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生命的红线》有感(精选4篇)
有感
7月19日晚,华兴支行组织大家观看了总行摄制的警示教育片《不可触碰的红线》。我看了之后震撼很大,感触很多。该片以案释纪、以案说法,警醒和告诫我行员工党纪国法不容挑战,法纪底线不容触碰,任何人一旦认识模糊、思想麻木、逾越红线,走上违法犯罪的贪腐道路,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案例当中的人物有我行的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员工,他们因为违法违纪,从建行员工沦为阶下囚,他们都曾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过着令大部分人羡慕的日子。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看到他们在狱中忏悔的样子,令人震撼、发人深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长沙铁银支行某支行行长的案例,由于思想松懈没有把持住,逾越了红线,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下场是十分悲惨的。下面谈一下我的三点心得体会:
一、必须要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强化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客观看待名、位、利、权,才能够时时处处把握好自己,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醒人”、作风上的“正派人”。
二、要加强自我约束,严格遵守各项制度。
要认真自觉参加党支部组织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把我行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对违纪违法问题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实践证明,“破法”必先“破纪”,凡事都从不守规矩开始,落马的干部、职工无不是从破坏规矩、违反纪律开始的。无数腐化官员的悲惨结局都警示我们“手莫伸,伸手必被抓。”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念葬送命运和前途。
三、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风险防控责任。
要学习好职业操守等基本规章制度、本岗位的基本操作制度和禁止性规定,真正从内心自发的强化自身底线、规则、风险、责任意识。作为一名个人客户经理,要坚决落实风险防控责任,服从组织安排,及时对风险隐患进行排除。
这个寒假学校要求党员教师观看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每每观看完一个优秀党员的事迹,心里总是颇有感触。
我是在新华网络电视台网站上观看学习的视频,金海、马宝祥、蒋国珍、马金永、窦铁成……一个个名字的背后代表的是一种种
精神,而具有这些精神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金海。
金海,蒙古族,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他的优秀不仅仅是因为《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的问世、《内蒙古
革命史》的改编、《内蒙古近代简史》的编写,而是当他具备了向科学顶峰进军的基本条件的时候,被查出患有罕见的上腭窦腺
癌,第一次手术切除了他的右脸颧骨、下颌骨和大半个眼眶,年仅44岁的他,坚强地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
一次接一次的手术毁掉了他的面容,甚至剥夺了他正常进食和说话的能力,但是没能改变他穿着整洁的习惯,他是多么需要以往的音容笑貌去面对自己的学生和一起工作的同事啊!他的导师兼同事郝维民劝他不要继续《内蒙古通史》的编写工作,他却对导
师说:“我会很好地完成我承担的第六卷的主编工作,我还要做我想做的其他项目和其他事情。”在如此病重的情况下,金海仍
然坚持不少上一堂课。每次上课,他都带上一块儿手绢,因为他眼睛纱布后面是个大大的洞,洞里时不时地会流出脓和血。而这
个洞与脑室只隔一层薄膜,为防止感染大脑,金海每天执意要对着镜子,自己清理脓血,并进行发声练习。可想而知,那又是怎
样的精神折磨呢?
