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整治简报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卫生整治简报(精选13篇)

环境卫生整治简报 篇1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镇对全镇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辖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4月7日,我镇组织干部就全镇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集中观摩,就观摩情况看,沿街道的村垃圾清理进度较快,部分偏僻村相对比较缓慢,垃圾清运处理任务还较大。马坊镇结合工作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深层次、全方位、总动员”狠抓落实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推进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环境卫生提素质,广泛宣传入民心。加大环境卫生政策宣传力度。采取会议、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垃圾清运行动的意义,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各户门前“三包”做到“户清”标准。通过悬挂横幅、发宣传彩册等方式,从培养群众的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等最基本的公民道德意识入手,营造浓烈氛围,着力提高群众公共卫生素质,为环境整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目前各村悬挂横幅不少于20条,发放宣传册200余份。

二、联合整治抓管理,健全机制促落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以来,各村迅速成立了以村主任为组长的环境整治领导组和以村民代表、老党员为主干的监督组。实行镇上领导包片,同志包村,村干部包户,环卫人员包路段的工作机制。围绕新农村建设规划,确定了整治重点,制定了整治措施,进行了集中整治。建立健全落实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精细化管理和村容卫生责任管理等各种制度,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成果不丢失、不反弹。

三、示范带动树典型,整体推进共提高。全民动员集中整治。将马坊村、耿家村、罗家村、高刘村等街道路口确定为整治重点。镇党委、政府决定对马坊镇环境卫生实行分片整治,每片确定一个示范村,按照“点面结合、示范带动、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强化整治措施。在镇政府、党委、村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党员干部带头进行全民动员,全民参战,全力投入整治工作。但部分路段、片区不同程度存在垃圾死角,存在垃圾乱倒等不文明现象,不能做到全覆盖。

四、规范管理抓整治,制度建设为首选。为进一步完善、推动长效管理机制的运行,聘用专职保洁员,制定保洁人员管理制度,建立垃圾清运保洁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垃圾清运工作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出动人员120人次,车辆12辆次,清理垃圾xx0方。并根据整治情况变化不断补充、修订、完善、努力通过制度建设,克服整治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环境整治工作水平,使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考核制度严遵守,奖惩机制要明确。严格检查考核,确立奖惩体系。马坊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组为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定期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检查,实行周检查、月通报、季考核,兑现奖惩,并将考核结果与各村、各部门、各单位年度评选表彰挂钩,确保集中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环境卫生整治简报 篇2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机制

一、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基本情况

邢台市在“还邢台青山绿水, 走生态发展之路”理念的引领下, 在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环境整治 (尤其是农村垃圾治理) 。环境卫生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观。张庆黎在《邢台市关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上批示:“这项工作做得好!注意做好保持长久、巩固提高的工作, 要靠思想工作和制度责任。”通过深入任县西固城乡、邢台县王快镇、东汪镇等农村一线走访调查, 掌握到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如下:

1、资金投入情况。

目前, 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乡镇一级财政拨款。东汪镇截止到2013年3月初累计投入资金60余万元, 主要用于购买大型设备, 雇佣保洁员, 向村一级拨款等。王快镇截止到5月底共投入资金180余万元, 动用机械2, 700余台。西固城乡按照5元每人每月的标准下拨专款卫生费用给各村。各乡镇及所辖村委会目前尚无其他资金来源, 但部分村委会有计划下一步采取企业募捐、村民缴纳卫生费等形式扩大资金来源。

2、环卫设施建设。

通过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农村环卫设施大为改观。邢台县王快镇、东汪镇要求各村在合理位置按照每100人设置1个的比例设置垃圾倾倒池 (规格为2m×1.5m×0.5m) , 每个村都要配备1~2辆垃圾清运车辆 (自卸式农用车) 和必要的保洁工具 (三轮车、铁锹、洋镐、扫帚、环卫服等) , 要确保环卫保洁人员每人一套保洁工具;要合理利用砖瓦窑、坑洼沟等废弃地, 确定1~2个生活垃圾填埋场。任县西固城乡共15个村, 各村垃圾存放点少则3个, 多则12个不等 (根据西固城乡各村卫生整治示意图) 。

3、人员配备情况。

目前调研各乡镇都已建立了专职环卫队伍, 都成立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每个村都有1名双委成员专职负责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也都配备有专职环卫保洁人员, 负责本村卫生清扫和垃圾清运工作, 但配备比例不尽相同。邢台县王快镇、东汪镇是按照200名村民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比例, 任县西固城乡因资金较紧张是500名村民人配备1名保洁员, 有的村出现只有3名保洁员却要每日清扫8条街道的情况。

4、制度建立情况。

调研各县都建立了清扫保洁制度、垃圾清运制度、“门前三包”制度、评比奖惩制度。清扫保洁制度规定实行“一日一扫, 全天保洁”。垃圾清运制度规定生活垃圾、道路垃圾要及时清理。“门前三包”制度明确村民环境卫生责任义务, 即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

