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哲学的经典句子(共7篇)
一爱一你的人像傻子似的在那等你、你一爱一的人像懒子似的在那装一逼一
有时候、会在得到某个东西后变的很内疚
人死了还剩下什么?还剩骨灰
看见的和看不见的,没有区别。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是整个天空。
真正的一爱一情是不讲究热闹不讲究排场不讲究繁华更不讲究嚎头的
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青一楼满座,只因人心寂寞
世上的姑一娘一总以为自己是骄傲的公主(除了少数极丑和少数极聪明的姑一娘一例外)
梦总是被尿憋醒
都什么年代了一点流一氓意识都没有。。。
不成熟男人的标*是可以为了理想壮烈的牺牲,成熟男人的标*的可以为了理想卑贱的活着。
生活别自卑,就算你是一堆屎,也会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
命有七尺 难求一丈
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
西游;出身不好,想成佛有难度的。红楼;出身不好,想嫁人是有难度的。水浒;出身不好,想当官是有难度的。三国;出身不好,想创业是有难度的。
你没什么了不起,了不起的是我喜欢你
喜欢钱永远比喜欢男人来的更真实一些
男人在结婚前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结婚后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多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一离,被惰一性一所消磨.
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天人关系问题, 其中, 天道是对世界的认识, 人道则是对人自身的认识。而围绕天人关系所展开的争论, 先秦以降绵延了几千年。这其中, 有两条截然不同的思路:天人相分和天人合一。然而, “天人相分”只是一股支流, 影响并不大;“天人合一”才是中国传统哲学最基本的思路。“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思维模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先秦, 发展于汉, 成熟于宋。先秦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儒、道两家有所不同。儒家的“天人合一”, 大体上是讲人与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人性在于人心, 故尽心则能知性, 而人心乃“天之所与我者”。“天人合一”在孟子那里指人性、人心以天为本, 所以天人是合一的。道家的“天人合一”则是讲人与自然之天的合一。这里的自然, 就是自然而然, 究竟至极的意思。“道”是最高原则, “天人合一”在老子那里表现为人与“道”合一。汉代大儒董仲舒明确地提出“天人之际, 合二为一”的思想。
二、“天人合一”思想
当代的一些专家学者, 大都对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持基本肯定态度。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认为“天”就是大自然, “人”就是人类, 天人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著名哲学史家汤一介认为,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思维模式, 对解决当今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思维模式, 由于“人”是“天”的一部分, 人们不能把“人”看成是和“天”对立的, 破坏“天”就是对“人”自身的破坏, “人”就是受到惩罚。因此, “人”不仅应知“天”, 而且应该“畏天”。现在人们只强调“知天”, 只是一味地用来利用“天”、征服“天”, 以至无序地破坏“天”, 而不知对“天”应有所敬畏, 这无疑是“科学主义”极端发展的表现。“知天”和“畏天”的统一, 正是“天人合一”的重要表现, 从而表现着“人”对“天”的一种内在责任。现代儒家、台湾著名哲学家方东美在其早期重要著作中构建了一个名为“广大和谐”的哲学系统, 其核心思想是:“自然与人生虽是神化多方, 但终能协然一致, 因为自然乃是一个生生不已的创进历程, 而人则是这历程中参赞化育的共同创造者。所以自然与人可以二而为一, 生命全体更能交融互摄, 形成我所说的广大和谐, 在这一贯之道中, 内在的生命与外在的环境流衍互润, 融溶浹化, 原先看似格格不入的此时均能互相涵摄, 共同唱出对生命的欣赏赞颂”。“这种广大和谐普遍放光, 正是人人均应追求之道, 如此, 天与人和谐, 人与人感应, 人与物的协调, 处处都以体仁继善、集义生善为枢纽, 然后天地之间, 才能怡然有序, 一切万物也才能盎然滋生”。不言而喻, 和谐社会理所当然地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层面的和谐, 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和谐。所以, “真正的和谐”乃大地万物和谐共生。
三、天人和谐是我们的追求
如今, 天人和谐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而美好的追求。那么, 现实状况如何呢?答案是不容乐观且令人担忧。1.“国在山河破”:环境形势异常严峻, 据专家预测, 要不了多久, 黄河就有可能成为季节河甚至内流河。黄河的尴尬还不仅如此, 大量的工业污水和农药、化肥以及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 已导致黄河全流域严重污染, 黄河干流40%河段的水质已丧失水体功能。长江也是如此。从环境这个特殊的层面上讲, 中华民族到了危机的关头一点也不为过。2.“天有病, 人知否?”:环境恶化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环境恶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遗憾的是, 严峻的形势至今尚未引起全社会足够的认。一是知之不多, 知之不深。无以计数的老百姓就是环境恶化的直接受害者, 但这并不说明他们对生态环境的演剧形势有了足够的认识, 相当多的人对此知之甚少或知之甚浅。因此, 迫切需要在全社会地开展环保科普宣传, 广泛地构建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二是知之, 却明知故犯。长期以来, 一些地方领导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他们单纯的追求GDP而不管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考虑地方或集体利益而不考虑国家整体利益;明知土地资源紧张, 还在拼命地圈地;明知是污染企业, 还在一个劲地引进。
四、天人和谐的平衡原则与协调有序的发展原则
著名哲学家冯契认为, “天人合一”是一对辩证统一的范畴, 其基本观点就是指天和人交互作用, 以达到天人的和谐为旨趣, 达到人与自然的动态的统一。冯先生将天人关系看成是一对辩证统一的范畴, 无疑是很高明的, 如何实现“以达到天人的和谐为旨趣, 达到人与自然的动态的统一”呢?
