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时代楷模黄大年观后感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观看时代楷模黄大年观后感(精选10篇)

观看时代楷模黄大年观后感 篇1

被人们称为“拼命黄郎”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曾经说过:“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七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不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斯人已逝,追思犹存。黄大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谱写了一首矢志创新的奋斗之歌,树起了一座勇攀高峰的精神丰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撑。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车”的关键,才能大踏步追赶科技潮流、抢占时代先机。黄大年无时无刻不想着赶超前沿、不想着超越极限,他带领科技团队参照国际最高水平、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在地球探测科学领域奋起直追,取得了深部探测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等重要成果。“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坚定信心、勇于登攀,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能力作出更多创新创造,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大显身手、赢得主动。

科技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科技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黄大年正是怀着这样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紧迫感,恨不能一分钟掰成八瓣儿用,把自己的生命发挥到极限。“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他用创新实践同时间赛跑的真实写照,更是他追逐梦想的强大动力。有付出才有回报,敢拼搏方能立潮头。黄大年把对祖国的挚爱、对科研的执着,浓缩在自己的人生书写之中,激励着人们继续求索、接力奋斗。

科技竞争比的是速度,拼的是智慧。5年大于50年,黄大年靠什么让我国深探项目从远远落后到比肩一流?探求就里,这与他的求实作风和科学方法密不可分。他运用系统思维安排科研攻关,既注重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又注重考核督察等机制保障,既突出重点项目攻坚,又兼顾配套技术支持,形成了系统整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方法;他秉持融合理念布局,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拓展作业面,在碰撞中寻求突破,在差异中做大增量,取得科研工作的“化学反应”“裂变反应”;他采取开放态度开展学术科研,深度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黄大年在工作中形成的一整套思路、策略、手段和方法,为怎么创新、如何突破作出成功示范,积累了宝贵经验。

观看时代楷模杜富国观后感想 篇2

杜富国是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10月11日,杜富国随队参加排雷作业时,危急时刻冲锋在前,为保护战友身受重伤,失去双眼和双手。杜富国是红色老区培养出的优秀儿女,是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杜富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直面磨难的刚毅品格,书写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老师和同学观看后,都深受教育和启迪。老师们纷纷表示,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担当、敢担当,把人民放在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用奋斗书写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同学们在观后感中写道:“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就应该勤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报效祖国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杜富国心得体会

“雷神”杜富国荣立一等功,现为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战士,在云南麻栗坡扫雷过程中突遇爆炸当场昏迷,深受重伤,年仅27岁并且今年刚结婚,便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年轻英雄的重伤无疑是悲痛的,帅气阳光的微笑让我们不忍相信上帝的无情,英勇无畏的军人气质让我们肃然起敬。今天这位英雄的名字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铭记在我们的心头,是英雄身上充满着榜样的特质,蕴含着榜样的力量,指引着我们学习的方向。

27岁的他,已经有8年的军龄。19岁应征入伍,保家卫国,向往成为英雄,但是不惧成为烈士。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军人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为创新事业找突破,为中国经济添动力;青年学子的初心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初心,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并身体力行。

“你退后,让我来!”这是杜富国受伤前说的一句话。当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以命令的口气对同组战友艾岩说。这是军人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更是不怕牺牲敢于主动承担危险的大无畏。新的时代赋予了军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当然新的时代,也需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肩负起新的使命担当。铁肩才能担道义,新时代的青年也要有担当责任的胆量和气魄,充分认识担当作为的重大意义,坚持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德,心中有学。

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那一侧。下意识的倒向自己的战友,保护自己的战友,是军人的义、团结和队友精神。团队精神是一种家庭精神,充满着和谐、信赖、保护的团队氛围,维系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灵契合。团结的力量源于统一的目标。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使各种力量汇聚到一起,并朝着同一方向叠加累积,进而真正达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的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秉持着共同信任,贯穿着舍己为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深化团结意识,践行舍己为人。

“雷神”的重伤让你我陷入悲痛,但“雷神”的力量激励着你我勇往直前。我们一定不忘初心,谨记责任担当,注重团队精神,致敬排雷英雄,在新时代下发挥新时代力量。

杜富国事迹学习体会

3年来,400余名勇士,排除雷区面积57.6平方公里,搜排19.82万枚(发)地雷和各类爆炸物。这是扫雷勇士们向人民交出的答卷。

“我们一定要在扫雷部队清出来的土地上种好茶树、草果,发展好产业,早日过上好日子!”曾两次触雷失去两条腿的雷区群众盘金良每说起杜富国都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

