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爱国诗句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爱国诗句

小学生爱国诗句 篇1

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小学生爱国诗句 篇2

关键词:爱国主义,与时俱进,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5000多年来, 中华民族尽管饱受磨难却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究其原因, 是与中华民族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密不可分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 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以理服人, 以文化人, 以情感人, 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 是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 只有在爱国主义阳光雨露的滋润下, 才能茁壮成长, 健康向上。

一、教学中遭遇几大问题

尽管从上到下, 一直都在讲爱国主义教育, 但落实到我们的中小学教学中, 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 “课程标准”“窄化”到少数学科

新课程标准 (简称“新课标”) 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2015年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此明确地提出爱国主义, 为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保障。但除此之外, 仅有政治和历史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观点, 其他各学科都少有涉及。

(二) 实施环节“肤浅化”

思想品德的四大要素为知、情、意、行。知为道德认知, 即理解和掌握某种道德规范及其意义。情, 即道德感情, 即人们对社会思想和人们行为的情绪态度。意, 即道德意志, 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道德行为而做出的自觉努力。行, 指道德行为, 是人们对社会、他人的行为做出的行为上的反应, 是知和情的外部表现。一般来说, 知是基础, 而行是关键。然而, 在教学中, 我们往往重“知”和“情”, 而忽视“行”。尤其是“知”,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中小学教学也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从课本上读到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的故事, 看了很多爱国主义的影片, 但却落实不到行动上, 似乎爱国主义就是课本上的, 高大上的, 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

(三) 教学地位“边缘化”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这句话一直传唱不朽。在这个学校教育追求成绩, “衡中模式”被奉为神话的时代, 除了各学科学习外, 其他似乎一切都被请到了旁听席。爱国主义教育因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教育, 没有任何考核机制, 在学校的地位更是遭遇了“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尴尬。

(四) 学校教学“形式化”

中小学校每年都会在一些重要节日举行学雷锋活动、祭扫烈士陵园、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 形式多样, 热热闹闹。但是其效果如何呢?很多情况下, 学生不懂得这些节日的深刻内涵, 因此, 活动形式虽然多样, 内容也很丰富, 学生也很忙, 但却一直在“为了活动而活动”, 活动只是形式, 但活动的效果似乎只止于这些形式, 并未深入学生的内心, 未升华为学生的内心情感, 从而影响其行为。

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建议

那到底该怎样在中小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呢?怎么让爱国主义的思想如春风化雨一般滋润到学生心田呢?

(一) 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我认为,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是个人所应该具有的公民道德之一。革命先烈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是爱国主义, 科学家为祖国兢兢业业、埋头钻研是爱国主义, 工人们为祖国坚守岗位、吃苦耐劳是爱国主义。现阶段,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为: (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 爱自己的国家。在中小学教学中, 也要从这几个要求入手, 变宽泛的口头的“爱国主义”, 为行动上的对祖国河山、身边同胞、灿烂文化、国旗国徽等的热爱与保护。将大的空的目标切分、细化、具体化到生活的细节中, 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感的伟大与美好, 了解爱国主义就在身边, 就在举手投足间。

另外, 还要明白爱国主义教育不等于仇恨教育。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知国情、明国史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给学生引入一些历史事实帮助学生了解历史, 尤其是中国近百年的屈辱的近代史, “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圆明园被洗劫”“南京大屠杀”等, 都可以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 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的斗志和激情, 帮助学生树立“为祖国富强繁荣而学习”的崇高理想。但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咒骂、仇恨敌对国家, 发一些过激言论, 更不能有过激行为。对于网络流行的很多过激帖子, 不要盲目相信、传播, 要理性爱国。

(二) 开展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讲爱国主义就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忍受烈火焚烧等故事, 对于学生来说, 缺少新意, 容易引起学生反感, 甚至出现有人在网上公开侮辱革命英雄的恶劣事件。革命英雄的事迹确实激励人心, 但教育不当, 反倒容易收到不好甚至相反的效果。

