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工作章程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本管理工作章程(共7篇)

成本管理工作章程 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及核算工作,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结合深化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企事业)和集团公司控股的工业企业(含股份制企业),以及分公司和分公司性质的分支机构。

第三条企业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必须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本工作要点是:

(一)遵守财经纪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二)加强和完善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三)正确掌握成本和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划分产品成本界限;

(四)进行成本预测,参予生产经营决策,实行主要产品的目标成本管理;

(五)编制先进可行的成本计划和增产节约计划,组织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

(六)分解成本和费用指标,控制生产耗费,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实行分级归口管理;

(七)准确、及时核算产品成本,控制和监督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成本和费用分析;

(八)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第四条企业要结合经营责任,贯彻成本管理责任制。企业负责人要组织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总工程师等各级领导,依靠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组成成本管理体系。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借鉴国内外成本管理的先进经验,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

第五条各级成本管理的责任承担者,都必须作到责任内容清楚,职权范围明确,考核奖惩分明,贯彻责、权、利三结合。成本管理责任承担者对所承担的经济责任,要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一)能了解所分管成本费用指标的要求和资料来源;

(二)能了解所分管成本费用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和计算依据;

(三)能调节、控制所分管成本费用指标的耗费数。

第二章成本和费用管理基础工作

第六条企业应在企业负责人和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认真作好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内部价格体系、内部经济核算制。

第七条企业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八条各项定额的制订,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在统一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在定额制订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考虑企业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先进又可行。

(二)要保持定额相对稳定,以利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但随着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已不适应的定额应适时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三)要注意各种定额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相互脱节,彼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四)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定期检查分析,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

第九条企业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包括:材料、物资验收入库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委托加工材料单、委托加工入库单、超定额领料单、退料单、材料切割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单、工具请领单等,并作好工具借交登记簿和材料仓库台帐的记帐工作。

(二)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基金、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三)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记录,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从毛坯投入至验收入库的过程,如工作命令单、加工路线单、毛坯投料单、半成品领用单、转工单、废品通知单、零件短缺报告单,以及零部件和产成品交库单等,并作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

(五)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验收单等,并作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根据各计量仪表所显示的水、电、汽、风的实际耗用量,并作好能源消耗统计报表。企业应指定专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都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质量验收。

(一)对于购入材料的计量验收分下列两种方式:

1.提货验收。在提货时进行现场验收,发现短缺、不足或破损等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其应由运输机构负责的,要填写物资破损清单,由运输机构签证,明确交接双方的经济责任。

2.入库验收。材料运达仓库后,由仓库管理人员根据发票所列的品名、规格和数量,分别采取点数、过磅、检尺、量方等适用的计量折算方法,准确计算数量,经检验部门质量检定后,按实际合格数量入库。属于材料的定额损耗,可在规定允许的损耗范围内点收入库。对于数量和质量不符,以及破损等情况,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要求有关方面赔偿或扣付货款。

(二)对于在产品、半成品在车间之间或车间内部的转移,应根据工艺流程记录的凭证,经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点数、交接。在产品报废或短缺,应及时查清数量和原因,填制有关的原始凭证,以保证投入、产出数量记录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三)对于外发加工的半成品,在拨出和完工入库时,都应进行合格数量的计量和交接,如发生外部责任的报废或短缺,应及时办理索赔。

(四)对于车间完工的零部件和产成品,应由车间填制入库单,经检验合格签证后,送交仓库点收入库。

第十一条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互相提供产品、材料或劳务等经济事项,如生产部门之间转移半成品,辅助生产部门为基本生产部门提供劳务,管理部门为生产部门提供服务等。因此,为了正确评价各单位的工作业绩,分清各自的经济责任,企业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内部价格体系,实行以货币形式进行等价交换的内部结算。

第十二条内部结算价格的制订

(一)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由物资供应部门以当时市场价格为基础,制订内部计划价格,编制价格目录,经财务部门审核后,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二)企业辅助部门劳务供应,可以市场价为基础,由企业主管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成本情况审定结算价格。

(三)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在内部转移时,可采用定额成本作为转移价格。企业应当编制全部产品的零部件及整机的定额成本。

鉴于产品零件定额成本的制订是一项较大而浩繁的工作,牵涉到各个方面,根据若干企业的经验,特制订以下规定:

1.此项工作应由企业主要领导牵头,直接监督检查有关职能部门按要求提供下列资料:

1-1 产品机件明细表,包括组装件、借用件、随机备件、标准件、电气件等明细表。

1-2 产品零件加工及装配工艺路线表,加工工时定额明细表,材料定额明细表,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油漆材料等。

1-3 产品零件外协加工费明细表。

1-4 各种材料、外购件的以市场价为基础的计划价格。

1-5 以实际成本结合预测成本为基础的工缴定额单位成本。

2.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将数据及资料输入电算机,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信息维护及负责填发信息变动通知单。

(四)其他内部结算价格,应本着公平合理、利益兼顾、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在企业领导下由各有关部门协作制订,经批准后施行。

第十三条内部结算的方式和组织。

(一)内部结算的方式,本着既满足往来结算的要求,又简化手续的原则,选择使用,一般以厂内支票较为适宜,也可由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二)内部结算的组织,一般有两种形式:

1.在财务部门设立结算中心,主要负责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往来结算,核算工作较简单。

2.是厂内银行具有结算、信贷、控制等职能,但核算工作较复杂,企业可根据管理需要选定适当的组织形式。

第十四条各种内部结算价格,以每年修订一次为宜,但如客观情况发生较大变动,影响成本的准确性,可在企业领导下,由有关部门协作研究修订,经批准后施行。各单位不得擅自改变价格标准。

第十五条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经济核算制,在企业统一计划、统一核算的前提下,建立企业各单位(成本中心)分级归口管理的经济核算网络,形成纵向为厂部、车间(分厂)、小组(个人)核算;横向为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物资供应、生产计划、经营销售及财务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全面经济核算制。各核算单位都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明确分工职责,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和成本管理责任制考核,开展内部经济核算。

第三章 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

第十六条企业必须通过成本计划管理和控制经济活动,以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管理工作,达到有效地降低成本的目的。

企业应结合市场和用户调查,掌握市场信息,包括资源、价格、科技发展、产品品种、质量、销量等各种数据信息,并结合价值工程决定产品结构的优化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成本预测,确定目标成本。

第十七条成本预测应在生产预测和选择最佳经济效益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并以目标成本控制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和生产的耗费,实现产品的`最低成本。

第十八条成本预测应包括:制订计划阶段的成本预测和计划实施阶段的成本预测。

(一)制订计划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是,根据生产经营目标确定成本预测对象,收集整理成本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成本水平的社会因素,按照技术经济分析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案,根据目标利润、生产发展及消耗水平,测算目标成本。

