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调查报告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护理调查报告(共9篇)

社区护理调查报告 篇1

改革和开放教育”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护理

学作业(专科)

调查报告

作业题目: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现状分析 姓

名:张淑娟 学

号:1462001403876 指导教师:张玉花 完成日期:2016年6月 分

校:陇南分校

【摘要】深入礼县宽川镇进行一对一访谈了解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文献并结合水部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从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

居民健康档案

建立

管理

对策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现状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健康档案则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

【1】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谱,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工作。

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主要任务就是以家庭访问和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家庭成员、姓名、出生日期、工作、联系方式、医疗保障等),病史记录,健康检查记录及个体、家庭、和社区与健康相关的各种记录在内的信息。我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展开了调查走访工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走访过程中,遇到一些医疗工作者,以已经自己建立档案为理由被回绝。但是也有配合的家属。此次实践让我了解到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工作内容的不同。在临床护理中,是以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为主要内容。而经过这次走访,在老师的教导下,社区护理是以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与健康为主要内容。因此我明白不管是在社区或是临床,建立健康的档案是有必要的,这可以有效的保障我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的生 活姿态。

一、礼县宽川镇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现状:

1、档案建立概况:宽川镇常住人口36092人,服务范围多达29个居委会管理的居民区。礼县宽川镇中心卫生院建档方式主要有上门建档、日常门诊活动、对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举办健康活动、健康讲座和电话随访等进行档案资料采集来建立。对于符合建档条件的居民,工作人员都会在征求居民同意的前提下采集相应信息填入纸质表格进行建档。礼县宽川镇中心卫生院计划每年将健康档案更新一次。目前社区建档数达36092,建档率100%,活档数5422,活档率15.02%。

2、社区档案录入方式:健康档案主要分为3大类分别为儿童组、妇女组、老年人慢病组,分别由不同的科室管理。通常工作人员会先将采集的居民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现状分析信息填写入统一格式的纸质档案表中,以住宅小区为单位分类整理,再对各份档案进行编号,以户主编号为主,录入到甘肃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备案,而信息的修改补充都是在纸质档案上操作。对该科室主要工作人员只有两名,平时的建档工作和管理工作都由这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同时平常来社区实习的学生也会参与建档的工作。

3、健康档案更新主要方式:健康档案作用于日常的门诊工作及对流行病和慢性病的控制和健康指导。更新方式主要有日常门诊活动、对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电话随访、入户体检。如在电话随访时,健康档案是工作人员根据电话反馈的信息,对档案进行更新同时根据健康档案的信息对居民提出建议,如生活饮食建议和主要禁忌症。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区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认识不足,观念陈旧,对建档工作不够重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缺乏积极、认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领导的意识不足,政府投入不够是导致在实际建档工作中存在建档率不高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2、医护人员紧缺,工作积极性不高。面对庞大的人口数量,目前社区只有3名专职的建档人员,现有的医务人员的人力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社区建档工作中的人力需求。由于工作量大,医护人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积极性不高。健康档案建立往往借助大专院校的学生及公共卫生员,没有专门的培训,严重影响了健康档案的质量。

三、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现状分析

1、档案材料收集欠完整,字迹欠规整,用材欠规范,处理随意性强。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对部分建档对象未进行健康体检,个人健康档案中重要项目漏项、空项,如腰围、臀围、心率、血压和体重指数等。甚至出现医务人员为了提高建档率,未入户调查自行伪造档案内容的现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少,工作多且杂,对收集的档案进行收集、归档的专业人才紧缺。无专人负责和保管文件材料,导致文件材料缺乏系统管理,处理不够规范。纸质的档案材料中,笔迹不清晰,书写欠规整。随意存放材料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2、死档现象严重。健康档案是一种动态的档案,它是随着个人的生命体征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社区医生缺乏,无法及时修改相对数目庞大的档案;到社区就医的患者有限,居民对社区卫生院信心不足;社区医务工作者对电脑知识缺乏,无法有效对健康档案的录入、提取、修改等进行操作等原因导致当前的健康档案死档率很高。

3、居民对建立健康档案认知不足,主动配合性不够,建档困难。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是一个对于个人的健康状况的一个记载,也是对于个人发病后就医的一个凭据和依据。现在的居民还是沉浸在原来的老观念“没有病就是健康,甚至有了病也不愿意去看医生”。这样的认识往往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健康档案的建立目前采取的是入户调查方式,由于对社区医疗的信任度不高,涉及居民隐私相关内容会表示出拒绝、反感和担心隐私暴露。居民对调查内容过多,耗时过长也颇有怨言,缺乏耐心配合,所以建立健康档案的工作进展缓慢、困难。

结这次实践工作,与十个月的临床护理工作相比,社区工作虽然简单但却繁琐,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及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让我明白从属医疗服务工作,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熟练的专业技能,以便更快、更好、更稳的服务有需要的人群。实习结束后,我翻阅有关社区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发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工作任重而道远,即使于2010年基本完成了全国建设完整社会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但实际的社会认可度及居民重视程度都有待提高。而当今越来越多专业护理人才选择另谋出路,社区医院更是很难得到优秀医护人员的亲睐。而与此相对的是社区护理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沟通能力、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尽管存在很多问题,但医疗体系的社区化却是不可改变的趋势。社会在进步,人才在竞争,我们只有在不断磨练中才能成长。作为护理工作者,是社会必不可缺的一项需求,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无论是在社区医院或是综合医院,我们都要时刻准备着,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我们应成为社会的储备军,人群的好帮手,努力解决一系列问题,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根据调查已经建立健康档案的居民在建立之初都进行了健康体检,而这些居民也认为健康档案的确很有意义,也愿意给予配合,但同时也对健康档案能否真的落到实处起到作用感到怀疑,并且也对个人隐私权能否得到保证持怀疑态度。没有建立健康档案的群众对于健康档案很有兴趣,大多数都希望能够参与进来,但也有人认为健康档案只是走走形式,不能对他们提供切实的益处,这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于政策的贯彻实施信心不足,这说明政府应加大对政策法规的实施力度。对于健康档案,大多数群众仅对重大疾病的检查表现出兴趣,对于基本健康检查持可有可无态度。我想这是大多数普通人的心理,毕竟健康查体在中国还没有成为常态。而大多数健康体检都是由单位组织,对于农村人来说,健康体检是一件奢侈的事。因此我认为对于农村应组织体检下乡活动,为农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而一些群众也表达了对于健康档案是否会泄漏他们个人隐私的担忧。我以为政府也应在保护档案主人隐私方面下些工夫,以保证公民的合法权利。

社区护理调查报告 篇2

1调查资料

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 作者调查了保定市2008年上半年省建社区医院住院的10例患者, 均在省市级医院被诊断为绝症, 经治疗后转回社区病房, 且住大医院病房和社区病房的时间均超过7d, 其中男5例, 女5例, 年龄18~85岁, 中位年龄60岁。诊断:癌症晚期7例, 白血病1例, 大面积脑梗死1例, 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被调查的亲属均为直系亲属, 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其中调查在大医院和社区病房住院患者的亲属分别为20例和30例。通过数据库分别收集了10例患者在大医院病房住院的1周和社区临终病房住院1周的全部医疗费用。其中包括病房费、化验费、手术费、麻醉费、放疗费、药费、呼吸管理费、营养费和材料费。最后计算出10例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 其中医院满意度为20%, 而社区满意度为90%。

2结果分析

表1计算出10例患者分别在医院和社区病房住院1周的平均费用, 从4 000元降至1 400元。表2说明患者家属对社区病房模式的满意程度明显大于医院病房。

因此, 大力发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 为需要帮助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方便、人性化的社区临终服务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同时,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及进步, 也可以培训一些社区服务人员, 以切实帮助陪护一些确实需要帮助的临终评价, 既补充了医护人员的短缺, 也减少了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还能起到宣传及教育的作用。被调查10例患者均在医院住院超过7d, 由于家庭负担及经济困难均出院并选择了社区住院。

3讨论

综上所述, 临终护理的模式是多样的, 但临终护理的目的及意义是相同的, 建立社区临终护理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服务, 不但为晚期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和全面照顾提供了一种有利的选择, 也可以减轻患者家属和家庭的经济和体力负担, 对一些临终患者及家庭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同时也对社区医疗服务也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临终护理事业方兴未艾, 需要我们不断的从患者及家属的利益、意愿出发去探索、去追求。

社区护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3

【关键词】社区护理;护理质量;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83-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愈加重视社区卫生服务[1]。早在2004年,我国就针对护理人员开展理论培训,并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好的实施社区家庭护理。社区护理指的是以社区为基础,针对社区家庭与居民,服务于老年群体、妇女群体、幼儿群体以及残疾人群体等多个群体,提供预防、康复、医疗、保健等多种护理模式,实现社区护理的一体化、综合化发展[2]。社区护理属于社区卫生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渐严重,护理保健知识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笔者对本辖区内的120名社区医院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掌握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所用临床资料来自笔者对120名社区医院护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均是女性,研究对象年龄在19—45岁之间,平均是(27.7±2.3)岁,包括80名护士,28名护师,12名主管护师。

1.2方法 利用問卷调查调查社区居民存在的健康问题,并由固定人员进行解决,同时对居民家庭健康状况与个人健康状况进行建档,并录入计算机进行管理。以社区居民的反应与社区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评价护理能力与质量。

2结果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参与问卷调查的社区居民极为缺乏健康意识与防病意识,能吃能动为健康的社区居民占80%,且对于常见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重视,极为缺乏保健意识,无法理解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与性质。少数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丰富,且交流沟通较差,采取的健康宣教途径不合理,大大延误建档工作的时间。社区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社区护理质量受到护理人员沟通技巧、交流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影响,因而护理质量不高,导致社区居民不信任。

3讨论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护理人员受到沟通技巧、交流能力、分析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感到压力较大的占90%左右,认为属于一项良好的自我锻炼的占80%左右,多数护理人员对自身的认识较清楚,有危机感,一半的护理人员不知如何展开护理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愈加重视,因此护理服务受到重视,从医院服务向家庭服务与社区服务转变,更倾向于家庭护理[3]。社区是由若干家庭组成的一个大集体,且服务对象涵盖范围较广,因此就对护理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沟通技巧、人际交流能力、护理专业知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社区护理人员多为中专毕业,受到护理教育不畅的影响,严重缺乏高等教育培养出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因此社区医院需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考试,获取高等教育学历,并对护理人员的交流、沟通、分析等能力进行培养,增强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以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在社区护理开展的过程中,社区医院还承担着健康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需积极开展社会宣传,增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保健与预防知识水平,提高社区居民对于常见疾病的重视度,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提高社区居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认识到疾病的危害,以实现早预防,早发现与早治疗,在降低社区居民病发率的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社区居民构建健康档案[4],并进行统一管理,通过社区护理人员的行为与语言改变社区居民的健康理念,充分认识到疾病预防与保健的重要性。制定社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健全社区护理的制度与收费机制,在传统社区护理中,社区护理无法进行费用的收取,严重影响社区护理的正常发展,因此可制定详细的社区护理收费标准,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并制定完善的社区护理人员晋升机制,实现社区护理人员的自我开发与自我认同,提高社区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开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因此需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以保障社区护理的顺利进行,提高社区护理质量与社区居民的重视度,减少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裘秀月,肖雯晖.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社区护理应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947-948.

