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精选6篇)
(2009---2009学年)
一.对试题的认识: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教学单元,本试卷对每个单元的知识都有题型涉及,全面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试卷具有灵活性、更具有综合性。如;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虽然是传统题型,但是内容都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试卷的综合性包括它的知识综合与技能的综合,在试卷的简答题中这就体现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检测
二.考试成绩概况:
班
级
实考
人数
总得
点数
总平
均得
点数
卷面平均点数
卷面率%
优A率%
达优率%
达标率%
最高得点数
最低
得点
数
147
169
336
21.3
38.3
72.3
21248
157
532.8
16.7
35.475
346
1417
30.8
6.5
32.6
58.7
6442
1380
32.9
16.7
64.3
546
1485
32.3
10.9
23.9
1279
27.8
8.7
26.1
56.5
年级
275
8829
32.1
13.5
31.2
试卷各大题得分率概况以五(5)为例,如下
三.典型错例分析
⒈填空题:
填空题是得分率较高的题,同学们大多数基础知识较扎实,但也有几个错误。如:第4小题,题目为:冬季空调扇叶应向(
⒉选择题:
选择题是检测学生对科学概念掌握的正确与否,选择题它给学生选择的答案多,而且又伴有许多干扰的因素,增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正确选择的难度,更具有思考性。错误集中在9题中。题目为;在长途运输食物时,为了防止食物腐烂,应将冰块放在食物的(
3连线题:
关于动物的伪装和保护,同学们知识掌握较扎实,所以得分率最高。
4、简答题:
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检测学生分析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与再忆,对知识的综合与辨析能力的检测。12小题是道实验题,题目是;探究实验,风的形成的对比实验,此题要求写出实验材料、观察到的现象、实验得出的结论等。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地按要求回答试题,有的写成热传导实验,有的写成热对流实验,还有的无从下笔。错误率最高。13题为:气候变暖是全世界关注的话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和自然应怎样和谐相处;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答的不完整、造成高分不多的主要原因。
四.存在的问题
客观的从本次试卷来看,测试的难度在加大。尤其是对基础知识(科学小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尤为凸显。同时也看出了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度不够,也体现出教师想讲好科学课,没有扎实的科普知识是不行的;学生想学好科学课,没有足够的兴趣是无味的学不会的。
五.努力的方向
努力尽快提高自身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普知识的储存量。
⒈认真地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每一课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概念,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⒉做好每一次的实验,加强实验开出率。注重实验设计环节并让学生从认识器材、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等一个系统地活动中的参与性,让学生能从中学到方法,并能独立或者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活动,尽快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3.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关键词:医学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学生对教学的评价是反映教学效果和制定教学改革方针的重要依据[1], 实时追踪和双盲法分析能有效的避免来自学员的遗忘偏差和分析者的人为偏差, 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结论更有指导意义[2]。2009年我院外科学教研室承担了2006级临床医学、康复医学、航空航天医学、口腔医学五年制 (依次简称医疗、康复、空医、口腔, 合称五年制) 和200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 (简称八年制) 《外科学》的课堂授课教学工作, 根据学员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了解外科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制定改进措施, 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参加本学年度五年制、八年制课堂教学的教员, 其中教授职称28人 (22/24, /前后数字分别为参加五年制及八年制教学的教员人数) , 副教授47人 (38/28) , 讲师27人 (27/3) , 共计102人, 课外专题讲座教员未列入其中。
1.2 调查项目
教员情况:姓名、科室、学历、职称、是否为精品课程教员、是否参加精品教员评比。
学员情况:教室、专业、班级、学制。
调查问卷表:采用第四军医大学教务处统一下发的制式“教员课堂教学效果调查表”, 包括6个项目:①我感到课堂氛围很活跃 (15分) ;②我经常被他讲课所吸引 (20分) ;③这个教员值得我敬重 (10分) ;④他讲课能引发我的思考 (25分) ;⑤听他讲课我收获很大 (20) ;⑥他讲课很从容 (10分) 。总分值为100分, 学员根据自身感受按项目给出分数, 并可用简要文字描述打分理由。