(二)计划实施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是,分析上一阶段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制订下一阶段生产技术经济措施,调查市场物价等社会因素,预计计划期内生产发展水平和降低成本计划的实施效果,预测企业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

第十九条预测目标成本的方法

(一)根据市场调查制订销售价格,在预测销售收入、应交税金和目标利润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成本,计算公式是:

1.按全部产品进行目标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应交税金-目标利润

对企业的目标利润,可根据企业计划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结合期间费用水平计算确定,也可按企业的方针目标测算。

2.按单项产品进行目标成本预测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计单位产品销售价格-预计单位产品税金-单位产品目标利润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计单位产品销售价格*(1-产品税率)-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实际成本

(二)预测销售价格有困难的,可以参照企业类似产品或系列产品的成本,或本企业历史先进成本水平作为目标成本。也可按照平均先进定额制订的定额成本或本企业上年实际成本,按企业的成本降低计划测算目标成本。

(三)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测算保本点,结合产量计划预测在一定生产量条件下的目标成本和一定销售量条件下的目标利润。

第二十条为了保证产品目标成本和企业经营目标的落实,企业必须在制订降低成本措施,综合编制企业各专业计划的前提下,编制成本计划,开展经济核算,组织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

第二十一条编制成本计划应进行反复试算综合平衡,使其具有可行性、先进性与完整性,避免随意估计,产生保守或冒进偏差。

第二十二条成本计划中成本项目的内容、费用的分摊、产品成本的计算,必须和计划期内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口径一致,以便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计划期成本项目内容如有变动和上年实际成本不一致时,要调整上年实际成本的成本项目,以统一核算的口径和内容。

第二十三条企业的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由下列内容组成:

(一)商品产品成本计划

(二)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三)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预算;

(四)机械加工小时成本费计划;

(五)铸铁件成本计划。上述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的格式,除财政或主管部门统一

规定外,其余的由企业自行制订。企业根据成本管理的需要,应编制车间(分厂)

产品成本计划或生产费用预算。

第二十四条成本计划应根据下列依据进行编制:

(一)成本降低指标;

(二)计划期内企业的生产、劳动工资、物资供应、技术组织措施等计划;

(三)计划期内原料及主要材料、工艺性辅料、燃料、工具等现行消耗定额和劳动

工时定额;

(四)计划期内各生产部门的费用预算以及外包、外协加工费计划;

(五)内部计划价格目录以及价格差异水平的预计;

(六)上期成本水平和成本分析资料。

第二十五条成本计划一般按下列步骤编制:

(一)作好准备工作。包括:收集整理各项基础资料和历史资料,掌握计划期内原材料、工时定额、外包外协、工艺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

(二)进行试算平衡。编制成本计划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进行生产、供应、销售、外包外协、资金、费用等方面计划的综合平衡。这些平衡关系包括:

1.产品生产计划,劳动工时计划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2.物资供应计划与产品材料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

3.工资计划或核定工资总额基数与产品工资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

4.各项费用预算与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

5.外包外协计划与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成本核算规程

第二十六条企业应当严格执行下列成本核算原则:

(一)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产品成本核算,必须贯彻正确计算实际成本的原则。在成本计算过程中,由于核算程序的需要,对材料、能源、劳务、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等,按计划成本、计划价格或定额成本进行核算的,必须在成本计算期内,最终根据成本耗费的实际资料,调整为实际成本。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估计成本、定额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二)分期核算原则。企业生产费用和成本核算,采用公历历月制。成本计算期内的完工产品,要根据实际的统计资料或完工凭证,实际的耗费量和价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成本核算。

(三)合法性原则。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下列支出不得列入 成本和费用:

1.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买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在财务处理上不能与收益性支出混淆,应将其先作为资产,按照规定的期限和标准进行分配摊销,不得直接一次性列入成本和费用。

2.对外投资的支出。

3.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以及捐赠、赞助支出,在会计处理上,只能列入营业外支出或在交纳所得税后的利润中支付。

4.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以及支付的优先股股利和普通股股利,在会计处理上,应作为利润分配处理。

5.资本的利息,基本建设期间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可计入工程成本,作为固定资产原价组成部分;清算期间发生的利息可计入清算费用;企业开办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可作为开办费待开业后分期摊销。

6.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滥摊派、滥罚款等各种付费,各企业要积极抵制,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

7.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和费用的其他支出。

(四)一贯性原则。与成本核算有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应保持前后期一致,使前后期的核算资料衔接,便于比较。不得通过任意改变会计处理方法调节各期成本和利润。

(五)费用确认配比原则。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可按下列三种方式确认:

1.按因果关系确认。对于费用的发生与某种收入存在明显因果关系的支出,应在该项收入实现时,确认为生产成本,并与之配比,而在该项收入未实现时,先作为计入存货的成本确认,例如制造产品的材料耗费和人工耗费,应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随着产品的销售转为销售成本,并与相关的销售收入配比。

2.按受益期分配确认。对于支出的效益涉及若干会计年度的资本性支出,应在与支出效益相关的各受益期,按合理的方式分配确认为费用,分别与各受益期的收入配比,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3.按发生的时期立即确认。对于既无明显因果关系,又难以按受益原则进行分配的支出,在发生的当期立即确认,即作为期间费用与发生当期的收入配比。

(六)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成本核算时,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其基本内容是,凡是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支出,不论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算作本期的收支;凡是不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支出,即使款项已经收到或付出,也不能算作本期的收入或支出 。在成本核算中运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是指确认本期费用的问题。即应正确处理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予提费用等。在成本核算时,对于已经发生的支出,如果其受益期不仅包括本期,而且还包括以后各期,就应按其受益期分摊,不能全部列于本期;对于虽未发出的费用,但却应由本期负担,则应先行予提计入本期费用中,待支出时,就不再列入费用。企业不能利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予提费用人为地调节成本,使成本计算失去真实性。

第二十七条为了正确核算产品成本和经营成果,企业应当严格划清以下成本费用的界限:

(一)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企业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成本费用的归属,通过待摊费用和予提费用核算,及采用估价入帐、余料退库等办法,划分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

(二)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企业必须加强车间生产的投入产出管理,结合定期盘存,确保期末在产品数量准确,并按规定方法正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成本和产成品实际成本,不得任意压低或提高在产品的成本。

(三)各种产品之间成本费用的界限,凡是能够直接计入有关产品的各项直接费用,都要直接计入;凡是与几种产品共同有关的不能直接确认的费用,要根据合理的分配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企业不得在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之间互相转移生产费用,以掩盖成本超支或盈利补亏。

(四)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由于这两种费用与收入配比的时间不同,所以混淆两者也会影响成本和利润的真实性。

