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投笔从戎(精选4篇)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投:扔掉。戎:军队。放下手中的笔,参加军队。指文人弃文从军,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历史典故】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是东汉时期很有名的将军,也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外交家。他从小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但是对父母非常孝顺。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因哥哥被聘为校书郎,而和母亲一起来到洛陽。
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加上家中比较贫寒,便受官府的雇用,抄写文书,以此谋生。为了将这份工作做好,班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直到很晚才睡。
有一天,他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觉得这份工作实在无聊,想到自己远大的志向,忍不住站起来,将笔狠狠地掷在地上说:“大丈夫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为国家的外交作贡献,以取得封侯,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周围的人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回应说:“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傅介子和张骞都是西汉人,曾经出使西域,立下无数功劳。自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接着,朝廷采取他的建议,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班超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成长心语】
2、有时候我也想像他一样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可是我做不到。
3、抗战时,许多在学青年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抗日行列。
4、投笔从戎不是坏事,可是我们要真正做到还需要研究三分。
5、历史上有很多为人都是投笔从戎的,我们孩子啊犹豫什么呢。
6、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7、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的前方。
8、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提高青年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9、你拿什么和他比,他能够投笔从戎你能够吗
10、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投笔从戎的同学可不少呀!
11、一个男人,投笔从戎,他的生命不再属于自我。我对军人的感慨,就像对我的生命一样坚强。
班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
他出生在一个史学世家,其父班彪、其兄班固都是著名的史学家。
受家人影响,班超也从小很用功,是一个很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
公元65年,由于哥哥班固被汉明帝征召入洛阳做校书官,班超和母亲也随之来到了洛阳。
由于家境贫寒,为解决生计,班超便靠替官府抄写文稿维持生活。
但是,班超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时间久了,他再也不想做这种枯燥乏味的工作了。
一天,班超在抄着文稿,突然丢下笔愤然而起道:“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中浪费生命!”
周围人听到后无不笑话他这种想法,班超便回应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仁人志士的胸襟呢?”
后来,班超真的扔下了笔,从了军。
公元73年,时任大军统帅的窦固任命班超为代理司马。
很快,班超就在军中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他率兵进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与北匈奴交战,斩获甚多。
窦固很赏识他的才干,于是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等人到达鄯善(吐鲁番)后,凭借卓越的智慧夜袭匈奴大营,粉碎了匈奴人的阴谋,使得鄯善摆脱了匈奴人的危险控制,维护了西域的和平。
班超历经31年,先后平定了西域50多个国家。
那个时候想着扛上枪当个帅气的兵,回想当时只是个青葱少年,现在又想想青年大学生的我依然有这个想法。还真是影视剧和小说看多了,现在的我不只是想当个帅气的兵,也不妄想能当将军,我在幻想当个特种兵。
在校大学生总是不错的,大学里每年都有征兵,各项指标还放宽了。可那期间,身边的朋友不知怎的突然沉默了,找不到了稀里糊涂已然二十的自己。可那期间,同寝的室友们彻夜长谈,听着似乎有着共鸣的晚风,说着自己已被幻境中那颗子弹扼杀在少时的从戎梦……
一直很赞米兰·昆德拉的那句话,这是一个充满离开的世界,而我们都不擅长告别。记得那个搭车去往北京西的早晨,车缓缓驶出了有着温柔亮光的校园,驶向了模糊的路灯照耀的远方。我们走在渐渐醒了来的北京,而告别也越来越近。显然这个告别对我来说有些新意,到最后一刻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返回的公交车上少了一个人才发现其中滋味。很高兴的是同乡的她终于找到了方向,毅然选择了做个火凤凰。出发前一天的那个晚上她还盛装作为学校管乐团的一员参加了迎新晚会的演出,那晚她很美丽。之后我们一帮人去了一家餐厅,边吃边谈了很多该谈的不该谈的,可想而知那晚笑声是接连不断的,我们看出了她不只是对我们的不舍,也看到了她对这次重新的启程有着些许未知的.茫然和可能女汉子们才有的期待。一旁有人开玩笑说你是替父从军吗?她说这样的选择也不是心血来潮或突发奇想,是小时候就做过的梦。这告别很短暂,一夜,一早,高兴也带伤感。当告别也要离去的时候,黎明带走了它该带走的,一路上从戎的梦却越发炽热、光亮。
停下匆忙的脚步的时候,似乎才看到了原本的自己。说去当兵,有点受虐狂倾向的我很是想去体验一番,想自己也能有不一样的朋友叫做战友。不过这想法不是很强烈,也遇了很多的阻碍,比如度数六百多的近视和妈妈的不舍得,现在的选择希望还在,当兵的想法也就搁浅。
人都这样吗?生在和平的年代却有着一颗硝烟四起的心,生在富裕的时期却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是忧患?是不满足?还是欲望膨胀?如若你只是想过把摸枪的瘾,如若你考虑的是别的功利的东西,那你还是慎重些吧,入伍的也不乏有很多后悔的。如若你真有想法,如若你真有这一腔热血,也具备条件,那就请出发吧。相信你也记住了六连的那六个字:不抛弃,不放弃。有人说你早干嘛去了,这点人是不同于动物的,到长大那会儿很多人也难知自己是哪块料,幸运的就碰巧撞上了自己的擅长,不走运的就绕了好些年的弯,绕出来了的结果便是应了大器晚成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