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旅游规划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阆中古城旅游规划(精选8篇)

阆中古城旅游规划 篇1

关键字:阆中、旅游资源、观光与休闲、古城保护

一、阆中古城的简介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向为古代巴蜀军事重镇。阆中土肥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阆中汉为巴郡,隋时改称阆内县,宋以后称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阆中市位于四川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阆中古城位于阆中市城区南侧,是阆中的历史城区,也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而非古镇)。阆中古城和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天造地设,风景优美,2000多年来,阆中一直为蜀道南路的“咽喉之地”和川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城市,而且早在1000多年前,阆中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杜甫曾赞道“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苏轼曾赞道“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陆游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的佳句。阆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韵味横溢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灿若群星的众多文物遗迹,构成了阆中古城在发展旅游中的独特优势。

二、阆中旅游资源分析

1、人文旅游资源 1)风水文化

风水山水,包括风水山(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天门、地户)、龙脉(剑山、巴山、续龙桥)、天然八卦(云台观)、九龙捧圣(天宫院)、伏羲玉台(三台山)等风水文化的山水景点;

风水城区,包括天心十道、风水楼、街名文化、住宅风水;

风水文化展览,包括风水文化博览馆、风水馆、天文历算博览馆、风水大院、天宫院等; 2).建筑

古建筑,包括祠庙、古塔、楼、台、亭、阁等。阆中古城的整体格局形成于唐宋时期,现存的古城主体是明、清建筑,夹有少量元代建筑,整座古城呈正南北—东西方向;

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岭南庭院建筑于一体,既有明代的疏朗淡雅风韵,又有清代精美繁复的特色。在古城范围内有7座建筑风格独特,且保存完好的民居大院,如蒲家大院、马家大院、张家大院等等; 古街巷。古城内老街交错,古巷纵横,有90多条,其中的20多条街巷仍保留有唐宋时的建筑风格。3)宗教文化

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现在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巴巴寺、天主堂、基督教堂、以及云台山的道观、彭城佛教的圆觉寺、千佛寺,双龙的长青寺,古城内的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阆中宗教文化源远流长。4)三国文化

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作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在这里他曾率精卒万人,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刘备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5)市井文化

茶馆文化。茶文化在四川已经被演变成独具巴蜀特色的“茶馆文化”。有谚语说:四川“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四川的茶馆一直以来都极为兴盛。不论是风景名胜之地,还是闹市街巷之中,到处都可看到富有地方色彩的民间茶馆。四川茶馆之所以引人注目,是由于它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休闲、聚会、娱乐和民间法庭。

袍哥文化,是指哥老会、天地会、袍哥会等民间秘密结社内部的江湖义气对城市文化的那部分影响。哥老会等这样的组织以“讲豪侠、重义气、解放推食、急人之急”为号召,又以旧礼教的“五伦八德”为信条,但是由于封建意识恶性膨胀,一部份人的逐渐变质,结果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袍哥,即所谓“清水”和“浑水”。四川独具特色的袍哥文化在旧时的影响比较深远。

杂耍说唱艺术,包括说书、唱大鼓、相声、川剧等种类繁多的说唱表演艺术和拉弓、举刀、抖空竹爬竿等等演出。6)民俗文化

有舞蹈活化石之称的巴渝舞,朴实酣畅的花灯戏,风情万种的剪纸、皮影,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仰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巴渝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为了增加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娱乐性,要把民俗文化和古民居大院融入到一起,来加深游客的民俗文化休闲体验。7)石刻及古遗址

石窟及石刻。阆中现存的摩崖造像石刻有13处,其中大像山阆中站佛与乐山坐佛、重庆大足睡佛相呼应,是四川有名的唐代石刻之一,阆中石刻文化相当发达;

古遗址、古驿道、古墓葬。现在阆中共保存各类古遗址、古驿道13处,古墓葬7处,具有很大的旅游和研究价值; 8)红色文化

阆中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红色革命根据地——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生活过的地方,阆中的“红色文化”在四川乃至全国应有自己的位臵。9)生态文化

阆中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保存着大量原生态的因素。2001年,阆中被确定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随继又被确定为四川省重点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2005年1月被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今后阆中旅游仍然要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根本原则。

2、自然旅游资源

阆中地处川中丘陵向川北山地的过渡带,地貌格局主要受巴山山脉、剑门山山脉和嘉陵江的控制。嘉陵江自北向南,于锦屏山折向东流,于白塔山折向北流,到达梁山南麓受阻又折向南流。嘉陵江在市境内迂回曲折,河曲、河坝发育,谷地内从上而下呈串珠状分布有20多个河滩边坝和两个沙洲。

阆中市的山脉走向和河谷地貌特征,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资源。有锦屏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蟠龙山省级森林公园、灵山风景区、灵山脚下半岛、大像山山群、金银台电站形成的湖面、云台山—新华水库旅游区、天宫乡西河度假区等自然旅游资源。

嘉陵江江面视野开阔,水质清澈,沿江两岸锦屏山、大像山群、灵山、三台山等景点山型独特、植被茂密、郁郁葱葱。

三、阆中古镇旅游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资源:阆中市保存有面积1.7平方公里的古城区,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异彩。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数十处祠堂庙宇、寺院楼阁、摩崖石刻以及堪称全国一流的古民居保护区,构成了阆中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具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其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岭南庭院建筑于一体,独具特色,既有明代的疏朗淡雅风韵,又有清代精美繁复的特色,展现的是古、雅、幽、静的韵味。古城内老街交错,古巷纵横,有90多条,其中的20多条街巷仍保留有唐宋时的建筑风格。这些无不体现了阆中悠久而独特的魅力。

独特的风水文化优势:阆中古城的地理环境,城市选址及建筑布局,结合了传统风水理论,山、水、城融为一体。典型地体现了古代城市建造的风格,显示出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阆中古城依山环水,是天下少有的“形胜之地”,形成山、水、城和谐统一。这至善至美的天然风水格局,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境界。与我国其他三大古城相比,在风水文化方面阆中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独特吸引力的优势所在。

同时独特的风水旅游市场,对于高收入阶层旅游者,珠三角、港澳台及海外华人旅游者具有很强吸引力。

本地化市场基础最好。与平谣、丽江、凤凰、歙县等古城相比,阆中古城依托成都及重庆两个大客源地,同时成都、重庆两地休闲消费需求很强,对阆中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客源。成都及重庆既是阆中重要的客源地,同时成都及重庆作为重要的客源集散地,也是阆中的重要中转站。

多元文化与周边区域能形成较好的整合。除了最典型的风水文化外,阆中还有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与周边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很好的主题游线产品。位于金牛蜀道的阆中,是四川三国文化国际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嘉陵第一江山,阆中是嘉陵江水道的重要码头口岸城市。

交通可进入性条件好。阆中毗邻南充及广元两个机场,通过对机场的利用,以南充机场为核心中转站,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塘地区;以广元为辅助中转站,辐射陕西、甘肃等客源。兰渝铁路使得北部进入阆中更为便利。

二、劣势(Weakness)旅游开发深度不够:阆中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浓厚,但是各景区、景点之间分散、彼此孤立,特色没有充分体现,吸引力不大,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没有形成阆中“大旅游”的概念,也没有深度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缺乏统一的有涵盖力的旅游主题口号。

旅游心理距离较远:阆中市虽自古以来是川北地区水陆交通枢纽,目前交通状况较之以前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作为有巨大潜力的旅游目的地,受自身地理位臵偏僻的影响,目前的旅游心理距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阆中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旅游资源的可参与性不强:目前阆中旅游仍以观光游览为主,更多地是“走走看看,拍照留念”,游客参与其中的娱乐项目不多,对于阆中旅游的切身体验不够深刻,旅游资源的可参与性不强。因而旅游吸引力不足,游客再次来阆中的不多,影响着旅游市场的扩大和发展。

四、阆中古镇发展定位 1)阆中古城旅游发展主题定位

核心主题:风水文化辅助主题:嘉陵第一江山、市井文化休闲 阆中古城称为“阆中风水古城”,非常清楚的把阆中旅游,定位在“风水文化”的方向。

风水文化,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但是,阆中古城的风水文化,主要以风水古城的风水选址、城市风水建设为核心,结合阳宅、阴宅等相关风水,也介绍一般风水文化的内容。

风水文化,整合阆中古城旅游,打造“阆中风水古城”的旅游品牌,形成以风水文化为主线的主题结构。

山水古城,是阆中古城的另一个特色,山环水抱,山水之中有风水,嘉陵第一山水。用风水诠释山水,是中国古代审美中最宜人居住的山水古城,同时,又是现代审美中的山水古城美景。

画圣吴道子曾绘《三百里嘉陵》名画,并称阆中为“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江山,是一句赞美之言,是吴道子对阆中的评价,同时,也给阆中山水一个定位――300里嘉陵江的最美之处。以此定位,阆中沿嘉陵江的山水,可以规划为一个风景名胜区――“嘉陵第一江山”风景名胜区――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以嘉陵江为纽带,山水景致为本体,吴道子的《三百里嘉陵江图》为核心卖点,进一步挖掘阆中文化,开发文化建筑景观,建设旅游休闲设施,打响“画圣意境、风水宝地”的口号,成为中国一流的风景名胜区。

