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费自查报告(精选8篇)
教师培训阶段性自评反思报告
(2012、2-2012、4)
校本培训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聊城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师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我校在本认真组织教师进行各种校本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及整治素养,现将其自查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我校成立了以专门的领导小组,以校长委组长,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下设办公室。
二、培训实施情况
年初,我校制定了师资培训校本培训方案,细化培训项目、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并上报校本培训申报表,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组建了以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等为首的指导教师队伍。
我校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中的培训资料(期刊杂志及音像资料);充分利用网络等优质资源实施校本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公需科目、教育理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材教法、新课程改革、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研、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做到培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薄弱突破,体现全员性、全面性和系统性,避免随意性,并按上级要求完成学校的送培任务;创新培训形式,开展形式
多样的培训活动。坚持远程与校本、区域与区外、学历与非学历相结合,通过集中培训、网络研修等多种新式,坚持实行导师制,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定期请专家到校指导、举办专题讲座,创造条件派送教师外出学习,参与校外学术交流活动。平时每周中心校分语数组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探讨。
为了保证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充分利用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的暑期教师集中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时事政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新课改课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实施意见,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采用组织学习政治、业务理论知识,看优质课录象、办业务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对教师进行新课程、新课标知识的学习、培训,研究、分析实验教材的特点,充分认识、了解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对我们所从事的基础教育的新的要求。通过培训,更新了教师观念,转变了教师思想,提高了教师对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三展望与期待
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都得到显著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逐步向时代的前列迈进,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经验的交流,我校的校本培训活动将会越走越好。但我校处于偏远的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严重偏老,而且大都是从民师转过来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培训难度比较大;各种设备陈旧,现代化知识接受较难,新知识、新理念难以消化。我们将本着我校的实际,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老中青各年龄段教师的培训,让我校的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一、基本情况
根据贵阳市财政局、贵阳市农业委员会筑财农〔2011〕2号文件,安排我区实施2011年第一批中央购机补贴资金为270万元;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农业委员会黔财农〔2011〕65号、78号文件,安排我区实施2011年第一批、第二批、省级购机补贴资金66万元(二批分别为45万元和21万元)。
二、实施购机补贴工作进展情况
目前我区共完成中央资金225.859万元、省级补贴资金59.999万元,共接收1765户农民提交上来的购机补贴预申请,经调查核实,确定实施补贴各类农业机械共1363台套,其中:微耕机1180台套、拖拉机3台套、玉米、稻麦脱粒机128台套、畜牧水产养殖机械8台套、单体塑料大棚10座,其它机械34台套,兑现补贴资金总额(中央和省级)285.858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购买农机资金455.372万元,受益农户1332户。机具都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具体工作进展情况见下表:
三、自查开展情况
1. 加强组织领导
为落实好2011年的购机补贴工作自查活动,我局高度重视,不拘于形式,不走过场,成立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情况自查活动领导小组,区农业局分管农机的副局长任组长,区农机管理站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自查组深入各乡镇、村寨和各农机经销公司销售点,主要采取进村入户、现场察看、查阅有关资料、档案、100%电话和系统购机核实等形式,同时还通过现场随机询问的形式,深入了解农民机手对购机补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 加强对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宣传
对国家购机补贴政策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进行购机补贴政策大力宣传,主要利用各乡(镇、办事处)赶集日,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与农机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共同开展农机推广演示会5次,举办农机推广现场会及机具操作、维修培训会300余人次。积极向前来咨询的农民解答购机补贴政策,耐心讲解各种农机具的性能及优点,增强广大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尽力地把国家购机补贴政策都宣传到家喻户晓,让农民充分了解购机补贴政策的变化动向和知晓申请补贴的条件和程序,真正做到让农机补贴政策深入人心。
3. 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把好购机申请和核实关
严格遵守、规范购机补贴操作程序,履行政策公告、预申请、申请、公示、公示确认、审核申请、购机、购机核实、资金结算等补贴操作程序。农民购买农机具时必须由本人持本人身份证和提交经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初审盖章的《预申请表》,亲自到我区农机管理站进行申请、照相系统录入办理。
在购机核实上我们采取的是:严格按申报购机农户数的100%电话、系统核实和购机数的30%以上进村入户抽查等方式,核实农户的全部购机信息,包括是否购机,购买的机具品名、型号是否与购机补贴申请表上的机具及型号相同,和是否得购机发票和是否有重复申报等。
通过核实,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真正确保补贴资金不流失、不被套用,让补贴农机具能发挥最大的效益,真正做到了目录指导、差价购机。
4. 加强购机补贴信息管理,完善档案
对我区农民已购的补贴拖拉机进行办理入户上牌手续,对农民提交的购机补贴《预申请表》、购机补贴《申请表》、《经销企业供货表》、发票(加盖发票专用章)、已购补贴机具的购机补贴资金申请表一起装订整齐成纸质材料成册编号归档,并对购机农民的个人及所购机具和购机补贴资金等材料一起及时的进行核对、汇总和收集登记整理成电子档案,做到资料齐全,整理规范,专人保管,档案完善。
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廉洁自律情况
为了管好用好2011年中央及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强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我局在农机购机补贴工作中,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05〕11号”),省财政厅、省农机局《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黔财农〔2005〕67号”)中规定的操作程序、补贴对象、原则、标准、管理、监督办法贯彻执行,不折不扣地遵守、执行各项工作纪律,规范操作和落实购机补贴工作中的“五项制度”、“三个严禁”、“八个不得”、“四个禁止”。
1. 构建阳光补贴机制,严防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一是实行补贴机具竞争择优筛选制:
按照贵州省2011年购机补贴目录,让农民在目录范围内挑选购机,充分尊重农民自主购机和谈价议价的权利,区内所有购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首先必须向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提出预申请,经区农机管理站审核审批并录入购机补贴管理系统,打出申请由区财政局盖章后方可购买,并承诺二年内不能擅自转让、出售该补贴机具;
二是受益对象实行公示制:
对我区所有享受补贴的农民名单、补贴金额等,在实施区域内公示,为方便农民,我们对价值较低的机具和微耕机采取购机和公示同时进行的办法,接受我区农民群众的监督;
三是管理实行公开监督制:
年度购机补贴机具生产厂家、型号、补贴标准向社会公开,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农机补贴宣传,确保购机补贴落实到位,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并实行跟踪服务,按照谁销售、谁负责、谁服务的原则,区农机管理站经常督促经销商做好机具售后服务工作,定期对机手进行安全操作、维修保养等培训,建立购机补贴档案,按受社会监督;
四是成效实行考核制:
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自觉接受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和上级农机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定期、积极主动地向上级农机主管部门通报实施的进度和情况,认真听取上级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并积极组织落实。
2. 严格遵守“三个严禁”
没有采取不合理的政策来保护我区的落后生产能力;没有强行的向购机农民推荐农机产品;没有发现借国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之际而乱涨价的情况。
3. 严格遵守农业部“八个不得”的要求
做到在本区内没有指定农机经销商(公司),没有参与农机经销商(公司)销售农机产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补贴对象;严禁将国家和省级推广目录外的产品纳入补贴目录;没有保护落后强行向农民推荐补贴产品;没有向农民和企业以任何形式收受任何其它额外费用,更没有收受农机经销商(公司)的回扣;没有以任何理由拖延过办理我区农民购机补贴手续和补贴资金的结算手续;没有委托经销商(公司)代办代签补贴协议或机具核实手续;没有以购机补贴的名义召开过机具展示会、展销会、订货会。
