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精选12篇)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1

大学新生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从五湖四海汇集到高等学府,再一次经历磨炼洗礼。他们总希望学有所成,实现人生的新飞 跃。大学新生面临的第一堂课就是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对刚刚跨入大学校门并处于人生 重要转折时期的大一新生给予及时而科学的指导,使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实现大学与中学教育的衔接,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夯实整个 大学教育质量的根基,为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新生入学教育应包含那些内容呢?结合法学一系近些 年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借鉴兄弟院系的相关工作做法,笔者认为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校史校风教育通过开学典礼、专题讲座、参观校史展览馆等形式,向新生介绍我校光荣的历史和辉煌的历程,以及近年来学校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我校的专业特色,发展优势,知 名专家学者,以及优秀毕业生和杰出校友们在社会上作出的突出贡献。这些都会从不同侧面对新生产生强烈的震撼,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学习,奋发进取。此外,我校作为老延大的光荣传统更值得让每个学生铭记、自豪和发扬。

二、专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本学科专业特色、社会地位(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及科研情况、主要学什么(如教学计划及完成学分)、今后干什么(如就 业方向及单位)、课程设置,本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帮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树立专业学习信 心,激发学习动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对新生实施专业教育,可激发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行为的一种原动力。诺贝尔奖获得者丁中教授说过, “ 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对专业的兴趣,可诱导出热爱本专业、并自觉地克服学习过程中枯燥、孤寂的心理。

三、学习教育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学习。通过教师专题报告,研究生和高年级优秀本科生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以及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信息和经验的传递。学习教育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定位。大学学习,是为自己未来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而准备。同学们要珍惜学习机会,做到学习目标明 确,方法科学,朝着预期的目标,循序渐进,顺利完成学业,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才。第二、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高校的学习主体就是大学生 本人。大学生要变高中阶段的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寻求教育,即变应试教育为需要教育(“要我学” →“我要学”),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以知识学习为基础,同时参与各种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加强能力培养,力争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帮助新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适应大学学习特点。大学老师讲课时,需要在有限的学时中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很难面面俱到,加上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师可能还要补充许多课 外知识。因此,大学生自学及自我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影响终身。第四、帮助新生学会科学地运筹时间。高校学生自由时间较多,因此要善于制定合理的学习、文化娱乐、上网及体育锻炼计划,做到有条有理,劳逸结合。第五、帮助新生 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各种文献资料,学会自我解惑,充实提高自己。

四、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教育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都很强,对于离开父母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一方面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伙伴,在对友谊渴望的同时,又因交际技巧的缺乏和矛盾心理的 作用,而难以融入集体行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出可能现人际冲突;另一方面,在进校前,多是家庭、学校的宠儿,故其多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教 育、协作能力相对缺失。因此要帮助新生宽容的看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坦诚相待,懂得关心爱护他人,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意见,克服自 身缺点,适时调

整心态,多和老师同学交流,增进人与人的感情与理解,而这些意识和行为的培养,需要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文艺、体育比赛活 动,如演讲赛、辩论赛、篮球、足球、拔河、接力赛等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融入进来;另外,加强班组和文明宿舍建设,在开展班级活动中增强同学们交 流的机会,使同学们尽快融入集体。总之,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彼此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拼搏精神,增强同 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五、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25%-30% 的在校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6%-8%的在校大学生有心理疾病,而大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引发的惨剧更令人触目惊心。由于远离家庭,面临大学陌生的 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法、以及经济压力等对刚刚跨入象牙塔的新生来说,势必会引来诸多不便,易导致心理上的失衡,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新生入学 之初,要高度重视新生心理状况,扎实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可能的基础上,为每一个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其中有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 贫困生、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予以特别的关注,了解其心理动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六、法纪校纪教育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对新生进行法纪法规教育和校纪校规教育,规范学生行为非常重要。大学生正好处于青春躁动期,少数同学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考虑问题不全 面,会出现一些违法违纪现象。有些同学抱着侥幸心理,等到发现时悔之莫及。例如, 我们高校对考试纪律抓得很严,但总有各种作弊现象。再如小偷小摸、迷恋网吧、打架斗殴、违反交通法规等事例,不仅违纪违规,甚至还危及到自身安全。对新生 进行法纪与校纪教育,就是要明确告诉他们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告诉他们违法违纪的危害性,防患于未然,告诉他们违纪处理的法理依据、程序及复议方式。这样, 可在学生思维意识上建立起遵守法纪校纪的自觉性,并在今后对待处理违纪事件时达到心服口服,进而尽量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在实施法纪校纪教育形式上,可采 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对《学生手册》的讲解剖析、书面考试、问卷调查、宣传板报等,以及邀请法官、律师、正反面典型人物进行对话、交流或咨询。例如江苏大 学将54个学生违纪典型案例汇编成新生入学教育手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反面教材”来详细解读校纪校规。这种教育方式相对于生硬的条文规定,更形 象、具体而又生动,新生容易接受,效果更好。

七、生活与人格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应倡导自信、自强、友善、诚信的生活理念和健全人格。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多又是首次出远门独立生活,有些同学适应社会及独立生活能力 较差,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经济负担、贫富差距及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可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特别重视贫困生问题,一方面要告之国 家和我校在解决贫困生学习生活问题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做法,如奖(奖学金)、贷(银行、学校贷款)、助(国家助学金、社会助学)、减免(减免学 费)、补(校内冬寒补助、春季补助、临时补助)、勤(勤工俭学)等,以及申请条件、申请途径和申请程序。此外,鼓励贫困生自立自强、乐观向上、艰苦奋斗、逆境成材,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生活困难和社会各种现象,化生活困难为学习动力,靠自己的努力创造辉煌的明天。

当然,新生入学教育不宜,也不应当仅限于以上提及的内容和形式,如必要安全教育,由于一些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够,辨别是非能力不足 ,因此会出现参与传销、上手机短信诈骗的当、信用卡被骗、财物被盗丢失等现象发生;再如卫生健康教育,一些多发病、地方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诚信教育等等 不一而足。

总之,新生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靠一两个部门单枪匹马就可以解决,它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作,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和各个部门共同的努 力。在实施中,为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积极性,可考虑给予组织者、实施者一定的课时或工作量,给受教育者一定的学分,通过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 育人相结合,最终实现培养具有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2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还存在着较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责任感、教育方式、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周期等方面。