[2] 陈爱华,林艳娟,王玲琴等.温州农村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7):240-241.

[3] 孙丽莺,朱洁,栾玲玲等.社区骨干护士核心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2):1-5.

社区护理调查报告 篇4

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我国政府明确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为卫生工作重点。但由于种种原因,社区护理服务还远远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目前社区护理与医院护理有所不同,其工作目标和服务对象有其特殊性,因此,要做好社区护理工作,必须有专门的护理人才,然而对全国各医学院校进行调查,发现开设社区护理专业的高校无几,造成社区护理人才缺乏,也是限制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1 社区护理建设发展现状

1.1 国外社区护理建设现状

近1来,发达国家、地区的社区护理和社区护士的培养已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和管理体系。在美国,护生到了4年级,学校为学生提供300学时的家庭护理实习时间。在韩国,大学4年级时,安排学生参与病人的出院计划制定、病人家庭的访问等活动,另外开设从事家庭护理的护理专家培训课程,培训时间为600学时。考虑到面向社会的实践,多数院校都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教学场所。如迈尼多大学的教学计划明确指出要提供一系列社区场所的临床实习机会,包括卫生中心、护理站、学校、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英国的勃利顿大学和坎特堡基督教会学院除常见的临床实践外,还有支持性临床实践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促进由学生角色向自主的社区执业者角色的转变,帮助学生将学习经历与社区工作环境结合起来。本课程安排在普通临床实践之后,持续12周,此期间也有临床老师指导,从而完成由学生向工作人员的衔接。国外的社区护理教育定位在较高层次,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社区护士的学历已达到本科、硕士及以上层次。如美国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者占社区护士的44.3%,社区护士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达11.6% ,远高于医院护士7.6%的比例[1]。

1.2 国内社区护理建设现状

1.2.1 社区护理需求增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口的老龄化,相应的社会保健需求也不断增加;持续增长的医疗费用给个人和家庭带来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对健康护理的需求已不再只是基本需求,而是趋向于多元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及选择的自由性、便利和经济的程度[2]。“方便和经济”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最大特点,使人们对社区医疗护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多的人将选择社区,与此同时,需要更多的人从事社区护理这项工作。

1.2.2 社区护士综合素质偏低

对我国九省、市、地区和乡镇的卫生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学校的235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基层护理人员的学历以中专为主的占85.0%。我们对湖北省宜昌、荆门、襄樊三地进行的调查也显示84.3%的人员第一学历为中专,高职称人员比例低(仅2.0%),17.7%的社区护理人员尚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社区护理服务大多集中在疾病护理、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几个方面,对于精神卫生、临终关怀、计划生育、社区卫生诊断、家庭护理等方面的服务较少。有40.5%的社区护理人员认为继续教育不够或学历偏低是影响社区护士素质的主要因素,60%以上的社区护士愿意参加3个月至半年的全科护士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虽然80%以上的社区护士对目前的社区护理工作持满意态度,但由于认为社区护士社会地位低、护士编制不足、工作超负荷、领导不够重视、居民不配合、设备欠缺、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其工作和提升个人能力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学历素质参差不齐,职称结构不够合理,说明我国社区护士的素质有待提高和加强。

1.2.3 社区护理教育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质量不均,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只限于单一的医疗服务。社区护理教育定位及培养模式不明确,对社区护士人才培养及教育重视不够,致使我国社区护士大多未接受过以社区为方向的教育与培训,无法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至今尚无医学院校开设社区护理本科及以上课程,即使在中专及大专院校也十分少见。国内学者对于社区护士的培养和护理专业课程曾提出多方面设想,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沈慧霞、梅人朗等提出社区护士培养要以社区为基础,安排多种社区场所的实践,同时接触社区,加大实践比例。虽然都各有成效,但相对于社区强大的需求来说,仍显不足。

2 高等院校参与社区护理建设的意义

2.1 高校参与社区护理建设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在追求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同时,对预防保健知识需求日益增加, 社区护理将成为21世纪护理发展方向,社区护理人员更应该是一个具有护理医学知识背景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应该逐步成为社区老百姓的保健“领袖”。由此,中国将有一大部分护士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开展社区护理[3]。国务院办公厅202月21日印发《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指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对社区护士的培养,国外以学校教育为主,而我国由于社区护理开展较晚,社区护理教育相对滞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短时间内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教育模式来满足人们对社区护理日益增长的需求,但从提高社区护理质量的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必须加强学校教育[4]。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培训全科医师、护士,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高等院校参与社区护理建设有助于促进社区医疗体系建设,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因此,培养社区护士及其技能势在必行。

2.2 高校参与社区护理建设有利于提高护生素质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优势 篇5

甘中附院门诊部

包小英

[摘要] 从社区护理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着手,论述中医护理在治病、防病、养生与保健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所以在开展社区护理过程中,要尊重国情,挖掘中医潜能,开创有中医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关键词] 中医护理;社区护理

一般而言,社区护理的目标包括:(1)增加个体、家庭、团体的抗病能力,发掘和评估健康问题,协助家庭成员了解卫生知识;(2)提供各类人群所需的护理服务;(3)控制(重点消除)或威胁健康或降低生活兴趣的社区环境;(4)协助居民早期发现健康问题,早期治疗[1]。

中医因其比较重视精神调节,饮食宜忌以及药物的炮制、煎煮和服用方法等而更贴近生活,更适合于社区,其护理方法应更容易被社区护理所纳人,达到充实社区护理的内涵并补其不足的目的。2008 年 1 月,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号召全国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护理工作必将进一步深入到社区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中医护理必然走入社区,先将其特色与优势介绍如下。

1、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社会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把整体观念贯穿到整个医疗和护理的各个环节上[2]。护士在观察病情时,从整体观念出发,“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即在观察病情时,通过病人外在变化来了解其内在的情况。如通过病人的表情、语言、生活起居、精神情志、心理个性,局部的病变,舌苔、脉象的改变,可以了解病人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故而,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另外,中医的整体观念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要求社区护士在改善社区环境,调整社区居民的精神心理状态方面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协调,参与社区环境建设。

2、重视情志调护

情志异常、内伤脏腑。情志的异常变化不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加重病情或导致疾病恶化的重要因素。[3]七情异常超越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就会引起脏腑、气血的功能紊乱,导致内脏发生疾病,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情志过激常常加重病情。在社区护理中,我们可以针对病人情况,以诚挚体贴,因人施护,在避免刺激的原则下,采取说理疏导、劝说疏导、移情相治、顺情从欲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咨询,采取精神支持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使之保持情志疏畅,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治疗和情志调护的双重效应。

3、重视饮食调护

中医把“饮食不节”和“五味偏嗜、饮食宜忌”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从“医食同源”的记载上来看,又说明某些食物除有营养价值外,还具有医疗保健的作用。如何正确的给于饮食宜忌的指导,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社区护理中,我们面对的是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区的人群,及身体稟赋强弱之异,饮食和习惯各不同。所以因人、因时、因地而定,根据病情,适当照顾其饮食习惯,应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饮食调护,将药疗、食疗有效结合,将食物性味,将膳食的温补、清补、平补三大类合理运用于病情发展中的各个阶段,更符合中医的辩证观。

4、重视养生与保健

中医护理拥有自己完善的养生保健理论。中医养生讲究恬淡,虚无,宁静内守,五味调和,顺应四时之气,调摄生活起居。如《素问》:“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些养生原则,《寿亲养老新书》对病人居住的环境提出:“栖息之室,必常洁雅,夏则虚敞,冬则温密。”社区护士用这些中医理论去指导社区居民的养生保健,无疑会得到认可与欢迎。另外,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一些群众喜爱的中医保健运动,也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社区护士传授给社区居民,让社区居民掌握正规的保健方式,掌握中医保健的要旨所在。这些,对于社区群众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都是大有裨益的。

5、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蕴藏着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她有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诊断治疗方法。如我们常以中医内治为主的“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八法应用,以中医外治为主的“针灸、拔罐、按摩”和“气功导引疗法”,举不胜举。这些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适合于我国民族习惯特点,至今广泛流行于民间,更易于大众接受。在社区护理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病情,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临床护理中中医护理人员不仅掌握了中医独特的诊疗技术,而且也系统的学习掌握了现代医学理论和护理技术操作。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各取所长,实为开展中医社区护理的一大优势。

6、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护理技术

随着现代护理学对中医护理学的影响和渗透,近10年来中医护理操作也有较快的发展,产生了不少新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护理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技术有:穴位注射、中药静脉注射、中药灌肠、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介人疗法、埋线疗法、中药离子导人、经穴磁疗、激光针疗、电针、微波热疗、中药超声雾化吸人、自动煎药机、中药蒸汽治疗床或蒸汽房等[4]。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医护理操作的发展前程不可低估,要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21世纪的社区护理,中医将大有可为。它的潜在能量一旦得以开发,将为我国社区护理的不断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它不但为我国人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还将造福于全世界人民,为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社区护理实践感想 篇6

班级: 10护四(4)班学 号:201054070428姓 名:杨冬梅联系方式:***

三月份在王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在郑州市秦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三次活动下来进行了如下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习,社区居民健康档

案的实践,家庭访视实习。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所学、所见、所闻、所思。

第一次去社区卫生服务站时,社区片医宋春燕的带领下我们进了一间专门为社区居民

进行健康讲座的房子里,在宋大夫的讲解中我们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建筑要求,功

能布局人员组成,工作内容及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居民的疾

病:肿瘤、COPD、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精神病等的治疗、护理管理有关。我国社区

卫生服务体系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配置:5000—10000人配置一名全科医师和两名全科

护士。然而现在社区管辖4.8万人,每天每人的工作量非常大。社区卫生人员的工作内容

包括:指导居民如何过健康生活方式,对特殊人群做指导性工作等等。由于现在老龄化比

较严重,人口流动大,每3个月得建档随访一次(慢性病)。护士工作累、工作难不怕,怕的是居民对他们工作不认可,不认同。居民知道未病先防,可总是出现问题后才去解

决。老师讲到这些事之后,原本“轻松”的心情慢慢变得紧张。到底怎样才能解决现状

呢?怎样让居民重视起来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又到了第二站由胡护士教我们怎样建立

居民的健康档案。通过胡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建档的目的及建档对象,学会了建档内

