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蚂蚁的英语作文

2025-0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介绍蚂蚁的英语作文(精选7篇)

介绍蚂蚁的英语作文 篇1

星期五,我和小张约好了一起打羽毛球,打着打着,我就发现地上有一两颗黑乎乎的东西,我俩赶紧跑过来看看。

哦!原来是一两只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顺着蚂蚁的脚迹,我们往前一看,看到蚂蚁的前面有一条又肥又嫩的大青虫,大青虫好像死了,这几只蚂蚁应该是闻着气味了吧。我们继续观察蚂蚁,这几个小黑点先用手一起搬大青虫,结果发现搬不动,又用它们的触须去碰碰对方的触须,很小的手还不停地摇动着,然后,它们一起回到了洞穴,我们以为它们放弃了,就继续打羽毛球。

又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了一串黑乎乎的小点点,凑过去一看,还是蚂蚁,这次的队伍更庞大了,我一猜就知道,一定是那几只蚂蚁回去搬救兵了。其中有一只体型较大的蚂蚁,周围还有一些蚂蚁围着它,它时而对身旁的大青虫指指点点,时而用自己的触须碰碰小兵的触须,好像在吩咐它什么。所有蚂蚁把大青虫团团围住,尽自己所有力气都使出来,可大青虫动都没动一下,它们又交头窃耳,说些什么,然后又一起使劲,喝大青虫动了!动了!加油,可蚂蚁们并不是一口气把大青虫搬回洞穴,而是分了试几次才把大青虫搬回洞穴。

等所有蚂蚁都离开了,我们才继续玩。虽然这次没玩多久,可收获还是挺大的。

介绍蚂蚁的英语作文 篇2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Anthony, Laurence教授根据上面的词控理论原则, 编写了AntWordProfiler软件, 不过他选择的单词不是上面统计出来的单词, 他使用的是West (1953) 的Genera Service List和Coxhead (2000) 的Academic Word List, 前者有2000个左右的词族, 在一般语篇中的覆盖率是81.3%;后者有570个左右的词族。在科技语篇中的覆盖率是8.5%。这2000个词族可以再细分为前1000个词族和后词族。

实例分析:

我们以新视野大学第二版第二册的第一和第二单元的A课文为例。

此软件的主界面如下图:

图1中的左下中的nation_basewords_1.txt, nation_basewords_2.txt和nation_basewords_3.txt分别就是West的2000个词族和Coxhead的570个词族。

从表1我们可以发现, 第一课的课文单词总数是685个, 其中包含在词表1中的单词有553个, 占整个课文单词的80.73%;在词表2中的单词有47个, 占整个课文单词的6.86%;在词表3中的单词有42个, 占整个课文单词的6.13%;未包含在上述词表中的单词有43个, 占整个课文单词的6.28%。第一课的课文单词形符总数是357个, 其中包含在词表1中的形符有239个, 占整个课文形符的66.95%;在词表2中的形符有41个, 占整个课文形符的11.48%;在词表3中的形符有37个, 占整个课文形符的10.36%;未包含在上述词表中的形符有40个, 占整个课文形符的11.2%。第一课总共有308个词族, 其中包含在词表1中的词族有200个, 占整个词族的64.94%;其中包含在词表2中的词族有36个, 占整个词族的11.69%;其中包含在词表3中的词族有32个, 占整个词族的10.39%;未包含在上述词表中的词族有40个, 占整个课文单词的12.99%。

从表2我们可以发现, 第二课的课文单词总数是822个, 其中包含在词表1中的单词有653个, 占整个课文单词的79.44%;在词表2中的单词有61个, 占整个课文单词的7.42%;在词表3中的单词有96个, 占整个课文单词的1.46%;未包含在上述词表中的单词有96个, 占整个课文单词的11.68%。第二课的课文单词形符总数是383个, 其中包含在词表1中的形符有254个, 占整个课文形符的66.32%;在词表2中的形符有50个, 占整个课文形符的13.05%;在词表3中的形符有11个, 占整个课文形符的2.87%;未包含在上述词表中的形符有68个, 占整个课文形符的17.75%。第二课总共有308个词族, 其中包含在词表1中的词族有200个, 占整个词族的64.94%;其中包含在词表2中的词族有36个, 占整个词族的11.69%;其中包含在词表3中的词族有32个, 占整个词族的10.39%;未包含在上述词表中的词族有40个, 占整个课文单词的12.99%。

