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工作环境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全生产工作环境(精选8篇)

安全生产工作环境 篇1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消防安全关系到各行各业、干家万户,除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资源,加强各方面的综合协调,实行社会化的管理外,消防部门更要规范消防监督执法行为,提高消防行政服务效能,明晰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树立消防部队执法形象,才能结合消防工作实际,构建新时期和谐消防安全环境。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完善消防宣传体系

为了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提高抵御火灾的能力,消防部门正在全力贯彻落实公安部消防宣传“五进”工作,有针对性的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基本知识。

一是辖区内社区建设消防宣传活动室,配备消防宣传教育资料,设置消防宣传牌(宣传栏),并结合社区防火巡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经常性地开展“走万家,送安全”、“小手拉大手”和创建“消防安全文明小区”等活动;

二是在学校建立志愿消防组织,定期开展校园消防宣传活动,并将消防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教育工作计划,进行系统学习。组织召开消防主题班会,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驻地消防站,并请消防官兵讲授消防常识课;

三是各行业、系统要切实督促本行业、系统及下属各单位履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职责,将消防宣传工作列入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定消防宣传教育管理人员,并结合安全保卫部门的消防安全检查、培训,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在企业内部开设消防宣传专栏、专刊,利用单位广播、闭路电视、电子屏幕、局域网等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确保员工做到“三懂三会”,即:懂本岗位火灾危害性、懂基本消防常识、懂预防火灾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四是成立村民义务消防组织,制定村民防火公约,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制度和活动档案。各自然村要设置固定消防安全宣传牌、宣传栏等。村委会在每年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及森林重点防火期,要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要有明显的警示性消防宣传标语口号;

五是编辑制作城乡居民家庭防火灭火、逃生自救常识及消防法律、法规知识的小册子、宣传单等,并争取最大范围的送到千家万户,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及当地有线电视、农村“小喇叭”、社区网站等开展家庭消防宣传安全教育。联合相关部门将消防安全内容纳入“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的评选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城乡居民群众开展家庭火灾扑救、逃生、安全疏散等内容的消防演练活动。积极引导家庭配备必备的简易家用灭火器材和自救逃生器具。依托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定期组织城乡居民群众到附近的消防站、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参观体验。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消防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消防,珍惜生命。强化监督服务职能,规范消防执法行为

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消防工作的客观规律,大力推进我国消防工作的法制化进程。总结消防工作的经验教训,研究消防法实施以来消防工作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消防立法工作,提高立法水平和质量。增强“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自觉思想认识,从内心深处养成遵法、守法、用法和主动服务的好习惯,始终保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现阶段消防工作不是无法可依的时代,在一些地方出现的突出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混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从现实消防工作看,消防违法违章行为,有的是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有的是行为人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有的是不懂法不懂安全规程。因此,要依据《消防法》、监督检查规定等法律法规,规范执法程序,区别违法行为,明确全面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完善执法制度,定期开展执法质量考评、考核等措施,提高执法质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执法。坚决杜绝执法不严、不公现象,构建和谐消防安全秩序。强化战术训练,增强抢险救援及灭火能力

消防工作的两条主线,抢险救援及火灾扑救尤为重要,对于失控漏管的隐患一旦成灾,能否及时扑灭、对于意外事故抢险救援是否及时得当,都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及国家、个人财产安全。近两年开展的打造消防铁军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战斗力。在日常训练中,以立足实战,开展合成训练为主。随着经济发展,生产环境、生产工艺复杂,灾害事故突发等现象时常发生,针对过去那种单一火灾形式少的特点,开展合成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始终绷紧“练为战、战促练”的思想。加大消防投入,完善后勤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以保障有力为总体目标,将消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部队提供有效的后勤支持。全面提高后勤标准化管理,把后勤标准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及时掌握后勤正规化管理的进展情况,完善以防灭火两条主线为主的消防工作设备、资金保障。改善消防队伍的车辆装备及抢险救援、处置危险品事故的专勤器材,完善个人防护装备配备。配齐配足监督检查、勘察器材和必要装备,促使检查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全面提升抗御火灾的能力。强化错时检查机制建设,巩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效果

安全生产工作环境 篇2

关于企业经理对工作环境所应负的责任, 我在最近25年中, 曾经对瑞典经理们讲过多次课。在瑞典, 同其他别的许多国家一样, 有一项规定, 即雇主或主管人员在公司里必须建立一个关于健康和安全的组织。假如管理部门不遵守这项规定, 他们就会受到处罚。即使没有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主管人员也要受到处罚。在瑞典, 这是属于个人的责任。受处罚的是个人, 而不是公司。处罚的威力是非常有效的, 迫使人们按照规定的去做。

二、发生事故

瑞典开发的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但是今天的工作环境何止只是防止事故。今天我们既关心物质环境, 又重视心理社会环境 (psychosocial environment) 。在法院里处理物质环境问题和解决应该做而未做的无人负责现象, 这两项工作与解释什么原因引起故障的工作相比要困难得多。还有更困难的, 假如不是不可能的话, 是要在法庭上确定什么是好的或者坏的心理社会状态。换言之, 现代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要求改进工作环境的新认识。

