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实验心得体会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庭实验心得体会

家庭实验心得体会 篇1

龙泉七中化学实验课题组

代林芝

九年级化学教学大纲提出:“教师可根据学校的实验设备条件和教学的实际情况,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认为,教材中家庭小实验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把它作为课题《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内容,可以充分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同时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于家庭小实验来说,它具有趣味性、探究性、规范性、普及性等特点。因此,我选用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安排的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进行家庭小实验时,我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使学生从“验证地窖中的气体”“清水变葡萄酒”等妙不可言的化学现象中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在方法的运用上多采用探究式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并提高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家庭小实验中,学生常常要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他们收集、分析和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要提醒的是,化学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按照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定来完成每一步实验,对于器材的准备、步骤的设计、现象的观察、结果的记录都必须按规范严格操作,实验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实验结论不准确,甚至歪曲实验结论。规范是开展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家庭小实验必须遵循的原则。

众所周知,初中家庭小实验是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编排的。实验的内容适合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实验的仪器、药品一般家庭都容易得到,实验的内容也与课堂教学同步,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较强的巩固和拓展作用。家庭小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方便,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家庭小实验作为活动课的内容之一,必须按

照教学计划规范实施。教师辅导是学生开展家庭实验的前提,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知识,基础薄弱,操作能力差,每次实验前讲清实验目的、选用的仪器、药品、实验步骤及安全事项等,让学生要求去做。这样,实验成功率就大,效果就好,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加强。

家庭实验心得体会 篇2

一、精心辅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 拟好实验计划

开展家庭小实验, 教师辅导是关键。多数高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物理理论知识, 但实验操作能力不是很强, 没有目的性。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辅导, 学生只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 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 没有深入地从表面现象分析科学原理, 没有从家庭小实验中获取知识, 从而失去了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意义。因此, 首先要求教师在布置家庭小实验之前, 要对下列问题做出指导: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的选择; (3) 实验的原理; (4) 实验操作中的要点; (5) 安全注意事项; (6) 观察的重点; (7) 实验现象的记录; (8) 实验总结、实验报告的填写及实验小论文的写法等。家庭小实验设计的要明确,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小实验, 实验的成功率才大, 效果才好, 学生才能从家庭小实验中获取知识, 才能发挥家庭小实验应有的功效。

对物理家庭小实验积极正确引导的同时, 必须按照教学计划执行实施, 教师在开学前一定要“吃透”教材, 对涉及的内容非常熟悉, 根据教材中的内容, 对家庭小实验的开展拟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结合教材内容及当地实际情况对家庭小实验进行适当增减, 从教材中精心选择一些力求器材简单易得、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比较安全的实验, 并做好组织和培训工作, 激发学生的热情,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小实验, 并注意对小实验结果记录和总结并及时评价。

二、家庭小实验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对家庭小实验感兴趣, 布置的家庭小实验一定要有趣味性。当然只停留在课本现有的家庭小实验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 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知识水平和能力, 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除课本上规定的家庭实验外, 教师要适当补充一些趣味性特别强的家庭小实验, 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传感器的简单应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等。实验趣味性强, 才会有吸引力, 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会感悟到物理变化的奇妙, 又可激起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利用这些有趣的小实验引领学生走进对物理知识的探究, 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习的快乐。总的来说, 只要教师花些心思研究, 就可以多给学生一个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三、家庭小实验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家庭中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 选择贴近生活的家庭小实验布置给学生做。可以提倡有条件的学生购买家庭实验箱或是手提实验箱。对于没有条件的学生, 家庭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学习资源, 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收集身边常见的物品, 组建自己的微型实验室。如利用废旧饮料瓶, 其中装入水可研究光学折射, 还可用来研究惯性现象, 也可用来做液体压强的有关实验等, 因此, 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用心收集, 精心设计, 就会使学生在自己的实验室中不断地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知识的探索、知识的形成、知识的应用, 使他们不断地体验成功, 这样学生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家庭小实验的设计要再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化学家庭实验 篇3

关键词:化学家庭实验性质验证探究物质制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079-01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诸多自然科学中,化学涉及的实验内容之广博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有趣等特点,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及方法,而且还能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最近几年高考试题对实验内容的考查力度逐年加大,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化学实验教学可分为课堂实验教学和课外实验教学。在课外实验中,化学家庭实验以其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等特点,引起了广大教师及学生的广泛关注和推崇。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配合课堂所学知识,由学生自行设计,利用一些简单易得的器材,独立完成的一种课外实验。它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机会较少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家庭实验,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效果较为显著。现就化学家庭实验简单列举几例,与各位同仁交流。

1性质验证型家庭实验——“百闻不如一见”

1.1巧除水垢

①操作过程及现象:取少量醋精倒入需除垢的容器中,缓慢转动容器使水垢与醋精充分接触,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用清水冲洗。若水垢较厚,可反复多次转动浸泡或多换几次醋精并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几天后。可发现水垢被除去。

②原理分析: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醋精的主要成分为CH3COOH,由于CH3COOH的酸性比H2CO3强,故发生下列反应: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CaCO3逐渐溶解而被除去。

1.2“花容更色”

①操作过程及现象:将两朵红色月季花分别插入食醋(酸性)和纯碱溶液(碱性)中,每天更换溶液。几天后,可发现两朵月季花的颜色奇迹般地发生了改变。

②原理分析:鲜花中含有色素(有机弱酸或弱碱),可作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的溶液里可显示不同的颜色。

1.3“奇妙的声音”

①操作过程及现象:在一个青苹果上相隔1cm分别插一段铜丝和铁钉,把铜丝和铁钉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触耳机的两极。可从耳机中听到“嘎嘎”的声音。

②原理分析:青苹果中含酸性物质,可做电解质溶液,铁和铜为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它们之间构成了原电池,从耳机中听到了“嘎嘎”的声音说明产生了微弱电流,原电池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1.4巧用鸡蛋

①制取半透膜:学《胶体的提纯》时,因半透膜难寻找,渗析实验未做成。可鼓励学生利用家庭实验制备:将一个生鸡蛋置于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醋精浸泡。一段时间后,可发现鸡蛋外皮脱落,露出的内层薄膜即为半透膜,可做渗析实验用。反应原理同上述“除水垢”。

