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识字教学,提高语文能力(精选12篇)
现在新课程区域内,对识字教学开展了较多的专题性研究,在识字教学上也总结出了很多好的经验。新课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识字量大,积累的词汇多,开始了较之老课程孩子更多的阅读,使得知识面更加开阔。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出现了识字严重的两极分化。孩子的接受有很大的差异,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又是以形象思维发展为主,注意力集中和保持的时间不能长久。大量的生字不经常去复习和巩固,很大部分学生存在生字回生率高的现象。一部分孩子在生字学习中,显得力不从心,学习困难很大。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效率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识字,是我们很多老师探究的问题。
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和研究,找到和总结出一种使得孩子能够轻松高效学习生字的音和形方法,并能在头脑中持久保持,随即运用的模式,使得低年级的生字掌握更加系统化和有趣化。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探究”,转变应试观念,切实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2、通过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识字教学的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
二、研究的内容 本研究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以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为研究环节,将学生生活实践以及学生在情境中的游戏活动作为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措施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一)、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里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是孤立地学习字词,所以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想、理解出字词的意思,虽然有时候不能完全表达正确,但大部分字词能很好地理解。通过随文识字掌握的字词,学生在运用时困难不大,一般的差错都出现在文法上,很少有词语放错语境的情况。随文识字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好的思维习惯,在识字课堂孩子始终是积极地动脑,课堂生成很多,趣味无穷。
(二)、依据字理识字三法
“字理识字”是九十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科所贾国钧老师提出的。所谓字理,是汉字的构字依据和演变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字理识字主张教独体字(象形和指事文字)运用“溯源──对照”的模式,找到它所像的物体和所指的事物,然后了解其字形是怎样演变来的;教合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运用“分解──溯源──组合”的模式,先将其分解成几个基本意义单位,再找到它的本来意义或表字的读音,最后了解其组合起来表示的新的意义和读音。在小学生中,一般不讲转注和假借的字理。在教学中,依据字理识字的原理,主要可以运用了下面三种教学方法:
(1)“一个家族的字”──形声字举一反三识字法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字,形声字约占70%。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来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生字,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我在教学中将声旁相同的汉字称作“一个家族的字”。而且告诉学生,一个家族的字,声旁相同,形旁表示的是什么,那么这个字就与它有关。例如《美丽的小路》一课时,要求认读的字中有一个“浇”字,学生一看是“氵”,马上就反应过来,“浇”与水有关,所以是“氵”。按照同样的原理,学生明白了“烧”与火有关,“绕”与丝线有关.这样,我们通过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学生一下子就认识了五个生字,而且大略知道了这些生字的意义,这对于他们避免写错别字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他在写的时候会联想到这个字与自己写的内容的关系,而从字列中选择合适的字。
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偏旁表示的含义。学生了解了偏旁的含义后,就能根据字形去理解字了。例如:
“冫”古字“冰”,意寒冷;
“礻” 示,与神祗、祭祀、宗庙、祸福有关;
“宀、广”房屋,作意符与房屋或居住有关。
……
(2)依据字形猜测字意,理解文字内涵──新“加一加”识字法
在学生用“加一加”或“减一减”识字的时候,不要简单地进行加减,而应该让学生经过思考尽可能地说出与字形相关的“加一加”来。如“肤”字,要让学生能说出“月字旁”是形旁,表示与身体有关;“夫”是声旁。“月字旁”加“夫”字,就是皮肤的“肤”。其实经过多次的练习,学生是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如在学习“穷”和“富”这一组反义词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字形想想:字意与字形有什么联系。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他们说“穷人哪怕用尽了力气,也只能住山洞,因为„穴宝盖‟表示的是洞。„穴宝盖‟加„力‟字就是„穷‟。”“古时候的富人的标准一定是有一间大房子,因为宝盖头表示房子,有人口,有田地。一房一口一田加起来就是„富‟字。”
(三)、在生活中识字
只要你走上大街,你的眼里就会充盈各种招牌、广告、警示。孩子们每天都要从街上经过,他们的眼睛会好奇地看着窗外的世界,他们也会看到那些东西。可是,他们并不在意,也不知道那些字说的是什么。于是,我们可以开展 “汉字就在我们身边”的识字活动。要求学生认认他所见到的招牌、广告甚至是物品的名称,把自己喜欢的记下来,再带到学校与大家一起识字,一起交流。
在学生汇报中提到的物品名称、招牌、广告中既有他们在教室里认识的,也有自己问家长而认识的。应该说,我们班上已经有了一个识字的良好氛围,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去留意身边的汉字,自己在课堂里学到的汉字也派上了“用武之地”。今后,他们还会留意到身边的另外一些有趣的语文现象,如人们用错汉字的现象,还有各种生动有趣的广告,各种公示、布告、广而告之等等。只有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的才是学生掌握的最有效、最牢固、最实用的语文知识。
(四)“汉字开花”,联想识字
“汉字开花”是我在陈树民老师的《“汉字开花”,引发“联想”思维》一文中看到的这个称呼,“所谓„汉字开花‟,就是在„识字活动‟课的过程中,老师为了充分发挥汉字的联想功能、提高课堂识字功率、开发学生的潜能,根据汉字的特点二精心设计和组织的一个小小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活动,只作为整个„识字活动课‟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小小的插曲。”“所谓„汉字开花‟,就是引导学生以自己认识的某一个汉字为„中心球‟展开联想,发展思维,向四面八方发射,就像一朵绽开的花,花瓣向四周展开一样。只要是与这个字有关的事物都可以说。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突出识字这个重点。”这种识字方法的价值和意义不在这里赘述,我觉得它还能以小见大地引导学生触摸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不是孤立地让学生识字。
四、拟开形成的成果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而识字是最基础的工具, 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步。识字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任务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识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由于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阶段学习目标。识字与写字教学, 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字。而1~2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字1600~1800个, 其中800~1000个会写, 占总目标的一半。识字教学通常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将识字与学文结合, 为以后的阅读以及写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识字教学, 能够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点在识字教学中, 也不容忽视。文字的发明, 是中国文明的开端。从古老的象形文字发展到今天, 文字不仅仅是文字, 它是历史, 它记载了历史的发展变化。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文字中去初步探寻祖国的文明历程。就汉字本身而言, 它们具有艺术性, 和丰富的内涵, 能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通过识字教学, 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同时也是思维工具。识字教学并非是单纯的识字,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四、通过识字教学, 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从开学的第一天起, 老师们就可以考虑如何让学生自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养成独立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五、识字教学的方法
