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股权转让合同书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餐厅股权转让合同书(通用8篇)

餐厅股权转让合同书 篇1

接受方(乙方):身份证号码:

甲方经营的“小辣椒川菜”餐厅,甲方因业务转型有意转让该餐厅,乙方有意接受该餐厅,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就“小辣椒川菜”餐厅转让达成如下条款,共同遵守:

一、甲方自愿将位于雁塔区杜城村 号的“小辣椒川菜”餐厅转让给乙方。

二、转让的范围:餐厅的内外装修、餐厅内全部的设备及经营用品、餐厅使用的空调、办公室及办公用品、库存货物,并保证其完好性、可用性。

三、转让价格:在甲方完全履行本转让协议中条款的前提下,经双方协商转让价格为人民币 万元( 元整),此转让金包括甲方交给房东的租房租金。

四、协议签订后,双方再无任何经济纠纷。

此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乙方:

餐厅股权转让合同书 篇2

(一) 股权转让自由原则确立的原因分析

股权转让自由原则是现代各国公司法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一般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股东有决定是否转让其所持有股份的自由;股东有决定转让对象的自由;股东有决定转让时间的自由;股东有决定转让股份数额的自由;股东有决定转让价格的自由。股权转让自由原则确立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股权转让自由是由股权的私权性质决定的

“股东享有股权, 只是为了谋取自身的个体利益, 参与公司事务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与工具, 它涉及的不是国家政治生活上的利益及关系。股权作为私权, 还体现在它是以民法和公司法、证券法等私法规范为主要法律依据而产生的权利, 要遵循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明确股权的性质为私权, 特别是明确国有股权是一种民事权利, 而不是行政权或行政权与民事权利的混合物, 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1]股权作为绝对的私权, 其转让自由是建立在私权意思自治的基础上的, 而股权转让的自由就是股东实现其私权利益最为重要的权利。

2. 股权转让自由体现了对投资者的保护

股权是因投资行为而产生的权利, 财产只有变成资本才产生股权, 因而股权具有资本性。股权的资本性同时也意味着风险性, 投资总是与风险相伴而生的。而公司的资本制度要求股东投资后不能抽回自己的投资, 即股东不能退股。所以就必须赋予股东转让其股份的自由, 股东可以为了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将股权变现, 也可以出于对公司的不满, 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退出公司。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应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风险规避途径。股权转让自由原则的确立, 可使股权在转让中增值, 体现出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

3. 股权转让自由有利于完善公司独立的人格制度

“公司的独立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内容。但社会实践证明, 当公司股东长期处于不变的静态时, 很容易出现公司与投资者人格混合的情形。当公司以其独立于股东的独立财产为物质基础对外从事经济活动时, 公司与股东之间已实现了人格的分离, 因此, 允许股权的自由转让, 允许公司成员的流动, 只会进一步断绝公司与大小股东的人格关系而以更加独立的身份活动, 使公司朝着人格更为独立健全的方向发展。更为有意义的是, 股权作为股东个人的一种财产权利, 允许股东对其自由转让符合民法确认和保障个人自由的基本理念,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2]在这个层面上说, 股权转让自由有利于完善公司独立的人格制度。

(二) 股权转让自由原则的例外分析

为了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 各国公司法都对股权转让自由原则做出例外规定。根据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自由原则的例外情形主要包括两种:

1. 基于优先购买权的限制

《公司法》第72条第3款规定,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 在同等条件下, 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是有限的, 公司的股东通常也是公司的管理者。公司是基于股东的经营能力和相互之间的合作信任关系而设立的, 因而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性的特点。公司的长期运营更加重了股东间的相互依赖, 而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无疑破坏了现存的信赖格局, 打破了公司运营的稳定性。因此, 为保护其他股东的现存利益, 《公司法》设立了优先购买权制度。允许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可能是基于扩大持股比例的需求, 也可能是为了阻止不受欢迎的股东进入公司。总之, 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 打破了股权对外转让的模式, 维护了现有股东之间的信赖关系。

2. 基于公司章程的限制

《公司法》第72条第4款规定,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公司章程素有“公司宪章”之美誉, 是公司内部自治性法规, 也是股东之间的契约。《公司法》在此处做出授权性规定, 股权转让除需遵循《公司法》的法定性规定外, 还需遵循股东间的意定性规定, 允许股东通过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做出预先安排。至于股东是否可以通过公司章程做出禁止性规定, 如规定公司经营期内, 股东不得转让股份, 《公司法》没有明确。此类规定违反了股权的自由转让原则, 剥夺了股东转让股份的自由, 但这种限制性规定是否有效需要立法机关出台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二、理论基础之二———公司法之股权概括转让原则

(一) 股权概括转让原则确立的原因分析

股权概括转让原则, 是指股东转让股权时, 将自己基于股东资格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一并转让给受让人。受让人在受让股份的同时, 不仅承继了原股东的权利, 同时也承担了原股东的义务。股权的概括转让是指权属和权能的一并转让, 股东转让股权应对股权特定的权属证明形式进行相应变更, 同时应将参与公司管理的共益权和分配公司盈利的自益权转由受让人行使。股权概括转让原则确立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基于风险转移的角度考虑

股权的价值并非一成不变, 它随着公司效益的变化而成曲线变化。随着公司资产的增值和贬值, 转让前后股权价值会有重大的变化, 股权转让意味着利益和风险的实际转移。对于经营业绩良好的公司, 股权意味着更多的利益, 对于经营业绩不好的公司, 股权意味着更多的风险和责任。要求股权概括转移, 实际就明确了风险责任转移的时间点和承担的义务人。转让前的股权的利益和风险归转让人, 转让后的利益和风险归于受让人。

2. 基于承担股东权利、义务的角度考虑

股权转让后, 受让人不仅享有原股东的权利、同时还应承担原股东的义务。股权转让后受让人取得股东地位, 参与公司管理, 获得利润分配。如果公司没有及时变更股东名册等文件, 不允许受让人参加股东大会, 则剥夺了受让人的股东权利。受让人有权基于侵权要求公司承担民事责任。股权转让后受让人同时也应履行股东的义务。如转让人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 则受让人应承担补足出资的责任。基于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股权转让不能只转让权利、不转让义务, 或只转让义务、不转让权利。必须是权利、义务一同转让, 即股权必须概括转让。

