即体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时,就是健康的。可是因为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的影响,人的体液很多时候都会趋于酸性,尤其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等时,出于本能,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身体就会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就是钙质,它们大量的存在于骨骼中。那么,在大量进食酸性食物的时候,身体就会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钙质来中和血液的酸碱性,以维持酸碱平衡。因此说,酸性体质是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通过改善酸性体质的途径,预防骨质疏松就显得尤为重要。专家指出,食用碱性食品是防止体液酸化,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防止钙流失的最有效方法!
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有的人补了几年钙,还是骨质疏松,这就是酸性体质在作怪。酸性体质把人的 血钙中和,沉淀了,不管用了。血钙低了,骨头里的钙就会跑出来补充血钙,结果又被酸性物质中和了,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酸性体质要想补钙,必须先纠酸,改善酸性体质,补钙才能成功。
酸性体质除了造成以上疾病外,还容易失眠、多梦、疲劳、腰酸背痛、四肢麻木、怕冷、便秘、腹泻、急躁、身体肥胖、痛风等。
三、疾病治疗:
(一)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壳寡肽为一种动物性活性碱,能迅速排除人体体液偏酸性物质,能维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是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
(二)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三)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于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四)防止缺钙还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五)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六)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四、疾病预防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强调落实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加强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二)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或用固体骨肽制剂骨肽片进行预防,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日本则多主张用活性Vit D(罗钙全)及钙预防骨质疏松症,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三)三级预防: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进骨形成(活性Vit D),骨肽片等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骨骼发育、成长、衰老的基本规律,但受着激素调控(主要有PTH破骨:雌激素、CT成骨;Vit D3双向调节)、营养状态、物理因素(日照、体重)、免疫状况(全身体质、疾病)、遗传基因、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咖啡、饮食习惯、运动、精神情绪)、经济文化水平、医疗保障等八个方面的影响,若能及早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积极进行科学干预,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是可能延缓和预防的,这将对提高中国亿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四级预防:我们倡导补钙从年轻抓起,均衡饮食,多多运动,保证每天15分钟左右的时间晒太阳获取最自然的钙质来源,并对骨质疏松有科学性的认识。比如大家所认为的磷酸盐阻碍钙吸收就是不科学的言论。
五、饮食防治
(一)饮食原则
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肾虚证,总的治则是补肾壮骨,但要辨证施膳。药膳以选用具有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益肝健脾作用的药食为主;
⒉须重视营养成分的补充,保护或改善脾胃的运化及吸收功能。
(二)膳食宜忌
⒈宜供应充足的钙质。要常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排骨、脆骨、虾皮、海带、发菜、木耳、桶柑、核桃仁等;
⒉宜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可选用牛奶、鸡蛋、鱼、鸡、瘦肉、豆类及豆制品等;
⒊宜供给充足的维生素D及C,因其在骨骼代谢上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应多吃新鲜蔬菜,苋菜、雪里蕻、香菜、小白菜,还要多吃水果;
1.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1型、2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Cushingsyndrome)、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2.结缔组织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3.慢性肾脏疾病
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4.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5.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等。
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
7.长期制动
如长期卧床或太空旅行。
8.器官移植术后
9.常期使用下列药物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慢性氟中毒、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或肾衰用透析液等。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1.高危人群
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人就是容易得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
(1)固有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非固有因素低体重、性腺功能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制动、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GnRH-a或透析液等)。
2.疾病症状
骨质疏松症本身包括三大类症状: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是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如从站高或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3.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疼痛本身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脊柱变形、骨折可致残,使患者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增加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不仅患者生命质量和死亡率增加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
1.基础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①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②注意适当户外活动,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③避免嗜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④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如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和药物,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1)钙剂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mg~600mg。2)维生素D成年人推荐剂量为200单位(5μg)/d,老年人推荐剂量为400~800IU(10~20μg)/d。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剂量可为800~1200IU(目前国内销售的钙剂和维生素D复合制剂中维生素D含量普遍偏少)。建议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应为30ng/ml(75nmol/L)以上,以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应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剂量。但是,如患者伴有肾结石及高尿钙,则应慎用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
2.药物干预
仅补充钙剂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根据患者情况加用药物。
(1)药物治疗适应证已有骨质疏松症(T≤-2.5)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2.5