要加强识字教学, 就要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为学习语文打下基础,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我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 对识字教学方法有粗浅的体会, 供大家探讨:
1、识字方法要具有多样性, 趣味性。
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灵活采用多种识字方法, 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图文结合法。如,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菜园里》时, 使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将看图与识字相结合, 使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游戏中识字。通过游戏来巩固识字, 寓教于乐, 不失为巩固识字的一个好方法。在教学第一册《识字一》“人、耳、手、目、足”时, 我念一个生字, 学生就从自己的身上找出这个生字所代表的器官来, 接下来, 又拿出一个苹果, 让学生蒙着眼睛来摘, 从而让学生通过运用身体器官的活动, 来巩固识字。
编故事识字。很多生字我们可以巧用造字法来识记。如“果”——田:果子;木:果树。“休”——人靠在树干上休息。
联想识字法。在识字教学中, 适当地进行联想,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提高识字效率, 而且还能促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联想一幅画, 如“山”字可以把它想象成三座紧密相连的山峰。根据汉字联想一个动作, 如“采”, 联想做一个手在树上采集果实的动作。根据汉字联想一种景象, 如“烟”, 联想因为生火而烟雾缭绕。根据汉字联想一种心理活动, 如“苦”, 联想旧社会全家十口人住在破草房里。根据汉字联想一则谜语, 如“扫”, 联想用手推倒一座大山。
识字方法还有很多, 如熟字加减偏旁、熟字换偏旁、合一合等。只要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将识字教学变得生动而有趣,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2、学习过程中要发扬自主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只有如此, 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识字既简单又复杂, 但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便可以化难为易。只要当学生学会了拼音, 能够准确拼读, 就可以独立识字了。在学生能够独立地准确拼读时, 老师就要给学生机会, 让他们自学, 让他们表现, 展示自己的风采。如, 我会让听写时拼音有误的同学领读拼音, 让他们在领读时, 增强信心;我让平时书写有误的同学当小老师, 考一考其他同学的识字情况, 让他养成仔细的习惯;我让同学们交流记字的方法, 在交流中各取所长。正因为如此,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发展。
3、在实践中进行识字教学。
在语境中巩固识字, 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 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在识字教学时, 我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⑴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 边读文边识字;⑵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 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⑶先学字词后读文;⑷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生字词。
通过阅读注有拼音的阅读材料, 让孩子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 这些语言往往是以句子或词语的形式储存于他们的大脑。所以, 在孩子已经能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的时候, 就可以大胆地鼓励他们去阅读一些注有拼音的阅读材料。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 一些常用的汉字就逐渐积累起来了。同时还有必要让孩子去背诵一些优秀的诗文, 培养孩子的语感。汉字就不再是一个个简单的符号, 它们成了孩子的思想和情感的符号。
4、开展课外识字活动,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一年级下册的时候, 我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表现来赢取生字卡片的方法, 让学生对生字卡片产生了兴趣, 还认识了很多课外的生字。这一学期, 我鼓励学生制作生字卡片, 制作生字卡片的过程, 其实就是学生自学生字的过程, 使识字教学更有效。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学生接触到现代化的学习方法。
在实践中, 教师感到变化最大的是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 逐渐明确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教会学生独立学习。观念变了, 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方式就能自觉主动接受。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 改变了原有的观念, 同时也改进了教学的方法, 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轻松识字的乐趣。
一、唤起学生识字的兴趣,调动识字的積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处于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把识字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汉字,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中,提高识字效率。
1.创设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总能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人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操场上》一课,教师利用一段拍自学生课间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景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菜园里》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菜园图,创设一种卡车开进菜园的情境,教室里摆放着各种蔬菜和相应的词卡,让学生下车摸一摸、看一看这些蔬菜,认一认词卡。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识字活动自然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2.教学形式活泼多样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是否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实验教师在这方面可谓绞尽脑汁、不遗余力。(1)游戏识字。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如果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识字大闯关”“走迷宫” 等。(2)猜字谜。教师可以把一些生字编成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如门里有一人(闪);一竖三横背靠背(非);“田”下一人两拐杖(界);“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字谜。学生编字谜的过程,就是一种复习的过程。(3)形体动作识字。某些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形体动作记忆字形。如双臂伸直、双腿并拢,就是一个“十” 字;再打开双腿就是一个“大”字;站直了打开右臂就是一个“卜”字等。(4)想像识记。低年级的儿童擅长形象记忆,学生联系一些具体的直观形象有助于识记字形。如识“夏”字,学生联想到百叶窗。
