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比赛参赛心得体会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室内设计比赛参赛心得体会(共10篇)

室内设计比赛参赛心得体会 篇1

很荣幸可以参加这次xx培训中心举办的毕业设计大赛。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他们不辞辛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我要感谢和我一起学习的同学们,感谢他们在学习的时光中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通过这次大赛让我知道,我的设计还存在不足之处,也让我学习到很多东西。同时让我知道在设计这条路上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管设计这条路有多么的艰辛,我相信我会通过我的努力一直坚持下去。

未来的我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把自己埋在土里,努力吸收养分,静待破土开花的那天。

室内设计比赛参赛心得体会 篇2

中国制冷学会 (CAR)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以下简称建环专指委) 和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 (ASHRAE) 共同举办CAR-ASHRAE学生设计竞赛。竞赛通过项目设计的形式, 锻炼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比赛旨在促进我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 提高本专业学生实际工程设计应用水平, 促进国际交流。

二、北京工业大学14年竞赛

北京工业大学2014 年组织学生参加CAR-ASHRAE竞赛, 参赛小组由教研组老师进行评定, 参赛学生最终为14届保研大四学生四名, 指导老师三名。

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CAR-ASHRAE竞赛, 共有四名学生组成, 其中将设计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分别为负荷计算、方案比选 (由组长完成) 、冷热源设计以及自控策略, 每人负责相应的部分, 每一个部分都有专门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设计。组长将此次设计项目作为自身的毕业设计题目并进行申优答辩, 组员需要另外进行自己的毕业设计。设计考查由每个部分专责的老师每周定期进行指导和检查, 然后布置下一周的设计内容。

设计时间为四个月, 设计题目为江西九江某医院通风空调设计, 内容主要是对江西九江的综合大型医院的病房和门诊部进行设计, 设计本身的理念为以人为本, 满足病人, 医生和家属的实际需求, 在此基础之上, 本着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原则, 设计进行节能分析, 方案进行详细的经济技术比选。

三、出现的问题及总结

CAR-ASHRAE学生设计竞赛作为在校大学生进行工程设计, 高校老师和工程师共同审评的一个比赛, 其主要目的为: (1) 考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本科教学内容的掌握; (2) 考察学生是否具备工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3) 鼓励和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的创新。在本次参赛参赛过程中, 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 负荷与计算方面误区

负荷与计算是设计的依据, 也是问题存在最多的部分, 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体现在有以下几点:

(1) 设计死板, 概念存在误区。学生设计时, 参考了大量的文献, 并且对北京的三甲级医院—北京市协和医院进行了实地现场调研, 结合医院设计规范和手册, 对医院室内外的设计参数进行设计。但是实际设计时只是设定了一个具体的温度值, 没有考虑到空调设计精度的问题, 概念和应用方面存在不足。

(2) 计算过程不清晰。负荷计算部分, 学生抄了一大堆计算公式在上面, 但具体问时, 发现学生对于公式里面的设计参数不是很理解, 计算结果没有进行很好的分析利用, 只是得出结果, 不知道正确与否就进行设计;采用软件进行计算时, 更是对一些输入参数不进行深究, 造成计算结果出现很大误差, 甚至对于自己采用一些软件, 比如Dest等软件的目的不明确, 人云亦云, 别人用了, 然后觉得自己也应用, 实际上不明白运用这些软件的目的意义。在课程以及毕业设计指导中, 指导老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以及明确的指导, 培养他们的思考意识和主动性, 不要被动接收, 被动使用。

(3) 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不到位。学生在实际设计时, 忽略了医院内区的存在, 我们发现设计不到位, 考虑不够全面, 比如他们进行了内外分区, 接下来实际空调系统设计的时候, 就直接将内外区分开来进行设计。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强调这部分内容, 鼓励学生放手去做, 大胆去尝试。

(二) 方案选择误区

设计中, 最重要的部分是方案的比选, 无论是冷热源还是系统以及设备的选择, 都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由于学生没有实际的设计经验, 方案比较以及可行性论证时, 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 方案比选简单。学生对调系统类型选择的原则是:大空间便选全空气, 凡是小空间便选风机盘管。后续要求学生进行经济与技术上面的比较, 但是结果仍然是如此, 而且比选的过程过于简单, 没有系统的全周期以及客观的比较。只是将参考书上面的一些东西直接摘抄。

(2) 系统设计单纯的只追求高科技。学生设计只追求高科技, 忽略建筑本身的特色, 并且对于高科技的把握不准确, 没有考略这是一个实际项目, 忽略了用户的客观需求, 一些方案不具有可实施性, 设计理念中的以人为本没有很好的贯彻始终。

(3) 方案设计片面, 全局把握不准确。方案设计时, 只是注重极限工况, 忽视全年的运行。这也与学生对于自己的计算结果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析有很大的关联。