5、村民环境卫生意识。

通过邢台市开展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 也真切的感受到身边环境卫生变化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高。但要改变村民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东汪镇要求每村利用早晚时间进行广播, 全民动员讲卫生, 累计悬挂宣传标语260余条, 粉刷永久性标语120余条。各乡镇都有“门前三包”的标准规范村民行为, 任县西固城乡则建立了环境卫生自治公约张贴于各村。

二、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经费投入不足。

这是此次调研过程中乡镇、村工作人员反映最强烈、最普遍的问题。经费投入不足给目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带来很多现实困难, 如环卫设施不够、设置不合理, 保洁人员的配置数量少、待遇低。目前各村保洁员月工资平均约为500元, 工作量却很繁重, 超出保洁员的工作能力, 因此村民从事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较小。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阻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长期开展。

2、村民环境卫生意识较差。

由于村民们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 垃圾乱倒、废水无组织排放的现象依然存在。就形成了“倒了清理, 清理了再倒”这种卫生整治反反复复的现象, 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效果的长期保持。目前村民的环境保护态度依然是被动接受村委会的管理, 而不是积极的参与———群策群力。村民尚未意识到环境卫生的整洁对自身生活品质、身体健康的意义与重要性, 依旧延续着随地丢弃、方便为主的生活方式。

3、卫生死角难以清理。

村干部及村民普遍反映经过这次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村里主干道环境卫生大为改观, 但小街小巷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特别是多年积累、长期未进行清理的卫生死角, 主要是一些建筑遗留垃圾和砖堆。这些卫生死角通常交通不便, 垃圾车无法靠近, 需要人工清理, 这也是长期未能清理的原因, 因此现下清理这些卫生死角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因此, 市委书记王爱民日前就进一步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作出批示, 强调以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为重点, 推动邢台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运行。

三、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措施与建议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要实现常态化管理, 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依靠政府、企业和村民多方共同努力, 通过组织领导、多元投入、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督促检查、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机制模式, 促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1、以政府为主导。

政府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主导力量。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需要大量相关设备和技术, 这些都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引导。政府从整体上对基本设施建设进行规划更是整治工作的关键环节。政府部门还应将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 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以资金为保障。

财政拨款、企业捐助、村民缴费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筹集资金。市、乡镇、村各级财政应设立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奖励、补贴, 等等。同时, 鼓励当地农村的企业大户捐助一部分资金。可实行村民收费制度, 如村民每人每月1元, 门市20元/月, 不仅能够减轻村委经费压力, 更有助于激发村民的自觉意识。

3、以村民为主体。

村民是环境整治工作得以保持的根本, 只有村民卫生意识提高了, 行为习惯改善了,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才算是做到了实处, 效果才有可能长期保持。因此, 要加大宣传力度, 向村民讲解环境卫生知识, 宣传传统陋习和不良卫生习惯的危害性, 想方设法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 改变村民多年的生活陋习。例如, 开展评比活动, 调动村民参与热情, 让讲文明、讲卫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4、以考核为抓手。

考核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 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才能激发政府、企业、村民等各方的积极性。因此, 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各村工作年度考核目标, 以体现其重要性。考核应采取平时抽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 以实地查看为主, 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逐步走向规范化、长效化。

参考文献

[1]曾鸣, 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制度透析与路径选择[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2]陈富强.农村环境整治须跳出怪圈[J].环境保护, 2010.8.

[3]王宁兰, 曹洋.宁夏农村环境整治难点与阶段性战略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9.3.

[4]乐小芳.我国农村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4.1.

[5]董谦, 刘秀娟, 王军.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3.

我市外语环境整治报告 篇3

【关键词】外语 环境

一、绪论

我校分四批先后派20名学生到四所酒店针对英文标识的翻译情况进行拍照摸排。详细情况请参见下表。

总体来说,上述四所酒店的英文标识翻译情况令人满意,各个酒店的错误率基本持平,翻译总体可以正确表达意思,基本上不会给外宾带来误解或不便。根据学生们所拍照片进行总结,翻译错误率平均约为16%。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二、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们的拍照摸排,我们发现这四所酒店在翻译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分类总结如下:

1.机械式翻译。所谓机械式翻译是指翻译时不仔细分析句子结构,不考虑措辞,或忽略文化内涵或风俗习惯,简单机械的照搬母语,造成翻译母语化。下面是我校学生收集到的此类错误例子。

我们在A酒店发现的一处翻译问题。其实很多地点的名称翻译都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变动。图中关于地址的翻译存在显而易见错误,把“南大街”译为“Nanda Street”,就是认为该条街的名字叫“南大”,殊不知该条街的命名是为了与我市另一条街“北大街”区分开,是谓“南北”之分。因此这条街的名字其实更应该理解为“‘南大街”,而非“‘南大街”。我们认为比较合适的翻译应译为“Nandajie Street”。

剩下部分的翻译即按照英语关于道理翻译的规则,从小到大翻译,即“街-市-省-国”的顺序。而该翻译中省略了山东省的翻译,是一个严重的漏译。我们认为比较合适的翻译应为“81,Nandajie Street,Yantai,Shandong,China”。