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识字的渠道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如识记的生字“蓝”,由于由于这个生字笔划较多,学生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我知道,这个‘蓝’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李蓝的‘蓝’”。那个说:“我也知道,这个‘蓝’蓝天的‘蓝’”。这个又说:“这个是水彩笔中蓝色的蓝”……学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看来,生活的资源果然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对于识字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还可以让学生交换读读本子上的名字,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在认读自己的姓名和别人姓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认识许多字。随时让学生认一认如“食品袋”、“商标”、“标志牌”、“课外书中的字”等,鼓励学生课外巧识字,多识字。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带领小朋友上街去认识路牌、广告牌及商店名,这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事了,他们总是把爸爸妈妈在平时教的牌名读出来与大家分享认识汉字的快乐。中队会上,让小朋友带着喜爱的故事书,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读给好朋友听,这也是一种激发孩子多认字的有效方法,他们常常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认识故事中事先并不认识的生字,谁也不愿输给朋友。让每个小朋友轮流为班级图书角整理书籍,把书名和同学捐书看书情况一一记录下来。
在班级“学习园地”里开辟“识字栏”,在其中贴上学生在各个渠道中认识的字,定期评选“识字大王”,让他们品尝识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等等。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和字词反复见面,使他们在多渠道的识字活动中体会到识字用处大,识字快乐多,进而提高识字的积极性、自觉性。
三、开放识字区域,使学生学会自主识字
识字教学的开放性应该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目标,意味着教材的识字量和识字速度仅仅是一个底限,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过程,意味着识字就是一个交流生活经验,打开想像世界的过程;开放性的识字教学途径,意味着识字从生活中来,也一定要回到生活中去;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评价,意味着孩子的识字是有差异的,教学就是要承认这种差异,鼓励这种差异, 进而把它看做一种资源,利用这种差异。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为了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我搞了以下一些方式:一是制作识字卡,经常利用识字卡巩固识字;二是黑板左上角每二天抄录一首古诗,让学生课余读背,从中接触汉字,认识汉字。三是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把会认识的字标出来。四是在墙报上开辟识字园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断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最后,我还把任务布置给家长,让他们在家里,带出玩的时候随时利用汉字资源让孩子识字。
新课程实验教材的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我相信只要坚持课堂教学向生活开放,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是走出识字困境的好办法。
邢台市柏乡县明德小学
李艳青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创造性学习。
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的策略。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熏陶的作用。于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策略。
1、认识学生姓名,提高识字量。为了让学生相互认识,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识字,开学初,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并将其学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了同学的姓名。同时为了解决一年级学生识字时学得快、也忘得快的难题,印发了全班同学的座位表,让家长辅导孩子尽快地熟悉全班同学的名字,并且还让每个学生制作了一张精致的名字卡片粘贴在课桌左角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读,常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姓名。除此之外,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甚至可以与其他班级、年段的学生认识交流,在互动中巩固识字,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进友情。这样一来,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都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识字量大增。
2、欣赏教室的环境美化,提高识字量。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对教室也进行了美化。如粘贴有班训,名人名言等。教师
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班训、名人名言、课表及每期黑板报上的字等,并经常开展识字比赛的课间游戏,使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提高。
二、采用“生活化模式”展现文本资源的策略。
生活化的教材必须对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置于 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无形中淡化了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了主题意识、生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识字愿望。
1、让生活走进课堂。在教学口语焦急《我爱吃蔬菜》时,先组织学生开展蔬菜展示会。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蔬菜到学校的课桌上展示,(请家长事先把带来的蔬菜贴上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认真记住各种蔬菜的名称。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的记住了。
2、课堂走向生活。在教学《买文具》一课时,先带学生到学校周围的超市购物、参观。在超市里,老师对着商品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的识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都高兴的告诉了老师,这样的生字教学就迎刃而解了。在课后活动中,有举行商品展销会,让学生把用过的商品的空壳子,纸盒上商标剪下来,带到班级来展示,通过展示学生有认识了许多字。
三、设计创造性的生活作业的策略。
生活信息社会的学生,随时随处都在给文字打交道。交换司要构建生活大课堂的新课程观,努力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必要时请家长配合采取种种形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虽
然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一次记不牢,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多了,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1、鼓励学生多看书。儿童普遍喜欢看故事书、童话书、寓言书等。老师就根据儿童的心理愿望,每周开设一节“我会读”展示性课外阅读活动课,鼓励学生多识字、早阅读。这样,学生不但看的书多,而且通过看书认识可许多字,仅书名就认识不少。例如《奥特曼》、《西游记》、《白雪公主》、......
2、在看电视、电影中识字。如动画片、《大风车》、《动画城》、《芝麻开门》》、《七巧板》等颇受孩子欢迎的电视节目,老师就要求家长要有意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这样,学生不仅丛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还认识了不少字。
3、逛街、购物、旅游中识字。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识字。例如在游玩动物园时认各种动物的名称;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街时认商店、大厦、酒店的名字......