对比表1和表2, 就会发现课文2无论在词形总数上还是在词符总数上都比课文1多;在各个级别的词表上, 除第一、三级别外, 课文2都比课文1所占的百分比高, 但第一级别所占的比例高正好说明文章越简单。所以从总体上考察, 课文2比课文1难, 这样的安排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为了直观地观察课文中的词汇分级壮况, 点击图1上方的“view”后, 再点击图最下方的“level list words”, 得到如下的图3界面。

从图3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课文1中的词汇标上了不同的颜色, 分别代表不同的等级, 即红色代表等级1的词汇;绿色代表等级2的词汇;蓝色代表等级3的词汇;没有颜色的则是词表中没有出现的词汇。这样让学习者一目了然, 方便学习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如果显示后三种或后两种色占多数, 说明文章偏难, 要降低难度, 否则就要增加难度。

摘要:英语文章的难度是存在等级的, 而难度的划分有很多原则。本文基于词汇层次来区分文章的难度, 如果文章中常用的词汇出现百分比多, 文章就可能简单, 反之, 文章就有可能偏难。基于上述原则, 利用软件来分析词汇等级, 从而确定文章难度, 旨在帮助学习者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学习。

关键词:英语文章,难度,词汇等级

参考文献

[1]汪榕培.英语词汇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王文斌.英语词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3]Anthony, Laurence.AntWordProfiler.

[4]Coxhead, A.A new academic word list[A].Tesol Quarter-ly2000.34 (2) :213-238.

[5]Francis, W.N.and Kucera, H.Frequency Analysis of Eng-lish Usage[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82.

介绍蚂蚁的英语作文 篇3

一、巧设计,探究文化的内涵

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为例,本单元以“inventions”为话题,通过对过去时被动语态的学习,了解不同发明物的有关历史。我设计两条主线,让不同时态的被动形式变化得以呈现和反复训练,并注重在教学中展现相关的文化内涵。

以inventions的“过去——当今——未来”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从Section A的car, computer, calculator, telephone等物品的发明历史谈起,到现在大家熟悉的iPhone, PSP等, 再到很多对于未来的奇思妙想,如pens with light on the top, electric chopsticks,Google眼镜等, 引导学生从发明者、发明时间、发明用途等不同角度来丰富话题。过程中反复操练了重点知识结构:be invented by...,be invented in..., be used for doing...,be used to do...借由贯穿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话题引出“inventions”背后新奇、有趣的历史或故事,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和信心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另外,我以“中国——外国——全世界”为线拓展inventions话题,设计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西方近现代发明、世界未来大预测等内容。整个话题从民族延伸到外国,更放眼世界。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充分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主动了解、探索话题后的文化背景与内涵,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二、择时机,渗透文化的真髓

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为例,单元的话题是家规、校规等各种规则。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中西方教育的许多共同点。比如:在校学生不应穿耳洞;夜晚未经家长许可不能外出。但许多学生受制于见识或错误理解,仍然平添了许多“他们比我们自由得多”的羡慕,对种种约束感到不满甚至是抱怨。我便择机向学生介绍了美国学校的校规:美国学生早上5:45必须起床,早餐后乘校车到校。7:40开始上课。每节课30-60分钟。中午休息加午餐只有30分钟的时间。上学不许戴帽子、墨镜;不许穿过肥的裤子;上衣必须扎在裤子里;上学使用的书包必须是透明或网状的,能一眼看清里面的东西……听着一条条规章制度、一个个细节,学生们露出了诧异的眼光。虽然是课堂上的“顺便聊聊”,学生却得以正确认识西方教育的自由、个性只是表象,其实他们也有对学生的种种严格约束或规则。通过背景文化的正确介绍与引导,可以避免学生对外来文化的的盲目推崇与效仿。

三、阔眼界,感受文化的魅力

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是一个以“vacation”为话题的单元。我设计了通过阅读和观看各国申奥视频的方式,介绍了“国外学生度假方式及取向”的背景知识,以及亚洲、欧洲等的不同风土人情与文化差异。又如Unit 12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我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上网、查阅资料,分组了解哥伦比亚、瑞士、日本、美国等国的交往礼节。在有关餐桌礼仪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聚宝盆”环节,学生搜罗相关信息,既巩固了课本的内容,还了解到不同国家的习俗:在秘鲁,人们在餐桌上交流才被视为礼貌;在巴西,人们每次喝过东西后都要用餐巾或纸巾擦嘴。学生通过各种办法搜索信息,积极的准备,窥探大千世界的种种习俗、礼仪。

