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整治视察报告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土地市场整治视察报告(精选7篇)

土地市场整治视察报告 篇1

二、存在问题

(一)经济发展需求和供地不足的矛盾突出

由于我市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耕地盘子过大,许多25%以上的坡地、甚至少量的荒山荒地都被列入耕地,土地资源储备严重不足,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工业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大,土地资源紧缺,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一矛盾十分突出,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二)违法用地情况严重

由于规划相对滞后,管理跟踪不到位,执法不严及一些部门和企业不考虑资源配置,不顾及国家政策、土地法律、环保法规,盲目上项目,全市公路建设改造、义教工程,重点项目用地和各县、特区、区境内的焦化厂(含机焦厂)、洗选厂、铅锌冶炼厂、铁合金厂“未批先用”现象严重,尤以2011年以来新上项目用地问题突出。

(三)土地执法队伍人员少。全市执法队伍总人数不超过30人,且装备差,不能满足执法工作需要,巡查工作难以开展。

三、意见和建议

(一)各级政府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土地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局,国家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手段保护耕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贯彻落实。同时,必须强化依法用地、节约用地的意识,妥善解决经济发展需求和供地不足的矛盾。

(二)进一步加大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依法用地意识,形成依法用地氛围。

(三)结合我市的实际,提早作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争取在国家区域性供地政策中增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备的土地资源储备,以缓解供地不足而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

(四)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一定要超前完成,从根本上杜绝重点工程项目用地“重点”违法的现象。

(五)对占用基本农田“用一还一”的制度必须坚持并坚决落实。

(六)对治理整顿阶段性工作结束后,仍然未备齐资料上报待批的违法用地,应区别情况,备齐资料,该上报审批的上报审批,该查处的要查处,避免一边治理整顿,一边继续违法,过去的问题还未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政府所背负的包袱越来越重,最后积重难返。

(七)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执法队伍人力不足,装备差的实际问题。

村级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篇2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支持乌蒙山云南片区请求事项有关意见的函》(国土资厅函〔2016〕683号)有关要求,以及《云南省扶贫开发规划(2016-2020年)》、《乌蒙山云南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6—2020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和《云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等相关规划的战略部署,为协调人口与资源矛盾,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引导培育优势农业产业增长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报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拟在乌蒙山云南片区实施扶贫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以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切实推进乌蒙山云南片区“脱贫攻坚”工作,保持政策稳定,发展产业,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曲靖市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属于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子项目之一。该项目建设规模1276.1165公顷,预算总投资5848.91万元。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

1、资金情况。2018年9月30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中央支持资金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云国土资〔2018〕195号),下达了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中央支持资金。曲财农〔2018〕129号下达2018年中央土地整治工作专项资金宣威市专项资金为58,489,100.00元。资金到位率100%。

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土地平整面积213.8025公顷;

土方垒埂12381.10万m3;

石方垒埂7828.08万m3。

(2)灌溉与排水工程:取水口3座;

取水坝1座;

500m3

蓄水池8座;

300立方米3蓄水池17座;

100立方米蓄水池54座,闸阀井43座,改建坝塘1座;

支管25条,总长度为21523.84m;

毛管55条,总长度为19359.55m;钢闸门2座,管道井4座,斗渠1条,总长为587.62m,农渠10条,总长5052.38m;

路侧沟12条,总长6274m;

斗沟1条,总长度为41.42m;

Ⅰ型农桥4座,Ⅱ型农桥4座,过水路面1座,盖板涵9座,盖板涵4座,Ⅰ型管涵57座,Ⅱ型管涵49座,dn500管涵22座,dn1000管涵5座,dn200管涵1座;农桥修复1座,泵房4座。

(3)田间道路工程:改建田间道31条,长40762.29m;

新建田间道5条,长4768.97m;

改建生产路40条,长34412.59m;

新建生产路26条,长13674.21m;

田间道错车道256段;

挡墙3411.55米。

(4)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改建田间道(水泥路)14204.68m;

太阳能路灯239盏;

公厕4座,建筑面积241.40㎡;

晾晒场1块。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防护墙3162.10m;

拦砂坝8座;

山体边坡绿化1.3333公顷;

林草修复区面积200.8171公顷;

生态修复区面积54.64公顷。

(二)项目绩效目标。

项目建设规模为1276.1165公顷(19141.75亩),其中整理面积为1193.5912公顷,开发面积为27.8906公顷,复垦面积54.6347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26.7236公顷,其中通过整理得到新增耕地1.7808公顷,开发得到新增耕地23.9077公顷,新增耕地率为2.09%,项目实施后的耕地面积达到1018.2963公顷(其中:水田0.7251公顷,水浇地16.1110公顷,旱地9.8875公顷)。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项目于2018年7月完成勘测,2018年底完成规划设计,2019年1月完成招投标。项目区划分为八个标段,分别由八家施工单位进行施工。2019年2月15日项目开工,2019年9月10日竣工。2020年8月11日,宣威市人民政府及时组织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项目进行了自检自查,2020年9月2日,项目通过了曲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竣工初验。2020年11月2日,省自然资源厅对项目进行了外业验收。

1、成立机构抓好项目实施管理。成立了项目实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实施的协调指导,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了职能职责,从制度上强化管理,规范管理行为。

2、规范使用资金。资金使用严格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资金实行专款、专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项目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无挤占、挪用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3、项目实施执行“六制”。该项目在实施中按照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有关规定实现了项目公告制、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监理制、工程量复核和审计制度。