市井文化,是项目的辅助主题,即打造“市井古城”的品牌。深度挖掘阆中的古城文化,以休闲产品作为依托,形成休闲旅游结构,建立“休闲古城”的模式。

阆中古城的核心保护区,应该以内涵式发展为理念,以原生态的古城文化挖掘为关键,将古城文化转化为文化博物馆院落,形成100家文化住宿院落,100家市井文化休闲院落,把文化博物馆转化为文化博物馆休闲与住宿项目,形成住在博物馆、玩在博物馆的全新古城“市井文化休闲模式”,使游客深度体验阆中古城的丰富古城文化,形成全新的休闲旅游生活方式。2)阆中古城旅游发展功能定位: 观光与休闲古城

阆中古城,是旅游目的地。其旅游的功能,体现为观光与休闲的结合。

作为观光旅游目的地,阆中古城的观光包括五类:风水观光(古城风水、住宅风水、阴宅风水、天然八卦等)、古城风貌(整体风貌、古代建筑、古代文化)、山水观光(嘉陵第一江山:锦屏山、大象山、灵山、滕王阁)、宗教朝觐(寺庙、道观)、始祖祭拜(三台山伏羲玉台);

作为休闲旅游目的地,阆中古城是中国休闲古城的代表,为古城市井文化休闲古城,深度体验式休闲产品。其休闲功能,体现为“吃住古城里,浸泡文化中”。古城内的“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无不体现古城文化色彩,无不令游客咀嚼,并于放松的休闲生活过程中,体验感受。

五、古城的总体布局:“一城、一带、六区”

一城――以五吉关为起点,包括风水山、龙脉、旧城及内部1.7平方公里的古城保护区全部内容的风水古城; 一带――“嘉陵第一江山”为品牌的沿江游览带;

六区――点状景区星罗棋布,沿道路系统分布的六个旅游区; 一城――阆中风水古城

从五吉关开始,形成山环水抱的整个阆中旧城,是阆中风水古城旅游区的范围。其中,1.7平方公里的古城保护区,是阆中风水古城的中央游憩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棋盘状布局,包括沿江休闲带、古商铺作坊一条街、风水一条街、小吃一条街、若干节点等等;

一带――嘉陵第一江山风景名胜区

嘉陵江蓄水后,形成湖面,水环是一条交通通道,又可以开展水上休闲。沿嘉陵江,形成一条游憩带,并成为一个风景名胜区,既处于阆中古城的风水结构之中,又以嘉陵江为依托,成为相互连通、主题统一的山水景区。

六区――远离中心的沿道路集散结构

六、古城保护与控制区布局结构

两古楼、两广场、三码头、五入口、六景点、七街区、井田架构

古城保护及控制区,是阆中古城旅游的核心区域。古城旅游的成败,在于该区域的正确策划与规划。两古楼――两座标志性古楼,一为华光楼,一为中天楼;恢复建设中天楼,与华光楼形成对景,并且,中天楼是天心十道的中心,是阆中古城的风水标志。

两广场――拆迁以后,在保护区内,形成两个休闲广场,成为古城内部的集散中心,两个广场为:道台衙门广场、清真寺横街广场。

三码头――控制与保护区范围内,形成三座码头,即华光楼码头、南津关码头、石牛码头; 五入口――古城保护区设臵五个游客接待入口,各个入口包括标识、地图、停车与接待广场、游客管理中心、人力车服务点等;五个入口分别为草堂寺街入口、内东街入口、北街入口、阆中绸厂入口、华光楼入口。

七街区――打造七条主题街区,分别为:古商铺街――大东街、古作坊休闲街――上新街-下新街-油房街-机房街、书画工艺街――内东街-武庙街-西街、古董街――双栅子街-北街、风水文化街――管星街、传统小吃街――南街、滨江休闲街――城南天下。

六景点――张飞庙、贡院、文庙、华光楼、中天楼、袍哥馆。

井田架构――由以上六条街道为纵横,与五大入口相连,形成井田结构的核心游憩道路系统,达到贯通全部古城的效果。

七、古城的机遇

阆中交通改善。兰渝铁路和阆中二级民用机场的建设,将改善阆中的交通,使从甘肃、陕西、宁夏等地进入阆中便利,同时机场建成,将改善阆中旅游心理距离较远的问题。

四川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四川旅游由九黄线为核心逐渐转向以成都发散型发展的格局,给予川东、川北旅游很好发展机遇。

人们对古城镇旅游型的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的需求在增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需求,旅游需求也由最初的观光逐渐转向以文化体验及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旅游体验。

八、古城的挑战(Threat)古城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在现实中,随着旅游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不可避免地引起自然环境的破坏,过度旅游者进入将对环境承载产生很大压力,因此,要在二者之间做好协调,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四川古城镇资源丰富。四川古城镇东西南北均有分布,以川西、川南最为集中,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古城镇是四川乡土文化最典型、最生动、最直观的写照。随着四川旅游的迅速发展,很多地方开始注重古城镇资源的开发。

国内古城镇旅游开发已形成一定基础。近几年国内古城镇旅游开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重要的以丽江、大理、平遥、凤凰等几大古城为主要目的地。阆中旅游要寻找自身优势,打造独特性,与其它著名成熟古城竞争。

阆中古城旅游规划 篇2

通过文献搜素国内一些学者如程静, 李志, 赵美英, 熊梅, 杨珊等对阆中旅游文化及开发做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3,4,5,6,7]。但运用SWOT方法综合分析阆中古城旅游发展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本文通过对阆中充分调查研究, 分析其旅游资源基础及优势, 同时应用SWOT分析法对阆中发展旅游的条件进行分析, 找出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从而研究出适合阆中旅游发展的战略, 为后期经营管理部门以及科研规划部门提供指导及规划依据。

1 阆中旅游发展概况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 嘉陵江中游, 东靠巴中市、仪陇县, 南连南部县, 西邻剑阁县, 北接苍溪县。介于东经105°41′~106°24′, 北纬31°22′~31°51′之间。阆中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 总人口88万, 辖49个乡镇, 4个城区街道办事处。阆中, 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中盛事可肠断, 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 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 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数十处祠堂庙宇、寺院楼阁、摩崖石刻以及堪称全国一流的古民居保护区, 构成了阆中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极具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阆中是四川省新五大区旅游规划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亮点。2006年以来, 阆中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旅游城市”这一奋斗目标, 有力推动阆中市旅游产业新发展。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 逐步复建了中天楼及部分古城墙, 扩建了张飞庙、贡院, 新建了博物馆、丝绸文化展示馆, 完善了古城街道的改造等, 现在游客不时能听到阆中情歌演唱、阆苑仙乐, 欣赏到巴象鼓舞、阆中皮影、张飞巡城、舞草龙等节目。阆中旅游产业虽然发展基础较好, 发展前景诱人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旅游开发深度不够, 旅游项目的可参与性不强, 旅游总体营销滞后等。

2 阆中古城旅游发展SWOT分析

基于SWOT矩阵的分析原理, 我们建立的阆中古城旅游发展SWOT分析框架, 包括了外部环境因素 (机遇因素和威胁因素) 和内部环境因素 (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 分析 (如表1) 。

2.1 优势 (Strength) 分析

2.1.1 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资源

阆中保存有面积1.7平方公里的古城区, 与丽江、平遥、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阆中旅游的主要载体是古城, 街道规正, 建筑平实, 自然的残缺和古旧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 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 古城风貌得到了天然保护, 城内的古街道交错纵横, 91条街巷中有20多条街巷仍保持着唐宋时的建筑风格。这些街巷的平面布局, 空间处理, 建筑物的外观造型, 构造方法, 细部装饰和材料选用等方面, 都具有独特风格。

2.1.2 独特的风水文化优势

阆中与起他古城相比, 最大的特点与优势便是风水文化, 地处四川盆地北缘, 嘉陵江的中游, 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缠绕合护的形胜之地。与我国其他三大古城相比, 在风水文化方面阆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独特吸引力的优势所在。同时独特的风水旅游市场, 对于高收入阶层旅游者, 珠三角、港澳台及海外华人旅游者具有很强吸引力。

2.1.3 多元文化与周边区域能形成较好整合

除了最典型的风水文化外, 阆中还有巴渝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天文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8]。阆中旅游资源与广安邓小平故居、遂宁大英死海等周边区域旅游资源能整合形成很好的主题游线产品。位于金牛蜀道的阆中, 是四川三国文化国际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嘉陵第一江山, 阆中是嘉陵江水道的重要码头口岸城市。

2.1.4 本地化客源市场具有优势

阆中古城在四川重庆等地区有一定知名度, 与丽江、凤凰、歙县等古城相比, 阆中古城依托成都及重庆两个大客源地, 同时成都、重庆两地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很强, 对阆中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客源基础。成都及重庆既是阆中重要的客源地, 同时成都及重庆作为重要的客源集散地, 也是阆中的重要中转站。

2.2 劣势 (Weakness) 分析

2.2.1 旅游开发深度不够

阆中旅游开发相对滞后, 不具备高品级的资源单体, 目前打造的一些旅游产品多属于低层次、低效益的产品, 没有形成旅游产业链, 不具备产业体系的完整性[9]。产品开发的低层次与旅游资源的高品位不协调, 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 没有形成阆中“大旅游”的概念, 也没有深度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缺乏统一的有涵盖力的旅游主题口号。全市目前还没有一处年客流量超过20万人次的旅游景点, 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是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旅游区目前初步具备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但吸引力还不够强, 交通以及其他服务设施也比较匮乏, 还不能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求,

