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保制度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院环保制度(精选10篇)

医院环保制度 篇1

一、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医院综合排水中生活废水所占比重较大,其主要成分为如有机物、悬浮物、油脂、ph等都是与日常生活相似,但其成分更为复杂,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必须经消毒灭菌后方可排放。

为了满足医院外排污水过标排放的要求,污水处理工艺将依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中的一级强化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根据“指南”要求:医院病区与非病区污水应分流,不得将医院产生的污物随意弃置排入污水系统。

根据GB1844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要求: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消毒接触时间≧1h,接触出口总余氯2-8mg/l。项目生活污水(职工宿舍及厨房污水)采用三级化粪池处理。

医院废水处理设施日常环保措施

(1)臭预防措施

为防病毒从医院水处理构筑物表面挥发到大气中而造成病毒的二次传播污染,将水处理池加盖板密闭起来,盖板上预留进、出气口,把处于自由扩散状态的气体组织起来,导入排气管道经过活性碳等有效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医院污水处下设施泥处理工艺以污泥消毒和污泥脱水为主。水处理的剩余污泥在污泥消毒池内,投加石灰或漂白粉作为消毒剂进行消毒。若污泥量很小,则消毒污泥可排和化粪池进行贮存;

(二)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根椐国家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WPB-2001)中的规定,食堂厨房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油烟废气经净化后由专用烟道进行排放。

(三)固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医疗性固废

医疗性固废主要是指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一次性注射器、各类塑料制品、纱布等和有机污染废弃物如病理科手术室废弃的切除器官、血液制品及传染病人的生活垃圾等。医院这类固废的处理方式为:经集中收集后用塑料袋封装,统一交由专门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厦门绿洲环保公司进行处置,严禁私自回收及外排、外卖。另外同位素治疗和诊断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水也应采用专门容器收集交由厦门绿洲环保公司外送处置。

2、污水处理设施污泥

医院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水中大量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其中相当部分转移到污泥中,使污泥也具有了传染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此类污泥属危险固废,应按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并执行GB18466-2005《医院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4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处理措施详见上述章节—“医疗废水处理设施日常环保措施”。

3、办公及生活垃圾

对于项目排放的办公及生活垃圾,包括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同时还有一部分塑料、废纸、金属、玻璃和织物等。对于这部分垃圾应设立一定数量的垃圾点,对各种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到及时清运,避免造成垃圾二次污染,从而防止冬季由于风力较大而形成垃圾,夏季由于气候炎热而容易腐烂变坏,滋生蚊蝇。处运途中,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或覆盖措施,避免二次污染。

4、噪音污染防护措施

医院环保制度 篇2

一、做大湖北环保产业是湖北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好题材

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十七大要求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摆在工业化、城市化突出的战略位置,要求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实施责任制,并落实到每个单位和家庭,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2、环保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

环境保护不能仅仅依靠全民的自觉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真正社会性的大规模的生产性环境问题仍然要依赖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以及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环保产业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环保产业作为经济更好更快增长的有效动力和保证,逐渐得到高度重视,成为国家重点扶植产业之一。

3、做大环保产业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2007年底,国家把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任务赋予湖北省。湖北省做大环保产业不仅是湖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好题材,也是对全国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应作出的实际贡献。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两型社会”建设实验方案中,明确提出设立环保产业投资基金,打造中国的环保产业之都,启动六大装备制造与研发服务基地建设,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综合利用、物理污染控制、环境监测、清洁能源及生物材料等,并重点规划了投资千亿元的重大项目。

4、做大环保产业,发展“两头在内”的经济是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理性选择

中国有巨大的环保产业需求市场,湖北省尤其武汉市有发展环保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基础。以前的出口导向型产业,或者两头(资源、市场)在外,或者一头(市场)在外,而按新的制度框架来发展环保产业,则是市场、资源、制造企业均在内的良性经济循环模式。

二、湖北、武汉的环保产业有巨大的优势

实践证明,发展和建设地方环保产业,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具有雄厚的机械制造基础和工业基础,具有现代生物、电子、化工产业,能为现代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以及产业配套能力;具备较强的整合能力,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快速整合;具有创新能力,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具有良好的交通环境,使购销渠道通畅成为可能;具有运输能力,为客户提供及时方便的服务;其他工业发达,为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湖北省、武汉市具备了发展环保产业的这些条件。光谷的新光电子、生物产业和武汉市的机电制造业密集区和高新技术应用人才密集区等都成为了其发展的良好基础。同时,武汉市还云集了全国顶尖的环保技术设计院和一批著名高校,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武汉市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环保发展优势。

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在武汉创建国家“武汉青山国家环保产业基地”,200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武汉青山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基地”,武汉市成为全国环保科技示范城市,这都为武汉环保产业的高速发展搭建了更高的平台。

1、产业规模大

据调查, 湖北省共有年销售(经营)收入200万元以上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及事业单位337家, 从业人数达44489人, 截止2004年底, 全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拥有国家资产7296129.64万元。根据2004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产业年收入总额比较, 湖北省环保产业年收入列全国31各省市自治区的第10位, 环保产业年收入120.9亿元, 相对于该省经济排位而言是较靠前的。武汉市2007年全市环保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1.7亿元,环保工程与装备制造份额占到环保产业产值的76.3%。全市环保工程与装备制造主要涉及空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噪声控制等产品,其中空气污染治理份额占到环保产业的55.3%。武汉产生了凯迪、华丽、天虹、都市环保、绿色冶金渣、华德等在国内极具影响的环保龙头产业,2008年全国十佳环保企业中武汉占有两家,武汉在科技力量、研发水平、工程力量、科工贸产值方面均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

