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创建为平台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文化创建为平台(精选8篇)

以文化创建为平台 篇1

本人担任的是高三(9)班班主任,从暑期读书活动一路走来,在这一路上,经常可以看到部分同学的学习很勤奋,自己很欣慰,这样的学生希望能更多点,同时,也看到部分同学,上课不专心、自习课谈废话、作业马虎等等不好的现象,自己心情很沉重,怎让他们向真善美的方向进取,做人与学习双丰收。本人想到学生的进步,离不开班级的进步,班级进步了,学生自然也就发展提高了。不管是过去还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大多关注的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疏忽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人格成长,使班级的德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因此班级文化是需要班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建设,这样才能形成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自主奋斗、刻苦进取的人格。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是自己的班级能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同时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根据以往本人的做法,可以开展以下活动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达到既育人有育分的目的。

一.践行格言文化建设

本人觉得班级格言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格言就像一盏思想的明灯,不断的照耀自己和别人,不断的激励整个班级每一位同学朝着真、善、美等方面发展。具体做法有:

1.点燃学生的思想明灯---------每日格言摘要

按照座位同桌两人每人每天一句格言摘要,挑选自己认为对大家最具教育意义的格言抄到后面黑板上。要求同学们注重格言的内容,看谁的格言能量大,最灿烂,四射的光芒最大限度地照亮同学们的精神世界,最能与目前学习阶段相适应的格言,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格言,进行思想文化教育。

2.打开思想明灯的火光------------每日格言解读

在最开始的时候,笔者只要求他们把格言认真地摘抄到后面黑板上,早读课之前要求摘抄的同学念三遍给班级所有的同学听,而后所有的同学一起再念三遍以加深记忆和理解。后来发现,对于每天摘抄的格言,有的同学感觉很迷茫,对其中的教育意义,不是很理解。根据这种情况,笔者又做了相应的规定,除了自己摘抄格言到黑板上认真读给同学听,还要有对格言的解读,把此格言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解释给班级所有同学听,让大家有所明白,你写的格言,有何教育思想和意义。

3.坚持思想明灯的指引-----------格言周记

写格言周记,有利于改变自己,改造自己。很少有人劝自己狭隘、自私、消极、懒惰,一般的同学会在周记中劝自己,要学会鼓励自己、要宽厚、要助人、要积极、要勤奋。这发自内心的劝说鼓励同来自外界的劝说鼓励相比,作用更大。

4.思想明灯时刻激励------------格言座右铭

在平时班级同学的座位上,看到有部分同学座位上写着自己的人生格言,而且再跟平时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联系起来,发现写格言座右铭的同学,整体素质表现得都不错。笔者就在想能否班级统一规划班级所有同学的座右铭。结合高三学习情况,怎样激励每一位同学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勤奋乐学,争取明年的高考考出优异的成绩。

座右铭、伟人是来自学生心中的选择,像太阳一样时刻照耀他们的内心世界。格言,也是学生针对自己内心深处弱点的选择,像良药一样,治疗着他们内心深处的疾病,在发生作用时,就把心理抵抗到了最小程度。

二.每周一次长跑锻炼

我们讲,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战争,拼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根据目前高三学生的身体状况,普遍觉得体力、耐力不行,针对这种情况,要求本班同学除了体育课、两操认真锻炼外,而外在班级委员及班级大会上进行表决,增设每周一次的长跑锻炼。开始两千米而后逐渐增加最后达到五千米。这项活动目的,一是达到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身体素体,提高他们的耐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断的挑战自己,并最终挑战成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此项活动,让他们懂得身心是相连的,身体素质好了,可以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高了,可以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去挑战自己,直到成功,这样身心健康都会得到提高。

三.加强学生的古诗词欣赏

充分利用后面的黑板,对班级学生每天早上进行古诗词欣赏,古诗词是古代璀璨文化的积淀,是古人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能从中欣赏其魅力,懂得其中的精髓,不只是文学素养有提高,而且还要从中理解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等等。

四.建立一支有威望、团结互助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带头人。要形成一个好的文化氛围,并形成管理上的面,必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而我把这个选举权和调整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民主,让学生选出其有威望的班干部队伍。班委会成员和其他小干部应通过推荐、自荐,再由全体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班委会有权通过评分、考核,调整小组长和科代表。班干部的产生要体现出班级管理的“民主”与“集中”,才能为班级管理带来生机。

五.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

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教学作风和管理水平,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班主任跟学生几乎天天打交道,一谓地进行空洞的说教,只会让学生觉得烦燥,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开展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诱释出他们青春活力,开发出他们创造发展的潜能。在倡导班级行为文化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知道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们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让他们去体验生活的乐趣,让学生走向社会学会学习。如:植树节来临之际,以班树栽种为锲机,选择好的树种,种下两颗心愿树,一颗代表班级女生、一颗代表班级男生,如杨梅树,希望他们高考能考出好成绩,能为我们班扬眉吐气,带来喜气。学生对这种活动很有期待,能自己亲身去体念,感受植树节的氛围,这不只是简单的种树了,还能从环保、美化环境等方面进行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拘泥老方式、老内容,赋传统活动以时代气息,年年更新,让学生感受到新生活的美好,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能力特长,又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活跃了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约束机制,使健康向上的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不断影响学生的心理行为,使学生感受到健康向上的班集体的温暖,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去。

以文化创建为平台 篇2

彩绳跳出自信, 形成学校特色

1. 依据校情, 确立跳绳特色项目

仁坪小学把跳绳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 有跳绳经济实惠、跳绳在仁坪小学有一定的传统积淀、仁坪的学生跳绳时最自信三个原因。学校自2000年以来, 每年都组织一次全校学生参与的跳绳比赛, 学生们喜欢跳绳, 也擅长跳绳, 学生们在跳绳时非常的自信。