2.2.2 旅游者心理距离较远

阆中地处川东内陆, 虽自古以来是川北地区水陆交通枢纽, 水陆空三通, 目前交通状况较之以前也有很大的改善。但是, 作为有巨大潜力的旅游目的地, 受自身地理位置偏僻的影响, 地理区位较差, 目前的旅游心理距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阆中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从省外及国外到达目的地所消耗的旅游时间较长, 体验交通不便, 极大制约了国内外重要客源前来旅游。

2.2.3 旅游项目的可参与性不强

目前阆中旅游仍以观光游览为主, 休闲项目较少更多地是“走走看看, 拍照留念”, 游客参与其中的娱乐项目不多, 对于阆中旅游的切身体验不够深刻, 旅游资源的可参与性不强。因而旅游吸引力不足, 游客再次来阆中的不多, 影响着旅游市场的扩大和发展。对于古城度假区来说, 应尽可能利用有限资源, 开发更多项目, 如在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应该搞好夜休闲项目, 夜游嘉陵江应是阆中休闲度假区最具魅力的项目之一, 可进一步丰富完善。

2.2.4 旅游总体营销滞后

与其他古城镇相比阆中古城在四川省内有一定知名度, 但省外及国外游客认知度低, 客源较少。旅游区形象、服务、管理不够完善, 市场营销滞后于其他古城。阆中古城留不住旅客的原因, 不是旅游资源不够, 而是缺乏完善的旅游营销规划, 没有精心包装设计的城市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 宣传促销力度不足, 从而影响了阆中古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搞好阆中古城旅游市场营销,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3 机遇 (Opportunity) 分析

2.3.1 阆中交通条件改善

阆中毗邻南充及广元两个机场, 通过对机场的利用, 以南充机场为核心中转站, 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塘地区;以广元为辅助中转站, 辐射陕西、甘肃等客源。另外, 兰渝铁路使得北部进入阆中更为便利, 连接南充、广元的南广高速通车将实现成绵广 (西安) 、成南、达渝等多条高速的环线通道连接, 从省会成都到阆中只需不到3小时车程, 到重庆、西安也只需要5小时左右。

2.3.2 四川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国家为鼓励消费而出台的各项政策增加了旅游者旅游消费的机会和数量。四川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把旅游业列为四川经济发展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同时阆中处于成渝经济带川东北特色区, 是四川省旅游“十一五”规划中新五大旅游区之一“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区”的重点建设景区[10]。四川旅游发展格局由成都九黄线为核心逐渐转向发散型, 给予川东、川北旅游很好的发展机遇。

2.3.3 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公民带薪假期的增多兴起了国内旅游热潮, 旅游为人们求知、求乐、求新、求异开辟了广阔天地, 旅游需求也由最初的观光旅游逐渐转向以文化体验及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新旅游[11]。旅游需求将进一步细化, 文化旅游代表当今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时尚潮流, 是时代对旅游业的要求。旅游文化的个性化程度也越来越成为衡量城市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阆中所具有的风水文化、古城文化及历史文化是其最大的卖点。

2.4 挑战 (Threat) 分析

2.4.1 古城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随着旅游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 将不可避免地引起自然环境的破坏, 过度旅游者进入将对环境承载产生很大压力[12]。通过市政府实施的各种活动, 阆中古城的旅游环境获得较大的发展, 但从游客集中反映的问题来看, 在交通、治安、公厕、旅游指示牌、路标、普通话及国际语言环境、服务质量等方面仍有待于长期努力。因此, 要在二者之间做好协调, 走人与环境和谐共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4.2 周边及同类旅游资源竞争激烈

四川古城镇旅游资源丰富、竞争激烈, 东西南北均有分布, 以川西、川南最为集中。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古城镇是四川乡土文化最典型、最生动、最直观的写照。随着四川旅游的迅速发展, 很多地方开始注重古城镇资源的开发, 阆中古城与省内其他古城镇既有客源竞争, 又存在着威胁, 文化也有相似之处。四川古城镇旅游资源开发普遍, 创新难度较大。阆中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如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邓小平故居、大英死海等景区, 势必争夺共同的旅游市场, 形成剧烈的竞争环境。如何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打出自己的特色品牌, 成为阆中古城旅游营销的关键。

2.4.3 旅游发展资金筹措难度增大

阆中市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政府不能拿出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旅游产业中, 旅游接待设施不能充分满足游客需要, 其他支撑产业如交通干线、景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 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虽然有很好的资源, 但没有进行配套建设、深入开发、宣传招徕, 游客来得少, 旅游业收入不多。而且当地百姓收入不高, 招商引资、募集民间资本有限, 缺少旅游业发展资金。

3 基于SWOT分析的阆中古城旅游发展对策

3.1 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产品

特色是旅游产品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也是旅游开发的灵魂。开发阆中旅游产品不仅要突出自然景观的优势, 更要突出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优势, 增强古城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在产品的设计上, 依据特色资源, 尽可能弘扬出当地风俗、文化意境、历史渊源, 满足游客对跨文化差异的了解、感受和体验, 使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成为品牌。可以复兴老字号, 建成老字号一条街, 将其传统的商铺、历史故事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一边经营一边接待旅游者。

3.2 提高知名度加强市场营销

阆中古城的文化旅游优势明显, 特色突出, 但由于对外宣传乏力, 知名度远不如山西平遥古城、安徽歙县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 今后应充分利用各种方式, 广泛对外宣传, 提高知名度。阆中旅游在市场营销中, 应该将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与促销策略组合起来, 采取多渠道营销策略, 加强重点市场的宣传促销工作, 发散构建多种宣传渠道, 突破重点市场。在营销过程中需紧紧围绕旅游品牌进行包装、宣传, 塑造、推广、传播独具特色的风水文化旅游形象, 保证阆中“阆苑仙境风水宝地”旅游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3.3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要在政府部门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加大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 重点进行旅游景区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 使更多的旅游者体验到新阆中旅游的建设和发展[13]。发展阆中旅游品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要做大量的硬件方面的细致工作, 还要采取科学管理方法和多种促销方式, 不断完善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让阆中旅游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3.4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优质服务系统

高素质人才、专业管理人员对于加速阆中旅游可持续发展、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阆中旅游人才数量少、质量低, 难以适应旅游快速发展及知识经济的需要。因此, 要尽快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方面, 通过培训提高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 要加强与各高校旅游专业的联合, 为旅游业长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 而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成分, 也含有相当大的无形服务成分, 并且服务的优劣往往是决定旅游者回头的关键因素, 因此, 建立优质的服务系统尤为关键。

4 结语

阆中古城天下稀 篇3

初到阆中,一度为阆字读音犯难。

说到阆(读去声)字,据说还真有不少节目主持人与笔者一般将此字读成“郎中”o在字典中,阀字只有一种解释:地名,在四川。据考证,阆中地名的由来有着颇多说法,在旧唐书地理志中有:阆水迂曲,绕经三面。即言,嘉陵江绕阆中城三面而行,而古时嘉陵江被称为阆水,因此阆中因嘉陵江水而得名;另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阆,门高也。阆中周边是山,形似高门,城踞期间,三面环水,易守难攻,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时,城中之民称作良,故此得名阆中。

阆中,以山水古城名扬天下,苍山四面,柔水三方,西有来龙,东有去脉,风水宝地富甲一方。仅看阆中所获诸多殊荣,就会发现这方神奇的土地不是浪得虚名,它是四川省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城,其与山西平遥、安徽歙县、云南丽江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素有“阆苑仙境”、“天下第一江山”、“巴蜀要冲”等美誉。诗人杜甫在阆中留有:“阆苑城南天下稀”的诗句,只是何谓“城南天下稀”,百思遍查而未可知。

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19年之久。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1986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成为四川省的直辖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其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研究机构正式命名为“世界千年古县”;2009年被联合国挚友理事会和国际旅游营销协会授予“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荣誉称号……

遗憾的是,此次阆中之行,虽已至秋末冬初,但却罕见地遇上电闪雷鸣,倾盐暴雨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嘉陵江随之浊浪滔天,江天一色。雨打落叶黄,城南游人忙,深秋关不住,阆苑天下祥。翌日,天昏昏,地暗暗,然于蒙蒙细雨中观阆中,竟然一派“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的水墨丹青,天造地设地别有一番景致,让人一时悸动地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阆中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嘉陵江中游,其历史之悠久,战国时曾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古城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汉武帝时此地诞生了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东汉时期产生有大气象学家任文孙父子,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于伐吴前夕在阆中被刺身亡:自晚唐到大清王朝的千余年间,小小的阆中古城先后走出了4位状元,94名进士,几百个举人。由落下闳编制的历法典籍《太初历》,首次将每年的正月定为岁首,从而确定了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新年的第一天,自此才有了沿袭数千年的中国年——春节,阆中自然便成为了中国春节文化之源。