(二) 关于股权权能部分转让的理论争论

股权概括性转让原则作为《公司法》的基本原则一直得到广泛的认同。但随着公司实践的丰富, 这一基本原则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争议主要来自于股权权能能否部分转让。对此, 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不同的结论:

区别说认为, 股权中的盈余分配请求权、利息分配请求权是金钱债权。社员权说认为, 股权是指因股东地位而享有的社员权, 包括盈余分配请求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自益权和表决权、各种诉讼权等共益权。股权的债权化现象, 仅在股东事实上不行使共益权时发生, 这时也不是说股东拥有的股份本身已经变质。股东是公司的社员, 股份是股份公司社员的地位, 应允许共益权转让或继承[3]。美国学者克拉克认为, “如果没有相反合同或特许条款, 所有这些权利 (包括自益权和共益权) 都可以作为一个单元转让 (股东可以将这些权利出让) , 而无需公司的其他股东或董事和高级职员的同意”[4]。“尽管自益权是一种财产性权利, 但抽象的盈余分配请求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只是一种财产性权利, 不能独立于股东而存在, 也不得与股份相分离而转让、放弃。若允许抽象的盈余分配请求权等权能单独转让, 由于受让人不享有表决权、其盈余分配请求权等权能的实现仍受制于转让人 (股东) , 给受让人增加了不适当的风险, 也难以避免转让人 (股东) 对特定表决权的滥用。只有当这些权利具体化并独立, 成为‘债权性权利’后, 才可以成为转让的对象。”[5]

三、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限制的比较法考察

(一) 国外立法例的考察

公司法在美国属于州的立法权限, 所以美国没有统一的公司法。但美国律师协会制定了美国《示范商事公司法》, 可以作为研究美国公司法的参照对象。《示范商事公司法》没有对股权内部转让与外部转让做出严格区分, 但转让可由公司进行必要限制。转让限制一般都是授权性的, 是由公司章程、公司工作细则、或股东之间的合同予以明确约定, 且上述限制是在转让之前为出让股东所明知的。如《示范公司法》6.27 (a) 指出:公司组织章程、工作细则、股东之间的合同或股东和公司之间的合同可以对公司股票的转让或对公司股票转让的注册加以限制。这一限制并不影响在决定采用限制措施之前发行的股票, 除非该不受限制的股票持有人是其后限制合同中的一方或其在投票时拥护限制措施的[6]。日本公司法对股权内部转让采取了自由转让模式, 允许股东自由转让其全部或部份出资。《日本有限公司法》第19条规定, 股东得将其份额的全部或部分转让给其他股东。与此同时, 日本公司法对股权外部转让设定条件予以限制, 规定股权转让须经股东大会同意, 同时明确公司的义务, 将公司作为股权转让中的责任主体, 保证股权转让的顺利进行。《法国商事公司法》对股权内部转让采取自由性与授权性相结合模式。允许股东之间自由转让股份, 但公司章程可对股权内部转让做出限制。对股权外部转让运用强制性规范进行限制。如《法国商事公司法》第45条规定, 只有在征得至少代表四分之三“公司股份”的多数股东同意后, 公司股份才可以转让给与公司无关的第三人[6]。

(二) 我国股权转让的立法模式分析

股东之间转让股权的限制有三种立法例:一种是自由主义, 即股东之间可以自由转让其出资的一部或全部, 如日本、法国;二是法定限制主义, 即股东之间转让出资必须经股东大会同意, 如我国台湾地区;三是相对限制主义, 公司章程可以对股东之间转让出资附加其他条件, 如德国允许公司章程规定转让须经公司批准。《公司法》第72条第1款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公司法》第72条第4款规定,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律对股东之间转让股权不作限制, 但对公司章程做出授权性规定, 允许股东通过公司章程的约定, 对股权内部转让做出限制性规定。

股权外部转让, 可以分为因表示行为发生的转让和因事实行为发生的转让两种。前者是指股东因自身的意愿要对外转让股权, 后者是因继承、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发生的股权对外转让。就前者而言, 由于受到有限公司人合性的制约, 因此各国公司法一般都要求其他股东同意, 以此限制股权外部转让。《公司法》第72条第2款规定,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 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因此, 我国公司法对股权对外转让的限制比例为“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就后者而言, 各国做法不一, 我国公司法采用了法国的立法例, 《公司法》第76条规定, 自然人股东死亡后, 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 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规定, 既考虑到了操作上的便利, 避免了股权评估的麻烦。同时, 也考虑到公司的人合性, 允许股东通过公司章程做出不同规定, 可以满足那些只信任原股东, 不信任原股东继承人的要求。

四、股权转让合同效力判断的价值冲突与基本原则

(一) 股权转让合同效力判断中的价值冲突

1. 交易效率与交易安全的冲突

交易效率价值与交易安全价值之间的冲突, 是公司法上诸多制度均存在的最为基本的价值冲突, 也只公司法的核心价值冲突。在该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决定了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例如, 归一性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一方面涉及股权转让后产生一人公司的问题。当公司法基于交易安全而否认该合同效力时, 意味着交易安全价值优先。另一方面, 我国《公司法》允许一人公司存在, 法律没有明文否定这种合同的效力, 则意味着交易效率价值优先。

2. 公司的资合性价值与人合性价值的冲突

有限责任公司兼具资合性和人合性的特征。资合性强调股权转让的自由性, 人合性强调股权转让的限制性。资合性价值要求股权自由转让, 强调股东投资的高度意思自治。人合性价值要求保护股东之间相互合作与信任关系, 维护股东结构的稳定, 保证公司平稳运行。基于人合性价值, 股东转让股权因此认定违反优先购买权的股权转让合同效力时, 要对上述价值冲突进行衡量。

3. 公司的整体价值与股东个别价值之间的冲突

从某种程度上, 公司整体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股东个别效率的提高。但个别效率的最大化实现, 却可能损害公司利益, 进而损害其他股东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个别股东的利益进行适当调整。对个别股东是低效的, 对公司是高效的。如多个股东要求行使优先购买权, 按出资比例购买。这里的规定就体现了公司整体价值与股东个人价值的冲突。《公司法》在此处的规定, 实际是维护公司原有的利益格局, 剥夺了转让人的自由选择权。