4、动手操作中识字。(1)把收集到的报头、刊头、包装袋等张贴成小报、手抄报、上面的汉字就会记得特别牢。定期出识字专刊黑板报,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2)举行秋游、社区服务等活动,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活动后进行“小制作”、“画画”,然后贴上标签,标出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名称,或在作品上写上一句话,学生不仅积极性高,而且也认识了不少字。(3)节日期间,让学生写一句祝福语,或同学生日,让学生制作生日卡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家长、老师,学生边问边写,易学易记。
四、设立“识字成长记录袋”的策略。
开学时,给每个学生设立“识字成长记录袋”,把学生每周在生活中认识的字,请家长帮助学生进行归类(广告类、书籍类、影片类、商品类、站牌类.....),记录下来,并在班级设立展示台,让学生把每周认识的字通过展示台展示出来交流学习,开展识字擂台赛。
近年来,国内一些教育专家探索出了一条条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就识字教学经验来说,如斯霞的分散识字,黑山的集中识字。另外也有大批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来丰富识字教学。如把汉语拼音、生字词的学习与文字输入的联系进行全面整合,学生学的有趣、记得容易,在帮助学生认清字形、分析字音、扩大识字量、词汇量及激发识字兴趣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我也算是采他人之石,琢自家之玉吧,借鉴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确实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往往一节课下来,让学生当堂掌握十几个生字并非难事。但是我觉得识字教学不只是体现在一堂40分钟的课当中,它还应该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课堂的深化和延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教”并不困难,“学”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做到“学而不忘”、“学而有用”,从而真正达到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尊重差异,自主识字。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学前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前已认识几百个字,有的只认识几个字,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存在差异,有的孩子读几遍就记住了,有的孩子读十几遍也难以记住。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必然扼杀部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基础好的吃不饱,失去求知欲,基础差的吃不了,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课前我布置学生画出眼中的春天,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上一个有关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或儿歌,这个作业就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了选择的余地。上课伊始,我检查学生预习作业,几种层次各选一份,在投影上展示,孩子们分别写的是“柳树”,“我喜欢开满桃花、梨花的春天”,“春天来了,燕子飞回来了,小草长出了嫩芽,花儿对着我们笑,春雨悄悄地下了起来,我高兴地喊起来”。我对这三份作业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三个孩子都有一种满足感,不知不觉中他们也认识了一些生词。当然,也有没写词语或者句子的,我也进行了适当的鼓励,不过我能看出没有写词或句的同学很受鼓舞,他们肯定在今后的课堂上有更大的进步。在学习本课生词时,我没有急于教认读,而是问:“这些字你们认识吗?认识哪个读哪个。”部分学生兴奋地跃跃欲试,纷纷起来读自己认识的字,我又问:“还没学呢,你们怎么认识的?”孩子们马上自豪地说:“我自己预习的。”“妈妈教的。”……我这一问,不仅展示学生的课外识字方法、途径,而且对于这些学生又是极大的鼓励,对其他的孩子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肯定也想在课外多识一点字,希望下次也有表现的机会。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能够积极主动的识
字认字,把识字看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老师强加的任务。他们只要进步了我便鼓励,不论识字量多少。孩子们自主识字,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旧辅新,以新带旧。
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学习有外部和内部两大类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输入刺激的结构和形式,内部条件即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准备或有关心理的顺利展开,在内外条件都起作用的情况下,学习才是有效的。
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是很快的,同样他的遗忘速度也是相对应的,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条件。而我们做老师的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在学习生字时,要克服遗忘,我觉得“反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另外,我绝对不会让学生做为一个听众,听过就算。我总是及时地把学生提到的字出现在黑板上。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经常地让这些字和学生们见见面,就能加深印象。
例如:在教学“旁”时,一学生说:“我能给它加部首,使它变成很多字。”加上“讠”是“诽谤”的“谤”;加上“亻”是“依山傍水”的“傍”,加上“虫”是“螃蟹”的“螃”;加上“石”是“磅礴”的“磅”。又如:在教学“零”时,一学生说:“我能给它换部首,使它变成很多字。“令”加上“山”是“崇山峻岭”的“岭”;加上“页”是“领导”的“领”;加上“齿”是“年龄”的“龄”。我立即把它们全部写在黑板上,这样一来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巩固了旧知,而利用旧知又很轻松地学习了新知。如此反复的以旧辅新,以新带旧,孩子们对识字也更有兴趣,效果也会更加有效。
三、掌握规律,提高能力。
事物总有一定规律,识字教学也是一样,就识记字形方法来说,就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分解法”、“组合法”、“联想法”、“儿歌法”等等。这些都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有机渗透,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运用。
比如:认识“树、松、柏、杨、梨、枝、材”这些字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发现“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通过比较,提高识记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又如:在教“饿”的时候,我问学生:“我们还学过哪些‘饣’的字吗?”“饱、馋、馄、饨、饼……”一个个字从他们口中蹦出。于是我接着问:“看着这些字,你能不能说说‘饣’的字和什么有关系吗?”久而久之,他们知道了“饣”的字和吃的食物有关;“氵”的字和水有关系;“月”的字和身体的器官有关等等。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他们分辨音近字、形近字有很大的帮助。
再如“流”字比较难记,老师便可创编“三点水,爪字头,上扭下扭碰石头,溪水都往大河流”的儿歌让学生形象记忆。又如“飘”字,学生可以通过奇特联想,说成“西边的两个小东西被风刮飘了”,也可说成“西边的一张钞票被风刮飘了”。汉字最大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从造字角度说,汉字的形声字又特别多,教学中注意充分根据汉字特点,有机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这些规律,学生就能有效地掌握“认识一个汉字,学会(带出)许多汉
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等多种方法规律,从而有效激发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识字能力。
四、融入生活,学以致用。
多渠道、多种方法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既是识字方法的积累,更是识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引导学生出去游玩时,认识车站牌、广告牌等,让学生互认学生证上的姓名,收集商标、小食品袋等认字。买东西认字,电视字幕中认字,阅读课外读物时认字……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汉字主动去识字,不断增加自己的识字量,并使自己自主识字的能力得到提高。
如:学了“点”字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学生一下子想起来了:这是“好吃点”的“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嘉”是“好怡嘉超市”的“嘉”,“张开翅膀”的“张”是“开张大吉”的张。……这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明白“时时处处皆语文”,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和具体的做法,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使之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实践证明,只要学生有兴趣识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再通过少写多认多复现进行巩固,他们就可以轻松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3.《教育学》,《心理学》 4.加涅的“有效教学”论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低年级识字量大的特点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语文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识字,增强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孩子就能千方百计地去学习。识字教学中,我改变以往教师用的重复书写的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
