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程之我见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新课程之我见(精选8篇)

英语新课程之我见 篇1

纵观几年来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全国各地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呈现方兴未艾之势。无论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探索,还是从教材内容的革新到教学法的改进,中小学英语教育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拿教材来说,目前我省初中阶段有些地区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有些使用的是译林版教材。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9月才刚刚投入使用,初三的牛津版教材也刚刚出来。但去年9月全省高中已经统一使用牛津大学出版社和江苏译林出版社合作编写的牛津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不同的学习阶段使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就出现了词汇的不衔接、教材体系的不衔接、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不衔接等问题。再加上大多数初中、高中分开办学,教师不可能实现从初一到高三的大循环教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彼此不熟悉对方的教材情况及教学情况,使得衔接问题的困难进一步提高。

作为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英语教师,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笔者对此问题深有感触,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译林版初中英语和牛津版高中英语的衔接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及相应对策。

1.词汇的衔接

不同版本的教材一般都是按照“话题-功能-结构-情景-任务”的体系编排的,语法体系大同小异,差别主要在词汇上。去年9月江苏全省推行的牛津高一英语教材生词的标注是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2063个单词为基础的,对于初中阶段使用译林版教材的学生来说,这其中约有650个单词和短语没有学过,但在牛津英语高一新教材中没有标注为生词。就第一模块Unit 1为例,单词表上共出现了66个生词和词组,而这些单词和词组只出现在本单元的阅读文章和语篇练习中 ,并不包括指示语、讲解文字以及整个Word power版块中出现的生词。据笔者粗略估计,除单词表上的生词,第一单元还有百来个生词。此外,一个单元下来,需要学生掌握的词组也有一百多个。在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下,教学活动设计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按照 个人的能力、潜力、兴趣和未来发展目标,灵活开展学习,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所以就很有必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词汇基础,补充这些不同版本之间差异的词汇,为学生的下一步个性发展顺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的学校采用在高一开学初集中一段时间专门学习的方式,笔者以为不妥。因为新教材本来容量就大,任务繁重,教学时间就比较紧。如果专门用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单词,势必对新课程的学习产生影响,并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况且,即使短期内一下子记住了这么多单词,很快也会忘记,效果并不好。我校采取的方法是:首先,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结合新教材内容注意补充这些词汇。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小本子,专门记录在教材中出现的以及在身边出现的英语生词,随时翻阅。做到从“眼熟”到“熟记于心”。其次,在语篇有意义的情景中学习单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了单调枯燥的死记硬背,效果比较好。例如,在第一模块 Unit 1之Word power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根据教材上的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让学生为其他学生指路。这样不仅让高一新生更加熟悉学校的设施和环境,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实用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三,介绍一些构词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自然而然地扩大词汇。第四,适时地把这些词汇分类集中打印给学生,让学生在早晚读课上专门强化记忆,并进行检测。第五,在创造性的运用中巩固,要求学生运用这些生词编写富有情境的句子、写日记,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例如:运用奇特联想记忆法编造句子:The boy lied that the egg laid on the table was laid by him.(那个男孩撒谎说,放在桌上的鸡蛋是他下的。)此句出现了学生很容易混淆的lie以及 lay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第六,运用多媒体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巩固词汇。例如《洪恩初中英语同步课堂》中的单词赛车、《金山词霸》中的单词闯关游戏都深受学生喜欢。

2.教材体系的衔接

牛津高中英语新教材每个单元都由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Word power, Grammar and usage, Task, Project和Self-assessment七个板块组成,与以往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对比,其明显的特色在于Welcome to the unit, Word power, Task,Project和 Self-assessment这四个部分。

(1)Welcome to the unit(欢迎进入本单元)板块由图画或照片和三个讨论题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激活学生与单元话题有关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生动的画面为该板块的语言学习设置了生动的语言情景,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幅图画都有与画面有关的提示语,以便学生从中获取有关信息;三个讨论题则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为下一步的学习做热身准备。该板块是学生接受英语信息的重要环节。

