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篇1

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扶贫办〔2014〕27号)和颍上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通知》(颍扶贫办〔2014〕11号)文件精神,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皖扶贫办〔2014〕27号)和颍上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通知》(颍扶贫办〔2014〕11号)精神,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今年8月底以前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任务。

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监测和评估,分析掌握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为扶贫开发决策和考核提供依据,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

二、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标准与范围。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

2.建档立卡规模。按照上级要求以现有数据为基础开展建档立卡。根据统计调查数据2013年底全镇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5863人。

3.识别方法。采取规模控制,逐级分解。由镇将贫困人口识别规模分解到村居。贫困户识别要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

4.逐户调查登记。《扶贫手册》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六个方面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由镇政府按照上级扶贫部门的统一安排,负责组织各村有关人员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入户调查填写。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步:规模分解。

镇政府分解建档贫困人口的规模。按照镇分解到的建档规模,在2013年贫困检测的基础上,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建档立卡规模分解到村居。此项工作在2014年5月15日前完成。

第二步:初选对象。各行政村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建档规模,在2013年贫困人口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依据农户申请情况,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镇政府审核。

第三步:公示公告。镇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镇扶贫户名单,在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村公告。以上工作在2014年5月30日前完成。

第四步:结对帮扶。镇政府将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按照“统一识别、突出重点、先难后易”的原则,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

第五步:制定计划。在镇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结合贫困户的发展需求与实际,制定对贫困户的帮扶计划。此项工作在2014年7月20日前完成。

第六步:填写手册。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此项工作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

第七步: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镇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扶贫手册》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贫困户、村委会各执一册《扶贫手册》。此项工作在2014年8月20日前完成。

第八步:联网运行。省扶贫办将录入数据在全省试运行,并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第九步:数据更新。贫困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苦户动态调整。此工作由镇政府组织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三、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标准。贫困村识别原则上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进行。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县贫困发生率,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行政村无固定性集体经济收入(或者固定性收入低)。

2.规模。按照省市县要求,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我镇贫困村识别规模确定在3个村以内。

3.做法。按照镇分解的规模进行控制,将贫困村识别规模逐级分解到村居。按照贫困村识别标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采取“村委会自愿申请、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流程进行。

4.登记内容。《贫困村登记表》包括基本情况、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情况、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等七个方面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步:规模分解。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人口、行政村数量等因素,在4月底前将贫困村规模分解到村。

第二步:初选对象。镇政府向各村宣传贫困村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各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村级组织充分讨论基础上,自愿提出申请,报镇政府审核,形成贫困村初选名单。

第三步:公示公告。镇政府对贫困村初选名单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进行公告。以上工作在2014年6月20日前完成。

第四步:结对帮扶。贫困村由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和市、县、镇的单位及企业结对帮扶;非重点县(包括继续享受扶持政策的县)的贫困村由市、县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帮扶单位,落实结对帮扶措施。

第五步:制定计划。在镇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结合贫困村需求和实际,制定帮扶计划。以上工作在2014年7月20日前完成。

第六步:填写登记表。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

第七步: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镇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将《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20日前完成。

第八步:网络运行。全省网络运行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全国网络运行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

第九步:数据更新。贫困村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村信息动态管理。此工作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政府组织帮扶单位、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四、贫困村建档立卡方法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主要用于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资金绩效管理考核、片区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并为扶贫开发决策提供依据。《贫困县监测表》包括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帮扶情况和扶贫成效等六个方面内容。监测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五、工作要求

坚持扶贫开发到村到户与镇区发展相结合,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资金分配与扶贫瞄准及成效相挂钩,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并建档立卡,并将其作为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建档立卡领导小组,各村也要设立相应机构,精心组织部署,加强指导协调,抽调责任心强的人员从事此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强化宣传培训。各村要统一部署,召开会议,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结对帮扶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和每个行政村,做到家喻户晓,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要认真组织各类业务培训,确保建档立卡工作规范有序、数据真实。规范操作程序。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识别工作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贫困户识别要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有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要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正。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杜绝平均分配。落实工作经费。镇政府将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用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必需的宣传培训、材料印制、数据录入及信息化建设等支出。

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一、深刻认识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的重要意义

1.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自2014年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以来,我们经历一个从扶贫对象比较精准到不断精准的过程,贫困人口数据得到了不断的清冼,数据的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去年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后,各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一系列的审核、核查、审计和巡视,贫困户识别的精准率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各地对贫困户的分布、贫困特征、主要致贫原因等进行了分析,从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帮扶政策措施,使“六个精准”落到实处,“五个一批”具体到户,脱贫规划具体到人。脱贫攻坚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可以说,精准识别贫困户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是所有扶贫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依据,是检验脱贫攻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的手段。因此,各地要把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工作作为目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力求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和录入数据的准确无误。

2.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采集信息是对党委、政府扶贫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今年上半年,国务院颁布了对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并组织了第三方对去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试评估,国家信息系统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相关数据就是评估的重要依据。今年,系统中还增加了扶贫资金和项目业务管理模块,这些数据都是对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省对各地、对贫困县的考核也将以信息系统和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考核工作十分重视,决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提出的“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总体要求,着力在加快脱贫攻坚进度、提高脱贫攻坚实效、提高脱贫攻坚能力和创新脱贫攻坚机制上体现精准和领跑,努力打造脱贫攻坚的“江西样板”。

3.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是第三方评估的重要对象。2017年1月,国家将就对省委、省政府考核内容进行第三方评估,主要评估各地的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脱贫,以及帮扶政策、扶持措施的满意度,并据此对省委、省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评分。省将于2016年12月组织第三方,对各地今年的脱贫贫困户、退出的贫困村、摘帽的贫困县,以及相关的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脱贫,帮扶政策和扶持措施的满意度等进行评估。评估的对象就是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随机抽样取得。各地要对信息系统和精准脱贫大数据系统中的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落实、帮扶效果等各种数据,认真采集和录入,确保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成性。