2016年, 教育部下发文件, 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着力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 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不是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填鸭式教育、呆板式教育, 爱国主义也应搭上时代的列车, 驾着时代的春风, 走进学生的生活。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 爱国主义的方式和途径也应“微”起来, 生动起来。如在微信、微博中开展热点讨论、网络投票、观点大辩论等, 用鲜活生动的形式, 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传播正能量, 将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落到实处。

(三) 开展国学课程, 弘扬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 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1.国学的学习要结合历史故事进行。文化是国家的基础, 国学是我国文化的精髓, 开展国学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得到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如今, 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关于古诗文诵读的校本课程, 这可以让国学更好地落到实处。但是形式有些单一, 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然后以考级的形式进行结业考查, 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我认为, 国学的学习要结合历史故事, 将枯燥难懂的古诗词名句与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相结合, 让学生在欣赏故事中, 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从而记住古诗词名句。

2.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构成故事。要重视祖国的语言文字。《最后一课》中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 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 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文字是语言的书面形式,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文字有着丰富的表意功能。每一个字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挖掘汉字的构成故事, 比单纯地写一百遍效果要好得多。因为理解, 所以热爱, 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自然也热爱自己的祖国。

3.各种传统课程进校园。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京剧、象棋等传统文化课程,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脚步迈得更加强劲。但也存在着缺少系统性的特点。传统文化的学习应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课程, 不能只涉及一个年级或者一门课程, 学完没有续接。学校应根据各年级的特点, 设定一个阶梯性、系统性的传统文化课程, 并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内部互补、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 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激发其内心对祖国伟大文化的认同与赞赏, 才更容易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 规范学生行为, 将爱国主义落到实处

很多学生都觉得爱国主义是遥不可及的事, 那些为祖国牺牲生命、研究宇宙飞船的人才配爱国, 而自己没有机会爱国。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进行规范, 让学生明白爱国就在身边, 就体现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中:每周一升国旗, 态度庄严、严肃、守纪律, 唱国歌声音洪亮、感情真挚, 是爱国。每天认真学习, 完成作业, 学好文化, 写好祖国文字, 是爱国。不随地扔垃圾, 不随地吐痰, 爱护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干净整洁, 是爱国。见到师长、朋友, 积极主动打招呼, 热情有礼来对话, 是爱国。出去旅游, 不乱涂乱画, 不乱骑雕像, 尊重文化古迹, 是爱国。“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做好日常行为中的每一件小事, 就是最实际最具体的爱国。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光荣的事业, 任重而道远。中小学生生机蓬勃、积极向上, 必能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 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激发起爱国的情绪, 用旺盛的斗志学习文化知识, 积极为投身祖国的建设拼搏奋进。

参考文献

浅析小学爱国主义教育 篇3

学校要重视升国旗仪式。国旗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象征,人人对国旗都要有崇敬和热爱之情,而学校所进行的升旗仪式正是培养这种情感的重要方式。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都必须身穿校服,依法进行升国旗仪式。一个班级的队列是否整齐,学生精神状况如何,队礼是否准确,国歌唱得是否标准,都反映着学校、学生对升旗仪式的重视程度。

学校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学生经常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学生的方式要多样,要求学生作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感想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我向学生提问:我们安徽省东至县现在有几条高速公路通过?县城区新增加了几座大桥等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家乡在变化,越变越美,从而产生“谁不说我家乡美”的自豪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获得的道德观点主要来自于教材,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必须拓展课文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深化学生的认识,以强化学生已获得的道德观点。

教师要鼓励学生处处留意国家大事。近年来,法国佳士得拍卖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中国律师团组织的追索国宝行动牵动了无数中国人的拳拳爱国之心,也吸引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10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专场拍卖会上,蔡铭超以1.16亿港币的价格拍下绝世铜佛——明永乐释迦牟尼坐像,创造了中国工艺品的世界纪录,同时结束了铜佛在海外飘零多年的历史。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确保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小开始,要从教育小学生做起。

(作者单位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中心学校)

小学学过的爱国诗句 篇4

示儿

陆游 宋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课外爱国的.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课内描写革命精神的诗:

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外描写革命精神的词:

清平乐 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课内情景交融的词: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宋

