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规章制度(精选10篇)
一、过四个月产假而未上环者,须在三个月内落实带环措施,到期不执行,所享受过的晚育假扣回,按事假处理,确实不适宜上环者,须由医院证明,并落实其他避孕措施。
二、休产假者,必须在三个月内领取独生子女证,并落实节育措施,期间暂不宜上环,须由医院妇产科出具证明方能休晚育假。
三、凡本单位职工怀孕分娩后要主动到公司进行登记,以便掌握情况督促采取长效避孕措施,办理独生子女证。
四、四十岁以下育龄妇女,凡以往未上环者,应到公司计划生育部门登记,采取必需的避孕措施。
五、公司每年组织一次透环,要求每位上环人员,在规定期限内透视完,如有逾期不去的,扣部门当月奖金总额10%,并不再补发。
六、坚决杜绝计划外生育,凡有违反者一律按省市计生条例处理,各部门一把手必须管好、抓好,如有发生取消全年承包奖。
七、公司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需经常对职工及外来流动人员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并抽查集体宿舍,杜绝男女混居和违反计划生育等现象。
自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以来,大多数群众开始改变以前的生育观念。特别是通过国家经济补偿计生家庭的手段,群众观念大大转变,大多数群众能够为了国家整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因此,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对于稳定低生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意味着国家开始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生育的方法和思路,全方位提升计划生育水平,也预示着我国开始进入计划生育的新时代。但经过笔者研究发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虽然实行,但是存在狠多问题,如政策标准较低、影响规模较小,经费不足、优待政策落实不到实处等。因此,我国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 中共十七大与十八大的计生政策对比
2012年11月份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会议中,计划生育是众多家庭的关注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到现在,虽有一定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低生育水平,但矛盾仍然存在,如人口与环境问题突出。早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很多都是强制性的,而随着发展的不断完善,利益优待奖励政策开始实行,这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本文特对比了中共十七和十八大有关计生政策的情况。在十七大有关计生政策的报告中,计生政策的表述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而十八的表述有所区别,十八大的表述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再次要求所有计生工作者迅速行动起来,以务实重干的作风,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促进计生人口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可喜的是,十八大报告没有再提稳定低生育水平,而是强调要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表明中国不再只是控制人口数量,而是同时关注人口素质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十八大还对近期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该方案是在全国分步实施放开“二孩”。
首先,在城市地区和严格执行一孩政策的农村地区即刻放开二胎;其次,到2015年,在实行“一孩半”(即有的地区第一胎为女孩的夫妇可以生二胎)政策的地区放开二胎,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这些新政策对于提高人口总体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 对利益导向政策的具体实践的研究
本文将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分析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具体实践。
2.1 国家层面的利益导向制度建设
关爱女孩行动从2005年开始得到普及,这促进了计生导向利益政策的拟定和实施。2004年颁发的相关文件中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奖励扶助政策。这项奖励扶助政策在2006年得到全面普及和实施,并且主要针对的是农村的单个子女和两个女孩的计生家庭中。该政策的资金来源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直接拨款补助。针对西部地区的低生育水平的实际情况,国家在该地区是实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以此促进西部地区的人口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地方层面的利益导向实践奖励制度
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在国家层面得到了实施,同时地方也加强了该制度的实施。
首先,地方落实农村地区的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对符合标准和按照政策实施计划生育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扶助。第二,地方设立节育奖和贡献奖。该政策对有意愿节育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分为一次性奖励或按月奖励。第三,设立法定奖。这项政策主要针对独生子女家庭。
3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体系的缺陷与不足
国家虽然建立了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但该导向制度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三个方面的缺陷,并希望及时改善,完善利益导向制度的建立。
3.1 计生利益导向制度标准较低,宣传力度不够
自从我国开始建立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其核心是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多年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整体来看,现行的利益导向政策标准较低,影响规模不够广泛,宣传力度不够。
3.2 经费投入不足,基层财力保障困难
任何一项国家制度的执行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出。国家在实行计生利益导向制度时,出现的问题是经费投入不足,这影响了该制度的实施。
3.3 普惠政策与计生政策不街接
国家基本每年都会出台很多的惠民政策,但很多惠民政策以家庭人数计算。这意味着家庭人口总数多的就能得到更多的利益。但这对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而言产生了负面影响。
4 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策略
针对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存在的不足,本文特提出了相关的完善策略。
4.1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知识
国家在实行这一导向制度的时候,应该从国家到地方加大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知识,可以利用互联网大量普及知识。对于乡镇农村地区,相关地方政府应该以出版报,拉横幅,举行讲座等形式扩大其宣传力度,使群众真正了解到这项政策,并鼓励符合标准的家庭积极执行。
4.2 实行分级负担政策
国家对实行这一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把国家财政、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对这一政策的投入资金规划好,确保该政策的顺利进行,切实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只有这样,计生利益导向制度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使广大群众从中受益,并积极实行计生政策。
4.3 落实惠普政策与计生政策的统一性
国家在出台惠普政策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计生政策的利益导向。惠普政策在按照家庭人口总数计算的时候,可以给予计生家庭适当的增加照顾,比如可以给予计生家庭多一人份的惠普政策优待。这样计生家庭才能切实体会到政策的利益,这也均衡了惠普政策与计生政策的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计划生育导向制度在实行中虽出现很多问题,但随着问题的解决,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计生利益导向制度的完善任重而道远,需要经过不断的完善提高。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切实关注这一问题,了解群众需要,及时调整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这一利益导向政策中受益。
摘要: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在我国实行以来, 在发展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提高。但这项政策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如宣传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政策运行层次不高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健康发展, 使其功能性不能得到完全发挥。因此, 本文特探讨了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的运行问题, 主要包括利益导向政策的具体实践和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完善政策, 希望以此来完善和优化利益导向制度。
关键词: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运行问题,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建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理论阐释与广东实践[J].南方人口, 2008 (2) .
