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2024-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精选7篇)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动作技能目标: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一)教法:

1.采用变序教法,可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想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学习哪一部分。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2.多元智能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悟、朗读表演、唱一唱、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二)学法:

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预设的学法是: 1.探究法:学生可以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知识,获得成功的愉悦。

2.合作讨论法:在解决问题时先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三)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青蛙和小蝌蚪的贴图。

2.学生准备鲤鱼、乌龟、小蝌蚪、青蛙的手指玩具。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

见PPT 会认字

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 会写字

两、哪、皮、跳、就、肚、孩、生字组词

塘 táng 鱼塘yú táng 池塘chí táng 脑 nǎo 大脑dà nǎo 脑袋nǎo dai 头昏脑涨 袋 dài 袋子dài zi 一袋yī dài 酒囊饭袋

灰 huī 灰色huī sâ 灰心huī xīn 万念俱灰 哇 wā 好哇hǎo wā 哇啦wā lā

教 jiào 教室jiào shì 教育jiào yù 因材施教 捕 bǔ 捕鱼bǔ yú 捕蝉bǔ chán 捕风捉影 迎 yíng 迎接yíng jiē 欢迎huān yíng 曲意逢迎 阿 ā 阿姨ā yí 阿婆ā pï 刚正不阿 姨 yí 阿姨ā yí 姨妈yí mā

宽 kuān 宽阔kuān kuî 宽大kuān dà 宽大为怀 龟 guī 乌龟wū guī 海龟hǎi guī 龟年鹤寿 顶 dǐng 头顶tïu dǐng 山顶shān dǐng 灭顶之灾 披 pī 披衣pī yī 雨披yǔ pī 披红挂绿 鼓 gǔ 敲鼓qiāo gǔ 打鼓dǎ gǔ 一鼓作气 两 liǎng 两岸liǎng àn 两岸liǎng àn 一刀两断 哪 nǎ 哪座nǎ zuî 哪儿nǎ er 皮 pí 皮袄pí ǎo 牛皮niú pí 皮开肉绽 跳 tiào 跳高tiào gāo 跳远tiào yuǎn 上窜下跳 就 jiù 就是jiù shì 就来jiù lái 一挥而就 肚 dù 肚子dù zi 肚子痛dù zi tîng 小肚鸡肠 孩 hái 孩子hái zi 孩童hái tïng 填空过渡:(有)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

(五)课后延伸

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

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

(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

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 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

一、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

2.重点理解:

(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

1.课文中的生字,还记得吗?谁来领大家读一读?

2.“迎”和“追”两个字相同在哪些地方?(偏旁相同,笔顺规则相同,都有走过去的意思。)走过去的方向一样吗?(迎:面对着走过去。追:从后面赶上去。)

3.口头填空: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4.学习生字“什、么;变、条”:读字组词,交流记字好方法。先描红再看老师范写,体会书写要领,最后独立书写。读句子: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那条长尾巴变短了。

(四)课后延伸,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学生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

2.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全文。

(二)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描写小蝌蚪形体变化的句子。2.给小蝌蚪形体变化过程图标上序号。

3.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4.完成填空题: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5.读读说说:(用“已经”说话,可以先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开放性训练,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它们黑灰色的身子已经变成了青绿色。它们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经会跳了。小青蛙已经会捉害虫了„„

书上作业: 练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说句子。披着碧绿的衣裳 鼓着大大的眼睛 露着雪白的肚皮 甩着长长的尾巴 读一读,记一记。脑袋、口袋、袋子、袋鼠 欢迎、迎接、迎风、迎面 水塘、池塘、鱼塘、荷塘

(三)总结导行: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延伸:

1.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

2.课后阅读所提供的学习资料。(摘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问鲤鱼、乌龟?(青蛙)大脑袋先长后腿四条腿 黑灰色的身子再长前腿宽嘴巴

长长的尾巴尾巴变短披绿衣 尾巴不见露白肚 鼓眼睛

2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4个字。会写9个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背诵课文、了解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水,交流图画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们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家画的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展示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说明】课前画水,不管画的画简单还是复杂,那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在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某些孩子思维没有拓宽,学完课文之后,他可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某些孩子画的水比较复杂,思维很独特,学习课文时他就会更加自信,学完之后再去画水,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更多的想象。

二、猜谜,认识水

1、范读,猜谜。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学生猜“我”是什么。

2、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

会认字

晒、极、傍、越、滴、溪、奔、洋、坏、淹、没、毁、屋、猜 会写字

变、片、海、作、带、给 生字组词

晒 shài 晾晒liàng shài 晒台shài tái 风吹日晒 极 jí 北极běi jí 极大jí dà 乐极生悲 傍 bàng 傍晚bàng wǎn 傍午bàng wǔ 傍若无人