1.天人和谐的平衡原则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 传统儒家所提倡的积极的“天人合一”思想很值得我们借鉴, 即通过人类发挥参赞化育的作用, 使天地万物的自然属性和潜力充分发挥;通过合理地利用资源, 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21世纪议程》, 首次提出了“环境友好”的概念。2002年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世界各国开始全面提出环境友好的概念。2004年日本发表《环境保护白皮书》, 明确提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5年我国也正式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人对自然的不友好而导致生态失衡的例子却屡见不鲜。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生态平衡, 人需要有“三心”才能够实现天人和谐, 即人队自然要常怀敬畏之心、仁爱之心、顺应之心。其中, 敬天是指“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造化万物的大自然包容万类、扶持众妙、生生不息, 人来存活一日就应该对大自然敬畏一日。爱天指人是填的一部分, 爱天亦即爱人类自身。方东美先生说得好:人生于自然之中, 如同一滴雨水融入河流, 即能变成波澜壮阔的一部分, 浩然同流, 这时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犹如甜蜜的爱侣一般, 心心相印, 足以谱出共同心声。顺天即是顺应天时, 遵循自然规律。自然界有其自身的法则和增长的极限。人类的发展应该是遵守自然规律和增长极限所允许的发展, “赞天地之化育, 与天地参”。中华民族的先贤们在这方面不乏很好的事例值得借鉴, 如都江堰工程便是顺应天时、科学治水的经典之作。假如违背天时、破坏自然, 结果只能是给人类自身的发展带来威胁。早在120多年前, 恩格斯就在《自然辩证法》中警告过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值得高兴的是, 现在“爱天”、“敬天”、“顺天”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2.协调有序的发展原则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和谐平衡, 并不是不要发展, 而要协调发展、有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最近几年, 理论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生态安全。我国政府2000年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提出“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命题。所谓“生态安全”有两层含义, 经济层面上讲的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 从而削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政治层面上讲的是防止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影响人们的生存条件甚至生命安全, 从而导致政局不稳、国家动荡。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发展, 它同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一样, 共同构成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只有和环境和睦相处, 和大自然协调有序地发展, 文明才能够不断地延续。其中, 协调有序地发展应包括:协调发展的伦理底线是生态安全, 以考虑生态安全为前提条件的发展, 便是和大自然相协调的发展;有序发展是和无序发展相对立的理性的发展模式。有序发展之“序”应为:优先保护→合理开发→有限利用。因此, 我们再也不可以竭泽而渔了!“放水养鱼”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长远大计, 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唯一的抉择。
摘要:天人合一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区别的明显标志。它明确了人与自然的理想关系:自然与人非制约与驾驭的关系, 而是亲和融恰, 协调发展的关系。从天人合一出发推导出的文化意义沿着历史的轨迹不断演进, 由最初的哲学形式发展出体系庞杂的内容。
关键词:天人合一,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季羡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 1993:1.
[2]汤一介.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J].学习与研究, 2006, (6) .
[3]东方美.中国人的人生观[M].台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中文版, 1956:163-164.
关键词 劳特利奇 哲学 百科全书 学术性 权威性
劳特利奇出版社是欧洲一家享有很高声望的学术出版机构。它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系列百科全书,以其学术性和权威性得到了相关专业学者的认可,对学科知识的普及与推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劳特利奇哲学百科全书》(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以下简称《劳特利奇》)自1998年出版以来,在欧美哲学教育与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已成为与1967年初版的美国《哲学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相并列的两大经典哲学工具书。这部书的主编克雷格(Edward Craig)曾任剑桥大学奈特布里奇哲学教授(Knightbridge Professor of Philosophy),他与由著名哲学家和杰出学者组成的编纂团队,历经7年(1991—1998)努力,完成了这部10卷本的大型哲学专业百科全书。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哲学学科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哲学研究的范围在不断被拓宽,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分界也越来越不明显。爱德华兹(Paul Edwards)主编的美国《哲学百科全书》自1967年出版后,其全面性与权威性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但随着哲学流派更加多元化,其框架与条目内容已无法反映哲学的最新进展。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及女权主义的蜂起,传统哲学史研究方法的拓展,使得编纂一部能够反映这些最新哲学动向的工具书极为必要。《劳特利奇》在前者的基础上,设计出全面反映哲学新成就的条目框架,并通过聘请权威学者撰写条目,构建了对20世纪哲学发展总体面貌的概观,也预示着新世纪世界哲学的发展走向。