②配制蛋白质胶体,验证胶体性质:如丁达尔现象等。

2探究型家庭实验——“化学真奇妙”

红砖中Fe203的验证:

2.1主要用品

红砖碎屑、纸杯、醋精、来苏水等。

2.2操作过程及现象、结论

将少许红砖碎屑碾成粉末并转移到纸杯中。然后倒入适量醋精浸泡并搅拌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向纸杯中滴加少量来苏水,若发现液体变为紫色,可证明红砖中含Fe2O3

2.3原理分析

Fe2O3+6CH3COOH→2(CH3COO)3Fe+3H2O,来苏水中含甲基苯酚,Fe34与酚类物质可发生显色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2.4说明

该实验中的醋精和来苏水若分别用盐酸和KSCN溶液代替,现象更明显。这两种药品可指导学生到化工商店购买(少许),并认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盐酸要稀释,操作时要小心且做完后要及时妥善处理。

3物质制备型家庭实验——“自己动手。丰知足识”

自制肥皂:

3.1自制肥皂主要用品

废铁饭盒、纱布、植物油、乙醇、NaOH溶液、饱和食盐水等。

3.2操作过程

①在洁净的废铁饭盒中加入约8mL植物油、8mL乙醇(溶解油脂)和4mLNaOH溶液。

②将废铁饭盒放在炉火上微微加热,并不断搅拌混合液。直到混合液变稠。

③继续加热,直到把一滴混合物加到水中时在液面上不再形成油滴为止。

④把盛有混合物的废铁饭盒放在冷水浴中冷却。片刻后,向混合物中加入20mL蒸馏水,再放到冷水浴中冷却。

⑤向混合物中加入25mL饱和食盐水(盐析操作)。

⑥用纱布过滤,把固态物质挤干压成条状即得肥皂。

3.3原理分析

(C17H33COO)3C3H5+3NaOH→3C17H33COONa+C3H8O3(条件:加热)

油酸甘油酯油酸钠甘油

3.4说明

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即为肥皂的有效成分。

家庭实验心得体会 篇4

1、家庭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味用的食醋B.餐饮用的啤酒

C.降温用的冰水混合物D.炒菜用的铁锅

2、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用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其应用的分离方法在化学上称为。

(2)要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常在自制净水器中加入。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可燃物能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2)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_______________。

(3)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_______________。

4、黄彩和闫莉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真空充气包装的“蛋黄派”发生了兴趣。她......

们查阅资料获知:这种真空充气包装技术,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某种气体,然后封口。它能使食品保

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那

么,这是什么气体呢?黄彩猜想是氮气,闫莉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她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黄彩的猜

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方法、现象和结论):

(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3)市场上销售的香肠、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

目的是除去空气。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除去空气的原因。

5、陈萱同学在家里用鸡蛋壳与醋酸反应,证明鸡蛋壳里是否含有CO32-(装置

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当看到

现象时,证明含有C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张笛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了思考,如图所示:

(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是;

(2)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

(3)再加入足量蔗糖,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蔗糖固体留在杯底,其原因是。

莒州实验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篇5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必须依靠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学校领导和教师们深深地懂得家庭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对学校教育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在促进家庭教育工作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一、家庭教育工作协调推进

学校在全校家长中选出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委员会,讨论研究家委会工作计划。家长委员会架起家校合作的桥梁,在工作期间,家委会成员能够积极配合学校日常工作,从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学生习惯养成、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方面建言献策,为学校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发挥作用,共同打造和谐、愉悦的育人环境。

二、经费保障情况

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拿出部分经费支持家长委员会工作。

为了更好地整合学校及家庭的教育资源,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每一次讲座都让家长们受益匪浅。一些家校合作成功案例,让家长们更加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一些可操作的策略,更让家长们易学易懂易实践。

三、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评优树先活动推出家庭教育的榜样,为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各项优秀家长评选活动,例如,“书香家庭”奖、“优秀家庭”奖等,引领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家庭教育的受益者。

四、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家教文摘、论坛引领教育理念的学习,为了开拓家校沟通的新渠道,学校推出文摘小报。小报内容以名家的家教文章摘录为主,每学期办3-4期,免费发放给全校所有学生。家长阅读后可以反馈意见,学校将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回收。这一举措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家长身先垂范,潜移默化,和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家长主动投稿,将自己家庭教育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五、班级QQ、微信群搭建家校互动新平台

每个班级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引领下,建立了班级QQ群。促进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互动,搭建起家校互动的新平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问题的归纳和梳理,有针对性地引领家长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同时,家长能够从群相册和群文件中及时了解到学校、班级和孩子的最新动态,有的教师还定期组织QQ群论坛,引领家长针对近期关注的问题参与讨论,共同学习和提高。

总之,学校全方位、多渠道建立家校联系,实现最大程度的家校互动,让家长和学校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发挥家长主动性,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家庭实验心得体会 篇6

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在1983年2月29日对香港中学生说:“科学的基础是实验,那些特别擅长动手的学生应该把这个作为自己的优势。” 化学实验是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可以说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演示实验,二是学生实验,三是家庭小实验。对于前两种实验,大部分老师都能精心组织,但家庭小实验往往被忽略。什么是家庭小实验?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在家庭中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易做的实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化学》教材中共设计家庭小实验16个,其中第一册5个,第二册7个,第三册4个,可见家庭小实验贯串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作用也举足轻重。

开展家庭小实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兴趣、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又可弥补传统的实验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在开展家庭小实验时应结合以下几点:

一 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的特点

1.实践性.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亲自动手,亲自实践,亲身体验,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发展技能,培养能力。

2.自主性.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自主地活动,自主地操作,自主的思考,自主地创造,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3.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由单纯的传递性转向开发性和创造性,开展家庭小实验为学生创造条件,激发创造的动机,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造,注重活动过程,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4.应用性.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主要是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知识的,强调实用性,强调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贴近社会和生活,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二明确开展家庭小实验的目的让学生在开放式、更广泛的空间内来学习化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来说是很重要的。开展家庭小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接触在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活动,可以让学生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这产生的影响往往要比学校中相对纯粹的教学作用要大得多。