(2)Word power (词汇)版块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学习词汇。一是让学生学习与单元话题相关的分类词汇,二是通过构词法学习单词。该版块设计了图表、对话或短文,用以拓展学生对与话题有关的词语的认识和运用。学生根据构词法的基本规则学习和掌握单词,可以有效地扩大词汇量。

(3)Task(任务)板块是一个要求学生在课堂内进行的开放式任务型活动的学习内容,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并以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该板块以单元话题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用英语参与和完成各种真实而有意义的与生活、学习、工作有关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结对、小组合作或是班级内合作的方式,亲历语言实践,实现其任务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它可以有效地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

(4)Project(课题)板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把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首先提供与该单元话题有关的具体阅读材料,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引起用英语开展某一活动的兴趣。然后根据所给的具体步骤,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调查访谈、信息检索、交流汇报等形式的活动,用英语去做一件事情,最后呈现学习成果,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5)Self-assessment(自我评价)板块要求学生对该单元的各项学习目标,如阅读、听说、写作、语法、词汇学习、语言运用等,分五级(Not Confident, Slightly Confident, Confident, Quite Confident, Very Confident)逐一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体验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不断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并要求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不足的方面提出改进意见,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促进自己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与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相比,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不仅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处理得很好。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专门编排了Grammar and usage(语法和惯用法)板块,对语言基础知识教学给予了应有的重视。这在当前教材编写中存在过分强调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忽视语言基础知识的趋势下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说是“他人皆醉唯我独醒”。其实,在新课程背景下,“重视能力对,轻视知识错”。那种把知识教学等同于应试教育,把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认识和做法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一)重视能力不能以轻视知识为基础。倒洗澡水时不能倒掉孩子。(二)课程改革非但不应该轻视知识,而且应当理直气壮增加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充实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和发展。(三)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对于新教材的这些特色,教师要联系课程改革的最新理念认真加以体会教材编写的意图。Task板块是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体现;Project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属于探究式学习;Self-assessment是编者用来落实课程标准中“学习策略”这一重要目标的。如果理解不了新教材的奥妙,就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陈酒”的现象。例如,有的“知识型”老师总是用教授人教版Warming up的眼光来看待Welcome to the unit这部分, 觉得找不到几个值得讲解的生词和短语,感到无话可说和无从下手,甚至斗胆地把这一部分省去砍掉,直接进入Reading。其实,这部分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例如,牛津英语高一教材第一单元是关于 “School life in the UK”,笔者利用网络资源,运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英国学校生活的场景,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三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开启了思维,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了思想上的准备。潜移默化中又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了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这样做有利于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3.教的衔接

(1)要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往往很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而到了高中,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不多,课堂气氛沉闷。这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师的因素也很重要。初中教师往往重视导入和各环节的呈现,操练形式变化多样,善于运用实物、游戏和竞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注,鼓励学生参与到语言实践中。高中教师由于教学内容繁多,常以自己为中心,自己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旧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大力提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合作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完成教学任务。

(2)要正确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

教学起点应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不能盲目拔高;课堂容量也应适度,容量太大学生难以掌握,太少则完成不了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认为,一节课如果内容多,难度大,需要记大量的笔记,听课就很吃力。由此可见,教学起点过高和课堂容量过大是造成学生不适应的主要因素。

(3)要充分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新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很广,知识多,词汇量大,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在课堂上更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如何控制课堂,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就要求所有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怕烦,不怕累,搜集并利用书籍及网络资源。

4.学的衔接

(1)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从现实来看、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自学能力较弱。进入高中后,有些学生仍然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式,教师说什么才做什么。而教师则认为,高中学生应该懂得自己读书学习了,因而放松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致使一些学生成绩下降。高中英语教学中做好学法指导十分重要,要指导学生预习、听课、记笔记、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总结的方法。

(2)对学生进行学习动力的培养

学习的动力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毅力和情绪等。教师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学习外语的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外语的信心。

