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探析.docx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探析.docx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探析.docx 篇1

摘要:英语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很让学生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方法不当。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更侧重于语篇的分析理解,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方法的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没有引导好,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创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主要探析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目的;创新探析;教学方法 前言

传统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往往侧重内容教学而忽视了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老师多注重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掌握账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或者是只注重知识性的阅读教学,缺乏兴趣培养,这种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被动记忆单词的含义,记录笔记,成为了学习英语的过程,并没有真正理解英语阅读的内容和含义,因此创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十分重要,通过在课前导入、阅读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增强英语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科学设计课前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成功的导入不但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为授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趣味化的课前导入更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图片图片导入法,视频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导入形式主要是图片视频导入以及视频导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较多的阅读内容是与生活有密切相关的小寓言故事等,趣味性较强,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因此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好奇文章所讲的内容,例如,在进行有关于四个季节的阅读中,可以通过天气的图片,并留下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二、阅读教学灵活多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基础知识建立多样化教学,使授课过程变得更为有趣,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科目的热爱,可以使用多媒体呈现法、内容概括法以及文章复述法等教学方法,比如,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外有针对性的复习和操练,另外,利用多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适时对学生所学课本知识加以扩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内容概括法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归纳所学的知识,学生自己归纳的过程是重要的,是思考理解的过程,学生只有了解文章所讲的内容才能进行内容概括。

三、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课内读的教学效果

英语阅读教学的渠道是课堂,因为课堂中的阅读技能的训练对中低段孩子的阅读学习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紧紧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并不能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可以鼓励高段学生定期阅读课外英语班刊和英语书籍,同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为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阅读,又要教学生作文。可见读和写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教学中只有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才能使读写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五、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的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因此本文主要探析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小学英语阅读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处主要体现在课前导入,教学方法,阅读方法等方面,一是课前导入的创新,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将学习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二是教学形式的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阅读方法的创新,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课内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科学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探析.docx 篇2

阅读在英语测试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阅读能力是检验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以及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卫校英语教学中, 阅读教学是丰富语言、扩充词汇量的重要途径,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和职业技术方面应用的能力, 要重视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卫校英语阅读教学成效的策略

1.阅读之前阶段的措施

(1) 充分备课。卫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和技术方面的运用能力, 要求读、写都跟得上。所以, 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 教师要进行阅读教学方面的备课, 明确阅读教学训练中的重点, 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含义与扩展含义, 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式, 每个课时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需要运用什么教具等等。只有把阅读教学内容跟教学方法优化结合在一起,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2) 讲解文化背景。语言是文化重要载体, 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 不同语言体现的是不同的文化语境。比如, 龙在中国文化中是权威的意识, 暗含着富贵, 中国的帝王都称自己为真龙天子, 他们穿龙袍, 做的是龙椅, 但是在英语中, 龙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的是邪恶跟暴力, 为dragon。英语中A dragon通常表现的是一个非常嚣张的人, 一个让人不舒服的人。在告知学生文化背景之后, 还要利用讲故事、投影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提示, 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 还能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 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之后, 给学生抛出问题:Do you want to know the result of the story?要向学生强调, 默读争取不出声、戒指读、重复阅读以及边阅读边查字典, 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

(3) 词汇积累。作为卫校的英语教师, 在教授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 要注意挖掘跟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词汇和知识点, 结合具体的专业开展阅读教学, 这样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比如, 在护理专业教学的时候, 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护士的图片, 问:“What’s the women in the picture ? ”学生回答:“She is an nurse. ”接着让学生开始查找跟护士执业相关的一些英语词汇, 如打针 (give an injection ) 、发药 (give patients the medicines) 、照顾病人 (look after the sick people) 、白班 (day shift) 等。让学生在掌握了众多词汇的基础上再进行阅读。

2.阅读期间阶段的措施

(1) 扫读。扫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卫校学生能够通过快速的浏览整个阅读篇章, 找出文章的关键词以及关键的句子, 以此来了解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 争取理解文章的主旨, 比如可以快速的判断文章的大致段落、文章中的主人公等等, 还有找出文章引用的时态等。这样就增加了卫校学生的成就感, 减少了因为难度比较大而找不到答案出现的不自信状况。

(2) 略读。就是英语教师指导卫校学生通过进行跳跃性的阅读, 找出文章的一些基本内容或者事实, 像各个段落讲述的内容、人物、事件、地点等等。在进行略读环节的时候, 要注意进行分层设问, 可以从浅到深, 要层层有梯度, 一环扣一环, 不能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一般情况下, 提问的题型要有变化, 可以采取多种提问方式, 讲究提问的时机、对象、方式以及评价等, 还要讲究提问的逻辑性, 表达要准确, 不能产生负面影响。积极而且高效的阅读能够让学生进行猜测和预测, 之后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把重要的信息捕捉到位, 验证之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英语文章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部分:一部分是篇首段、接着是主体段, 最后是结尾段。

(3) 精读。在英语教师的带领下, 卫校的学生要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些具备很强逻辑性的问题或者推理, 比如, why, How, when, where等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仔细的文章阅读, 边阅读边自己思考。这个时候, 教师要在一边观察和巡视, 针对个别薄弱学生提供帮助, ,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在回答问题的时候,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分组讨论, 在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 要经常用欣赏的语气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阅读之后阶段的措施。

在讨论完阅读之前和阅读中的措施之后, 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估和检查。通过评估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练习,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个篇章的完形填空练习, 进行巩固和落实, 教师要根据阅读理解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进行薄弱环节训练, 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课文缩写。此外, 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看一些关于美国文化的纪录片, 扩大阅读知识面, 像《走遍美国》就是一个体现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展现美国风土人情的原声教材。还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中英文对照的医学方面的著作, 旨在提高读者对英语医学名著的阅读水平,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 这样能够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探析.docx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阅读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激情趣,促参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教师必须把学生看成可以平等对话的生命体,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阅读教材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课文有喜有悲,有爱有恨。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参与兴趣和创新精神。以情唤情,能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要求。使他们的阅读活动更加积极主动,能激发其创造力。