我也积极引导学生多接触各种英文材料,如经典原声电影、流行歌曲、《英语画刊》、《英语周报》等适合学生认知能力的课外学习材料,既锻炼了阅读理解的能力,也从中开阔了眼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外来文化的好奇心和不断学习的兴趣。

介绍蚂蚁的句子 篇4

1、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且食性杂,一般植、肉兼有。拟黑多刺蚁和其它蚂蚁一样,一般以窝为一个家庭。一窝中有蚁王(雄蚁)蚁后(雌蚁)有一个或数十个。工蚁专筑巢、觅食、育幼等,数量最多;兵蚁保卫群众安全,数量较少。

2、蚂蚁是社会性很强的昆虫,彼此通过身体发出的信息素来进行交流沟通,当蚂蚁找到食物时,会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别的蚂蚁就会本能地把有信息素的东西拖回洞里去。

3、当蚂蚁死掉后,它身上的信息素依然存在,当有别的蚂蚁路过时,会被信息素吸引,但是死蚂蚁不会像活的`蚂蚁那样跟对方交流信息(互相触碰触角),于是它带有信息素的尸体就会被同伴当成食物搬运回去。

4、间通过气味、声音、触摸、视觉进行交流。据估计蚂蚁大约有10-20个这样的化学“单词”或“短语”。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每只工蚁所传播的每种信息素量一般不超过百万分之一克。在蚂蚁工坊里你可以看到蚂蚁之间相遇时触角相碰,嘴对嘴相互喂食。

5、蚂蚁是社会性很强的昆虫,彼此通过身体发出的信息素来进行交流沟通,当蚂蚁找到食物时,会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别的蚂蚁就会本能地把有信息素的东西拖回洞里去。

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昆虫,具有社会昆虫的3大要素,即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系统;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另外要指出的,“白蚁”不是蚂蚁,白蚁除一样具有社会外,在生理结构上和蚂蚁有很大的差别。

介绍英语老师的小学英语作文 篇5

星期二的中午托管又是英语课,这下又要让我们读什么啊?这时,Miss Chen拿ss Chen拿着两叠作业本走进教室。那两叠作业一叠大一叠小。Miss Chen拿起小的那叠让组长发了下去,接着拿起第二叠,说:“点到名字的出来拿本子!梁**没有译中,字写得太马虎,重做!张**,你怎么交了个空白本子来了?再做一便!何**,字太马虎,重做……”我扫视了一下教室了的同学,似乎除了拿到本子的同学,其它都提心吊胆。突然,我们的组的组长发下了我的作业本,幸好我不用重做!看来Miss Chen手上的本子都要重做了。折腾了半节托管课后,Miss Chen才读完重做作业的同学名字。

“好!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本,把U1读一遍!”“啊……”同学们不耐烦地叹起气来。

下课铃就在我们读完U1之后一会儿响起来了。“好!把U1的两个Let‘s read默写一遍然后拿上来边背我边批改!”“啊!”真实出于我的意料之外,Miss Chen连这种方法也居然想了出来!折腾了15分钟同学们才全部过关,才能放学去吃午饭。(到了六年级每个同学都要在学校吃午饭)

在去吃饭的路程当中,我们遇见了怀念以旧的李老师。“Miss Li!”同学们齐声叫道。“你们好!对了,最近学习怎么样?”“我们的压力很大啊!特别是英语,就连Let’s read也要背啊!”我情不自禁的说道“啊?不会吧,真是太辛苦了!”就从李老师的口里知道,她所教的班是不用背Let‘s read的。

当我们来到盛饭的地方的时候,发现那里没有人,只有盛菜的厨师,那就证明我们已经拖堂很久了。“死人Miss Chen!”我的好朋友小敏埋怨道。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篇6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Spring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is very important to Chinese people.In the past,people could not often have meat,rice or other delicious food.They could only eat these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So every year they hoped that the Spring Festival would come soon.Now,although people‘s life is much better,and we can eat the delicious foods everyday.People still like the festival.Because most people can have a long holiday,and we are free to go on a trip or visit our friends or have parties with our family.In the evenings,we can have a big meal in the restaurant or stay at home with family and watch the TV programmes.I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very much.How wonderful the Spring Festival is!