5.情感的衔接

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已经被列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之一:“《牛津高中英语》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全的情感,帮助学生发展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提高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一新生大都初次离家在外读书,学习上有压力,生活上不适应,免不了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因此,教师对他们要给予格外地关心和爱护,教师要尊重和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善待差生。当学生在课堂上答错时教师给予的一个宽容的微笑,缺乏自信时一个鼓励的目光,生病时一次细心的照料,遇到困难时一次热情的帮助,迷茫时一次心灵的沟通……通过种种方式和途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朋友、如兄弟、如姐妹、如父子、如母女。学生一旦跟老师有了感情,就会把对教师的喜爱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在情感方面实现初高中的顺利衔接。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例如,模块一Unit 2的话题是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讨论了解和父母相处的正确的方法。

英语新课程之我见 篇2

1. 突出教学主体的广度, 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学生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 帮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 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 力求满足不同层次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让学生不仅能够得到知识和技能, 更能够促进他们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不断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 突出教学主体的广度, 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课程学习, 首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教学, 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其次是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 依据教学内容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让学生都能够在各自最近的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地学习发展;最后, 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通过体验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思维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以此来满足全体同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

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 (Fun wit English) 8A Unit 1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学中, 笔者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发展要求, 充分调动全班同学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了如下的旧爱呕血设计和安排: (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上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并要求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学习基础而进行尝试提高; (2) 要求全体同学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归纳出文章的大意; (3) 要求学生就“Reading B Choosing the best friend”中出现的题目, 进行同桌交流探讨, 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 (4)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理解情况, 布置如下思考探究题目: (1) What’s the character of Betty? (2) Why is Max so funny? (3) Why can I tell May anything? (4) What’s the character of your best friend? (5) 笔者要求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 学习薄弱的学生完成前三个题目, 其余则全部完成。

2. 丰富教学方法的途径, 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学习的主体基础不同, 教学方法的模式也应该不一样。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要求, 笔者以为, 丰富教学方法的途径, 一方面, 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内容深度, 体现多元化教学思维模式;另一方面, 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 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知识和技能, 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笔者以为, 丰富教学方法的途径, 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应该在围绕教学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可运用如下方法: (1)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习惯, 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精神, 让学生能够有所思, 有所悟。

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 (Fun wit English) 8AUnit 4Wild animals的“Reading Giant pandas”教学中, 笔者就通过运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首先, 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归纳出文章大意;其次是, 要求学生就“The growth of Xi Wang”中的内容进行合作探究;最后, 请学生以“My favourite wild animal”为题目, 进行表达交流。这样, 学生不仅能够更为直观地理解学习内容, 还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关注学生学习策略指导, 提高学生生成发展技能

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习英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建立合理的学习策略, 一方面, 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另一方面, 能够帮助他们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笔者以为, 关注学生学习策略指导, 提高学生生成发展技能, 应该在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前提下, 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等方面, 让学生能够在综合学习中不断地发展提高。这种策略指导, 不仅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觉主观能动性, 还应该让学生养成自我内化生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 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要求教师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 依据学生的学习认知差异, 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这就是英语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2]姜春波: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06年6月.

新课程下英语任务型教学之我见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新课程 任务型 学习动机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经验介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读物层出不穷,任务型教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任务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使教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多维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格和情感,发展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实践出任务型教学的新思路。

一、英语任务教学的步骤

Willis(1996年)提出了任务教学的三个步骤,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后任务(post-task)。我认为此三个步骤如能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就能使课堂气氛得以控制,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1.前任务阶段。这是为学生打开思维、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做准备的阶段。我个人认为,前任务还应包括课前的预复习活动,它是课堂氛围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冀教版八年级Unit 3 I like music 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预习单词,初步熟悉课文内容。上课时,我先问学生:“Do you like music?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Now let’s listen to the music.”通过听音乐,我既让学生了解了各种音乐形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我进而问道:“Can you tell me what kind of music you have just listened?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Why?”通过这些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融入新课的同时,产生了一种探究心理。