容,建档的建立与管理的流程,理解了建立与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性。之后又辅

助老师进行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整理与档案的管理,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我没有机会看到电

子系管理。临走时胡老师对我们说:下一次的实践活动要时刻做好吃闭门羹的准备„„

回来的路上我想了综合老师所提到的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社区居民不相信他

们的宣传,不人同他们的工作,我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社区居民知识有限,缺乏预防疾

病方面的知识;二是社会原因,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三是有的居

民有自己的私人医生或认为社区卫生人员技术不高,设施不齐全;四是由于工作的原因采

集资料的时间不合适。

我们小组是幸运的,在后来的二次实践活动都是家庭访视,即用社区护理工作方法: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家庭访视、居家护理中的一种。在我们正式家访之前胡

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注意事项,首次家访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和发挥学生合作意识,安排

四人一组。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家访时,一幢居民楼上十二家,我们小组成员在每次开门之前都会默默的祈祷:祝我们好运吧!家访的结果如下:十二家中有五家开门,两家配合,三家拒绝,虽然有些居民对我们不耐烦或不理我们或心存戒心,我们的收获还是很大的,虽然每次敲门之前都是祈祷可心里还是非常紧张,担心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担心完不成任务。我组成员按照老师说的自愿原则,在家访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一些问题,心里也有了安慰。虽然多次吃了闭门羹心里有不舒服,总算突破了心理恐惧。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得是以下两个例子:

按响三楼一家的门铃后,一位约四十岁左右的阿姨,解释清楚我们的身份后把社区的名片递给她,阿姨还看着我们的背后有没有其他人,我们在询问她健康状况时回答总是不切题,我们知道像这种资料只能是我们问她答,不能让她看,最后拗不过她只好让她看了我们所带的表格,在看的过程中还是把我们当贼防,当时心里很想掉头就走但还是告诉自己要忍,毕竟在临床上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人“锻炼从现在开始吧”我说服自己。终于在我们组成员的差一点烂了的七寸之舌,阿姨只答应提供自己的健康方面的信息其他的拒不作答!问到的问题有一点涉及她家里情况的时候能很快的把信息分解,一点也不回答,健康信息收集后,我们对阿姨说,如果有健康方面的问题不懂时可以打名片上的电话咨询。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虽然没有收集更多的信息但是多了一份历练耐心的机会,算是有了收获。

第二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两位空巢老人。当门铃按响之后听到了回答声,大约一分钟左右,一位白发苍苍的奶奶给我们打开门,问清我们的身份后热情的让我们进家门,当我们四个前脚刚挨着他们家地面,响亮的声音 “说,你们干嘛来了?”“我们不买药”“我们不买刀”我的一个冤啊,把我们看成是入室抢劫的或是搞推销的,可怜老爷爷耳背,我们大声的解释,像吵架一样,感觉特不自在,可是没办法,我们的工作还要继续,任务还要完成。还好奶奶理解我们,她向爷爷解释之后,我们递上了社区的名片,并亮出了能证明我们现在身份的——校园卡。爷爷才不好意思的向我们道歉,其实我知道是不用道歉的,他很认真的回答我们的问题,但有一个条件:不给联系方式和身份证号。在咨询健康资料的过程中,有一项是是否做过手术,爷爷立即很清晰的把两次手术时间告诉我们,当时我们几个相互看了一眼,可当问及是什么手术时,爷爷故意给岔过去了,是奶奶小心翼翼的说“肿瘤”么,四颗心同时下沉了,像是泡在了醋壶里-----很酸很酸。因为是工作我们的表情很快转为平静,寻问了二位老人的基本情况之后针对他们的健康问题用我们的知识给予他们健康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有拒绝、怀疑、撒谎„„居民的这些行为我们可以理解,可是理解归理解,我们的工作还要进行下去,可如何才能让居民信任片医、片护?片医、片护怎样才能更好的为居民服务?如果在社区待一个月我会属于“厚脸皮”。社区然早就有可是像是刚会走路的小孩,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去克服,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一些问题,加强医护团队的力量。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大的收获,认识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在和居民沟通中,担心一些问题会碰到居民的痛处,可能是知识面不够、沟通能力有限、和缺乏社区管理的经验有关。

社区居家老人护理需求调查研究 篇7

关键词:桃源社区,居家老人,护理需求

目前,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席卷全球的社会问题。随之而来的老年人健康老化问题成为全世界主要的研究课题[1]。西方发达国家现不再以机构式护理为主, 而纷纷开展社区式、居家式的护理, 虽内容各不相同, 但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如欧美等国家主要为老年人提供两类居家护理:居家护理服务和家务协助。居家护理服务主要是提供以医疗处方为依据的护理行为, 而家务协助主要提供家务帮助、个人照顾、信息和心理支持等非处方护理行为[2]。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过程中, 老年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大, 根据全国老年人口自理能力调查结果, 我国老年人口生活自理的比例呈下降的趋势[3]。目前, 我国医疗机构不足, 养老机构少, 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高, 老年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等原因, 导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且受传统观念影响, 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的首要选择。因此, 在我国实行居家护理势在必行。

居家护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护理体系, 在护理项目、护理管理制度及护理合同等方面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未成熟。推广和发展行业规范和实施标准, 能够使家居护理服务越来越正规化, 并能够促进居家护理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本课题就分析研究宝安区西乡街道桃源居社区居家老人的护理需求, 为规范老年居家护理服务的开展和居家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奠定基础, 使社区居家护理顺利开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社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256例, 其中, 男118例 (46.1%) , 女138例 (53.9%) ;平均 (67.5±18.0) 岁;其中学历在小学及以下114人, 占44.5%, 初中76人, 占29.7%, 初中以上66人, 占25.8%;对所有老年人进行健康状况及居家护理需求入户调查。

1.2 问卷调查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咨询和调查护理专家及护工心得, 设计老年居家护理需求的评估问卷及访谈提纲, 问卷表包括:一般资料、老年人健康功能评估表、居家护理适宜项目表及健康功能等级体系表。

1.3 方法

从2011年1月~2011年4月由接受统一培训、熟练掌握调查技巧及填表要求的18名调查员对被抽取的256例老年人的健康功能状况和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进行入户现场调查及面对面访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 进行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病患病状况

老年人患一种疾病的105例 (41.0%) , 患两种疾病的83例 (32.4%) , 只有10例未患慢性病, 仅占3.9%。其中所患慢性病多为: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 见表1。

2.2 老年人生活自理情况

由表2可见, 女性老年人完全自理率为25.0%, 明显高于男性老年人的19.1%,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女性老年人的自理情况高于男性老年人, 见表2。

注:与男性比较, χ2=7.526, ▲P<0.05

2.3 老年人对开展居家护理需求程度

由表3可见, ≥70岁的老年人对居家护理的需求率为80.8%, 明显高于65~69岁和60~64岁的老年人 (P<0.05) , 在三个年龄段中, 60~64岁老年人对居家护理的要求为51.5%, 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的老年人 (P<0.05) 。说明, 老年人年龄越大则对居家护理需求程度越高。

注:与60~64岁组比较, △P<0.05;与65~69岁组比较, ▲P<0.05

2.4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对居家护理的需求程度

由表4可见,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对居家护理的需求率为81.8%, 高于初中文化和小学文化的老年人 (P<0.05) , 小学文学程度的老年人对居家护理的要求仅为35.1%, 明显低于其他两个文化程度的老年人 (P<0.05) 。说明, 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需求越高。

注:与小学文化组比较, △P<0.05;与初中文化组比较, ▲P<0.05

2.5 老年人自理能力对居家护理的需求程度

由表5可见, 有完全自理能力和部分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对居家护理的要求分别为53.1%和52.9%, 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对居家护理的需求率为100.0%, 高于有完全自理和部分能力的老年人 (P<0.05) 。说明, 老年人自理程度越高, 对居家护理的需求越低。

注:与不能自理组比较, △P<0.05, ▲P<0.05

2.6 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项目的分布

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项目位居前三位的是:98.6%的老年人需要血压监测, 63.3%的老年人需要血糖监测, 98.5%的老年人需要肌内注射, 其余护理项目依次为静脉输液, 服药指导、氧气吸入、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管道护理、临终护理等。

3 讨论

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较高, 本研究表明96.1%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 有的甚至一身多病。老年人社区居家护理则尤为重要。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家庭保健观念, 使老年人在发病时及时察觉, 及时联系护理人员进行医治。社区护理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 并分配到个人, 护理人员应详细掌握自己所护理的患者的详细情况, 包括一般资料、病情等。从文化程度来看, 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对居家护理的要求越高, 因为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低文化程度则限制了老年人对其家居护理的需求, 所以负责的护理人员要积极地观察和重视老年患者的潜在护理要求。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程度最高, 但多以静脉输液、肌内注射、血压监测、吸氧、血糖监测等基础护理为主, 缺少特殊护理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临终护理等, 表明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缺乏, 故需对社区护理的内容进行宣传, 以强化老年人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识, 护理人员也应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合于老年人的护理项目, 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方便、快捷的家居服务,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要主动跟老年人进行沟通, 做到家庭与护理人员无缝接轨, 并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及理论知识的培训, 提高护理水平来满足老年人疾病的后续治疗和护理需求。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加剧, 老年人对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开展居家护理服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 满足了老年人健康的切身需要, 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4,5,6]。本文研究表明, 对于宝安区西乡街道桃源社区老年人的家居护理需求主要包括:血压监测、静脉输液、服药指导等基础护理, 对于心里护理、康复指导等特殊护理较少。社区护理应成立一个专家小组, 定期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和咨询、家庭访视等对老年人进行评估, 除进行基础护理外, 再根据老年人的特殊性制订护理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针对性护理。

总之,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庭-社区居家护理模式的实施, 全国范围内开展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护理势在必行。目前我国社区老年护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现象, 随着社会和护理教育的发展, 社区老年护理将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帆, 沈蓓立.中医居家护理的特点与发展建议[J].社区卫生保健, 2010, 9 (2) :144-145.

[2]王有娟, 宋丽淑, 杜丽英, 等.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现状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8, 6 (14) :5-7.

[3]黄蓓.居家护理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分析[J].成都医药, 2004, 30 (3) :162-163.

[4]肖惠敏, 姜小鹰, 张旋, 等.福州市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的调查[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8, 42 (1) :73-75.

[5]曾友燕, 王志红, 吕伟波, 等.上海某社区老年人家庭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3) :13-14.