4、项目质量符合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指挥部及监理部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严把工程质量关,使项目在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拨付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工程质量达到合格要求。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绩效评价目的是全面掌握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科学分析评价重大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综合成效,分析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建设过程中的创新经验与做法。主要包括9个方面:1、资金保障充分,使用合理规范;

2、工程稳步实施;

3、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4、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5、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6、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7、助推脱贫攻坚;

8、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9、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对象是项目的实施主体,即宣威市自然资源局,评价范围是项目所涉及的阿浪、花鱼两个村。

(二)绩效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1、绩效评价原则。

绩效评价遵循:(1)科学规范原则。要求绩效评价严格遵循既定程序,科学可行;

(2)公开公正原则。要求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评价结果应客观公正,并接受社会公开监督;

(3)分级分类原则。要求根据评价对象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4)绩效相关原则。要求支出与其产出之间有紧密相关关系。

2、绩效评价依据。

一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是中央、省重大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要求;

三是部门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等相关规定和规划;

四是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五是预算管理制度及办法,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财务和会计资料;

六是项目设立的政策依据和目标,预算批复、资金安排和分配等相关材料,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项目决算或验收报告等相关材料;

七是《宣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宣威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宣财预〔2019〕86号)、《宣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宣威市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宣财预〔2020〕68号);

八是其他相关资料。

3、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绩效评价小组在参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支出特点,运用定量定性原则,确定了绩效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贴近实际,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逐级合理设计,主要构成如下:

一级指标4个,包括决策、过程、产出和效益;

二级指标10个,包括项目立项、绩效目标、资金投入、资金管理、组织实施、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产出成本、项目效益;

三级指标17个,主要是二级指标细化和量化。

以上情况详见附件1《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分体系及评分表》

4、绩效评价方法。

结合本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因地制宜,本次绩效评价采用了指标评价、数据采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方法进行评价。

5、绩效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标准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等,用于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比较。绩效评价标准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行业现状、项目规模、历史经验和专家意见等合理选择。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首先查阅项目建设相关文件资料,了解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包括项目申报、规划设计、招投标、资金管理、施工管理、验收等工作情况;

到现场查看工程建设实际效果,对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修复、农村居民点整治几个单项工程中具体的单元、单位与分部工程选取部分进行查看了解;

对项目区的人民群众进行现场调查,发放问卷,客观掌握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直观。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一)绩效评价综合结论。

通过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实施,使项目区耕地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地方脱贫成果,确保了农民持续增收,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带来重要的现实意义。

1.增加耕地资源。通过国家政策及资金的大力扶持,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建设使得宣威市增加了宝贵的耕地资源,项目共完成建设规模1276.1165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6.7236公顷。耕地面积的增加,实现了耕地总面积的动态平衡。

2.提高粮食产能和农业产值。在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建设过程中,对水、路、田进行综合整治,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综合整治,使项目区形成“田成块、水相连、渠成网、路相通”的格局,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经测算,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新增粮食总产量536.70吨。通过项目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了耕地的产能,为宣威市区域性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通过项目的规划建设,项目区土地耕地质量提高,配套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推进了耕地的机械化作业,加速了土地流转,使耕地向种粮大户、农业企业集中,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同时通过合理利用项目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地域优势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益。整个项目预计新增农业总产值510.99万元。

3.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项目实施后,通过系统土地整治,增加了耕地面积,并配套相应的农田灌溉、道路设施;

增强了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使水资源得到有序利用,为农业生产服务;

同时土地平整进行坡改梯工程,大大减少水流对坡面的冲刷,控制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项目实施后,土地垦殖率和绿色植被覆盖率均有所提高,改善了项目区水、肥条件,保障了项目区灌溉合理,排水通畅,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的“三保”能力,使项目区成为典型的生态农业区,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项目实施,构建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农户随时都可灵活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从而提高收入。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灌溉、道路、饮水等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以完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4.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集约利用土地。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项目区内原先零碎的耕地、贫瘠的荒草地、裸地等未利用地变成了集中连片,灌排方便的稳产农田,农田格局明显改观,农田更加适应农业生产要求和耕作习惯。于此同时,项目区内农村各类用地布局也更加合理,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得到合理利用,城乡发展空间得以拓展。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高了1.56%的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也为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土地整治后,劳动力投入减少,机械化作业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相对下降;

在耕地面积增加、耕地质量提高、农业规模化与产业化经营、农民参与工程建设,以及优良生产技术优良品种推广、农业生产成本相对下降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其生活状况,“惠农、富民、强农”效应突出。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区农民人均农业增收额970.27元/人,新增就业人数15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消耗大量建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等,带动了地方产业发展和社会消费,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费4912.38万元,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和增收渠道。

6.促进社会和谐。项目实施后,为区内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维护项目区的社会稳定,农村的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实现了优化组合,形成双赢局面。项目实施可为区内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人地矛盾得到缓和,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维护项目区的社会稳定。

7、建设美丽乡村。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项目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促进了农民集中居住和农田合理布局,提高了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完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人居环境,工程实施后新建了晒场及打谷场,便于粮食收获后的晾晒储存,农闲时晒场及打谷场也成为了村民生活娱乐场所,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

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总分100分,单位自评98分,自评结论为“优”。经评价组考评打分,评价综合得分为96分,评价等级为“优”(详见附件1《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分体系及评分表》)。

(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项目完成建设规模1276.1165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6.7236公顷,新增耕地率2.09%;

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22.3837公顷;