(二) 股权转让合同效力判断的基本原则

1. 交易效率与交易安全价值的平衡

理解交易效率价值与交易安全价值的衡平原则, 应把握几个方面: (1) 应当把既能体现交易效率又能体现交易安全的方案放在首要位置。在判断股权转让合同效力时, 法院采取的方案往往利于保护交易安全, 忽略了交易效率。 (2) 在不与外部交易安全直接对立的情况下, 应当体现交易效率优先的原则, 或有效优先的原则。 (3) 在交易效率与外部交易安全直接对立的情况下, 必须把交易安全置于优先的位置。 (4) 只有在考虑内部法律关系时, 方可考虑交易效率优先于交易安全。

2. 资合性价值、人合性价值的平衡

未征得其他股东同意的股权转让合同, 剥夺了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 这类合同是否一律无效?从公司人合性价值角度考虑, 此类股权转让合同侵犯了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 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应认定为无效。但从股权自由流动性或资合性的角度出发, 应维护此类合同的效率, 即合同不是必然无效, 可认定为可撤销合同。

3. 公司整体价值与股东个别价值之间的平衡

“出资瑕疵”的股权转让就涉及公司整体性价值与股东个别价值之间的冲突。此类合同, 出让股东未能履行出资义务必然损害到公司的整体利益, 即使出让股东可以要求受让人补足出资, 但公司基于设立时对股东个人的信赖, 完全可以否认这种通过受让股份补足出资的方式, 因为受让人也有可能无出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公司整体性利益应优先于股东个人利益。

参考文献

[1]赵旭东.公司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92.

[2]丁茂中.股权转让疑难问题研究[DB/OL]http://www.1488.com/china/Intolaws/LawPoint/22/2007-3/224777.shtml, 2010-02-28.

[3]金洪工.现代日本公司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60.

[4]罗伯特·C·克拉克.公司法则[M].胡平, 等, 译.北京:工商出版社, 1999:9.

[5]吴庆宝商事裁判标准规范[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207.

餐厅股权转让合同书 篇3

一、经典案例

上诉人(原审原告):东某。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南某、西某、A公司。

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A公司为成立于2005年9月的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6月,原告、南某作为受让方受让了A公司原股东的全部股权后,原告持有A公司70%的股权、出资额210万元,被告南某持有A公司30%的股权、出资额90万元。2009年8月,南某(转让方)与西某(受让方)签订《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约定,双方就转让方在A公司的出资转让事宜订立协议,南某将原出资90 万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30%)的全部90万元转让给西某,转让金90万元;2009年9月9前,受让方需将转让金全部付给转让方;从2009年8月起西某成为公司股东,享有股东权益并承担责任;南某自转让之日起,不再是股东,不得以公司名义对外从事活动;合同落款“其他股东签名”有署名“东某”的签名。根据原告从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打印的2012年8月A公司注册基本资料显示,A公司的股东组成已变成原告持有A公司70%的股权、出资额210万元,被告西某持有A公司30%的股权、出资额90万元。案件审理过程中,一审法院依原告申请对《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中“东某”的签名进行笔迹鉴定,经鉴定机构鉴定,该签名非原告本人所签。

另查,关于南某向西某转让股权一事,被告南某、西某无证据证明曾经通知过原告。但在一审审理中,经法院释明后,原告仍不提交保证金且明确就本案不行使优先购买权。

二、本案的审判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应当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且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本案中,虽然经鉴定《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上原告的签名不是原告本人所签,也无证据证明被告南某、西某曾将股权转让一事通知原告或证明原告自愿放弃优先购买权,但是庭审中原告明确就本案被告南某与西某签订《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约定由南某将其持有的A公司30%股权转让给西某一事,原告不行使优先购买权。原告也没有提交与股权转让款同等价值的保证金,对于原告是否有能力行使优先购买权无法确定。且《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属于被告南某、西某对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原告并非合同一方当事人,合同内容并没有对原告除优先购买权外的其他权利作出处分或给原告限定义务,而该《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被告南某、西某对其真实性并无异议。因此,原告诉请确认被告南某、西某于2009年8月签订的《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无效的请求,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一审法院遂判决:驳回原告的该项诉讼请求。

宣判后,原告不服,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2009年8月南某与西某签订的《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约定南某将其所有的股权转让给西某,南某、西某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股权转让是二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东某并非合同当事人,且合同内容并未对东某除优先购买权外的其他权利作出处分或给东某限定义务,合同上东某的签名是否真实并不影响南某、西某对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当然,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应当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且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虽然经鉴定2009年8月A公司章程、A公司的股东会决议以及《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上东某的签名不真实,也无证据证明南某、西某曾将股权转让一事通知东某或东某自愿放弃优先购买权,但一审期间东某经原审法院释明,逾期不提交保证金,且明确就本案不行使优先购买权。东某虽不同意南某、西某之间的股权转让,但东某在本案的诉讼行为明确表明其放弃优先购买权,而该诉讼行为的法律后果即直接导致南某向西某转让股权的行为可以成立,那么,东某诉请确认2009年8月《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无效的请求,原审法院不予支持,并无不当。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案件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该规定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基础。

本案中,虽然被告南某、西某无证据证明就股权转让行为通知了原告,但是股东优先购买权是针对公司内部股东之间关系的调整,法律因此将股权转让中的通知义务限定给了作为出让方的股东,而作为股权受让方并非公司内部成员,并没有通知义务,因此不能以出让方及受让方均没有通知其他股东而认定存在恶意串通,进而认定股权转让行为无效。其次,在排除其他法定事由,仅违反公司法有关股东优先购买权规定的股权转让行为并非无效。在出现对股权转让行为争议时,其他股东明确表示不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例如本案的情况,其他股东已经明确做出了放弃优先购买权的意思表示,并不存在任何一方实体权利受侵害的情况,此时单纯以违反公司法规定而认定股权转让行为无效,使股权转让自始无效、推翻一切,既不符合商事行为的经济效率原则,也不符合优先购买权的设置目的,明显不妥。

综上,股东的优先购买权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内以特定的方式行使,仅因侵害股东优先购买权不一定会使股权转让那个行为归于无效。实践中,还要根据公司其他股东是否有能力和意愿行使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来判断该股权转让行为是否有效。

