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要怎么上?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要怎么上?(通用7篇)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要怎么上? 篇1

略读课文怎么上?

《卡罗纳》是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被安排在精读课文的后面或者说是单元的最后,它是精读课文的延伸,目的是让学生自读自悟,提升独立阅读能力,将精读所学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同时也是联系课内外的工具。最大的两个特点一个是自主一个是运用。

那么略读课文应该怎么教呢?

首先,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的要根据“阅读提示”设计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自主讨探,或根据学情,便于学生体悟单元思想,运用单元所学技能,略读课文一般有三项目标:一是了解“写了什么”二是说说“有什么感受”三是看看有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刻。

其次,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年级阶段不同对预习的要求也不同,比如三年级要求其读准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四年级在三年级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展开想象,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等。

第三,略读课文可以主题课文整合,将表达同一主题的几篇略读课文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人教版第九册第八组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伟人毛泽东的风采和情怀。在精读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可以将两篇略读文章整合在一起运用“主题阅读法”。让学生在精略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毛主席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十分敬佩,哪些事让你认识了一个拥有朴素情怀的毛泽东?”研读文本、进行交流。这就使得毛泽东主席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第四,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可以多样化,比如对比阅读,可以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作者、同一内容的不同体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进行比较。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教学第十一册《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可以让学生回顾第九册《松鼠》,温故知新,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对比阅读,提升学习效果,开阔思路。比如阅读时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积累的语言,感悟写法,略读课文一般十分重视课内外的拓展延伸,如语言积累、写法感悟、情感升华、课外阅读等等。学生在自读自悟和交流探讨中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描写的精彩绝妙、感受文本呈现的生动形象、习得写作的基本方法。总是,略读课文是读写结合有效的训练点。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要怎么上? 篇2

关键词:略读课,必要性,思考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待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出现这样的趋势:要么略读课文教学与精读课文教学没什么区别,在字词句段和篇章结构等方面都面面俱到;要么是略读课文被轻描淡写一读带过。针对这样现状,下文将对略读课文教学展开论述。

一、略读课文的必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 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二、对如何开展略读课教学的讨论

对略读课教学来说,一直受到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也备受争议。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就安排了略读课文,并呈螺旋上升趋势,到了六年级,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比重是平分秋色。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的问题,一些语文老师以《鹿和狼的故事》为课例进行同课异构,并开展了专题辩课讨论。

(一 ) 在略读课教学中情境创设是否有成效

有些老师用狼和鹿的图片和一个主要问题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有些老师则用音乐、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有一些老师抓住“宠儿”一词,联系学生认知情境进行教学;还有一些老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积累关于狼和鹿的成语效果很好。

(二)略读课所得的交流形式有哪些

有些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电脑这一途径交换资料或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交流。有些老师看到老师和学生的交流虽然有效但是过于频繁,是否应该把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之间互动交流起来?有些老师认为边听别人的发言边积极思考也是交流。有些老师指出略读课文是运用精读课文的方法去学习,不应该局限浅显的课本教材内容,应该拓宽学生的阅读容量。还有一些老师则让学生自己和文本交流并学会做批注,然后学生间交换看。

三、对有效开展略读课教学的思考

(一)立足提示,课堂结构求简

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所以略读课文中要将目标精简,抓住重点,展现阅读的增量,将文本的主要思想情感把握住就可以了。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单元导读”和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是依据,应以此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如人教版四(上)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前面的提示是这样的:“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下面课文中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认真默读课文,看看魏格纳的奇思妙想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又做了什么。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这段承上启下的提示为教师提供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默读——思考——交流。

根据提示,可以简化教学流程:一是默读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读中自悟,解决问题;二是交流点拨阶段。学生在交流中就自己感兴趣的三个问题中的一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教材特点进行点拨,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三是拓展延伸阶段。可补充一些魏格纳的资料和其他科学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有所发现的例子,使学生加深理解,开阔视野。