(二)分层次,育个性

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认识水平是不一样的。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作业和练习设计都要体现层次性,要尽量适合与每个学生的口味,使其在不同层面上发展。在阅读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可适时适度地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自我创造和展示的机会。

(三)质疑问,展过程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教有疑,有疑者却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教学生有疑问,自然达到自觉思考和读书的目的,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因而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展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的过程。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条件

1.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课堂上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投入学习,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课堂上一是做到“五允许”,允许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方式自由学习;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允许学生自由地与老师同学沟通;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出错。二是让学生有成功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表扬激励,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运用语言、情境、游戏、质疑、激趣等方式,使学生情绪始终能在愉悦的心态下自主学习。

2.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以往一言堂、满堂问、牵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做到“三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给他们研究探讨的时间;给动手操作的时间。在探索空间上不给标准答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去思考,去想象。

(二)发挥学生创造潜能

改变教师包办代替的教学,课堂切实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创造潜能,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创造的主人。

1.课文让学生自己先读

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做到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自己读,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改变课堂被琐碎问题束缚的现象,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是学生再学习再创造的良好基础。

2.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应该变“设疑”为学生“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质疑善思,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问题提问后可小组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在全班交流。

(三)注重呵护学生创新的火花

儿童更需要有成功的喜悦,需要有人来肯定来认可。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态度往往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发展创新思维。对学生的评价要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指责,这样便能给学生以自由发表意见的时机和权利,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对学生的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甚至是异想天开的想法,哪怕是一点点的火星,都要及时地捕捉,并加以保护、鼓励,营造创新的氛围,使创新的火星燃起燎原之火。

三、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更是一个孕育着强劲改革的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命题,让我们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代,把浓烈的民族自豪之情化作强烈的使命感、事业心,满腔热忱、脚踏实地投身语文教改,做好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这篇大文章。

作者简介: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探析.docx 篇4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有一定要求。书籍作为人类的营养品,如同阳光,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分。就目前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质量不高等方面,若不加以改善,便会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一、阅读方法探讨

(一)环境熏陶法

课堂环境作为教学开展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明显。想要提高学生读书的热情,构建有效的教学环境十分必要,教学中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对读书环境加以创造,举个例子,将一些励志的名人名言张贴在橱窗上,并设置相关读书评比栏,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学校的阅读环境非常好,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阅读不仅仅是读,讲也是关键环节之一。在阅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的讲解,否则即使你读很多,但是不理解也枉然,所以说两者之间是缺一不可的,读好文章与讲好文章的结合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我们要运用创新、有效的阅读方法来提高阅读的学习效率。在学习中,不应一味地去讲或者只注重读,那样不仅不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也会对学生学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据此教师应该对语文中读与讲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促进两者的有效结合,提升教学效率。

(二)故事吸引法

故事吸引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大,教师在给学生讲故事时,为激发学生兴趣,应引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并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故事,如凿壁偷光,通过故事讲述来吸引学生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故事时应遵循相关原则,故事内容应与学生年龄相符合,否则难以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故事的选择应以语文教学大纲为主,紧扣语文教学核心,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另外,故事内容应简单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否则便会失去故事吸引法的应用意义。

(三)榜样引路法

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于周围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比较心理也十分突出,因此,一旦出现竞争对手,学生内心深处就会涌现一种竞争意识,为促进阅读教学的实施,教师应善于发现“闪光点”,并在班里推行亲子阅读,以此来鼓励学生。教师定期评选“小小故事家”,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举个例子:教师在榜样引路法应用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如ABC三个组,教师设置一些奖励办法,对于阅读数量最多,阅读质量更优的小组给予奖励,在这种机制下,每个小组都会主动努力,从而达到最终目的。榜样引路法的应用实际上就是一种激励机制,通过该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会使阅读成为一种良好习惯,对学生今后语文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功能。

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大力开展阅读活动,加强亲子互动

为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展示机会,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好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最佳的展示方法则是组织多种阅读活动,例如:古诗大赛、故事大餐、好书大家读、亲子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感觉到阅读的生动有趣,从而产生较大阅读兴趣。

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家庭的责任。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与家长应加强合作交流,达成有效共识。教师应向家长宣传开展亲子阅读的必要性,并传授相关经验。

相关研究显示,不同的同伴关系会引发学生的不同情感体验,其中也包括阅读教学。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发现亲子互动读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拉近家长与学生间的距离,加深家长对学生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而且能促使家长改善传统教育方法,而学生对阅读活动的热情也逐渐提升。

(二)对学生学习合理评价,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体系相对薄弱,认识水平低下,相关经验不足,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学生遇到诸多阅读障碍。基于这种发现,教师应对学生加以合理引导,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各种困难。例如:对不良阅读姿势进行纠正,增加古诗词的背诵数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阅读活动中的各种畏难情绪。

在评价工作中,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1.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有针对性且评价详细,同时还要给学生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方法,进而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2.由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心情及今后的语言表达意愿;因此,教师应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于不敢表现或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使其有表达自己意愿的勇气,通过这些手段使学生吸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进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口语交际教学,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三)记录学生成长特点,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新课程的`推进中,最大的亮点便是引进了成长记录评价法,该评价方法能实现学生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我监督,对学生成长具有一定作用。教师将成长记录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养成收集整理的好习惯,并将自己的阅读成果记录下来。阅读成果可以是奖品,可以是作品也可以是照片,当学生打开记录袋会发现自己成长进步的脚印,使阅读兴趣持续不断地提升。

为促进学生提升阅读兴趣,自觉形成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将目标生成法应用于其中,提高学生阅读意识,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乐趣。为做到这一点,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考级活动,利用竞赛机制来激发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在活动组织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每读一本书,便可获得100分,背一首诗歌则记100分,获得分数最多的学生即可获得“读书小能手”的称号。对于得分较高的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奖励,并举行颁奖仪式。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两者都是不可缺失的,在阅读的学习中不能只重视数量的阅读而忽视质量的保障。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注重将课外的阅读引进课堂的学习中,保证读写的阅读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不断提升阅读素养。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便会更加轻松,更加乐于终身阅读,享受快乐人生。

三、结语

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可采用“八法”对学生阅读习惯加以培养。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阅读的重视度相对较高,学校普遍加大了阅读的实施力度。为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及时优化传统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出问题解决对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完善教学内容,改进评价方式,进而使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敏.让阅读浸满花香——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科技视界,,(36).

