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图片要求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闻信息图片要求(精选7篇)

新闻信息图片要求 篇1

1、什么是新闻图片

新闻图片,用新鲜、真实、生动、感人的图像和简短的文字说明,及时报道新闻事件,其主要特征是借助视觉图像及时生动地报道新闻。

2、新闻图片的要求

①求真,新闻中图片必须是这一事件中真实的照片,不可以将其他图片用于这个新闻上,除非特别需要!

②求新,图片包含的景象必须新鲜,色彩鲜明,清晰!

③求活,图片可以将新闻事件的现场气氛表现出活力,富有感染力!

④求情,能够抓住图片主体的表情特征,借以抒发主体的心理感情!

⑤求意,根据整体新闻的要求,新闻图片必须对新闻内容的侧重点有所表现。

⑥文字说明要规范,描述画面的事实,包括日期、人物、事件等要素必须精确严谨,然后说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新闻图片的摄影技巧

(1)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间,图片含有的信息要能表达这则新闻的主题,交代新闻的背景及时间等。例如一场信鸽比赛中,将集鸽现场鸽友忙碌的场景和比赛横幅集于一张照片上,这就既交代了这场比赛的名称,也可以将现场的热闹尽收眼中。

(2)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间,它是一种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见长的瞬间,其画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种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着某种画外的内涵,更多地渗透着摄影记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

(3)善于捕捉幽默瞬间,新闻图片中如果加有幽默的镜头,既从另一角度、侧面反映事件意义、本质,又能启人心智、令人轻松愉快。例如在比赛时,将一些鸽友欢笑、谈论的表情摄入镜头,可以表现出鸽友对比赛胜利的坚定信心。

(4)善于采摄新颖瞬间,即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在不同的拍摄位置和角度,所采摄到的新闻事件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瞬间形象。这种瞬间以画面的新颖、独特见长。

(5)仔细观察人物动作,对于人物动作的拍摄,能够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等,在集鸽现场拍摄工作人员认真地给赛鸽盖章、贴密码条等动作,可以使这个协会或公棚给鸽友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掌握新闻稿件基本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家的选题能力,即让大家能够独立判断出什么样的工作或事件能够作为新闻报道的素材。

首先,什么是新闻?历来说法不一。新闻定义的争鸣伴随着新闻学的研究,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路程。国内外众多资深新闻学专家和新闻工作者,给新闻下了170多种定义。

无论中外古今,公众认知、理解的新闻就是某种见闻。如果我们以属加种差的形式来给新闻这一概念下定义的话,见闻就是新闻的属概念。找到了属概念,使用内涵定义法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种差,给出不同的定义,如从性质、发生原因、种属关系、功用等方面就可以列出下面一组基本定义:

1.性质定义:新闻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性质定义反映的是新闻的基本特性,即新近、新鲜、新奇,用一个字来概括即“新”。

2.发生定义:新闻是通过对新近、新鲜、新奇事物的感知而获得的见闻。发生定义是立足于新闻产生的方式来给新闻下定义的。这种方式就是人的感知形式。

3.关系定义:新闻与过时、陈腐、平淡的旧闻相对,是新近、新鲜、新奇的见闻。关系定义突出的是新闻与旧闻的关系,要表明的是前者和后者同归“见闻”一“属”,是同属中的两个不同“种”类。

4.功用定义:新闻是能够满足受者喜新好奇心理的新见闻。功用定义所表述的则是新闻的最基本的社会功用,而不是作为某种特定工具的特殊功用。

可以说,上述一组基本定义具有最广泛的概括性,能够正确地定位新闻的外延与内涵。

(二)新闻稿件应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一:新闻事件具有能够满足读者好奇心的特征。

上学的时候,老师们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定义通俗点讲,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老师讲完了,大家就在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现在想想,其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咬狗”式的新闻也很多。比如说,现在众多的媒体炒作、明星包装等等,你骂我,我骂你,似乎很热闹,但从实质意义上理解,与前面所说的“人咬狗是新闻”的调侃也差不了太多。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这里不能分析得太深刻了,否则就有可能出政治问题了。但是,之所以提起这些,是因为它充分说明了新闻选题的侧重点,就是应该在“创新特征”上下功夫。你想报道的事件它必须得有点新意,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

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我们可以把新闻性理解成工作中的创新性,即我们所做的工作是独一无二的,是可以让大家感到眼前一亮的。比如说,我们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搞了一个性科学教育基地,这对于性观念保守的中国社会来说,就是一件具有很强创新特征的工作。围绕这样的一个选题做文章,就非常符合新闻事件能够满足读者好奇的特征。

在北京的各家媒体中,社会新闻这一块,这样的稿件是占了绝对多数的。但是,在我们结合工作搞报道的过程中,这样的稿件却是相对较少的。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二:新闻事件具有典型性特征。

典型报道对于非专业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却是我们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时必须掌握的。因此,对新闻的典型性特征,我就稍详细点讲。

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新闻稿件是北京日报、京郊日报、中国人口报等我们所要面对主要媒体的重要刊载内容。这类稿件大约占上述报纸用稿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前段时间我和我们刘凤婷处长给咱们石景山区写的“让爱与阳光同在”一稿,就属于典型报道。2006年,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关爱流动女孩行动,咱们石景山区和全市、全国的其它地方比,比他们搞得好,咱们就是典型,写咱们怎么开展关爱流动女孩行动的稿件,就属典型报道。因此,对典型报道可以简单作这样的理解:即典型报道就是百里挑一树典型。大家都在做同样的工作,谁做得好,谁就是典型。如刚才我们说的关爱流动女孩行动,我们做的工作是全国都在做的,但我们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有特色,做得有成效,因此,我们石景山就是这方面工作的典型。

谁做了大家都想做但基本上都没做好的事情,谁就是典型。学雷锋做好事,拾金不昧,把工作当事业干,做出一番让大家刮目相看的工作业绩来,等等。这些都是大家想要做到的,但是真正做好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是十分地不容易,因此,谁做到了,谁就有可能就是典型。

谁做了与当前的宣传教育主题有着密切关联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特殊情况,成为一个特定时间段的典型。比如,当前全国人口计生系统都在学习中央的新“决定”,哪个单位哪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有创新,有成效,谁就有可能成为这一较短时间内的典型。

把上述的一些典型的工作或事迹报道出去,就是通常意义上所称的典型报道。

典型报道的一个容易产生的错误理解,就是把一般的好人好事或者履行应尽的职责或任务当做新闻事件来报道。

比如某某某帮某老人解决了一个什么困难之类的。这种事迹是否是新闻,必须要看是否具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此类事件是否与当前的宣传主题有较强的关联;二是当事人做这件事是不是轻易就可以实现的。比如,近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连续播出了多位普通百姓学雷锋做好事的新闻,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与建立和谐社会、关心弱势群体有着密切联系。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三:新闻事件具有指导性特征。