越 yuâ 越来越大yuâ lái yuâ dà 越来越快yuâ lái yuâ kuài 不可逾越 滴 dī 水滴shuǐ dī 一滴油yī dī yïu 水滴石穿 溪 xī 小溪xiǎo xī 溪水xī shuǐ 妇姑勃溪 奔 bēn 奔跑bēn pǎo 狂奔kuáng bēn 万马奔腾 洋 yáng 海洋hǎi yáng 大西洋dà xī yáng 远涉重洋 坏 huài 坏苹果huài píng guǒ 坏人huài rãn 气急败坏 淹 yān 淹没yān mî 淹死yān sǐ 淹淹一息 没 mãi 没有mãi yǒu 没人mãi rãn 没大没小 毁 huǐ 烧毁shāo huǐ 打毁dǎ huǐ 毁于一旦 屋 wū 屋后wū hîu 屋前wū qián 叠床架屋 猜 cāi 猜测cāi câ 猜想cāi xiǎng 两小无猜

变 biàn 变魔术biàn mï shù 变成biàn chãng 一成不变 片 piàn 一片yī piàn 片段piàn duàn 片甲不留 海 hǎi 大海dà hǎi 海水hǎi shuǐ 人山人海 作 zuî 工作gōng zuî 作业zuî yâ 一鼓作气 带 dài 带领dài lǐng 皮带pí dài 一衣带水 给 gěi 给我gěi wǒ 给你gěi nǐ

3、自由读课文,认识水。

(1)师: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

雹子

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舞

唱歌

开大会

温和

暴躁

(2)动动脑

师:小朋友,我们给每一项起个题目,好吗?

例:“我会变”

“我的家”

“我的活动”

“我的脾气”

【说明】这是对整篇文章的通体认识,整体了解文章,简单了解水的多种表现形式。“动动脑”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朗读,赞美水

1、自选题目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对水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你最想了解水的哪一部分?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项和第三项合并为一项来学。

2、自主合作学习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1)认真读一遍自选部分。

(2)画出自己不会的字或词,借助拼音或请教他人去认读。

(3)用心读每一句话,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句子读好?

(4)读给你的朋友听,互相提一提建议。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3、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提示:以下是预设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进行的,以下的顺序可以改变。

“我会变”

(1)“我学会了字词”

“漂浮”、“碰到”、“雹子”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填空:

云在天空中。

一只小船在水上

着。

师:请小朋友想象云彩在空中飘浮和小船在水面上漂浮的情景,想一想,“漂浮”和“飘浮“有什么区别?

指名回答。

师出示雹子的图片,让学生对雹子有直观的认识。

(2)“我是小小朗诵家“

指导读第1~2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语气,很活泼。第二自然段,“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雪花飘下来”这三句话的感觉是不同的,应读出“落”、“打”、“飘”的不同意思。

指名读,评价,练读,再指名读。

(3)师:想一想,我还会变成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冰

霜„„

“我的家”、“我的活动”重点指导朗读

师:现在小朋友都很累了,请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吧。

师:好,该“起床”了!刚才,小朋友们睡觉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乱动,也没有一个人讲话,这就叫做──

生:安静。

师:对!叫安静。那咱们去看看池子里的水安静不安静,好吗?

生:好!

师:(出示池水的图片)大家看看,这里的水好像正在睡觉,安静吗?

生:安静。

师:那谁能把这句话读得让大家觉得很安静?(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

生:读课文。

师:大家再想一想,它在小溪里散步时的样子。谁能说说它是怎样散步的?

生:慢慢地散步。

师:对呀!看谁能读出水在慢慢散步的语气。(出示“在小溪里散步”)

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再想想,水在江河里是怎么奔跑的,在大海里是怎么跳舞、唱歌的。现在,我想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要读得让大家感觉到水在奔跑,在跳舞,在唱歌。谁能?

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师:课文第三段有个词语写大海里的水很多很多,看谁能找到这个词语,而且要说说为什么。

生:这个词语是“开大会”。因为开大会时人很多。

师:你真会动脑筋!请你把这句话读读,看看能不能读出水在大海里开大会的样子。

生读课文。

师:读得真好!老师也得向你学习!好,大家学着他的样子,把第三段齐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的家还在哪里?我还有哪些活动?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稻田里

水杯里

水管里

天上„„

飞舞

慢跑„„

【说明】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重点放在朗读上,用较短的时间把自然科学知识解决之后,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朗读指导和识记字词。第1、2自然段比较活泼,也比较容易读。难点是第三自然段,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声音不同、气势不同,所以读的感觉也不同。通过出示图片和练习生活实际来引领孩子们感悟,慢慢提高朗读能力,形成语感。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体会和比较中,慢慢感受到朗读的技巧,学会阅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所学内容

1、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我是什么》,文中的一些新朋友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评价。

二、了解“我的脾气”

1、“我学会了字词”

(1)出示词语:

温和

暴躁 灌溉

机器

帮助 淹没

庄稼

冲毁

灾害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水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

引导学生联系水做过的好事和坏事理解“温和” “暴躁”两个词语。

(2)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灌溉”“淹没”“冲毁”。

(3)填空:有时候,我很

,有时候,我很

。我既给人们带来

,又给人们带来了。

引导学生从以上词语中选择填空,理解“帮助”与“灾害”。

2、“我是小小朗诵家”

由以上对词语和图片的感受,直接过渡到读。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水的温和和暴躁。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3、“展开想象的翅膀”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的脾气还会怎样?