(一) 缺乏责任感

我们经常强调大学生要树立社会责任感, 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而我们教育者自身却忽视了自己的责任感。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是我们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在整个新生工作中要把入学教育的实效性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 由于部分高校缺乏对新生入学教育的责任感, 致使教育活动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新生接受到的教育内容也是零散的, 不完整的, 更谈不上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进一步升华。

(二) 教育方式单调

当前很多高校对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造成新生入学教育形式过于单调。有些学校或者院系进行入学教育就是搞专题讲座, 几场讲座下来学生收效甚微, 讲座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 形式比较单一。另外, 对新生开展的入学教育很多时候都是流于形式, 势必使入学教育缺乏长期性, 大大降低了新生入学教育在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过程中的实际作用。

(三) 忽视教育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是在关心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 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高校以学历和职称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尺度, 参与新生入学教育的老师不但数量少, 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使得整个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四) 教育周期过短

国内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普遍在开学报到后第一学期进行, 持续时间从半个月到两三个月不等。除去新生军训时间, 学校实际用于对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较短。与国外高校为期一年的入学教育课程学习相比, 如此短的入学教育周期要想收到较好的效果有很大难度。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一) 文明礼仪教育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社会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从社会而言, 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而言, 礼仪是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之一。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现代社会人才规格提出的客观要求, 礼仪风范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促使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

(二) 法纪安全教育

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给他们讲授一些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还应该用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警示大家。笔者在对大学新生进行法纪观念教育的过程中加入了案例分析, 用具体的案例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法纪观念。安全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也不容忽视, 要教育学生时刻提高警惕, 防火、防盗、防诈骗、防人身伤害, 在宿舍严格遵守学校的住宿管理规定, 从大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意识。

(三) 专业学习方法教育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 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由于大学课程设置包括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公共选修课等, 进入大学后自学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需要在课后用大量的精力自主学习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新生进行专业介绍和学习方法教育中, 要重点向学生介绍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法, 帮助他们了解专业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 引导新生端正学习态度, 激发学习动力, 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 加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笔者所在学校从2008年开始就针对新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通过心理健康概述、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健全人格、挫折应对等多方面的教育帮助大一新生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同时学校构建了“学校—院 (系) —班级”三级工作网络, 打造高效工作队伍, 确保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 每年新生入学, 我们都选择SCL-90、UPI等心理测验量表, 为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并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同时, 学校对新生不定期开展心理危机排查工作, 筛选出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后, 组织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做好诊断、分流和转介工作。

(五)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内部条件, 结合职业环境等外部条件, 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并采取有效的行动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2]。那么对大学生而言,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结合自己的特点, 根据社会要求, 为自己设计最适合的职业和职业发展道路。在对新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中重点是引导新生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规划, 以避免就业的盲目性, 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案。

(六) 感恩教育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我们应当特别重视感恩教育, 帮助新生学会知恩、报恩和施恩, 引导他们在家里做一个好子女, 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 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 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为父母争气, 为母校争先, 为祖国争光, 为人民谋幸福。笔者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会充分利用班会、主题团活、座谈会、演讲等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感恩教育。总之, 对大学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应当具体化, 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和特点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 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方向、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并引导他们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

摘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成功的入学教育能帮助新生认识大学、适应大学、融入大学, 是成功大学教育和良好学生工作的基础。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当前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就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思考

参考文献

[1]刘鑫.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3

【摘 要】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具有的特点,思考适合他们的入学教育方法,从而促进入学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指导新生顺利度过大学初期的过渡阶段。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扬帆起航”的重要作用。如何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尤其是适应“9O后”学生的新特点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

一、分析“90后”学生的新特点

(一)积极性高,抗挫力差

“90后”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积极性高,竞争意识强,但是由于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抗挫折能力差,一旦在竞争中失利,就会一蹶不振,甚至会直接影响其日后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二)个性鲜明,协作力差

“90后”学生追求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因此个性鲜明。但是棱角分明的“90后”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协作能力较差。

(三)自信心强,自理力差

“90后”学生成长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中,从小就听惯了称赞和夸奖,加之教师的鼓励式教育,使他们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但事实上,许多学生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进入大学,开始集体生活,独立生活能力备受考验。

(四)被动灌输,自学力差

大学的学习方法和高中大相径庭,很多学生仍旧以高中的学习方法应对大学的课程,一时之间很难适应,不能及时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成绩不理想,也有同学因此丧失信心,恶性循环,直至荒废学业。

二、应对“90后”学生新特点,创新入学教育方式

(一)紧跟时代潮流,转变教育理念

个性鲜明是“90后”大学生的普遍特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要因人而异,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细节处着手,加强自身学习和研究,挖掘在学生思想引导、生活指导、专业学习、心理健康、就业择业等方面有新意、有特色的指导,想办法使我们各个工作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1]。

(二)集合各方力量,发挥多重作用

首先,动员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尤为重要。高校辅导员与家长的沟通机会很有限,因此,要注重通过手机、信件、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建立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并获取反馈信息,以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共同努力。

其次,注重发挥优秀学生的引导作用。我院创新推行“导生”模式,即选拔思想觉悟高、成绩优秀、有责任心、组织沟通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协助管理新生。一来,这些导生都是学长学姐,让新生感觉更亲切,也没有面对老师时的压迫感;再者,我们是按专业安排导生,导生能切身为新生提供很多好的建议,也能解答新生很多的疑问,让新生在刚入大学的迷茫期找到了一位优秀的领路人。

此外,辅导员老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小觑。辅导员老师直接管理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必须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及时积极地引导学生。

最后,必须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并适应自我管理。如果能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甚至就业都是有莫大帮助的。

(三)创新教育形式,完善教育内容

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对“90后”新生入学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要确保新生入学教育不会流于形式,让新生在入学教育中找准自己的目标和现实位置,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到新生入学教育的本质[2]。我院根据“90后”新生特点,特制定了新生入学教育计划:

1.爱校教育。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介绍学校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校训,以学校的历史、优秀校友的事迹等内容激发起新生对学校的认同和热爱。

2.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其重点包括:向新生介绍学校周边环境,讲解交通、消防、治安等安全常识,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加强防盗、防骗、防火教育,督促学生保护好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举办安全急救知识讲座,介绍发生意外事故时应采取的各项急救措施。