[2]周丽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浙江实际的理论分析[J].人口与经济, 2006 (4) .
关键词:计划生育;奖扶制度;完善;政策改革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计划生育实施近四十年以来,我国由人口失控的窘境逐渐转变成了少生优生的现状。多年来的努力使我国暂时缓解了人口压力,对改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众多荣誉的光芒下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以改善计划生育家庭的奖扶制度最为紧迫。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改善积极服从计划生育家庭的奖扶制度,提高家庭的风险保障能力。因此对现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将变得异常重要且关键。
1 奖扶制度的定位
计划生育奖扶制度主要是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以及对此类家庭在面对潜在风险的保障。如独生子女死亡与伤残之后丧失劳动力对父母无赡养能力的家庭,国家应给予相应的扶持和照顾,免去其后顾之忧。而对于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奖扶制度是完善计划生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它将改变现有的计划生育管理政策,保障生殖健康服务。计划生育的奖励是保障计划生育家庭老人的生活,在老龄化社会结构加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赡养多位老人,此政策正是为了帮助广大年轻人减轻赡养老人的压力,进而减少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奖扶制度最根本的作用还是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与扶持,从而引导民众自发的执行计划生育,在保障方面与国家福利挂钩是大势所趋。
2 亟需完善的计划生育奖扶制度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我国在经济与文化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以及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竞争激烈,无一不影响着当代的中国人,而计划生育家庭承受的此类冲击更为剧烈。提高对其奖扶制度就目前阶段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深受儒教文化影响,相较于西方世界其他国家,我国的社会福利处于相对较低的落后水平。尤其是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扶制度尤为欠缺,为此不仅要大力改革与完善,还要究其根本,发现问题的所在。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人口离开家乡涌入大城市,很多家庭也因此转变,尤其是位于贫困山区的农村家庭。计划生育造就了无数的空巢老人,当他们唯一的孩子离开后这些人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然而我国在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所制定的政策却寥寥无几,福利制度极为不完善,国家应对执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实施适当的补偿与扶持,以此来奖励那些为计划生育做出贡献的家庭。并且提高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待遇,以此为契机将计划生育家庭高福利待遇机制常态化,如此民众将更容易接受计划生育,并且乐于接受计划生育所带来的福利与好处。
3 计划生育制度框架完善的改革
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发展,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形成了现有的计划生育保障体制。但随着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这套体制的弊病也渐渐显露出来,如涉及的福利范围小、保障能力低下、民众认可度低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现有的政策已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而对于福利框架的改革已然是势在必行。对于改革主要分为三大类。首先是要明确计划生育奖励制度,主要包括奖励扶助、失孤失独老人的保障与护理、提高独生子女奖励、将计划生育奖励纳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其次是改革保险制度,保障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醫疗与后续护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补偿、普及偏远农村的生育保险、扩展生育保险所涵盖的范围。最后是做好健康服务,这里面包括关于计划生育手术的服务、生育健康体检服务、孕前检查以及将计划生育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福利体系框架的完善对于计划生育是一种积极的推进与促进。
4 具体实施方案
计划生育奖励制度首先是政府补助,建立专门的账户可以使国家下发的资金准确的到达每个符合要求的家庭中,这样可以更加快捷高效的实施奖励政策。同时加大奖励与扶住的数额及力度,使类似于失独失孤老人的晚年生活可以得到保障。同时拓宽奖扶的年龄范围与受众范围,将奖励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挂钩,令执行计划生育的人在晚年可以享受较高的养老福利。
改革保险制度的关键就是,能否保障妇女在生育过程中承担的风险,然而我国计划生育保险所对应的受众人群却非常狭窄,广大农村妇女因为没有与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所以就没有人承担她们的保险费用上缴,因此政府应当承担这些人的计划生育保险,为她们的权益做出保障。对于子女伤残死亡计划生育家庭以及接受计划生育手术的家庭,国家应制定明确的赔偿及保障制度,为这类计划生育家庭承担相应的风险。
做好健康服务主要是针对偏远山区的农村人员,相较于城市,这里的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发达,对计划生育的健康服务开展极为不便。因此就需要国家政策上与财力上的支持,建立完备的计划生育健康服务体系,以及相应的应对条件。保障农村人口计划生育手术的高效进行,生育生殖体检是最基本的方针,优生优育方面的检测以及将此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应当配套的政策,以此来加强对农村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
5 结语
解决好计划生育问题就是解决每个家庭的问题,每个家庭幸福我们的社会才能稳定发展。而在新时代,在各种变革不断地冲击下,种种问题不断地显现,而计划生育的家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随着社会格局的变化随之加深,很多家庭也因计划生育政策而陷入赡养、经济、婚配等多种困境。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4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面对随之而来的问题国家应当给予有力的保障。人民为了国家的政策牺牲了再次生育的权利,国家应当为此拿出具有实质性的补偿与奖励,以安抚那些因为计划生育而陷入困境的家庭,并作为他们坚强的后盾以免除后顾之忧,如此一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将会变的易如反掌。
参考文献:
[1]丁福浩.建设新型计划生育家庭社会福利制度的思考[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
[2]王军平.计划生育家庭福利政策改革思路研究[J].人口学刊,2011(04):83-88.