(二)加强交流反馈,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当中还有一项重要环节是交流反馈,首先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然后在同学之间互相进行交流和探讨,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可以给学生在关键性的问题处进行点拨和引导, 注意一定要让学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进行自主的思考,不能包办代替。能不给学生提示的尽量不要提示,遇到非常难的问题时可以适当提示,注意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应多倾听学生的表达,唯有如此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真实情况。

(三)采用主题阅读,使学生学会对比阅读

运用主题阅读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两篇或多篇文章整合在一个或几个课时里进行教学。充分发掘已学课文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阅读, 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作者、同一内容的不同体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进行比较。如,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比较:人教版第七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对兵马俑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进行了非常细致、逼真的描写。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前面学过的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畅谈感受、学习方法、领悟写法。温故知新,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对比阅读,提升学习效果,开阔思路。

四、结语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 篇3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从新课标的角度去看

学会略读有助于完成阅读任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样大的数量,要求学生做到篇篇精读是不可能,也是不需要的。这一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具有略读能力。因此,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完成阅读任务是非常必要的。2.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积累。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阅读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质的飞跃。语文学习不能囿于课本,困于课堂,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从教材编排来看

略读课文的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三年级12篇,四年级29篇,五年级26篇。《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两个学段中明确提出略读要求,第二学段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到第四学段,则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从“两个学习”到“较熟练地运用”,其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由此可见学习并掌握略读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从广大教师长期实践的现状分析,目前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一视同仁。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策略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反之,另一种情况则是教师完全放手,引导点拨轻描淡写,学生学习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成了泛读,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要改变略读教学的现状,就要创建一套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界定

“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因此,从狭义上来讲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快速地读,了解内容梗概,作者意图,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确定是否进一步仔细阅读,深入研究。广义上讲,速读、浏览、默读都可属于略读的范畴。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排的,用“*”表示。新课标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所以在教材编排上,略读课文逐册加大了数量、加长篇幅,每一组精读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选材相当广泛,叙事、抒情、游记、散文到科普小品、说明文、古诗无所不包,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而且选文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当代、现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和精读课文在主题思想一般也保持连续一贯。本题即是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及实践展开相干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得出一些结论。

三、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1.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放手,真正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独立阅读,使学生逐步做到自能读书。个人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

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

阅读本身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3.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的向课外拓展、延伸、开放。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能比较正确地理解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初步确立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意识,提出特色鲜明、操作性较强的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研究内容

(1)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探索;

(2)小学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的联系及区别;

(3)小学略读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

2、调查法:以问卷、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个案研究法:针对具体情况,依据全面发展理论,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记录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六、实验步骤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a、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研究成员,通过上网查询、借阅杂志等方式学习国内外关于略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收集资料、分类、整理、研究。

b、制定研究方案,并请教科室专家论证。

(2)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

课题组老师集体备课,定期开展研讨课,保证每星期至少1节,初步探索不同类型略读课文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探索、研讨交流等形式积累一些原始资料,撰写一些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性论文。

(3)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a、课题组老师针对研究班级学生前测、中测、后测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教学质量等,中高段各形成一份学生学生能力研究报告。

b、请教科室老师进行指导,整体研究资料、总结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分析资料、教学设计、优秀论文、案例等。

2、总结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陈永祥

小学高级教师

全面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各项活动、撰写结题报告。

成员: 吴斌 小学高级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实验、案例研究

李丽 小学高级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实验、案例研究

崔少俊 小学一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实验、案例研究。

方利利 小学一级教师 资料的收集、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并服从市、区、校教科室的管理,做到责任明确、目标一致。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要怎么上? 篇4

──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论文摘要】

在以往的旧版教材中,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往往也不列入考试的范畴;而今随着新课程实验教材的实

施,从小学第二学段开始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笔者直视“略”而真略的误区

,找准略读课文的定位,认真找寻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尝试实践整合贯通法、重点突破法、方法整合法、头脑

风暴法、语言积累法、情感书写法、课外文本插入法等,使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独放异彩。

【关键词】 略读课文 定位教学策略

在以往的旧教材中,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往往也不列入考试的范畴,因此,我们并不重视略读课文的

教学,粗知大意也就过去了,往往把重心放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上。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二学段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