三家庭小实验的选材

1.从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选材

教材增添了许多家庭小实验,包括材料的收集,Na2C03和NaHC03的发酵实验,白纸显字,测定雨水的PH值,巧除水垢等。如高中化学第二册介绍了葡萄糖和淀粉等重要知识后,布置了自制甜酒酿的家庭小实验。课后请同学们回家去做,强调自己酿制,众人品尝,别小看这件特殊的家庭作业,只有课本上的化学知识,根本不能完成。不少同学查资料,问有经验的师傅,才知道自制甜酒酿的工艺流程。然后又在家里试验了多次才酿造成功。此时此刻,同学们品尝到了除了甜酒酿的醇香外,还有探索、创造、成功的甘露以及失败的苦涩。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关于自制甜酒酿的小论文。

由于时间、实验用品等客观原因,有些实验很难在家中完成。为此,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了一些实验,力求器材简单易得、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比较安全。

2.补充家庭小实验

除了教材中安排的家庭小实验外,我们还结合课本有关知识,增加具有探索性的小实验和创造性的小制作。

(1)具有探索性的小实验

布置具有探索性的生活实验,探究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拓宽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石子的转化探究实验。取一小烧杯,盛少许蒸馏水,加入2-3滴酚酞溶液,溶液显无色。将一小块洁净的石子放入溶液里,溶液显颜色不变化。从溶液中取出石子,用镊子夹住石子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约5—8min后石子烧红,可听见轻微的炸裂声,将石子放入烧杯的溶液里,烧杯里的溶液立即变成红色。通过玻璃导管,用嘴向上述溶液里吹气,一会后,溶液变浑浊,红色褪去。再继续吹气,烧杯里浑浊的溶液变澄清。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关系。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现象明显,说明问题。

又如学习卤素后,布置家庭小实验“指纹检验”;学习盐类水解后布置用NaHC03和A12(S04)3溶液,自制简易灭火器;学习铁后,布置用小瓶子、铁钉、冷开水、花生油等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等,诱发了创造动机,激发了创新行为。

(2)具有创造性的小制作

中学生的特点是想像丰富、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敢于创新。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简单材料进行小制作。如学习了酸碱中和滴定后,知道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启发学生自制指示剂;化学第二册学习了分子的极性,利用泡沫塑料、马铃薯、胶泥、竹签、火柴杆等自制H2、HCl、C02、CH4、NH3等分子模型,既有比例模型,也有球棍模型,使学生加深了解分子内原子的空间位置,为学习有机分子结构打基础;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废旧塑料、玻璃制品做一些实验的代用品等,如自制化学热

H效应显示器,制作测定雨水P值的仪器等。同时采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小制作进行展示

或举行成果报告会,给制作者更多的表扬和鼓励,由此激发学生制作热情,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保持创造的兴趣,对小制作投入更大的热情,甚至会将创造发明作为自己的理想。

四指导家庭小实验时注意

家庭小实验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结合教学进度,适时安排小实验时注意以下几点:

(1)布置家庭小实验向学生讲清实验的目的、任务、观察的内容、注意事项,并应提出启发性的思考题,要求做到观察与思维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探究。

(2)布置家庭小实验一般要向全班同学做统一要求,对同一实验问题,每一位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也不尽相同。新颖、独特的实验方案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激励学生的创新行为。

(3)布置家庭小实验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范围。实验问题不宜过深、过繁,超出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水平,学生不仅不能解决实验问题,还会降低实验兴趣,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4)实验的结果应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对所获得实验现象,一定要事实求是,不能人为地修改实验现象和数据。在化学用语化、表格化、图像化的过程中,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绘制规范、正确、美观的实验装置图;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论解释;写出完整、真实的实验报告等,以达到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的目的。

由于课程理念和学习理念的变化,课程资源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当前的课程资源,除了校

内的学习资源外,社会的教育资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开展家庭小实验,可以有利于学生把科学,技术和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进行科学探究创造积极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丘云燕.在小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2.10

家庭实验心得体会 篇7

一、开设化学家庭小实验的意义

首先, 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紧密。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能让学生感到化学形象、趣味性强。如平时生活中学生对物质的燃烧、碳酸饮料中的气体、金属锈蚀的变化等现象都不会注意。布置完成有关家庭小实验后, 学生通过蜡烛燃烧懂得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通过天然气的燃烧可以区别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了解碳酸饮料中所含的气体及其检验的方法;知道了金属锈蚀的原因并找到防锈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 学生明白了平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也就更稳定、持久。

其次, 化学家庭小实验与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有机结合, 使化学教学更加丰满。如在讲到酸碱指示剂时, 老师在课堂上除了简单的介绍石蕊或酚酞这两种指示剂, 它们的来源及遇酸碱溶液变色的情况, 还格外告诉学生选用哪些颜色鲜艳的花或叶子提取出指示剂, 并布置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在家里自制指示剂。最后, 学生拿着自己提取出的指示剂测定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 如盐水、糖水、茶水、苏打水、葡萄糖溶液、水果汁、柠檬汁、唾液、肥皂水、白醋和自来水等。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 更明白了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化学家庭小实验相对化学课堂实验更灵活、更开放、更自主

课堂教学往往是严格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本知识点进行的, 内容和形式相对固定。而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开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一个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也可以分成小组完成, 且活动内容可以多变;实验时间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 当一次实验没有成功或结果出现异常时, 也可以在家重新做, 不影响在校的学习。实验内容又接近生活, 富有时代气息, 所以它更具有开放性。另外, 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在家做实验, 他们自己设计实验, 安排实验方法和步骤, 寻找家里的一些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仪器, 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当然家庭小实验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 它是为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服务的, 具有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知识的作用。

三、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施

1. 教师制订化学家庭小实验计划, 明确化学家庭小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辅助地位。

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 实验操作应简单, 观察的现象应明显, 实验材料要容易寻找。可以将每一章的家庭小实验进行设计和安排, 大致归纳如下:

2. 学生安全、有计划地进行实验。

(1) 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实验,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步骤进行实验, 同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特别要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进行记录, 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讨论。对于有些重点家庭小实验, 教师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探究的内容和学生再次实验、讨论。

(2) 学生养成收集生活中仪器和药品的习惯。物品有:易拉罐、塑料瓶、玻璃杯、筷子、眼药水瓶、注射器、小药瓶、输液管道等。药品有:食盐、面碱、铅笔芯、白酒、白醋、鸡蛋壳、贝壳、碘酒、火柴盒贴、木炭、建筑用的生石灰、熟石灰、洗厕液、洗洁精、废干电池拆下来的铜帽、锌片、碳棒等, 这些都是化学实验常用的药品。如果条件允许, 也可到化学试剂药品店买点必需的安全的药品, 以补充药品的不足。

(3) 学生进行“厨房中的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利用厨房里现有的物品开展实验。如探究燃气灶上的黑色物质是什么;用简单的方法或厨房里的物品鉴别食盐和面碱, 比较它们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变化的不同, 以及加快它们溶解速率的方法;观察没擦干的铁锅、切了咸菜的菜刀留下的锈斑;在厨房中找到能够除去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的物品等。

化学家庭小实验作为知识转化的一种形式,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 学生由被动、机械地操作变为主动积极地探究,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很多时候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想,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思想, 使学生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当然, 新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还很广阔, 需要我们不断地认真细致地研究, 挖掘出其中的巨大潜力, 使教学更能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 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个性优势得到发展。

摘要:化学家庭小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处于辅助地位, 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 使学生由被动、机械地操作变为主动积极地探究,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松江实验:家庭农场挽救农业? 篇8

张小弟夫妻是这片总面积198亩的家庭农场的承包人,也是唯一的劳动力。在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像他们一样的家庭有162户,承包土地的面积从80亩到200多亩不等。家庭农场,顾名思义,即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农场。

松江区农委通过书面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家庭农场是古今中外最普遍、最有效、最有生命力的农业经济形式。以家庭作为农业的基本经营单位,使劳动者具有很大的积极性和灵活性,适应自然和活生生的农作物。”

张小弟今年49岁,他摸索出的一些种田窍门已经在田间流传。比如:6月10日前播种的水稻一定会高产,亩产1200斤以上。超过6月10日播种,就要差100斤~150斤。水稻在开花繁育期,不能喷除草剂,否则会伤苗。黄桥村管农业的副主任陈继明说他是“用脑子种田”的人。像所有的老庄稼汉一样,张小弟除了会种田,身兼多种技能。他16岁学做泥水木匠,21岁在部队里学会开汽车,退伍后跑了几年运输,又回到大队里的“农机服务队”开拖拉机。无论在外面跑多远,他最终总会回到黄浦江边这片膏腴之地。他深信这是他的命运。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度出现了“职业农民”的字样,进入2013年,“家庭农场”又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词。

追溯起来,张小弟可能是最早的家庭农场主之一。1997年,他所在的范家村全部农田都种了涵养林,于是张小弟在邻村承包了160亩农田,开始规模化种植。

时值1990年代末,毗邻上海大都会的农村,首当其冲受到工业化、城市化冲击,大部分青壮年农民都离开土地,到工厂打工。登记在他们名下的土地,或者弃耕,或者流转,到1999年,松江区大量农田无人耕种,为村集体所掌握。本地人愿意种田的越来越少,越来越老,随着老农民因高龄失去劳动能力,更多的土地无人耕种,土地承包租金便宜得“几乎白给”。

黄浦江畔土地肥沃,租金低廉,吸引了大批张小弟这样的种田人。2012年末,松江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206户,经营面积13.66万亩,占全区粮田面积的80%。同时,粮食生产率获得了提高,水稻亩产比“十五”期末提高了38公斤。家庭农场已承担了松江区大部分粮食生产职能。一个家庭农场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344人,一个家庭农场生产的猪肉,可满足3191人的吃肉需求。

“体面收入”

在讨论家庭农场经营土地规模时,松江区农委表示,农场经营的土地规模,既要让一户家庭能够耕种得过来,也要保证他们以此规模能获得比较体面的收入。在家庭农场创立之初,松江区一位官员表示,“家庭农场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的收入得比他们打工的收入高一倍,否则没人干。”

据了解,上海松江区农村的耕作水平较高,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按照户均2~3个劳动力,并在农忙时雇一个工的情况下,单个家庭最多可以耕种300亩土地。另一方面,从土地经营收入方面考虑,上海农民夫妻一年的务工收入4万~5万元,要使家庭农场获得体面的收入,家庭农场的人均收入要达到8万~10万元的话,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就要在80亩以上。基于以上考虑,松江区确定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在80亩~150亩之间。

80亩~150亩“适度规模”的设定,缘于松江区农委对农民现实生存状况的判断。

松江区农委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只能靠专业化、规模化才能效益最大化,所以我们要发展家庭农场。”

张小弟拥有三台拖拉机和两台收割机,耕种自家农田之余,也为周边区域的家庭农场提供农机服务。2012年,张小弟种的水稻平均亩产1250斤,每亩纯收入700元~800元。同时他的农机共为其他800亩耕地提供了服务,每亩农纯收入40元~50元。两项收入相加,夫妻二人年纯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

黄桥村管农业的副主任陈继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张小弟夫妻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但我不眼红,他(张小弟)的工作做好了,说明我的工作也做好了。”

《中国新闻周刊》在松江区农委了解到,松江多数农民已转移至二三产业,2012年一般农民收入不到1.8万元。家庭农场去年人均3万元,而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种粮加上养猪的收入,人均收入5万多元,已经大大超过普通农民收入,家庭农场主已经获得比较体面的收入。如果加上政府各项惠农补贴,收入更加可观。

随着家庭农场收入日渐“体面”,每个家庭农场主都“笑嘻嘻”。但同时,围绕家庭农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跟家庭农场(2007年)刚开办时截然不同。2008年推行家庭农场时,报名者很少,只要申请,就可以成为家庭农场主。但到了2011年,申请成为家庭农场主的农户远多于实际需要户。