上海浦瑞律师事务所吕涛、高超群供稿

餐厅股份转让合同范本 篇4

乙方(受让方):

甲、乙双方秉承公平互利之原则,经平等协商,就 股份转让事宜缔结本合同,以兹共同遵守:

一、定义

二、转让股份及其权益

1、转让股份价值

2、转让股份与目标公司总股份的比例

3、转让股份形态与性质

4、转让股份的抵押担保情况

5、转让股份权益

6、是否共有股份,有无第三人权益

7、转让前股份权益的处理

8、转让后股份权益的处理

9、转让股份义务的承接

三、转让价款和税费负担

1、每股转让价款及总价款

2、价款支付条件

3、价款支付方式

4、分期支付

5、转让税务负担

6、转让变更登记、评估、交割等费用的负担

7、价款提存

8、定金

四、股份交割

1、交割条件

2、交割日的确定

3、股东名册的变更

4、工商登记及其他相关文件的变更

5、股东地位的消灭与取得基准日

五、转让人于目标公司的权责处理

1、转让前利益及利润的分配

2、职务交接

3、责任承担

4、竞业禁止

六、受让人于目标公司的权则

1、转让前公司利益及利润分配与享有

2、职务承担

3、交割前债务负担

4、竞业禁止

七、交易安全及保证

1、转让人保证于本协议中关于目标公司、转让股份、转让人本人及其他有关本转让及/或影响买受人购买的书面信息或口头信息真实有效

2、转让人保证目标公司合法成立及存续

3、转让人保证公司出资真实、无抽逃资本情况

4、转让人保证所持股份合法取得及持有

5、转让人保证转让合法,目标公司、其他股东及第三人无异议,并无行政干预等其他导致转让无效或受让人权益受到损害及影响之情事;

6、转让人保证受让人取得之股权能及时更名过户

7、转让人保证受让人能充分行使及享有受让之股东权利与权益

8、受让人保证有取得及持有目标公司股份资格,没有持股限制

9、受让人保证于本合同及其他文件中的所有关于其的陈述、披露及介绍真实有效,甲方可依该的陈述、披漏及介绍行事;

八、信息披露

(一)、目标公司信息披露

1、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其他工商登记资料和(或)其他行政机关登记许可文件

2、公司设立协议

3、公司成立及存续的合法性

4、公司章程

5、股东介绍及各股东持股情况

6、董事会、监事会组成

7、公司管理构架

8、公司经营范围

9、公司所有或参股子公司和分公司情况

10、公司资产状况

(1) 固定资产

(2) 流动资产

(3) 知识产权

(4) 资产折旧情况

(5) 资产使用情况

(6) 资产租赁情况

(7) 资产抵押担保情况

(8) 公司重大资产购置计划

(9) 公司重要资产处置计划

(10)公司资产被查封冻结情况

11、公司目前经营状况

12、公司对外投资情况

13、公司注册资本及现有资产总额

14、公司股权组成(现金股、实物股、技术股、劳务股及其他股份)

15、公司财务状况

16、公司负债情况

17、公司应收帐款、应付帐款未收及未付情况

18、公司近三年收益分配情况

19、公司正在履行中的,及准备缔结的合同

20、公司已完结、正在进行、可能发生纠纷及诉讼情况

21、公司对外违约、侵权赔偿情况、受到行政处罚情况

22、公司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

23、公司对外抵押担保情况

24、公司股权抵押担保情况

25、公司规章制度

(二)、转让人及转让股份信息披漏

1、该股权取得及持有的合法性

2、转让人所有股权份额及价值

3、转让人所有股权的性质及形态(现金股、实物股、技术股、劳务股及其他股份,可转让股、限制转让股、禁止转让股,国有股、集体股、私人股

4、转让人取得股份的时间及方式(发起人股份、受让人股份、)

5、转让人在公司的地位

6、转让人股东权益

7、转让人股份对外抵押担保情况

8、转让人与公司间所有协议

9、转让人对公司负债或其他义务情况

10、未就该股权订立其他转让合同

11、该转让取得取得股东会批准,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

(三)、受让人信息披漏

1、受让人身份状况

2、公司受让人成立及持续的合法性

3、受让人取得购买权

4、受让人没有持股限制

5、受让人是否经营与目标公司竞争性业务

6、是否代持股

九、保密义务

1、甲方保密义务

2、乙方保密义务

十、合同解除与终止(交易困难时的处理)

1、违约解除权的行使

2、交易困难时解除权的行使

3、解除权的行使期限

4、不可抗力终止或中止

5、合同履行完毕而终止

十一、违约责任

1、甲方违约责任

2、乙方违约责任

3、甲方不真实称述的责任

4、乙方不真实陈述的责任

十二、其他

1、通知义务(情况出现重大变化时)

2、合同生效及条件

3、合同文本

十三、合同附件

1、目标公司有关执照许可证件

2、转受让双方身份证明文件

3、目标公司章程

4、目标公司股东会同意该转让文件

5、目标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之声明

6、目标公司同意接收受让人并承诺办理相关手续的承诺书

7、目标公司本年度及/或下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8、目标公司资产评估报告

9、目标公司资产清单(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知识产权、专有技术、股权及有价证券)

10、目标公司应收帐款、应付债务清单

11、目标公司资产折旧会计记录

12、目标公司呆帐坏帐会计统计

13、目标成立时验资证明

14、目标公司重要合同清单及履行状况说明

15、目标目标公司财务会计报表

16、目标公司利润分配会计记录

17、目标公司对外抵押担保说明

18、目标公司税务报表

19、目标公司房地产权证书

20、目标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

21、目标公司劳资情况说明

22、目标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及情况

23、目标公司现有行业政策

24、目标公司现有纠纷与诉讼说明

25、目标公司曾经受行政处罚资料及说明

26、目标公司潜在危机说明

27、转受让双方称述及保证无误的说明书

28、本转让往来文件

29、受让方履约能力证明

学校餐厅承包合同书 篇5

乙方:

为了加强师生餐厅管理,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同意师生餐厅由乙方承包经营。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订立本合同。

一、承包内容及经营范围:

乙方承包经营甲方师生餐厅,供应甲方师生早、中、晚餐。所有经营活动只能在餐厅进行,不能在门口或室外进行经营活动。

二、承包期限:

1.本合同自20__年3月23日起至20__年8月31日止,有效期为半年。

2. 乙方使用期为一个月,使用期满后,经测评,合格者,执行合同,否则,解除合同,退还押金。

三、场地使用及相关费用:

1.甲方免费向乙方提供经营场地和厨具。进场前甲方负责安装保养维护好基础设施,经双方清点造册后交乙方使用。若双方中止合同,乙方应将上述物品完好无损地交还甲方,如有遗失、损坏,乙方按原价赔偿。

2.承包期内,餐厅内线路、水管等设施设备维修发生的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3.承包期内,乙方每月向甲方交纳200元水费;乙方为甲方“蛋奶工程”免费蒸煮鸡蛋,甲方为乙方免除宿舍内正常使用的电费;餐厅内的电费由乙方根据电表读数自行负担;乙方自购规定的燃煤,不能用电代替燃煤做饭。

4.餐厅工作人员工资由乙方承担。

5.乙方交清5000元押金后,方可签合同进入工作场地。合同到期,双方交接财

产后,方可退还押金。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按承包合同规定监督乙方依法经营,认真履行合同,同时做好指导和协

调工作。

2.甲方对乙方的原材料采购、原料采购的索证情况、饭菜营养搭配、服务水平及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并有权要求乙方及时整改。

3.甲方协助乙方维持就餐秩序。

4.甲方对饭菜质量、价格、份量进行管理和监督。为了让全体师生能够吃到价廉物美的饭菜,以求量足及经济实惠,收费标准不得超过以下规定:早餐2元/人,中餐 3元/人,晚餐3元/人。对于饭菜价格明显偏高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调整。

5.甲方不定期就餐厅的工作情况向全体师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就调查出的问题向乙方提出整改意见,乙方应积极与甲方商讨整改方案并及时整改,超过3次未整改的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负责餐厅的经营管理,包括人员配备、原材料采购、饭菜制作和厨房、餐厅的环境卫生等。

2.乙方对餐厅内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饭菜食品的卫生安全工作,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对于因安全问题造成的事故,负全部责任,并承担相关费用及法律责任。

3. 乙方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纪守法,服从学校的管理。

4.乙方应及时、彻底打扫好贮藏室、操做间、餐厅卫生,内外应保持干净整洁。 垃圾、污物应按指定地点放置,不得随便舍弃。

5. 餐厅工作人员凭《健康证》上岗。

6. 乙方应经常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维护,保证正常运转。

7.乙方必须自觉接受甲方的监督和指导,依法经营,认真履行合同。

五、若乙方转包经营,即终止合同。

六、其它事项

1、甲、乙双方工作人员应保持互相尊重,尽量不发生磨擦,更不许出现打架等事件,若有发生追究责任因此造成的伤害由无理的一方负责,并视其情节给予处理。

2、如市场物价上涨过高,变成乙方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有权向甲方提出增加伙食费用,甲方应尽快进行市场调查,若情况属实,应适当增加伙食费用。

3、乙方不得在甲方规定的用餐时间以外,随意向学生开饭,如随意开饭,每生每次罚款5元。

七、违约责任

1.经营期间,双方不得擅自终止合同,单方提出解除合同,须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但乙方在经营期不能履行合同,不接受甲方的管理和监督,甲方有权即时解除合同。

2.除不可抗力外,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及时或不充足供应师生膳食。

八、本合同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

甲 方:长武县洪家镇初级中学

法人代表:

时 间:

乙 方:

法人代表:_ _______

时 间: _____________

虎门吃不够餐厅员工劳动合同书 篇6

员工劳动合同书

甲方 : 虎门吃不够老鹅专门店

乙方:性别:

居民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在甲方工作起始时间:年月日

家庭住址:

在临居住地址 :

签订日期: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合法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并承诺共同遵守:

第一条 合同类型和期限

甲、乙双方选择以下形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一)试用期自年月日起至___年___月___日止;如试用期通过,试用起始日即为正式上岗起始日。

(二)乙方自到岗日起工作至少满三个月才可申请辞职,且须提前15天递交书面申请书说明离职原因,如提前离职则按原工资的70%发放工资或者不发工资。

第二条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一)根据甲方工作需要,乙方同意从事工作,根据甲方的工作需要,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工作岗位。

(一)乙方应按甲方的要求,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第四条 劳动报酬

(一)乙方试用期满后,甲方应根据本单位的工资制度,确定乙方工资形式: 基本(固定)工资为/月。如甲方的工资制度发生变化或乙方的工作岗位变动,按新的工资标准确定。甲方支付给乙方的工资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二)合同期内,甲方视乙方的工作表现情况,给予乙方提高工资待遇的机会。

第三条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续订

(一)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本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及甲方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甲方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甲方提出,拒不改正的;

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甲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本合同,但是应当提前15日通知乙方:

2.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甲、乙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解除此合同:

1.甲方不能按时按量提供乙方合理报酬的;

2.甲方不能为乙方提供更好发展机会的;

第四条、其他约定条款

(1乙方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甲方有权了解乙方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劳动者的学历、履历、资格或任职证书(明)以及以前劳动关系是否解除或终止等。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并应书面承诺其真实性。若因故意漏报、隐瞒前述基本情况,骗取甲方签订劳动合同的,经甲方查出或被原单位追诉的,视为乙方的欺诈行为并导致甲方的严重误解,甲方有权依法申请认定本合同自始无效,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应由乙方全额承担。

(2乙方未按照本合同第一条规定的到岗日到岗的,本合同自到岗日满后自动失效,但甲方认可的除外。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应由乙方全额承担。

(3双方签订本合同后,乙方不得在合同期内再受聘其他任何单位从事与甲方相同或类似或有竞争冲突的业务。

(4乙方对在合同期间得到的有关甲方及其关联公司的情报、信息等商业秘密进行保密,不得将其泄露给任何第三者(亦包括无工作上需要的甲方雇员)。乙方违反保密义务则被视为严重违反本合同,并认为有足够的理由被辞退。此种保密义务在本合同终止或期满后的任何时间对乙方仍有约束力。

第五条本合同未尽事宜,法律法规有规定的,按法律法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由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合同。若双方协商不成或者发生劳动争议,应当依法向调解机构申请调解,或者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条本合同一式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双方至少各执一份。