爱国诗句 篇5

1.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不肯过江东。

21、《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5.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少年行>>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明·戚继光<<马上作>>

8.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9.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10.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1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12.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

13.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

1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1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16.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

17.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

1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9、《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0、《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描写童年的诗

1.<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舟过安仁>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小儿垂钓》

3.《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4.[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5.《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小径深,树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描写爱国的诗句 篇6

1.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岳飞《题骤马冈》

2.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3.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4.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5.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征灭土酋。——岳飞《寄东林慧海上人》

6.报国有壮心,龙颜不回眷。西飞精卫鸟,东海何由填。——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7.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8.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9.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韩翃《寄哥舒仆射》

10.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11.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12.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13.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

14.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15.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1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1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2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2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26.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7.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1.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3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3.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3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36.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37.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3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0.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4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43.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西鄙人《哥舒歌》

44.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

45.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谭嗣同《狱中题壁》

46.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杜牧《春申君》

4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48.斩除顽恶还车贺,不问登坛万户修。——岳飞《题青泥市萧寺壁》

49.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张维屏《三将军歌并序》

50.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五四时期学生的爱国运动 篇7

一、学生爱国运动的渊源起因

自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以来, 欧洲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利用野蛮侵略的方式不断获得和扩大在中国的非法特权和利益, 尽管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推翻了腐败的封建满清王朝, 但懦弱无能的北洋政府依然受制于帝国列强的横政暴敛, 没有采取任何强有力的挽救中国、富强中国的决心和措施, 国运不济。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日本借口对德宣战, 迅速出兵侵占我国山东青岛, 强占胶济铁路, 并于沿线驻扎兵营, 设立民政管理机构, 发行日本军用票据, 进行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侵略活动。1915年, 窃国大盗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秘密签订《二十一条》, 出卖中国主权与利益。接着, 段祺瑞政府也勾结日本帝国主义, 秘密签订了所谓“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山东善后协定”等卖国条约。上述种种行为都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 特别是在校学生组织和团体的强烈愤慨。

1918年, 作为一战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派代表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巴黎和会”, 并向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废除日本在山东各种权利”和“废除二十一条密约”等三项合理要求, 但在日本帝国主义怂恿霸权和西方列强的暗地支持下, 这些合理要求不但遭到巴黎和会的拒绝, 而且会议还明文规定日本享有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更为令人气愤的是, 北洋政府对于这样明目张胆的强盗逻辑议案, 不仅不去据理力争, 反而强压指示中国代表签字认可。这种恬不知耻、卖国求荣的卑劣做法终于激起了中国人民长期积压的愤怒火焰, 并由此引发了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始发的学生爱国运动, 掀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

在五四运动时期, 广大爱国学生通过游行请愿、街头演讲、抵制日货、号召罢市等多种抗争活动, 极大地展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充分的正义要求, 推进了民主与自由精神的广泛传播。

二、学生爱国运动的主要形式

1. 游行请愿。

在五四运动时期, 游行请愿是学生爱国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比如在1919年6月底, 来自于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请愿团以及在京的留日学生等到北京政府总统府新华门进行了一次大型的游行请愿活动, 要求面见当时的总统徐世昌, 并向北京政府提出“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收回山东主权”、“惩办卖国贼”等合理要求。尽管受到卫兵和军警的种种阻挠, 但学生代表等一直坚持守候在门前, 并向围观过路群众进行爱国宣传。在学生请愿代表在北京展开游行请愿的同时, 山东、天津、上海等其他地区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类似斗争, 在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下, 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1919年7月、8月间, 反动军阀马良在济南制造了枪杀爱国人士的“济南惨案”, 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怒潮和公愤, 为要求惩办马良, 以京、津两地学生为主约三四千人在北京总统府前游行请愿。

