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精选8篇)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篇1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②“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③“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④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⑤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 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B.“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D.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B.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C.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D.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元景自幼学武,多次随其父出征,以勇闻名,荆州刺史谢晦、雍州刺史刘道产闻知其名,皆曾欲罗致帐下,但事情末果。

B.柳元景虽出身行伍,却颇有谋略。他被任命为广威将军、随郡火守后,广设方略,斩获数百,郡境肃然,展露了他的军事才能。

C.柳元景为人显出非同寻常的厚道。当他得知他家菜园的守园人将吃不了的蔬菜卖掉,得钱二万送给他时,非常生气,将钱送给了守圆人。

D.柳元景因世祖生性猜忌严暴,担心突遭横祸,日夜小心谨慎,于是与人合谋策划政变,试图改立刘义恭为帝,因密谋泄漏惨遭杀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5分)(2)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客 从 杜 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8.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5分)

9.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人也。少便弓马。数随父伐蛮,以勇称。寡言有器质。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败。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其能,元景时居父忧.未得加命。会荆州刺史江夏王义恭召之,道产谓曰:“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服阕,迁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太尉城局参军,太祖见又嘉之。世祖西镇襄阳,义恭以元景为将帅,即以为广威将军、随郡太守。既至,而蛮断驿道,欲来攻郡。酃内少粮。器杖又乏,元景设方略,得六七百人,分五百人屯驿道。或曰:“蛮将逼城,不宜分众。”元景曰:“蛮闻郡遣重成,岂悟城内兵少。且表里合攻,于计为长。”会蛮垂至,乃使驿道为备,潜出其后,戒曰:“火举驰进。”前后俱发,蛮众惊扰,投水死者千余人,斩获数百。郡境肃然。

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时在朝勋要,多事产业,唯元景独无所营。南岸有数十亩菜园,守园人卖得钱二万送还宅,元景曰:“我立此固种菜,以供家中啖尔。乃复卖莱以取钱,夺百姓之利邪!”以钱乞守园人。

世祖严暴异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莫不重足屏气,未尝敢私往来。世祖崩,义恭、元景等并相谓曰:“今日始免横死。”前废帝少有凶德,内不能平,杀戴法兴后,悖情转露。义恭、元景等忧惧无计,乃与师伯等谋废帝立义恭,日夜聚谋,而持疑不能速决。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出门逢弟车骑司马叔仁,戎服率左右壮士数十人欲拒命,元景苦禁之。既出巷,军士大至,下车受戮,容色恬然,时年六十。

(选自《南史•柳元景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例如三国的曹丕和西晋的司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庙号。文中的“世祖”指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南朝宋第五位皇帝孝武帝。

B.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父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服阕,指服丧期满。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废帝,被废黜的皇帝。前废帝,指宋孝武帝刘骏长子,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第六位皇帝。凶残暴虐,滥杀大臣,就连他的叔叔也没能幸免。

10.补写下面句子: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琵琶行》)。

②《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讨 白 李进祥

马亚瑟用了十二年时间,才在一个叫马家大山的村子找到了锁拉西。

锁拉西突然见到了马亚瑟,怔往了,脸上的表情极为复杂,有惊、有喜、有疑惑,也有恐惧。马亚瑟看着,感觉到自己的脸上也一定是同样的表情,脸也一定被那些复杂的表情弄得扭曲了。

两个人对视着,谁也不知道第一句话该怎样开口。一只苍蝇就叫得很凄凉。锁拉西先开口: “你到底还是找来了。” “我找了你十二年。”

“我等了你十二年,怕了你十二年,想了你十二年。” “我也是!” “你成家了吗?”

“没有,成啥家呢,马主席托付的事没办成。” “马主席托付的事,啥事?” “报仇,惩治叛徒。”

“我不是叛徒!”锁拉西突然高声说。“可你跑了。”

锁拉西又激动了,连声说:“我没有叛变!我只想安安静静地过几天日子。” “临阵脱逃,和叛变一样。”

“不一样。红军走了,自治政府散了,我不跑咋办,等死吗?”

“红军走的时候,叫马主席一起走,他走了吗?马主席被抓了,其他人走了吗?” 锁拉西不说话了。

“给你三天时间。”马亚瑟侧身望着锁拉西说。锁拉西笑了,不是苦笑而是那种很解脱的笑。

“我知道迟早有这一天,我也盼着这一天。人总是要见安拉的,早死早得脱离。要是当时就战死了,那该多好。”锁拉西的语气平静了,但平静中又有伤感。这份伤感马亚瑟也有同感。

当天下午,锁拉西出去了,说是有些账债要清一清,有些人情要还,不能把账债带到后世里去。

锁拉西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才回来,他一脸的轻松。山窝子里太阳升起的迟,落下去的早。但太阳落下去后,天还亮着。

吃过晚饭,做过了晚礼拜,两个人就在小房子里的炕上睡了。两个人都睡不着,东拉西扯地说了一夜闲话。

第二天一早起来做过了晨礼拜,太阳还没露出脸,锁拉西就张罗着要宰羊,说是过个尔麦里,顺便也给自己念个讨白。

晚上,锁拉西没有和马亚瑟一起住,他说得把他的事跟家里人说说,把后事安顿一下。马亚瑟送锁拉西出门时,山头上有夜猫子的叫声大笑样地响起,叫声在几座山之间来回地滚响了许久还回音不绝,一直响在马亚瑟的心上。

马亚瑟睡不着。

他看到锁拉西和女人先到了儿女住的窑洞,一家人应该是说了许久的话,一盏油灯一直幽暗地亮着。马亚瑟的眼睛也亮着。星星把院子照得冷亮的时候,锁拉西和女人才出了儿女的屋子。女人一手端着灯盏,一手遮挡着一点橘黄色的火苗,像在呵护着一个生命。火苗一闪一闪的,马亚瑟真担心它会熄灭了。它却终于闪进另一个窑洞,马亚瑟才松了一口气。

一声清亮的鸡啼,万籁突然又归于沉寂。所有的声音都跑得一丝不剩。只有空壳还留在马亚瑟的耳边。马亚瑟也成了一具空壳,他的灵魂被听到的那些声音掏出来,挂在三尺高的上方,连他自己都有些认不出来了。

锁拉西突然进来了,在幽暗的晨曦中,他的脸上有少年般的亮光,他双手托着一把刀,就是他曾经用来杀敌的那把刀。刀被重新擦拭过了,冷亮得真像是铁。

锁拉西把刀子递给马亚瑟,急切地说:“天亮以前动手吧!再看到太阳,我会难过的。趁他们这会儿都睡着,快动手。他们看到了也要难过。”

马亚瑟机械地接过刀子,看着锁拉西,他眼中是那只宰杀过了的绵羊。绵羊的眼睛里没有恐惧,没有乞求,空得近乎神圣。锁拉西面向西方跪着,闭上了眼睛,嘴里小声地念着。马亚瑟知道他是在给自己念讨白。马亚瑟有些恍惚。锁拉西则再一次催促马亚瑟:“快动手吧!你还等啥呢?”

马亚瑟被喊醒了,他这才真切地看到锁拉西。第一缕晨光已透进屋子,马亚瑟的手突然握紧了刀把,举起刀子。刀子在晨光中像月牙一样。月牙慢慢地落下来,“当”的一声掉到地上。

一阵光影乱动。锁拉西的女人,他的儿子尤素夫,还有女儿阿米乃都慌慌地进来了。很显然他们一直在外面听着。

马亚瑟这时候已经拿定了主意,他对仍在跪着的锁拉西说:“那个临阵脱逃的锁拉西已经被我宰杀过了,你起来吧。”说完这句,马亚瑟就走了。锁拉西一家人早呆了,谁也没有送他。

马亚瑟走出大门的时候,大黑狗问询地向他叫了一声。他没有回头,向太阳即将升起的那个山头走去。

(选自2015年第5期《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十二年后马亚瑟终于找到了锁拉西展开故事,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B.锁拉西和马亚瑟是战友,一起参加过革命,可是后来红军走了,自治政府散了,马亚瑟坚持革命,而锁拉西却背叛了革命,娶妻生子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C.马亚瑟和锁拉西两位老朋友相见,前者决心执行命令处死后者,而后者安排家事,念了讨白平静受死。前者看到后者温馨的家庭、真诚的忏悔,于是刀下留人,毅然离去。

D.小说没有从正面去描写战争的惨烈、战士的无畏,而是通过马亚瑟的叙述去回顾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5分)(3)作品在谋篇布局上非常巧妙,尤其是小说的结局出乎意料,意蕴悠长。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谢家麟: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吴月辉

2012年,92岁高龄的谢家麟获得了2011国家最高科技奖。当被问及数十年学术生涯中哪件事最值得自豪时,谢家麟笑笑说:“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正是这种什么都不怕的闯劲,曾让年仅35岁的谢家麟名扬美国。那是1955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研制这台医用加速器时,还有斯坦福大学4名教授级的专家也接了同样的工作,作为对手,谢家麟无论在资历上还是在可供调遣的人员和资源上,与他们都不在一个量级。因为是医用,这台加速器的要求格外高。“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无例可循。但我觉得这是独当一面、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因此就毫不迟疑地接受了。” 回国后,他又带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耗时8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了解加速器。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他说:“什么叫做科研工作?做科研工作就是解决困难。没有困难,那就用不着科研了。”

1979年,已过花甲的谢家麟再一次“大胆”地投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研制工作中。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高等加速器的一次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难度非常大。有人说,这就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想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如果没有抓住,就会粉身碎骨。然而,由谢家麟带领的团队最终还是跳上了这辆“飞驰的列车”。

这一次次因为“大胆”而创造的奇迹,皆源于谢家麟深厚的科学功底和坚持创新的精神。

对于创新,谢家麟终生都在以身作则,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也依然如此。80岁之后,他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便将精力投入到了研究如何将低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小型化的课题上,提出了“创新四部曲”,并最终研制成功。而谢家麟进行此项研究的初衷十分简单,他只是不愿陷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状态之中,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做点有益的事情。

谢家麟曾多次公开表达自己对于创新的理解。他认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跟踪”是必须的,假如不能处于和前人相近的水平,“超过”就无从谈起。然而,谢家麟更强调,要认清“跟踪模仿”与原创性发明是有很大差别的,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原创是人天生的本性”。正是因为有了谢家麟这样的科学家,科研创新之路才永远不会中断,如他的自传书名一般,这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

谢家麟还十分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谢家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中,特别是实验领域的创新,要自己能够动手,才能掌握第一手的情况,知道关键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可做适当调整,最后达到预期目标。如果自己不懂动手,则犹如开车时需要一人观看路面情况,再转告掌管方向盘的人来调整方向。

对于未来,谢家麟有着美好期许。他在自传中如此寄语青年人:“要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这样,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才会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会才会因你的知识而更美好。” 2016年2月20日上午8时12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刻,享年96岁。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2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有人问谢家麟,是否后悔当年回国的决定。他的回答永远是:“不后悔,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回国使我有机会施展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建设服务。”他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可以原谅,那是机遇和能力的问题。但不能成为一砖一瓦,那是不可原谅的。因为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会无作为。”无论是科学大师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余建斌《梦想需要加速器》)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传记采用倒叙的手法,没有全面叙述谢家麟一生的情况而是截取了他在科技创新路上几个人生片段有侧重地表现其科技贡献与科学精神。

B.为了佐证谢家麟在治学观念、研究方法、国际视野、合作胸怀、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大家风范,作者直接引用了谢家麟自己和熟悉他的人的许多原话。

C.谢家麟在科学研究生涯中取得一系列奇迹般的成就,与他一直以来的闯劲、自身的深厚科学功底和比较强的科技动手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D.到了晚年,谢家麟依然坚持科学研究,因为他要以身作则,以便更好地激励青年科学家们;同时,也是为了发挥余热而多做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2)谢家麟的一生始终围绕着“创新”两个字,他是如何做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3)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其实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对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段落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②天津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平一段《野猪林》中的“大雪飘”,唱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③复习时要精做题,尤其是要自己先做,此后再与答案对比,以此发现自己答题的缺陷所在。长此以往,现代文阅读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④他这次犯的错误虽然没有酿成人错,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会吃亏的。

⑤取得了成绩当然值得高兴,但是不能因为成绩就连我们的错误也一笔抹杀了。⑥《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②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那里蕴藏着我们需要的大量营养,堪比我们的“文化母乳”,它可以使我们同本壮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积累丰厚的底蕴。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15.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3分)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______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大白话。____我却知道,有不少人,____很多人并非为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去构建自己的人生与生活。____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为我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A.也许