(4) 冷热源方案设计误区大。实际学生进行设计时, 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对整体的把握, 也就是冷热源方案的选用, 由于现在对于冷热源方面的资料比较多, 而且现下对于节能的要求比较高, 学生设计时新颖以及创新的地方均需要符合节能减排的需求, 造成学生片面的追求新型和节能, 设计浮于表面化, 不具有工程实际价值。

(三) 末端设计误区

末端系统与用户的使用息息相关, 极为重要, 但是我们发现, 末端设计出现了很多细节问题,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没有针对性。学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有意愿的病房和门诊楼两部分, 这两部分的房间使用时间不同, 房间功能不同, 设计时, 学生将他们混为一谈, 后期修正后, 虽然将不同的部分进行了分区, 但是系统仍然采用的都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系统方式, 这也与方案选择简单有关。

(2) 设计细节不足。室内机组安装位置, 安装方式, 以及后期的关于室内管道的保温设计等均没有考虑。医院属于需要安静的环境, 因此噪音的设计显得极为重要, 学生设计缺乏实际经验, 考虑不周, 很多地方即使考虑也是丢三落四。

(四) 参赛体会与小结

北京工业大学14年学生是由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学科部整体教师进行评定商议进行的, 通过此次的设计指导, 我们对学生的参赛进行了反馈总结, 学生的普遍反映是经过此次实际的方案设计, 发现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有, 但是有些概念和原理存在误区, 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设计中只考虑理论, 设计的方案在实际的施工或者操作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缺乏常识性问题。通过整个医院的设计, 学生学到很多的实际知识, 是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所没有接触过得, 在专业知识的认识和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学生CAR-ASHRAE竞赛, 年年有, 每年是不同的类型, 设计包含体育馆, 宾馆, 医院等, 都是一些常见的大型公共建筑, 对于设计人要求比较高, 今后设计时, 不仅仅是针对一次比赛, 更应该是注重积累, 对经验进行总结积累, 今后的设计指导中就能够避免很多问题, 此次参赛, 没能将前几次的学生经验进行吸收, 学生设计从零开始, 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 今后当以此为戒。

四、指导老师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参赛过程, 我们发现学生的很多东西不正确来源于教师指导方式的不当, 根据学生的反馈, 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条:

(1) 过多的注重理论, 与实际工程项目脱节。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大学的老师没有实际的工程经验, 教学以及指导的过程中, 过多的注重理论, 教学大部分是灌输式教学,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在实际项目的设计中出现很多常识性工程错误。

(2) 指导不及时, 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很多老师在学生需要指导的指导, 力度不够, 甚至有些是学生自己做的东西, 老师没能及时的把关, 出现一些很严重的原则性问题, 后续进行修正, 导致设计时间不足, 设计仓促完成。

(3) 团队协调能力不足, 分工不合理。在一些团队当中, 团队协调性不够。出现分工不合理, 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目标不明确, 导致效率低, 沟通不及时, 问题堆积。

五、总结

针对此次学生设计比赛, 经过以上的总结, 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设计中, 存在很多概念的误区。暖通空调专业知识面非常广, 有制冷、空调、供热采暖、通风和燃气等, 有些是跨专业、多学科的工作, 作为优秀的设计人员, 概念必须非常清楚。参赛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东西掌握不牢, 甚至出现原则性错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该着重抓基础, 将学生的一些错误概念纠正。让学生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广阔的视野。

(2) 在教学中, 应当多给学生一些实际参考或者设计的经历, 使得学生不仅仅只掌握理论, 将实际工程结合起来, 让学生学以致用,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是那种工程设计, 系统观、工程观的形成非常重要, 这需要指导教师长期的灌输和培养。建议教学过程中, 给学生继续提供更多的工程实践、实习机会。

(3) 作为指导老师, 希望指导工程设计的教师, 就要先有工程经验, 要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恰当的设计, 不脱离实际, 与时俱进。培养和提高学生和设计人员的宏观思维能力。

摘要:CAR-ASHRAE学生设计竞赛旨在为推进我国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教学改革, 提高本专业学生实际设计水平, 促进国际交流。通过设计比赛, 发现学生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参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为今后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设计,CAR-ASHRAE竞赛,学生

参考文献

[1]朱颖心.历年竞赛作品的常见问题与专业教学问题的探讨[M].2014年暖通CAR-ASHRAE设计竞赛开题宣讲会, 2013, 11.

[2]邵宗义.CAR-ASHRAE学生设计竞赛的实践及思考[M].2013年暖通CAR-ASHRAE设计竞赛开题宣讲会, 2012, 12.

[3]毕月虹, 陈超, 刁彦华, 谢静超, 尚春鸽.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第12卷) [C].2010.