三、工业界公认的预防维修

要说明的是:一个高效率和现代化的工业维修是由预防维修组成的, 而不是由修理组成。在有关维修的会议上, 主要是讨论如何获得高的生产率, 而且不大有争论。很明显, 通过维修和调校机器, 可以减少机器停车。而当你进行有计划的停车时, 你可以维修好机器, 从而可以减少许多停车的原因。在最近40年期间, 大多数国家都开发了许多维修方法。事实已经证明, 把修理改变为预防维修, 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可获得较高的生产率。所以预防维修也是福利事业的一个重要来源。

四、人机系统

生产总会出产品, 生产产品离不开机器和人。预防维修的重点放在机器上, 优化或者调校机器利用率是它的主要任务。一个典型的制造公司中的维修主管, 负责一个大型机构来完成这个目标。今天的维修会议大多涉及更多和更好的技术和怎样组织维修部门的工作。关于有多少工作可以外包协作和有多少可以改为生产维修也是重要的讨论内容。

五、需要有信息系统

维修人员也有许多仪器用于测量机器的状态。通过检查人员可以收集到许多信息并输入到复杂的维修系统中。所有这些必须掌握有关工厂各种情况的实际信息。

六、一个新的理念

当人们了解到需要有新的理念时, 现代维修可以取代旧的维修方法。现代维修所重视的是停机的损失, 而不是修理的费用。实际上, 这意味着你不奖励修理工人所做的快速完善的修理工作, 而奖励检查人员, 他们能够预知和排除停机的原因。这种新的理念要求对目前的态度作重大改变。实际上, 说起来容易, 但做起来难。

七、测量仪器

新的工业维修需要一些测量工具, 没有计算机的帮助, 这些工具不会起作用。已经开发了许多巧妙的工具用于测量机器的状态。同过去的人类历史一样, 需要决定发展, 检查人员通过测量仪器可以获得轴承的状态。各种不同类型的振动测量仪就是其中一例。

八、提高生产率

生产总是发展的, 而且要求效率越来越高。今天的竞争形势很严峻, 而且是国际化的。生产总是离不开机器和人。关于机器的利用率, 我们的确了解得很多, 但是人的利用率 (human availability) 我们一无所知。

九、缺工的社会损失

今天许多国家都在讨论病假工资和退休金问题。在瑞典, 这两项开支占了国家预算的很大一部分, 而且对福利事业造成很大的威胁。解决这个问题, 已经提出了许多意见。大多数建议是怎样做到少花钱看好病。也有些建议是提高失业者的再就业率。

十、生产成果

生产成果是由数量决定的, 显然这是数学观点。既然这样明显, 但是要想得到更多的关于“效能中的人为因素所占的比重” (human degree of effectiveness) 为什么这么少呢?假如你有一个产品P, 它是机器M和人工H的乘积, 那么你应该用同样的态度来衡量这两个因素。但是今天我们没有做到。

十一、无法衡量的损失

我们有一双眼睛监视工厂里的机器, 但是没有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人的因素 (human factors) 。首先, 在没有出现人的因素时, 我们应该开始关注人的因素。当你重视修理的费用而不重视停机的损失时, 你应该把人的因素与旧的工业思想深入地对比一下。假如你认为工作不主动的人对公司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人的因素就是显得很重要。然而工作不主动的人总感觉到他们时常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他们的坏影响力很大:同病相怜。

十二、需要有新的衡量方法

我们必须开发新的方法来估计人的效率 (efficiency of man) , 同时不必重视因生病而缺工所造成的损失。没有充分利用生病前的潜力, 这个损失才是巨大的, 而这些损失费用往往由公司承担。使用新的衡量方法, 可以提前找出故障的报警信号, 而且可以在生病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在工作环境中改变重点对象, 并不是道德上的错误, 而恰恰是相反。一直等到人的体力或精神耗尽才是不道德。那时候“修理”体力或精神, 对个人、公司和社会来说, 不仅是困难, 而且费用也大。

十三、需要有新的态度

工业维修从修理到预防维修的历史性变化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它不仅提高了生产率, 而且还降低了资源的消耗。关于人的维修 (human maintenance) 的相应变化还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态度和新开发的衡量业绩的工具还需要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对雇用人员每年一次提出“你们感觉怎样”的问题是不适当的。对每个经理、工长和管理人员的挑战是要了解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效率, 这是与他的潜力相比较。此外, 了解潜力挖尽的风险和了解在工人中间提高工作主动性和乐于进行服务或合作而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两者同样的重要。

十四、金钱万能

新的经济方案对所有生产的零件都会提高效率, 也会对所有与工作环境打交道的人员提供新的更有效的工具。这时, 对于为预防维修铺平道路的金钱问题也有争论, 只有改变理念才能取得胜利。人们得到照顾就不会生病。在工业维修中, 有些东西用过之后还可以再次使用。用20年的时间完成这个变革, 而不是40年这个经验很重要。