一、《劳特利奇》的规模、结构与系列化
1.《劳特利奇》的规模与结构
在《劳特利奇》出版之前,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布莱克维尔出版公司都出版过单卷本的哲学百科全书,但限于规模,它们都无法全面反映当代哲学的新进展。劳特利奇出版社基于其丰富的百科全书编纂经验,以及对哲学出版资源的掌握,设计了这部规模空前的哲学百科全书,并决定同时出版纸质版与电子版。纸质版《劳特利奇》10卷本(1—9卷为正文,第10卷为索引)共8680页,收入条目2054个,正文总字数达500万,平均每条有2400余词。属于百科全书大条目主义的典型编法。第10卷以复式索引的形式设有7.8万条索引主题,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条目当中隐含的哲学知识点。当今英语哲学百科全书中与《劳特利奇》规模相近的只有美国的《哲学百科全书》。后者在2006年出版了第二版,增加了450余个条目,总条目数达到2100个,卷数由原来的8卷扩充至10卷。这两部百科全书成为英语哲学工具书的两座巅峰。近年来网络哲学百科全书兴起,成为传统哲学百科全书的有力竞争对手,以《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和《互联网哲学百科全书》(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为代表。通过对比几部哲学百科全书在规模与作者数等方面的指标(见表1),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哲学百科全书在内容上还占有优势,尤其是《劳特利奇》兼具多种载体形式,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然不会被网络哲学百科全书所替代。
《劳特利奇》正文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同时将由两个以上单词组成的条目名称中的关键词提前,以此来调整其在排序中的位置。如将“philosophy of Language”转换为“Language,philosophy of”,以“language”来确定条目在排序中的位置。为了使相同哲学主题的条目排列在一起,从而方便读者对比浏览不同哲学传统中的同一主题,《劳特利奇》也对它们的词序做了调整,如:
Political philosophy
Political philosophy,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classical Islan
Political philosophy, Indian
对于不同历史时期哲学学说的条目,则是以其中的哲学学说为关键词,将各时期同一学说的条目排列在一起,便于读者全面认识学说的历史演变。如“古代语言哲学”(Language, ancient philosophy of)、“中世纪语言理论”(Language, medieval theories of)、“文艺复兴语言哲学”(Language, Renaissance philosophy of)、“近代早期语言哲学”(Language, early modern philosophy of)被排列在一起,而不是按照它们所处的时代来排列。
《劳特利奇》的条目根据内容,可划分为概念、命题、定理、学说、学派、宗教、哲学史以及人物等类型,其中人物与概念为设条重点。没有设立机构、会议、著作等类型的条目。哲学著作一般在人物条目中给予阐述。这样的框架结构体现了《劳特利奇》以学科的核心内容为重的编纂原则。根据编纂体例又可将条目分为三个类型:指引型(signpost entries)、主题型(thematic entries)和传记型(biographical entries)。指引型条目如“形而上学”(Metaphysics)、“科学哲学”(Science, philosophy of)等综合性条目,这类条目具有学科概览的性质,主要阐述学科发展史及其所属的分支学科、研究范围,并通过大量的随文参见与条末参见指引读者到它们所属的子条目中去寻获更多的具体知识。这种做法是解决条目之间交叉重复的一个有效方法。主题型条目指概念、命题、学说等类型的条目,传记型条目是叙述哲学家主要思想的人物条,二者体例相似,由概述(overview)与正文两部分组成,概述位于条目的开始,是条目全部内容的提要,它比一般百科全书的定性叙述更丰富,是对条目内容的完整概括。三类条目在条末均设有参考书目,传记型条目同时列有哲学家的主要著述。
释文超过1000词的条目设有内容列表,便于读者掌握条目的宏观结构,快速寻检。在《劳特利奇》第5卷设有一个逻辑学与数学术语的列表,非专业读者在阅读这两个专业领域的条目时若遇到困难,这个列表可帮助理解。
2.《劳特利奇》的系列化
1998年《劳特利奇》初版时,与纸质版同时推出了光盘版,成为哲学百科全书数字化的先行者。光盘版《劳特利奇》包含了纸质版的所有内容,正文、索引和术语列表都收入其中,并提供了普通检索、高级检索和书目检索三种检索方式,此外还可以选择在全文、条目概述、条目名称和作者四种不同范围内进行检索。书目检索可对条末所列的参考文献从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不同角度进行查寻。光盘版较有特色的是哲学主题导览(subject guide)栏目,它向读者提供了哲学学科的分类浏览导引,其中第一层次分为哲学主题、世界哲学、世界宗教三个大类,哲学主题下一层次又分为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美学、伦理学等哲学分支学科,世界哲学主要包含西方哲学外的世界各主要哲学传统,世界宗教以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等为下一层次。光盘版为《劳特利奇》网络版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出版时间较早,没有网络更新条目的功能。
2002年《劳特利奇》网络版(www.rep.routledge.com)建成,它不但涵盖了纸质版的全部内容,并且定期增补新条目,对原有内容做出修订,使《劳特利奇》能够及时反映哲学研究的新进展。网络版《劳特利奇》也为条目增加了网络资源的链接,定期进行修订。至2013年,网络版较纸质版新增条目155条,其中包括如“工具理性、道德认识论、多元逻辑、个人同一性、现代主义”等热门词条。网络版目前没有免费开放,需要订阅之后才可以浏览全部内容。《劳特利奇》的网络化顺应了工具书数字化的潮流,维护了其权威工具书的地位。