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大略读的份量,精读相对减少。到第七册,略读课文的篇数已

约占全册课文的44%,同时也不仅仅是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在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至

第三学段五年级上册起,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

但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也是微乎其微。作为

一线教师来说,我们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了。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略读课文的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一、直视:剖析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

《课程标准》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只是寥寥几笔:“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

生的略读能力。”我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因此纵观如今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几种误区,不得不

引起我们的思考──

误区一:置之度外、任其自流

《现代汉语词典》将“略”解释为“简单、略微”,顾名思义,“略读”就是简单地读一读,略微知道大意即可

。于是老师们便有了“忽略”的念头,将其视为“闲文”置于课外,任由学生自己去读。再加上略读课文中既不

安排识字、学词、学句的任务;又没有需要思考的课后问题,仅仅是开篇前的一个小引言而已;更没有相应要完

成的课堂作业,教与不教从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痕迹,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有人就将其挤出了课堂。

误区二:轻描淡写、放手自读

人教版实验教材参考用书中曾指出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内容上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不需

字斟句酌;方法上则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于是很多人就有了“马马虎虎”走过场的念头。课

堂上,让学生随随便便读几次,任由他们天花乱坠地交流,而自己却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总结、反思,如

“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地了事。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体现

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其实学生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读到的东西也如过眼云烟,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无效结果。

误区三:难以割舍、精雕细琢

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文质兼美,出于名家之笔,确属“阅读精品”,深受学生的喜欢,作为教师的我们也难以割舍。于是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人文熏陶„„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一课时的安排,变成了两课时、三课时,还觉余兴未了。精读与略读混为一谈,没有主次,没有差异,可谓是“并驾齐驱”,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千方百计挤时间,匆匆忙忙赶进度。

以上几种症状的出现,主要是我们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而引起的。那么如何走出这个教学的误区呢?

二、反思:找准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定位,有的放矢,择优而教。试析第二、三学段略读课文,笔者以为略读课文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

1.主题性

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

读书籍。” 在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阶段性目标中也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根据以上的叙述,我们再观现行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它是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有精读,也有略读,但这些文章体裁、内容、特色都相类似,且有着共同的学习要求与目标。而这个整体中,精

读与略读这两类课文虽有一致的目标,可功能与分工却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

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

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因而我们可以说略读课文是自成一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

教学环节。

2.自主性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如果说,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话;那么,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

基本的读书方法。

相对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较为浅显些,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为他们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

践机会。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教师已由幕前转到幕后。不过,应该强调的是教师绝不能放羊,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拨,那

化解的过程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3.拓展性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根据人教版试验教

材各个单元主题及课文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的教学正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

主阅读,并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

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

内容,在课前课后阅

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

题的兴趣等。

三、关注:探寻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1.略读课文的类型

在不同的主题单元中,略读课文可以说是单元主题的一次有效地拓展,但因着主题的不同,它所拓展的侧重面也

相应地发生变化。

(1)内容的拓展

在内容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丰富性。主题内容的丰富化,从某种程度上对学生文本的理解更加

深刻和多元。譬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编排上,就是紧紧围绕毛主席这一光辉形象展开的,其中的两篇略

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涵盖了精读课文所未涉及到的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一位虽身居

高位却不自傲,与乡亲们平等相处的有血有肉的伟人形象。这样对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毛主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

作用。

(2)思想的拓展

在思想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深刻性。第九册第六单元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

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

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两篇略

读课文更是将母爱的不同境界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样的慈母心肠,那样的冷漠之爱,无不是母亲内心情感的深刻

表露。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将会对爱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更好地体会爱的深沉与丰厚。

(3)文体的拓展

在文体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应用性。五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是以“语言艺术”为主题。有古文

《杨氏之子》和现代文《晏子使楚》,这两篇文章通过巧妙回答、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妙和威力

;也有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让学生接触了这两种生活意味浓厚的文学样式,初步了解剧本、相

声的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不同文本的学习,拓宽了学生写作的范围,提高了学生文体的应用能力。

(4)方法的拓展

在方法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多样性。不同单元主题中的略读课文,它都是本单元学习方法的一

种输出。如第五册的《妈妈的帐单》,它就是通过彼得与妈妈两份帐单的鲜明对比来体会文章的情感;在第九册

说明文单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将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很好地掌握了说明方法,使同一篇文章在学习、拓

展的反复中,学得更深、更全面。

2.略读课文教学中产生的变式

(1)整合贯通法

《七律》《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一单元的课文编排,为的是让我们走近毛主席,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使学生全方位地去了解伟大的领袖。怎么教呢?