但是

而且

因此 B.如果

甚至

因而 C.如果

但是 而且

因此 D.也许

甚至

因而

16.请根据以下语段的内容,在结尾处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文字,使句意完整。不超过40个字。(5分)

吐槽就是相当于“抬杠”、“揭老底”、“拆台”等,现在社会上对吐槽一词的理解不尽一致,还存在着滥用误用的情况。下面是“吐槽”的一些特点:

一、绝大部分吐槽都是针对被吐槽者离谱的言行而产生的,没有离谱就没有槽点,而吐槽的内容也必须公正客观。比如有人说“果然还是宅在家里一辈子舒服啊”,某网友就会吐槽,“会那样想的只有你吧”。这类吐槽体现了普遍的价值观。

二、吐槽是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的回应,对话中第一个发言的不叫吐槽,称不上对话的更不是。

三、吐槽的语言不能艰深晦涩,应该浅显易懂,否则别人就会接着吐槽,“你这谁能听得懂啊?”吐槽一般也就一句话,不会太长。

四、吐槽的目的,是指出对方话语或行为的离谱之处加以揶揄或感慨,任何包含指责与愤怒的攻击性言论都不算是吐槽,吐槽不存在恶意。

总之,真正意义上的吐槽应是。

17.心理学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倒U曲线”,下图就是表现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倒U曲线”,请根据下图写出关于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两条结论并给出一条建议。(6分)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马海祥博客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人民日报》

对于“批判者”、“建设者”、“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结论一:

结论二:

建议: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答案

1.C A.“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错,原文是“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B.“根本解决”表述过于绝对,且“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错,原文是“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过来”,即“一”“二”“五”等技术。D。“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错,原文是“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2.D 强加因果。原文是“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

3.A B.“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错,原文是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C.张冠李戴。“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说的是人们关心的第一个中心问题“生命”,“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则说的是第二个中心问题“幸福”。D.强加因果,且“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于文无据。

4、答案:C“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

5。B(首先结合上下文,弄懂语段的大意,就明白“帝”、“左右”、第二个“元景”都是主语,当在句首;然后再按照句意分别断句)

6.D(“与人合谋策划政变”是前废帝时)7.(1)很久就想规劝您屈尊来这里任职,现在贵王相召,难以挽留你,违背了心意感到很失意。(“规”、“屈”、“乖意”、“惘惘”各1分,句意1分)

(2)柳元景由将帅起家,等他执掌了朝政,管理政务虽然不是他所擅长的,却有高雅的美名。(“起自”、“当朝理务”、“所长”、“弘雅”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县人。柳元景少年时期就熟悉弓马,多次跟随父亲讨伐蛮人,以勇敢著称。他少言寡语,有器识,荆州刺史谢晦听到他的名气,曾经邀请他,还没有来得及去而谢晦失败。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他的能力,元景当时在家为父亲守丧,不能任命。正赶上荆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又召用他,刘道产对他说:“很久就想规劝您屈尊来这里任职,现在贵王相召,难以挽留你,违背了心意感到很失意。”服丧期满,逐步升迁为刘义恭司徒太尉城局参军。文帝见到后又十分欣赏。

孝武帝西镇襄阳,刘义恭推荐柳元景,于是便任命他为武威将军、随郡太守。等到任以后,敌

人断绝了驿道交通,要攻打郡。酃县内缺少粮食。武器又缺乏,元景想方设法得到六七百人,分开五百人驻守驿道。有人说:“敌将逼近城池,不应该分开军队。”元景说:“敌军听说郡里派遣重兵,哪里能悟出城内兵马少。况且内外配合攻击,是好的计策。”恰逢敌人逼近,就让驿道的人做好准备,潜伏在他们后面,告诫说:“火把一亮,马上前进。”前后一起出发,敌人惊慌失措,投水死的有千余人,斩杀和俘虏了数百人,郡内治安肃然。

柳元景由将帅起家,等他执掌了朝政,管理政务虽然不是他所擅长的,却有高雅的美名。当时在朝的要人大多经营产业,只有柳元景独自无所经营。江南岸有几十亩菜园,守园人卖菜得了二万钱,送还给家里。柳元景说:“我开这个园子种菜,目的是供家中吃的,却又卖了取钱,是要夺百姓们的利吗?”结果把钱送给了守园人。

孝武帝严厉暴虐无常,柳元景虽然受到了宠幸的待遇,却总是担心遭到祸患。太宰江夏王刘义恭以及各位大臣无不小心翼翼,不敢互相来往。孝武帝逝世,刘义恭、柳元景等互相说:“今天才算免除了横死。”废帝少年而有凶德,内心不能平衡,杀掉戴法兴以后,悖谬之情暴露,刘义恭、柳元景担忧恐惧,便与颜师伯等谋划废除皇帝,立刘义恭,日夜聚在一起谋划,但犹疑不能迅速决断。事情被发觉,废帝亲自率领宿卫兵出阵讨伐,他以诏令的名义召见柳元景。左右的人跑来报信,说兵刃戒备情况反常。柳元景知道灾祸到了,整顿朝服乘上车子,应召出门。遇上弟弟车骑司马柳叔仁穿着军服,左右壮士几十人,打算拒绝服从命令,柳元景苦苦禁止。等出了街巷,军士大批开来,柳元景下车受死,表情十分安静。当时六十岁。

8、【答案】(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9、“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思路点拨】此诗大约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在长沙所作。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横征暴敛,便是这首诗的主题。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第(1)题答出故事梗概的,给2分;答出“欲辨不成书”意思的,给2分;答出“哀今征敛无”意思的,给1分。第(2)题答出“珠中有隐字”寓意的,给3分;答出珍珠“化为血”寓意的,给3分。两题意思答对即可。

10、答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ƒ,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11、①(3分)C。A“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属于有意拔高。B“而锁拉西却背叛了革命”错,应是“而锁拉西却脱离了革命”。D“通过马亚瑟的叙述”错,应是“通过马亚瑟和锁拉西的对话、通过战争背后的故事去回顾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②(5分)我国民间有“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常把猫头鹰当做“不祥之鸟”,当做厄运和死亡的象征。(2分)烘托气氛,营造氛围。本文用这恐怖的环境来衬托马亚瑟当时复杂、矛盾的心理。(3分)

③(6分)从结构安排上看,有欧亨利式的结尾,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马亚瑟执行命令想处死锁拉西,而故事结局陡然一转,猛烈撞击着读者的心灵,可谓是意蕴悠长。(2分)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充分表现了人物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分)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通过这个故事的结局,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又赞美了人性的真善美。(2分)

12、①(3分)A。B没有表现其“合作胸怀”方面的内容。C 表述不够完整,不可遗漏创新精神。D“以便更好地激励青年科学家们”错,属于无中生有。

②(4分)⑴终身以身作则,以创新精神做出很多的科技贡献。⑵敢于大胆设想,讲究创新方法。⑶重视原创性创新。⑷创新的路上,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每点1分)

③(5分)谢家麟的寄语要求青年人做到德才兼备,具有优秀的品质(也可以“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而谢家麟自己的一生正是这样做的。(1分)具体表现为:⑴有爱国情怀,主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2分)⑵有自己的人生梦想,有所作为。在科技创新的路上有闯劲。(2分)

13、答案A 深入人心:指思想、理论、学说、主张等为大家所深刻理解并拥护。荡气回肠:使肝肠回荡,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长此以往: 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长期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

④引以为戒:是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当做警戒,避免重犯。出自《国语·楚语下》。解释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⑤一笔抹杀:偏正式;作谓语。抹杀:涂掉。一笔涂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⑥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抑:也是压抑的抑,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14.A(B项,“不仅对世界……而且反映美国……”,语序不当。C项,“超过50%以上”,成分赘余。D项,“燃煤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不合逻辑)

15、答案D(第一个空前后是选择关系,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第二个空前后是转折关系,用“但是”表示转折语气偏重,选“而”更符合语言习惯,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第三个之间是递进关系,选“甚至”更符合语感,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

16、客观公正地用通俗简短的方式回应被吐槽人离谱的言行,以达到揶揄或感慨目的的言论 试题分析:这实际上是一道下定义类的概括压缩试题,其解题的思路是先找出其宾语的中心语,即“言论”,然后再从材料中筛选出能表现其属性或特质的关键词语作宾语的定语即可。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答案(6分)结论一:当压力过小或压力过大时,业绩表现较差。(2分)结论二:适度的压力能提升工作绩效。/压力水平适度时能达到绩效高峰。(2分)建议:为了提升工作业绩,进行压力管理十分必要。(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图文转换,应属于图表转换。题干要求“根据下图写出关于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两条结论并给出一条建议”,对于前者,应关注图表上的对象,应是“压力”与“绩效”,从曲线的走向可以看出,压力过小和压力过大的时候,业绩的表现都较差;而适度的压力水平却能达到绩效的高峰。至于提出建议,应针对前面的两个结论提出。

18(60分)“批判者”与“建设者”各代表一类人。弄清楚它们的含意,辨析概念很重要。在这基础上比较、权衡,写出更欣赏谁。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篇2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宋代家训的特点

家训指古代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 宋代的家训, 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 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这些家训根据纂述者的身份, 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宋代家训集成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题材, 又有发展, 如《集事诗鉴》将散文与诗歌融于一体。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 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 如司马光的《家范》等。

宋代家训的繁荣, 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选官以科举为主, 宋代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 贫富无定势, 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积极地纂述家训, 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 令其家族成员修身、齐家, 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

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其中, 治生方面, 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最为详尽;制用方面, 以陆九韶《居家制用》更为具体。宋人重视家庭治生, 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 这也是维持大家族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此外, 科举也需要经济支持。宋代家训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 另一方面提倡辩证的节俭, 量入为出是其基本原则。宋人把简朴当作自家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但对公益事业, 则主张尽力而为, 不要吝惜财产, 如“乡人有纠率钱物以造桥修路及造渡航者, 宜随力助之” (袁采《袁士世范》) 。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 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 即通过对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规范, 将儒家思想贯彻集中。除了道德教育外, 宋代家训还重视参加科举考试, 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 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宋人家训中也涉及许多教育原则, 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家族对子孙等家庭成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 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当好言相劝不能奏效时, 家长便采取其他的惩罚方式, 如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告官、驱逐、移乡等。

家训的纂述, 是为家族的兴旺长久, 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有的宋代家训如范氏的《义庄规矩》及后续规矩还得到朝廷的许可与支持。家训、法律中都有儒家思想的渗入,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家训在强调修身、治家之后, 仍然怀抱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治天下也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所以在礼法社会之中, 家训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家训与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还是略有侧重的, 家训更侧重家庭的发展, 而法律则更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

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的特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家训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题材, 它汇集了宋及宋前历代的家训, 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

B.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 提倡辩证的节俭, 把简朴当作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但对公益事业, 则主张尽力而为, 不要吝惜财产。

C.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 倡导通过对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规范, 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等儒家思想贯彻集中。

D.宋代家训对子孙的训导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 当好言相劝不能奏效时, 家长便采取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等惩罚方式。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家训发展史上, 宋代家训是个重要阶段, 其标志之一就是家训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前代。

B.宋代选官以科举为主, 一些家族为使其成员能科举入仕, 积极纂述家训, 这是宋代家训繁荣的重要原因。

C.为提高子孙素质, 宋代家训既对子孙加强道德教育, 又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的教育。

D.家训是为家族的兴旺长久, 而社会的长治久安又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因此, 家训并不违反朝廷的法律。

3.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重视家庭治生, 这是宋人维持大家族的正常运作及参加科举考试经济基础得到保证的重要原因。

B.在宋人家训的诸多教育原则中, 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仍然具有借鉴的意义。

C.因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宋代家训在强调修身、治家之后, 还提倡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

D.在礼法社会中, 家训与法律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在制订的出发点和目的方面又有所侧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秦武王三年, 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 以窥周室, 而寡人死不朽矣。”甘茂曰:“请之魏, 约以伐韩, 而令向寿辅行。”

甘茂至, 谓向寿曰:“子归, 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 然愿王勿伐。’事成, 尽以为子功。”向寿归, 以告王, 王迎甘茂于息壤。

甘茂至, 王问其故。对曰:“宜阳, 大县也, 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 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 行千里攻之, 难。昔曾参之处费, 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 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 其母织自若也。顷之, 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投杼下机, 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 三人疑之, 其母惧焉。今臣之贤不若曾参, 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 疑臣者非特三人, 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始张仪西并巴蜀之地, 北开西河之外, 南取上庸, 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 三年而拔之。乐羊返而论功, 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 主君之力也。今臣, 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之, 王必听之, 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 请与子盟。”

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 樗里子、公孙衍果争之。武王召甘茂, 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 使甘茂击之。

(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名曰县, 其实郡也

其实:它实际上。

B.疑臣者非特三人

特:特别。

C.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谤书:攻击他人的文书。

D.樗里子、公孙衍果争之

争:通“诤”, 向……诤谏。

5. 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都体现甘茂“谋略”的一组是 (3分)

(1) 请之魏, 约以伐韩 (2) 王迎甘茂于息壤 (3) 今王倍数险, 行千里攻之, 难 (4) 其母投杼下机, 逾墙而走 (5) 寡人不听也, 请与子盟 (6) 甘茂曰:“息壤在彼。”

A. (1) (3) (6) B. (1) (4) (5)

C. (2) (5) (6) D. (2) (3) (4)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甘茂善通人意, 心思缜密。他听到秦武王想攻打周王朝, 便心领神会, 并要向寿同行, 以便向寿能和自己一同说服魏国去攻打韩国。

B.甘茂知己知彼, 处事慎重。秦武王问他为何先不攻打韩国, 他分析了当时宜阳的情况, 劝说秦武王不要轻率地远行千里去攻打宜阳。

C.甘茂巧于言辞, 善用比喻。他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后顾之忧, 而是借用“曾参杀人”的事例来说明秦武王可能对自己不信任的担忧。

D.甘茂洞察人性, 料事准确。他早就预料到秦武王会听从樗里子和公孙衍二人反对他带兵攻打韩国的意见, 他的预见后来果然得到验证。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 三人疑之, 其母惧焉。 (5分)

译文:________

(2) 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 主君之力也。 (5分)

译文: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8~9题。 (11分)

卜算子 (1)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 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 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 矰缴 (2) 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 谁听哀鸣急!

