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动态规划作业(推荐7篇)
问题:举出一个企业的例子,分析其是哪一种创业类型
有“中国鸡王”之称的大连韩伟企业集团创始人韩伟
1956年,韩伟出生于大连三涟堡镇东泥河村 一户农民家庭。韩读书不多,仅有初中毕业,韩拥有木匠手艺,并略懂畜牧知识,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被招为三涧镇畜牧助理员。1984年韩辞职下海,创业本金从亲友处借得的3000元。养蛋鸡50只。同年底,韩从银行贷得15万元,开始兴办养鸡场,一举成为大连最大的饲养专业户,同时亦办大连负债最多的个体户。韩此举所谓冒风险极大,而是大风险在于银行,韩倾力一搏,倘一旦发生鸡瘟或其他原因创业失败,韩些微个人私产固将荡然无存,而银行无疑也将造成极大一笔坏账,韩之所以能在无抵押的情况下从银行贷出如此一笔巨款,原因在于当时大连市正在打搞“菜篮子工程”,韩的鸡场扩建计划正式“急政府之所急”,在政府支持下韩很快又贷款集资208万元,建起一座占地44亩,建筑面积8000平法米,饲养8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场,从这一点说,韩不愧为个顺时而动,把握政府机遇的弄潮儿。韩白手起家,其鸡场第一年产值便达210万元,这也是掘得的第一捅金,韩目前个人身家据估计4.5亿元。
教学目的:
1、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旅游旅游信息资料。
2、能根据旅游需要确定旅游主题,并合理安排旅游景点和线路。
3、能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4、了解不安全因素对旅游的影响,以及旅游景区采取的主要安全防范措施。重点:选择设计旅游线路,旅游安全及其事故成因。难点:选择设计旅游线路 课时:2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旅游活动应当怎样设计? 怎样做才能够形成这种旅游活动的节奏? 旅游活动设计:
确定旅游地点——设计旅游线路——以安全为基础 旅游活动 设计(旅游地点确定;选择旅游线路)
安全
一、旅游地点的确定:
[问题]如果在中国范围内选择一旅游地,你会选择哪里?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这个旅游地的相关信息的? 说明是什么原因导致选择这一旅游地。
外出旅游之前,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去做出旅游决策。
获取信息的途径:(1)上网
(2)咨询当地旅行社或经常外出旅行的人(3)阅读书报杂志,各种旅游指南等。影响旅游决策(旅游地选择)的主要因素:
客观因素
时间 距离 经济因素 安全因素 主观因素
偏好 感知环境 客观因素:
1、时间:
充足的旅游时间: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尤其是远距离旅游
2、居住地与旅游地的距离。
客观距离和感知距离:客观距离以实际里程来衡量,而感知距离则以克服客观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资金和精力等来衡量。
3、经济因素
必须要考虑个人的经济收入怀况
4、安全因素
必须保证旅游者的安全 主观因素:
1、旅游偏好:
应尽可能体现出上述特点。
(3)冷热兼顾:从全局出发,做到冷热兼顾。如山水圣人,其实是兼顾了济南。(4)发展创新:旅游线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反映旅游者的需求。(5)安全可靠:安全第一。
2、选择路线的基本出发点: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丰富的旅游体验、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3、注意问题:
(1)根据经济收入,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与食宿条件。(2)尽量避免行程的重复。
串联成环形:环形主线路外加小环形支线或放射型旅游支线。
小环形支线:依托地周围的旅游地点距离较近,但它们都与依托地距离在一天以上行程时,没有必要回依托地过夜,而是就近住宿(注意分成几组)
放射型支线:旅游地与依托地距离在一天行程内,而每个旅游点之间距离又相对较远,一般是返回下榻处过夜,然后再前往其它旅游点旅行。(减少改换下榻饭店的麻烦,增加旅客的安全感)。
(3)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
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精力和体力状况,合理安排其结构顺序与节奏。例:最受旅游者欢迎的安排是把购物安排在最末一站,这样有利于旅游者大量采购各种物品,而没有携带不便的困难。
(4)突出主题:一条好的路线不是随便的景点的组合,而是一定突出其鲜明的特色,用一定的主题把景点联系在一起。例:丝稠之路)
三、旅游物品的准备:
问题:外出旅游时一般做好哪些准备?
(1)钱——不多不少,多:不安全,少:不够用,——最好带信用卡。
(2)物——必要的,不要带太多(累):旅游四宝:扇子、雨伞、眼镜、太阳帽。(3)找个好的同伴(4)注意安全(买份保险)
四、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1、导致旅游不安全的原因:
问题:外出旅游可能会遇到哪些不安全因素? 包括两大方面: 旅游环境和旅游行为 旅游环境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等):例:自然灾害:南亚海啸 社会环境(政治、战争、犯罪等):例:印尼巴厘岛事件。旅游行为
旅游管理行为(教材阅读材料)旅客不安全行为
地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习地理学就要走出室内、接触野外、探究地学奥秘。地理野外实习,可使学生在野外找到地理概念的原型,从而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使抽象的地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
§3.1地理野外实习调查区选择
地理野外实习要求选择一个典型的地区。
1地理内容丰富多样
受各种因素影响,亦为了提高时效,地理实习大多为多学科的综合实习。因此,实习区应可能选择地质、地貌、自然地理、生物地理、土壤、人文地理景观多样的区域,以满足多学科需要。学生既能看到丰富的地理现象,又能较容易掌握各种地理现象的典型特征及相互关系。
2实习区范围紧凑
野外实习的时间有限,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跑遍较大区域,并考察实习区的多种地理现象,必须尽可能选择一个面积适中的实习区。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为丰富的实习内容。
3实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所选择的地区的地理现象,具有地理事项的代表性。这样,当进行了一个区域的野外实习后,掌握了其地理考察的方法、对地理物体分析研究的过程、地图和遥感资料的应用、其他工具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后,可推广到其它地区。
4交通方便
对于野外教学实习,应选择交通形式多样、通讯联系较为方便,而且在实习地区内部各地之间的交通联系也较为方便的地区,步行和乘车有路可循。
5生活方便
教学实习不同于探险性
庐山地区地域范围大小比较适中、地理内容丰富多样(就地貌而言,除了风沙、黄土、现代冰川之外)、交通通讯方便、地理位置适中,是较理想的地区。
§3.2地理野外实习内容的确定
地理野外实习一般划分为,地质基础实习、普通地理实习、部门地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大多数情况下,首先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选定野外实习区,其次,据选定的实习区的地理物体和现象组织野外实习内容。野外实习内容深度和广度与所选定地区直接相关,凡是选定地区具有的地理物体和现象都作为野外实习内容,当然应该区分主要和次要。据实习区地理现象而定