[3]曾云光.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
琉政发【2011】 号
琉璃寺镇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规定
为进一步强化领导,明确村级 职责,重申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级计划生育要性,真正实现两委负总责,主任唱主角,协会当主干,群众做主人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全面提升村级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明确责任、分化到人,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计划生育工作细则:
一、村两委职责及处罚措施
1、村党支部书记为计划生育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在人、财、物上要给予大力支持,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出现支部书记不支持而造成计生工作脱节现象,每发现一次给予村支部书记全镇通报批评,记过处分,两次罚款500元,给予严重警告,三次撤销支部书记职务。
2、不得出现违法生育非法收抱养。一经发现要及时上报镇计生办,不得隐瞒,并妥善处理,保证在各级考核中不出问题,在省、市、县考核及督察中出现违法生育或非法收抱养,村支部书记罚款1000元,并予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出现多例违法生育或非法收抱养,撤销支部书记职务罚款2000元。如故意隐瞒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撤销支部书记职务罚款2000元。(罚款从工资中扣除)
3、保证所在村举行仪式的对象必须有结婚登记手续,避孕节育措 施落实及时到位,流动人口管理规范到位,无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和私自终止妊娠现象发生,无意外怀孕形成的大月份引流产,如发现一例节育措施落实不到位,支部书记罚款20元,出现一例流动人口漏管,支部书记罚款20元,出现一例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和私自终止妊娠支部书记罚款200元,出现一例违法大月份引流产现象,支部书记罚款200元。
4、大力支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避孕节育良好氛围。力争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的综合满意率达到90%以上,干部对政策法规的应知应会率达到95%以上。
5、组织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查体,确保无漏查人员,每次查体,查体到站率要达到90%以上,自查体之日起8天查体时间2天扫尾时间,凡查体到位率达到90%以上给予村支部书记200元奖励。如自查体之日起到一个月后仍达不到90%的,每一人次处罚支部书记10元。对所在村的总支书记每人次处罚5元。自查体之日起一个月的时间,到站查体率仍然达不到75﹪的村,村支部书记全镇通报批评,当内取消该村所有评奖资格,村支部书记不得被各级评为先进个人。所在总支总支书记向党委写出书面检查。
二、计生专职主任的职责及处罚措施
1、计生专职主任负责该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业务,定期对育龄群众进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进行宣传培训,按教学计划组织育龄群众学习,使育龄群众应知应会率达到85%以上,如出现故意拖延现象专职主任罚款10元,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 务罚款20元。
2、及时准确的上报婚、孕、育、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的管理信息,做到填写规范、准确无误,及时率达到100%,在各项管理信息上报过程中,每漏报一例新婚罚款20元,漏报一例孕情罚款20元,漏报一例流动人口罚款20元,及时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罚款20元。
3、做好计生档案的调整、规范和保管工作,确保资料的保存符合上级要求,定期清理流动人口底子,实行定期联系制度,督促流动人口返乡查体或邮寄合格证明,完善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档薄资料,无漏管人员,完善协议的续签、出档清理,如出现档薄资料不规范、不健全,每缺一项罚款5元,流动人口查体每缺一次罚款10元,集中清理时单独核算。
4、组织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查体,却保无漏查人员,特别是2012年第一季度查体,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查体到站率要达到90%以上,自查体之日起8天查体时间2天扫尾时间,凡查体到位率达到90%以上给予200元奖励。如自查体之日起到一个月后仍达不到90%的,处罚专职主任10元/人。
5、按时上岗值班,及时为育龄群众申报《服务手册》、《生育证》处理计划生育的日常管理业务,清理室内外环境卫生或进行随访服务,按照全市统一规定的每月5、10、15、20、25、30日定期值班制,值班时间不得出现空岗,按时参加镇计生办组织的例会。如在法定坐班日出现空岗,每次罚款10元,连续两次扣发半月工资,三次扣发当月工资,连续四次以上予以辞退,无故不参加例会罚款10元,无 故迟到罚款5元,因事请假不到会者罚款2元。
6、对特殊问题及时上报计生办处理,不得迟到瞒报,督促常住及流动人口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无外逃、违法生育等恶性事件发生,如出现一例节育措施不到位,专职主任罚款20元,出现一例外逃,专职主任罚款50元,出现计外生育专职主任罚款500元,多例计划生育专职主任罚款1000元,予以辞退,出现非法收抱养,专职主任罚款300元。
7、支部书记的处罚情况受总支书记的约束管理、村计生专职主任处罚情况受总支计生主任的约束管理,处罚情况由总支计生主任每月汇总及时上报计生办,村级计生主任以全年绩效工资的30%作为奖励基金,每月一评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兑现奖惩。
三、工作奖励
上述各项职责任务完成较好的村支部书记,年终授予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全镇通报表彰,奖励现金500元,村计生专职主任年终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奖励现金500元,所在村授予计划生育工作模范村,全镇表彰奖励现金1000元。在各级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的视情节,予以现金奖励。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为有效落实我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确保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完成,根据《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责
1、学校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部门主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教研组长和计生专干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计划生育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是学校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能机构,负责学校日常计生工作的处理。
2、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常抓为主的方针;主管计划生育的领导及计划生育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全面掌握、了解每个职工的具体情况,向计生办提供准确的相关信息,定期发放避孕药具。
3、各科室、教研组每年与学校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学校的计划生育工作负有齐抓共管的责任,根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协助计生办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各科室、教研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实施及完成情况,将作为各科室、教研组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各科室、教研组主要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4、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依法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位职工的义务和责任,凡在我校办公室登记在册的男、女职工(含临时工),必须执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情况列入人事处日常考核项目,与绩效工资挂钩,作为个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因个人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责任。