2.搞好一课、两操、一赛, 多层立体推进

开好每周一节跳绳校本课。在跳绳校本课中主要进行一分钟计时跳, 包括单摇跳、双摇跳和快速蹬三轮, 并在跳绳校本课中普及不同等级的花样跳法。学校把学生自主开发或模仿开发的60余种花样跳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跳绳法的难度系数, 分成了技术水平一、二、三级花样跳法, 并纳入到学校跳绳校本教材里, 在各年段进行普及。

抓好每天跳绳大课间活动。每天跳绳大课间活动安排在做广播体操之前, 全校学生共同进行热身跳, 然后各班按区域进行跳绳活动。学生互相学习、展示各种跳绳方法, 甚至共同创造新的跳绳方法。

搞好每学期一次全校跳绳比赛。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全体学生参加的跳绳比赛, 比赛分1分钟记时跳和花样跳两种。学校根据评价标准对每一名学生进行评价, 还会评选出学期一分钟计时跳的单跳王、双跳王和快速蹬三轮王;花样跳由师生评委团进行评价, 评出各种花样跳王和优秀创新者。

做好花样跳绳队动态管理。花样跳绳队采用动态的管理机制, 自创的跳绳法难度系数或者技术水平达到学校花样跳绳队标准的学生, 可以随时申请加入花样跳绳队。经过三年多的实践, 跳绳已经成为仁坪小学全校性的普及运动项目, 成为学校校本课程之一。跳绳, 跳动着活力, 展示着拼搏, 实现着超越。仁坪小学的学生人人爱跳绳、人人会跳绳, 共促发展、彰显特色, 并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不断升华学校的跳绳特色运动。

抓读书、建社团、重展示, 深化学校特色

学校跳绳特色的形成, 使每一位教师对学生产生了爱心、对教育充满了信心。学校根据校情、师情和生情又开发了“读书、仁坪之星、社团、才艺展示”等校本课程, 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发现自己的优点, 找回自信, 阳光学习, 快乐成长。

1. 坚持读书, 常抓不懈

仁坪小学遵循读书四原则, 即全校一起读、每天读、读自己喜欢的书、无负担的读。学校采取班级结对的方式读书, 如一年级与四年级结对, 每天由四年级两名学生为一年级学生读书, 一年级采用听读结合的方式。

2. 仁坪之星, 闪亮之星

每年的8月份, 学生申报自己感兴趣的“仁坪之星”选项, 12月以班级为单位评选, 7月进行全校性的“仁坪之星”评选表彰活动。每年会评选出学习、体育、艺术等30余项“仁坪之星”, 获奖者占学生总数的80%, 学生们在不断地挑战与战胜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中, 品味着成功的喜悦。

3.组建社团, 七社联动

在开展“仁坪之星”评选活动的基础上, 学校还成立了涉及音乐、舞蹈、绘画、跳绳等的7个学生社团。学生在教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刻苦训练, 不但能够承担随时访校的演出任务, 还多次参加市级以上各种比赛,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彩绳跳出质量, 彰显学校特色

1.特长拓展, 让生命飞扬

在办学特色的创建过程中, 仁坪小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创新育人模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学校开展跳绳活动以来, 许多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通过跳绳训练都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他们喜欢跳绳、热爱跳绳, 在不断学习和训练过程中, 收获了友谊和快乐。

2.润物无声, 在这里起航

仁坪小学的学生多为外来务工子女, 许多家长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管好自己的孩子。因此, 在办学特色的创建过程中, 学校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教育机制,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所在, 成就学生的快乐成长。

3. 和谐育人, 促进共同成长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所以在办学特色创建过程中, 不求学生人人成才, 但求学生人人发展, 学校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努力为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和自主发展空间。

教育科研坚定了学校特色办学的信心

仁坪小学于2011年做了详细的基础调查, 多次邀请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指导, 确定了学校“十二五”主课题《农村小学质量与特色模式研究》, 并立项为延边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依托课题研究, 系统提炼农村办学特色的实践经验, 形成了学校特色的办学思路。

以纸艺为依托创建特色班级文化 篇3

一、创意折纸,营造智趣教育的班级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都应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最终使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1. 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

我运用手工折纸特色等方法,让班上的墙壁、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让书橱充溢着浓烈的文化氛围,用自己的爱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易于操作的手工书籍等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制订折纸活动计划,适时、适度地规范和指导学生学习和创作。

2. 构建丰富的交流资源

(1)读书活动。学生要和好书交朋友,每天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并写读书笔记。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读书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促进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定期举行“折纸书换着看”活动:作品共分享,换一份作品,交一个朋友,加深同学间的友谊。

(2)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德育建设的思想阵地,充分有效地利用班会时间是班级建设的最好途径,在班会课上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地发展他们的爱好,发挥特长和各种能力。班级定期召开题为“我是这样巧用小手的”班队会,大家集思广益,谈论如何折纸、创作小故事,每个学生建立起个人折纸小文件夹。

二、创意折纸,构建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

通过“创意折纸”的班级特色,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使他们养成乐学善思的好习惯,从而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如我与学生一起设计的班徽,寓意四(1)班同学团结一心,用勤劳、灵巧的双手,像春天的小苗一样绽放出自己的精彩,伸展着活泼、富有生命力的枝丫,迸发创新思维,让梦想开花,并蕴含团结、互助、向上理念。

三、创意折纸,构建班级特色鲜明活动文化

1. 创意折纸,让孩子学会合作互助。

通过锻炼小手,增强学生的大脑功能,改善孩子的精细化动作,改善身体协调能力。由于每一个班集体离不开合作精神的培养,因此我在班级开展了以小组合作形式的一系列特色折纸活动,学习的内容由浅入深,从这一只只的小动物、一棵棵的小植物导入。当学生学会一个个个体后,就开始引导学生把动植物放到相应的生活环境中,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一个个折纸作品串联成生动有趣的画面,并合作创编故事。创作图案的要求是:密切联系当今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活、自然景观、生态环保、体育活动、寓言故事、古诗情景等所关心的话题,也可选择童话或寓言进行连环画式的创作,并把创作的内容画出来。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

