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教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电教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精选13篇)

浅谈电教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篇1

清河区黄莲树完小黄忠贞

小学科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是探索自然规律和现象的一门学问;是让学生充满好奇心想探究的一门课。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科学学习的过程是以探究为中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探索与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好奇、兴趣和理解力。鼓励和提高孩子们观察科学现象、发现科学问题、大胆做出预测、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要让他们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要把他们的思维引向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做一名科学的鼓手,以生动的语言、诱人的实验、巧妙的课堂教学计划,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培养科学兴趣,学好科学知识。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有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探索与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好奇、兴趣和理解力。鼓励和提高孩子们观察科学现象、发现科学问题、大胆做出预测、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正如托尔斯泰说的:“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都应该选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要让他们爱上科学、迷上科学、要把他们的思维引向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做一名科学的鼓手,以生动的语言、诱人的实验、巧妙的课堂教学计划,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培养科学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认识。

一、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浅谈电教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篇2

一、运用多媒体图片, 激发学习欲望

对于新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 只凭新知识的冲击和教学实验的刺激达不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他们还需要认知大量相关的社会、生活、科学信息, 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否则, 学习兴趣不会长远。学生一旦对新开学科无浓厚兴趣, 很难入门也很难学好。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地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教学中, 如能够结合生动活泼的图片教学, 既能寓教于乐, 又可激发学习欲望, 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化学的世界。

例如我们在学习水的知识中, 播放了这样的一组图片:一是介绍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我国的水资源;二是介绍自来水的形成过程及日常水的使用;三是介绍水的污染及污染处理。在播放过程中, 配以生动的讲解, 让学生明白:地球上虽然覆盖了约四分之三面积的水, 但供给我们使用的淡水还不到百分之一;日常饮用的自来水是来之不易的, 在生产和生活中要处处节约用水;近几年来, 由于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上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 水的污染越来越厉害。虽然我们国家对污水的处理越来越重视, 但比起发达国家, 我们的污水处理技术还相差甚远。讲到这里, 学生已经开始沉思了, 再播放日本对污水和垃圾的处理方法和我国的作对比, 通过找差距激励学生: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科技的知识, 而高科技的知识需从基础学科学起, 化学是联系生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 国家的建设需要人才, 需要技术, 而你们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初中学生正处于易受感召的年龄, 一旦观看的内容转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将会对学习的内容兴趣盎然, 学习会更主动、自觉、积极, 同时能力的培养, 成绩的提高, 情操的陶冶, 也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发挥多媒体的整合优势, 优化课堂教学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一节新内容的传授, 往往包括许多知识点。特别是气体的制取, 如化学反应的原理, 实验的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等等, 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协助, 教师要达到教学目的, 在黑板或口头上要表达很多内容, 学生听起来也会觉得重、难点不突出, 反映问题上可能会出现不及时、不积极, 课堂时间运用紧张。课件播放, 可加快教师传授信息和学生反馈信息的速度, 增强学生的大脑刺激,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授课时, 采用合理的多媒体课件, 便可合理运用时间, 教学内容层层深入, 突破重点、难点。教师授课得心应手, 学生课堂易于接受。在授课前, 可制好两张幻灯片, 第一张为“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比较”, 第二张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如下:

通过上表,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一是研究反应原理, 二是研究反应装置。目前我们学习了两种不同的的气体发生装置, 分为加热固体型和固体液体常温型, 反应装置的选择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三是研究收集装置, 由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决定。

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展示第二张表格 (内容略) , 及时反馈学生能否完全正确的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制取、收集、检验。表二的完成只需五分钟左右, 教师省时省力, 内容直观明了。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实践证明, 课堂信息只靠单一的媒体传递刺激学生的大脑, 提高大脑的兴奋点, 只可起到短期效果。本节重、难点突破后, 教师可采用实验教学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供学生足够用的实验器材后,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的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步骤及注意问题, 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自行完成实验。这样, 适当的课件播放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既可以将知识化难为易, 又可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省时高效,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录像教学, 扩大学生的学习背景