(2)抗骨吸收药物1)双膦酸盐类可选择的药物有阿仑膦酸盐(Alendronate)、唑来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2)降钙素类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宜长期使用。鲑鱼降钙素,皮下或肌肉注射,根据病情每周2~5次;鲑鱼降钙素鼻喷剂;鳗鱼降钙素,肌肉注射。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用于女性患者,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雷诺昔芬(Raloxifene),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和久坐期间禁用。4)雌激素类只能用于女性患者。应全面评估利与弊,遵循以下原则:①适应证:有绝经期症状(潮热、出汗等)及/或骨质疏松症及/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妇女,尤其提倡绝经早期开始用,收益更大风险更小。②禁忌证: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及活动性肝病和结缔组织病为绝对禁忌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乳腺癌家族史、胆囊疾病和垂体泌乳素瘤者慎用。有子宫者应用雌激素时应配合适当剂量的孕激素制剂,以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已行子宫切除的妇女应只用雌激素,不加孕激素。激素治疗的方案、剂量、制剂选择及治疗期限等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应用最低有效剂量。坚持定期随访和安全性监测(尤其是乳腺和子宫)。
(3)促进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激素(PTH),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年。肌肉注射,用药期间要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4)锶盐雷奈酸锶,睡前服用。不推荐CCr(肌酐清除率)<30ml/min者使用。
(5)其他药物1)活性维生素D更适合老年人,肾功能不全,1α羟化酶缺乏者。包括1α羟维生素D(α骨化醇)和1,25双羟维生素D(骨化三醇)两种。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骨化三醇、α-骨化醇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可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2)维生素K2(四烯甲萘醌)餐后服用。禁用于服用华法令的患者。
3.外科治疗
(1)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vertibroplasty)和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是脊柱微创治疗的新进展之一,适用于新鲜不伴脊髓或神经根症状、疼痛严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2)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桡尺骨远端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且累及关节面,骨折愈合后易残留畸形,常造成腕关节和手指功能障碍。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可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或外固定器固定。对于少数不稳定的骨折可考虑手术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2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11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疗效、骨密度提高程度等。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骨密度提高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护理干预;疗效骨质
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是易于骨折、骨量低、骨强度减低、骨髓腔增宽、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发生退化和(或)遭受破坏、骨皮质变薄、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等[1]。研究表明[2],通过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施以中医护理干预,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且临床疗效及骨骼矿物质密度(简称骨密度)也显著提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4月~204月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收治的22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2例,其中男48例,女64例;平均年龄(46.3±4.5)岁;病程(6.7±3.1)年。观察组112例,其中男52例,女60例;平均年龄(46.4±4.3)岁;病程(6.5±3.3)年。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诊断标准;(2)18岁<年龄<80岁;(3)无严重的肝、肾、心、肺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心、肺系统基础疾病(;2)不同意治疗的患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干预。中医护理干预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情志护理干预
大多数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3],很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将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治经过、预后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患者,使患者对骨质疏松症有所了解,从而树立战胜骨质疏松症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救治方案。对于有负性情绪的患者,应注意及时的疏解,并将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讲解给患者,让患者更加有信心面对疾病。
1.2.2体位护理干预
应注意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生病期间的体位护理,嘱咐患者生病期间休息时应选择硬板床,在仰卧时应将双膝保持在轻度屈曲的状态,并于患者的膝关节下垫一个软枕,体位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除了要做好体位护理,如果天气发生变化,应指导患者做好祛湿、保暖、防寒等自我防护措施,还可配合一些局部的热敷治疗等[4]。
1.2.3饮食护理干预
应特别注意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患者宜进食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钙的食物。这些食物能补充患者所需的矿物质,特别是锌、镁、钙,此外还要注意维生素D和维生素C的补充。中医理论辨证的将骨质疏松症分为:肾阴虚型和脾气虚型。因此进食应以益肝健脾、温补肾阳、滋补肾阴的药食为主[5]。膳食中如桑葚牛骨汤、豆腐虾皮汤、黄豆猪骨、猪皮续断汤,并配合花生、核桃仁、松子仁等坚果类食物的进食,具有益肾强筋、滋阴补血的作用。指导患者戒烟、限酒,尽量避免过量的咖啡、茶等一些刺激性饮料的摄入。
1.2.4功能锻炼干预
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筋膜失养、血经不通、气滞不行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加强患者的功能锻炼是通络、温经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骨质疏松部位选择合适的项目,如若是髋骨和股骨发生骨质疏松,则可以选择登楼梯运动;如果是腰椎骨质疏松,可以选择体操训练;而促进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运动方式是渐进抗阻练习法。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均应与患者的身体素质相符,循序渐进,坚持恒久,方能有效的.延缓骨质丢失。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中医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小针刀、针炙拔罐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1.3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提高程度等。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患者的疼痛明显;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但患者活动仍感到轻微的疼痛;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静息状态及运动时均无疼痛感。骨密度采用骨密度T值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常规骨科护理后,2组治疗后有效率和骨密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骨质量改变、骨量减少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6],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容易易骨折。有研究表明,>70岁男性及绝经>的女性的发病率非常高,且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7]。
本研究中,通过情志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和功能锻炼等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骨密度T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结果表明,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病程比较长,且容易发生反复的骨骼疼痛,易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的负性情绪[8],导致患者的肝气郁结,肝郁会导致气滞,而气滞则会导致瘀血的发生,血液循环不通畅,不通则痛。对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得到疏解,因此有效的缓解了疼痛,并让患者更有信心面对疾病,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通过饮食调护,能有效的补充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矿物质等,进一步缓解了骨质丢失对患者的危害,从而提高治疗的疗效。通过功能锻炼干预,并配合中医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小针刀、针炙、拔罐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综上,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熊桂华,黄彬,赵军.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9(27):118-121.