一般认为实习区的地理特征决定了进行实习的内容实质。但是,并不是实习区内全部地理现象全部纳入实习范围,往往选择代表性的现象,如植被的典型代表,庐山有三千多种植物不可能——都是实习对象,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即代表面要广
2据教学要求选定
教学内容有一般内容,重点内容差别。一种情况是:实习内容丰富、教学要求单一,就要掌握好主导方向。另一种情况是,实习区内容虽然集中而丰富,但是仍有缺失,或不完全与需求对应,那么采取一种借喻的方法,主要训练学生野外调查和分析研究的方法,如庐山无丹霞地貌,却有类似的假丹霞地貌,可以作为真丹霞地貌教学。庐山是否曾发育过冰川以及存在冰川地貌在学术界有争议,这正是庐山的科学和教学魅力所在,可以介绍各种学术观点,让学生在自由、开放、求实的学术氛围中探索。
§3.3调查路线与观测点选择
对任何一个地区的地理调查,都是先设定纵向、横向、纵横交错的多条路线,从各条路线的一个个观测点开始,由观测点连成调查路线,再由观测点和调查路线结成调查网络,最后延展为调查面,从而形成对调查地区地理事实的认识。因此,观测路线是控制调查网络的骨架,是确定观测点的前提。对一个实习地区来说,应该选择几条路线,它们的密度如何,先后顺序怎样,都应慎重考虑,作好安排。从某种意义上说,野外观测路线的确定,带有野外实习计划的性质。
3.3.1实习路线布置
路线的布置一般有两种方法。如果是地理综合实习,路线和观察点的选择要顾及到各地理学科的内容和要求,如果是分地理学科的实习,可依据各学科的内容和要求独立布置路线和观察点。
1、穿越法
穿越法也称为横向布置法。所选择路线要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或地物延伸方向。沿着这样的路线进行野外调查,可以在较短的距离内,用较少的时间,比较完整地观测所出露的岩层,各种典型构造现象,典型岭谷形态,土壤的类型变化,植被类型分布等。观测路线还应尽可能通过制高点或者低点,以便俯瞰了望,掌握全区的大势。
2、追索法
追索法也称为纵向布置法。沿着客观实体的延伸方向,布置观察路线------纵向。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追索地层走向,层位,山岭谷地纵向变化及起伏,同一种土壤类型、植物的延续与间断特征和规律,确定分布界限和范围。
选择路线时,要根据实习区的具体情况,尽量选择岩层出露好,地貌形态典型,土壤及植被分布具代表性,经过风口,气温差异大,交通条件便利的路线。
一个地区观测路线的密度,取决于该区的地形状况、植被分布、土壤分布、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野外调查工作所要求的详细程度。
3.3.2庐山地区野外调查路线
野外教学实习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进行,为了能全面掌握这一区域的地理信息,根据教学实习目的和内容(或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已经初步了解和掌握的该区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等特征,设定路线,在各条路线上设定众多观察点。从一个观察点出发研究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将各点连结成线就能获得沿某条路线及其沿线一定区域内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点与线,线与线的组合我们就能掌握一个区域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
根据庐山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教学内容,设定路线及观察点。
以牯岭和九江市为中心,路线总安排:
(1)牯岭气象台、揽秀亭 1天
(2)牯岭—望江亭—大马颈(喇嘛塔)—王家坡谷—莲花谷1天
(3)牯岭—西谷—锦秀谷—龙首崖—石门涧瀑布—西谷口1天
(4)牯岭—东谷—黄龙寺—乌龙潭--石门涧(电站大坝)—西谷中段1天
(5)牯岭—老虎峡—含鄱岭--梭子岗--五老峰1天
(6)牯岭—汉口峡—七里冲谷—青莲寺谷—三叠泉瀑布—海会寺1天
(7)牯岭——云中宾馆—香山路—芦林湖—大校厂谷口—大月山1天
(8)牯岭—仰天坪—汉阳峰—康王谷1天
(9)牯岭—好汉坡—莲花洞—蛇头岭—狮子洞(涌泉洞)1天
(10)牯岭—含鄱口—栖
(七)贤谷(观音桥谷)--观音桥—星子县城(鄱阳湖)
(11)九江(牯岭)——赛阳—石门涧谷口—东林寺—蛇头岭—莲花洞—新桥1天
(12)九江(牯岭)—白鹿洞—秀峰——观音桥1天
(13)九江(牯岭)—石钟山—龙宫洞(彭泽县境内)
(14)九江(牯岭)海会—蛤蟆石--高垅—鞋山1天
(15)九江—八卦洲—新桥—金鸡坡
(16)九江----修水(鄱阳湖候鸟保护区)
以上路线安排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调整。(图1.1.2)
3.3.2观测点的选择
观测路线确定之后,就要沿着所选定的路线进行地理现象的观测。沿观测路线选择合适的观测点是野外调查时随时都要留心的问题。
1、选点的原则
观测点的布设以有效地观测和测度各种地质现象、地貌现象、土壤和植物等现象为原则。一般选择的地点为地势较高或较低,具有典型特征,利于观察处。观测点进行详细的观测和描述是地理野外调查的主要环节。观测点的疏密程度应根据工作要求和规范等决定。
2、观测点的标定
野外调查中,为了确定和勾绘各种地质界线、地貌界线、土壤和植被分布的范围线、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风向风速测度点、气温和气压测度点、样品(植物、土壤、岩石、水)采集点、风向风速观测点等,需要将观察点的位置标定在地形图上。只有这样,我们所观察和记录的内容才是有用的。
观测点的位置确定后,要对观测点按顺序编号。观测点的系统编号,可以使原始观测资料条理化,便于整理和查阅。
3.3.3野外记录
野外纪录是地理调查规范最基本的要求。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观测点上的工作来完成的,野外记录是宝贵的原始资料,是研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基础和依据,也是野外工作的重要成果。
(一)野外记录的要求
1、内容要客观地反映实际,也可以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但应与实际观测到的地理现象分开;
2、力求全面、详细、重点突出;
3、整齐、清晰、文字通达;
4、图文并载;
每天工作之后,可能对当天观察到的内容形成某些认识,要及时记录下来,并加以总结。野外纪录与实验室纪录有同等重要的德性质,不紧要认真纪录,而且不允许在室内整理时为迎合自己的观点而修改纪录的数据。
有人往往自信能把所看到的地理现象在头脑中记忆得十分清楚与牢固,因而野外纪录非常简单,甚至不记。室内总结时,便会发现忘记了许多内容,勉强记忆的内容似乎也不能肯定。这种经验教训是屡见不鲜的(二)记录的格式与方法:
①在野外记录本上部记录日期和天气;
②工作地区名称
③路线:由XX经XX、XX…………到XX处;
④观测点的顺序号:以路线为单元,可以001开始,依次002,003,并标注与号相应的地名。
⑤观测点的位置:指位于某地物(明显标志)的方向和距离,以及所处的地质构造和地貌部位(如山顶、山麓、河谷、阳坡、以阴坡等)、高程(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观测的位置要在地形图上标出,并顺序编号。
⑥观测目标;说明本观测点的观测对象。
⑦观测的内容:这是观测记录的实质部分,要详细记录观测点上所见到的内容,并记录相邻观测点之间沿途观测到的全部地理现象,使点与点之间连接起来。
⑧绘制图件;填地貌图、地质图、地质地貌剖面图、画土壤剖面图、画地质地貌素描图、画植物单个体的素描图、摄影、摄像。一般在记录本的左面或左页作图,右面或右页作文字记录。图要表明方向方位、比例尺度、地理位置。
⑨记录本不得缺页,页码要连续;原始记录不覆盖,对已纪录却又认为不妥的,作上拟定的记号,应该重记。
本章思考题:
1.对未知区域进行地理考察,考察路线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布置路线?