3.纪律教育。组织新生学习《大学学生管理手册》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加强校风校纪的建设,让同学们入学之初就养成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习惯。

4.适应教育。介绍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合理支配时间,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指导;组织学生干部向新生介绍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相关情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5.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在进入大学后的一段时间里,可能会存在着一些心理冲突和不适,因此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使他们尽快把心态调整好。

6.文明教育。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状况不仅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也反映了高校的整体精神面貌[3]。在新生中广泛宣传开展课堂文明、考场文明、宿舍文明和网络文明等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个人素养。

7.专业思想教育。向新生介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状况、就业前景等等,促进新生对专业的了解;帮助新生稳定专业思想,明确专业发展目标,激发新生的学习动力,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入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新生大学时期努力的总方向,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勤于思考,不断创新。希望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能够帮助新生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激励新生拼搏进取,成功且无悔地度过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娟,李宝平.“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浅析[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27):10,12.

[2]李绪文.90后新生入学教育的反思与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171.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 篇4

一、组织机构

成立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李光宙

副组长:李广平田小榕

组员:潘文干 孟钊兰 周朝晖 李向红 张鸿志 王怡雄

徐艳虹 尹焕三 贾晓阳 姜中杰 崔荣博 王 聪

宋 暖 任建红 郭 伟 刘福森 安 鑫 肖天林

邢 林 袁 磊 侯家琪 董 波 张 涛

二、工作原则

1、入学教育要秉承学校建设“学生喜欢、教师热爱、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国际化优质普通本科高校的办学理念,遵循“胸怀天下、造福人类”的校训,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将学校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在新生中得以继承和发扬。

2、入学教育围绕高等教育、学校教育及专业教育三个层面的内容组织开展工作。让新生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熟悉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及学校基本情况,熟悉专业发展趋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对新生大学四年学习提出指导性意见。

3、学校教育包括让新生熟悉在校期间生活、学业方面的管理制度,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培养新生自觉执行制度的意识。

三、工作安排

1、全校各部门、所有教职员工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树立时刻为学生提供服务和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并且将这种观念和意识落实到迎接新生和家长及入校教育的具体工作中。

2、在接待新生及家长时,体现“遇事即办”“不懂就问”的原则,面对新生及家长的咨询、求助,必须认真解答,任何人不得推诿。

3、入学教育形式包括军事体能训练、军事理论课、学校领导专题讲座、职能部门负责人管理制度解读、专业教育、入学摸底考试、军事理论课考试及入学教育考试,课程考核成绩计入学生学业档案。

4、新生入学教育由教务处牵头,校长办公室、学生处协助组织,最终形成新生入校阶段工作方案,向全校发布后执行。

5、新生开课后开展新生体质测试、心理普查工作,为新生后续在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其他事宜,详细安排见20xx级新生入学教育安排。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 篇5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

贾咏梅

(北京城市学院 理工学部 北京 100083)

摘 要:本文探讨如何更好地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指导学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的文化氛围,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他们身心健康而愉快顺利地渡过大学生活。

关键词:新生;教育;模式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对新生给予及时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导,使他们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为成长、成才、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了解新生特点,切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新生“不适应症”现象在高校比较普遍。有的学生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有的学生学习目标迷失,误认为进入大学就进入了“保险箱”。还有的学生存在着心理调适不当、人际交往困惑等问题。个别新生甚至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而退学。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人数的不断增加,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愈加突出,不得不引起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专家指出,高校应充分重视入学教育,帮助学生缩短适应期。良好的新生教育是整个大学生教育与管理良性循环的开始,现在每所大学都开展入学教育,但普遍时间较短,有的内容单一或停留在表面,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没有深入到学生内心。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四天,教育时间定位在新生刚入学的一两个星期之内,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新生入校后最初几周非常关键,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交上了新朋友并且开始形成对校园生活的态度。学生相当于生活在一个有特定文化的社区中,大学的文化和精神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素质拓展训练中的集体“爬墙”游戏,充分说明了团队成员的目标一致而单一是大家努力“爬墙”的根本原因的道理。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院系也有自身的目标和传统。新生入学后,就成为这种文化和目标的一分子。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尽早了解认同这种文化和目标,更好地适应大学文化和大学生活,并为这种目标自觉奋进。笔者旨在探讨如何指导学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的文化氛围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他们身心健康而愉快顺利地渡过大学生活。

二、大学新生基本情况分析

入学之初,学生会出现种种不适应,这是正常的。关键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调查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1.大学新生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进入大学,学生会面临很多问题。

一是环境不适应。告别了原先熟悉的环境,远离父母,开始集体住校生活,要独立处理生活中一切事务,面对的是全新的老师、同学和环境。在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如果缺少关爱和温暖,自然会使学生产生孤独感。这是因为经过紧张高考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一下子松弛下来,学习任务和压力相对减轻,很容易使他们放松要求,不能科学安排时间,每天变得无所事事,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休闲娱乐上,有的学生通宵上网、看电影,有的学生整天沉迷于舞厅、游戏厅等等,乃至荒废了学业。能否迅速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树立大学生活目标,决定着新生能否在这个环境中自如的学习和生活。

二是心理不适应。有的同学因环境不适应反映出心理不适应问题。如有的新生失落感、失宠感强烈,一经挫折和轻微的打击就会较长时间处在焦虑、自责的心境中不能自拔;其次是由一名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在心理上需要一个调适过程;第三是每年的新生中都会有在高考中发挥失常的学生,他们看着昔日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纷纷进入较好的院校或较好的专业,心理上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甚至会产生弃学念头。这些学生的情绪会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更多的不安定因素。更多的学生可能会有自卑心理;第四是城乡中学素质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村生源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城市学生面前觉得自己见识浅薄,没有特长,从而心理失衡。

三是学习的不适应。大学里多是上大课,没有固定教室,教学模式由高中时的以教师为主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有相当-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由于对专业课程设置的不了解,或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服从了父母或师长的意见。进入大学后,却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学习兴趣骤降,便产生了厌学、惧学甚至学习心理障碍。因此新生必须学会主动的学习。