[2]王玉春.对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

[3]董静华.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4).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探析 篇5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理念创新

1.理念要更新。目前使用的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改变了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编写体系,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爱好出发,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学习音乐,突出了创造性。教学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注重了音乐与其他相关文化的结合。《新课标》提出的整体理念价值,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更贴近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益于帮助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理念。

2.教学方式的变化。《新课标》的新理念价值,首先就是对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过程的挑战,也是对教师本身角色的转变的挑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师只是满足于标准化、套路化、模式化,要求整齐规范,音调标准,节奏平稳,动作整齐,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教师要思考如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对学生发展的实现,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参与和实践。这些都是对作为具有传统教育观念的教师的挑战。

3.教学主体的转变。在传统音乐教育中,人们往往认为创造只是作曲,其实创造存在于每项音乐实践活动中,和对音乐的体验与表达中,只是我们缺少发现,学生的创造意识往往被我们扼杀在萌芽中。《新课标》在关注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对音乐教学更要有创新探索的精神。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入到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审美育人中的作用。只有把学生作为主体,关注主体自身对音乐的自我体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创新

《新课标》指出,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因此,我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应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入手,特别重视用音乐的手段挖掘、发展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能力,采用了以下创新教学方式。

1.学生应体验音乐。实现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是要学生通过音乐学习,丰富学生情感世界,进而深化学生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人和事的感知和联想能力,关键是将学生置于情景化之中。比如,要学生参加国旗升旗仪式,要学生在唱《国歌》和仪式结合中,去深刻体验来自仪式的庄重,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感。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要求学生有情感投入,同时教师自己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让学生在音乐学习和欣赏过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2.学生参与并合作其中。音乐尽管是以声音和听觉来传递,但音乐的这个接收过程,还主要是学生被动体验的过程。例如: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自行设计一套舞蹈动作,带领学生去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获得良好的互动,同时学生之间也体验到步调一致的合作过程。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挥音乐教学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关键还是要

学生自己在和乐器的接触中去建立听觉、节奏动感的情趣。这个过程其实主要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意愿,使得学生在即兴发挥中敢于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这个教学过程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按照《新课标》的课程标准,这也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声音,通过音乐的音符来奏出一些声音,使得学生在感知好奇的过程中,认识音符,建立音符和表达现实之间的联系探究的思维。另外,要尊重学生的选择,给学生充分活动的空间、时间,保证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表现音乐。

4.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与相关文化的融合能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于感受,提高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在欣赏《踏雪寻梅》时,让学生们欣赏梅花是那样神韵生动、风姿绰绝、富贵而典雅,从而也就明确了歌曲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在寒冷的冬天里踏着雪去寻找梅花的那份情之所牵,无限喜欢的心境了。

作为一名艺术学科的教师也应该熟悉我国各个重要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这有助于我们的教学更有吸引力、生命力。在学习人音版第九册《足迹》时,教材以歌曲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了我国战争时期三位英雄的故事:《红梅赞》、《闪闪的红星》、《王二小》。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各不相同,课前鼓励学生到图书馆、上网寻找资料,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深化情感、陶冶情操,最终实现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三、多方面的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改变一贯的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评价的方式,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将会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1.教学评价要及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言行,寻找学生的闪光之处,抓住时机给予学生科学、公正的评价。因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经常会出乎意料,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完成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不能以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模式来评价学生,要随机而行,正确作出判断,及时地进行评价,更好地体现评价的现实意义。例如在欣赏聂耳作品《金蛇狂舞》第一乐段时,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的说描写的是观众从四面八方前来观看赛龙舟的场面;有的说是划手们做着比赛前的准备 教师这时应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及时肯定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不同观点分别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在大家面前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想象。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欣赏音乐的情景中,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

2.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

(1)自主评价。音乐评价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体现评价的自主化。在长期音乐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各有差异:平时不爱说话唱起歌来令人惊讶的学生有之;平时唱歌很好听但节奏把握不住的也有之;台下很大方一上台便紧张的人更有之。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孩子时刻处于被人尊重和欣赏的光环里,其爱音

乐的种子也就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这不但体现了“面向全体”,更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2)自我评价。评价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在音乐课堂上开展的自身评价,对于评价和事实是否有距离,不必苛责,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学唱两声部歌曲《小黄鹂鸟》这首歌后,我请学生评价自己小组时,其中有一名学生对自己组的评价是:“老师,我觉得我们组唱得很好,我对我们组很满意。”这位学生虽然没有说自己组怎么唱得好,可我已经能够想象到,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的学习态度一定的积极的,因为他们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信心。(3)小组内评价。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小组内互评时,能使学生懂得互相商量,探讨着去评价,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内互评,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鼓励,把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课堂上,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评时,总不失时机的去指导。学生在互评时,除了要向那些课堂表现不错的同学表示祝贺,更重要的是用一句鼓励的话,去调动那些课堂表现不自信的同学。学生听了小组内的评价后,自然而然的在心里就形成了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想法,使课堂上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四、结论

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创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用教学创新方法积极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还需不断实践、探索和完善。以学生发展为本,去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初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心理素质,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在创新教学模式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发展的综合性得到提升,要学生在音乐中感知,在音乐中活跃,在音乐中奏响自己美好的生命节拍。

参考文献

[1] 金燕南 《操千曲然后晓声—对小学音乐教学流程的两点思考》; [2]《甘肃教育》2007;

[3] 阿芳《践行新课标下小音乐教材》; [4]《内蒙古教育》2008;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探析.docx 篇6

创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成才

江苏 阜宁 ●李 静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初中英语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与学习,学生既可以在生活中运用,也可以在考试中快速地解题。英语阅读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智力水平是相互联系的,英语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成才。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成为了英语教学的关键性任务。