以《劳特利奇》的内容为基础,劳特利奇出版社又推出了两部单卷本的哲学百科全书,一部为《简明劳特利奇哲学百科全书》(Concise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1999),另一部为《简编劳特利奇哲学百科全书》(Shorter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2005)。前者与《劳特利奇》条目数相同,是由《劳特利奇》中条目的概述部分合编而成。后者只有900余条,但条目内容深度大于前者。这样的系列化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二、《劳特利奇》的编纂特色
《劳特利奇》的条目释文充分体现了哲学学科重思辨的特点,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从总体上看,其编纂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1.收词广泛 释义丰赡
《劳特利奇》全面展现了世界不同的哲学传统。虽然英美学者为条目的主要撰写者,但条目的设置不只偏重于英美哲学,对世界哲学史中的各个传统都尽量做完整的介绍。如《劳特利奇》的框架设计,不只从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来分阶段划分西方哲学,还收录了中国哲学、日本哲学、朝鲜哲学、印度哲学、阿拉伯和伊斯兰哲学、犹太哲学、俄罗斯哲学、拉丁美洲哲学、非洲哲学等重要分支,共约400多个条目,同时也全面介绍了世界各主要宗教的哲学思想。以中国哲学为例:《劳特利奇》既设有“中国哲学”“中国儒家哲学”“中国美学”“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等综述条,也有“仁”“道”“理”“气”“心”“性”“体用”等基本概念条;既有“《中庸》”“《大学》”“《十三经》”等典籍条,也有“孔子”“老子”“朱熹”“王阳明”等人物条。中国各历史阶段最主要的思想家也都设有条目,甚至设有“支遁”“宗密”“智”等僧人的条目。以前不被重视的非洲哲学也有“非洲美学”“泛非洲主义”等特色条目收录其中。
《劳特利奇》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哲学的新兴领域多有反映,设有如“心灵哲学”“语言哲学”“政治哲学”“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条目。对以前不被重视的中世纪哲学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介绍了大量的经院哲学家。
针对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互动日益增多的趋势,《劳特利奇》非常重视交叉学科条目的选设,如“工程学与伦理”“摄影美学”“运动哲学”“地质学哲学”“哲学人类学”等,也设有对哲学发展影响较大的物理学家、文学家条目,如“爱因斯坦”“陀斯妥耶夫斯基”等。
《劳特利奇》条目释文内容全面,对概念的解释不拘于一家之说,总是综合所有主要观点来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并通过对比不同观点达成完整认识。如对中国哲学中“法”的概念的诠释,不局限于法家学派对“法”的最一般解释,而是通过对比中国传统道家、儒家、法家乃至佛教当中“法”的观念,展示“法”在中国哲学中的丰富内蕴。又如对唯名论的诠释,一般哲学工具书只把它作为经院哲学中的派别来说明,而《劳特利奇》则从古希腊哲学中唯名论的根源讲起,全面地阐述它在中世纪、近代、现代的不同表现形式。作者尽可能兼容各家之说,反映不同的意见,同时尽量采用权威说法,让读者自己通过对比判断,得出客观的结论。这也是百科全书避免片面性、保证客观性的重要手段。
2.作者权威 学界所重
百科全书的权威性源于编者与作者。除克雷格担任主编外,《劳特利奇》还邀请了美国《哲学百科全书》的主编爱德华兹任特约编辑,塞莱(David Sedley)、斯丹普(Eleonore Stump)等30多位哲学家任学科编辑(subject editor)。1300余位作者均为对相关主题有深入研究的哲学家或权威学者。他们所撰写的条目,是他们最擅长的领域,有能力深入浅出地给出条目的权威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哲学许多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为《劳特利奇》贡献了条目,如分析哲学家齐索姆(Roderick Chisholm)撰写了“常识主义”(Commonsensism),科学哲学家德雷兹克(Fred Dretske)撰写了“信息理论与认识论”(information theory and epistemology),政治哲学家费恩伯格(Joel Feinberg)撰写了“高压政治”(Coercion)、“自由与自由权”(freedom and liberty),科学哲学家劳丹(Larry Laudan)撰写了“不充分决定论”(Underdetermination),哲学家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撰写了“爱”(love)、“道德与情感”(morality and emotions),文学批评家斯皮瓦克(Gyatri Chakravorty Spivak)撰写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伦理学家威廉姆斯(Bernard Williams)撰写了“美德与恶行”(virtues and vices)等。
中国哲学条目的作者也多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与学者。如艾文荷(Philip J.Ivanhoe)撰写了“中国的历史观”“墨家哲学”“诚”“信”“理”“体用”,杜维明撰写了“《中庸》”“《大学》”“中国哲学中的修身养性”,余英时撰写了“戴震”,田浩(Hoyt Cleveland Tillman)撰写了“程颐”“程颢”,郝大维(David L.Hall)与安乐哲(Roger T.Ames)共同撰写了“中国哲学”“道家哲学”“道”“德”“天”“气”“有无”“心”“性”,刘殿爵与安乐哲共同撰写了“孔子”,信广来撰写了“王阳明”,等等。
这些哲学家与专家所写条目视野宽广,论证严谨,为我们展示了哲学思辨的极好范例,无论专业读者还是普通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而这也为《劳特利奇》成为经典哲学工具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雅俗共赏 深入浅出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进行过哲学思考。随着近年来哲学的非学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大众对哲学知识的渴求也与日俱增,这就要求哲学百科全书,既要为专业哲学工作者提供帮助,又要考虑非专业读者的检索需求,保证条目有较低的知识起点和充实的知识纵深。《劳特利奇》虽然是学术型的百科全书,但它的目标是多数条目要让有志于哲学研究的高中生读懂。主编克雷格在序言中说:“从首次接解哲学的初学者,到对研究领域进行日常维护的专业工作者,从准备将两三天时间全部投入研究某个主题的学生,到只是想查阅5分钟的读者,为范围这样广泛的使用者提供一部有价值的工具书始终是一个挑战。”为了适应这种不同层次的使用需求,《劳特利奇》设计出由概述和正文组成的二元条目结构,概述以浅显的语言勾勒出条目内容要点,便于非专业读者做一般了解,释义正文则详细阐释其中的细节,做深入的推衍。如康德这样长达1.7万词的词条,非专业读者阅读会有相当的困难,并且不易抓住要点,但《劳特利奇》将其概述精简成约1100词,概要地介绍了康德在欧洲启蒙运动中的中心地位,钩玄提要地叙述了他为知识论奠定基础、为道德确立基本法则、区分自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等哲学发展历程。在此概述的指引下,非专业读者也能对康德这位哲学家有个基本的了解。进一步研读释文,也就不会不得要领了。