在向政府递交的请愿书中, 学生代表们痛切陈词:“济南镇守使马良凭恃权威, 平日已无毒不作, 自彼兼任戒严司令以来, 更逞其摧残教育之积心, 肆行荼毒, 草菅人命, 动触腹诽, 市井日惊, 居民无告。岂我国家法令森严之日, 廿世纪民权昌明之世, 而容再有此残杀无辜、蛮横无忌之徒得以行其祸国祸民之计?”言辞犀利、掷地有声。但是, 腐败的北洋政府军警却将部分学生游行请愿代表逮捕。为营救被捕代表, 时任天津学生联合会领袖的周恩来即刻率天津学生五六百人赶到北京, 在总统府门外表达抗议, 并发动舆论积极开展营救活动。在广大爱国群众的压力和各界人士的营救下, 执政当局最终释放了被捕的全部代表, 学生的爱国游行请愿活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2. 街头演讲。

五四运动时期, 广大爱国学生利用自己在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所见所闻, 围绕爱国救国、唤醒民众、激发意志、号召反抗等主题展开了多样化的街头演讲活动, 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和城市乡村, 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一段时间内, 众多演讲学生每天清晨就为讲演活动做好准备, 他们冲破政府警察厅、教育厅的禁令, 到城市中心、学校医院、街头田间宣传爱国进步思想, 包括“收回我国山东合法权利”、“打倒卖国贼”和“要求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等内容, 他们在演讲时表达出的真切内容、痛陈言词和革命激情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在场的听众, 以至于有时听众越聚越多, 几乎连道路都堵塞了。

后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的张太雷在天津东大沽和洋货街演讲时, 听众最多的一次达到600多人。以他为代表的学生演讲团由于演讲内容言辞凿凿、情绪热烈, 许多群众听完之后都非常感动, 主动为他们送水添茶, 有的直接上前, 饱含深情地说:“先生们讲的话真对, 如能一月来一次, 使大家永远不忘才好”, 充分展示了街头演讲活动的良好成效。

五四运动时期, 天津各女校爱国青年联合成立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 积极参加街头演讲运动, 并由邓颖超、郭隆真分别担任演讲队正、副队长职务。演讲队通常以五人为一小组, 每五组为一小队, 深入街区和乡村开展演讲活动, 她们的演讲内容主要包括:“外抗强权, 内除国贼”、“收回青岛”、“拒绝巴黎和约”、“不作亡国奴”、“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 后来内容又扩展到“争取民族独立平等”、“争取妇女自由平等权利”、“反对包办婚姻”、“婚姻自由”、“男女社交公开”等反帝反封建的具体方面, 特点鲜明。尽管当年演讲队走到哪里, 警察也挥舞着木棒跟到哪里, 但是激情澎湃的人流筑成了坚强的血肉长城, 不是警察的粗制木棒所能驱散的, 总是这个角落刚刚被驱散, 那个角落又筑起了更厚实的人墙。这些事实充分说明, 五四时期学生街头演讲活动是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 是任何反动力量所不能冲垮的。

3. 抵制日货。

五四运动时期, 广大爱国学生积极组织扩大斗争力量, 通过组织学商联合会、学工联合会和学农联合会等形式, 强调使用国货, 抵制日货, 号召民众从平时生活点滴做起, 给予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开展的经济、政治侵略予以有效打击, 取得了初步成效。

吉林学生联合会坚决声援北京学生, 谴责军阀政府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学生们当时以“吉林青年团”的名义, 纷纷走上街头, 散发《国耻纪念!》、《勿忘国耻!》、《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经济绝交!》等传单, 宣传抵制日货, 号召广大同胞“团结御辱”、“必得从事运动”、“不要沦为亡国奴”。为此, 吉林女师的音乐教师王羽琴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抵制日货歌》, 歌词唱道:“东洋货, 最不好, 奉劝那诸公别买了, 买了回来惹人笑, 色不好, 又不牢, 暗暗里把中国送掉了。”

在五四运动时期, 学生们提倡使用国货, 抵制日货的斗争声势很大, 他们带头不穿日制花纱布衣服, 不戴日本草帽, 不点日本洋油灯;他们组织社团发表通告, 通知各家商店不准贩卖和运输日货, 监督封存日货;他们轮流到日本人开设的店铺门前执勤, 劝阻中国人进店买货。凡此种种抵制日货的斗争,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施以了沉重的打击, 为中国国货的生产和销售撑腰, 极大地宣扬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4. 罢市斗争。