四是生活上的不适应。每年新生入学时,由家长护送报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经常是家长代学生办理入学手续,而学生无所适从。使学生从小形成的万事依赖家长的心理得到延续。但是当真正离开父母的庇护开始独立生活时,许多新生出现了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主义、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上大学的比重逐年增加,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同学在学校不会理财,出现铺张浪费或者借钱度日情况;有的同学丢失贵重物品,产生报复心理盗窃别人财物,触犯了法律法规。

2.对新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为增强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我们在北京市高校2006级新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选取样本进行调查的方式,以640名(男生492人,女生187人)新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专业满意度”、“上大学的目的”、“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对班级的期望”、“未来的自我期望”、“是否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查。结合与新生个别访谈的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第一,大学新生的心态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他们认为大学生活是有价值的或充满希望的。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是有收获的。如在调查对学校开展的军训、开学典礼、适应大学生活讲座、校园文化活动、从严管理、校规校纪宣传教育等活动的感受时,有相当多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在参加这些活动中受益很大。对班集体的期望上,有

6216%的学生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是凝聚力强,有人情味,有温暖感。有2683%的学

生希望班集体团结友爱,气氛活跃。有656%的学生希望学习气氛浓,有竞争意识。有328%的学生认为班集体存在与否无所谓。这说明新生渴望从集体中获取友谊和温暖。第二,大学新生提高自身修养的要求十分迫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新生普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90%以上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意义也有必要,其中252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非常必要,有654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有意义。对是否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新生愿意选择加入共产党,成为党组织的一员,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7084%的学生选择准备加入共产党。还有1737%的学生选择待进一步学习后再选择。可见,新生渴望学校加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特别是准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分子,他们对学校教育反映更强烈。新生入学教育中要突出抓好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新生主体意识较强,注重个人全面发展。对大学期间发展的态度,多数新生已经能够明确大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狭义上的专业学习,还在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综合能力素质。有7527%的新生认为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很重要,还有791%的学生认为发展个人兴趣爱好重要。

第四,对所选择的专业比较满意。在调查中,有233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非常满意”,有5019%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二项合计高达7354%,高出认为“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学生2547%的比例近48个百分点。当被问怎样选择了喜欢的专业时,6734%的学生填报志愿前对所选择的专业进行了充分了解,8657%的学生是自己作出的决定。这说明,对选择的专业有较充分了解并自主作出选择,是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的主要原因。

第五,新生自我价值实现、有所作为愿望较强烈,但在目标追求上趋于务实化。在入学动机调查中,有7670%的学生认为是谋求未来美好的生活、为出国打基础、出自对某一行业的追求、为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了出人头地等。为了实现父母愿望的占1119%。值得注意的是,认为上大学是为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为了报效国家”、“热爱科学、想做学问”这三项的加起来只占501%。这说明,新生学习目的有低层次和功利化趋向,他们在强调对现实目标追求的同时,缺乏对深层次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崇高理想的追求。

6、基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自我的期望,学生希望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忠诚的爱国者的三项共计30%的。有4208%的学生希望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2791%选择是“其他”。说明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主体性价值观。

三、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

1.大学入学教育应该系统化

一是科学安排教育时间。集中入学教育时间应安排在开学前二周,但教育内容应该贯穿第一学期甚至延续到整个大学生活。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在校园网上建立相关网页和咨询机构来保障入学教育在时间上的延伸。规模上不应该局限于二三次大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要采

取报告会、专题讲座和分内容分小班教育相结合的多种形式。

二是在入学教育的实施者上,不应该只是学生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唱“独角戏”,可吸收从事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还应配备“住宿指导师”,使新生在正常工作之外也可以找到老师咨询指导。另外,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也可以成为有效的新生辅导员(学导)。

三是实现教育内容、方法、形式的多样化。教育内容要全面系统,如环境适应教育、角色转换教育、理想信念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健康知识教育等;教育方法要科学有效,尊重新生特点和教育规律。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通过开学典礼、院系领导和新生座谈会、召开主题班团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开展生动的入学教育。要建构与新生畅通的沟通渠道,保证学生遇到不适应的问题时,能够及时找班主任、院系领导交谈,也可以找任课教师或心理咨询老师寻求帮助。

四是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新形势下新生的思想动态和特点,使入学教育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五是要完善机制,抓好队伍。真正把新生入学教育纳入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切实提高入学教育质量。六是建立新型学生工作模式,实现德育重心下移。即建立以思想教育、学生管理为主导,咨询、服务、指导为主体的新的学生工作职能体制。

七是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大学新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期,这一时期也是心理断乳期。因此,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多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学校在开学初应及时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与学生家长就学校的情况及时沟通并建立经常性联系。同时,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

2.要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指导学生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入学教育中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特别是资深教授的积极性,加强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一方面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特色、地位作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培养方式、就业前景等,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稳定专业思想,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学习。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提醒学生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应向学生详细宣讲学籍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奖惩条例。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各种文献资料,学会自我解惑,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大学阶段新的学习目标的确立,实际上是学生确立新的人生目标的重要内容。要帮助新生正确认识大学,克服不切实际的想法。指导新生在考虑个人奋斗目标时,力求符合社会实际。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大学校园生活的基本内容,大学生活中也仍然充满着竞争。引导新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重新客观的认识评价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不要以“天之骄子”而自居自傲,更不能高喊60分万岁而自暴自弃。要做到珍惜学习机会,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方法,顺利完成学业,使自己早日成为合格的有用之才。

3.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团队建设教育

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个体性倾向。当代大学生就人生价值观方面的任何一个问题的回

答显然难以用传统的“非好即坏”或“非坏即好”的两极标准进行评判。它既有积极合理的因素,又有可能向不好的方面发展的因素。如果不加合理引导,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容易向消极方面转化。同时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有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判断,会因为看了一部有关英雄的电影或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说明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很强的可塑性。许多学生认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只是感性的,对党只有一种好感,并没有从理性上考虑入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先锋战士。他们希望通过学校组织的党课,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因此,要坚持在新生中及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新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选择适于自己的成才目标。可以邀请名人或杰出校友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帮助他们寻找生活中的“标杆”,班主任(辅导员)则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班集体建设在入学教育中十分重要。集体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培养其团队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德育教育,提倡的是相互的友爱。班主任应在新生进校前,通过学生档案等材料对教育对象充分了解。班主任及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多到教室和寝室,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帮助班级组建班委会、团支部,并对其工作给予关心和指导,使班委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努力形成奋发向上、团结和谐、互助互爱的班风,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会形成。新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充满乐趣,一些不适应也自然而然地淡化以至消失。