【注】 (1) 该诗系靖康元年金兵进逼洛阳时, 诗人于逃难途中而作。 (2) 矰:射鸟的短箭。缴:系在短箭上的细绳。

8. 词的上阕描绘了“旅雁”怎样的形象? (5分)

答:________

9. 该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分)

答: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 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__ , 金就砺则利, __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 __ , 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 __ 。 (杜甫《阁夜》)

(3) 饭疏食饮水, __ , 乐亦在其中矣。__ ,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分)

我的叔父弗雷德

[德国]海因里希·伯尔

1945年以后的岁月不堪回首, 只是由于我的叔父弗雷德, 才使这段回忆留存在我心里。一个夏日的下午, 他从战场回到家里, 衣服上没有饰物, 唯一的财物是个白铁罐子。他拥抱我的母亲, 亲吻我的姐姐和我, 喃喃地说:“面包、睡觉、烟草。”接着他就往我们家的长沙发上一倒。在我的记忆中, 他个子很高, 躺下后比我们的沙发长出好多, 这就使他不得不蜷曲两腿, 或者干脆把腿伸到外边。这两种睡法都使他恼火, 并抱怨我们的祖父母, 因为这件珍贵的家具还是他们购置的;但他又觉得, 这并不妨碍他在上面痛痛快快地睡个够。

那时我14岁, 是和那个我们称之为黑市的奇特机构进行联系的唯一纽带。我的父亲已经阵亡, 母亲领一份微薄的抚恤金。我的差事是几乎每天把轰炸时抢救出来的小部分财物拿出去变卖, 或换面包、煤和烟草。煤在那时是造成严重损害财产观念的原因, 这种损害行为今天就得使用偷窃这个严厉的字眼来表达。就这样, 我几乎天天出去偷窃或变卖。我母亲尽管心里也明白这种丢人的行为是出于无奈, 但她每天早晨总是眼泪汪汪地目送我去尽我这份艰难的义务。

弗雷德叔叔的到来唤起了我们的希望, 大家都期待这个强壮的男人能给我们有力的帮助。一开始他就使我们大失所望。从第一天起, 他的胃口使我非常不安, 当我毫不犹豫地把这种忧虑告诉我母亲时, 她要我先让他“苏醒过来”再说, 他的苏醒花了差不多8个星期的时间。虽然他不断咒骂那张不够长的沙发, 他在上面还睡得挺香。

我们再三要他谈谈战争中的事情, 他一次也没有答应;他说, 那不值一提。

他过去当过会计。当他在我们的沙发上度过了头4个星期以后, 我的母亲就亲切温和地劝他去打听一下从前那家公司的下落。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经过一个小时费力地打听和奔波, 我在一个破坏了的城区找到了那家公司:一堆8米来高的颓垣断壁。弗雷德叔叔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

他把身体往后一靠, 给自己卷了根纸烟, 洋洋得意地对我母亲点了点头, 然后请她把所有的财物找出来。在我们卧室的一个角落放着一个钉得严严实实的箱子, 我们迫不及待地用锤子和铁钳把它打开。从里面拿出来的东西有:20本厚度和质量都属于中等的小说, 一块金怀表, 上面满是灰尘, 但完好无损, 两副吊裤带, 几个笔记本, 一张商会证书和一本存折, 有1200多马克的存款。他把存折交给我去取钱, 其他东西拿去变卖。

这样, 我们有4个星期不用为面包、烟和煤发愁了, 这种情况使我感到非常快慰, 尤其是这时所有的学校又打开了大门, 欢迎入学, 而叔叔劝我完成我的学业。

然而这个时期的大事是:弗雷德叔叔在他回到家里整整8个星期以后开始行动了。

夏末的一天早晨, 他从沙发上起身, 将他的胡子刮了又刮, 所花的工夫使我们吃惊;然后要了洗干净的衣服, 借了我的自行车骑走了。很晚的时候, 他带着一片嘈杂声响, 和一般强烈的葡萄酒味回到家来。酒味是从我叔叔的嘴里喷出的, 响声是由一根粗绳子拴着的半打锌桶发出来的。直到听他说他已决定在我们这个惨遭破坏的城市做鲜花买卖来谋生时, 我们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对新的价值世界极端怀疑的母亲反对这个计划, 她说鲜花没人要买。可是她错了。

在一个值得纪念的早晨, 我们帮弗雷德叔叔把装满鲜花的桶送到电车站, 他在那里开张营业。我所见到的黄的和红的郁金香、露水晶莹的丁香至今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也永远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我的叔父站立在一片灰蒙蒙的身影和废墟中, 他用响亮的嗓门吆喝起来:“鲜花———”这个时候, 他是多么神采奕奕。关于他的生意的兴隆发达, 我就毋庸赘述了, 简而言之:就像彗星一般。4个星期以后, 他已是3打锌桶的业主, 两间分号的老板;一个月以后, 他已成了纳税人。我感到整个城市都改观了:在许多角落里如今都出现了花摊。鲜花供不应求, 花桶不断添置, 新的木房陆续修建起来, 手推车也愈来愈多了。

不管怎样, 我们不光鲜花时时有, 面包和煤也源源不断得到供应, 而我也可以不再当中间人了, 这对于加强我的道德观念大有裨益。现在, 我的叔父弗雷德早已是一个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人了, 他的分号还是那样生意兴隆, 他已有了一辆小汽车。

今天, 当我见到他:一个魁伟的人, 坐在漆得红艳艳的汽车驾驶室里, 就觉得十分诧异, 在我的一生中竟会有一段时间为他的胃口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 有删节)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其好处是叙述亲切自然, 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感情。

B.“他的胃口使我非常不安”, 这句话表明“我”对弗雷德饭量很大的不满, 暗示了当时物质的匮乏和“我”的家庭生活的艰难。

C.“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和“……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明弗雷德托我办事并非真心, 其实当时他还不想出去做事。

D.小说刻画弗雷德形象除了正面描写, 还有侧面描写, 如母亲反对他做鲜花买卖, 城市许多角落出现花摊, 这些都很好地烘托了弗雷德的形象。

E.原文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着过渡作用, 同时也流露出“我”对“我的叔父弗雷德”终于“开始行动”的欣慰之情。

(2) 依据小说相关内容, 概括“我的叔父弗雷德”的形象特点。 (6分)

答:________

(3) 简要概括“我”对叔父弗雷德的心理变化过程。 (5分)

答:________

(4) 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 (9分)

答: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分)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 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1931年9月, 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 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 理科却几乎是零分, 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 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 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 只能给了满分。历史考题更奇怪, 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 许多考生望“题”兴叹, 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钱伟长的文科好, 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 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 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 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可是, 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 物理只考了5分, 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 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 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听到了这个消息后, 钱伟长拍案而起, 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 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 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 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 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 早起晚归, 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 一年后数理课成绩超过了70分, 四年后, 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正如他后来常说的:“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 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 勤学才有识。”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 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 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 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的确, 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 但是很有实用价值。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 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 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 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 有必要加以统一。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经过半年多努力, 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 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 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

与此同时, 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1941年, 他们合写成了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 28岁的钱伟长, 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 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 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 钱伟长到了冯·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美国当时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导弹, 精确地计算火箭导弹的弹道成了当务之急。钱伟长担起了这个重任, 他经常到喷气推进研究所所在地墨西哥州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试验, 对各种型号的导弹的弹道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分析, 写出了许多保密的内部报告, 并提出了有关火箭、导弹落点的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伦敦遭到德国导弹的袭击, 英国首相丘吉尔很着急, 向美国求援, 问题转达到冯·卡门那里, 钱伟长提出了一个对运行的导弹加以干扰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 立即得到采纳。因此战争中尽管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 市中心却安然无恙。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 说美国青年人很厉害, 但实际上应该说:中国青年人很厉害!

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 他选择了回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让他渴望回国效力。他多次向冯·卡门提出了回国的要求。但冯·卡门始终不点头。钱伟长最后以思念家人和不曾见过6岁的孩子为由, 要求回国探亲。1946年5月6日, 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 从洛杉矶乘船回国。当时他34岁。

(选自《钱伟长小传》, 有删改)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 作文和历史都拿了满分, 是因为钱伟长有极高的天赋, 又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 是从小看着古书长大的。

B.“九·一八事变”之后, 钱伟长弃文从理, 读书极为用功, 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理科毕业生, 这充分说明了奋发才能有为、勤学才能有识的道理。

C.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期间, 钱伟长经过刻苦努力, 终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板壳的基本理论, 与导师辛吉的研究过程和结果都相似。

D.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钱伟长在加州理工学院时主要从事有关火箭、导弹的研究, 他提出的方案曾帮助伦敦在二战中免遭德国导弹的破坏。

E.本文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钱伟长青年时期在学习、科研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展现了他不平常的成长历程, 塑造了一个令人尊敬的科学家的形象。

(2) 文章主要回忆了钱伟长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5分)

答:________

(3) 除了正面描写, 文章还多处采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来表现钱伟长的形象, 试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6分)

答:________

(4) 极具文史天赋的钱伟长后来弃文从理, 最终在科学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9分)

答: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必须重视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倘若天天让他们接触低俗文化, 耳濡目染, 他们的素质怎能提高?

B.许多人不了解抑郁症的危害, 又怕生了病殃及家庭、工作和声誉, 文过饰非, 心存侥幸,

以致延误病情。

C.他是热心人, 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助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几年下来, 他做的好事可谓擢发难数。

D.这位护士的技术非常高超, 给病人打针时往往能很快找到血管, 然后一针见血, 真令人佩服。

1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羽联为什么处罚运动员?原因是不想被国际奥委会就羽毛球“假打”之事抓住把柄, 从而有充足的理由把羽毛球从奥运会中驱逐出去。

B.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 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

C.2013年1月起, 一批经济领域的新法规正式实施, 其中就包括取消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火车票价格将相应下调等内容。

D.相关官员表示, 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很复杂, 要考虑到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 因此又不能影响到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儒家是否只讲“三纲五常”呢?那又不然。__ ,__ ,__ ;__ ,__ 。__ ,断言“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1) 否则就会有亡国的危险

(2) 孔子维护君权, 但是不赞同个人独裁

(3) 宣称“苛政猛于虎”

(4) 以为国君不能“言莫予违”

(5) 孔子肯定人人都有独立的意志

(6) 更反对暴政

A. (5) (3) (4) (2) (6) (1)

B. (2) (4) (5) (1) (6) (3)

C. (5) (4) (2) (6) (1) (3)

D. (2) (4) (1) (6) (3) (5)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的两翼, 不可偏废。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 是原动力。但文化创意的灵魂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 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 激发人们的智慧, (1) ,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文化创意无法用金钱计算, (2) 。它在人们愿意接受的范围内, (3) , 因此, 只有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一起抓, 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答: (1) __ (2) __ (3) __

17.下面这幅图画是我国重阳节的纪念标志, 请你说明其构造特点和寓意。要求语意简明, 句子通顺, 不超过70个字。 (5分)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文化, 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 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家梁晓声说过“文化”可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其实, 我们的生活就需要这样的“文化”。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解题说明