[2]张玲.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36(4):58.
[3]唐海梅.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18(7):114-115.
[4]丁云霞,崔晓燕.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河北中医,2014,36(2):312-313.
[5]周一庆.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卫生,(z2):210-211.
[6]何艳平.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J].医药前沿,2014,20(7):319-320.
[7]张珉珉.骨质疏松症病人的中医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30):3406-3407.
1、中药
济生肾气丸:每日7.5g,疗程半年,对腰背疼痛、日常生活障碍均可改善,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可长期服用。
2、针灸
1.体针肾阴虚者取肾俞、照海、三阴交;肾虚者取中脘、气海、命门,气血瘀滞取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属于虚证针刺手法以补为主,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施治留针15~20分钟,10次为1疗程。
2.拔火罐一般在身柱、命门、阳关、肝俞、肾俞、脾俞处拔火罐。
3.耳针取神门、交感、肝俞、肾俞、卵巢、肾上腺、内分泌等穴。
4.温和灸取关元、气海、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每穴施灸5~7分钟,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骨质疏松的西医治疗方法:
1.抗骨吸收药物
1)双膦酸盐类:可选择的药物有阿仑膦酸盐(Alendronate)、唑来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
2)降钙素类: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宜长期使用。鲑鱼降钙素50IU/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根据病情每周2~5 次;鲑鱼降钙素鼻喷剂200IU/日;鳗鱼降钙素20U/周,肌肉注射。
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用于女性患者,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雷诺昔芬(Raloxifene),每日60mg,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和久坐期间禁用。
4)雌激素类:只能用于女性患者。应全面评估利与弊,遵循以下原则:
适应症:有绝经期症状(潮热、出汗等)及/或骨质疏松症及/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妇女,尤其提倡绝经早期开始用,收益更大风险更小。
禁忌症: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及活动性肝病和结缔组织病为绝对禁忌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乳腺癌家族史、胆囊疾病和垂体泌乳素瘤者慎用。
有子宫者应用雌激素时应配合适当剂量的孕激素制剂,以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已行子宫切除的妇女应只用雌激素,不加孕激素。
激素治疗的方案、剂量、制剂选择及治疗期限等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应用最低有效剂量。
坚持定期随访和安全性监测(尤其是乳腺和子宫)。
是否继续用药应根据每位妇女的特点每年进行利弊评估。
2.促进骨形成药物
甲状旁腺激素(PTH),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 年。一般剂量是20μg/d,肌肉注射,用药期间要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3.锶盐:雷奈酸锶,2g/日,睡前服用。不推荐CCr<30ml/min者使用。
4. 其它药物
1)活性维生素D:更适合老年人,肾功能不全,1α羟化酶缺乏者。包括1α羟维生素D(α骨化醇)和1,25 双羟维生素D(骨化三醇)两种。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骨化三醇剂量为0.25~0.5μg/d;α-骨化醇为0.5~1.0μg/d。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可与其它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
黄芪虾皮汤
黄芪20克,虾皮50克。先将黄芪切片,入锅,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洗净的虾皮,加水及葱、姜、精盐等调味品,煨炖20分钟,即成。佐餐当汤服食,能补益脾肾,补充钙质,抗骨质疏松。
芝麻核桃仁粉
黑芝麻250克,核桃仁250克,白砂糖50克。将黑芝麻拣去杂质,晒干,炒熟,与核桃仁同研为细末,加入白糖,拌匀后瓶装备用。每日两次,每次25克,温开水调服。能滋补肾阴,抗骨质疏松。
桃酥豆泥
扁豆150克,黑芝麻25克,核桃仁5克,白糖适量。将扁豆入沸水煮30分钟后去外皮,再将豆仁蒸烂熟,捣成泥。炒香芝麻,研末待用。油热后将扁豆泥翻炒至水分将尽,放入白糖炒匀,再放入芝麻、白糖、核桃仁溶化炒匀即可。能健脾益肾,抗骨质疏松。
茄虾饼
茄子250克,虾皮50克,面粉500克,鸡蛋两个,黄酒、生姜、酱油、麻油、精盐、白糖、味精各适量。将茄子切丝用盐渍15分钟后挤去水分,加入酒浸泡的虾皮,并加姜丝、酱油、白糖,麻油和味精,拌和成馅。面粉加蛋液、水调成面浆。植物油六成热舀入一勺面浆,转锅摊成饼,中间放馅,再盖上半勺面浆,两面煎黄。经常食用,能补钙,抗骨质疏松。
萝卜海带排骨汤