哲学与日常生活相互渗透已成为哲学未来发展的方向,雅俗共赏已成为哲学专业百科全书追求的目标之一。《劳特利奇》正是始终以这两个目标为出发点,做到雅俗共赏,深入浅出。
4.围绕概念 多维阐释
欧美哲学界对哲学概念或观念的分析研究始终非常重视,这在辞书编纂理念上也有所体现。曾任《不列颠百科全书》编委会主席的哲学家阿德勒(Mortimer J.Adler)认为,哲学的基本事业就是对观念的研究,尤其是对“大观念——我们在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生存的世界时必不可少的基本观念”的研究。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劳特利奇》把观念、概念作为设条重点,分析每个观念当中的深意及其相互关系。《劳特利奇》设有概念、观念类条目近500条,其中既有如上所述的大观念,如“善”(perfect goodness)、“美”(beauty)、“自由”(freedom)、“平等”(equality)、“正义”(justice)及“真理”(truth),也有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观念,如“幸福”(welfare)、“快乐”(happiness)、“友谊”(friendship)、“忠诚”(loyalty)、“慈悲”(charity)、“良心”(conscience)、“文化”(culture)、“死亡”(death)、“承诺”(promise)、“隐私”(privacy)等;既有最一般的概念,如“存在”(being)、“变化”(change)、“信仰”(belief)、“权力”(authority)、“无限”(infinity)、“时间”(time)、“空间”(space)、“过程”(process)、“价值”(value)等,也有不同哲学分支中的特殊概念,如“异化”(alienation)、“分析性”(analyticity)、“道德自律”(ethical autonomy)、“共同意志”(general will)、“天赋观念”(innate knowledge)、“悲剧”(tragedy)、“喜剧”(comedy)、“自然法”(nature law)、“习惯法”(common law)、“全知”(Omniscience)、“全能”(Omnipotence)、“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s)等。
《劳特利奇》围绕概念,尽可能汇集哲学讨论中曾出现过的所有观点,反映其中的丰富内涵。如在有关真理的条目中,从真理的融贯论、符合论、紧缩论和实用论四大真理观来展现当今世界对真理问题的讨论。同时也通过对比相近或相关概念,分析其中的复杂关系,来深化对概念的解释。如“责任”(duty)条目中,利用对责任与义务(obligation)差别的辨析及其与权利(right)的关系剖析,来使读者更清晰地把握这一概念。对“快乐”(happiness)观念的解释,则是通过辨析与“幸福”(welfare)之间的细微差别来完成的。
5.检索方便 路径多样
检索系统的完备性是评价一部百科全书的重要指标。劳特利奇出版社以其在百科全书编纂方面的丰富经验,为《劳特利奇》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检索系统。《劳特利奇》的目录、索引、参见、参考书目四个检索系统共提供六条检索途径,即:(1)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条目与作者列表”,供读者快速浏览全书的条目设置,寻检每一条目的作者。(2)中长条目的内容列表,便于读者定位所要查找的知识内容在条目中的位置。(3)按字母顺序排列的“作者与所撰条目列表”,列出了参加撰写的作者及他为《劳特利奇》贡献的条目。由于作者大多是国际知名的哲学家、学者,这个路径可以方便读者了解各条目的撰写者。(4)参考书目与哲学家的著作列表。主编克雷格认为“百科全书不能替代图书馆,但可以通过条目所附的包含清楚信息的书目,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条末的参考书目,列出了深入研究相关主题需要阅读的经典著作,同时对这些著作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做了注释,还对著作适合的读者层次进行说明,使读者能准确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书。传记条之后列出了哲学家的所有经典著作的权威版本,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5)文内参见。分为随文参见与条末参见两种。《劳特利奇》非常广泛地使用参见,很好地处理了释文交叉的问题。文内参见以括注的形式出现,在参见设有内容目录的长条目时,细化到了具体部分的编号,如(see Kant, I.§4)。(6)总索引。由条目主题和隐含主题两个层级组成的复式索引提高了《劳特利奇》的检索性,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检索的系统性。
三、《劳特利奇》对专业百科全书编纂的借鉴意义
专业百科全书的编纂,是与相关专业学术研究的繁荣分不开的。《劳特利奇》成为一部经典百科全书,也正是以当代哲学的蓬勃发展为背景的。作为一部学术型百科全书的典范,《劳特利奇》的编纂经验,对同类型哲学百科全书乃至其他学科的专业百科全书,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1)专业百科全书要全面、及时地反映学科的最新动态,以学科的发展趋势为框架设计的指导。在条目的选择上要突出核心内容与热点问题,这样才能拥有较高的学术性。(2)由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互动越来越多,非专业读者越来越成为哲学百科全书的主要使用者,这就要求条目的通俗性与专业性要更好地结合,更多地吸收日常生活中的观念为条目,做到雅俗共赏。(3)专业百科全书的系列化,对于维持其影响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前数字出版的潮流下,百科全书的数字化、网络化是保证其权威性的重要因素。(4)专业百科全书条目中,参考书目具有与释文同等重要的地位,它能指引普通读者进入专业领域,为专业读者的研究提供更多相关资料,大大提升了百科全书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金常政.百科全书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2.摩狄曼·J·阿德勒著.六大观念.陈珠泉,杨建国译.北京:团结出版社,1989.