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22.4214公顷、新增和改善防涝面积957.0874公顷,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39.7391公顷;

完成林草修复面积200.8171公顷;

完成村庄整治面积53.5361公顷。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分析。

为组织实施好乌蒙山贷因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切实助推宣威精准脱贫,按照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宣威市鸟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成立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为指挥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指挥长,市发改、财政、交通、住建、扶贫办、农业、水利、林业、审计、环保等有关部门及项目涉及的乡(镇、接到)党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定项目实施方案的申报工作及全面领导项目的组织实施,研究决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及相关部门、监理机构、项目承包单位及项目区群众代表等对竣工后的工程项目进行自检自查。

(二)项目过程情况分析。

在项目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各单位履行职责,承担项目建设管理任务,落实有关土地整治项目的政策,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及相关技术服务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努力完成了该项目的建设。项目工程结束后,项目实施单位及时整理竣工验收资料,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项目进行自检自查,曲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初验,项目实施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完善。在项目立项、实施过程中,镇、村参与了土地权属管理工作,对项目建设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项目区群众通过咨询式参与、邀请式参与、委托式参加等方式参与了项目综合决策、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项目的变更管理、验收管理等严格按规定执行,确保项目建设按期、按质完成。

(三)项目产出情况分析

通过项目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了耕地的产能,为宣威市区域性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经测算,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新增粮食总产量536.70吨。通过项目的规划建设,项目区土地耕地质量提高,配套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推进了耕地的机械化作业,加速了土地流转,使耕地向种粮大户、农业企业集中,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同时通过合理利用项目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地域优势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益。整个项目预计新增农业总产值510.99万元。

(四)项目效益情况分析

项目建成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了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改善了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重大决策和解决“三农”问题要求。同时土地整治项目最根本的投资目的是工程建成后能实现投资目标,长期、有效、稳定的发挥项目效益,造福于民。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成立专门的工作协调机构,为加快项目顺利实施,2018年8月20日宣威市人民政府以宣政办发﹝2018﹞109号文成立了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等工作。

(二)严格落实项目实施各项制度。市自然资源局编制了该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工作职责和资金保障等。项目工程分为8个标段,2019年2月工程施工以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8家施工单位,以邀请招标方式确定1家监理单位,分别签订了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项目工程2019年2月15日开工,2019年9月10日竣工,按照项目的规划设计完成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

(三)严格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专人专账管理,资金严格按规定拨付,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四)严格执行工程变更规定和程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影响,涉及工程变更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并报经上级同意后方可作变更处理,不允许擅自变更工程内容。

(五)解决好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调动镇村两级干部的积极性,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工程施工快速推进。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规划设计前瞻性不足、深度不够,存在变更现象。

在项目实施中发现部分项目规划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规划缺乏综合性和科学性部分地方没有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认真谋划,规划思路、规划原则、规划目标不明确,落实措施不够得力,规划综合性不强。土地整治与村庄、交通、水利、电网、林业等相关规划没有很好的衔接,“统”的功能不够;规划深度不到位。现实性和准确性不能满足指导项目选址和设计的要求,有的只是片区建设规划,没有全区域整体建设规划;规划落实不够。项目选择随意性大,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同时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不完全符合群众意愿和当地实际,变更现象普遍存在,项目不能严格按照批准设计进行,实施中变更设计、调整预算,不同程度存在项目计划与预算执行不严的问题。

(二)缺乏技术人才,实施监管不足。

土地整治工作人员中,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太少,多数人员工程管理能力、经验不足。在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方面都还不够完善、不够严密。由于土地整理任务很重,包括项目踏勘、方案论证、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土地整理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技术力量不足,难以适应目前土地整理的形势,任务的需要。因人员力量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客观因素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虽有相应的审查报批、监督检查、分片监管责任制等制度,但任存在对个别项目踏勘复核不到位、实施进度不清楚、工程决算不掌握等问题。

(三)项目管理欠缺,资料不完善。

现场指挥部管理人员不够到位,项目实施管理技术力量薄弱,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存在差距,竣工结算工作严谨度不够,导致部分标段竣工结算资料工程类别没有按设计的工程分类结算,项目施工完成后,影像、照片的资料不全,未能全面地反映项目建设整个过程。

(四)运营管护不足,土地效益不高。

项目竣工后,土地整治工程交付项目区群众使用后,缺少后期管护。虽明确由项目区乡镇、村委会和收益群众进行管护,但管护标准、管护内容、管护方式、管护主体和维护资金等相关内容还不明确,不能有效的实现权、责、利的相互统一,不能充分调动工程管护者的积极性,导致项目区基础设施无法长效使用。项目移交后管护力度有限,不能充分发挥项目设施应有的作用,使项目效益长期、持久发挥。

七、建议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

在土地整治前要开展土地整治需求调查,依从“自上而下”的科学明珠的决策体系,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比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主要收集项目区农户的土地整治相关的各类需求,为整理规划设计以及决策等关键环节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内容。同时应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互相协调,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紧密联系农村经济生产、农业发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规划、林业保护利用和环境生态建设等有关要求,合理编制项目的规划设计。

此外,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还要以全面的视角、严谨的部署,注重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与土地生产相关的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为项目实施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提供保障。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之初,应与日后土地利益方式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土地整治的综合性,建成集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集约化农业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为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二)建设土地整治队伍,扩充技术人才。