4. 严格遵守“四个禁止”
我区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没有向购机农民、农机生产企业、补贴产品经销商(公司)收过任何费用,和以工作经费不足为由向企业和农民收费。
在我区农民前来办理购机补贴和审查农机经销商(公司)来报账的资料时,从来都没有以任何理由刁难过农民和农机经销商。
五、购机补贴使我区农民增收奔小康、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进村入户核查,让我们看到我区广大农村处处涌动着依靠农机奔小康的热潮,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工作强度,同时改善了我区乡镇的村容村貌和卫生环境,购机补贴给我区农机化工作增添亮点纷呈,极大地调动了我区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
1. 湖潮乡广兴村村民张国兴,是一养鸭户,于2011年6月享受国家购机补贴,购买了一台9LT-Ⅱ型饲料加工成套设备和一台9KJ-300型压块机,据了解,通过自己加工饲料一吨可节约300元,一天喂鸭需1千斤饲料,一个月下来就可节约4500元,三至四个月就可找回购买的这二台机具。
湖潮乡磊庄村王朝珍,现喂有300余只小鸡,是一养鸡户,于2011年6月享受国家购机补贴,购买了一台9LT-Ⅱ饲料加工成套设备,通过自己加工饲料,一吨可节约200元,一天喂小鸡需700多斤饲料,一个月下来就可节约2100元,四至五个月就可找回购买的这台机具。
2. 我区燕楼乡政府,为鼓励燕楼村的农民“弃牛用机”,凡燕楼村的农民购买一台微耕机,政府可再补贴300元,极大地调动了燕楼村的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改善了燕楼乡燕楼村的村容村貌和卫生环境。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今年是实行网上购机的第一年,农户普遍反映购机程序复杂、烦琐,农民需要跑我区农机管理部门至少二次以上,如到我区农机管理部门提出预申请表后,不能马上得到购机申请表到农机销售公司买到农机具,只有等到区财政部门盖章后才能得到,因此,有些农民在购置植保机具、水泵等小型农机具时,怕麻烦就不会要这点购机补贴了。
2. 在电话和实地购机核实中,有少部分农民不理解,不给予配合,影响购机核实,还有进村入户购机核实时,由于有相当部分农民外出作业或打工、走亲戚,无法找到购机者本人和看到机具,给购机核实带来很大的难度。
3. 有个别农机销售公司在我区各乡镇设的代销点,存在有不清楚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问题,没按我区要求:“各农机经销商在我区各经销点必须悬挂公示栏(包括机具信息、购机总价、补贴情况、我局监督电话、投诉电话、各代销点维修电话等内容)”,导致我区部分农民不知他们购买的农机具的销售价和能得到多少国补贴和省补。
4. 购机补贴资金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我区农民购机的需求,这与我区农机化的快速发展相差很大。
5. 建议今后的补贴资金和补贴政策早落实,以免影响到每年的春耕生产,给具体实施造成工作的被动。
6. 由于购机的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仅靠购机时的短暂培训,不能有效地使他们做到正确的使用和维护,甚至他们对一般常见故障也不能自己排除,因此,建议适当下拨一定的培训经费,来加强培训的力度,这样不仅能提高农机具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地消除农机具的非正常损坏和避免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7. 农户普遍反映农用油料价格涨幅较快,使其农机作业成本相对提高和严重的影响农业生产,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燃油补贴政策。以减轻农民使用农机的成本负担,从而极大提高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文件学习传达汇报情况
自农业部7号文件和省农业厅21号文件下发后,南阳农广校高度重视,给市农业局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征得了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市农业局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了农广校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专门下发了贯彻落实的文件。去年10月份,各县区农业局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
二、逐条贯彻落实的情况
1.对农广校工作的重视程度得到全面提高。市局将农广校招生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区的目标管理,并将分值从去年的3分提高到了6分,各县区农业局也都在工作计划上把更多的培训任务分配给农广校来做。中职教育招生工作得到重视和支持,去年,全市招生数量突破800人。
2.全市各级农广校都保持了“三个不变”,没有撤并整合现象。
3.条件建设进一步加强。南召县农业向县政府申请,计划将隶属于农业局的农业技术培训班的场地和资源整合给农广校;社旗、新野等县通过随县农业局一起迁入新址办学场地和办公条件得到加强;内乡新增科技直通车一辆已投入教学培训一线;目前各县正在推动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等。
4.办学队伍得到加强和提升。西峡、新野、唐河等县相继选拔调整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员进入到农广校的办学队伍,配齐配强农广校领导班子;部分县农业局对借用农广校的编制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上各地农业局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师资队伍素质提升行动展开,全市第一期师资培训班已举办。
三、总结出好的做法和经验
在具体做法上,我市各级农广校一是广泛联姻,积极争取各项培训项目,不断积累培训经验,提升服务能力;二是扎实切入当地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有为促有位,不断强化公益性职能;三是以校长队伍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县校校长谋事创业、组织协调和引领作用,激发县校发展内动力;四是自我加压,积极主动要任务、争担子,将办学招生任务纳入农业局目标管理,逐步提高农广校办学工作在农业局整个业务工作中的地位和比重。
四、没能落实的方面及原因
1.个别县校在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被拟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上报。这主要是个别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向当地政府编制部门汇报沟通不够、个别领导对农广校认识有偏差造成的。
2.部分县校办学场地和条件较差,急待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市县农广校得不到来自各级政府的专项的基础建设投入,基础条件很差、教学设施匮乏,设备陈旧老化,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缺乏自我发展能力,迫切需要改善。
3.体系不稳、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市还有一个县没有农广校,部分县校没有独立的财权和人事权,财务不独立,人员编制与农业局混岗使用,大部分分校编制太少,市校和部分县校超编严重,大部分分校开展工作人手严重不足,现行体制下新生力量难以补充到基层分校去。
4.体系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强制性措施和专项经费支持,部分单位、领导认识不足,认为7号和21号文件,是农业部门的行业文件,强制力度有限,工作推广有难度。
五、进一步贯彻落实的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相关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强化业务建设,以有为促有位,加强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力争使存在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我校顺应当前教育新形势,大力推行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扎扎实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结合《长沙市中小学校本培训文件汇编》进行了自查,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转变观念。
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市、区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文件精神,开展学习、讨论,使教师们充分明确继续教育的终身性、紧迫性、重要性,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业务水平,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形势、社会的需要,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广泛的宣传学习,使教师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使教师们参加继续教育成为自觉行动。
二、明确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1、为切实做好我校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我校成立了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规划,定期召开继续教育专题会议,研究继续教育工作,形成了在校长领导下的团结、拼搏、务实的领导集体。
2、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分年实施。
三、措施激励,制度保证。
(一)、健全管理制度。切实可行的制度,是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在制度建设上,工作小组认真学习贯彻市、区有关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引入激励机制,将继续教育工作与教师考核、调资晋级、评优选先等挂钩。根据分级管理、分层实施的原则,制订完善了一系列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培训制度、登记制度、奖惩制度,学时审核制度,这些制度有力地保障了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管理规范有序。登记审核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资料表册及时上报,每个教师每学年的继续教育学时都达到或超过了规定要求。认真做好继续教育档案的收集、归档、装订,资料做到较科学规范、完整。
四、注重培训的多途径,全方位开展好校本培训 我校在校本培训活动中,以师德教育为根本,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及高学历(含第二学历)培训为重点,利用多种途径进行校本培训,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一)、以基本功为基本要求,努力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l、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教师的基本功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自培活动中,要求培训教师有计划、有反思、有重点读书笔记,形成书面材料。
2、以测试促进培训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普通话基本功测试,努力提高教师尤其是老年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二)、以研促培,教研结合,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重视教科研工作,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全校老师参与评课。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区级以上的各种赛课。