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学好化学可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化学工业服务。一种学习, 如果脱离实践会变得枯燥无味。在学习化学时, 适当地配以录像教学, 可弥此不足。一盘知识性较强的录像, 能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高涨起来, 他们对未知的事物越多, 求知的欲望越强, 对知识的感受越敏锐。例如在讲解“燃烧与灭火”时, 除课本知识外, 可配以不同的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的录像, 再配以教师适当的讲解。这样, 既使学生明白了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 又在不知不觉过程中巩固了灭火原理知识。实践证明, 多播放一些学习录像, 能使学生的“智力背景”越来越开阔, 理解和记忆的知识就越多, 对课本上一些识记型知识领悟力就越高, 理解能力就越强, 并能辅助教师教学, 使课本内容生动形象。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 突破教学难点

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电教媒体;语文教学;应用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课,应该把思维逻辑与形象思维相互结合进行语文教学,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适当地引入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

一、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1、有助于减轻教师上课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模式的小学语文板书教学中,教师上课的任务比较重,而且单一通地过板书教学,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形式陈旧,缺乏新意,小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辛勤的教学劳动却得不到应有教学回报。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时,采用电教媒体教学,教师在旁边进行有目的的指导、讲解,让学生体验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配合,更有利于学习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开发。这样不但减少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负担,改变了枯燥的教学方法,而且还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提语文的教学质量。

2、有助于小学生多感观相互结合,从而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电教媒体采用视觉听觉相互结合的办法传递知识,使得语文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电教媒体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把教学内容通过电教媒体直观、形象、精彩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与概念的了解,使更他们容易掌握和运用。

3、电教媒体信息存储量大,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素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从而为学生的相关学习成长与能力打好基础。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就是阅读教学。电教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文字、图片、声音与视频等一系列的教学信息,可以提供大量的阅读素材,并且使得教学信息生动直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电教媒体在小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运用电教媒体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用好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一定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参与阅读,从自己的阅读中得到掌握的知识,这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一课教学时,虽然学生都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他们并不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基于这种情况,鼓励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教材或利用网络查找课外资料,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视频,让他们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之处,诸葛亮在借箭时都做了什么准备,他为什么一定会借到箭等。这样不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再读课文时能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作者要赞扬的人物或事件。

2、利用网络资源优选阅读材料,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实施新课程其中一点就是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活用课本。课程是学生手中的教材,又远远超出这本教材。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大量阅读的理念,强调阅读不只是课内,还在课外,既要读纸质图书,还要读电子图书。这就要求现代的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学置于大阅读教学的背景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把知识向课外延伸。

3、媒体介入阅读,为高效率的教学提供方便。无论哪种教学手段的利用,都要从学习语言出发,最终落实到语言学习上,都不得以代替教师对教材所下的工夫。首先教师要挖掘教材,不借助参考等读物,认真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把自己融入课文的思想境界中去;然后把自己捕捉到的感受传达给学生,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能引起共鸣的教学。在自己读课文的时候,要熟读成诵,记下自己的体会和疑问,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深入领悟课文。如果这样做,教师就能在不断的感悟中得心应手地进行阅读教学,从而使学生燃起读书的兴趣和欲望。

4、通过媒体动画展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探究性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品味,体现其创新性和求异思维。教师要科学运用电教媒体手段,抓住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训练点,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训练,思维感情受到熏陶。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利用电教媒体展示功能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激发情感,以情促思的教学理念。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总而言之,电教媒体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设计电教媒体课程时,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编排,不能单纯地追求电教媒体的丰富多彩,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为中心。使得学生在电教媒体教学中,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掌握良好的思维创新方法,这才是电教媒体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胜男.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02:47.

[2] 刘立新.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2,08:240-241.

[3] 郭青奉.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4:74-75.

浅谈电教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篇4

摘要:电教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认知;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的兴趣盎然,老师教的生动活泼。

关键词:电教、语文、兴趣、效率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多媒体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标志。多媒体课件作为常规教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这与它的积极作用是分不开的。

一、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经常注意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适当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如教学《蚁国英雄》一课时,如果只借助静态的课本插图,学生会感到单调些,我通过多媒体播放火神肆虐,蚁团在热浪中迅速滚动的图片,再配以外层蚂蚁被灼焦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响,使学生内心受到震撼,深刻感受到外层蚂蚁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再如,在一年级的数字教学中,我利用动画的制作加强字词教学。教学生字 “旦”时,利用Authorware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一个圆圆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再由形象转向抽象“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河川的川字,在教学时,利用Authorware 制作动画,将三笔制成流动的水,这样一来,学生就牢牢地记住川的字义了。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绝句,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兴趣不浓,即使读得滚瓜烂熟,也难体味到多少美感。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边播放音乐 《春江花月夜》边深情吟诵诗歌,接着用投影仪,幻灯片出世西湖美景:三潭映月、柳浪闻莺、荷叶田田、芳草如茵、亭台楼阁 ……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教学中感受西湖的柔美。之后,再让学生配乐朗诵诗歌,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兴趣浓厚,加深了对课文的感知,为接下来深入理解诗歌作好了铺垫。