五四运动时期, 由于在北京游行请愿、街头演讲等广大学生的爱国运动受到北京军阀政府无情的镇压, 许多学生遭到逮捕入狱。为此, 北京学联紧急呼吁全国学生和全国人民声援, 从而激起了全国许多地方的罢市爱国浪潮, 大大影响和推动了各界人民的爱国运动。

1919年6月, 山东济南学联会要求省议会出面召开了全市各界代表大会, 集中讨论如何声援北京被捕学生等问题。当时一致通过决议, 由学联会负责于6月10日起, 具体组织和发动全市实行大罢市工作。按照会议要求, 学联会对有关罢市问题作了具体研究和部署:比如宣传和号召罢市时, 如果遇到军警阻拦和干涉, 一部分学生要围着他们讲道理, 另外一部分继续演讲发动群众;如果军警强用武力进行干涉, 学生也要强硬对待, 如遇逮捕, 就集体沿街高呼, 发动组织群众营救, 不畏缩后退;如果遇到军警强制要求开市, 就发动群众共同进行阻止, 坚决不让开市。类似这种有组织、有纪律、有方案的号召全市大罢市的学生爱国行动直接冲击了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 扩大了爱国运动的范围, 形成了全国各地民主爱国行动的合力。

三、学生爱国运动的后期影响

五四运动时期, 由学生运动率先倡导的革命风雷在神州大地上空激荡, 影响和激励了一代知识青年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而进行无私奉献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

五四运动期间, 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爱国运动与文化运动的相互结合, 在先进思想文化影响和感召下, 众多在校学生和留学生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和新道德, 宣传介绍、相互交流《新青年》、《创造》、《新潮》等进步书刊杂志, 启迪思想, 开阔视野,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正是由于五四时期学生爱国运动的开展, 以周恩来领导的觉悟社和于方舟领导的新生社为代表, 形成了两个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青年组成的革命社团组织, 青年学生组织为最终党的建立形成了良好的骨干团队。

在五四运动后期的1920年4月, 维经斯基受共产国际指派到北京见到了李大钊。为了尽快在中国建立共产党, 李大钊又介绍维经斯基到上海与陈独秀会见。之后, 陈独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同时为注意教育和培养包括学生群体在内的广大有志青年, 1920年8月, 陈独秀委派俞秀松和张太雷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仿如一道曙光划破夜空, 在东方熠熠闪烁, 中国革命史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王聪, 王诚宏.1919:五四运动述略[J].世纪桥.2009 (10) .

[2]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J].中共党史研究.2009 (6) .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篇8

1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负重感

通过重大节日,重大事件的纪念日进行专题教育,则是强化社会责任感的好时机。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有着最悠久的和连绵不断的历史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拥有最丰富的历史文献的民族。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纪里,我们更需要发挥历史的作用,用历史知识培养青少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感,勇敢地担负振兴中华的重大责任。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首先要求学校行政在这周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上作专题讲话,引起全校师生的重视。而对初二学生,则把这个历史事件提前教学,在课堂上,讲解九一八事变的过程,要求音乐教师教学生高唱《松花江上》,用此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提高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的责任感。每年的五四青年节来临,更是我们青少年学生进行专题纪念的必修课,与班主任协作举行主题班会,举办“五四”纪念晚会,出纪念五四专刊,学生写出专题纪念文章在学校播音室广播等,用以激励青少年学生发扬五四爱国精神,提高为国出力的责任感。结合现实社会,使学生懂得应负起怎样的社会责任,才能无愧于新中国,无愧于我们这伟大的时代。