(三)、鼓励教师学历进修,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
鼓励教师高学历进修。学校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进修学习,为参培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教师参加进修学习期间学校在时间上给予保证。目前教师大专学历达到100%,本科学历达到86%。
(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我校全体教师均参加了信息技术高级培训,部分教师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为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平等交流的平台
(五)、不断强化了教学常规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了教师基本功训练
1、作为一名教师,每天一板粉笔字、一页钢锴、一幅简笔画,这是一项长期的训练。我校教师每人都能写出比较规范、合格的钢笔字、粉笔字,随手勾勒出一幅图画。通过坚持不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坚持每月四次自学和两次的教学随感。“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我们学习上的座右铭。不断的学习、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我校的教师们基本能够把握住校本培训的总要求,并针对自身情况进行学习自修,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
(七)、积极响应上级和学校的号召,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
1、现代的教育理论不断更新、不断变化。“课程改革”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抓好日常教学外,我校曾先后学习了新大纲、新教材的研究和研究性学习等。让广大教师外出学习,带回宝贵的学习经验,在学校内开展“专题研讨课”“外出学习汇报课”等,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水平。
2、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我校的培训形式多种多样,有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专题学习、自学反思等等,从各方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五、存在问题
缺点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只有发现缺点、改正缺点,才能使我们迈向成功。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发现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一)、我们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有个别教师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没有认真对待。
(二)、在教师基本功训练上,过于重视教学工作,偶尔忽视校本培训,缺少力度。
(三)、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
(四)、计算机文凭有,实际操作能力弱。特别是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计算机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仍旧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五)、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对于校本培训的管理工作、档案建设工作有了一定认识。但需加强电子档案建设工作。
六、今后努力方向与措施
针对上述优点与缺点,我们要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加强领导监督,定时定量地检查每周、每月布置的各项工作。
(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各类考评方案,对广大教师进行量化考评,学期末、年终公开考评结果。
(三)、穿插不定期的抽查形式,发现问题,及时例会说明。
校本培训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这条路途中,我们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把我们的校本培训工作步入正规化、特色化的渠道。
青岛九联小学座落于莱西市区西行六公里处,美丽的大沽河西畔。这是一所现代化的农村小学。学校占地264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190平方米,全校绿化面积13398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学生523人,教职工40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0人,本科学历15人,专科学历16人,学历达标率100%,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一线教师的45%。
学校不仅有漂亮优美的外部环境,内部功能教室也一应俱全:设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综合实践室、队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天文观测台等十几个专用教室,各功能教室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专人负责,教育氛围良好,使用率高,器材配备均达到省定农村小学一类标准。
我校始终把教师的校本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努力使学校成为专业化教师发展的基地、名优教师成长的摇篮。
学校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即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把教师的全员培训与骨干教师的重点培训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框架,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优良、业务基础坚实、实践经验丰富、整体结构合理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1.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培训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校本培训副组长,其他中层以上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学校根据校本教研的实际特点,建立了“校长决策调控—副校长具体负责—中层以上相关领导组织落实—教师群体开展实施”的校本工作运行机制。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计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议,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并做好检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训的任务落到实处。使我校的校本培训走向了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2.时间保障。我校每周五晚学后为校本培训固定时间,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文件和师干训相关文件,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另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
3.专项经费予以保障。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购买了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3000多本、报纸、杂志60多种、音像资料470多小时;学校还以九联集团为依托,先后筹措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校园绿化、多媒体教室的配备、微机室的改造,教学仪器、图书的补充,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每学期教师外出培训费用4800多元,请进名师讲座、上课8000多元,为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健全制度,落实培训
学校注重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各种教师培训档案资料齐备完善,分类存放规范。制订了“青岛九联小学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青岛九联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规划”、“青岛九联小学关于鼓励教师研修提高的实施意见”、“ 青岛九联小学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方案”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期工作计划,教导处制订的每年度校本培训实施方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我校的校本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师的校本培训:
1.抓好师德教育培训。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继续以“诵读国学经典,醇化道德人格”活动为载体,举行了“读《教育者的十条箴言》有感”为内容的莱西市级经典研读现场会,使老师们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利用每年三月、九月师德活动月进行师德教育,开展 “师爱助你成长”、“我做学生良师益友”、“教师风采演讲”活动。
2.青年教师的培训
青年教师培训关系着学校的现在和未来。为此,在校本培训中,确定: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培训的思路,制订出“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计划、考核细则及奖励方案。利用讲座、结对子、听评课、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了不间断的培训,3.骨干培训。
制定骨干教师培训目标、措施、考核细则、奖励方案,形成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初步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班主任、教研组长进行专门培训,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4.班主任培训。
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任。培训工作中,逐步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 进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聘任和评选制度,确实形成班主任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三、坚持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全方位开展的平台。
“校本培训”工作中,提倡发扬个人学习反思,同伴交流讨论,专家点拨引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针对我校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探索总结出一些灵活多样又极富实效的培训方式和途。如
