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之花学习体会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育之花学习体会(推荐3篇)

心育之花学习体会 篇1

所谓健康,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有强健的体魄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我认为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今天下午的讲座,对于我们这些还很年轻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师生关系、家长关系和同伴关系的不协调是导致当今中小学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当前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要克服这些我们应该做的措施就是调适好师生关系,按照人际关系中的互动的规律去做。其中,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而人类的心理变态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失调。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虚的,还是喜欢听。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措施,比如赏识、赞赏。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因为赞赏可以改善机体气氛,有利于搞好儿童教育,提高教师的领导艺术,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这些赞赏必须是真诚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况下人都是在利益相关的时候为自己考虑的多一些,不过这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还有就是在某种情况下会出现嫉妒之心,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所以我

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观察了解学生,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否则有的后果会很严重。还有一种就是就是羡慕之心,这是产生在一种美好基础之上的。

还有就是心理归属感。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很惧怕孤独、希望能够远离孤独,尤其是差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地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自己也是这个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从它的闪光点出发,逐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觉得孤独。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担,同时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有很多学生跳楼自杀的、离家出走的、误入歧途的这些悲剧发生。我也在想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能够及时地去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关心他们、去教育他们,也许就会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了。

通过学习后,让我明白学生出现逆反、任性等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师作对。而且,出现问题的孩子正是需要我们的包容和帮助,我们老师不应该嫌弃他们,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就会觉得有乐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庆幸能够有这么好的机会去学习,给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心育之花》学习体会

心育之花学习体会 篇2

一、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的把 握, 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

1. 教师要不断丰富心理学知识和提高疏通技巧, 尤其要重视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学习掌握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 并准确、全面地运用心理学方法, 帮助学生解决。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对于刚迈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来说, 他们对社会和人生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认识, 但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在心理上很容易走极端, 或过于清高, 或丧失斗志。对此, 教师要运用心理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增强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进取心。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会遇到许多突发性的“课堂危机”, 需要教师娴熟掌握和灵活运用心理疏导的一些技巧, 来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例如笔者有一天进入教室准备上课时, 发现有个学生不肯坐下来, 情绪非常激动, 而其他学生对此窃窃私语, 根本不能静下心来上课。这时, 如果不能妥当处理这件事, 是没办法正常上课的。但笔者没有生气, 而是先跟周围的学生了解情况。原来, 昨天放学后有几个学生在教室出黑板报, 用了这个学生的课桌, 因时间太晚, 忘记擦干净了。这个学生早上来到教室, 发现自己的课桌上有不少粉笔灰和脚印, 他很生气, 认为自己被同学戏弄了。了解情况后, 笔者首先肯定了那几个学生积极为班级做贡献的精神, 同时也批评他们做事没有善始善终, 应该承担责任, 向同学赔礼道歉。听了笔者的话, 那几个学生也知道自己做错了, 诚恳向同学道了歉, 还帮他把桌椅擦洗干净。接着, 笔者对那个学生说:“每个人都会有过失, 几位同学不是故意弄脏你的桌子的, 现在他们知道错了, 你能原谅他们吗?”这个学生终于冷静下来, 愿意坐下来好好上课。假如当时笔者以强硬态度叫那个学生坐下来上课, 他肯定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给他造成心理上的阴影, 也给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带来隔阂。可见, 在课堂危机面前, 教师如果能娴熟掌握和灵活运用心理疏导的技巧准确“诊断”, “对症下药”, 因势利导, 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2.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复杂的, 许多问题可以说不属于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的问题, 而仅仅是由于情绪波动、内心矛盾和冲突等原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但是, 由于有的思想品德课教师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不太关心性格内向或情绪失调的学生, 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如把个别学生的不善言辞说成是脱离集体, 把一些因心理障碍所引起的不良课堂表现说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等等。这种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概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的做法, 不但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而且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从而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和鸿沟, 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师创新教法,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 性, 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实现由教师“满堂灌”向师生互教互学、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师生之间真情的流露, 心灵的交融。这就更需要师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坦诚地分享彼此的经验、知识和见解, 真诚地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并能够不时地产生心理共鸣, 从而使师生共同得到心情的愉悦和境界的提升。如教学八年级上册《我爱我家》一框时, 教师可以先抛砖引玉, 讲一两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体悟到父母之爱的事情, 然后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说一件触碰自己心灵深处、被父母关爱打动的事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许多学生流下了眼泪, 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可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要通过有效途径, 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 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情境教学,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上巧设情境, 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课堂实效的有效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感悟、体验、升华,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如在讲授九年级“人生理想”这一内容时, 针对学生认为树立人生理想没有用, 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 可以安排这样一个实验:拿出一个宽口瓶, 把一些指头大小的石子一块块地放进去。直到石子塞不进去时, 问学生:“瓶子满了吗?”学生都说:“满了。”教师又把沙子倒进瓶里, 沙粒流进石子之间的缝隙, 又问:“瓶子满了吗?”有的学生迟疑地说:“可能还不满吧。”教师这时再把水倒进瓶里, 直到灌满瓶口, 但没有让水和沙子溢出来。接着, 笔者让学生把水先倒满另一个空瓶, 再依次放进沙子、石子。这时, 在不让水和沙子溢出来的前提下, 石子根本放不进瓶子。接着教师问学生: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经过学生讨论,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这个实验表明, 只有先把石子放进瓶子, 所有的东西才能放进去!生活中的石子就是人生理想, 要优先放进你的瓶子里, 才能有所作为。这个实验耐人寻味, 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进而联系到树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性, 巧妙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效果良好。