学生回答。

【说明】这一自然段中,生字生词特别多,所以,运用联系前后文,看图片来直观感受,理解记忆字词。当对词语理解到位了,对水的“温和”和“暴躁”直接感受到了,读好这一段也就轻而易举了。

三、我自信,我能背

1、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来评一评这篇文章写得怎样?

指名回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

3、“展示我自己”

(1)自由背诵。

(2)对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3)教师选择背诵的部分,邀请学生帮忙一起背。

【说明】由读通课文,到读好课文,再到朗诵课文,这是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优美的文字应该靠背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四、我要写好字

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学一学”部分,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

等等

五、小小作家

师:请同学们模仿“我是什么”,用几句话写一样东西。写好以后同桌互相读一读,让别人猜猜你写的是什么。

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说明】文中的语言很美,句式很整齐,如:“有时候„„有时候„„”“我会变,变成„„变成„„”“我在„„在„„在„„”这样的句子,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应用。仿写在低年级是训练写话能力的很好方式。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就会对写话产生兴趣,慢慢养成写的习惯。

板书设计:

02我是什么

我会变:云 雨

雹子

霜„„

我的家: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稻田里

水杯里 水管里 天上„„

我的活动: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舞 唱歌 开大会

飞舞

慢跑„„

我的脾气:温和

暴躁„„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读12个生词,借助拼音读准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自制乖乖猫卡片奖励学生。

2、利用课件片段与插图学文明理。

3、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讨论中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学重点

1、知道植物种子的传播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2、识字认读词语,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

2、让学生知道丰富的知识要通过仔细观察与认真学习才能学到。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讨论法

3、朗读法

教学准备:趣味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探(播放视频或图片)

师:孩子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植物的种子成熟了,种子宝宝要告别自己的妈妈开始新 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方法送走孩子们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1、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拼音或者问问老师同学,要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生词朋友说了,要想把课文读好,必须先过它这一关,看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自己来读一读。(自读)

有信心把词语读好吗?看,这里有一座词语山,咱们看看那一小组用最快的速度登上山顶。

3、生词朋友很开心,已经成为你们的好朋友了,相信生字宝宝更难不倒你们,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读,(找生领读)这个老师当的很棒,我们来开列小火车,相信你们一定能顺利到达终点。会读字

植、如、为、旅、备、纷、刺、底、炸、离、察、识、粗、得 会写字

法、脚、娃、毛、知、它、她、更 生字组词

植 zhí 植物zhí wù 种植zhîng zhí 植党营私 如 rú 如果rú guǒ 假如jiǎ rú 一见如故

为 wâi 为什么wâi shãn me 为何wâi hã 为民请命 旅 lǚ 旅行lǚ xíng 旅客lǚ kâ 进旅退旅 备 bâi 准备zhǔn bâi 备用bâi yîng 有备无患

纷 fēn 纷乱fēn luàn 五彩缤纷wǔ cǎi bīn fēn 五彩缤纷 刺 cì 刺刀cì dāo 刺耳cì ěr 芒刺在背

底 dǐ 底部dǐ bù 井底之蛙jǐng dǐ zhī wā 井底之蛙 炸 zhà 炸弹zhà dàn 爆炸bào zhà 狂轰滥炸 离 lí 分离fēn lí 离开lí kāi 寸步不离 察 chá 观察guān chá 觉察juã chá习焉不察 识 shí 博识bï shí 识字shí zì 不识好歹 粗 cū 粗大cū dà 粗壮cū zhuàng 财大气粗

得 de 走得慢zǒu de màn 跑得快pǎo de kuài 一举两得 法 fǎ 办法bàn fǎ 法律fǎ lǜ 以身试法

脚 jiǎo 两只脚liǎng zhī jiǎo 脚指头jiǎo zhǐ tou 七手八脚 娃 wá 娃娃wá wa 葫芦娃hú lú wá 毛 máo 毛发máo fà 皮毛pí máo 一毛不拔 知 zhī 知道zhī dào 先知xiān zhī 一无所知 它 tā 它们tā men 它是tā shì 别无它法 她 tā 夸她kuā tā 她们tā men 更 gâng 更加gâng jiā 更好gâng hǎo 更进一竿

三、感悟课文

1、生字词我吗已经读的很棒了,淘气的生字宝宝又回到了课文中,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的更好。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现在我们请5名同学分小节读文。(指名分小节读文,读的同学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声音洪亮;听的同学要认真,如果他读的好,你就夸夸他,如果你认为他哪读的不够好,你就帮帮他。)