排骨250克,白萝卜250克,水发海带50克,黄酒、姜、精盐、味精各适量。将排骨加水煮沸去掉浮沫,加上姜片、黄酒,小火炖熟。熟后加入萝卜丝,再煮5~10分钟,调味后放入海带丝、味精,煮沸即起。能补钙,抗骨质疏松。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进展的流行病,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寿命,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很多,但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预防就显得相当重要,而运动恰恰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还能较好地改善骨质疏松患者骨的状况。本文通过对许多文献的查阅,得到终身运动、适宜强度运动、承重运动及全面身体锻炼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效果较好。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峰值骨量;预防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缺乏运动,以及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极易造成钙质的流失,当钙质流失到一定程度时,就导致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医学人士介绍骨质疏松是一种日益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因骨质疏松导致髋关节骨折其一年内病死率达20%,生存1年以上者约25%丧失活动能力,它严重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多,但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完全治愈骨质疏松,并且许多药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21世纪的前确定为“骨与关节的十年”,要求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降低至25%以下。因此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包括松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1]。防治骨质疏松的主要途径:一是提高青年时期的骨峰值;二是延缓衰老时期的骨量流失[2]。也就是说,预防骨质疏松就是使人体骨峰值数值尽可能的高,骨量维持时间尽可能长或流失速度尽可能的慢。许多资料已经显示,运动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就运动和骨量及骨密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综述。
1、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与骨质疏松的预防
由于人体的骨量由以下三方面因素决定:骨发育成熟时期骨峰值达到的最大程度;中年时期骨量维持的时间;以及随后发生的骨量丢失速率。因此,对于运动对骨的影响,我们应从以下三个年龄段进行阐述。
1.1青春期、成年早期运动对骨峰值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骨还未发育成熟,骨量未达到最大值。资料显示年轻人骨骼对外力作用的刺激相当敏感,因此少儿时期进行体育运动为尽可能达到最大化峰值骨量提供了可能,体育运动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潜在的最大正向促进效果[3]。青春期前体操运动员承重部位的单位骨密度(g/cm2)比没有系统训练的对照组高,并且经过12个月的训练后,全身、脊椎及腿部的单位元骨密度比对照组高30-85%,提示青春期前可能是增加骨密度的黄金时期[4]。Robin[5]对299例6~18岁的儿童桡、尺骨和脊柱骨BMC、BMD进行测量的结果显示,运动可以提高峰值骨量。Janz等[6]研究了368名4~6岁学龄前儿童活动与骨密度的关系,发现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体力活动与骨矿成份和骨密度均有关联。提示在到达骨峰值前的儿童,体力活动与骨密度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加该阶段的活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促进骨骼发育的干预措施。
1.2中、老年阶段运动可延缓骨量丢失
骨的塑型和改建贯穿一生,前者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期,后者主要体现在达到峰值骨量后。其后的10年中骨改建处于较稳定的动态平衡,即骨形成率和吸收率相当,以后骨吸收快于骨形成,出现激素和老年性的原发性骨质疏松[7]。Dook[8]曾对42-50岁不同形式运动、运动时间长达的妇女进行骨密度研究提示绝经前进行对骨有高负载性体育运动具有较高的骨密度。研究发现所有运动组较非运动组的对照组有较高的骨密度。35-45岁的绝经前女性进行18个月的递增负荷的高冲击力练习,能显著增加承重部位股骨颈的骨密度[9]。且绝经前年龄为28-39岁无训练史的女性进行为期18个月的抗阻练习,5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后,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2.8%、2.3%、1.9%[10]。
对于老年人,有的资料显示即使是短期的、轻度的运动方案也能提高2%-4%骨量,但很快达到平台期,骨量不再增加[11]。而Pruitt[12]对绝经后女性进行了9个月的负重练习后,发现椎骨、肱骨和股骨的骨密度提高了1.6%,而对照者则下降了3.6%;Grove等[13]用1年的时间来调查低和高冲击力的不同有氧运动模式对腰椎BMD的影响,低和高冲击力运动者的腰椎BMD无变化,且二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组的腰椎BMD明显下降,说明运动可预防骨丢失。因此运动对老年人来讲,虽然只能提高一点甚至说仅仅保持骨量,但它抑制了骨的吸收,阻止骨密度的继续下降,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