二、认真组织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录入工作

1.认真组织扶贫对象的动态调整。国家信息系统中2013年底有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346万人,2014、2015年全省共脱贫142万人,2015年底的贫困人口为200万人。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已经以2015年底的未脱贫贫困人口200万人为依据,下达了脱贫滚动计划。精准永远在路上。随着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和督查检查手段的不断加强,各地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部分符合条件而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各地要利用这次扶贫对象动态调整的机会,再一次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再一次清冼建档立卡信息。我们将向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报告,请求开放系统的增删功能。对增补建档立卡贫困户,各地要严格执行扶贫对象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严把认定质量关。符合条件的对象,一个不少,全部纳入;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坚决不纳入。

根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制度衔接的实施方案》,省扶贫和移民办、省民政厅联合组织开展了对全省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68.6万户200万人和农村低保对象102.7万户170.8万人进行了台帐比对。已列入建档立卡的有43.4万户、82.9万人;未列入建档立卡低保人口有59.2万户、87.8万人。未列入建档立卡的低保人口大致有四类:一是因当地低保人口数大于贫困人口数即所谓“倒挂现象”,有12.3万人。二是因识别方式不一致,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按户识别,而低保人口识别是按户识别和按人识别相结合,导致42.8万名低保人口无法列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之中。三是部分地方将低保人口与贫困人口分开,这类人群约有7万人。四是因扶贫对象一年变动一次,而低保对象每季度或半年变动一次,年中期间新增的低保对象无法及时识别,符合条件的也无法及时列入扶贫对象,这一类人群约16-17万人。省拟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继续将新增低保人口指标主要安排于贫困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并逐步适当调整存量指标向贫困地区倾斜。各地在安排新增低保人口时,要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择。二是坚决纠正部分地方不允许农户同时享受建档立卡扶持政策和低保户扶持政策的做法,并组织开展对因此而未列入建档立卡的7万名低保人口进行识别,对经识别符合条件的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是对因倒挂而未列入建档立卡的低保户开展一次识别,对经识别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四是统一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动态调整时间,确定每半年同步开展一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动态调整工作。因此,各地要结合这次动态调整,对不允许同时享受建档立卡扶持政策和低保户扶持政策的农户、因倒挂而未列入建档立卡的低保户进行再一次的精准识别,将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能纳入。

对清理不符合条件贫困户的问题,各地要坚持实事求是,正确执行“回头看”过程中的“七清四严”。省扶贫和移民办曾下文要求,对七类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票否决”,四类贫困户严格甄别。各地在实践中发现,确实还有一些很特殊的贫困户,既有上述“七清四严”的情况,但生活确实困难。各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七种一票否决情形要进行具体的审核和甄别,不能简单化、机械化、“一刀切”地处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支出型贫困问题,要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考量。对因大病医疗、教育等大额支出造成家庭贫困的,要及时按要求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予以扶持。同时,要严防“冒进思想”,人为地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降低贫困发生率。对被清退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将建档立卡和贫困户的识别政策、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等原原本本、完完全全地交给群众,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各地一是要按照“上年底贫困人口数-当年清退贫困人口数-脱贫贫困人口数+返贫(新增)贫困人口数=年底未脱贫贫困人口数”的要求,分年度算清本市、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二是要做好历史年度贫困人口数据的衔接工作。各地每年的贫困人口数量和脱贫人口数量,要与市、县委书记和市、县长与省签订的减贫责任状数据相衔接。每年清理的不合格贫困人口在规模上要具备合理性,严禁人为地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退出贫困户,要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严禁“数字脱贫”。

2.认真组织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的有序退出。今年2月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意见》,为我省一季度对2014、2015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开展第三方评估提供了指导意见。4月份,国家出台《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根据新的文件精神,省办对原文件进行了修改,并提请省委省政府以两办名义已于9月1日联合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实施意见》。我们一是要把握退出标准。实施意见在退出标准上进行了调整,其中贫困村的退出要求贫困发生率由原文件的应低于4%修改为应低于2%;贫困县退出要求贫困发生率由原文件的应低于3%修改为应低于2%。最近省办下达贫困村退出标准,各地要依据标准审定。二是要把握退出程序。实施意见明确,贫困户的退出要经过“7道程序”,即按照预退出、精准扶持、摸底调查、民主评议、入户核实、退出公示、批准退出的程序执行;贫困村的退出要经过“5道程序”,即按照对象初选、精准扶持、调查核实、公示公告、批准退出的程序执行;贫困县的退出要经过“5个环节”,即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申请,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初审,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第三方评估,经社会公示,再报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专项评估检查,符合条件的由省政府正式批准退出。三是要把握抽查和评估要求。对拟退出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对其进行抽查和评估。县级政府对当年退出的贫困户,抽查覆盖率不少于10%。设区市对退出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抽查,对当年退出的贫困村抽查覆盖率不少于20%。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根据退出计划执行情况,对当年退出的贫困户和贫困县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并结合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抽取部分退出的贫困户、贫困村进行核查。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至2020年,继续享受中央、省级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贫困村退出后至2020年,继续实施贫困村村级扶贫开发规划。贫困县退出的当年,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时加5分。四是要把握时间节点。明年1月,国家将对精准扶贫和摘帽的贫困县进行第三方评估,并据此对省委、省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考核。各地要顺排工序、倒排工期,部署并安排好贫困退出工作。省办决定,各县在10月就要启动2016年的贫困退出工作,我在9月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已经部署。各地11月底前,要完成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在市、县级层面的所有程序,并将确定的退出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的具体名单报省,省将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核查。

3.认真组织建档立卡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各地要根据今天上午陆春生主任的讲话要求,以及计财处的布置,充分发挥县乡村,特别是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作用,做好建档立卡信息的采集、校核和录入等基础性工作。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要做到层层审核把关,确保高标准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等基础数据精准真实。

这里要强调的是,关于国家信息系统和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管理的运行问题。加快建设我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是今年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将为资金精准投放、实时跟踪、统筹管理、科学考核提供重要依据,对进一步做好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意义重大。6月中旬,尹建业副省长主持召开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平台建设工作。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8月底完成了管理平台的框架和模块建设,9月初在井冈山市、吉安县进行了数据上线运行,预计11月初基本完成全省数据上线运行,实现对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有关数据的衔接;2017年一季度末之前,将实现全省脱贫攻坚数据共享,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信息互通。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开展有力的脱贫进展督促。通过及时掌握全省到村到户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各项扶贫政策是否做到了因户施策,并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及时向各行业部门反馈,为其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也为省委、省政府对脱贫攻坚开展督促检查提供基本依据。同时实现便捷的脱贫成效网上评估和考核依据。根据各行业落实精准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量化业务和工作指标,定期跟踪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实现网上测评和绩效比对,即时掌握全省的脱贫成效总体情况和各项具体脱贫指标完成情况,为全省脱贫攻坚评估和考核奖惩提供准确依据。