2、快速读文,边读边思考: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用完整话回答: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植物妈妈在传播种子方面有很多办法;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知道种子长大了就得四海为家)

师追问: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师相应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2、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一会说给大家听。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

(1)生:我认为蒲公英的办法好,(因为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轻轻一吹是怎么吹?你来吹吹?介绍图片,这就是蒲公英的种子,聚在一起毛茸茸的。

师:只要有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了,你们想看看纷纷出发是什么样子的吗?(播放视频加音乐)师:蒲公英妈妈的办法真容易呀!让孩子们乘着风就能飘走了!你们快来读一读吧,学生练读。蒲公英的种子乘着风轻悠悠地飘,多美啊!

师:美丽的蒲公英乘着风出发了,它们可能会飞到哪呀?

生自由发言,蒲公英宝宝飞到哪,哪就是它的家,在那生根发芽。如果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是什么呢?——四海为家。(2)四海为家的宝宝不光有蒲公英,还有谁呢?

我认为苍耳妈妈的办法好,(好在哪?)(因为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 能去田野、山洼)

看这就是苍耳(展台出示成杈的苍耳种子)拿几个让前面同学摸摸,捏捏,什么感觉呀?(因为苍耳浑身长满小刺,刺上有小钩子,挂住动物的皮毛不容易掉下来)

你们想知道苍耳是怎么旅行的吗?(播放视频)

师:看,人走过来了,苍耳挂在了人得裤子上。小羊跑来了,苍耳要随小羊去旅行啦!

师:苍耳妈妈多聪明呀!不费力气就能让孩子去旅行,我们来夸夸苍耳妈妈吧!谁来读一读?

师:苍耳妈妈这么聪明,你没读出来,我们再试试好吗? 师:你对苍耳妈妈的敬佩和赞赏读出来。谁来读一读。

师:苍耳妈妈的办法多神奇呀!它借助小刺能保护孩子同时挂住动物的皮毛,让孩子们去旅行。豌豆妈妈更有办法,你认为她的办法好在哪里?(看课件文字回答)

(3)学习豌豆传播这一节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豌豆娃娃怎样离开妈妈的吧?(播放课件:这就是豆荚,情啊?带着这种高兴心情读给你的同桌听。

师:孩子们蹦着跳着出发了,多快活呀!谁把自己当成小豌豆来读一读。3.小结:(指板书小结)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都用自己的智慧送走了宝宝,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只有细心、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拥有它,获得许许多多的知识。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谁来说说你搜集到了什么?

2、老师也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出示课件拓展内容)仔细读一读,用“——”画出每一种传播方法里介绍了哪些植物?

3、知道了这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仿照第2、3、4小节的格式写一写吧!看谁是最棒的小诗人!小结归纳:植物王国千姿百态,植物妈妈办法多多,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板书设计: 蒲公英 吹 风

植物妈妈有办法 苍耳 挂 动物 豌豆 晒 太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一:有趣的动物

【魔力话题】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你们知道吗?动物王国,那可是一个充满奥秘,有趣的王国。比如:鹦鹉会说话;萤火虫会发光;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今天,让我们走进动物世界,去了解、探究、发现动物们那些绝技和有趣的地方。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有趣的动物。【思维爆破】

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绝技和有趣的地方。【交际魔方】

模仿一:借助思维导图,观察发现动物的特点。

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观察动物(实物、视频),发现动物的某特殊本领与奥秘,以及有趣的地方。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再说说它有趣的地方。

二、说说动物的外形+有趣的地方。

三、观察、发现、小组讨论,说说动物外形+有趣的地方。

有趣的猫

大家好!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猫)。我觉得猫最有趣啦!

传说猫还是()的师傅呢!你知道吗?猫的胡须可以(),猫的瞳孔(),猫的脚掌下面还有(),走起路来(),这样就可以(出其不意)地抓老鼠。哈哈!黑猫警长够神吧!有趣吗?

资料袋袋库:奇趣动物王国

世界动物之最

最大的动物:蓝鲸。(最大的亚种南蓝鲸雌性的平均长26米,重达120吨,其中最大的个体长33.58米,重239吨。)

最大的陆上动物:非洲象(平均重达8吨)

最高的陆上动物:长颈鹿(平均高5米)

现在最原始的哺乳卵生动物:鸭嘴兽

皮毛最保暖的动物:北极熊

现在陆地最大的食肉动物:北极熊

现在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西伯利亚虎

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美洲拟狮(又名残暴狮)

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河马

最聪明的动物:海豚(人除外,海豚的脑子甚至比人还大)

最大的鸟纲类动物:鸵鸟(平均高2.5米,最重可达155千克)

体积最大的飞鸟:柯利鸟(体长1米多,体重约18千克,生活在非洲东南部)