3.尚必武.学科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劳特利奇学术类百科全书述评.辞书研究,2012(4).
4.Borchert D. (e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2nd edition). Michigan: Thompson Gale, 2006.
5.Craig E. (ed.)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London: Routledge,1998.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 100037)
2、《欲望都市》:站在高跟鞋上,我才能看见真正的世界,使脚不舒服的不是鞋子的高度,而是欲望。
3、15岁的时候再得到那个5岁的时候热爱的布娃娃,65岁的时候终于有钱买25岁的时候热爱的那条裙子,又有什么意义。什么都可以从头再来,只有青春不能。那么多事情,跟青春绑在一起就是美好,离开青春,就是傻冒。
4、爱的时候,让他自由;不爱的时候,让爱自由。在乎曾经拥有,也在乎天长地久。宁愿高傲单身,也不委屈自己。别等不该等的人,别伤不该伤的心,做最快乐的自己就对了。
5、爱情是两个人智力相匹配的对手戏,什么年纪不是重点,关键是你们要对得上台词,你聪明就找一个聪明一点的男人,你还没开窍就去找一个不太难理解的男人。一个男人你很崇拜很景仰,说的每一句话你都在揣摩它的深义,这种态度用来阅读康德的书是对的,用来谈情说爱,一定会疯掉。
6、爱情以失败告终,一半的原因是:忽视了双方的天然需求——男人天生需要尊重,女人天生需要爱。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情侣双方就会陷入相互抱怨、猜忌、指责、争吵的“疯狂怪圈”;而一旦明白并满足对方的天然需求,就能读懂对方的编码信息,进入互敬互爱的“活力圈”。
7、爱如果有那么多回头路好走,人这种贱骨头怎么会晓得珍惜两个字怎么写?
8、爱笑的人一旦哭起来,比任何人都撕心裂肺。
9、绊倒了,你的修行开始。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龙应台
10、悲哀的创痕在你身上刻的越深,你越能容受更多的欢乐。
11、别人拥有的,你不必羡慕,只要努力,你也会拥有;自己拥有的,你不必炫耀,因为别人也在奋斗,也会拥有。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不论富或穷,地位高或低,知识浅或深。每天开心笑,累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
12、别人怎么说,我都不介意。用尽了全力,只为在一起。别问我爱不爱你,爱久见人心。
13、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张爱玲
14、不要等我流泪,你才明白我的悲伤。不要等我消失,你才知道我的存在。
15、不要急着让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即便你向空谷喊话,也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绵长的回音。也就是说,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马德
16、给自己一个信念,信念不灭,脚步不怯。
17、太慷慨,有时候却是一种自杀性的伤害。
18、放得下的,时间久了就散了;放不下的,时间久了就深了。
19、静于思,动于知。
20、不会尊重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尊重。不会珍惜别人的人,怎么让别人去珍惜。
21、小时候总想着大人们的世界,如今却在奢望回不去的天真无邪。
22、懂得感激,给生活多一次机会。
23、宁愿走出自己的平凡,也不去重复别人的辉煌。
24、青春是没有地图的旅程,一路走来拾一路芬芳,迷茫之中寻找未知答案。
25、相信永恒,只是我们念及太深。
26、时间总是过得如此之快,过了就回不来,没有时光机,错过的只能默哀。
27、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太平到头换回的是一生平庸。
28、试着远离喧嚣,心无尘埃,灵魂也需要深呼吸。
29、因为回不到最初,只能将记忆打包。
2、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3、其实忘记一个人挺简单:不要见,不要贱。
4、真正的快乐都是免费的。
5、一个姑娘爱上一个男子的时候,决不会看出他的缺点来。
6、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验过的那一个。
7、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8、爱一个人就是在她迟归时想上一千种坏的可能,在想像中经历万般劫难,发誓等她回来要好好罚她,一旦见面却什麽都忘了。
9、我们一定不要当三等公民:等下班、等薪水、等退休。
10、我不想做你生命的插曲,只想做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
11、爱我的人教我温柔;恨我的人教我谨慎;对我冷漠的人教我自立。
12、人生当如彩蝶,间或停憩,勿忘翩跹。
13、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
14、爱情本来应该是件快乐的事,爱人本来是个信任的伴侣,假如沦落成了一件勾心斗角的事、一场保密与反保密、犯错与抓错的战争,那么爱情有什么意思?