与新闻事件的典型性特征相比,新闻事件的指导性特征既需要具有典型性特征,还要具有可推广、借鉴的特征。也就是说,指导性特征是建立在典型性特征之上,并高于典型性特征。

具有这一特征的稿件是党报党刊用稿率最多的,大约要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在中国人口报的头版、二版,更是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在北青、北晚、法晚等以发行量为办报目标的报纸,这类稿件就只占不到百分之二十,而且这部分稿件还都是政府指令性稿件,不登不行。如果让报纸自行选择,他们可能一篇都不登。他们的选择只能是围绕事件的新闻性与焦点性来做。因此,下面我们就接着说一说

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之四:新闻事件具有焦点性特征。

任何优秀的新闻稿件,都肯定有焦点性特征的存在。焦点性特征明显的稿件,是所有新闻媒体所追寻的稿件。

比如说,两会中的《物权法》通过审议,很多报刊都用了专版、专刊来报道,就是因为它是大众眼里的焦点事件。还有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非常精典的事件,充分说明了新闻事件焦点性特征的重要性,那就是在中央颁布新决定后,各级人口计生组织都利用当地新闻媒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新闻宣传工作,但很快大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应邀来采访的记者对新决定的主要内容并不关心,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生育指标有没有放宽,富人超生有什么特殊处罚措施,等等。这种看似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现,却是新闻的焦点性特征的强烈表现。因此,如果我们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能够敏锐地抓住新闻事件的焦点性特征,把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事件及时地报道出来,就一定能撰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

上述四个要素可以独立存在,即只要拥有其中一个要素,就是一篇完整意义的新闻稿件;也可以二个要素或三四个要素同时存在,同时存在的要素越多,新闻稿件的价值就越高。

(三)新闻稿件的基本分类

1、消息

2、通讯

3、评论

第一,消息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消息,以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1.消息的特点

(1)采写发稿迅速、及时,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

(2)一般地说,消息具备“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亦称“五个W”)。(3)在结构上,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有“倒金字塔结构”与“非倒金字塔结构”两大类。2.消息的写作要点

第一,内容要新鲜。要在选择题材中下功夫,从比较中发现什么才是新的事实、新的成就、新的经验、新的见解、新的问题。作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了解全局性的情况,要占有资料,要做有心人。写消息,力求具有一定的思想,以便能给人以启迪。有些事情,尽管事实不是那么新鲜,但有意义,那就要选择新的角度加以报道。

第二,事实要准确。采写消息,一定要把事实弄清楚,并且核对无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之所在。

第三,采访要快,写作要快,讲究时效性。无数事实表明,在当今世界,同一重要事件,不要说迟发一天半天,就是迟发几小时、几分钟,我们的消息便会在竞争中失利,在舆论上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反之,我们讲究消息的时效性,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第四,篇幅要短,容量要大,也就是说,要提高消息的“含金量”。消息写作提倡“短些,短些,再短些”,但也不能短到空洞无物的地步,而应力求短而有丰满内容,短而实。

第五,要写得通俗、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

第六,反复锤炼语言,多一字不如少一字。消息以语言简洁为上乘,要珍惜每个字,推敲每句话,力求字字句句载着尽可能多的信息。要用凝炼、传神、明白如话的文字,去点拨新闻事实,让读者品味、领略消息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内容。

3.常见消息类型实例分析(1)简明新闻

这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新闻体裁,也叫简讯、短讯或快讯。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一般不交代背景,也不写详细内容,篇幅很小。

(2)动态消息

所谓动态消息,就是指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的简短的新闻报道。这种动态新闻比较单一,只反映一个动态。其特点是文字简短,内容广阔,新鲜活泼。

(3)综合消息

所谓综合消息,它既不是对一个固定人物的描述,也不是对一个独立事件的报道,而是由许多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很强的指导性。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综合较大范围,在一个时期内发生的事情。它既有面的情况概括,又有典型材料作说明,做到点面结合,反映全局。这种形式适于宣传各条战线的形势,某项工作的成就,或者反映群众运动的声势、规模、特点、趋向。它纵览全局,有事实有分析,给人们一个完整的印象。

(4)经验消息

所谓经验消息,即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况性、经验性或典型性的报道。它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事件为中心,而是由许多事实,或者说,由一件以上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它不是突发性的,事情的发生、发展有比较长的过程。它所选择的事实有典型意义,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某一个时期、某一项工作的全貌。它不是简单的现象罗列,而是通过纵和横的对比、分析、阐述,揭示事物的本质,对读者有启发性、指导性。

〈实例〉:保障合法权益促进社区和谐——姜圩路社区为流动人口提供维权平台 第二,通讯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通讯包括故事、特写、工作综述、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等。

(一)通讯的主要特点

1、现实性。通讯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经验,紧密配合当前形势,为现实中心工作服务。

2、形象性。通讯常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要求对人对事进行较为具体形象的描写,人物要具有音容笑貌,事情要有始末情节,以此来感染读者。

(二)通讯的分类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各方面的先进入物为主的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有的写一人一生的,为人物全面立传的;有写一个人的一个或几个侧向的,集中反映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也有写群像的。

2、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记写事件为中心,重点描绘社会生活中带倾向性和典型性的生动事件及具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它的特点是以记事为主,交代清楚事件的原委,从而表达某种思想。

3、工作通讯。工作通讯又称经验通讯,是以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写工作通讯要有针对性,抓住当前带有普遍性的,又需要解决的问题。介绍经验要科学、有理论根据。经验要写得具体,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

4、概貌通讯。概貌通讯也叫风貌通讯、上题通讯、综合通讯。它是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现实中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这类通讯取材广泛,气势大,笔墨重,给人以完整深刻的印象。

(三)通讯的写作要点

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典型是通讯的筋骨,主题是通讯的灵魂。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对通讯来说十分重要。选择什么样的典型呢?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具有宣传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人和事,选择那些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确立什么样的主题呢?要确立体现时代精神,表现时代风尚的主题,确立反映人物和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主题。

2、写好细节。写好细节是通汛写作的重要任务。要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活动来表现人物;要写得有血有肉,有音容笑貌,有内心活动;写事要具体形象,有原委,有情节。

3、安排好结构。纵式结构,是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在这种结构里,时间发展的顺序、情节展开的顺序、作者认识事物的顺序成为行文的线索。在采用这种结构时,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横式结构,是指用?间变换或按照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的。这种结构概括面广,要注意不同空间的变换,恰当地安排通讯所涉及的各方面的问题。采用空间变换的方法组织结构时,要用地点的变化组织段落;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同的几个侧面;纵横结合式结构,是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化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采用这种形式,要以时空的变化组织结构。

通讯的结构形态较多,很难像消息那样找出一些有既成的模式。但是有通讯结构中三个要件却是值得重视的:标题、开头、结尾。首尾圆合,文情畅达。就是说文章首尾要呼应,中间的主体部分不得无故残缺,线索脉络的设置精当,主次详略的搭配完美,文气畅通,浑然一体。

通讯的故事性与细节性特点鲜明,因此,什么样的事件或人物适合选择通讯这一体裁来表现,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看:一是人物或事件能否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

二是人物或事件是否有能够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三是人物或事件的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是否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四是人物或事件是否有鲜明的个性,能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

(二)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点:

1.针对性。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便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作为评述对象的社会评论,针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它往往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问题或某种思想倾向,有的放矢的发议论、谈看法。