翅膀最长的鸟类:信天翁(翅展2~3米)

最早的鸟:孔子鸟、辽宁鸟(距今2~3亿年前,两者属同一时代,皆比始祖鸟早上几千万年。)

嘴巴最大的鸟:巨嘴鸟(嘴长24厘米,宽9厘米)

形体最小的鸟:蜂鸟

飞得最高的鸟:天鹅(最高能达17000米)

最耐寒的鸟:企鹅

产蛋最大的鸟:鸵鸟(宽8公分,重量可达1.5公斤。蛋壳纵径长约15~16厘米,横径长约11~13厘米)

第三课时 快乐读书吧

1、读一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绕口令)

天空飘着一片霞,水上游来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小组内赛一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二、快乐读书吧。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2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和“小兔运南瓜”。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部编本”语文教材以“学习提示”的方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每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使教学的方向更为清晰和突出。第一单元“我说你做”的学习提示是“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第四单元“我们做朋友”的学习提示是“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第六单元“用多大的声音”的学习提示是“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第八单元“小兔运南瓜”的学习提示是“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中,第六单元“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是在第一单元“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初步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部编本”语文教材非常好地体现了教学要求的连续性与层次性。

二、教学目标新取向:交际能力·兴趣·习惯

口语交际“多大的声音”,教材先用“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两个问句,激发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再用三幅插图“图书馆问话”“交给老师橡皮”“给同学讲故事”,创设三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出现学习提示“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明确指出说话声音要适中的表达要求。我们从教材编写中可以发现,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取向,除了要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外,还要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口语交际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并在情境感悟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文明礼仪,浸润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质。鉴于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用多大的声音”的话题讨论与情境演练,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并使其能根据说话的对象和场合,确定说话声音的大小,用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文明的小学生。

三、教学过程新设计:情境创设·演练·互动

(一)运用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1.录像导入:今天上课,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先看一段录像。

故事情境描述: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很认真地做着作业,教室里格外安静。突然,一声大叫传来:“老师,老师!”同学们吓了一跳,教室里顿时闹腾起来。原来是小东同学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一个字不会写,就大声叫老师……

2.引导评论:你们觉得小东这样做好不好?(大家都在安静地做作业,不能大声说话,否则会影响别的同学做作业,这是不礼貌的)

3.教师小结:说话是一种礼仪的表现,说话声音大小很重要。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板书:“用多大的声音”)

(设计意图:开课用录像小故事导入,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且故事又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熟悉而亲切。通过故事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对主人公的评论中,发现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产生到底该如何把握音量的疑问,从而在自然地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的同时,将学生一颗颗充满疑惑的心也瞬间激活,并顺利地将其引向对真知的探究。)

(二)借助插图创设情境,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插图引入:今天,小东的生活可丰富了。请大家再仔细看这三幅图,他又做了哪些事情?(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图)

2.问题悬疑探究:在上面这三件事情中,小东说了哪些话?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我们一起来告诉他。

(1)说说插图一

(1)出示插图一:你看懂小东说了什么话?(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小女孩在看书,小东想坐小女孩边上的位置,所以就指着那个位置问小女孩:“请问,这里有人吗?”)

(2)小东应该怎样说话?出示选项,举手选择:A.大声说()B.小声说()

(3)统计学生选择结果,采访明理:小东为什么要小声说话?

(要点预设:因为这是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要安静阅读,大声说话会影响其他阅读者。更何况墙壁上还贴着一个“静”字,我们更加要自觉保持安静了)

(4)教师总结:像图书馆、阅览室、影院、医院等公共场所,为了不影响别人,我们要小声说话,保持安静。

(5)表演练习:如果你是小东,你会怎么问话?小女孩又会怎样回答呢?(同桌两人互相演一演,练一练)

(6)展示评价:先请一对同桌表演,评价他们说得怎样,再请两对同桌表演,评价。

(2)议议插图二和插图三

(1)那么,剩下的两幅图里,小东又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呢?请你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选择一幅图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2)交流反馈。

图2:小东捡到橡皮要交给老师,如果是到老师办公室里,为了不影响别的老师办公,说话声音应该小一点;如果是在教室里,而且是课间,声音嘈杂怕老师听不清楚,说话声音可以大一点。

图3:小东在教室里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为了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听得到,声音要尽量大一点。

(3)选择一幅图来表演,大家评价:小东说得好吗?为什么?