成本管理工作章程 篇2

无论从哪个视角看, 不管是学校文化, 还是学校文化管理, 都离不开学校制度文化的创建和生长。学校制度文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校的规章制度, 它是学校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管理文化的总和, 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直接载体和表达形式, 起着规范和保证学校所有成员行为方式的作用。而学校章程不仅是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 也是传承学校文化的载体。因此, 学校章程是学校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 是学校制度文化创建的基础和生长点, 是学校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可以说, 有无学校章程, 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里程碑和主要标志。学校文化管理不是不要学校制度建设, 而是要在学校制度建设的过程中,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通过以学校章程为基础的学校系列规章制度的规范和引领, 来激励和熏染广大师生, 促进师生精神品味、文化追求不断提升, 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精神文化, 从而促进学校文化的整体优化和文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把学校章程文化管理作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和学校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初步研究、总结出学校章程文化管理的策略体系。

一、多元参与策略

学校章程是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就办学宗旨、主要任务、内部管理体制及财务活动等重大的、基本的问题, 作出全面规范而形成的自律性基本文件, 不仅涉及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 而且涉及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因此, 学校每一个成员既是学校章程制定的主体, 也是学校章程执行和遵守的主体, 必须全员参与学校章程的制定和实施。其操作要点有:

1. 校长主导参与。

校长理应成为学校章程的第一责任人, 无论是在章程的制定过程中, 还是在章程的实施过程中, 都应当起主导作用。一是应当组建章程起草小组完成章程的起草工作, 并就章程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 尤其是办学目标、主要任务、内部管理体制及财务活动等重大的、基本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意见, 及时召开教师代表大会, 对章程草案进行审议, 这是学校章程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证。二是学校章程审议通过后, 校长应当把章程作为学校的基础性文件, 要按照章程的相关规定, 制定出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而不能把章程视为一纸空文, 校长也不得有违背章程的权利和行为, 确保学校所有工作按照章程的规定正常运转, 这是学校章程文化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2. 教师主体参与。

学校章程对学校基本教育教学活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尤其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与职责, 这些都直接与教师相关。无论是章程的制定还是实施, 教师都应是主体。因此, 教师在章程的起草、修改、审议过程中, 要以主人公的姿态, 积极、主动发表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确保章程的制定符合学校的基本校情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更为关键的是, 教师要成为模范遵守学校章程的主体, 全面履行各自职责, 同时监督学校章程的实施, 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的实际进程, 助推学校民主管理水平实质性提高。

3. 社区协作参与。

无论是文化管理学校, 还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都需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协作机制, 以“沟通、协商、共享、提高”为原则,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和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发挥校外资源的优势和社会参与、监督作用, 实现家校互动、学校和社区互动。因此, 学校要主动邀请社区有识之士协作参与学校章程的制定, 真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热忱欢迎社区人士监督学校章程的实施。

二、规范操作策略

学校章程是学校全局性、纲领性的文件, 是学校规章制度的顶层设计, 通称学校的“小宪法”。学校章程的这种性质和地位决定其具有较强的法规性、严肃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因此, 学校章程应明确规定操作程序, 从章程的起草到章程的审议、修改、核准等全程规范操作。其操作要点有:

1. 广泛征求民意。

学校章程的起草和修改, 除了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政策、教育方针, 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 用一定的理论作支撑外, 还要充分发扬民主, 起草和修改前应当以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小组研讨、部门讨论、基线调研等不同形式, 自下而上, 广泛征求全体师生, 乃至家长、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这是学校章程制定的基础工程。学校章程只有经历起草和修改前这样一个广泛征求民意的过程, 才能准确摸清校情、充分体现民意, 才能让章程的审议更加顺畅, 让章程的执行更加彻底, 更加稳固章程应有的地位, 充分发挥章程应有的作用。否则, 章程可能成为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

2. 小组拟制初稿。

学校章程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 应当在校长领导下, 组建包含校级干部、中层管理人员、教师代表等各方代表的学校章程起草小组, 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后, 拟制章程草案初稿, 为章程进入审议阶段做好准备。章程的起草既不是校长一人的事, 也不能专门指派一人闭门造车, 应在体现民意的基础上集集体智慧, 确保章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且, 章程的起草应当做到文本规范、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措词准确。

3. 代表审议通过。

学校章程草案完成后, 应当以讨论稿的形式提交教师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首先由校长向教师代表大会作专题报告, 并由章程起草小组就起草过程与主要问题作出说明, 然后由代表分组讨论, 提出对草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形成学校章程的修改稿, 最后以教师代表大会决议的方式形成学校章程的决议稿。学校章程草案经教代会审议后, 章程起草小组应当将章程说明, 包括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意见和建议的采纳情况等, 提交学校决策机构讨论审定, 形成章程的定稿。至此, 章程的制定工作完成。

三、文化引领策略

学校章程除了是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外, 学校章程还是学校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学校文化的文化表达形式之一。因此, 学校章程必须体现学校文化特色, 用先进的学校文化引领学校章程的制定和实施, 这是防止学校章程千篇一律、千校一貌的有效策略。其操作要点有:

1. 系统梳理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一笔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必将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因此, 我们也要把学校文化贯穿于学校章程制定的全过程。章程起草前就需要对学校文化进行追溯与回顾、归因与分析, 梳理出不同发展阶段学校文化的内涵, 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现状与文化传承, 并把它作为制定学校章程的文化源头, 让学校文化在学校章程管理中延绵不断。

2. 提升学校理念文化。

梳理学校文化, 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文化的现有发展阶段。我们要在梳理学校文化的基础上, 用发展的眼光提升现有学校文化。在此基础上, 再次提炼和完善学校理念文化, 特别是学校办学思想、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办学模式等, 用以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这是学校章程制定的奠基工程, 也是学校章程制定的关键环节, 决定着学校章程的科学性和个性化, 可以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的优势和特色, 激发学校发展的潜力。

3. 渗透学校文化特质。

学校文化的梳理和提升, 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也不能仅仅把学校文化写进学校章程的总则, 而应成为规定学校基本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导向, 细化、具化在学校章程的每一个条款。尤其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等章节, 更要体现和内隐学校文化特质, 让学校理念文化不仅写进学校章程, 而且成为贯穿学校章程的一条红线, 进而演变成学校全体成员的实际行动。

四、评估监管策略

学校章程既是关于学校重大问题的基本规定, 也是对外公开承诺的基本准则。但学校章程不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可以操作的, 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最终是可以实现的。同时, 学校章程也不能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 也不能超越学校法定职权。因此, 学校章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进行评估和监管。其操作要点有:

1. 上报核准。

学校章程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 要由校长签名, 按规定程序和所需材料, 及时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核准。核准期间, 如发现有违反法律、法规和超越学校法定职权范围的内容, 或者发现学校内部存在重大分歧的, 可以依据章程修改的程序, 及时对章程进行修订, 再上报核准。经核准后, 方可以不同形式进行公开和公布, 章程才能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 年度自检。

学校在章程的实施过程中, 每年都要对章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年检, 建立健全章程执行的监督机制。一是校长要在一年一度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报告学校章程的执行情况, 二是要逐级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自评报告。

3. 定期评估。

学校要积极配合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章程的合法性、科学性、民主性、规范性、原则性、操作性、可行性等进行全面评估, 尤其对学校章程的执行情况进行重点评估检查。定期评估不必一年一次, 可视学校发展实际状态3年一次、5年一次, 保证学校章程的相对稳定性, 从而确保学校持续、稳定发展。

成本管理工作章程 篇3

关键词:高校;章程;核准;审查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21-03现阶段,教育部及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正按照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教政法[2012]9号)、《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1号)(下文简称《暂行办法》)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政法厅[2014]2号)等政策文件要求,紧锣密鼓开展高校章程核准审查工作。高校章程核准工作应围绕章程建设目标,构建高质量的章程文本。本文就构建高质量的章程文本提出六点建议。

一、高度认识章程核准审查工作的重要性

(一)章程文本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行政部门的“立法水平”

章程核准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立法行为”,经核准后的章程是一份规范性法律文件,对举办者、主管部门、高校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均有法律约束力。制定章程行为(包括草拟行为和核准行为)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立法属性。核准不同于备案,需要对章程进行实质性审查,对章程中的不足、漏洞进行修正、完善。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查、修改并核准通过的文本方为章程的正式文本。文本质量高低所体现的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立法水准。

章程经核准后必须向社会公布,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社会大众、媒体的关注和监督;其他高校可能也会研究、学习、借鉴。如果其中存在重大疏漏,将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立法水平”的一个巨大否定,其依法行政能力、专业性、权威性将遭到质疑,同时也会误导其他学校的章程建设。

(二)只有全面做好核准审查工作才能避免发生争议

经核准后的章程是高教管理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法律效力高于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一般规范性文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政法厅[2014]2号)的相关规定,如果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的某项规章以下层级的规范性文件与核准的章程内容不一致,将按照章程条文执行。如果章程条文中存在与相关规章以下层级的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地方,是执行章程的规定还是执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容易发生争议。一旦高校以经核准的章程为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将难以自圆其说。教育部已经规定优先执行章程,这些规范性文件的权威性、专业性将受到影响并面临修订、废止。这将对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水平造成消极影响。

(三)只有完善规范的章程文本才能经得起行政纠纷的考验

章程将成为今后师生员工进行申诉、诉讼的依据,同时也是处理这些纠纷的依据。师生员工依章程进行投诉、申诉或学校依章程要求自主权,都将是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为此,在核准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应尽量查缺补漏,避免存在隐患,构建合法、规范的章程文本,使章程在未来的申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经得起考验,避免朝令夕改,保持章程稳定性,使章程真正能够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制度保障。

二、审查的上位法依据要全面

章程的制定依据就是它的审查依据,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核心教育法律。以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职业教育法为主要内容。二是高校治理机制相关文件。以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为主要内容。三是师生权利保护相关文件。以教师法、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为主要内容。各大类下面还有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审查章程既要找到相关的上位法依据,更要找全,这样才能做好合法性审查。

规章以上层级的规范性文件,只要跟章程条文相关都应列为章程的审查依据。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政法厅[2014]2号)规定,规章以上层级的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位阶要高于章程,是审查章程的重要依据。

规章以下层级的规范性文件既是审查的依据,又是审查的对象。一方面要以这些文件为依据认真审查章程中是否存在与其相冲突的地方,另一方面要审查这些文件是否与上位法相符。

三、把握好审查的程度

(一)严格依法进行合法性审查

·前沿理念·完善高校章程核准审查工作的几点建议合法性审查就是对章程是否符合上文所述的上位法依据进行审查。该审查主要针对章程中的法定内容。这些内容必须严格依法制定,不允许存在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情形。如果有相抵触的情形,高校必须修改。内容合法是对一份合格章程的基本要求,合法性审查是审查章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专业、最严肃、最机械、最没有自由度的一步。审查者首先要找到相关上位法依据,然后查看章程条文是否与该依据相冲突,提出修改意见。

(二)适当性审查重在把握好审查的“度”

适当性审查就是对章程内容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是否合理提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求;是否客观表述学校的办学层次、治理结构和发展目标;是否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等进行审查。适当性审查主要针对章程中的自定内容。所谓自定内容就是高校在法律框架内自由创设的条款。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上位法依据,对自定内容应主要从“适当性”角度进行审查。

对于自定内容,在审查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高校的自主决定权,只要不与法律、政策中的强制性规定相抵触,均应予以认可。对“适当性”审查的程度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第一,是否符合高校办学实际。即章程中提出的办学定位、内部治理结构、内部管理体制等要符合实际。第二,是否可行。即章程中提出的管理办法、改革措施等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是否有利于该校长远发展。即章程中提出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体制机制等对学校长远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特色性不是审查章程时主要考虑的问题。实际上,特色性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概念,它包含哪些内容,难以具体界定。特色性实质上就是差异性,即“与众不同”。符合学校办学实际所体现的就是“特色性”。因为没有两所学校的管理体制、发展路径是完全一致的,其中的差异性就是一种特色。“特色性”是附着在章程条文之中的一种固有属性,不是创设的,也不是照搬的,每一份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章程都可以说是“有特色”的章程。

(三)规范性审查既要全面又要注意细节

规范性审查就是对章程的用语、表述、章节编排体例是否符合《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六条规定进行审查。章程是一份规范性文件,其用语、表述、章节编排各方面应达到以下标准:用语准确、简洁、规范;条文内容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章节编排清晰明了。

规范性审查要全面,对章程的每个部分都要进行审查,同时要注意细节性的表述、用词、标点等。审查不全面、不仔细将直接影响章程的制定质量并造成条文表述不清晰、用语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导致章程条款存在歧义,不利于执行,存在纠纷隐患。

(四)制定程序审查重点在于高校是否切实履行法定程序

制定程序审查就是对章程的制定程序是否符合《暂行办法》第三章“章程制定程序”的第十六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进行审查。按照该规定,制定章程的基本程序是成立起草机构、草拟、校内外广泛征求意见、提交教代会讨论、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党委会讨论审定。制定章程要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和法定程序开展各项工作,让师生员工广泛参与,让章程制定过程成为凝聚共识、推进改革的过程。

履行法定程序是章程最终取得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没有经过法定程序的章程文本,即使条文设计得再完善,也是无效的。故,审查章程的时候,除了查看起草说明相关记载,还要审查高校提交的制定程序佐证材料是否真实、完整,必要时可以对高校师生员工进行随机访谈调研。