在新浜镇的文华村,2007年经过村里动员,才有9户家庭报名组建了9户家庭农场。到2011年,有70户报名,村里最终只能选29户组建家庭农场。

泖港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梁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整个泖港镇的家庭农场申请户是实际需要户的2倍有余,所以每当挑选新的家庭农场户时,淘汰率过半。村一级有时实在为难,只得通过“抓阄”来解决,或缩短承包期,让候补户也能有机会。

高门槛为谁设

体面的收入也吸引了外省的种田人。

他们多来自安徽,举家来到松江区的浦南农村,赁田而耕。外地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来到松江,每年跟村委签协议,承包二三百亩地的耕种权。他们就在村里租一间废弃仓库居住,成为土地的临时主人。

仅仅几年间,松江区80%的农田都被外地农民承包耕种。但是,由于承包期限太短,缺少长期稳定经营预期,外地农民把农田只是当作生产粮食的机器,求索无度。本地农民种田,遵循“稻麦两歇”原则,同一块地,今年种一季稻,明年种一季麦。外地农民则是“稻麦两收”,五月割了麦,接着种稻,一年收获两季。同时,为保证土壤肥力,无限量地投施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当地农业部门意识到,这种“掠夺式耕种”将使得这些农田肥沃不再,长此以往,历经数千年农耕文明依旧充满生命力的土地,将变成一场生态灾难。

外地农民其他的“劣迹”也愈加不能被本地人忍受。他们使用国家禁止的剧毒农药,用过的农药瓶随意丢弃。他们的生活场所、制造的生活垃圾跟本地农村面貌格格不入。在外地农民进军松江的10年间,几乎每个村都发生过外地农民收获后拒交租金潜逃的案件,当办案民警找到外地农民老家时会发现,家徒四壁的茅草房里,住着两个龙钟老人。案值不大,最多二三万元,遂不了了之。

2007年下半年,秋天的麦种还没有播下时,松江区出台的一条农业产业政策对外地农民关上了大门。这一年,松江区试推行100亩~150亩的家庭农场,只许把土地承包给拥有本地农村户籍的人。到2009年底,外地种养户基本在松江区消失。

作为本地农民,张小弟坦言,自己本是种田为主,所以没有任何犹豫,但加入家庭农场计划后,他发现条条框框真不少。其中让他疑虑的一条是,家庭农场不允许聘用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员来工作。

粮食连续9年量价齐涨
2012年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创纪录的“九连增”,总产量达到了58957万吨,比2011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比2003年增加了15887万吨,增长了36.9%。但与此同时,2003年以来,粮食价格也出现连续9年上涨,2011年粮食价格是2002年的2.03倍,年均上涨8.2%。这表明粮食的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仍然呈现紧平衡的状态。

根据张小弟的经验,农忙季节不请人是干不过来的。现在种200亩地,虽然全程机械化,但有些工作还是要人工来做。比如平地,用机械平整土地,的确干得很快,张小弟专门发明了一种“平地机”,效率很高,平整100亩农田,靠人工要30个人花一星期,而“平地机”只要一个人开着拖拉机干两天。但是机械作业也有短处,地的边边角角机械够不着,还要人工去铲平。

再比如打农药和除草剂,他仿照日本农民的做法,发明了一种自动喷洒机,但是“机械打药水的效果不如人工,在草没长出来的时候,人工背着小药箱,打一次就基本杀灭野草,机械没那么精确。”就算两夫妻齐上阵,200亩地也没法短时间内干完,误了农时,药就白喷了,“不请人怎么行?”

在请人工的问题上,张小弟的疑问很快就消散了,区政府细化了家庭农场政策规定,农忙季节可以临时性聘用短工,但不允许“常年雇佣外来劳动力从事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活动”,“家庭农场必须亲自耕种,不得把所经营的土地转租、转包、转让”。一经发现,来年即取消家庭农场经营资格。

松江区政府还对家庭农场设置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家庭农场要服从镇、村安排的种植计划,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按照农技部门要求实施种植管理,生产技术和田间管理要达标;甚至对田间地块的平整、美化都有具体要求。

张小弟连续做了6年家庭农场主,每年考核均为优秀,张小弟对考核流程几乎倒背如流。他回忆道:“每年五六月份,黄桥村的老干部来农场进行第一次考核。8月份,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来考核田地的垄沟清理、园艺化;9月份,区农委组织技术人员来进行考评,重点考核农田产量、管理水平等,90分以上才能继续经营,搞得一塌糊涂就要面临淘汰。”

泖港镇规定,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不善,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或连续三次考核为基本合格,就会取消家庭农场资格,任何损失由经营者承担。

“搞得不好面临淘汰”说明了家庭农场主的深切危机感,事实上,考核结果除了决定是否延续租凭经营权外,还作为土地流转费补贴发放额度的依据。松江区政府此前对家庭农场给予每亩200元的土地流转费补贴,从2012年开始施行新规,100元补贴照旧,另外100元视家庭农场的年终考核结果决定是否发放。

松江区政府对家庭农场设置了高门槛和严格的考核标准,考其用意,是把家庭农场的经营权,交给那些具有丰富农业技能和务农经验,对土地有深厚感情的本地农民,而把那些追逐高补贴、不勤于耕种、不善待土地的人拒于门外。

未来谁耕田

事实上,松江家庭农场之所以能够施行无碍,跟该地区土流流转程度高有很大关系。

松江地处上海近郊,工业化、城市化的程度远高于其他地方,随着土地不断被征收和开发,全区三分之二的农民已经转为非农户籍,获得城镇基本社会保障,退出土地承包。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从2004年开始,松江区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农户和村委会签订统一的《土地流转委托书》。2009年,松江区对农民土地承包权予以进一步确认后,农民手中的土地更加彻底地流转到村集体。到2011的12月底,松江区土流转面积25.1万亩,全区99.4%的土地已经集中到村集体,为推行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扫清了障碍。