“看到杜富国敬礼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流泪了。在杜富国身上集中体现了扫雷部队官兵‘不畏艰险困苦,不计个人得失,勇扫雷障为人民’的精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乡长盘院华说,猛硐乡亲们永远不会忘记杜富国,不会忘记扫雷大队的英雄们,全乡将会把雷患已经清除的土地充分利用好经营好,全身心地投入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麻栗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龙芸偲告诉记者,麻栗坡县委作出了向杜富国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县大力弘扬“让我来”勇担当的精神,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英雄为榜样,以忘我的精神积极投身脱贫攻坚。

杜富国事迹心得感悟

“杜富国身上这种忠于职守、敢于担当、敢于奉献的意志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省生态环境厅驻云龙县白石镇双龙村的驻村队员们说。“全力冲刺脱贫攻坚摘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学习英雄精神,立足自身岗位、实干苦干。”驻村队员吴桂英表示。

观看时代楷模黄大年观后感 篇3

想必大家都知道钟南山院士吧!他已经80多岁了,本该退休在家颐养天年,可自从发生了疫情,他毅然“逆行”来到疫情最严重的始发地-武汉。为疫情的防控、病毒的研究夜以继日、奋不顾身。据说,若没有终南山院士亲自到武汉坐阵,病毒扩散的情况比现在还严重。最开始我并不了解钟南山院士,因为看到新闻之后,我才知道他老人家是多么的伟大,像一支蜡烛,无私地为国家、为人民散发着光和热!

不只是钟南山院士,还涌现出一幕幕感人事迹。令我最感动的是用生命记录病毒感染过程的吹哨人--李文亮。他是一名一线医生,据说他是第一个发现了这次疫情的疑似病毒并向人们“吹”响了警示的“口哨”,而自己也因为经常接诊病毒感染的病人,而被感染了病毒。在隔离治疗中,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检测,认真记录每天的身体反应,为医疗科研人员提供的第一手宝贵的资料,然而李医生在与病毒做斗争的过程中还是离开了我们,连自己未出世的宝宝也没能见上一面,成了永久的遗憾……实在是让人痛心啊!还有我的表哥,他是镇医院的一名医生。大年三十那晚,当舅舅他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视频的时候,手机那端的他却在医院捧着方便面,一脸羡慕的样子……

国人一边在防护着,疫情也一边扩散着。因为病源在武汉,许多人瞬间被感染了。医院挤满了人,床位非常的紧缺,政府立刻采取扩建医院措施。一些工程师,建筑工人踊跃报名,用短短的十天左右的时间,建造了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被称为基建狂魔!建筑工人们两班倒,不眠不休。因此,医院如期完成,政府考虑到在特殊时期建筑工人的不易,所以特别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待完工结账的时候,这些建筑工人们有很多都不领工资,他们说:“人这一辈子,总要做一些不为钱不为利的事……”工地上许多都是农民工,或许文化素质不高,但他们都有一颗滚烫质朴的心!

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个人事迹 篇4

黄大发曾担当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20世纪60年月起,他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他带领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食其力精神,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转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3年,“头牛”拉犁耕耘盼望的田野,这是塘约村支书左文学的年份。6年,“羊书记”脱贫攻坚大情大义,这是姜仕坤扎根晴隆忘我奉献的年份。,啃山不止挖通进村隧道,这是“女愚公”邓迎香的年份。36年,绝壁凿出贵州“红旗渠”,这是老支书黄大发的年份。年份不同,一样精彩,一样醇香。“一根筋”拉直美好的弯道,“一股劲”犁出盼望的田野——“年份英雄”们坚毅执着、有勇有谋,“一辈子,一件事”的坚守与实干,为一个时代镌刻完荣与幻想。青山不负英雄志,“年份”未必付红尘。坚守有成、实干有成,“年份英雄”的精神张力必定能激起最广泛的共鸣: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事在人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将来——更多的获得就在前方,但通达之路绝非坦途,依旧需要一股“啃穿山洞”、“绝壁天河”的英雄气纵横驰骋。青山无言,大地无言,却是最厚重的史册。在这本史册上,当“年份英雄”成为普遍的价值追求、成为共有的精神常态,多彩的贵州必定能刻下更加多彩的美好画卷。