3.总结提升:小东真能干!你们真能干!我们都做到了说话要看场合,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将课文交际情境现场化、故事化,借第一幅图进行交际规范的指导,用第二、三两幅图进行巩固迁移、练习提升,教学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梯度递升。并且在说清事理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说练表演,让同桌高效互动;在尊重自主选择的交际情境中,充分实践,在保证交际水平提高的同时,进一步激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延伸拓展: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声音,有的时候要大声说话,有的时候要小声说话。那么,你们觉得哪些时候,说话要大声些?哪些时候,说话要小声些呢?同桌讨论。

2.同桌表演:老师提供几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图,请选择一个场景,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场景,同桌两人表演,特别要注意说话声音的大小。(请三对同桌上台表演)

3.互动评价:你觉得哪一对同桌说话的声音大小正合适?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流平台,做到学以致用。用表演的方式,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反复演练说话的合适音量,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实践中得以真正地落实和提高。这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4.课堂总结:这节口语交际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和别人说话用适合的音量是一种礼仪和修养,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出示儿歌:说话有学问,声音有大小。有时候要大,有时候要小。掌握好音量,人人把我夸!

教师范读儿歌(故意把声音放得很轻很轻),评价:你们觉得老师这样的声音怎么样?(要大声点)教师再大声地朗读一遍,问学生:这样行吗?

齐读儿歌,下课。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晰的收获感会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将口语交际的要求浓缩成通俗的儿歌,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把说话声音的要领记在心里,并时时成为生活交际的指南。有意思的是,最后让学生将评价的视角投向教师,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也是再一次用教师正反两次朗读为学生把握说话时的声音大小作了鲜活的示范。)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3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旨在发挥主流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历经四年半时间,经过十多次评审,2016年秋季全国许多省市中小学正式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先认字再学拼音,新选课文,增加古诗文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部編本”语文教材有了许多新变化,体现了很多新理念。从2014年起,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桐庐县等部分学校已经先行试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在两年的试用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我们特地选编了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三个板块编排,其中识字两个单元,汉语拼音两个单元,课文四个单元,写字和口语交际贯穿在这三个板块之中。“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中有哪些特点?如何针对课文的编写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課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备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

,真的像说的,那么

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句子 篇4

2、树高百尺,落叶归根。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8、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9、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10、有志者事竟成。

1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2、志当存高远。

1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4、有志不在年高。

梅花 小儿垂钓

望庐山瀑布(宋)王安石(唐)胡令能

(唐)李白 墙角数枝梅,蓬头稚子学垂纶,日照香炉生紫烟,凌寒独自开。侧坐莓苔草映身。

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知不是雪,路人借问遥招手,飞流直下三千尺,为有暗香来。怕得鱼惊不应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鹳雀楼

江 雪

敕勒歌(唐)王之涣

(唐)柳宗元

北朝民歌 白日依山尽,千山鸟飞绝,敕勒川,阴山下。黄河入海流。

万径人踪灭。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欲穷千里目,孤舟蓑笠翁,天苍苍,野茫茫。更上一层楼。

独钓寒江雪。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5

班别: 姓名: 学号:

两()京()哪()顶()睛()雨()就()那()领()请()

肚()皮()孩()跳()变()朋()

极()级()

作()昨()

如()叶()

更()便()

群()君()

发()片()卡()坏()杯()脚()却()识()只()队()认()该(傍(旁(给(合(娃(挂(园(圆(旗(其(1)桃()海()每()带()戴()她()他()孔()扎()桐()铜()弯()洋()样()法()去()毛()手()桥()骄()号()亏()))))))))))

领()杨()壮()风()松()邻()扬()状()枫()公()

柏()棉()杉()花()桂()伯()绵()衫()化()娃()

哥()歌()

猫()苗()

农()浓()

杆()干()

船()沿()

从()丛()朋()明()忙()亡()秤()评()然()燃()深(探(季(李(辛(幸(做(作(画(化(2)处()外()吹()次()称()你()岁()多()幅()福()熊()能()肥()把()柱()住()站()战()评()平())))))))))

报()另()及()并()封()服()令()吸()饼()洼()

言()今()写()支()朱()信()令()泻()枝()珠()

笔()等()

闭()问()

尽()尺()

部()陪()

狗()句()

展()层()灯()盯()脸()捡()层()房()些()此()名()铭()现()观()电(由(发(泼(炉(户(巨(区(胜(生(披(坡(3)哄()洪()楼()数()烟()因()升()开()央()英()份()纷()先()洗()依()衣()川()州()闪()闭()华()化()坡()波())))))))))))

起()客()收()城()市()赶()格()放()成()巾()

利()井()答()渴()话()和()开()合()喝()活()

阵()陈()

课()棵()

灾()伙()

产()铲()

龙()尤()

朗()浪()谢()射()难()推()扁()骗()炮()跑()枯(故(想(相(道(到(担(胆(穿(空(4)将()奖()治()抬()被()披()志()士()向()何()夜()页()怪()圣()业()页()忘()志()京()惊())))))))))

阴()以()仓()茫()于()阳()似()苍()芒()干()

论()岸()切()久()唱()轮()屋()以()夕()昌()

旺()汪()

气()汽()

神()伸()

仔()子()

折()拆()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备课心得 篇6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次讲座,让我对二年级部编新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刚开始我对教材的认识没有那么的精深,不过听了专家老师的详细分析,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怎样的双线?翻了教材你就会明白新教材的单元主线是要教师自己进行梳理的。所以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出单元的主线。

其次,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第一、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第二、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第三、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的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不过要时时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

最后,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7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酬答诗人,借酒振作的心志。(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戍边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国立业的复杂

心理。A.星宿./住宿. 省.亲/省.份 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B.朴.刀/仆.人 懦.夫/儒.家 心无旁骛./趋之若鹜. C.解.数/押解. 咀嚼./倒嚼. 哄.堂大笑/一哄.而起 D.绸.缎/惆.怅 恣睢./关雎. 孜孜不倦./胜券.