2.时效性。社会评论是要通过对社会现象和思想动态的分析解剖,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因此,及时地发现有代表性的社会动向和思想苗头,抓住时机,并给与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在考试时,考生只需根据所给材料找到材料所隐含的社会现象,并进行分析解剖,给出正确是非判断,就可以了。

3.单一性。单一性的特点是由针对性与时效性所决定的,即在评述社会现象时,目标比较单纯,重点尤为突出。社会评论通常是“一事一议”、“一理一评”,针对一件事、一种情况或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

4.大众性。社会评论要面向广大读者,在论述方式上也要符合大众的口味。这就要求社会评论一方面要使思想内容与读者接近,评论大家当前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在写作形式上要尽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做到为大众所喜爱。

(二)新闻评论写作要求:

一是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这就要求对论据的要求以及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评论文章的观点是起统帅作用的,由论点统帅论据,而论据材料又是立论的依据的基础,是支撑论点的,论点靠有说服力的论据才能得以成立。

二是要使论据和论点达到和谐统一。论据必须做到:第一,真实;第二,准确;第三,充分;第四,典型。

三是由事入理,理从事出,事理相融。布局合理,层次清晰,逻辑顺畅;精心开头,简化结构,紧扣报道。

四是论题具体,一事一议。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分析精当。

三、基层干部如何快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一)基层干部在撰写新闻稿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不足

前面我们曾分析过基层干部撰写新闻稿件具有的两个优势,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对撰写新闻稿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不足进行理性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功不够扎实。主要原因是练得少。

二是选择最佳报道切入点不够准确。平凡事件中见不平凡。

三是投稿经验不足。报刊媒体栏目设置以及编辑的个人择稿偏好对用稿率有一定的影响。

四是兴趣坚持不能持久。初学新闻写作的,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投稿刊用率都不可能太高,这样对部分抱有较高期望值的人打击较重,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

(二)快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的几种捷径

① 模仿着写。所在大家、名人必经的一条路。② 虚心请教。不要怕给别人添麻烦。③ 多与上级机关沟通。④ 关注报纸专版、专栏的变化。新专栏的开辟,通常还没建立稳定的作者队伍,稿件采用率高,对于有一定新闻稿件写作能力的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⑤争取到上级机关短期帮助工作的机会。⑥掌握一定的投稿技巧。

(三)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种技巧

中国文学的长篇巨作是从元曲开始的,以前唐诗宋词还有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等文学作品,都篇幅相对较短,且通篇精悍。元曲及明清小说的涌现,给文学创作带来了很多革命性的影响,其中的一个就是“虎头、猪肚、豹尾”理论的出现。所谓的“虎头、猪肚、豹尾”理论,就是指创作者通常在开篇与结尾上下大功夫,以求得开篇吸引眼球,结尾震憾人心的效果。而中间部分则写得比较随意,不仅不是很讲究字词的斟琢,而且故事情节的安排也比较散漫。这样安排,主要是与长篇曲牌及小说的篇幅过长的原因。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的作者几乎是耗尽一生精力写一篇小说,但也还有“猪肚”出现,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准备就新闻的导语写作,即“虎头”部分向大家汇报几种常用的写作技巧。

1.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5.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6.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7.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8.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9.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10.欲擒故纵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欲擒故纵”。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11.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12.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新闻写作技巧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在上班下班、吃饭、出差旅游、住宿乘车等看似没有新闻的场合,都能发现新闻线索。发表在《人民日报》通讯《新风饭馆有新风》。

(2),就是记者吃饭时发现的新闻。写出这篇通讯的记者哪天外出采访,中午赶不回报社吃饭,于是顺便走进北京西单新风饭馆。饭馆里早已挤满了人。记者正站在饭桌边踌躇,一位热情的老服务员笑着招呼,并且很快帮助记者找了座位。对比另外的一些饭馆服务态度不好的情景,记者立即感到这里有新闻。经过一番采访,记者写出了这篇通讯,为饭馆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初学新闻报道的大学生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到工厂、学校、机关和农村实习等等。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作为大学生记者,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经验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学生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一是向有一定经验的高年级记者请教。从事过一定新闻采访写作实践的高年级记者,具备了一定的新闻实践经验,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校园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使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能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且学生记者之间朝夕相处,便于接近,易于沟通,能够大大缩短新闻稿的修改时间;一是向师长主要是校报编辑老师、新闻学专业老师和社会媒体的老师请教。校报编辑老师能够按照报纸的报道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自己所体验的读者心理和新闻写作体验,校正和知道学生记者的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专业老师则可以主要从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技巧上加以指导,使写出来的新闻稿更加符合新闻呢理论的要求。社会媒体老师更是能全面的站在社会时间实践的角度来指导写作,为以后从事新闻工作大好基础。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1、写作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文章生动起来。

2、写作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

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

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

5、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

6、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7、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

8、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9、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具有信息的面。

10、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

11、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12、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13、采访是全身心的采访,而不仅仅是用嘴,视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眼睛采访是文章生动的重要手段。

14、多提封闭性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

15、重要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16、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人名单,要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17、不要过分使用录音机,录音机应与笔记本一起使用,录音机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笔记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逻辑和被访者的表情。分工协作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18、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被采访者畅谈。

19、让文章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将文章的内容引向自己相对熟悉领域。

20、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期待被访者会完整地理解你提出的问题。

21、学会滚动式采访,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22、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是赢得专家尊敬的唯一途径

23、多做深度报道,每一篇报道都将使你向专家型记者迈进一步。

24、采访批评性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人双方,以示客观公正。

新闻信息图片要求 篇2

1 报纸上常见的新闻图片类型

如今, 报纸上常见的新闻图片主要有照片、漫画和图示。其中, 照片用的最多, 又可分为新闻照片和非新闻照片两大类;漫画也越来越常见, 主要通过夸张、幽默的表现手法来揭示受众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现象;图示包括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新闻地图3 类, 一般配合文字报道使用, 近年来也出现了独立使用的情况。

2 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独特作用

版面上新闻照片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篇幅越来越大甚至成组出现, 漫画、统计图表等“露脸”的次数越来越多, 这都反映了“读图时代”已经到来, 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越来越受读者欢迎。究其原因, 无非是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具有一定的独特作用。

1) 能够再现新闻现场, 将稍纵即逝的新闻事件定格在瞬间, 展现在报纸版面上, 更加直接、客观、立体地传播信息。“一图胜千言”就是这个道理。《中国青年报》2008年4月11日一版刊发的主打照片《她的镜头定格她的勇敢》定格了坐在轮椅上的中国残疾火炬手金晶用身体阻挡“藏独”分子抢夺奥运火炬的瞬间。这张再现新闻现场、定格新闻事件的照片不仅被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等多家国内外媒体转载, 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类一等奖, 还被编入所有回顾2008 年新闻大事件的新闻画册, 多年后仍让人记忆犹新。

2) 能够证明文字报道的真实性。当读者对“大写特写”的文字报道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时, 如果文章配发了能够反映新闻事件的照片, 无疑能使读者打消顾虑。