时代楷模观看心得 篇5

今年8月,奋战在抗击台风一线、深入村组开展抢险救援的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突遇山体塌方不幸遇难,年仅33岁。他以自己对党和人民炽热的爱,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书写了平凡中的伟大。李夏同志多年坚持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始终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在面对台风和洪水时,他没有退缩,危难时刻挺身而上。看完李夏同志先进事迹的报导,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深深让我陷入到沉思中,我一直在想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什么样的力量来时刻鞭策自己、砥砺前行!毛泽东说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就是因为有过众多的英雄人物为着自己伟大理想而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英雄的品质和壮举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的,在新中国发展的道路上,在如今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幻中,有无数个有名或无名的英雄,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是全社会之道德基石与楷模,他们为整个社会付出的一切,甚至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要向李夏同志学习,当然和他的精神相比我还差得甚远,但他的精神会鼓励我前行,我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高尚品格和职业精神,坚守自己的职位,敢于克服困难。他踏踏实实为群众做实事的精神正是我所要学习的,他心中有党、心中有民。英雄来自平凡,平凡也造就了英雄,李夏是一个榜样,也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力量。无论什么年代,都需要有学习的榜样,作为人们前进的导向标,指引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对每一名党员来说,学习典型,争做先进典型更是一个永远的奋斗目标。作为社区工作一员和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身份,我要把他不怕吃苦的精神运用到我今后的工作中,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向时代楷模看齐,做不断奋斗的追梦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扬党员的优良作风,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攻坚克难的社区优秀工作人员!

★ 时代楷模心得体会

★ 观看时代楷模发布厅黄文秀的观后感心得精选

★ 时代楷模漳州110事迹观后感心得

★ 漳州110时代楷模个人心得感悟

★ 观看时代楷模黄诗燕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时代楷模李夏事迹心得感悟

★ 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

★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 时代楷模发布厅人物朱有勇先进事迹观看心得感悟精选

观看《黄大年》观后感 篇6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句名言:“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黄大年这样说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在祖国需要的时候黄大年听到了祖国对他的召唤。黄大年回来了,就这样怀着一颗赤子的爱国之心毅然决然回到了祖国。七年里他兢兢业业、只争朝夕、刻苦钻研,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活着,工作着,人是快乐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誓言。实现了人生中的一次大我的转变。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同志说过:“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学习他摒弃小我心存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始终从大局着眼,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多为国发光,不与民争利。学习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不计得失、甘为人梯,为了国家事业奋斗至生命最后一息。学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铸就起了民族脊梁,中国的脊梁。

观看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心得有感 篇7

“考入大学就是为了摆脱犁田插秧的生活,为什么又要学农?”这是朱有勇院士在12月8日的电视节目中提到的青春往事。农民出身的他刚考入云南农业大学时,对学农也曾有所抵触。

一部分被调剂到云大农学院的学生,从朱有勇院士曾经也面临的“业非所愿”的经历中找到了共鸣。对他们来说,感同身受的经历,让朱有勇院士的精神有了更强的感召力和指引力。

不喜欢农学的朱蓉静,在云大农学院四年的学习后“由恨生爱”,毕业后又考上了云大农学院保护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目前已是研二。“无论做什么,把自己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做到最好,也能干出一番事业。”从朱有勇院士的身上,朱蓉静更坚定了毕业后投身农业研究的决心。

现为云大农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研一学生的黄静,也有着同样“误入”农学专业的经历。在朱有勇院士的故事中,联想到自己家乡昭通同样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黄静萌发了“争做一名‘农民硕士’,把自己学到的农业科技教给家乡农民,让农民有一技之长”的愿望。

还在几个月前,收到云大农学院录取通知书的万志斌在朋友圈发布了他的就读专业,高中同学纷纷留言:“为什么要去种菜?”

他这才发现,全班学生就他一个人选择了与农业有关的专业。

“我走的是袁隆平的路。”为了面子,万志斌霸气回应道。但在心里,他却有些底气不足,不断问自己:“学农,我到底能干啥?”

“朱有勇院士到澜沧扶贫后,澜沧当地群众靠他带来的农业科技脱贫致富,这个变化的背后,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农业科技的魅力。”如今,进入云大农学院几个月后,万志斌在朱有勇院士的精神感召下,找到了前行的动力。

“学好专业知识,做好试验,发挥农学知识,因地制宜去教农民有效利用土地气候资源,种出高品质的农产品。”谈及未来,万志斌底气十足。

与上述同学不同的是,对朱有勇院士的典型事迹,非农专业的云大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三学生杨创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观看时代楷模黄大年观后感 篇8

为补齐中国港口短板,刚刚做完肺癌手术的张连钢秉承“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的初心,毅然挑起设计建设世界一流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重担。

在码头立项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奔赴荷兰、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并不展示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团队成员只能走马观花地远望,考察交流没有取到“真经”。

当时,国外企业也曾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但却开出了天价,并且附带有系统不开放等条款,一旦接受,就会陷入国外企业的掣肘。