十五、结语

安全生产工作环境 篇3

【摘 要】 高校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群体之一,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一些诸如QQ、微博、微信等产品的喷涌式发展,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给目前高校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从新媒体的含义以及高校新媒体状况出发,根据四川大学校园新媒体现状抽样调查的结果,重点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做出探讨,分析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难点及措施。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安全稳定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3年四川大学科研项目“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ksz2014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9-0041-03

一、新媒体情况简介

媒体是指以信息为载体,为信息传播提供平台的媒介。媒体按其产生先后,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通常来讲,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属于新媒体的范畴。新媒体就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也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当今社会环境下,新媒体行业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常见的新媒体载体,凭借其丰富的信息内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俨然成为了当代高校学生最常接触的新媒体信息载体。新媒体发展的广阔前景和丰富的应用领域,为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高校新媒体现状

1. 积极现状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新媒体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也将是以后工作的一部分。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大学生在足不出户的同时获取到多方面、多角度的消息和资源,这有利于大学生开拓眼界、发散思维;同时,新媒体也拓宽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子,加强了大学生与亲人、朋友的交流;新媒体还能够辅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甚至成为教学工具的一部分,教师通过新媒体分享教学资料,通过新媒体加强师生交流沟通,通过新媒体提交课程作业等等,方便了大学教育的开展。高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在新媒体环境下迎来了新的机遇,能够开展更加贴近学生需求、互动性更大的、参与面更广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

2. 消极现状

新媒体的泛滥,也对部分高校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的高校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新媒体上,而忽略了自己进入大学的初衷和目的,让自己变得盲目,变得颓废,变得迷茫。本应将精力放在学业之上,却被新媒体提供的纷繁信息所捕获,分散了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做事不用通过大脑思考,只求快速完成任务,习惯性地使用搜索引擎,不加思考而生搬硬套他人的观点;沉浸在虚幻的网络世界,忽视了现实人际交往,变成高校里蜗居的“宅男”“宅女”。更加严重的是,网络信息的泛滥和其信息传播的隐蔽性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冲击,容易造成道德意识的弱化以及信仰的缺失,破坏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对学生造成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伤害。在新媒体环境所带来的诸多风险之下,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则成了目前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难点及措施

1. 难点分析

(1)舆情信息的不可控性。新媒体是运用新技术所产生的信息传递方式异于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即信息的网络传播。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具有高度的自发性,任何一个使用新媒体的官方或者个人都有传播信息的渠道和机会,而信息的内容纷繁无序,真实性也有待考究。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所获取到的信息往往会带有传播者的主观目的,其客观性不能保证。而伴随着一系列依托新媒体应运而生的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使得高校舆情信息变得愈发难以监督和控制。一旦高校发生事件,学生就会利用新媒体这一特性在短时间内,将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传播到各类新媒体信息平台上,这些带着传播者个人情绪、真实性客观性存在偏差甚至是带有负面性的言论,将会使事件本身变得更加复杂,让高校对于事件的处理更加棘手。

(2)不良信息的肆意传播。新媒体主要依托的是互联网,而互联网的虚拟性也成为新媒体的一大特性,从而使不良信息传播变得隐蔽起来,这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相当不利。新媒体环境下,每个参与者都将会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但是这两者因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匿名性其真实身份也具有了隐蔽性,这将造成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真假难辨的结果。一些不良信息很容易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道德观念等方面带来冲击,同时也对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高校学生在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没有阻拦地将自己的见解,视频,音频等发布到网上的同时,也经受着互联网上无处不在的不良信息的侵袭,这也成为了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一大阻碍。

(3)缺乏完善的引导机制。对于互联网普及的今天,高校学生对新媒体工具过度依赖的情况下,高校并没有齐全的软硬件设施来减少互联网对高校安全管理所带来的冲击。根据抽样调查的部分结果,可以大体上看出一些问题:第一,学校新媒体平台的运行没有完全达到学生的预期。高校新媒体平台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标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且没有有效的运行模式,这不得不说是高校新媒体所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第二,辅导员对于新媒体的使用,效果和反响并不强烈。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定期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的辅导员并没有占到足够大的比例;第三,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安全稳定方面的作用没有达到预期成效。针对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安全方面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校园安全事件并没有得到显著遏制,说明高校对新媒体在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方面的应用仍缺乏完善的引导机制,同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高校对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不够重视。

2. 应对措施

(1)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新媒体平台作为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新阵地,高校应当引起重视,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安全管理队伍。高校应当在新媒体平台的运营上投入更多的人才和物资,建立拥有高专业素质人才的专业团队,对高校新媒体下的学生安全稳定工作负责,确保高校组织、发展和运营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服务。这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安全管理队伍,必须能够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了解多种新媒体工具使用的基础上,基于高校自身情况,结合到各个组织、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共同做好高校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