2. 创意折纸,让学生开启创造智慧之门

建立了家长委员会,组织学生参与有意义的亲子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收集寻找生活素材,为折纸创作做准备,同时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美的感悟力。

除此以外,我开发家长资源,邀请具有手工特长的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们一起开展创意折纸的活动。如在一次《有趣的东南西北》折纸活动中,我请了小韬的妈妈来主讲。家长伸出双手,一个活灵活现的折纸成品“东南西北”呈现在大家眼前,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学生按照方法在折纸上写上动作,四人之间一起玩,教室里又响起了一片欢快的笑声。

小技巧折纸特色文化的创建领班级特点逐渐凸显出来,学生的专注力得到提高,合作互助的品质在群体里凸显,个别字生的表现发生了改变,创新思维得到开发,并得到家长、同行的认可。其实,一项措施,一个针对性的活动,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应在班级特色活动中与孩子共同成长,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以智启智,以趣激趣, 让折纸活动越来越富有生机!

以文化创建为平台 篇4

【摘要】学生活动是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利器。文章在分析高职校园文化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学生活动为平台,“首推文体艺术活动、拓展学生社团活动、重视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抓德育活动、辅以研讨活动”等多方面构建高职校园文化的设想。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生活动,高职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利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性。

一、高职校园文化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专业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轻视的力量,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贴近经济,服务企业,面向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教育的定向教育和明确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应以能力为基点,突出职业特色。因此,高职院校的文化就具有了以学生为中心,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性为基点,发掘学生的潜能为开拓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特点。

二、高职校园文化现状

目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各有千秋。总的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做人、做事、成才”为目标,坚持 “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遵循自主性、教育性、职业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许多高职院均由几所院校合并而成,高职校园历史短,学校文化积淀明显不足,加之高职学院学生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且高职院校的生源中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使得部分职业院校的活动组织者为了迎合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一味推行以娱乐为主的通俗型活动,只是让学生自己去玩乐,没有引领学生去感悟文化内涵,没有起到校园文化育人的效果。

此外,许多高职学院校区场地有限,开展的学生活动较多,有时存在学生活动已经策划好但缺乏开展场地的难处;部分高职院校刚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或者还正在筹建当中,新老校区往往相距较远,交通受限制,新老校区开展的活动也各不相同,从而使得校园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以学生活动为平台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

为了更好的推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把学生活动作为重要平台。在建设中,一是要不断进行活动内容的创新。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要始终坚持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传统与实际,建设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二是要不断进行活动形式的创新。要构建和谐大雅的校园文化,加强学生社团和其他院校各团体的交流,积极开拓网络文化、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给学生全新的感觉,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因此,本人在此提出以学生活动为平台,“首推文体艺术活动、拓展学生社团活动、重视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抓德育活动、辅以研讨活动”等多方面构建高职校园文化的设想。

(一)首推文体艺术活动。纵观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学生的文体艺术活动因参与度广,活动项目多,活动易开展而成为院校学生活动的首推节目。按照“丰富学生生活,锻炼学生身体,提升学生素养”的原则,学院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学生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例如,文化艺术节的“‘儒商杯’经典诵读诗会”“书法、绘画、摄影艺术作品展”“校园十佳歌手大赛”“金牌主持人大赛”“校园舞蹈大赛”“社团巡礼节”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定期举办趣味运动会,通过接力跑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传播运动健康的理念,展现学院青春洋溢、奋进的精神面貌丰富。通过文体活动丰富了学院师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师生健康高雅的审美兴趣。

(二)拓展学生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沿着“突出职业技能型、强化志愿服务型、优化问题艺术型、发动兴趣爱好型”的思路,学院社团坚持“有一个指导老师,有一定社团成员,有固定经费支持,有一个部门挂靠”。我院的爱心接力协会,有相对固定的指导老师,共有社团成员130余人,挂靠在学生处。2010年,学院“爱心接力协会”荣获第四届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荣誉称号,学院团委主席获第四届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干部”荣誉称号。学院还有英语地带、时尚职场协会、左岸阁文学社、星火创业协会、求职协会、火焰篮球社、梵音吉他社、形象礼仪协会等学生社团的学生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以文化创建为平台 篇5

---工管站2008年度工作总结

一、全面完成全市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工作

根据水利部、省厅的部署,2002年以来,我市全面开展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通州市河道堤闸管理中心作为全国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率先通过了全国水管体制改革试点联系县改革验收,受到水利部和省厅的表扬。我市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了全市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出台市县两级全部出台了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全面完成了水管单位分类定性、落实经费、内部改革等工作,并于2007年底通过了省级验收。2008年4月获得了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先进集体的表彰(苏水管〔2008〕50号),全省仅3家单位,此外,通州、如东评为先进县。

二、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目标考核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水管单位的管理水平,我们积极响应水利部、省厅的号召,大力推进水管单位的目标千分考核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的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取得全面进展,先后有通州市新江海河闸管理所、南通节制闸管理所获得省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称号,海安贲家集水利枢纽工程管理所、如皋市碾砣港闸管理所获得省二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称号,今年如皋市碾砣港闸管理所申报省一级管理单位,目前已 完成自检和县考核工作,如东县洋口外闸管理所申报省二级管理单位即将完成。全市有5家省级管理单位,其中有3家省一级,这在苏中、苏北排名第一,在全省处于前列。

三、依法行政、阳光行政,强化服务意识。

依法行政、阳光行政,今年,完成市管一级河道等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行政许可63项。认真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先后完成了中远海工、振华港机、王子造纸等近20多项重大工程涉水项目的转报和技术审查工作。此外,我站多次与业主一道赴长江委或省水利厅向领导专题汇报,深得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为确保项目顺利通过审查和批复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在处理启东塘芦港闸有关行政许可事项的群众上访工作中,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做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督促启东市水务局采取有效的措施,事情最终的结果得到上访群众的满意,并向我们赠送了锦旗。