2、产业结构全

(1)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以凯迪环保、凯迪蓝天、华科大等为主体的企业在烟气脱硫、脱硝等环保工程设计具有很强的实力,武锅等企业在建设循环硫化床锅炉生产基地,形成大气净化及循环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在生产工艺上,湖北省、武汉市在干法脱硫成套装置,大容量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碱回收锅炉等产品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

(2)水污染防治领域。凯迪水务、科梦、方元环境、安全环保研究院等企业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有望在生化法处理技术上取得较大发展,建设污水净化、污泥回收及循环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和工程中心。

(3)固体废弃处置与资源综合利用。现有凯迪电力、都市环保、绿色冶金渣等龙头企业,在武汉工业、农业及生活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装备制造和研发服务方面具备坚实的基础。

(4)环保包装材料。武汉在全降解环保生活制品和环保包装材料生产领域具备优势地位。远东绿世界公司环保产品在全国食品包装行业已形成配套能力,华丽环保公司在可塑淀粉生物全降解材料方面逐步实现产业化能力。

(5)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以武汉天虹仪表、武汉宇虹为龙头,重点研究发展长光程空气监测技术、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傅立叶红光光度仪项目,目前在技术上保持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物理污染控制。以武汉宏森、武汉天博、武汉乾能为依托,发展应用于各类风机、压缩机、水泵、冷却塔、娱乐场所隔声门、车间噪声、机械噪声与振动控制等环境噪声治理设备。

(7)可再生能源。现有凯迪、珈伟、日新、华中农大、武汉油料院、桑德等龙头企业,在生物质能、光伏发电,风电、燃料电池和氢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预期可建设武汉生物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和研发服务中心。如凯迪电力2×12MW生物质发电项目,有望充分利用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相关政策,在城市圈范围内推进建设生物质发电厂。

(8)汽车及工程机械再制造。回收和处理废旧汽车,如东风鸿泰汽车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工程机械再制造工厂项目,如武汉千里马等。

以“三废”(废气、废水、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特色的武汉环保产业,已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未来5———10年,武汉市环保产业年产值将超过千亿元,有望跻身全国“环保之都”行列。《武汉市环保产业 (环保装备制造) 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将重点建设武汉环保产业五大中心:以凯迪环保、凯迪蓝天、武锅、华科大等为龙头,建设大气净化及循环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和工程中心,形成年产值300亿———350亿元;以凯迪水务、科梦、华农等为龙头,建设污水净化、污泥回收及循环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和工程中心,形成年产值250亿——300亿元;以凯迪电力、都市环保、武锅、春笋、华农等为龙头,建设武汉工业、农业及生活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和工程中心,形成年产值150亿——200亿元;以武汉华丽、绿世界、华农、武汉油料院等为龙头,建设武汉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产及设备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形成年产值100亿元;以武汉华德等为龙头,建设环保友好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形成年产值100亿元。

3、科教资源力量雄厚

湖北是科教大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实验所、两院院士数量在全国居于前列。在2005年全国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排名中,湖北省位居第9位,其中在人才规模方面,湖北位居第5位。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设有环境教育和研究部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中科院水生所、原冶金部安全环保研究院等大批环保研究机构在全国闻名,环境人才居全国前列。

4、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强

凯迪的干法脱硫技术、方元印染废水光催化氧化处理技术、绿世界环保的植物生物全降解膜生产技术、华丽环保植物淀粉全降解一次性餐饮具生产技术、武锅的锅炉循环硫化床脱硫及海水脱硫技术等,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中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凯迪科技发展研究院近期研发的《生物质气化合成柴油/汽油》项目已获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战略意义。

5、现有市场占有率高

武汉凯迪电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开发的回流式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已在其承接的多项工程上得到应用,占到全国脱硫市场40%的份额, 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凯迪水务公司利用其资本优势在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方面有实质性发展,2004年凯迪电力整个公司系统完成环保产值35亿元,向国家缴纳税金1亿元,一跃成为全国环保的龙头企业。武汉都市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其高炉煤气回收发电技术,在全国冶金系统承接多项工程,在3年内从完成从产值0.2亿元到10亿元的快速发展。武汉天虹智能仪表厂研制生产的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以及监测仪器仪表都有非常优良的性能,在全国环保监测单位享有很高的声誉,并得到国家监测总站的充分肯定和全面推广。

6、区位优势突出

武汉是中国内陆市场中心,是我国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有极强的市场集散功能和广泛的经济辐射作用。同时,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加快实施,武汉市作为东西部结合地带,能够有效的整合东西部资源,通过先进的设备、技术和项目打开东西部市场的大门,开拓国内市场。目前,武汉市已有一批项目进入了国内市场,并赢得了赞誉,充分显示了武汉发展环保产业的区位优势。

三、环保产业在中国、湖北、武汉有巨大的需求市场

1、十七大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国际上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中国不能简单重复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老路,中部地区也不能简单重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所付出的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在实施宏观产业结构调整时,特别是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产业、产能时,可以把两型社会作为新的参照系和坐标,对阻碍了落后技术、污染产业退出的机制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促进“五小”产业关、停、并、转,为节能、环境友好技术、企业、产业的进入清除障碍,为环保产业的大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