加快社区建设加强社区护理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与死亡谱的变化和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家庭小型化以及医疗费用的上涨;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对健康的重视、医院的规模以及人员的配置,远远跟不上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需求、服务到位的需求。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改变。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社区建设,探索社区护理新途径,适应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优势

可及性好:社区卫生服务贴近社区,方便社区内老人、儿童妇女和残疾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服务项目和方式多元化:社区卫生服务除了可以提供一般的门诊服务外,还可以开展医师、护士出诊、家庭病床等其他的医疗服务项目,同时又能提供家门口的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增进居民健康的服务项目。

服务价格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费用、日住院费用均低于二、三级及专科医院。

医患关系易于融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群体较大型医院更为固定,医患之间的时间和机会较多,这样就利于形成融洽的醫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

就医环境方便、快捷:社区就医没有大型医院困难,不拥挤、排队等候时间不用太长,住院床位不紧张。另外还可改善因大型医院患者较多,医护人员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劳动,使有些服务不到位或落不到实处,导致社会评价不好。

建立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应从两方面着手

需要政府各级部门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和投资,建立政府主办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使各项配套机制完善到位,注重全科医生和护士的培养,并在他们的工资、待遇、培训、编制、职称晋升等方面规范。以便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社区医疗服务,不断的壮大社区医疗服务机构。

鼓励大型医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2年卫生部联合11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允许大、中型医疗机构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向社区流动。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组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可及性、便利性和价格等方面的优势,正是大型公立医院的劣势。而大型公立医院在人力资源、设备设施、技术和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恰恰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劣势。而大型公立医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两种医疗服务的最佳契合点,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在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大型医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的供给:因为大型公立医院有人才资源的优势,可以为社区卫生机构配备更多更优秀的医务人员。也可以使大型公立医院与社区服务机构之间人员双向流动,又能增强大型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也可以使大型公立医院与社区服务机构之间人员双向流动,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提升。优秀的卫生技术人员、资金和设备的引入社区,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这样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带来了更多的患者;使常见病患者、康复期患者和慢性病康复期患者向社区分流,可有效节约大型公立医院门急诊和住院床位资源。也解决了患者到大型医院看病挂号难、排队等候时间长、医师接诊时间短、住院床位紧张,危重、急诊和疑难病患者住院困难的问题和缓解医务人员工作量和压力大的问题。

有利于培养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目前,大型医院由于诸多因素和条件的限制,过于强调专业化,大部分医师对患者缺乏整体观念,在给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往往注重了专科的诊断和治疗,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问题,造成诊断和治疗的效果不佳,甚至失误,导致麻烦和医疗纠纷。所以,大型公立医院与社区服务机构之间人员双向流动,有助于提高专科医生的全科意识和全科知识,提高对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

加强社区护理队伍建设

社区护理是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服务。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掌握社区预防与保健的理念和实施策略;熟悉社区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疾病筛查、建立健康档案、高危人群监测和规范管理;掌握特殊人群保健和指导,熟悉慢性疾病患者的营养指导;熟悉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

社区护理应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人员以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护理。它强调以健康,护理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为重点,是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的结合。而社区护理的发展必须有足够的高素质护士。这就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①强烈的职业责任感;②尊重社区的人群、有爱心、同情心和耐心;③具有现代护理理论和实践能,能在不同的社区环境中为不同的护理对象提供健康服务;④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⑤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平衡心态;⑥寻求和利用科研成果能力。只有通过以上素质的培养,才能满足广大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因此,应尽快把提高社区护士的素质放到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的层面上,以此加快社区护理工作的进程[2]。

加快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卫生改革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社区基本医疗卫生保健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重视。另外,广大群众更需要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高度重视社区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晁杰,王亚平.三级医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论证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4).

2 包家明,曹敏娟.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思考.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

社区护理习题 篇9

社区卫生服务概论

名词解释

1、社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族、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1990年,WHO又将健康概括为4个方面,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3、社区卫生服务:是指社区内的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根据社区内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合理使用社区的资源和适宜技术,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基本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群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基本医疗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 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4、全科医学:是一门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科。就其内容而言,全科医学强调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

5、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是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基本医疗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6、三级预防:是指以全民为对象,从不同层次、全方位的针对疾病的自然史中的各个环节制定预防措施,把防病为中心的预防服务做好。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渗透和促进,现代预防的观念已扩大、渗透到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过程,三级预防原则成为预防医学的核心策略。它包括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

7、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有害作用,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8、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在疾病处于临床前期时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

9、预防服务:是指根据个体、家庭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从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层次,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三级预防服务。

10、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服务;急重症的救护和转诊服务;慢性病、恢复期病人的医疗服务与临终关怀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简答题

1、简述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1)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工作,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认识到防病重于治病、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可以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举行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开展各种健康教育。

(2)预防服务:

根据个体、家庭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从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层次,提供全方位、有针对性的三级预防服务。内容包括:

1、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

2、社区环境、卫生监督和管理;

3、诱发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控制。

(3)保健服务

以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对社区内重点保健人群提供相应的保健服务。主要包括:

1、妇女的围婚、围产、围绝经期的保健服务;

2、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的保健服务;

3、老年人的保健服务;

4、社区精神卫生保健指导。

(4)康复服务

指慢性病病人或残疾人经过临床治疗后,为促进其身心进一步康复,尽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残障等级,社区继续为其提供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内容包括在社区进行残疾人普查、康复训练,如指导生活自理、步行、家务、语言、心理训练以及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等。

(5)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包括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为计划生育者提供方便、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宣传教育,如针对育龄妇女进行系统化管理、提供服用避孕药、节育技术的咨询指导服务等。

(6)医疗服务

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

1、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服务;

2、急重症的救护和转诊服务;

3、慢性病、恢复期病人的医疗服务与临终关怀服务;

4、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简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

(1)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效率和可及性。(2)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3)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4)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5)坚持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3、简述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

是到2010年,全国地及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体目标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东中部地区地及以上城市和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及有条件的地级城市要加快发展,力争在两三年内取得明显进展。

4、简述我国对社区护士的基本要求?(1)具有国家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2)通过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3)独立从事家庭访视护理工作的社区护士,应具有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红作经验。

5、简述社区护士的能力要求?(1)人际沟通能力;(2)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和综合护理能力;(3)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4)预见能力;(5)教育教学能力;(6)组织管理能力;(7)调研、科研能力;(8)自我防护能力。

第二部分

社区护理及相关知识

名词解释

1、社区护理:根据美国护理协会的定义,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相结合,用以维护和促进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

2、社区护士:是以基础护理为基础而专注推进社区健康的护士,需要通过持续教育和科研去维持专业能力。

3、社区护理诊断:是对个人、家庭及社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判断,反映了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它为社区护士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基础。

4、社区健康护理: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会学、管理学、预防医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等知识为基础,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社区人群的健康进行管理的过程。

5、社区护理程序:是社区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为护理对象确认护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社区护理诊断:是对个人、家庭及社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判断,反映了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它为社区护士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基础。

7、社区健康护理: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会学、管理学、预防医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等知识为基础,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社区人群的健康进行管理的过程。

8、社区护理的效果评价:是指评价护理计划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是护士对护理计划项目最终结果的评价。

9、社区护理效率评价:是比较目标与结果,判断结果的价值,评价是否得到了想要得到预期结果,如果不是,原因是什么。

10、转换反应:是灾害发生后表现为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癔病性昏迷、麻痹等躯体症状的反应。

简答题

1、简述灾害事件发生时的主要救助方法?

灾害事件发生时主要救助方法为稳定生命体征,供养;利用颈托或脊柱固定板等固定骨折部位;进行疼痛管理;根据情况动用特殊装置,必要时协助医生实施截止手术;转送到能得到集中治疗的临近医疗机构。

2、简述社区护理的特点?

(1)广泛性

服务对象是社区内所有居民。

(2)综合性

社区护士所关心的是整体,关心受照顾着的身体、心里、社会等各个方面。

(3)连续性

社区护理在不同时间、空间范围提供一系列整体服务,以提高受照顾着生活质量。

(4)协调性

协调各级医疗保健部门、家庭、社区等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服务对象提供各种服务。

(5)自主性及独立性

社区护士要主动找出人群的健康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社区护士访视个人或家庭时往往是独自一个人,因此需要具备敏锐的思维,其工作极具自主性及独立性。(6)以群体为主

社区护理社区护理主要职责是照顾群体的健康为主体,解决人群中主要的健康问题。

(7)可及性

开设服务的内容、事件、地点及价格应是被照顾者可以接受的,以能达到维护社区居民健康的目的。(8)以基层健康原则为主导

普及健康服务,提供社区护理服务,协助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3、居家护理的目的?

(1)病人得到连续性的治疗和护理;

(2)病人生活更为方便,增强其自我照顾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生活质量;(3)增进家属照顾病人的意识,并使他们学会相关的护理知识与技能;(4)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5)扩展护理专业的工作领域,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6)缩短病人住院日数,增加病床的利用率,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

4、社区护士的能力要求有哪些?(1)人际沟通能力;

(2)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和综合护理能力;(3)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4)预见能力;(5)教育教学能力;(6)组织、管理能力;(7)调研、科研能力;(8)自我防护能力。

5、简述社区护士的职责?(1)向需要者提供护理照顾;(2)为所提供照顾者代言人;(3)维持健康环境;(4)提供教育及指导;

(5)提供资源达至最佳健康效果;(6)协调服务;(7)提供咨询;(8)保证服务质量;(9)开展护理科研;

(10)记录所提供的服务。

第三部分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名词解释

1、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亚健康。

2、社区进康健教育: 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健康活动。

3、社区健康教育评估: 是社区健康教育或社区护士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有关健康教育对象的资料,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4、社区健康教育诊断: 是指社区健康教育者或社区护士根据以收集的资料,认真地分析,从而确定教育对象的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相关因素。

5、社区健康教育实施: 所谓的社区健康教育实施,即将计划中的各项措施变为实践。在制定了完善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后,即可付诸实施。

6、社区健康教育评价: 是对社区的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全面的监测、核查和控制,是保证社区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实施成功的关键措施。因此,社区健康教育的评价应贯穿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7、即时评价: 是指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教育者应通过教育对象的不同形式反馈,如面部表情、提问等,及时修改教育方式及方法。

8、效果评价: 是指在健康教育结束时,教育者应对照计划教育活动进行全面检查、总结。

9、阶段评价: 是指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定期对照计划检查教育进度及效果。

10、卫生知识普及率: 是社区内以达到卫生知识普及要求的人数与社区内总人数的百分比。

五、简答题

1、简述社区健康教育的特点?

(1)以健康为中心,以促进健康为目标,是社区健康教育与医院健康教育的最根本区别。

(2)具有广泛性,由于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仅仅限于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体,而是,社区的所有居民,包括病人和健康人,从而决定了其广泛性。

(3)具有连续性,由于社区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所以它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即从出生到死亡。针对各个年龄阶段,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将有所不同。

2、社区健康教育的形式有哪几种?(1)语言教育形式;(2)文字教育形式;(3)形象教育形式。

3、简述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

(1)交谈

交谈是最简便的教育方法。通过个别交谈,社区护士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2)讲座

讲座是进行群体教育常用的方法,多适用与成年人。在讲座过程中,应注意针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特点,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如幻灯、投影、录像、演示及角色扮演等,以吸引教育对象的注意力;讲座中或结束时,应适当安排讨论,以鼓励教育对象的参与,并及时得到反馈。

4、简述社区健康教育的步骤?