(2)明确新媒体环境下安全工作的目标及方式。新媒体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但是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开展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一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开展具体工作。而具体的新媒体平台,目前能够应用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上面的,又可以分为信息展示和即时通讯等方面,如QQ群、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院校主页、学生论坛、学校和学院贴吧、教师个人主页等平台,都是我们所能够利用和需要引起注意的新媒体媒介和方式。这些新媒体产物将是我们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我们需要分别将各个平台的设置和职能加以明确。

(3)狠抓内容,加大宣传,控制事态进展。新媒体是一把利器,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我们要利用高校新媒体平台的特性,合理使用诸如BBS、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信息发布平台,狠抓信息内容,向学生传递正面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并提供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发挥新媒体的互动引导作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虽然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安全稳定事件产生和扩散的常用工具,但我们可以利用的是高校扎根于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工具,扩大高校新媒体工具的宣传力度,努力建立高公信力的高校新媒体平台,完善其服务功能,加强高校与学生的联系,并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等相关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和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通过发布有深度的教育信息,对可能引起学生安全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加以正面引导。

(4)健全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标准。新媒体环境之下,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言论交流和意见表达之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媒体平台绝对的开放,新媒体也不能成为学生任意表达愤懑、发泄不满的场所,更不应当成为混乱和谣言的发酵池。这就对高校新媒体安全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健全对新媒体平台的引导和约束机制,提高安全防范标准。在通过新媒体开展丰富的安全教育活动的同时,针对当前学校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管理制度和防范标准进行探讨,不断吸收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争取通过健全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标准,并随时保持与学生的良好沟通,来共同维护新媒体环境下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促进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也增强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安全防范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许多高校也已经进一步地认识到了新媒体在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方面的重大作用,并且已经开始建设与新媒体相关的学生安全管理体系。一方面积极使用新媒体为载体开展学生安全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安全管理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对新媒体工具的使用,有效地转变工作方式,更加紧密地贴近学生校园生活,行之有效地监控校园舆情和学生状态,及时高效地进行危机公关和学生心理辅导等工作。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代表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思维、新手段、新亮点,更让我们坚信,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毛子成.博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1).

[2] 熊舒平.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环境安全目标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环境安全工作,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方针,宣传普及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

二、加强领导,成立专班

成立了以局长同志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大队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负责安全日常工作。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对县域内企业的安全管理确保全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

2.督促各生产单位新工人三级安全环保教育培训率达100%。

3.督促县域内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

4.督促项目建设单位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率100%。

5.督促各生产单位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开车率100%;

6.全面落实总量控制污染物质排放量控制在指标以内;

7.加强对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管理,严禁保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非法设立排污口,严禁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严禁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违法活动;

8.加强对库区水域及其他重点流域的巡查,重点是查看水域水环境变化情况、水面漂浮物情况,及时与监测站取得联系,随时掌握水质监测情况,若在检查中发现水质出现异常情况应根据检查情况立即上报,增加监测密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对有关“水华”现象的宣传工作,及时消除群众顾虑,并建议县政府采取相应的妥善处置措施;

严密布控做好汛期环境安全工作 篇5

目前我市已进入汛期,为保障我市环境安全,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汛期环境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紧紧围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把确保我市环境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汛期环境应急工作。

一、认真组织,加强领导。把汛期期间环境安全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防汛措施,责任分解到人,确保落实到位。

二、加强环境监管和预警。要认真做好对河流、湖库等流域内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源排查和整治工作,严密监测监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风险源企业和重点工业污染源,发现异常情况,迅速查找原因,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

三、建立健全应急预案。要建立健全应对汛期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要加强与安监、消防部门的沟通配合,形成联动工作机制,根据气象变化情况做好预报应急准备。

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 篇6

第155号公约

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经国际劳工局理事会召集,于1981年6月3日在日内瓦举行其第67届会议,并经决定采纳本届会议议程第六项关于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的某些提议,并经确定这些提议应采取国际公约的形式,于1981年6月22日通过以下公约,引用时得称之为1981年《职业安全和卫生公约》:

第一部分范围和定义

第一条

一、本公约适用于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

二、凡批准本公约的会员国,经与有关的、有代表性的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在尽可能最早阶段进行协商后,对于其经济活动的某些特殊部门在应用中会出现实质性特殊问题者,诸如海运或捕鱼,得部分或全部免除其应用本公约。

三、凡批准本公约的会员国,应在其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交的关于实施本公约的第一次报告中,列举按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豁免的部门,陈明豁免的理由,描述在已获豁免的部门中为适当保护工人而采取的措施,并在以后的报告中说明在扩大公约的适用面方面所取得的任何进展。

第二条

一、本公约适用于所覆盖的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中的一切工人。

二、凡批准本公约的会员国,经与有关的、有代表性的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在尽可能最早阶段进行协商后,对应用本公约确有特殊困难的少数类别的工人,得部分或全部免除其应用本公约。