1、加一加识字法。例如:我在教学“故、坛”这两个生字时,我引导学生用“加一加识字法”记字。我先让学生同桌讨论,再让学生汇报。学生甲说:“故”――故事一般都是古代发生的,或者是过去的事,所以是一个“古”字加一个四笔“文”。接着学生乙说:“坛”――天坛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主要是由土造成的,在云彩的下面,所以“土”加“云”就是坛。“加一加识字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能主动学习,识字效果很好。
2、减一减识字法。例如;我在教学“师”字时,因为学生喜欢狮子,所以我先出示“狮子”的词语卡片,再引导学生用比较熟悉的“狮”,把反犬旁去掉,就变成了“师”。最后,我引导学生用“师”和“狮”进行扩词。学生说的词很丰富,有“狮子、狮子王、母狮子、公狮子”和“老师、师母、师父”等。运用“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既让学生比较了形近字,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3、编顺口溜识字法。学生喜欢编顺口溜,顺口溜语言浅显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对顺口溜记忆比较深刻。利用这一点,我采用了“编顺口溜识字法”。例如:我在教学“跑、泡、炮、袍”时,我引导学生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字。我先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学生进行汇报。学生甲说:“有衣穿龙袍。”学生乙说:“有足才能跑。”学生丙说:“有火放鞭炮。”学生丁说:“有水把茶泡。”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跑、泡、炮、袍”几个字。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已经喜欢上了编顺口溜识字法。
4、猜谜语识字法
5、肢体语言识字法。学生喜欢做运动,肢体语言比较丰富。我利用这一点,设计了“肢体语言识字法”。我在教学“抱、拍、哭、笑。”时,我引导全班学生做拥抱和拍手的动作,让学生在做动作中记字。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做哭和笑的表情,让学生在一哭一笑中记住了“哭”和“笑”这两个字。学生好动,善于模仿,利用“肢体语言识字法”记字,课堂气氛活跃,识字效果很好。
二、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针对儿童的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习,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
1、“摘苹果”的游戏。识字教学中,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我在黑板上面了一棵大大的苹果树,再贴上写有生字的“红苹果”,同学们望着“红苹果”,立刻被吸引住了。这时,我提出学习要求:把认识的“红苹果”摘下来,再用“红苹果”上的生字说词,说句。同学们,你摘一个,我摘一个,学习积极性很高。
2、“找朋友”的游戏。例如:我在教学“蚂、爸、奶、香”这几个生字时,我准备了“虫、马、父、巴、女、乃、禾、香”的卡片。我把这些卡片发给学生,然后让拿卡片的学生上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游戏中识字,印象非常深刻。
3、“山顶夺旗”的游戏。例如:我在教学“说、话、朋、友、春、高、万、丁、冬、百”这十个生字时。我先在黑板}画了一个山的轮廓,又在山顶贴了一面小红旗,然后把生字忙片贴在黑板上。学生举手上来识字,哪个同学能认识所有的生字,就能拿到一面小红旗。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都抢着上来识字拿小红旗。
三、让学生开展识字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让妙趣横生的比赛活动,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载体。例如:在教学“呀、蚜、鸦、芽”这几个生字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生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同桌说一说这几个生字的异同。接着同学举手比赛说,看谁说得最棒。说的好同学,我还奖励一个“智慧星”。由于同学们准备充分,加上老师们的鼓励,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了识字能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这样,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趣味化,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多用鼓励语言,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科”这个生字时,我让学生用“科”字来扩词和说一句话。说得好的同学教师将奖励一朵“小红花”。我的话音刚落,几十双小手全部举起来了。这时,一名学生小刚站了起来,我微笑着鼓励他,他却一个词语也说不出。我看到有几名学生在偷偷地发笑,小刚的脸红了。我没有批评小刚,而是和蔼可亲地说:“你能举手并站起来回答问题,说明你很勇敢,教师奖励你一朵‘小红花’如果你能认真听课,这个问题对于你就太简单了。”接着我说:“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同学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我观察到小刚把“小红花”放在桌上,认认真真地听大家说词说句。一句表扬和赞赏的话能保护孩子们脆弱的童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创新交流识字方法
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语言、动作进行教学, 可以利用谜语记忆法, 也可以利用顺口溜趣味法, 还可以运用偏旁部首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其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 让学生在识字时不望而生畏, 而是学之有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但我个人认为, 学生通过学习, 已经总结出了很多好的识字方法, 我们不防放手让他们自己进行学习。在课堂上, 在学习每一课要认识的生字时, 一般情况下, 我先请学生在初读课文时, 借助拼音把生字的音读准, 然后请他们教教旁边的同学。在记忆字形时,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自主选择, 自主创新, 随时交流识字方法, 任何稚嫩可笑的方法, 只要是学生的良方, 我们就不能否定, 都应鼓励。我平常经常这样提问:“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用的是什么好办法?你能教教大家吗?”“你觉得哪些字难记, 最容易写错, 能提醒大家怎样记吗?”这样既能让大家分享到识字的乐趣, 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通过形象记忆使学生主动识字
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 教师们就要想办法把一些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 不仅识字的效率低,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 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 充分调动儿童识字的兴趣, 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乐于识字, 主动识字。如在教学“口、耳、目”这一课时, 我在开课初, 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象形字, 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 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 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 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结合学生已学熟字, 在活动中复习巩固
在识字过程中, 学生记得快, 忘得也快。针对学生这一识记特点, 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 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报”与“服”“近”与“听”“惊”与“就”等, 通过对比记忆, 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 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 进一步巩固旧字, 可谓一举两得。教师还要经常指导学生把学过的字进行整理, 得出规律性的东西, 一方面防止遗忘, 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学习同类生字打基础, 提高识字、写字能力。汉字中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 要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不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如说说字形, 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换部首、去部首、加部首、数笔画、编故事、讲故事、联系生活经验等) 。
四、用灵活多样的作业巩固识字
语文的识字教学是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 为此, 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实践中用精心设置的作业来巩固学生识字, 比如用一字开花, 词语接龙, 办生字报”等方式, 就能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 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也采用“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的形式来使学生巩固识字, 理解字义, 撑握生字的运用。这种将“字、词、句”连为“一体化”的作业设置对低级学生识字的巩固非常有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识字能力;提高;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218-01
识字是学习的根本,锻炼小学生的识字认字水平也就是在为他的听、说、读、写打基础,只有将字学懂认清才可以更好的学习,尤其是语文这门课程,可以说识字就是语文的基础。但经调查发现,在我校内就有一大半的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对语文课也是提不起兴趣,认为上语文课比较无聊。追其根本是因为语文要求对字的掌握比较严格,而小学生又嫌识字麻烦,而且遗忘速度较快。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校为了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识字认字,采取多种方法丰富小学生的识字内容,通过创建开放而又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识字。