大部分土地整治从业人员多为半路出家非专业对口,侧重于项目的组织实施、工程管理及有关协调工作,虽在实际施工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缺乏全面系统的工民建、水工、农艺、工程决算、财务等专业技术知识。今后应多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对土地整治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学习,加大土地整治队伍和人才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工作人员对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文件、规定、规范、标准的学习,力求使土地整治项目的前期工作、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三)健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管理规范。

严格执行六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公告制和审计制。规范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统计信息、档案管理等工作,建立专项检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对工程实施过程要加强监督与管理,首先,要制定切实的项目监督与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对监管的目的、任务以及重点、措施做到详细的规定与研究。其次,成立相关项目建设的推动机制,设置办公室,从而实现对业务的监督指导。再者要对关键的相对重大的重点示范工程,实施工作例会制度,周、月、季度以及年度都要有定期的会议与总结,并结合完善的奖惩考核制度。对分工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如基本设施的筹建、土地的整理以及拆迁等要有专门的分包领导、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这些要向社会公开,从而有利于工程的正常推动与顺利进行。

(四)建立后期评价机制,加强项目管护。

建立健全项目后期评价机制,加大对破坏项目工程设施的行为要严厉查处,对工程设施维护管理不力,发生非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的要追究责任。落实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经费,通过制定资金使用办法确定工程设施监管单位和受益人的责任,用于项目后期维护保养,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项目工程建成后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参与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营造使用爱护工程设施的社会氛围。

宣威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组

土地市场整治视察报告 篇3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监察局开展社会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按照工作步骤进行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工作措施到位

(一)成立机构、明确工作任务

根据《通知》的要求,我局即成立了由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局监察室、利用处、耕保和测绘地籍处等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各自的业务范围进行了工作分工,下设了土地评估机构专项整治工作组、经营性测绘机构专项整治工作组、督导协调工作组,明确了各个工作组的职责,保证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向全市的土地评估机构、经营性测绘机构发出了相关通知,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利用网络等媒体进行了宣传发动,提高了对专项整治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认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制定方案,明确工作内容

结合工作实际,我局研究制定了《**市国土资源局开展社会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具体提出了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进一步明确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为:一是中介机构的脱钩改制情况;二是土地估价机构和从业人员高评低估、出具虚假或失实估价报告情况;三是在地价评估中暗箱操作,高额回扣等商业贿赂行为;四是估价机构内部制度建设情况;五是查出违规违法行为。要求坚决纠正和查处国土资源部门公职人员利用土地评估机构、经营性测绘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违法经营和干预其正当执业行为的违规违纪行为。同时规定了专项整治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提出了专项整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具体要求。我局及时将《实施方案》下发到各会员单位并按照《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有力推动了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专项整治自查开展情况

(一)中介组织基本情况

目前**地区涉及土地评估中介机构有xx家,主要从事土地挂牌出让、资产处置及征地拆迁等涉及土地评估工作方面。xx市管理注册的经营性测绘机构中介组织共有xx家。

(二)自查基本情况

1.土地评估机构情况。xx家涉及土地评估中介机构,其中全国x级x家,业务范围是全国;全区x级x家,**市x能x家,业务范围是**市地区。

2.经营性测绘中介组织情况。目前**市地区经营性测绘中介机构共计39家,其中具有乙级资质15家;具有丙级资质xx家;具有丁级资质xx家。

三、整治措施

结合此次自查自纠工作,针对我局所管理的土地评估和经营性测绘中介组织我们将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一)加强年检,严格把关。强化机构和执业人员的资质审查和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对违反有关规定、不符合条件的机构要及时吊销或降低其资质等级,对执业人员不符合注册条件的暂缓或取消其注册执业资格,并向社会公告。

(二)强化制度和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将重新修订行业自律公约,组织全市注册执业的中介机构联合签约发布,共同遵守执行;二是组织中介机构签订“放心中介”联合宣言,开展“十佳中介机构”评选活动,着力塑造行业形象和中介机构执业品牌;三是建立行业“黑名单”公示制度,对违规执业、不诚信执业及其他不良行为的机构列入“黑名单”范围,记入其信用档案,并及时向社会曝光。对一年之内有两次不良行为记录的机构,督促其在三个月内停业整改,整改合格后准予再执业;对屡教不改的机构,撤销其注册执业资格。通过建立健全中介机构的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管理,推进行业诚信建设,树立诚信经营理念,遏制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加大执业检查和惩处违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大抽查力度,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技术规范、粗制滥造、迎合客户不合理要求、严重背离客观地价水平的估价报告以及虚假评估、违规评估等行为要予以严肃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向社会公开披露曝光。

土地市场整治视察报告 篇4

一、目的意义

党的xx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保险业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但是,由于部分市场主体动机不纯、急功近利、贪快求全,加之一些监管人员位置不正、责任不强、履职不力等原因,金融市场乱象问题在保险业同样存在,集中体现为部分保险机构资本失实、治理失效、投资失控、营销失信、数据失真等方面,严重损害了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了保险市场秩序,甚至可能引发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面对这些市场乱象问题,保监会将坚持不回避、不遮掩,以更强担当精神履职尽责,从严整治、从快处理、从重问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稳定。