1.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
科研兴校是我校主要的办学思路之一。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以此带动教师培训。基本上形成了每个学科有课题,每位教师搞科研的局面,如语文以阅读为突破口,数学以情景教学为突破口,英语注重口语教学,达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2.外出学习培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学习、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坚持多年的做法。近几年来,我校共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代表将近50人次参加各级培训和参观学习。为了放大考察学习的效能,建立了外出学习报告制度。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思路、经验、最新信息由个体、部分辐射到全体,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个人研修加集体研修培训。
个人研修是校本培训主要形式之一,学校鼓励教师自我研修。首先每学期学校为每个教师配备了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如《爱的教育》《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建设》等,边读边记,边读边悟,通过自主学习来升华教育感情,提高理论水平。其次为了解决当前教师视野不够开阔,理念不够先进的局限性,我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集体研修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授课水平。学校自2007年以来,相继邀请了青岛市陶行知研究学会会长周嘉惠教授、青岛市师范处的李淑芳处长、开发区香江二路的顾校长、镇江路小学的尹海英校长、莱西市教科所的李茂春所长、莱西市师干训李顺华主任,莱西市小学教研室李兆荣主任等专家来我校讲座、听评课。每学期理论学习专题讲座4--5次,使全体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了解当前教育科研与教改新动向,更新观念,逐步养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再次举行同课异构活动,请青岛名师来校送课,以开阔教师的备课思路。
2009年4月16号,我校邀请青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的李淑芳老师带领黄岛开发区香江二路小学孔令凤老师来我校同李岩骅老师语文课同课异构,4月20号周嘉惠教授带领青岛榉园小学陈敏老师来我校同李新凤老师英语同课异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落实低年级复习课的实效性,解决学生复习时的枯燥乏味,探寻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复习方法,6月19日再次邀请周嘉惠教授带领青岛市市南区镇江路小学的尹海英校长,骨干教师栗华老师和彭翠林老师来我校送课。趣味盎然的试题设计,机动灵活的课堂复习方法,一个个精彩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快乐学习,快乐复习。使全校教师得到了一个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4.教育资源培训
积极开展《红蕾》、《教育文摘》等教育资源读书培训。每个班级、每位老师写读书笔记,读书感悟征文,优秀的张贴在学校的廊报上,供全体学生、教师浏览、阅读。此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读书热情。积极浏览琴岛教师工作室网站,全体教师实名注册,中午到微机室读文章、学习教育理念,跟帖发体会,发表文章。让名师的言行来影响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5.加强基本功训练
一方面采用三种基本方法训练教师基本功。
(1)我校将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作为常规训练,主要采取自学自练的形式反复练习,在具体备课、上课中养成习惯。
(2)学科教学基本功首先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评定、课内外辅导、教书育人等六个教学方面进行训练。每学年初成立学科备课组,确定备课组组长,规定每周不少于一次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检查,做到以老带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全备课组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教师人人钻研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吃透教材,分析本学科各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该学科的教学改革动向,掌握变化规律。
(3)各项基本功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应用。
我校始终坚持把训练和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减轻教材难点,用生动形象、直观有效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用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板书、形象的课件、生动的讲述、透彻的分析深深地吸引每一个学生。
另一方面通过活动的开展锤炼教师基本功。即:立足岗位,科学练功;技能竞赛,创造氛围;加强教研,综合提高。为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理念真正有转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实现校本培训与自我主动培训相结合,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学校为教师搭台,组织多种竞赛,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价值感,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我校教师有了很大的收获,发表国家级论文6篇,发表省级论文30多篇、发表青岛市级获奖的科研论文30多篇;1人获莱西市朗诵比赛一等奖,10人在莱西市级征文活动获优秀辅导奖。
四、校企联合培训模式,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性
在校内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探索,基本确立了 “教、学、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的实施模式,并积累了一套培训的经验,即以教师自我反思为重心。采取自我促进、外部支持路径,运用个人反思、互帮互学、专业引领等方法进行培训;注重四个结合:自我反思与学校支持相结合,自我反思与校本教研活动相结合,自我反思与引领指导相结合,自我反思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在校外,为学习九联集团先进的的管理方式,我校积极学习九联管理,探索了一套学习九联经验—聘请高层管理人员讲座—参观公司加工流程---激发九联教师积极工作的校企联营的新型校本培训模式。通过每学期2---3次的企业培训,如企业艰难时期的发展,扩大规模的发展,企业壮大走出国外的事例等等内容,使教师明确了九联企业精神,即“永远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永远不能半途而废,永远不相信亏损,要善于用脑子来管理企业,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让教师们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了工作的信心,鼓足了工作的干劲,同时也为我校的校企联合培训模式奠定了基础。
五、培训成果
几年来,我校教师参加各级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示省级优质课两节,青岛市级优质课一节、莱西市级优质课12节,10人出示了莱西市级公开课、同时有10人获莱西市级教学能手,5人莱西市优秀教师,李旭华老师、王美玉老师获莱西市艺术节合唱、书画比赛优秀辅导教师的称号。
我校先后荣获了“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莱西市规范化学校”,“莱西市写字教学先进单位”,“青岛市规范化学校”,“莱西市电化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莱西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德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班主任全员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莱西市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上级领导多次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水平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目前的青岛九联小学已基本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素质教育优良化的办学目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培训工作自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培训工作自查报告1
一、“十五”教师培训完成情况
1、我园全体教师“十五”培训的完成情况:全体20xx年12月31日之前在职教师参加了区十五期间的继续教育培训,培训率100%。其中情况又分好多种:有1人参加的是干训一路的培训,有3人已完成专升本学历培训,有6人正在参加专升本培训,1人参加的是新教师培训,余下的其余教师都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240培训,都能在今年完成240培训。
2、骨干教师培训情况:学校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机构组织的教育及教育管理方面的培训:市级培训2人次,区级培训6人次,培训率达100%。
3、师德教育情况:全体教师参加区、校组织的师德培训及考核,培训率考核及格率达96%(其中一人没有分数,现正在核查之中)。
4、教育法律培训考核情况:全体教师参加区组织的教育法律的培训,培训率及考核合格率为100%。
5、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情况:
全体教师27人中有26人参加了区信息技术的培训, 1人参加并通过了市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她的学分正在核准之中。培训率合格率是100%。
6、学历提高培训情况:全体教师学历均合格,大部分教师能坚持工作,并通过夜大、电大、自考等学习来提高学历,幼儿园本科学历4人,本科在读6人,学历呈现明显的拔高趋势
二、实施效果
(1)教师对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反响
A、对学历提高培训,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高,并且希望办学机构根据成人业余进修特点,大力改革教学方法与管理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效益,使他们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中年以上的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像他们这些过去工作时间长,将来工作时间短教师,学习的
内容应是改进当前教学的急需,无论是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还是教育技术,都应根据中年以上教师急需安排内容,没有必要去参加系统的学历提高培训。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又不使记忆日衰、体力日弱的他们在兼顾教与学的矛盾中力不从心。