未完全履行法定程序的,可以要求高校补充履行相应程序后再报。已经履行法定程序,并且各个程序均获得通过的,制定程序审查应视为通过。

四、要结合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实际

章程是高教管理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章程中的制度安排必须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实际相吻合。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高教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尊重章程。教育部已经规定,章程与管理实际不一致的,除规章以上层级规范性文件外,优先执行章程。如果核准过程没有结合管理实际,经核准的章程条文与管理实际存在冲突,将造成下列后果:第一,教育行政部门的依法行政水平将受到质疑。核准前,没有认真审查章程,理顺章程与管理实际之间的关系。核准后,没有尊重章程,出台或采取与章程相矛盾的管理措施或管理办法。第二,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威性受到消极影响。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与章程相冲突的规范性文件将得不到执行,有损其权威性。第三,引发行政争议。高校将以章程为依据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诉求,届时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章程与管理实际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脸面无存。

因此,审查章程的同时要对教育行政部门规章以下层级的规范性文件、日常管理办法和措施、工作程序等一并进行审查。对其中不合法、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如果发现管理实际中存在与章程不一致的,则应依据上位法进行认真研究,调整管理实际或修改章程,使二者相契合。这样才能尽量避免章程的执行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实际相矛盾,避免发生上述不良后果。教育行政部门应以核准章程为契机,进行全面自我审查、流程再造,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意识,转变管理模式,为章程的贯彻执行打下基础。

五、重视与高校进行充分沟通

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准阶段须与高校进行充分沟通。第一,与高校进行沟通协商是依法行政的体现。现阶段,章程核准被纳入行政许可程序,采取行政审批的方式。按照行政许可法相关规定,高校作为申请人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沟通听取高校的意见和诉求。第二,与高校进行沟通协商是尊重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体现。章程是高校的“自治法”,制定章程是为了实现高校依章程自主办学。在核准过程中,与高校进行充分沟通协商,听取、吸纳高校的意见,向高校说明修改的理由,就章程中的重大问题与高校达成共识,是尊重高校自主权的体现。第三,与高校进行沟通协商有利于加快推进章程建设工作。章程中某些重大事项的修改,还需要高校提交校内各有关机构审议后重新申报核准,及时做好沟通,有利于推动高校及时完善章程建设工作。第四,与高校进行沟通协商有利于章程的贯彻执行。通过充分沟通,就章程建设相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有利于今后共同遵守,使章程建设取得实施效果:教育行政部门尊重章程、尊重办学自主权、转变管理模式;高校依章程自主办学。

教育行政部门调整确定举办者与学校权利义务关系、办学自主权范围,修改章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项包括领导体制、内部决策机制、办学定位、办学方式等以及对一般事项的修改均应及时与高校做好沟通。

六、要建立审查工作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章程核准工作时还要建立监督和问责机制。明确核准机关内部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严肃工作纪律。建立章程核准工作档案,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章程核准工作中的疏漏,追究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

综上所述,章程核准审查工作关系教育行政部门的立法水平,为避免核准后发生章程相关行政争议,确保章程在行政纠纷中经受住考验,做好核准审查工作尤为重要。教育行政部门除了在思想上高度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外,在核准审查过程中应找全上位法依据、把握好审查的“度”、结合本部门管理实际并重视与高校进行充分沟通,最后还要建立审查工作的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章程核准审查工作顺利完成,制定出合法、规范、科学的章程文本,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校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以构建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治校、尊重章程,高校依章程自主管理的高等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许智宏.现代大学制度应确保良好的学术环境[EB/OL]. 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0/12-17/2729737.shtml. 2010-12-17.

[2]陈立鹏,杨阳.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推动大学章程建设[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8):25-30.

[3]党存红,许佩宁.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法律规范体系的内容及完善[J].行政与法,2012(12):113-117.

[4]王春业.论高校章程法律化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6):37-40.

[5]熊丙奇.大学章程制定应纳入立法程序[J].河南教育,2013(10):24-25.

[6]湛中乐,赵玄.中国大学章程内容的缘法与求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33-41.

[7]焦志勇.切实发挥好“章程核准委员会”的职能与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24-26.

安委会工作章程 篇4

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章程

一、总则

(一)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切实加强安装经理部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安装经理部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特修订本章程。

(二)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经理部安装经理部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经理部安委会)是经理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安装经理部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并指导和督促工程项目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三)经理部安委会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研究、协调、解决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指导和监控全经理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经理部实际情况,部署和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的各项活动。

(四)安全生产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贯穿于经理部经营生产的全过程,经理部安委会要发挥各成员部门的作用,既要分工协作,又要齐抓共管,共同搞好经理部的安全生产工作。

(五)按科学规律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强化业务培训和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各项安全制度,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依法办事,奖罚分明。

二、组织机构

(一)按照国家的安全生产规定,经理部经理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经理部安委会主任由经理部经理担任。

(二)经理部分管生产的副经理、主任工程师、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担任副主任,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成本管理部、综合办公室(工会)负责人和项目经理代表担任委员,共同组成安装经理部安委会。

(三)经理部安委会办公室设在经理部工程技术部,负责经理部安委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经理部安委会负责召开的各种会议,会议决议、通知、通报的拟订、综合性检查的牵头,均由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安委会各委员均应按照各自的职责,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抓好全司的安全管理工作。

(五)经理部安委会委员,凡因特殊原因无法参与安委会的工作或无法再任职时,在正式行文增补前,由缺席负责人安排人员代替。

三、职责范围

(一)领导和协调经理部范围内有关安全的各个方面工作,对经理部各部门、项目安全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审核检查和考评。定期研究、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指示 ,组织有关成员部门对经理部安全状况进行调查,向经理部领导反映重要安全问题、提出事故隐患的处理意见。

(二)制定经理部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下达安全生产目标,并对目标进行日常的检查、落实和考核。组织召开全经理部安全生产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安全生产工作会,并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安全达标现场进行总结、宣传和表彰。

(三)组织制订和完善经理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督促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培养和储备安全管理人才,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经理部每月组织对各项目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不定期组织的专项安全检查,并认真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

(五)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督促、检查各单位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抓好安全培训工作。

(六)调查研究经理部改革发展中安全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七)组织对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责任的划分,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罚。

四、安委会主要成员的分工

(一)按照经理部安委会工作职责的要求,各成员部门均应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共同抓好经理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经理部安委会主任除负责全面领导工作外,重点负责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组织制定经理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安求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经理部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各单位确保安全措施费用到位;决定重大事故责任者的处理;督促、检查副主任及各成员对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支持有关安全专业部门人员的工作。