笔者在精读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略读教学,采取两篇略读文章同时教。首先进行整体的感知,接着学生

研读文本两篇文章中“毛主席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十分地敬佩,让你认识了一个你印象之外的毛主席”,进行交流,最后拓展到“你还了解毛主席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课堂上的拓展,是有联系、有针对性且及时拓展,引导

好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感悟能力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如能延伸到课外,就更好了。

(2)重点突破法

在略读课文中,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读。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在

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我通过“保罗两次意想不到”,这一思维的冲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带领学

生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我抓住几个词语进行重点解读,如“脚有残疾”的教学,通过一步步的预设,学生深刻

地感受到男孩对于这样一个弟弟给予的到底是什么?学生的思考也一步步走向深入,从“男孩想给予弟弟一辆汽

车”到“男孩给予弟弟的是快乐,是希望,是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还通过“这一夜难忘的是什么?”的深

度追问,再次带领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触及藏于心灵深处的东西。此时,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感 的感染与语言感悟上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方法整合法

略读课文是习得的学习方法有效输出的媒介。在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课文。通

过第一次“两份账单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对比,学生了解到他们都是在那里算帐,但不同的是儿子 的账单是有价的,而妈妈的账单是无价的;接着通过第二次的对比,学生又发现彼得的账单里所列举的都是他做 的一些具体的事情,而妈妈的账单中却没有具体的事情。从而去想象妈妈从中付出了什么?第三次通过两个人看

账单时不同态度的对比,妈妈看完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并把所要支付的钱放在了彼得的餐桌前,小彼得看完账

单感到羞愧万分,把妈妈给的钱又塞回了妈妈的上衣口袋。通过这一次次的对比,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博大、母爱的无私、母爱是无价的。

在这样一次次的方法整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学习方法,更为今后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头脑风暴法

一些略读课文,它的文章篇幅长,并且故事性也很强。略读课文的课时一般安排在一课时左右。那么为了更好地

体现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此类略读课文,我们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也就是“放电影法”。这样不仅能在较

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于自主的学习。就如《小英雄雨来》

这篇略读课文,在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概括已经有初步的能力,教学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放电影”了。在放完电影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对人物形象进行较为自

主而深入的认识。

(5)语言积累法

文字很美的文章,则注重语言积累。“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在教学《七月的天山》一课时,我

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在读中想象天山的美景图。并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读中感悟文中比喻的妙

处。在诵读中,积累了景物描写的语言和手法;在品词品句中,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

自己的“语言仓库”。

语言的积累也为更好地写作铺平了道路。就在《珍珠鸟》这课教学的开头,学生们在朗读了文章的第一句话:“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一开头就用‘真好!’呢?”我顺势推舟,让学生谈

论这样的开头好不好,随后我又及时补充了冰心曾经的评点:“这个‘真好!’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

限的喜乐。”最后让学生带着感受朗读这段话。这样的一个学习,我发现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常常会尝试将

一些情感的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

(6)情感书写法

当然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也是不行的,适当地进行写话的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

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当然,写话的切入点要“

小”而“巧”,让学生要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

笔者教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不仅仅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更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进行

了两个层面的设计: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边读边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

美好。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时,我将写话融入其中,让学生选择一个画面,展开想象,把看到的画面写丰

满,写生动。这一写可以说是推波助澜,掀起层层涟漪,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深切地认识与理解,朗读更加

有滋有味,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更是增强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

(7)课外文本插入法

许多文章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和一些相关资料,这

样能填补学生自主学习的许多“空白”。

教学《慈母情深》一课,学生在体会慈母形象的时候,为了使母亲的形象更为凸显,我适时的插入课外文本,重

点抓“褐色的口罩,疲惫的眼睛”,及时插入关于母亲的工作环境描写的补充文本,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另外,在第四幅画面中母亲的四个“立刻”的描写学习时,插入介绍“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