2、中央和各省市将双降责任制列入重要考核目标

2005年12月,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确定了环保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了七项重点任务;2006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 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要求环保工作实行“三个转变”,提出了四项工作和八项措施。200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省政府与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全社会环境意识大为提高,绿色消费已成为潮流,环保工作将由重点带动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

从可持续发展道路来看,武汉市有近50年发展的重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企业每年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渣。据统计,武汉钢铁公司2000年生产的工业废渣550万吨,青山热电厂和武钢自备电厂每年排放近100万吨粉煤灰。随着国家环境污染治理“一控双达标”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武汉地区发展环保产业需要走上“市场驱动、设计制造、生产试检、取得效益”的良性发展道路。

3、市场前景广阔

环保产业对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整体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环保产业具有很强很广的渗透性,为各个产业提高环保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支持。在供给方面,环保产业除了自身提高管理和技术创新以为下游产业提供更好的专业产品和服务外,为了更好的实现技术应用创新,对于上游产业的需求也将日益提高,新材料,新工艺等也支持环保产品的更新换代,这将更好的拉动上游产业的发展。从以上供需关系看,随着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断提高,作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环保产业将成为一个资源转化器。通过环保产业自身对资源的强大整合能力和更加专业化平台的建立,将会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更好的满足下游产业的需求。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研究,要使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环保投资需占GNP的2%以上,要使环境污染问题基本解决,环保投资需占GNP的1.5%。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国家启动内需,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对环境保护投资巨大,必将形成对环保产业的巨大需求,从而推动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8月山东召开的第三届绿色产业国际博览会,17个市筛选出近700个环保项目,总投资300多亿,成为国内最大的环保市场。由此可见,我国的环保市场潜力非常大。

4、国家重点关注

环保产业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环保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很可能是针对特定对象的需求而提供的,但是其本身所产生的环境效益远远大于特定对象的需求。国家近几年来十分重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国社会环保投资预计达到1.375万亿元,与“十五”相比增加了85%,重点用于八大重点工程。

国务院将三峡水库库区和南水北调水源地作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两个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将得到重点加强。湖北作为这两个重点的所在地,一方面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同时也为湖北环保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注下,武汉先后建立了以武汉锅炉厂、凯迪电力等单位为主体的烟气脱硫技术产业基地;以181厂、远东绿世界、飞翔环保等单位为主体的消除白色污染产业基地;成立了武汉青山国家环保产业基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环保产业集群,具有了一定的产业优势。从武汉市本身来看,随着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提高,武汉市实施了“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环保举措。

四、湖北省、武汉市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武汉市的环保产业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湖北省的环保产业明显存在发展滞后。单位规模小,集中度低,国内企业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能力与管理经验,市场发育不完善。

当前,武汉市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沿用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管理办法,城市的污水、垃圾处理都是单一政府行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主要依靠财政支撑,或者由居民分担。这种机制,造成很多地区的工业污染源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建设期间筹措资金和建成后正常运行遇到不少困难。由于环境设施的运行得不到经济上的补偿,企业难以承担维护和运行费用,导致环境处理处置设施短缺和开工不足并存。

五、创新制度,实施四大捆绑,实现五大效应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能够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全社会发展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可以构想以政府主导,产业基金引导,创新一系列制度,积极推行CDM、EMC等代理、委托方式,促进湖北、武汉环保产业的大整合(不排除个别环节、个别项目吸收省外参与)、环保节能市场的大整合、科教人才资源的大整合和政府各类资源的大整合。

1、各类环保产业市场供给方捆绑在一起,组成大集团

武汉市应当继续坚持“集团军作战”战略,实现强强联合,优化企业内部经济结构,形成大的环保产业集团和能够与国外大公司抗衡的环保企业群。这种捆绑形成的大集团,在结构上可以比较松散,是环保产业市场供给方的大捆绑,可以统一竞标,统一承包。政府在管理上,从技术、资金、税收、市场、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加强对小型企业的技术输送和引导,督促小企业走联合集约化生产道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运作,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企业竞争局面。另外,在加强依靠自身联合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环保资源,拓展武汉市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2、各类环保产业市场需求方捆绑在一起,实现总承包

在市场中,企业往往有多种需求,在实际的运营中不可能找多家单独谈判,而是一揽子总承包出去。在环保产业市场上,应当把需求方捆绑在一起,实现总承包,一揽子解决方案。

3、各类科教资源捆绑在一起,做成大平台

环保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的产业,它的产出主要来自技术及实力,企业能不能做大,关键在于有没有占领市场的技术设备以及良好的信誉。湖北省拥有发展环保产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各高校、设计院所积累了大量的环保科研成果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提升湖北省、武汉市环保产业的技术进步需要形成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构成的研究开发生产机制,加快环保高技术成果的研究开发与转化。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类科教资源整合在一起,做成大平台

4、各类政府政策资源捆绑在一起,导向大产业

环保产业是一个政策引导型产业,环保产业的外部性和公益性决定其发展必须有政府的调控与干预,各种具体政策措施及其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大部分由政府直接操作,并作为一种行政行为通过政府进行实施。这些政府政策措施以及相关各类资源的大整合是关键。武汉市环保产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形成的几个环保产业基地、研究中心以及几个大型的环保企业都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众多的中小型环保企业发展更是需要适当的环保产业政策予以引导,因此,政府应该整合地方性环境保护政策和环保产业扶持政策,做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要注重产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将规划落实到企业和产品上。

区域环保督查制度的今天与明天 篇3

初衷

《经济》:这项制度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初衷何在?