大数据平台最关键的就是数据的采集、维护和运用。省办将成立专门队伍加强对数据平台的管理和维护,有的县也组建了数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县、乡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优秀干部中选调,负责全县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与维护,各地可参考借鉴。

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省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都是重要的信息管理平台。由于今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要在两个系统中,同时更新信息数据。省将加强与国务院扶贫办的协调,有效解决好两个系统数据的衔接问题。各地要有效地统一两个系统的数据,使两个系统的数据完全一致,不能形成两张皮。

三、目前几项重要的工作

1.关于巡视问题整改。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反映我省“有些扶贫项目认证不充分、资金闲置、没有惠及贫困群众”。为此,经省办研究,提出了以下的整改措施,一是完善规划,各地要尽快完成“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二是要加强项目认证,从2017年起,对投资20万元以上的扶贫项目,要召开认证会进行认证。还有就是加强督促、检查,纳入考核等措施。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资金闲置和惠及贫困群众的问题。资金闲置应该主要是指去年和前年的产业扶贫资金,今年的资金没有规定具体的投资方向及规模,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全部由县决定,应该不会有闲置的问题。各地要加快资金使用进度,到年底未支付的资金不能超过资金总额的30%,这个指标是要纳入考核的,省办也将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通报。关于前两年闲置的产业扶贫资金,各地要结合今年的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有效地化解投资矛盾,将闲置资金在年底前全部使用完毕。

2.关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使用是一项重大的改革,省也印发了《江西省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实施意见》。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近日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涉农资金整合进行进一步的督促。一是要加快制定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省要督促贫困县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规划,确保规划项目与本县脱贫需求相一致、与统筹整合资金规模相配备、与部门重点任务相衔接。在此基础上,加快制定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并按程序报省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二是要加快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省要指导县依据资金统筹使用方案,加快制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具体办法,并以县级人民政府文件印发。三是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分配给贫困县的资金一律采取“切块下达”,不得指定具体项目或提出与脱贫攻坚无关的任务要求。

据了解,全省58个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试点县中很多县还没有制定统筹整合实施方案,统筹整合工作进度较慢。为此,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于8月初下发了《关于抓紧制定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已经出台扶贫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编制脱贫攻坚规划,进一步细化措施,构建和完善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实施方案、脱贫攻坚工程具体实施方案等政策框架体系,并将包括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在内的井冈山市和吉安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及实施办法印发给了各地参考借鉴。各地要根据国家的要求,县在11月中旬前完成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的制定工作,12月中旬前完成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的制定,还没有出台的县(市)要抓紧研究制定。

制定统筹整合实施方案,一是要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根据脱贫攻坚考核标准,在由各相关职能部门会同乡村分别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目前本地基本状况与考核指标要求差距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脱贫攻坚总体实施方案。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目标要求,结合前期调查摸底掌握的情况,进一步明确具体帮扶政策并测算政策实施所需资金,再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调查摸底并编制到村到户项目资金需求统计表和投资概算。二是要明确整合原则和范围。强调政府落实、统筹使用,多方筹集、全面整合,精准发力、注重实施,加强协调、强化责任的原则,做好整合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安排的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同时结合“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将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部分资金也要纳入整合范围。三是要强化整合措施。按照“五个明确、两个打破”的思路强化整合措施,即:明确部门职责权限、明确项目申报程序、明确项目规范建设、明确项目验收程序、明确资金拨付流程,打破资金使用权限、打破资金分部门管理的限制。省里也将针对性指导地区就差异化政策视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取消废止、增减拆并、保留扩展、吸收统一等调整,从源头上把牢改革的总开关。四是要明确整合资金使用方向。按轻重缓急和脱贫攻坚需要,以全省精准脱贫“十大工程”为依托,明确项目建设规划和资金预算安排,制定详细预计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情况表和预计资金使用方向情况表。

3.关于产业扶贫。5月中旬在井冈山召开了全省扶贫和移民产业扶持现场会,就有关政策作了培训。主要是:在组织形式上,推广“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组建一个合作组织或选择一个龙头企业、设立一笔扶贫信贷通、落实一种部门帮扶机制”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在产业业态上,依托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光伏产业、电商扶贫及服务业等。在经营形式上,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扶持其通过加入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探索通过资产性收益扶贫,增加收入。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农户将承包土地出租给龙头企业,将产业扶持到户资金投入龙头企业,到龙头企业打工或返租倒包发展产业,贫困农户可获得租金、股金和薪金等。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在赣州市等地,探索出了一条“扶贫工厂”、“扶贫车间”的产业扶贫模式。就是利用贫困村、搬迁扶贫移民集中安置点等贫困农民较集中的地方,建设一个“扶贫工厂”、“扶贫车间”,承接较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承接外地工厂的来料加工,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赚钱,有效地解决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孩子等社会问题。这是产业梯度转移在贫困农村的具体体现,是经济发展规律,我们要利用好,要发挥好它的扶贫作用。