四、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巡查力度。

今年年初,我们针对全市沿江涉河建设项目出现的各类违法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加大了沿江管理力度。联合海事、港务等部门对影响较大的蛟龙重工违法圈围治理工程进行定期督查,及时向市政府汇报整改进度。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江堤管理范围内管护和巡查责任制的通知》等文件,并派员对问题比较突出的企业加强督查整改,定期检查达 60多次,工程管理站发布《沿江涉河工程巡查简报》9期。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和集中整治,沿江涉河违法建设的情况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建设、活动秩序得到恢复,企业服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的意识明显提升,违法企业纷纷抓紧补办报批手续,2008年 9月19日如皋、通州两市违法涉河建设项目整改工作通过省厅验收。

五、继续实施市区河道整治工程。

市区河道整治工程是今年市政府重点工作,也是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主要任务包括新建水源、水位控制工程6处,清淤、护岸河道11条段。经过市、区水利部门共同努力,到12月底,能够按照要求完成目标任务,共完成投资8000万元。我站实施的任港河险段整治、郭里头河增设提水泵站等工程上半年完成通过验收。郭里头河提水泵站的建成运行,有效改善了郭里头河、城郭界河等周边河道的水质。任港河五一职工苑抢险、小姚港涵闸上游护岸整治工程年内也将顺利完工。

六、认真完成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

为迎接苏通大桥通车,苏通大桥公园一期土方工程建设任务由我站承担。我站人员放弃春节等节假日休息,克服工期紧、要求高等重重困难,精心组织,加班加点,扎实推进,先后完成了吹填工程、新老江堤护坡工程,提前完成了工程任务,得到市领导表扬。

七、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点工作,我局作为城市水环境整 治的牵头部门,我站承担而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一是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要求,保质保量完成重点工作任务,市、区水利部门需完成河道整治9条,共10200米。二是对市区河道进行巡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分河道,制定切实可行整改方案,采取得力有效措施,让老百姓满意。三是督促各区做好河道保洁管护工作。全站人员全力以赴,迎难而上,为文明城市的创建作出了很大贡献。

八、全面提升水利工程信息管理水平,加快现代化建设 在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应用方面,我站处于领先地位。我站主持的开发研究的《南通市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平台,获得2008年度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二等奖。这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还积极采用、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各地水管单位、大学、科研机构学习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南通节制闸、九圩港闸、碾砣港闸、营船港闸等大中型涵闸都进行自动化更新改造,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九、深入实际,做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根据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开展质量监督工作,深入施工现场,检查、评定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与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交换意见,及时整改。今年,共发出质量监督意见通报14号,共完成18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

十、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今年8月,我市公务员阳光工资制度实行后,公务员 各项待遇得到了提升和保障,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与之形成了较大差距,造成机关内部人心不稳,严重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站作为局机关重要的职能处室人员多达14人,占全局人员1/4,涉及面较广,请局领导进一步关心,及早给予解决。

2、涉河项目不断增多,监管力度有待加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沿江开发、江海联动开发的深入推进,涉水工程项目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一些项目由于地方政府承诺、政策优惠或是时间紧迫等原因,无视水法律法规,存在未批先建、边批边建、不按批复建设等现象,导致近年来,违法占用、违章建设事件层出不穷,给我们的工程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启东市沿江涉河违法建设项目,面广量大,省、市、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多次赴现场督查,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未能通过省级验收。

十一、今后工程管理工作主要打算

1、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按时开展水利工程汛前、汛后检查,做好定期检查,坚持汛期巡查,加强日常检查等管理工作,尤其要与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督查,使工程经费的使用真正到位。

2、我们将对照《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查找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逐步实现水利工程目标管理全面达标。力争“十一.五”期间,各个县(市、区)均有1-2 名水管单位通过省级验收。同时,加快水管单位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力争在2~3年内大、中型水闸全部实现自动化监控,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

3、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合理引进人才、配臵人才,针对部分管理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建立培训和交流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开展《行政许可法》、《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长江防洪管理办法》、《南通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组织各县(市、区)管理人员经验交流,促进地区间管理水平的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全市管理人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管理水平。

4、进一步完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加强巡查和督查,规范和约束涉水建设项目。推进《河道蓝线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水域、岸线资源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积极探索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河道管理模式。严格审批制度,杜绝越权审批和审批不严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水利形象和法律尊严。

以客户为中心创建和谐的客户关系 篇6

赵万波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英明决定,对于在新形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重要的公用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创建和谐的客户关系,不仅是打造责任南网、和谐南网的生动体现,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以客户为中心,创建和谐的客户关系是电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10月28日公司召开的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党员干部大会上,袁懋振董事长指出,我们要把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建设责任南网、和谐南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党员干部要有和谐的意识、和谐的观念、和谐的思维方式,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和千家万户的公用事业单位,电网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承担了重要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供电服务事关政治、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大局。电网公司处于发供用的中心环节,特别是营销工作,直接面对社会、政府、发电企业和广大客户,是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公司的窗口,各项工作都受到政府、社会、发电企业和广大用电客户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十一五”期间,电力优质服务环境面临深刻的变化。首先是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十一五”全国电力供应总体平衡有余,南方电网可能是全国市场形势较为严峻的地区之一,市场形势变了,用电需求必

1然从“有电用”向“高质量”变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必然逐步显现。其次是电力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全国的电力市场都在模拟运行,电力体制改革最终将服从国家的总体安排,但改革的进程和最终结果也要看我们的各方面工作特别是优质服务工作的水平。再次是电力服务监管向纵深推进。国家对电力服务的监管逐步法制化、指标化,电力服务不再仅是企业的自律行为,而是要依法提供服务、依法接受监管、依法接受监督的经营行为。如何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对用电的需求,让中央放心,让用户满意,这无疑是对南方电网发展能力的严峻考验。