2 培养学生以”八荣八耻”严格要求自己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所以要让学生懂得:国家至上,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在封建社会中,报国往往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众多的士大夫以一死报君恩来昭示自身的气节,但更多的志士仁人、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气贯长虹、戚继光英勇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 、狼牙山五壮士、以及无数的共产党员都是在国难当头之时,或为国御侮,或抗争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从古人“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直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都表现了民族和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高风亮节,教材内容的感染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教材对林祥谦英勇就义的描写,“敌人用刀砍他,让他下令复工,他视死如归。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工是不能复的”。林祥谦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白: 天下为公,以服务人民为荣, 立志勤学,以崇尚科学创新为荣,艰苦奋斗,以勤劳节俭为荣,文明友爱,以团结互助为荣。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3 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学生对于社会的变化有所认识,对于时代的责任感有所认识,这还不够还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培养他们对祖国前途充满希望。这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中都有充分的素材,例如,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文明,人类的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我们民族的自豪,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许多发明要比外国人早的多,通过这些讲解,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讲解民族的发展史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两千多年的封建压迫,一百多年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尽管是经过不断的斗争,经过斗争中的曲折,挫折。但我们毕竟胜利了。我们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我们都是以弱胜强,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民族是优秀的,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这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无疑起着重大的影响。

屈原爱国诗句 篇9

1、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2、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3、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4、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5、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6、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7、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8、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0、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11、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1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1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14、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1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

16、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17、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招魂)

18、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19、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20、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21、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22、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23、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24、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2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26、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

27、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28、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

29、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30、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惠!(离骚)

3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3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国庆爱国诗句 篇10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3.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5. 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6. 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7. 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1.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晏殊

12.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13.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14.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5.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6.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小学生爱国诗句 篇11

关键词:初中历史;培养;爱国情感

初中历史教材是按照新课标的思路和方向来编写的。历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做一个有较高素質的现代公民。而爱国主义的价值观正是历史教育中这一目标的很好体现。教育就是反思与行动,爱抚与照料,对话与合作,引导与建构,促进与生长,教育就是互动与相互成全。那么,初中历史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呢?

一、深挖题材,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在历史教学中,多数教师只重视历史知识的教学,没有认真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历史教师要反复学习中央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文件及《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历史新课程标准》。经过学习,老师们领会精神,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是全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非常广泛,包罗万象,历史教学却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笔者经过学习研究之后,认为当今爱国主义教育应突出几个重点:①加强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②加强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的教育;③加强改革开放的教育;④加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教育;⑤加强促进祖国统一事业的教育。认识明确后,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紧扣课本内容突出上述几个方面的教育。如讲述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击败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平定噶尔丹分裂势力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等等,我们都突出地引导学生明确:这些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的历史事实,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进步,今天我们同样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利益,这是爱国之举。

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只有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持之以恒地进行系统教育,才能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工程。笔者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经过研究制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计划,主要内容是:①七年级主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②八年级主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③九年级主要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我制定这些爱国主义系列教育的计划,一方面考虑中学生年龄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与各年级教材结合的可行性。同时要求各年级历史课教师要在教案本中具体地反映出爱国主义系列教育的目标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通过历史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系列专题教育。如每年的“五·四”纪念日,我们都以“弘扬‘五四’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奋勇前进”为主题进行专题历史讲座;每年的“一二·九”纪念日,我们又以“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精神”为主题进行专题历史讲座。虽然每次历史专题讲座的课题不变,但内容却不断补充更新。每次历史专题讲座会之后,让学生写学习心得,办墙报,通过文艺节目表演,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

三、紧扣历史,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历史信息源源不绝,尤其是在近百年历史中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我们把握最有效的历史信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学信息就是林则徐禁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下令向日本吉野号撞击,中鱼雷沉没,全体官兵壮烈殉国;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孙中山为救国奔波于海内外、奋斗终身等等。我们在这些最有效的历史信息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把握三个环节:①教师在课堂上分析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和作用;②教师分析后让学生发表意见,补充与这些历史事件有关的资料;③让学生在课后写小论文,评述这些事件中主要历史人物的爱国之举。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逐步深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以古论今,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每时每刻都反映在现实中,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因此,我们必须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之古为今用。如在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时,我们便把当年林则徐禁烟和今天的禁毒联系起来,说明两者都是不同时代的爱国之举,其宗旨都是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青少年绝不能上当受骗吸毒。在讲述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的历史时,我们便把它和今天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联系起来,说明两者都是为了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都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进步,我们青少年应该拥护党和政府这一正确的方针,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讲述解放战争历史、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土改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和支前积极性的时候,结合讲述当今爱国如家的军嫂韩素芸的事迹,说明前者是为建立新中国作出的历史贡献,后者是为保卫和建设新中国作出的历史贡献,都是爱国之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过去、现在和将来,爱国主义都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从而激发学生为实现祖国现代化而勤奋学习的积极性,做一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民族的优秀的炎黄子孙。