从目前调研情况来看,各地不断加强探索,有的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这里要强调:一是产业扶贫要加快进度。到目前为止,有的地方还未上报2016年产业扶贫资金安排计划备案,甚至有部分地方2015年项目还没有落实。这与工作计划严重脱节,影响了我省总体工作进度。请各地回去后抓紧时间按要求确定产业资金项目,并按程序上报市里、省里备案。二是光伏扶贫要把握政策。我省光伏扶贫工作自去年启动以来,省办和省发改委(能源局)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很多地方非常有积极性。但是因为光伏项目上网电价度电补贴指标有限,竞争非常激烈。按照有关能源发展政策,目前省里只支持分户式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项目,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在这里提醒想做光伏扶贫项目的地方,要加强与当地能源部门的沟通联系,吃透国家和省里光伏扶贫的政策,按照政策要求上报光伏扶贫项目实施方案。三是金融扶贫要加大力度。截止今年8月底,我省已有57个县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受益村数4932个,其中贫困村1635个,安排风险补偿金8.2亿元,贫困户累计贷款户数9.1万户,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1.1亿元,可以说这项工作今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成绩的背后隐藏了很大的问题,在安排风险补偿金方面,赣州市占了全省89.7%;当年累计获贷贫困户数方面,赣州市占了全省90.2%;当年累计发放贷款额方面,赣州市占了全省91.8%,其它地市的工作长期在低位徘徊,甚至还有两个设区市到目前为止工作还没有启动。省办将对8月份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省通报,希望工作落后的地方抓紧时间,迎头赶上。四是保险扶贫要主动作为。作为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省办和省保监局加强了沟通协调,已经下发了《关于保险业助力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还将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产业精准扶贫保险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全省贫困农户试行精准扶贫“产业扶贫保”和“金信扶贫保”特惠保险政策,通过开展产业精准扶贫保险服务,着力为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风险防范、融资增信上的倾斜支持,让其增收脱贫有可靠依托和坚实保障。为了更好地推动各地做好重大疾病商业附加保险工作,近期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印发省六单位制定的有关细则,要求各地务必在年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明年年初全面实施。各地接通知后,要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协调当地保险机构做好产业精准扶贫保险和重大疾病商业附加保险工作。五是扶贫再贷款要尽早安排。扶贫再贷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里明确提出的金融扶贫特惠政策,为进一步促进扶贫再贷款政策落地落实,加大对贫困地区扶贫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国务院扶贫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建立扶贫再贷款资金精准使用管理机制的通知》,对这些工作专门进行了部署,并要求每月上报工作进度。扶贫再贷款的支持对象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具有扶贫功能、承担扶贫责任的涉农龙头企业和小微企业,并突出在我省重点贫困地区。目前,省办已经和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进行了沟通,将联合发文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到时请各地认真对照文件要求搞好摸底调查,并重点把好企业挂钩带贫关口,和人民银行一起组织做好扶贫再贷款工作。

4.关于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精准结对帮扶工作。目前全省共有10160名第一书记、30万结对帮扶责任人和3792个部门单位定点帮扶2900个贫困村派驻的10656名扶贫工作队干部,开展精准帮扶工作。为进一步织牢帮扶网络、压实帮扶责任,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全面压实扶贫帮扶责任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覆盖全省所有贫困村的基础上,结合乡镇干部日常驻村工作,向所有行政村派驻扶贫工作队或第一书记,以解决全省约60%左右贫困人口分布在非贫困村的现状,确保消除帮扶死角,不留盲点。并要求健全管理机制,在各地现有的“领导挂点、部门帮村、干部帮户”工作基础上,由挂点乡镇的县领导统筹所辖各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乡镇联系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等扶贫帮扶责任主体方组建扶贫帮扶工作团,指导各方准确掌握贫困状况,督促落实精准扶持措施,帮助协调解决帮扶工作中遇见的相关问题,定期研究,统筹安排,建立联动推进机制,协同推进落实。目前,赣州、抚州、上饶三个设区市已做到了向所有行政村派驻工作队或第一书记,其他地区要抓紧做好这项工作。这也是中央、省委督查的重要内容和媒体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次陪同省委鹿心社书记在井冈山调研,鹿书记亲自让市领导打电话给结对帮扶干部询问有关情况。因此各地要抓好精准帮扶工作。

第一,正视帮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上半年,省扶贫和移民办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工部先后7次对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督查调研,发现了精准帮扶工作在选派、管理、考核、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地方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数较多,影响帮扶实效;二是驻村帮扶一年一轮换,时间太短,直接影响帮扶效果;三是有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没有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未按规定时间驻村,帮扶工作留于形式;四是中央关于落实第一书记的工作经费和专项帮扶经费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缺乏保障;五是部分县对省市两级选派的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没有统筹管理、统筹考核,省市两级派驻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有的处于“放羊”状态。

第二,强化精准帮扶机制。省委组织部已明确,要落实有关制度,在干部结对帮扶上,指导各地科学调整帮扶任务;在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选派上,做到应派尽派,选优配强。在管理考核上,明确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驻村工作不少于2年,期间不承担选派单位工作。明确由各县对各级驻县帮扶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统筹管理,统筹考核,强化日常督导检查。在保障激励上,拟由派出单位每年统筹安排第一书记工作经费不少于1万元,由各地在统筹下达的财政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贫困村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扶贫资金不少于5万元,列为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专项帮扶经费。在落实责任上,对不重视不支持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的单位,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对造成不良影响、干部群众意见大的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召回并问责。

第三,推行精准帮扶“一证两册”。为了让扶贫帮扶举措清清楚楚、帮扶效果明明白白,也让帮扶干部工作有据可查,省办在全省推行精准帮扶“一证两册”,请各地要扎实抓好“一证两册”的发放和规范填写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登记证》要由帮扶干部指导贫困户填写或由帮扶干部帮助填写由贫困户签字确认,《精准脱贫帮扶干部手册》由帮扶干部根据帮扶工作认真记录,《精准脱贫政策宣传手册》由各地梳理省、市以及本地政策,分门别类具体列出。要实事求是,切忌编造乱填,填写的内容、数据要真实、准确,经得起核实、检查。以“一证两册”为依托,基层干部、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密切掌握相关工作动态和工作对象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事件苗头,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严防和杜绝甘肃农妇杀子类似事件的发生。

特别要强调的是,各地还要切实做好搬迁移民扶贫工作,一是抓紧完成今年的项目,二是切实做好明年项目的准备工作。

今年紧张繁忙的脱贫攻坚工作到了关键时刻,检验脱贫攻坚成果的时刻就要到来,我们将迎来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迎来国家精准扶贫和摘帽贫困县的第三方评估,迎接国家对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的考核,让我们以对党、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全省提前两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奠定扎实基础!