二、工作部署

(一)着力整治虚假出资,切实解决资本不实问题。

集中整治保险公司股东利用保险资金自我注资、循环使用;通过增加股权层级规避监管、使用非自有资金出资;入股资金未真实足额到位或抽逃资本金。

各保险机构要对入股资金来源认真核查,确保入股资金真实、自有、合法。如存在提供虚假信息或故意隐瞒的情况,自愿接受监管部门的处置措施。

监管部门要开展资本真实性专项整治,重点关注股东是否直接或间接通过以下方式向保险公司投资:银行贷款及其他形式的债务资金;信托资金、委托资金等非自有资金;利用保险公司投资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的有关资金;利用保险公司存单质押获取的资金;通过质押保险公司股权获取的资金。对存在入股资金来源或股东关联关系申报不实,以及编制提供虚假材料等违规行为的股东,一经发现,依法采取限制行使表决权、派驻董事等股东权利,直至责令转让或拍卖股权等监管措施,并将有关当事人列入保险业黑名单,限制其在保险业开展投资活动。

(二)着力整治公司治理乱象,提升治理机制有效性。

集中整治股东之间或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因控制权争夺或重大利益分歧导致公司无法正常经营;决策机制缺乏制衡,形成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一言堂”的情形。

各保险机构要提升对公司治理理念的认识,培育优秀的公司治理文化,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明确职责和权力边界,严格落实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报告要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监管部门要深入推进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加强投资人背景、资质和关联关系穿透性审查,禁止代持、违规关联持股等行为。重点核查公司是否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治理架构、公司治理机制的合规性和有效性,排查公司治理潜在风险。

(三)着力整治资金运用乱象,坚决遏制违规投资、激进投资行为。

集中整治保险资金投资多层嵌套的产品,模糊资金的真实投向,掩盖风险的真实状况;非理性连续举牌,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利用保险资金快进快出频繁炒作股票;违规开展资金运用关联交易,向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输送利益;盲目跨境跨领域大额投资和并购;将短期资金集中投向非公开市场的低流动性高风险资产。

各保险机构要严格落实“审慎、稳健和服务主业”的监管导向,强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持续评估自身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和资产配置能力,防范资产过度错配的风险。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健全投资决策机制,提升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监管部门要组织开展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排查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核查保险资产质量和安全性,投资决策和交易的合规性,以及内部控制健全和有效性。重点检查资金运用比例合规、产品嵌套和杠杆投资、关联交易、重大股票投资和不动产投资等情况,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四)着力整治产品不当创新,坚决清退问题产品。

集中整治产品创新不规范,炒作概念和制造噱头;产品设计偏离保险本源,保障功能弱化。

各保险机构要坚守保险保障本位,强化保险产品保障属性,体现保障特征。要不断优化产品和业务结构,规范产品开发管理。

监管部门要部署各财产险公司对在用的备案产品进行全面自查,及时清理违规产品。针对财产险产品开展首次非现场检查,对问题产品严格采取监管措施予以强制退出。要严格规范人身险产品开发设计行为,对违法违规问题坚决查处,采取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产品等监管措施,对履职不到位的高管人员从严从重追究责任。

(五)着力整治销售误导,规范销售管理行为。

集中整治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以及保险从业人员欺骗消费者、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夸大保险责任或保险产品收益、以其它金融产品的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不履行责任免除及特别约定条款的说明义务、不告知提前解除合同可能产生损失、客户信息失真等销售误导问题。

各保险机构要对销售管理情况开展自查自纠,重点针对产品管理、信息披露、销售宣传、客户回访、续期服务和投诉处理等业务环节,排查相关经营行为是否依法合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信息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监管部门要组织开展打击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亮剑行动”,在对保险机构电网销业务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延伸至保险销售交叉领域中投诉集中、业务量大、分支机构多的银行类兼业代理机构重点检查,规范新兴渠道的保险销售业务。组织各保监局针对销售误导和客户信息真实性等问题开展检查,依法从严从速处罚。要强化责任追究,在对直接责任人依法予以重处的同时,严肃追究公司高管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对省级分公司依法采取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等监管措施。

(六)着力整治理赔难,提高理赔服务质量和效率。

集中整治理赔手续繁多、流程较长、告知不到位、未按法定时限核赔给付、理赔尺度不一、争议化解不及时以及服务体验不佳等理赔难问题。

各保险机构要对理赔服务中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开展自查,重点关注人为操控导致的恶意拖赔惜赔、无理拒赔。要完善调处机制,加强理赔争议的内部协调处理,有效化解合同纠纷。

监管部门要开展理赔服务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保险公司理赔管理和客户服务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追究各级负责人的责任。开展保险小额理赔服务质量监测工作,及时公布评价和监测结果。

(七)着力整治违规套取费用,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集中整治违规套取费用,开展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农险业务的公司与基层政府部门勾结,通过虚假承保、虚假理赔等方式套取财政补贴资金。

各保险机构要从制度、机制和系统等方面加强违规套费行为的识别和管控,重点关注商业车险、农业保险和大病保险等业务,对相关人员利用虚假发票、虚假业务、虚假人员等违规套取费用行为开展自查。

监管部门要组织开展20xx年车险市场现场检查工作,对问题突出的公司开展重点检查,发挥监管引导市场预期的功能作用。组织开展大病保险专项检查、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档案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违规经营问题。组织各保监局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及兼业代理机构进行财务业务真实性合规性检查,严罚重处违法违规问题,妥善化解风险隐患。

(八)着力整治数据造假,摸清市场风险底数。

集中整治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问题,具体包括资产不实;准备金不实,不按规定的折现率曲线和精算方法及假设进行准备金评估,人为调整利润或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IRR)基础数据不实,不按照规定口径报送数据、“报喜不报忧”、数据质量偏低;偿付能力信息披露不及时、不真实、不完整等。