一、

1.A (根据原文第1段“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可知, 选项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2.C (A根据原文第1段可知, 选项“质量远远超过了前代”的表述属无中生有。B根据原文第2段“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可知, 选项“为使其成员能科举入仕”的表述曲解原意。D根据原文第4段“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可知, 选项“家训并不违反朝廷的法律”说法绝对)

3.A (根据原文第3段“宋人重视家庭治生……这也是……的经济基础”可知, 选项犯了因果倒置的毛病)

二、

4.B (特:只;仅)

5.A ( (2) 是指秦王迎接甘茂。 (4) 是指曾参母亲的行为。 (5) 是指秦王要跟甘茂盟誓)

6.A (“以便向寿……去攻打韩国”于文中找不到依据)

7. (1) 凭着曾参的贤德与他母亲对他的深信不疑, 有三个人怀疑他, 还使他母亲害怕他真的杀了人。 (“以”、“贤”、“信”、“焉”各1分, 句意1分) (2) 乐羊一连两次行跪拜大礼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 全靠主上的威力啊。 (“再”、“稽首”、否定判断句“此非臣之功也”、肯定判断句“主君之力也”各1分)

8.饥渴辛劳, 无力续飞, 孤宿寒汀。 (第一点1分, 其他每点2分)

9.托物言志。 (或“象征”) (2分) 作者借南飞失群的孤雁, (1分) 表达了对当时逃难途中过着孤苦无依、饥寒交迫、担惊受怕生活的人民的同情。 (3分)

10. (1)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岁暮阴阳催短景;三峡星河影动摇 (3) 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

三、

11. (1) D E (A“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应为第三人称的好处。B“对弗雷德饭量很大的不满”理解欠妥, 但“暗示了……的艰难”理解正确。C“其实当时他还不想出去做事”理解有误, 根据下文可知, 其实他已有打算, “托我去办”是为了安慰“我”的母亲。答D得3分, 答E得2分, 答B得1分)

(2) (1) 高大强壮。 (或“强壮魁伟”) (2) 爱发牢骚。 (3) 重视亲情。 (4) 眼光独特, 善于捕捉商机。 (或“有经济头脑, 事业成功”) ( (1) (2) 每点1分, (3) (4) 点2分)

(3) 希望→失望 (或“大失所望”) →不安→快慰→诧异。 (每个1分)

(4) (1) 揭示了战争给当时人们带来的艰难和痛苦。 (2) 赞扬了亲人之间在困难中相互帮助的可贵精神。 (3) 表现了德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依然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每点3分)

12. (1) B E (A项原因概括不全面, 还应该包括在学校遇到了好老师。C项原文说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D项“免遭德国导弹破坏”和原文内容不符。答B得3分, 答E得2分, 答A得1分)

(2) (1) 凭借作文和历史 (或文科) 优势进入清华大学。 (2) 弃文从理并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 (3) 留学加拿大并建立板壳理论。 (4) 在火箭、导弹落点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方面成绩突出。 (5) 克服困难回到祖国。 (每点1分)

(3) (1) 出题老师改不了钱伟长的作文, 只能给满分, 突出描写了钱伟长的文采好。 (2) 历史考试许多考生望“题”兴叹, 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 突出表现了钱伟长的记忆力好。 (3) 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突出表现了钱伟长在板壳基本理论方面取得的成绩。 (4) 爱因斯坦看完论文后的感叹, 突出表现了钱伟长在“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 (5)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的赞叹, 突出表现了钱伟长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每点2分, 答出其中3点即可)

(4) (1) 崇高的理想是取得成功的动力。钱伟长弃文从理, 是想通过科学技术来振兴祖国, 抵抗外族的侵略, 这一崇高的爱国理想促使他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克服重重困难, 走向成功。 (2) 勤奋刻苦是成功的保障。钱伟长无论是转物理系后的学习, 还是留学期间的研究, 都是通过脚踏实地、刻苦钻研而取得的。 (3) 天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钱伟长在文史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 说明他是一个禀赋极高、记忆力很强的人, 这也是他后来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 (言之成理即可) (每点3分)

五、

13.A (B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处应用“讳疾忌医”。C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 数也数不清。此处可用“数不胜数”。D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此处用法属望文生义)

14.C[A暗换主语, 可在“有充足的理由”前加上“让其 (国际奥委会) ”。B“抓住”缺宾语, 可在“走俏”后加“的机遇”。D不合逻辑, “要考虑到……因此又不能……”因果关系不成立, 可把“因此”删去]

15.D (根据句意的逻辑顺序推断, 如“以为……, 否则就会……”, “孔子肯定人人都有独立的意志, 断言……匹夫不可夺志也”等)

16. (1) 把文化创意事业搞起来。 (2) 但社会效应却是巨大的。 (3) 唤起责任心和强化文明感。 (大意相符即可) (每点2分)

17.左边是表示重阳节时间的“双9”图案, 其中间有一朵盛开的菊花;右边是繁体字“重阳节”三字及其拼音。寓意:寄寓了人们对老人长久长寿的美好祝愿。

六、

18.【写作提示】材料中的四句话就是四个立意角度。其中第一句侧重于待人处事的态度, 第二句侧重于自觉的日常行为习惯, 第三句侧重于有前提的随自己意志活动的个人权利, 第四句侧重于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

可从“面”上立意, 即结合上述四句话中的两句、三句甚至四句话综合立意;也可选“点”立意, 即从四句话中选用某句话立意。当然, 最好从中选择一句话立意, 否则, 面面俱到, 文章难以写得深刻透彻。

写作时可选用生活中的“文化楷模”为正面事例, 也可联系社会上一些“反文化”行为 (如不排队、随意吐痰、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 制假贩假等, 无视法律约束滥用所谓的自由权利等) 作为反面事例。

【参考译文】

秦武王三年 (前308年) , 武王对甘茂说:“本人想乘着垂帷挂幔的车子, 通过三川之地, 去看一看周朝都城, 即使死去也算心满意足了。”甘茂心领神会, 便说:“请允许我到魏国, 与魏国相约去攻打韩国, 并请让向寿辅助我一同前往。”

甘茂到魏国后, 就对向寿说:“您回去, 把出使的情况报告给武王说:‘魏国听从我的主张了, 但我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韩国。’事情成功了, 全算作您的功劳。”向寿回到秦国, 把甘茂的话报告给武王, 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

甘茂抵达息壤, 武王问他先不攻打韩国是什么缘故。甘茂回答说:“宜阳, 是个大县, 上党、南阳财赋的积贮经时很久了。名称叫县, 它实际上是个郡。现在大王离开自己所凭据的几处险要关隘, 远行千里去攻打它们, 取胜有很大困难。从前, 曾参住在费邑, 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 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 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神情泰然自若。过了一会儿, 一个人又来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 他的母亲仍然神情不变地织布。不一会儿, 又有一个人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 他的母亲扔下梭子, 走下织布机, 翻墙逃跑了。凭着曾参的贤德与他母亲对他的深信不疑, 有三个人怀疑他, 还使他母亲害怕他真的杀了人。现在我的贤能比不上曾参, 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参的母亲信任曾参, 可是怀疑我的绝非只是三个人, 我唯恐大王也像曾母投杼一样, 怀疑我啊。当初, 张仪在西边兼并巴蜀的土地, 在北面扩大了西河之外的疆域, 在南边夺取了上庸, 天下人并不因此赞扬张仪, 却因此认为大王贤能。魏文侯让乐羊带兵去攻打中山国, 打了三年才攻下中山。乐羊回到魏国论功请赏, 而魏文侯把一箱子告发信拿给他看。乐羊一连两次行跪拜大礼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 全靠主上的威力啊。’如今我是个寄居此地的臣僚。樗里子和公孙衍二人会以韩国国力强为理由来同我争议攻韩的得失, 大王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意见, 这样就会造成大王欺骗魏王而我将遭到韩相公仲侈怨恨的结果。”武王说:“我不听他们的, 请让我跟您盟誓。”

终于让丞相甘茂带兵攻打宜阳。打了五个月却拿不下宜阳, 樗里子和公孙衍果然提出反对意见。武王召甘茂回国, 打算退兵不攻了。甘茂说:“息壤就在那里, 您可不要忘记……”武王说:“有过盟誓。”于是调集了全部兵力, 让甘茂进攻宜阳。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 篇3

2D(A不修边幅B警戒线C气概)

3D(过犹不及:指事情办得过火,就跟走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此处用之适宜。A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用于退休的老人。B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化”指化境,绝妙的境界。本成语没有“走神”的意思。C与人为善:现指善意帮助人,不指“文明礼貌,和气待人”。)

4C(A“行之有效”与“明显成效”重复;而且语序需要调整;B“提示”缺少宾语中心语:D最后一个分句缺少主语)

5B(A将顿号改为逗号;C将括号后的句号移至括号之前;D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海资源”这句要加引号)

6C(只有该项最全面)

7A(A项内容与题干不符)

8B(A“主要来源”与文章的“重要来源”不符,C“可能”表述不准确,琳达·劳德米尔克只是设计师之一,D“并制造出”与文章不符)

9A(B“都不合环保要求”过于绝对,C“意味着名牌服装将要退出社会舞台”缺乏依据,D“即使是有环保意识的人也不会为它买单”与文章不符)

10A(A知识:相识知交,独立:孤独;B发明:传播贤明的;C丈夫:成年男子)

11A(B①是直接称赞,C②是说明二人的年龄,与人才须招致无关;D①不是称赞才能的)

12D(D本文是以交友之道和得贤之重要来打动对方,辞意恳切,言辞委婉)

四、

13①他受到东吴孙权的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只留下他孤苦无助的一个人,处境非常危险,心情十分痛苦。(“困、妻孥、独立”各一分,句意一分)

②诸侯之间有相互吞并的,齐桓公没有加以援助,自己感到是一种耻辱。(“相、耻”各一分,句意一分)

③(正像)落水将要淹死的时候,而不去救援他,那么其他贤士也都将远走高飞。(“临、高翔远引”各一分,句意一分)

14(1)村民都参加社日去了,因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太平安宁,无须担心被盗,可以夜不闭户。

(2)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抓住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豚栅鸡栖半掩扉”是通过“半掩扉”的细节从侧面写出社日的热闹景象,而“家家扶得醉人归”则是通过社日结束时酒醉饭饱的典型场景烘托出人们的欢乐气氛。

15①百年多病独登台,②只是当时已惘然,③惟有饮者留其名,④哀人生之须臾,⑤契诃夫,⑥雷雨。

五、

16从表层意义上看,作者写出了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各种嘈杂而刺耳的声响对人们肉体和心灵的冲击;从深层意义上讲,作者写出了现今城市的喧嚣与人们心灵的浮躁。作者以“噪声”为题,意在表达现今人们在追求物质生产与享受的同时,应追求精神上的宁静与恬适,回归自然的平和,如此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意思对即可)

17各种“噪声”在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的感觉中的内涵是不一样的,这种听觉感受的变化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素养的变化,由物质而精神的追求是由表及里、由浅层到深层的追求。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18本文由生活中的噪声写起,由表及里。进而对生活进行深层的思考,立意深刻:采用对比的方法,将城市与乡村对照起来写,表意鲜明;语言自然、流畅、优美,于闲适中传达对生活的感悟。(言之成理即可)

19作者喜悦的是:现今工业化时代,虽然噪声增多,但城市化进程加快,现代物质文明飞速发展,这表明了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又忧虑人们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会变得浮躁,忽略精神的追求,而难以达到生活目标的更高境界。(围绕要点简要分析即可)

六、

20例:两位老人是中华传统道德的执着守望者,他们确实是了不起的人。他们的确贫穷,贫穷到以拾荒为生;但他们也更富有,富有到让那些锦衣玉食却见利忘义者、香车宝马却寡廉鲜耻者汗颜。

21例一:让我们复制一段段快乐,粘贴在记忆的网页上,然后将其不断刷新。这样,快乐就不会老去。

例二:刻板单调的生活在一天天复制,任务在快节奏的工作旋律中频繁刷新。可是,压抑烦躁的心情将粘贴在何处?