(本文为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书记、主任章康华11月2日在全省2016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题目系编者所加,发表时略有删节。)

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篇3

镇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拉开序幕

5月8日,镇召开25个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培训会议。为促进该镇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有效开展,确保任务按期完成,镇及早谋划,制定方案,组织25个村扶贫联络员参加培训,全面拉开此项工作的序幕。

实施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大创新,建档立卡是前提,按照县扶贫办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镇进一步细化各阶段任务完成时间节点,坚持“客观求实、分类指导、规模控制、到村到人”的原则,明确工作方法和步骤,确定专人进行专门培训,强化责任,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全镇6283名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

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篇4

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开展以来,南木乡通过“五个强化”,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目前该乡完成了全乡总户数5623户,总人口60413人的排查,确定了14524人的农村扶贫对象,材料整理归档及信息录入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预计6月底可完成该项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是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从党政办、统计、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抽调相关人员,成立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办公室,由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本乡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强化业务培训。该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根据工作需要,该乡对所有涉及到此项工作的各村两委干部及抽调干部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通过培训,切实让工作人员全面、准确掌握相关政策原则、指标要求、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

(三)强化经费保障。该乡安排工作经费6500元,切实解决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必需的宣传培训、表格印制、调查摸底、误工补助、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录入信息等费用开支。

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扶贫政策 篇5

一、就业扶贫对象

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二、就业扶贫

1.职业培训补贴。贫困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每人每课时不超过8元;参加家庭手工业培训,补贴标准每人每课时不超过6元,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2200元;参加创业培训,补贴标准每人最高不超过1200元。

2.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贫困劳动者,给予全额鉴定补贴。

3.企业吸纳税收优惠。商贸、服务、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当年新招用贫困劳动者就业,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每人每年定额5200元的标准减税。

4.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当年新招用贫困劳动者数量达到现有在职职工总数25%(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15%),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无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行为的小微企业,可申请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的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期限内,按贷款合同签订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

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篇6

一、建档立卡资料1、2014精准识别2、2014年精准帮扶3、2014年精准退出4、2015年精准退出5、2015年精准帮扶6、2015年回头看资料

7、系统完善请况,与纸质资料是否一致。

8、2016年脱贫名单是否精准

二、2016年精准扶贫回头看资料

1、组会议记录。

2、组签到册。

3、公示名册。

4、公示图片。

5、村会议记录

6村会议记录。

7、村签到册。

8、公示名册。

9、公示图片。

三、易地扶贫搬迁20分

1、一户一档(一申请、一承诺、审核表、户口薄及享受成员复印件、旧房照片)。

2、(房屋复垦的照片、新房照片)搬迁后纳入考核

3、组评议记录

4、村复议记录

5、公示图片

四、临时交办任务。

1、搬迁南白56户一户一档。

2、重慢病审核。

3、包保变更。

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篇7

补助5.5万元

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我省近日出台《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的意见》,在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筹集渠道、补助标准、省市县分担比例及还款责任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

此次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扶贫办联合制定出台的陕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四个相关规定。1明确了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内容

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安置房建设人均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户型面积以60、80、100平方米户型为主,最大不超过120平方米;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要按照“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盖”的要求建设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

2明确了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标准

根据安置方式不同,采取差别化补助标准,对采取集中安置方式的,建房人均补助2.5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人均补助2万元,旧宅基地腾退复垦人均奖励性补助1万元;对采取分散安置方式的,建房人均补助1.5万元,旧宅基地腾退复垦人均奖励性补助1万元。

3明确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筹集渠道及负担比例

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补助5.5万元的标准,中央及省财政与市县按照4∶6的比例分级负担。4明确了融资主体

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篇8

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XX省委

XX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X委发[2016]XX号)和《XX省委

XX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X委发[2018]XX号)、《XX市脱贫攻坚三年规划》(X委办发「2018」XX号)《XX县委办公室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X县2019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为确保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攻坚任务,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和目标任务

(一)实施范围

1、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二次改造的危房户。

2、经第三方鉴定,评定为C级和D级危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二)目标任务

2019年4月1日起全面开工建设,6月底前完成2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次改造的危房,其中C级33户,D级245户,确保脱贫人口住房安全;确保住房安全贫困户比率达到98%以上;确保销号贫困村住房安全贫困户比率达到98%以上。

二、补助对象与补助标准

(一)危房改造补助对象确定和房屋等级评定

为精准识别,确保改造对象房屋改造无误,委托第三方XX市方正检测有限公司具体负责2019年农村房屋危险性等级评定工作,各乡镇(场、街道)要做好本辖区内危房改造户的精准识别认定、房屋危险性等级评定工作,负责档案整理、住房城乡建设部危房改造信息系统录入、上报等工作。

(二)补助标准

脱贫任务中的建档立卡危房户C级(维修加固)每户补助5000元;D级(拆除新建)每户补助30000元。

三、实施程序

(一)成立组织

各乡镇(场、街道)要成立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和危房验收核实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分管领导主抓危房改造工作,各乡镇(场、街道)纪检、城建办、扶贫办、财政所、民政办、村书记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各乡镇(场、街道)对建档立卡户的危房户必须应报尽报,不得漏报、瞒报,并对出现漏报瞒报的所带来的后果负主体责任。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依据《XX省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标准》,严格贫困人口识别程序,严格筛査贫因人口识别标准,采集信息要精准。

2、房屋改造过程中,巡查指导工程质量和抗震安全等相关工作。

3、开展峻工验收核实工作。

(二)审批程序

1、个人申请,符合危房改造条件贫困的农户,自愿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如实填写申报材料,村委会汇总后形成纸质档案,上报到各乡镇(场、街道)。

2、村级初审。村委会负责接受危改户的申请并进行初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初审结果需在村务公开栏进行7天公示公告;经公示无异议后,将精准危房改造贫困户名单上报到各乡镇(场、街道)。

3、乡镇审核。各乡镇(场、街道)收到村委会的改造名单后,应及时组织人员上门对房屋状况进行现场勘察,精准核实,然后上报XX县住建局,经第三方鉴定后。将纸质档案材料报送县住建局、扶贫办,以备审计,同时应将电子数据录入信息系统。

4、县级审批。县扶贫办对各乡镇(场、街道)上报的危房改造初级名单进行最终等级认定后,由县危房改造领导小组确定改造名单,同意审批实施。最终按审批流程完善档案工作。

(三)竣工验收

危房改造完成后,各乡镇(场、街道)按照基本建设要求及时组织逐户验收核实,形成验收报告上报县住建局、扶贫办。住建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抽出人员组成验收小组按30%比例进行随机抽验,验收合格后按规定及时发放补助款。