马宁:我国自1972年开创环保事业以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是国家意志在某些地方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环评、“三同时”、污染物总量削减等约束性措施在具体贯彻过程中在一些地方打了折扣。

二是跨省界重大环境纠纷的监管协调能力较弱。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纠纷的增多,而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只限于本行政区域,每当处理跨界污染纠纷时,经常出现当事双方或多方,大喊大叫,各说各的理,不能从根本上查明事实真相,不能准确界定相关责任,不能有效化解可能激化的矛盾。

三是地方环境信息失真比较普遍存在。一些地方在发生污染事故后,不及时或不全部把事实真相报告国家;一些地方的环境统计数据存在较大“水分”,往往为了多留一点环境容量就虚报数据,又为了少收或多收排污费改变数据等等。

四是国家环境管理能力严重不足。国家环保总局现有行政编制200人,要管理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和13亿人口显然力不从心。而国土与我国差不多,人口仅为我国1/5的美国,其国家环保署共雇佣了1.8万名员工。

五是日益抬头的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环境执法的难度。由于片面理解“发展就是硬道理”,由于现行的考核体系和急于求成的功利心里,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为了保护财政“税源”,为了保护体量不等的“就业平台”等等,不惜洞穿国家法制底线,出台五花八门的“土政策”,如免收排污费;执法人员不在规定的时间不得进入企业执法;更有甚者有的政府官员居然与不法业主同流合污,包庇其超标排污、无证生产经营危险废弃物等违法行为,成为环境违法者的保护伞、挡箭牌和代言人。

此外,新时期环境管理外延不断扩大,环境监管已从比较单纯的工业和城市污染源控制,扩展到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监管对象也从以违法企业为主,扩展到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监督。对各级政府的督查需要国家派出类似“宪兵”的角色强势出击,铁腕监管。

一系列异常突出的矛盾,一系列异常艰巨的任务,呼唤着一项重大制度——区域环保督查制度的出台。国家作出这样的制度安排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管理问题,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国家队”的能力建设,强力构筑和完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进而促进环境保护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

执行

《经济》:西南环保督查中心工作进展如何?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马宁:西南环保督查中心是2006年9月3日开始组建,10月25日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正式成立,迄今受总局委托承办处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跨界纠纷、污染物总量核查、违法企业专项查办、群众上访投诉督办等共58件;工作足迹遍及云贵川藏渝西南五省区市,行程超过两万多公里,奉命关停的违法企业资产超过了200亿元。

正所谓“创业艰难百战多”。在9个月边组建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的确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最初四个月身无分文,进驻西南后主要靠个人的人脉关系求助军队,解决了临时办公和栖身之所;比如至今我们的中层和一般干部还没到位,仅靠三名主任、副主任显然无法完成繁重的应急、核查任务,紧要关头来了一批热心于环保督查事业的“志愿者”,还有几位市县环保局和政府领导伸出了温暖的援助之手;还比如在云贵高原,在金沙江畔,在秦岭巴山,经常要昼夜乘车十多天,蹲守排污口,暗查违法企业……

尽管如此,整个团队始终保持了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激情,还自发形成了这个团队初始的精神特征。比如“716”工作制,许多人自觉每周上七天班,每天工作16小时。

作为团队的首任主官,我渴望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每个成员养成忠诚、纪律、勤奋、敏捷的性格和气质。

区域环保督查制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前景的广阔,其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所产生的推动力毋庸置疑,但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探索完善的地方也是大量的、具体的。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探索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核查和自然生态保护区环保督查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跨界污染和重大环境应急响应机制;探索建立跨界环境纠纷调解处置机制和公众来信来访受理处置模式。

焦点

《经济》:在日常督查中与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发生过什么样的摩擦?

马宁:摩擦谈不上,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确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2006年发生的泸州川南电厂柴油跨界污染事件,市、省两级环保部门报告上级的数据都是“进入长江柴油0.38吨”,而且两次在电话中告诉我污染物很少,不用前往泸州。但我们现场核查的结果是16.945吨;再比如说有一个地区土法炼汞十分猖獗,上级让地方查了几次都说没有。后来派我们突袭暗查,当场查获36口大锅正在炼制;还比如2007年总局“环保风暴”叫停82个项目,委托我中心负责西南地区现场核查,去了五个市,大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异口同声的说,“关停项目一是会造成失业,影响安定稳定;二是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三是会影响设备设施安全等等。”

我们的态度非常简单,也非常明了:“所有决定都有裁量空间,无论空间有多大都不能洞穿法制底线,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同时我们认为,无论公民还是政府,必须诚信为本。国家环保总局关停“上大压小”项目一方面是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或项目本身违反了国家环保法律;一方面也是业主单位和当地政府当初报批项目时,自己承诺的。

其次,个别省级环保部门中的少数人认为,区域环保督查中心的建立,是在国家和省级之间又加设了一个管理层级,有个别干部公开说,“区域中心是多余的,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种极端的情绪化语言,实际上折射出一部分人对原有利益格局可能被打破的心里恐惧。坦率地说,区域环保督查中心没有,也不能去分省局的权。正如前面所言,中心是总局权力的执行者,是总局直属的专门负责环境监察督查督办的“快速反应部队”。其所以快速,因为他如同解放军序列里的野战部队,平时驻防在守卫区域研训战法,一有紧急情况即可实施机动,指挥靠前,抵近督查。

在消除区域环保督查工作阻力和人为障碍的问题上,首先要解决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当然这需要时间,需要磨合,需要说服、引导、教育、宣传,但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通过处理事和人,交一定的学费,才能触及灵魂的统一认识,形成共识,相互支持,相互推动。

展望

《经济》:你曾提出这项制度的完善需要15年时间,为什么?