漫步古城老街,三步一亭,五步一院,商铺摩肩接踵,祥和多于喧嚣。古色古香的众多院落是古城的一大华彩,有秦家大院、孔家大院、蒲家大院、胥家古院、马家大院等,入得院内,雕梁画栋,千姿百态,大有庭院深深深几许、飞阁连连连满亭之境,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入了北方四合院与江南园林特点,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门式等迥异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建城选址观完备的典型范例,让人玩味良久而不忍离去。

在川渝三国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气势恢弘的张飞庙、张飞墓冢,以及蜀汉遗址文物无疑是亮点中的亮点。阆中城内的滕王阁与南昌的滕王阁相映成趣,各得千秋。“大佛寺”、“云台观”、“天宫院”、“永安寺”、“巴巴寺””清真寺”、“福音堂”、“天主堂”等遗迹,涵盖了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五大宗教,可谓开放良久,包容万千。其中,道观的历史已有两干余年,佛寺历史有也逾千年,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超过了50D年,天主教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可见有容乃大的意识形态,在这方土地早已根深蒂固。

作为古代“科举圣地”,阆中城内的“魁星楼”、“三陈街”、“状元洞”、“状元街”、“清代考棚”等遗迹,让阆中昔日的科举文化成为今日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阆中市以古城为中心,已经形成“古城南区”、“东山园林”、“古城科举文化旅游区”、“天宫院旅游区”、“张飞庙旅游区”、“滕王阁旅游区”、“锦屏山旅游区”等多处成片的旅游景区。游阆中,一个字——值。

游阆中古城作文 篇4

游阆中古城作文

漫步城中,我最先发现这里讲普通话的特别多,妈妈说这里的普通话推广得不错。后来,在一个大型广告牌上面看见了“阆中――4a级旅游城市”,才明白原来这里已是旅游盛地,讲普通话是为了和外地游客更好地沟通,当然也还有我最熟悉的四川话了。我想,这次旅游一定会很有意思。

参观了风水馆,我知道了阆中原来是人们传说中的风水宝地,三面是水,四面环山,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天然的防御屏障。三国时期著名的大将军张飞就在这里镇守了七年。

靠古城边的华光楼又名镇江楼,共有四层,总高36米,楼梯很陡,易上难下,走起来有点战战兢兢。但到了顶层,就有居高临下、眼界大开的感觉,可以看到很美的古城建筑、嘉陵江风光以及秀丽的锦屏山公园,

 

我们来到川北贡院,贡院又称考棚,是科举时代士子应试的考场。顺治九年(1652),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并在此举行了四川省乡试。贡院为三进四合院建筑,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贡院之一。“咦?怎么古人来到我们这个时代了呢?”我大吃一惊,再看看四周,哦,原来这是模拟“秀才赶考”让游客参与的互动节目。看,有几个“秀才”被穿着清朝服装的官兵护送上来了,主考官助理一本正经地说话了:“本次参考共6人,中举5人,一个作弊……”话还未完,围观的游客早就被逗得哈哈大笑了。我也赶紧去报了名,想体验一下科举考试的味道。于是也穿上秀才服装,和几名一起报名的秀才被送进了考舍,每人身边都有一名士兵看守。考舍就是古 试做题的地方,只有一米多宽的小间排成一排,考试的六天内,如果你没交卷,则吃喝拉撒都在里面,晚上也在里面睡觉,功能等同于自己的房子,所以称为考舍。我一看卷子,全是繁体字,不过都还认得,便拿起毛笔,蘸了一点墨水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写了一个字,不现!原来墨砚没墨。

关于阆中古城导游词 篇5

在落下闳的影响之下,汉末又诞生了任文孙、任文公父子天文学家,任氏父子在继承落下闳天文研究的基础上,在气象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能够预报风雨、旱灾、洪灾,对天文气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国时,阆中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献身于天文事业,成为继任氏父子之后的又一天文世家。他们在自己的庭院中建筑了测天台,不避寒暑,长年观察,辛勤地积累资料,加以判断,从而得出十分准确的结论。

由于阆中天文研究人才辈出,故历代诸多天文研究行家被吸引来此。唐初,着名天文学家袁天罡在高宗时(650年)迁于阆中定居,于蟠龙山建立观星台以测天象。袁天罡死后葬于阆中。紧接着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李淳风,寻其行踪,于公元664年也来到阆中,继续天文数学研究,李淳风死后亦葬于阆中。

前面那座古朴的大殿是锦屏碑林,里面收藏着历代名人书画墨迹260多件,刻工精美,内容丰富。其中的张飞“立铭”汉隶碑,杜甫的“诗篇”,吴道子的“观音”,郑板桥的“竹”,张善子的“虎”,最受称道。

来此是“八仙洞”,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此修道。洞深孔多米,宽约17米,塑有八仙神像,洞外“飞仙阁”檐牙高耸,古树浓荫遮地,真有钟灵毓秀的味道,难怪唐代星象学家袁天罡在山壁上大书“此山磨灭,英灵乃绝”八个大字。

也许正由于吕洞宾在此修道的传说,后人在山上修起一座群体建筑构成的宫观,定名为吕祖阁。建筑依山势走向,以中心阁楼为主体,配以偏殿,长廊,面积达__多平方米。

有人说,站在锦屏山八仙洞口看阆中古城,最能看出古城的佳妙风水和前人建城的高超构思。你看,嘉陵江在山下绕了一个大弯,把对岸形成一“半岛”,江水澄碧,就像一条玉带束腰,而古城就建在半岛上,盘龙山有如一条巨龙绕伏其后,锦屏山似一道画屏遮护在前,左右群山扶持,城中街市如花开叶布,与山水相照应,使古城奠基于同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之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思想,很有科考价值。我是不懂风水之学的,只觉得从锦屏山看古城,那山水城楼交相辉映的美景,真是令人陶醉。还是陆游的诗说得好:“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城廓如锦屏。涉江亲到锦屏山,却望城廓如丹青”。也难怪杜甫写诗称赞锦屏山“来游此地不知还”了。各位佳宾,是否也有同感呢!古城民居

我们现在去游览阆中古城保护区,观赏的方式是自由组合,步行游览,__的时候返回住地。

阆中的古城保护区,多系明清建筑,也有些在风格上还保留着唐末时期特色。古城以巍峨高耸的华光楼为轴心,成扇形面展开,大街宽不过8米、小巷则仅两三米,一色青瓦平房,朴素淡雅。街巷布满民居古院,推开院门,多有照壁,转过照壁方能入院。进得一院,还有二院三院,大院套小院,天井连天井,池台花木,回廊亭榭,古色古香。再仔细观看,长檐遮街,上面的瓦当吊檐,下面的木质门窗,都有花纹雕饰,特别是那些木条花格窗,其图案千姿百态,争奇斗巧,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门窗的上抹板、隔板、腰华板、下抹板,又各有雕刻,或为禽鸟,或为花卉,或镌刻“福、禄、寿、喜”,除象征吉祥如意外,还有浓郁的审美情趣。各个民居古院,其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或为商家华丽型,或为文人典雅型,还有官家宏大气派的和呈“多”字形的大院。如果住在一个大院宾馆里,透过花窗观看院中花木池台,禁不住一股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真有味道。

古城阆中多景点导游词 篇6

非常欢迎各位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阆中旅游,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全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全市人口90万左右。1986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是整个四川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咱们中国的四大古城。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留下了“阆苑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说到阆中的阆字,很多外地人由于平常极少接触到这个字,都对这个字比较陌生,就连很多旅游节目到阆中采访的时候,主持人都会把阆中读成是郎中。那么,阆中的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阆中又是因何而得名的呢?我们现在翻开新华字典的话,阆字就只有唯一的一种解释了,那就是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一个地名。其实关于阆中这个名字的由来,说法有很多,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把阆,解释为门高也,即阆中周围的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而古时候把住在城中的居民统称为良,所以,因而得名--阆中。然而,在旧唐书地理志中又说,“阆水迂曲,绕经三面”,意思是说嘉陵江绕城三面而过,在古代人们把嘉陵江称之为阆水,所以人们又说阆中是因为水得名的。其实,不管阆中是因山得名,还是因水得名也罢,正是有了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才成就了现在的阆中古城。

阆中这座山水秀丽的古城,不仅吸引了历代众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居住,留下大量文物古迹,而且,古城本身就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汉武帝时,这里诞生了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其后,又有东汉时的大气象学家任文孙父子。而且,据统计,从晚唐到清朝1000多年间,阆中先后出了四个状元,94个进士,几百个举人。

除此之外,阆中还是中国春节的源头,这是因为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编制的《太初历》,正是由于这部历法,才把正月规定为岁首,每年的正月初一规定为新年的第一天,从此才有了现在的“春节”,落下闳也被后人尊称为“中国春节老人”,阆中也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中国春节的源头。

阆中古城在历史上一直是川北重镇,乃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是文人云集、商贾来往,这也因此为阆中带来了繁荣的多元文化。无论是风水、天文、三国文化,还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以及阆中本土民俗文化,都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融,相互发展。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的景点-张飞庙,马上就要到了。

华光楼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

咱们现在所在的景点就是阆中古城的地标性建筑----华光楼。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矗立于阆中城南、嘉陵江边,说到这阆中的楼阁,华光楼便是首当其冲、不得不提。历代到过阆中的文人墨客,无不以此楼为诗。整座楼通高25·5米,在一大片古城居民区中拔地而起,气势恢宏,极富古典建筑的特色,素有“阆苑第一楼”的称号。