15、有一只表的人知道现在几点了,有两只表的人则无法确定时间。
16、简单的事后总结都是无用的,关键是事前能够预期的某些规律。
17、似乎是没有欲求的开端,总是以备受打击而结束。
18、剩者为王的时代,能活下来的都成为行业的翘楚。
19、生日是一个舞台,一次考验,一个机会。恋爱时,男人更会利用这一点;结婚后,女人更会利用这一点。
20、不一定要爱上一个漂亮的人,但要爱上一个使你的生活变漂亮的人。
21、爱,原来是没有名字的,在相遇之前等待的,就是它的名字。
22、借人之智,完善自己,服务他人,精益求精。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23、人只活在当下,只活在呼吸之间,只活在心意之间!怎样的心意就有怎样的感受!就有怎样的人生!
24、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25、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在为另一个人等待的那刻起,她已不再真正年轻,人生开始了它的苍老。
26、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27、成功的道理有千万条,但如果意志薄弱,一切的道理都没有用。
28、女人是男人前程上的一大障碍。爱上一个女人,想再做什么事情就不容易了。要便利地爱上一个女人,不受她的一点妨碍,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结婚。
29、当一个人最看重的东西是面子,那他为此失去的一定很多。
30、不要为了负责而去结婚。要知道,不爱对方却和对方结婚是最不负责的。即使当时让对方很伤心,但是总比让他几年甚至一辈子伤心强。
31、在无数个睡不着的晚上,我相信会有很多人,习惯性的开始闭上眼睛,安静的想念一个人,想念一张脸。而在他们心里,能够有这样一个人可以想念,或许就够了。
32、咖啡的苦与甜不在于怎么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么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
33、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34、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35、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
36、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37、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人是人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是蠢才。
38、表白或被表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结局不是谈一次恋爱,而是少一个朋友。
39、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40、怕吃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吃苦的人苦一阵子。
41、对一个人品质的判断,不仅取决于他所结交的人,还取决于他拒绝与什么人来往。
42、如果你不肯付出一时的努力去博取成功,那么你可能就要用一生的耐心去忍受失败。
43、人并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4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45、成功不是做你喜欢做的事,而是做你应该做的事。
46、年轻的时候,如果爱,别说永远,说珍惜。
47、终点回到原点享受那走不完的路。
48、你曾经不被人所爱,你才会珍惜将来那个爱你的人。
49、伤心有时是一种动力,失望有时是一种解脱,执迷不悟有时是一种磨练。
50、新时期的完美女性:思想上的女霸王,生活上的好姑娘,外形上的柔情少女,心理上的变形金刚。
51、我颠倒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
52、我真的喜欢你,闭上眼,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泪,却没有骗到自己。
53、为了未来好一点,现在苦一点有什么。
54、爱情一旦成为了习惯,就会一辈子也摆脱不了的。
55、多遭遇几次不翼而飞,不胫而走和不告而别,你就会知道,强大比幸福更可靠。
56、激烈的言语,正是表示理由的薄弱。
57、活着的目的不在于永远活着,而在于永远活出自己。
58、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59、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60、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却没有真正活过完整的一天。因为他们不是追忆过去,就是期许未来,从来没有活在当下。
61、并不是要达到了怎样的目的,爱才成为爱。无论怎样的爱都是一份美好,一份结果。而刻在心底的爱,因为无私无欲,因为淡泊忧伤,才会是真正的永恒。
62、勿满足于眼前的小小成就。你要问自己,我这辈子只有这样吗?
63、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64、在这城市里,我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想着同样的事情,怀着相似的频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与我相遇。
65、与其给鱼一双翅膀,不如给鱼一方池塘。
66、人最好不要错过两样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一个深爱你的人。
67、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68、婚前女人把男人看成果,可是婚后却总是这不满那不满的,觉得婚前的日子像无花果一样白过了。
69、能力永远和曾经的付出成正比。
70、在陌生人那里受到的委屈,却在爱人的身上发泄出来。这是不对的,要改。
71、从前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对女孩说如果我有一晚粥,我会把其中一半给你。女孩长大后,嫁了人,但她总是想起男孩的话,她觉得才是她一生中的最爱。
72、你不必逞强,不必说谎,懂你的人自然会知道你原本的模样。
73、对弈的人已走,谁还在意推敲红尘之外的一盘残棋?