(三)安委会副主任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安全教育、安全业务培训、安全检查、安全规章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负责组织经理部安委会的召开;负责组织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四)工程技术部(工程组)安委会成员负责经理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制订本经理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并检查执行情况;负责组织并参与安全检查,协助和督促有关部门对查出的隐患制定防范措施,检查隐患整改工作;负责指导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积极推广安全生产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及现代安全管理方法。负责按照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施工工期必须服从安全文明施工规定的要求来安排计划、组织施工,负责组织、教育、检查和处理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

(五)工程技术部(技术组)安委会成员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或专业工程项目施工方案;负责领导安全技术攻关;负责对施工中存在的事故隐患,从技术上制定措施。

(六)综合办公室安委会成员与工程部安委会成员负责员工(含劳务队伍)的入场教育、培训和上岗、换岗教育等的组织工作,并负责劳务队的管理方面的有关安全工作(如签订合同,执行合同情况等)。负责审核和印发经理部安全管理文件;负责发动各级团组织参与青年安全文明号创建活动;负责组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七)成本管理部安委会成员负责按经理部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计划及时提取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劳动保护经费及其它安全生产所需经费,保证专款专用。做好项目安全费用投入统计工作,设立专项统计台帐;负责在经营承包责任制或经济承包责任制中有安全生产内容,并监督其落实。

(八)物资设备部安委会成员负责对购入的各类材料、劳保用品等的质量管理,使其安全可靠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制定严格发放和使用制度。

(九)工会主席作为安委会成员,负责组织职工监督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的执行情况;负责配合有关成员组织开展安全竞赛及表彰活动;组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和安全培训工作,监督检查劳逸结合执行情况。

五、工作制度

(一)经理部安委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并形成决议。如有重大问题需要及时研究解决时,安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可临时决定召开安委会会议。

(二)每次召开会议之前,各成员应将各自分管安全生产状况、工作安排和有关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报送安委会办公室。

员工宿舍管理章程 篇5

章 程

第一章 宗旨

员工公寓管理以增进***企业下属机构职员及相关企业职员的互相交流与沟通、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团队合作为宗旨,同时为年轻人学习知识、休闲娱乐创造机会和条件。

第二章 申请资格及办法

1、所有年龄在18-35岁之间,在当地无住所且认可员工宿舍管理办法的***下属机构或关联企业职员,均可申请入住。

2、符合上述条件者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申请入住: 2.1、网上申请(网址:)。2.2、直接申请(本人直接于管理部领取表格填写)。

2.3、传真或邮寄(从网上下载申请表,填好后传真或邮寄至***员工宿舍管理管理部。邮编:510600)。

3、申请或取消住宿资格必须经管理部确认并登记备案后方可生效。住宿资格转让无效。

第三章 公寓标准

1、住房标准

1.1、公司向通过住宿审批的职员提供成熟社区公寓房。包括:卧室、大厅、厨房、洗手间、阳台五部分。

1.2、公寓内分别设有2人间、4人间及6人间。由管理部根据职员级别安排入住。

2、配套设施标准

2.1、卧室:床位及整套床上用品、书桌(每人一张)、空调;

2.2、大厅:电视机、电视柜、沙发、茶几、电话、电风扇、饮水机;同时,作为阅读区将配置书刊架及书刊;药箱一个;预留两面墙(做公寓标志及公告栏用);提供常用电话单一份;

2.3、厨房:微波炉;

2.4、洗手间:热水器、煤气瓶、洗衣机。

第四章 公寓管理规则

1、所有入住人员应自觉遵守公寓管理规定,否则将予以相应处罚。

2、每套公寓设管理员一名。该管理员将给予每月200元职务津贴(详见管理员职责)。

3、住宿人员退宿或离职时必须到公寓管理员处办理房间钥匙及所用物品的交还手续,否则将折价在其当月薪资中扣除。

4、自觉维护公寓环境卫生,严格按公寓管理员制定的卫生轮值表值日。

5、禁止在墙上乱写、乱画或张贴;严禁从阳台或窗口处向外扔垃圾、杂物等。

6、公寓内不得使用明火及电炉。需正确使用煤气瓶、热水器及其它电器设施,注意用电安全及其日常维护保养。人为造成的公共财产损失将由当事人负责修复或照价赔偿。

7、公寓内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禁止聚赌、酗酒,或携带任何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进入,一经查获,将作违纪辞退处理并送交公安机关。

8、住宿人员在公共区域活动时需着装整齐。

8、出入公寓应锁好门窗;离开时,必须关闭所有电器及水喉开关。

9、住宿人员应注意保护好个人财物,若有失窃管理部负责协助调查但不承担相应个人损失。

10、公寓内严禁留宿异性或非正式住宿员工,一经发现,将酌情处以罚款直至解雇。

11、公寓住宿人员需要在外留宿时,对其在外期间的一切活动及安全,公司将不负担任何责任。

12、未经管理部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公寓的布局结构及所有公共设施的摆放位置。

13、非人为原因造成的公共设施维修费用由公司负担。

14、入住员工可向管理部负责人投诉公寓的违章现象。

15、员工宿舍管理管理部备有公寓内公共区域的钥匙,将定期或不定期由管理部女性职员对公寓进行检查,凡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将追究公寓管理员及当天轮值人员的责任,并处以适当罚款,由管理部开据罚单交财务部在其当月薪资中扣除。

第五章 公寓服务范围

1、每月房租及管理费由公司负责缴纳。其余费用如:水电费由公司代付,财务部将在该公寓全体住宿员工当月薪资中做平均扣除(其中:住宿不满15天者不承担费用,超过15天者按全月计费);其它费用如:煤气费、饮用水费用等由管理员负责直接与商家结算并向全体住宿人员均摊。

2、时尚资讯交流:提供美容行业相关资讯、社区文化资讯、其它时尚用品资讯。

3、应急药箱:向入住公寓的的员工提供日常应急药品(附常用药清单)。

4、紧急事故求助:公寓住宿员工若遇到紧急情况,除了直接寻求政府急救电话以外,可以同时与管理部联系,我们会尽快提供必要的帮助。

5、举办员工交流会:公司为增强员工对广州城市及社区的认识及公寓所在社区消费的了解,将邀请专业人士定期(每三个月一次)举办公寓员工交流会。

6、组织各类活动:

6.1管理部将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各种类型的体育运动及比赛。

6.2安排员工参加由管理部组织的休闲活动,如:集体聚餐、联欢派对,影视沙龙等。

6.3为舒缓员工在紧张工作中的压力,本中心将定期组织短程休闲旅游活动,增长员工见识,开阔视野及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第六章 上述章程由企业管理部负责修改解释。