2.任务环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采取不同的交互方式,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一对一或分成小组来进行活动,教师提供情境,组织学生编演新的对话。如国庆节要放假7天,李雷和Bruce在谈论他们到外地度假的计划(There’s going to be a 7-day holiday for the National Day. Li Lei and Bruce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plan for their holidays)。教师可以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请两组学生到前面表演对话。

对于课外作业,教师还可以设计新的任务。如组织两人一组,至少采访一位即将要出差的人(教师或家长等),提问可参考对话中的问题,然后由一位学生写成对话,两人合作修改并进行表演。另一位学生则将采访内容写成短文,注意利用课文中的表达,如go off to, see…off, stay with等,并进行修改、准备汇报。学生可以口头、笔头等形式向全班学生汇报自己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成果,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使用正式、严谨的语言,也使他们接触更多的口头和书面语。教师可以请若干同伴或小组向全班简要汇报,也可只让一两个小组完整汇报,其他人进行评论、补充观点,做笔记。

3.后任务阶段。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分析各组执行情况,此时要求学生学会在听的同时用笔简单地记录,提醒学生应注意哪些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语言点,使学生将整节课中学到的新语言点加以巩固,得以融会贯通,熟练运用,使教学活动过程得以扩展、升华,使任务得以圆满完成。这也利于让学生在良好的身心状态中,主动积极完成各种任务,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二、英语任务教学产生的效果及原因

从平时课堂观察看,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合作意识较强,口语表达能力强。我认为,取得如此效果的原因如下。

1.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大家对于英语教学的共识。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才能获得主动发展,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以外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2.任务活动贴近现实生活。教师设计的活动应当是真实的,或者接近现实生活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把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只有当学生感到活动的内容与他们的需求和身心发展一致时,才能积极参加教师设计的活动,教学内容才最容易内化。

3.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能让学生互相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因为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任务型教学关注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

4.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可转换为后续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始终扮演主角。教师的思考方式不能主观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和认同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师生在活动中是平等的。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任务型教学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任务型教学法并非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唯一的教学方法,所以不能一切教学活动以用任务型来开展。它只是现在实施新课标英语教材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其他教学方法也可以适当地补充与组合,使得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变得更加有效。任务型教学将大大增强使用教材的教学效果,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实施新课程化学教学设计之我见 篇4

林岩松

新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终生学习能力。教学设计,是指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与学等活动的一种优化的构思。为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要体现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不解决师生关系问题,课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空话。反之,抓住师生关系问题,就是找到了实施课程改革的一个最佳切入点。新课程所蕴涵的新概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冲击,旧的师生关系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已变得十分重要。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是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新教材为师生发展提供了平台,以此为媒介必须搭建一种新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革新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设计符合“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位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研讨中发自肺腑地说:“我一直以为自己和学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但反思以前的教学,对一些考试常考的所谓的重点知识,一味地强化训练,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学生形同一个知识的接受器,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又累学生又乏味。新教材实验以来,我注意了与学生的交流,发展同学生的合作关系,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往,更多地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交流融为一体。”

二、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不能只追求知识结论,应该把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我国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深深体会到知识和经验的获得,只靠“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行的,要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他们的发现和体验才能解决问题,任何人不能包办代替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避免学生处于“被告休眠”的状态,让他们主动参与、体验和独立探索。而主动参与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激活学生思维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提问和总结,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以高中化学《碱金属》中《钠》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可将这节课教学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课:将演示实验安排在新课开始,作为新课的设问引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设思维情境的作用。而将教师的“钠”演示实验改为请学生做的“学生式的演示实验”,起到鼓励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探索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及钠和水反应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将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然后顺水推舟,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主动找问题。如:(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2)钠为何会变成小球?(3)小球又为什么会四处游动?(4)为什么还会发出“嘶嘶”的声响?(5)将酚酞滴入反应容器里,溶液为什么会变红色呢? 随即可引出一系列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钠为什么会与水反应如此剧烈?水太少会怎样?它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将它露置于空气中最后变成什么物质?在空气中应怎样保存?等等。经过学生讨论后再进行分组实验以检验他们的不同猜想。最后,引导学生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存在。可见,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不仅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减少对老师的依赖,而且真正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要体现现代教学特征

时代学生是指我们的学生处于科学技术口新月异,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为了体现时代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适应新时代的愿望,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以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以高一化学中《能源问题的探讨》为例,就可以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先提出一般问题,并提供网上路径、相关资源,让学生根据问题收集相关文字、动画、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其次,随着教学的深入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教师列举的问题:

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有哪些?不可再生能源有哪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有哪些?不可再生能源有哪些?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分别有哪些?