甲方:虎门吃不够老鹅专门店乙方: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浅析破产法上待履行合同之转让权 篇7

一、待履行合同转让权之概述

《美国破产法》区别于其他国家破产法的一大特色就是它在赋予破产管理人待履行合同解除权和继续履行权的同时, 还赋予其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权。具体而言, 在现代社会中, 有很多合同往往可以被视为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例如知识产权许可合同、租赁合同等。而进入破产程序后, 破产管理人因为受制于企业自身经营能力的限制, 往往在面对诸如此类颇有价值的合同时不忍解除, 又无力履行, 或者是继续履行的可得利益不及合同本身的交易价值。此时, 破产管理人总会希望在解除合同与继续履行合同之外, 还存在着第三种选择。[1]《美国破产法》顺应了破产管理人的这一需求, 明确赋予了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权, 即“因合同成立而产生的履行, 对其收取的权利, 就像可以买卖的财产权利一样, 可以转让给第三人。”[2]从中, 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破产法》设置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权, 是为了尽量实现破产财产的最大化, 从而维护全体破产债权人以及债务人的利益。

当然, 赋予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权是有其本身的价值的。首先, 破产管理人通过行使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权, 可以大大缩短破产财产变现时间, 提高破产程序效率。破产程序的目的就是为了公平及时的清理债权债务, 而既要实现破产财产的最大化, 又要提高破产程序的执行效率, 那么将那些欲履行而不能或不利的具有企业无形资产性质的待履行合同进行转让, 无疑是一种最佳的选择;然后, 破产管理人通过行使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权, 可能获得比继续履行待履行合同更多的财产利益。任何经济行为都必然伴随着风险, 若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还要继续营业, 那么受制于自身实际和破产程序的束缚, 继续履行待履行合同将面临更大的商业风险, 而这也是为什么当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行使继续履行权时, 对方当事人有权要求其提供担保的原因。所以, 将待履行合同进行转让, 既可以实现破产财产的相对安全, 又可能得到更多的财产利益;最后, 破产管理人通过行使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权, 可以避免合同相对方并不希望发生的合同终止, 从而实现双赢。任何一份合同得以有效履行的前提, 就在于它肩负着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共同利益, 所以, 一方当事人解除合同, 势必将损害合同相对方的利益。如果将待履行合同进行有效的转让, 使合同得以存续, 这样也可以使合同相对方实现其期待利益。从这些价值中我们可以看出, 赋予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权, 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二、待履行合同转让权之特征

单就合同转让权而言, 合同法早有规定, 故而此处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所享有的转让权是有别于合同法上的合同转让权的, 下面就以《美国破产法》所规定的破产法上的合同转让权为参考, 分析待履行合同转让权的特征。

第一: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是整体转让, 而没有部分转让。合同法上的合同转让既有转让全部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 又有只转让权利的债权让与和只转让义务的债务承担, 也就是说, 合同法上的合同转让可以是整体转让也可以是部分转让。而破产法上的合同转让则不然, 《美国破产法》所规定的待履行合同是不可分割转让的, 待履行合同必须被作为一个整体承担, 债务人不能选择只承担合同中的有利条款而忽略那些有负担的条款。破产管理人对待履行合同的解除不可分割, 对待履行合同的承担不可分割, 同样, 对待履行合同的转让亦不可分割;第二: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无需合同相对方的同意。合同法上的合同转让如果涉及到合同义务的转让, 那么其必须得到合同相对方的同意, 我国《合同法》第84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 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待履行合同顾名思义就是合同双方均为完全履行的合同, 其转让必然包含对合同义务的转让, 按合同法上合同转让的规定, 其转让应当取得合同相对方的同意, 但《美国破产法》规定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无需取得合同相对方的同意;第三: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排斥合同本身载有的禁止转让条款。合同法上合同的转让要受到当事人约定的限制, 我国《合同法》第79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二) 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但依据《美国破产法》, “尽管待履行合同中的某些条款……或者依据破产法外的法律, 转让是被禁止、限制或附有条件的”, 待履行合同仍可以被转让。[3]规定该条款的目的是排斥可能阻碍破产管理人充分实现破产财团的合同价值的禁止转让条款;第四: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的转让必须要受让人提供充分的担保。合同法上的合同转让, 如果只是单纯的债权让与, 那么只需通知合同相对方即可, 如果是涉及债务的转让, 就必须得到合同相对方的同意, 但却没有要求转让人或是受让人必须提供担保。而《美国破产法》设计了比取得同意更有利于保障合同相对方债权实现的破产法上的合同转让制度, 即规定了待履行合同被转让的条件是受让人必须对未来的合同履行提供充分的担保。[4]

综合上述, 《美国破产法》所规定的合同转让权的特征在于:转让权行使的整体性、转让权行使无需相对方同意、转让权行使对合同禁止转让条款的排斥以及受让人必须提供充分的担保。从中可以看出, 破产法上的合同转让权与合同法上的合同转让权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赋予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权, 可以在不危及合同相对方利益的前提下, 更好的维护破产财产和减轻企业负担, 有利于企业重生。

三、待履行合同转让权之限制

赋予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权, 是《美国破产法》待履行合同制度的一大特色, 然而, 大多数国家的破产法却并未效仿美国确定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权。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 是因为破产法上合同转让权在具备上述特征和价值的同时, 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缺陷, 即破坏了合同法公正平等、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合同相对方的履约成本和风险, 可能存在合同转让方和受让方对合同相对方的欺诈等。所以, 这就要求破产法在实现破产财产最大化和减轻企业负担, 有利企业重生的基本宗旨的基础上, 对待履行合同的转让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 从而实现利益的平衡和风险的防范。