大家可以看到,华光楼的楼下是一个五米高的石拱门,这是用于人们来往穿行的过街门。由于华光楼靠近嘉陵江,古代是阆中的航运枢纽中心,加之当时楼的两边都是手工业加工作坊,所以昔日华光楼下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曾有诗云“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以此来描写它的热闹。楼上则是古时候的达官贵人们邀请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欣赏山水的地方。

说到华光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相传华光楼是由于唐腾王李元婴,也就是唐太祖李渊的儿子,被贬阆中时所修建的,当时称之为南楼,古南楼历代跌遭火灾,咱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楼是清代同治六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六七年时所重建的,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

华光楼上有很多牌匾,历史也非常的悠久,例如:清朝阆中知事彭凤藻所题的“古镇江楼”,大诗人苏轼所题的“灵景”,等等,这些牌匾都分别介绍了华光楼的独特之处。如今登楼远眺,丹青城郭,无限风华尽收眼底。

各位现在是不是很想马上就登上这座楼去眺望咱们阆中古城的全景呢?咱们在登楼之前,还要请各位朋友仔细看一看这座石拱门上雕刻的内容,拱门上南北两面分别刻着“只有打倒国民党才好打帝国主义”和“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兵自己的政府”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两幅标语,这些标语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阆中征战时所留下的,正是因为这些标语,在文革时期华光楼才免遭红卫兵的破坏。咱们现在也才有机会看到这座保存完好的华光楼。

好了,各位朋友,说了这么多,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接下来咱们就一起登上华光楼去一看阆中古城的美景!

3.张飞庙墓亭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弘、建造精美。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刘备益州称帝之后,把张飞封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长达七年之久。大家眼前的这座山门,是由明代时重建的,大门上高悬的《汉桓侯祠》的匾额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张飞的墓亭了,大家可以看到这边墓亭亭柱上有一幅对联。上联是“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意思是说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有遗憾。下联是“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意思是说张飞死后,此墓虽然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英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关于这个无头之躯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当年张飞被杀害之后,凶手范强、张达二人割下其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作为进身之阶,他们乘船东下时,却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慌失措之下,便把张飞的头颅抛到江中,头浮到河南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了。

这墓亭下放的拱穴内,端坐的是张飞的武身像,大家仔细看一下这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猛张飞是不是和大家心目中的张飞有几分相似呢?这像前摆的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据说,张飞在驻守阆中的时候,曹魏大将张合带领五万大军进攻巴西首府阆中,当时张飞手足不过万人,却依靠阆中人民的支持,以少胜多,大败张合,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阆中人为感戴他的英勇,在其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精工雕成这座“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时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

这墓亭后方就是张飞的墓冢,我们再接着往前走。

3.张飞庙大殿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弘、建造精美。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刘备益州称帝之后,把张飞封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长达七年之久。大家眼前的这座山门,是由明代时重建的,大门上高悬的《汉桓侯祠》的匾额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翘脚联运、气势不凡的敌万楼了,敌万故名思议,就是说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的意思,楼的两边分别是文物展览厅和群塑厅,穿过这两个展厅,我们来到的就是张飞庙的大殿了。

大家可以首先从外观上观赏一下整个大殿的建筑风格,大殿为歇山式屋顶,砖雕拼合屋脊,屋檐下有题为“刚强直理”的金匾,这是清代果亲王亲自撰写的。走进大殿,中间端坐的那座两米多高、状貌威武的塑像,便是张飞了。也许大家觉得奇怪了,为什么这尊张飞塑像,是头戴王冠、身披锦袍呢?原来在清朝嘉庆年间,张飞被追封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便是他冠冕纹身的坐像了。左右两壁式岳飞草书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更是将大殿烘托得一片威严、儒雅。

大殿内右侧,展示的都是张飞生前曾使用过的兵器---铁鞭和铁矛,这个铁鞭有一米余长,共有29节,重约20公斤,由此可见要将这个铁鞭挥舞自如要需要不小的力气。铁矛有大小两只,大的系后人所造,小的形式古朴,上端的刀刃曲折如蛇,传说这就是张飞在战场上使用的“丈八蛇矛”!

在大殿外右侧的墙壁上有块立马勒明碑,据说,这是张飞在大破曹将张合后乘胜而写的。在石碑右边有八个大字“纯正不曲,书如其人”,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对张飞的赞誉。意思是说张飞刚正不阿,其书法就像他的人品一样。世人都说张飞是粗中有细,这块石碑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证物了。

好了,参观完张飞庙的大殿,我们接着往里走!

4.张飞庙 群塑厅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进入的就是张飞庙的“大义千古馆”了,贡院制度馆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现在我们进入的这一处展馆呢,就是贡院的科举制度馆了,大家都知道,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很重要的选官制度,那在科举制度之前,我国历史上究竟还有哪些选官制度呢?大家不妨看看我们眼前的这张示意图,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分别有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西周的世袭制、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然后就是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孕育于汉,创立于隋,发展于唐,盛于明清,被称之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大家都知道,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出了名的暴君,但他在历史上却有两大卓越的贡献,一是疏浚了大运河,那么另外一个就是发明创立了科举制度。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发展时期,考试科目较隋朝时增加了很多,有明经、明法、明算等数十种之多。当时,在唐朝流行这样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就是说三十岁考上明经科年龄就算很大了,但五十岁考上进士科的话还算是很年轻的了。关于这句话,唐朝有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可以为我们佐证,那就是白居易,他二十九岁就高中了进士,而在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中进士者可享受三大恩惠:一是打马游街三天,二是皇帝赐恩荣宴,三是到慈恩塔下题名,当时白居易就到慈恩塔下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由此可见,“五十少进士”绝不是吹嘘之词啊!

到了宋朝,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中有代表性的分别是,一是试卷开始密封,二是中进士即授官,三是可以实行内省试。科举制度到了元朝,则开始逐渐衰落,元朝开国44年才举行科举考试,并且将蒙古人设一考场,汉人、南人设一考场,考题难易、中试名额、录取标准都不一样,甚至各发一榜。当时,把人分为十等,乞丐为第十等,读书人则是第九等,现在所说的“臭老九”就是从元朝开始出现的。

但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重视人才选拔。明朝是开考次数最多,录取人数最多的一个朝代。直到光绪31年,这个时候大清国力枯竭,外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袁世凯、张之洞上书立停科举制度,慈禧太后迫于压力,便一纸诏书废除了科举制度。至此,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6.贡院程序馆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景点就是古城中的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四川贡院,贡院俗称考棚,是科举时代考生们应试的考场。在明清时期,用作县考、府考的地方称之为试院,用作乡试、会试的地方才称之为贡院。清代四川贡院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科举考试场所,是见证科举取士的实物宝库,根式我国现有贡院中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特色最突出的科举文化胜地了。

现在我们进入的这一处展馆呢,是贡院的科举程序馆,这里所反映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时的具体程序。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就通过这张明清时的考试程序图,看一看究竟要经过哪些程序,才可以突破重围进入贡院参加考试。

大家可以看到,首先呢,是最基本的入学考试---童试,童试并不是国家正式考试,只是童生为取得参加正式考试资格而进行的进学考试而已,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考中者统称为秀才,秀才才有资格到省会城市参加国家组织的正式考试--乡试。读书人在童试的过程中要过五关斩六将,如果三关中有一关不过,连秀才也考取不了,也就等于没有功名。《儒林外史》中曾描写了一个老童生,周进,寒窗苦读几十年,年过六十连个秀才的名份也没取得,一次跟随几个商人来到省城,非要到几十年想进而又不敢进的贡院去看看,他一进了号房,不觉眼中一阵酸楚,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就不省人事了。其实,像周进这样苦读几十年而未能进入贡院参试的读书人,在科举时代多如牛毛。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成绩优良顺利通过童试的人,他们就可以参加国家组织的正式考试--乡试了。乡试是每三年开考一次,总共是考三场九天,每三天为一场,考中者统称为举人。阆中的这一处就是当年考乡试的场所了。举人在第四年的春天便可参加由礼部举行的会试,会试考中者到皇宫参加由皇帝亲自举行的殿试,考试结束之后发皇榜,分三个等级。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

二、三甲人若干。

有一个成语叫连中三元、三元及第,这是怎么叫出来的呢?这是因为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的第一名又称之为状元,若一位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这三科考试中都名列第一,那就是连中三元、三元及第了!那在1300年的科举时代中,有没有这样的奇才呢?当然,而且还不止一人,总共有15人连中三元。

那么我们下面请各位跟随我继续往前走,去看看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道皇榜!