B、对计算机、新课标等基本培训,老师们普遍认为很有必要。只是希望培训的内容、方式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操作的需要,特别是本系统特需的内容
C、对教学基本功培训,一方面认为很有必要,一方面又感到有些培训收效甚微,没有帮助教师解决多少操作和实践层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培训具体内容的选择并未贴紧教师需要,培训的方式方法也不利于学到扎实有用的东西。
(2)就校本培训而言,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明确校本培训的任务。即明确在全部继续教育工作中,校本培训到底分管哪些内容,如何处理与校以上各级培训的关系。
②加强校本培训中培训者队伍的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和专业建设。
③建立适当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根据本校特殊需要确定培训内容、方式、管理措施等的自主性、积极性,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3)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想法。
①建议市教育局组织对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保障机制的系统的专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中长期继续教育规划,以指导各级培训工作。
②建议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加强专业的师训机构的建设,现在有些地方的继续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在举办,有些地方则由教研部门在举办,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为行政部门的职责是处理政务,研究的是教育行政管理,教研部门研究的是教学,不可能对继续教育作系统全面的研究,他们举办继续教育不可能是专门的而只是附带的工作。在当前,对教师专业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必须有高水平的专门的师训机构作为中坚力量来研究和实施继续教育,才能适应加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③建议逐步改革继续教育经费筹措办法。一是增加财政预算投入;二是可从教师工资按月兑现落实好,试用参训教师自己分担一小部分培训费的办法,改变政府或任职学校统包的作法。这样不仅可拓宽师训经费来源,而且有利于教师树立参加培训学习是自身需要的观念,变规定的为自愿的.,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三、本园培训工作不足之处
在这一轮培训中,我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教师调出、调进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有一位教师从外园调进 ,她的计算机证书送在原来的幼儿园,被遗失了,分数也没登记上去,现正查询中。还有一位教师从我园调出后过了两年又回来了,外单位又给她重新登记了一个学分,而在考师德等课时她又填写的是原先的编号,分值出现了差错。还有两位教师是相同的姓名,为了便于区别,我们一般是以大王燕、小王燕称呼的,师德考试时,分值只有一位教师的。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把工作做得细致点,及时些,出现了问题再比较查询就被动了。这也是我们要吸取经验的地方。
教师培训工作自查报告2
一、十五教师培训完成情况
1、我园全体教师“十五”培训的完成情况:全体20xx年12月31日之前在职教师参加了区十五期间的继续教育培训,培训率100%。其中情况又分好多种:有1人参加的是干训一路的培训,有3人已完成专升本学历培训,有6人正在参加专升本培训,1人参加的是新教师培训,余下的其余教师都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240培训,都能在今年完成240培训。
2、骨干教师培训情况:学校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机构组织的教育及教育管理方面的培训:市级培训2人次,区级培训6人次,培训率达100%。
3、师德教育情况:全体教师参加区、校组织的师德培训及考核,培训率考核及格率达96%(其中一人没有分数,现正在核查之中)。
4、教育法律培训考核情况:全体教师参加区组织的教育法律的培训,培训率及考核合格率为100%。
5、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情况:全体教师27人中有26人参加了区信息技术的培训, 1人参加并通过了市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她的学分正在核准之中。培训率合格率是100%。
6、学历提高培训情况:全体教师学历均合格,大部分教师能坚持工作,并通过夜大、电大、自考等学习来提高学历,幼儿园本科学历4人,本科在读6人,学历呈现明显的拔高趋势。
二、实施效果
(1)教师对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反响
A、对学历提高培训,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高,并且希望办学机构根据成人业余进修特点,大力改革教学方法与管理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效益,使他们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中年以上的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像他们这些过去工作时间长,将来工作时间短教师,学习的内容应是改进当前教学的急需,无论是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还是教育技术,都应根据中年以上教师急需安排内容,没有必要去参加系统的学历提高培训。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又不使记忆日衰、体力日弱的他们在兼顾教与学的矛盾中力不从心。
B、对计算机、新课标等基本培训,老师们普遍认为很有必要。只是希望培训的内容、方式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操作的需要,特别是本系统特需的内容。
C、对教学基本功培训,一方面认为很有必要,一方面又感到有些培训收效甚微,没有帮助教师解决多少操作和实践层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培训具体内容的选择并未贴紧教师需要,培训的方式方法也不利于学到扎实有用的东西。
(2)就校本培训而言,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明确校本培训的任务。即明确在全部继续教育工作中,校本培训到底分管哪些内容,如何处理与校以上各级培训的关系。
2、加强校本培训中培训者队伍的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和专业建设。
3、建立适当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根据本校特殊需要确定培训内容、方式、管理措施等的自主性、积极性,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3)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想法。
1、建议市教育局组织对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保障机制的系统的专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中长期继续教育规划,以指导各级培训工作。
2、建议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加强专业的师训机构的建设,现在有些地方的继续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在举办,有些地方则由教研部门在举办,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为行政部门的职责是处理政务,研究的是教育行政管理,教研部门研究的是教学,不可能对继续教育作系统全面的研究,他们举办继续教育不可能是专门的而只是附带的工作。在当前,对教师专业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必须有高水平的专门的师训机构作为中坚力量来研究和实施继续教育,才能适应加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3、建议逐步改革继续教育经费筹措办法。一是增加财政预算投入;二是可从教师工资按月兑现落实好,试用参训教师自己分担一小部分培训费的办法,改变政府或任职学校统包的作法。这样不仅可拓宽师训经费来源,而且有利于教师树立参加培训学习是自身需要的观念,变规定的为自愿的,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三、本园培训工作不足之处
在这一轮培训中,我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教师调出、调进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有一位教师从外园调进 ,她的计算机证书送在原来的幼儿园,被遗失了,分数也没登记上去,现正查询中。还有一位教师从我园调出后过了两年又回来了,外单位又给她重新登记了一个学分,而在考师德等课时她又填写的是原先的编号,分值出现了差错。还有两位教师是相同的姓名,为了便于区别,我们一般是以大王燕、小王燕称呼的,师德考试时,分值只有一位教师的。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把工作做得细致点,及时些,出现了问题再比较查询就被动了。这也是我们要吸取经验的地方。
20xx、xx
教师培训工作自查报告3
根据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迎接赤峰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督导评估检查的通知》精神,现将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松山区职教中心是国家重点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与发展示范校、赤峰名学校、国家首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基地实验校。现有58个全日制教学班,4个短期培训班,开设机电技术应用、建筑施工、学前教育、服装设计与制作、计算机游戏制作等16个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生3295人。在编教职工289人,专任教师210人,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5人,赤峰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46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
二、学校师资培训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内涵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总体工作目标是:实施“中青年名教师培养工程”。采取“压担子,稳步走”“结对子,订合同”“走出去,请进来”“共研究,常交流”等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文化课教师100%参加课改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率达100%;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专业教师市级以上培训率达到98%以上;选派环节干部、专业教师出国培训,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全国各大企业实习锻炼2-3个月,加快“双师型”建设步伐,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达70%。环节干部、班主任、骨干教师外出培训面达80%。鼓励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搞科研,用教科研促教改、增效益。