一、在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阅读是很枯燥的,动眼又动脑,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喜欢阅读,更不喜欢做阅读理解类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选择生动有趣、知识性强的阅读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英语水平等。教师循序渐进地逐步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英语学习才会有效。比如在阅读的一开始,教师要选择学生很熟悉的文章作为教学内容,而不是选择那些内容生疏,或者学生对内容不易读懂的文章。阅读的内容要简短而新颖,或者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小幽默,这样,学生读起来感觉很容易而且有趣,他们的兴趣就会得到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自信心也很容易培养起来,感觉读完后会有很大的收获,从而有了成就感。慢慢地,等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到了初二或者初三,我们就可以给他们加大难度,从而转读一些他们没有涉及到的领域的内容,难度上也有所加大。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有了挑战性,会运用原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既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阅读策略

(1)阅读的目标要明确。比如是兴趣阅读还是解题阅读,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不同的目标,兴趣阅读为了拓展阅读能力,而解决阅读是为了解决后面的问题,目标要明确,才能快速解题。

(2)英语阅读是有技巧的,需要有一定的.语感能力才能读好。在阅读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看到一个词组会猜出它在文中的的意思,与上下文联系起来,从而读懂整个句子。

(3)提高阅读速度。无论是兴趣阅读还是解决问题的阅读都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内容,这是一种能力。

(4)学会猜测单词的意思。很多单词在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所以我们要在会单词的多种意思的基础上,在文章中猜出合理的意思,以使上下文联通,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文中的思想。

三、根据个体差异设计阅读教学课程

学生原有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考虑到这一点,给学生设计合理的阅读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1)鼓励学生质疑。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时,要让他们及时问老师,并告诉他们老师会给他们指导,让他们少走弯路。

(2)学习方式多元化、互动化。阅读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是要互动的,需要与教师互动、与文本互动。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阅读活动。比如选择合适的英语小故事让学生合作阅读,故事要新颖、有趣、长度合适,可以边阅读边讨论,在互动中形成合理的结果。也可以让学生对阅读的故事进行续写,在语法上、故事情节上共同讨论。在这种多元话的阅读中,既能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在小组合作阅读中,可以分角色扮演活动。比如我们要选一篇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文章,文章中有很多的小动物,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角色,我们根据文章的需要,把几个不同的人物形成一组,然后游戏阅读,边阅读边根据文章的意思做出动作或者根据情境做一系列的情节。然后由小组长对本小组的成员进行分配,并组织这项活动,当熟练之后,就可以成为一个简单的英语童话剧。当然,学生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故事进行拓展,加上文章中所没有的语言来提高故事的趣味性。这种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加深了印象。

(3)学会理解文章的意图。我们初中英语学习中的文章,都不是作者随意写的,有的是为教学而设计的,有的是表达一定的思想,所以,我们在阅读学习时一定要先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比如《BillGates》一文,从表面上看是作者对比尔・盖茨生平的一般叙述,但在文章中却表达了另一种思想,那就是对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都有赞许,让我们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并从中起到一定的启发。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探析.docx 篇7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的课堂学习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语言作为一门与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学科,不仅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也体现出文化知识背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讲授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正确的运用;能够提升阅读的速度与质量。

在英语阅读教学当中导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能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有效的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与文化含义,这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而且也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信心。

二、阅读教学中英美文化导入的内容

1.词语的文化背景。词语主要包含词汇与习语两方面的内容。词语作为语言的基础组成部分,英语词语就必定带有英语国家深厚的文化背景与风俗民情。由于中西方在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很多英语词语在汉语当中没有相应的词汇解释,这也就导致词汇空缺的现象,从而使得学生在阅读当中对这类词汇产生误解。因此,只有了解这类空缺词汇和汉语词汇的差异,才能够有效的进行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其次,虽然当前英语词汇基本上都有汉语词汇解释,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到某些词汇与汉语词汇有完全相反的解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地理位置、风俗民情、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上的差异,使得英语与汉语在表述同一事物时,尤其是在文化背景不同中,所产生的含义必定也是不同的。

2.英美价值观念的差异。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也是导致英语专业学生阅读障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价值观念作为文化的深层含义,包含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个人信仰、政治倾向、道德标准和生活准则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人们的价值观念,使人们利益、需求以及个人行为上重要的参考标准。所以,深入的了解英美国家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对涉及到的文化现象能够准确的理解。

3.英美国家的综合文化知识。在英语阅读当中经常会遇到与英美国家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而对英美国家的综合文化知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在英美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导入以后,学生不仅可以比较容易的理解材料的大意,而且还能够对全文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尤其是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4.除了上述重要性之外,对英美文学作品以及文学知识的有效导入,能够使得学生准确的辨别出阅读材料的文学体裁和写作风格,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学生在阅读材料中的难度。对英美文学作家的知识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学生在阅读文学类型材料的理解以及进程。因此,英语阅读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材料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帮助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要表达的观点,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整个文章的理解。

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根据英语专业的特征,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且科学合理的运用课堂内容向学生讲授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英美国家有更多的认识,以此丰富自身的知识量。同时课后也要多向学生推荐或者是介绍相关的英语阅读书籍或者是杂志,从而使得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当中掌握更多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收集文化知识的习惯。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讲,具备敏锐的文化知识观察能力,就要求在平时的英语阅读过程当中,充分的挖掘英语材料中的词语与句法所体现的文化知识,从而将这些知识逐渐的积累下来,为自己以后更好的进行阅读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另外一方面,教师也要有计划性的选取一些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阅读材料。

3.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通过运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当中的阅读材料,把实际生活当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归纳和整合,并且进行跨区域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对跨区域文化的认知以及了解中西文化在阅读当中的区别,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对差异在阅读材料中的含义有真正的了解。除此之外,学生在独立学习跨区域文化知识的阅读材料过程当中,还应当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之间的风土人情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与课堂内容进行结合,从而进行英美文化知识的综合教学,以此来使得学生尽快适应这样的文化差异。

新课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探析 篇8

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特别强调阅读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促进作用,建议教师尝试和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新课程初中英语阅读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是这样界定的:鼓励学生能够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网络等不同资源、渠道,推理、提取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各种问题。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由此可见,英语阅读在该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意义。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准确地理解英语词句的含义,知晓文章的大意。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运用英语思维,并依据原有文本的信息资源不断地进行创设,生成新的英语知识。这是学生英语学习所不可缺少的。