7.巴巴寺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中国的三山五岳之中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如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嵩山的少林寺,西藏拉萨的大昭寺,而在阆中也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寺庙---巴巴寺,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只是觉得它的名字很有趣而已,可它在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心中有着非常神圣的地位。这是因为那里埋葬了一位德高望众的圣人--伊斯兰教噶德忍耶教派第一位来我国传教的祖师华哲·阿卜董拉希,又称为西来上人,他长眠于此已有300多年了。

“巴巴”二字是外来语,阿拉伯语有“祖先、祖师”的意思,是对圣人的尊称。各位眼前的这座巴巴寺,他既是墓地,又是一座宗教圣地,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的朝圣之处,素有”东方麦加”之称。关于巴巴寺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康熙23年,穆罕默德第29代裔孙,就是这位华哲先生,来到阆中传教,据说他是言语诙谐、善于骑射、尤其擅长诗歌。一天,他同当时的川北总兵马子云同游蟠龙山,看到蟠龙山地势甚佳,便卜其阴宅于水池之中,康熙28年,他去世之后,其弟子便在他生前所卜之处建造了墓亭,将其安葬于内,并命名为“久照亭”,俗称巴巴寺。现在,大家就可以看到山门处的这块写有“久照亭”木匾了,从字面上理解,意思就是说巴巴寺明月常照,清风长吹,而在清真教义中就是永久长存的意思。进入山门,大家可以看到左侧这块是乾隆年间的水磨青砖大照壁,它长十米,高八米,正面雕刻的是明代唐寅,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唐伯虎的阆山阆水图,背面是唐代张藻的迎送图,大家可以看到,照壁上的刀工精美、技艺精湛,图案很富有艺术感和立体感。

照壁后就是大殿了,大殿为寺内的主体建筑,分为内外二室,外室锦帘垂掩,匾额高悬,水磨地面铺设丝毯跪垫,供人朝拜。内室是华哲先生的墓室,顶若苍穹,高悬金匾两通,大家可以看到其中一块题写有“清修”二字的匾额,这是由清朝多罗贝勒亲王亲手书写的,上面还装饰有龙吻金印,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巴巴寺内外绿树环绕,古墓参天,每年都吸引着甘肃、宁夏等地众多穆斯林前来朝圣,同时,巴巴寺也以其清幽雅秀、小巧奇绝、精工富丽的建筑艺术和砖雕艺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8.科举状元馆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进入的就是贡院的科举状元馆了。状元之称开始于唐朝,他们是科举时代造就的明星,其中多数都堪称一代人杰,有的更为推动历史进程和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唐朝到明清,共举行过文科考试近800次,武举两百余次,状元总数在千人以上。但姓名可考者,迄今也没有精确的统计。本馆所罗列的是由阆中人杨林由先生参考各种文献校订出的文状元672人,武状元246人,总计918人,那下面主要给各位介绍几位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状元。

首先,第一位。郭子仪,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官至宰相的武状元,他一生战功赫赫,首先是在安史之乱中大显身手,后来又数次击退吐蕃的进攻,为保大唐江山的稳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他一生历经四朝皇帝,并受到历代帝王的中用和喜爱,唐代宗更将自己喜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六儿子郭暧,这时升平公主和郭暧都只有十多岁,后来两人在家里还上演了一出轰动历史的闹剧,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醉打金枝!

那么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一位各位非常熟悉的状元,那就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关于王维考上状元,民间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王维自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当地出了名了神童,21岁就高中进士,当年他以第一名的身份来到京城赶考。在考试途中得知一消息:状元人选已经内定,乃是太平公主所推荐的一位一同应试的书生。王维本想凭真才实学夺得第一,得知此事之后,深感不安。于是来到岐王府中,见到岐王,一阵交谈之后,岐王决定帮助眼前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岐王知道太平公主平时喜欢读诗,而且喜欢琵琶乐曲,于是岐王想出一个办法,让王维男扮女装来到公主府为公主谈琵琶唱曲。没想到,公主一听,便被曲中优美的诗词所深深吸引,于是就问岐王说这么好的词,是出自何人之手啊,这时王维悄悄从殿中退下,更换上男儿装,回答公主说这正是他的作品。公主十分欣赏他的文才,于是就御笔一挥,给皇上写了一封推荐信,再加上王维出众的文才,因此打败竞争对手,在众多文人中脱颖而出,受到皇帝的青睐,被钦点为状元。由这个小故事,咱们也可以看出,王维不仅文才好,而且是一个非常懂得营销自己的人啊,也就是咱们现代所说的,不仅笔试要过,这面试也要过才行啊!阆中状元馆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阆中状元馆了,大家都知道“状元”这个称号是来之不易的,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方能荣登宝座。咱们阆中自古便是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从唐代到清末废除科举,这1300多年间,四川共出了19个状元,阆中就独占4名,位列四川省首位,在整个西南地区都堪称翘楚!而且这四个人恰好还是两兄弟,这在历史上更是少之又少!

大家首先请看这两尊塑像,他们是唐代的一对兄弟状元,尹枢、尹极,他们中状元都是70岁高龄了,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对兄弟状元,也是最老的一对兄弟状元,由于中状元时年事已高,都衣锦还乡!由于文才出众,被人们称之为“梧桐双凤”,尹枢在高中状元的时候还有这样一段佳话,他是在公元791年中的状元,他的主考官叫杜黄裳,三场考试之后,杜黄裳择优评定了三十分考卷,召集应试举人说:皇帝委我重任,要我为国家选拔人才,诸位都是当今才俊,有没有谁可以帮助我?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出来发言,这个时候来自阆中70多岁的尹枢挺身而出,说到:在下不才,原为一试。杜黄裳很高兴的请尹枢来为考卷写评语,尹枢写好一份就高声唱读,底下的举人听了都赞叹不已。尹枢评完29份,连同自己的 卷子一并送上,杜黄裳问:谁可以做金科状元?尹枢说:状元非老夫不可!这是何等的自信啊,如果尹枢没有真才实学,他怎敢如此说?!这样,尹枢就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自己点自己做状元的人了,也是阆中首位状元!22年后,他的弟弟尹极也状元及第。

那旁边这两位呢,是我们阆中另外一对兄弟状元,其实他们是兄弟三人,这里是老大陈尧叟,老三陈尧咨,老二陈尧佐中的是进士,不在其列。大家可以看一下老三陈尧咨,他是却是一副将军装扮,不要以为他中的是武状元,其实他中的也是文状元,这样的装扮是因为陈尧咨是既能文又能武。欧阳修在《卖油翁》里写到:尧咨闪射,当世无双。说的就是他了,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由文职改任武职的文状元。在陈家三兄弟中,有两个当了宰相,一个当了将军,再加上他们的父亲最后也官至左谏议大夫,所以咱们阆中又这样一则民谣:“兄状元,弟状元,兄弟二状元;子丞相,父丞相,父子三丞相。”

而在废除科举考试的今天,大家已经不用再这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争夺这难之又难的状元了,正所谓”36行,行行出状元”。各位朋友,我们再继续去往下一个展厅!

9.贡院防作弊馆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贡院的防作弊馆了,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似乎自有考试以来,这个作弊就相伴而生,再加上科举考试名利效应的逐渐升级,很多人甚至不惜冒着性命危险,也要通过作弊来实现金榜题名的美梦。作弊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作弊手段较现在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那么我们下面就来看几种比较有趣的作弊方式。首先,就是大家眼前的这款作弊服了,大家可以看到,衣服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有点像咱们今天很流行的文化衫啊。但这在当年这却是考生们作弊时的不二法宝,真可谓是一衣在身,有如神助啊。但这种作弊方式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书写面积太大,目标太过明显。这样,很容易被监考老师发现了。于是后来,聪明的考官就在贡院的门口设立了两个大的洗澡堂,规定凡是进入贡院考试的考生,在考试之前都要统一洗澡,并换上统一的衣服,当然,这样的作弊方式就不能再用了。

我们接着再来看另外一种作弊方式,飞鸽传书。古时候不像咱们现在,没有手机,通讯方式都还比较原始,绞尽脑汁想要作弊的考生就想到了利用飞鸽传书的原理,在考场将考题写在小字条上由鸽子传出去,然后墙外的人再通过鸽子将答案传送回来,这种作弊方式似乎有点类似于咱们今天的手机短信作弊。但是这一切都瞒不过火眼金睛的监考考官啊,考官发现后就在考场的四周燃放鞭炮,把飞鸽全都吓走了,并且还在楼上放老鹰来把飞鸽吃掉。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古时候的小抄,大家可以看,小抄的字非常的小,整个小抄做的非常的精致,现在看来也可以算得上一件工艺品了。这么小的字用一般的毛笔是很难写出来的,这上面的字可都是是用老鼠的胡须特制的毛笔写成的,考生就将这种纸条放在衣服或者饭菜里面进行作弊,更有甚者,用手抄加刺绣的方式,把四书五经的重要内容绣在内衣的夹层里面。

朝廷其实对考场作弊的处罚相当严厉,规定要是在考场发现了考生的作弊行为,首先要当场取消他的终身考试资格,然后还要在考场门口上枷一个月,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10.天宫院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天宫院风景区的入口了,整个风景区在2006年由政府投资重新打造,在2007年正式对游客开放,阆中也因此被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都葬于其中,并且留下了淳风墓、天罡墓、观星台等众多遗迹。

大家一听到风水二字啊,肯定就觉得这就是算命之类的封建迷信,事实上,风水不但不是迷信,还是一门非常神秘的科学,现在有很多学者都在对其进行研究,风水学也逐渐成为一门学习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

那么天宫院究竟是为何产生的呢?相传,当年袁天罡观天象,禀告唐太宗李世民说:巴蜀之地有龙气,可能要出一代帝王,太宗大惊,恐怕这李氏江山落入他人手中,于是,命袁天罡前去斩断龙脉。袁天罡步王气,就来到了阆中,他一看阆中山围四面、水绕三方,西有来龙,东有去脉,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当他来到天宫院所在地的时候,觉得此处风水甚佳,就埋了一枚铜钱做记号,稍后李淳风到阆中造访袁天罡,在游览途中也相中了天宫院所在地的风水,并留下一枚金针做记号。后来两人相会时提起风水一事,都称已经选中风水宝地,结果,两人挖出来之后才惊奇的发现,李淳风的金针刚好插在了袁天罡的铜钱眼中。两人就此认为,只是风水学术上的共识,也是一种缘分,于是“你也缘,我也缘,和不修座天宫院”,便留下了天宫院这一古迹。

各位听完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风水之说非常的神奇?那各位要是听了我接下来的这个故事,就更会感叹风水学的不可思议了。

相传,李淳风因为精通天文历法,曾因为预感不久武则天将乱唐的灾难,便独自推算起来,他推算的忘了情,对周围所发生之事全无知晓。直至在一旁的袁天罡推了一下他的后背,道“天机不可泄露”,他这才罢手。但这时他已经推算到千年之后了,于是。,李淳风便把他的推算结果,写成诗歌,又画成图画。,通过袁天罡奏给唐太宗,这就是现在的《推背图》,《推背图》不仅把唐朝数百年,而且连此后的宋、辽、金、元、明清的治乱兴衰都预测的分毫不差。真的是前超诸葛亮,后压刘伯温啊!