对于学生,他坚持批完每一个学生交上来的论文,然后才去住院。一年春天,毕业生论文答辩迫在眉睫,可毕业生文德交上来的初稿却出了大问题,很难获得通过,导师金海第一次发了师威。正当文德懊悔绝望时,金老师给他发来了一条长长的充盈着师恩
父爱的信息:既然你没有按我的意见去做,我也会按你的意见去给你批改完毕,你就这样去做吧!十万多字一百多页的毕业论文,金老师用红笔圈了又圈,写了又写,当学生文德再次拿到他的论文初稿时,眼睛不由地湿润了。
在金海的日记中,有这么一段话:上午发现右眼眶通往脑室的一个大洞,昨天还只有一小孔,有一层膜,今天膜已没了。正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他还咬紧牙关,一只手捂住眼睛,一只手,伏在电脑前艰难地改稿统稿,坚持《内蒙古通史》集中修改过程
。在第九次手术后不久,金海接到了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通知,他用颤抖的手和微弱的视力写下了这样的感言:薪火
相传!第三天,他就永远闭上了那只眼睛,走完了56年的人生之路。
病魔缠着金海十二年,但这十二年却是他创造人生价值最辉煌的十二年,他不仅完成了《内蒙古通史》他主编的一卷,他还攻读
并获得了博士学位,晋升了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招了一批又一批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多么大的工作量啊,常人都难以承受,金海却扛下来了。电视最后是金海说过的一句话:有限的生命里面,长度不可以自己把握,但是宽度还是能够把握的。
同样是教书育人的教师,同样是举起右拳宣过誓的党员,在金海面前,我是那样的渺小,“人民的好儿女”是对金海最好的评价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事们: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这次演讲活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安全 蕴含妻子温柔的笑脸上;儿女依依的期盼中;母亲虔诚的祈祷里。母亲给予我们生命,所以母爱的伟大从古至今受众人歌颂。而安全捍卫着我们的生命,就像一把巨大的保护伞为我们遮挡着狂风暴雨。也许你曾感受过母亲对儿女的牵挂,也许你曾感受孩子对父亲的期盼,也许你曾感受过所有爱你的人对你的思念,但是当安全被忽视,事故降临,当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远去。这份牵挂、期盼与思念又将与谁能诉!的确,警惕与安全共存,麻痹与事故相连!只有我们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只有我们每个人将“安全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工作理念植入心底,才不会发出生命是如此脆弱的感叹!执着于细微处,安全就是那条生命的红线。
这个世上谁都想拥有完美幸福的家庭,谁不想永远拥有父亲的陪伴和疼爱,然而这样的幸福在邻居康康的家里是一种奢望。这是一封寄往天堂的信件,亲爱的爸爸你还好吗?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除夕,我望着窗外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而我只能在信里在梦里一次次的呼唤“爸爸我好想你”!15年前的一次安全事故夺走了康康爸爸36岁的年轻生命。15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一瞬间,15年在康康的生命里那是漫长而苦涩的记忆。还记得15年前除夕的那个下午,已经准备下班回家的康康爸爸,在没有穿戴任何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再一次进入施工现场,恰巧被高空的坠物砸中头部,不幸当场身亡.当时的康康和妈妈还在家里等者
爸爸回来,却不知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已经陨落。我们身边有多少这样血淋淋的事故,让年迈的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而肝肠寸断;让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事实再一次告诫我们安全的红线决不能逾越。
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25亿人次,死亡多达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个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生产事故。安全”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牢记安全不是一句时髦的空话,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试看我们身边的一些同事,简化安全措施,以为自己艺高人胆大,事故从不与自己打交道。想一想,你忘了什么?你忘了事故后的哭声,你听不见安全的警钟,你看不见事故的危险正像凶残的猛兽向我们扑来。安全隐患你可以视而不见,企业财产你可以置之不顾,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你或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你还能安然自得吗?
听不进“安全第一”的劝告是耳朵的幼稚;不懂得防范为重、责任当先是心灵的幼稚;不知道工作现场、排除安全隐患是行为的幼稚。
安全是生产的基础,安全是幸福的阶梯。“生命不能再重来,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工作没有满分,只有及格。让安全从墙上,报刊上走下来,走进我们的心中,让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公司要安全,我们的家人要安全!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有安全相伴,才能一路畅通、勇往直前;只有健全的体魄,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只有鲜活的生命才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家庭、为企业、为社会造福!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在人与社会的价值谱系中,生命处于最高位置。将“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一话语催人警醒、发人深思,阐明了生命的价值意义,升华了人与发展的理念认知。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其实就是发展的警示线,生命的安全线。
事故频发,教训惨重,要求我们切实做好安全生产检查,排除安全生产隐患,尽最大可能预防、避免事故发生。更重要的是,我们当引以为戒、深刻反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厘清人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是为了人,而不是牺牲人为了发展。
企业不能消灭事故,事故就消灭企业,必须要树立以预防为主的观念,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狠抓以基层、基础、基本功为内容的三层建设。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投入到位、教育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我们应以取得卓越成效的单位为示范,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我们应注重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从管理事故向管理隐患转变,从管理应急向管理预警转变,从控制事故向提升员工职业健康水平转变。在一个企业,生命的红线不
【观看《生命的红线》有感】推荐阅读:
观看生命的代价心得体会03-08
观看《生命重于泰山》心得体会10-18
通过观看生命重于泰山观后感07-19
观看我的战争有感07-01
观看《叶问》有感09-16
观看《榜样》有感09-28
观看《强国基业》有感06-16
《烈火英雄》观看有感07-17
观看《少年雷锋》有感心得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