“真经”难求,核心技术买不来,成功只能依靠自己!张连钢和团队定下目标: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怀揣着为国争光的情怀,团队成员千方百计搜集信息,如饥似渴“恶补”相关专业知识,夜以继日地苦干,不到两年累计召开了三千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论证报告。

按照国外惯例,自动化码头的规划设计至少要3年,从项目立项到建设完工则需要8-。张连钢提出,“这个速度等不起”,他带领团队集思广益,大胆探索,对项目组织设计实行“并行协同”,即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使每个参与者都全流程承担咨询师、设计者、建设者和经营者等多职责角色,扁平化矩阵式统筹推进全流程工作。

观看时代楷模黄大年观后感 篇9

作为一名普通干部,在韩顺军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争优创先、公而忘私的精神,韩顺军把完成任务当作不懈的职业追求,爱岗敬业、忠诚履职,以平凡岗位上的无私贡献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奉献与担当。

向韩顺军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那样,做一个受群众欢迎,干实事的人,就要像他那样,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事业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就要像他那样,心系群众,为民服务,把群众所需、所盼牢记在心,就要像他那样,密切干群关系,影响和带动群众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观看时代楷模黄大年观后感 篇10

面对生死雷场,是“进”还是“退”?杜富国选择“让我来”;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安慰亲人战友,“我一定会坚强”;面对授勋,他抬起残缺的右臂,致以特殊的军礼。杜富国养成的“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特质,是红色沃土滋养形成的自觉,更是传统赓续的血性担当。

“经南部战区陆军党委研究决定,给你记一等功1次。现在,为你颁授奖章和证书”

月24日中午,陆军某扫雷大队举行了一场庄重的仪式,为扫雷英雄杜富国颁授一等功奖章和证书。

“希望你更加坚强,争取更大的荣誉!”仪式现场,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为杜富国佩戴一等功奖章。“是,!”杜富国声音洪亮。病床上的他,挺直了腰板,抬起了残缺的右臂,敬上一个特殊的军礼。

杜富国养成的“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特质,是红色沃土滋养形成的自觉,更是传统赓续的血性担当。

面对生死雷场,是“进”还是“退”?杜富国选择“让我来”;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安慰亲人战友,“我一定会坚强”;面对授勋,他抬起残缺的右臂,致以特殊的军礼;他在病房顽强锻炼、学习播音、练习写字,坦然面对伤残后的人生这位年轻战士的情怀与担当源于何处?

遵义,是一座因红军长征而扬名的英雄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红色基因注入了杜富国的灵魂、化入了血液、融入了言行。红色基因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滋润着他不断成长。

12月,杜富国在遵义市湄潭县的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旁,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走上军旅路,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1935年1月19日,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同样在这个地方,带领部队完成保卫遵义会议的任务后,告别湄潭的父老乡亲,挥师西进继续长征。

杜富国家门口的小路,就是当年红军长征强渡乌江、保卫遵义会议召开时走过的路;杜富国初受文化启蒙的皂角小学,就是当年收养烈士子女和遗孤的保育院。孩提时代,杜富国经常听前辈和老师们讲红军的故事,知道三爷爷冒着杀头的危险,救治了失散的红军战士。

参军出发那天,杜富国和湄潭籍的新兵们仰望红军塑像,他知道这些穿着青灰色土布军装和方口布鞋的前辈,就是和家里爷爷一起说过话、患过难、打过仗的长辈,心里平添几分亲切与敬意。向这些红军爷爷敬了第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杜富国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活。

小时候听到的红军故事,杜富国至今记忆犹新。有一位名叫钟赤兵的红军团长,在他的家乡娄山关战斗中喊“跟我上”,带领敢死队冲向敌阵。腿部中弹后,这位英雄团长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忍着剧痛截去了右腿,还坚持走完了长征路。

杜富国说:“和战争年代相比,我们排雷的危险要小得多,受了伤治疗条件也好得多。想一想先辈们,我做的事不算什么。”

失去双手双眼的杜富国,将面对另一种人生。他有了新的目标:“虽然没了手和眼,耳朵也受了伤,但我还有嘴。如果可以,我想做一名播音员,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扫雷战士。”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孩提时代起,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模的名字就如雷贯耳,自己能够穿上军装,和这些英雄同在一个集体,杜富国深感荣耀。

年9月,全军挂像英模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两人。只比杜富国大5岁的张超,让杜富国深受触动:英雄,离自己是如此近。

新训结束,杜富国被分到一个英雄的边防连队。他记得新兵下连第一课,指导员组织他们参观荣誉室时,讲述了连队战斗英雄严玉忠的故事。这位在战争年代立战功、受表彰的英雄,让新兵杜富国倍感荣耀:他就是我的榜样!