3) 能够简洁、明了地解释说明新闻事件, 方便读者理解。统计图表、示意图比较生动、易懂, 过去会被报纸编辑用来配合专业性较强的新闻刊发, 以便读者理解。近年来, 报纸对于统计图表和示意图的应用越来越多。很多报纸开设“图解新闻”之类的专栏, 对各行各业发生的巨大变化、社会上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以统计图表、示意图的形式进行报道, 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以《21世纪经济报道》为例, 其在一版开设《市场风向标》《每日数读》栏目, 用统计图表和示意图的形式分析经济热点、各行各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状况等, 将枯燥、难消化的经济数据变得生动有趣、简洁明了。作为十佳企业报, 《中国平煤神马报》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在正刊一版《奋进六十年追梦向未来》栏目中给稿件配发图表, 用更直观的形式表现60 年来集团产业链上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在《经济周刊》开设《图说经济》栏目, 以图表的形式向读者阐述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新政策对企业和百姓生活的影响, 易读易懂, 深受读者喜爱。

4) 能够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现象, 揭示社会问题。这个作用主要靠漫画来实现。漫画也被称为“社会现象的评论家”。夸张、风趣幽默的漫画更容易吸引读者眼球, 引发读者深思。如今, 人民日报等很多报纸都在评论版面开设《新闻漫画》专栏, 用漫画这一形象、生动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现象, 揭示社会问题。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一等奖、《北京晚报》2008年7月17日刊发的漫画《听着会》画了一个嘴被“请”走的听证会嘉宾, 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参加听证会的嘉宾没有左右价格的能力这一社会现象。

5) 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眼球。

3 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应用方向

在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及作用越来越显著的当下, 如何将新闻图片的功能特色发挥到极致, 让报纸版面更加光彩夺目, 是值得各大报纸媒体深入探讨的问题。

1) 正确理解报纸新闻报道“图片化”的意思, 提高图片含金量。一张报纸重视图片, 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每个版面都多发或者发大图片, 把新闻图片作为新闻的一个独立“兵种”, 而是应该重视发掘新闻图片的含金量。含金量很低的新闻图片即使发得再大、再多, 也很难留住读者的目光。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图片的含金量?这就需要编辑在选图片时坚守新闻性, 确保图片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 确保图片报道的题材具有新闻价值, 确保图片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反映的内容具有正面的社会效果, 符合报纸定位。

2) 处理好新闻图片和文字报道的关系, 避免走向“重图轻文”的极端, 使报纸失去深刻性。即便进入了“读图时代”, 我们也不能忽视报纸和其他媒体竞争时所具有的一大优势, 那就是深刻性。新闻图片传递的信息毕竟有限, 如果过分追求, 会使报纸传递的信息“变薄”, 失去理性、冷静、深刻的信息传播优势。

综上所述, 新闻图片以其通俗易懂、简洁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 为读者创造了富有感染力的新闻阅读形式, 灵活应用能使报纸版面更具新闻性和可读性。报纸媒体应充分认识到新闻图片的独特作用, 充分发新闻图片的优势并处理好图片和文字的关系, 在确保深刻性不丢的同时满足读图时代新闻受众对“快餐式”阅读方式的需求。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越来越喜欢读简洁明快、轻松活泼的图片报道, 使得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信息传播优势逐渐显现、地位逐渐提高。文章就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种类和独特作用展开分析, 探索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应用方向。

关键词:信息时代,新闻图片,作用,应用方向

参考文献

[1]郑兴东、陈仁风、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1:345-350.

[2]马云峰.信息时代下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意义及作用探析[J].新媒体研究, 2015 (1) :116-117.

图片编辑的要求有多高 篇3

本期《职业摄影师》花了11个页面在开篇的“点击”栏目上,纵览了英国10月前后举办的影展、重大事件和器材趋势,本刊摘编如下。

“杂志控”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了,但仍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Magazine Addicted网站就是其中之一。它采取摄影的角度,对纸质杂志进行发散思维的恶搞。这个网站的基本理念是,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对着出版的杂志拍摄照片,例如拍摄者手持杂志,略微倾斜角度,对着某个背景人物,拍摄一张组合而成的“新照片”,然后上传至博客。当然,如果你偶然在http://magazineaddicted.com看到了你的大作,不要指望会得到稿费。

本期“点击”最有看头的器材非奥林巴斯PEN系列新出的一款中焦段镜头M.ZUIKO DIGITAL ED 40~150毫米1:4.0~5.6莫属。这款镜头能够在高清视频拍摄时提供理想的宁静环境,再也没有恼人的镜头旋转声音。这款镜头轻便、小巧,还能拍摄中焦段擅长的人像等题材,英国零售价271英镑。同时,奥林巴斯还发布了自称为世界上最小、最轻的600毫米长焦镜头。这款M.ZUIKO DIGITAL ED 75~300毫米1:4.8~5.6镜头号称对焦快、集成度高(70×116毫米尺寸),零售价740英镑。

2010年度AOP公开摄影奖获奖作品名单公布。有超过1300张照片入围,最终,最佳表现奖由Adrian Cook摘得,他的获奖作品是一幅题为《那个夏天》的黑白照片。这幅照片被评委们称作拥有“不掺假的诚实”,以及非常强的情感传达力;公众大奖花落Luc Coiffait创作的《愉悦》。同样是黑白照片,这张作品获得了2500张投票中的1/5以上。所有获奖作品都可以在www.the-awards.com上查看到。

图片编辑的要求有多高

作为英国《职业摄影师》每期必上大菜之一的“前线”栏目,本期继续为职业摄影师们指点迷津,尤其是为新入行的年轻人指一条职业规划的明路。

这期出场的是Interbrand全球创意总监、ASHA合伙人Marksteen Adamson。他在职业生涯中雇佣过无数摄影师,其中还包括一些世界级的优秀人物。

问:你认为什么样的网络展示形式才称得上优秀?

答:我想做的是像翻杂志一样在网上浏览照片。而我发现一些职业摄影师,特别是一些非常著名的,总是把他们的网站搞得过度复杂,里面的内容太多,还有各种插件。如果需要很长的下载时间,我恐怕会等得不耐烦。我真的很欣赏那些导航明确、分类清晰的网站。

问:你希望即将为你工作的摄影师具备什么特质?

答:在ASHA,我们有大量合作的工作,所以找一位能对组织内部适应能力强的摄影师很重要,但这并不容易。作为一名艺术总监,我需要摄影师能拍摄到与这个团体相关并具有魔力的作品。这需要他们能与人自由沟通,并激发这样的瞬间发生。他们还需要与CEO们、秘书们,以及各种人群合作。简言之,他们要表现得容易接近、友善。

我还喜欢那些能把商业作品拍得像编辑类作品的摄影师们,在我看来,这是项真正的技能。我遇到过大量非常优秀的报道摄影师,当他们接受工作时,所做的往往超出艺术总监的要求,可以说,他们就是自己的艺术总监。但这样的作品往往看起来非常做作,甚至无法使用。但也有些摄影师,就可以把作品拍得不做作。

问:如果摄影师不与被摄者进行沟通,他们能完成你要求的工作吗?