[4]毕月虹, 李炎锋, 樊洪明, 等.大学生科技竞赛与素质培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第12卷) [C].2010.

微课比赛参赛详细教案 篇3

比赛类别:理工类

课程名称:材料检测与控制 教案主题:材料检测与控制绪论

授课教师:王程

一、课程简介

材料检测与控制,是材料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共40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在材料加工工艺领域中所使用的检测与控制基础知识及技术手段。鉴于检测与控制领域知识面非常庞大,故该门课程的讲述深度仅限于理解的层次。

课程中检测与控制的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知识及应用举例两个部分进行讲解,讲授次序在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排,交叉进行。

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包括检测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及重要器件、智能化发展趋势及核心技术、产品测试阶段的数据仿真及环境干扰。该内容,主要以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为引导,跳出理工类机械的教学惯性,参考文史类灵活风趣的教学手段进行课程的传授。使得学生在熟悉的案例或产品中,引发思考,增强检测与控制领域基础知识的认知深度。

应用举例,在基础知识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或产品需求,带领学生站在技术管理人员的高度,对项目产品进行剖析,并结合基础 1

知识内容,最终完成项目初步的方案论证。在该教学过程中,延续前述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强互动性,以引领学生发言讨论为主的形式,使得检测与控制设计的知识体系,深入人心。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课程是装备制造学院材料系三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电工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C语言等基础课程知识。然而由于课程教授对象并非电子或计算机类的专业学生,故其在检测与控制领域的知识功底不够,实践经验欠缺,对于实际的工程现场认知也毫无概念。因此,该课程的教授过程,应跳出理论推导的圈子,试图以便于理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一种工程思维,而不是理论计算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授检测与控制领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检测与控制”要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提高学生在检测与控制方面的技术修养。即如何站在一个管理人员的高度去看待技术问题,以及如何针对技术开发中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3).培养检测与控制领域的工程设计思维。带领学生,针对3-5个具体产品需求,逐步的步入工程设计的天堂,同时完善工程思维,对于工程实践中的矛盾,应建立起辩证的科学观。

(4).激发学生对于检测与控制领域的研究兴趣。通过生动的讲解,使得学生充分认知到该领域对于日常生活的巨大帮助,同时,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设计理念,增强学生对该领域内专业知识的渴求,或可为今后国家的科技进步添砖增瓦。

二、单元教学任务

在20分钟内,讲授该门课程的绪论部分。0.绪论 0.1.课程认知 0.2.课程目标

0.3.课程概述

 传感器  控制器  数据仿真  智能化 0.4.应用举例

 触摸屏  消防监控器 0.5.课程总结 0.6.课程展望

三、课型

综括性授课。

该单元教学,综合概括了课程所有的重点内容,知识面广,却不涉及较深的层次。

四、教学目标与特色 4.1.教学目标

1.知识层次

(1).认知材料检测与控制课程的学习重点及学习方法。(2).理解检测与控制领域的核心知识及相互关联 2.能力层次

(1).可以运用现成知识,对已有的检测与控制类产品进行技术性剖析(2).可以运用检测与控制知识的关联性,对未知产品进行尝试性处理 3.思维层次

(1).掌握检测与控制领域的工程开发思维(2).建立辩证的工程科学观

4.2.教学特色

为实现上述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具有以下特色。1.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性,使学生理解检测与控制的基础核心知识 对于基础知识不够的材料专业学生,若要完全理解检测与控制的基础核心知识较为困难。因此,类比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及电报系统,将高深的知识体系,转变为简单易懂的家常话。

授课过程中,将先行描述专业术语的概念及含义,后续结合实际案例,细致的对应于各术语进行诠释。

2.注重分析共性和特性,强调领域内产品或模块间的关联性

检测与控制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通过各案例之间的共性与特性分析,总结归纳出行业的规范性思维,强调产品或模块间的关联性。使得学生在各个案例之间,既学到了具体的设计手段及思路,又不乏总体的把控能力。

3.注重灵活性及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跳出传统理工科机械式的教学方式,参考文史类教学。将课程内容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提升为一个个实际的生活案例。便于理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发性,使得学习不再依赖于课本及教师。

五、教学重点

1.材料检测与控制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

对于任意一门课程的学习来说,必须要清晰的领会其要达到的目标(学习目标)及应采用的方法(学习方法),才可以将该门课程学会、学好。本次教学内容,为材料检测与控制的绪论部分,因此课程中涉及到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为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

2.检测与控制领域涉及的关键知识点及相互关联性

检测与控制作为该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其根基(基础知识)一定要稳扎稳打。同时,对于工程实践类的课程来说,知识体系的建立远比单一概念的掌握要重要百倍,因此在本次课程内容中,检测与控制领域所涉及的几个关键知识点,及其