二、婚育管理
1、凡在我校工作的男女职工(包括临时工)申请结婚登记,必须遵守婚姻法,符合国家规定的结婚条件。青年男女必须达到结婚年龄。由本人提出申请,持所在单位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方可到婚姻管理部门办理登记结婚手续。
2、每位职工应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同时享受计划生育的有关福利待遇,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初婚为晚婚;已婚妇女满24周岁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要求再生育子女的,应当符合《湖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相关规定。我校男、女育龄职工必须在领取结婚证后当月内到校计生办登记,建立个人计生档案。
3、收养子女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等法律、法规。禁止借收养、代养名义违反规定生育子女。
4、凡已婚育龄女职工,符合省《条例》规定生育二胎的,必须由双方提出申请,所在单位盖章,报永定区计生局审批,领取生育证后方可生育。
①已婚夫妇婚后三年以上未避孕不孕者经市级以上医院诊断为不育症者,方可持申请书、病历、诊断证明、双方单位证明、结婚证、户口薄、身份证等证件,经本单位主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签批后到校计划生育办公室办理手续,经过市区不孕症鉴定合格上报批准后,可以收养一个子女。非法收养子女者,视为计划外生育,按《条例》相关规定处理。
②再婚夫妇,再婚前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须持双方单位证明、二胎申请、男女双方身份证、结婚证、户口薄(包括小孩户口)、离婚证或离婚协议书等证件,到校计划生育办公室办理手续,经张榜公布十五天,群众无异议,上报上级批准后,领取二胎生育证后方可怀孕。否则按《条例》相关规定处理。
③严禁计划外生育和违法收养。
三、节育管理
我校实行计划生育随访服务制度,已婚育龄男、女职工应自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并遵守以下规定:
1、生育一胎的育龄女职工,产后六个月内须在永定区计生技术指导站或市指定医院上环。如患妇科疾病暂不能上环者,必须持有市指定医院的诊断证明。
2、生育二胎的育龄女职工,产后半年内夫妇一方应在市指定医院做绝育手术。
3、凡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绝育、带环)后,因医疗技术问题导致怀孕而作手术者,可持医院诊断证明到院计划生育办公室报销手术费用。
4、凡我校已婚育龄女职工,均须按时参加校计生办每年组织的妇科孕检及生殖健康检查;无故不参加者,限期补查,费用自理。拒不参加检查的,按《条例》相关规定处理。
5、凡我校职工接受节育手术的,给予以下优待:
① 放置宫内节育器,休息2天,7天内不安排重体力劳动。
② 经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取出宫内节育器,休息1天。
③ 结扎输精管休息15天。
④ 结扎输卵管休息21天。
⑤ 人工流产休息15天。
⑥ 中期终止妊娠,休息30天。
⑦同时施行两种节育手术的,假期合并计算。休假期间视同出勤,工资、福利照发。
四、育龄女职工调入调出管理规定
1、凡调入我校的已婚育龄女职工,由人事处通知本人持原单位计划生育证明、结婚证、身份证等有关证件到校计划生育办公室进行登记注册并提供原调出单位计划生育办公室的交接证明。
2、凡调出我校的已婚育龄女职工,须向校计划生育办公室递交市级医院的孕检证明,方可办理计划生育手续及调入单位计划生育办公室的接管证明。
3、凡长期请事假或病假休息的育龄女职工(超过一个月以上者),须将单位主管计划生育的领导签批意见及市、县级医院孕检证明一并交院计划生育办公室备案。否则,出现计划外怀孕生育的,按《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五、优待和奖励
严格执行婚产假和奖励制度
1、凡我校教职工实行晚婚者(女满23周岁以上、男满25周岁以上),享受婚假21天;实行晚育者(女方生育年龄24周岁以上),享受产假6个月,并给予其配偶护理假一个月;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同勤。
2、凡我校在册在岗男女职工在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可享受以下待遇:
①在每年“六一”、“春节”期间,为独生子女发放慰问品,至子女满14周岁止。
②每年享受独生子女费,每人每月20元,至子女满14周岁止。享受国家对独生子女的各项优惠政策。
③当年生育并履行了一切计划生育手续,女职工可按省市有关规定享受生育费报销。
④对符合条件生育第二个子女,而自愿终生只要一个子女的夫妇,除享受上述待遇外,应给予表彰,并奖励2000元奖金,由夫妇双方单位各负担50%
六、我校的聘用人员和正式员工的管理是一样的。流动人员按《湖南省流动人口和计生管理制度》执行。
七、责任与处罚
1、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个人,不得晋职、晋级、评先、评优,并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2、未按要求完成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各科室、教研组,实行“一票否决”。
3、如有计划生育举报或信访案件发生,被举报人及其所属各科室、教研组负责人要积极配合调查,按时按要求查处结案。
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我国的人口数量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的人口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呈现为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空巢家庭数量不断增多,且空巢期提前。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增长,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前提下实现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目前在已经进入老年,或者即将要进入老年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人会越来越多。这部分人积极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为减少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老年后却面临着少子女或无子女照顾的窘境和困境,如何解决好为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作出巨大贡献的家庭社会保障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笔者提出为计划生育家庭建立一种补充性的养老保障制度——计划生育保险制度。所谓计划生育保险就是将政府做为主体,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目前和将来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和补偿,防范和减少计划生育家庭给社会带来的风险。