社区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其基本步骤可以分为五部分,即:社区健康教育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

5、社区健康教育评估应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 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收集资料:

(1)生理状况

包括身体状况及生物遗传因素。

(2)心理状况

包括学习的愿望、态度及心理压力等。

(3)生活方式

包括吸烟、酗酒、饮食、睡眠、性生活、锻炼等生活习惯。(4)学习能力

包括文化程度、学历经历、学习特点及学习方式等

(5)生活、学习及社会环境

包括工作职业、经济收入、住房状况、交通设施、学习条件及自然环境等。(6)医疗卫生服务

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的地理位置及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状况等。

第四部分

社区特殊人群保健(儿童、妇女、老人)

名词解释 婴儿期:出生到满一周岁前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幼儿期:一周岁到3周岁前的小儿,又称学步期。学龄前期:3周岁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学龄期 :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之前(女孩11-12岁,男孩13-14岁)为学龄期 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为青春期 预防接种:是指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当的途径接种于人体,使个体或群体对相应传染病产生特异性的主动或被动免疫。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特征是生长期骨骺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骺病变。免疫规划: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的情况以及人群的免疫状况,综合国情,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 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最

终达到控制,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无危害性的高胆红素血症,所发生在生后第一周末,持续时间可达3周至3个月,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吃奶均正常,无疾病表现。足月儿: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2500g以上,身长大于47cm,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妇女保健:是以维护和促进妇女健康为目的,预防为主,以保健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社区妇女为对象,防治结合,开展以生殖健康为核心的保健工作 青春期:是指月经来潮到生殖器官发育成熟,一般是10-18岁 优生:是生育出聪明伶俐的健康下一代,避免和减少痴呆,严重残疾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的质量水平。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到产妇各器官恢复正常的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围绝经期:妇女从40岁以后出现的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向衰退过渡的时期,是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老年的界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亚太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用60岁作为老年的标准。健康老龄化:是指长寿和健康并重,生存的质和量统一,并将此作为全社会的奋斗目标。生理健康:是指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尽管它是低层次的自然人的健康。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情绪和意志方面的良好状态,它以生理健康为基础,是生理健康的发展。道德健康:是人类健康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标志,能够按照社会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社会适应健康:是指每个人对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所担当的各种角色均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文明病:所谓‘’文明病‘’是指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西方称之为’‘五病综合症“。认知能力:是指认识事物和反映客观物体的各种心理功能。生活方式因素:又称健康行为因素,是指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健康概念“四大基石”是指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里平衡。

简答题

1.简述婴儿期发育特点?

这一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第一高峰,需要充分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否则造成营养缺乏,因此期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

2.简述幼儿期发育特点?

此期体格发育比婴儿期缓慢,语言、动作、心理方面显著发展。小儿前囟闭合,乳牙出齐,学会控制大小便,饮食由乳汁过 渡到成人饮食。此期活动范围广,意外伤害发生率增高。3 简述丹佛发育筛查特点?

方法简单、快速、测查时间仅为5-15分钟,并能将智力发育可能有问题的儿童筛选出来,因此适合基层对0-6岁高危儿智力发育的监测。简述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生理状态?(1)生理性黄疸;(2)“马牙”和“螳螂嘴”;(3)乳腺肿大;(4)假月经;

(5)新生儿红斑和粒疹;(6)生理性体重下降。

5.简述预防佝偻病的措施?

(1)开展健康教育,向家长宣传佝偻病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正确使用维生素D的方法,指导家长进行自我保健。(2)提倡母乳喂养,4-6个月时开始合理添加辅食,补充含有维生素D、钙、磷等营养物质。(3)增加户外活动。适当日晒是预防佝偻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每天晒太阳不少于2小时。

(4)药物预防 1 胎儿期的预防:除鼓励孕妇经常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外,怀孕7-9个月时可口服维生素D2000国际单位/天;如出现小腿抽筋等缺钙表现,可适当加服钙剂(孕后期需求量1500毫克/天。2 出生2周后,提倡母乳喂养,婴儿期要经常晒太阳,并补充预防量,口服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天。适当补充钙剂。6.老年性阴道炎如何防治?

(1)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注意外阴清洁。

(2)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补充鱼肝油和维生素C,E等。(3)隔日用0.5%醋酸或1%乳酸溶液冲洗阴道一次,或陈醋冲开水坐浴。(4)如有外阴痒或灼热感觉,可用温水熏洗外阴。(5)应用雌激素制剂,必须遵照医嘱,切忌自己乱用。7.得了子宫肌瘤怎么办?

子宫肌瘤是妇科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患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确诊后。(1)不乱服激素类药物,慎吃保健品。(2)子宫肌瘤不大,症状不明显,可以不必治疗,但必须定期检查,观察肌瘤的生长速度。(3)肌瘤形态大于妊娠12周者,或粘膜下肌瘤虽然不大但月经过多,保守治疗无效者,或出现肌瘤压迫症状,或肌瘤生长速度过快有恶性可能者,需手术治疗。(4)对年轻患者,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保留生育功能。8 怎样指导围绝经期妇女避孕?

围绝经期妇女可能排卵,必须坚持避孕。首选屏障避孕如安全套,外用避孕药膜等,对已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可继续使用,于绝经后1年取出,45岁以后禁用或慎用口服避孕药。9 如何做乳房自我检查?

乳房自我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乳癌,以便及时治疗。为方便记忆,有关专家归纳出四个简单步骤:看、触、卧、拧。看:面对镜子双手下垂,仔细观察乳房两边是否大小对称,有无不正常突出,皮肤及乳头是否有凹陷或湿疹。

触:左手上提至头部后侧,用右手检查左乳,以手指指腹轻压乳房,感觉是否硬块,由乳头开始作环状顺时针方向检查,逐渐向外(约三四圈),至全部乳房检查完为止,用同样方法检查右侧乳房。

卧:平卧,右肩下放一枕头,将右手弯曲至头下,重复“触”的方法,检查两侧乳房。

拧:除了乳房,亦须检查腋下有无淋巴结肿大。最后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压拧乳头,注意有无异常分泌物。10 预防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病应做那些检查?

每年至少一次妇科检查,有选择地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超声检查及血、尿或内分泌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和肿瘤。应学会自我监测如自查乳房,至少每月一次,如发现肿块,应及时就诊,定期测量体重,超过标准体重时应注意合理饮食,增加运动量,不明原因的消瘦亦应引起重视。怎样达到心理健康?

(1)参与社会活动

回归社会,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做公益事业,参与到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中去,与人交往,重新找回自身价值,满足心理需求,达到心理保健的目的。

(2)调节情绪

良好的情绪可以让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相反,不良情绪可引 发疾病,对健康造成危害。老年人应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生活、疾病、衰老、克服消极情绪,努力创造自身价值。

(3)

和谐的家庭关系

老人在家庭地位可影响老人的心理状态,一方面需要老人自我控制情绪;另一方面,家人应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夫妻关系,和谐的代际关系,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12 简述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新标准中的“五块”? 五块:(1)食得快。提示食欲好,口腔牙齿健康,咀嚼,吞咽功能都良好,上消化道功能健全;(2)便得快。大便通畅,没有便秘;(3)睡得快。心理状态平稳,神经系统稳定,无焦虑抑郁情绪,无睡眠障碍;(4)说得快。大脑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健全;(5)走得快。骨骼肌肉健康,中枢神经无障碍。13 简述中国老年人健康十项标准?

(1)躯干无明显畸形、驼背等不良体形、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2)神经系统无偏瘫、老年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检查基本正常。

(3)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4)无慢性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

(5)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及影响生理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6)有一定视、听能力。

(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8)能恰当地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9)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10)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14 简述老年人心理及行为特点?

(1)认知能力方面的特点

认知能力是指认识事物和反映客观物体的各种心理功能。(2)记忆能力方面的特点

人的记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有减退的趋势。

(3)智力能力方面的特点

智力分为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晶态智力是后天获得的,与知识文化经验的积累有关;液态智力主要与生理结构(如神经系统等)关系密切。

(4)情感方面的特点

指人对外界事物所表现出的态度和反应,分为积极与消极态度。积极地态度表现为愉快、自主和自尊的感觉,消极的态度表现为恐惧、紧张、抑郁、缺乏安全感等。15 简述世界卫生联合会对心理健康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交往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

(4)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第五部分

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2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通常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食品交换法:是指根据各种食物所含恶主要营养素、产生的总热量和食物重量三者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简易地计算产生相同热量的不同食物的重量,用营养素相似的同类食物的相互交换,调整食谱,满足身体对热量和营养素的需求,达到对糖尿病治疗的目的。疲乏:是肿瘤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又称癌因性疲乏。是由疾病本身及相关治疗引起的,表现为虚弱、活动无耐力,不能集中注意力,兴趣减低等一系列主观感觉。氧疗: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的治疗方法即为氧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的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指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其病因复杂且不明,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妊娠性高血压:是指妊娠20周后孕妇发生高血压,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血压较孕前或孕早期血压升高大于等于 30/15mmHg;伴或不伴有水肿,不伴有蛋白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良肢位:是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姿势。

五、简答题

1.如何指导病人防治低血糖?

(1)避免药物过量:开始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加量,谨慎地调整剂量。(2)指导病人应定时、定量进餐。(3)应避免运动过量。(4)不盲目限制饮水。

(5)随身携带糖块,以备应急。(6)注射胰岛素后应按时进餐。(7)要定时检测尿糖、血糖。

(8)指导了解低血糖先兆症状(心慌、软弱、饥饿)。(9)低血糖严重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2 简述常见癌症的十大危险信号?

(1)身体表面或表浅部位可触及的肿块逐渐增大,如乳腺、皮肤、口腔或其他部位;(2)持续性消化功能异常,或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感;(3)吞咽食物时胸骨后不适感或哽噎感;(4)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

(5)耳鸣、听力减退、鼻钮、鼻咽分泌物带血;

(6)月经期外或绝经期后的不规则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7)大便潜血、便血、血尿;(8)久治不愈的溃疡;

(9)黑痣、疣短期内增大,色泽加深、脱毛、痒、破溃等;(10)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

3.简述冠心病患者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1)静脉滴注速度宜慢,尤其是开始滴注时,以免造成低血压,应根据血压和心率调整滴速。

(2)对舌下含服者:第一次用药剂量不宜过大,口服后宜平卧片刻,老年人应注意预防低血压;指导患者将药片整片轻轻嚼碎后置于舌下,在舌下稍微保留一些唾液,唾液不可过少,也不可不断地将含有硝酸甘油的唾液下咽。

(3)对不典型的心绞痛者,应告诉患者和家属先按心绞痛处理,一是立刻停止活动,休息;二是立即含服硝酸甘油,以免延误病情。

4.社区护士应如何对冠心病及家属进行药物保存方面的指导?(1)指导患者及家属,药应保存在深色瓶子中,置于干燥处。(2)备用药中的硝酸甘油最好6个月换一次。(3)随身携带药片以应急。

(4)在家中,硝酸甘油应放在易取拿的地方,用过放回原处。

(5)家人应知道药物放置的地方,以便在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能及时取药。5.糖尿病病人必须在饭前30分钟注射胰岛素的原因?