1.3 调查实施
每周向学员发放一次调查表, 调查本周内每一名教员及相关授课内容的教学效果, 学员无记名填写后当堂收回, 全部授课课程结束后进行汇总并分析。本学年调查表共发出1, 875份, 实际回收率100%。
1.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对每份调查表逐份编号, 根据各调查项目计算相关得分情况, 所得数据共包括17个变量, 31, 875条记录。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计算教员、科室、课程、职称、学历、是否为精品课程教员、是否参加精品教员评比等11个因素不同水平的平均得分, 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本调查得分结果显示为非正态分布, 故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 比较同一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得分是否存在差异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009年参加五年制、八年制学员《外科学》课堂授课教员总计102人, 总平均得分96.15±4.97, 其中最高100分, 最低85.31分, 90分以下2人。平均得分在95分以上的教员占85.3%。
2.2 各科室教员平均得分比较
外科学教研室由11个科室组成, 各个专业科室教员平均得分见表1, 其中最高分96.94, 最低分为90.74,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P<0.05与其他科室比较
2.3 不同职称、学历教员得分比较
中级职称教员得分明显低于高级职称以上教员 (P<0.05) , 而不同学历教员之间得分没有明显差别 (P>0.05) , 见表2。
﹡P<0.05与教授、副教授比较
2.4 精品课程教员与普通教员以及教员是否参与精品课程评比得分比较
已通过精品课程评比的教员得分明显高于普通教员 (P<0.05) , 而未参与过精品课程评比的教员得分明显低于参与过精品课程评比的教员 (P<0.05) , 见表3。
﹡P<0.05与精品课程教员比较;﹟P<0.05与参与过精品课程评比的教员比较
2.5 不同专业学员打分情况
五年制康复医学学员对教员所给出的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专业的学员 (P<0.05) , 见表4。
﹡P<0.05与其余专业比较
2.6 不同教室教员得分情况
不同教室教员得分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别 (P>0.05) , 见表5。
3 讨论
根据调查结果和统计分析, 2009年外科学教学102名教员平均得分为 (96.15±4.97) 分, 全部调查项目平均得分均在90分以上, 在打分统计条目31项中, 得分在95分以上27项, 95分以下4项, 最低分为90.74分。
调查结果显示, 在教员所在科室、教员职称、是否为精品课程、教员是否参与精品课程评比以及学员不同专业5个方面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在教员所在科室方面, 全部调查问卷的最低分90.74分出现在肿瘤科, 不能排除肿瘤科的专业特殊性。该学科为交叉学科, 各外科系统肿瘤的内容由相关科室讲授, 同时又与肿瘤科专业相互重叠。肿瘤科专业除了涵盖外科学以外还更多的涉及内科学系统, 具有专业性强、内容分布庞杂且交叉重叠较多、知识跨度大、讲解难度大等特点, 在此基础上, 若再与其他科室缺乏沟通, 更易造成授课内容的冲突, 导致学员对该部分知识的接受理解出现困难。此外, 肿瘤科仅有2个学时, 难以涵盖外科系统肿瘤的相关内容。以上诸多因素造成了学员对肿瘤科教员的打分偏低, 当然, 亦不能排除肿瘤科教员在授课技巧及课件制作方面的自身影响因素。
教员不同职称得分存在明显差别, 讲师得分较低, 反映了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同时该结果也提示, 增加高级职称教员的授课课时, 虽可迅速提高教学效果, 但更应注重对年轻师资的培养, 应对他们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教学训练, 正确引导青年教师重视教学、研究教学, 提高教学技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员受过良好的专业理论、科研训练, 并且都具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的经历, 但调查结果显示, 与本科学历教员比较, 得分没有明显差别, 说明目前的学历培养体系中, 对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而更多侧重于科研训练, 此外, 把教学职称与学位、学历挂钩是否科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精品课程评比活动可提高教学效果, 精品课程教员得分显著高于普通教员, 不仅如此, 参与了评比活动就有积极意义。是否参与精品课程评比的教员得分排序显示:通过精品课程终审>未通过终审>未通过初审>未参与, 说明只要参与此评比, 不管是否通过评审, 都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因此, 应积极鼓励、倡导教员参加该类评比活动并与奖励、晋升教学职称等挂钩, 可望最大化调动教员的教学积极性, 普遍提高教学效果。
不同教室、不同学制学员给教员的打分无明显差别, 但不同专业学员对教员的打分有显著性差异, 最低分出现在五年制康复医学专业, 可能与该专业人数较少, 样本量过小有关, 今后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 根据调查统计分析, 2009年外科学总体授课效果较好, 得分较低的项目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切入点, 例如是否可将肿瘤科的内容完全交由各专科讲授;加强中级职称教员的培养、训练;广泛开展精品课程评选等, 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晓玲, 柴明勤.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5) :825.