二、我国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可否认计划生育在控制我国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死亡和高增长迅速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长。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为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不断进步赢得了宝贵时间,并且有效缓解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然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计划生育家庭数量逐步攀升,随着社会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发现曾经的计划生育家庭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目前孩子已经成家立业,又有了自己年幼的孩子。而这个孩子既要工作,又要照顾自己年幼的孩子,如果家中再有老人需要照顾,无论从精力上还是从可利用的时间上确实无法达到。这样就使得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养老风险,不是子女不照顾家中的老人,而确实是生活节奏快,经济压力大,让年轻一代疲于应付,力不从心。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老年抚养系数的不断提高,使年轻一代夫妇被夹在照顾老年人和抚养幼儿的双重责任之间,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和精神需求。 养老风险是计划生育家庭在父母老年后所面临的风险之一, 还有另一个风险就是家庭子女的成长风险,这种风险是针对独生子女的成长。一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这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皆大欢喜,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幸得了严重疾病或者死亡,而此时的父母又年事已高,不具有再生育条件,那么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就是毁灭性的。在其他家庭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这个家庭只能默默流泪,家庭没有幸福感可言。如果家庭能生育两个孩子,在一个孩子面临疾病或者死亡的时候, 家中仍然有一个孩子,这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个小小的安慰,不至于剥夺这个家庭的幸福感。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2000-20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计划生育家庭风险的存在提醒我们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生活困难的人们提供一定的帮助,能够为人们及时预防和解决社会风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也是我们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初衷。
三、我国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的基本支撑条件
实践证明,要想建立一项关系多数人并使其长久发展下去的制度,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设计并付诸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在构建计划生育保险这样一项关系到近亿户家庭的制度,既需要经济发展的支撑,也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推行, 这样才能使好的政策得到人们的认可,并且愿意自觉自愿参与其中。
1.构建计划生育保险制度需要经济发展做基础。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发达国家在近代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后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救济贫困和生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充实完善。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提供充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还决定着社会保障水平的广度和深度。社会保障制度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人们对社会保障需求的增加而不断完善,会满足不同的人对社会保障的不同需求。
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要在我国社会保障的大框架下设计和施行,因此构建计划生育保险制度,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需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只有这样,把计划生育保险制度才有可能列入国家社会保障的大体制中,使其成为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主要险种后的一种补充性养老保险制度,且这种保险制度要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的所有计划生育家庭。纵观近十年来我国的GDP和财政收入(见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GDP和财政收入都在稳步的增长,因此有能力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计划生育保险制度。
(单位:元)
资料来源:2002-20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个人缴费和承受能力分析。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建立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支撑条件,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不能全部依靠国家资金的投入。我国目前也没有能力担负社会成员的全部保险费用,因此每一项保险制度均还需要个人缴纳一部分费用。从表2看自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不论是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均有了显著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7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1.3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的增加可以间接的反映出我国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居民都具有缴纳计划生育保险费用的能力。从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上看,我国城乡居民自2002年到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了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了31个百分点,而同期我国GDP年均增长3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均低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逐年增长的态势上也可以反映出我国城乡居民具有购买保险的实际能力,只是由于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才使得他们将存款存入银行而不投到保险上面来。
经济的高速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的增加以及逐年攀升的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说明我国城乡居民具有缴纳计划生育保险费用的能力。因此政府要通过积极引导,鼓励居民自觉缴费。
四、我国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的模式构想
我国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毫无疑问需要以政府为主导。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还须明确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险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二是谁作为制度实施的主体;三是制度要保障哪些人群;四是如何筹集保险资金。