(四)档案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

1、实行“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每户的纸质档案必须包括《农户申请表》、《建档立卡手册》、《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纪要》、《乡、村两级公示照片、内容》、《危房改造协议书》、《农户危房改造房屋验收表》、《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政造农户纸质档案表》、《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验收表》、《检测报告》、危房改造户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照片等材料,并将农户档案及时、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地录入信息系统。

2、加强档案审核。及时处理系统中的错误基本信息数据、相关证明材料、签字盖章和姓名音同字不同,避免出现重复的农户信息。完善档案管理,按材料程序要求装订。

3.加强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完善调查采集信息,并对已录入信息实行更新。未录入农村住房信息系统中的危房,不能列为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对象。对当年危房改造户,要及时更新相应的信息,农户身份及危房信息发生变化的,每年年底按程序进行及时调整。

四、改造要求

(一)建设方式

危房改造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确有困难的,各乡镇政府进行组织、协调,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并与农户自愿签定好危房改造合同。

(二)建设标准

改造后的农房需满足建筑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和基本功能齐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的标准。严格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要求,改造房屋的建筑面积原则上1至3人户控制在40-60平米内,且1人户不低于20平米、2人户不低于30平米、3人户不低于40平米;3人以上户人均建设面积不超过18平米,不低于13平米。

按照XX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关于细化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房屋建筑面积标准的通知》(X保居办发【2018】XX号)文件要求,无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的贫困户,按照国家规定建筑面积标准进行改造;有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的贫困户,可适当提高改造建筑面积标准,但不能超出改造前原住房的建筑面积。

各乡镇(场、街道)要按照基本建设要求加强引导和规范,积极组织制定农房设计方案,为有扩建需求的危房改造户预留好接口,防止群众育目攀比、超标准建房,同时要根据村庄规划实施风貌管控,要求危房改造的农户要自行修缮院落围墙,开展院落环境卫生整治,整体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三)质量安全

1、各改造要健全农村危房改造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建村[2011]115号).可以选用县住建局推荐使用的通用图集,或者由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的设计方案,也可由相关部门认可且承担施工任务的农村建筑工匠进行设计。

2、农村危房改造必须由经培训合格的农村建筑工匠或者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承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农村建筑工匠或者单位要对质量安全负责,并按合同约定对所改造房屋承担保修和返修责任。

3、各乡镇(场、街道)建设管理员要加强对农房设计的指导和审查,在农村危房改造的地基基础、抗震措施和关键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及时到现场逐户技术指导和检查,发现不符合基本建设要求的当即告知建房户,并提出处理建议和做好记录。

4、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时住房应满足以下基本质量要求:选址安全,地基坚实;基础牢靠,结构稳定,强度满足要求;抗震构造措施齐全,符合规定;维护结构和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建筑材料质量合格。

五、资金管理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要按照《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6)216号)等有关规定,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执行规定标准,直接将补助资金拨付到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滞留或变相使用。县财政部门要会同县纪委监委,审计、督查室等部门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住建局、扶贫办等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

六、其它工作要求

(一)加强部门协作

县督查室、住建局、扶贫办、财政局、民政局、残联等有关部门,要协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危房验收工作,要建立畅通的反映问题渠道,公布举报电话并对群众反映问题及时调查处理;财政局负责贫困户补助资金拨付工作,扶贫办负责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份识别认定工作,各改造承担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主体责任,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做好现场指导、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保障以及验收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县督查室、审计、纪委监察部门的监督和开展专项检查,查定问题处理到人,要加大警示宣传力度,定期通报有关问题及处理结果。

(二)实行月报制度,加强政策宣传

各乡镇(场、街道)要严格执行危房改造进度月报制度,每月5日前将上月危房改造的建设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工作建议等情况报县住建局和扶贫办。各地要制作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明白卡并免费发放到每一户危房改造对象,利用多种渠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展,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工作成效,营造积极的與论氛围。

(三)防止虚报改造任务

要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改造信息包括改造前、改造中及改造后照片必须全部录入信息系统。要加强对信息系统中已录入信息的管理和检查,及时整改错误及重复信息,设定抽査比例下限实地检查工程实施情况严肃处理弄虛作假、虚报改造任务的行为。

(四)防止做表面文章

农村危房改造解决的是住房安全问题,改造后房屋必须满足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禁止单纯将补助资金用于房屋粉刷、装饰等与提升住房安全性无关的用途。对于往年已享受过农村危房改造补助但住房安全性未达到要求,各地要自筹资金解决其住房安全问题,并对违反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有关规定的行为追究责任。

(五)提高农户满意度

危房改造实施到户技术指导,简化申请审批程序,加强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提交申请材料的难度,不得向补助对象收取任何管理费用。

附件:2019年XX县农村二次改造危房任务指标表

2019年XX县农村二次改造危房任务指标表

序号

乡镇

C级危房户数

D级危房户数

危房数

XX乡

XX乡

0

XX镇

XX镇

0

XX乡

XX乡

XX镇

XX乡

0

XX镇

XX乡

0

XX农场

0

XX镇

0

XX镇

XX镇

XX镇

XX镇

XX乡

0

XX镇

XX乡

XX镇

XX镇

XX乡

XX乡

0

XX乡

0

XX乡

XX镇

0

XX镇

0

合计

245

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篇9

实施单位:通化乡人民政府通化乡新庄村委会

帮建单位:平凉市科协、平凉市建筑设计院

二、基本情况

通化乡何岔村(已并入新庄村)位于庄浪县东北部,北水洛河上游河谷。

处于关山林缘区,距乡政府6公里,现有3个社146户657人,耕地面积1974亩,人均3亩。

现有劳动力322人,其中男174人,女148人。

现有大家畜200头,鸡存栏1000多只,猪存栏124头,农民人均纯收入1736元。

有贫困户59户236人。

全村共有道路4条,总长11公里;人饮工程1处,全部通上了自来水;现有四年制初小一所。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认真贯彻县委及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

以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稳定解决低收入人口温饱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加大产业化扶持力度,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2、规划原则

(1)坚持综合开发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在抓好经济发展项目的同时,统筹兼顾,搞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使该村的基础条件、经济结构、社会发展程度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同时,要从实际出发,集中有限资金,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解决的困难,在产业开发上走多业并举,一业突破,科技致富的路子。