,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每天为了生计不辞辛劳的,没日没夜的工作”的补充文本。在课外延深、升华

情意阶段,再一次插入文本:讲述了作者因着母亲带给他的感动。这三次文本的插入,为学生文本的理解更为全

面,更为客观,更好地体会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学方式更为开放,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课堂力求透露人文关怀 的色彩,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显然,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不光能学到学文的技巧,而且掌握了自学的技能,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更能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可谓“胸藏万汇凭

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其实是快乐的心灵之旅──走出略读课文教学的两难境地,有效实施略读教学,造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要怎么上? 篇5

„„

珍爱生命 关注交通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我国的交通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便捷的交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可是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也直线上升,不幸的事也随之而来,它就像一只凶残的“怪兽”,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咬上一口,有时还会让我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朋友们!人生短暂,生命可贵。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精彩动人。同时生命也是那么的脆弱,一次交通事故或意外伤害随时都可以结束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珍爱自己的生命,让交通安全永驻心间。

“文明交通是精神文明的窗口,关注交通安全是每个人都应尽的责任„„”。没错,每个人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可为什么在交警叔叔的一再提醒下,还是有人违反交通规则呢?有的人为了节省点时间经常不顾及来往的车辆乱闯红灯,有的司机为了显示自己车技有多么的了不起,总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冲,他们管这叫“飙车”,还有的人在公路上嬉戏打闹,玩得不悦乐乎!„„这些人如此明知故犯,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的愚蠢之举,实在令人叹息。

在一次回家的路上,我亲眼目睹了一桩惨不忍睹的血案,一位男青年骑着一辆自行车,另一支手还推着一辆空车,他还与一位双手放在衣兜里骑车男子谈笑,这情形真叫人胆战心惊,行驶途中,那位边骑车边推空车的男青年被路上的沙子瞬间滑倒把另一个男子推向了路中央,突然,一辆大货车来不及刹车朝他身上急速驶过,只听到一声惨叫,那名男子已在血泊中断了气,一条活鲜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活着的那位男青年,将背负着一生的遣责,在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中,难道我们就不该反思一下自己吗?你文明交通吗?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吗?

这一些些令人痛心的场面,曾使多少个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又曾使多少颗甜蜜之心在一刹那间破碎!那一起起血淋淋的交通事故,使他们失去了朋友,失去了亲人,失去了仅有一次的生命,这种种不幸都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酿成的,交通安全宣传,必不可少,安全防范至关重要呀!

同学们,我们是新世纪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远离那些不该做的事情,我们要快快乐乐充满信心地度过每一天,让我们自己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让我们在高山上成为挺拔的青松,在草原上成为奔驰的骏马,在蓝天里,成为翱翔的雄鹰,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注意交通安全,珍爱生命,健康成长,让我们青春的花朵开得更加绚丽多姿![评语]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例证法用得恰当准确,说明交通安全至关重要,告诉人们要文明交通,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此外文章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结尾写的很好,采用排比手法呼唤同学们行动起来关注交通安全,珍爱自己的生命。

不知何时,公路成了扼杀生命的无情杀手,公路上的汽车就像是一把锐利的尖刀,任意宰割着幸福和安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促进了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人间悲剧。

一辆大卡车严重超载,司机疲劳驾驶而冲下山崖;车毁人亡,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因酒后驾车而撞上路边的电线杆,不幸命丧黄泉;一群无知少年,无视交通规则,一路并肩前行,结果被身后飞速行驶的卡车撞了个正着„„这样的惨剧不知上演了多少回?