(一) 有继续履行障碍的不得转让的待履行合同

有继续履行障碍的待履行合同是指破产管理人无权决定继续履行或者其继续履行权受到其他因素限制的合同, 具体包括有交易所行市的买卖合同、非破产方风险过大的合同和非破产方享有法定任意解除权的合同等。有交易所行市的买卖合同是指标的为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有价证券或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商品等, 且约定在一定的时间或者期限内履行的买卖合同, 如远期合约、掉期等。在这种交易中, 因为有交易所行市的买卖合同对于破产财团的价值具有射幸性, 买卖标的物的价格变动频繁, 如果合约履行日期在破产程序开始之后, 有的国家的破产法则直接规定视为合同被解除, 既然合同都已被解除, 那就自然无法再行转让。非破产方风险过大的合同按《美国破产法》的规定, 主要是指向债务人提供信用的合同, 包括贷款、延长债务融资或财务通融等。因为这类合同需要建立在合同双方自身信用的基础上, 同时出于保障金融机构安全和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目的, 所以破产管理人对此类合同不能进行转让只能够解除。非破产方享有法定任意解除权的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享有的不需要以对方违约作为理由而可以直接行使解除权的合同, 具体包括:一方当事人完全按照利益方当事人的要求而履行的合同, 如承揽合同、运输合同;建立在双方当事人特殊信任基础上的合同, 如委托合同;一方当事人出于弱势地位的合同, 如保险合同、劳动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的继续性合同, 如不定期租赁合同。[5]对于非破产方享有法定任意解除权的合同而言, 非破产方一旦行使其任意解除权主张解除合同, 合同即因被解除而终止, 破产管理人也就无权转让合同。破产管理人若要行使待履行合同的转让权, 就必须有一个前提, 即被转让的待履行合同必须具有可继续履行的条件, 如果待履行合同本身有继续履行的障碍, 那自然无从转让。

(二) 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待履行合同

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待履行合同是指基于特定当事人的身份关系而订立的合同。如果一个合同的订立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特定身份, 那么将此合同进行转让, 则是对合同的实质性改变, 会直接影响合同的履行。美国破产法学界经常将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合同统称为“个人服务合同”, 该类合同多以信任为缔结的基础, 合同义务往往与合同当事人个人技能或其他个人特征紧密相连。“特定的个人服务合同根据有关合同法的普通法是不可转让的, 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对待履行合同的转让进行限制, 因为合同的转让将改变合同的当事人。”[6]具体而言, 当承揽合同的承揽方、雇佣合同的受雇方、委托合同的受托方以及其他个人服务合同中的提供服务方为破产方时, 破产管理人的合同转让权将受到限制。

(三) 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待履行合同

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待履行合同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 破产管理人不得转让的待履行合同。当然, 由法律直接规定破产管理人不得就待履行合同进行转让的情形很少, 而且, 一般都是由特别法基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是其他重大利益才会如此规定。具体而言, 某些涉及国家利益的合同, 例如: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国家机关的不良债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企业政策性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债权、国防军工等涉及国家安全信息的债权、以及其他限制转让的债权, 不得对外公开转让。对外转让不良债权中不得含有我国各级政府及其所属行政部门作为债务人或提供担保的债权。针对这些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待履行合同, 破产管理人只能继续履行或是解除, 不能对外进行转让。

综述全文, 基于破产法实现破产财产最大化和减轻企业负担, 有利企业重生的目标, 我国《破产法》可以借鉴《美国破产法》关于赋予破产管理人就待履行合同转让权的相关制度, 从而构建起我国完备的破产法上的待履行合同制度。当然, 就待履行合同转让权的借鉴, 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弊端, 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也要兼顾合同相对方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兰晓为.破产法上的待履行合同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1:86

[2][美]杰弗里.费里尔, 迈克尔.纳文.美国合同法精神[M].陈彦明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663.

[3]《美国破产法》第365 (f) (1) 条。

[4]《美国合同法》第365 (f) (2) (B) 条。

[5]兰晓为.破产法上的待履行合同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1:167.

矿业权转让合同效力之争 篇8

2008年1月,湖南省某投资公司以102万元的价格竞拍取得该省一金矿生产区资产及采矿权。2008年7月,投资公司与某矿业公司签订合同,双方约定:投资公司以630万元的价款,将金矿生产区资产及有效财会凭证转让给矿业公司;投资公司负责付清转让过程中所产生的采矿权办证费、价款、过户费用;环保押金由矿业公司负责交纳;双方在办理采矿权延续过户过程中,采矿权延续资料进入国土资源厅窗口由其受理后,通知交纳采矿权环保押金时,矿业公司支付第一期合同款200万元;投资公司移交相关拍卖标的物的合法手续给矿业公司,过户受理后费用结清时即付清所有余额款项。

2008年8月,矿业公司向投资公司支付了200万元,投资公司将金矿相关资料移交给矿业公司。2008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将金矿采矿权延续至2011年9月。2008年10月,省国土资源厅通知金矿缴纳采矿权登记费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318万元,投资公司遂通知矿业公司交纳该费用。矿业公司交纳了106万元之后,投资公司以转让合同无效为由拒绝向矿业公司移交金矿生产区资产,并拒绝办理采矿权过户手续。矿业公司遂向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令投资公司继续履行合同,移交该金矿生产区资产,并将采矿权过户给矿业公司。

本案焦点:

一是合同是否生效?根据《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九条规定,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申请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审批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转让申请之日起40日内,作出准予转让或不准转让的决定。批准转让的,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而《物权法》第十五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外,自成立时生效。本案转让行为效力认定适用《物权法》,还是《合同法》?如果适用《合同法》,未经矿业权转让主管机关审批,转让合同是否生效?如果合同未生效,当事人是否可以起诉要求合同相对人继续履行合同?

二是合同是否无效?《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矿山企业转让采矿权需要投入生产满一年。《矿产资源法》第六条规定,禁止倒卖采矿权牟利。投资公司仅通过拍卖取得买受资格但未进行任何投入,却又倒手将采矿权转让给矿业公司,在形式上符合倒卖的特征,是否应据此认定矿业权转让行为无效?