1.保险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保险制度的建立,首先要具备公平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就是要通过为人们提供安全网的形式,增强人们横向公平的机会,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要以社会公平为目标。在设计和实施计划生育保险制度的过程中,要不分城市和农村,只要是符合规定就给予相应的补偿和奖励。对于特别困难的家庭,比如子女伤残或死亡, 应该再额外的按照社会救济的标准给予援助。其次,要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计划生育家庭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国家在考虑其社会保障问题时,既需要体现对其的福利性,又要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使其能够享受利益。建立计划生育保险法规,这样不仅被保险人对于自己可以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可以从保险机构得到清楚地解释和说明,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被保险人的保险范围、缴费的标准都可以明确。
2.谁作为制度实施的主体。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借鉴其他五种保险的管理模式,计划生育保险的资金筹集也应该采取国家出一部分、单位出一部分、个人缴纳少部分,这样三方共同筹资的方式。资金中的大部分进行社会统筹,小部分进入个人累积账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和监督。我国的五大险种都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和管理,有相关经验和管理能力。
3.制度的保障人群。计划生育保险制度是为符合一定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的夫妇专门建立的保险制度。适用人群主要应该包括城市和农村的独生子女家庭以及农村的双女户家庭,另外还应该将不能生育的家庭和不愿意生育的家庭也包括在其中。
4.如何筹集保障资金。关于保障资金的筹集,依据我国目前的现实条件,如果由计划生育家庭夫妇自己负担全部的保险费用不现实,也不合理。计划生育保险资金的筹集应该由国家、单位和个人按照一定比例筹集,三方出资筹建。从国家层面来说,要有财政资金的投入,国家财政投入是整个保险资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要占到大多数。我们目前对独生子女家庭每个月夫妻双方都有50元的独生子女费,可以考虑将这部分费用作为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到计划生育保险资金中,存入独生子女夫妇的个人账户中。从单位层面来说,为符合条件的职工缴纳计划生育保险费用具有强制性,要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单位要给予重罚。从个人层面说,每个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要自觉缴费。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筹资建立的资金要分成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两个部分,国家和单位缴纳的费用中的大部分建立社会统筹资金,少部分钱进入个人账户,与个人缴费的部分合并在一起可以作为今后个人购买养老和医疗服务的个人账户。
摘要:文章从我国计划生育夫妇养老保障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建立一种适合计划生育夫妇的计划生育保险制度。并对我国建立计划生育保险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对构建计划生育保险的基础性作用上看,我国的GDP和财政收入都在稳步增长,有能力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计划生育保险制度;从个人缴费和承受能力上看,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城乡居民储蓄都呈现出整体增长的趋势,人们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具备参加计划生育保险的能力。
关键词:消费;市场竞争;经济;消费心理;道德反省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21-1
有计划的废止制度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和总设计师厄尔提出的。他们的本意是通过不断改变汽车样式的设计,造成有计划的样式老化过程。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样式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样式潮流,而放弃旧样式、改换新样式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这种方式,是非常典型的美国市场竞争的产物。企业可以仅仅通过造型设计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从而成为消费社会一个重要的设计基石。
在这种设计策略中,“有计划”地加快商品报废的途径有三种:让功能更俱全的新产品不断涌现,有意识地促使原有商品“老化”,有意识地引导消费者的“兴趣”向新产品转化而抛弃老商品预先“限定”的商品使用寿命,人为地使其进入一定期限便无法使用。
有计划废止制度和这种消费观念的形成正是由于当时美国经济的稳定和战后乐观主义形成了新的更广泛的需求。人们的审美价值不再屈就于传统的优良设计,多样化的消费群体促进了多样化的消费理念。有计划的废止制度对当时美国社会和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繁荣作用,并逐渐成为企业增收、刺激消费的利器。需要明确的两点是:其一,这种制度并不是设计师的创造,而是通用的管理层、设计师、工程师、金融和市场专家等通力合作结果。当然,设计师、市场营销专家和管理层对于新车型艺术趣味的形成至关重要。其二,这种制度不是单纯的外观变化问题,它是与市场调查和各种消费者心理研究手段结合在一起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销售。
在有计划废止制度发展过程中,企业家们发现光是变换样式显然是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心理的。艺术家靠灵感猜出来的样式设计是不可靠的,不一定能够满足大众对于新样式的需求。因此,必须把样式设计与市场调查,也就是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调查结合起来。其目的在于如何使每一个人成为更为积极且有效的消费者。通过一系列的办法去关注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增加其对于新产品的接受能力,刺激并创造消费欲望。但是这种种做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为的废弃。大量的消费再加上产品样式废弃的提速,其结果必然是大量的浪费,许多生产原料被白白地消耗掉,并被生动地称为“促进浪费,创造浪费”。
实际上,从有计划废止制度出现开始,反对的声音就一直存在,但是正由于在世界整个工业设计界缺乏一定的道德反省意识与伦理约束的机制,少数的反对声很快就被淹没。而以缩短商品使用周期和庞大的资源浪费来换取利润快速增加的“设计”,很快在各种产品领域被效仿。在这种设计政策和消费形式出现的萌芽时期,人们被它独特的设计和新奇的消费方式所吸引,并没有考虑到它在日后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断变换的外形设计和被提前设置好的使用期限,在满足着人们各种需求欲望的同时,一种不良的消费观念被形成。
但随着设计职业的日益发展成熟,许多设计师也在反思这样一种过于重视样式和外观设计的职业发展方式。而设计师本身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感正是在这种反思中日益成型的。因此,他们开始从专业的角度叙述一种设计师的职业意识,对那种完全为了利益、过分注重趣味和外观的消费设计话语提出了疑问。对有计划废止制度的反思反映了设计师日益成熟的职业意识的苏醒。而伴随着这种觉醒的是一种潜在的道德意识。例如有计划废止制度造成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浪费,设计师们意识到这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资源带来严重的消耗破坏,大众利益也不可避免地会因此受到严重损害,进而去寻求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就会推动社会和设计的向前发展。
不过,尽管有计划废止制度的道德取向值得怀疑,其发展出的设计方法却并不能因此一笔抹煞。人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被放入设计的考虑因素中。早在包豪斯时期,以人为本的设计就被提出,但是却并没有被广泛的接受。而经过美国的有计划废止制度和消费设计后,设计则真正地进入人的生活。以人为本的设计得到真正的推广。因此照这样看来,有着负面作用的有计划废止制度的设计政策往往比设计师自己认为合乎道德的设计理想更为贴近大众。因此,如何把握好“道德”和“市场”两者之间的平衡,则是需要我们去仔细考虑并不断追求的。
参考文献:
[1]徐秋苗.20世纪美国消费文化的演进和现代设计关系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2).