介绍蚂蚁的英语作文 篇7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译教学的对策

1. 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

要给学生讲授基本的翻译标准和常用的翻译方法与技巧,让学生懂得怎样忠实于原文,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译文,什么是直译,什么是意译。翻译贵在理解。只有理解了原文,才能使译文忠实于原文,才能使译文通顺易懂。例如:You’re a pal(选自电影Presumed Innocent)译为:你真够朋友/你真够哥们!电影字幕是:“你是一个朋友”,这句译文是判断或阐述,而原文是抒情(属于“表达类”言语行为)。可见,好译文要翻译出原文的交际功能。教师应当常常给学生作这样的翻译训练,以开拓他们的翻译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要注意结合翻译准备教学内容及方法,也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型讲翻译技巧。学生的大量练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可多利用一些实际的素材给学生训练,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翻译水平。同时,在测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重视翻译能力的测评。测试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可以借鉴四级新题型中的汉译英填空题形式外,还可以有段落翻译,英汉句子翻译,或者是组织几次翻译竞赛等。通过这些测评方式,教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翻译技能的重视程度,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对翻译的兴趣。

3. 注意文化差异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文化差异总是给学习者带来困惑。语言的文化差异,一般来说是一种语言中蕴藏着某一民族或社会团体所固有的或特定的社会传统、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及思想特征等深层的文化特征。只有了解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表达原作的思想。然而,有些人将翻译理解为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过程,就是母语与英语的互译,忽视语言形式后的文化差异、语境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将翻译教学与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向学生传授基本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巩固大专生的英语知识基础,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学能力日趋重要。要完成上述的教学任务,需要结合大专生英语阅读课的动机,运用文化比较的手段,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效率。

一、大专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上的动机

英语作为公共必修科目之一,无论喜欢与否,是大专生在完成学业过程中所要积累学分的科目。大专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上表现多样,但其动机不外乎归结为两种: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大专生的内在动机,在英语阅读课堂上一般表现为对英语语言学习本身感兴趣,渴望了解英语国家的各种文化,并希望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外在动机,大专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上一般表现为完成学业而应付布置的任务,通过四、六级考试即可,对学习英语并无热情。[1]而后者在实际教学中占大多数。

一般说来,如果从一开始非英语专业的大专生都没有

4. 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所谓基本素养,是指翻译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亦即对翻译者的基本要求。除了应该具有高尚的“译德译风”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之外,译者还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素养,即一定的英语水平、较高的汉语修养和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大量的翻译实践表明,这三方面的素养越高,越能顺利地完成翻译工作。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的过程。作为翻译方法的教授者,更要注意自己在英语知识和中文知识方面的丰富、提高和拓展,要对使用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外交、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5. 改善高职英语中翻译教学的方法

高职英语基础课课时有限,无法像英语专业那样专门划出一定的学时来教授翻译。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好各种机会和条件进行翻译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特长及其弱项等来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积极评价学生的优秀译文,培养学生对翻译的自信心,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法那样,让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布置的任务和“唯一、正确”的译文。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翻译教学最好在真实的或模仿实际的翻译环境中进行,缩小课堂教学和实际翻译之间的距离,只有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才有利于提高翻译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陈益.浅析翻译在专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1998.

[3]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

选择英语专业就读,则说明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并不是出自内在动机,而学习英语的外在动机的主要还是为就业服务。从就业期望来看,非英语专业的部分大专生希望完成学业后从事本专业或者能应用到本专业知识的行业发展。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就希望毕业后在行政单位的秘书岗位上工作,或者到学校当语文教师;法律班的学生便希望以后在法院或者律师事务所就职。还有一部分的非英语大专生对就业没有清晰的想法。因此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就是完成英语课堂任务,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毕业能找个理想的工作的过程。

无论学生出自于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最佳、最优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非英语专业大专生的学习英语的外在动机分析,教师英语阅读课堂上结合学生专业背景知识,通过文化比较的教学手段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效率及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