泖港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梁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单在这一点上,估计国内其他地区很难复制松江模式的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收入高于非农收入,唤起了农民对农业的激情。但农业人口老龄化加剧,让家庭农场的未来蒙上一层雾翳。

从家庭农场的年龄结构看,据2012年统计,在松江区的1173户家庭农场中,50岁以上的农场主占61%。同时,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场主占93%。

农业人口的高龄化、低学历,体现了一代年轻人对农业的远离。“农业学大寨时,70岁的人还在田里做,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很多年轻人,已经不会种田了。”张小弟说。

尽管有高收入诱惑,但加入家庭农场的年轻人仍然很少,原因是农业多是高强度体力活,又脏又累,工作环境差。

泖港镇腰泾村的李春风是当地少有的青年务农者,去年他的父亲年满60,按规定应退出,35岁的李春风决定接替父亲承包农场。他为此辞去了合资工厂的工作,并在区政府全额扶持下建造了种养结合的猪栏,替养殖业龙头“松林公司”养猪,由松林公司提供种苗、饲料、技术,每年养猪1400头~1500头,纯收入7万元左右。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随他走进密封保温的猪栏时,猛烈的气味几乎令人窒息,他笑着说,这可能就是别的年轻人不愿干农活的原因吧。

松江区农委意识到,若要使家庭农场长期保持活力,必须吸引年轻人到农场来。家庭农场主退出机制中规定,“(农场主)年满60岁就要退出家庭农场经营活动。不得发生名义上由子女签订经营协议而实际上由享受退包补助金的老年人或他人代种、代管的行为。”

张小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泖港镇开农机的人开会时,他发现自己竟然是其中最年轻的。这让他隐隐担忧,“如果年轻人都不会开农机,开农机的人必然越来越少,家庭农场不会支撑太久。”

松江家庭农场模式有别于普通农业模式的一个特点就是规模化,而规模化种植是以机械化程度提高为前提的。张小弟说,他现在全程机械化种198亩田,劳动量相当于过去人工种20亩田,如果没有机械化,一户家庭两三个劳动力根本无法耕种这么多农田。

2009年,松林区农委为了满足家庭农场对农机的需求,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农机的农场主,可以带机入股,没有农机的人,可以2万元起带资入股。

泖港镇的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收割机38台,大中型拖拉机69台,理论上可以满足每800亩一台收割机,每400亩一台拖拉机的需求。

但农机合作社也有弊端,黄桥村管农业的副主任陈继明说,“二麦(大麦、小麦)收割时,天气预报3天后有雨,收割后需要在马路上晾晒两天才可归仓,此时大家都在抢收,到农机合作社也只能排队。没准一场暴雨后,麦子收不起来,就在秸秆上发芽了。这种事不是没有发生过,几年前金山区就有几千亩麦子烂在地里。”

松江区农委亦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2012年,他们开始推行一种“机农互助社”,即按照地域相近原则,把相邻几户总面积80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组织起来,共用一组农用机械,组成互助式的合作社。

松江区设想,如果农户自组织、自投资的互助式合作社能够成功,政府组建的农机合作社将退出,这种方式更符合农业发展规律。

松江模式的未来

目前松山区建立了两个“机农互助社”试点,张小弟就是其中之一。按照区农委规定的收费标准,他为“机农互助社”其他成员提供农机服务时,每天收费200元。松江区政府对“机农互助社”提供政策扶持 ,每亩地提供40元油费补贴。

实际上,松林家庭农场主之所以能够维持“体面的”收入,巨额资金补贴功不可没。2011年各级政府向松林家庭农场提供的农业补贴2607万元,其中来自中央财政的占14%,来自上海财政的占40%,剩下的46%来自松江区财政。在地方财政投入巨额补贴这一点上,松江家庭农场模式很难被国内其他地区复制。

松江区为发展家庭农场,向种植水稻的农场提供每亩200元的流转费补贴,购买农机的补贴最高占到农机售价的70%,加上其他各项政策倾斜,财政补贴占家庭农场净收入的3/5。据统计,若取消全部补贴,家庭农场月薪仅有1500元左右,考虑到农业的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农户参与家庭的积极性极大大降低。对年轻人来说,参与家庭农场的高薪诱惑亦将失去。

另一方面,松江区能否持续高投入地扶持家庭农场,亦是未知。高额财政拨款是家庭农场存在的前提,享受着“体面收入”的家庭农场主们对此同样存有忧虑。

张小弟的女儿在松江手套厂上班,女婿在一家日资厂上班,月薪均是3000元左右。张小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问过女婿:“我还能干十年,将来体力衰退,你来接着干好不好?”女婿答道:“好的呀,将来国家还能这样扶持吗?”

张小弟亦领会到,家庭农场的未来,松江农民的未来,可能像押宝一样,随土地政策、农业政策摇摆。让所有家庭农场主担心的是,他们的承包经营权只有5年,如果国家土地政策变更,或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主张回头主张土地权益,家庭农场的“体面”可能随之终结。

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机制同样是松江区农委未来的一项重头工作。为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他们正在探讨,是否把土地流转期限从“30年”变为“长期”。但未明确下限的“长期”,可能让家庭农场主产生更多的不安全感。

《中国新闻周刊》从松江区农委了解到,若要保证家庭农场长期稳定发展,则须集中更多的土地发展家庭农场。集中更多土地的前提是让更多农民改变住所、离土离乡。让农民离土离乡,首先要明确他们和土地间的承包权属关系,并解决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弥合城保、镇保、农保间的巨大差距。

家庭实验心得体会 篇9

一、课题的提出、确定和假设

(一)提出与确定

xx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江主席还要求全国青少年“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中国有着50XX年灿烂的文化传统,素以文明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脊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社会伦理道德滑坡的情况比较严重,优秀的传统也被忽视,青少年更是深受其害,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多,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较差,德育效果欠佳等等,使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很大影响。

由此可见,利用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这一特有资源对青少年学生和家长乃至社会公民进行道德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丰富中小学德育内容,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教育青少年学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学会做一个现代的中国人的需要。

