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生查子牛希济,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查子,生查子牛希济,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精选6篇)

生查子,生查子牛希济,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篇1

关键词:清雅,婉约

一、时代背景

牛希济生活在五代时期, 其时, 朝廷苟安现状, 君臣生活浮靡。于是为了适应上流社会的需求, 作为一种新兴文体的词也写的色彩浓艳、辞藻华丽, 形成了“香而软”的风格。“香软”多了, 可想而知, 便会发展为滥情。因此现在看来, 很多五代作品显得故作娇态, 格调低下。我认为, 大部分五代词作品都经过了反复的雕饰刻画, 已经具备了高超的文字技巧, 但也因此失去了质朴的言说、清新的意境, 缺乏了文学作品所应具有的抒真情、写真意。

牛希济的词虽然也多以儿女别离这类情长缠绵之事为主题, 却明显地与之前提到的艳丽之词划清了界限。他的词融情与景, 情景交融, 没有太多雕琢的痕迹, 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情, 显得清新自然、清淡绵雅。在格调意境上也自然比其他五代词胜了一筹。李冰若就曾在《栩庄漫记》中对牛希济评价道 : “词笔清俊, 胜于乃叔, 雅近韦庄, 尤善白描”。[1]p56《生查子》便是牛希济这种“清雅的婉约”的代表作。第一次读《生查子》便被其淡淡真情所感动, 之后每次捧起《花间集》细读这首《生查子》时都会有怦然心动的感觉, 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青葱而淡长的岁月。多少年来, 那流光日影里的青碧色身影, 依旧清晰如初。

二、内容赏析

“春山烟欲收, 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 别泪临清晓。语已多, 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

《生查子》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词, 词的上片作者着意在描写送行者和远行者即将分别的时间、空间和情状。分别的序幕在破晓的景色中揭开 :春日远山连绵起伏, 浓雾已经在慢慢散去, 依稀显出青翠的如画剪影。东方渐明, 露出鱼肚白色, 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天很快就要透亮, 一个美好的春日即将开始, 无情的离别时刻也在逐渐逼近。接下来词人由写景过渡到写人, 文笔从天色落到了人物身上 :在一个清冷的春日早晨, 一对临别的恋人纷纷感泣。西斜的残月映照着他们的脸庞, 映出了一道道晶莹的泪痕。俞陛云先生曾对“残月脸边明, 别泪临清晓”一句评价道 :“牛希济《生查子》言清晓欲别, 次第写来, 与《片玉词》之‘泪花落枕红棉冷’相似”。[2]p114唐圭璋先生也对此句评价道 :“此首写别情。上片别时景, 下片别时情。起写烟收星小, 是黎明景色。‘残月’两句, 写晓景尤真切。残月映脸, 别泪晶莹, 并当时人之愁情, 都已写出”。[3]p125

词的下片由景入情, 着意在描写送行者和远行者离别的动态。执手歧路细细叮咛, 别泪拭不干, 别语嘱不尽。“语已多, 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一句不饰雕凿地将离别场景描绘了出来。离别的恋人, 不管说了多少互道珍重的话语, 那深厚的情谊总是表达不完的, 所以才会一步三回头,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对对方的依恋不舍。结尾句“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是写尽相思的千古名句, 颇有南朝民歌的清新之感, 是全文画龙点睛之处, 也是作者匠心独具之所在。对这一句到底是出自男主人公还是女主人公之口的问题后人始终无法参透, 在我看来, 两者皆可。它既可以是将要行至远方的人回首郑重的承诺 :我会记得你今天穿着绿色的裙子, 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爱惜脚下的青青芳草。也可以是送行的人回头时不舍的要求 :你一定要记得我今天穿着绿色的裙子, 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爱惜身边的青青芳草。总之, 是借芳草之绿比女子罗裙, 又借芳草处处喻相思无处不在、绵绵不绝之意。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说道 :“换头, 记别时语言, 悱恻温厚。着末, 揭出别后难忘之情, 以处处芳草之绿, 而联想人罗裙之绿, 设想似痴, 而情则极挚”。俞陛云先生也对此句称道 :“下阕言行人已去, 犹回首叮咛, 可见眷恋之殷。结句见天涯芳草, 便忆及翠裙, 表‘长相勿忘’之意, 五代词中希见之品”。[3]p126

三、《生查子》的“绿罗裙”传统

《生查子》中的千古名句“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实从南朝江总妻诗“雨过草芊芊, 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 是妾罗裙色。”和杜甫诗“名花留宝靥, 蔓草见罗裙。”中化用而出, 但显然, 使“绿罗裙”这一物象在文学史上铭刻下来的还是牛希济的《生查子》。后来北宋词人张先写过一首《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 回头风袖飘。郎袍应已旧, 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 不如花草新。”也显然受到了牛希济《生查子》的影响。同是宋朝的贺铸也写了一首《生查子》:“东风柳陌长, 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 拂镜啼新晓。伤心南浦波, 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 末句几乎一字不易地搬用了牛希济的原词。