一、填空(18分)
1、地球包括地壳、__________和地核三层。
2、拉力器等物体受到外力时,要发生__________,同时会产生一种抵抗形变的力,这种力叫做_______。
3、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的绿叶利用__________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产生了__________,这就叫光合作用。
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__________的力,叫做摩擦力。
5、1519年,和他的船员们,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6、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等。
7、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有关。
二、判断题(11分)
1、摩擦力对我们都是有害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小摩擦力。()
2、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无关。()
4、地球的自转是导致地球上昼长夜短变化的原因。()
5、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6、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7、热总是从低温的物体传向高温的物体。()
8、蝴蝶的一生要经历:卵、蛹、幼虫、成虫四个阶段。()
10、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的活动造成的。()
11、电话、电动机、磁悬浮列车能工作,都是磁力的作用。()
三、选择题(12分)
1、下面不属于造成地貌变化的因素是()
A、泥石流B、剥蚀和搬运作用C、温室效应
2、使喷气式飞机、火箭运动的力是()A、弹力B、摩擦力C、反冲力
3、摆的快慢与()有关,与()无关
A、摆的长短B、摆锤轻重C、摆的长短和摆锤轻重
4、岩石中最软的是()。
A、钻石B、云母C、花岗岩
5、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了候风地动仪。A、沈括B、李四光C、张衡
四、连线题:4分
自行车的刹车
增大摩擦力滚珠轴承举重运动员在手上擦镁粉
减小摩擦力磁悬浮列车
五、问答题(5分)
赤山小学 宫德羽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测试的试题主要有以下题型:填空、选择、判断、连线、实验探究和简答。所出题型涵盖了本学期所学内容,题型较为全面、范围广泛,同时侧重双基。
二、基本情况
本年级2个班,分别是47和43 人参加考试,一班合格率达95.3%,优秀率81%,最高分60分。二班及格率是95%,优秀率是86%,最高分是60分.三、具体情况分析:
(1)填空
本题学生出现偏差较多的是第4小题,说明此项知识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因而造成学生失分。
(2)选择题、判断题和连线题
学生答题情况不错,出现错误较少。
(3)探究实验题的第二小题由于学生接触少,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答题出现偏差。
四、对今后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1.尽量多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操作实验,强化实验教学,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各种途径进行实验探究,真正把知识学活、学透。
2.学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教师积极的调动学生积极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的自己的生活中去,改善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科学及应用科学的兴趣。
3.通过学生考试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平时学习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重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试卷从基础知识、科学知识的应用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下面就试题的情况、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对今后的教学等方面具体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试卷以《课标》为依据,把握教材的的重点,覆盖了所学内容。此次考试的参加人数
126
人。其中优秀率
85%,及格率
97%
。整体来看,学生考的还理想。但是,师生还需共同努力,争取今后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具体分析:
第一题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概念的掌握情况。大多数同学知识掌握较牢,失分不太多,正确率90%。此题失分主要在5小题、7小题。原因是对科学教材的内容掌握的不牢固,对生活缺乏观察,不能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有的同学出现错别字。
第二题判断。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能力。此题满分较少,由此看来,多数同学缺乏分析判断能力,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三题选择:本题考察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分析。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得分率为90﹪。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加强了备课、课前准备这一环节,同时,对这类题的答题技巧指导、训练多。所以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