2.新课程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策略

2.1依据教材文本,开发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在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合理利用已有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速度和阅读量的要求,购买符合本校特点并具有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教材,或者广泛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丰富的阅读资源自编阅读材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笔者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著名的节假日、旅游胜地、交通、外国音乐、国外家庭教育等阅读材料,以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素材。

2.2创新阅读教学思维模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应该发挥引导的功能,创新教学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该做到:

(1)允许学生挑选自己最喜爱的阅读方式;(2)教给学生的阅读解题技巧;(3)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策略。根据阅读课程的计划、目标,每周确定阅读课时间(不一定是整节课或45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阅读训练。从而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对英语阅读的训练提供有利保障。

2.3围绕问题,设计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精神

(1)依据“语言点”设计问题

根据阅读课文材料,老师精心设计部分“小问题”,这些问题浅而易懂,学生再快速阅读,了解材料内容,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2)依据“整体”设计问题

老师在词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再精心设计部分“大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获取中心意思。同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老师可精选几个重点段落,篇章,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猜测生词、难句的意思,加深对句子章节、文章的理解,体验作者意图、态度、感受。

(3)围绕“兴趣点”设计问题

在处理了语言知识,对文章整体认识后,老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问题。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

3.英语阅读教学的注意点

3.1注意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应该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意义。

3.2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新课程英语教学应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3.3注意创新阅读教学思维模式。新课程英语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感悟,从阅读文本中探寻一定的创新之处。对此,我们应该创新教学思维模式,符合上述教学要求。

总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英语学习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最喜爱的方法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以提高其英语综合素质。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探析.docx 篇9

利通一小

杨桂荣

摘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欢迎。信息技术运用独特新颖的流程图方法,将繁琐的文字叙述变成了直观的流程图,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清晰逼真的图片、动听的音乐,从而产生喜闻乐见的效果。多媒体课件它可以克服传统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产生很好的效果。在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实现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更好的优化教学过程、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关键词: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

多媒体课件

创新能力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有活动影像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创新能力。创新欲望更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要想使阅读教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就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1、善于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诱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

“兴趣”是学生之本,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的展示,更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而这种兴趣必须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下进行,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这就必须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对这位老师的课就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开放性阅读首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

我们要热爱学生,关注他们的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相信他们的潜能,用爱心创造

新颖的有趣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荷叶圆圆》的教学中,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荷叶图”让孩子们欣赏,并问他们:“你们看荷叶像什么?”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自由表达后,教师引发:“你们想知道书中的小伙伴眼中的荷叶是什么样儿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急切地想阅读,产生阅读愿望,从而了舒缓他们的紧张情绪,营造出了轻松、愉快、活泼的心理体验环境,从而使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

2、适时运用激励语言,使学生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阅读时适时的鼓励、表扬、赞许,使学生体验到阅读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学生激发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借助拼音阅读速度慢,容易使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只愿听别人读。教师要根据新教材中儿歌和图画的优势,把它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以这种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诱发学生阅读愿望,当他们读完儿歌后,便及时夸奖:“看,你今天又学会了这么多的字,真为你骄傲。”“瞧,你读的多棒!”等。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特别是学有困难,读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多加鼓励,赞许,使其有勇气去阅读,并体验到会读的喜悦。我教学中曾遇到这样一位同学每逢读书眉头紧皱,愁眉苦脸,后来教师单独与他谈话,鼓励他参加朗读比赛,并且辅导这位学生一篇琅琅上口的短文。后来他会读了,并参加班里的朗读比赛,同学们大吃一惊,随后报以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他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许多„„ 当然,提高阅读创新的能力也可采用竞赛形式,比比谁识的字多,还可以进行师生赛,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产生胜利的心理,从而挖掘学生兴趣的源泉,使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阅读。

二、灵活采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读中的乐趣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然而阅读有自身的规律,它也有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1、情境阅读,体验阅读乐趣

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喜欢图画、儿歌、故事、谜语、音乐,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能引导学生感受读中的乐趣,激起学生持久的情绪,从而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课堂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

如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将学生带人意境中去充当角色,使学生语言上得到感悟,情感上得到熏陶。如教《爷爷和小树》、《比尾巴》等课文,我根据课文内容给孩子们做头饰,让他们戴上头饰,配上音乐,并播放多媒体课件,进行表演。此时,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还可以采用竞赛的朗读方式,多媒体呈现一段段优美的文章,比一比谁是最佳朗读能手,从而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把课文读得更好,提高阅读水平。

2、特定环境下,创设“读书的意境”

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不可能有持久的兴趣去阅读、去体会感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某种深刻意境,如果这时老师能激活他们的兴趣,会使学生乐此不疲,胃口大开。如,在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深入他们中间,能够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学习、阅读、讨论,给他们以心理的安全和表达的自由,千方百计地去“逗”他们,激起他们阅读的欲望。我在课堂上当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读书的兴趣时,就会及时为学生讲故事、讲笑话或者画漫画,多媒体呈现影视资料等,这个过程会联系课文来设计,将学生再次引到读书的氛围中,学生便会有了读书的欲望,这都是调节气氛的“良方”。同时,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不管是默读还是朗读,只要时间允许,依照个人喜好,达到扩展阅读的目的即可。

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引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

“树立开放意识”是课改提倡的理念之一,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要拓展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如低年级学生可向他们推荐小人书、故事书、连环画、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百科全书等。还可将学生带到图书室或上网阅读,从而获得阅读实践的机会。

如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借阅图书,并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与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采取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阅读。还放手让他们利用节假日去读书,在班内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参与性。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及写话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重视阅读中的感悟和积累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把“分段”、“概括段意”、这个手段变成了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想我们当时所受的中小学教育,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始终给我们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主宰了我们,师生互动的几率极低,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学生只是知识的单向接收者。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的流动方式基本上是单向性的,既师→生,这种封闭的信息系统,导致了信息的淤积,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语阅读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使学生阅读的能够“自能通解,自求得知”。从而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阅

读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自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阅读中的感悟和积累。