2、从网上收集能源信息:(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电能)

3、下载专家对新能源的设想:太阳能,地震能,台风能,雷电能等等。

4、处理网络信息:把收集到的知识以化学为主干线,发散到各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找出各学科间的整合点。

5、探究性的问题:人类每年消耗3.75×10 9t的石油,石油的燃烧对环境造成哪些污染?如何解决此类污染?寻找绿色能源的进展如何?分析各能源的利弊。

6、拓展思维。学生经过研究、讨论,观点活跃,得出多种答案:(1)最理想的新能源莫过于氢,它燃烧后会放出大量的热能且生成物是水,但廉价的生产氢的途径目前难以实现;(2)可以培养一种细菌之类的生物物质,实现能源再生,既无污染又能成为有用的新能源;(3)把机械功转为能源,利用工业余热;(4)充分利用电能,城市多用公共电车、自行车,学生从网上查到的资料中得知:小汽车消耗的能量及产生的污染约是公共汽车的5倍;(5)用一种方法收集自然界放出的各种能量,然后用于工农业生产;(6)用太阳能、水能、风能做能源,例如,风车、水车。通过以上的交流、学习,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在地球上,常规能源的供应是有限的,且能源的大量消耗对生态环境起了严重的污染。如何制止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寻找新能源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大问题„„。这样的化学课学生愿意接受,易于理解,在应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可见,对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资源进行再利用的方法,并对信息与知识进行不断的新加工、组合和整理,努力创造探究学习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知识网络的建构,知识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实际应用能力。既巩固学科的双基知识,拓宽知识面;又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实现化学教学的多元化、趣味化和优质化。

四、教学设计要体现教与学反思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不能光凭经验,要不断换“脑”,明白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健康的人。这种专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面对教育情景中的不确定性。例如,从理论上说,课前教学设计是不可缺少的,然而,这并不是说一定要贯彻执行计划好的教学设计,而是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体现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同时还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和教学效果的再认识,再思考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新课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强调教学反思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生自身发展规律。近年来,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传统教师把课堂教学中的失误,归因于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的失败,忽略了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反思。事实证明,我们把一切都归咎于学生、家长,这显然是不妥的,教师必须从自身找问题。因此,我们要经常问自己“这节课,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做的更好?”“还可以作怎样的修改?”问学生 “老师这样的课,你喜欢吗?你有什么样的建议呢?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在教高中化学《硫酸》—节时,我发现我的学生不愿意阅读:课本和归纳知识及学习的积极性有所下降的现象,就思考怎样才能通过教学设计改变这一现状。根据学生在初中已对酸的通性和对浓硫酸的吸水性有一定的了解的实际,决定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并让学生通过自学找自己出不懂的知识,课程由科代表主持,让不懂的同学提问,由会答的同学解答;让有疑问的同学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再由回答的同学进行答辩。即使是学生解答有错的地方,我也不出一言半语,任由学生自由发挥。若遇到学生不能解释的问题,就让学生回去再思考就这样,通过学生以讨论的方式答辩同学间的疑难,虽然课时增加了,但效果确非常好,达到预想的目的,更加重要的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难免会遇到不少学生问一些自己在上课反复强

调的知识,这时候,我们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出了什么问题,而不是责怪学生。

思,是用心灵去耕耘的良田。教育的荒废就因为缺乏心灵的浇灌,失败是成功之母,这里的失败并不是一般的失败,而是经过思考、有过反思的失败,失去思的失败是没有价值的失败。教师思它表现在教学中的点滴进步;表现在学生眼神中的渴望;表现在不断成熟的教师形象。因此,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要将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一起积极互动、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时代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设计要不断丰富,我们的责任重大。新课程改 革还未成功,你我还要努力!