二、利于化抽象为具体,提高认知、发展智力

多媒体不仅为学生提供从未涉及过的事物或现象,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并且把间接知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即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特性,又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它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有助于教师凭借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如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时》,由于学生对一些中草药比较陌生,不知道它们长什么样,也不知道它们的作用,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一口述他们样子和作用,势必会造成学生听觉 的疲劳,产生厌学情绪。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曼佗罗、鸡肠草、鹅肠草、刀豆子等图片,并在空白处简明扼要地注上各中草药的功能与主治,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同时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观看图片后,我及时提问:这么多的中草药,李时珍是怎么把它们区分开的呢? 问题一抛出,同学们议论纷纷﹕有说是仔细观察的,有说靠用手触摸的,有说是亲自品尝的 …… 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我趁热打铁,补充李时珍尝药中毒的资料,并进一步提问: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此时,他们已经领悟到李时珍为民造福的可贵精神了。

三、利于激发情感

世间万事,情最动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却很丰富。部分教师急功近利,课堂上花较多的精力帮助学生理解句意或是听写词语等,却没有注意用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学生虽获得了知识,但并未很好地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电教手段可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能真实地再现课文中的描写,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真实生活,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教学《九寨沟》一课,我制作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示古木参天、双峰插云、异兽珍禽…… 五彩池色彩斑斓的美景,让学生感受九寨沟的诗情画意,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珍稀动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我播放录象:滚滚的黄河,浊浪排空,惊涛拍岸,气势磅礴,一位艄公却在河中心镇定自若地划着羊 皮筏子。最后将画面定格在艄公的背影上。学生起初被黄河排山倒海之势震撼,紧接着为艄公的出现惊讶,自然对艄公产生敬佩之情。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心同其情”地学习语文。

四、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熟悉为基础,如果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发,他们思考问题时,思维难以发散开,想象力就难以放飞。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平台。如在进行低年级想象写话教学时,我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出示简单的圆圈,适时地变换圆圈的颜色,启发学生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什么事物?学生的思维在图形、色彩的刺激下开始活跃,有的说,想到哪咤的风火轮 ;有的说,想到妈妈的金项链;有的说,想到娃哈哈瓶盖;有的说,想到妹妹可爱的脸蛋。他们的回答令我一惊,可不能小瞧了他们,接着我启发学生,能回想与这些物体有关的事吗?同学们略微思考了一下,便一个个举起了手,有学生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坏了爷爷的眼睛,心里有些难过;有学生说﹕ 我看见圆圈,就想到好朋友乌黑的眼睛,上次跟好朋友吵起来的,她哭得很厉害,觉得对不起她。我继续问:如果这个圆圈能够滚动你又想到哪些,学生就想到宇宙、地球、月亮……学生的思维逐渐被打开,不再被旧有的思想所束缚,将触角伸向生活的各方面。学生能够由形到物,由物到事,由事到理,逐层展开想象的翅膀,最终发散了思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功不可没

五、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实践内完成更 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讲,就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实践证明,用幻灯片代替板书、板图,可以有效节省时间,利于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为教师节省课堂上的时间,避免因写过多的字而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每节课可节省3-5分钟时间,这3-5分钟时间如能合理用于学生思考、练习拓宽知识面上,不仅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巩固,而且还能减轻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转化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电教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红梅: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考试周刊》

2010年第4期

浅谈电教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篇5

莲花小学

潘红云

教学的改革,技术的更新,是形势的需要,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差,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若单靠老师的讲解,效果肯定不怎么好,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系列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本人就此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提几点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一个真实的情境之中,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一年级学生具有好玩、好动、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用数学金色的秋天时,如果单凭老师讲解,学生学起来很枯燥,于是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一开始就出示没美丽的秋天景色,一下把同学们就带到来大自然,让他们在摘石榴,摘向日葵,到河边看小鱼的过程中学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都大胆发言,积极思考,他们觉得是在秋游,而不是在学枯燥的数学。