在工程实践中的相互关联性,成为教学重点之一。

3.已有检测与控制产品的剖析思维

所有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为了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发挥其专业知识体系的优势。因此,如何利用已有知识对工程问题进行剖析,成为本次课程内容的重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方法

本次课程,多采用问题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

首先,利用对课程内容的思考,提出人们认知事物的传统法则——WWW原则,对课程涉及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进行阐述,并引出课程的学习重点——检测与控制。

其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编排,类比于电报系统,诠释检测与控制领域涉及的关键知识点及关联性。

再次,走到学生中间,由教师提出几个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其原理框架进行剖析,从而掌握检测与控制对应的分析手段及逻辑思维。

最后,教师对于课程的后续教学,提出相应展望,并对该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申。

2.教学工具

采用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同时,其遵守了ppt设计的基本原则,即以直观的、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展现于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可以迅速的了解该章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并且避免了教材中大篇幅文字描述的繁冗。

另外,本次课程参考文史类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设计,且课程难度较低,因此,教师口头及肢体语言成为主要的课程表述,多媒体则为教师的表述提供辅助提示的作用。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见表1。

七、单元小结

重申检测与控制知识体系对于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关键知识点间的关联与认知。

八、展望

该次课程,仅为材料检测与控制的绪论部分,因此除了让学生迅速的了解课程主要内容外,还应告知学生后续课程的讲解思路。

对于该门课程,后续将结合3-5个实际生活案例,详细的讨论其工程研发过程及思维,同时,额外添加生产因素及工程现场便利性的考虑,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工程实践与理论的区别。

学企合作的产品设计参赛创新模式 篇4

1 学生参与产品设计竞赛的现状

当前, 设计竞赛越来越受到重视, 竞赛成绩已经被视为衡量设计人才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教育机构将其作为衡量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项。优异的竞赛成绩可作为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或升学的一块“敲门砖”。因此, 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参加产品设计竞赛。产品设计是一个严谨、系统的过程, 需要深度的产品调研分析、准确的产品定位、发散的设计开发、全面的设计评估和反复的修改调整。而参赛者, 无论是学生个人, 还是学生团体, 从人力、专业能力、经验上看都很难完成这一复杂的设计过程。参赛学生大多只具备从课堂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 很少有实际项目的实践经验, 虽有天马行空的大胆设想, 但往往都仅从某个创意点出发设计, 不系统。这样一来, 他们设计出的产品很容易就成了脱离实际的“概念设计”, 脱离现有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用户需求, 没有实现的可能, 甚至没有实用价值。而竞赛所要选拔的是造型美观、结构合理、功能实用、技术上可实现的优秀产品, 特别是企业举办的设计竞赛, 是要为企业新产品开发征集创意方案。因此, 很多热衷参赛的学生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2 企业创新力现状

设计人员进入企业后接受规范培训, 在实际项目的设计中, 需要全面考虑产品功能实现的可能性、材料运用、工艺技术要求以及产品的情感诉求等现实因素。长此以往, 设计师们给自己的思维戴上了无形的枷锁, 不敢突破, 在企业产品开发时, 只能做出现有技术、结构、工艺及模具制作下的方案设计。企业产品设计因此受到了阻碍, 企业急需创新血液的输入。部分中小型企业由于没有足够资金而无法设立设计部门, 需要寻求“低成本”的方法吸引创意人才的加入。

3 学企合作的参赛模式

学企合作的参赛模式, 即学生和企业合作参加产品设计竞赛, 学生提供大胆构思, 企业提供调研生产技术支持, 共同设计出既有创意, 又有实现可能性和现实价值的竞赛作品, 产权归学生和企业共同所有。

在调研分析阶段, 企业市场部门将其现有研究资料提供给学生, 与学生共同进行市场调研, 科学分析搜集的资料, 再运用其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敏锐的市场嗅觉。这样就更易分析出现有产品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进而挖掘市场需求, 明确产品开发方向, 再根据企业的市场细分或需求人群进行产品定位。

学生没有受过规范的设计训练, 几乎不会受现有技术、材料和工艺水平的限制, 思维发散。在设计开发阶段, 他们以以往的产品定位为导向, 大胆构思, 为企业提供大量创意方案。企业资深设计师筛选出具有实现可能性和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 并指出其中的不足, 指导学生反复修改调整。在方案设计过程中, 学生可以与结构设计师等工程师交流, 了解结构和技术上的实现可能性, 寻求实现办法。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对所选方案中需要运用的没有成熟的或虽还未有但非常有实现可能的技术进行研发。