法院判决: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时认为,本案属矿业权转让合同纠纷。《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本案中,投资公司虽然以竞拍方式受让取得金矿矿区资产和采矿权,但经营范围不包括矿山开采,不能从事采矿生产作业,转让矿业权不具备采矿生产满1年的法定条件,违反了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故判决,双方的矿业权转让合同无效;投资公司返还矿业公司已支付的合同价款326万元,并赔偿矿业公司的损失。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时认为,“矿山企业转让采矿权需要投入生产满一年”的规定应是国土资源部门审批采矿权转让是否适格的条件之一。投资公司拍卖取得破产企业的金矿生产区资产及采矿权,当该资产尚在金矿名下时,即将其权利全部转让给矿业公司。由于采矿权在转让时仍在金矿名下,而该金矿是采矿多年的国有企业,采矿权的转让过户,并不存在采矿生产不满一年的情形。不可据此认定双方合同无效。矿业公司在签订合同之后,积极履行义务,并办理了金矿采矿权证的延续手续。投资公司不交付标的物,反而提出转让合同无效,其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也不符合合同约定。双方应继续履行原合同。故判决投资公司继续履行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时认为,投资公司通过竞拍方式受让金矿的生产区资产及采矿权后,将其转让给矿业公司,该合同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自双方签章时即告成立。由于涉案合同中约定转让标的物为金矿生产区包括采矿权在内的所有资产,其中采矿权之外的资产转让无需相关行政部门批准,合同中关于该部分的约定自合同订立时即发生法律效力。而合同中关于采矿权的转让,根据规定,需要依法批准。审批管理机关批准之前,涉案合同中有关采矿权的规定应当认定为未生效。同时,根据国务院《采矿权探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和合同约定,应当理解为双方当事人尤其是转让人在合同未经审批管理机关批准前,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或约定的报批义务。故人民法院可以判决继续履行,或者由相对人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因此,投资公司主张整个转让合同无效的理由无法律依据。

关于投资公司主张其向金矿转让资产是倒卖采矿权牟利,应当认定无效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根据《矿产资源法》第六条,所谓倒卖采矿权是未满足该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情形下的采矿权转让,而本案是因企业资产出售而导致的采矿权转让。其次,《矿产资源法》第六条第三款作为一种强制性规定,是否属于导致合同无效的效力性规定,应当通过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判断。该规定是针对采矿权人所作的强制性规定,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转让人;如果认定该规定影响合同效力,则不利于守约人一方,也不利于建立诚实信用的市场秩序;如果认定该规定是影响合同效力的效力性规定,则将导致该合同的效力将主要取决于转让人一方的履行行为,不符合《合同法》的基本制度;认定该规定是影响合同效力的效力性规定,则将会导致违反法定义务一方从其不法行为中获得利益的结果。还要看到,实现该规定的立法目的的主要手段是该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行政处罚措施而非民事制裁。因此,应当认定,《矿产资源法》第六条第三款是一种管理性规定而非效力性规定。根据以上理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维持了二审判决。

律师点评:

处理矿业权转让合同纠纷往往会涉及到多部法律的适用,如《合同法》、《物权法》、《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由于法律规定的不统一,在司法实践中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这起因矿业权转让而产生的民事纠纷,因为经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再审程序,故对处理矿业权转让合同的民事纠纷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案法律价值是进一步澄清了矿业权转让合同的效力问题,即:矿业权转让合同的效力适用《合同法》规定,根据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认定合同虽成立但未生效,而不是依《物权法》认定矿业权转让合同在法律(不含行政法规)无特别规定情况下自成立之日生效。但是,在判决合同的履行问题上,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的规定,合同虽然未生效,但人民法院可以判决继续履行,或者由相对人办理相关报批手续。这样,既维护了《合同法》的一贯和完整,又事实上保护了合同相对方的信赖利益,维护了交易秩序的稳定。只有在矿业权转让审批行政机关不予批准的情况下,合同才无需履行。

《矿产资源法》第六条第三款关于禁止倒卖矿业权是一种管理性规定,而非效力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判决通过充分论述,认定《矿产资源法》第六条第三款是管理性规定,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矿山企业转让采矿权需要投入生产满一年”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未对此作出进一步分析,但由于最高院维持了省高院的判决,省高院的判决仍然是有效的。省高院认为,本案中的金矿是开采多年的企业,在转让给矿业公司时满足“生产满一年”的条件。判决避免直接将《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矿山企业转让采矿权需要投入生产满一年”规定与合同效力直接挂钩。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网;作者单位:北京市中盛律师事务所)

咨询台

问:我们是出口花炮制造有限公司的员工,厂房被征用修高速铁路而被停产,造成全体员工失业。请问,按政策,国家是否对员工有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补偿标准是怎样?是否分职位等级?如何知道国家补偿了多少?如果被老板独吞怎么办?

答:您好。停产停业补偿是国家征收土地对涉及企业房屋拆迁补偿的一部分,该部分补偿只支付给企业,不到员工个人,而个人的补偿由企业按企业的相关规定执行。

问:夫妻二人购买的是村民住宅,女方户口在购买房屋所在地的村里,属于本村农村户口,而男方户籍为非农户。购买房屋的土地使用权为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夫妻二人申请办理过户登记时,提出以夫妻双方的姓名办理土地登记(即,在办理过户的土地使用证上填写夫妻两个人的姓名)。请问,夫妻一方是本村农村户籍,另一方户籍不在本村,属于非农户,能否以夫妻两个人的姓名办理一宗本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有何依据。

答:您好。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该条的涵义说明,农村宅基地可以以户为单位登记,也就是可以以农村户口本上的成员作为共有人登记。

问:我家在岳阳市的一小镇上购买了临街55平方米的土地,现需办理土地证,请问需什么样的手续?具体的费用项目是什么?我家购买的那块地以前是国家一单位的地,现在刚被私人收购然后转让给我们的,已付转让费。盼回复!谢谢!

答:您好。根据您所述情况,您在岳阳市购买由他人转让的临街土地,如果该土地的原土地权利人拥有合法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您可以持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地上附着物证明、土地权利人身份证明、转让合同、补缴土地出让金凭证、土地增值税和契税缴纳凭证,以及《土地登记办法》要求提供的其他有效证明材料到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土地变更登记。若所取得土地无合法来源,不能办理土地证。

关于办理土地变更登记需要缴纳的费用有权属调查费(地籍测量费)、土地变更登记费、土地使用权证工本费等。

问:我在老家农村兴建了一个养猪场,该项目用地主要是由林地,裸地,草地等组成,其中林地面积占八成,猪场建设过程中林业执法部门对我进行处罚,我也交纳了森林植被恢复费,现在国土执法部门对我处罚时,仍然将项目所占林地面积列入违法土地面积进行罚款,我想请问领导就这林地面积否存在重复罚款的问题?谢谢

上一篇:进口葡萄酒营销战略分析下一篇:哭泣的地球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