一、目前阶段对小学生识字的考察
识字是一个人的最基本技能,也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小学生目前正处在学习的起步时期,所以,更要加强小学生的识字认字的能力。但就现状来看,小学生对识字认字比较反感,认识的字数根本达不到上学课程的要求,在加上对语文课程没有兴趣,学习不主动,导致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底子薄弱,素质较为低下。因此,对学生懒得学、识字难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所在。
二、造成学生缺乏识字的原因
1、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对外界的认知能力较为低下,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比如,道路两旁的广告宣传语或电视中播放的内容中掺杂了错别字,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混乱,最终将正确的字忘记而记住错字。
2、受学校教学方式的影响
虽然,我国倡导的是素质教育,但是仍有部分学校还沉浸在应试教学中,老师的考核与学生的成绩相关联,因此,在增加老师负担的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就导致老师一味的专注于学生的成绩而不断增加作业量,而学生的目的就是完成作业,从而使作业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以至于错字较多,书写不规范等现象的出现。
3、受老师影响
通常老师在教学时,只是采用朗诵、背诵、默写等方式强加学生记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内容乏味,无法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至于厌恶语文这门课程。此外,老师对识字的认知度较为缺乏,使得老师只是专注于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忽视对识字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从而使学生的识字数量无法满足课堂的要求。
4、小学生特性的因素
由于小学生最初学字也就是在6岁左右,而这一阶段的小孩都比较贪玩,活泼好动,耐性较差,且小学生的记忆力一般都较强,但也容易忘记。对于一些有趣、新鲜的事物就比较喜欢接触,而字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新鲜感,因此对字的记忆也都只是机械性的记忆,虽然短时间内比较稳固,但时间一长接触新鲜事物时就会容易忘记。
三、增强小学生识字的有效方法
1、加强学校、老师和家庭间的沟通与协作
学校应改变应试教学方法,采用素质教育,减轻老师负担;老师应该多注重对学生识字的培养,强化作业质量,认真负责;家庭中家长应在方方面面向学生渗透一些识字的用途及作用,增强三方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可以摆脱识字难的困扰。
2、强化感恩教育,用爱温暖心灵
教导学生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万物,使其了解感恩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用感恩的心去回报祖国,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当然,老师也应该多些耐心,用爱感染学生,暖化他们的心灵,从小事中体现出对他们的爱,学生感到温暖亲切后自然会主动的去学习。
3、强化管理,转换思想
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适时进行教育的改革,转变教学模式,创立教育新思想,强化对教学的管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角度出发,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活跃良好的学习环境。
(1)情境教学
要想让学生接受并喜欢汉字,最主要的就是让他们意识到识字的乐趣,从学习中感受识字的美好。因此,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利用他们喜好新鲜事物的特点,投其所好,通过创设情境再加上动漫图画等一些有趣的画面,与汉字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感受美好,进而主动的去学习汉字。
(2)创新教学思想
老师应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变换多思路多途径的教学,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保持新鲜感,从而达到更长久的学习。此外,老师应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使之培养良好的识字认字的习惯。
(3)识字方式的多样化
小学生对汉字的记忆通常是机械性记忆,因此对汉字的忘性也比较大,这就需要老师应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听歌识字、看图识字、趣味识字等。通过不同的识字方式,让学生可以全面的掌握对汉字的认识,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拓展识字途径
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不要仅限于对书本,对课堂的认识,还应该开阔眼界,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利用外界的大环境来促进学生对汉字的认知。比如,通过课外读物、警示标语、图书漫画等,但要注意的是有原则性的识字,不要让其受到外界的影响。作为老师、家长要正确引导,使学生走进语文,走进课堂。
参考文献:
[1] 陈莉花.开启小学低年级学生轻松识字的大门[J];成功(教育);2011年12期
[2] 姚小莉.优化识字教学 提高识字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8期
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能力 -教师工作总结
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能力国外有学者提炼出“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要由知识传递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反思是必经之路。一、什么是反思呢?反思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为目的。其实,教师由不成熟到专业成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思完善的过程,完全不反思的教师是不存在的。总结过去的工作,吸取教训,推广经验这不是反思是什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因此成就自己的专业化。区别就在于教师的这种反思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二者都应该包括两个过程:第一,回顾教学事件。第二,寻找更好的办法。但自发的反思只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感觉到了某一方面做得成功或感到失败,于是,确认好的办法或是寻找更好的办法。自发性反思有自己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有成功、失败的感觉,但这个标准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也可能是不够科学的。而且这个标准存在的形式也可能是潜意识的,因为教师并没有教育教学必须反思的意识,所以,成功感或失败感就只能称为感觉,跟着感觉走的结果也只能是对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这样的反思不具有持久性,因为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它可以使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却不会让一个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质的飞跃。在新课标实施以前的反思大部分都属于这一类型。自发性反思可能使教师正确总结经验,接受教训,从而在反思中不断成熟、成长。但也可能出现相反情况,即经过反思产生自以为正确而实际上并非正确的想法和行为。自觉的反思是理性的,应该是教师已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寻求正确理论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持续不断地批判性的思考。二、自觉性反思的特点教师要打造自己的专业底气,提高专业化水平,要进行自觉的反思。自觉的.反思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必须有在正确教育理论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因此,每位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新课标理念,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第二,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觉性的反思应是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反复循环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达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教师的学习是反思的基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职业行为,具有经常性的特点,教师的反思也应该持续不断地进行,当然这种持续性不是简单地循环,它是在一定计划指导下的有目的地向着既定目标攀升,这有点像爬盘山公路,教师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中自觉寻求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向一定的教育理论专家讨办法,所学的理论得以内化为教师个人的思想>,教师也能以自己的实践反思着、充实着、丰富着、论证着或修正着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又去指导新的理论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这样实现的。第三,自觉性反思应该表现为一种写作文体。思考的结果如果不形成文字,就会有漏洞,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不会是成熟的。这种文体形式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教学案例的形式,也可以是札记、体会、感想、启示、教后记的形式。三、教学反思的内容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2、反思教学策略。