3.开展活动教学, 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活动教学是一种教学观, 也是一种教学形式。作为教学观, 它把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 重视活动在认知与能力、个性与情感以及价值观形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建构学生的主体性活动, 以活动促发展。因此活动教学也是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在探索过程中, 笔者尝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如开展了“五分钟时事播报”、艺术欣赏、专题讲座、情境表演、讨论会、辩论赛等活动, 还开展了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 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4.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提高课堂实效

心理学研究表明,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纽带, 而且它本身就能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 还会对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 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需要与烦恼, 善于运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典型事例为教学服务, 使教学内容因贴近学生而变得亲切、真实、鲜活, 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使学生要学、乐学。同时, 教师还要善于采用奖励的方式, 激励学生,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发挥榜样作用, 是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

常言道, 身教重于言教。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的心理素质极为重要。因为,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起榜样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 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 教师更应该注意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树立可望又可及的榜样,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形象而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 吸引并感染学生, 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更为明显。

总之, 思想品德课教师只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思想迷惑, 自觉掌握心理学知识和疏通技巧,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不断创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就能达到优化学生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贾楠.浅谈初中生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时代报告 (学术版) , 2012 (6) .

让心育之花在英语教学中绽放 篇3

关键字:英语教学 初中英语 心理教育 实践

众所周知,心理素质教育早已成为整个教育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整体素质诸环节中的核心,它从根本上制约着学生的其他素质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在顺利完成英语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一、建立平等地位,心育关系亲情化

学生要“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而教师只有“爱其生”才能“教有效”。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活动课时间等多和学生交流,交换思维,了解学生的同时,也把自己推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问题设置的多元化,活动小组分组的均衡化,评价的真情化,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有成功的体验。在8A Unit2 Main Task教学中,我设置了六个不同层次的Tasks:Come to my school life ;Come to your school life ;Come to your time table; Come to Daniel’s ideal school; Come to your ideal school; Cherish our school life.这样的任务分割给班中每位学生都有了表现的机会,后进生能完成他们的学校生活的描述,尖子生来描绘理想的学校生活,每个学生的表现都能得到教师真心的表扬,浓浓的师生情弥漫在课堂中,形成了理想的心育关系。

二、结合心理特点,心育内容目标化

初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如牛津英语7A Unit3是围绕Halloween这一主题展开,学生对于这一外国的文化习俗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但是由于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相关的学习,他们在接触到这一内容时都很好奇,利用这一情况,我对本单元的教学做了如下安排:在Welcome 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由国内一些节日的学习引出Halloween,并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为下一课时的Reading 教学埋好伏笔。在Reading教学中,先由学生展示他们所获取的信息,再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对这一节日有一个更透彻的理解;接下来的Main task的学习,学生轻而易举就掌握了写作技巧,随后他们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介绍他们喜欢的节日时,发挥得非常出色。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到了最佳状态,学习效果极佳。

初二年级,着重自觉主动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大度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自觉主动方面的教育因素,以鼓励代替挖苦、以督促代替抱怨、以关心代替冷落,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通过实例说服吸引学生主动地钻研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三年级,着重稳定的心理状态的培养。教师要利用英语学科对升学、未来生活、事业的重大意义不断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正确对待挫折,对待同学友谊,合理用脑,劳逸结合,确保在中考中发挥出最大潜能。如在教学9A Unit5 Film这一单元时,我根据奥黛丽•赫本的成功故事,教育学生努力付出终有回报,引导学生为打好人生中的第一场战役——中考而不懈努力。

实践证明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或间接影响,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机能,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心理潜能。

三、满足心理需要,心育方法趣味化

教师要善于激活并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采用灵活多样、新鲜有趣的方法传授知识,力求创造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证实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我们的做法主要有:游戏比赛法、情境活动法、教育现代化辅助教学法等。

四、提高心理素质,心育形式多样化

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为了确保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心理教育,教师可以专门安排一定内容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把知识的学习与各种形式的心理训练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课前五分钟的free talk 就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注意力及怯场心理控制等;competition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耐挫能力等。

五、克服心理障碍,心育渗透个性化

针对已经存在英语学习障碍的学生,教师应分析原因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如用功学习但效果不佳者,主要以指导学法,强调复习,培养习惯和注重效率为主。对于丧失信心者,以分层教学,激发兴趣,个别辅导,个别谈心为主。

总之,英语学科中的心理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或模式,只要教师掌握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善于挖掘心育素材,积极渗透心理教育,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标,最终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上一篇: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规范下一篇:2023国培计划个人返岗校本研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