2.望文生義式翻译。此类翻译错误主要成因在于翻译者没有深层次的理解某些表达的内涵,只是肤浅的照其字面意思翻译,从而造成翻译错误,词不达意,表达欠准确等后果。用词不准的错误可大可小,小的方面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造成外国人的误解或对其有伤害,也就得不偿失了,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翻译严重错误的标识。

我们在A酒店房间内的浴室发现的一处翻译问题。图中,“男洗液”被译为“Mens Lotion”,“女洗液”被译为“Womens Lotion”。而“Lotion”的本意为“护肤液、乳液”,可类目表中产品的属性是对人体私密部位的清洁,意思大相径庭,易造成顾客的误解,带来很多不方便的后果,同时对酒店名声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认为恰当的翻译应译为“Feminine Wash”和“Masculine Wash”。

该类翻译在英语国家中可以找到对应的名称,因此译者针对此类翻译应参照英语中的惯常翻译做法,决不能主观臆测,这些错误完全可以避免。

3.语气生硬造成的翻译错误。当然,这些句子从语法和意义上讲都是正确的,但语气显得太重,容易给人一种距离感。酒店是服务性场所,应该营造一种随和服务顾客的气氛,产生令人身心愉快的效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避免使用生硬的单词。

我们B酒店休息区的一个小桌上发现了一处翻译问题。图中中文内容彬彬有礼,人称口吻都非常符合服务行业要求,给宾客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表达了酒店服务客人的良好态度。然而英文的翻译就有些差强人意了。首先英文中没有称呼,或许是由于该牌子的篇幅有限,正文的内容翻译也较生硬,未运用委婉语等礼貌用语,读起来完全是第三者的态度,宾客未明显感到酒店服务客人的决心。我们认为恰当的翻译应为“Please Dial 8400 for housekeeping”。

4.同一或类似名称翻译不统一。我们在C酒店发现了一处翻译问题。图中火警按钮“按下”被译为“Push”,“Push”的原意是“推”,与本意完全相悖,非常不恰当,要知道如果真正发生火灾,在比较慌乱的环境下,这样的误译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恶果。然而同样的内容我们又在该酒店另一个地方找到了合适的翻译。我们认为此处译为“Press Here”是比较合适的。可是该酒店针对同样的内容所作出前后不一致的翻译,让人费解。这也是翻译中一个译者应注意的问题就是内容上的一致性。同样的内容,这里一种翻译方法,那里又换成另一种,难免让顾客觉得费解、混乱。所以服务行业应整合相同的内容,同时翻译,如果翻译的时间不一致,也应该参考以前的翻译。

5.关键标识无翻译。无独有偶,同学们在某酒店进行拍照排查的过程中,都发现了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

我们在某两个酒店拍摄到一组照片。这两幅图上方的中文和英文翻译一致,下面的中文内容也完全一致。通过阅读这段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我消防部门给各个酒店服务部门统一派发、并要求他们在醒目位置悬挂、实施、并接受监督的一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牌。我们认为牌子上宣传的消防安全知识不仅是入住该酒店的中文阅读者应该了解的,而且入住酒店的英语国家人士也应该知道酒店需要自己的服务人员具备怎样的消防安全知识,从而判断一旦发生危险的情况下,该酒店是否能做好应对措施,保障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牌子上应该有对应的英语翻译。再经过仔细阅读这段内容,我们发现这是一段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是我国特有的消防宣传标语,因此在翻译中,我们就应该注意理解该段内容想要表达的中文思想,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的理解,将其转化为适当的英语翻译,做好翻译的桥梁工作,宣传中国文化,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该段的翻译。

经过斟酌,我们认为翻译成下文比较妥帖:

“Fire Safety Training

1.Building evacuation;

2.Extinguishing Fire;

3.Identifying Fire Hazards;

4.Fire Safety Training”.

三、結论和建议

总结上述情况和翻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深深体会到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特殊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语言的运用也是特殊文化的集中反映。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和解释。由于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英语与汉语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差异。标识语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形式,不仅需要译者在翻译中解读源语中的内涵,也需要译者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破译源语中的信息。如果在翻译过程中不顾及文化内涵,则会造成翻译的生硬、僵化,乃至错误,严重影响文化交流。

我们认为,在汉英翻译过程中,从大类上讲,无非只有两种翻译:一是在英语中可以完全找到对应的翻译,二是有中国特色的英语翻译。针对第一种翻译,译者万万不可凭借主观臆测,必须完全根据英语的规律和说话特点习惯进行翻译。然而有些翻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中国独有的,在英语中确实无法找到对应的翻译,那么就需要译者认真深刻的理解汉语的内容,然后运用自己的英语知识,翻译成符合英语逻辑习惯的说法,避免产生歧义,正确的传达中文的精神和理念,作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为酒店在进行标识翻译的时候,应选择专业的翻译机构或权威人士,或翻译完成后,由专业机构或权威人士进行纠错定稿,公共标识的英文译法应符合国际通用惯例,遵循英语语言习惯,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让酒店的英文翻译成为顾客入住的一种享受和帮助,而不是制造混乱,混淆视听。同时让我的英语翻译为我们的文明城市称号增光添彩,成为对外窗口的一张名片。作为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的一份子,我们也愿意贡献我们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最终避免错误,为我市的魅力走向世界添砖加瓦。