22例:

上联:老天存心叫重重挫折磨砺华夏儿女

下联:国人有志夺块块金牌振奋炎黄子孙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篇4

语文试卷 2018.4

(按工具栏“显示/隐藏”

按钮可以显示/隐藏答案和解释)

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家规与国法 崔永东

“家规”与“国法”各有自己的领域,对稳定家族秩序和国家秩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家规提倡“孝道”价值观,凸显家族利益至上,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国法提倡“忠道”价值观,凸显国家利益至上,重视忠君爱国、无私奉献。

家规与国法之间在功能上又可以互相支撑,在内容上也可以互相补充。“家规”重在“修身、齐家”,“国法”重在“治国、平天下”,一个恪守家规的人必然能够遵守国法。在此层面上,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形成了某种“同构”关系。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规连着国法。家规是治家教子、修养心性、立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家训”“家戒”等内容,家训的内容旨在要求家人“必须怎么做”,家戒的内容旨在要求家人“不能怎么做”。以《河东裴氏家训》《河东裴氏家戒》为例:“立志向善,做贤子孙。贻谋燕翼,勿忘祖恩。”“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丰家裕国,莫此为先。秃惰奢靡,祸害无边。”这就阐明了在家修身与在外治国的关联性,揭示了家规通向国法的功能性价值。

单从历史上看,家规与国法存在着很多的共同性,因其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维护儒家伦理秩序成为其共同的使命。无论是家规还是国法,它们都将儒家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转化成了制度安排,靠制度的力量来督促人们积极践行儒家道德,从而形成一种具有良风美俗的社会秩序。

家规的广义解释是家族法规,是所谓“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制定的法规,或称宗族法规。宗族法规除了贯彻儒家伦理精神外,还凝聚了基层族群的“基本共识”,这种共识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习惯性观念和规则,它们成了支配基层族群社会生活的“活法”。

在古代中国的广大基层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往往是靠宗族组织依据“活法”进行调解之类的“准司法”活动加以化解的,此类准司法活动也可称之为“社会司法”。由于基层社会组织在当时有着较大的权力,如政治权、经济权、调解权、惩戒权等,因此有足够的能力来化解纠纷、维持社会秩序。这再一次说明,家族法规与国家法律虽然在内容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目标上的趋同性。

在儒家文化的大背景下,从主流上看,家规与国法有着共同的精神纽带,即儒家的伦理道德。家规与国法共同将儒家道德加以制度化,体现了德、法共治的价值取向。如果说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国法完善的话,那么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则有赖于家规的完善了。因此,为了重塑家族法规,我们有必要为其注入新时代的内容,使其适应新的时代,并结合基层社会组织的重建,使古老的家族法规在整合基层社会秩序方面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7月11日,有删节)

1.下列有关家规与国法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规提倡“孝道”价值观,国法提倡“忠道”价值观,根据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家规也就是国法。

B.一个恪守家规的人必然能够遵守国法,在家修身与在外治国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因为家规与国法有着共同的精神纽带。

C.家规与国法各有自己的领域,家规适用于“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国法适用于国家,国家最大,因此国法比家规更重要。

D.家规与国法在功能上互相支撑,在内容上互相补充,它们共同将儒家道德加以制度化,分别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的价值取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从标题看,文章主要从家规和国法两个角度展开阐述,综观全文,文章采用了并列式论证结构。

B.第一、二自然段提出问题,阐明家规与国法既各不相同,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明确主旨,统摄全篇。

C.第三至六自然段分析论证,阐明家规与国法的关系,重点从家规的角度论述,运用了举例论证法。

D.家规,是古今有之的,作者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展开理论阐述,最后提出要重塑新时代的家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规凸显家族利益至上,国法凸显国家利益至上,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具有某种“同

构”关系,因此家规具有通向国法的功能性价值。

B.《河东裴氏家训》《河东裴氏家戒》都属于家规,是治家教子、修养心性、立身处世的重要载体,对稳定家族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

C.家规,或称宗族法规,是支配基层族群社会生活的“活法”,是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的“准司法”,是社会司法。

D.家规与国法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具有目标上的趋同性,完善家规,可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完善国法,可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随风吹笛 林清玄

微微的雨。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而且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面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于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过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了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鸟雀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比如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拂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盒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淙淙之间,突然一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这么深刻。以前在自然里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很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也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力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尾,自然是没有结尾的。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亲耳聆听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微微的雨”开篇,引出悬念,前后照应。而且引人联想,这雨,不仅是自然的微雨,还能沐浴心灵,洗去尘俗。

B.明明是竹林发出的声音,作者在开头却说“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这为下文揭示竹林声音的真相埋下伏笔,深化了感悟自然这一主题。

C.作者说听《溪水》录音带那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可见作者喜欢鸟声胜于竹籁。D.结尾一段独句成段,升华了主旨,人应当去体验感悟自然,热爱生活,从而去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5.你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5分)

6.我们应该如何去聆听自然的声音?请结合文本来简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东中西部的10个省份的调研结果显示,2005年-2015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造成学生休息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校内外的课业负担过重。“00后”小学生超过国家规定在校时间的比例达75%,平均在校8.1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6小时超出2.1小时;“00后”初中生超标比例达85.9%,平均在校11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8小时超出了3小时。

与国家规定相比,学习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小学生超出0.7个小时,超标比例达66.4%;初中生超出1小时,超标比例达78.5%。休息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小学生超出1.8小时,超标比例达81.1%;初中生超出2.3个小时,超标比例达87.1%。

过重的学业负担导致中小学生的休息权被剥夺,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新京报》2018年03月05日 朱永新:《要切实保障好学生和教师的休息权》)

材料二:

“减负”最要紧的是做好五件事——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重个性、讲规律。“调结构”,就是“减负”要做好加减法。具体而言,就是要适当减少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增加德育美育体育学习的时间;适当减少书本学习的时间,增加实践教育的时间;适当减少单纯知识技能训练的时间,增加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时间,等等。

“转方式”,就是适当减少教师不适应学生学情导致的学习负担,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更多的在激发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下功夫,等等。

“提质量”,就是要减少重复、低效的机械训练负担,增加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重个性”,就是要减少学生同质化的学习负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差别化的教育;要适当减少统一的强制性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多样化的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讲科学”,就是中小学教育要尊重规律,依靠科学。以考试评价为例,日常考试的功能不是要给学生排名排队,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

(《中国教育报》2018年03月05日 《张志勇:别带着误解看“减负”》

材料三:

“减负”本身具有教育、心理、文化三重含义。从教育意义上讲,“减负”不是单纯的在校学习量的减少,不是学生学习需求的遏制,更不是学校推卸教育责任,将学生的学习需求转移到校外辅导班。“减负”减的是对学生发展而言过重的课业负担,减的是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减的是枯燥乏味反复训练,减的是过量的作业负担、频繁的考试负担;从心理意义上讲,减的是因超纲学习和超前抢跑而给学生带来的愈来愈重的心理负担,因竞争带给教师、家长的恐慌情绪和焦虑心理;从文化意义上讲,减的是功利性意图对教育环境的压制,减的是竞争意识对教育氛围的戕害,减的是毕其功于一役思维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蔓延。(《中国教育报》2018年03月07日 王凯:《扎实“减负”孩子才有全面发展空间》)

材料四:

减负,是肯定要减。

但,关键是如何减、减哪些、减到什么程度。

首先,要区分清楚哪些是“负”、哪些是“正”——哪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成长成才规律,哪些不符合。这个是减负的基础;

其次,孩子们各个不同(身心发展、认知发展等规律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类群的孩子,做出哪些是“负”、哪些是“正”的清晰区分——这个减负的关键,因为对有些孩子是“负”的,对另外一些孩子可能就是“正”,因此,减负应该严禁一刀切!

再次,减负应该减到什么程度,这也很关键,因为无论是知识掌握还是技能训练还是能力培养,都需要一定的“劳动”强度和广度;而且对不同的孩子,“劳动”强度和广度大不相同。这个也是一刀切不得!

最后,减负不是目的,转变学习与成长模式才是关键——变量的积累为质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减负=减量+增质。

(《新京报》2018年03月12日 张勇:《把减负落在“减量+增质”上》)7.下列说法,符合相关材料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调查显示:“00后”初中生平均在校时间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超出85.9%.B.材料二认为,为了诊断和改进的考试是科学的,为了排名排队的考试是不科学的。C.材料三认为,从教育意义上说,“减负”并不意味着在校学习量的减少。

D.材料四认为,减负=减量+增质。“减量”所涉及的方式、内容、程度不能一刀切。8.下列判断,不符合相关材料意思的二项是(5分)...A.材料一从法律和规定的角度,指出要“减负”以保障学生和教师的休息权。B.材料二所说的五件事,主要是从“减负”的心理、文化含义上来说的。C.材料三从三重含义上谈“减负”,主要谈的是教育方面的含义,针对性强。D.材料四所说的“减负”偏离了话题,跟其他三个材料所说的“减负”意思不同。E.以上四则材料,有的回避正面回答“减负”问题,实际上不赞成“减负”。9.“提质量”对“减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请联系原文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烈妇传 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缧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至于辩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固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

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注:①陴:城上的小墙,这里代城墙。②娣姒:妯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B.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C.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D.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烈妇:封建礼教所提倡所表彰的不失身不改嫁以死殉节的女子。

B.县令:一县之长,掌握所管辖区域的行政、司法、审判、税务、兵役等大权,其同僚下属有县丞、主簿、县尉、典史等。

C.胥吏:旧时指官府的各类办事人员和差役,地位较低,属于没有官位的官府工作人员。D.岁满:旧时指官员任职期满,县令三年一个任期,三年后根据政绩可升迁、调任、留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5分)(2)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水,“江”“城”“泉”“石”,动静结合,将蜿蜒曲折的江水与飞沫四溅的泉水的动态刻画了出来。

B.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间落照图,两句虽然意思略相重复,然而造语工巧,特别是“隐地”、“依山”,形象而具体。

C.颈联融情于景,包含了很深的寓意,鸟飞云动,耐人寻味。D.前六句写登楼所见,由高到低,层次分明,在写景中别具一格。

E.全诗苍劲有力,虽不用奇字僻典,然而意兴无穷,洋溢浪漫气息,风格近于李白。15.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兴不尽”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诗句是:“_____,_____。”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激烈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当今的大展变成了一支魔棒,画家们唯大展“马首是瞻”,可以说,大展让许多画家....悖逆了自己的资质和特长,成了大展的牺牲品。

②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宛然美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珠圆玉润。....③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④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⑤一部中国近代史,书写着国家民族遭受的苦难,也夹杂着个人命运的坎坷:与国家民族命运相向而行者成就自我,相背而行者则一事无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朗读者》采用“明星结合素人”的嘉宾阵容,知名人士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B.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将在优化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布局和京津冀空间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

C.水下滑翔机这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可以对特定海域进行高精度大范围的水体观测,能够有效扩大海洋环境的空间和时间测量密度。

D.除了要在食品安全方面继续细化监管,对于如何保证网上订餐平台所掌握的大量用户信息,也是加强网络餐饮监管所应该关注的问题。

19.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语文的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将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A.⑤①④⑥②③ B.⑥⑤①③②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⑥③②④

20.下面是中国天气网天气新闻栏目征稿启事的一部分,从标点、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检查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的四处并修改。(5分)

中国天气网天气新闻征稿启事

中国天气网内容涵盖丰富,其中《天气新闻》尤其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天气新闻在报道突发天气事件和提高防灾减灾科普常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自本网2008年7月正式上线以来,每天都需要发布大量全国各地重大天气新闻。由于网站影响不断扩大,公众对各地天气新闻的时效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不断提高,而本网编辑人数有限,现特向各省、市、区级气象局征稿,请务必踊跃投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市读书节标志的主体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根据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篇5

一、(24分)1.B(“有”通“又”→“详”通“佯”→“乡”通“向”→“蜚”通“飞”A.“不”通“否”→“案”通“按”→“卒”通“猝”C.“要”通“腰”→“趣”通“促”→“傅”通“附”D.“俾倪”“睥睨”→“罢”通“疲”→“见”通“现”)2.C(A.率领,引导,掉转,延请 B.道理;取道;提到,叙述;道路C.侥幸;幸亏;宠幸;宠幸D.表敬副词,请允许我„„;请命;告诉;请求)3.B(回头/不过/只是/回头。A.使„„承担/依仗/辜负/背着C.几/计算/屡次/命数D.超过/过错/拜访/经过)4.D(“报仇、空言、筋骨”古今意义相同)5.D(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刀杀/袖装/做人质/目视。A.名词用作动词,穿/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客人那样/名词作动词,驻扎/名词作状语,用匣子。B.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死/名词作状语,以礼/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 C.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将 /名词作状语,敲着鼓 /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6.C(趁机/通过/顺着A.连词,因为/连词,因为/连词,来。

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顺承D.副词,竟然/副词,竟然/副词,于是)7.A(你,代词/比得上,动词/如果,连词B.跟,介词/跟,介词/帮助,动词C.给,介词/弹奏,动词/给,介词D.他的,代词/表祈使语气,副词/他的,代词)8.C(被动句。A.省略句/省略句/判断句B.介词的宾语前置/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兼宾语前置D.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二、(12分)9.C(A.“去”,距离B.“将兵”,带兵D.“所”,左右)10.A(到,动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助词B.带领,动词/因为,介词/因为,介词C.而且,并列连词/况且,递进关系连词/况且,递进关系连词D.就,副词/是,副词/就,副词)11.C12.D(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不是李广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而是最终不愿在法庭上辩解)