马宁:我的确作过“中国环保区域督查机构应分为三个阶段完善”的妄断。三个阶段恰与我国国民经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五年计划相对应。总计需要15年时间。这是根据我国政府目前的行政效能、投入能力和内部利益格局,以及区域环保督查自身能力形成的时间所作出的判断。

众所周知,中央这几年一直在强调到2020年是一个战略机遇期。这是因为按现有的发展速度不变,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跃过3000美元大关,迈入中等发达国家初级门槛,综合国力将明显增强。环保督查乃至全部环保工作要上台阶,离不开巨量的经济投入。目前,制度设计者门正在构想区域督查应完成从“宪兵”到“管理者”的转换,即由督查中心向大区办或区域分局过渡。这类模式的首要局限是行政成本剧增。区域分局机构规模庞大,与国家环保总局内设机构设置相同,人员装备、业务费用投入巨大,这种扩张只能随着国家财力不断增强而逐步实现。

15年组建完善具体要实现三大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十一五”期间),实现在“监察中督查。”区域环保督查是通过开展环境监察业务,或对环境监察业务实施监督实现自身使命的。作为监督“环境监察”的“宪兵”倘若不懂得“环境警察”的全部业务,要做好工作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在第一个五年实现人员、装备、业务技能到位,完成与总局环监局的整体业务对接,完成与总局污控、环评、生态等司的个别业务对接,理顺与辖区各级政府和环保局的关系,应该说是任务繁重,时间紧迫。

第二阶段(“十二五”期间),实现“在督查中的监察”。这一时期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从被动监察,转为主动监督。总局将区域内的环保资金分配权赋予区域督查中心,通过项目凝聚地方和业主,在项目的实施中实现督查督办。同时参与、组织区域环保规划和国家项目的环评验收。

人民医院节能环保的倡议书 篇4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的号召,乌海市人民医院向全体职工发出“节能降耗、低碳环保,我们行动起来”的倡议,要求全体员工做到:

一、节约用电

白天工作时间,自然光源充足的办公室不要开灯;公共过道、卫生间的灯根据需要开启并随手关闭。

提倡每天少开1小时空调,节假日或少数人加班时不开空调;夏季温度低于28℃、冬季温度不低于16℃时停止使用空调。办公场所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4℃,冬季不高于20℃,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关闭门窗。

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设置为不使用时自动进入低耗能休眠状态,长时间不使用时要关闭电源,以减少待机消耗。

二、节约用水

水龙头尽量开小,用完随手关闭,物业维修人员要经常检查供水设备,避免跑、冒、滴、漏浪费水现象。职工在发现跑水等问题应及时向物业公司报修进行维修。

三、节约办公用品

加强办公经费和办公用品的使用管理,严格依据需要配备能耗小、环保、质优价廉的办公用品及设备,不购买高档办公用品。文件、材料的起草、修改和传阅尽量在电子媒介上进行,减少纸质文件印发和使用传真的`频率,加快推进无纸化办公。 文件和简报的发放,严格核定印发的份数,尽量避免多印,提倡双面印刷。 提倡使用钢笔书写,减少圆珠笔的使用数量;一次性签字笔做到换芯不换壳。上班期间尽量减少电话的通话时间,禁止工作期间电话聊天。笔记本要双面记录,禁止单面记录。

四、控烟管理

我院于20被评为“无烟医院”,请各科室加强控烟管理,主动劝阻吸烟群众。职工上班期间禁止在医院内吸烟,杜绝出现身穿工作服吸烟,并且不接收群众递烟,从自身做起维护无烟的公共环境。

环保工作制度 篇5

一、本制度制定宗旨: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本项目环保工作方案有序进行,为项目所在地环保工作做出相应贡献,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本制度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

4、《太和大道二标段环保工作方案》;

5、本项目施工环境及施工特点。

三、环保工作制度内容:

(一)组织机构体系: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董强利为组长、项目总工张有才、执行经理黄永华、执行总工钟兴焕为副组长,安全环保部、工程部、物资设备机料部、计合部、财务部、综合办等各部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其中董强利为环保工作第一负责人,安全环保部窦明高为专职环保专员,负责施工现场环保日常管理工作,综合办杨红为项目驻地环保负责人。

(二)责任区制度:

1、二标段辖区环保工作第一责任人董强利,负责全项目安全环保工作总指导,执行经理黄永华及安全环保部长窦明高负责实施;

2、二标段内涉及到安全环保的日常管理、巡查、维护、以及整改工作、环保日志由窦明高负责;

3、涉及到工程现场管理、机械管理、噪音管理等工作的,由工程部、物资机料设备部负责配合安全环保部实施;

4、资料收集、整理、汇报由计合部陈冯负责。

(三)日常工作制度:

1、安全环保部建立每日巡查制度,并记录环保检查日志;

2、安全环保部每10天一次接受监理部总监日志检查一次;

3、安全环保部每个月将环保施工日志上交监理部报业主工程处备查;

4、安全环保部每个月26日环保工作总结一次,并形成汇报材料由计合部上报业主;

5、环保施工日志每个季度报业主分指挥部宋指挥长批阅一次。

(四)考核监督制度:

1、项目部根据国家、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制定相应考核监督机制;

2、项目部实现垂直监督考核机制:项目部经理、执行经理对公司和地方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安全环保部对项目经理、执行经理负责;其他各部门对安全环保部门负责;部门负责人对各部门管理人员在执行力上进行监督考核;

3、项目部在每个月对管理人员的监督考核评比中,将安全环保执行力作为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对执行不力、不重视安全环保的各级管理人员提出批评、警告、严重警告、罚款直至开除等处罚措施。

4、安全环保部针对本制度及环保实施方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针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噪音污染防治、渣类污染防治),通过项目部办公会讨论实施。

(五)安全环保专款专用制度:

1、项目部根据本项目安全环保施工需要,设立专项安全环保资金使用计划、台账;优先保证安全环保资金使用;

2、安全环保专项资金不得挪作他用,做到专款专用;

3、安全环保专用资金由财务部保管,通过项目办公会审议通过即可进行支付。

四、相关法律责任摘抄:

(一)、第115条违反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建设等主管不们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处一万以上十万以下处罚;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治:

1、施工工地未设置硬质密封围挡,或者未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措施的;

2、建筑土方、工程渣土、建筑垃圾未及时清运,或者未采取密闭式防尘网遮盖的。

(二)、第116条违反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未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整改,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车辆不得上道路行驶。

(三)、第121条违反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拒不执行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或者建筑物拆除施工等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的,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处一万以上十万以下的罚款。

(四)、第123条违反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1、建筑施工或者储存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的。

(五)第67条违反本条例(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规定,施工现场容貌管理,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以上五万以下罚款。

注:根据业主规定,以上条款,一旦违反均为顶格处罚。

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太和大道建设工程二标段项目部

环保管理考核制度 篇6

一目的为了进一步强化生产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推进公司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形成,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本辖区范围内所有产生存在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包括外来施工单位)。

三职责

1)公司环保部负责生产区域内各类污染物排放的检测、监督,并对公司各车间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检查、监督、考核。

2)公司各相关单位负责本单位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和治理,保障环保装置、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对本单位的环保工作进行检查。

3)外来施工方或项目承包单位负责在本公司施工或承包期间所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置,遵守本公司有关的环保管理的规章制度,并接受项目主管部门和环保部对环保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四环保考核

1)公司环保部负责制定公司环保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检查和考核;负责本公司范围内所有在线监测设备的数据收集、传输,同时做好相应的台账、记

录。

2)存在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工段,必须把环保管理纳入工作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和防止在生产活动中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3)因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公司生产、安

全环保部门报告。

4)因本单位原因造成环保超标排放,由环保部和生产部确认责任,依据所造成的危害和后果对相关的责任单位进行处罚。

5)各污染物排放单位,对产生的危险固体、液体垃圾要采取最有效的治理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对生产突发事件产生的危险液体泄漏利用能回收利用的焦粉

进行处理。

6)各污染物排放单位,对产生的各种工业垃圾按垃圾场分类项目进行明确分类堆放,对袋装的垃圾进行明细分拣,禁止袋装混装堆积,保证垃圾场分类明

细整洁,对没有进行分类的单位进行确认处罚。上述规定经检查未按要求执行的,每项扣罚责任单位500元,扣罚责任人员100元。发生环保问题处理不及时,造成污染扩大和环保事故的进行严重处罚。

医院环保制度 篇7

制药企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对于保证我国民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外制药企业的环保制度进行分析, 并结合我国自身制药企业的环保制度, 从而为建立健全的我国制药企业环保制度提供了可行的建议。

一、国外制药企业的环保制度

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所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制药过程中相关的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估, 从而在进行生产前就提出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对策。与传统的制药企业的环境保护制度相比, 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主的制药环保制度更加强调“防大于治”, 并针对环境影响可能引发的一些列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而在生产前期就做好相关问题的预防工作, 有效地避免了制药过程中环境污染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1]。

2. 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以制药过程中造成的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例, 其相关的技术政策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则是针对常规污染下的污染物, 该项技术政策主要通过应用最佳使用控制技术对水中的常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 并在水的净化和排污过程中将此类污染物进行排除。另一种则是针对药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毒性污染物, 根据相应的排污治理标准, 通过应用最佳示范技术对水中含有的毒性污染物进行排除。

3. 市场排污制度

在应用命令控制法进行药品企业的环境治理时, 不仅规定了企业的最大排污量, 同时该方法对于以何种环保设备进行环境治理工作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受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应用上述技术进行污染物的排放已不能满足制药企业环境管理的相关要求, 因此需要应用市场排污制度对企业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所谓市场排污制度是指制药企业通过对排污技术和排污设备以及相关人员具体费用进行核算, 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环境治理效果, 由于该方法比较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需求, 因此被列入发达国家主要的排污制度中[2]。

二、我国制药企业环保制度与国外制药企业环保制度对比

1. 相关法律条例模糊

现阶段, 我国制药企业的环保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环境污染者应该对其对环境不法的污染行为而承担相应的后果, 而相关的环保部门应该对受污染的地域履行治理职责”, 但条令中并没有对所承担的后果与所履行的职责进行明确定义, 因此增加了该法令的实施难度。

