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栏梨花》阅读答案

2025-04-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东栏梨花》阅读答案(精选2篇)

东栏梨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恰似花开正艳的梨树,又有几人能看清这纷杂的世俗人生。

注释:

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柳絮: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雪:这里喻指梨花。

清明:清澈明朗。

赏析:

《东栏梨花》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梨花满咸阳阅读训练及答案 篇2

咸阳街头的梨花开了。

雪白雪白的梨花,多么素净,又多么纯洁。它那小小的嫩黄的叶芽儿在春风里舒展着,那一簇簇一簇簇的花朵,在叶芽儿中开放着,嫩黄衬托着雪白,和谐极了,醒目极了。如果一株一株地看,那花朵,就像无数的浪花儿;如果站在远处眺望,它就像雪白雪白的项链,xuán guà( )在这新兴古城的脖颈上。

哦,这使得咸阳增色生辉的花朵!‖

咸阳街道的梨树挂满了果,金钟一般的`梨子啊,那香甜的味儿,在街道弥漫,在窗口缭绕,然而却没有一个人伸手去摘。即使它跌落在地上,也会有人捡拾起来,送到应交去的地方……

去年,我到了咸阳,在街头散步,没看见一个朝梨子伸手的。“老咸阳”们,步行的,骑自行车的,说说笑笑的,匆匆忙忙的,对枝头的果子似乎谁都没有任何贪求。新来咸阳的,则望着梨子指指点点,笑着议论这里的新风尚。那神色,那心情,不无 xiàn mù( ),不无向往”……

一位妇女领着个小女孩走来,孩子指着枝头的梨问:“妈妈,这么多梨子,能摘一个吗?”妈妈严肃地说:“乖乖,不能摘!记住,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要。……”‖

春来了,梨花又开了,雪白雪白的,素净、纯洁。它的花,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它的香,沁入了人们的心脾。

望着它,我忽然觉得,这纯洁的花朵,不就是咸阳人纯洁的心灵么?‖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汉字。

2、解释词语。

醒目——

弥漫——

3、根据文中句子的意思,在括号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衬托( ) ②议论( )

4、认真读短文2-4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

①找出花朵和叶芽儿的特点,写在下面横线上。

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把梨树的花比作_____、_____;把梨树的果比作_____。

5、用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

6、全文已分成三段,写出各段段意。

7、文中描述的梨花盛开与梨果挂满树枝的动人景色,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悬挂 羡慕

2、形象明显,容易看清 布满、充满。

3、①(烘托) ②(讨论、谈论)

4、①花朵:素净纯洁 叶芽儿:嫩黄 ②无数的浪花儿 雪白的项链 金钟

5、望着它,我忽然觉得:这纯洁的花朵不就是咸阳人纯洁的心灵么?

6、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咸阳街头的梨花开了,使咸阳增色生辉。

第二段;写咸阳街道的梨树挂满了果,却没有一个人朝梨子伸手,连小孩也知道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要。

第三段:写咸阳梨树这纯洁的花朵,就是咸阳人纯洁的心灵。

上一篇:最新 入党申请书 思想汇报下一篇: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