三、(36分)13.墟,门。者,也。矣,者,交,也。侯,耳。(“高 祖 每 过 之”后可加“,”,也可以不断开)(对两处得1分,共5分)14.虽然以则(或者“而”)岂(填对一处得1分,共5分)15.(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彰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 年(内)最终亡了他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这都是)过错啊。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 兵的罪过啊,这岂不是谬误啊!注:意思对即可;“矜、伐、师、经营、卒、乃”这六个词翻译错一个,扣1分。16.(6分)谦称(1)(3)(7)(14)(16)敬称(2)(4)(5)(6)(8)(10)(11)(13)贱称(“蔑称”也可)(9)(12)(15)注:写出类别各1分,归类正确各1分,归类错误,该项不得分。17.(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力拔山兮气盖世(3)不令而行虽令不从虽与日月争光可也(4)决胜千里之外信而见疑忠而被谤(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风萧萧兮易水寒(6)下自成蹊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注:本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任选5个小题,满分10分;如果考生都选,按照前五个给分。

四、(18分)18.因为文人可以写感人的故事,而自己却置身事外,(2分)有舍生取义者,也不是以文人的身份推进着文化史,不能牵动中国文化史,也不能牵动我们的泪眼。(2分)注:意思对即可。19.(1)司马迁让中国人形成了前后一贯的历史兴趣、历史使命和历史规范,(1分)成为始终有史可循、以史立身的文明群体。(1分)(2)司马迁轻事重人的选择(1分),让重视事件、忽视人本身的中国历史保持着人性,以人为本。(1分)注:意思对即可。20.(1)司马迁让所有的中国人成了“历史中人”,他的《史记》,以不可超越的“母本”形态,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一代代编史者自觉仿效的通例。(2)司马迁以人物传记为主干来写史,开启了一部“以人为本”的中国史,扭转了人作为事件的附属物的历史观念,那些著名人物,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模式和行为模式,组成中国人集体人格的重要部件。(3)他在为中国文化创建“以史立身”、“以人为本”传统的时候,自己正承受着难以启齿的奇耻大辱。面对奇祸,没有选择赴死,而是隐忍活着,完成《史记》。(6分,每条2分,概括1分,简析1分)。21.“历史的母本”是作者对《史记》及其对后世影响的高度评价,(2分)“母本”是指《史记》的体例成为后来编史者自觉效仿的通例,(1分)《史记》中的人物,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原型”,也就是一种精神模式和行为模式。(1分)注:意思对即可。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篇6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黄燕华审稿人:郭晓春2013-8-2

5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晌.午(xiǎng)叨.扰(tāo)口角.(juã)朝暾.夕晖(tūn)B.干.系(gān)画框.(kuāng)倾轧.(yà)爱憎.分明(zēng)C.脚踝.(huái)蕴藉.(jiâ)着.迷(zhuó)便.宜行事(biàn)D.漂.白(piǎo)寒噤.(jìn)踏.实(tā)赍志而没.(mò)

1、D(A晌午shǎngB,画框kuàng,C着迷zh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编纂辐射九霄得垄望蜀 B.蛰伏修茸装帧礼尚往来 C.贸然羁绊包涵墨守成规 D.就序松弛坐镇杯盘狼藉

2、C(A得垄望蜀—得陇望蜀,B修茸—修葺,D就序—就绪)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一九四二》严肃的主题,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其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B.为避免楼市调控不遭遇这种尴尬的局面,地方政府除“给力”限购政策以外,还必须扩大楼市供应以及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和供应力度。

C.全省新闻战线将开展专项教育活动,教育引导新闻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

D.中国经济能否顺利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3、A(B否定不当,去掉“不”,C动宾搭配不当,应为“增强„„意识和提高„„水平”,D两面对一面)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深圳平安队与四川大河队开战前,朱广沪强调三点:一是阵型不做改变;二是把进攻交给边路;三是关键要进第一个球。

B.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C.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以讲议著称,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D.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打兔子的,捡兔子的,他自认为是二种人。

4、C(A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B句号应放在引号外。D冒号管到哪,句末点号打到哪,故

“他”前边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5、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人和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传奇,就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中国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①重视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描写人物

②虽然这时的小说已经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绘人物 ③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

④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⑤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和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A.③①⑤②④B.①③④②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②⑤③④

5、C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险小人希普企图占有维克菲律师的产业,还企图占有律师的女儿阿格妮丝,大卫的姨婆破产也是他捣的鬼。但最后他的阴谋并未得逞,密考伯揭穿了他的罪恶行径。随后密考伯一家移民海外,并在那里大有作为。《大卫•科波菲尔》

B.王熙凤将尤二姐骗进府中后,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对尤二姐进行挖苦辱骂。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虎狼药后小产,尤二姐遂吞金自杀。(《红楼梦》)

C.出嫁不到一年,梅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后,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家》)D.住进伏盖公寓的第三年,高老头要求换到每月四十五法郎的最低等的房间。他戒了鼻烟,金刚钻、金烟匣、金链条等饰物也不见了,他不再是一个神秘的有钱人,活像一个可怜虫。(《高老头》)

6、B(王熙凤表面上对尤二姐百般照顾,暗地里却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尤二姐。)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微博在中国 陈 敏

微博,正在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美国《纽约时报》称:“微博改变了中国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一种能观察中国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民意调查系统。”分析人士还表示,微博并非一种激进主义,而是一种自由表达。加拿大某报则形容,“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参与并且影响着整个世界。微博用户呈现井喷式增长,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报告》预测,“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2年~2013年左右,市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一条微博只有短短几行,渗透性却极强。上海谢耕耘教授有个好比喻:“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真可谓: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

微博在中国悄然兴起,迅速壮大,衍生“全民记者围观中国”之现象,在推动公民社会成熟的同时,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

在发生巨变的国际传媒环境中,微博这种人性化的媒体使平民和政府平等对话,在名人和粉丝之间架起桥梁,绕过各种出版媒介,而让碎片式的信息迅捷传播——哪怕再弱小的声音,都可能被扩大到无穷倍,进而震撼世界。

微博有其微妙之处。官方微博、官员微博、名人微博、草根微博等在微博舞台轮番上位,互相沟通、PK、博弈、联合,在只言片语里,在迅捷的转载评论里,有的力量被消减,有的则被扩大。一条微博可以是茶余饭后的娱乐谈资,也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微博无法控制,也无法预演。当上亿的中国人都在这里抢着发言,一秒钟,就足以掀起新的狂澜,引发新的恐惧和狂欢。谁都可能成为主角,你准备好了吗?

另一方面,微博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转播,以及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又让人不无隐忧。比如微博视野中的阅读,是典型的“泛读”。在技术上,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十分有限,被限制在140字以内。在140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像样的思想则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读者而言,在微博世界浸淫日久,注意力也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快感。微博已经改变中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但微博也只能是微博,容量和深度都有限。我们的消息平台、阅读态度、思考习惯乃至公民抱负,如果只是经由一个限发140字的新媒体造就或者宣泄,只能反证这个民族的孱弱。

对“微”力量正视不回避、善用不滥用,既知其利也知其弊,小小微博客,方能体现泱泱大国的智慧和气度。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能否运用好微博,无疑会影响到自己在变革社会中的未来。

7、下列关于“微博”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已经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这无疑在告诉我们这种微力量不容小觑,它

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

B.微博的微妙之处在于虽只有只言片语却既可削减一种力量,也可以增强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

C.微博发展迅猛,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种种局限和弊端,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的宽度与限度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

D.正是由于微博在中国悄然兴起和迅猛壮大,才衍生出“全民记者围观中国”之现象,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据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报告预测,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

2年~2013年,市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

B.据《纽约时报》称,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参与并影响着整个世界,特别是在国际传媒环境中。

C.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传播,以及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是不容忽视的微博弊端的表现形式。

D.微博是人性化的媒体,它绕过各种出版媒体,成为名人与粉丝之间的纽带。有了微博,平民和政府才有了平等交流的机会。

9、从全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正是由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孱弱,如缺少智慧和大度,大家才会经由一个

限发140个字的新媒体——微博来造就或宣泄。

B.在微博世界里,即便是再弱小的声音也会被扩大无数倍,进而震撼世界,可能改变一个庞大的系统等,因为微博是无法控制的。

C.微博的渗透性是十分强大的,这种传播媒体只用了14个月的时间就普及到5000万人,这是收音机、电视机等媒体无法比拟的。

D.在微博已经改变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的同时,作者担心其阅读者的思维被微博化,注意力被严重碎片化,阅读缺少思维的深度。

7、B(A原文为“已经成为”有误,原文为“正在成为”,见第1段。C“成为„„课题”属

无中生有,D强加因果关系,见第3段。)

8、C(A原文“2012年~2013年左右”,见第2段。B应为“加拿大某报形容”,张冠李戴,D“有了微博,平民和政府才有了平等交流的机会” 过于绝对。)

9、A(将证明关系用作因果关系,“民族的孱弱”、“智慧和气度”与“微博来造就或宣泄”

之间的因果关系,文中无法判断,见第7段。)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予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

之也。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

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祜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而次.

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归:出嫁 C.由夫人素勖.

之也勖:勉励

D.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没:失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未之.铭,予为我铭其圹B.父母非乏于.财 夫晋,何厌之.有于.

其身也,则耻师焉 C.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D.不已,且.愚吾子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

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④不数年遂为富家 ⑤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B.②③⑥C.①④⑤D.④⑤⑥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2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4分)

译文:

(2)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4分)

译文: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译文:

10、D(没:同“殁”,死。)

11、D(副词,将,将要。A.代词,她;助词,作提宾的标志。B.介词,在;介词,对于。

C连词,表目的;介词,用来。)

12、A(④写其持家之才,⑤写其教育孩子,⑥写其善良助人。)

13、(1)(4分)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何为”、“甘”、“一发言”及固定结构“独„„乎”各1分,共4分。)(2)(4分)(夫人)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厉”、“死”、“直道”和“戚”各1分,共4分。)

(3)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穷”、“振”、“业”及定语后置句式“族姻之穷者”各1分,共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木兰花钱惟演①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②,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①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随父降

宋,为右神武将军。博学能文辞。此词作于作者临死前不久。②芳尊:杯中盛着美酒。

(1)词的上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词最后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14、(1)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城上莺歌嘹亮,风光无限,城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作者以明丽热闹的景色反衬自己凄黯的心情。(若从“绿杨芳草几时休”入手分析反问手法,可酌情给分。)

(2)结尾这两句抒写诗人生命无多的垂暮悲怀。岁月流逝,容颜衰老,览镜而惊叹,往昔多病厌酒,如今却只有借酒浇愁,不惜一醉。既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境,又隐约地显示了诗人对生命的留恋。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总角之宴。,不思其反。(《诗经·氓》)(2),不绝如缕。,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5)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5、(1)言笑晏晏信誓旦旦(2)余音袅袅舞幽壑之潜蛟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4)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阆中

王剑冰

①雨说下就下来了,最初是一滴一滴的,首先打在枇杷叶上,而后打在一片片瓦上,叶子和瓦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有一滴打在额头上,顺手一抹,一脸的滋润。再抬眼的时候,整个古城都是这般润润的了。

②一扇扇的门响动起来,明清时的门不知打开了多少岁月。由于雨的洒落,满街的石板路湿了,像刷了一层桐油。一条狗从一个门缝钻出来,向空荡的街巷扫了一眼,又极快地消失在街的尽头。由于迅疾,像突然发生又未发生。一个女孩的出现要比它显得从容,打伞的女孩,像飘逸于多少年前的哪个角落。一个个幌子,招扬着早晨的新鲜与迷离。两千三百年就在这新鲜迷离中过去了。

③街巷里穿行,闻到一种香,奇异的带点酸甜的香。看了幌子,才觉出是一种醋的味道。阆中产醋已逾千年。不只是醋香,或许还有张飞牛肉。张飞守阆中多年,这里就有了一种既强体又出味的牛肉做法。早饭时还有一种清气盎然的荷包,那是桑叶包着的带有田野味道的黏黄米糕。边鱼也是吃到的极美味的一种鱼,这种鱼是嘉陵江的特产。

④嘉陵江,这名字像女子的江,无论从上游还是下游都在崇山峻岭中奔涌,到这里却以极美的身段展现出她的丰姿。三面环城的江上起了水汽,晕晕的,似一层纱,带有惺忪的妩媚。哪里一个女子在喊叫,喊的什么听不懂,抑扬顿挫的尾声极快就沉进了江里。而后哪个巷口又有人叫喊,声音的开始像从水中弹起来。灰色的云团裂过一道闪电,龙一样滚过古城上空。这些都让我陷入了一种神秘状态中。