环境卫生整治简报 篇4

我镇城乡环卫一体化攻坚整治活动开展以来,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制作两辆宣传车,全天候在辖区内巡回宣传,覆盖全镇40个村,成立了2个工作督导组,按照分工,村村进行督导检查,把握好工作标准的同时,就发现的总题及时反馈给各办事处、村,并下达督导通知单,限期整改,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复核。各党总支、村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工作任务,通过广播、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积极动员,使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工作。

4月21日,我镇召开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攻坚整治工作调度会议,各办事处党总支书记分别汇报了攻坚活动启动情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翟华栋提出了“全面推进、重点突击”的工作要求,对具体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限进行了强调,并对各督导组如何开展好督查工作提出了要求。4月22日,全镇40个村全部启动了环境卫生攻坚整治活动,其中东沙河村、单村、周村、史楼村、王村、张街村、郭固堆村、向阳山村、磨坑村、小宫山村、大养德村、马河口村、东小宫村、前梁村等14个村,帮包办事处领导、包村机关干部现场指挥,村干部带头作表率,逐街逐巷进行拉网式清理整治,并租用挖掘机、铲车、拖拉机、翻斗车等机械设备,对以上14个村提出通报表扬。

在督查过程中,发现个别村还存在行动缓慢、人员机械投入不足、整治效果不明显的现象。请各办事处根据各自实际,调配好人员和机械设备,统筹兼顾,算好时间账和任务账,切实打好此次环境整治攻坚战役。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将随机抽查各办事处、村攻坚活动开展情况,各督导组将全天候进行督导检查,对于不能按照工作要求落实工作任务的相关单位和负责人将随机通报、严肃问责。

整治环境卫生管理简报 篇5

一是积极开展动员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并领会到尖草坪区城市管理全面提升行动整治工作的`意义,积极营造诚信、清洁、健康的市场经营环境。

二是依托工商所进行大力宣传,努力营造市场内各经营户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氛围。

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简报 篇6

创业中心按照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办公会议精神和高新区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对城中村整治的标准和要求,迅速成立综合整治工作组前往分包的东史马村,围绕村容村貌存在的突出问题, 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联合村两委召开综合整治行动动员会,制定东史马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当即开始垃圾清运等整治工作。

工作组根据东史马村垃圾成堆问题突出、街道卫生差、综合治理时间紧的特点,分为3个小组分别同村组长一起,对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标准,立即组织人员到各自分包区域开始进行治理。截至22日下午6时,已清理垃圾6800方,砌筑围墙长度已完成近50米,清理电线杆和墙面小广告已经全面铺开,统一墙面粉刷安排到位,文明创建、健康教育和卫生管理制度专栏开始印制,垃圾死角也已经基本清理完毕,违规占道经营商铺已全部收回销售店外所有商品,整体形象实现了大变样。计划24日开始对路面进行全面冲洗,在此期间安排专职人员管理个体经营商铺,并安排专职路面清扫保洁人员加以保持,要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筑材料堆放有序。争取在24日下午6点前达到管委会要求的综合整治标准。

环境卫生整治简报 篇7

在国家重视三农的背景下, 农村环境问题亟待改善。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推进农村建设, 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0年在全国启动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 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5个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当前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多年来, 我国对农村环境保护相对薄弱, 基础设施投入不完善。农村人口多, 居住地密集。随着人口增加, 生活垃圾日益增大, 目前大多数农村没有完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系统, 农村居民没有好的生活秩序和生活习惯, 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粪便等无序堆放, 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 直接影响村民的生存环境。突出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巨大, 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农村生活污染增加, 农村工矿污染凸显, 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 农村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也极大地影响着总体环境质量。

自2008年全国农村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以来, 我国不断对农村环境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着力实施“以奖促治”政策, 解决了一些地区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

2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途径

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差距较大,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就是在充分考虑农村环境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体创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指的是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主, 对地域空间相对聚集的多个村庄实施同步、集中整治, 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治理方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先行、确保实效、多方投入、逐步推广”的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 在重点解决“问题村”污染问题基础上, 通过“抓点、带线、促面”, 集中资金分批分片滚动推进, 确保和扩大“以奖促治”惠民政策效果, 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农村环境问题, 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但是, 目前农村环保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规模与资金需求差距较大, 基层环保力量与农村环保形势发展不相适应, 农村环境保护技术支持不能满足环境整治任务的要求。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农村环保工作的严峻现状, 正确把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实质, 通过连片整治工作, 带动一个地方整体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有效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真正起到探索道路、积累经验和示范推广的作用;要确保实现两个目标, 即出成效, 出经验;要切实抓好3个环节, 即选好示范区域、编好实施方案、做好督察考核;要积极建立4项机制, 即建立目标责任制、资金投入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同时, 要进一步深化“以奖促治”政策,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 扩大考核范围;加大土壤环境保护力度, 全面落实保护规划;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污染减排, 重点控制规模化养殖和秸秆焚烧污染;开展农村环保专项执法行动, 推进监管能力和监察制度建设。