三、师资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师资培训工作领导机构,校长任组长,由分管教学管理工作副校长主抓师训工作,由教务处业务能力较强的又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杜华清主任具体负责师训工作,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樊秀平老师具体负责信息系统工作。形成了一个师资培训工作管理网络,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具体,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师训工作。
(二)、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师资培训规范正规,制定了《松山区职教中心教师培训管理制度》、《松山区职教中心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松山区职教中心骨干教师培训制度》、《松山区职教中心远程教育培训制度》、《松山区职教中心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松山区职教中心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松山区职教中心教师培训工作考评细则》。
(三)、规范培训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每次集体培训都派带队领导,负责教师的考勤和培训管理工作,同时所有参加培训人员都要求培训过后撰写高质量的心得体会或培训总结,有时还组织培训人员回来后进行迁移培训,让更多的人享受培训所得。提高培训的效果。
1、以校本培训为基础,提高全体教职工责任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1)、xx年9月,请神洲数码有限公司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数字化校园知识培训。
(2)xx年11月,由孙强校长和苏晓黎老师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讲座。
(3)、xx年3月,再次请神洲数码有限公司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数字化校园知识培训。
(4)xx年5月,邀请道弘教育集团马子坤进行了以“学校教师素能培训”为主题的全体教师培训。
2、以国培为龙头,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1)xx年11月,派张志刚参加了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在德国的培训。
(2)xx年9月―12月,派齐学智、万景臣、王迎新、姜丽艳、张晓娟、安博、郭素英等7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专业教师培训
(3)xx年9月―12月,派赵艳玲、张艳平2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4)xx年9月―12月,派王丽娜到企业锻炼。
(5)xx年9月―12月,派李磊、迟国芹、徐启超三名教师参加了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组织的专业教师培训。
(6)、xx年11月,派出2人到德国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7)xx年2月―8月,派出苏宁、孙雪梅、陈永建、樊秀平、张国祥、牛国辉、刘文杰7名专业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
(8)xx年2月―8月,派出辛喜艳、郭丽娜两名教师到企业去锻炼。
3、以学科培训为重点,提升专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xx年10月,普高教师29人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学科培训。
(2)xx年10月20日,组织了教师参加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培训。
(3)xx年4月组织普高教师参加教研室组织的高三教师复习备考研讨会。
(4)xx年9月7日,组织高三年级教师参加全市高三教师复习备考研讨会。
4、以远程教育培训为枢纽,带动和关注每个人的知识更新和观念转变,适应当前教育需要。
(1)xx年,组织我校7名教师参加赤峰市级学科带头人远程教育培训,组织24名教师参加赤峰市级骨干教师远程教育培训。
(2)xx年,组织我校234人参加继续教育远程培训。
(3)xx年7月,组织专业教师56人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培训率达100%。
(4)xx年,组织我校教师238人参加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培训。
5、以特色项目培训为突破口,促进我校各项工作得到均衡发展。
(1)xx年10月11日,派刘伟东老师参加“几何画板知识入门培训”。
(2)xx年5月份,派兼职心理咨询教师蔡秀荣参加心理咨询讲座。
(3)xx年8月,派学校骨干教师83人赴上海参加“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暨班级管理”培训班。
(4)xx年8月,派以班主任为主体的骨干参加“建构有效教学课堂心理软环境、提升压力管理能力,创建高效课堂”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
(5)xx年及xx年派杜华清等10名教师参加在北京和济南举办的全国课题研讨会。
(四)、优化办学条件
1、加强网络建设,普及电化教学
学校将原有网络升级改造为可实现三层绑定的千兆主干百兆流量的新型网络,总资源达到720G。为所有专任教师配齐笔记本,实现了“班班通”、“班班多媒体”和网上无纸化办公。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到“四性”,即全员性、全程性、校本性、发展性。已经达到了全市乃至自治区的领先水平,是全国银行系统从业资格考试赤峰市的唯一考点。教学楼已经实现了多媒体白板教学,到期xx年年末,能做到全校白板覆盖,并逐步引入模拟仿真教学系统,实现几大专业的电子工业模拟仿真教学。
2、加大投资力度,保证经费支持
(1)、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配置向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倾斜。设立师资培训会计预算科目,专款专用。师资培训专项经费每年都拨付100万元左右。报销所有培训人员的差旅费用。
(2)、充分保证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经费。切实做到选题准,人员精,经费落实。
(3)、继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奖励办法》。研究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师脱产进修和业余研修优惠政策,在经济上、时间上尽可能多地予以支持,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供绿色通道。
(五)建立奖惩制度
1.学年培训结束后,评选学习积极分子,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并优先派出参加更高一级的专业培训。
2.教师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纳入教师个人考核,对培训学分未达到要求的教师,考核等级不得评优,更不得参与各类先进评比。
3、建立具有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营造比、学、赶、帮、超,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4、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聘任办法。按照教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制定切合学校自身实际的教师考核与聘任办法,鼓励教师钻研业务,提升业务技能,奋发向上。
5、利用工资、奖金、晋职、晋级等物质利益激励措施,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鼓励教师出成绩,出成果,做楷模。
四、今后的打算
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于1952年10月1日, 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中, 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2010年全州的总人口共478.94万, 其中彝族就占了236.63万, 比例达49.41%) , 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 全州辖1市16县, 其中木里为藏族自治县。全州17个县市在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发展成效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沟坝河谷”地区发展不平衡, 安宁河谷地区与彝区及藏区发展不平衡, 且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一些县产业特点不突出, 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 浪费严重, 农产品质量不高, 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未能从根本改善, 影响了全州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解决。作为中国最大彝族聚居区的凉山彝族自治州, 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困难不仅在于总体自然条件的不利, 交通运输条件的落后, 更在于它的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 在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观念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 而最重要的困难在于农民素质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三农问题解决起来其难度远远超过其他汉族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
凉山州的农民培训跟全国的培训开展在时间与基本做法上是大体一致的。大规模的政府主导农民培训工作也主要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通过“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丰收计划”、“绿色证书工程”、为帮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开展的“阳光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培训”、“扶贫劳务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服务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村干部兴农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等等来实施的。同时凉山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将三农的发展跟“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彝区“三房”改造结合起来进行了相关的培训, 除了农业技术外, 还进行了农机操作、电工、焊工、计算机操作、数控车工、数控铣工、钳工、中式面点、中式烹调等培训。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那么, 通过大规模的农民培训, 给凉山的三农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1. 观念的变化导致生活的改变。