4.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

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从出生到老年,个体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社会影响,不断进行社会化,在每个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社会化的要求和内容都会有所不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重要时期。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关注新生成长,帮助其进行四年大学生活规划和人生职业规划。主要是让新生明确社会角色意识,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

怎样让学生尽快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呢?笔者提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由社会共同培养人才,大大提高了人的社会适应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大学对职业生涯教育不够,学生对此也认识不足。身为大学生,必须意识到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对自己成为社会人是不可或缺的。而作为大学,导入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让学生成为社会人是势在必行的。此外,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间接参与社会实践,包括由高年级学生中的志愿者和社会实践积极分子专门为新生组织社会实践报告会等。

5.强化“软环境”建设

用良好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影响感染学生,提高入学教育的亲和力和渗透力。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在大学改革和发展中,如果说硬环境是一所学校的躯干的话,那么,软环境则是她的大脑和灵魂,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软实力。笔者认为这个软实力包涵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和校园文化等。世界著名大学耶鲁大学,非常强调社区感,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模仿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模式实行“住宿学院制”。

每个学院由来自不同院系和不同专业的400-450名学生组成,配有院长和若干住院教授。学生在其中居住、进餐、社交,从事多种多样的学术和课外活动。学校希望借此使学生所受到的不仅局限于课堂知识,而且注重在起居社交时学到人生的道理,并从中获得终身的友谊。耶鲁大学莱温教授坚信,耶鲁大学的住宿学院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大学的环境创造出的特有文化氛围对于培养领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泡菜理论”所启示的,“软环境”不但影响学生正确自我认识的形成,影响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还影响学生健康情绪生活的营造。因此我们不但要着力营造学校“软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还要充分发挥好大学文化氛围对新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新生一入校,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加强适应性教育,科学塑造大学新生群体是十分重要的。这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6.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及时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查工作。建立危机干预制度,并建立心理危机排查制度。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25%-30%的在校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6%-8%的在校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有心理疾病,而大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引发的惨剧更令人触目惊心。有关人士认为,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

因此,许多学校都不约而同加大对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力图通过心理教育提高新生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初,要高度重视新生心理状况,扎实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可能的基础上,为每一个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其中有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贫困生、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予以特别的关注,了解其心理动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A Research on Education of New Students

Jia Yongmei

Abstract:the paper is a research on how to teach new students at their entrance,in order to make them as soon as possibly live happily and smoothly in the new

atmosphere of campus

Key words:New students, Education, Model

收稿日期:2006年11月10日

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6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员教育是高校进行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高校党建工作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课题.针对目前高校开展的学生党员教育活动,本文对部分学生党员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学生党员教育方式进行了一些思考.

作 者:张艳梅 孙伟 作者单位:张艳梅(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孙伟(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篇7

一、目前高校入学教育的现状

虽然不同的高校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面有着不同的认识因而有着不一样的入学教育, 但是从总体上看却呈现出入学教育现状的相似性。

首先, 长期以来, 国内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普遍采取新生入学教育周的模式, 在新生入学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并且普遍采取集中新生开会、听报告的形式, 一味地对新生进行单向灌输,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 新生都在被动、机械地接受, 很难了解到新生的内心感受, 也容易造成新生的逆反心理, 不能很好地“对症下药”, 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 入学教育的内容多局限在各种规章制度学习教育和专业介绍, 侧重于向新生宣传学院或者系、专业优势, 学生并不能全面的了解情况, 涉及到的学习、生活方面的内容也只是流于表面, 不能够深入人心。而且由于入学教育时间安排较短, 缺乏连续性, 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当新生真正遇到问题时, 这种教育早已结束了, 不利于他们认识自我, 走进大学生活。

总的来说, 高校入学教育的模式基本相同, 内容与形式也基本上大同小异。我们学院也不例外, 每一年的入学教育都包括为期10天左右的军训, 在军训期间, 多半利用晚上时间进行系内专业介绍育、规章制度教育等, 形式也都是采取开大会、听报告、主题电影等形式进行, 有一定的效果, 但不是非常显著。而大一新生, 从高中走向大学, 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 心理必然呈现剧烈的变化, 需要有外界的力量来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转折点, 让他们更好地从应试走向全面发展, 从被动走向独立。

二、大学新生思想特点

1.心理矛盾错综复杂。新生入学后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些矛盾, 主要表现在: (1)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大学新生对所录取的学校和专业在不同程度上与自己所期望的存在一定的差距。 (2)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大学新生独立意识普遍增强, 在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时都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 但是由于不具有独立的经济能力, 同时又缺乏社会阅历,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时候又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 (3) .怀旧感与新鲜感的矛盾。大学新生普遍认为高中的友谊非常珍贵和可靠, 入学后非常留恋和怀念高中结实的朋友。面对新的面孔, 不知道是该刻意寻求新的友谊还是在心底为自己设下防线。这样大学新生就徘徊在怀旧的情怀与新鲜感的尝试中。

2.学习不适应和自学能力较差。大学与中学的课程设置、学习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 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1) .在课程设置方面, 为了最后的高考, 学生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几门主要课程上。而在大学每一学期都要开设好几门课程。不少学生仍沿用高中学习模式, 结果造成学习上疲于应付, 学习成绩不理想。 (2) .在学习内容方面, 高中时一堂课通常只讲一小节内容, 而大学则要讲几节, 甚至几章。很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节奏模式的学习, 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 (3) .在学习方法方面, 高中阶段以应试教育为主, 老师会对学生一直督促辅导, 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大学阶段以自学为主, 课余时间充裕。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它去充实和完善自己, 出现空虚、无聊的负面情绪, 一部分学生至此浑浑噩噩, 迷失自己。

3.人生目标迷失。人生目标这一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成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现实生活具有不确定性, 需要人生目标为自己定性, 作为自己安身立命和安心立命之所在。 (2) .在复杂的生活中, 我们需要人生目标来指明前进的道路和奋斗的方向。 (3)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 需要人生目标来激励自己克服困难, 继续前行。但是大学新生缺失人生目标的现象比较普遍。高考以前, 学生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努力学习, 考上大学, 这是他们之前学习的最大动力。进入大学, 这种奋斗目标就消失了。这个时候大学新生最容易出现目标迷失的问题。许多新生在入学后发现自己以往的学习优势已不存在, 丧失了优越感, 同时发现好多能力比自己强的学生, 必然会产生自卑心理;有的新生由于当时报志愿的时候存在盲目的心理, 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 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提升新生入学教育品质的策略