英语新课程之我见 篇5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最底层的工作者,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并没有坐等观望,止步不前,而是立足实际,根据农村小学的现实条件,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但如何更好的在农村小学开展新课程改革,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与同行交流。

一、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观

教学不是消极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以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改变自己“自觉或不自觉的沿袭”、“精心设计,滴水不漏”的教学模式,不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困,做到胸中有学生,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但也要处理好以下几点之间的关系。

1、师生关系

美国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现在的教师已不在是教师,而学生亦不在是学生,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一种不可逆转,也是必然的教学趋势。

2、教师教色的定位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帮助者。

(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

3、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在求新求变的阶段,渴求丰富多彩,欣赏标新立异,不愿意迎合他人,逆来顺受,因此我们要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和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独立性。要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构建新型的课程观

课程是一个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也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生成性的,而不是僵化不变的,是与学生经验相关的,而不是分离学生生活的。

在农村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照本宣科,而要积极挖掘教材的思想价值,综合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同时积极寻找生活课程资源,利用自身的现实条件,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和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成功。在做中学,在经验中不断地发展和成长,它强调课程从人的本性出发,关注活动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在经验中的体会。在这种课程观的关照下,学校教育中的课程形态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细心观察,发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1、“灌输式”教学与“对话式”教学的利弊

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雪说:“我们的教育变成了一个储蓄行为,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教受、记忆和重复存储材料”。在这种教育下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受到冷漠和忽视,过程和方法遭受遗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方法遭受遗忘,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逃学和厌学现象极为严重。这在我们农村小学课堂上是一种常用教学方法,但在新课程的改革下的农村小学课堂上应出现另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

克林伯格说“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对话式”教学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和公正地交流和沟通,对话者彼此尊重个性、观点,形成信任和友谊,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平等和宽松的课堂氛围中,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教与学的实践,教师和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更加深刻。没有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应让这种教学方法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农村教学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2、传统课程观的两个误区(1)仅仅把课程等同于学生将要学习的教材知识内容,未能把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也看成是课程的有机要素。

(2)仅仅把课程看作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不能从动态生动的角度看待课程的存在形式。

这种错误的人是在我们农村小学尤为严重,我们要把课程当做动词来使用,当成一种活动的方式。那么,很明显,有些课程并不是预成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生成建构起来的。让学习者与周围环境、与指导教师、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交互过程中接受新的知识。

三、建构新型的学生发展观

学生发展观是课程改革的中心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而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促进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好奇心、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要有自尊、自信,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等。而这些都是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所忽视的,而我们努力地方向是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发展的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

1、学生是发展的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不能将一个固定的目标加在每一个学生的头上,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要充分尊重个体,努力体现主体发展过程中人文主义思想,面对“我会了”的挑战,应首先想到一个学习者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的反叛,拒绝把学生被当作一个客观的容器输入。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这些都是教师不可能代替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传统课程观,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不够,学生只是教导和塑造的材料,课程缺少人性化,淡漠了学生的个性与经验的发展。要反映先前的知识体系,但重要的是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否则只能死记硬背,让课程回归学生的经验世界,关照学生的存在,让学生首先先是生活着,然后才谈得上接受教育。如果课程远离现实生活,不能跟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有机联系,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成了一件苦差使,很多学生因而产生厌学情绪,坚持学习也只不过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

如果农村小学的教学活动能注意以上几点,农村教育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农村小学的教育也将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但还需广大教师积极地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多加研究。

赵改芳

善杰辉

2011年12月18日

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赵改芳

善杰辉

英语新课程之我见 篇6

新目标英语中Grammar Focus教学之我见

新目标英语在全国推广开来,一种新的教法和学法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据了解起初许多师生都不太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能从中摸索出一些线索,悟出一些好的方法来.