二、文化比较在大专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

由于大部分的非英语专业大专生学习英语的外在动机是应付学习任务,通过四、六级考试,所以,在英语阅读课上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应付各种考试,但学期结束后就会忘记,更不用说要应用了。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就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就必须了解语言。[2]为了加强英语阅读课堂的有趣性和实用性,教师应当运用文化比较手段,使学生增强英语阅读的逻辑观念,结合具体专业背景学习不同的文化差异,了解不同的历史、地理、社会风俗习惯等,并着重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自觉联系实际运用文化比较方法进行阅读和思考的意识。

1.增强学生英语阅读的逻辑观念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实现思维活动的物质形式。[3]中西方文化最明显的不同在于逻辑思维。英美学者认为表达观点和态度理应直接简洁,先回应结果再述其因,观点明确,层次分明,才是富有责任感和人性化的做法。因而,他们的英语行文,无论是在段落或篇章结构上,还是在单独的句子中都十分注意逻辑关系。其特点是在段落开头先概括主题思想,然后引出具体事例或细节对其例证和解释,最后概括作者的态度。汉语的思维方式大不相同。鉴于中庸之道的影响,中国人往往不直接论证段落主题,而是围绕主题从各种间接角度说明问题,最后才点明主题下结论,给人以画龙点睛之感,注重读者领悟境界。因此,在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当使用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加强英语阅读逻辑思维训练,使学生习惯于在逻辑上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学习语言难点。

2.结合具体专业背景例证不同文化的差异

在英语阅读课上,教师能够做到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从中西方的基本价值观、交流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比较文化的不同,不仅使这堂课生动有趣,还能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和语言难点,而且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运用这种方式学习英语知识。行动是思想的表现。中美各自的基本价值观产生与之相对应的交流方式。由于等级观念强,中国注重面子;做事要避免错误,有什么想法想清楚了再表达;常用“我们”字眼来强调集体。而在美国追求人人平等,有什么冲突采用法律手段解决;说话做事敢于断言,情感溢于言表;常用“我”这个字眼来表明个人取向。

中美在人际关系上的表现也大不相同。在中国承诺是金,以感情为主线,是一种长久的、相互合作的感情型关系。而美国,以兴趣和利益为主,是一种短暂的、独立的、具有竞争性的工具型关系。

《创新大学自主学习用书第1册》第3单元的阅读练习“American Style Friendship”一文中,介绍了美国学生Steve和约旦学生Yaser“友谊”观念的不同。“At first,Steve seemed very friendly.He always greeted Yaser warmly before class.Sometimes he offered to study with Yaser.”,Steve在大学化学课上认识Yaser,由于有共同的化学课,于是他们成为朋友,有时还在一起学习。“But after the semester was over,Steve seemed more distant.”,学期结束,Steve和Yaser共同的化学课也结课了,Steve慢慢疏远Yaser,他们之间短暂的友谊也将结束。这说明美国式的友谊以兴趣和共同利益为主,是短暂的、独立的、具有竞争性的工具型关系。但Yaser并不了解美式友谊,在他看来,“Steve said we were friends,and I thought friends were friends forever.”,他们的友谊是长久的。而中国文化下的友谊,也像约旦学生Yaser所期望那样,是长久的、相互合作的感情型关系。教师在给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上课时,应当强调往后如遇到美国朋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要运用中美文化比较进行换位思考,这样遇到问题才容易解决。

教师在课堂在词句讲解中穿插不同文化比较并联系实际例证说明,不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学习某个具体知识点时牢记所包含的文化,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文化比较来学习英语知识的习惯。

3.培养学生自觉联系实际运用文化比较方法进行阅读和思考

英语阅读课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把关于文化的差异方面的知识全部介绍到位。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授之以渔”,培养大专生在英语阅读的逻辑思维和有自觉运用比较文化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才是教师的中心任务。随着科技进步发展,教学设备越加齐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教师的“满堂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应充分利用媒资源库系统,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在课堂中经常提问,启发学生对同一现象在不同国家文化领域里的不同回应的认识,让学生主动积极思考不同回应的原因,并联系实际的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不同的现象。

总而言之,在非英语专业的大专生学习英语的外在动机影响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面临的现实条件,结合大专生的具体专业背景,在有限时间的英语阅读课堂上,运用文化比较教学法,巩固他们的英语基础,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增强英语阅读的逻辑观念,能够结合具体专业背景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自觉联系实际运用文化比较方法进行阅读和思考,为完成学业和往后需要用到英语的时候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约翰逊.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39-141.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上一篇:修建古庙倡议书下一篇:面试人员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