好了,说了这么多,下面就带各位一起进到院内去感受一下这两位风水大师的神奇之处吧~!

12.观星楼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经过水波盈盈的荷花池,走过石梯,我们现在所看到这座三层大屋顶塔形翘檐结构的高楼,就是观星楼了,这是为纪念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而建的。

楼前的这尊青铜塑像就是落下闳了,落下闳是西汉阆中人,为人勤劳聪慧,从小就喜欢观天上星、水中鱼,曾南下渝州会友,北出剑门求师,常常深入民间,访老问贤,他还在蟠龙山修建了观星台,潜心于天文科学的研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西汉武帝时,落下闳被征召入京,与天文学家唐都、邓一平一起研制历法,他通过精心的计算,提出了“八十一分之律历”的方案,较之其他十七种历法更为科学,被汉武帝采用,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步完整统一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太初历”,不仅在我国天文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天文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于此同时,落下闳还制定了浑天仪,奠定了我国乃至世界古代先进宇宙结构理论,当代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编著的《中国科技史》称落下闳为天文学史上的“灿烂的星座”。

在落下闳天文研究巨大成就的影响下,汉末,阆中又诞生了任文孙、任文公父子天文学家,三国时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献身天文事业,又称为继孙氏父子之后的一代天文学家,天文人才辈出,使得阆中名声大振,一时四方名人学士纷至沓来,直至唐代又有袁天罡、李淳风等一批天文名流荟萃阆中,他们在阆中修建了多处天文台,使阆中在汉唐以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成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中心。

因此,阆中人民为了纪念这些伟大的天文学家们,在观星楼底层塑造了袁天罡、李淳风像,二楼塑有三国蜀汉周群祖孙像,三楼塑有落下闳及任文孙父子像.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登上这座观星楼去感受一下汉唐天文学“群星璀璨”的壮阔图景!

13.滕王阁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现在所参观的就是位于阆中古城北、嘉陵江玉台山上的滕王阁了,大家可能通过王勃的《滕王阁序》早已对滕王阁这三个字如雷贯耳,但是此滕王阁非彼滕王阁,王勃所描绘的滕王阁位于今天的江西南昌。但这两座滕王阁还是有共同之处的,那就是他们都是因为一人而建,此人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个儿子,也就是唐腾王李元婴。据说,当时李元婴被贬阆中,为了延续在宫中的奢靡生活,就用聚敛的钱财修建了这座气势宏大、富丽堂皇宫殿式建筑群,当时称之为隆苑,后来因为避讳,改为阆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南昌滕王阁有著名诗人王勃留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那咱们阆中的滕王阁也有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加持!当时,杜甫旅居阆中,游览滕王阁时,曾写有《腾王亭子》和《玉台观》两首诗,以此来赞赏滕王阁风光的秀丽和奇异。其中,“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这句更是为人千古传唱。这些诗句都使阆中滕王阁名声大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政府根据历代对滕王阁的诗文描写,对年久失修的滕王阁进行了修复,开辟为滕王阁公园,园林用地85亩,依山就势,起伏跌宕。如今的阆中滕王阁比原先的规模更为宏伟,阁院内景色优美,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成为咱们阆中又一风景名胜区。来这里的游客,可以登临滕王阁,凭栏远眺,阆苑山水,尽收眼底。

现在大家眼前所看到的这尊石塔,就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唐代舍利石塔,经人研究它就是七级浮屠,这是佛教中等级最高的佛塔。它始建于公元4世纪的唐代,高约8.25米。关于这座宝塔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腾王李元婴从小在皇宫里娇生惯养,贪图享乐,被贬阆中之后依然是不加收敛,骄奢淫逸,他为了来世依然能够过上这种骄奢的生活,就想通过修建浮屠这种方式,来祈求他来世也可以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于是就命人在院中修建了三尊佛塔,其余两尊因为历史变迁,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只剩下大家眼前这尊了。关于这座佛塔有一个神奇的视觉效果,那就是你围着这个佛塔转,无论在哪个方向看佛塔,佛塔都是倾斜的,所以这座塔又被人们称之为“斜塔”,也有人嘲笑说,李元婴为官不正,就连他修的佛塔也都是斜的。

好了,接下来,就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半个小时之后在门口处集合,前往下一个景点!

杜少陵祠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

看过碑林之后,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杜少陵祠堂了。首先,大家可以看到这尊塑像,他就是我国著名大诗人,诗圣,杜甫,杜甫是在我们阆中游览时间最长、留下诗文最多的一个诗人,他在短短半年的时间两次莅临阆中,并留下诗文六十余篇,阆中也因此成为他一生旅居中写诗最多的地方。

他所描绘的阆山阆水最得神韵,那在他塑像两边所题写的就是他所作的《阆山歌》、《阆水歌》。大家可以看到这阆山歌中写道“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哪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在诗中,诗人觉得此山的灵气可以与嵩山华山相媲美,想在此忘却世间烦恼。

那在《阆水歌》里,杜甫写道“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浆依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盛事可断肠,阆州城南天下稀。”通过阆山阆水歌,我们不难发现杜甫将这阆中山水描写的惟妙惟肖,难言其喜爱之情。

许多人来到这里都会有一个疑问,像这么伟大的诗人,他是如何来到咱们阆中的呢?这得从“安史之乱”说起了,唐玄宗14年,安禄山在范阳叛变,先后攻陷了洛阳、长安,并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杜甫一家为了躲避战乱,四处流亡,一路上看到了很多悲惨的场景,难掩忧虑,写下许多为人称道的诗篇,最后决定在成都修建“草堂”过上隐居的生活。再次其间,杜甫两次来到阆中,第一次,是因为杜甫的好友在赴京途中病逝于阆中,杜甫听闻后火速赶到阆中,这次他在阆中停留了大约3个月的时间,因接到他女儿生病的家信,不得不匆匆离开阆中。第二次是因为杜甫决定弃蜀北归,离开成都的时候,因为留恋阆中山水,打算再来阆中观光一次再行离开!这次他带上了自己的家人,尽兴地游玩了阆中名胜,并写下了赞美阆中的阆山歌和阆水歌。

好了,说了这么多,下面就请各位游客自行游览,我们半小时之后再门口处集合!

中天楼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阆中。我们现在所参观的便是位于古城中心的地标性建筑,中天楼了,中天楼又名四排楼,是阆苑十二楼之一,有“阆中风水第一楼”的美誉。在唐代的时候,中天楼就已经存在了,不过在民国年间,毁于战乱,今天所看到的中天楼是2006年的时候重新复建的,2008年国庆前夕才正式对外开放。

中天楼是一座三层明清建筑风格的木质高楼,楼高25米,在一大片古城区中拔地而起,其实恢弘,建造精美。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的,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它北通北街,南通双栅子街,西通西街,东通武庙街,古人在修建中天楼的时候选址非常的讲究,他们通过测量,计算出阆中古城四周东西走向的山脉和南北走向的山脉的最高点,在天空交汇处映射到地面的位置,并在此修建了中天楼,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

我们现在登上二楼,便可以看到一尊塑像,这便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了,他是我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大约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据说他的母亲华胥是阆中人,在阆中孕育了伏羲之后,在甘肃天水生下伏羲,所以阆中也算得上是人祖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伏羲在他的一生中,曾先后三次来到阆中,在阆中云台山创立了先天八卦,成为后世风水学的理论根基,周文王将伏羲的先天八卦演变成64卦,著就了《易经》,成就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据。

看到这里,大家不妨可以到外面看一下,中天楼南面正对的就是锦屏山,背后就是蟠龙山,这用风水学的观点看,背后的盘龙山称之为古城的镇山,前面的锦屏山则是鞍山,西北方玉台山脚下是嘉陵江的入口处,称为天门,东南方向的大象山是嘉陵江的出口处,称为地户。由此可见,阆中古城的选址完全符合传统风水理论,那就是前有鞍山、后有镇山,左有地户,右有天门,展现出城依山,山连水,水偎城,形成山水环抱、相互映衬的风水格局。