三、凡批准本公约的会员国应在其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交的关于实施本公约的第一次报告中,列举出按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予以豁免的少数类别的工人,陈述豁免的理由,并在以后的报告中说明在扩大公约的适用面方面所取得的任何进展。

第三条

就本公约而言:

(一)“经济活动部门”一词涵盖雇用工人的一切部门,包括公共机构;

(二)“工人”一词涵盖一切受雇人员,包括公务人员;

(三)“工作场所”一词涵盖工人因工作而需在场或前往、并在雇主直接或间接

控制之下的一切地点;

(四)“条例”一词涵盖所有由一个或几个主管当局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

(五)与工作有关的“健康”一词,不仅指没有疾病或并非体弱,也包括与工作安全和卫生直接有关的影响健康的身心因素。

第二部分国家政策的原则

第四条

一、各会员国应根据本国情况和惯例,经与最有代表性的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协商后,制定、实施和定期审查有关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及工作环境的连贯的国家政策。

二、这项政策的目的应是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把工作环境中内在的危险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以预防来源于工作、与工作有关或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对健康的危害。

第五条

本公约第四条提及的政策,应考虑到对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有影响的以下主要活动领域:

(一)工作的物质要素(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工具、机器和设备、化学、物理和生物的物质和制剂、工作过程)的设计、测试、选择、替代、安装、安排、使用和维修;

(二)工作的物质要素与进行或监督工作的人员之间的关系,及机器、设备、工作时间、工作组织和工作过程对工人身心能力的适应;

(三)为使安全和卫生达到适当水平,对有关人员在某一方面或其他方面的培训,包括必要的进一步培训、资格和动力;

(四)在工作班组和企业一级,以及在其他所有相应的级别直至并含国家一级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保护工人及其代表,使其不致因按照本公约第四条提及的政策正当地采取行动而遭受纪律制裁。

第六条

本公约第四条提及的政策的制订应阐明公共当局、雇主、工人和其他人员在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方面各自的职能和责任,同时既考虑到这些责任的补充性又考虑到本国情况和惯例。

第七条

对于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的状况,应每隔适当时间,进行一次全面的或

针对某些特定方面的审查,以鉴定主要问题之所在,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应采取的优先行动,并评估取得的成果。

第三部分国家一级的行动

第八条

各会员国应通过法律或条例,或通过任何其他符合本国情况和惯例的方法,并经与有关的、有代表性的雇主和工人组织协商,采取必要步骤实施本公约第四条。

第九条

一、实施有关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的法律和条例,应由恰当和适宜的监察制度予以保证。

二、实施制度应规定对违反法律和条例的行为予以适当惩处。

第十条

应采取措施向雇主和工人提供指导,以帮助他们遵守法定义务。

第十一条

为实施本公约第四条提及的政策,各主管当局应保证逐步行使下列职能:

(一)在危险的性质和程度有此需要时,确定企业设计、建设和布局的条件、企业的交付使用、影响企业的主要变动或对其用途的修改、工作中所用技术设备的安全以及对主管当局所定程序的实施;

(二)确定哪些工作程序及物质和制剂应予禁止或限制向其暴露,或应置于各主管当局批准或监督之下;应考虑同时暴露于几种物质或制剂对健康的危害;

(三)建立和实施由雇主,并在适当情况下,由保险机构或任何其他直接有关者通报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程序,并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建立统计;

(四)对发生于工作过程中或与工作有关的工伤事故、职业病或其他一切对健康损害,如反映出情况严重,应进行调查;

(五)每年公布按本公约第四条提及的政策而采取措施的情况及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或与工作有关的工伤事故、职业病和对健康的其他损害的情况;

(六)在考虑本国情况和可能的情况下,引进或扩大各种制度以审查化学、物理和生物制剂对工人健康的危险。

第十二条

应按照国家法律和惯例采取措施,以确保设计、制作、引进、提供或转让业务上使用的机器、设备或物质者:

(一)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查明机器、设备或物质不致对正确使用它们的人的安全和健康带来危险;

(二)提供有关正确安装和使用机器和设备以及正确使用各类物质的信息,有关机器和设备的危害以及化学物质、物理和生物制剂或产品的危险性能的信息,并对如何避免已知危险进行指导;

(三)开展调查研究,或不断了解为实施本条第一项和第二项所需的科技知识。

第十三条

凡工人有正当理由认为工作情况出现对其生命或健康有紧迫、严重危险而撤离时,应按照本国情况和惯例保护其免遭不当的处理。

第十四条

应采取措施,以适合本国情况和惯例的方式,鼓励将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问题列入各级的教育和培训,包括高等技术、医学和专业的教育以满足所有工人培训的需要。

第十五条

一、为保证本公约第四条提及的政策的一贯性和实施该政策所采取措施的一贯性,各会员国应在尽可能最早阶段与最有代表性的雇主和工人组织并酌情和其他机构协商后,做出适合本国情况和惯例的安排,以保证负责实施本公约第二和第三部分规定的各当局和各机构之间必要的协商。