3、反思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4、反思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四、反思的类型及方式:反思从范围上说有教师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教师集体的行为。1、教师集体的反思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某一位老师把自己对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公开在同事面前,大家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一起讨论交流。另一种情形是经过教师集体讨论形成某种方案,待该方案实施后,大家对实施情况进行诊断,通过一番审视和反思进而得出结论或提出某些改进意见。这种集体的反思本质上是一种校本的教研或培训。既有教师个体的反思,又有集体的反思,这样进行的反思往往是深刻的,是具有理论指导的,是可以共享的。其反思成果是可以作为有益的经验来传递的。2、我们平时讲的最多的反思其实是教师的个体反思。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来实现。第一、把自己作为学生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作为课前反思的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做到未雨绸缪。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对生活态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果我是学生,面对这种教法会有什么收获?如果我是学生,对课堂提问会怎么回答?当教师这样换位思考后,教学的设计会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形成文本后这样的设计应叫“学案”,比“教案”更妥帖,也更适用教学。第二、通过同行中的榜样来反思。第三、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回顾进行反思。我们平时说的反思大部分都属于这种方式,如写的教学反思、阶段教学回顾,课堂教学录像自我观察分析诊断等。第四、通过学生的反应(如学生的课堂言行神态、思维状态、学习成绩变化等)反思自己的教学。这应该作为我们反思的主要方式。因为教与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用心的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反应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的成功与缺陷。第五、通过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这种方式需要教师做一些工作。如面向家长的问卷调查,满意度测评,召开家长座谈会等,通过家长的意见来反思自己教学得失,改进自己的教学,这也是获得反思的一种方式。第六、通过同事的听课评价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对同事的听课评价我们应该作认真的分析、鉴别,分清哪些属于自己课堂教学真正存在的问题,哪些属于不同见解。对于自己教学真正存在的问题,应找出原因,思考对策。五、反思的方法:行动研究教师的反思必须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看到自身的教学活动存在问题时,其反思才是有力量和有效果的。反思的最佳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目前比较盛行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是:第一,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广泛地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第三,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的问题,并根据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第四,收集研究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六、反思的指向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之间的差距;反思理性的课堂与学生实际收获之间的差距。反思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问题意识,从看似没有问题去发现问题,从问题成堆的地方聚焦问题。同时,教师还要进行反思性学习,坚持写教学案例或教育随笔。这是由反思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最佳途径。1、高考以及新的课程标准都要求通过阅读这一形式来考查课程标准的各项能力,同样,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标准也突出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加强阅读训练,扩大信息量输入,才会有较高的输出能力。
2、阅读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手段;“得阅读者得高考”已成为所有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共识。通过我们在教学实践以及考试中发现:本年级学生普遍存在阅读能力差、得分低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进行大量而科学的阅读训练,做好课堂教学与以阅读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实施的方法
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认为:在特定时间间隔内重复记忆可以做到永久不忘。根据这一规律,我们以《学英语》上的阅读材料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按照六个环节来处理每一篇文章,每日一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1、限时阅读
按照现行考试时间分配及一篇文章词语的多少,来安排阅读时间,五篇文章大约要35-40分钟,每篇平均8分钟左右。主要利用自习辅导和每周一节的阅读教学课来完成。限定时间,让学生养成做题的紧迫感,及早适应考试题量大的特点;同时又要确保正确率。
2、课前速读
在每日上课前3-5分钟,值日生让学生把限时阅读过的文章再来快速阅读,达到温故而知新。
3、值日报告
作为中心环节,值日报告在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把学生分成16-18个英语学习小组,每组4个成员,由英语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以达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每个轮次的值日报告先由各组组长来完成,随之再由各组成员来担当。值日生的任务主要有三个:1)查阅该篇文章所涉及到的生词,用课前3-5分钟抄在黑板上。2)就文章的细节或逻辑推理或文章的主题进行提问,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3)概括文章的中心大意,可以援引文章中的经典句子,但一定要尽量用自己的语言。
4、提炼拾遗
这一环节由老师做。值日生做完报告,老师做补充归纳讲解。针对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或有疑问的地方或是难点句子进行释疑解惑,力争不留后患。
5、分组复述
接下来由学生进行分组复述。该环节以每个小组为活动点,由组长组织就该篇文章进行大意复述,组长先做,其余依次轮流做。如果时间允许由各组推荐一位进行“公开复述比赛”。
6、笔头归纳
这个是学生能力的升华阶段。让学生就该文章进行中心概括,做书面训练。
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各方面的文章都涉及到了,写作自然顺手多了。
一、加强感悟能力培养的理论思考
古今中外众多先贤都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中有悟。《礼记·学记》中“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孟子·离娄下》中“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这些论断都表明以感悟自得的语文教学思想。同时,笔者以为,这里的“感”和“悟”分别指“感觉、感受”和“启发、使之感悟”之意,“感”是“悟”的基础和前提,“悟”是“感”的发展和延伸。“感”是手段,是过程,“悟”才是目的,是结果,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加强感悟能力的培养,就是为了实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学会学习,积极主动学习,学中有悟,从而养成独立思考、探索的习惯,久而久之,创造性能力便会逐步提高。
二、加强感悟能力培养的实践思考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科学,语文基本知识的传授是不可缺少与忽略的,但正因为它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又不仅仅属于语文这门学科,而是要为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甚至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所以,语文知识的传授应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的。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心应放在引导学生对语言美感悟上。在开发自我观察力与想象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感受,用心去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甚至生命历程融入进去,这样的感性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比如“修辞”“篇章结构”等作为理性的概括,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加深对文章语感的领悟与理解。
面对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某个问题或阅读感受畅所欲言地言其所感所悟,在适当精辟的点拨中启迪学生进一步地品味感悟,从而使学生获得语文经验的积淀与顿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加强感悟能力培养的课堂思考
古人云:学习必须做到眼、耳、口、手、心“五到”,其中“心到”是核心,是关键。培养感悟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心”到,用“心”去学,用“心”去悟,用“心”去创,强调学生自悟自得,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完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的语文课堂不应是近乎“带着镣铐跳舞”的阅读,不应把一篇篇课文当成阐释写作技巧、表达方式、选材、布局、语言特色、重点词句、重点语段等“规则”的“例子”,不应把学生的阅读“逼”向编者根据所谓的知识系统与能力层级而设定的“训练目标”。而应是真正的心灵自由,使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的课堂,是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变化,阅读感受的丰富多变,是师生思维、思想和感情“冲浪”的、纯粹的“读书”时间。