在设计评估阶段, 企业可以利用自身技术设备制作出设计方案的实物模型, 直接在实体模型上进行结构和功能的检验;也可以生产出经表面处理的样品, 进一步检测设计方案在加工工艺上是否能达到要求并且易于生产, 产品的外部特质, 比如造型、色彩、肌理等是否传达出了设计理念;还可以让用户使用样品, 检验设计方案是否符合人机工程相关数据的要求, 使用是否方便。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市场销售人员, 甚至客户或消费者都可在模型支持的基础上评估设计方案并及时给出相关建议。这样就能完善方案, 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并且能被生产的优秀产品。该产品也必定具有较高的竞赛水准, 能够在产品设计竞赛中取得佳绩。

4 结束语

企业需要创新人才的加入, 创新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有实际项目的训练。设计竞赛为二者提供了一个平台, 采用学企合作的参赛模式, 学生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 弥补对方不足, 学生可以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 获取实际设计项目的经验, 提升专业设计能力, 甚至取得去该企业实习的机会。而企业从中获取极富创意又很成熟的产品设计方案, 可直接进行标准化生产。竞赛的骄人成绩也宣传了企业, 还可为企业选拔创新人才。此外, 学企合作的参赛模式还需要一个双选平台, 供信息共享和交流。企业选择涉及自身产业的设计竞赛,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竞赛, 以此双选达成合作。

摘要:目前, 产品设计竞赛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学生们普遍热衷于参加设计竞赛, 但他们空有大胆构思, 没有技术、设备等的支持, 难以取得好的竞赛成绩;而企业虽有技术和设备, 但由于其设计师长年参与实际项目的训练, 思维受工艺、结构、技术等生产因素的限制, 难以提出大胆的想法。鉴于此, 提出了学企合作的产品设计参赛创新模式, 即学生提供方案构思, 企业提供技术、设备支持, 共同设计出实用、富有创意的产品参赛, 实现合作共赢。

关键词:学企合作,产品设计,创新模式,设计评估

参考文献

[1]师宏, 杨向东, 刘方伟.对目前国内工业设计竞赛的思考[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 2009.

[2]苗吉, 徐雷, 刘春燕, 等.构建实践性设计竞赛平台, 培养创新型人才[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室内设计比赛参赛心得体会 篇5

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第七党支部新能源应用工程系袁亮

2011年10月,在广东佛山的一个五金城里,一个两岁女童小悦悦在穿越马路时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到并两次碾压,面包车司机逃逸;在随后的7分钟里,相继从女童身边路过的18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但最终小悦悦因抢救无效死亡。面对小悦悦事件,有人责骂肇事司机的不负责任;有人谴责18名路人的人性冷漠,道德沦丧;有人呼吁加强立法保护。小悦悦事件的发生,我们除了愤怒和责骂之外,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小悦悦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冷漠和道德的沦丧。

一直一来,我们都被灌输要求学习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的思想;曾经,雷锋是我们儿时学习的榜样,雷锋的名字是激励几代人成长的路标。但是,在当前世界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红红火火进行的今天,雷锋精神随着我们美好的生活而渐渐远离了我们,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却开始变得冷漠,利益观念侵蚀人心,有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谊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工具,形形色色的诈骗经常在身边发生,神马都成了浮云。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景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在新的历史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加需要,更加呼唤雷锋精神,不管怎样,英雄是不应该被遗忘的,雷锋精神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我们需要雷锋精神与我们时代同行,我们需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

雷锋,这个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名字;雷锋,一个受尽旧社会折磨和痛苦的孤儿;一个身高只有一米五四,体重不足五十公斤的年轻战士;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党员,几过去的几十年里,依然被亿万中华儿女传诵;雷锋,这位不曾上过战场,没有用一粒子弹建功立业的士兵,却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下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雷锋,这位仅有22岁生命的普通士兵,用他短暂的人生,向世人诠释什么是人生,对人类道德进行了新的阐释,等上了道德的顶峰,成为亿万人学习的榜样。

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么一段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段颇具哲理的表述,充分体现了雷锋朴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及崇高的思想境界。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

像雷锋一样,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年代仍能那么的富有爱心;有多少人像雷锋一样,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有多少人像雷锋一样,永远怀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永远甘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雷锋已经不是一个人,一个代号,而是新时代中华儿女追求和谐的象征。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精神的精华;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个物欲横飞、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要与雷锋精神同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雷锋从朴素的感恩,到自觉的奉献,雷锋用他短暂的一生将“助人为乐”演绎的淋漓尽致,在付出与奉献中获得幸福与满足。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你温暖的双手,你的微薄之力或许将给他人带来无限的温暖。为你身边的人,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世间会因为你微薄的奉献而更加美好。

室内设计比赛参赛心得体会 篇6

期末考试快到了,妈妈时时刻刻提醒我要写好作文,我就每天抽一点时间看书,我总共看了六本作文书,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我顺利的写好了作文,还得了全级12名、全班第三名。爸爸为了鼓励我,又见我喜欢滑板,于是给我买了一辆滑板,从这时起我便爱上了读书。

回家时,我一边玩玩具,一边走进家门,爷爷见了说:“孙子呀!千万不被这些东西迷住了了呀!爷爷就是这样子,现在想读书也读不了了呀!”我听了,想着自己上课时玩玩具,真不对。我说:“爷爷,我们上课就是要学会做人,做个社会上有用的人,报效祖国呀!”