作 者:王秀荣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部县花罐初级中学,四川,南部,637003 刊 名: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英文刊名:TIME EDUCATION 年,卷(期):2006 “”(12) 分类号:G04 关键词: 

英语新课程之我见 篇7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 是否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 是否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是否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 他们的创造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如在教nose, ears等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时,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 轻轻地捏捏学生的鼻子, 摸摸学生的耳朵等, 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 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 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有时学生说错了, 不要直接否定, 而要引导学生再思考。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 教师都要予以表扬。

同时,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微笑着步入教室, 笑迎学生, 善待学生, 用和蔼、慈祥的目光环视学生, 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 并用富有情感、趣味盎然的语言, 抑扬顿挫的语调去启发、感染他们, 使他们倍受关注, 真正感受到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倡导动态生成的英语课堂, 彰显学生的活力

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互动的, 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 学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 能够生成动态资源的课堂氛围也必然是和谐、宽松的。在这种课堂中, 学生可以自由地思考、探究,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也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教师也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从而使师生、生生互动达到至高点, 促成课堂教学资源不断生成。

(一) 在尝试和探究的活动中“生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结合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组织探究性学习, 对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明显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中, 由于结论不是现成的, 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 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 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并存。我们不要怕学生在尝试中出错误, 而要相信学生在尝试和探究中出现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抓住这些错误, 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改变思路, 重新探究, 最后走向成功。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 在适度拓展中“生成”

英语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 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英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在教学“Country”时, 说到国家的名称时, 有些学生在下面按捺不住说了起来, 我顺势就把一些表示国家的单词教给他们, 并且把这些国家的国旗的意义也介绍给学生。学生们都听得很认真, 觉得很有意思, 也很有意义;并且请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感兴趣的国家名称和国旗意义。这种“旁枝逸出”是完全正常的, 适度的随机拓展, 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丰富性。

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生成中注意把握好方向, 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 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 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既要大胆猜测, 放飞想像, 又要尊重事实, 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 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三、关注“课堂意外”

机智的生成与培养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灵活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 合理处置课堂教学问题, 正确引领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课堂教学实施中经常出现学生有意无意地跳出课前设计的框架, 给教师一些毫无准备的意外, 使每位教师有点“手忙脚乱”。但正是这种“意外”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对此我们应因势利导, 在亲切、民主、平等的对话中捕捉住学生的“灵光一现”, 保持一分意外的惊喜。这要求我们要正确科学地看待这些“意外”。

如何让这一次次的“意外”生成一次次的“精彩”呢?这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 也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提升自身的知识和人文素养, 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只有心中有数, 手下才不慌, 才能把“意外”变成“精彩”。课堂教学一旦出现意外, 我们应该以坦然的心态面对, 积极思考对策, 合理解决和利用。只有这样, 课堂才是鲜活的, 才会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和教与学的有效结合。

作为一名教师, 应给学生以尊重和爱护, 用语言和行为来感化学生, 滋润学生的心田。尤其要给平日很少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更多的机会, 对他们的错误多一分宽容, 少一分责备求全, 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应该做到“好看的要爱, 有伤疤的更要怜惜”。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精彩的空间, 在轻松愉快的课堂里开辟一方属于孩子的天空, 使空中缀满闪烁着孩子们智慧光芒的美丽星星。

四、采用激励性评价机制, 激“活”课堂, 激“活”学生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重要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 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心理, 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动力。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相结合, 等级与评语相结合等。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 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 在充满激励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不断进取。因此, 教师要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 激发学生的潜力。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在学生的书后盖印章, 发放小礼物, 亲切地对学生微笑, 摸摸他们的小脑袋, 都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学生在课后会互相评比, 看谁获的奖励多, 从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 使课堂更有活力, 学生更加活跃。