各保险机构要对财务、承保、理赔、投资、信息系统等开展全面清查,摸清数据不实的底数。按照监管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相关报告和数据。

监管部门要开展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专项治理工作,在公司自查整改的基础上,组织实施现场检查,突出对重点公司、重点领域的监管整治,对存在问题的机构和人员,依法顶格处理,严格责任追究。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信息和数据的审查,重点关注迟报、错报、漏报等问题,切实提升监管信息数据质量。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治理金融乱象、整顿金融市场秩序的决策部署,把市场乱象整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扎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负责,加强对整治工作的领导。保监会各相关部门要在20xx年5月31日前制定下发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整治重点、职责分工、工作安排及监管要求,提出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各保险公司要切实承担起整治市场乱象的主体责任,客观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围绕整治重点,制定自查整改方案,尽快开展自查。

(二)坚持“严”字当头。

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手段,对重大违法违规的保险机构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更加严厉的处罚、更加严肃的问责,对违法犯罪行为绝不手软,坚决移送司法处理。要加强对监管行为再监督,严肃监管纪律,对于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任性执法、内外勾结等行为,一经发现,一律依法从严问责。各保险公司要认真自查整改,强化责任落实。对在专项整治行动中走过场、瞒报、漏报或整改不到位的机构和相关责任人,监管部门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三)注重长效机制。

职工代表视察报告 篇5

集团公司党委:

为落实集团公司党政联发的 2011年12号、19号、2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搞好“安全提升年”活动,促进“安全活动月”活动的开展,集团公司“二届职代会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委员会”对公司二、四、五、六矿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视察。现将这次视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职工代表视察团的组成、视察内容和方式 这次视察团共有八人组成:有职代会“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委员会”的委员和基层单位的职工代表,视察团由二届职代会“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委员会”主任带队。

职工代表安全视察主要内容:

1、党政联发2011年12号、19号、20号文件落实情况;

2、“三醒”安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3、“安全整风”活动开展情况;

4、“安全活动月”活动情况;

5、“三维”安全管理情况

6、“安康杯”竞赛活动情况。

7、段队干部交接班情况和持证上岗情况

这次职工代表安全视察的方式采用:听取被检单位领导汇报;查看各种资料、记录;深入井下现场检查。

二、视察基本情况

各矿在接到上级有关单位的安全生产文件后,都进行了认真的宣传贯彻,都能召开领导班子、段队干部和职工会议,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文件精神,并制定落实文件的安排、具体措施,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比较好,有资料和各种记录。

(一)、“三醒”安全教育活动情况

从整体来看各矿都能按照公司班组“三醒”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活动,段队、班组建立了“三醒”活动记录本,井下设立了 “三醒”安全警示牌。但是活动开展的很不平衡,距离公司要求的目标尚有差距。

1、“三醒”安全教育工作情况

班前警醒:各矿都基本上进行了这项活动,形式不同的做到了班班警醒。基本做到了“班前学习警醒和对重点地点、重点环节预警、告知。”但是内容不全、缺乏针对性。

班中提醒:各矿都制作了班中提醒警示牌,做到了班班有警示。广播提醒方面二矿、六矿设置了广播。其他矿没有。

五矿、六矿、二矿井下设置了段干部交接班记录,四矿没有。

班后反醒,各矿在记录上都没有反映出来。

2、存在问题:

一是各矿活动开展不平衡;二是班组“三醒”活动内容 没有针对性、不全面;三是记录、记录本、警示牌不统一不规范。

3、改进建议:

一是设计、制定统一的“三醒”记录本和警示牌;二是统一规定警示牌设置地点。特别是采煤的上下头都应设警示牌。三是没有井下广播的,是否可以在工人入井登人车时用手提扬声器进行提示。

(二)、“安全整风”活动开展情况

各矿能够组织学习文件,制定安全整风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组织查摆。

存在的问题有:从记录上看,各矿段队整风活动普遍不好,四矿矿里及段队没有查到活动和查摆记录。

(三)、“安全活动月”活动情况;

1、“安全月”活动内容丰富,措施扎实效果明显。

一是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活动。各单位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工具,大张旗鼓的宣传安全月的活动内容,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加了典型事故分析、事故案例宣讲、安全大课、安全宣誓、观看金宝屯等安全事故电教片等活动,宣传安全知识,分析事故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

二是组织了咨询日活动。6月12日,各单位采取召开职工大会,组织职工安全签名,开展安全谜语竞猜、安全知识 趣味答题、安全生产知识有奖问答,安全演讲,学唱歌曲《安全工作每一天》、组织家属安全协管员到矿井进行保安全、送温暖等一系列安全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三是组织了群监员集中上岗检查活动。按照公司安排,各个矿井在18日组织了三大员集中上岗检查活动,检查出的问题都在当时进行了落实整改。

四是加强了“三维”安全管理工作。四矿对不认真填写记录的班组长和三大员30人进行了处罚,七矿整顿了群监员队伍,清理了6名作用发挥不好的群监员。

五是开展了安全大讨论和安全整风活动。各级工会组织结合安全整风活动,开展了“抓安全为什么,抓安全抓什么,我为安全做什么”大讨论活动,以典型案例为教材,对本单位安全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反思和查摆,并对整风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拿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

2、不足之处:各单位都开展了多项活动,但记录不全。

(四)、“三维”安全管理情况

“三维”安全管理各矿坚持的比较好,主要问题是:

1、有个别班段干部、“三大员”在填写工作写实时写的是工作量,没有填写检查安全隐患方面的内容;