二、只要情况需要,并为本国情况和惯例所许可,这些安排应包括建立一个中央机构。

第四部分企业一级的行动

第十六条

一、应要求雇主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保证其控制下的工作场所、机器、设备和工作程序安全,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二、应要求雇主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保证其控制下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物质与制剂,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后,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三、应要求雇主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保护服装和保护用品,以便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预防事故危险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第十七条

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如在同一工作场所同时进行活动,应相互配合实施本公约的规定。

第十八条

应要求雇主在必要时采取应对紧急情况和事故的措施,包括适当的急救安排。

第十九条

应在企业一级做出安排,在此安排下:

(一)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协助雇主完成其承担的职责;

(二)企业中的工人代表在职业安全和卫生方面与雇主合作;

(三)企业中的工人代表应获得有关雇主为保证职业安全和卫生所采取措施的足够信息,并可在不泄露商业机密的情况下就这类信息与其代表性组织进行磋商;

(四)工人及其企业中的代表应受到职业安全和卫生方面的适当培训;

(五)应使企业中的工人或其代表和必要时其代表性组织,按照国家法律和惯例,能够查询与其工作有关的职业安全和卫生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并就此接受雇主的咨询;为此目的,经双方同意,可从企业外部带进技术顾问;

(六)工人应立即向其直接上级报告有充分理由认为出现对其生命或健康有紧迫、严重危险的任何情况;在雇主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之前,雇主不得要求工人回到对生命和健康仍存在紧迫、严重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去。

第二十条

管理人员与工人和(或)其企业内的代表的合作,应是按本公约第十六条至第十九条所采取的组织措施和其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十一条

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不得包含使工人支付任何费用的规定。

第五部分最后条款

第二十二条

本公约对任何公约或建议书不作修订。

第二十三条

本公约的正式批准书应送请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登记。

第二十四条

一、本公约应仅对其批准书已经总干事登记的国际劳工组织会员国有约束力。

二、本公约应自两个会员国的批准书已经总干事登记之日起1年后生效。

三、此后,对于任何会员国,本公约应自其批准书已经登记之日起1年后生效。

第二十五条

一、凡批准本公约的会员国,自本公约初次生效之日起满10年后得向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通知解约,并请其登记。此项解约通知书自登记之日起满1年后始得生效。

二、凡批准本公约的会员国,在前款所述10年期满后的1年内未行使本条所规定的解约权利者,即须再遵守10年,此后每当10年期满,得依本条的规定通知解约。

第二十六条

一、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应将国际劳工组织各会员国所送达的一切批准书和解约通知书的登记情况,通知本组织的全体会员国。

二、总干事在将所送达的第二份批准书的登记通知本组织全体会员国时,应提请本组织各会员国注意本公约开始生效的日期。

第二十七条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应将他按照以上各条规定所登记的一切批准书和解约通知书的详细情况,按照《联合国宪章》第102条的规定,送请联合国秘书长进行登记。

第二十八条

国际劳工局理事会在必要时,应将本公约的实施情况向大会提出报告,并审查应否将本公约的全部或部分修订问题列入大会议程。

第二十九条

一、如大会通过新公约对本公约作全部或部分修订时,除新公约另有规定外,应:

(一)如新修订公约生效和当其生效之时,会员国对于新修订公约的批准,不需按照上述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依法应为对本公约的立即解约。

(二)自新修订公约生效之日起,本公约应即停止接受会员国的批准。

二、对于已批准本公约而未批准修订公约的会员国,本公约以其现有的形式和内容,在任何情况下仍应有效。

第三十条

安全生产工作环境 篇7

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操作方法、结算方式等方面的改变, 网络会计必须要有信息系统的支撑, 才能正常运转。而网络信息系统的开放性,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更易受到威胁。因此, 必须保证会计软件系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运行, 使得由此而产生的信息风险自始至终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财务ASP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安全性方面还存在诸多风险。

1 网络会计工作存在的风险

1.1 网络实体风险

对于网络会计工作而言, 由于支撑整个业务流转的关键点在网络机房, 所以机房的安全也很重要, 平时就要注意机房内的安全性, 注意防范自然灾害、电磁辐射等对机房的影响。还有大量网络设备的安全性也很重要。

1.2 会计制度方面的的风险

随着网络会计的发展, 在安全控制方面也规定了很多内容。如计算机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范围等。但在执行过程中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时有发生。不法分子就是利用管理上的松懈、漏洞, 利用会计应用软件, 对会计业务数据的修改复制不留痕迹、数据传送迅速等特点达到套取会计资料的目的。

1.3 会计业务数据被丢失或破坏, 导致正常核算中断

在网络化多用户的状态下发生计算机故障等造成数据资源被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将更大。恢复数据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如操作人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 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等, 都会给会计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1.4 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