综上,青少年时参加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争取获得尽可能高的骨量峰值,中年人及绝经后妇女参加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维持骨量。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不仅具有维持骨量的作用外,它的意义还有提高肌力及平衡能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跌倒的发生及提高跌倒时关键部位的保护能力的作用。所以,终身运动是值得大力提倡和推荐的生活方式。
2、不同方式的运动与骨质疏松的预防
运动增加骨量或延缓骨量丢失与运动方式密切相关。
不同运动负荷增加不同部位骨量,如上肢运动可增加桡骨骨量,而全身运动骨量增加部位主要在负荷较重的跟骨、腰椎等部位,而对股骨颈和桡骨远端无影响[14]。单一方式的运动只能使相应局部的骨质疏松状况得到改善,但无助于全身骨折疏松的状况[15]。Morel等[16]测定704名不同种类运动者的.骨密度发现,足球、跑步运动者的腿骨密度高;而俯卧撑、搏击和攀登运动员的前臂骨密度较高。表明运动对提高骨密度有部位相关性,全面身体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较好。
在运动中对骨骼的负载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负载(地面反作用力作用于骨骼);另一种是间接负载(肌肉收缩作用于骨骼)。两种作用力均可作用于骨骼,使骨骼产生负载,刺激骨形成。前者主要为一些抗重力性运动,对骨骼产生的负载大,而后者为非抗重力性运动,产生相对小的负载,如游泳项目,无地面反作用力,是非重力性运动,对骨密度的增加作用较有地面反作用的运动差。Avlonitou[17]报导男性和女性竞技游泳运动员的骨密度与年龄对照组相似,游泳对骨密度无影响。Cassell[18]报导7-9岁优秀体操运动员的骨密度较游泳的高,提示女童进行对骨骼由高负载的运动有利于增加骨密度,而游泳对骨密度的增加作用较差。可以看出,承重性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效果更好一些。
综上所述,全面身体锻炼和承重性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较有效。
3、不同强度的运动与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对运动(机械)负荷产生适应性改变,负荷降低表现为骨量丢失,而负荷增加表现为骨量增加。运动可以促进未成年骨骼骨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增加成年骨骼的骨量或阻止骨量的流失;对绝经后妇女骨骼的影响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骨量的流失。但是,运动训练对骨密度有双重影响,适度的运动能增加骨量,过度的运动会导致骨密度的降低甚至骨质疏松[19]。井本月秋[20]对青少年运动员腰椎L2?4BMD的研究表明,男子不同运动项目BMD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柔道、棒球、排球、手球、船艇、击剑、乒乓球、船艇舵手、中长跑。以上顺序表明:运动强度愈大,骨骼肌的直接刺激引发骨的间接应力愈大,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幅度也就愈高,但是强度过大可能会出现相反的结果。Slemenda[21]的研究显示10-25岁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股骨颈、骨密度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减少。19Winster[22]等报导大强度训练的长跑运动员的全身骨密度较适宜强度长跑对照组明显降低,骨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腰椎的骨密度降低且与每周跑的距离呈负相关。
因此,在运动时,不要选择强度过大的运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自己的强度进行运动。
4、在运动时还应注意的方面
在运动时,我们还要注意运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等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体育人口基本频次标准——不低于3次/周,它对于提高青年时期的人体骨峰值、预防进入老年期骨丢失而引起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每次的运动时,持续的时间不要太长,太长也容易对骨骼的生长有负面影响,而且使机体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除此之外,在运动时,参与补钙效果最佳,因为人体吸收钙的最好时期是在十几岁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吸收钙的能力不断下降,然而,运动能刺激人体对钙的吸收,提高人体骨骼的骨量。
总结:
运动是防治骨质疏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预防骨质疏松要坚持终身运动。
2、选择负重性的运动和全面身体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较好。
3、适宜强度的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才有效。
4、在运动时还要注意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次等一些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质疏松学北京: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2]赵修杰等运动方式对人体骨峰值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2):163-169
[3]高丽等运动与峰值骨量体育学刊,11(4):46-48
[4]BassS,etal.Exercisebeforepubertymayconferresidualbenefitsinbonedensityinadulthood:studiesinactiveprepubertalandretiredfemalegymnasts[J].JBoneMinerRes,;13(3):500-507.