考试题型:
一.选择题(单项,20*1)二.填空(10*2)三.判断题(20*1)四.名词解释(5*2)五.计算题(10*3)
一.解释整理(背)(字体加粗部分为最后一节课划的重点,没有加粗的是之前划的)
总载重量:总载重量是指船舶在某一吃水情况下所能装载的货物、燃润料、淡水、供应品及其他物品的总重量,该值等于装载排水量与空船排水量之差,即 DW=DL-Dl
净载重量:净载重量是船舶具体航次所能装载货物的最大重量,等于载重量减去该航次总储备量(包括航次所需的燃润料、淡水、粮食、供应品、船员、行李等重量)及船舶常数,即 NDW=DW-∑G-C 式中:∑G——航次总储备量(t)C——船舶常数(t)
舱容系数:舱容系数是指货舱总容积和船舶净载重量的比值,即每一吨净载重量所拥有的货舱容积。
浮性:船舶在一定装载情况下的漂浮能力叫做船舶浮性。
抗沉性:抗沉性是指船舶在一个舱或几个舱进水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不致于沉没和倾覆的能力。
稳性:稳性是指船舶在外力矩(如风、浪等)的作用下发生倾斜,当外力矩消除后能自行恢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能力。
摇摆性:船舶在外力的影响下,作周期性的横纵向和偏荡运动的性能叫船舶摇摆性。
操纵性:船舶能保持和改变运动状态的能力叫做船舶操纵性。
地理纬度:地球椭圆体子午线上该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地理经度:地球椭圆体格林子午线(零度经线)与该点子午线在赤道上所夹的短弧。
海里:航海上度量距离的长度单位是海里,它等于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纬度1’(分)的弧长。
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称为相对湿度,用百分数表示,即 f=(e/E)*100%
露点: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减低气温,使空气刚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其单位与气温相同。气团: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是指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气旋:大气中不仅存在着影响天气变化的气团和锋,同时还存在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空气涡旋,它们有的是呈逆时针旋转,有的呈现顺时针旋转,这些大型的水平涡旋称为气旋和反气旋。
潮龄:由朔望至实际大潮发生的时间间隔称为潮龄。(注:朔是指农历初一;望是指农历十五)
平均高(低)潮间隙:每天月中天时刻至高(低)潮时的时间间隔的长期平均值称为平均高(低)潮间隙。
船舶:“船舶”是指用作或者能用作水上运输工具的各类水上船筏,包括非排水船筏和水上飞机。
机动船:“机动船”是指用机器推进的任何船舶。
失去控制的船舶:“失去控制的船舶”指由于某种异常情况,不能按照《规则》条款的要求进行操纵,因而不能给其他船让路的船舶。
能见度不良:“能见度不良”是指任何由于雾、霾、下雪、暴风雨、沙暴或任何其他类似原因而使能见度受到限制的情况。
真航向:以真北线为基准,顺时针方向计量到船舶的航向线的角度称为真航向,缩写为TC。
舷角:船首线与物标方位线之间的夹角称为舷角或相对方位(Q)
二.各章考点、知识点总结(熟记)
第一章:船舶(重点)
考点一:各种船舶特点及其英文名称 1.客船(passenger vessel)
特点:具有良好的航海性能,安全设备与生活设施完善,上层建筑高大,船速较高。《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中规定,凡载客超过12人的船舶应视为客船。
2.货船(cargo vessel)
1)杂货船(general cargo vessel)特点:是最早出现的货船
2)散货船(bulk carrier)
①干散货船(dry bulk carrier)
特点:多为尾机型单甲板船,舱口也较大。②液体散货船(liquid bulk carrier)
3)木材船(timber carrier)
特点:在甲板两舷设有支柱以拦护木材。
4)集装箱船(container ship)特点:是装卸效率最高的船舶
5)滚装船(roll on//roll off ship,Ro/Ro)特点:水平装卸,货物主要是汽车和集装箱。
6)载驳船(barge carrier)
优点:可以提高装卸效率,缩短船舶停港时间,加快船舶周转,而且不受港口、码头和装卸设备的限制,同时也便于把海河联运有机地结合起来。缺点:高度的组织管理较为复杂,目前发展缓慢。
7)冷藏船(refrigerator ship)
特点:①船舶结构与杂货船相近;②货舱口较小,货舱具有良好的隔热功能;③吨位一般在万吨以下
例1:Bulk Carrier 是指:B A.杂货船 B.散货船 C.集装箱船 D.客船
例2:对码头要求低,装卸效率高,船速校快,但舱容利用率低,造价高的船是: A.refrigerator ship B.bulk carrier C.container ship D.RO/RO ship
考点二:主尺度和主尺度比 1.主尺度
1)最大尺度(注意应用)也称全部尺度和周界尺度。它决定某一船舶能否停靠一定长度的码头、通过或进入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船闸或船坞,决定船舶在狭窄航道和港内的安全操纵和避让,以及能否顺利通过横跨在航道上的桥梁和架空电缆等。
①最大高度:指龙骨下边到最高桅顶的垂直距离,也称连桅高度。(由最大高度减去船舶实际吃水,即得船舶在水面上的高度。船舶水面上的高度决定船舶能否通过航道上的桥梁或架空电缆。)
2)登记尺度
是丈量船舶、计算船舶吨位的尺度,该尺度登记在船舶丈量证书上,表明船舶大小。
3)船型尺度
是计算船舶稳性、吃水差、干舷高度、船舶系数和水对船舶阻力时使用的尺度。
2.主尺度比(如结合数据判断哪个稳性好、抗沉性好等)1)长宽比(L/B)一般是指垂线间长与型宽的比值。该比值较大,船体瘦长,船舶快速性和航向稳定性好,但回转性差。
2)型宽吃水比(B/T)
该比值大,船体宽度大,船舶稳定性好。但摇摆周期小,摇摆利害,航行阻力大。3)型深吃水比(D/T)
该比值大,干舷高,抗沉性好。但由于船舱容积大,重心高,故稳性差。4)船长型深比(L/D)
该比值大,船体纵向强度弱,稳性差。5)船长吃水比(L/T)该比值大,船回转性差。
例1:决定某船能否停靠一定长度的码头及能否顺利通过横跨在航道上的桥梁的尺度是:B A.登记尺度 B.最大尺度 C.船型尺度 D.计算尺度