参考文献

[1]李冰若.花间集评注[M].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

[2]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生查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2

生查子·旅夜

清代:彭孙遹

薄醉不成乡,转觉春寒重。枕席有谁同?夜夜和愁共。

梦好恰如真,事往翻如梦。起立悄无言,残月生西弄。

译文:

薄醉不成乡,转觉春寒重。枕席有谁同?夜夜和愁共。

梦好恰如真,事往翻如梦。起立悄无言,残月生西弄。

注释:

薄醉不成乡,转觉春寒重。枕席有谁同?夜夜和愁共。

乡:指醉乡。

梦好恰如真,事往翻如梦。起立悄无言,残月生西弄。

西弄:西巷。

赏析: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原文及赏析 篇3

原文: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

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译文

不解风情的东风吹来,轻拂着她的裙衩。在寂寞的夜里,背靠着丝纱的灯罩,映照出纤细身影。

沉香燃尽,烟气也已消散,露珠滴落在成对的鸳鸯瓦上。夜里天气变得寒冷,但立于樱桃树下面花蕾的香气却愈加宜人。

注释

东风:即春风。

湘裙:湖绿色的裙子。

衩:为衣裙下边的开口。

纱笼:一种以纱制成的罩子,用以罩在熏炉外面。

爇(ruò):燃烧。

水沉:即水沉香、沉香。

鸳鸯(yuān yāng)瓦:成双成对的瓦,两两相扣,如同相依的鸳鸯。

花骨:花枝。

赏析:

这首词的主题为咏愁之曲,词人上片画人,下片写景,无一愁叹之词,却处处渗透着情愁的气息,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同身受。

词的上片,词人勾勒出一位浅浅女子的哀婉伤春形象。在这里,词人没有直接描绘女子的容貌,而是以清朝贵族女子的平素所穿的湘裙和其纤纤腰身人手,从侧面展现出女子的姿态容貌,说明此女的俊秀与温柔。下句“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则交代了时间是晚上,春夜里女子一人在室,细看女子姿态,背靠着丝纱的灯罩,灯光勾勒出女子的纤腰,孤独一影,动静映衬,此画面静谧优美俨然一副思妇相。让人想入画探视,猜想女子为何人而愁,在这孤独的夜里一个人难诉愁情。上片几笔文字落在女子身上之物,而非景物描写,在于刻画女子形象,给读者以朦胧之女子容颜,清晰之愁情丝绪。此谓画人。

下片文笔重在写景,描写女子身边环境。景入眼眸的是沉香燃尽的一瞬,香烟袅袅升腾,然后弥散在空气中,犹如女子的愁丝飘散,烟已断,情不断。此处说明夜已深,女子还在孤独徘徊。鸳鸯瓦自成双。而女子却是形单影只。此处以双反衬单、以喜衬悲的效果油然而生。已是愁情极致,却还有“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的冷美景象。下片皆是景物描写,但是词人以花骨比喻女子,立于樱桃花下,静谧而清俗,因愁情而美丽动人。以景喻人,此谓写景。

生查子,生查子牛希济,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篇4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原文翻译及赏析1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

一张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

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

翻译

三尺宝剑名龙泉,藏在匣里无人见。

一张宝弓号落雁,又配百支金花箭。

为国尽忠把躯捐,几番沙场苦征战。

先望立功把勋建,后去朝拜君王面。

注释

龙泉剑:为古代传说中的宝剑。《太平寰宇记》载,据传有人用龙泉县的水铸成宝剑,剑化龙飞去,故称。

一张落雁弓:原作“金落雁一张弓”,刘盼遂校此句衍“金”字;任中敏(号二北)《敦煌曲校录》改为“一张落雁弓”。“落雁弓”与下句之“金花箭”,均弓箭之美称。

赏析

戍边将军腰缠三尺龙泉宝剑,吹毛断发,寒光闪闪。只是平日里,它静静地斜卧金鞘之中,很少有人识得其庐山真面目。他身上佩戴的那张良弓,射雁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随身携带的百只神箭,箭羽迸发似金华,耀人眼目。他曾在出生入死的前线冲杀征战,曾为保家卫国戍边守土竭尽忠贞。他立志不断地建功立业,期望有一天能够得到君王的召见,扬名天下,威震八方。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是一首赞颂爱国将军之词。上片通过爱国将军佩备的剑和弓来塑造将军的形象。龙泉宝剑三尺长,剑匣里面暗收藏,一张良弓射落雁,百只箭镞闪金光。妙在不直接描绘将军魁梧的身材,而是通过这罕有的宝剑良马,使读者感受到将军的威武和超群武艺。下片着重写将军的精神风貌,揭示其内心活动。他为国竭尽忠心,南征北战,历尽艰辛,他渴望建功立业,博得君王赏赐。至此,一个性情略显张狂,但质朴率真、憨直爽朗、英武过人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光彩照人。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语言浅显明白,词风朴实自然。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爱国主义的乐观情调,抒发了爱国将军要求为国建功的英豪之气。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原文翻译及赏析2