这些惨状一次又一次提醒着人们:千万不要忘记惨痛的教训,千万不要把生命当成儿戏。

面对死亡,很少人能够坦然地去承受,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牵挂,有太多太多的放不下。不管你是谁,来自何方,去往何处,都无法阻止你对生命的渴望。但是,正当你惬意地享受着这个美好世界带来的无穷乐趣时,“车祸”这两个不和谐的字眼,打破了一切宁静。

据有关数据显示,仅是2006年的上半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190270起,造成41933人死亡,220838人受伤,直接车祸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7。1亿元。看到这些数据,你就会想到灾祸的无情,认真分析一下,多半事故又是因为人的疏忽大意造成的。所以珍惜生命,我们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让这些人间惨剧不再上演。

珍爱生命,关注交通安全在学校,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不翻越栏杆,不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因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爱它。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因违反交通规则,而致伤、致残或致死的事故。一起起交通意外,一起起煤矿爆炸,一起起违章用电„„多少个事故教训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记得有一次,我正高高兴兴地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还在想今天数学课上老师留的一道思考题。突然,一阵刺耳的刹车声打破了我的思绪,回头一看,一个小女孩倒在了马路中央。原来,一辆小轿车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就在黄灯变成红灯的一瞬间,加快了速度,想冲过路口,而这时,小女孩也提前走到了路中央,觉得红灯马上就变绿了,也加快了步伐,没想到,轿车飞驰而来,将小女孩撞到了几米以外„„惨剧就这样发生了„„通过这次事故,让我懂得:马路上,一定要牢记并遵守交通规则,“宁等三分,不抢一秒”我们必须要严格遵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所以就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生命只有一次,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珍惜生命,注意安全,我们才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人的生命是娇脆的,一个不小心都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作为一名小学生,充满好奇心,好动、好玩是我们的天性。玩得“刺激”已成为新潮,有时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置之度外”。我也不例外,为了刺激,为了大家“夸奖”,总是搞出一些五花八门而又危险的表演。比如新年时,大家都喜欢玩烟花爆竹,我为了让大家称赞我,想方设法做出一些自以为了不起而刺激的动作——让爆竹在我手中“绽放光彩”,结果赞赏声没得到,却躺在了那张伤心而又充满泪水的病床上,我想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永恒而又深刻的教训。

学校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有老师,有同学,有花草树木,我们像生活在一个快乐的大家庭里,处处洋溢着歌声和欢笑。我们就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着我们的校园。可是,学校里同学们多、地方小,你是否注意我们身边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呢?比如:课间里同学们相互追逐、打打闹闹,都是不安全的,还常出现危险的事情。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同学课间为逞强,用手撑在桌子上并像荡秋千一样玩,突然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呼啦一声挤进教室,把那名同学撞倒在地,当时就把鼻子和嘴给嗑出血来,这下可忙坏了老师和家长,一大群人把他送进医院。你说这怨谁呢?如果你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生,能发生这种现象吗?所以,同学们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高高兴兴去上学,平平安安走回家,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作为一名小学生,一年有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生活。在这个人口密集,面积狭小的地方时时都可能发生危险。因此,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不让老师和家长担心,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课间时,不要在走廊或楼梯上疯打乱闹,做到轻声慢步右侧行;当几个人一起上下楼时,主动站成一竖列;当做操时,全校同学都会下楼,那楼梯上的人就会非常多,这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不要拥挤,以免跌倒了„„我相信,只要同学们都注意一些,我们的校园将变的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最后,让我们牢记“珍爱生命,关注安全”,愿我们的同学在和谐、美丽的校园里学习进步,健康成长。也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增强安全意识,时时注意危险,让欢笑和健康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