因速效(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半小时开始起效,2-4小时作用最强。餐前30分钟注射,其高峰浓度恰与餐后血糖高峰浓度一致。如注射半小时未进食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第六部分

社区常见传染病护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名词解释 传染病:是一组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传染病暴发:是指在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出现许多病例的现象。这些病例大多通过同一传染病来源或同一传播途径感染。多数病例发生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通过一定方式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病的预防:是指尚未出现疫情之前,针对可能受病原体威胁的人群采取的措施,或是针对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的环境,媒介昆虫、动物所采取的预防办法。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8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病例的现象。传染病流行:是指当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地超过该病常年的发病率水平(或者高于散发发病率若干倍)时成为流行。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易感的人群。五

简答题

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原则、报告时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原则: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总结报告要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

(1)救灾防病的初次报告时限为政府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24小时内。

(2)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同时在6小时内完成初次报告。

(3)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阶段报告,应根据事件的进程变化或上级要求随时上报。(4)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2

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社区医务工作者重点应该做好的工作?(1)隔离病人和留院观察的密切接触者。

(2)在CDC的指导下,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3)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卫生防病知识。(4)开展易感者的预防投药或应急免疫接种。

社区卫生机构进行医源性感染管理的措施有哪些?(1)健全感染管理组织;(2)完善感染控制制度;(3)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4)严格日常督察和评价。

传染病报告法定责任报告单位,责任人有哪些?

法定责任报告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法定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5

医务人员发生HBV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哪些紧急处理措施?

(1)局部应急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医务人员有职业接触感染乙肝危险时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提供暂时性的被动保护作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应在接触后24小时内注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0.06ml/kg体重。

(3)接种乙肝疫苗: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可同时或接触后7天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措施,有效率可达90%以上。具体方法:上臂三角肌内注射,每次20ug,共注射三次,时间为0,1,6个月,完成注射后可检测是否产生抗体(抗HBS)第七部分

社区心里卫生及精神障碍者的护理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精神活动: 室外在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大脑正常功能活动的表现。精神活动包括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智能、情感、意志行为、意识活动等。

2.精神健康: 是指个体能够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的内外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功能。3.精神卫生: 是用以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保持并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以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措施。

4.精神障碍: 是指“表现出思维、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导致个人主观痛苦和/或社会功能损害,并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任何精神方面的问题。其中严重者有精神分裂症等,轻型者如神经症(即精神官能症)、人格障碍、失眠症等,都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

5.精神残疾: 是指患有各类精神疾病,病程持续1年以上未能治愈,同时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6.精神康复: 精神康复又称心理康复。其主要内容是对精神疾病病人进行训练和再训练。尽量采用各种措施改善其精神功能,重点在于心理与社会功能的训练。

7.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又称“重型精神病”,是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出幻觉、妄想、严重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如哭笑无常、乱喊乱叫、冲动毁物、打人骂人等)、严重的精神运动抑制(如不吃不喝、不语不动)等症状。

8.幻觉: 是指没有客观事物实际存在的情况下,患者却感知到了该事物的存在,如同真实的事物一样清楚。幻觉可以涉及所有感觉器官。

9.妄想: 是病态的、坚信不移的荒缪想法,是对事物作出的病态推理和判断。病人往往从日常生活的普通食物出发,推断出完全荒缪的、与事实不符的结果,而且坚信不移,无法说服。

10.精神运动性兴奋: 是指整个精神活动的增强,特别是随意动作和言语明显增多,包括协调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11.精神分裂症: 是一组病因不明显的严重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15-35岁发病者占80%以上,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楚,智能良好,有的病人在病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常迁延,较难痊愈,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12.旅途性精神病: 是指发生在旅途过程中(多为长途列车或汽车)的急性精神病状态,以精神运动兴奋较多见,可伴有幻觉和妄想,以被害妄想为主。

13.情感性精神病: 又称“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14.脑器质性精神病: 凡是由于大脑疾病后出现精神表现,都属于“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范畴。

15.心里咨询:: 是一种人际帮助活动和人际互动过程,通过咨询者和来访者的人际交往帮助来访者获得信息,学习新的适应技能,澄清认识,作出决策,解决来访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消除来访者心理上的苦恼与情绪上的困扰。二.简答题

1.简述精神疾病患者随访管理内容?

答: 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危重情况处理: 主要目的是明确患者有无病情复发或变化的危险并及时处理。检查其有无近期出现睡眠障碍、言语行为怪异,有无消极自杀、兴奋或冲动等危险行为,以及有无意识障碍、进食困难、呼吸困难、心慌气短、抽搐、高热伴肌强直等躯体症状。

(2)分类干预: 若无上述的危重情况,则进一步对患者原有的病情进行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状况、服药依从性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和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等情况进行干预。

(3)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控制情况,对患者和其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4)每年进行1次综合评价,包括换着家族成员中心发现精神疾病情况、诊断和治疗调整情况、患者一年中的主要症状表现、生活和劳动能力、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情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意见等。2.简述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要求?

(1)配备接受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开展相关管理工作。

(2)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按时更新。(3)随访管理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4)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病人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3.简述社区中精神疾病患者的危害行为分级?

目前我国对社区中患者的危害行为按照5级分类和管理。

一级:威胁性言语或姿态,但无实质性打砸行为。

二级:偶尔的(每月1次一下)针对财物或人的打砸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或在公共场合的一般性扰乱治安行为(如喊叫、露体、怪异行为与动作等)。

三级:频繁的(每月1次以上)针对财物或人的打砸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或频繁地明显扰乱公共治安行为。

四级:频繁的(每月1次以上)针对财物或人的打砸行为,造成1次以上严重后果(如财产严重损失,或人员受伤等);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公共治安问题的行为。

五级:任何严重暴力行为(如重大伤害、杀人、纵火,爆炸等)。4.简述社区中精神疾病患者各期的干预措施?

(1)对病情稳定(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状态、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按时随访;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发生变化,要查找原因对症治疗,两周时随访;若对症治疗后有所好转,可继续现方案治疗,两周随访;若没有好转,需转诊到上级医院,两周内随访。(2)对病情基本稳定(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任一方面有改善,服药依从性良好、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的患者:如无其他异常,继续现治疗方案,两周时随访: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恶化者,要查找原因对症治疗;对症治疗后有所好转,可继续现方案治疗,两周时随访;若没有好转,或者出现精神症状恶化,需转诊到上级医院,两周内主动随访。

(3)对病情不稳定(指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失,社会功能较差、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可在现用药物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有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两周时随访;调整过一次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若患者症状稳定或虽然明显但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两周时随访;若仍无效果,转诊到上级医院,两周内随访。若同时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要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两周内随访。5.简述家庭与社区护理干预—心理护理?

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关键。

(1)鼓励病人说出对疾病和症状的认识及感受,做好支持性和认识性心理护理。

(2)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对诉说做适当的限制,不要与人争辩,适时对其病态体验提出合理解释,并注意病人的反应。(3)对病情好转的病人,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促进自知力恢复,纠正不良行为。

(4)对恢复期病人,应耐心安慰病人,解除其自卑心理,协助病人维持心身平衡,达到维护健康、预防复发、促进康复的目标。

6.简述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 答:(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急性期系统药物治疗:

首次发病或缓解后复发的病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力求系统和充分,疗程为8—10周。常用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氯氮平、舒比利、利培酮、奥氮平等,以及长效针剂氟葵酯等。

2)继续治疗和维持治疗:

继续治疗是在治疗剂量持续1个月左右,逐渐减量进行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间一般在症状缓解后不少于2年。如果病人是复发,维持治疗时间要更长一些。

3)合并治疗原则上尽可能使用一种抗精神病药,必要时可低效价和高效价神经阻滞合并使用,但宜以一种为主。

(2)心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是在易感素质和环境中的不良影响、生活中的应激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心理应激在引起疾病复发中的作用尤为明显。要了解与发病有关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应激,了解病人在病情好转阶段对疾病的态度、顾虑,协调病人解除家庭生活中的急慢性应激,并给与支持性心理治疗。病人返回社会应重视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的训练,对病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心理教育,以提高病人的应对技能。

第八部分

社区急救护理 一

名词解释

1.社区紧急救护: 是指在社区内发生各种急症,遭受各种意外外伤害及中毒等情况的病人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包括现场急救以及监护转院。

2.急性中毒: 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以一定的剂量进入人体后,可与液体、组织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发生这些现象称之为毒效应或中毒。一定量的物质在短时间内突然进入机体,迅速引起症状,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甚至危机生命称之为急性中毒。

3.晕厥: 又称昏厥,是一种突发、短暂而完全性意识丧失的急症。发作时病员常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呼吸减弱、身体不能维持站立而昏倒。系因一时性广泛或局部的脑供血不足,或脑代谢物质浓度不足引起的可逆性 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所致。

4.药物过敏反应: 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

5.意识模糊: 是指患者觉醒功能和意识内容均有损失,表现为精神萎靡,对刺激的反应不及时、不确切及认识水平低下,虽能保持简单的精神生活,但是思考能力明显降低、感觉迟钝、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和辨别能力出现障碍。

6.嗜睡: 是程度最浅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经常处于睡眠状态,给予较轻微的刺激即可被唤醒,醒后意识活动接近正常,但对周围环境的鉴别能力较差,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又复入睡。嗜睡往往是严重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

7.昏睡: 较嗜睡更深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范围明显缩小,精神活动极迟钝,对较强刺激有反应;不易唤醒,醒时睁眼,但缺乏表情,对反复问话仅作简单回答,回答时含混不清,常答非所问。各种反射活动存在。

8.浅昏迷: 是指随意活动消失,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应等)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可伴谵妄或躁动。

9.深昏迷: 是指随意活动完全消失,对各种刺激皆无反应,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可有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全身肌肉松弛、去大脑强直等。

10.谵妄: 系一种特殊类型意识障碍。在意识模糊的同时,伴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如躁动不安、喃喃自语、抗拒喊叫等,有丰富的是幻觉和错觉。夜间较重,多持续数日。常见于感染中毒性脑病、颅脑外伤等;事后可部分回忆而有如梦境,或完全不能回忆。

二、简答题

1.简述社区紧急救护的特点?