总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是教育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历史学科中,历史点燃了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火,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爱国主义便在学生心中永驻。

参考文献

[1] 徐敏.在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尝试[J].教育探索.2000,03

[2] 白凤.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J].学周刊.2011,13

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篇12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意义,原则,策略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是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一切思想道德培养的前提, 缺少爱国主义精神, 无论多优秀的学生都无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的接班人。

提到爱国, 有些学生会觉得老生常谈, 觉得不合时宜, 甚至有人会说:国家, 看不见摸不着, 我想爱它, 可是它爱我吗?再说, 又不是战争年代需要我们为它抛头颅洒热血, 和平年代, 我们又能怎么爱它呢?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充分理解社会主义建设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掌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方法。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爱国?这个问题类似于“为什么要爱父母”, 在你出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 无一不和祖国有着最深刻的联系:思想、道德、习惯、语言……从这一层面上来说, 爱国主义是一个人的精神血脉, 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更是一个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 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 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所以, 抛开其社会意义、国家意义不谈, 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 最容易迷失方向、迷失自己的无疑是价值观、人生观。还未定型的青年学生, 他们是看着日本的漫画, 以及美国的大片、听着流行歌曲、玩着网络游戏长大的一代, 他们生活在对旧有伦理道德的痛痛快快的解构之中, 可是他们并不能重新建构自己的价值世界, 无聊、空虚、贫乏使他们成了最为“贫血”的一代。对于他们来说, 世界是一体的, 无所谓国家;个人的一切是最重要的, 无所谓集体;在精神上他们缺乏认同、缺少归宿, 爱国精神的缺位使他们成了漂泊、流浪的一代。正确的爱国观的树立无疑会给他们提供一个精神的底子, 使他们从漫无目标的浪荡状态中走出来, 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其次,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学生发展的有效激励机制。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的不仅是一代人, 更是后来的无数中国学子。当前的青年学生普遍存在理想缺位的情况, 一方面是由父母理想对于孩子理想的强力取代造成的, 另一方面也是由成人世界、现实社会的功利造成的。理想的缺位使得人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只能从眼前的利益出发, 为眼前的琐事所左右, 无法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和快乐。作为青年学生, 没有了理想的动力, 只把读书看作是谋求未来生存的手段, 他们自然不会从中得到什么乐趣, 在外部世界的新鲜刺激面前也只能毫无坚持地随波逐流。在这样的状态下, 给予他们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无疑是给了他们一个理想、一个动力。

曾有学生家长非常精辟地概括思想道德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如果身体不好, 他是一个残品;如果学习不好, 他是一个次品;如果思想不好, 他就是一个毒品。”对于国家来说, 培养一个人才首先就要培养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坚持的教育原则, 是当代教师必须认识到的教育责任。

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则

人们常常会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误解, 认为提倡爱国就是要人们放弃自我、放弃个体利益, 事实上, 爱国主义精神的提倡恰恰是对于个体的保护和张扬。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值得我们不懈的求索———内心崇高的道德律令与头顶灿烂的星空。”俄国作家果戈理说:“为了国家的利益, 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 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 我也会热血沸腾。”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前提, 是一个人实现人的价值的保证, 它应该是一个人内心归宿感、充实感、崇高感的自然需要。基于此,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重在找准切口、启动人的内心需要。所以, 在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中, 我们必须以人为本, 坚持“三近”原则, 即贴近学生生活、接近学生个体、亲近学生心灵。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应贴近学生生活。以往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往往流于高、大、全, 形成远离学生生活的“空洞”教育的弊病, 爱国主义的榜样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但贴近于学生生活的题材更能启动学生的心灵世界, 利用流行歌曲、利用网络、利用明星效应能够起到的作用可能要远远大于教师的口头宣传与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应接近学生个体。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之下, 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生显然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个性的张扬使得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不再是整齐一律的群体, 而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个体, 所以,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必须从每一个个体入手, 从他们的兴趣、爱好、成长环境入手, 这样才能真正让他们接受而非排斥。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应亲近学生心灵。每个人的心灵都是最为敏感的地方, 对于外在于心灵、强加于它的东西会自觉地产生抗拒力, 所以, 只有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应本着保护心灵、关怀心灵的宗旨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并和学生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同行者。