广州市***贸易有限公司

员工宿舍管理管理部

二○一一年八月

员工宿舍管理员职责

1、公寓管理员由全体住宿人员投票选举产生,可以改选。

2、该管理员必须是长住人员(轮休时外出除外),以配合管理部日常工作的开展。

3、负责《公寓管理规定》的具体执行和监督,并及时向管理部汇报工作情况。每月五日前向管理部提交书面报告一份,内容应包括:住宿人员变动情况、上月发出维修费用情况、公共设施使用状况、有无违反规定的情况及建议意见等。

4、负责制定卫生轮值表并按计划督促当日值班员保持公共卫生清洁;督促全体住宿人员整理好个人内务。

5、监督公共设施的安全使用及日常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人员接洽,保证设施的正常使用。

6、负责公用药箱的管理。按照“常备药品清单”进行采购并根据住宿人员的实际需要发放药品,逐一登记及每月向管理部报账。需保证常备药的数量和质量。

7、负责与物业管理公司的日常联络,按照其相关要求给予配合。负责水电费的预缴工作。

8、紧急事故发生时负责及时与政府救助电话联系并通知管理部。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9、提醒住宿人员加强防火防盗意识,注意个人财物的保管;出入时将房门锁好,无人时应关闭所有电器的开关。

10、负责公告栏内的信息更新,保证公司与员工之间信息交流渠道的顺畅。

11、负责阅览室的图书保管。

12、负责办理公寓住宿人员因离职或其它原因而迁出公寓的相应手续,与管理部、财务部及时对接。

13、配合管理部完成为住宿员工组织的各类活动。

14、配合管理部人员对公寓进行全面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15、管理员应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积极配合管理部进行日常公寓管理,以保证员工在工作之余有一个安全舒适的休息空间。如发现任何徇私舞弊情形将撒销其职务,取消相应待遇并追究相关责任。

16、管理员的工作接受管理部及公寓其他住宿人员的监督。

常用药品清单

外伤类

酒精1瓶(小)、碘伏1瓶(小)、止血贴1盒、棉签1包、无菌纱布1包、绷带1卷、医用胶布1卷

感冒类

感康1盒、日夜百服宁1盒

胃肠道类

泻痢停1盒、吗丁啉1盒、保济丸1盒、消炎类

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1盒、阿莫西林1盒

抗过敏类 息斯敏1盒

其它

成本管理工作章程 篇6

一、当前地方高校章程建制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 大部分地方高校都没有制定本校章程。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1600余所公立高等学校中, 至今仅有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不到30所高校制定了章程, 为数众多的地方高校尚未制定本校章程。

其次, 少数已有章程的高校中, 其章程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科学性, 特别是能够体现本校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等部分内容表述模糊, 章程制定缺乏个性。

第三, 章程内容中对章程的修订、废止程序以及教师、学生的权益保护等部分未给予清晰、全面记载, 存在程序不合法和规定不健全的现象。

第四, 由于缺乏配套性规章, 章程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实际流于形式。

目前地方高校大学章程的缺失及流于形式的现状, 非常不利于地方高校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 从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顶层设计自身发展模式并争取办学自主权的需要出发, 各地方院校应加快推进本校章程建制工作, 以凝炼学校改革发展成果、谋划学校高位发展。

二、地方高校推进章程建制工作的基本思路

首先, 要积极借鉴国内一批先行先试高校的成功经验。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国内高校较早的开展了本校章程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为其他兄弟院校的章程建设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外, 教育部于2010年12月将北京大学等26所大学列为“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 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试点单位, 这些高校工作的推进, 也可为各地方高校的章程制定工作提供借鉴。

其次, 要主动参考国外一流大学的章程制定及其具体落实的发展历程。国外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章程, 并严格依照本校章程实施大学管理。著名的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章程》、英国《牛津大学章程》、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章程》、日本《东京大学章程》等, 这些高水平大学的章程建制历程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参考。

第三, 要搜集整理相关的上位法规范, 并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作为本校章程制定的法律依据。

第四, 要对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梳理, 总结归纳出其中体现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部分, 以及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 将其体现到章程内容中去。

第五, 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对学校的办学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形成全面认识, 并作为学校章程制定的实践依据, 使得学校的办学宗旨、发展目标和方向等在章程中能够准确表述。

最后, 地方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章程制定工作, 要成立由各利益相关方组成的专门工作组, 并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制定本校章程。

三、地方高校制定本校章程需关注的主要方面

首先, 大学章程既是大学治理的总章, 也是大学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的展示。因此, 地方高校的大学章程制定, 要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高度重视本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体现, 彰显本校章程制定的个性。

其次, 落实院系管理自主权, 推进二级管理体系建设, 是当前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之一。对此, 各地方高校在制定本校章程时要特别关注, 要在章程中对二级管理体制下学校与学院间各自的职责与权限做出明确规定, 确保校、院二级管理真正能够落到实处。

第三, 要正确处理章程记载内容中详细与简略的关系。对于章程的必要记载事项, 尤其是涉及师生员工的权益保障部分, 一定要做详细、清晰记载。而对于一些有争论或者暂时没有形成共识的内容, 如大学行政与学术间的关系、大学内部党委与校长间的关系等, 可以暂做简略表述, 为日后的探索和完善留下空间, 以切实维护本校章程的权威性。

第四, 要十分注意章程程序性规定的健全问题, 章程内容中一定要对章程的修改及废止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做到程序合法。

第五, 地方高校要在本校章程中对于举办者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给予明确记载, 这是章程的必要内容之一。此外, 为确保本校章程的合法有效, 地方高校要积极主动和本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系沟通, 听取教育主管部门对本校章程制定工作的指导, 以维护学校章程的合法性。

最后, 地方高校还必须结合本校办学实际, 在学校章程总领下制定出一系列具体的实施细则, 真正确保本校章程能够落到实处。

总之, 大学章程的制定与实施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各地方高校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全校上下应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态度投身于本校章程的制定工作中去, 为学校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依法自主办学,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实现更高、更快发展建立坚实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马陆亭.高校章程制定工作全面启动后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2, (3) :1.

[2]湛中乐, 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J].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 (3) :106.