二、以客户为中心,创建和谐的客户关系是打造责任南网、和谐南网的生动体现

南方电网公司提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在对电力产业特点、企业自身发展前途、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使命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作出的自觉选择。从一开始就在其宗旨和战略总体目标中,强调“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强调要做服务型企业,也就是要增强社会责任,成为负责任的企业;在其工作方针中,他们又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公司强调各级干部、各地市供电局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要求每一位员工忠诚、敬业、责任、服从,希望全网各级组织、每位员工都把责任扛在肩上。应该说公司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公司大政方针,用大政方针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协调步伐,调动积极性,促进了公司重组、融合、发展。我们的大政方针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吻合的,是根据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比如,公司提出打造责任南网、和谐南网,在严重缺电的情况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确保安全可靠用电,为构

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的基础保障;首创了“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的有效经验,深入开展“万家灯火,南网情深”优质的服务活动,做到“限电不限真情,缺电不缺服务”,密切了与用户的关系,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提出建设“讲原则、重感情、团结和谐、有战斗力”的各级领导班子,提倡和而不同,还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严爱结合带队伍”,倡导“人人快乐工作”,“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理念等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这些内容,都是与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也是公司探索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服务文化是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服务文化,重要的是树立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核心价值观,和“服务永无止境”的服务理念,并且贯彻落实到制度体系、技术系统和行为方式上。特别强调技术创新带动机制、体制和管理甚至文化的创新,以技术进步带动我们广大员工转变观念,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提高水平。市场创造了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服务;客户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求、超越客户期待。建设服务文化的实质就是要充分调动员工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中体现个人价值。

三、以客户为中心,创建和谐的客户关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多年来,电力行业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经营主体、企业组织形式日益出现多元

化的特征,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之间、火力发电企业与水力发电企业之间、电力企业与其他社会部门、社会公众及自然环境之间,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应对和解决的问题。创建和谐的客户关系,既是电力企业的责任,也是全体营销人员的责任。根据六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结合公司实际,下步创建和谐客户关系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和公司大政方针,坚持以打造“服务型”企业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创建和谐的客户关系,提升“万家灯火、南网情深”服务品牌,以新的业绩为公司争光添彩。一是以打造“服务型”企业为目标,进一步丰富优质服务的内涵,自觉把公司发展纳入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南方电网发展的大局中思考问题,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立足长远发展打造优质服务的核心能力。以政府放心、用户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充实服务内容,创新技术手段,强化考核力度,建立一套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优质服务工作体系,扎扎实实地做好优质服务工作。二是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的层次和水平。深入开展“万家灯火、南网情深”优质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电力客户、发电企业及社会各界的良好沟通机制,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强化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服务,认真分析供电服务承诺的难点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提高服务承诺兑现率。使广大客户用上稳定可靠的“放心电”,用上服务优质的“舒心电”,用上收费规范的“明白电”,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中树立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三是进一步提高营销队伍素

以文化创建为平台 篇7

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 城市文化软实力体现城市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强弱并决定城市竞争的成败。普遍认为, 城市文化软实力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形象传播等非物质要素之上, 其内涵包括以城市精神为核心的价值创造力、以城市文化传播为核心的文化辐射力、以城市特质和历史遗存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识别力, 以及由城市品牌、形象等构成的城市影响力等[1]。

二、城市文化软实力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关系

(一)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目标

根据全国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2011年版) , 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主要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等。由此可以看出, 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直接表现形式,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制度保障, “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文化软实力得以发展的基础, 显示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创建文明城市之间有着紧密关系,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必然结果, 两者是局部与整体、内涵与表征的关系。

(二)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标志

文明城市的形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精神层面, 文明城市表现为城市精神的凝聚力;物质层面, 表现为文化载体 (文化产品及文化产业等) 的创新力和影响力;行为层面, 则表现为市民心理和行为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认同。城市展示自身形象主要靠文化魅力, 缺少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不是一个宜居城市, 当然也就不会是一个文明城市。

(三)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当今, 国家竞争集中表现为城市间的竞争, 尤其是发达城市间的竞争;而城市的竞争日益表现为城市文化的竞争, 从一定意义上讲, 文化软环境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更加持久有效的条件。文明城市的发展, 不仅要在经济上领先, 更应在文化实力上领先。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发展已进入文化增值时代, 经济活动中注入的文化含量越高, 物质生产中产生的附加值就越大, 竞争力就越强[2]。

三、以文化软实力为牵引推进沈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对策

(一) 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沈阳城市文化特征凝集

在城市发展历史中, 沈阳市成就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凝集沈阳城市文化特征, 可以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必要的文化积淀。

1. 史前文化

沈阳新乐遗址上曾生活的“新乐人”, 已进入考古学定位的新石器时代。新乐文化填补了沈阳地区、辽河中下游地区新时器时代文化的空白, 在辽河流域史前文化研究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将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到距今7 000多年前, 并成为沈阳地区人文历史文化的源头。

2. 多民族文化

在城市发展史上, 肃慎族, 东胡、秽貊、高句丽、鲜卑、契丹、渤海、女真、蒙古、以及后来的满族等少数民族都在沈阳文化中留下了印迹。虽然, 各少数民族生活在沈阳市及其周边的地区, 但中原先进文化一直是沈阳城市文化的主体。同时, 少数民族文化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影响与渗透, 是沈阳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3. 盛京文化

“盛京”之名称始于清朝建国, 终于清朝亡国。在这一时间段, 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 称为盛京文化, 也可称为清文化。独特的盛京文化如皇家的珍藏宝库、众多的庙宇与宗教的多元化、众多的学府和文化名人影响深远。

4. 现代工业文化

作为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工业发展进程中, 沈阳工业以其重要地位、重大贡献和辉煌成就谱写了共和国工业史上的重要一页, 是沈阳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也是沈阳的独特品牌和亮丽名片。

(二) 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沈阳城市观念表达

通过表达沈阳城市观念, 可以强化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自我认同, 唤起市民的“文化自觉”, 增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主动意识。