[5]RobinLT,Lanyonle.Regulationofbonemassbymechanicalstrainmagnitude.CalifTissueInt.1995,37:411-417
[6]JanzKF,BurnsTL,TornerJC,etal.Physicalactivityandbonemeasuresinyourchildren:theIowabonedevelopmentstudy.pediatrics,,107:1387-1393.
[7]BostromMPG,BoskeyA,KaufmanJJ,etal.Formandfunctionofbone.In:Simon(eds).BasicscienceinOrthopaedics.AmAcadorhopSurg,2000,319-370.
[8]DookJE.Etal.Exerciseandbonemineraldensityimmaturefemaleathletes.Med,sci.
SportsExerc.,29(3):291-296.
[9]HeinonenA,etal.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ofeffectofhighimpactexerciseonselectedriskfactorsforosteoporoticfractures.Lancet,:348(9038):1343.
[10]LohmanT,etal.Effectsofresistancetrainingonregionalandtotalboneminealdensityinpremenopausalwomen;arandomizedprospectivestudy[J]JBoneMinerRes,1995;10(7):1015-1024.
[11]陈丽霞等运动与骨质疏松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319-370
[12]PruittLA1Weight-trainingeffectsonbonemineradensityinearlypostmenopausalwomen[J].JBoneMinerRes,1992(7):
179-185.
[13]GroveKA.Bonedensityinpostmenopausalwomen:Highimpactvslowimpactexercise[J].MedSciSportsExerc,1992(24):1190-1194.
[14]KemmlerW,EngelkeK,WeineckJ,etal.TheErlangenfitnessosteoporosispreventionstudy:AControlledexercisetrialinearlypostmenopausalwomenwithlowbonedensity-first-yearresults.ArchPhysMedDehabi.,84(5):673-682.
[15]冷文川等运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机制的实验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4):352-356。
[16]MorelJ,CombeB,FranciscoJ,etal,Bonemineraldensityof704amateursportsmaninvolvedindifferentphysicalactivities[J].Osteoporos,2001,12(2):152-157.
[17]AvlonitouE.etal.Estimationofbodycompositionincompetitiveswimmersbymeansthreedifferenttechniques.Int.J.
SportsMed.1997.18(5):363-368
[18]CassellC.etal.bonemineraldensityinelite7-to-9-year-oldfemalegymnastsandswimmers.Med.Sci.SportsExerc.1996,28(1):1243-1248.
[19]叶鸣等运动与骨密度的研究进展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4):38-42.
[20]井本岳秋ら.长距离:ランナーの腰椎骨盐浓度.体力科学.1992;41(6):741.
[21]SlemendaCW.etal.Highintensityactivityactivitiesinyoungwomen:sitespecificbonemasseffectsamongfemalefigure
■ 编者按
2008年5月10日,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在重庆召开了中国骨质疏松专家论坛会。此次会议吸引了包括骨质疏松科、内分泌科、妇产科、老年科、风湿科、骨科、免疫科、康复科等近200位医师参加。会议分为上午全体大会和下午三个分会场的分组讨论两部分。全体大会由北京协和医院孟迅吾教授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朱汉民教授主持。北京协和医院徐苓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章振林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林华教授分别做了专题报告。随后朱汉民教授与参会医师共同分析讨论了3个真实病例。
在下午3个分会场上,各科专家就骨质疏松的诊治和预防、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阿仑膦酸钠(福善美)的国内外研究回顾与进展等问题做了专题演讲。现撷取会议的重要内容报道如下。
左起依次为林华、徐苓、孟迅吾、朱汉民和章振林教授
骨质疏松危害与医师责任
徐苓教授指出,临床医师应给予骨质疏松更多关注,因为其患病率高、危害大(骨折、疼痛、生活质量下降、花费大)且发展趋势严峻。尽管骨质疏松是可以预防的疾病,但医师却对其关注不够。1992年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65岁以上妇女仅髋部骨折发生率在亚洲就可能达到51%,这将带来一场不小的亚洲风暴。对于我国来说,骨质疏松已成为潜在而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尽管形势不容乐观,但各科医师还只是将目光锁定在本专业范围内,对于常见、多发的骨质疏松仅当作“副业”对待。忽视的原因包括主、客观两方面。客观原因:骨质疏松症状隐匿、监测指标不明显等;主观原因: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表现、自然现象,不需特殊处理等。但作为医务工作者,无论身在哪一科,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骨质疏松。