与其它德育工作一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全社会齐抓共管,方能取得最佳效果。经过了解和考察,结合我自治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请示自治区教委领导同意,我们决定参与栾传大研究员组织的全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由广西教育学会牵头,成立“广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课题组”,在我区部分中小学中进行实验研究。

(二)假设

从时代要求出发,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相融合,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探究“三结合”传美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模式,继承中华美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品质;为培养合格的、跨世纪的现代中国人打好道德素质基础,提高中小学德育整体水平,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二、实验对象与组织

(一)实验对象

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同时也对中小学教师、家长和社区教育所辖单位的公民进行传美内容的教育。

(二)实验研究组织

本实验研究课题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宏观调控、各负其责的组织管理办法。自治区成立“广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立领导小组(由自治区教育学会1名副会长任组长、教育厅基教处和学会秘书处各1名负责人任副组长)并设有办公室,在全国总课题组的指导下,负责制订本自治区的实验研究方案及工作规程、管理条例,提出实验研究的总体思路、模式,培训实验教师和指导人员,指导实验单位和实验校点的实验研究,控制实验进程,总结、交流实验研究经验,表彰先进等。

自治区课题组之下,成立了5个实验研究单位,其中有4个地级市,即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和北海市实验研究单位;l个少数民族乡镇,即龙胜瑶族自治县平等乡实验研究单位。5个实验研究单位也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市教委领导任组长,教科所和学会的同志任成员。由各实验研究单位确定实验校点,具体负责校点的实验研究管理和指导工作,交流本市实验研究经验。

各实验研究学校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领导任组长、政教主任具体负责,确定本校研究的子课题和实验的重点德目内容,组织教师具体实施。

三、实验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实验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德目体系为内容。具体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警语名言500句》为主要实验教材,辅之以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部分材料。

我自治区各实验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具体选择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略)。

具体实验研究的方法、途径与步骤:

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调查法 根据传美教育的内容,设制各种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找学生个别谈话、进行问卷调查、走访家长和社区等多种形式按德目内容调查了解当时学生、家长的各种思想认识和表现,同时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传美教育打下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2.实验法 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传美知识的传授和多种形式、多渠道的传美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家长)道德认知,探索“三结合”传美教育的模式和运行机制。

3.比较法 主要是作纵横向比较。通过实验校实验前后和实验班与对比班在道德品质素质等方面状况的比较,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实验的效果。

4.行为训练法 即在实践中训练学生形成传统美德行为的方法。通过教学形式、实践活动形式等多种形式进行反复、长期训练。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手拉手”活动等等。

5.考核评价法 制订《传统美德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及学生素质个性发展评价表》等评价标准,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集体评价、家庭评价和社区评价,使学生清楚自己在各个层次的表现及努力的方向,达到传美教育之目的。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广西实际情况出发,在具体操作上,各实验单位普遍按照“一种模式”、“十一个结合”的做法来实施。

一种模式:即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三结合”区域传美教育模式。此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切入口,首先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传美教育,通过学校的传美教育,向家庭和社会辐射,带动和指导家庭、社区的传美教育,逐步形成“三结合”的传美教育网络,创建良好的学校、家庭、社区传美教育环境,提高学校传美教育的实效性,并达到深化传美教育的意义之目的,即:以传美教育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社区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使学校的传美教育得以升华。

十一个结合:

1.学校传美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的基础。我们以学校为主导,把传美教育辐射到家庭,在抓好学校传美教育的同时,对家长进行传美教育,让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创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发挥家庭美德教育功能,成立“传美教育家长委员会”,与学校一道共同抓好学生的传美教育。主要措施有:

(1)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采用专题讲座,播放学校传美教育录像片等方法向家长进行传美教育,提高家长的传美素质,在此基础上,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传美教育工作。

(2)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活动。请家长到学校听传美课,参加传美活动,参观传美展览等等,家长与学生共同接受教育,并增强家长参与学校传美教育的自觉性。

(3)编辑传美教育资料。例如《美德》校刊、《传美教育家长报》等,发给家长学习,并要求反馈学习心得,学校将写得好的登出来,学生、家长互相促进。

(4)坚持家校联系制度。建立传美教育家校联系卡,例如,“孝敬卡”、“在家表现活动表”等,及时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有的实验学校还布置传美教育作业,例如平时主动协助家长料理家务外,假期连续当一周家长,写出当家体会,由家长评价等等。

(5)建立评选表彰优秀家长制度。评选“合格家长”和“优秀家长”,召开“教子有方经验交流会”、“传美教育优秀家长表彰会”等,让优秀家长传授经验,为家长戴红花。发奖状。

通过以上做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2.学校传美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检验学校传美教育的成果,又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我们把学校的传美教育向社区辐射,以社区为依托,动员各方面力量与学校密切配合,加大传美教育力度,创设大的良好的育人氛围。在这方面我们也是采取由小区域逐步向大区域发展的办法。

首先是建立小区域的传美教育网络。即把与学校有密切关系和学校周边的单位动员起来,例如:与同学校挂钩的驻军、武警、派出所、机关单位和学校所在地的小区、街道、厂矿企业等共同成立“传美教育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家长委员会和各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其职责为:协助学校搞好对学生的传美教育;对辖区内各单位的公民进行传美教育。在该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各小区形成了强有力的教育合力,构建了全方位的传美教育环境。强化了学校的教育环境,建立了良好的家庭环境,优化了社会教育环境。

在区域传美教育网络的建立中,我们还十分注意发挥区域在传美教育实验基地方面的作用,例如区域内部队、纪念场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3.传美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一是开设每两周1节的“传美课”。遵循现代教学原则,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道德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美知识教育。例如不少实验学校依照激情——明理——导行的教学框架,采用五环式教学结构来上传美课。即:导入新课——主题教育(学习传美故事,明确道理)——深化理解(充实事例,论证观点)——一评价扩展(辩析是非,指导言行)——巩固延伸(课内巩固,课外延伸)。

二是进行学科渗透。利用中小学各科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美教育内容,与传美教育的德目挂钩,把传美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渗透的形式有直接渗透、间接渗透和相机渗透等。