(2)坚持整村脱贫与扶持低收入农户相结合的原则。

重点突出扶贫开发的特征:在着眼于整村开发脱贫致富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户特殊情况,因户制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扶持其尽快实现稳定解决温饱。

(3)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贯彻国家扶贫政策,把国家的投资、部门帮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以群众自筹、信贷资金、投工投劳为主,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建设资金,加大物资、资金投入力度。

3、建设目标

(1)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通过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75%以上。

(2)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3)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人均产粮达到340公斤,全村所有农户实现稳定解决温饱。

四、建设内容

1、计划投资7.5万元,治理防护河堤150米。

2、计划投资6万元,改扩建道路6公里,达到通村四级公路标准。

3、帮扶贫困户30户,年内解决温饱。

4、发展养殖大户(养牛户)10户,种植优质牧草100亩,种植洋芋500亩,输出劳务人员200人,完成“三荒”造林300亩。

5、计划投资9.6万元建成沼气户60户。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帮扶帮建,使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合理,村民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普及推广,增强“造血”功能。

使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从而达到整体脱贫致富的目标。

2、社会效益分析

规划的项目一次性启动和全面实施,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深层次挖掘村域资源潜力,有效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村民科技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群众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生态效益分析

本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基础,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既加快了农业生态环境向良性化方向发展,又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密切协作

成立由政府乡长任组长,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任副组长,驻村干部、贫困户代表、妇女代表、致富带头人、小学校长、村民代表和社长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篇10

为进一步做实做强这项工作,根据湖南省扶贫办《关于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湘扶办发〔〕14号)和《关于进一步明确全省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工作的意见》(湘扶办联〔〕2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和统贷统还问题的意见》(湘扶办联〔2015〕2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金融的助推及杠杆作用,促进产业发展,激发贫困农户内生动力。

按照“有需求、贷得出、收得回”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程序、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鼓励全市所有银行金融机构对农村贫困户开展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的小额信用贷款,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完成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目标,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如期脱贫。

二、实施对象及范围

全市建档立卡的所有贫困户中有发展意愿、有发展潜质、有资金需求、有还款来源并通过银行金融机构评级授信的贫困户,鼓励支持能够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及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效益较好的其他企业以分贷统还方式参与脱贫帮扶。

三、扶贫贷款的任务、用途及效益

1、目标任务。

紧紧盯住全市如期脱贫这一主体目标,围绕“扩面、提质、增量、高效、安全”十字方针,充分发挥银行金融业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及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以分贷统还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作用,扩大贷款受益面。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总数为24353户,金融部门要积极组织评级工作,评级工作要覆盖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参评率要达100%,有效授信率达90%。

今年首批金融扶持贫困户发放面不得低于20%,支持贫困农户不得少于4870户,发放扶贫贷款7300万元,各乡(镇、办事处)计划发放数见附表4。

如果扶贫项目较多,需增加发放数,需由乡(镇、办事处)向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提出申请,经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增加。

2、贷款用途。

扶贫小额贷款要围绕产业发展这个核心,精准发力。

信贷资金必须用于发展产业,贫困农户有能力自己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可将扶贫小额贷款直接贷给农户,扶持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自己没有条件发展生产的,可通过自己申请,乡镇推荐,发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及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其他企业(以下简称“扶贫企业”)作用,实行分贷统还模式扶贫,该模式要求“扶贫企业”必须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回报给贷款贫困户年回报率不得低于10%),禁止将信贷资金用于简单的资本分成。

3、注重贷款效益。

各乡(镇、办事处)要抢抓机遇,认真筛选产业项目,力争通过金融扶贫支持,尽快发展农业产业项目,跟踪和掌握贷款使用情况,并对扶贫信贷进行效益评估。

扶贫贷款不得用作购置生活日常开支等非生产性支出,也不得转借给他人使用。

4、确保贷款投放安全。

各乡(镇、办事处)在筛选项目及推荐贷款人时,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安全,按照“贷得出、收得回”的原则进行把关,凡由各乡(镇、办事处)推荐的贷款,以乡(镇、办事处)为主督促收回,各乡(镇、办事处)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由村委会和村金融扶贫部把好初选关,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和办法,确保信贷资金安全,防止出现不良贷款。

按照“谁推荐、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推荐贫困户及企业。

对程序到位但确因无法抗拒的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的符合核损条件的贷款,经办人员实行尽职免责;对因工作不负责或弄虚作假造成贷款收不回的直接责任人实行追责。

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对各乡(镇、办事处)坏帐率进行考核并与发放贷款挂钩。

四、贷款品种及额度

(一)贷款产品。

扶贫贷款全部实行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

市金融产业扶贫部对扶贫小额贷款给予贴息扶持。

(二)贷款额度。

1、全市额度。

全市扶贫贷款总额度按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的10倍比例投放,贷款风险补偿金随贷款总额进行扩增,总额度由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负责把关,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按政策及时增加风险补偿金。

2、个人额度。

由银行按1至5万元/户标准对贫困户进行信用贷款授信,获得有效授信的,由各乡(镇、办事处)在授信额度内推荐发放数。

未取得有效授信贫困户不得享受扶贫贷款支持。

3、分贷统还企业扶贫帮扶额度。

实行分贷统还的扶贫企业,由企业向各乡(镇、办事处)提出申请,经乡(镇、办事处)筛选同意后向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推荐,由市金融扶贫工作部对企业进行考查,并征求贷款银行意见后,在全市公示,无不良反应的,批准为我市扶贫企业,并根据企业实力,审批扶贫企业帮扶额度。

4、创新发展精准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

鼓励分贷统还扶贫企业参与“政银保”分担风险。

扶贫企业需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且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鼓励分贷统还扶贫企业参加“政银保”增信,凡参加“政银保”的企业,凭保单可增加授信额度。

(三)贷款期限。

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对生产周期超过1年的农业生产项目,可根据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四)帮扶企业及扶贫对象因项目发展需要,在享受扶贫贷款的同时,银行优先提供“五权”抵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流动资金贷款等贷款,属新型农业企业的,可享受财政三年50%的贴息补助。