1.传统的军训教育、规章制度教育、专业教育是必要的,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大学新生对学校、专业、高校学生行为准则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培养学生的爱校热情和组织纪律性, 为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2.搞好班级建设, 夯实基础。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构造好的班级氛围和学习氛围, 能够带动学生们勤奋学习, 所以班级建设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公开选, 认真挑。班干部的确立应该由学生们民主选举产生, 选出合格的班委, 真正做到布置的工作上情下达, 在老师和学生中形成一条沟通的纽带。 (2) .抓纪律, 促班风。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根据班内情况树立班内日常条例, 加强组织纪律性的培养。 (3) .抓骨干, 树新风。班级骨干主要包括班干部、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宿舍长, 通过对骨干严加管理, 勤于沟通, 可以树立良好的榜样力量, 带动大家共同进步。

3.搞好宿舍文化, 打造“家”文化。宿舍的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学生们在这里休息、学习、娱乐、交流的时间比较长, 很多的思想问题会在这里显现出来。因此, 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应该经常入宿舍与学生谈心, 力争解决学生们的实际问题, 为宿舍文化建设打好基础。此外, 也应该举办宿舍文化节、宿舍装饰大赛、宿舍内务整理大赛等, 积极营造温馨的宿舍氛围。建立温馨小家, 才能成就优秀的大家。

总之,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并完成学习任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营建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树立积极向上的班风, 营造和谐的宿舍“家”文化, 帮助他们认清方向, 确立新的人生目标, 引导学生们在新的起点上迈好第一步。

摘要:大学生的入学教育是新生开始大学生活的起点, 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大学入学教育的现状以及新生的思想特点, 探讨了入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入学教育,大学,新生

参考文献

[1]刘维.大学新生心理特征浅析及教育对策[J]

浅谈大学新生教育的几点做法 篇8

一、入学教育工作

入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的起点和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个体一生的发展。入学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有时代特色,形式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1.军训工作。军训历来被看做是对大一新生进行精神品质和组织纪律性教育的第一堂课,它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今后学生管理的成效。军训中,学生的训练强度大,身体疲劳,其个人言行和品德会毫无遮掩的表现出来。这时观察到的新生情况是基本可靠的。江宁校区学工办要求班主任(辅导员)利用军训这段时间,观察新生的言谈举止、性格爱好、为人处世行为、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并结合档案中记载的新生以往表现、学习成绩、家庭状况、奖惩、是否当过学生干部等,全面准确地掌握每个新生情况,为今后班级管理、班干部选拔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储备好具有说服力的资料。

2.专业知识教育。大学生的学习,其专业定位性很强,就是为了将来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而学习,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和喜欢自己的专业。江宁校区在新生报到后,以系部为单位组织专业老师举办专业知识讲座,从专业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实践技能以及就业前景作了详细介绍,使同学们对所学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进而为实现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因大学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授课方式等都和高中阶段有着明显的区别,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感到无所是从,江宁校区学工办邀请了有丰富经验和学术修养的教师、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以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让新生充分了解,促使他们尽快的养成新的学习习惯,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3.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新生面对大学的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的心理调试不好,就会产生很多的心理问题。因此,做好新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江宁校区所有班级在组建班委的时候,都会设立心理委员的职务,建立心理教育校区网络。在学生入学后,都会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对每位同学进行网络心理访谈,根据访谈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为每位同学建立了心理档案。对特殊群体加强关注,包括贫困学生、入校考分较低的同学、少数民族同学等,根据情况开设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或心理讲座,改变他们的观念,并进行学习、交往、做事等具体行为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二、学业教育工作

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是首要任务。这也是大学生日后走进社会生存、竞争的基础。很多新生进入大学后,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和父母的监督,学习动力消失,面对没有约束的大学生活,很容易丧失学习的目标。江宁校区在新生开学后,通过组织讲座、新老生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大学学习的方法等。通过优秀校友的成才成功的案例分析起到榜样作用。通过这些形式,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权,主动去发现、探索问题,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

三、职业规划教育工作

对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减少因职业困惑引发的焦虑情绪、消极情绪以及相关的心理障碍。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职业目标和生涯发展计划指导大学生活。首先要帮助大学新生与学习的专业联系起来,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想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此专业,对自己、家庭、社会有什么样的价值,真正建立学习专业的兴趣。其次在新生中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系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帮助学生通过自我剖析,加强专业和相关职业之间关系的了解,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确定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并设计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准备。江宁校区每年都要组织新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他们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环境,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和职业选择,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自我。

四、美德教育工作

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的的美德教育很容易被忽视。因此,我们要以美德教育为切入点规范大学生的行为。

为了倡导真善美,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江宁校区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以“发现感动,表达感动,传递感动,共享感动”为主题的“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团队)的大型评选活动,并通过专题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活动中,学生们时常被那些不平凡事迹而感动,被那些平凡的同学带来的不凡成就而感动,起到了“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效果。

组织过好“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学校、感恩社会,互相感恩;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永存感恩之心和报恩之愿,围绕两大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此加大校园文化的渗透力,体现活动育人的驱动力,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是学做真人,创造业绩的地方;展现才华,学好文化的地方;愉悦生活、快乐学习的地方,不是我家胜似我家的地方。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课题。如果方法得当,有利于广大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充实的度过大学时光,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则很可能会让他们迷失,甚至丧失人生理想与激情。做好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而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与引导,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人才。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讲座新闻稿 篇9

本次讲座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新生安全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课和专业思想教育等9月13日,我院20xx级新生辅导员李雨盈在我院东报告厅主持开展新生安全纪律教育,她提出大学生活的三个关键词:“安全”“独立”和“纪律”。新生们应在保证自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前提下,独立学习,独立生活,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严守纪律。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步向社会的途中不断成长。9月14日,我院党委副书记王志国在科技馆二楼对新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及爱国爱校教育,王志国抛出“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三个问题,用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新生们传达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河大精神。同时,他对在座新生表示期待,“希望同学们可以怀拳拳报国志与殷殷爱校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成长为让河大为之骄傲的人才。”