答:我觉得这取决于是什么样的拍摄工作。如果是街拍,距离较远,摄影师自然不用与被摄者建立联系,反而需要目标对拍摄毫不知情。如果是拍摄人像,摄影师需要与被摄者进行感情上的交流,以让被摄者彻底放松。

问:你认为在策划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摄影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过去,我觉得艺术指导在作品中扮演着非常强势的角色。你可以从照片中感觉到很重的艺术指导痕迹,而非纯粹的摄影。到20世纪90年代左右,我记得那时我们为德意志银行进行一次拍摄,我们建议客户采用报道摄影的拍摄方法。然后,我们找到一位街拍摄影师,在荷兰拍摄日常生活。这完全脱离了银行对我们的要求,也就是“严肃”图像。那时的各大品牌都开始使用报道摄影的风格让画面看起来更精彩。那也是我们第一次对摄影师这样说:“你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我们欣赏你。随心拍摄吧!我们不会跟着你、对你的拍摄指指点点。”

问:你觉得向大客户说明一张照片的优秀之处非常困难吗?

答:当然。商业世界总是挑战更多,这也让工作更加有趣。上世纪90年代,对策划来说,将摄影推广到出版物上是个挑战,甚至有人试着说服客户将马丁·帕尔的作品用在企业刊物上。在过去,除了编辑类以外的其他很多照片都经常被用作墙纸,或者装饰。在ASHA,我们的目标是给摄影重要的地位。对我们来说,为一张值得的好照片投入重金,比在7张烂照片上花钱来得划算,因为前者更吸引人,也会让客户更加开心。

问:如果摄影师冒险将自己各种类别的作品都展示给编辑看,会得到好结果吗?

新闻图片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4

1、新闻图片题材的拓展不足,使得新闻图片品种单一,新闻图片的表现形式变化不多,造成阅读的“视觉疲劳”。

2、固有的思维模式极大的影响了记者自我发现的能力。往往是领导分线索,记者等线索,领导不发话记者不起身,记者的意愿和创造力够足。

3、记者的兴奋点,停留在“题材论”上,硬新闻、社会新闻积极性高,时政、经济、跑街、图片故事以及隐藏在新闻里的深度、细节就显得力不从心,原因是,硬新闻、社会新闻目标明确,容易出好图,版面、考核重视;而经济、时政现场变化小,图片出新难;跑街心里没底,无效劳动多。

4、专业化程度不够,新闻图片只在低层次的循环中;

一、遵循新闻摄影规律,寻求理念与方向

现在的读者需要的是,集趣味性、知识性、技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并能准确的表现新闻的图片。所以,就要拍出“好看、有趣、画面简洁、读者看得懂、又能表现新闻”的图片。

关于“‘好看、有趣、画面简洁、读者看得懂、又能表现新闻’的图片”,美国新闻媒体视觉设计协会认为好的图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A让读者身临其境;

B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C不寻常的视觉和角度;

D图片反映事件的决定性瞬间;

E图片能讲故事。

“好看”所指的是摄影语言的运用,它包括构图,光线,色彩,影调,质感,这些因素是摄影的主要视觉表现方式;也构成了图片的技术指标(靠器材和摄影者操控器材的能力来实现),主要强调图片本身的技术标准,注重影像自身的影响力,使影像更专业。

“有趣”主要是指趣味性和耐读性;

“画面简洁”突出主体,增强图片的表现力; “读者看得懂”“又能表现新闻”是新闻图片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各版图片栏目定位

1、“日常新闻事件”的定位:日常新闻图片多以事件性见长,是报纸的灵魂,就此而,拍好一版图片,是记者新闻摄影的重中之重。为此,每个记者把每一次拍摄都当成大图去完成,从线索各环节入手,加强事前分析,并对重要线索进行监控,选取到最好的新闻点,力争捕捉到“决定性瞬间”。

2、“独幅、跑街”的定位:做到好看、突出影像的影响力、有趣、个性、新闻性强。

在整个报纸展示的图片中,突发新闻、硬新闻必定是少数,这样街头、公园、社区等公共场所的一些时尚、有趣、社会风尚、舆论监督等人或事,将是记者跑街摄影的新闻资源。与其他报道不同的是,记者不仅需要作采访,还要对现场进行描述,并赋予自己的判断。在操作中,将此类图片的使用栏目化,如“气象体验”“社区表情”“股香股涩”“守望都市”“一图一议”“图说天下”等。

“气象体验”主要针对记者表现与天气关联的影像,是表现形式、语法探索,培养观察发现能力、展示个人风格的“练手”图片,可定位为一切为了好看;

“社区表情”表现邻里关系、社区文明建设的图片,体现贴近性,突出新闻性;

“守望都市”反映都市的变迁给市民生活带来的变化,突出时政与民生;

“一图一议”选取幽默可读、针砭时弊、发人深省的新闻图片,附上短评,将给读者奉上一道阅读甜点。

“守望都市”“一图一议”不仅可以在本地新闻版,亦可展示在与其关联不大且长期缺图的“要闻”版上。

“图说天下”国际国内新闻图片,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兼顾重大事件性图片。

3、“视点”版的定位:以图片故事形式为主,题材不限,发表摄影记者的报道故事为主的图片新闻版,每周出版一期。在总结过去“视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视觉”的选题策划、操作运行、编辑刊发等流程编制计划,尽量减少随机、随意性。“视觉”提倡题材和表现手法多样化,讲述方式、编辑方式多种尝试;形式感强,角度多样化,视觉新颖,突出影像自身的感染力,有深度有力度。不仅在报纸上传播,而且要加上声音元素在流媒体上传播。选题新,内容跟进新闻,抓住热点、揭秘、关注人记录事,亦可表达某种情绪。

四、政治、经济、娱乐文化成为创新的突破口

当下,大政治、大经济、文化娱乐等题材会越来越多,而恰恰这些方面是本报新闻图片的弱势,所以,记者如何拍好时政、经济、财经新闻图片,就成为创新的突破口。

1、注重日常新闻,明确拍什么、怎么拍?

除了建立自己的信息源外,本报微博、QQ群、论坛和新闻热线是记者获得线索的主要途径,因此,一定要树立“线索无大小”的观念,及时出击,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日常新闻做到不遗漏新闻点,更不遗漏新闻。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记者要在第一现场。对于新闻摄影来说,尽快的赶赴现场是最重要,他不同于文字,可以追访求证。因此,我们除了提高记者奔赴现场的绝对速度外,还对记者按战线采写新闻,无线索时在城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跑街,如有突发事件发生,记者就近迅速到达第一现场。

2、拍好时政、经济、文化娱乐图片

(1)时政新闻更多的是各级政府为宣传政绩的一些活动及有关的法规法律政策的新闻发布会,党政领导的活动也都会集中在一些年节及党政大事前后的节点上,诸如一年一度的两会,各种视察、调研活动等;重点建设、重点工程。

与各级政要及新闻组织建立特别的联系渠道。做到他们一有可报道的内容就告诉你;并能为我们提供如何拍摄官员的帮助;锁定主流人群,不管一次活动来的人有多少,镜头一定首先对准最高级别的人(按党、政排名顺序)并突出此人;尽量使画面不要超乎视觉习惯的变形,同时整个活动的环境和参加活动的其他人在活动中的细节;把会议上的人们谈话的内容作为拍摄素材,要努力争取到他们所讨论问题的实际发生地去拍他们所谈论的话题。