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之我见 篇8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课堂由过去单调的知识传授转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力争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组合最优化,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文就新课程下的英语课堂组织形式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大科学家达尔文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它是人类生活经验的总结,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领域,也适用于一切人类活动实践,对于困难而复杂的工作来讲,方法的研究和学习尤为重要,作为中学最困难学科的英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新教材的实施,能有效的体现新教法,给教师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的同时,使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和口语运用能力得以发展与提高,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英语素质,才能确保教材的实施效果。根据所使用教学方法的不同,初中的课型大致可分为对话课、 阅读课、活动课、语法课、复习课与讲评课,现在具体说一下如何根据各课型的特点,为在实践中打造高效课堂。

一、对话课,也称听说课

它以听说为主,读写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一般采用以下步骤:两人一组对话,找出新旧知识结合点,给出话题,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完成后可抽查几组班内展示;借助图片、实物、简笔画、问答或多媒体引出新的句型和单词并进行操练;两人一组练习新的句型,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听文中对话,可带着任务听,听完后反馈,根据学情调整听的次数;打开文本,看着听;自学对话,找出重难点、词组与疑点,小组内可合作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里公开提出,先让同学回答,回答不上的,教师再精讲点拨式讲解;跟读对话并操练;小组内练习对话,抽查几组班内展示;根据对话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自编对话,抽查展示;做习题,当堂检测达標并对答案,让学生用红笔改正错误,写出原因;教师小结与学生自我总结。

二、阅读课,也称读写课

《英语新课标》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继续学习英语和运用切实打好基础,阅读教学步骤一般为:一是导入。激活学生与本文相关联的背景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二是Skimming。快速阅读让学生抓文章大意,可设计相关练习题,如:What,8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三是Scanning。再次限时阅读,设计 Who/Where/When/What/Why/How……?等问题或设计考察每段段意的练习题。四是Read again。可给出涉及文章细节的问答题或判断正误题。五是听录音机读,正音并标出疑难点。六是四人或六人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疑难点,组内解决不了的拿到班上或问教师。七是教师针对重难点及疑点精讲。八是跟录音机读,出声朗读达到复述。九是根据所学进行仿写或改写。十是设置相关练习题,当堂检测并对答案。最后是教师小结和学生自我总结。

三、实践活动

新课改后的英语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而这些十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材料全凭课堂内45分钟是不能完全让学生运用自如的,只有在实践中大量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才有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的形式感染学生,驱使学生开口讲英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真正地达到学习的目的。英语课程的学习,只能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

四、语法课

国外学者研究证明:正式场合的言语精确率紧靠交际实践难以达到较高程度,需要语法讲授;伴有语法讲授的学习效果优于紧靠交际式的学习效果。而新目标每一单元围绕一个话题,都有一个重点语法,所以在单元授课中,上一节语法课非常有必要,我们探讨的课堂模式是:创造情景,感知语言;根据材料,总结规则;活用语言,当堂检测。

五、复习课

英语复习课是巩固知识和技能,发展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课型。有效的英语复习教学并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无止境的题海战术。有效的复习课教学是通过复习课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思想方面的进步,一般共性做法是:提出复习目标,明确复习要求,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复习,有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教师精讲点拨;检测复习效果,单词词组和重点句型可听写检查,语法点和语言点用习题来呈现;当堂反馈,做好复习总结;学生根据复习效果改错纠偏,弥补知识漏洞,完善知识体系。

六、讲评课

讲评课就是指考试之后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讲评课的目的绝不是仅仅澄清某个问题的正误和对试题进行单纯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借助讲评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了解知识内在联系,提高综合知识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做法是: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先认真做一遍试卷,标出重难点与易错点;试卷发下后让学生自主改错,有问题可问同学,解决不了的问教师:让学生讲解,一人一题,不但让学生说出答案,还要说出习题考察的知识内容,得出这个答案的原因,选择题还要分析其它选项错的原因。如果学生确实讲不出,教师可做必要的指导和补充,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探究和分析归纳能力,让他们人人都能当小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错题并写出错因,引导学生对错题追根溯源,查找课本或相关语法,做同类习题予以巩固。

总之,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使学生学到英语,而且能让其懂得如何面对挑战,挫折是相对的,成功是绝对的,只有持之以恒者,才能沐浴胜利的光辉。所以,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乡村之夜作文750字下一篇: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