答:

社区紧急救护具有社会性强、随机性强、病种复杂多样、急救条件有限等特点,因此要求社区医护人员应具有敏捷的观察力,丰富的医疗知识以及经验,娴熟的诊疗技能,全方位提高社区急救的工作质量。2.简述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护理? 答:(1)迅速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尽快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处,解松病人衣领、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2)如病人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立即送医院救治。

(3)如有家庭备用氧气,应立即吸氧,以6~8l/min速度,维持到患者神志清醒为止,尽快送患者去医院接受高压氧治疗。(4)切忌带火种火照明进入室内,以防引起煤气爆炸。(5)支持疗法

3.简述中暑的急救护理?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使病人仰卧,头部抬高,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

(3)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以促使血液循环将体内热量带至体外散热。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全身至皮肤发红,每10~15分钟测量一次体温。也可采用针刺法(人中、大椎、百会等穴位)。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无恶心、呕吐,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署。(5)如发现呼吸困难,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6)一旦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及时给病人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还应重点记录病人的出入量,随时测量病人的体温。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及时送往医院及进一步治疗。4.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

(1)保持安静:立即平卧应尽量保持安静。如果患者烦躁不安,应注射地西泮等药物。疼痛明显的患者应予镇痛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必要时可反复使用。

(2)吸氧: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应该吸氧。吸氧对有休克或左室功能不全的病人均有益处,有利于防治心律失常,改善心肌却血缺氧及减轻疼痛。

(3)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此类患者随时有猝死的危险性。如果不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则给用药带来很大的困难。静脉通道一定要选择在上臂静脉。

(4)给予极化液治疗:所有患者可常规给予静脉输入极化液治疗,可恢复心肌细胞的钾平衡,保持心肌细胞的电稳定性,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给予极化液的同时可给予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以及增加静脉容量,而降低心室前负荷。

(5)监测:如果有条件,应进行心电、血压及呼吸监测。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恶性心律失常等问题,及时处理。应该准备好除颤仪,虽是防止发生猝死。(6)尽快送医院治疗。

5.简述药物的过敏反应急救? 答:(1)必须迅速及时,分秒必争,酒地抢救。

(2)立即停药,使患者平卧,评估意识、呼吸、测血压、脉搏,就地抢救。

(3)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症状如不缓解,可每个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如发生心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

(4)保持呼吸道通畅,行球囊辅助呼吸;喉头水肿应尽快插管,或配合施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

(5)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将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

(6)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7)快速补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8)密切观察、记录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意识和尿量等病情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期前不宜搬动。(9)不断评估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

第九部分

社区康复护理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康复: 的本意是“复原”、“新获得能力”、“恢复原来的权利、资格、地位、尊严”等。1981年,WHO康复专家委员会指出:康复是 采取一切措施,减轻病残带来的后果提高其才智和功能,以便重返会。

2.康复护理: 是以康复的整体医疗计划为依据,围绕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减轻残障的全面康复目标,通过功能训练,采用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联系的运动和作业治疗方法,帮助残疾者提高自理能力的护理过程。

3.社区康复: 是发展与社区发展范畴内的一项战略性计划,它的目的是促进所有残疾人得到康复,享有均等的机会,成为社会上平等的一员。社区康复的实施,要依靠残疾人自己和他们的家属所在社区,以及相应的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劳动就业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等共同努力。

4.康复医学: 是重点应用医学和工程技术,使躯体有功能障碍的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和老年病患者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复原的一个医学分支,是一门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医学应用性学科。5.经济职业状况: 是指患者的经济来源和过去与现在的职业.6.精神状况: 通常指患者的宗教信仰,也指患者基本的心理社会需要。7.运动障碍: 是最常见的障碍之一,多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瘫痪,即偏瘫。8.心理障碍: 是指焦虑、抑郁心理及情感障碍。

9.共济障碍: 是指四肢协调动作和行走时的身体平衡发生障碍。

1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是指更衣、进食、清洁、排泄、活动、各种用具的使用等能力障碍。

二、简答题

1.简述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 答:(1)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和舒适的康复治疗环境;(2)防止残障进一步加重;

(3)帮助患者接受身体残障的事实;(4)在康复组各成员间维持良好的关系;(5)配合实施各种康复治疗运动;(6)协助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2.简述康复三级预防的内容? 答:(1)一级预防:预防各种致残性疾病、损伤、发育畸形、神精创伤的发生。措施包括:预防接种,做好优生优育工作和围生期保健,纠正营养不良,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等。

(2)二级预防:已发伤病后,及早发现,早期治疗,以减少残疾的发生或防止残疾程度加重。措施包括:残疾早期检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疾病发展与恶化,预防并发症,早期康复治疗。(3)三级预防:残疾出现后,采取措施防止病损和失能发展为残障。措施包括:开展康复治疗,应用康复工程,开展职业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帮助残疾人全面康复。3.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评定? 答:(1)运动功能评定:1)布氏运动功能评定:是评定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常用方法。2)简化评定,包括上下肢、平衡、四肢感觉功能和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评定内容包括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洗澡、打电话、购物、做饭菜、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处理自己钱物等。

(3)言语功能的评定:评定失语的性质、理解能力,记录患者能表达的基本语言,观察患者的表情、手势等。(4)认知障碍的评定:主要有注意力的评定、单侧忽略的评定、结构性失用的评定。(5)焦虑、抑郁的评定:可采用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问卷。(6)上肢综合症的评定:肩关节半脱位及肩手综合症的评定。4.简述常用的社区基本康复设备?

答:常用的社区基本康复设备有训练台、平行杠、肋木、姿势矫正镜、阶梯、倾斜台、悬吊架、平衡板、股四头肌训练器、砂磨台、木钉板、滚筒、分指板、运动垫、砂袋、哑铃等。5.日常生活中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哪些?

答:为了避免因日常生活的不良姿势而引起的腰痛,应注意以下几点:电视机放置的高度适当,即电视机的高度和人体座位视线相平;要选择合适的坐具,可采取一些辅助性的措施,如在腰部加靠垫,用脚凳垫着下肢;要注意经常调整身体的姿势,适当时候站起来活动活动腰部,这样可以避免腰痛;避免不正确的弯腰拾物,即避免双腿伸直站立,在不屈或少屈髋、膝关节的情况下弯腰拾东西。

6.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健康问题有哪些? 答:(1)运动障碍:是最常见的障碍之一,多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瘫痪,即偏瘫。(2)共济障碍:四肢协调动作和行走时的身体平衡发生障碍。

(3)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痛觉、温度觉、触觉、本体觉和视觉的减退或丧失。(4)语言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

(5)认知障碍:智力、记忆力障碍、失认及失用症。(6)心理障碍:焦虑、抑郁心理及情感障碍。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包括更衣、进食、清洁、排泄、活动、各种用具的使用等功能障碍。(8)肩部功能障碍:肩关节不全脱位,肩手综合症。

(9)其他障碍:大小便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面神经功能障碍,延髓性麻痹,失用综合症及误用综合症。7.脑卒中的康复原则的什么? 答:(1)康复应尽早进行,循序渐行;(2)强调患者的积极参与;(3)强调全面康复;(4)强调康复持续性。

第十部分

社区临终病人关怀

一、名词解释

1.临终关怀的定义:是“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连续性的入院护理及家居护理的工作。”

2.社区临终关怀护理:是以临终病人为中心,一起家庭为单位的整体护理,通过整体护理可以让病人接受现实、稳定情绪,在尊严、舒适、平静之中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

3.死亡怒吼:病人到了终末期经常不能自主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这种情况称为“死亡怒吼”,这种情况发生在92%以上的终末期病人。

4.便秘:正常人排便习惯每日3次到每周3次。便秘是一组与排便相关的不适感觉或病人自觉排便功能不正常,临床表现为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伴有腹胀或腹部不适或疼痛感。

5.死亡:是指对周围环境没有反应;完全没有反射和肌肉张力;没有自主呼吸;如果不用人工辅助器,动脉压会骤降;脑电图呈直线反应。

6.戒断症状:生理依赖性是阿片类药物的药理特性之一,一般出现在突然停用药物或使用阿片类药物拮抗剂纳洛酮时,其典型症状有焦虑、易怒、寒战、出汗、鼻溢、恶心、呕吐、腹痛等,也称戒断症状。7.一级镇痛:指使用非麻醉剂,如阿司匹林、安痛定等。

8.闭合性问题:这一类问题的答案只有肯定和否定,病人的回答内容的范围受限,而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9.居家照护的模式:指终末期病人住在家里,由家属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顾,由医疗机构定期巡诊,提供帮助,如社区医院、静养院的医护人员承担定期巡诊的工作。

10.成瘾性:阿片类药物的精神依赖性也称成瘾性,是指为了得到精神上的快感而不择手段地获取并使用药物的行为。

五、简答题

1.止痛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

因为长期大剂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病人发生消化道溃疡、血小板功能障碍、肾毒性反应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因告知病人如有胃肠道不适或症状加重,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并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镇静、尿潴留、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等。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发生率为90%~100%,而且不因长期用药而耐受,因此服用阿片类药物的病人,应同时服用润肠通便药以预防便秘。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病人,应向病人解释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可给予胃复安预防,用药3~5天后这一不良反应就会耐受即可停药。对初次使用或明显增加阿片类药物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因注意询问病人有无思睡或嗜睡等镇静表现,连续评估并记录镇静程度,如镇静程度严重,应建议医生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以免发生呼吸抑制。如果确定病人出现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应立即使用纳洛酮解救。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的病人,对阿片类药物会出现躯体依赖性,对拮抗剂极其敏感,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在病人意识清醒,呼吸频率大于每分钟9次后,应鼓励病人深呼吸,并连续评估和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直到意识和呼吸完全恢复。另外,需强调的是,病人出现由阿片类药物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时不宜吸氧,特别是高浓度氧。2.简述呼吸道分泌物/死亡怒吼的护理 ?