二、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因此,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表现在小

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往往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无法通过文字来有效地理解,此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降低思维难度,可以很容易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的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这样形象、生动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将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图、声、像兼具的动态教材,教学内容范围的扩大,更新速度的加快,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的灵感,进而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我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估计有多少只羊时,一开始大部分同学都一只一只地数,我利用课件把10只羊圈起来,这样同学们就自己动手圈了,有的把10只圈起来,有的把20只圈起来,答案很多。

四、丰富练习形式,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传统的数学练习只是数字与文字的组合,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易产生厌恶心理。运用多媒体形、声、光、色的综合优势,恰当、适量地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型开放式练习,让学生轻松自如的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对新知进行强化巩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我在学生探究新知后,利用多媒体显示出一位老爷爷站在一棵苹果树旁,树上结了许多写有算式的大苹果,树下有4个竹筐,筐上写有答案。然后请学生用鼠标来帮老爷爷“摘”苹果,如果点击对了,那个苹果就会掉到筐中,老爷爷会说:“你真棒,继续努力!”如果点击错了,苹果就不会掉下来,老爷爷会说:“不要灰心,再好好想想。”像这样利用多媒体设计具有趣味性的练习,学生不仅不会感到练习是负担而产生厌烦情绪,而且还会怀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练习,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五、搭建教学平台,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己

小学生很喜欢表现自己,总想把自己的成果与同学分享。得到同学的认可觉得好高兴。如我在教学数的组成时,让学生用小棒摆出35,看谁最快,并且要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有的同学是一根一根数 的,有的同学是先拿3捆,再摆出5根,于是我就请快点同学到讲台上的展示台摆,这样利用榜样的示范,同学们一下就学会了。我再让生摆出49,谁先摆好谁就上台展示,这样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随着提高了。

六、实现因材施教,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主动获取知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最先进的学习工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通过网上查资料,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运用虚拟的场景去操作、探索、发现规律、验证猜想,并能得到及时反馈,实现了所有学生的参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推动小学数学因材施教的教学意识。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充分地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差生放慢速度。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而融为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相应得到提高。

总之,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浅谈电教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篇6

一年级是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也是儿童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最佳期。因此,抓好作文起步教学非常重要 。而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听说读 写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观察,能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观察往往处于无意观察和笼统观察阶 段。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直观现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优美的音响极易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是指导学生有意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进行说写训练的最佳手段。如 说话训练“你最喜欢的动物”选用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物小白兔,巧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来指导说话,教学时播 放配有轻音乐的表现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内容的录像,并在放录像前先提出观察说话的.要求。悦耳的音乐 ,诱人的画面,使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有的情不自禁地赞美着:“小白兔多美呀!”教者按先整体后部分、从 头到尾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放录像采用特写定格的方法,依次显示小白兔的各部分,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话, 使学生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指导学生连起来说几句话,则采用放慢镜头的方 法。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学生说道:“我最喜欢小白兔,它长着一身洁白的毛 ,漂亮极了。头上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又圆又红的眼睛象宝石一样,长着一张三瓣嘴,吃东西时一动一 动的,多有意思呀!”还有学生说道:“小白兔的尾巴短短的,象个棉球,它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一蹦 一跳的真可爱!”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能说出一段通顺而连贯的话,说明教学是成功的。这成功来自于巧用 电教媒体和教者的巧妙指导,从而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获得有目地进行观察的效果。

观察有序是观察最基本的品质。只有观察有顺序,作文时才能言之有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看图说话 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用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图,便于调控学生的视力焦点,是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 生看图,我归纳了一下口诀:全面看图,看懂主要内容;分部看图,看懂具体内容;最后连贯看各部分内容。 这顺序就是“整体――部分――整体”顺序,按照这个顺序指导看图,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小白兔 运南瓜》,上课时首先打出三幅投影片,让学生联系起来整体观察。如果不联系观察,不看第一、三两幅图, 怎能看懂第二幅中小白兔受到启发才想出办法的内容呢?这样有条理地去观察全图主要内容就看懂了。再按顺 序分别打出三幅图,根据主要内容,逐图仔细观察,指导学生看懂每幅图的画面,想象具体内容。最后整体观 察三幅图,疏通思路,把握中心,抓住重点,为说话写话作准备。