例2:下列是四条集装箱船的长宽比(L/B),其中回转性最差的是 C。A.6.0 B.6.8 C.8.5 D.7.7 例3.船舶最大高度是从
B 起算
A.水面
B.龙骨下缘
C.载重线
D.主甲板
考点三:吃水标志
1.水尺标志(图在课本P10右下方,可能考读数)
水尺标志绘制在船体首、中、尾部的左右两舷,共有六处,是以数字(一般是罗马数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船舶实际吃水的一种标记。标记方法:①公制(米制):阿拉伯数字表示,水尺字高10cm,字间距10cm ②英制:阿拉伯数字或罗马数字表示,水尺字高6英寸,字间距6英寸 读数方法:水线达到水尺标志上某数字的下边缘,则表示该处的实际吃水为数字所表示的数值;水线刚好淹没数字,则表示该处的实际吃水为该数字所表示的数值加上相应的字高;水线位于字高的一半处时,则表示该处的实际吃水为该数字所表示的数值加上相应字高的一半。当水面有波动时,应根据若干次观测所得的平均值来确定实际水线的位置。(有波浪式应取其最高和最低时读数的平均值)
例1:某轮船尾水线刚好淹没水尺数字“9M”,则尾吃水为:
C。
A.9.0米
B.9.05米
C.9.1米
D.9.2米
例2:某轮船首水线刚好淹没水尺数字“8M”,船尾水线刚好淹没水尺数字“9M”的一半,则平均吃水为:__8.6________米。
考点四:载重性能(考计算,记住公式)
总载重量:该值等于满载排水量与空船排水量之差,即DW=DL-Dl
净载重量:该值等于总载重量减去该航次总储备量(包括航次所需的燃润料、淡水、粮食、供应品、船员、行李等重量)及船舶常数,即NDW=DW-∑G-C 式中:∑G——航次总储备量(t)C——船舶常数(t)例:船舶常数为80吨,总载重量27000吨,航次总储备量1000吨,空船排水量2500吨,则净载重量为:___25920吨_______
考点五:载重线标志
载重量最大的是:热带淡水载重线 载重量最小的是:北大西洋冬季载重线 载重量由大到小排列:热带淡水载重线>夏季淡水载重线=热带载重线>夏季载重线>冬季载重线>北大西洋冬季载重线
例1:下列载重量最大的载重线是 D 载重线。
A.夏季 B.热带 C.北大西洋冬季 D.夏季淡水 例2:下列载重量最大的载重线是
C
载重线。A.北大西洋冬季
B.夏季
C.热带
考点六:容积性能 1.货舱容积
船舶的货舱容积是指船舶货舱内实际能够装载货物的空间,一般分为散装容积和包装容积两种。(散装容积大于包装容积)
2.登记吨位(区分总吨位和净吨位的作用)
一个“吨位”等于2.83m³的丈量容积,又称一个容积吨。1)总吨位
是指船舶所有围蔽处的总容积,按丈量公约或规范规定的测算公式求出的船舶容积吨位。它是统计船舶吨位,表示船舶大小,区别船舶等级,计算船舶建造、买卖、租船费用,以及处理海事赔偿的依据等。2)净吨位
是计算船舶各种港口使费,如引航费、灯塔费、停泊费等各项费用的依据。
例1:一个登记吨位等于 A。
A.2.83立方米 B.2.83公吨 C.3.28立方米 D.1公吨 例2:建造船舶费用的一般依据是 A
A.总吨
B.净吨
C.船长
D.排水量
考点七:舱容系数(记住公式,结合数据考比较船舶适合装轻货或重货。)
舱容系数是指货舱总容积和船舶净载重量的比值,即每一吨净载重量所拥有的货舱容积。舱容系数(μ)=货舱总容积(V)/净载重量(NDW)(m³/t)舱容系数大的船舶适合装运轻货。
例1:下列是四条杂货船的舱容系数,最适宜装轻货的是 D。
A.1.6m3/t B.1.8 m3/t C.1.9 m3/t D.2.0 m3/t
考点八;浮性
1.概念:船舶在一定装载情况下的漂浮能力叫做船舶浮性。2.结合吃水,判断船舶状态 1)正浮状态:是指船舶首、尾、中的左右吃水都相等的情况。2)纵倾状态:是指左右吃水相等而首尾吃水不等的情况。
3)横倾状态:是指船首尾吃水相等而左右吃水不等的情况,航行中不允许出现横倾状态。4)任意状态:是指既有横倾又有纵倾的状态。
例1:某轮首吃水为6米,尾吃水为7米,船舯吃水为6.5米,则该轮处于
B。
A.正浮状态
B.首倾状态
C.尾倾状态
例2:某轮首吃水为8米,尾吃水为7米,船舯吃水为7.5米,则该轮处于 A。
A.首倾状态
B.尾倾状态
C.正浮状态
D.横倾状态
考点九:稳性 1.重心(G);稳心(M)
GM值是衡量船舶稳性好坏的标准,称GM值为初稳性高度。它与稳性的关系是:当M点在G点之上时,GM>0,船舶具有稳性,GM值越大,稳性越好,但船舶摇摆会加剧;当M点在G点之下时,GM<0,船舶不具有稳性,一旦受到外力矩作用很容易使船倾覆;当M点和G点重合一点时,GM=0,船舶也不具有稳性,因为一旦受到外力矩作用,船舶处于随遇平衡状态,对船舶也极不安全。(注:GM>0时稳性好,但不能过高,否则摇摆严重,摇摆周期过短,摇摆周期不能小于9秒,要大于15秒。)
2.如何调整稳心高度。1)在码头:调节货物
2)航行过程:调整压载水,航行过程中不能调动货物。
例1.四艘集装箱船的初稳性高度GM值如下,横摇剧烈、周期短的是: A。A.6米 B.4米 C.2米 D.1米
例2.当船舶初稳性高度GM C 时,船舶不具有稳性,处于随遇平衡状态。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0 D.B或C 例3.C
时,船舶具有稳性
A.GM小于零
B.GM大于零
C.GM等于零
考点十:抗沉性
提高抗沉性的方法:设置双层底、设置一定数量的水密舱壁、分舱。
例1:对一般远洋货船的抗沉性要求是: A。A.一舱制 B.二舱制 C.三舱制 D.四舱制 例2:对化学品船的抗沉性要求是: C。
A.三舱制 B.一舱制 C.二舱制
考点十一:快速性
1.如何提高快速性:尽量提高推进器的推力和减小船舶航行的阻力。2.如何减少各种阻力 1)空气阻力 2)总的水阻力
①摩擦阻力:船舶定期进坞清除污底。②涡流阻力:改善水下船体的线型。
③兴波阻力:采用球鼻船首型,以调整船长。
例1:减少兴波阻力的方法是: C A.定期清除污底 B.采用流线型船体 C.采用球鼻首 D.调整吃水差 例2:减少涡流阻力的方法是:
B。
A.定期清除污底
B.采用流线型船体
C.采用球鼻首
D.A+B+C 例3:减少摩擦阻力的方法是:
B。
A.采用球鼻首
B.定期清除污底
C.采用流线型船体
考点十二:摇摆性 1.分清四种摇摆
1)横摇是船舶环绕纵轴的摇摆运动; 2)纵摇是船舶环绕横轴的摇摆运动; 3)立摇是船舶环绕垂直轴偏荡运动; 4)垂直升降是船舶随波作上下升降运动。
例1: 船舶绕纵轴的摇摆运动是: A。A.横摇 B.纵摇 C.立摇 D.垂荡
考点十三:动力设备 1.主动力装置:主机 2.辅助动力装置:发电机
例:使螺旋桨旋转的动力装置称为: B。
A.辅机 B.主机 C.发电机 D.液压传动装置
考点十四:操纵设备(锚设备、舵设备和系泊设备)1锚设备
1)作用:停泊时克服风和水流等使船舶漂移的外力;辅助船舶的操纵;搁浅时用来稳定船位或利用锚自力将船舶拉出浅滩。