在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惘然 马前卒 丰功伟绩 取意成仁 撩逗 候车室 千均之力 根深蒂固 烦燥 座谈会 天伦之作 鸠占鹊巢 灌溉 流水账 形销骨立 日星隐曜 3.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生动表现战斗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4分)

下面是小说《水浒传》中两个回目,任选一个....,简述其主要情节。①武松醉打蒋门神 ②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书信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交际、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___○1____。一般书信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家书类书信,朋友或同事之间的问候类书信、规劝类书信等,___○

2_____。专用书信主要有表扬信、感谢信、邀请信、介绍信等,这类书信多用于单位与单位之间。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2分)

(2)材料二是中国环境保护标志,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该标志的构成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3分)

(3)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阻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父亲(50字以内,语言得体)(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7---10题(共16分)

遥远的土豆花

①土豆是东北人的看家菜,在北大荒,菜地里种得最多的就是土豆。在半人高的萋萋荒草面前,土豆花越发显得微不足道。刚来北大荒的那几年,我并没有注意过土豆花,甚至以为土豆是不开花的。

②我第一次看到并认识土豆花,是来北大荒三年后的那个夏天,那时候,我在队上的小学校里当老师。有一天我发现一个女孩好多天没有来上课,心里很是惦记。一问,学生七嘴八舌嚷嚷起来:她爸不让她上学了!

③在当地,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一般就不让女孩子上学,留在家帮忙干活。那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自以为是的悲天悯人的感情和年轻人涌动的激情,于是我去了这个女孩子的家。

④她是老李头的大女儿,上学晚,那一年她十三四岁。她家在菜地最边上,荒原上开出的一片地,盖起了茅草房。她正在菜地里帮爸爸干活,看见我,高声叫着“肖老师”,从菜地里跑了过来。

⑤老李头不善言辞,但很有耐心地听我把劝他女儿继续上学的话砸姜磨蒜地说完,而后翻来覆去地只是说:“我也是没有办法呀,家里孩子多,她妈妈又有病。我也是没有办法呀!”她的女儿眼巴巴地望着我,又望着他。一肚子话都倒干净了,我不知道再说什么好。在沉重的生活面前,同情心显示不出一点份量。

⑥老李头的女儿送我,我不敢回头看她。走出菜地的时候,她安慰我说:“没关系的,肖老师,在菜地里干活也挺好的。您看,这些土豆开花挺好看的!”

⑦我这才发现,她身后的那片土豆正在开花。我也才发现,她头上的那顶破草帽上围着一圈手编的花环。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土豆花,那么的小,小得让人注意不到,淡蓝色的小花,一串串一朵朵簇拥在一起,确实挺好看的,但在阳光的炙烤下,像褪色了一样,有些暗淡。

⑧不知为什么,从那时候起,土豆花就在我的心里有了一种忧郁的感觉,让我总也忘记不了。⑨后来我从北大荒调回北京。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前年夏天,我有机会回到原来的生产队,一眼就看见了队上那片土豆地的土豆正在开花。我向人打听老李头和他的女儿。队上的老人告诉我:老李头还在,但他女儿已经死了。我非常惊讶。他们告诉我,她活活地给气死了。她的两个女儿都不争气,老早就退学,一个早早嫁人,一个跟着队上一个男孩跑了,再也没有回来。

⑩我去看望老李头,他已经病瘫在炕上,痴呆呆地望着我,一直念叨,当初要是听了肖老师的话,让孩子上学就好了,孩子就不会死了!

○11在土豆地里,我请人帮我拍张照片留念。淡蓝色的、细小的土豆花,生长在这片辽阔得几乎到了天边的荒原上的土豆花,多少年来就是这样默默地花开花落,关心它们,或者偶尔想起它们的人会有多少呢?