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国计民生, 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将农村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 与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相结合, 与污染减排工作相结合, 切实提高连片整治成效, 开创农村新面貌。生活垃圾、污水及畜禽粪便均未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 导致的环境问题将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环境质量也会迅速下降。

农村生活垃圾未经有效处理, 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地表水体渗透土壤或水源, 再侵入人体, 损伤人体健康。生活垃圾中的剩菜剩饭与一次性快餐盒、木筷等一起被扔掉, 剩餐混杂其他垃圾, 滋生蚊蝇、产生大量细菌。同时产生对人畜有毒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 农村环境质量下降。

3 改善和提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区村民生活质量的需求

农村现阶段存在的环境问题是普遍缺乏完善的垃圾清运系统, 个村垃圾任意堆放, 沿河村庄则向河床倾倒, 垃圾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渗滤液, 进入土壤直接污染地下水或通过地表流入河流, 造成对地表水域的污染, 整治区脏乱差问题严重。随着整治区经济的发展, 农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 其中环境质量的提高也是保障村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由此,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与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水源保护、区域城乡一体化结合在一起。为使“以奖促治”政策发挥更大成效, 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确定2010年~2012年共安排中央财政资金62亿元支持第一批8个省 (区、市) 开展示范工作 (其中2010年为20亿元) 。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 要求要严格落实资金配套, 用好、用足中央和省农村环保资金, 有效整合涉农资金, 充分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和杠杆效应, 建立多元化资金配套渠道。

普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 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建设, 培养社区居民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 为顺利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贡献力量。

摘要:自2008年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以来, 我国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 解决了很多地区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

关键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参考文献

延边州掀起农村环境整治热潮 篇8

年初以来,延边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先后出台《集中整治村屯环境实施方案》、《提升村屯环境实施方案》等多个政策文件,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广泛发动。

为搞好农村环境提升工作,延边州着眼于农民最关心的实事,突出重点地域,根据因村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以绿化、量化、农村泥草房改造、农户围墙大门、道路边沟、垃圾清理6项任务为核心,多方筹措资金,着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

为使农村环境提升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延边州建立领导包保責任制,派出8位州常委领导包保县市,各县(市)分别实施了四套班子分片包保,主要领导包保乡镇,乡(镇)领导和干部包村的包保责任制,明确责任,凝聚力量;实施部门帮扶制度,安排99个州直部门和单位包保帮扶主要交通干线上的重点整治村屯,安排348个县市直部门和单位帮扶重点村,指导规划整治工作,协调解决困难;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国土、环保、林业、民政、交通等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和补助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建设水平;动员企业广泛参与,组织300多家企业开展“村企共建”活动,各帮扶企业慷慨解囊、无私奉献,积极帮助解决整治资金,推进农村环境提升的氛围日益浓厚。

卫生整治简报 篇9

第二十三期

xx村民委员会编 2015年11月9日

集中整治见成效 优化村容促和谐

为了全面提高村环境卫生水平和文明清洁程度,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营造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11月9日上午,在包片领导xxx同志的指导下,由各驻队干部带领各组群众进行挖掘垃圾填埋场,以便更好的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各组清洁小组也分别对各自分管的村内卫生死角、垃圾点、公路主干道及公路沿途进行了清扫。

此次活动采取包干打扫、分头行动的方式,各小组成员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劳动热情,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形成了人人参与、上下联动的积极整改氛围,圆满的完成了此次环境卫生整改任务。

通过环境

整治,我村组生活环境卫生和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营造了干净卫生、整洁有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达到了绿化、美化的环境综合治理目的,为全村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卫生整治活动简报 篇10

为以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面貌迎接“三节”,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9月16、17日,哈密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指挥部组织安排“三节”前环境卫生综合大整治活动。全市106家单位职工、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居民等共36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以街道行政区域划分为主,将市级单位分配到各街道、社区、村(场)对背街小巷垃圾死角进行清理,由街道、社区负责组织机械车辆对大堆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整治。

截至目前,共计出动铲车37辆,大小车辆355次,清理卫生死角186处,清理垃圾总量7200方。通过整治后,让市区居民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干干净净迎接中秋、国庆、古尔邦节的到来。

环境卫生整治简报 篇11

城市建设与管理事关城市形象、百姓生活,是优化区域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而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核心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可以说,市容环境既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又是城市发展的一张“名片”。近年来,房山区加大市容环境秩序整治力度,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城乡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优美城乡环境

2013年3月28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会后,房山区委、区政府于4月10日召开全区动员会进行部署,迅速掀起整治大气污染、污水、垃圾、违法建设“四大顽疾”的专项整治行动。