(2)经济新闻:除了拍好经济领域里的人物外,还要抓住经济事件的本质,拍出新鲜感、厚重感强的图片。

(3)用拍摄时政、经济图片的方法,拍好文化娱乐图片

附:

新闻日历

1月份

●1月1 日 元旦/黑人日(1月第一个星期日)●1月8 日 周恩来逝世30周年[1976年起]

●1月29日(一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954年起]

2月份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2月7日 国际声援南非日[1964年起] ●2月10日 国际气象节[1991年起] ●2月14日 西方情人节

●2月15日 中国12亿人口日[1995起] ●2月19日 邓小平逝世纪念日[1997年起] ●2月21日 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1949年起]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3月份

●3月1日 国际海豹日[1983年起]/ 龙抬头节[农历二月二]/中小学开学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2000年起]

●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毛泽东为雷锋题词日(学雷锋日)

●3月8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1910年起]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1979年起] ●3月14日 国际警察日(节)

●3月15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3年起]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3月17日 国际航海日/中国国医节[1929年起] ●3月18日 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21日 世界睡眠日/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1976年起] 世界林业节(世界森林日)[1972年起]/世界儿歌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1993年起]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1960年起]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1996年起]

●3月27日(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1996年起]

4月份

●4月1日 国际愚人节

●4月2日 国际儿童图书日

●4月5日 清明节[按农历节气定]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1950年起] ●4月16日(4月第三个星期日)世界儿童日[1986年起] ●4月21日 全国企业家活动日[1994年起]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1970年起]/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1995年起]

●4月24日 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1957年起]/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4月25日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1986年起]

●4月26日 世界知识产权日[2001年起] /(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秘书节

国民党60年后重访大陆第一天[2005年起] ●4月27日 联谊城日

●4月30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5月份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1889年起] ●5月3日 世界哮喘日

●5月4日 中国青年节[1939年起] “五四”运动纪念日[1919年起]/科技传播日

●5月5日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1994年起] ●5月8日 世界红十字日[1948年起]/世界微笑日

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纪念日[1999年起] ●5月12日 国际护士节[1912年起]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1914年起] 救助贫困母亲日[1997年起]

●5月15日 国际家庭(咨询)日[1994年起]/ 北山庙会[农历四月十八] ●(5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牛奶日[1961年起] ●5月17日 世界电信日[1969年起] ●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

●5月20日 全**乳喂养宣传日[1990起]/中国学生营养日[1990起] ●(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1990年起] ●5月26日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1993年起] ●5月30日 “五卅”运动纪念日[1925年起]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1988年起]/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6月份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1949年起]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1974年起]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1996年起] ●6月7日 全国高考日[今日起3天]

●(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中国文化遗产日[2006年起]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6月20日 世界难民日[2001年起] ●6月22日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1894年起]/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1991年起]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国际反毒品日)[1987年起] 国际宪章日(联合国宪章日)●6月30日 世界青年联欢节

7月份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1921年起]/香港回归纪念日[1997年起] 国际建筑日[1985年起]/亚洲“13亿人口日”[1988年起]/(7月第一个星期六)国际合作节

●7月2日 国际体育记者日

●7月6日 朱德逝世30周年[1976年起]

●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1937年卢沟桥事件起] ●7月11日 世界(50亿)人口日[1987年起] ●7月26日 世界语(言)创立日

●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起]/唐山大地震30周年[1976年起] ●7月30日 非洲妇女日

●七夕中国情人节(仙女节)[农历七月初七]

8月份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27年起] ●8月6日 国际电影节[1932年起] ●8月8日 中国男子节(爸爸节)[1988年起] 民间传说的“鬼节”[农历七月十五]

●8月15日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1945年起] ●8月22日 邓小平诞辰纪念日[1904年生] ●8月26日 全国律师咨询日[1993年起]

9月份

●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起] ●9月8日 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1958年起] 世界扫盲日[1966年起]

●9月9日 毛泽东逝世30周年[1976年起]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1985年起]

●9月11日 美国“9.11”事件纪念日[2001年起] ●9月14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1987年起](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民国防教育日[2001年起]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国耻日)[1931年起] ●9月19日(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1981年起] ●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1989年起]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9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日)世界心脏日

(9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日)世界海事日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10月份

●10月1日 国庆节[1949年起]/国际音乐日[1980年起] 国际老人节[1990年起]

●10月2日 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949年起](10月第一个星期一)国际住房日[1982年起]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1949年起]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1998年起]/世界视觉日/国际左撇子日

●10月9日 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1969年起]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1911年起]/世界居室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1992年起] ●10月11日 声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990年起]

●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1949年起]/世界保健日/国际教师节

采用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日[1884年起] ●10月14日 世界标准日[1969年起]

●10月15日 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1984年起]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1979年起] ●10月17日 世界消除贫困日

●10月22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1992年起]

●10月24日 联合国日[1945年起]/世界发展信息日

●10月28日 世界男性健康日[2000年起]

●10月30日 重阳节[九月初九]/中国老年节[1989起] ●10月31日 世界勤俭日

11月份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2000年起]

●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1992年起] ●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日)[1946年起] ●11月12日 孙中山诞辰140周年[1866年生]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国际大学生节(国际学生日)[1946年起] ●11月21日 世界电视日[1996年起]/世界问候日[1973年起] ●(11月第四个星期四)西方感恩节

12月份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1988年起]

●12月2日 废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1986年起] ●12月3日 世界残疾人日[1992年起] ●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2001年起]

●12月5日(经济社和会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1985年起] 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7日 国际民航日

●12月9日 “12.9”运动纪念日[1935年起]/世界足球日[1995年起] ●12月10日 世界人权日[1950年起](12月第二个星期日)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1998年起]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1936年起]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937年起] ●12月15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1999年起] ●12月21日 国际篮球日

●12月24日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12月26日 狂欢夜/印度洋海啸纪念日[2004年起] 毛泽东诞辰日[193年生]

苏教版《下载图片》信息技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下载图片》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的第18课,是因特网教学单元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以前面学过的遨游因特网、便捷访问网站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以及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这些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掌握了这些将方便学生以后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的方法。

(2)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3)学会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2、过程与方法

以教师演示讲授、引导启发和学生讨论尝试、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会利用百度网站下载图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搜索引擎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运用具有搜索功能的网站收集图片资源。

(2)通过下载丰富的图片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

(3)通过给文件夹重命名和保存图片的尝试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以及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

难点:给文件夹重命名时出错时,要注意对话框的提示语言,并能及时纠正。保存的图片的位置和保存时更改文件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交流,揭示主题

参照《

18、下载图片》学案,预习本课内容。

同学们,你们好!最近老师看到这样一篇报道:3月16日,4只抹香鲸搁浅在江苏盐城市滨海县新滩盐场附近的海滩上,生命遭受极大威胁网上也贴出了很多图片,老师帮你们整理了两幅:

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你想下载有关的图片了解相关信息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8课《下载图片》,来学习搜索和保存图片的方法,并把它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上。(我们把从网上找到的内容保存到本地电脑的过程叫下载)揭题:《下载图片》

二、自主学习,尝试操作,深入思考

师:下载图片前,首先应该从网上找到我们需要的图片,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搜索图片”。有好多网站是提供搜索服务的,你知道有哪些?