2)锚链:一般左右锚链各10节。我国规范规定每节标准锚链长度为27.5m,在一些英制单位的国家也有用15拓为一节链长的,折合约为27m。2.舵设备
1)作用:保证船舶在航行中能保持和改变航向。
例:船舶操纵设备包括: B。
①锚设备②舵设备③系泊设备④螺旋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十五:安全设备(消防设备、救生设备、堵漏设备)1.消防设备(记住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的火灾)1)水灭火系统
2)二氧化碳:适宜于扑救贵重仪器设备、带电的低压电器设备及油类火灾。3)卤化烃灭火剂:最适宜与扑救油类火和电气火。4)泡沫:适宜于可燃液体火灾。
5)干粉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液体、可燃气体和一般带电设备的火灾。
例1:装载纸张的船舶货舱起火,最适宜的灭火剂是 A。A.二氧化碳 B.泡沫 C.卤化烃 D.干粉
例2:装载贵重仪器设备的货舱起火,最适宜的灭火剂是
A。
A.二氧化碳
B.泡沫
C.卤化烃
D.干粉
2.救生设备
1)救生艇:颜色为橙黄色,便于发现。2)救生筏 3)救生圈 4)救生衣
例:救生艇的颜色是 A。
A.黄色 B.橙黄色 C.红黄色 D.红色
第二章:航海基础知识
考点一:地理坐标
1.地理纬度、地理经度(名词解释)2.计算经差、纬差
经差(Dλ)和纬差(Dφ)的计算公式是 Dλ=λ2-λ1 Dφ=φ2-φ1 式中:φ1,φ2——起点纬度和到达点纬度
λ1,λ2——起点经度和到达点经度 1)北纬、东经取正值(+);南纬、西经取负值(-)
2)纬差、经差也有符号,正值为北纬差、东经差;负值为南纬差、西经差。3)经差的绝对值若大于180°,则应由360°减去该绝对值,并改变符号。例1: 某轮A点14232N,求经差、纬差(大题第二题)
例2:已知起航点纬度1=06°28.4′N,到达点纬度2=12°39.5′S,则两地间纬差D为__19度07.9分S________。
考点二:航向与方位
1.三种方向划分方法之间的转换(考填空)P38
B点驶往240N,2120E,15851W出发,1)圆周法(始终用三位数字表示方向)2)半圆法 3)罗经点法
例1:半圆方向120°SE换算成圆周方向为____B____。
A.030° B.060° C.120° D.150°
注:先画方位坐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如SE120°即从正南方向向东转120°,在圆周方向中即为060°(注意圆周法始终用三位数字来表示方向)
例2:罗经点方向NEE换算成圆周方向为____067.5°_____。
2.真方位与舷角的换算(考填空)P39 TB=TC+Q 或TB=TC±Q(左“+”右“-”)
注:TB:真方位 TC:真航向 Q:舷角
3.方向的测定(考填空)P40 TC=GC+△G TB=GB+△G 注:GC:陀螺航向 GB:陀螺方位
△G为E时△G取“+”;△G为W时△G取“-”
例:某轮陀罗航向045°,陀罗差+1°,则当物标舷角为060°时,陀罗方位为:
__105度________°。
4.能见距离
1)测者能见地平距离 De=2.09√e 式中:e——测者眼高(m)
De——测者能见地平距离(n mile)2)物标能见地平距离 DH=2.09√H 式中:H——物标海平面上高度(m)
DH——物标能见地平距离(n mile)
3)物标地理能见距离 D0=DH+De=2.09√H+2.09√e
例:某物标高度64米,测者眼高9米,则物标地理能见距离为:____22.99__海里
5.航程和速度(考选择)航程:S=V*T 式中:S——航程(n mile)
V——航速(kn)
T——航行时间(h)绝对流程=相对流程+流程 实际航程=相对航速+流速 注:相对航程——对水航程 相对航速——对水航速 绝对航程——对地航程
例:某轮船速12节,逆风逆流航行,流速2节,风使船减速1节,则1小时后船舶对水航程为__________海里。
A.9 B.10 C.11 D.12
6.航标
作用:1)可航水道的中央线和边侧界限; 2)固定桥下的可航水道;
3)天然危险物和其他障碍物,如沉船; 4)可能有待规定的航行区域; 5)与航海有重要关系的其他特征;
例:航标的主要作用是_____D_____。
①指示航道;②供船舶定位;③标示危险区;④供特殊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④
航标系统:包括A、B两个系统,中国属于A系统(侧面标志颜色:左红右绿)
浮标形状:共有五种基本形状:罐形、锥形、柱形和杆形,外加船形灯浮和浮动的立标。
例:沿海航行,发现一柱形浮标,其上装有上下两黑色球形顶标,则船舶应_______A___。
A.避开该标航行 B.靠近该标航行 C.从该标左侧通行 D.从该标右侧通行 注:上下两个黑色球形顶标为孤立危险物
第三章:航海气象
1.温度间的换算
绝对温度与摄氏度:T=273+t或t=T-273 式中:T——绝对温度
t——摄氏温度
华氏温标与摄氏温度:C=(5/9)(F-32)或F=(9/5)C+32 式中C——摄氏温标
F——华氏温标
注:华氏温标其冰点温度和沸点温度分别为32°F和212°F,间隔180°F
例:通过温标关系换算14°F,10°C分别为: B A.10°C;283K B.-10°C;283K C.-10°C;-263K D.10°C;263K
2.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考选择或填空)国际热带气旋的名称和等级标准:
热带低压TD——近中心最大风速≤33n mile/h(风力≤7级)
热带风暴TS——近中心最大风速≤34~47n mile/h(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STS——近中心最大风速≤48~63n mile/h(风力10~11级)台风T——近中心最大风速≥64n mile/h(风力12级以上)
热带气旋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同的称呼: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称为台风;而在东北太平洋、大西洋称为飓风,划分成3级:
热带低压TD——近中心最大风速≤33n mile(风力≤7级)
热带风暴TS——近中心最大风速为34~63n mile(风力8~11级)飓风H——近中心最大风速≥64n mile(风力12级)例:强热带风暴是指中心风力
C 的热带气旋
A.6~7级
B.8~9级
C.10~11级
D.12级及以上
6.服务业的运作管理与制造业的运作管理有什么不同?