(一)加强“四大顽疾”综合整治

一是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制定了2013 —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在未来五年,房山区将尽最大努力压减燃煤总量、降低扬尘污染、控制工业污染、减少机动车污染、严厉打击经营性餐饮油烟直排行为,坚决取缔露天烧烤和垃圾焚烧行为,围绕压煤、降尘、治污、控车等四大关键领域,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开展河湖水百日整治。房山区共有大小河流17条,总长度为434公里。针对河湖开展“治脏、治乱、治臭”百日整治行动,目的是改变其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治脏”主要是清理河湖垃圾渣土、打捞水面漂浮物;“治乱”主要是治理乱建违法建设、乱采砂石、乱倒垃圾渣土、乱排污水、乱捕鱼、乱游泳等违法行为;“治臭”主要是治理向河湖违法排放污水,截污治污,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及设施的运行监管,增加河湖环境用水量,增强流动性,改善河湖水质,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水秩序和优美的水环境。

三是加强环境脏乱点的整治。房山区按照《北京市环境脏乱点治理工作台账》上账的脏乱点进行实地查看,按照“全面排查、彻底整治”的原则,组织各乡镇街道自行对辖区脏乱点进行排查、登记、上报,针对全区环境问题全部实行“现场取证、限期整改、资料查核、实地印证、同步消账”五步管理。

四是拆除违法建设。自全区动员会召开以来,房山区成立了打击违法建设监察督查组,加大了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

(二)加强重点地区沿线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进京通道沿线环境整治。对京港澳高速沿线两侧30米范围内、全长28.9公里的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完成京石客专、京广铁路沿线环境整治,两侧绿化210.3万平方米,沿线整体环境明显改善。

二是市、区级重点达标道路环境整治。对拱辰北大街、政通路等17条市、区级重点达标道路进行整治提升,完成沿街建筑外立面、公共服务设施、护栏等清洗粉饰,对路面、步道进行铺设、绿化。

三是府前广场及周边环境整治。按照“突出特色、建立标准、树立标杆”的原则,完成对政通路、京周路沿线及京周路与刺猬河桥交汇处附近环境整治。

四是旅游沿线环境整治。对京周路、房易路、云居寺路等道路两侧环境進行综合整治,集中解决垃圾渣土、乱堆乱放、马路市场、店外经营等有碍环境观瞻问题。整治脏乱点,对道路两侧白色污染、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进行整治。整顿环境秩序,属地政府联合区职能部门对沿线及周边市场开展联合执法。提升景观效果,完成岳琉路和房易路路口景观绿化,修整房易路沿线破损花池、加设景观栏杆,对所有路灯整修更换;在云居寺路、房易路、京港澳高速两侧实施绿化,粉饰建筑物外立面;“以绿治乱”,对周口店镇新街村脏乱点进行绿化美化。

五是老旧小区环境改造。完成拱辰北关东路社区、城关南沿里社区和新东关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整体环境明显提升。

六是加强户外广告牌匾清理整治。完成帮拆城关、拱辰、西潞、长阳等地区违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1833处计1.2万平方米。

七是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规范管理。按照“四统一”(统一顶灯、统一公司名称、统一密闭、统一号牌)要求,采取源头管控、部门联动、专项执法等措施,对进出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严格管理,同时,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开展了市容、市场、交通、旅游“四大秩序”整治行动。

二、完善环卫设施硬件建设,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房山区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原则,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建管力度。

(一)完善垃圾处理设施

垃圾全过程管理是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城乡面貌、加大节能减排、促进和谐发展的需要。加快垃圾处理体系和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建设,房山区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房山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计划2013年完成长阳西街垃圾转运站建设和城关生活垃圾转运站除臭、密闭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2014年完成长阳镇篱笆房、圣水路、吴店沟北路垃圾转运站建设并投入使用;2015年前完成周口店镇车厂村、拱辰街道大南关村等五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2013年完成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经贸职业学院4所高校5处餐厨垃圾资源化就地处理站建设并投入使用;2015年完成房山城关粪便消纳场建设并投入使用。通过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

(二)加强农村公厕规范化管理

因受2012年“7.21”特大暴雨影响,全区公厕不同程度损毁,2013年修缮、重建农村公厕817座,区内公厕提升改造94座。对于全区所有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厕,按照《农村公共厕所专业作业检查考核标准》进行维护管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将公厕日常管理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一名主管领导亲自抓、责成专人负责管理的考核机制;制定完善管理责任制,加大管理费用投入,纳入同级政府预算及支出。对于人为破坏公共厕所设施,影响正常使用的,由区城管执法监察局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在公厕管理考核上,对已投入使用的公厕实行分级检查考核,即责任单位每周进行自检;各乡镇办事处每月至少进行三次例检,并将检查情况上报区市政市容委主管部门;区市政市容委主管部门要委派专职检查人员每月不定期进行抽检,发现问题要求责任部门及时整改和处理。通过不断探索,使公厕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三、创新工作方法,上下联动,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常态化

为全面提升全区环境整体水平,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常态化,房山区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助推环境建设。

(一)推行“六员制”,实现环境整治“零距离”

一是环境卫生保洁员。各村按每80户配备村级保洁员1名,由乡镇、街道统一管理,区财政拿出专项补助资金和保险资金用于支付1962名农村保洁员工资,稳定了保洁员队伍,形成村内专职保洁、公路专业清扫、镇域白色污染专项治理的农村保洁责任体系,实现“农村清扫保洁”全覆盖。