⑤当地的朋友小陈说,他小时在江边还看到过爷爷拉纤的身影,一群人和一群号子艰难地拉着一条大船前行。一条条船拉过了滩头,船上的人就上岸喝茶买酒,吃张飞牛肉,或住上个三五日。也有人喜欢上城中的女子,干脆置房买舍,住下不走。我听过川江号子,那种裂心夺魄的号子,会催化出一种油然而生的陌生又熟悉的感情。

⑥阆中,自古就是巴郡首府,曾走出了五百多进士和举人。有走出去的,还有走进来的。一个孔子的后人遥遥千里祭寻沙场的父兄,途中被这“处处轩窗临锦屏”的阆苑所迷,竟决意居留此间。孔安国的留驻,不止是选取了终生依老的所在,还在于与阆中的一种默契。住在南充的陈寿定是来过的,还有蓬安的司马相如,他们不能不在这里寻到灵感翻腾的气象。至于慕名而来的就更多,杜甫一来就喜欢上了,来了还要来,还有陆游。两人不管心绪如何,到这里都是猛然换了精神。李白若在这里住上一住,就不至于空寂中寻月而逝。李白一直没有找到灵魂所依的故乡,他是把阆中错过了。阆中是难得一遇的精神故园。

⑦穿行于张家小院、李家大院,穿行于衙署贡院、张飞庙及那些作坊,我觉得阆中的“阆”就在于“门”字里的“良”,那自然的生活,那清阔的江水,那千古遗留的民风,还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中走出的女子。如此多的“良”,当然是该叫“阆中”了。

⑧晚间,雨后的空气更显晴朗温润,一缕月光从云层里斜照下来。光线的柔静是如此的少见,似纤细明亮的绒毛,一缕缕地飘浮着,漂到哪片瓦上,瓦上就会亮闪一片。

⑨解一只小舟入水,不知是江在行还是岸在行。岸上的景物一映水中,包括房子、房子里的灯、灯透出的人影。一条鱼跳起来,将这一切打散了。月亮在水中晃了晃又聚合起来,如一枚古镜。

⑩有嘉陵江号子隐约飘来,随之又远了。

(选自《青岛日报》,有删改)

16、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阆中有哪些独特的魅力。(6分)

17、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我听过川江号子,那种裂心夺魄的号子,会催化出一种油然而生的陌生又熟悉的感情。

(2)阆中是难得一遇的精神的故园。

18、以“有嘉陵江号子隐约飘来,随之又远了”结尾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5分)

1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本文开头以圆润的雨声切入,为古城阆中营造了一种润湿幽静的意境,奠定了本文怀

古的感情基调,文段具有很强的情景感和可读性。B.“阆中是一片瓦的世界,六十多条街巷的瓦,一重一重,偎依着,叠压着,翻扑着”巧妙而形象的比喻,赋予了瓦片以鲜活的生命,使文章颇具情趣。

C.古城大院多,自然门就多,自然的生活、古朴的民风包含着多重的“良”,所以古城取名为“阆中”;这种观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D.“一个个幌子,招扬着早晨的新鲜与迷离”,“新鲜”是说幌子本身的颜色与样式,“迷离”是说在烟雨迷蒙中看不太清晰。

E.文章虚实结合,既有对眼前实景的描写,又有对历史的追忆联想;迷人的环境、如诗般的意境,给读者以穿越时空、如梦似幻的感觉。

16、①阆中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这里民风古朴、淳厚。

②嘉陵江三面环城,江水清阔。这里气候湿润,物产丰饶,生活富足安详。③阆中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是许多人灵魂皈依的故乡。

17、(1)川江号子裂心夺魄破空而来,乍一听,很容易让人产生闻所未闻的感觉,故言陌生(1分);但听得多了,琢磨久了,川江号子又能唤起人人心中皆有的那种为美好生活奋勇打拼并迎难而上的豪迈情怀,故言熟悉。(2分)所以作者说,听到“裂心夺魄的川江号子”,“会催化出一种油然而生的陌生又熟悉的感情”。

(2)阆中曾走出了五百多进士和举人,孔子后人、陈寿定、司马相如等也都在此生活过,而且还有杜甫、陆游等慕名而来的文人。如此多的文人曾与这里有过联系,说明阆中是一个世上少有的,既符合古人审美趋向,又能让文人雅士安顿心情,安放灵魂的精神皈依之所。

18、(1)以隐约传来又飘然远去的嘉陵江号子,表现出阆中人为美好生活而奋勇打拼迎难而上的豪迈情怀。(2分)(2)以声衬静,用隐约飘来的嘉陵江号子凸显阆中之夜的恬静美好。(1分)(3)嘉陵江号子呼应了上文的提到的川江号子,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天成。(1分)(4)文章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1分)

19、A、E(B为比拟;C这种说法仅仅是作者的猜测和理解,并非大家的共识。D对“新

鲜”“迷离”的理解太狭隘。)

六、(15分)

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用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

(2)有一处用“不仅„„而且„„”或“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句式过渡。(3)使用打比方、拟人两种手法。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洁、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示例】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改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旨在引导我们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并形成一定文化积淀的选修教材。(统领全段内容的开头)教材不仅精选了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的作品,而且还遴选了道家、墨家、法家的传世名篇。充满哲思、影响深远的一篇篇文章好比一把把钥匙,打开一座又一座智慧宝库。(打比方)那些宝库的宝物或引导我们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或教会我们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或启发我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拟人)总之,他是教导我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待人的根本,启发我们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的大师。(拟人)(共281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今年5月,河南漯河市部分中学由校方负责人带队,纷纷到被誉为“文宗字祖”、“许夫子”、“文曲星”的许慎文化园祭拜,祈愿在今年的高考中能“金榜题名”,共有即将高考的1100多名尖子生代表陆续参加。有人认为“学生祭拜许慎一来可以缅怀圣人,二来可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有啥不好?”此事一经网上报道后立刻引发热议。

对上述材料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注意:作文不得脱离材料,自主立意,自拟题目,不要抄袭和套作。21.立意指导:(1)由祭拜思维本身可谈“信仰”问题,崇高的信仰使人产生不竭精神动力。材料涉及到高考祭拜,祭拜的目的都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时求得心理上的安慰。这是当前许多地方愈演愈烈的文化心理现象。拜佛、祭祖等行为能使考生获得好成绩吗?(古人崇尚:“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经久不废,为之不朽”“修身、治国、平天下”;革命前辈为建立新中国、过上没有剥削、压迫的新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追求。)考生可列举实例论证信仰的精神力量,也可正反对比,论证信仰对人的影响,注意务必联系实际去分析,达到深刻、丰富的层次。

(2)成功来自勤奋。论述中要注意联系祭拜进行分析和驳斥,否则易脱离材料,自说自话。(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从国家或学校该宣传、引导什么样的观念,从而对青少年给予积极、正确引导;也可从学生个体主观思想入手,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问题;两者结合也可。(4)仅谈缅怀、安慰的方法,而不联系现实,涉及有关信仰、勤奋、人生观等一方面重要

作用论述,应作为偏题处理。【参考译文】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伤的了。”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从近年高考试题谈高三化学复习 篇7

试题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题型, 其中选择题以应用计算题型为主, 试题难度有下降趋势。非选择题主要是填空题与应用题两种题型。学科间综合程度降低, 呈现出典型的分科“拼盘式”结构。各科都注重本学科的主干知识考查, 突出了学科内综合。化学的分值基本稳定。试题紧扣教材, 着重双基, 不仅能考查出考生的能力和素质, 也能考查考生的心理素质与自我调控能力。

二、试题的命题特点

1.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命题, 考查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基本水平。

2. 围绕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并结合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有关知识, 考查考生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题型常是信息题、无机推断题。

3.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如同分异构体、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类型来命题, 考查考生在题目创设的新情境中的独立应试能力。

4. 实验技能和实验水平, 掌握气体实

验性质, 了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细节问题, 能按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5. 考查考生各种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能力。

6. 考查学生运用有关知识, 通过正向、逆向、统摄思维进行推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推理的能力。

7. 考查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三、对中学教学的启示

1. 试题在选材上基本是化学科的主干知识, 重点内容, 在第I卷中不回避采用传统的题型, 常规的解题思路。

如离子共存的判断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物质的鉴别、酸碱中和、化学反应速度及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溶解度与溶解平衡、同分异构体。因此, 在平时考练中要加强训练。

2.

高考试题重视化学思维方法的考查, 要加强“守恒法”、“等价转化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的妙用。通过典型试题的分析, 打开思路, 提高思维品质。

3. 通过实验题考查创新意识是理综化学实验题的命题特色和发展趋势。

因此, 要有计划地在每次考练中按排一道综合性的实验题。

4. 把好命题关。

每次考练出卷, 一是要注意题型的搭配;二是控制试卷的难易;三是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要反复考, 但必需要变换考查方式和命题角度。

5. 跳出题海, 培养思维能力。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 作为教师, 应注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 建立认知结构, 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 解题引导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让学生找出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 (审题) →回忆联想相关的知识 (构思) →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解答) , 同时养成学生反思总结的习惯。这样, 通过对一个题目的思考、总结、举一反三, 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近几年复习应考中的得与失

1. 强化了考练, 有利于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 但考练题往往追求新颖, 造成试题偏难。

考试过于频繁, 许多学生对考试有应付心理, 特别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 看到每次的考试成绩, 失去信心, 建议把好命题关。

2.

复习中受考练影响, 教师往往跟着复习资料走, 没有过多的精力对试题进行精选与精练, 大都采用每题必讲的方法, 对重点内容及题型的变化研究不够深入, 使第一轮复习进程缓慢, 易造成学生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知识。建议适当控制考试次数, 对重点题型及重要内容采用变换角度的方式反复考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对策与措施

1. 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状况, 优选教法, 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按章节及知识点串讲;第二轮对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模拟考练及查漏补缺。

2. 复习方法中要突出精讲精练, 重点是要帮助学生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溶液知识、金属元素体系、非金属元素体系、有机体系、实验基础知识等, 最终达到夯实基础之目的;更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真研究教材, 开发教材, 找出教材中化学知识的应用点, 联系教学的渗透点。让学生掌握复习的主动权, 使其主动参与复习过程, 在主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在习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变, 培养思维的创造性。通过一题多解,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化学计算中要强化两种意识———守恒意识和转化意识。化学实验往往是复习中的薄弱环节, 加强实验复习, 采用一些综合性实验, 由学生通过分析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并到实验室去通过独立的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方案, 评价自己设计的方案。

3. 强化考练与试卷的讲评。

章节复习中每二章考练一次;专题复习中采用课堂小测验的方式;模拟阶段力争每周考练一次。利用晚自习及时讲评试卷。在试卷评讲中重点放在学生错答原因的分析上, 分清是知识的漏洞, 还是认识方面的肤浅, 还是粗心大意等方面原因。不仅指出错误, 还要提出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的具体方法, 不能就题论题的讲解, 而应讲该题的类似题以及该知识点的其他考查方式和题型变化后如何来解答, 不仅讲知识, 而且要讲答题技巧与得分的方法。

4. 强化学法指导。

高考综合性试题, 往往是由若干个最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方法有机结合而成, 逐一分清每一个知识点和掌握每一个化学反应过程, 并相应地采用不同的化学规律和方法, 就能将复杂的难题变成一个个简单的基础题。

摘要:教师通过对化学高考试卷的结构及试题的命题特点的分析, 总结了复习中的得与失, 在教学中采取了复习的对策与措施。

高三地理模拟试题 篇8

常住人口(万人)出生率(‰)死亡率(‰)城市人口比重(%)2000年1 84617.575.4033.82010年2 18115.995.4339.91.新疆()

A.2010年人口增长已接近“三低”模式

B.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2.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A.环境改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3.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与其主要制约资源对应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

B.三江平原——土地资源

C.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

D.青藏高原——生物资源

图1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快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5.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是()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图2为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若从环境角度考虑,该城市各功能区规划合理,则该地区最可能()

A.属热带雨林气候B.地势起伏小

C.河流自南向北流D.盛行东北风

7.该城市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甲——行政因素B.乙——历史因素

C.丙——社会因素D.丁——经济因素

PM2.5浓度为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图3表示北京某年12月28日和29日PM2.5浓度走势。28日晚至29日中午北京出现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两日的PM2.5 浓度 ()

A.最高值出现在29日18—20时

B.最低值与午后强对流天气有关

C.变化原因是暖锋过境导致污染物沉降

D.峰值与上下班高峰时段有相关性

9.雾霾是北京“城市病”的表现之一。关于北京雾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多风,华北南部地区的重工业排放物是主要污染源