生命只有一次,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珍惜生命,注意安全,我们才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人的生命是娇脆的,一个不小心都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作为一名小学生,充满好奇心,好动、好玩是我们的天性。玩得“刺激”已成为新潮,有时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置之度外”。我也不例外,为了刺激,为了大家“夸奖”,总是搞出一些五花八门而又危险的表演。比如新年时,大家都喜欢玩烟花爆竹,我为了让大家称赞我,想方设法做出一些自以为了不起而刺激的动作——让爆竹在我手中“绽放光彩”,结果赞赏声没得到,却躺在了那张伤心而又充满泪水的病床上,我想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永恒而又深刻的教训。学校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有老师,有同学,有花草树木,我们像生活在一个快乐的大家庭里,处处洋溢着歌声和欢笑。我们就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着我们的校园。可是,学校里同学们多、地方小,你是否注意我们身边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呢?比如:课间里同学们相互追逐、打打闹闹,都是不安全的,还常出现危险的事情。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同学课间为逞强,用手撑在桌子上并像荡秋千一样玩,突然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呼啦一声挤进教室,把那名同学撞倒在地,当时就把鼻子和嘴给嗑出血来,这下可忙坏了老师和家长,一大群人把他送进医院。你说这怨谁呢?如果你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生,能发生这种现象吗?所以,同学们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高高兴兴去上学,平平安安走回家,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作为一名小学生,一年有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生活。在这个人口密集,面积狭小的地方时时都可能发生危险。因此,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不让老师和家长担心,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课间时,不要在走廊或楼梯上疯打乱闹,做到轻声慢步右侧行;当几个人一起上下楼时,主动站成一竖列;当做操时,全校同学都会下楼,那楼梯上的人就会非常多,这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不要拥挤,以免跌倒了„„我相信,只要同学们都注意一些,我们的校园将变的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最后,让我们牢记“珍爱生命,关注安全”,愿我们的同学在和谐、美丽的校园里学习进步,健康成长。也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增强安全意识,时时注意危险,让欢笑和健康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

在三月十二号,我们举行了一节主题为《珍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班会,让我知道了交通安全等等,我全都记住了。你看!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要怎么上? 篇6

一、弄清略读性质, 明确教学方向

1. 略读与略读教学的内涵。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 是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是一种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这跟《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有关略读的“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要求具有相同的含义。然而, 略读并不等同于略读教学。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 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 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 从而培养略读能力。正确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 而忽略了略读, 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里, 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精读是略读的基础, 略读是精读的补充, 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 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换句话说, 精读与略读之间是“典型引路”与“举一反三”的关系。精读课文作为典范指导其他, 在教学中起“举一”的作用;略读课文则主要引导学生运用精读教学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起“反三”的作用。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形成由理解到运用、由知识到能力的转换。

2. 学生是略读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阅读是教师永远不可代替的, 教师只能从阅读方法、技巧和内容上加以指导, 充分地让学生感知、发现、辨别和理解, 让学生达到阅读的个性社会化。略读课文虽然与精读课文同属于课堂教学的内容, 但前者主要还是学生自己阅读, 教师只作指导。略读课的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保证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在略读过程中加以运用和实践, 这样不仅增加阅读量,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 略读课文要突出“略”字, 略的是教师精雕细刻的精讲细说, 强调学生“自读为主”, 自始至终要让学生唱“主角”。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3. 教师是略读教学的主导。

强调略读课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并不意味着贬低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果不给他们切实的指导, 任由学生自己“读”, 很容易使他们进入误区, 以为略读只是粗略地甚至于“忽略”阅读了事。相反, 略读课要“略”, 就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和控制, 以“扶”为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 一切教学活动都渗透着教师的主导作用, 都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劳动。一般说来, 教师在略读课文上的“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读前指导, 明确方向。许多略读课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许多值得斟酌的地方, 但教学时一般只安排一课时, 因此, 略读课文教学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该读什么、怎么读。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单元提示与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明确略读目的, 确定阅读重点。 (2) 读中疏导, 排除障碍。学生由于阅读水平和年龄特点等方面的原因, 在阅读时难免遇到各种问题, 教师适当地疏导使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了明确的认识, 对课文的理解也就趋于正确。 (3) 读后引导, 掌握规律。“教材是最好的老师”, 略读课文同样需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归纳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优化略读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堂成功的略读课应该是扎实而又生动的, 既要使教学落到实处, 又要使课堂丰富多彩, 学生思维活跃, 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优化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曾把略读课文的教学步骤概括为“提示引路, 讨论交流”两个方面。根据多年的探索实践, 笔者综结出以下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1. 比较阅读法。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之间是“典型引路”与“举一反三”的关系, 两者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 运用比较阅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以求同而温故, 求异而知新。这种比较既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作者作品的比较, 也可以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同一内容的不同体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的比较, 具体地还可以从取材、立意、构思和语言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如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对兵马俑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进行了非常细致、逼真的描写。教学时, 笔者让学生凭借本单元所学过的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中“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选择一种兵马俑, 谈感受、学方法、悟写法。又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观潮”、“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鸟的天堂”和“济南的冬天”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这些景物对象不同, 作者观察的视角和感受也不同。通过比较阅读能使学生学会鉴别, 在此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