1.运用城市地理形态表达沈阳城市文化

城市地理形态尽管不是城市文化之魂本身, 却是一种对城市文化之魂生动深刻的表达。就地理环境而言, 沈阳市三面环山, 东有大青山、天柱山、北有辉山;市区有浑河、蒲河流经;城郊有卧龙湖等湖泊。但沈阳先天缺乏滨海旅游资源及独特景观, 也不具备类似杭州或桂林一样的典型“山水城市”特征。但沈阳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农业观光、度假、休闲资源丰富。因此, 可利用森林城市、农业观光的自然地理条件, 展现出绿色的、自然与人和谐的新沈阳城市形态与特征。

2.运用城市历史进程表达沈阳城市文化

沈阳有2300年建城史, 素有“一朝发祥地, 两代帝王都”之称,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然而, 沈阳不具备南京、洛阳一样十分典型的“历代古都”或“历史名城”的特征, 因此, 运用城市历史凸显沈阳城市文化, 应强调其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特殊联系性。例如, 通过强调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凸显沈阳“清代发祥之地”这一与其他历史城市的迥异之处;通过强调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凸显沈阳作为“东北军旧地”的特殊性[3]。此外, 沈阳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 工业文化特点鲜明。

3.运用城市价值观凝聚沈阳城市理念

城市的发展史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史, 同时也应该是观念发展史。城市观念是城市的精神主旨, 是把握城市本质的很好视角, 城市确立了城市核心价值观, 可为文明城市创建赋予地域特色。运用城市价值观凝聚沈阳城市理念, 应具备三要素:一是延续沈阳历史文化血脉;二是符合沈阳目前实践需要;三是引领沈阳未来发展方向。

凝聚城市观念, 还要把城市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既需要政府和市民的有机互动, 也需要社会各方的良性联动, 做到城市价值观进社区、进课堂, 主动运用城市价值观引领城市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4.运用城市雕塑表达城市精神

城市雕塑以其特有的艺术个性、艺术形态、艺术语言述说历史故事, 展示时代风貌, 勾勒未来蓝图, 用艺术美去陶冶人们的情操, 启迪城市精神的思考, 构筑现代文明的城市文化形象[4]。故此, 沈阳市可从城市雕塑的规划整顿和创新发展, 从城市环境的整体景观形象的方向为出发点, 融合城市文化背景和周边环境统一为基础, 把雕塑本身的内容形态和城市本身的人文历史和相关环境对应融合起来, 使城市雕塑在沈阳市景观环境中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和发展。

(三) 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沈阳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城市文化产业的活跃程度, 直接影响城市的品牌、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可见, 推进沈阳文化产业发展, 是增强沈阳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推手。

1.发展城市文化产业, 要注重经营沈阳品牌项目

自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以来, 沈阳市加速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彰显了文化强市的“文化效应”。比如沈阳市杂技演艺集团完成转企改制, 以《天幻》系列大力开发海外市场, 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业绩突出领先全国。因此, 要根据市场需求, 结合城市特点, 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培育出更多知名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产业优势项目, 打造产业亮点, 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 能代表沈阳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品牌, 并形成文化产业链, 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2.发展城市文化产业, 要注重沈阳市的公益性活动

文化产业是改善文化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截至2013年底, 沈阳全市每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近万场次, 受益群众1 000余万人。发展城市文化产业,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基本任务, 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赢得口碑、赢取市场[5]。

3.发展城市文化产业, 要注重打造沈阳市的独特气质

一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反映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承载着该城市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和文化追求。文化产业要具有本地独特的风格与气质, 必须依托并植根于当地文化的土壤, 同时, 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吸收整合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质文化资源, 形成沈阳市明显的文化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沈阳市的文化资源优势必须转换成活动、转换成项目, 继而转换成产业, 才能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推动沈阳市的快速崛起。

参考文献

[1]吴忠, 等.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与路径选择[J].学术界, 2011, (5) .

[2]王世平.哈尔滨实施文化立市框架设计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3]郭舒, 等.沈阳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社会科学家, 2003, (1) .

[4]刘玉华.从美学角度分析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7.

以文化创建为平台 篇8

摘 要:在Web2.0信息技术时代,微博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络信息传播主流平台,档案文化产品无疑是宣传档案与档案工作的最佳形式,档案部门能否借助微博平台实现档案文化产品的共享也是值得档案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利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现状分析,提出以微博为平台的档案文化产品进行微博共享模式的运行机理,并从理性角度分析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模式的广度与深度问题。

关键词: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发展策略

Abstract:MicroBlog has already become a household as a mainstream platform of network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web2.0 era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archives cultural products is the best form of publicity archives and archival work. In this context, whether the archives department can shared archives cultural products with microblog platform is worth to archival academia research. By analyzing the archives cultural products` status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ways,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sharing mod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archives cultural products on microblog platform. Then analysis the problems that of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archival culture products` microblog sharing mode of from a rational view.

Key words:Archives Cultural Products; Microblog; Share; Development Strategy

1 引言

胡鸿杰教授曾指出:“档案的文化是指档案管理过程中产生着特定的规则。既然档案是社会组织出于自身管理活动的需要而形成的文化载体,那么档案的管理活动就必然体现管理活动的规则。这种管理活动规则——档案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也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固定下来,固定档案文化的载体就是档案管理理论。”[1]诚然,档案开放加深了档案文化的公共性,使得档案文化更加贴近普通公众,档案管理理论涉及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而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工作各环节协调分工的产物,形成于档案编研工作环节,可以说,档案文化产品的编研工作是一项智力型、创新型的劳动产品,并非显性知识间的形式转化,而是档案工作者运用有效的操作方法,借助一定的辅助工具将存在于档案中的显性知识与其自身的隐性知识合理地整合加工,最终形成可供利用者参考学习,宣传档案知识、档案工作的可读、可观赏的文化产品。微博是信息技术的直接产物,它是通过关注机制,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网络平台。自2006年3月blogger的创始人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推出Twitter后,微博以其简短便捷、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优势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国。据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中国的微博用户已达到2.498亿,截至2012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增长到3亿之多,成为微博利用的世界第一大国。对于档案部门来说,通过微博宣传档案文化产品,不仅仅是档案事业与时俱进的象征,更是档案事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英国档案馆曾在Twitter上直播“档案开放性和国家集体记忆”、“探索档案的社会遗产价值”、“维持国家集体记忆是位于第一位的要求”等主题讨论会,由于在Twitter上进行直播,这次直播吸引了很多民众的参与,使得档案馆的各项工作深入人心。可见,微博对于档案文化产品的推广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以微博为平台的档案文化产品共享的理论与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大胆地提出以微博为平台的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模式的运行机理,并从理性角度分析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模式的广度与深度问题。