9月15日,我院教务办闫石、赵红勋老师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在两位老师的讲解下,新生们对我院的相关专业知识有了一定了解。有学生表示,提前了解专业知识能使他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同时在信息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学业规划,他坚信,这四年与他做伴的一定是坚定与自信。随后,我院邀请校医院张春燕老师为新生做健康教育讲座,通过普及科普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引导学生强健体魄、健康生活。9月16日上午,我院邀请河南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的张典老师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她对常见心理疾病的产生原因及判断方法做出详细解释,她提到:“是否拥有健康心灵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灵才可以于生活黑暗之处遇见阳光,绝望之际碰见希望。”

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讲座中还穿插安排了观看河南大学宣传片《大河之道》、《读书就是战斗》、《烽火育才记》等视频的环节,这让在座新生加深了对河大的了解,增强了爱国爱校情怀。

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的思考 篇10

目前,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过于强调制度、纪律及可控性方面,而在学习指导、生涯规划等方面重视不够.为此,需要从增强心理自信、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对学校与专业的认同、提升未来期望、开展就业规划和职业指导等方面加强对高职高专新生的.入学指导教育.

作 者:刘鸿翔 王建平LIU Hong-xiang WANG Jian-ping  作者单位:刘鸿翔,LIU Hong-xiang(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002)

王建平,WANG Jian-ping(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湖南,长沙,410002)

刊 名:大学教育科学 英文刊名: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年,卷(期): “”(4) 分类号:G711 关键词:高职高专   新生   入学教育  

大学生节俭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 大学生 节俭教育 人性内涵视角 思考

一、节俭的精神是从人类的价值追求中迷失

在现代工业文明以前的物质匮乏的时代,几乎所有的文化和宗教都宣扬人生一世应当克己、节俭,只有这样才能在身后进入一个理想的极乐境界,圣经中叙述的那些城市的灭亡往往跟居民们的骄奢淫逸息息相关,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倡导节约,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但在现代工业文明到来之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消费更多的物质被认为是好事或必需的,这样才能刺激工业生产的发展,而工业生产的目的反过来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欲望。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物质的贪欲成了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浪费和奢华成了时髦,节俭成了陈旧的历史。但这种以满足人们物质最大丰富的欲望为动力的人类社会经过近几百年的发展,现在才发现我们的环境被严重摧残了,我们面临的是物质过度繁荣之后的生存危机,这个时候有识之士才出来呼吁“STOP”,我们要打造“节约型”的社会,要缩减对能源的消耗,压抑对物质的追求!于是,世界各国开始注意放慢向自然无限制掠夺的脚步,但这种“节约”的呼吁只是出于功利的考虑,着眼于人类作为物质存在而面临的困境,有几个人去反思“节俭”本身所具备的精神内涵以及它对人的内在人格的塑造或改变呢?那种快意于物质的满足而轻视“节俭”的风气并没有因此停止蔓延,因为人们并没有从内心重新接纳“节俭”这种古老的信念。

二、节俭对人格的塑造

作为教育者,要把“节俭”的精神在塑造个人的人格内在和其物化的人生外在中的意义告诉给受教育方,让他们自觉地接受这种精神力量的约束和激励。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节俭的意义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看:

1.节俭让人保持独立和自制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崇尚节俭,并不仅仅是为了节省开支或者社会资源,其目的在于节制欲望,约束不必要的消费,摆脱对物质欲望和对物质本身的依赖,避免人性的物化。我们在将自己的力量对象化的同时,对象的力量也会投射到我们的身上,物性也会向人性渗透,如果人变成了物化的人,我们就会用对待商品的逻辑来看待人。人们的社会角色也会逐渐褪色,变得越来越只是与物质相对应的纯粹的消费者。而与物质化相对应的是节俭,节俭使人们保持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而不至于沦为物质的奴隶,同时也是维系社会基本人伦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之一。

2.节俭培育大爱之心。节俭让我们珍惜已经拥有的物质,同时也珍惜他人的劳动,在情感上滋生体谅之心。节俭在物质上的结果是降低了物质上的消耗,减少了经济上的支出,对于一个生活上来源于父母的劳动收入的学生来说,它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而在这种行为的背后,体现了行为者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关爱之情,也意味着其在精神上已经有着充分的自尊、自知,没有“食人之肥”的依赖和麻木;在其生活中,往往比其他人更有同情心,更懂得照顾家人和朋友,也懂得适时接济他人。

3.节俭孕育开拓之勇。节俭本身就是“自己创造”的原动力——没有依赖,只有积聚自己的力量去开拓未来。那些真正创造了物质财富的人,往往不是真正追求最大化占有物质的人,他们的原动力是开拓和创造,而不是实现一己之物欲,这就是为什么当他们真正富有了,在个人物质生活上却始终保持着简朴,他们的财富并没有过多的用在个人享受上,却花费在事业的开拓扩大上了,而且广行慈善之举。相反,那些沉溺于物质享受中的人,却因为人性被物化了,变得庸俗、懒惰、依赖、人生缺乏目标,根本没有创造的理想和动力,最后连他们所追求的物质享受也被消耗得精光,真正沦为物质的奴隶。

三、节俭教育在大学中如何铺展之探讨

要让节俭之风在大学校园中盛行,必须在办学指导思想上把勤俭节约当作一种校园文化来抓,与教学齐头并进,而不是重复走重智力教育轻德育教育的老路,需要认识到:如果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校园文化,那学生的奋斗精神、学习面貌自然会随之焕然一新。真正让节俭之风在校园中铺展开来,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若干方面来努力:

1.运用各种手段大力倡导节俭文化

这是铺垫和前奏,多种手段同时进行。动用学校各级学生组织,在校内展开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这看似老套,其实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节俭之风沉睡已久的校园,是需要作这种唤醒或启蒙的工作,让节俭的观念深入人心。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这样的倡议活动:

(1)校学生会组织开展全校性的以节俭为主题的辩论比赛、演讲赛、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让各个院系学生都参加,这能起到最广泛的宣传作用。