2、个别班组长写实填写不好;

3、有的矿三维信息站人员不足,有时管理人员有事时出现了锁门,写实人员进不了屋,无法及时写实的现象。

(五)、“安康杯”竞赛活动情况。

“安康杯”竞赛活动各矿井都制订了活动方案,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但没有原始记录,看不出“安康杯”竞赛活动的具体内容。有的单位行政领导把“安康杯”竞赛活动看作是工会的活动,没有认识到是行政和工会联合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安全活动。

(六)、段队干部交接班情况

二矿、五矿、六矿井下设置了交接班记录,矿、段干部能做到井下交接班并能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四矿没有井下段干部交接班记录。

三、存在的共性问题

从整个视察情况看,五矿好于六矿,六矿好于二矿,二矿好于四矿。其中五矿领导比较重视这次视察工作,在家的矿领导(除井下带班)都参加了汇报。

1、个别矿井对某些安全活动的性质认识不到位。如:对公司的职工代表安全视察活动,认为是工会进行的对工会工作的一项检查,只有工会的人去做准备就可以了,行政干部不用参与,使检查出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再如“安康杯”竞赛活动,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开展的“安康杯”竞赛活动考核细则中,行政主抓的 安全工作占“安康杯”竞赛内容的90%,工会所占10%,而有的行政干部一提到竞赛就说是工会的事,似乎和他们关系不大,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不足。

2、个别矿对公司文件精神不重视、落实不到位,思想教育存在不足。一些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会议精神只是在矿领导班子会上进行了传达,没有很好地贯彻到职工中。上级安排的工作、讲话精神,没有落实到位,工作要求、活动内容没有达到公司要求的标准。

3、各矿井“三维安全信息站”在外部看,基本上健全了一些制度,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出现了流于形式、应付、对付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效果不佳。

4、基础工作差、不规范。记录本、警示牌规格样式不统一。

5、工作有安排,有总结,没有过程。

三、下步工作建议

1、对各单位活动情况进行复查:

2、制作统一的“三醒“记录本、井下警示牌,并对格式、悬挂地点统一规定。

电厂前期工作视察报告 篇6

一、电厂建设的优势

(一)优越的厂址条件

厂址地处供煤矿区开发规划中心,所有规划矿井均在40Km范围内,煤炭平均运距为20.6km。且该厂址紧邻三岔河,取水方便,取水距离仅为950m,高程15m。六纳公路(三级油路)、仓边公路(四级)从厂区穿过,经改造提级后,可确保大件设备和今后煤炭运输。

(二)丰富的煤炭资源

1、井田勘探情况

2、开发现状及规划情况

随着化乐、新华井田普查勘探工作的完成,储量趋于明确,特区已委托省煤矿设计院编制完成《矿区总体规划设计》并通过了评审。规划新建6对矿井,总能力675—805万吨/年,另有地方配套且通过验收的乡镇小煤矿9处和在建小型矿井2处,生产能力60万吨/年,本期规划矿区总规模为735—865万吨/年。

(三)便利的交通位置

二、电厂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一)在项目技术准备上,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工模型试验、厂区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压覆矿产资源评价报告已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查取得批文;电厂工可研报告已于今年3月25日通过国家电规总院进行的评审;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已编制完成待审;环境评价报告书近期编制完成;电厂项目初步设计的现场勘察测量、接入系统的设计方案及项目核准支持性文件取证等项工作正在进行。

(四)在交通运输上,为配合电厂建设,市政府已规划在2006前将主要产煤地至电厂的4条公路改造成二、三级油路,分别是红岩脚20km;梭戛至县界公路38km;羊场经新场乡至化乐煤矿35km;经新窑、堕却至长箐29km。主要运煤公路立火至岩脚二级油路拟于明年动工修建。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因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电厂法人组建方案尚未落实。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早研究批复电厂法人组建方案,并纳入率先实施方案。

2、电厂要在经营体制上采取煤电一体化体制,在技术上采用高新技术即超临界机组,这样才能推动省政府对电厂法人组建方案的批准。

3、由于水黄路的贯通,已严重制约特区经济发展,在特区这样一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的区域里,急需一个大型项目来支撑其发展。电厂的建立,将对今后财源起决定性作用,建议市以上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争取早日立项,谋利于民。

创建卫生城视察报告 篇7

为巩固我县“省级卫生县城”成果,推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优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按照县政协2008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视察组于10月14日,对我县“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进行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这次视察中,视察组听取了县爱卫办等部门和朝阳镇政府有关情况的汇报,对县城朝阳镇城市建设、环卫工作、城市管理和绿化、美化、亮化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视察了解到,我县2005年11月通过了省爱卫会考核验收,成为我省第16个“省级卫生县城”。2006年,县委、县政府又确立了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的 工作目标。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夯实了基础。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广泛筹措,多方投入,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06年以来,共投入2820万元进行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和维护,对朝阳大街东段、爱民大街、富强大街西段等10条主次干路进行了改造,对朝阳镇城区4.7万平方米巷路进行了硬化,完成人行步道硬化28.3万平方米。同时配套实施了排水管网改造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基本做到了排水通畅,街路硬化率达到了96%,路灯亮灯率达到98%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27.6%。投入2210万元,完成了北山高位蓄水池的主要工程和刘船口、一七