2 研究现状

2.1 理论研究现状。笔者首先通过“档案微博”、“图书馆微博”、“政务微博”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平台分别检索,以对相关服务性质机构进行对比,其检索结果分别为4篇、68篇、331篇。接着笔者以“档案+博客”、“档案+微博”、“档案+网络社区”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为15篇、34篇、8篇。最后,笔者以“档案文化”、“档案文化产品”、“档案文化产品+网络”、“档案文化产品+博客”、“档案文化产品+微博”、“档案文化产品+网络社区”为检索词,其结果为1195篇、133篇、2篇、0篇、0篇、0篇。

对比检索数据,不难发现档案学界对于档案微博的研究论文数量明显低于图书馆界,更难以与政务信息的微博共享研究相提并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来自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微博共享的重视度较之政府部门及图书馆略低,另一方面源自公众对档案信息的获取欲望不如政府信息及图书强烈。对于同属于网络信息共享交流平台的博客、微博、网络社区,三个平台之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检索出的文章有所重复,即便如此,档案界对于微博这一平台的研究也明显占据一定优势,其中包括对微博档案的研究,这一方向的理论文章并不在本文所研究的范围之内。另外,我国档案学界对档案文化的研究论文数量可谓硕果累累,然而其中对于档案文化产品的研究仅为10%左右,基于网络的档案文化产品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档案文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均为档案界研究的重点,为何基于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的档案文化产品共享却一直未得到关注与重视呢?显然档案信息的可公开度以及网络共享模式的不确定是主要因素,致使学者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档案文化建设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宏观视阈,微博能否成为档案文化产品共享平台,笔者将在下文具体论述。

2.2 实践研究现状。新浪微博是我国第一家微博平台,另一大微博巨头是腾讯微博,笔者以档案、图书、政府、政务为关键词,检索新浪微博已认证用户,其检索结果为440条、1000条、1000条、956条,又以相同关键词检索腾讯微博,其检索结果为214条、1974条、1226条、322条。可见,从实践层面而言,档案机构的注册并通过认证数量小于图书部门以及政府机构,这与理论层面的研究形成呼应。注册微博账号的组织包括各级档案局、档案类电视节目、高校档案馆、高校档案专业学生团体、各类专门档案馆、档案室、档案杂志、档案学会、档案论坛、档案设备公司以及其他档案服务机构。注册微博账号的个人包括档案工作者、档案专业学生、史学研究者、档案杂志社编辑、档案节目组工作人员及其他档案爱好者。本文重点研究档案文化产品的微博共享策略,而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主体主要由档案信息资源丰富的团体机构承担,因此,本文选择已通过认证的组织为研究对象。由于个别组织既在新浪微博注册,同时也在腾讯微博注册,去除重复,有效注册并通过认证机构为108家。

由此可见,档案微博用户数量在我国总体微博用户中的比例无足轻重,令人欣慰的一项结果是,各级档案局占已通过认证用户一半以上的比例,其次是档案类电视节目。之所以值得欣慰,是由于档案文化产品网络共享发布的主体正是上述两个部门,各级各类档案馆拥有庞大的馆藏资源,最专业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人才,媒体是档案文化产品宣传的主要渠道,媒体的重视必将对档案文化产品的宣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新浪微博关注度最高的“抚顺档案”为例,其微博宣传内容为馆内动态新闻、转发与档案有关的动态文章、抚顺市地貌、历史文化,其中以文字居多,图片为辅,0条视频。粉丝最多的“南昌市档案局发布”同样以馆内动态为主要宣传内容。其中博文数量最多的“南海档案”值得关注,除馆内新闻外,还包括南海当地新闻、党史图库、南海历史今天等内容,且更新速度较快。腾讯微博关注度最高的“宁海档案”宣传内容以转播与直播的会议、新闻动态、历史知识为主,且文字多、图片少、视频更少。通过对典型微博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档案机构微博普遍存在原创少、转播多、更新慢、文字多、图片及视频少等问题,进而导致关注度低、评论量少、回复率低的现象,然而,诸如党史、地貌、历史文化等宣传内容也是档案文化产品的一部分,这正是从实践角度证实了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的可行性。

3 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之运行机理

3.1 人全面发展的本体欲望。人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人的发展是根本,人类精神文化层次的满足是社会精神文化提高的砥柱,人的需求构成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正势不可挡地冲击着人类信息交流与传播的方式,人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有增无减,人对知识的需求更是愈发凸显。档案产生于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其社会教育意义、知识传播意义、经济建设意义、科技发展意义不容置疑,公众利用档案的意识增强,促使档案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7月)版统计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由2011年下半年的18.7小时增至19.9小时。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较2011年底增长9.5%,网民使用率为50.9%,比2011年底增加2.2个百分点。[2]且城乡网民数量均有所上升,中年及老年人群比重、大专以下学历人群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如此趋势可明显看出,我国公民对网络的依赖性,档案文化产品若借此东风进行网络宣传,必将吸引公民注意力,提升档案文化产品的共享利用率,同时满足公民对档案文化的内在需求,为公民利用档案提供指引,提高档案利用的便捷性,进而促进公民的精神文化发展。