[2]许平.关怀与责任——作为一种社会伦理导向的艺术设计及其教育[J].美术观察,1998,(08).
[3]周波.消费设计的形成与设计职业道德感的萌生[J].世界美术,2009,(04).
作者简介:
为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婚假
1.在职职工婚假为7天。
2.达到《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晚婚年龄依法登记结婚的初婚夫妻(女23周岁,男25周岁)婚假增加到14天,双方达到双方享受,一方达到一方享受,按上述规定所享受婚假期间,工资、奖金照发。
二、产假
1.在职女职工产假为90天。女职工产假若正值寒假暑假期,其寒暑假休假时间不顺延。其中产前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三、实行计划生育且接受节育手术的女职工,按以下规定休假,其假期按公假处理,工资、奖金照发。
1.人工流产:休息14天;
2.人工流产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休息16天;
凡育龄妇女都要按计划生育有关要求参加定期检查,按公假处理。
四、对未经学校计划生育工作负责人和校领导同意,自动取环怀孕,不享受假期。
例会制度
1、每三年召开一次换届会议;
2、每年春节前召开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对当年的工作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3、每半年召开一次理事会;
4、会员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
汇报制度
1、每月向党支部、村委会汇报一次当月工作,并提出下月工作计划和需要领导解决的问题;
2、村级计生协会每月听取一次会员小组长工作汇报;
3、临时有较大活动要及时向村党支部汇报活动安排计划,反映工作开展情况,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
民主监督制度
1、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乱开口子、虚报等现象,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以保证生育政策法规和各项措施的正确实施;
2、在实施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及有关规定,由广大理事和会员民主讨论,参与民主管理,听取广大育龄人群的意见和建议,监督人口计划生育执行情况和生育指标的张榜公示;
3、对育龄夫妇和独生子女应享受的优惠政策监督落实;
4、对计划生育收费项目进行督促,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
5、每年年底组织会员代表召开一次民主评议会,对村级重点工作,特别是人口计生工作进行民主评议;
6、对党员干部及其子女实行计划生育情况进行民主监督。
宣传培训制度
1、村级协会每季度要组织全体理事、会员学习培训一次;
2、会员小组长每月至少组织本组会员学习一次;
3、理事会员要随时向育龄群众和联系户宣传计划生育方针、政策、致富信息和生产技术;
4、以“会员之家”为宣传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启发群众转变婚育生育观念;
5、培训的主要内容:
①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知识:《一法三规一条例》、《河南省人口流动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河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比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条例》、《村民选举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规范》等。② 业务知识:计划生育协会基本知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章程》、计生保险知识等。③ 优生优育知识:最佳生育年龄遗传学相关知识、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关心下一代知识等。④ 生殖健康知识:避孕节育知识、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生殖系统常见疾病防治知识等。⑤ 预防艾滋病知识:艾滋病预防常识、艾滋病的治疗、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等。⑥ 科普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致富信息、农村常用致富技术等。
服务制度
1、发动理事、会员为独生子女户、双女结扎户、孤寡老人及广大育龄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提供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传授致富信息,科技培训,筹措资金,料理家务等。
2、开展上门服务:
① 向未婚青年宣传婚姻法、讲晚婚晚育的好处,讲近亲结婚、早婚早育的害处。动员广大育龄群众实行晚婚晚育。② 向新婚待孕夫妇:送药具、送婚育知识及生育证等相关服务。③ 向已孕夫妇:送优生优育常识和保健药品,引导他们生育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④ 向独生子女领证户、双女结扎户等计生户:送优生优育优教及各种优先优惠政策。⑤ 对患不育症夫妇登门关心问候,积极帮助他们求医治病。⑥ 对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夫妇,搞好术后随访服务和生产帮扶服务等。⑦ 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上门送温暖,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评比奖励制度
1、每年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不同要求制定出不同的考核标准,评选出先进会员小组和优秀个人,名额自定,可与同村的计划生育表彰会一起进行表彰,以资鼓励。
2、将拟受表彰名单在全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3、通过检查评比,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会员联系户制度
1、每个会员要与联系户经常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掌握思想动态,生育意愿,并随时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每个会员一般联系1—3户群众。
2、为联系户提供避孕节育服务,帮助他们及时落实相应避孕节育措施,确保联系户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与法规。
3、定期组织会员学习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鼓励参加各种知识竞赛活动。
但从横向来看, 我国的生育保险制度无论是对生育保险的认识、实施范围、待遇标准, 还是从生育保险基金的建立与制度的统一来看, 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这些差距是我国生育保险制度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实际覆盖面窄
据资料显示, 2012年底, 我国共有31个省 (区、市) 出台了生育保险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 这些法规或文件对本省 (区、市) 生育保险制度做出了具体安排。从这一层面而言, 生育保险似乎已经在全国大部分省 (市、区) 建立起来, 覆盖面是很广的。但实际上, 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并不广。原因在于以上数据反映的仅是生育保险的制度覆盖面, 并不代表实际覆盖面。在全国建立生育保险的31个省份中, 有的省份只是颁发生育保险办法或出台生育保险相关政策、法规, 并未在全省范围内严格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相关政策法规中所明确的那样向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大力推广职工社会生育保险, 有的省份则只在某几个地区或某类单位或企业重点推广, 有的省份甚至只是把生育保险作为一个“形象工程”来完成, 而真正严格贯彻《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精神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等用人单位全部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的省份仅有19个。由此可知, 生育保险实际覆盖面并不宽。