九、新立村、工业集中区供水工程。投资1200万元,进行供热管网改造,新增锅炉容量78吨位,新增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投入3665万元,建设了体育馆、客运中心、青少年宫、幼儿园、富强广场和爱民广场等一批公益事业工程。投入590.91万元完成了污水处理厂项目征地工作,现已开工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拆迁面积近31万平方米,拆迁总户数近6000户,建成了紫金花园、宝鑫小区等一批花园式小区,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市整体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城市品味的提升,为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强化了城市管理,城市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一是加强了环卫设施建设,2006年以来,共投入561万元用于城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已购置、改造和制作清运设备214台(件),新建垃圾房96座,投放垃圾箱、果皮箱1000个,新建、翻建、维修公厕73座,垃圾无害处理场一期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同时,环卫职工队伍由196人发展到现在的281人,环卫力量得到加强,基本保证了目前环卫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加强了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县城主次干道实行三位一体的清扫保洁制度,生活垃 圾日产日清。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市容市貌的监管力度,重点对影响县城市容市貌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清理。拆除仓房、板棚、杖子,清理乱涂、乱画、乱贴小广告和陈旧牌匾,取缔无证三轮车,清理店外经营。四是实现了行业卫生全覆盖监管,对城区内涉及食品企业、集贸市场、公共场所、集中式及二次供水单位和卫生医疗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五是积极开展除“四害”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四害”密度得到有效控制,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六是加大了污染源治理力度,污水、大气、噪声污染治理得到加强。与此同时,以农村改厕为重点,对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进行了大规模整治,“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在“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创建工作投入不足。视察中,普遍反映资金投入不足是突出的问题。我们看到,虽然近年来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有所加快,但从目 前的现状来看还是相对薄弱的,与“国家级卫生县城”的标准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一些街路路面老化,人行步道破损,特别是前些年建设的水泥路有的已经开裂,路面磨损严重,坑洼不平。一些新改造路面由于投入不足,标准不高,使用不久也出现了问题,加上供热、供水和通讯改造频繁破路,更加速了道路的损坏。城区硬化率、绿化覆盖率等许多指标与国家标准相比还有差距。棚户区改造任务也很艰巨。市内公厕数量少,且布局不合理,有的地段很远的距离内也找不到厕所。有的垃圾点没有垃圾房、垃圾箱,垃圾只能露天存放。在视察中我们还了解到,环卫工作的开展因资金缺乏也受到了影响。由于近两年来环卫工作未增加投入,一些环卫设施得不到维修和更新,损坏严重。随着城市不断改造、扩容,增加了保洁清扫面积,但保洁人员未按需要相应增加。按照《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统一劳动定额》规定来计算,在现有基础上尚需增加780人,增加人员的工资(不包括保险)及配套的劳动保护用品需大量资金。由于缺少资金,目前县城的 清扫保洁只能依靠现有人员加班加点工作,保洁人员工资低,负担面积大,工作时间长,保洁质量难以保证。

2、城市管理体制尚不够理顺。城市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管理工作,涉及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市政、环境保护、工商、公安交通管理等方面,管理范围宽,内容广。多年以来,我县在城市管理上一直沿袭传统的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权限分别属于城建、环保、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实行日常的行业部门管理与县政府统一协调的集中整治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部门之间从各自行业工作侧重点和本部门利益出发,相互协调较差。有时一件事情多家管,有时却无人管。例如城市占道问题,就有公安、交通和城管几家管理,对城市卫生环境问题,城管和环卫处都管。虽然各自管理的范围和角度不同,但在实际管理中还是容易造成管理混乱,职责不清,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影响执法效率。这与当前进行的创建工作是不相适应的。

3、全社会创建氛围不够浓厚。从视察中了解 到,一些干部、群众对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的目的、意义还存在模糊认识,很多人对“国家级卫生县城”的标准、要求不了解,对县委、县政府有关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不清楚,没能自觉地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一些部门、单位没有把创建工作纳入到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中,片面认为创建工作是县委、县政府的事,是爱卫会、建设局、卫生局和朝阳镇政府的事,不属于本部门的职责范围,有等待观望现象。没有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创建的良好局面。一些居民公德意识较差,乱扔乱泼、乱涂乱画、随处便溺、毁坏绿化树、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屡禁不止。我们看到,广场的地面、体育器械、休闲长椅等公共设施,街路两旁的垃圾筒、卫生箱,门市房前的绿化树人为破坏现象非常严重。

三、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问题,对今后的创建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统筹兼顾,加大投入,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创建工作。几年来的创建工作,使我们对创建 工作的困难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决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应做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努力。县政府应对照“国家级卫生县城”标准,对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梳理,查漏补缺,明确今后的任务。统筹规划,兼顾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稳步扎实地向前推进。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加大投入,逐年实施,坚持标准,做到完成一项就达标一项。环卫工作是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保证投入,确保其正常运转。朝阳镇政府也要把县城环卫工作做为本乡镇的一项重要工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把这项工作认真抓好抓实。

2、理顺体制,强化管理,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良好的城市面貌都是管出来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关键是要解决好城市管理体制问题。县政府应汲取其他城市在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对我县城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议县政府将城市管理相关的职能整合在一起,成立综合执法局。综合执法可以有效解决 多头执法、多层执法的问题,有利于集中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有利于执法方式从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增强执法成效。有利于执法队伍向专业化转变,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改善执法形象。随着我县城市经济、城市功能提升以及创建工作客观要求的提高,县政府应当对此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以市容环境卫生执法为核心,合理界定综合执法范围,逐步建立规范的综合执法管理体制,使县城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上一篇:祝自己中考加油的文案下一篇:勇于改变自己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