3.2 档案馆公共性服务的内在诉求。档案馆的服务对象无疑是社会各阶层群众,公众对于档案的认识度、了解度、需求度是档案工作能否实现公共服务的根本,档案工作者不可能逐一为公众宣传档案知识,传统的档案文化产品宣传方式以档案展览、汇编书籍和小册子等方式为主,在传统方式下,档案文化产品的宣传更多集中在一定范围内,而大多数公众仍然不知道档案为何物。因此,档案工作若要实现真正的服务均等化,网络必然是档案工作发展的最有利的渠道,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各级各类档案馆普遍建立档案信息网,并取得一定成效,而对于档案部门来说,类似于博客、社交网站、微博等平台,仍然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档案部门通过网络宣传档案文化产品,可以快速、便捷地实现档案文化产品的全民共享,从笔者的网络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注册微博的用户为数甚少,即便注册的用户大都更新慢、内容形式单一,档案文化产品的宣传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不及时更新的微博必定难以吸引网民,宣传形式单一的档案文化产品也无法增加微博的关注度,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档案文化产品是宣传档案、档案知识、档案工作的缩微形式,若能将简短精悍且富有新意的档案文化产品实现网络共享,那么客观上讲,档案馆公共性服务的目的也将会实现。

3.3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理念。档案馆与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个人构成一个整体的社会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档案馆的首要职能便是保存党和国家各种有价值的社会资源,为其他子系统成员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疑加快了社会的发展,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上的可能,档案馆作为其子系统也必然要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若不能跟上这进步的步伐,势必要落后于其他子系统,更不用说为其他子系统提供服务。反之,从微观到宏观地讲,档案文化产品通过网络形式实现共享,一方面满足了部分组织及个人对档案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起到了宣传档案的作用,当其他子系统对档案的认可度提升了,对档案的需求就会由潜在需求转为现实需求。档案工作实现了利用率及服务率的提升,档案事业便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就能够更好为其他子系统成员服务,在协调机制的作用下,共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4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外在推动。超媒体是信息环境下超文本与多媒体的结合,用户不仅可以实现文本间的跳转,也能够激活声音、图形,播放动画。Web能够将信息的链接扩展到整个Internet,实现主题间的转换,任何操作系统平台都可以利用Internet访问www,Web具有分布性、交互性、动态性等特点。如果说Web 1.0是一些应用程序的话,Web2.0则是互联网上的应用程序,任何人均可参与到内容的创建中,Web 3.0强调的是任何人、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创新内容,Web4.0发展到了解决核心——知识分配的问题,Web5.0重点研究语用网。除Web以外,手机终端的发展也是微博用户上升的关键技术因素,手机终端的移动化、便捷化、普及化大大增加了移动通信业务领域,运营商通过对用户的了解,开发特色功能,增强移动通信设备的多样化,利用手机终端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聊天,发布消息,查询信息。移动互联网的覆盖区域较之宽带、光纤等覆盖面更广,对于农村地区及流动人口而言,其方便性及网络链接的低廉价位都非常具有吸引力。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7月)版统计显示,2012年6月底,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4.45亿,比2011年底增长3005万,增长率为7.2%。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2.8%,较上年底上涨了近两个百分点。[3]

4 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之度的衡量

4.1 深度域。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的深度问题体现在档案文化产品的深层次开发上,具体表现在档案文化产品编研的语言组织、材料选择、加工程度三个方面。首先,在编纂语言上更多以专业术语为主,体现档案的政治性、经济性、教育性,以大众语言为辅,尽可能地贴近公众,以普通性的大众语言吸引利用者。其次,在材料选择上应以具有最大宣传价值的档案为主,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呈现给广大利用者。最后,在加工程度方面,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复印件的形式直接展示给利用者,也可以通过宣传小册子等形式进行宣传派发,还可以通过汇编书籍的形式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以满足不同利用者对档案知识的需求。微博以短小精悍为其快速宣传的基础,文字要求140字以内,这也在客观上要求档案工作者在对档案文化产品进行加工之时,对加工语言选择须慎重,用最短的文字表述尽可能多的档案内容,而且网络语言也要纳入考虑范围内,以求贴近网民需要,即语言选择上要兼顾专业性、大众性及网络性。在材料选择方面也要尽可能顾及网络用户的需求,减少档案工作者主观臆断的失误,因微博的展示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在档案文化产品编研的过程中,适当考虑其编研形式及加工程度。

4.2 广度域。档案文化产品“微博”共享的广度问题体现在档案文化产品与微博平台之间的有效性问题上,具体体现为虚假信息对档案文化产品真实性的冲击、档案部门应主动关注潜在利用人群、兄弟网站链接三个方面。网络的随意性及便利性,让更多人在进行简单注册的基础上可以随意进入网络,个人对档案文化产品的利用目的不清,对档案真实性的判断不清,许多虚假域名及虚假档案信息混淆了部分网民的视线,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整体形象。网民的数量与日俱增,不同网民对档案文化产品的需求方向并非完全一致,档案部门应通过评论、留言、回复等方式调研网民对档案文化产品的需求方向,并主动寻找潜在的网民用户,将其加为关注对象,逐渐扩大潜在档案利用者的范围。[4]此外,在微博界面增加兄弟网站的链接,包括本馆档案信息网站链接、相关档案机构链接、当地主要新闻网站链接,必要时可增加国外档案机构网站链接,通过上述链接,进入微博界面的网民通过对档案文化产品的简短了解后,很容易激发其潜在的利用意识,并通过各种链接了解全文档案信息,以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得出基于微博平台的档案文化产品共享模式,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层面都处于“冷”状态的结论,这种“冷”状态显然不利于档案文化产品的共享与传播。人的发展、档案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档案部门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利用各种新型传播方式将档案文化与社会其他良性文化融为一体,在此背景下,档案文化的微博共享模式呼之欲出。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信息文明视阈下档案文化范式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2YJA870015)、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档案文化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C2013W3)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胡鸿杰.档案与文化[J].档案学通讯,2004(5):12~14.

[2][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年7月

[4]任越.从观念到理论——档案双元价值论的演变轨迹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1):17~22.

上一篇:初二语文组备课组总结下一篇:经营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