答:与顾客打交道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最主要区别,服务业的运作管理与制造业的运作管
理的不同之处主要有:①服务型生产的生产效率难以测量,因为服务型生产的输出是无形的,而制造型生产的生产效率是可以测量的。②服务型生产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服务质量难以评价,因此无法建立一个标准的质量体系,而制造型生产有其明确的质量体系,可以很方便的对其产品做质量的评估,③顾客参与是服务型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制造型生产却没有顾客的参与,④制造型生产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库存来处理由于需求变化而引起的波动,但服务型生产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
7.请阅读近期发表的关于生产运作管理的参考文献,并回答未来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阅读了《浅谈信息时代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在信息时代,消费者的价值观念 变
【201310、201101单选】1.某小型企业为对整个经营活动实行集中管理,将计划、财务和会计合并成立计划财务科,此种会计组织机构设计安排所基于的原则是()
A.系统性原则B.控制性原则C.责权对等原则D.适应性原则
【201310、201110、201101、200901单选】2.根据《会计法》和《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是()
A.具有五年以上财务与会计管理经验的高级会计师
B.具有五年以上财务与会计管理经验的中级会计师
C.具有四年以上财务与会计管理经验的高级会计师
D.具有四年以上财务与会计管理经验的中级会计师
【201310、201101单选】3.以财务与会计主管为领导,并且通常只设财会主管、会计和出纳等少数几个岗位的会计工作分工模式,称为()
A.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B.会计部经理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
C.财会主管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D.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
【201301单选】
4、下列关于企业会计组织机构设计责权对等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因事设岗、按岗设人 B、人员精干、各司其职
C、有职必有权、有权必有责 D、管理者责任随权力授予下属而转移
【201301单选】
5、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的小型企业适用的核算模式是()
A、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形式B、财会主管领导下的集中核算形式
C、会计部经理领导下的集中核算形式D、总会计师(或会计部经理)领导下的分散核算形式
【201301单选】
6、下列关于总会计师岗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岗位
B、总会计师必须由具有三年以上财务管理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担任
C、总会计师必须由具有三年以上会计管理经验的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担任
D、总会计师必须由具有五年以上财务与会计管理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担任
【201210单选】7.企业设计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时,执行岗位轮换制度和回避制度体现的是
A.适应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控制性原则D.效率性原则
【201210单选】8.在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下,可交由分厂或车间完成的工作是
A.预算综合B.报表编制C.总分类核算D.成本业务核算
【201210单选】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内部银行运用和发展的基本功能的是
A.规划与决策会计 B.企业(基础)管理 C.金融信贷(银行机制)D.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201201单选】10.按我国《会计法》的规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的是()
A.大型上市公司 B.大型中外合资企业C.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大型企业 D.大型外商独资企业
【201201单选】11.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部经理的任职条件是()
A.具有三年以上会计管理经验的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
B.具有五年以上会计管理经验的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
C.具有五年以上财务与会计管理经验的高级会计师
D.具有三年以上财务与会计管理经验的高级会计师
【201201单选】12.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以会计部、财务管理部、审计部为主管,各个科室分工负责的会计工作分工模式,称为()
A.财会主管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 B.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
C.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 D.会计部经理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
【201110单选】
13、某企业集团的管理系统不只是控制总公司,而且控制子公司。由此它的会计组织机构通常是一个独立于其他管理部门的单位——财务公司,此种会计组织机构设计安排所基于的原则是()
A、控制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 C、责权对等原则D、适应性原则
【201110单选】
14、以一个主抓财务的副厂长或副经理为领导,以会计部经理为主管,各个小组分工负责的会计工作分工模式,称为()
A、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B、财会主管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
C、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D、会计部经理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
【201010单选】
15、下列企业类型中,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的是().A、小型会计师事务所B、大型外商独资酒店
C、中型国有炼钢企业D、大型民营房地产企业
【201010单选】
16、某集团性企业为满足其业务需要,成立独立的财务公司作为其专门的会计组织机构,此种会计组织机构设计安排所基于的原则是()
A、适应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 Lx& FC、责权对等原则D、控制性原则
【201001单选】17.下列企业类型中,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的是()
A.大型民营企业 B.大型中外合资企业C.大型国有企业D.大型外商独资企业
【201001单选】18.对于集团公司来说,其会计机构的运作关键是()
A.独立B.统一C.控制D.灵活
【201001单选】19.财会主管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中,通常设置的岗位主管是()
A.财会主管和其他业务主管B.会计部经理和审计部经理 C.财务部经理、会计部经理和审计部经理
D.资金主管、成本主管、报表主管和财产物
【200910单选】20.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下列不属于会计工作岗位的是(C)
A.成本费用核算B.会计电算化C.环境绩效核算D.出纳
【200910单选】21.在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中,承担成本业务核算任务的部门通常是()
A.总厂会计部B.分厂或车间C.总厂财务部D.总厂审计部
【200901单选】22.对于集团公司来说,其会计机构的运作关键是()
A.独立 B.统一C.牵制 D.沟通
【200810单选】23.下列选项中,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的是()
A.小型会计师事务所 B.大型外商独资酒店C.中型国有炼钢企业 D.大型民营房地产企业
【200810单选】24.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下列不属于会计岗位工作的是()
A.成本费用核算 B.会计电算化C.环境绩效核算 D.出纳
【201310、201101多选】25.企业会计机构内部的分工有多种设计模式,一般的设计模式有()
A.财会主管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B.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C.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D.会计部经理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E.会计部经理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
【201301多选】
26、企业内部银行(或者内部结算中心)的适用对象有
A、小型企业B、企业集团C、控股性总公司 D、大中型实体性企业E、责任实体少的企事业单位
【201210多选】27.企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的工作有()
A.稽核 B.会计档案保管 C.收入、费用的登账 D.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账 E.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日记账
【201201多选】28.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一般可设置的部门包括()
A.会计部B.审计部C.成本核算部 D.职工薪酬部E.财务管理部
【201110多选】
29、财会主管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其岗位一般设置()
A、财会主管B、会计员C、出纳员D、成本核算员E、材料核算员
【201001多选】30.设计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时,应遵守的原则有()
A.适应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C.责权对等原则 D.控制性原则E.效率性原则
【201310、201101名词解释】31.总会计师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
【201301、201201、200901名词解释】
32、会计岗位责任制
【201210、201010、201001名词解释】33.会计与财务分别设置
【201110名词解释】
34、控制性原则
1.顶尖在轴类零件加工中起什么作用?在什么情况下需进行顶尖孔的修答:轴类零件最常用两中心孔为定位基准,既符合基准重合的原则,并能够研?有哪些修研方法?