2. 读写结合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只有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才能读懂书。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 而是需要多次往复, 反复训练。对略读课文加以适当的辅导练习是必要的,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在取材熔裁、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乃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获得借鉴, 就能步其门而登堂, 效其法而变通。因此, 对于每篇略读课文, 笔者都会围绕课文精心设计一些问答题, 让学生按照考试时完成阅读题的速度做题, 其目的在于通过做题迅速把握文章的内容, 达到以练代讲;同时在课堂上强化训练学生的做题思维能力。

3. 激疑阅读法。

怀疑是发现的钥匙, 是创新的前提。语文教师如果善于挖掘课文中可质疑的材料, 于无疑处生疑, 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全文的基础上, 多问几个“为什么”, 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是很有帮助的。而略读课上运用质疑讨论的方法, 尽量调动学生的感知潜能, 激励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然而, 设疑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 设计好的问题并不容易。真正称得上好的提问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 能把学生引进知识的迷宫, 引导学生寻非探奇。为此, 教师在略读课上更应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 活动表演法。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要怎么上? 篇7

(一)——小学语文常识性课文怎么教?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不少常识性课文和科学小品文。这类课文包罗了动物、植物、天文、地理以及现代高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内容极为广泛。这类课文大多采用说明文的形式,也有不少采用诗歌、童话、故事等文学样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或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传授科学知识。应该怎样教学这类课文呢?

一、让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很喜欢常识性课文,原因是这类课的许多内容不仅是他们感兴趣的,而且是能直接感知和动手实践的。巴甫洛夫认为:一个人的认识活动及其认识兴趣的生理基础就是定向探究反射,这是进一步发现的基础。好奇、好动、好探究、充满幻想是孩子们的天性,实践活动的教学正是迎合了儿童的这一身心特征。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奇思异想会象泉水一样喷涌出来,渴望知识,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达到了刨根深究的程度。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老师可以用分组实验的方法体验一下浮力的存在,让学生把塑料泡沫、木块放入水中,用手掌压住塑料泡沫或木块,来感受“水的浮力”。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明白了一些道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常识性课文也像科学课一样,就是让他们了解自然界各种现象产生的奥秘。

二、让学生感悟——把握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这类课文,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发展他们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常识性课文的语言一般都非常清楚明白,严密周到,遣词造句准确传神,所以教学时,要把正确理解课文中科学术语,感悟课文语言之精妙,学习作者灵活多样的说明方式,生动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方法为主要目标。

如《鲸》这篇课文语言组织很有条理,且十分严密。鲸的形体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海洋生活环境,鲸的种类不同,所以生活习性各异,老师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些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

三、让学生观察——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语文常识性课文教学中对某些事物和概念的学习,如果单从课文的语句中去理解、领会是很不够的。学生往往死记硬背、一知半解,通过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加强了学生对事物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在开展观察和实验活动中,我尽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听一听、闻一闻、甚至尝一尝。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的运用不同种感官重现图片的实验证实了多种感官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活动的功能,增强观察和实验的效果。如《我是什么》一课,对水的认识,先请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去感受水的特点,再用实验看看“雨”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在玻璃水杯中装半杯热水,盖上杯盖,等一会儿就能看见杯盖上形成了“雨”。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就容易理解课文了。看来,俗话说“百闻不如一看,百看不如一干”是有深刻道理的。

四、让学生动手——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实践活动的开展,正是从小培养孩子们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践操作,孩子们可以逐步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因为动脑时可以不动手,而动手时必须动脑,多做操作,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头脑里会冒出许许多多的奇思异想,想象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认知文中事物

上一篇:陶瓷生产实习报告总结下一篇:金科青年志愿者协会三月份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