1、指导学生科学地自读,引导充分地表达

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地自读。如批画阅读,运用不同符号边读边批画,进行钻研、分析、理解,还可参考阅读,为读懂课文而参考有关资料的一种读书方法。还有评点阅读,它是更高的一种自读形式,读后评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技巧、语言艺术等,用眼光去审视美、用感情去体验美。当学生阅读之后,还要充分地表达,主动地、自觉地按一定方法程序汇报交流自读情况,展示思维过程。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分析实践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学习方法及技能,形成了自读能力,提高了自身素养。

2、指导要多感悟少分析,多积累少讲解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总是走“分析文章”的路子,应该让学生通过自悟而受到思想教育,获得美的享受,其效果要远远胜于老师通过分析而强加给学生的说教。如在《曼谷的小象》一文的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刻意地去分析小象的“东一掀,西一撬”,及阿玲的漂亮、善良和环境的优美等。还要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想象感受,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一边感受,从中感悟到一个“美”字。

另一方面,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老师精讲少讲,学生多读多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他们多诵,增加阅读量。要重视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与课文阅读凝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探析职业学校的英语阅读教学 篇10

一、探析职业学校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差,英语阅读兴趣不高

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差,学生的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欠缺,给阅读理解带来极大的障碍,因此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对英语学习有排斥感,多数学生英语阅读的主动性和持久性较差,严重影响了学生在阅读时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2.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缺乏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

许多英语教师面对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厌学的状况感到无耐,他们只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备课,上课,讲语法,讲重点,来完成教学任务;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认知能力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教课堂学显得沉闷、枯燥,学生不爱参与教学活动,被动上课,被动完成作业,有的甚至连作业都完成不了,更谈不上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3.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阅读习惯

职校的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有意无意地将英语转换成汉语,这样会延长理解过程,放慢阅读速度,不利于培养语感;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过于看得仔细,注意文章的每一个词汇,对每句话的意思能明确,但却忽略了文章的主题;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边看一边查词典,把不认识的词逐个地搞明白,这样不仅影响了阅读速度,而且容易形成依赖的习惯,结果事倍功半。

4.学生的阅读材料不够丰富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层次差距较大,教材内容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需求,所选的阅读文对职业学校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难度有些大,话题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对所读的内容缺乏兴趣。而目前市场流行的一些阅读资料也主要是针对普通中学学生而编写的,职业学校学生的数量较少,出版单位很少在职校生的需求方面下功夫,大部分资料主要是针对有升学需求的学生来编写,因此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资料很少,学生主要是靠阅读教材内容为主,相应的一些背景知识就了解的不足,也给他们的阅读带来困难。

二、职业学校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

1.明确学生的阅读障碍

职校生英语阅读障碍主要来源于如下几方面:第一,学生的英语基础语言知识差,如英语单词、英语短语词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积累不多,语法规则搞不清,阅读过程中不能使用语法知识来理解一些较复杂的语句,影响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认知。第二,学生的阅读量太少,缺少一定的阅读技巧,不知道如何寻找文章的关键点,哪里是主题句,哪里是细节。如何猜测和预测下文的寓意。第三,缺少对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给阅读的猜测和预测带来障碍。另外,学生对英语阅读缺少自信,无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继续学习的兴趣,也会影响到阅读能力的进步。

2.针对学生的阅读障碍制定教学方法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阅读障碍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学生基础知识差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时机渗透语法知识,对一些长句难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去理解,而不是单纯的灌输语法知识,否则会让课上得枯燥乏味;针对学生词汇量少的问题,教师应多给学生总结一些巧记单词的方法,或利用课余时间记单词,增加词汇积累;针对学生阅读量少的问题,教师应想办法从其他资源中寻找整合一些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阅读材料,布置给学生,最好是一些学生容易感兴趣的资料如幽默故事、体育新闻、歌星影星的背景资料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此外教师还应多给学生补充一下课文的背景资料,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这样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讲课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感到学习很枯燥乏味,很难提高英语阅读兴趣,学英语的潜力得不到开发。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老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讲者,而学生是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督促者。英语老师应精心设计和备课,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他们主动获得知识和技巧,提高英语水平。新课程还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指导他们积极探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优化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篇11

一、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由于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有了很多的亮点。然而, 透过这些表面现象, 我们会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在老师的问题上。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 “一切为了考试”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 在许多课堂上阅读成为了老师一个人的才华表演, 真正留给学生的时间却非常少, 教师对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不能全面把握, 不能正确理解其精神内涵, 以至教学陷入盲目的境地。再有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上, 尽管有了许多突破, 但教学过程僵化、途径封闭依然是阅读教学的瓶颈, 阅读内容忽视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把阅读仅仅当作一项教学任务来布置, 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来完成特定动作。

其次是在学生的问题上。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中, 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作者所渗透的真实情感, 这些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但是, 大多数小学生读课文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只是一味地呆读、傻读, 读书感悟很少, 没有正确理解老师“以读为本”的教学真谛。再有就是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少, 往往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 自主探究意识淡薄, 答案往往都是统一的, 没有个性化的思维思考。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策略

(一) 构建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教师是课堂的指挥者和组织者, 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语文阅读中, 学生出现知识性错误是正常的, 例如学生在阅读中出现错别字, 某一语句结巴, 老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 纠正他们的错误, 给学生以尊重,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 这只会降低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同时, 老师还要有意识地带动学生阅读, 比如某篇文章, 某个段落, 老师可以用温和的口吻问学生:“谁愿意读一读这个段落, 读错了没关系, 希望同学们勇于尝试”, 这样, 学生就会有了心理安全感, 使课堂的氛围比较融洽, 也能帮助学生建立阅读自信。在这样轻松的教学氛围中, 能够充分唤起学生情感,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借助多媒体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授课模式因多媒体技术而发生变革。传统的授课模式往往让学生只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久而久之学生不免会感到枯燥、乏味。语言的意义往往是多样的, 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 而且往往很抽象, 如果仅仅依靠查字典和教师的讲解, 学生理解起来会十分困难。多媒体技术集影像、图片、文字等多感官为一体, 使词意、语句的表达更为具体生动, 既能让小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又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 教材中的文章经常配合着某种意境, 小学生年龄小, 想象能力还比较弱, 但多媒体的影像技术既能读出情感, 又能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意境,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高潮。这样, 再次阅读过程中, 学生就会带着情感、带着联想去读,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印象也能更为深刻。