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主要的威胁, 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 并导致机密数据泄露。如通过修改、删除、乱序、冒充设置病毒等进行主动攻击;还有通过监听、窃取、业务流量分析等进行的被动攻击。黑客主要的网络攻击手段还有间谍软件攻击、混合攻击、通过各种软件的漏洞的后门攻击、网页及浏览器漏洞攻击、网络欺骗攻击、击键记录攻击等。不法分子篡改网络上传送的信息, 通过加大结算金额, 更改收款单位账号, 达到贪污或窃取资金的目的。

1.5 网络病毒破坏会计的应用软件系统

在网络会计电算化工作中, 由于网络病毒的多发性和快速感染性, 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病毒一般存在于文档、表格、或者其他文件之中, 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 不仅会试图感染电脑程序, 同时还会对现有系统进行破坏, 使数据文件突然出现不明真象的丢失, 以及应用软件无法正常工作。

1.6 非授权访问

非授权访问就是没有预先经过授权同意, 而私自对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进行访问的行为。如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行为对网络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

1.7 操作系统风险

操作系统是整个网络财务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运行的平台, 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任何用户使用计算机都离不开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窗口。操作系统的功能、作用是对所有人开放的, 无论哪一种操作系统, 都是可以学习、掌握和利用的。同时它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些强有力的软件工具, 利用这些工具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日常维护, 也可以对应用软件的程序进行加工和修改。这样开放的软件环境对普通用户无疑是十分有利的条件, 但对会计部门来讲却构成了威胁。

2 网络会计工作安全性分析

2.1 硬件安全性

影响系统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电源失效、硬件失灵、外存储器损坏等。对于网络会计硬件系统来讲, 保持不间断的电源是很重要的, 因为突然断电, 会导致用户所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因为没有来得及存盘而前功尽弃, 若是程序正在向数据库中写内容时也会因突然断电, 导致数据出现错乱。电源失效时使计算机停止工作, 系统停止运行, 数据得不到及时保存, 硬件可能会受到损伤。硬件失灵时数据将得不到正确或完整的处理, 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外存储器损坏将造成数据丢失, 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加强设备管理, 选择优质硬件及正确使用, 注意安全防范可以避免硬件可能引起的风险。

2.2 软件安全性

软件是控制电算化系统运行的神经中枢,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及会计系统。对于操作系统而言, 要求操作系统不但能够支持会计系统的运行, 而且还要求其稳定、可靠、适用, 并能不断升级、完善。对于会计系统而言, 主要是指所用的软件要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 质量有保证, 软件的质量问题成了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能否有效持续运行的关键问题, 如:界面的美观程度、运行速度, 数据的准确性、系统的稳定性等。另外, 软件系统维护也很重要, 维护不只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而且还要维持软件的更新。

2.3 社会因素的安全性

除了在技术上需要提供各种防范措施之外, 还需借助于法律和社会监督来保证网络会计的安全性。制定有关的政策、规章制度或采用适当的硬件手段、软件程序和技术工具, 保证信息系统不被未经授权进入并使用、修改、盗窃, 造成损害的。

3 网络会计安全性控制与防范措施

3.1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建立制约机制, 严格职责范围是保证网络会计安全性控制的主要措施和根本保证, 是实现网络会计工作的前提。制度建设主要有:岗位责任制度、上机操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责任制度等。

3.2 加强账户管理工作,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在账户管理上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涉及修改账户信息的业务, 要经会计主管审批后输入计算机。严禁个人操作, 随意删改, 无人监督。存放在计算机内的会计业务数据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拷贝、调试程序;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的会计数据, 应采取安全性措施;不得随意拷贝、携带、转借备份的数据信息。会计人员还要加强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自觉遵守各种操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止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3.3 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数据备份应以及时恢复数据为前提。使会计数据被丢失、破坏后能及时恢复。对备份数据的管理, 除在制度上明确规定外, 还应有专人负责定时定点存放拷贝会计资料。

3.4 预防计算机病毒, 杜绝计算机病毒侵袭

安装杀毒软件, 每天定时升级、查杀病毒。尽量不要在会计专用的计算机上使用外单位的U盘等存储器, 也不要随意将专用存储器借给他人, 以免归还时感染病毒。严格遵守专机专用, 不要让他人随意使用计算机, 严禁把外单位的程序带入系统运行。对重要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数据文件, 要制作备份放到安全区保存, 以便病毒侵害后用于及时恢复。

3.5 数据通讯安全防范

数据通讯控制是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 会计部门可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准确、安全、可靠。应当采取的措施有:保证良好的物理安全, 在埋设地下电缆的位置设立标牌加以防范, 尽量采用结构化布线来安装网络;采用虚拟专用网 (VPN) 线路传输数据, 开辟安全数据通道;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与数字签名, 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使用数字签名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总之, 网络会计工作安全性问题, 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 需要硬件, 网络, 软件, 人员等相互协调、共同应对解决, 是一个需要强化安全意识, 做足预防管理的问题。通过以上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防范, 可以促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问题降到最低程度, 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顺利实施, 实现安全运行无忧。

摘要:会计工作从最初的手工核算, 到现在的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完成会计各项工作, 经历了几次飞跃性的变化。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出现, 会计人员可以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 凭借计算机的自动化处理, 及时完成各项会计核算任务。这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减轻了劳动强度。但由于信息系统的开放性, 会计工作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系统风险、网络风险、信息风险也随之产生。因此, 更好的防范和解决这些风险也就至关重要。

关键词:会计工作,网络环境,信息系统,安全防范

参考文献

[1]孟保东, 刘斌, 李嘉明.网络财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季新萍, 白仙花.会计算化系统的安全性控制[J].现代审计与会计, 2009 (1) .