第四题简答题共有三个小题,都是课本中的题目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了这方面的知识,学生按要求答题,把握重点,学生出错较少,但有个别的学生第二小题第二问回答得不全面说不清楚,失分。因为简答题属于理解、运用性的知识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系统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才能写出正确答案,本来难度就较高,导致考试时学生答题不完整或难以分析原因。另外,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语句组织不清,回答得不准确了;尤其是第2小题。
第五题要求学生按图写出呼吸器官的名称,此题学生都能背诵的熟练,但从学生答题来看,失分较多,其原因是图中呼吸器官各部分的位置学生分不清楚,导致失分,有点可惜。
三、改进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
课前要认真备课,认真地阅读教材,仔细地阅读教参,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每一课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概念,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2、加强概念教学,千万别遗漏教学的知识点
从本次考试中,能反应出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知识点的遗漏,存在把教学中的概念淡化的现象,造成了学生的概念不清。以后在课上,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强化记忆,使他们能够牢固的掌握科学概念。
3、加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脑,积累生活经验,充分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能并重,既要准确传授知识,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5、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注重后进生的转化。
一、典型失分题折射目标意识的缺失
1. 单元教学缺乏整体意识。▲题例
例1:对比着读读下面两段介绍松鼠的话, 比较两个片段在介绍内容、说明方法与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片段一:松鼠亦称灰鼠, 哺乳动物的一种。体长20~28cm, 尾蓬松, 长16~24cm。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 腹面白色。生活在松林中, 有的种类毛皮珍贵。
片段二: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乖巧、驯良, 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 眼睛闪闪发光,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 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 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 一直翘到头上, 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答题情况分析
抽样班级的平均得分率为65%, 可以想见教师平时教学中单元整组意识的缺乏。五上年级第三组共四篇课文, 其中《松鼠》这篇略读课文是文艺性说明文, 采用的是描写性的说明方法。提示语告诉我们, 《松鼠》一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教学中教师若能站在单元整组教学的高度,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比较几篇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这道题得分率不可能这么低。此外, 这一题例也反映出我们的阅读教学缺乏文体意识, 往往把资讯性文章也当成文学性文章来上, 尤其是像《松鼠》这样的文艺性说明文。
2. 阅读体会“泛泛而谈”。▲题例
例2:摘录文中一个带给你启示的句子, 并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 谈谈你的体会。
▲答题情况分析
抽样班级学生所写的体会, 都是就句论句, 没能联系文章内容, 也没能联系生活, 显得空洞、单薄。从中可以反映出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体会的引导与要求存在着泛泛而谈, 不求实质性内容的弊端。
3. 单元习作“形散神离”。▲题例
例3:成长中的记忆
提示:刚刚过去的2008年, 在我们身边, 在中华大地上, 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也许, 有那么一件事, 给你比较大的启发, 让你一下子长大了不少。回忆一下, 把这件事写下来吧。内容要具体, 感情要真实, 语句通顺, 不写错别字, 字数在400以上。
▲答题情况分析
这个作文题, 尽管似曾相识, 但学生的现场作文还是存在以下问题:审题没有抓住“长大”这一题眼, 选择了普通的玩耍、嬉戏等事情, 造成偏题;叙述事情不具体, 语言表达索然无味, 不通顺;套作现象依然存在。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可以归结为两点, 一是教师对于新教材单元作文的呈现形式与编排意图把握不准。二是教材中的每次习作, 讲评、修改不够到位, 只写不改或者少改, 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原地踏步, 不能循序渐进地从每次习作中得到提高。
二、把握教学目标必须“三观并重”