(三) 利用情境教学法,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是一门艺术, 充满了精彩。语文的学习需要某种方式把它表现出来, 情境教学能充分展现出这门艺术的精华。语文阅读中, 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语感,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导语创设情境, 比如说, 在开始讲课之前,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提问法, 问学生:“同学们去没去过庐山, 庐山的云雾很美的。”, 学生们肯定回答说没有, 这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 对学生们说:“那就让我们带着好奇去阅读这篇《庐山的云雾》好不好”。学生会高兴地进入到阅读中去。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堂中的角色, 让学生站在该角色, 考虑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口气来阅读,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站在课文人物中心的位置, 理解教材内容, 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另外,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阅读小游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四) 分组阅读, 科学评价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对全体学生的掌握, 依据个性将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对每一组下达相应的阅读任务, 小组成员作为集体的一份子, 会带着更高的热情展现自我能力, 积极参与, 使小组间能够有效协调, 以最优方式、最快效率完成阅读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小组成员的阅读能力, 提升了组员间的友谊, 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 合作精神。小组过后还可以共同完成阅读报告, 培养学生阅读后的自主探究意识。当然, 还可以让小组间进行阅读竞赛, 评选出优秀小组, 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同时, 我们不能忘记阅读评价体系的建立, 这直接影响到了小组的阅读积极性。因此, 评价体系要以鼓励为主, 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 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品评。比如把小组集体和小组个人表现相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 也可以展开小组互评, 使各小组能够认识到自身问题, 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使小组成员人人爱阅读、人人想阅读。

总而言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还有很多, 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 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树立创新意识, 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探析 篇12

一、关于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想法

在中考、高考中, 阅读部分的分值越来越大, 英语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 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功利性”, 即具有很强的应试目的性。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高强度的英语阅读训练, 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应试的需要, 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 阅读的本身并不是为了应试。因此, 首先希望教师和学生明确“阅读”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阅读”是这样定义的:看 (书报) 并领会其内容。国外的语言教育专家认为:阅读是一个构建信息、含义的过程, 它需要通过阅读者已有的知识与书面文本所带有的信息, 以及阅读文本的语境之间的积极互动来实现。而英语阅读也同样是一个构建信息的过程, 只是将信息的载体——文字, 变成英语, 是认知、使用英语的一种形式。

英语阅读通过看以英语为语言媒介的各类文体, 如各类书籍、报刊等, 以期达到不同的目的。有人希望借助英语阅读学习英语, 寻找更多的信息和文化内涵, 扩大英语词汇量和表达方式, 丰富语言知识, 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而掌握更地道的英语;有人希望通过英语阅读开阔视野, 了解最新国际动态;而有些人阅读英语读物只是出于兴趣, 为了放松和娱乐。但无论阅读者进行英语阅读的目的为何, 都是一个以英语为媒介, 构建信息的过程。由此可见, 英语阅读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阅读文本”的过程, 而是一个调动已有知识、经验, 进行积极互动、实践, 对英语综合运用的过程, 是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与判断能力的有效方法, 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著名英语教育家、语言学家许国璋教授曾经提出:“只有通过读, 你才能获得更大的实践量, 才能享受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甜头。读, 给你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有人说“不会阅读就不会学英语, 阅读是基础, 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很好的听力, 没有阅读就更谈不上写作, 没有阅读也不可能很好地去表达……”这些话点出了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也可以看出, 在英语阅读中, 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牵制。如果在进行英语阅读的同时, 结合其他英语技能的训练, 则可以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阅读教学与写作技能训练相结合

笔者在执教“责任”单元时,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一个故事。故事大意为一个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窗。面对过错, 男孩选择承担责任。但是为了筹集钱款, 赔偿邻居, 他决定在课余时间打工。这时, 男孩又面临了如何安排好有限的课余时间, 做到学习打工两不误这样一个问题。针对这个故事, 课堂上先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 如,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故事的?你觉得这个男孩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适?如果你是当事人, 你会如何做?对于他对时间的安排, 你是否有更好的建议?学生对提问做出了很积极的反应, 各抒己见。经过课堂讨论环节, 学生对于这个故事和主人公的做法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而这些了解并不是来源于文本本身, 而是通过思想的互动, 发掘出来的更深的认识。在讨论之后,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文本中的信息和班级讨论的内容, 写一篇读后感, 将阅读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合二为一。在这节课上, 学生不仅读了故事, 还练习了写作, 而且完成了“责任”与“合理安排时间”的德育任务。

当然, 阅读文本提供的不仅仅是内容, 还可以是模板、范本。如教授“Alternatives for the future”一课中环境污染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危害这一内容时, 笔者布置了一篇题为“A Letter from a/an ” (一封来自的信) 的作文。学生首先选择一个有兴趣介绍的物种, 可以是动物、植物或者其他生物, 然后利用网络, 查找相关背景资料, 如现状、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之后, 将利用网络资料中的相关内容, 进行改写。学生用他们已选择的物种的口吻, 给人类写一封信。结果显示, 学生的这篇作文写得非常好, 文章内容充分, 说理有依有据。他们选取了各种各样的物种, 如水中的游鱼、天上的飞鸟、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甚至还有石油, 来完成这封特殊的信。英语课上阅读的内容和展开的讨论, 帮助他们在作文中发表个人见解、提出建议;而模仿阅读文本中精炼、优美、实用的句型, 也帮助学生将所读之内容有机地运用于随后的英语写作之中。

三、阅读教学与口头表达训练相结合

“口头交流”与“阅读”同为信息传递的渠道, 两者有着很大的关联。前者通过口头的形式, 传递信息, 交流沟通, 而后者则是通过视觉上的输入;前者可以利用说话的“情景”, 如, 对话者的语音语调、身体动作、眼神表情等因素, 得到语言之外的启示, 而后者面对的是文本, 可以仔细推敲文本。但这并不意味着阅读就仅仅是单向地获取书面的信息, 而无任何的思想表达。阅读时, 读者能借助自己的思维、英语水平和相应的知识背景来与文本产生一种特殊的互动。当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阅读者就可以利用一定的机会, 将读到的内容通过口头表达出来, 进行交流和沟通。