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全部外圆及有关端面,又符合基准统一的原则,所以顶尖在轴类零件加工中上重要的定位元件,起主要起定位作用。
当加工高精度轴类零件时,中心孔的形状误差会影响到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另一方面,当零件进行热处理后,中心孔表面会出现一定的变形,因此,要在各个加工阶段对中心孔进行修研。
修研的方法有三种:用硬质合金顶尖修研;用油石、橡胶砂轮或铸铁顶尖修研;用中心孔磨床磨削。
2.主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大致过程是怎样安排的?
答:机床主轴一般是结构复杂,精度要求较高,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为:备料-正火-车端面和钻中心孔-粗车各外圆-调质-半精车-精车-表面淬火-粗、精磨外圆表面-磨内锥孔等几个主要工序。
3.分析主轴加工工艺过程中如何体现基准统一、基准重合、互为基准的原答:主轴在加工过程中,各主要加工表面的精加工均采用锥心轴或锥堵等代则?它们在保证主轴的精度要求中都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替内孔轴线,采用两顶尖支承定位。一般在精加工完两端的锥孔后,两端用锥堵中心孔定位作为定位基准,这样充分体现了基准统一和基准重合的原则; 而在精加工两端锥堵时,又是以轴上的精加工的主要加工外圆作为基准的,体现了互为基准的原则。通过采用这些加工措施,充分保证了主轴的轴颈相对于支承轴颈的同轴度和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等相互位置精度。
4.精磨主轴内锥孔的工序是怎样进行?
答:主轴锥孔对主轴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是机床的主要精度指标,因而锥孔的磨削是主轴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在精磨主轴内锥孔时在专用的磨主轴锥孔夹具上进行。如图1所示。
前后支架和底座固定在一起前支架由带锥度的巴氏合金衬套支撑主轴工件前锥轴颈,后支架由镶有尼龙的顶块支撑工件。必须保证工件轴线与砂轮轴线等高,以免将锥孔母线磨成了曲线。浮动夹头的锥柄装在磨床主轴的锥孔内,工件尾端夹于卡头弹性套内,用弹簧把弹性套连同工件向左拉,并通过钢球压向镶有硬质合金的锥柄端面以限制工件的轴向窜动。
图1 磨主轴锥孔夹具
1一弹性套;2一钢球;3一弹簧;4一浮动夹头:5一底座;6一支承架
5.箱体零件的结构特点及主要技术要求有哪些?这些要求对保证箱体零件答:箱体是机器中箱体部件的基础零件,由它将有关轴、套和齿轮等零件组在机器中的作用和机器的性能有何影响?
装在一起,使其保持正确的相互位置关系,彼此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运动。箱体零件的结构特点是:构造比较复杂,箱壁较薄且不均匀,内部呈腔形,在箱壁上既有许多精度较高的轴承支承孔和平面,也有许多精度较低的紧固孔。箱体类零件需要加工的部位较多,加工的难度也较大。其主要技术要求有:(1)支承孔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箱体上轴承支承孔应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以及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否则,将影响轴承外圈与箱体上孔的配合精度,使轴的旋转精度降低,若是机床主轴支承孔,还会影响其加工精度。
(2)支承孔之间的孔距尺寸精度及相互位置精度。箱体上有齿轮啮合关系的相邻孔之间,应有一定的孔距尺寸精度及平行度的要求,否则会使齿轮的啮合精度降低,工作时产生噪声和振动,并降低齿轮使用寿命,箱体上同轴线孔应有一定的同轴度,否则不仅给轴的装配带来困难,还会使轴承磨损加剧,温度升高,影响机器的工作精度和正常运转。
(3)主要平面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箱体的主要平面是装配基准面和加工中的定位基准面,它们应有较高的平面度和较小的表面粗造度数值,否则将影响箱体与机器总装时的相对位置和接触刚度以及加工中的定位精度。
(4)支承孔与主要平面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箱体上支承孔对装配基面要有一定的尺寸精度和平行度要求,对端面要有一定的垂直度要求。如果车床床头箱主轴孔轴心线对装配基面在水平面内有偏斜,则加工时会使工件产生锥度。
只有满足了这些技术要求才能保证箱体上孔的配合精度、相对位置精度和接6.孔系加工方法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各加工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性。答:孔系是指一系列具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孔.箱体零件的孔系主要有平行(1)平行孔系的加工。平行孔系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各平行孔轴心线之间及中心线与基准面之间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加工中常用找正法,镗模法和坐标法。找正法是在通用机床上加工箱体类零件使用的方法,可分为划线找正法,心轴块规找正法和样板找正法,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用样板找正法时,样板上孔系的孔距精度比工件孔系的孔距精度高,孔径比工件的孔径大。将样板装在工件上,用装在机床主轴上的千分表定心器,按样板逐一找正机床主轴的位置进行加工。该方法找正快,不易出错,工艺装备简单,孔距精度可达上±0.05 mm,常用于加工较大工件。
用镗模法加工孔系时,工件装夹在镗模上,镗杆由模板上的导套支承。加触刚度,使轴装配较为容易。
系、同轴系和交叉孔系。
工时,镗杆与机床主轴浮动连接。影响孔系的加工精度主要是镗模的精度。用镗模法孔距精度较高,这种方法定位夹紧迅速,不需找正,生产效率高,普遍应用于成批和大量生产中。
坐标法镗孔是在普通镗床、立式铣床和坐标镗床上,借助测量装置。按孔系间相互位置的水平和垂直坐标尺寸,调整主轴的位置,来保证孔距精度的镗孔方法。孔距精度取决于主轴沿坐标轴移动的精度。可用于加工孔距精度要求特别高的孔系,如镗模、精密机床箱体等零件的孔系。