4.传美教育与“三会”相结合

实验学校把传美教育18个德目内容列为校会、团(队)会和班会的重要内容,每阶段突出一个德目内容,每次活动突出一个中心,既丰富了“三会”的内容,又使传美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例如:举行“爸爸妈妈我爱您”、“做礼仪好少年”中队会等。

(二)在教育目标方面,师生、家长的道德素质和学校的德育总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1.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大大增强,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整个精神风貌的改变,从而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爱国、爱民、勤学、文明、懂礼、守纪、孝敬、团结、助人、诚实、勤劳、节俭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各实验校的汇报材料显示,从总体上说,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多了,对政治漠然的少了;勤奋学习的多了,厌学辍学的少了;文明礼貌的多了,打仗无礼的少了;尊师守纪的多了,违犯纪律的少了;热爱劳动的多了,怕苦怕累的少了;关心集体的多了,损坏公物的少了;孝敬父母的多了,娇惯任性的少了;互相帮助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诚实守信的多了,弄虚作假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挥霍浪费的少了……一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例1:柳州市柳钢一中一年级8个班的484名学生刚入学时多数学生组织纪律、待人接物、尊敬师长、对学习和劳动的态度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实验仅一年后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例2:北海市就传统美德教育的16个德目内容对部分小学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情况进行了测评,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例3:柳州市文惠路小学实验前不少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坏毛病,例如:在家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比穿名牌、吃好东西;不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开展传美教育,学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节约下来的零花钱支援灾区和手拉手学校的农村学生;在家主动做家务,生活逐浙学会了自理;尊敬老师和父母,学会为父母分忧解愁;学会了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学生的进步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参加实验的许多班级被评为校、市文明班级、优秀少先队中队。学生犯罪率、吸毒率为零。例如:柳州市实验校150多个班,有35个班评为市级先进集体,68个班评为校先进班级。又如:桂林市中山中学一年级1个实验班,实验前学生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习惯,班风、学风较差,实验仅1年多后,同学们学会了关心、学会了交往,人际关系有了明显改善,班集体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一个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逐步形成,全班同学操行合格率达到100%;辍学率、流失率、违法犯罪率均为零,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和优秀中队,1人评为市“三好”学生,15人评为校“三好”学生,1人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10人评为校学雷锋积极分子。

2.传美教育为学校提供了更具体、生动,形象的德育教育内容,推进了学校德育内容特色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建设,使学校的德育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促进了校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实验的学校校貌有了很大改变,不少被评为市、自治区和全国先进学校。例如:桂林中学1999年评为自治区“优秀文明学校”和“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南宁市参加实验的学校大部分都是光荣榜上有名:市一职高成为自治区示范职高;南湖小学评为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二十六中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十三中评为“讲文明树新风”先进单位;天桃实验学校和民乐小学评为市一级示范学校;市九中评为社区服务先进单位和“树广西新形象,创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四中团委评为南宁市“顶瓜瓜”团委等等。市九中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充实、巩固了学雷锋小组i80个,学习互助组235个,并组织了“青年志愿者”为五保户服务。仅半年时间全校学生做好事1067件。十三中成立社区基金会,资助2万多元给家长下岗的特困生继续就读。以上先进事迹均得到媒体的大力宣传。又如:北海市五中原来是一所比较薄弱的学校,生源也较差。该校参加实验后,把传美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来抓,整个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学生道德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实验以来,每学年违纪、治安事故率由原来的8.7%递减1.2%,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师生关系和谐,学生遵纪守法,立志勤,热心助人。仅1999——200o学年后涌现出优秀学生干部170多人,三好学生328人,文艺、体育、宣传、环保积极分子300多人,“弘扬美德”学雷锋积极分子100多名,获各种学科竞赛奖131人次。不少学校不仅抓好校内的传美教育,还把教育的成果推向了社会,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例如:桂林五中组织学生开展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当好小交警、到铁路。公路两旁和漓江边捡拾白色拉圾、擦洗护拦,扶贫献爱心,到福利院做好事、到劳教所帮助教育劳教人员等等,仅1998年、1999年全校师生共捐款近2万元,捐书籍4498本,衣物6112件,文具用品3035件。

3.实验班的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也受到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等的教育和熏陶,特别是青年教师,提高了师德水平,人人抓德育,个个抓传美,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自觉弘扬传统美德、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教书育人的典型。例如:南宁市有205名教师参加实验,其中有2人评为市先进工作者、2人评为市师德标兵、3人评为市学科带头人;29人评为市骨干教师。又如:桂林市崇善小学在传美实验研究中向教师进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教育,大力表彰本校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在全校教师中产生很好的影响,该校教师几年来敢于向全市人民承诺:全心全意投身教育,坚决不搞有偿课业辅导。

4.家长通过传美教育活动也大大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质,在家能给孩子起表率作用,对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孩子的成长给予满腔热情的关注和支持。不少家长与孩于达到了沟通,家庭气氛和谐了,感情融洽了。据平等乡平等中心校对六年级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在传美教育中也受到很大教育。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在分析了4年的传美教育的实验研究过程和诸多实验现象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本课题实验研究的选择与确立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所提出的实验研究宗旨、目标、内容、原则等既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又具有可行性。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对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弘扬与发展、乃至对整个人类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实验研究证明,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内容是正确、有效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原则,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保持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特色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

3.进行“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使师生和家长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行为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也促进了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的发展,使学校、家庭、社区的道德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精神文明建设程度有很大进步,值得推广。

4.实验研究过程中探讨、总结出的搞好学校传美教育和抓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传美教育”模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操作性,“五种研究方法”,“十一个结合的教育途径”等为今后大面积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出了新鲜的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讨论

1.“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参与,否则将难以形成大区域的传美教育网络,收到预期的最佳教育效果。因此,得到政府的支持,是进行区域传美教育的基本保证。希望各级政府把区域传美教育纳入各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领导,分步实施。

2.实验研究过程中,有的单位对学校和家庭的传美教育研究得比较多,但对如何与社区的结合研究得不够,理论探讨有待加深。

3.传美教育的评估机制尚需逐步完善以便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上一篇: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写作下一篇: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