二、参保人数少, 覆盖率低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料显示, 2009—2013年, 我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依次为10 876万、12 336万、13 892万、15 429万和16 392万。与同期参保的其他险种相比, 人数是最少的, 具体参保情况 (见表1) 。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各年度统计公报。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笔者不难发现, 只有2012年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比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多, 其他年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都是最少的。事实上, 就算2012年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超过了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也并不代表在整体上生育保险参保比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多, 因为工伤保险人数是在减去农民工后的数字。再计算比率, 除2012年生育保险超过工伤保险一个百分点, 其他年份都低于其他险种, 即使至2013年末,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只达到城镇在职职工养老保险的67.8%, 城镇在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80%, 城镇在职职工失业保险的99.8%, 城镇在职职工工伤保险的82.3%。由此可知, 就目前我国五项社会保险来比较,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依然是最少的。
三、制度设计缺乏性别意识, 忽视男性参保
中国生育保险制度安排缺乏性别意识, 忽视男性参保, 这可以从与生育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得以体现。如《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就明确生育保险对象是一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女性职工。在生育保险实施与推广的过程中, 生育保险的覆盖对象、缴费、待遇享受等都与男性无关, 即男性职工不用缴纳生育保险费, 也享受不到生育休假 (父育假、育儿假) , 更享受不到生育津贴及生育补贴。这样的制度安排及具体做法是基于中国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 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一切事务实施直接干预相适应, 势必与女性已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建设队伍这样一个时代截然不符。
四、统筹层次低, 互济性差
我国现阶段的女职工生育所有费用均由用人单位或企业负担, 职工个人不缴费, 政府财政不补贴, 没有体现“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负担和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就我国的规定而言, 生育保险实行社会统筹, 但是由于生育保险制度上的严重分割, 各地长期试行及试而不定, 结果现行的生育保险统筹层次很低, 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 主要实行县市级统筹, 有的地方采取市级统筹, 有的地方为县级统筹, 甚至有的地方还继续沿用“老制度”下的“企业 (单位) 内部统筹”, 并且, 在统筹基金上也主要是限于生育津贴及医疗手术部分, 基金调剂能力差, 分担风险的能力也差。
五、待遇享有人数少, 待遇享有率低
生育保险待遇享有率指的是享有生育保险待遇人数与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之比。通过对2009—2013年五年间我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与享有生育保险人数对比分析可见 (见表2) , 我国生育保险享有人数及享有率极低, 享有生育保险待遇人数占当年参加生育保险人数的比例在1.5%~3.2%之间。再通过对这五年期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与基金支出进行比较可知, 生育保险基金支出仅处于当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的52.3%~76.8%之间, 基金积余越来越多。
实质上, 单纯用享有生育保险待遇人数跟参加人数两个指标进行比较并不能完全体现女工享有生育保险待遇的高低。由于生育保险待遇包含产假、生育津贴、产假、住院接生费用等多种项目, 所以, 在衡量生育保险待遇享有率高低时增加相应指标, 例如, 女工生育后能否回原单位或原岗位工作, 能否享受到产假, 生育津贴, 产检、住院接生等费用能不能报销或报销比例有否低于政策规定的范围。但王菊芬在对上海非公有制企业女工的调查得出的“只有47.5%的女工在产后工作岗位未有变动, 其他女工几乎都有变动以及在上海期间生育过孩子的流动妇女中, 仅有17.6%的人享有到产假, 生育保险费用报销者只占3.9%”的结论恰好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我国当前生育保险实际享有率比制度理论享有率更低。蒋永萍的调查结果“全国能够享受产假工资待遇的女性为62.2%, 城镇能够享受此待遇的女性较高也只是69.7%, 农村地区在非农单位就业的女性能享受此待遇的只有39%, 流动就业妇女生育保险享有率更低”同样证明了这一观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六、职能机构执行不力, 监管不严
当前, 我国社会保险职能机构执行不力, 监管不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就是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严格实施国家在生育保险上制定的方针政策。如国家规定, 至2010年生育保险覆盖率要达90%以上。可由于执行过程中的不力, 以致现在生育保险覆盖率远远低于这个水平。更别说达到《生育保险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中拟定的全覆盖。而对于监管不严, 主要是监管机构没有做到严厉督查、及时反馈, 并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对该保未保的地区、单位、企业等放任不管, 对逃保、漏保的行为不予追究或追究不严。
摘要:我国生育保险制度在建立初期是比较完整的, 既覆盖职工家属, 也覆盖临时工, 同时还具有社会统筹等特点。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生育保险制度出现了倒退, 由于过分强调“个人责任”, 以致于生育保险从“社会”走向“企业”, 多层次覆盖也随之消失。之后, 随着各个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的生育保险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弊端日渐暴露出来。
关键词:生育保险制度,差距,覆盖率
参考文献
[1]黄慧.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促进女性公平就业[J].学术前沿, 2005, (11) .
[2]谭宁, 刘筱红.生育政策中的社会性别意识与女性平等就业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 (1) .
【计划生育规章制度】推荐阅读:
计划生育培训制度05-31
计划生育信访制度10-29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10-10
村级计划生育工作制度06-09
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06-23
双凤社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07-01
兴隆中心小学计划生育管理制度10-06
施工现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制度07-19
“人口与计划生育计划”计划生育工作计划06-20
“公司计划生育先进”计划生育工作计划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