(1)评估病人的意识和自主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意识清楚的病人可协助其采取合适的体位,教会病人正确咳嗽自主清理呼吸道的方法。

(2)正确给药,尽量减少口服给药,可皮下注射或直肠给药,并及时评价效果。(3)吸痰操作要轻柔,间歇时给氧,监测血氧饱和度。

(4)评估病人的焦虑程度,提供非药物护理措施如指导意向、抚触、放松技术等。呼吸凉空气有时也可以减轻气促症状。3.常用的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

(1)倾听:需要主动并集中精神去做,这样才能充分理解病人所表达的信息。(2)沉默:给双方充分的思考和调节的时间和机会。(3)认同:对病人所说的话有回应,表示认可。

(4)鼓励:比认同更积极的表现,即表现出对病人所说的话感兴趣并表示理解,以促进进一步交流。

(5)发现问题:医患交流不是简单的聊天,应在交流中发现病人的实际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6)反馈:在交流中发现病人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一问题作出反应。(7)提开放性问题:如问病人“怎么样”,而不是“是不是”,“好不好”。(8)移情:从病人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思想和感受,并陈述给病人。

(9)提供信息:病人只能被告之他实际需要的信息;评估信息需求要做在给予信息前;病人只能在同一时间接受很少量的信息;不要使用专业术语。4.简述临终病人的心里分期 ?(1)否认期

否认是人最简单、最原始的防御心理,它是人们在遭遇巨大痛苦和经历时,为了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所采用的一种保护机制。当病人获知自己的病情时,感到非常恐惧和不安,第一反应就是否认,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一定是搞错了”。可能会要求医生会诊,渴望有奇迹出现。对于病人临终否认如同缓冲剂,避免了由此而引起的对病人心理上的更大打击。也有的病人害怕家人痛苦,故意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以掩饰内心极度的痛苦。在这一期,护士应理解和接受病人的否认表现,尽量不将病情全部揭穿,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帮助病人面对自己的病情,使病人逐渐增加勇气来面对死亡。但是,也要注意少数病人可能会心理失衡,以扭曲的方式对抗此期的负重感。

(2)愤怒期

愤怒是个体潜在全能量的释放。当经历了短暂的否认期而确定求生无望后,病人会产生一种愤怒、妒忌、怨恨的情绪,认为“得病的为什么是我?这太不公平了。”病人在面临死亡的现实时,同时也在感受一种无能、无用、无助、无望但又不甘心的感觉,因此病人本能地将他的全部能量都转化成了愤怒,在临床上以病人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的各种方式表现了出来。病人经常把不满情绪发泄在接近他的医护人员及亲属身上。这也是病人的一种正常适应性反应。临终病人的“愤怒”是病人求生无望后的一种正常适应性反应的表现,作为社区护士应谅解、宽容病人,让人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因为这是克服死亡恐惧的第一步。(3)协议期

当愤怒的心里消失后,病人往往承认死亡的降临。以为许愿或做善事能扭转死亡的命运,可以有时间来完成未尽的事业和家事,因此,愿意接受治疗,显得较为平静,并提出一些相应要求。在这一期病人仍然心存希望,祈求奇迹的出现,这种心理对病人是有益的,社区护士应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即使难以实现,也要表现出积极的努力。

(4)抑郁期

尽管尽力治疗,但病情日益恶化,病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接近死亡,心情极度伤感,郁郁寡欢,此时病人关心自己死后家人的生活,想留下遗言,希望见到亲近的家属和朋友。在这一期,社区护士应进行心理辅导和预防自伤等意外,尊重病人的遗嘱,给病人提供表达自己感情的机会,耐心倾听、鼓励、支持病人增加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5)接受期

经历一段时间的心理过程之后,病人平静的接受死亡的来临,身体越来越虚弱,关心的范围变窄,喜欢安静,讨厌吵闹,常处于嗜睡状态,表情淡漠。这时,病人和家属都很需要照顾和安慰。此期病人已不得不接受死亡的现实,社区护士应尊重病人的信仰,延长护理时间,守护病人,让并人在无言中感受到自己在被爱护和被关怀。5.常见的阻碍有效沟通的语言和行为有哪些?

(1)正常化:主观评论,表现出缺乏对病人的观点或感受的理解,不认为病人的感受是独特的,值得尊重的。如“······每个人都会害怕死亡······”。

(2)主管断定或保证:让病人错误的感觉到你的承诺必然实现,而且没必要表达顾虑和担忧。如“我们一给你用上止痛药,你就不痛了。”

(3)不恰当的建议:强加自己的观点于病人,如“如果是我,我就······”。

(4)诱导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自己已经给出了答案。如“你看上去不错,你一定感觉很好了?”

(5)闭合性问题:这一类问题的答案只有肯定和否定,病人的回答内容的范围受限,而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6)推诿:当病人提出不适主诉,不予回答而是推给别人。如“一会儿医生来了你问他。”

(7)转移问题:谈话中把问题转移到亲戚和朋友,表现出病人的观点并不重要。如“你爱人是怎么想的?”(8)选择性应答:如病人说“我的疼痛好多了,但还是很难受。”护士说“我很高兴你不那么疼了,好好休息!”

(9)独自高兴:医护人员自己保持好的情绪,希望去影响病人,从而阻止了病人表达真实感受。如“不要愁眉苦脸的,老说‘死’,多好的天。”

第十一部分

医院感染管理

一、名词解释

1.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2. 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医院感染发病率位于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患者中历年的平均水平,无明显聚集性。3.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清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4. 灭菌:是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5. 隔离: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着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6. 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7.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检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8. 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9.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10.床单位消毒:是指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

五、简答题

1.简述医院感染的分 ?

医院感染分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指病原体来源于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病原携带者、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病房用物、医院环境等。

(2)内源性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内或者体表的正常菌群或者条件致病菌。如人体的肠道、口腔、呼吸道、皮肤等部位常常成为内源性感染微生物“贮藏库”,在肌体抵抗力降低,体内生态环境失衡或发生细菌移位时,即可发生感染。

2.简述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常见的传播方式。根据病原体离开传染源侵入机体前后是否在外环境停留的特点,可将接触传 播分为直线传播或间接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与传染源直接接触而致感染,不需要借助传播因素;间接接触传播是指有传播因素参加,即传播因素携带病原体与易感者接触,病原进入易感者。

(2)空气传播:是以空气为媒介,将带有病原体的微粒子(飞沫核、菌尘),随着气流的流动而引起感染,也称为微生物气溶胶传播。

(3)共同媒介传播:是指医院内共用的物品(食物、水、血液及血液制品、药物及各种制剂和医疗器械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传播。

(4)生物媒介传播:主要是指媒介节肢动物(蚊、蚤、蝇、蜱和蟎)所引起的传播。3.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

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包括: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婴幼儿及老年患者、营养不良者、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住院时间长者、手术时间长者等。4.简述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实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患者,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爆发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4)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6)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执行标准预防。5.简述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措施 ?

(1)控制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病区应布局合理、流程规范,建筑材料环境;房间通风良好,空气流向由洁到污,有条件的可配备空气净化设施;医院环境卫生整洁;饮用水、医疗用水、污水处理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病人应吃新鲜食物;医疗废弃物应分类收集;按规定回收存放。

(2)控制感染经诊疗护理器具的传播:减少侵入性操作;确保诊疗护理器具的消毒、灭菌。

(3)控制感染经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传播:实施标准预防;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的额外预防。(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类药物。

第十二部分

家庭病床管理

一、名词解释

1. 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作为护理场所,选择适宜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医疗或康复的病种,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既有利于促进病员的康复,又可以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同时,家庭病床也是医疗机构、患者、家庭三位一体的一种医疗方式,主要是针对需要住院治疗而住院又有困难者在家中设立病床,由医护人员上门诊治疾病,提供专业技术护理服务,并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监看促进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

五、简答题

1、简述家庭病床的服务内容 ?

家庭病床服务内容是建立并更新健康档案、定期查床、专家会诊、基础护理、器官切开护理、吸氧(含雾化)、换药、拆线、导尿(含膀胱冲洗)、灌肠(含保留灌肠)、鼻饲、物理降温、针灸、按摩、拔罐、刮痧、中药泡洗治疗、便携式B超、心电图检查、临床检验及标本采集、医疗康复、心理咨询治疗、营养膳食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和健康保健知识指导等,条件允许时可开展普通输液、肌肉注射治疗。疾病急性期要进行院前急救和转诊。社区医务人员可通过与医院相关科室及人员联系协调解决家庭病床的问题,护理人员还进行预防、康复、心理、生活等方面的护理指导,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求。2. 哪些人适宜建家庭病床 ?

(1)医疗型:以在家庭医疗的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为主体。此外,还包括病情允许在家治疗的病人;诊断明确或基本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病人,住院不便且需连续观察治疗的;年老体残,行动不便,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的病人;需予以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中晚期肿瘤病人;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治疗的病人;部分妇产科、传染病、职业病、精神病患者。

(2)康复型:心血管疾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康复期,可能或已经遗留后遗症(功能障碍或残疾),根据病情需要进行以社区康复治疗为主的病人。

(3)综合服务型:以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单

一、长期卧床、适宜家庭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病情制定护理 计划,开展心理卫生、营养膳食、功能锻炼、疾病防治、家庭保健知识指导,培训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作好家庭生活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家庭病床的特点有哪些 ?

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为单位,服务对象是各种在家里进行治疗护理的病人。家庭病床的病种多数是慢性病和老年病。其中老年人占70%左右。对于病情复杂、严重、多变的病人仍需要到医院治疗。家庭病床不能取代医院病床。4. 简述家庭出诊管理 ?(1)家庭病床或居民有出诊要求,责任护士了解情况后,记录病人地址、电话及来电时间。

(2)与医生联系,汇报病人需求;医生或护士给病人家答复,说明出诊时间及费用,得到病人或家属同意,做出诊准备:拿出诊包,穿隔离衣,带胸牌。

(3)在进入病人家门以前戴口罩、穿鞋套,进门后洗手;做相应诊断治疗,交待注意事项,带回医疗废物,注意与病人家属的沟通;注射、操作等治疗要签“协议书”,给病人家属留联系方式;特别应注意,请其在现场记录上签字。家庭病床者在病历上签字。

(4)出诊人员回社区,废物按规定回收;及时在病历上做记录并签字,对输液者1~2小时后电话随访。第二天的连续性治疗,程序同前,及时电话随访,直到疗程结束。三天内再次电话随访,征求意见,在病历上作相应记录。5. 简述出诊人员职责及注意事项 ?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药品查对制度,按时上门输液,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并教其换液、拔针的方法。(2)出诊人员对患者带药应做到“三查七对一注意”,对需要做皮试类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强心药物如西地兰,止喘药如氨茶碱等都不能上门输液,不适合在家静脉输液的药物一定不要使用。

(3)出诊人员在输液瓶标签上写好加入的药品、输液顺序、输液时间及调节好的滴速,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输液穿刺完毕后,应观察15分钟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4)给家属留好有效的联系电话,出现意外情况医护人员尽快赶到、积极处理。同时,出诊人员一定要把自己出诊的时间、地址、电话告诉单位领导,以方便联系并防止意外发生。

(5)不准在患者家吃东西,不准接受患者礼物等。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病人及家庭隐私,更不允许借隐私要挟病人。

(6)文明行医,礼貌待人,热情服务,视病人如亲人。每次上门服务结束后需请服务对象填写意见反馈表带回。(7)发现法定传染病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社区服务中心的相关部门联系,并做好解释工作。

上一篇:作文素材:幸福的天使下一篇:古人鼓励学习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