五、贷款流程

所有贷款扶贫对象,首先需向银行申请扶贫信用授信。

银行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发放《耒阳市贫困农户信用贷款证》。

1、农户贷款流程。

(1)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持《身份证》和《耒阳市贫困农户信用贷款证》向所在村金融服务站提出申请,村金融服务站对项目及还款能力进行审核同意后向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申请扶贫贷款(申报资料需经村服务站审核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2)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对申请人的主体资格、基本条件、经营项目、银行授信等内容进行审核,审核同意并提出贷款建议。

(3)根据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初审意见,乡(镇、办事处)扶贫领导小组或人民政府审核发放贷款建议数。

(4)乡(镇、办事处)人民政府统一造册且经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推荐到相关银行。

(5)银行根据乡(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审核表,按贷款需要收集资料、审批贷款,签订贷款合同,发放贷款,扶贫贷款要简化手续,限期办理。

(6)贷款归还。

贷款到期前30天,由贷款银行和村金融服务站向借款方提前催还。

2、分贷统还金融扶贫企业贷款流程。

在贫困户及“扶贫企业”自愿的前提下,乡镇可筛选“扶贫企业”及选择银行,统一组织分贷统还扶贫,流程为:

(1) 由“扶贫企业”向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提出分贷统还帮带扶贫申请,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对“扶贫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抗风险能力、企业主要负责人信用及财产状况进行审核,同意作为本乡镇“扶贫企业”后,向市金融产业扶贫部申报。

(2)由市金融产业扶贫部对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推荐的“扶贫企业”进行考察筛选,通过初审后在全市公示,公示合格后发放《耒阳市扶贫企业分贷统还项目核准证》。

(3)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及扶贫企业根据市金融扶贫工作部签发的《耒阳市扶贫企业分贷统还项目核准证》核准内容,选择贷款银行申请贷款。

(4)乡(镇、办事处)在贫困农户中宣传金融产业扶贫政策,组织贷款农户对企业进行考察,确定参加分贷统还贷款农户。

(5)由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及贷款银行组织借款方、银行、扶贫企业、乡镇办事处、市金融产业扶贫部签订五方协议。

所贷款项统一发放给扶贫企业,银行对分贷统还业务要建立绿色通道,采取一次性办理贷款、放款手续,由企业负责结息贴息和还款。

(6)贷款到期前30天,由贷款银行和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向借款方提醒并催还。

贷款银行每月汇总报送四份《扶贫贷款明细表》到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金融扶贫工作部、金融办、人民银行、财政局各一份)。

六、贷款风险补偿金

设立市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风险补偿金按银行发放扶贫贷款额度比例及村金融服务站主联比例对应考虑,风险补偿金对所有实施小额信贷的银行金融机构实行共享,实行应补尽补。

(一)风险补偿金的来源和规模:风险补偿金由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和市财政资金按1:2的比例筹集。

资金规模根据当年贷款目标任务和实际放贷量,按照1:10的比率实行弹性增长,及时扩充风险补偿金规模。

首批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规模为750万元。

(二)风险补偿金的管理:在市农商银行等发放银行设立专项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专户,用于核算风险补偿金资金的余额、利息收入、损失补偿等。

贷款风险补偿金由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进行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动用、挪用。

(三)风险补偿

扶贫小额贷款按照风险共担,损失补偿的原则,由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和银行金融机构共同承担贷款本金风险及损失,并以政府补偿为主。

属于政府分担的,使用风险补偿金,属于银行分担的,由银行自行负责。

1、因市场因素造成产业和生产项目丧失收入来源或收入不足清偿贷款的损失,政府分担80%、银行分担20%。

2、因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灾害及贷款自然人死亡、重大疾病造成产业和生产项目丧失收入来源或收入不足清偿贷款的损失,政府分担90%,银行分担10%。

3、对于借款人有能力偿还但恶意逃避等信用问题追缴不回的贷款损失,政府分担90%、银行分担10%。

4、凡由乡镇推荐而造成无法收回的贷款损失,政府分担90%,银行分担10%。

5、凡由于银行能收回而未采取有效措施收回的,由银行负责贷款损失。

6、其他原因造成的贷款损失,由政府与银行协商解决。

具体扶贫风险补偿办法以《耒阳市金融扶贫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为准。

七、扶贫小额贷款贴息

(一)扶贫小额贷款贴息。

金融机构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的用于发展产业和生产项目的小额贷款,由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负责贴息。

借款人利息实行先结后贴。

(二)扶贫企业分贷统还贷款贴息。

在扶贫产业项目中,由贫困农户作为承贷和受益主体,委托扶贫企业根据项目合同,统一使用和统一归还的信贷资金,按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贴息。

企业贷款利息由企业先结后贴。

(三)展期贷款贴息。

对于因产业和生产发展原因暂时无力偿还的.到期贷款,经金融产业扶贫部和银行共同认定后,可以办理贷款展期,展期后贷款总期限仍然在3年以内的,继续给予贴息,属于有能力偿还但恶意逃避的不良贷款,应及时进行清收。

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统一从省财政专项资金中安排,多贷多贴。

对一年内贷款,可实行利随本清。

县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篇11

为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今年开始,桃源县委、县政府加大金融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安置、贫困学生帮扶、大病救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工作力度,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研究制定了相关工作的实施方案。

金融产业扶贫方面,采取分贷统还的方式,信用社向贫困农户授信,贫困农户立据贷款后,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等扶贫经济组织统一使用贷款,并负责偿还贷款本息,贫困农户通过订单联结和参股分红等形式获得相应收益,最后实现脱贫目标。

年内,计划发放金融小贷扶贫贷款5000万元。

易地搬迁方面,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原则,对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林业开发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搬迁安置。

政府对搬迁安置人口按一定标准进行补贴。

年内,计划完成3149人的搬迁任务。

贫困学生帮扶方面,以所有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不辍学,所有高中、高(中)职特困学生得到资助为目标,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二层骨干和学校正副校长、村(居)党组织书记、“两代表一委员”中的企业法人,采取“一帮一”或“一帮多”等方式,确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帮联全覆盖。

同时,通过落实国家助学普惠政策、争取社会资助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学生给予相应资助。

大病救助方面,设立1000万元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助基金,对患大病发生高额费用,由县合管办、民政局、残联和保险公司按政策规定进行报销、救助和理赔后,自付费用在5000元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按个人负担费用余额的30%至50%给予救助。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下一篇:特许经营权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