浅析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 篇7

摘 要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是医院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行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必然结果。无疑成本核算是适应当前医院竞争发展、完善补偿机制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成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从强化医院内部管理、改革内部运行机制入手,来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效益水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创新。

关键词 医院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成本核算是一种代表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管理方法,对资源的利用、效益、成本指标进行综合合理评价。实施医院成本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浪费,使得院领导对全院、各科主任对本科室的资产状况、收入、成本费用等情况有了清楚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能千方百计节约成本开支、维护、保修机器设备,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医院就能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增收节支,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使有限的资金、资产、人才资源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地位。

二、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内涵

医院成本核算是借助计算机手段运用财务会计方法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成本水平,并利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加以控制和考核,从而为医院经营管理服务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医院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

成本核算是基础,在成本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科室成本核算又是成本核算的重点。

三、成本核算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我院成本核算主要以科室、床日和诊次为核算对象。

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

我院主要以科室成本核算为主,每个科室都有一名兼职的成本核算员。他们按照规定的统计要求将支出直接或分配归属到本科室,形成本科室的成本,再上报给财计科负责成本核算的专职核算员。专职核算员将各科室成本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类科室。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辅助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再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业务量、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类科室的成本。

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是以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对科室成本进一步分摊到门急诊人次、住院床日中,计算出诊次成本、床日成本。

四、实行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准备工作

(一)构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组织体系

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到医院和各部门、各科室以及职工三方面的切身利益,为了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多个职能部门协力合作的成本核算管理组织体系。成立院级领导负责的成本核算小组,由院长任组长、财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全院科室、部门、牵头着手进行操作并在财务科设立专职核算人员。医院每一成本核算单元各设立一名兼职成本核算员,并根据要求定期向财务部门报送相关的成本核算信息。这样形成就一个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职工,从行政后勤到临床医技部门全院全员互相配合的成本核算系统。

(二)树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经营理念

规范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涉及医院全方位和全过程。可以说是面广量大,仅靠单个部门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全院上下统一思想,协同工作。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动员,向职工宣传实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意义,做好思想工作,让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增强全院职工的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建立健全各项成本核算的规章制度,使成本核算制度逐级扩大和深入。

(三)进行人员培训,培养管理人才

要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队伍。要有计划、有层次开展。加强对医院各级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核算统计人员成本核算与管理知识的培训。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理论学习,熟悉和掌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制度要求和核算方法。建立起一支知晓经济管理常识、办事公正、责任心强、严谨高效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队伍。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体系,确保成本核算数据准确

规范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撐,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实质上是一个数据信息的加工厂,即将医疗活动中产生的管理指标、评价指标及活化劳动、物化劳动、成本核算方法等信息,进行量化并以数据库的形式纳入程序进行加工整理,提供适合不同经济管理者需求的决策数据。按照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引进成熟的成本核算软件,实现科室成本向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的深入,同时将预算、绩效分配、考核、本量利分析等纳入到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体系中,以达到规范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目的。

五、夯实基础,确保成本信息质量,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要保证成本信息的质量,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准备工作要做得好,医院的基础管理水平要跟得上。我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夯实基础。

(一)清产核资,摸清资产状况

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全面清查、进行财产物资登记,包括资产清查、价值确认和资产核实等内容。这样摸清医院总资产及科室分布状况;同时对当前使用中的房屋、设备进行现价测定,从原始成本到重置价值进行分析,合理确定年限及折旧率。

(二)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是按照规定的格式,对医院医疗活动中的具体医疗业务所作的最初记载,是反映医院经济活动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是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消耗定额和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依据。由此可见,建立健全严密科学的原始记录制度,提供完整、真实的成本信息,对于医院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应根据全面反映医疗活动和满足成本核算的要求,制定记载不同内容的原始记录规范。如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而储存的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药品、办公用品、其他材料等物资,都要准确、及时地登记原始资料,以保证成本核算数字真实可靠,为成本核算和其他管理提供原始记录。

(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充分挖掘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和专兼职管理员,落实了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等各自的职责与分工。

3.为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我院细化了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变动调拨、报废转让及档案管理等环节的管理及审批流程。

4.引进大型医疗设备事先要经过严格测算,实地考察。确定可行了再慎重购进,避免浪费。

5.加强固定资产使用及保养维护工作,降低维修成本。 固定资产实行定期保养制度,对小故障及时维修,避免大故障发生,从而大大降低维修费用。

(四)健立库存物资管理制度

1.确定科学合理的物资储备定额

医院要保证正常医疗活动开展就必须储备一定量的库存物资、药品材料、低值易耗品等。但这些物资数量大就会占用很多资金,加大管理的困难。要与供应商协调好,利用现代物流及时配送物资。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备定额,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

2.实行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医院采药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保证采购物资发挥最大效益,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购销中的不正之风。降低物资进价成本,以充分发挥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

3.加强库存物资的保管工作

将医院的库存物资依据其重要程度、价值大小或者资金占用等标准分为三大类。对高价值库存应作为管理的重点,实行重点控制、严格管理。而对中、低价值库存采取一般管理。做好库存物资的核算工作,做到账物相符;做好保管保养工作,避免损坏、变形;定期盘点库存,查看保质期等,实行先进先出,以免因报废而发生浪费。

4.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和领退制度

医院对开展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增减变化,除了要进行价值核算外,还要应用实物计量单位进行数量核算。计量工作是进行数量核算的依据。如果没有准确的计量,就不能提供准确的材料物资的数量变化资料,无法进行成本核算,也不能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医疗活动中材料物资增减、出入库都要建立健全的验收制度、领退手续。均应填制相应的凭证,办理审批手续,并严格进行计量和验收。加强消耗性材料的出入库管理,物资入库单除由会计与保管签字外,还必须由采购人和验收人签字,加强采购人和验收人的责任。各科室领用物资,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必须经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报分管院长审批后方可领用。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剩余物资要及时退库,或结转下期继续使用,以免造成积压浪费。

(五)完善内部服务计量,制定内部劳务价格

供应室、洗衣间等辅助科室有自己的成本费用和独立生产的物品及提供的劳务,但只限于向医院内部其他科室实行成本转移。所以我们建立了工作量登记制度,根据工作量的难易及复杂程度确定各服务之间的系数关系,据此计算各受益科室的折合工作量,为辅助科室成本分摊提供依据。

六、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

(一)加强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管理

在医院管理中应及时掌握医院现金流量,分析医院投资、融资对经济运行情况产生的影响、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以及资金的需求量。要善于将货币资金投入成本效益较好的项目,保持适当的负债率,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率,从而加快医院发展的步伐。

出纳人员与银行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对帐,定期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并及时清理未达帐项,确保门诊、住院收入及时入户。

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及时收回应收款项,并做好对帐工作,杜绝呆帐。

(二)加强管理费用的管理

实行目标定额管理,对公务费、交通工具消耗、业务招待费等管理费用的控制落到实处。尽量减少不必要、不合理的开支。

鼓励医院食堂、洗衣房、供应室、水电维修等后勤部门在对内搞好保障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经营,争取创收,以减少非生产性成本。

我院通过成本核算与管理找出了医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降低了成本,挖掘了潜力,加强了对科室的考核和成本控制,充分认识到了成本核算与管理在改善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总之,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可以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更全面精确的经济数据,能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在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医院更快更好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寿义主编.成本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宋常主编.成本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关于成立电子商务协会的申请下一篇:关于成功动力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