二是垃圾分类指导员。按社区规模,每60-120户配备垃圾分类指导员1名,实行网格化、区域化管理。目前,全区共有垃圾分类指导员972名。

三是环境综合协调员。针对乡镇、街道环境整治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由区直机关抽调专人成立环境联合执法指挥部,下设环境治理协调综合办公室,协调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四是精细管理督察员。由区委、区政府督察室、监察局等部门成立督查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组成督察员队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督察,建立督察台账,每月进行汇总、打分、排名。

五是环境建设宣传员。组织交通协管员、社区工作者、流动人口管理员、大学生村官等多方力量,采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的形式,对群众进行环境建设宣传。

六是环境专职信息员。各单位设专职信息员,每周上报关于环境建设方面的信息两条,区环境建设办定期编写专刊,并报送相关部门,加强上下沟通反馈,以促进环境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成立志愿服务队,搭建环境建设群众参与平台

从2012年5月开始,在志愿北京网站上注册成立了房山区环境建设志愿服务队,与区团委、区文明办、区社会办等部门共享志愿服务资源,召集环境建设志愿者200人,组织全区各乡镇、街道开展环境建设志愿服务活动。15个乡镇完成注册,志愿者达1200余人,开展各类环境建设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用实际行动向广大居民宣传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推动了全区环境志愿服务建设。

(三)推行“三二五一”工作法,加强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

以建设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契机,加强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实施了“三二五一”工作法,提高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三”即三级平台。在各单位全面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庄(社区)三级平台管理的工作机制。“二”即两级督查。加大了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两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了由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监察局、区市政市容委、区城管监察大队等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共同参与的城乡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联动机制。“五”即五级管理。加快城乡网格化管理,创新环境管理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区、镇、村、片、格五级管理。“一”即一套系统。加快基础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推进房山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实时做好环境监控及环境突发问题的协调处置。

(四)开展环境清洁日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

从2012年4月开始,房山区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于每月的最后一周开展卫生大扫除和环境清洁日活动。2013年,结合国家卫生区复审工作,开展了以“进机关、进店铺、进校园、进公交、进市场、进社区”为主题的环境清洁日活动。

四、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防止反弹

为防止环境脏乱点反弹,房山区建立健全了城乡环境管理七项机制。

一是例会机制。每月月初组织召开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推进会,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做到月月有总结、月月有安排,及时研究解决难点问题。

二是监督机制。发挥人大、政协等监督职能作用,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对街面秩序治理、环境脏乱点治理、大型无序垃圾堆放点整治、环境卫生作业管理、环境脏乱曝光点及市、区台账上账脏乱点整改落实情况逐点实地检查、现场打分。

三是曝光机制。每月拍摄制作环境脏乱点曝光片,在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推进会上播放曝光,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通报。

四是督查机制。由区委常委带队对环境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各部门、各单位抓好区域内环境脏乱点及卫生死角的整治,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五是联动机制。抽调300名人员,组建了房山区环境整治特别行动队,第一时间发现、解决环境突发事件。

六是巡查机制。各乡镇、街道组建环境巡查员队伍,配备城乡环境巡查车,坚持每天对区域环境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环境建设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

七是考核机制。每月由区监察局、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等会同相关部门对市、区、乡(镇)三级挂账脏乱点及反弹点进行检查考核、排名、通报,对整治效果良好、未出现反弹的责任单位予以加分,对脏乱点治理后监控措施不到位、出现反弹的责任单位予以扣分。

五、几点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城乡环境建设工作的前提

房山区委、区政府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成立了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监察督查组、打击违法建设监察督查组。每月月初召开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工作推进会,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现场督导检查各项整治任务落实情况。区委常委带队不定期对环境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各责任单位落实各项整治任务起到了促进作用,保证了整治工作的扎实推进。

(二)全民参与是做好城乡环境建设工作的关键

在环境建设中,群众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必须尊重民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参与到环境建设工作中来,通过大家来共同维护。房山区推行“六员制”、成立志愿服务队搭建环境建设群众参与平台、开展环境清洁日活动等,全区上下齐动手,形成了强大的整治合力,激发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由“让我整”变为“我要整”的自觉行动,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三)建管并重是做好城乡环境建设工作的根本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民生工程,环境质量的好与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转变一些群众较为落后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城乡环境建设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坚持整治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在抓好集中整治的同时,要加强和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作业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垃圾乱倒、杂物乱扔、白色污染物“满天飞”等现象;各鄉镇街道要建立健全环卫保洁员队伍,落实网格化分片分段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环境整治成果的不断巩固和扩大,培养群众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四)资金投入是做好城乡环境建设工作的保障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一些地区和乡镇街道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绝大部分村的主干道虽已硬化,但村内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设施不完备,仍存在垃圾、污水乱倒乱泼现象,存在卫生死角。而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只有资金到位了,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城乡环境建设工作中必须建立环境建设专项资金,保证资金的投入到位。同时,这部分资金可对乡镇各项环境建设进行以奖代补,激励各乡镇做好环境整治工作,促进环境建设整体提升。