在教学实践中, 尤其是新课改以来笔者尝试阅读英语报纸, 使用较多的是《双语报》, 使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得到更多的发展。在阅读课上, 要求学生首先通过阅读标题来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报道, 然后通过精读,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一些重要细节。最后学生轮流用自己的话复述报道, 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除了个人的口述新闻, 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新闻系列报道。每个同学负责不同主题的报道, 而在每两个主题之间需要设计不同的衔接, 如广告、天气预报等。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不仅读到了新闻, 了解了时事, 更通过“讲新闻”、“演新闻”锻炼了口语。

很多叙事性文本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果能通过口头演绎文本, 通过语音语调上的变化来展示文本中的情感变化, 则能够帮助阅读者更好地了解文本内容。笔者尝试在所在班级进行“Readers theatre”的活动, 即通过角色朗读的形式, 来演绎文本。一开始, 学生的朗读比较平直, 没有太多的变化。通过重新阅读文本, 找出体现人物性格、情绪的关键词, 学生对于相关内容有了更好的理解, 语音语调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四、阅读教学与视听训练的结合

如果说阅读是靠相对单纯的视觉输入来获取信息的模式, 那视听就是调动了学习者视觉与听觉两种感知功能来收集、处理、理解信息。而且, 即使两者都使用了视觉功能, 其中的差异性也显而易见。前者看到的是平面的文字与图片, 要更多地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想象力, 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本身及其背后的含义。而视听训练中的视觉输入则是立体的、鲜活的、连贯的, 辅以声音效果, 就使信息输入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具体。因此, 在进行文本阅读的同时, 若能配合进行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视听输入, 则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阅读文本, 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 从而使理解的过程和结果立体化、生动化。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使用配套视听资料, 并根据具体内容, 采用不用的形式辅助课堂教学。与上课内容紧密相关的视听资料, 可以安排在阅读文本前播放, 以帮助学生“预热”, 获取一些鲜活的背景信息, 以便于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文本。而作为阅读文本拓展介绍的视听资料, 则放在文本学习之后使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走出文本, 在某一领域内获取更多的信息, 开阔眼界。实践证明, 在结合了文本阅读和视听输入的教学之后, 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更为清晰、深刻、完整, 并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视听材料不仅能提供比文本资料更为鲜活生动的图像和声音信息, 还能被用来作为学习、参照的模板。在关于电影的教学中, 首先利用文本教材, 介绍诸如导演、编剧、美工、音效等电影人在制作一部电影的过程中, 需要承担的责任。在学习完书本上的阅读内容之后, 学生接到了一个兼具书面与口头要求的任务。笔者首先提供了一个著名国际电影节中包含的各类奖项, 学生根据文本中读到的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责, 结合个人兴趣, 选择一个奖项, 并以该身份写一段获奖感言。学生对于获奖感言的最深印象就是非常多的“感谢”。其结果就是众人的获奖感言放之四海而皆可, 却无法体现获奖人的具体身份。看过第一稿后, 特意选择了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中具有鲜明特色、能体现获奖人特殊身份的几个演讲片断, 给学生播放, 并在欣赏过程中, 引导学生特别关注获奖人因自己的身份而特别提及的内容、使用的表述形式。同时, 笔者也要求学生回想在阅读文本中对这些电影人的工作内容及性质的描写。这样, “最佳导演”的发言就不会和“最佳舞美设计”的发言相同了。经过这样一个视听输入, 学生对于不同身份的电影人的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而对于他们该有怎样不同的获奖感言也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在获奖感言第二稿中, 学生们都有意识地加入了文本教学里有关电影人不同职责的内容。而更难得的是, 学生还注意到了视频中电影人发言时肢体语言和语音语调的变化, 并在自己的演讲中加入了这些元素, 使一次口头作业的展示更具戏剧性, 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兴趣与乐趣, 也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与视听训练的结合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常规的应试型听力训练, 基本就是使用单一的听的材料, 而且听的内容和学的内容基本是脱节的、毫不相干的。因此, 听力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机械的功利性训练;而缺少了作为语言技能之一的“听”所应该具有的文化内涵。由于信息输入的目的性相对功利, 信息输入的形式比较单一, 因而听力考题的输出形式也比较单一。常见的就是“判断对错”、“选择正确答案”、“填空”等。而学习者对于听力训练的理解仅停留在获取答题所需的信息片断, 只要能做出正确判断、选出正确答案、填出正确单词即可, 而不再是追求对所听内容的全面理解, 更无法达到听完所有内容之后, 可以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内存。为了减少听力训练的功利性, 增加文化内涵, 在考核中融入了与课本内容相关或相近的视听内容。考试中单纯的听力变成了视听, 学生通过眼、耳、脑三者结合来完成任务;而更重要的是, 学生听到的与之前读到的、学到的内容紧密相关。

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 学生对于阅读的文本有了更进一层的理解, 而后进行的写作, 由于有了预先的输入, 在写作时学生有感要发, 有话要说, 有情会说, 有意会表。而通过阅读与口头表达技能的结合训练, 学生的英语阅读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他们可以通过流动的语言, 借助语音语调、肢体语言或眼神表情等外在因素来传递信息, 实现沟通交流。阅读教学与视听输入相融合, 精彩的视频资料更是让平面、沉默的阅读成为有形有色有声的“悦”读。将阅读与写作、口头表达、视听、翻译等语言技能相结合, 能更好、更有效地实现英语阅读对学生语言学习多方面的促进, 在学生的预测能力、归纳能力、分析感知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英语阅读教学之路也越走越顺畅。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中,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 并把阅读与写作、试听、口头表达相结合, 加强语境意识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熟悉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丰富背景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中的分析感知能力和应用能力, 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目的。

上一篇: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下一篇:2022《我们的冬奥》观后感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