生:百度、雅虎、搜狗、google等

(1)学生展示搜索 “抹香鲸”图片的成果,说说自己的操作步骤。

(2)再次实践:根据关键字搜索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我提供两个关键字:“抹香鲸”和“盐城抹香鲸”,用哪个关键字搜索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实践 结果反馈

师:能说说你的的发现吗?

指名学生说说:用“抹香鲸”做关键字找,很难找到新闻里提到的那四头抹香鲸,用“盐城抹香鲸”作关键字找,一下就能找到了。师: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生:因为“抹香鲸”范围大,搜索出各种各样的鲸鱼;而“盐城抹香鲸”非常具体,很容易就找到了。

师:请同学们播放他们找到的有关“盐城抹香鲸”的新闻图片,思考为什么一只只美丽的鲸鱼会变成这样?

(3)播放海洋污染的宣传片,讨论:水资源被破坏会有什么后果?

(以上为宣传片截图)

师:作为一个住在海边的小公民,我们要把保护海洋环境付诸于行动。本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学习《下载图片》,在网上查找海洋的有关图片,然后用WORD软件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海洋环保小报。

二、循序渐进,合作学习,疑难解答

1、保存网页上的图片。

(1)自主学习,尝试操作。

学生自主操作,打开百度网站,搜索海洋的图片。(同座或者是小组之间可以共同讨论,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自主体会,完善操作。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完善“保存网页上的文字”的操作。

2、新建文件夹。

每个同学都要建一个以班级和姓名命名的文件夹,有条理地、清晰地保存自己需要的资料。文件夹统一建立在E盘的根目录底下。

(1)自主练习,保存图片。

(2)汇报、交流。

请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成功的保存图片的方法。(请两位学生演示保存图片的方法)

(3)多种尝试,完善操作。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把网页中的图片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3、进一步探究,保存所需图片。

网页中的图片纷繁复杂,我们要筛选对自己有用的图片进行保存,不能无目的性地操作。如何筛选图片呢?

(1)揭示方法。

想想你要完成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图片会更贴近我想要的效果,举例说明:

(2)教师示范操作(3)总结方法,拓展知识

师:我们已经学会保存网上的图片了,那么我们如何来利用从网上保存下来的这些资源呢?

三、综合运用,拓展练习

1、课堂练习:

运用老师提供的海洋环保网站查找自己需要的图片资料。保存到指定位置:E盘“下载图片”文件夹中,文件名自定。

2、拓展练习:

(1)利用刚才练习时保存的图片和画图工具,制作一份简单的海洋环保小报。

(2)将制作好的作品保存在“下载图片”文件夹的“作品展示”里。

3、展示评价

选取优秀的学生作品展评

四、总结评价,自学质疑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你觉得对你以后学习有些什么帮助呢?(填写成果篮)

小结:孩子们,你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我们海洋做出了贡献,相信通过大家的小报宣传,一定会让更多的人注意维护我们的海洋环境。课后请同学们浏览更多的相关图片。

2、请同学们从我们的网络班级资源库中下载

19、《下载文字》学案,自主学习,动手操作

五、教学反思:

《下载图片》这节课让学生学会搜索、下载网页上的图片,是一节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逐步开展按关键字搜索查找、下载网上图片的探究与实践活动,通过不同方式的自学,尝试,相互的交流,提高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1、贴近社会现实,创设学习情境,巧妙安排教学顺序

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是按关键字搜索、下载图片。课堂上,教师创设了查找海洋图片资料为学习任务。在教师巧妙引导下,学生都想上网查找,很快融入到上网搜索查找、下载的探究实践活动中。整个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技术,而且使他们体验了发现问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整个过程。

2、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设计中,学生唱主角,教师融入学生中间,互相讨论,平等对话,一起探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必要时给予帮助,针对性地请成功的学生广播演示,鼓励能者为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精神。学生学习兴致盎然,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3、体现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本课海洋环境保护为主题,整合品德与教育学科,将知识点融入其中,学生在完成一个个情境任务的同时,也再次受到画面的感染,思想得到了净化。

4、教学后发现的不足之处:

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在搜索图片这一环节中,由于学生概括能力有限,对搜索关键字把握不够准确,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应针对这一情况多加练习,总结方法。

在最后的巩固应用知识来设计海洋宣传海报环节中,有些学生的设计还比较单

图片新闻 篇6

2011年5月13~14日, 国家电监会闫炳珠处长率检查组莅临江西省南城县供电公司, 对该县供电服务、供电质量和市场行为等工作进行了为期2天的检查。图为检查组在该公司检查工作。

面对严峻的旱情, 安徽省和县供电公司及时启动抗旱救灾应急机制, 组织12支抗旱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 帮助农民架设抗旱临时线路, 检修抗旱用电设备, 全力以赴保证农田抗旱灌溉用电。图为2011年5月11日, 乌江供电所技术人员正在朱村抽水站更换配电变压器。

2013年十大震撼新闻图片 篇7

波士顿 美国马萨诸塞州

摄影记者:约翰·特鲁马克基

波士顿爆炸案第一颗在波士顿布里斯通大街比赛终点线附近被引爆的炸弹,距离男子马拉松冠军冲线后相隔2小时40分钟。摄影师约翰·特鲁马克基当时正在忙于拍摄完成比赛的各选手,周围观众有的穿着盛装,有的抱着小孩跟着全家人在为参赛选手加油。第一颗炸弹被引爆时,特鲁马克基正在距爆炸点不远的45英尺处,巨大的冲击力将他推撞到一边,选手比尔·艾弗里格也被冲击力推撞至人行道。3名波士顿警察当时冲向艾弗里格将他扶起,其中一名警察将枪推上膛随时准备击发。不久第二颗炸弹在3条街区外被引爆,到处弥漫着焦灼的浓烟、散落着人体残肢、血液和尖叫,特鲁马克基的相机也一直跟随记录下了当时的惨状。从爆炸到撤离,特鲁马克基在现场拍摄了12分钟,接着他拿上笔记本电脑开车去往附近的咖啡店传发新闻稿。

2.2013年4月24日

萨瓦镇 达卡 孟加拉国

摄影记者:塔斯利玛·阿赫特

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首都达卡郊区一栋8层高的建筑倒塌,事故造成1127人死亡,超过2500人受伤,该建筑为制衣厂,死伤均为该厂工人。阿赫特在当天上午9时赶到了现场,救援持续到了深夜,随着伤员和死亡人数的增加,现场的消防员和受难亲友们的眼眶里始终带着泪光。第二天凌晨2点,废墟中一对相拥遇难的夫妇感动了现场所有人,遇难男子紧抱着妻子用身体挡着倒塌墙体坠落的方向,去世时他的眼角还流着鲜血,到最后一刻他还想着保护家人。这张照片也让阿赫特认识到用他的镜头更多地向世界展示这些得不到安全保障的廉价劳动者的生活状态是多么有意义。