临床医师需要明确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以及哪些人群需要接受筛查。目前,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和可控两种。不可控因素包括种族、老龄、绝经、母系家族史;可控因素包括低体重、药物、雌激素水平低下、吸烟、过度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饮食不合理。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可控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既往骨折史和父母髋骨骨折史;可控因素为当前吸烟、应用糖皮质激素、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骨质疏松、饮酒≥3个单位/日以及骨密度(BMD),其中年龄和BMD是独立危险因素。
2006年中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研究学会指南推荐,在下列因素中满足≥1项者需进行BMD测定:女性65岁以上、男性70岁以上,低体重,50岁后骨折,骨质疏松家族史,成年后性激素水平降低,营养摄入不足,吸烟及过量饮酒,缺乏运动,伴影响骨代谢的疾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X线片证实有骨质疏松并接受治疗和疗效监测。
2008年欧洲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和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NOF)推荐,对于绝经后骨
质疏松妇女,若具有危险因素,既往有骨折史者,建议开始治疗;如果伴其他危险因素且年龄>65岁,也需要治疗,若年龄<65岁,则先测BMD,然后根据父母是否有骨折史、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具有其他危险因素和T值来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最后徐教授指出,医、教、研共同发展才能为防治骨质疏松开辟一片新天地。
骨质疏松专科的建立与发展
章振林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国内外骨质疏松专业的发展情况。目前国外有关骨质疏松的组织包括NOF、IOF、国际骨矿盐学会(IBMS)、欧洲钙组织学会(ECTS)、国际骨密度临床测量学会(ISCD)、日本骨质疏松学会等。我国骨质疏松专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包括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08年9月将创办《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疾病组等学术机构成立,但相比西方国家发展仍然滞后。
骨质疏松是涉及多学科的专业,作为独立专科,管理和协调各学科关系,尤其是对专科定位、发展方向及发展手段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从医、教、研三方面着手,通过制定考核指标、培养更多的骨质疏松专业高级人才以及设立研究室等手段,达到多学科携手共进的目的。
目前在骨质疏松治疗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对骨质疏松的认知度低、就诊率低、规范化治疗程度不高等。因此,要发展壮大骨质疏松专业任重道远,成立专业的骨质疏松医师队伍及专科非常重要,而且迫在眉睫。
治疗骨质疏松——阿仑膦酸盐的发展与变迁
林华教授指出,阿仑膦酸盐可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从而导致破骨细胞凋亡,并间接抑制骨吸收。阿仑膦酸盐R2侧链上因含有氮原子,使其抗骨吸收能力较不含氮原子的双膦酸盐大100~1000倍,并可显著减少对骨矿化的影响。
阿仑膦酸盐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双膦酸盐。1985年进行的为期1年的阿仑膦酸盐国际临床研究(FOSIT,n=1908)结果证实,阿仑膦酸盐在所有检测时间均可显著增加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BMD,而且在研究的第3个月即已与安慰剂组具有显著差异(P<0.001),这种增加BMD的作用10年后仍可持续。
1995年开展的为期3~4.5年的阿仑膦酸盐骨折干预研究(FIT,n=6459)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治疗12个月时阿仑膦酸盐可显著降低临床椎体骨折累计发生率59%(P<0.001)。对其中每日服用阿仑膦酸盐5~10 mg/d的3658例患者进行抗骨折作用评估,结果显示,相比安慰剂,治疗18个月时,阿仑膦酸盐可显著降低临床髋部骨折累计发生率63%(P=0.014)。
Bone HG等进行的为期10年的随机、双盲Ⅲ期临床研究(n=1800)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阿仑膦酸盐可显著降低绝经后妇女非椎体骨折发生率,第1~3年时为<3例/100患者-年,而安慰剂组约为4例/100患者-年;6~10年时,阿仑膦酸盐组的骨折发生率仍维持这一水平,而安慰剂组骨折发生率>4.5例/100患者-年。
Cranney A等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阿仑膦酸盐可显著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危险,疗效优于降钙素、维生素D等。既往的两项研究结果显示,阿仑膦酸盐具有抑制骨重吸收、降低骨转化、改善骨质疏松皮质骨多孔性、使骨骼矿化更均匀以及提高抗骨折能力等作用。