说到这里,我们接下来再登上第三楼,去一览阆中全景。

张宪祠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张宪祠了,张宪祠占地约30余某,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地形像一把圈椅,前人把祠堂选在锦屏山腰这个地段,可以算得上一块“风水宝地”。

这是为了纪念抗金英雄张宪而修建的。俗话所的好“马鞍山下出武将”,锦屏山原名就叫马鞍山,在这座山下,就出了这样一个骁勇善战,名垂史册的大将张宪。张宪,南宋人,少年时,就读于锦屏书院,金兵南侵过程中,投笔从戎参加了岳家军,在军队里屡立战功,后来官至副都统,和岳云一起成为岳飞的左膀右臂,每有征战,二人作为先锋,率部先行,被岳飞所赏识。当年金人擅长骑射,所部署的连环拐子马阵率攻不破,导致南宋大军节节败退,张宪一日坐于山头,苦苦冥思破阵方法,当看到一位农夫手持镰刀割草的时候,灵光一现,想出了对敌策略,那就是在普通的长枪上安装一把勾形镰刀,以此横扫马腿,干扰马队的奔跑,这也就是后来兵器谱上所记载的“钩镰枪”。由于张宪的机智聪明,骁勇善战,岳飞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张宪,所以他不但是岳飞的一员部将,更是岳飞的爱婿。

后来由于岳飞被秦桧诬陷,张宪受其牵连,被秦桧施以酷刑,想让张宪屈打成招,史书上记载:“张宪被掠,全无肤,竟不伏”,秦桧阴谋破灭,无计可施,只好用“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张宪一起绞杀与杭州**亭,当年张宪才年仅27岁。秀水颂英烈,青山埋忠魂,阆中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在家乡建阙立庙加以祭奠。现在我们进入庭院,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座仿古四合院组合式楼房,建造非常精美。在庭院之中有塑有张宪的武身塑像,大家或许有疑惑,为何这尊张宪塑像不是放在正殿之中,而要放在这庭院里面,其实这是一种匠心独运的表现:张宪功高蒙冤,壮志未酬,人虽死,心不甘,所以这尊塑像不稳坐殿中,而是立在陛下。你看他身披金甲,左手按剑,右手抚腰,威严挺立。在看他的神情,双目炯炯,彷佛在问:抗金保国,何罪之有?看到这里,联想西子湖畔那流芳千古的岳王墓和遗臭万年的秦桧跪像,我们都会感受到历史的公正。

阆中古城旅游规划 篇7

1 库区特殊困难移民福利改进的理论分析

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福利首先取决于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或者个人效用)的大小,如果所有社会成员的个人福利都增加,那么社会福利也就增加。帕累托标准是福利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福利标准之一。帕累托认为,因为某一很小的变动使所有人的福利都增加了,该状态就是好的;所有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部分人福利增进的同时部分人福利减少了,这两种状态就都是不好的。因此改变特殊困难移民的贫困状况,增加移民的个人福利,也是增加全社会福利的一种方式。

库区特殊困难移民的福利与生存环境紧密相连,当库区移民由于国家水利工程建设被迫搬迁时,其福利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原来的生态福利不复存在。新的生态福利需要政府以及相关方面的支持,并非自然形成,因此,国家和政府成为库区特殊困难移民改进福利的领导主体。

阆中市的现有大中型水库6座,目前阆中市水库移民人口分布在35个乡镇(街道),有已登记享受移民后扶和正在登记核实的移民人口1.8万余,其中特殊困难移民12741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应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此,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解读后期扶持政策的理论依据,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移民的后期扶持方案。

2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特殊困难移民后期扶持方案

阆中市以移民的整体福利改善为目标,计划于2015~2017年期间通过资金直补和项目扶持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大中型水库特殊困难移民生存资源匮乏、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差、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实现12741名特殊困难移民的整体解困。扶持方式主要分为资金直补、住房建设、生产扶持以及家园建设等方面。

2.1 资金直补

资金直补采取现金直补到人的方式,按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的标准发放,可使移民直接受益,且中间操作环节少。资金发放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可以帮助移民解决基本温饱问题,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据移民人口登记调查,全市总共有12741人可纳入资金直补对象,每年需直接补助资金764.46万元。

2.2 住房建设

解决12741名特殊困难移民的住房问题是改进其基本福利的重要方面。阆中市特殊困难移民的住宅大多破败老旧,加之人多地少,不能占用过多土地资源。结合避险解困工程,大力实施安置点建房和集镇购房,以期改善特殊困难移民的居住条件。根据移民不同的搬迁安置意愿,主要实施项目包括改造危房480户,由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移民分户建设住房24826.34m2,对于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移民,选择就近前往集镇购房的方式进行安置,共计购房15784m2。

2.3 生产扶持

在实现住房保障的前提下,改进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移民实现增收创收。在生产方面,阆中市移民村的现有主要水利设施大多年久失修,水利灌溉条件差。农田水利方面进行中低产田改造27.73hm2,土地整理113.33hm2,修建蓄水池97口,新建渠道39.5km,维修、改造山坪塘45口等;通过帮助移民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共安排川明参、核桃、蔬菜、药材等种植666.67hm2,养殖生猪、牛、羊等2万余头,鸡鸭小家禽10万余只。

2.4 设施配套

进一步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特殊困难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特殊困难移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进行打井、水井维修项目,新建高位水池3口,新建、改建输水管网4.96m、给水管网3.6km,新建沼气141口,天然气979户,建设加压站4个,修建村道71.13km、车行道路2.71km、社道35.17km、便民路26.5km、人行道路1.87km、桥梁三座、沿河路13.48km。规划变压器3个,弱电管线、输电线路共6.19km,电话交接箱共5座,进行农电改造756户,村级服务中心及村级活动室15个,新建健身场所10个,电灌站7处,路灯34盏。环境整治方面进行垮塌整治4000m,内河治理两处,绿化面积1522.49m2,污水管网8.14km,雨水管网2.72km,化粪池4个等。

3 提高特殊困难移民福利的建议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对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和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厘清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思路,解决特殊困难移民存在的问题,改进移民的基本福利,并最终将政策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认真落实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目前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仍以政府主导管理为主,主要方式是以资金直补和项目扶持相结合。为促进移民的可持续发展,需转变后期扶持观念,探索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移民后期扶持方式。一方面,提高后期扶持直补标准,目前实施的直补资金数额偏低,随着物价的上涨,有必要提高直补资金的补偿标准,满足移民的基本生活所需。另一方面,由于后期扶持的对象仅限于房屋搬迁的移民以及安置区的移民,对于安置区的非移民不能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在制定扶持方案时,既要突出特殊困难移民这个重点,也要兼顾其他移民和非移民群体,尽量避免不同群体之间因政策差异而造成矛盾、甚至影响社会安定。

3.2 科学安排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

近年来,国家对库区移民的扶持项目较多。在规划扶持项目的时候,要避免项目的重复规划,资金的重复使用,浪费财力物力。针对不同的移民村组,项目安排要充分结合移民意愿和实际情况,实现后期扶持项目的组合优化。依据移民的自身能力,在解决基本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产业,不能单纯依靠产业带动发展。提升移民的素质是关键,要提高就业教育培训的比重,鼓励引导移民通过知识劳动摆脱贫困,适量发展精细种养业。在项目规划到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严格项目跟踪,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3.3 积极整合、统筹利用好移民资金

在资金管理方面,部分后期扶持项目的资金来源除国家专项资金外,还需要一定的省级及市级部门筹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资金的落实方面会呈现一定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在每年财政的支农资金中,增加移民后期扶持建设资金的支出比例。同时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整合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做好财政、移民、水利水电、交通城建、救济救灾、社保医保、教育、就业等部门的统筹协调,形成移民群体与社会各个方面通力合作、协调发展。

摘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在我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项改善移民生活生产条件的民生工程。特殊困难移民属移民后期扶持中的重要人群,通过对特殊困难移民福利改进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阆中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特点,从扶持政策、项目安排、资金管理等角度提出提高特殊困难移民福利的建议。

关键词:福利经济学,移民,脱贫解困

参考文献

[1]侯璐璐.我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经济学分析[J].人民长江,2009(01):94-96.

[2]张津瑞,段跃芳.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实施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财政,2013(06):51-52.

[3]王沛沛.后期扶持对水库移民生计资本的影响[J].生态经济,2015(05):170-174.

[4]林乐芬,葛扬.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的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研究[J].经济学家,2010(01):49-56.

[5]厉以宁,吴易风,李赘.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85.

阆中古城旅游规划 篇8

在启动仪式上,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马凤春代表共建书院捐建方讲话,他表示,在“书香中国”建设方兴未艾的今天,在阆中捐建书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游客参与阅读,是一项务实和创新之举,将开启中国全民阅读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新篇章。世界知识出版社将与阆中市进行深度合作,推动阆中古城旅游文化走出去,吸引世界的目光到阆中。在今年6月举行的新加坡国际书展上,世界知识出版社将与阆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参展。

世界知识出版社特邀嘉宾、外交部档案馆馆长鲁桂成以“奏响‘一带一路’交响乐”为题,为嘉宾和当地机关干部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生动地介绍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产生的背景、基本内涵和面临的挑战。他强调,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任务。

上一篇:采油厂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3、无收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