有鉴于此,笔者以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把“读”放在重之又重的位置上:低段读字词,中段读文章;课内读课本,课外读经典名著;坐读立读摇头晃脑地读,默读朗读兴高采烈地读;读准、读通、读出感情;读中掌握基础知识,读中明辨事理,读中品味思想,读中感悟情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反复读,潜移默化地让语文素养融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再外化为自己的知识加以运用,真正让语文的工具性在每个孩子的其他学习活动乃至终身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诚然,培养感悟能力的过程是漫长的,是会与“考试”特别是“分数”要求有些短暂距离的,但语文知识的积累是要靠长时间点滴积淀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教师要少一些“功利”思想,能“沉”得下去,从点点滴滴做起,哪怕有些孩子短时间内不一定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他的所感所悟,但不要紧,只要他有所感有所悟,即使只是读后的一点点模糊的“心动”,也比背几十条解释收获大得多。同时,这样做下去,你会发现其回报又会是那样丰厚而绵长!
让我们加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的培养吧!这能更好地诠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也能更好地将由“扶”到“放”、由“教”到“不教”这一自主性学习的最终目标落到实处,这正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由“应试”向“素质”转变的具体体现。
1. 小学生自主识字的动机是原始的、主动自觉的。
自主识字学习与其他形式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 它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从其生活、学习的环境中识字, 从而主动地学习。这种自觉识字学习活动在小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自我调控识字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
2. 小学生的识字过程具有相对独立性。
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小学生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 一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另一方面又要学生尽可能地减少对教师或家长的依赖, 并在识字的过程中自主地做出相应选择, 相对独立地开展各种识字学习活动。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的原因, 要彻底摆脱老师的指导完全独立学习是不现实的。让小学生完全绝对地进行自主识字学习是不可能的, 他们的自主识字必须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相对独立的自主学习。教师在小学生自主识字学习中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只不过要把指导降到相对较低的程度, 要“导”在最关键处。
3. 小学生的识字结果具有实效性。
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自己能独立地学习知识, 调动学习系统的各个要素, 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 因此自主识字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和手段, 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一般说, 学生的自主水平越高, 识字学习的过程就越优化, 效果也就越好。
二、当前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忽视学生自主识字的问题。
为完成让学生识字的目标, 教师一般采用按部就班的识字教学方法, 往往只注重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 很少从学生学法的角度研究如何能让学生自主识字。另外, 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占据主导地位, 用很长的时间去讲解, 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的识字过程少,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致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 还未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导致好多学生对新学的字词掌握不好。虽然识字教学占用了大量的小学语文课堂时间, 但是很多学生到小学毕业时还未获得读书、读报的基本能力, 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2. 忽视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
现行语文课本过于强调以教材为基础, 教师必须把教材中强调的字词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 而对于教材中不要求认的字, 教师就不会用心体会, 把学生的识字学习完全局限于课本, 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却远离生活。识字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学龄儿童, 他们只有6―7岁。经验表明, 这一阶段的孩子的共同特征是:好动, 爱玩, 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 对于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如动画片记忆深刻, 但易记也易忘。根据小学生记忆的曲线特点, 他们对陌生而又乏味汉字的记忆属于机械记忆, 虽然很快就能记住所学汉字, 但对外形相近的汉字很难区分, 即使记住了, 也会很快忘记, 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忽视识字方法和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
识字教学通常是在学校课堂完成的, 在课堂上更多采用的是传统学习方法, 强调死记硬背, 课后很少对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使学生失去了对识字的学习兴趣。通常的学习方法包括记、读、背、写等, 由于教学过程缺少情节, 缺乏情趣, 内容枯燥, 学生只能机械记忆, 且效率不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识字方法以及学生所处的年龄段。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对一些动画、图片更感兴趣, 因此, 教学中如果加入一些动画、图片等内容, 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方法
1. 把握学生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是与学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紧密相关的。小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 由于年龄偏小的原因, 学习目的十分模糊。因此,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行细致的观察,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 然后在教学中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机地结合, 并运用一些学生喜欢的示例,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启发和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生词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 如果让学生长期被动地识字, 不仅会降低学生识字的效率, 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态新颖、生动活泼的事物特别感兴趣, 一旦有了兴趣, 他们就会主动地接触新鲜事物, 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寻求解决之道, 不知不觉中发展了自身的智力。因此,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尝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把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事物, 播放给学生, 使他们在欣赏的同时, 学习新知识。作为教师, 一定要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调动学生学习识字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潘红玲.《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J].《陕西教育》.2006 (1) .
[2].林春华.《利用教材, 拓展学生自主识字兴趣》[J].《广西教育》2006 (1) .
[3].任士建.《活用识字教学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J].《校长阅刊》2005 (12期) .
【加强识字教学,提高语文能力】推荐阅读:
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课题研究09-17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能力09-27
在加强修养中提高执政能力07-11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 提高执政为民能力07-25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提高开拓创新能力09-14
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09-18
论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09-23
在生活中识字提高识字兴趣07-11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研究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