此外有研究表明,阿仑膦酸盐70 mg/w与10 mg/d疗效相当;相比安慰剂,阿仑膦酸盐70 mg/w耐受性良好;患者更倾向使用阿仑膦酸盐每周1次剂型。目前,阿仑膦酸盐的治疗范围已经拓展到用于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骨科领域以及儿童骨质疏松等。此外,阿仑膦酸盐可以与激素替代疗法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与维生素D联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与原发病治疗策略联合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与激素治疗联合治疗男性骨质疏松。但对于阿仑膦酸盐是否可以治疗骨折、骨坏死和疼痛尚存争议。
总之, 阿仑膦酸盐具有最充分的循证征医学证据,治疗人群最大,目前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可治疗多种骨质疏松,可迅速、有效提高BMD,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是目前临床唯一可降低髋部骨折发生率的双膦酸盐,而且临床耐受性、安全性良好。
病例讨论
朱汉民教授在会上与参会医师共同分析、诊断了3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病例。
对于3个病例,朱教授做了如下点评:
1.WHO依据BMD制定的诊断标准适用于绝经后白人妇女和50岁以上男性;绝经前妇女、年龄<50岁的男性和儿童应首选Z值而非T值来下诊断;绝经前妇女和青年男性BMD低,不妨诊断为“低峰值骨密度或骨量低下”,这类人群要注意骨健康。
2.阿仑膦酸盐改善BMD至少要治疗6~12个月,预防骨折至少需治疗12个月。对于需长期使用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的患者有以下3点建议:对于治疗超过5年者,如果骨转换低,建议采用间歇治疗;临床上低骨量患者多见,骨折危险因此增加,可按骨质疏松建议治疗3~5年;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治疗3~5年或更长。
3.2008年4月28日,《新民晚报》刊登了一则150字的消息称:“双膦酸盐会引起房颤。”朱教授认为,这是媒体对读者的误导。因为从目前的多项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看,阿仑膦酸钠与房颤、房扑均无相关性(Arch Int Med 2008,168:826;BMJ 2008,336:813)。
会议总结
钙是身体内第5位重要的元素,它不仅是骨骼的重要成分,以保持力学特性;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通过一组钙结合蛋白,特别是钙调节蛋白(calmodulin)的介导,而完成传递而引发一系列细胞活动。人体骨骼总含钙量约为1.2~1.5kg。
在人体自身稳定机制中,体内钙的调节不仅需要一些其他无机离子如磷、钠、钾的参与,而且受PTH、1,25-(OH)2D3和降钙素(Calcitonin,CT)的调控。血钙降低时,PTH升高,PTH可增加肾脏1α-羟化酶的活性,使25-(OH)D3转化为1,25-(OH)2D3,从而促进肠钙的吸收;PTH还能保持骨吸收和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人体仅仅通过饮食并不能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必须有适当的日光照射和维生素D的补充。钙吸收下降与维生素D不足有关。随年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需要更多25-(OH)2D3才能产生相同量1,25-(OH)2D3;同时,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减少,从而减少了日光照射,25-(OH)2D3的产生也降低。这两种因素相互影响,加之年龄增加肾脏1α-羟活化酶的活性对PTH产生相对抵抗,亦影响了1,25-(OH)2D3的产生。绝经后妇女的肠黏膜对1,25-(OH)2D3也产生一定抵抗,因此,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可导致钙的吸收减少。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随年龄增长,人体的钙吸收明显下降,约半数老人其吸收分数小于25%,甚至低于15%。
钙的吸收=肠钙摄入-(粪钙排泄+尿钙)。如果要保持正钙平衡,每天至少要口服钙500mg;若吸收分数仅为15%时,则钙摄入每天至少900mg。成人约30岁左右骨量达最高峰值。骨量峰值越大,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机会越小,但人的一生中不断进行骨重建,更新骨组织,随之必然会导致骨的丢失,人体为最佳发挥骨的力学功能,不仅减轻体重,而且在不影响负重的情况下,非常节省骨结构的材料,骨质很少储备,为保持自身稳定,机体不得不释出骨钙,当其达到一定程度,则将导致骨质疏松,严重者将伴发骨折与骨痛。
钙的吸收与骨量有一定关系,而骨量的多少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在生长发育期遗传因素更为重要,直达到骨量最高峰值。随着生长结束,骨骼大小趋于稳定,但总骨量还会增加10%~15%。由于遗传因素不同,黄种人的骨骼较欧美人为小。②骨骼的机械负荷量:重体力劳动和大运动量能使骨量增加,不好活动的生活方式使骨量减少。③个人营养及生活习惯:充足钙的摄入在儿童及青少年甚为重要,高钙摄入者,其骨量可增高3%~20%不等。不同人种、不同年龄的钙摄入量不仅与维生素D摄入多少有关,也与饮食内容(动物蛋白、纤维素、钠盐)、生活嗜好(抽烟、饮酒、饮用咖啡)、服用药物(含铝抗酸药、皮质类固醇)等有关。
【骨质疏松症教案】推荐阅读:
骨质疏松防治知识06-24
骨质疏松药物市场分析11-15
《看病教案》教案06-06
经典诵读教案教案06-02
教案送玩具教案10-15
《口技》教案-教学教案11-18
《公输》教案设计-教学教案12-18
第八册教案教学教案06-07
小学信息教案教案(五年级)09-17
勾股定理教案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