目标意识的缺失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意发挥, 学生学习低效甚至无效。那么该如何把握教学目标呢?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 教师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去把握教学目标。
1. 宏观把握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所述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是编写各年级教材的依据, 把握目标首先要认真解读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比较课程总目标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分解在各个学段当中的。比如, 各种文体阅读的能力与方法, 对第一、二、三学段《课标》的阅读, 我们会发现:不同学段, 适合阅读的文体有别;同一文体, 在不同的学段, 阅读要求也有别。
再比如句子的阅读, 《课标》要求第一、二、三学段从“了解”到“理解”到“推想”, 逐步提升, 并且越来越强调个体阅读、生活积累与体验的过程。前文例2题, 学生谈体会空泛现象就与教师没有把握第三学段句子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策略直接相关。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联系相似文章的阅读等方法来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学生对于重点词句含义的体会与表达自然也不能做到具体化。
2. 中观把握学段目标在各册教材中的呈现。
一个学段有两个年级、四个学期, 学段目标是怎样在各册教材中呈现的呢?从呈现方式上来说, 有明、暗两线, 明线指“单元导语”中的第二自然段以及“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栏目, 暗线指课后练习;从目标的承接性和发展性来说, 有一以贯之的, 也有循序渐进的。
细读、比较、分析学段目标在九到十二册教材中的具体呈现, 我们可以领悟到编者的意图。首先, 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与阅读水平, 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进行了分解。其中前者分解为“思乡情、童年生活的情趣、父母之爱、令人震撼的感动、热爱祖国的情怀、关爱他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人与动物的情感、热爱艺术的情操、对人生的感悟、关心人物命运”等等;后者又分解为描写的方法、表达感受的方法、抒情的方法等等。其次, 这些分解后的“思想感情”与“表达方法”又按照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的规律在各册呈现, 比如表达感受的方法是从“留心观察, 用心感受, 真实表达” (十册) —“展开想象与联想, 表达独特感受” (十一册) —“用不同方法表达感悟” (十二册) ;描写的方法是从“描写人物方法” (九册、十册) —“描写景物、风情的方法” (十册) —“写出风俗特点的方法” (十二册) ……第三, 同一种表达方法的领悟, 在不同年级与不同单元的教材中所要求达成的目标度也是不同的。比如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 九册 (第六、八组) 只要求领悟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而十册 (第七组) 则要求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是贯穿第三学段始终的一个阅读训练要求。本着读写结合的思想, 第四册教材中有近十个单元像十册第七组那样在习作中提出了学习文章表达方法的要求。这样的单元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把握目标难度不大。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中, 大多数单元的习作编排是扣住单元专题的, 习作要求的呈现则重在打开学生写作思路、帮助丰富写作内容, 往往为学生提供多个选材的角度。像上文列举的五上年级第四组“生活中的启示”这次习作, 教材提供了三个选材的角度:小事、漫画、格言, 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进行写作。教材这样的作文呈现方式往往使老师只关注了形式, 即让学生自选一个材料进行习作, 却忽视了每次习作虽然可以有不同的选材角度与题材, 但并非没有统一的目标与要求。“生活中的启示”这次习作, 就有三个目标: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生活、关心生活、感受生活, 从生活中有所发现, 得到启示;能写清楚事实, 记清事情的过程;能写明白自己所得到的启示。而从上文的例3作文题 (成长中的记忆) , 学生现场作文出现的种种问题, 可以想见单元习作训练在选材、表达上都没达到目标。
3. 微观把握单元目标在课文教学中的达成。
人教版教材以专题 (人文专题为主) 组织单元, 学段目标在各册教材中循环呈现, 螺旋上升, 这样的教材编排与导学体系客观上导致了教师在把握单元、课文教学目标上的难度, 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整体把握能力, 不仅从宏观、中观把握, 还要能从微观上把握单元目标在每篇课文教学中的达成。
【五年级科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分析09-17
五年级下册科学测试10-24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卷10-25
五年级上科学总结10-30
五年级科学纸教案11-16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06-19
四、五年级科学教学总结09-23
五年级科学上教学总结09-23
五年级科学教学的反思10-03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王丽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