3.2013年1月4日

邓利湾 澳大利亚

摄影记者:蒂姆·霍尔梅斯

2013年1月4日一场大火席卷了南塔苏玛尼亚邓利湾海岸的小镇,霍尔梅斯和他的妻子带着他们的5名孙子孙女在海岸码头的浅水区避难,当时火势得不到控制,灌木丛在风的作用下被迅速点燃。霍尔梅斯一家能够迅速躲到码头的原因是,多亏了他们为孙子孙女们建造的农屋小院留有一条通往海岸码头的捷径,在火灾发生后,他和妻子迅速带着孩子们冲向安全区域。霍尔梅斯用妻子的苹果手机拍摄了这张避难的照片并发给他们的女儿求救,在海水和浓烟交接处他们靠着稀薄的空气躲避了近2个半小时,直到救援人员把他们救出。

4.2013年6月1日

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

摄影记者:丹尼尔·埃特

丹尼尔·埃特居住在伊斯坦布尔的塔克西姆广场附近公园,那里被“盖奇”公园示威者所“占领”。埃特起初对“盖奇”公园示威者的行动规模未表现出过多关注,当他为采访飞往乌克兰途中,“盖奇”公园示威者们向土耳其当局首相埃尔多安发起了抗议,埃特又立刻返回了土耳其。示威者们还来到了首相办公楼前,警察用高压水枪和催泪瓦斯驱赶他们。示威者们不断设障“占领”街道,在杂乱的街道上,催泪瓦斯还未散去,埃特戴着防毒面具仍感觉呼吸困难,而一名青年手举土耳其国旗站到了障碍物上,埃特立刻用镜头捕捉了这一瞬间。在埃特将照片用“脸谱”上传至互联网后,短短几小时内便有1万以上的用户转发,当中不少用户还用此图片做成了个人头像。几天后,这张照片被印成了T恤衫和海报,在土耳其的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还被雕刻成了纪念碑。

5.2013年7月26日

海豹岛 南非

摄影记者:大卫·詹金斯

大卫·詹金斯在南非海豹岛进行跟踪拍摄已经持续5~6年,2013年他主要拍摄的对象是野生大白鲨和他们的猎物。2013年7月26日的清晨,詹金斯与往常一样跟着当地观鲨游的经营者来到了海上,当时天气不错,适合跟踪拍摄大白鲨。詹金斯总结出野生大白鲨在日出前后1小时里最为活跃,他们抵达观察海域的时间是早上7:15,詹金斯从海面一些海鸥正在啄食浮起的鱼肉碎片判断出大白鲨就在附近。詹金斯和他的同伴们驾着船,远距离地跟着一群准备上岸的海豹,而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只就快掉队的弱小的海豹上,根据大白鲨的猎捕习性,这类单独行动的猎物是它们追击的重点。不一会儿,险象环生的一幕发生了:一只大白鲨迅速跟上这只弱小的海豹,突然张开一口尖牙跃出海面想扑咬它,幸运的是这只弱小的海豹反应迅速,灵活地躲过了大白鲨的追捕,最后安全回到了海豹群中。大卫·詹金斯的连续拍摄记录下了弱小的海豹近身逃离大白鲨“虎口”的惊险1秒。

6.2013年9月21日

内罗毕 肯尼亚

摄影记者:泰勒·希金斯

当希金斯到达内罗毕韦斯特盖特购物中心时,警方与恐怖分子的枪战还在持续,上百人尖叫着从大楼内跑出,他们中的一些人中枪受伤。希金斯在商场附近拍摄了一些受惊吓人群的照片后,决定进入购物中心,拍摄中心内部情况,他混入了一批由警察和军队军人混合组成的小规模突击队,进入后他看到身亡者和无法移动的伤员分散在购物中心各处。希金斯一边拍摄一边寻找能够帮助的幸存者,在一处咖啡吧,一名女子带着两名小孩趴在地上安静地等待救援,希金斯立刻拍下了他们的照片。考虑到自身安全问题,希金斯从爆炸的位置迅速撤离,逃出后他向警察透露了拍摄到的信息,最终那名女子和两个孩子也被安全救出。

7.2013年6月12日

汉布尔 得克萨斯州

摄影记者:彼特·范·阿格塔米尔

阿格塔米尔在距离休斯敦机场几英里外的汽车旅馆拍摄了波比·亨林。就在2013年6月12日早些时候,波比·亨林见到了与他一同在伊拉克执行任务中击身亡的19岁士兵罗德尼·麦克坎德雷斯的父亲,那次爆炸也让他本人受伤致残。波比·亨林在旅馆的泳池漂浮着身体,阿格塔米尔在楼上的阳台用镜头记录着亨林的一切;一些旅客发现了亨林,纷纷拿着啤酒用好奇的眼光默默地看着他。波比·亨林并不介意人们将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他依旧感受着水的浮力,直到旅馆服务员提醒他泳池将在晚间9点关闭,亨林才起身约阿格塔米尔一起去喝啤酒。

8.2013年7月27日

开罗 埃及

摄影记者:穆萨·阿布·艾尔萨米

2013年7月27日深夜,艾尔萨米在得到爆发严重暴力冲突的消息后,赶到了开罗的拉巴·阿达韦亚广场,该处2个月以来聚集着穆尔西的支持者。整个晚上艾尔萨米都在第一线记录着事件发展,他还去往忙乱的医院拍摄伤员、死者和他们亲人的反应。忙碌了12小时后,艾尔萨米疲惫不堪决定返回住处,就在返程路上,一群叫嚷的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两名男子抬着头部中枪的同伴一边走一边大声呼喊过往的救护车能够停下来实施救助。空气中弥漫着黑烟和催泪瓦斯,过往的警车、救护车笛声混合着爆炸和吵杂的声音让他们的呼喊显得苍白无力。

9.2013年11月18日

莱特岛 菲律宾

摄影记者:菲利普·洛佩兹

2013年菲律宾遭受了严重的风灾。乌云密布的夕阳下,当地居民点燃了飓风破坏后的碎片,路上走来一群手持物件的妇女,她们手中色彩艳丽、完好无损的物件跟周围衰败的废墟形成鲜明对比。

10.2013年8月31日

肯夫罕 叙利亚

摄影记者:埃明·厄兹曼

在叙利亚北部靠近阿勒颇的肯夫罕镇,厄兹曼拍到了与基地组织相关的民兵组织实施斩首行动第四天也是最后一天的情况。当地居民,有些甚至带着孩子,在一旁无声地看着。一名仅露出眼睛的黑衣男子,用了很长时间宣读自己的罪行。在实施斩首后,尸体被皮卡车运送至另外的村庄。从阿扎兹到萨弗兰再到肯夫罕,斩首行动一个村接一个村地进行。围观村民的冷静态度,让厄兹曼一直不敢确定拍到的是如此残忍的画面。厄兹曼用镜头拍摄下他所看到的一切,他想告诉更多人他的感受:这是一场战争,而他正处于无法承受的最艰难时刻中。

(宁良凌编译自美国《时代》)

上一篇:学习美德少年班会下一篇:房地产办公室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