,杜富国和战友们响应号召,来到英雄的扫雷大队。被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的三队队长蒋俊峰,参加国际维和扫雷行动的四队队长李华健,在扫雷作业中壮烈牺牲的英雄战士程俊辉闪亮的英雄名字,成为杜富国心中的一盏明灯,点燃了一名战士的英雄梦。

入伍不久,杜富国和战友们面对军旗庄严宣誓:服从中国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

杜富国把军人的铮铮誓言铭记于心:扫雷兵,就是要上无人敢上的虎山,就是要冒常人不敢冒的风险,就是要拿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抗洪抢险,许多部队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团结就是力量》与洪水搏斗。而今,杜富国和战友们唱着军歌奔向生死雷场,战友们唱着军歌为他颁授一等功奖章。在军歌声中,杜富国和他的万万千千战友,向前,向前,向前,在强国梦强军梦的道路上冲锋前行!

老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从海拔、地貌、位置上说,这座山并不是最高,也不是最险。但这座山的精神高度,远远超越1422.2米的海拔高度,成为屹立于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山。

年11月,扫雷大队四队来到这片英雄之地扫雷。在30多年前的战争中,先辈们与边疆人民在这里浴血奋战,铸就了以爱国奉献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

杜富国所在的扫雷队,每年清明都要组织官兵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扫。长眠于这里的900多位烈士,人人都有感人心魄的事迹。看到韩跃奎烈士墓碑上刻的生平事迹,杜富国和战友们深感震撼。

这位牺牲时年仅21岁的烈士,系老山主攻团5连尖刀班班长。在老山作战中,他主动承担了最关键、最艰难也是最危险的开辟通道任务。当其他排雷手段失效时,他带领战士以身踏雷,炸倒一个,再上一个,炸倒一个,再上一个,终于在冲击主峰的战斗发起前,用血肉之躯开辟了一条宽3米、长72米的雷场通路,被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同样是排雷,同样是士兵,同样20多岁,同样在老山。和平年代离死神最近的扫雷兵,多了无畏,多了豪迈:我们扫雷历的险,算得了什么!韩跃奎老班长,我们踏着你的足迹来了!

在这片浴血之地,杜富国和战友们穿着厚如棉衣的防护服作业,一天下来汗水能把防护服浸透,第二天又穿着还没干的防护服上山作业。日复一日,防护服汗迹斑斑,汗味浓厚。3年来,杜富国和战友们的午饭基本在野外吃,没餐桌,没午休,人均进出雷场700余次,徒步3000多公里,磨破迷彩服3套、磨坏作战靴5双,扫雷防护服和扫雷靴绝大多数破损,啃下了老山雷场这块“硬骨头”。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在续写着英雄的故事。一年前,杜富国和战友排雷作业后,排着队手拉手通过雷场,将四号洞雷场交还给边疆群众。如今,一棵棵树苗、一片片草果在倔强生长,给边境乡亲们带来了脱贫攻坚的新希望。

观看杜富国先进事迹有感

作者:李海亭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这是感动中国对杜富国的颁奖词。

当我看到这位英雄的事迹后,心里对他充满了无限的敬佩和感动。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面对危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战友的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难道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难道他不知道家人和孩子在等他平安回家吗?我想这就是值得让人钦佩的地方。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是说说口号,而是他把军人的使命和担当变为实际行动,他用行动证明新时代革命军人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

我做为一名收费员,每天用辛勤的付出换来司乘人员满意的微笑是我奋斗的目标。但是我觉得这种付出与英雄比起来,还差的很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杜富国遇到困难危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奉献自己,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杜富国观后感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 是对英雄的礼赞!”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杜富国的颁奖辞。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扫雷时,杜富国面对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弹,对同组的战友呐喊一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战友一侧,战友得救了,而他失去了双手双眼。他用惊天一挡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入伍8年,在杜富国这个年轻战士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爱,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爱,是支撑杜富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令人敬佩的奇迹的爱;这种精神,是把爱国、爱军队和爱人民统一起来的崇高精神。杜富国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真切诠释了勇于献身使命的奉献情怀。在他和他的战友们身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不怕千难万险、不惜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扫除雷障为人民的“扫雷精神”得到了弘扬。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这是杜富国灵魂深处最珍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们要在面对危险时“让我来”,脏活累活“我先来”,开辟通道“跟我来”,遇到困难“有我在”。让我们为新中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奋斗。

杜富国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精选

上一篇:艺考生文化课备考下一篇:课堂提问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