参赛心得体会 篇7

8月18日,我参加了全国新闻战线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甘肃赛区复赛,在整个参赛的过程中,我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回来后做了一些整理,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当然只是我的个人之见,有很多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一 分析参赛作品,甄选参赛选题。

整个比赛过程中,除了我自己亲身经历,同时也欣赏了来自全省各市的参赛选手的演讲,通过现场比赛学习,赛后分析演讲稿件,我觉得有两点对我们以后参加各类比赛以及平时的工作会有所帮助。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定格于大背景中讲述小人物的故事。

这次比赛的最高分获得者,来自武威市电视台,她的演讲题目是《风沙线上,我们执着守望》。众所周知,民勤是全国治沙重点县,是全国生态焦点,也正是这个县阻隔着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交汇。多年来,民勤人民站在风沙线上,坚持不懈地开展着防沙治沙的生态攻坚战。而这篇演讲稿一开始就用中央台《新闻联播》头条位置播发的《甘肃民勤:扶贫治沙,绿色永续发展》的专题报道做引子,将民勤人民防沙治沙作为一个总体的背景。故事责锁定在了一个小村庄的一位小人物身上。故事重点讲述了村里的这位好书记放弃在外可以赚大钱的好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到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带领村民们防沙治沙,将一个难民村变成了小康村的励志故事。在我看来,这篇演讲稿的主题并不是很新颖,因为治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话题。作者能成功,一是因为选取治沙这一话题做背景,二是因为将陈旧的话题格式化,选取了旧话题中的新人物,新故事。

同样选用这种大背景中选取小人物的故事来呈现演讲的还有庆阳电视台的一位选手。她的题目是《把根留住》,其中的根是指民间文物。全篇以美国白宫前草坪上的一位绣娘做开题,讲述了这位绣娘刘兰芳和她的丈夫背负几百万元外债,收藏保护民间文物的故事。14年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就在这一年,庆阳市举办了首届中国香包民俗文化节,这对夫妇的收藏品在这个节会上华丽呈现,令国家级的民俗专家都惊叹不已,从此这对夫妇走进了摄像机的镜头。14年来,这位记者跟随刘兰芳夫妇的脚步,不停地去采访,去记录。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在媒体的不断宣传下,他们有了自己的香包产销公司,产品远销海外。14年时间这对夫妇用他们的坚守,打造了一个民俗王国。故事的结尾就是文章的开头,发展到后来的这几年,刘兰芳出访了很多西方国家,美国白宫前的这一幕是受文化部邀请,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赴美国参加中国主题年文化交流活动。现场,一个十几岁的美国小姑娘坐在刘兰芳身边学做香包。并且这个美国小姑娘与刘兰芳有一个约定,等她长大了,一定要来中国。这是她与刘兰芳的约定,也是美国孩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约定。很明显,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庆阳的传统文化,香包。但是放大了看,背景却可以看做是传统的中国文化。用小香包与世界对话,来讲述中国故事,是刘兰芳的不断追求,也是这篇演讲稿的升华点。

总之,将小人物的故事放在特定背景中来讲述,用背景来衬托事件本身,用事件来演绎背景环境,这种方法不管是用在演讲稿中,还是用于我们的新闻稿件中,都会起到更好的效果。2.跟进报道,深入挖掘。不间断的采访,会将事件挖掘地更透彻。说到这一点我想提一下这位参赛选手,来自兰州电视台的主持人郑琬。她的演讲题目是《跑过风景跑过你》。自从兰州2011年开始举办马拉松,她就是每年站在台上主持并请出发令员鸣枪开赛的人。六年时间里,他认识了一位坐着轮椅来跑马拉松的老人,前几年老人都会出现在马拉松的赛场她每年都会去采访他,于是她和老人成了朋友,知道了老人的许多故事。老人年轻时是一名运动员。通过报道老人,弘扬体育精神,同时也宣传了兰州。而今年老人却没有出现,失落遗憾的同时,她向组委会要了一块奖牌,希望有一天能亲自交到老人手中。故事的结尾虽然没有结果,但是却让每一位听众在无限遐想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了催人奋进的体育精神。而对于郑琬来说,六年不间断的主持和采访,才成就了这样一个还不算完整的故事。

我们再回到《把根留住》这篇演讲稿中。作者也是跟随刘兰芳夫妇的脚步采访了14个春夏秋冬。如果她只是在14年前的香包节上简短的报道了一条新闻的话,我想,今天她站在这个演讲台上,肯定也是无话可说的。