人的行为总是决定于其既有的观念。作为以少数民族为主, 彝族数量占总人口近半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 在许多观念上仍然显得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就以彝族群众来说, 因为是跨越千年, 在1952年从奴隶社会一步进入社会主义, 由于在凉山特殊的奴隶社会里, 多数人都是处于奴隶地位, 在凉山被称为“娃子”, 不仅一无所有, 而且是属于奴隶主的可以随意处置的私人财产, 其命运完全掌握在奴隶主“老爷”的手中, 他们根本没有发言权。这就导致了他们难于避免宿命观念, 不敢想象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即便他们随着历史的巨变而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可是那千百年形成的观念, 却不是可以轻易改变的。哪怕家庭十分贫困, 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 也往往觉得那是命中注定, 不可更改的, 宁愿苦熬苦等, 而不愿、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变与掌握自己的命运。出去闯天地的人很少, 自己当老板, 那更是天方夜谭;而当地汉族, 虽然历史负担相对较轻, 但观念上仍然没有本质的区别, 而且往往小富即安的思想很普遍, 自己即使有技术, 往往也不愿跟他人交流与分享, 这一切对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都是十分不利的。农民培训, 不仅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 首先是灌输一种自己的命运可以自己掌握, 可以通过合法科学的方式去改变这样一种观念。有了观念的改变, 其他的改变才有可能。
普格县拥有号称“螺髻山开, 峨眉山闭”的著名风景区———螺髻山, 随着凉山州旅游业的不断开发与发展, 到螺髻山旅游的人也不断增加。可是长期以来, 家住螺髻山下的彝族安支呷呷一家并没有看到这一切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仍然固守着自己那几亩贫瘠的土地勉强度日。只有当做为一家之长的安支呷呷去参加了农民培训中的“创业培训”之后, 观念上可以说经受了一次洗礼, 培训老师根据他家位于螺髻山下这样一个优越的地理位置, 建议他开一家彝族风味的“彝家乐”, 开初他根本不敢有“当老板”的奢望, 经过培训老师进一步“洗脑”, 并承诺指导他进行经营之后, 他终于鼓起勇气, 当上了“彝家乐”的老板, 如今, 一年收入好几万, 正快步走在小康的大道上。而且, 他如今已经懂得了主动在村口立一块广告牌, 有了广告意识, 这不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吗?像安支呷呷这样因为经过培训改变观念进而自己当上“老板”的人,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了很多, 比如金阳的起几曲体 (彝族) 、阿尔莫公各一家 (彝族) , 会东的冷启富、宋宗和、陈贤华、王传玉、梁龙珍, 普格的袁世刚, 冕宁的王海, 布拖的黄民贵, 甘洛的黄方金, 雷波的沙马布 (彝族) , 木里的仁青泽国 (藏族) 等等, 他们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在过去连做梦也不敢相信的巨大改变。
2. 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对农业科技推广的促进。
观念对人改变自身命运是至关重要的, 但只是想改变命运, 只是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从而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 而手中并没有有力的武器, 也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最多只能是一种空想而已。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要拥有先进科学技术, 首先必须要有相当的文化基础。而在凉山, 农民的文盲率超过25%, 加上小学文化的人数, 比例接近80%, 初高中生的比例很小, 而大专以上文化的更是凤毛麟角。如此低的文化基础, 让农民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困难重重。绝大多数人又没有机会去专门的学校学习, 这样, 绝大多数农民都缺乏科学技术知识, 其生产经营主要依靠传统的技术与老一套的经验, 在一些彝族地区, 刀耕火种的现象还远远没有消失, 这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实在是非常困难的现实问题。而通过农民相关实用技术的培训, 让很多农民拥有了一技之长, 可以在自己原来的那块土地上发挥出神奇的作用。
会理县的石榴十分有名, 早在唐朝时期即为皇帝御定贡品。但种植技术要求也比较严格, 许多农民虽然也一直在种植石榴, 但在技术上都没有过关, 因此, 产量、质量与收入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如何实现突破呢?会理县铜矿村长期种植石榴的果农亢群富为此深感苦恼。这时农民培训为他们送技术上门了, 培训老师从剪枝、施肥, 到套袋、管理, 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解与手把手的规范化示范操作, 这实在是雪中送炭, 他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2010年他的石榴远销北京、嘉兴等地, 收入大幅增加, 达到90多万元, 农民培训对他来说, 就是一种点石成金术。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的调查中也有很多。比如会理的王志勇、王榜华, 会东县的黄加兰、罗洪鲜、李发明, 西昌的杨天祥、黄兴胜、泉培云、李景明、杨兴平, 普格的李学梁、罗登友, 盐源的张文新, 美姑的吾尔阿体 (彝族) , 喜德的莫色呷坡 (彝族) , 德昌的王永光, 越西的曲木尔则 (彝族) , 宁南的顾发刚, 普格的黄兴财, 木里的才旦金珠 (藏族) 等等。参加农民培训都为他们的脱贫致富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这些年, 凉山州进行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运用上可谓卓有成效, 除了有着深厚基础的石榴更加焕发出活力, 影响力更加突出, 并且产量跃居全国首位之外, 过去默默无闻的苦荞麦、青花椒也后来居上, 名声大振, 产量同样跑到了全国第一;烤烟、蚕桑、甘蔗、苹果、鲜切花、白魔芋、马铃薯也不甘落后, 影响力大增, 在四川省首屈一指, 各类农产品多次荣获全国和全省金奖及名优产品、绿色产品称号的不断增加, 打造出的“中国绿色马铃薯之都”和“世界苦荞麦之都”中外驰名, 其中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四川总面积的1/5和1/4。平均单产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40公斤, 无论从种植规模、产出效益、还是商品率均居全省第一。凉山马铃薯已悄然走进了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和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家庭, 成为不可缺少的佳肴。这一切, 如果没有经过培训的大量农民的参与, 是无法想象的。比如之所以能够打造出“中国绿色马铃薯之都”, 就是因为每年都要对45万户马铃薯种植户进行一轮技术培训, 从而保证了优质马铃薯技术能够普遍运用于大小凉山的种植与管理之中。
3. 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推动作用十分巨大。
凉山州拥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想外出打工, 但常常还是苦于没有一技之长而导致或者工作难找, 或者, 虽然找到了工作, 却只能是最苦最累最没有技术含量, 因此也是报酬最低的工作。这样的结果, 就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 而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无事可做, 常常就聚在一起赌博、酗酒, 这对于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也是十分不利的因素。这样的情况, 跟全国是一样的, 要解决三农问题, 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 让农民经过培训, 拥有一技之长之后再外出打工, 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农民培训中的一个重头戏便是对农民工的培训。早在2003年, 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农业部、劳动保障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 提出了农民工培训的具体目标。对此, 凉山州积极跟进, 制订了短期、中期和长期培训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的计划任务。其长期计划中提到, 到2010年转移输出人数达到36.8万, 劳务收入达到14.7亿元, 人均劳务收入383元。由于扎实的培训与输出工作, 而实际上, 2010年全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4.62万人, 实现劳务收入40.16亿元, 外出务工人员人均劳务纯收入达到7 353元, 全州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达到975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3%, 都远远超过了当初确定的目标。其中仅仅经过了劳务培训的就有11.12万人。2011年, 全年劳务输出进一步增加到65.85万人, 实现劳务收入55.78亿元。从有农村劳动力输出以来, 已经累计输出劳动力上百万人次, 劳务收入直逼千亿大关,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了培训的, 而且经过了培训再外出打工者, 其收入都明显高于没有经过培训者。
金阳县丙底乡丙底洛村彝族村民吉瓦五只因家庭贫困, 在乡中心校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 经常在乡村里游荡, 无所事事, 家长非常担心他学坏。后来在左邻右舍的带领下,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 他参加了县劳务办举办的农民工培训, 在那儿他学到了一技之长, 培训结束后去广东一家公司打工, 不到五年就挣回了七八万元。经过多年的闯荡, 去年, 他回到家乡, 已经不再满足于给人打工, 他又去西昌一家驾校学驾驶, 拿到驾证后购买了一辆长安汽车跑运输, 自己当起了“老板”, 一个月能挣回七八千元。在凉山境内, 像吉瓦五只一样外出务工而腰包鼓起“票子”的还有很多很多。如西昌的雷润春、夏煜文, 甘洛古新华, 普格的郑吉乐, 会东的赵兴成, 喜德的马伍合 (彝族) 、王天勇, 布拖的苏呷能则 (彝族) , 美姑的曲比阿牛 (彝族) , 盐源的曲地春林 (彝族) , 木里的多吉措姆 (藏族) 等等, 在凉山州内我们的调查所及, 这样受益于农民工培训的农民数不胜数。
2000年凉山州贫困人口是169.28万, 至2010年, 降至
5 4.21万, 贫困人数减少了超过115万, 减少数量接近2/3。
2001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 487元, 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人数15.5万, 全州劳务收入2.2亿元, 农民人均劳务收入62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2010年全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4.62万人, 实现劳务收入40.16亿元, 外出务工人员人均劳务纯收入达到7 353元, 全州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达到975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3%, 到2011年, 全年劳务输出又增加到了65.85万人, 实现劳务收入55.78亿元。人均劳务收入突破1 310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65%。2010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 565.4元, 增加了3倍, 2011年又增加到5 538元。从有农村劳动力输出以来, 凉山已经累计输出劳动力上百万人次, 劳务收入直逼千亿大关, 凉山的广大农村正由给人印象贫穷落后与愚昧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 变身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农业的理想区域, 成为“天府之国”仅次于川西平原的第二粮仓。