2. 缺乏完善的制药环保评价制度

现阶段我国的环保评价制度主要是由企业的管理部门对制药前的环境进行调查, 并拟定制药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 然后提交到企业高层部门进行审核, 在通过审核后, 企业便开始相关的制药工作, 最后再对制药后所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上述环保制度与国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比, 无论是环境治理还是预防都存在着严重的漏洞, 一方面, 该项制度对环境的治理比较被动, 通常是出现雾然后再对其进行治理;另一方面, 对于对规模的制药污染, 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对其进行治理, 在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的同时, 也阻碍了企业的全面发展[3]。

三、我国制药企业环保制度的建立方向

1. 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机制

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机制是提高我国制药企业环境治理效率的重要办法。一方面, 在环境保护的治理方面, 企业以及相关的环境监管部门不应该只是强调事中的监督管理和事后的环境治理工作, 对于事前由于制药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状况也要进行具体分析, 做大“防大于治”, 从而占据制药企业环境防治的主动地位。

2. 加强排污交易的可行性研究

在进行制药工作前, 企业需要将制药过程所产生的污染以及污染为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 并对环境治理的成本进行预测, 协调好环境污染为其带来的经济损失与治理成本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其应用最合理的治理成本达到最有效的环境治理效果, 进而增加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 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

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是我国制药企业实现环保目的有效措施, 在对相关产品进行详细了解的基础上, 对产品的结构进行合理优化, 以生产“绿色药品”为其主要的生产方向, 从而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几率。另一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将无害化的清洁工艺应用到生产过程中, 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4]。

结论

本文通过对国外制药企业相关的环保制度进行分析, 并将其与我国制药企业的环保制度进行对比, 从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机制、加强排污交易的可行性研究和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等方面为我国制药企业环保制度的建立提出了科学的意见。可见, 未来加强我国制药企业环保制度的建立力度对于促进我国制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雅乐.国外制药企业在华专利战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2]倪娜.药品专利政策对生物制药业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0.

[3]何文威.我国制药企业制定与实施药品专利战略的对策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7.

医院环保制度 篇8

有人说,阿拉善SEE如今的“金字招牌”是民主制度,而非环保项目。

王维嘉曾说:“外界对我们的焦点都在民主制度,其实我们不是想搞民主,我们真的是想做环保,只是太乱了没法做,所以建立一套民主制度。”

2014年,该机构会员袁岳在会员大会上提到,阿拉善SEE缺乏可以被社会感知的标志性项目,“比如可以让大家通过某些项目,觉得我们协会真的很厉害,这一点我们还是不够清晰。”

外界对阿拉善SEE的环保项目所知有限,该机构内部的会员也面临这个问题。第六届理事薛健批评说:“老会员说资助了劲草同行、创绿家好多公益项目,就他们知道啊,新会员是不知道的,很多人参与不进来,不知道阿拉善SEE在干嘛。”

阿拉善SEE的资深会员武克钢曾说:“我们要更加脚踏实地做好项目,否则十年、二十年后,一定有人回过头问我们究竟做了什么。”

阿拉善SEE现在已经是中国本土最大的环保机构,拥有近五百名企业家会员。秘书长王利民介绍该机构下一个五年规划时说:“如果用数字来表达的话,就是希望能发展1000个优秀的企业家成为我们的会员;希望能在不同的区域、行业里建立30个大的环保项目中心。”

这种扩充会员规模的速度,对发展高质量的环保项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又或许,正如阿拉善SEE一部分会员所质疑的那样:为什么要发展得这么快?

《任志强:担任会长这两年》

环保管理制度 篇9

环保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及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层层落实责任,是完成该项工作的基础保障。为保证环保法律、法规、标准、规章的贯彻执行,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贯彻落实首长负责制,直接考核单位一把手。为此,特制定本考核制度:

1、单位一把手(主要负责人)是该单位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环保工作全面负责,并承担主要责任。

2、各车间值班长同时为兼职环保员,协助主要负责人抓好环保工作,出现环保事故承担直接责任。

3、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日常工作安排和巡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环保工作,并列为日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天天把环保工作安排周密、详细,经常督查,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现象坚决纠正或制止。

4、专(兼)职环保员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有监督、督查、纠正、制止、补充的权利。

5、各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环保制度、考核办法,并建立记录台帐,把本单位日常工作中的环保活动要求、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情况全面详细地认真记录,并记入环保工作台帐。

6、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环保例会总结制度并搞好记录。每月把环保工作开展情况、考核情况,排查、整改、监控、应急等情况书面报安全环保科。且盖有单位公章和主要负责人签

名。

7、各单位大修、中修、小修检修施工前,必须研究制定周密的环保措施、方案,层层落实责任人,确保不发生污染事故。

8、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专(兼)职环保员,要经常在所辖区区域内巡查设备、工艺、人员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制止并处理,不得出现一点纰漏。否则,出现问题按集团公司和氮肥厂的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兑现到人。

9、各单位外排水必须按要求有序排放,严禁乱排乱放或超标排放,若有特殊情况需经领导批准,且有措施保障,任何人无权私自乱排乱放,否则,承担一切后果。

10、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环保事故一票否决制,凡是在所管辖范围内出现环保事故,一律按“四不放过”原则,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并取消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参加评优竞赛资格。

11、单位主要负责人制定员工环保培训计划,并亲自主讲,经常性把环保法规、案例、新标准要求及各级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学习。让广大员工充分及时认识到当前的环保要求和形势。

车间环保管理制度 篇10

车间环保管理制度篇1

为了创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车间主任负责对车间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片区分配给各班组承包负责,班长负责指挥、协调、监督、带领本班员工随时对自己负责区域进行日常清洁、整治;车间组织对各责任片区进行检查、评比和考核。