(2)开办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主题的一系列讲座,引导学生形成节约消费、合理消费、艰苦自律、勇于奋斗的观念。消费本身就是一种学问,它涉及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一系列学科,学校应当开办关于消费的讲座,帮助学生提高辨别力、评价力,懂得理性消费,并且追寻创造的快乐。

(3)在对新生的两课教育中,组织老师强化勤俭节约的教育,可以增加相应课时量。

2.建立一系列节俭考评制度

(1)设立学生勤俭监督委员会。由学校、学生会牵头,辅导员配合组织,由各班选举或推荐学生担任监督员,在学生宿舍各楼层设立固定监督岗位,监督员每日在食堂、校园各区域内进行巡视,对浪费行为予以制止,并定期将各个集体组织的节俭情况进行评比,开展勤俭宿舍、勤俭楼、勤俭班集体、勤俭个人等评优评先活动。对于有浪费行为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责罚措施,如通告院系进行训诫,或减扣操行分。

(2)将勤俭节约情况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的一个指标,对于惯于高消费、经常有浪费行为的学生应当降低其评分。

3.优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健康的消费文化氛围

学生的生活习性往往是受环境影响形成的,校园内或者学校周边如果处处都是娱乐场所,酒吧、网吧、舞场、饭店,那么就会吸引一些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到场消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也会心向往之,如此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娱乐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消费氛围,必将导致学校培育学生养成节俭风气的良苦用心销毁殆尽。所以学校一方面要禁止在校内建造高消费(相对于学生)的娱乐场所,建设非盈利性或低盈利性娱乐场所,另一方面要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取缔校园周边的非法娱乐场所,限制娱乐性经营实体在学校周边开办的数量。

四、结语

节俭是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美德,它对于高校学生精神教育的意义在于它在对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多方位性,同时从教育的长远意义上看,在客观上也有利于促进未来社会伦理体系的优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参考文献:

[1]李虎林.当代人格危机与大学生人格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8,(3):14-16.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12

我们这些问题描述为“高职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对于刚入学的高职大学生, 发现他们身上凸显出的一些主要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有的放矢地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对于帮助高职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解决高职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全面进行心理问题排查, 重视心理教育

高职院校新生出现的大部分心理适应问题, 必须要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教育来解决。由于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高职学生在刚入学后, 很容易产生对新学校新环境的抵触和极度的不适应。心理问题是学生管理者需重点要关注的问题。

1.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心理背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 有利于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思想意识, 进而帮助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完整的人格。

2. 正面引导学生接受正在面临的现实

高职新生之所以出现严重的心理落差和心理问题, 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学生对于考上高职院校耿耿于怀, 不能坦然接受考入高职院校就读的现实。因此, 高职新生入学后, 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前途观, 教育新生既然不能改变现状, 就应该坦然接受事实。好好规划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 做一个有计划的人。这样, 使新生尽快地调整内心的落差, 接受存在的事实, 这对于解决高职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3. 举办丰富多彩的心理讲座和心理拓展活动

对于刚刚入学的高职新生, 我们必须要向他们传授健康的、科学的心理常识和知识。教会他们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因此, 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入学的新生, 举办有趣的心理知识教育讲座, 同时可以举办一些简单有趣的心理拓展游戏等活动, 是新生更快地融入到新的同学, 新的环境之中。

二、充分重视新生入学教育, 加强入学引导

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 是针对新生的特殊教育。对防止出现较为严重的入学适应问题, 尤为重要。我们必须首先做好入学教育和入学引导工作。新生入学应包括多个方面, 如专业教育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心理问题排查、卫生知识教育、人际关系引导等。尤其要进行专业教育, 让学生清楚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情况。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专业认识, 避免日后出现的不能适应学习的问题。在入学教育时应创新的手段和方法, 让学生在宽松有趣的环境下接受新专业、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

三、深刻把握高职教学特点, 教会学生学习

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综合能力的培养, 都是以学习为基础的。一些高职学生入校以后有的认为学习时次要的, 有的不能适应高职的学习模式。教师应及时向新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还要教给新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1. 帮助新生树立科学的学习目标

许多新生, 出现入学适应问题, 学习目标丧失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应该帮助新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 才能使新生真正地适应大学的学生生活, 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入学后不适应学习问题的发生。

2. 重视实践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目标中,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应该让学生接受动手操作的磨炼。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让学生适应实践教学的环境。逐步培养学生实践学习能力。逐步让高职学生适应这种较多的实验实训课程, 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 尤为重要。

3.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高职新生, 在高中时代, 一般学习成绩并不突出, 算不上尖子生。学生一般没有科学的、有意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应教育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将自习时间列成表格, 强化时间观念, 逐渐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习惯, 懂得充分利用图书馆。在学习上尤其注意不要“急功近利”, 不要把自己的长远目标过早地放在大学一年级里完成。

四、努力帮助新生全面发展, 注重延展教育

人要实现全面发展, 对高职生的培养不能仅局限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上。要想培养学生较高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自我调节和管理能力, 系统地、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更加全面的延展教育必不可少, 这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职学习和生活, 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有两点需要特别关注:

1. 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即学生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当代高职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许多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没有达到高职学生应有的水平, 而是单纯追求能力的提高。教育者应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 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公德意识。引导新生理解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让高职新生认识到, 不论在什么样的学校学习, 不论学习什么样的专业, 不论由什么样的老师教育, 都要学会更好的做人。使新生踏踏实实地学习, 在日积月累、不知不觉中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而不是纠结于眼前学校或专业的不理想。

五、注重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环境

高职院校当前发展迅速, 但是却面临一个内涵发展的问题。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后出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 除了学生自身的主观层面的问题外, 学校本身存在的一些发展问题也应得到解决。作为高职院校, 应该在加强改进校园建设、师资建设、校园文化上狠下工夫, 建设有内涵的高职校园, 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这样才能真正吸引优秀的高中或中职毕业生到学校就读, 才会避免新生入学后由于心理落差而发生的一系列入学适应问题。

摘要:本文着眼高职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从心理调试、入学教育、学习指导、学校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高职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几点对策。对于探索高职新生入学教育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入学适应,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裕.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做好辅导员本职工作[J].消费导刊2009 (23)

[2]、刘福玲.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教育的探索[J].吉林教育2010 (1)

[3]、孙钰.高职院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之浅见[J].2011 (17)

上一篇:暑期学习总结下一篇:南网购售电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