来自静宁县电视台的一位参赛选手也讲述了她不间断的采访故事。2009年她开始对一位不幸的妇女进行采访报道,这位妇女有着一个疯癫的儿子和一个瘫痪的丈夫,却独自坚强地撑起了这个家。跟进多次后,她们的宣传有了结果,这位妇女被评为“感动平凉人物”,并且得到了救助。故事的最后有结果,就使得小故事升华成了大故事。这也是得益于对事件的连续报道,和深入挖掘。我的演讲稿的原件是小涛采访的新闻稿件《11岁小男孩献血救父》。我能取得一点小的成绩,也是因为这篇稿件是对事件的连续报道。《11岁小男孩献血救父》分三部分在新闻中连续播出,这也是对事件的跟进和挖掘。小涛的这篇稿件也获得了市级一等奖。

每一次采访其实都只是了解了一个小故事,只有一个个小故事拼接起来,才会成为有深度,有高度,有意思,有看点的大故事。这样才会博人眼球,发人深思。

二 一位评委领导的点评引发的深思。

有位评委在比赛结束后说了一段这样的话:“听了30个人的演讲,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人,都是用别人的痛苦来让自己成长的。”他讽刺说:“你不痛苦,我的记者之路就不能成长,你的人生不苦难,我的故事就不能感动听众和评委,听众不流泪,我就得不了高分。”他说“我们为什么总要把很土的一面展现给全国观众?我们甘肃除了有这么多人要别人捐款捐物,就没有其他亮点可展示吗?我们已经给全国留下了出门上班要骑骆驼的印象,难道还要展示一个很土很土的甘肃去做一个证明?我们能不能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一个发展的甘肃?”

今天来看,他说的也不是都对,但是他的话能给我们启发。我在想,我们秦安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小曲,蜡花舞等等,这其中肯定也有很多故事吧。我们同样有很大的蜜桃,苹果,花椒产业,这也是很好的大背景。我们还有大地湾遗址,也是可以展示的。但是我们平时没有深入地去挖掘这些资源,所以出现了素材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想法,在此,谨以这位评委的话作为借鉴和参考。

三 我与闫璐。

闫璐是天水电视台出镜记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我与闫璐相比,不管从业经历,工作经验,还是业务能力,差距都非常大。天水初赛时,闫璐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所以只高出我0.02分的成绩。小不谦虚一下,当时我还觉得我是不是能力还可以。但是,在全省的比赛中,闫璐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出她的演讲时,我也是惊呆了。单看她的视频就知道她是一个非常有经历和工作经验的记者。她的故事的视频资料也是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可信度。同时配合她的精致的演讲稿,以第四名的成绩拿下了二等奖。而我的视频,虽然制作得也比较精致,但是我的出镜画面比较少,内容很单调。所以我想,比赛结果的相去甚远和平时的努力是成正比的。我很惭愧。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成长,在我与闫璐身上,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参赛心得 篇8

本学期很荣幸能够代表我校参加了由喀什地区教研室组织的第三届物理教学能手大赛,获得了课堂教学一等奖。这次比赛的经历使我对于教学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感觉从中受益颇丰,在此仅简要总结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希望能对更多今后参赛的老师,有所帮助。

首先,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大赛的有关事宜:

大赛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比赛项目主要分为五项,课堂教学、钢笔字、现场论文、实验操作和说课。由于我们在十一中比赛,他们学校的高一年级只有四个班,就把我们高中组分为三大组,抽签来定自己所要讲的课题和班级。然后其他四项所有参赛教师在同一天完成。比赛规则,讲过的选手可以听后面选手的课,高中初中可以互听。

其次说一下我这次最真实的经历和感受。

这次我抽签序号是高中组的第一个,下午抽签第二天早上上课,时间上比较紧张,但时间紧张,自己可不能跟着紧张。我首先了解到上课的班级是十一中的高一一班,我就去找到本班的班主任老师了解这个班的基本情况,再由班主任介绍认识了我第二天的合作伙伴们,因为我怕课堂上冷场,让我一人唱独角戏会很艰难。联络完感情就赶紧想课该怎么上,没带电脑课件是来不及做了,那我就利用我们物理的特点做实验,就赶紧联系他们的实验员找相关的实验器材。回去就开始备课。重要的上课,评委坐在最前面,那肯定紧张,为了克服紧张的心理我上课后就不看他们,只看学生,就会慢慢地放松。只有教师轻松了才可能带给学生轻松的环境,才能与教师更好的配合。在后面几项的比赛中我的感受就是一句话,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为我是第一个,所以有充分的时间去听其他教师讲课,在向其他教师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感触、很多启发、很多收获。在这次大赛中涌现出许多优秀教师,可以说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特色,听他们讲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下面我把在这次大赛中教师们所展示出的教学特色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总结如下:

1、教态:端庄、大方、从容,衣着得体,情绪积极是这次大赛所有教师都能表现出的良好外在形象。从这点可以看出教师对大赛的重视及良好的自身素质。

2、口头语言表达:表达准确,语言简洁流畅,逻辑严密,更为可贵的是大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性,抑扬顿挫、激情洋溢,体现出教师扎实的语言功底。

3、体态语言:即肢体语言和表情。参赛教师的教学热情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眼神、表情、动作在他们身上很自然的流露,同时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学内容,使听课者忘记了时间、不厌其烦地听了一节又一节课。

如果说以上几点都是教师外在素质的表现,那么,通过教学技术和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以及对新课改精神的贯彻落实等则进一步体现出参赛教师的内在素质和风采:

4、教学技术:在这次大赛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教学资源的关注和利用,参赛教师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网络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教学的运用尤为精彩。教师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体现了“选择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了形式主义,促进了教学活动的进行,增加了课堂容量,使教学内容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5、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基于对本次大赛的高度重视,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各位参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做到了“准确与深刻”,对各项技能的具体要求体现的尤为明显,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做到了“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同时也体现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

6、对新课改精神的贯彻落实:对新课改精神的贯彻落实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师生平等、崇尚民主自由的观念;注重师生互动、双向沟通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注重学生体验、实验、活动,鼓励学生质疑、求索、创新;适时使用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使用绿色语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总之,通过这次大赛,自己长了见识,加深了对新课改的理解,进一步增进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的责任和感情;而收获最大的还是从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信心,也发现了不足,激发了探索创新的热情。希望各位教师亦能从中受到启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方面走出自己的路子,形成自己的特色,做一个成功的人民教师。

教师:翟甜甜

参赛及观摩学习心得 篇9

前不久,我(英语刘静)参加了英语优质课大赛的县级选拔,并有幸观摩了亳州市英语优质课比赛,我很感激学校给了我这样一次参与和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比赛和学习,我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书如此,参赛亦是如此。刚开始参加比赛的时候,我总感觉自己力不从心,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在同事和领导的鼓励下,我很快扭转观念克服畏难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备战。从准备公开课,不断修改和完善课件,到虚心听取各位老师的意见,每一个环节我都悉心准备,并且及时记录需要改进的地方。虽然最终没有冲进市级比赛,但我很享受这个用心准备的过程,因为它促进我成长,给了我继续努力的勇气和信心。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这次为期一天半的比赛,可谓是高手如云,各县和市区优秀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无一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说课还是上课,都有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通过学习和对比,我发现自己在说课和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首先,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保障。参赛选手们口语流利,发音标准,语音语调优美,英语基本功扎实,而且都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设施辅助教学,善于调动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而且有很多年轻的教师表现非常突出,这让虽未参赛的我由衷折服亦倍感压力。我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应多注重个人业务素质的提高,多训练口语,多读书,精心备课。我始终坚信,没有上不好的课,只有不好好备课的老师。其次,多媒体等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和色彩。本次参赛说课和上课的老师都使用了多媒体和课件,而且制作精美,富有创意。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信息传递不畅和信息受干扰的问题,而且能够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扩大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很有必要。再者,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这一点,参赛教师做的很好。而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具备创设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多地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例如:角色表演、小组竞赛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参与,充分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学习所带来的益处,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互动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运动会选拔参赛心得 篇10

在3000米的比赛的起点处,随着发令枪声的响起,“加油!加油!”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整个赛场沸腾了。人们持续地为了自己或认识或不认识的选手呐喊助威,在这一刻赛场上没有职位的高低,也没有地域的差异,唯有全心全意地为满头大汗、奋力向前的选手喊出一句句加油。选手的奋力前进,观众的呐喊加油,汇成了一幅和谐而又热闹的画面。

“好!”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喝彩声,原来是跳远选手又跳出了好成绩。各位队员整齐地轮番上场,起跑、加速、踩点弹跳、落地,整套动作一气呵成,运动员仿佛插上了一对翅膀,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稳稳地落在柔软沙坑中。人群中的喝彩声此起彼伏,真诚地为每一位在沙坑中诠释跳跃之美的运动员加油;各位运动员应合着加油声,越赛越起劲,不断去挑战着自己的运动极限,展现出自己奋勇拼搏斗志。

赛场的另一边,铅球比赛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冷冰冰的实心球在这一刻化成了每位运动员热腾腾的希望,在被奋力抛出的瞬间,承载着运动员不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理念,也成为每一位公司员工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不断突破自我,奋勇争先的最好写照。真心地为他们加油、叫好,真诚地向他们学习、致敬!

上一篇:今年9月1日开学吗下一篇:我的小伙伴_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