第二条、整理清洁标准可按本规定和其他专项规定要求执行。

第三条、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工作服工作鞋必须保持整洁干净,要防止交叉污染,发现或怀疑有传染性疾病时,应及时就医。

第四条、要保持操作区地面和墙壁无垃圾、无污迹,门窗无积灰、无污迹,工作凳放置在制定位置并摆放整齐,电缆沟要保持清洁。

第五条、控制台无积灰,台面干净,台面上只能放置与工作有关的记录本、当班分析单和传达文件等物品,不能堆放其他物品。

第六条、通讯设备、饭盒、水杯等个人工作生活用品要收拾整齐,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第七条、各班工具箱要保持整齐干净,公用工具要定位摆放,报废工具要及时处理,无关物品不允许放在工具箱内。

第八条、污水沟要保持清洁、通畅。

第九条、车间油桶要在专属的区域内摆放整齐,好油桶、废油桶、空桶要区分放置。

第十条、操作时产生的垃圾和洒落的物料当班人员交班时要清理干净,禁止推至下一班。

第十一条、各槽罐、机泵、管线等设备表面干净无油污,操作中造成设备污染的要及时清理干净。

第十二条、各种操作工具、运送工具、辅助材料等均按指定地点整齐摆放,并保持其清洁。

第十三条、未使用的工具、材料要堆放整齐,并且要与回收材料区分开。报废的材料要送到指定地点整齐存放。

车间环保管理制度篇2

一、目的:

为规范生产车间的现场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车间的日常卫生清理、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管理要求:

3.1、车间卫生要求

3.1.1、每班生产结束后,必须彻底将生产设备、工器具、地面、墙壁、排水沟等打扫干净,所用物品摆放整齐,车间内不得堆放杂物,保持一个卫生、干净、整洁的环境。生产过程中不间断随时清扫、整理。

3.1.2、车间内所有的门窗、玻璃、窗台应随时保持清洁干净,每星期彻底清扫车间卫生。

3.1.3、车间应每天用水喷洒1次,以清洁空气。

3.1.4、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带入车间,严禁在车间内吃零食、吸烟,不得随地吐痰、闲聊、打斗、大声喧哗、玩手机、翻阅书报画册。

3.1.5、车间整洁、无杂物、空气新鲜、地面洁净、无积水、设备无油污、无粉尘。

3.1.6、车间内不得堆放废弃物,装溶液用的桶必须加盖。

3.1.7、工作时落地原料必须及时清扫妥善处理。

3.1.8、生产车间所有的窗必须安装纱窗,防止蚊、蝇等进入现场,纱窗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或更换,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准打开纱窗。

3.1.9、工作中产生的垃圾,必须放入车间内的临时存放袋、箱中,每天上午、下午(下班前)二次将生产区域的.垃圾清理出车间。

3.1.10、未用的原料、辅料及时清理、堆放整齐。

3.1.11、各种半成品用转运箱、输送平板及垃圾箱保持清洁。

3.1.12、产品包装(塑料包装袋、产品标签和纸板箱)保持清洁、摆放整齐。

车间应做到:

A、地面清洁、无灰尘、无垃圾、无污迹、无积水、无死角。

B、墙壁(角)和天花板清洁、无污染、无蛛网、无死角。

C、门窗明亮干净、无积灰、无污迹、无蛛网。

D、照明灯具保持清洁,无灰尘积压。

E、桌凳保持干净,物品堆放整齐。

F、水池及地下水道清洁、排水畅通、无阻塞现象。

G、车间四周责任区内清洁、无垃圾、无烟蒂。

H、设备、线路每周进行一次日常保养,含清洁清理的内容,做到表面目视无灰尘、油渍、污渍等异物。

I、工具、容器、模具、搬运工具等按指定地点摆放整齐,并保持其清洁。

3.2、人员卫生管理的要求

3.2.1、未经允许,非生产人员一律不得私自进入车间。

3.2.2、进入车间人员(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穿戴整齐,执行三不进制度,即:“不穿工作服、不穿工作鞋、不戴工作帽一律不得进入车间”。

3.2.3、新入职的车间员工必须到正规的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并经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在职员工每年必须进行一次体检。

3.2.4、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3.2.5、着装正确,头发不外露,衣帽整洁干净,做到勤洗勤换。

车间环保管理制度篇3

1.卫生技术措施要符合国家法规及产业政策。

(1)

改革工艺:用无毒代替有毒、低毒代替高毒、机械拖拉操作代替人工操作。

(2)

排风排毒:有尘毒的场所,应有通风装置,排除尘毒,对高温辐射的场所,做好隔热、通风降温。

(3)

合理布局:有毒作业与没毒作业分开,危害大的毒物要有隔离设施和防范措施。

(4)

设备完好:要防止发生跑、冒、滴、漏污染作业场所。

2.要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单位要按国家标准为员工配备各类防护、保护用品,员工在作业场所按要求佩带,防止毒物通过呼吸、皮肤侵入人体。

3.对接触尘毒、高温、辐射、噪声等危害作业的员工,每年进行体检,发现职业病者立即调离有害作业岗位,及早治疗。

4.对有尘毒等危害作业场所,按国家规定,定期职业卫生检测,如达不到国家标准,应进行技术改造或检修,达不到标准,不得进行生产。

5.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在有害物质大量泄漏时,应采取自我防护和抢救措施。

上一篇:公众英语演讲方法及技巧下一篇:打开心中的那把锁中考预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