再如看图说话《公园的花不能摘》是一个单幅图,为了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观察能力,我制作了复合投 影片。教学时,首先用投影仪打出完整的画面,从整体入手使学生看懂图;然后分部看,去掉上边的人物画面 ,观察画面的背景,使学生弄清图上的通过景物反映的时间、地点、主题背景;再覆盖上人物画面,仔细观察 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人物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最后连起来总结图意。观察有序了,说话也就 有条理了。

观察的另一个重要品质就是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事物有它的共性,也有它的个性,而个性是区别其它 事物的特征。观察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边看边想,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深刻地了解事物,认识事 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把

浅谈电教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篇7

●运用现代电教媒体, 提高课堂效率, 使“数学”容量更大

如三年级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 在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多媒体显示出其特长。教师提问:“如果短小棒5厘米, 长小棒8厘米, 就选择几根怎样的小棒才能搭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并让学生在屏幕上操作。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算式, 学生的思路是:8+5+8+5=26 (厘米) , 5x2+5x2=26 (厘米) , (8+5) x2=26 (厘米) 。多媒体画面不断闪烁, 展示了三种算式的活动过程, 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归纳出最简单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种学习方法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利用电教手段,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效率, 无不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 而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 它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 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调节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例如, 在“认识钟面”的教学中, 放一段钟表欣赏的录像, 轻松愉快的“钟表情境”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的熏陶, 而且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唤起学生对认识钟面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观察钟面模型并与同桌议论和回答电脑显示的问题:钟面上有几个数?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上有多少小格?你是怎样想的?钟面上有几个指针?怎样区别?根据回答进行课件演示, 又唤起了学生对时、分等概念的学习欲望。

●运用现代电教媒体, 创设问题情境, 使“数学”主题更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诱发思维, 使他们想学、愿学。在教学中, 我采用过直观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形式,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故事导入,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先放录音听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 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 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 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 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 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心了, 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 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小朋友, 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吗?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 悬念顿生, 学生兴趣盎然, 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 此时教师把握时机, 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一下就抓住了学生。

●运用现代电教媒体, 撷取活动素材, 使“数学”形式更灵活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亲自操作感知, 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在动脑中形成鲜明的知觉表象, 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启迪心智,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探究精神, 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在一堂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猜一猜, 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获取新知, 解决实际问题。例如, “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因为现实生活中, 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 没有感性认识, 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 (正方形) 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地前进着;车轴没有装在车轮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学生在笑声中最直接地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 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

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电教媒体 语文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听说能力 自学能力

一、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电教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

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相,录音机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学生没有到过桂林,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一放录音相片,优美画面展现在面前,再加上录音机深情的配乐,学生会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真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他们的热爱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兴趣和灵感。这充分说明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电化教学媒体采用图形、图象、文体、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以形象的、有趣的、可听的、可视的动感内容,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以往我们学习语文,只是接触书本和各种书面材料,接触口语的机会较少,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问题。本来很简单明了的事,让学生说出来,往往辞不达意,绕很大的圈子也不能说清楚、说明白。再加上小学生特别反感单纯的说教和枯燥的听说,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感到头疼。我们学习语言的终极目的,就是能在交际交往中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改善这一状况提供了最佳方案。它的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言语交际情景,能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例如,在学习名著单元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资料中的视频资料,通过编辑剪切,制成电脑课件。上课时,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所有学生都被吸引住。欣赏过后,把电脑课件中的对话内容去掉,只留下背景音乐,然后播放,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配音,自由发挥个人的想象,结果孩子们都被故事内容感染,表演起来,配音动作惟妙惟肖,表情达意,准确生动。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了知识,更值得欣然的是找到了一条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而不在于把知识背一遍。”他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的责任所在。的确,学生只有成为主人,拥有尊严、感觉自信,才能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自学能力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来说尤为重要,电教媒体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条件。例如学生自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学生选择教育网上优秀课件时,要注意注重大容量的材料积累和内容的丰富性。目的是锻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进而体会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是自制课件要充分利用声、乐、图象等多媒体素材,通过有机地结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便于理解、体会文章主旨的声光电背景,融德育、智育、美育和计算机应用于一体,使学生在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还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了计算机的应用,体会了新的学习模式和新科技条件下的新的学习方式。