B.秋季受副高控制,工业生产及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难以扩散

C.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是防治雾霾的主要途径

D.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可有效防止雾霾的发生

精准农业是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读图4,回答10题。

10.精准农业系统()

A.依据植物生长模型,利用数字地球技术实施监测

B.依据产量分布图,利用GIS技术控制收割机转向

C.依据施肥处方图,利用GPS进行精准施肥

D.利用GIS识别田间杂草、害虫,控制农药喷洒量

图5中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与各自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

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

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12.关于玉米生产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

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

C.丙——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

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中国产业转移“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富士康集团把新工业园从深圳搬到郑州等地,惠普公司在重庆设立电脑制造基地……据此回答13~14题。

13.“西进运动”()

A.是以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为主要驱动力的

B.是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改善的必然结果

C.代表了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发展方向

D.反映了市场需求对工业的影响减弱

14.“西进运动”能()

A.促进西部逆城市化的发展

B.导致东部工业化水平降低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东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2014年12月26日,兰新高速铁路(又称兰新客运专线)全线通车,将兰州至乌鲁木齐的行程时间大大缩短。读图6,回答15~17题。

15.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相比()

A.周转快,投资小,舒适度提高

B.速度快,运费低,安全性较差

C.运费低,运量大,灵活性降低

D.速度快,效率高,技术要求高

16.兰新高速铁路建设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是 ()

A.高寒缺氧,冻土广布B.戈壁广布,风沙严重

C.资金匮乏,技术落后D.地形崎岖,地震多发

17.兰新高速铁路建成后()

①实现了甘、藏、新三省区的铁路贯通 ②减轻了兰新线铁路的压力 ③实现了西宁和兰州的 “同城效应” ④促进了“新丝绸之路”的经济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正在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研究发现,方便面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威胁到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图7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依据材料推断 ()

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

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

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19.油棕产业链中 ()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

B.棕榈油榨取工业应靠近原料产地

C.方便面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图8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五个能源基地中 ()

A.山西基地煤炭资源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

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发展方向

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重点

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

21.各能源基地所在地区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是()

A.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

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

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

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

图9、图10、图11、图12为我国四处旅游景观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景观与观赏位置、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A.①——特定角度,雪后最佳

B.②——高处俯视,清晨最佳

C.③——适当距离,春季最佳

D.④——置身其中,冬季最佳

23.图中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气温年较差大,水汽冷凝形成

B.②——岩浆岩出露地表,风化侵蚀形成

C.③——淡水鱼类丰富,食物来源充足

D.④——地质条件复杂,流水沉积形成

海洋被人们称为“蓝色国土”,海洋开发、海洋保护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据此回答24~25题。

24.我国()

A.台湾以东沿海受寒流影响,渔业资源丰富

B.沿海大陆架富含油气、锰结核等矿产资源

C.沿海受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D.海岸线漫长曲折,有利于建设优良港口

25.近20多年来,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C.防治赤潮、咸潮

D.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 GDP总量占全国的22.1%,城市人口比重达68%。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图13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

杭州是该地区的重要城市。图14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2)读图14,描述图中杭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3)图14显示,杭州在1964年(二普)之前和2000年(五普)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分别说明其直接原因。

江南水乡以河成街,街桥相连。图15为江南水乡景观图。

(4)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上述景观的形成原因。

27.河西务镇是天津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全镇有蔬菜基地4万亩,其中各类温室大棚2.1万亩。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西务镇的新鲜蔬菜通过“绿色通道”,在采摘1小时之后就可直接进入北京和天津的各大超市和市场,逐步实现“农超对接”。

(1)分析河西务镇蔬菜能够快速供应市场的原因。

(2)列举对河西务镇蔬菜生产影响较大的三种主要自然灾害,并说明其对蔬菜生产的影响。

(3)河西务镇提出“河岸建成景观带,大田变成采摘园”的发展目标,据此说出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图17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

(1)据图说出两城市地理位置的相似性。

(2)依据图文信息,简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相同区位条件。

二战后的匹兹堡钢铁工业由于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兴计划”(如图18)。

(3)读图18概括武汉在发展过程中可从匹兹堡借鉴的成功经验。

29.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区南段,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图19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水能蕴藏量达362万千瓦,2013年,全州已建成水电站142座,年总实际发电量达到123亿度。

(1)评价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水电开发的自然条件。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展合作,大量承接耗电量大的硅冶炼产业,实现硅电合作。这一举措给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也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图20为该州硅冶炼示意图。

(2)读图说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承接硅冶炼产业给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因地制宜为原则、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目前,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正依托资源及区位优势,发展地区绿色经济。

(3)说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展绿色经济的具体措施。

(4)评价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10年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0.6‰,已接近“三低”模式,A对。新疆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错。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密切相关,C错。2000年新疆农业人口约为1 222万,2010年约为1 311万,D错。

2.B 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增多,主要是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了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B对。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环境有可能恶化,增多人口主要是迁移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下降的,A错。表中数据显示,出生率下降,C错。死亡率没有大幅度下降,反而有所上升,D错。

3.A 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主要制约因素是淡水资源,A对。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B错。珠江三角洲,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优越,C错。青藏高原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制约资源是气候资源,D错。

4.C 根据图中曲线在不同年份的斜率(倾斜程度)可以判断,不同年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与美国互有快慢,A错。美国晚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错。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对。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的比重,D错。

5.C 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城市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加,A错。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环境质量应不断提升,B错。中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C对。20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60%,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D错。

6.B 读图可知,城市各功能区从中心向外是商业区、住宅区、绿化区、仓储区、工业区。城市交通线呈放射状分布,说明该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起伏小,B对。热带雨林气候区不产苹果,A错。丙处是工业区,应位于河流下游,C错。工业区位于东北部,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D错。

7.D 甲是中心商务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市场,A错。乙是住宅区,主导因素是河流,B错。丙是工业区,主导因素是环境因素,C错。丁是仓储区,主导因素是地价,该区地价低,交通便利,属于经济因素,D对。

8.D 根据图中数值判断,图示两日的PM2.5浓度最高值出现在28日18—20时,A错。最低值出现在29日8时,与午后强对流天气不对应,B错。锋面过境后,PM2.5浓度上升快,应是冷锋过境,暖锋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污染物应上升,污染轻,C错。根据峰值出现的时间,说明峰值与上下班高峰时段有相关性,D对。

9.C 北京冬季多偏北风,华北南部地区的重工业排放物对其影响小,A错。秋季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工业生产及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难以扩散,B错。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是防治雾霾的主要途径,C对。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可有效减轻雾霾影响,但不能防止雾霾的发生,D错。

10.C 精准农业系统可依据施肥处方图,利用GPS进行精准施肥,做到现代化农业生产与管理无污染,C对。

11.C 读图可知,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国有农场,科技水平高,A错。乙位于南非,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B错。丙是美国的玉米带,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C对。丁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地势较高,D错。

12.A 甲位于东北地区,如果过度垦殖,会使黑土流失加剧,A对。乙位于南非,种植面积扩大,会破坏当地的草原植被,B错。不合理灌溉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对水资源枯竭无太大影响,C错。丁地位于巴西,扩大农业生产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

13.A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力价格上涨。中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劳动力价格低。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利润,产业向西迁移,A对。

14.D “西进运动”能促进西部经济开发和城市化的发展,A错。“西进运动”能促进东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水平提高,B错。“西进运动”能减少西部人口大规模向东迁移,C错。“西进运动”可以促进东、西部产业结构调整,D对。

15.D 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相比速度快、效率高、技术要求高,D对。高速铁路投资大、运费高、安全性高,A、B、C错。

16.B 兰新高速铁路是兰州到新疆的铁路,建设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是戈壁广布,风沙严重,B对。线路位于第二阶梯上,海拔不是很高,不存在高寒缺氧和冻土问题,A错。该工程是由国家支持的项目,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C错。沿山麓或绿洲修建,地形较平坦,D错。

17.D 兰新高速铁路的建成,实现了甘、新两省区的铁路贯通,与西藏无关,①错。该铁路的建成减轻了兰新线铁路的压力,②对。西宁和兰州两地时间距离缩短,实现了西宁和兰州的“同城效应”,③对。该铁路的建成促进了“新丝绸之路”的经济建设,④对。

18.C 根据材料,油棕产业威胁到红猩猩的生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A错。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导致雨林生态恶化,B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C对。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可以相互协调,实现共同发展,D错。

19.B 油棕种植业属于种植园农业,A错。棕榈油榨取工业应靠近原料产地,B对。油棕生产会破坏雨林,对环境造成影响,C错。油棕产业链规模小,不能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D错。

20.A 山西基地煤炭资源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A对。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供给国内市场为主,B错。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应以水电开发、输电建设为主,C错。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近,D错。

21.C 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恢复草地,合理放牧,A错。新疆水资源短缺,应采取节水措施保证生活用水,B错。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C对。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控制畜牧业合理发展,D错。

22.C 读图可知,①是松花江雾凇,应置身其中观赏,冬季最佳,A错。②是普陀山“二龟听法”石,应选择特定角度观赏,B错。③是青海湖鸟岛,应选择适当距离观赏,春季最佳,C对。④是黄果树瀑布,应在下方仰视观赏,一般夏季最佳,D错。

23.B 雾凇的形成与气温低且日较差大有关,与年较差无关,A错。普陀山是花岗岩山体,露出地表的花岗岩在风化作用下形成图示地貌景观,B对。青海湖是咸水湖,C错。瀑布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D错。

24.D 台湾以东沿海受暖流影响,A错。我国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丰富,但锰结核位于大洋底部,B错。我国沿海洋流不是季风洋流,不随季节改变流向,C错。我国海岸线漫长曲折,有利于建设优良港口,D对。

25.B 检修渔船不是主要目的,A错。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给鱼类提供繁殖恢复的时间,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B对。与赤潮、咸潮无关,C错。与养殖无关,D错。

26.【解析】(1)长江三角洲城市数量多,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GDP总量大、经济实力强。城市分布中部多,南北少。

(2)由图可知,杭州人口年龄结构中0~14岁人口比例先增大,后减少;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变化是逐年增加的。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之前,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人口出生率较高,增长快。杭州位于东部沿海地区,2000年之后,沿海开放区人口迁入较多,人口机械增长较多,人口增长快。

(4)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丰富;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集。沿河设城,便于取水和运输。

【参考答案】(1)城市数量多(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GDP总量大、经济实力强);城市分布中部多,南北少。

(2)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一普)至1964年(二普),递增;1964年(二普)至2010年(六普),递减;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3) 1964年之前,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或出生率较高);2000年之后,人口迁入较多(或人口机械增长较多)。

(4)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丰富;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集(或河流众多)。

27.【解析】(1)蔬菜在两地之间的运输时间,一方面与两地之间的距离有关,另一方面还受流通环节及两地之间的交通便捷程度等的影响。

(2)我国北方季风区旱涝灾害多发,冬季多寒潮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及生产设施影响较大。

(3)依托农业发展旅游业,要改善农业结构和环境条件;为服务游客,还应加强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要通过宣传扩大影响;等等。

【参考答案】(1)距离天津和北京市区近,地理位置优越,省道与高速公路相连,交通便捷;流通中间环节少;国家政策支持。

(2)自然灾害: 寒潮,旱涝(暴雨洪涝、旱灾),沙尘暴,冰雹。

危害:摧毁农业设施;造成蔬菜减产。

(3)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或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发展交通(或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质品种;或加强对外宣传;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8.【解析】(1)应从两城市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等方面分析。

(2)从交通、水源、市场、劳动力等方面进行阐述即可。

(3)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环境、发展科技等方面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1)中纬度;大陆内部;河流沿岸或河流交汇处(铁路沿线或铁路交会处)。

(2)邻近铁路线和河流,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处制造业发达的工业区,市场需求量大(接近消费市场);位于人口密集区,劳动力充足。

(3)大力发展科技(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政府提供支持(帮助工人实现再就业,提供就业机会);治理大气污染,改造城市环境。

29.【解析】(1)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来评价开发的自然条件。

(2)应从植被遭破坏、当地的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来分析。

(3)根据绿色经济的概念,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如气候资源、地理位置、民族文化等分析即可。

(4)可从旅游资源质量、市场距离、当地接待能力、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有利条件:该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或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不利条件:地处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2)排放废气、废水,造成环境污染;消耗木炭(木材),造成植被破坏(或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3)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生物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发展边境贸易;依托特色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等,发展旅游产业;等等。

(4)优势:旅游资源丰富(集群状况较好);类型多样(地域组合状况较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上一篇: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总结下一篇: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