佚名〔未知〕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

一张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

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

译文:

三尺尽剑名龙泉,藏在匣里无人见。

一张尽弓号落雁,又配百支金花箭。

竭尽全力为国尽忠,几番沙场苦征战。

先望立功把勋建,后去朝拜君王面。

注释:

传查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任半塘《教坊记笺订》言:“《传查子》乃五言八句仄韵之声诗。今传辞虽以韩偓之作为早,但盛唐间韦应物已有其调。”旧说认为“查”即古“槎”字,词名取义与张骞乘槎到天河的传说。“龙泉剑”,为古代传说中的尽剑。《太平寰宇记》载,据传有人用龙泉县的水铸成尽剑,剑化龙飞去,故称。“一张落雁弓”原作“金落雁一张弓”,刘盼遂校此句衍“金”字;任中敏(号二北)《敦煌曲校录》改为“一张落雁弓”。

赏析:

戍边将军腰缠三尺龙泉宝剑,吹毛断发,寒光闪闪。只是平日里,它静静地斜卧金鞘之中,很少有人识得其庐山真面目。他身上佩戴的那张良弓,射雁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随身携带的百只神箭,箭羽迸发似金华,耀人眼目。他曾在出生入死的前线冲杀征战,曾为保家卫国戍边守土竭尽忠贞。他立志不断地建功立业,期望有一天能够得到君王的召见,扬名天下,威震八方。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是一首赞颂爱国将军之词。上片通过爱国将军佩备的剑和弓来塑造将军的形象。龙泉宝剑三尺长,剑匣里面暗收藏,一张良弓射落雁,百只箭镞闪金光。妙在不直接描绘将军魁梧的身材,而是通过这罕有的宝剑良马,使读者感受到将军的威武和超群武艺。下片着重写将军的精神风貌,揭示其内心活动。他为国竭尽忠心,南征北战,历尽艰辛,他渴望建功立业,博得君王赏赐。至此,一个性情略显张狂,但质朴率真、憨直爽朗、英武过人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光彩照人。

生查子,生查子牛希济,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篇5

上阕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间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情”笔法,赋予视野中的客观景象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天边新月、枝上红豆都染上别离相思的情愫。“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明为写月,实则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儿因不见团聚而双眉紧蹙,郁闷不欢的愁苦之态。“红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离人的眼里却是贮满了忧伤,令人见之落泪。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内容而言,下阕为上阕之顺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着微妙的差异。如果说上阕中写相思还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着还比较虚幻,词中的情绪基调也是一种充满残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阕中的情感就相对地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的、是充满希冀的向上的基凋。“终日劈桃穰,仁儿在心里”,一语双关,看似百无聊赖的行为,正寄托着主人公对心上人丝丝缕缕的情爱和日复一日的期盼。“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更表明对爱情的充满信心,尽管花阡两朵,一“墙”相隔,但相爱的人儿终将冲破阻碍,喜结连理。整首词写得情致深长,淋漓沉至。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极其自然地运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吴歌“子夜体”,以下句释上句,托物抒情,论词家评曰:“妍词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遗意。五代词中希见之品。”

魏承班——《生查子》 篇6

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寂寞画堂空,深夜垂罗幕。灯暗锦屏欹,月冷珠帘薄。

愁恨梦难成,何处贪欢乐。看看又春来,还是长萧索。

离别又经年,独对芳菲景。嫁得薄情夫,长抱相思病。

花红柳绿间晴空,蝶舞双双影。羞看绣罗衣,为有金鸾并。

【作者】

魏承班,其父魏宏夫为前蜀王建养子,赐姓名王宗弼,封齐王。承班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尉。元遗山曰:魏承班词,俱为言情之作。大旨明净,不更苦心刻意以竞胜者。

【注释】:

黄金缕:谓衣上所饰也。一为古曲名。

【赏析】

落花无语,梁燕双飞。临风抚琴,泪滴罗裳。这首词通过暮春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惜春、怀人之情。清新隽雅,语婉情深。乃《花间集》中之佳作。

《柳塘词话》:承班词,较南唐诸公更淡而近,更宽而尽,人人喜效为之。如“难

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亦为弄姿无限。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上阕花落燕飞,有《珠玉词》“无可奈何花落

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下阕怀旧而兼悼逝,殆有凤尾留香之感耶!

黄昇《花间集注》:“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二句,隽语也,隽不在言,而有

不尽之意。

【生查子,生查子牛希济,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推荐阅读:

生查子的诗词赏析07-14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意思07-11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师全员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平安综治自查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