优化养殖环境,促进动物安全生产 篇8

[关键词]养殖 环境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J5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38-01

1 养殖环境直接影响动物的安全生产

传统的动物安全生产是简单的免疫接种、疫病检测等传统疫病防治观念的体现。而现代动物安全生产是养殖技术水平和社会管理的综合体现。动物疫病的控制从动物的种源安全、饲养条件、管理水平和防疫规则等环节采取综合措施,正确树立“无病先防”和“环境、饲养、管理都是防疫”的防疫理念。要科学认识到;一旦发生疫病,只能采取极为被动的办法,不仅会引起畜禽死亡,增加成本,而且会影响畜产品质量,给畜禽养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 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低水平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在没有严格安全生产措施和先进养殖设备保障的情况下,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在所难免,为控制和消灭疫病,养殖场主不得不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对染病畜禽实行大剂量、超剂量用药。二是在饲料中长期固定抗菌素的使用量。这两种措施必然导致在动物机体内形成药物残留,一则使动物本身产生耐药菌株,疫病治愈率低。二则使人食用这种畜产品后间接产生抗药性,给人体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难度。

3 优化养殖环境的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食品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备受当今消费者的喜爱。也对我们的不规范生产和无序竞争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及早认识和解决上述问题,必将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埋下无穷的隐患,使畜牧养殖业遭受致命打击。怎样才能优化养殖环境,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3.1 合理绿化,改善养殖场内环境

畜禽排出的污浊空气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这些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许多植物还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使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氟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大大降低,恶臭也明显减少。此外,有些植物(如夹竹桃)对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吸收能力。植物叶面还可吸附、阻留空气中的大量灰尘、粉尘而使空气净化。许多绿色植物还有杀菌作用,场区绿化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减少22%~79%,绿色植物还可降低场区噪声。

3.2 积极推广微生态养殖新技术

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对于防治疾病和增进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的长期、大量使用,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比如在畜禽养殖业上出现的抗药菌株,使疫病种类愈来愈多,防治难度愈来愈大。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耐药菌株以及对人体耐药性转移等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恐慌和不安。因此,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力求寻找新的出路,在微生态领域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3.3 提高日常饲养管理水平

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平衡及饲料利用率低是导致畜禽排泄物中养分含量过高的主要原因。在畜禽排泄物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元素主要有氮、磷、铜、锌、砷等。研究表明,在精确估测特定畜禽的营养物质需求参数和准确了解饲料原料组成及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日粮营养调控及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可以降低畜禽排泄物中的氮、磷、铜、锌、砷的含量,改善畜禽体内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减轻畜禽养殖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3.3.1 选用符合要求的饲料原料

一是要选择易消化、营养变异小的饲料原料。据测定,饲料利用率每提高0.25个单位,可以减少粪中氮的排出量5%~10%;二是要选择毒害成分低、无污染、安全性高、抗营养因子易消除的原料。在饲料加工方面,对各种谷物饲料原料的粉碎粒度大小要适中,通过制定科学配方,将原料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在有条件的场(厂)宜采用膨化和制颗粒加工技术,可破坏或抑制饲料中的某些抗营养因子及有害物质,以提高畜禽对饲料的消化率。

3.3.2 控制氮的排泄量

控制氮的排泄要利用氨基酸平衡营养技术,在畜禽日粮中使用合成氨基酸或寡肽,能够使日粮的蛋白质水平降低2个百分点或更多,提高日粮氮的利用率,减少粪尿中氮的排泄量20%~50%,粪尿中的臭味物质显著减少。

3.3.3 合理使用酶制剂

合理使用酶制剂可以通过补充畜禽体内消化酶的分泌不足或提供畜禽体内不存在的酶而提高畜禽对饲料的消化率。Baidoo等(1998)研究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以使仔猪对饲料的消化率提高10%,使生长猪对饲料的消化率提高5.3%。外源酶制剂的添加增强了畜禽降解饲料的能力,从而提高了饲料消化率,降低了不可消化养分的排出量。

3.3.4 科学控制铜、锌及砷的添加量

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铜、锌可以起到生长促进剂的作用,但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首先,由于高剂量添加,猪对其净吸收率上升,导致肌肉组织中铜、锌、砷的含量增加。其次,由于高剂量添加,粪便中铜、锌和砷的含量大幅提高,造成环境污染。

3.4 加强监督管理,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上一篇:人力资源部年度kpi下一篇:灭蚊大战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