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智慧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总之,在语文教学时,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多角度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感官,多渠道地输入大量信息,激发兴趣,促进思维。但是,我们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直观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跳跃的特点。我们应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遵循用简不用繁的原则,在备课时认真思考什么时候用多媒体,怎么用,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它,摆正它在教学中的位置,只有科学合理的应用,才能有效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9

一、仍准确表现体裁和音色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二、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一)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投影片外,我还给学生放映了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比如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在幻灯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然后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歌中的家乡和我们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美感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如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三、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四、能提高教学效罕和质量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写在明胶片上,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我在教《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的欣赏与听辨》时,由于先把四大主腔的音乐特点和情感特点分别制成了四张投影片,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投影和录音录像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能丰富想象,激发写作兴趣

浅谈电教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篇10

[摘要]为了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乐学氛围,使学习变成一个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从而达到“乐中求知”、“寓教于乐”的目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乐中求知寓教于乐

教学的改革、技术的更新是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让电教媒体逐渐走进课堂,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若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会给数学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事实上,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分析不清教学过程,不理解教学情境,直观效果不佳。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上,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爱听爱看有趣的奇闻轶事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上课开始时播放一段学生日常看到的交通岗上的红绿灯,然后让学生找出绿、黄、红灯变化规律,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依次变化”这一结论。然后我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日常生活中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新课标理念。

二、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又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以 “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三、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我们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课件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例如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我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播放一段自制的视频动画片段:“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八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八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我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具体或半具体的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有助于他们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在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摆成各种不同的长方体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生操作探究的结果,先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一个一个地摆成一行,再一行一行地摆成一层,最后一层一层地摆成各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这一过程使学生十分清晰地看到,拼成的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等于每行摆的个数(长所含的厘米数)、摆的行数(宽所含的厘米数)和摆的层数(高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进而抽象概括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清晰有序的展示学生的操作过程,为学生抽象概括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创造了条件,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实验、观察、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方法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师可以设计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 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 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 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 “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 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运用电教媒体,营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电教媒体寓声、色、形于一体,具有神形兼备,声情并茂的特点,能够动态的展现学生所熟悉或感兴趣的画面。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这些特点,便能够收到形声结合与情景交融的综合效果,使学生眼见其行,耳闻其声,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为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

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例如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可播放一段自制的视频动画片段:“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八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八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师可以问:“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 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 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

浅谈电教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篇11

一、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觉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有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觉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燃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所见即所投入学习。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文章时,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

儿童心理学家告訴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思维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文的情境:那茂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尽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世界,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情境随生,学生的兴趣立刻激发起来。又如教学《瀑布》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那瀑布的声音和气壮山河的景色,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带着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习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育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状态之中。

二、电都媒体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朗读情感

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的语言形象和情侣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入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如置业身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教师讲到海底鱼多这一部分时,展示出《西沙群岛洋底》课件。这时,学生们个个都瞪大眼睛,尽情地观赏着眼前五彩缤纷的鱼,还情不自禁地以出赞叹,似乎已置身于海底。这时让学生讨论回答:“在海底你看到了哪些鱼?”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又问:“海底有那么多鱼,课文为什么只写这几种?”学生又马上投入到积极地讨论之中,最后领导悟到课文是按鱼的颜色和形状来选材和叙述的。这样,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地感知理解了语言文字,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三、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电教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地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境中,帮助学生较为准确地阅读对象。如《三味书屋》,那是一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学生要真切理解课文内容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事先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就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又如学习《海底世界》,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海底的真实资料,既能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又能丰富小学生相关海底的知识。

四、利用电教媒体开拓学生思唯,启发想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字是创造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如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加是观察时往往笼统不精确。电教媒体则能再现生活情景,比较持久地吸引学生,只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就大不相同。如在教学《小儿垂钓》,第一、第二句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时,利用电教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一段节奏轻松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朗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让学生口头描述,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有的学生这样描述的:一阵几吹来,嫩绿的树枝舞动着细细地腰肢解清清的湖面荡起了漂亮的波纹。看,小男孩的头发被风吹乱了,短衣也被风吹开了,露出了可爱的红肚兜呢!教学第三四句时“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男孩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有的说:“小男孩不住的摆手,似乎在说:"小声点,别过来!别吓跑了我们的鱼!”有的说,小男孩向他招了招手,好像在说:“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这样,通过想象。诗情画意了然于胸。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是看教师是否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唯,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一、利用电教媒体,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可以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旋律, 既形象逼真, 又快速准确、储存量大, 能超越时空模拟逼真的情境, 培养情感, 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 那么多媒体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 二者相得益彰, 互为一体, 为学生学好语文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 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初中第一册《春》的教学中, 我就可以使用自己用Authorware做的课件, 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 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 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 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 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师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 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