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策略

在了解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原则的基础上, 教师还必须掌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方法, 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让爱国主义精神真正深入学生心灵, 成为他们的道德选择。

1.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现阶段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一个人只有在能够分清是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培养其道德精神, 只有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是与非才能更进一步地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

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祖国的土地, 这块土地上的一切都是一个人的责任, 大到维护领土完整, 小到生活中的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你从地上拣起一个纸屑, 你扶起一棵小树, 这都是你爱国的表现;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祖国的人民, 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们都是祖国的人民, 热爱他们, 和他们和谐相处, 这就是爱国。孝敬父母、礼貌待人、团结互助……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 给陌生人的一句善意的提醒, 这也都是你爱国的举动;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祖国的文化,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所走过的每一步都值得我们关注。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秦砖汉瓦……一点一滴都是中华民族的魂魄, 都是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 它以你不能察觉的方式在铸造着你, 在指挥着你的行走。你写方块字、说中国话、哼中国歌, 其实都在证明着你的爱国。

所以, 要让学生认识到提倡爱国并不是要去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从自己的认真学习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身边小事做起, 这就是爱国的内涵。

2. 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一个社会中的个体必须遵守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 也就是个体的利益必须服从集体的利益。只有养成利他、利群的集体主义观念, 才有可能培养学生为祖国而努力的爱国主义精神。所谓的集体主义观念某种程度上就是当下时髦的“团队精神”, 强调的是合作、双赢, 所以, 教师应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团队中成长, 学会合作, 学会暂时牺牲个人利益而取得团队利益的最大化, 学会享受集体的荣誉, 一个人只有习惯了集体利益才是个人利益的前提。这样的思维方式, 才会使学生自觉地在内心深处生成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

3. 再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民族情感, 即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对于一个国家的每一个成员来说, 只有具备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才会自觉地将自己与国家联系在一起, 并注意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维护祖国的良好形象;只有具备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才会乐意与自己的祖国站在一起, 理直气壮地时刻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所以, 作为教师, 不仅要引领学生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秀的文化、曾经创造的辉煌、社会主义建设中伟大的成绩, 而且要将我们祖国过去、现在和未来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生存压力通过各种形式展示于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与祖国命运的联系, 感受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重任。

4. 最后是培养学生“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

对于祖国的责任源于个人的责任意识的树立: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人们对于责任总有一种误解, 以为其总是外加于人、让人不堪重负, 因而总想逃避。其实, 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责任, 有责任才会让一个人活得充实完满, 不承担任何责任的人生只能是不能承受其“轻”的人生。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担当, 勇于承担自己的错, 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只有习惯于自己承担自己的人生, 不推委于他人, 一个人才会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无论是对他人的责任还是对社会、国家的责任, 自觉地将祖国的未来与自我的未来联系在一起, 从而在行动中努力落实爱国主义精神。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为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开拓进取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团结奋斗。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国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 始终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决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对祖国未来负责的当代教师无疑应率先努力成为这一精神的体现者和实现者。我们一定要对新的历史时期下新的学生群体、新的历史使命进行认真的探索、研究, 这样才能让爱国主义精神真正成为养育学生心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问答.人民出版社, 2006.

[2]高震东.一台湾校长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http://bbs.gter.net.

[3]梁衡主编.爱国的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朱小蔓.加强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http://www.lzjy.gsnet.cn.

上一篇:美满的亲子关系下一篇:感谢我的母亲八年级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