2001年以前, 走在凉山的村寨, 举目所及, 是大量低矮潮湿、摇摇欲坠的简易房、瓦板房, 如今, 它们正渐渐远离农民的生活, 搬进刚落成的红砖白墙、盖着琉璃瓦的漂亮新房、楼房、农村式别墅的越来越多。特别是过去高山上那些住房条件差得让外人不敢相信的彝族村民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按照彝家新寨的统一规划修建, 每一户的正屋里有桌子、板凳, 还有专门配制的清洁卫生的火炉;卧室里有床铺;厨房里有节能灶、自来水, 还有院坝厕所的彝家山寨随处可见。2000年以来, 仅仅最贫困的彝族同胞, 就有超过10万人住进了这样的新房。
以上所有这些变化, 当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来影响与实现的。但跟大量的农民培训工作让农民在观念上发生改变, 掌握了技术或技术水平得以提高, 无论在家从事农业生产、自己创业、还是外出打工, 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农民培训, 这一切的实现无疑是无法想象的。可见, 在少数民族地区, 要解决好三农问题, 继续大力开展农民培训, 并且不断改进与完善培训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
摘要:通过以“滴水看海”的方式, 概略地展示了农民培训给中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农方面带来的变化。通过发生在这里的变化, 农民培训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三农发展的重要性, 也就可见一斑。
关键词:农民,培训,凉山州,变化
参考文献
[1]农业部, 劳动保障部, 教育部, 科技部, 建设部, 财政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Z], 2003.
[2]凉山州政府关于凉山州“十一五”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与对策研究[Z], 2006.
[3]黄武刚, 陈琛凝.中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历程探研[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 .
[4]于伟, 秦玉友.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7, (5) .
[5]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Z], 2009.
[6]农业部.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Z], 2012, (1) .
[7]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好2012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意见[Z], 2012, (2) .
[8]凉山州劳务办.凉山州“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Z], 2012, (2) .
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态度,对市场信息的选择和运用水平,对新品种和新科技的吸纳能力,以及能否移风易俗过文明、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科技、技能、法律和思想道德等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在构建和谐社会及促进农村稳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
1 常德市农村农民的基本现状
据统计,裁止2007年底,常德市共有农业户126.4万,人口466.47万人,劳动力257.31万人。其中务农157.64万,务工99.67万。务农劳动力中,16-30岁的24.4万人,31-40岁的48.29万人,41-59岁的57.37万人,60岁以上的27.62万人。务工农动力中,16-30岁的49.49万人,31-59岁的46.28万人,60岁以上3.9万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分布为:小学及以下占38.97%,初中占45.57%,高中占9.99%,中专占4.7%,大专及以上占0.77%。务农农民已掌握种植、养殖和园林类技术的占24.04%;外出务工农民已掌握电脑、电工、机械、建筑、商业等技术仅占4.82%,90%以上没有职业资格证。可以说,农民综合素质整体仍然偏低,主要表现:一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直接影响农民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是缺乏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应用能力。在当前农村,有文化的年轻人大都经营非农产业或者外出打工,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和妇女,他们一般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滞后,很少接受过系统的农业技术教育或职业培训,主要靠长辈的言传身教和生产实践获得农业技术。三是思想道德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是,小农意识,部分农民思想禁锢、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不愿离开土地从事其他行业。
2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取得初步成效
近两年来,常德市各级和各有关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充分运用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这一平台,发挥多部门合作的组织优势、上下贯通的体系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委政府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市、区县(市)和管理区分别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建立了农民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市委、市政府率先全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意见》(常发〔2008〕5号),市、县、乡三级都建立了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工作班子。
(2)整合社会资源培训力度加大。他们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打通部门、行业和区域的界限,使各类培训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统筹整合力度明显加大,基本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培训体系由多头部署向统一部署、统一考核转变。二是培训层次由以县、乡为主向市、县、乡三级联动转变。三是培训内容从单一向全面转变。四是培训渠道由各个部门自行组织、各自培训向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成员单位目标分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情况互通、内容互补、信息共享、资源共用转变。目前,我市农民教育培训基本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3)培训基地基础不断夯实。市直确定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和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阵地,开展高层次、导向性的集中示范性培训;各区县(市)也采取多种形式选建了一至两个示范性培训基地。
(4)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断创新。为了改变以往单一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去年全市在培训方式和方法上进行了创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培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二是培训与就业订单相结合;三是培训与自主创业相结合;四是培训与样板示范相结合;五是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5、农劳技能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
3 当前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常德市农民教育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当前农村的现状看,农民教育培训仍然是农村工作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一个瓶颈,具体表现在:
(1)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对加快经济发展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对农民教育培训是现实的生产力却认识不足,认为培训只是间接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忽视甚至轻视农民教育培训的现象依然存在。
(2)培训内容贴近实际不够。由于对农民的思想变化缺乏系统的研究,握住农民思想的脉搏不够,培训存在着形式主义。
(3)培训手段比较单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培训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受培训的主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有的培训活动,手段方法依然停留在“读读报,开开会”。
(4)培训资源有待整合。据统计,我市现有可从事各类农民教育培训的机构120多家,但由于项目资金分散,培训规模、培训标准、培训内容、培训费用不一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5)财政投入不足。从2008年以来,除市本级财政拿出200万元用于专门的农民教育培训外,区县(市)和管理区真正落实用于农民教育培训的资金很少。
(6)统筹协调机制欠缺。区县(市)农民教育培训虽然由农民教育办公室来负责组织工作,但现有的农民教育办公室的机构形式、职能都还与农民教育培训整体不相适应,难以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
4 关于进一步抓好农民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
(2)理顺体制。要强化区县(市)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的责任。市、区县(市)必须健全相应组织,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健全农民教育办公室并强化其行政管理职能。
(3)增加投入。财政要增加和保障农民教育培训专项投入。市本级按农业人口人均1元总额460万元的规模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区县(市)政府按农村劳动力人均2元从当年财政统筹安排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
(4)抓好培训。农民教育培训专业性比较强,必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负责牵好头;劳动部门应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
【培训费自查报告】推荐阅读:
安全培训整治自查报告06-20
培训机构教师自查报告10-15
英语培训中心自查总结报告06-15
国税局在岗培训工作情况自查报告09-16
培训考察报告07-01
校本培训报告09-07
a3报告培训06-04
蹲点培训考察报告06-24
学习培训申请报告07-08
组训培训总结报告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