二、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个性活力

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各自的学习起点、反应速度、记忆品质、学习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领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顾及到这种差异, 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比如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 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现状, 便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 由于没有面对面的顾虑、拘束, 学生多数能放开胆子说出心里话, 教师可适时点拨、鼓励、解答问题。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 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 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

三、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探究、拓展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 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如在进行语文综合活动《戏曲大舞台》的教学过程中, 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去网上、报刊上搜集, 或采取现场观察、采访有经验者等方式, 探究什么是戏曲, 戏曲在我国的形成, 河北的地方戏曲有什么剧种, 在什么地方表演, 有什么特色, 有哪些著名剧目等。围绕着一个大主题辐射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开展这种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信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去判断、选择、归纳、整理, 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探究中, 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生, 引向历史, 引向生活, 引向自然, 在探究中纵横开拓, 开阔视野, 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

四、恰当使用媒体手段, 处理好电教媒体与文本之间的关系

在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课件。实际上, 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应视实际情形定夺。如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不能远离甚至脱离“文本”, 于无意间省略了学生对书面语的体验过程, 导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反应迟钝, 排斥、厌烦甚至领悟力下降。学生一旦对课件产生了依赖性, 只对图片发生兴趣, 便降低了对文字的敏感性, 想象枯竭, 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 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 更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 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 我们必须会用它, 用好它, 让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有作为。

浅谈电教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篇13

浅析电教媒体在高中政治新课改中的运用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陆续的进行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何适应新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呢?相信随着电教媒体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日益普遍,以电教媒体自身的现代化优势,完全可以在高中政治新课改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中政治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使我们的高中政治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虽然新课程具有这么丰富的生活社会底蕴,但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授课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教材知识和学生周围的生活,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紧密联系起来。让教材的知识很好的融入到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当中去。从而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我觉得应该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

电教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熏陶,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与电教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电教媒体中的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能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电教媒体教学应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例如在讲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为了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我特意剪辑了《心理访谈》的两个片段:一个是反映母女关系非常紧张的,一个是反映母子关系紧张的。我把它运用在教学中,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就把学生的心灵抓住了。让他们去分析应该如何解决紧张的母女、母子关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积极开展讨论发言,从懂得了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随着信息的网络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也很多、很广。因此在高中政治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运用电教体媒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教学,丰富政治课的教学资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社会所有领域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它对我们的政治教学工作形成很大冲击,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于网络这个重要阵地,我们要主动去占领。老师要做到网上网下“两栖”全能。扬长避短,使网络这一利器为我所用。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弥补教学信息量的不足;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增强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例如在讲授高一年级“分配制度”时,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利用网络技术,查找现阶段我国主要有哪些分配方式,在上课时,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其他同学根据展示的信息,判断是哪种性质的分配方式。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在学生亲自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分配制度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解现阶段我国的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的意义、作用,从而促使学生拥护我国分配制度改革。

运用电教媒体教学,研究教法,增强教学效果。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是现阶段我国各科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干燥乏味,又远离学生生活。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功效,我常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在讲“邓小平理论”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等内容的录像,也收到了良好效果。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了爱国主义的热情,使学生对邓小平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高中政治新课改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学生从具体事件中深入地思考问题,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逐渐培养起深刻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运用多种电教媒体,将会把所研究的问题引伸,开导学生探其实质,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例如在讲市场经济时,分别运用多种电教媒体,通过直观的形象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真正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二者本质的不同。同时,还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把相关知识设计成表格,网络图等形式的投影片,便于学生整理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例如在讲我国的投资方式时,我就运用电教媒体把“股票与债券,三种债券,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点显示出来,学生一目了然。

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可以使政治新课程教学的课堂气氛活跃。在政治课堂中运用电教媒体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参与性等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矛盾特殊性”的时候,我给学生播放了网络FLANSH歌曲《猪都笑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沉闷的课堂气氛变活跃了,讲课的质量也提高了。教学中,教师除了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还要运用各种电教媒体,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教育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上一篇:钳工实习日记下一篇:扶贫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