在未来几年,房山区将围绕“一区一城”建设,全面加快推进城乡环境建设。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确保到2015年房山区环境达到卫生脏乱死角基本消除、环境违法行为得到遏制、城市痼疾顽症基本清除、城乡结合部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持续提升、城乡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打造天蓝、水绿、地净的美丽房山。

环境卫生整治简报 篇12

从人民网获悉:环保部负责人表示, 继2008年农村环保专项资金设立后, 近日10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已陆续下达各地, 由此可带动农村环保投资近15亿元。

该负责人介绍, 10亿元专项资金中, 约9.2亿元用于支持1 200多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其中近70%的村庄位于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围内;约0.8亿元支持170多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村开展生态示范建设, 将有900多万民众直接受益。

环境卫生整治简报三季度 篇13

第 13 期

XX村 2014年7月3日

集中整治 初见成效

XX村爱卫领导组于2014年7月3日组织了村、社干部、共青团员对全村组织开展了卫生宣传大整治活动,做到分工明确,管理到位,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村民自觉遵守我村卫生管理公约,不存在“脏、乱、差”现象,主要整治方案如下:

一、沿村、社公路进行卫生清扫,做到环境清洁,无堆放物占道,路旁无白色污染物、生活垃圾等,各路段有专人负责打扫清洁卫生,村、社道路旁的住户要做到卫生门前“三包”。

二、村民集中区,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改厕、改厨、改圈,实施厨厕分离,搞糟饮水安全,定期进行灭四害工作,保证环境卫生整洁。

三、本村范围内的所有公共场所,安排专人负责监督管理,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通过这次整治,我村爱卫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入,基本扫除了卫生死角,让村民有一个较为优美的环境。

环境卫生简报

第 14 期

XX村 2014年7月23日

XX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督促各党支部明确了目标,强化了责任,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

一、组织广大党员率先行动,引导和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中,迅速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具体要求和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二、开展村社大“洗脸”活动。

一要编制以道路建设,沟渠整治、院落美好、村容整治为重点的城乡环境整治方案。

二是以“一路、两渠、三院落”为重点,开展村居大洗脸活动。辅以目标管理,资金奖励,宣传表彰等措施,推动村社群众主动参与城乡环境整治。“一路”、即按照“绿化、净化、硬化”的要求。清理道路沿途的垃圾和杂草。拆除道路两旁的违章搭建物,取缔移动推点,规范乱停乱放行为。“两渠” 即组织群众对村内的沟渠、河道进行疏淘、清淤、清杂物、清垃圾等工作。“三院落”即对道路两边的院落、农户进行改水、改厕、改厨、建园等为重点的环境整治。

更进一步加强我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进有序,深入基层,扎实开展,不断提高。环境卫生简报

第 15 期

XX村 2014年8月14日

XX村召开不文明行为专项治理工作会议

为有效治理我村“脏、乱、差”问题,优化我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树立XX村对外良好形象,我村于2014年8月14日召开不文明行为专项治理工作会议。

张书记根据我村实际情况,将我村工作作为此次治理目标:以整治各类不文明行为为重点,纠正乱吐、乱扔、乱倒、乱停、乱穿、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治脏、治乱为重点,深入开展抓“五清”、治“四乱”、达到“五净、五无、五有”目标。坚持村支两委引导和村民自力更生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广泛动员广大村民和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尽快改变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农村文明程度和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努力构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环境 卫生简报

第 15 期

XX村 2014年8月22日

2014年8月22日上午,我村在村办公楼开展了城乡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和为民、便民服务活动,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宣传,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及党员、干部参加了此次宣传活动。

宣传活动以发放宣传资料、解释安全常识、展示宣传图册等为主的宣传手段,向广大群众宣传讲解安全生产操作规范法律法规等知识。群众积极取阅宣传资料,观看宣传图册并向工作员询问法律常识问题,我村工作人员热情耐心地向询问群众进行讲解。

此次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0余份,咨询人员多达60余人次,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素质,亲密了干群关系,对维护我村安全生产,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环境卫生简报

第 17 期

XX村 2014年9月2日

环境清扫 洁迎中秋、国庆

为了保持村容、村貌的环境整洁,喜迎佳节,我村在中秋、国庆来临之际,开展卫生环境大整治活动,确保前期工作不废弃,让群众欢欢喜喜过一个佳节。现根据我村实际情况,作如下安排:

一、集中组织人员清扫沿村、社公路的杂物、污染物,对生活垃圾进行消毒后处理,对前期提出的门前“三包”问题实施检查,对未做到位的进行督促。

二、村民集中区的生活垃圾进行统一的处理,同时指导村民做好灭“四害”工作,保证卫生的同时,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

三、对村内公共场所进行再检查,特别是茶馆,商店等地方的卫生情况。

通过政治,本村的爱卫工作进一步得到强化,人们的思想意识持续提高,基本做到了自觉打扫,使得我村环境进一步改善。

环境卫生简报

第 18 期

XX村 2014年9月12日

突出重点、认真整改、务求实效

上一篇:《学困生心理分析及转化对策》课题结题报告下一篇:清明节活动的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