(2)同轴孔系加工。同轴孔系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孔的同轴度。保证孔的同轴度有如下方法:1)镗模法;在成批生产中,采用镗模加工,其同轴度由镗模保证。2)利用已加工过的孔作支承导向法;这种方法是在前壁上加工完毕的孔内装入导向套,支承和引导镗杆加工后壁上的孔,3)利用镗床后立柱上的导向套支承镗杆法;用这种方法加工时镗杆为两端支承,刚度好,但后立柱导套位置的调整复杂,且需较长的镗杆。该方法适用于大型箱体的孔系加工。4)采用调头镗法。当箱体箱壁距离较大时,可采用调头锤法。即工件一次安装完毕,镗出一端孔后,将工件台回转1800,再镗另一端的同轴线孔。这种加工方法锤杆悬伸短,刚性好,但调整工作台的回转时,保证其回转精度较麻烦。(3)交叉孔系的加工。交叉孔系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各孔的垂直度,主要采用机床本身的回转精度和光学瞄准器定位等方法加工。
7.举例说明安排箱体加工顺序时,一般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答:为了便于安装,箱体一般采用分离式的。分离式箱体的主要加工部位有:轴承支承孔,接合面、端面及底面等。
整个加工过程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先对箱盖和底座分别进行加工,然后对装配好的箱体进行整体加工。第一阶段主要完成平面,连接孔、螺纹孔和定位孔的加工,为箱体的对合装配做准备。第二阶段为在对合装配后的箱体上加工轴承孔及端面,在两个阶段之间安排钳工工序,将箱盖与底座合成箱体,用锥销定位,使其保持一定的相互位置,以保证轴承孔的加工精度和拆装后的精度。这样安排符合箱体加工中的先加工平面、后加工支承孔的原则,也符合粗加工与精加工分开的原则,可以保证箱体轴承孔的加工精底和轴承孔的中心高等尺寸达到要求。
为了保证达到这些要求,加工底座的结合面时,应以底面为精基准,这样可使结合面加工时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台,有利于保证结合面至底面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箱体对合装配后加工轴承孔时,仍以底面为主要定位基准,并与底面上的两定位销孔组成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既符合基准统一的原则,也符合基准重合的原则,有利于保证轴承孔轴心线与结合面的重合度和与安装基面的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
8.怎能样防止薄壁套筒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答:为防止薄壁套筒受力变形,在加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为减少切削力和切削热的影响,粗、精加工应分开进行。使粗加工产生的热变形在精加工中可以得到纠正。并应严格控制精加工的切削用量,以减少零件加工时的变形。
②减少夹紧力的影响,工艺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变夹紧力的方向,即变径向夹紧为轴向夹紧,使夹紧力作用在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当需要径向夹紧时,为减少夹紧变形和使变形均匀,应尽可能使径向夹紧力沿圆周均匀分布,加工中可用过渡套或弹性套及扇形夹爪来满足要求;或者制造工艺凸边或工艺螺纹,以减少夹紧变形。
③为减少热处理变形的影响,热处理工序应置于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以便使热处理引起的变形在精加工中得以纠正。
9.深孔加工中首先应解决哪几个主要问题,两种排屑方式的特点如何? 答:钻深孔时,要从孔中排出大量的切屑,同时又要向切削区注放足够的冷却润滑液。普通钻头由于排屑空间有限,冷却液进出通道没有分开,无法注入高压冷却液。所以,冷却、排屑是相当困难的。另外,孔越深,钻头就越长,刀杆刚性也越差,钻头易产生歪斜,影响加工精度与生产率的提高。所以,深孔加工中必须首先解决排屑、导向和冷却毫米几个主要问题,以保证钻孔精度。保持刀具正常工作,提高刀具寿命和生产率。
常用的排屑方式有外排屑和内排屑两种,外排屑时,刀具结构简单,不需用专用设备与专用辅具,排屑空间较大,但切屑排出时易划伤孔壁。内排屑时,将增大刀杆外径,提高刀杆刚度,有利于提高进给量和生产率。冷却排屑效果较好,刀杆稳定,可提高孔的精度和降低孔的表面粗糙度值。
10.滚齿与插齿加工分别用于什么场合?
答:滚齿用于加工精度在7~9级,最高可达4~5级,齿面Ra为1.6~0.4微米的外齿轮;插齿机主要加工精度在7~8,最高可达6,齿面Ra为1.6~0.2米的外齿轮的双连具轮和内齿轮。滚齿是在滚齿机上进行,主要用于滚切直齿和斜齿外啮合圆柱齿轮及蜗轮的轮齿。滚齿的加工精度一般在7~9级,最高可达4~5级,齿面粗糙度值Ra可达1.6~0.4μm。滚齿可作为剃齿或磨齿等齿形精加工之前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
插齿是在插齿机上进行,主要用于加工直齿圆柱齿轮的轮齿,尤其适合加工内齿轮和多联齿轮的轮齿,还可加工斜齿轮、人字齿轮、齿条、齿扇及特殊齿形的轮齿。插齿加工精度一般在7~8级,最高可达6级,齿面粗糙度值Ra可达1.6~0.2μ m,可作为齿轮淬硬前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加工较大模数齿轮时,插齿因插齿机和插齿刀的刚性较差,切削时又有空行程存在,生产率比滚齿低;但加工较小模数齿轮,尤其是宽度较小的齿轮时,其生产率不低于滚齿。
11.剃齿原理是什么?它能提高齿轮工件哪些方面的精度? 答:剃齿加工原理相当于一对斜齿轮副的啮合过程,能进行剃齿切削的必要条件是齿轮副的齿面间有相对滑移,相对滑移的速度就是剃齿的切削速度。剃齿刀在加工过程中,在齿面上产生相对滑动,从齿面上刮下很薄的切屑,在啮合过程中逐渐将余量切除。
剃齿能校正前一工序中留下的齿形误差、基节误差、相邻周节误差和齿圈的12.分析珩齿与磨齿有什么异同点?
答:珩齿的加工原理与剃齿相同,珩齿可修正齿形淬火后引起的变形,减小径向圆跳动。
齿面表面粗糙度值,提高相邻周节的精度,并能修正齿轮的短周期分度误差,加工成本低、效率高。磨齿是精加工精密齿轮、特别是加工淬硬的精密齿轮的常用方法,对磨前齿轮的误差或热处理变形有较强的修正能力,但生产率比珩齿低得多,加工成本高,据齿面渐开线形成原理的不同,磨齿可分为成形磨齿和展成磨齿两种。
13.对不同精度的圆柱齿轮,其齿形加工方案如何选择?
答:齿轮加工的工艺路线一般为:毛坯制造与热处理一齿坯加工一轮齿加工一齿端加工一轮齿热处理一精基准修正一轮齿精加工一检验。
对8级精度以下的调质齿轮,用滚齿或插齿就能达到要求,对于淬火齿轮,可采用滚(或插)齿一齿端加工一热处理一修正内孔的方案,但淬火前应将精度相应提高一级,或在淬火后珩齿。
对6~7级精度的齿轮,可用剃一珩齿方案,即滚齿(或插齿)一齿端加工一剃齿一表面淬火一修正基准一珩齿。也可用磨齿方案,即滚齿(或插齿)一齿端加工一渗碳淬火一修正基准一磨齿。剃一珩方案生产率高,广泛用于7级精度齿轮的成批生产中;磨齿方案生产率较低,一般用于6级精度以上或低于6级精度但淬火后变形较大的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