○12后来,我看到了东北作家迟子建的短篇小说《亲亲土豆》,才知道原来还真有人对不起眼的土豆花情有独钟。在小说中,种了一辈子土豆的男主人公肯定地说:“谁说土豆花没有香味?它那股香味才特别呢,一般时候闻不到,一旦闻到就让人忘不掉。”

○13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老李头的女儿,她闻得到土豆花的香气吗?她一定闻得到的。

7.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我”对土豆花认识的变化过程。(4分)(1)刚来到北大荒的那几年,没注意过土豆花,以为土豆是不开花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后来读到迟子建的小说,知道土豆花有人关注,有特别的花香。

8.本文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请以第⑤段为例,分别从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9.本文结尾提到迟子建的小说有什么作用?(4分)

10.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标题“遥远的土豆花”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共12分)

非凡皆自“愚处”起

① 有位画家用4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

“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

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无所成。由此可见,非凡皆自“愚处”起。

③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

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迁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

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终南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做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1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2.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③段论证思路。(3分)

13.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④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文学家苏轼屡遭贬谪,仕途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在这期间他写过一首《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材料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为研制防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整理出640种,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本。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告子①曰:“性犹湍水②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③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 水之就(4)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5);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注释】①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孟于年长。②湍 水:急流的水。③信:诚,真。④就:趋向。⑤颡 :额头。

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二者不可得.兼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披绮绣 C.万钟于我何加.焉/既加.冠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

16.把语段

(一)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7.语段

(一)中提到每个人都有“本心”,请结合语段内容具体说说“本心”在不同人身上丧失与否的具体表现。(3分)

18.语段

(一)和语段

(二)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3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 题(共4分)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9.请简要分析“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在诗中的作用。(2分)

2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角度赏析其妙处。(2分)

四、作文(50分)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1)题目:________无价,请珍重

要求:○1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是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3 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作文。

○1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2如果你想走得远,请和大家一起走。○3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

要求: ○1根据材料寓意作文,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 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应用(28分)1.C(2分)2.D(2分)

3.(1)鸡声茅店月(2)云归而岩穴暝(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示例:爸爸,我不赞成放那么过烟花。其实,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在生活和身体上多关心爷爷,或在爷爷生日那天种一棵纪念树等,放烟花爆竹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3分)(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每空1分,共8分)

4.○1武松被发配至孟州牢城营,结识了施恩。为了帮施恩从蒋门神手中夺回快活林酒店,武松一路喝酒,装醉来到酒店,痛打蒋门神,夺回来快活林。(4分)○2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不料事情败露,官府派何观察前去捉捕。押司宋江得知此事,先把何观察稳住,借禀告知县之机,快马赶到晁盖处告之此事,后又急忙赶回,劝知县晚上再去捉人,以给晁盖等人撤退争取时间。都头朱仝、雷横一直佩服晁盖的为人,朱仝故意拖慢追捕的速度,使得晁盖得意安然脱身。(4分)

5.(1)书信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大类(2)这类书信多用于个人和个人之间(意思对即可每问2分,共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1)坚持良好的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非常重要的内容。(信息里同时体现“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美丽中国”这三个要义,给满分;如果只体现一个或两个要义给1分,共2分)(2)构成要素由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字母ZHB构成。(1分)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山和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ZHB为“中国环境保护”的缩写,表示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任选一要素说明即可)(2分)(共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7---10题(共16分)

7.(2)来北大荒三年后的那个夏天,第一次看到并认识土豆花,认为它好看但颜色有些暗淡。(3)前几年夏天,回到北大荒,再次看到土豆花,感慨它无人关心、挂念。(4分)

8.词语运用示例:“砸姜磨蒜”形容说话细碎、反复,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质朴语言,写出了“我”苦口婆心劝老李头继续让女儿上学的情景。描写方法示例:老李头女儿“眼巴巴”的神态,以及“望着我,又望着他”的动作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她渴望上学的心理。(4分)

9、○

1细腻地表达了作者欣慰、赞美和祝福之情。○2加深了对土豆花的认识,由花及人,收束全文。(4分)

10.○

1“遥远”既指距离之远,也指时间之久。○2“土豆花”即指土豆开的花,也指像老李头女儿一样微不足道的人。○

3“遥远的土豆花”,既表达了“我”的深深怀念,也蕴含着“我”的淡淡的忧伤、遗憾和期盼。(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共12分)11.非凡皆自“愚处”起(3分)

12.首先提出本段观点: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接着列举了曾国藩的事例论证本段观点。最后,论述了“笨拙”的好处。(古人“尚拙”的原因)(3分)13.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华罗庚的话论证了“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进而论证了本文中心论点,使论证有说服力。(3分)

14.材料二适合作为第四段的论据。材料二屠呦呦踏实整理、筛选样本,最终得青蒿素的例子,论证了第四段“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3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15.D(2分)16.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丧”1分,大意1分,共2分)(2分)

17.○1将“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是不丧失“本心”的表现。○

2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是丧失“本心”的表现。(一点1.5分 共3分)18.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语段

(一)将“生”和“义”比作“鱼”和“熊掌”;语段

(二)将“人性”比作“水性”。(论证方法1分,分析2分 共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 题(共4分)

19.○1“东风”“百花残”点名离别的季节是在暮春,渲染离别气氛;○2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上一篇:修改后的档案管理办法下一篇: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专项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