74、以后你会不经意地想起我,请别忘记我曾那样深深地爱过你。
75、好好生活,以此回报爱我关心我的人,也以此回答伤害了我的人。
76、所谓最难忘的,就是从来不曾想起,却永远无法忘记。
77、不要向任何人解释你自己,爱你的人不介意,恨你的人不会信。
78、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
79、男人想通了,女人想开了,世界自然就和平了。
17、哲学家是忠于智慧和健全理智的,因而是坏蛋贼骗子。社会应该使仇恨教会的人受火刑。这些恶棍竟提醒人们当心:在尘世,不要两眼朝天被掏走钱袋。——霍尔巴赫
18、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余世维
19、我都学管制了,我怕谁?一半是哲学家,一半是王八蛋。我是管制员,别把我当人看。——王朔
20、我有个亲戚,大学刚毕业,去搬电脑,我说祝贺你了,就从搬运工做起。哪个旅馆的总裁不是从端盘子、打扫房间开始的?沃尔玛特的创始人,就从一个小杂货店起家。美国著名影星史泰龙、施瓦辛格,在成名之前都曾做过裸体模特,李嘉诚14岁就肩负养家糊口的重大责任,天天琢磨下一顿吃什么……当年我这个北大教师,一心想成为音乐家或者哲学家,但到了美国,也感到生存的艰难。我洗碗扫地,给必胜客送外卖,就差流浪街头了。把滚烫的比萨在没有变冷变硬之前送到客户手上,成了我惟一的艺术追求----同事笑我:送个比萨也这么激情!可是我感到自豪,激情不是浮躁,不是幻想,激情是执著当下,全身心投入,激情是做好眼前事的一种素质。——徐小平
21、有一个哲学家说,如果邮差知道他们的邮袋里装着多少愚蠢庸俗荒.唐的废话,他们就不会跑得那么快,而且一定会要求加薪,这是实话。——契诃夫
22、既然肉体是一个神秘的迷宫,既然欲望的故事是无法结尾的,那么,以欲望作为小说的结构中心,肯定是一种得不偿失的事。格非在这里首先将欲望的故事转变为一个“开会的故事”。小说中一直在暗示,这次学术会议将试图解决一些重大的价值问题,暗示有神学家唐彼得、佛学家慧能、贾兰坡等一大批中国哲学家。实际上,这次会议是对某种终极价值进行探讨的代名词。——张柠
23、没有疑问,哲学与科学在许多方面是互相促进的。——罗蒙诺索夫
24、最古老的形而上学基地正是我们自我解救的最后领地,因为这个领地与语言、语法、范畴结合在一起,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必不可少的,似乎我们拒绝这种形而上学我们就要停止思考,哲学家准备从这个信念体系解脱出来却遭到最大的困难,因为这个信仰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范畴本能属于形而上学的确实性的实在领域,信奉理性是形而上学世界本身的一个片断,这个逆行的信念作为整体—权力的倒退运作总是一再在哲学著作中显灵。——陈晓明
25、人只有在不断追求中才能得到满足。像爱情一样,诗、哲学、科学的真正精神恰恰就是不断地追求,永远站在起跑线上。——赵鑫珊
26、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贝多芬
27、托尔斯泰的思想也许是最高尚的哲学,最伟大的利他主义,不过这种思想对生活来说却不适用。有成千累万的事例表明人们必须用侮辱来回报侮辱,不能不这样回报。到处都得有为个人的神圣权——契诃夫
28、我还总结了10条生活经验:生活态度积极;处世哲学乐观;心胸宽广豁达;人际关系和谐;生活习惯规律;起居安排科学;少吃肉,多吃杂粮;锻炼不要一曝十寒;修身自律严格;老了也要勤奋学习。——熊必俊
29、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钱钟书
30、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林语堂
★ 莎士比亚哲学经典句子
★ 人生励志哲学句子
★ 哲学名言励志的句子大全
★ 哲学是什么相关论文
★ 哲学读后感
★ 哲学名人名言
★ 哲学的作用
★ 《艺术哲学》读后感
★ 棋盘哲学作文
2、为什么要那么痛苦地忘记一个人,自然会使你忘记。如果时间不可以让你忘记不应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又有甚么意义?
3、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4、其实,我们上学,只是不喜欢上课,怀念那些一起闹,一起笑的。
5、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6、因为了你,我的人生也得到了很多,没有你的出现我可能体会不到的与伟大,感受不到的真正安慰与的力量,我更无法塑造一个坚强不摧的内心,从那一刻再也不会有任何事能够伤到我,因为我已经看透一切……
7、我讨厌对我好的人对别人更好。说实话,我会。
8、决定的那一刻我哭了,闭上眼睛我以为可以忘记,流下的泪却骗了,我爱伱。又怎能轻易说放弃
9、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0、谁都无权评判你。他们也许听过你的事情,但他们感受不到你所经历的一切。
11、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12、世上最凄绝的距离是两个人本来距离很远,互不相识,忽然有一天,他们相识,,距离变得很近。然后有一天,不再相爱了,本来很近的两个人,变得很远,甚至比以前更远。
13、他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14、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15、云中烛火顾盼依稀如昨。
16、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17、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会做人,但做人有时候却让我们在生活中也读不懂它。这就要我们都要学做人,并且仍是要做到善良与平淡才是最真。
18、一个不确定的明天,一个不知道的。突然好迷茫,但是要学会坚持。——致自己
19、恍恍惚惚,迷迷荡荡。我想起奉天的沈水,雨润的时节,微冷的初秋。
20、也许某一天,你我擦肩而过,我会停下脚步,告诉自己,那个人我曾经爱过。
21、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22、越是甜,越是在手心留下密密麻麻深深浅浅的刀割。
23、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4、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
【富有哲学的经典句子】推荐阅读:
富有理想的哲理句子09-08
古典富有诗意的句子10-23
富有哲理的文学句子02-21
富有哲理的人生经典语句02-20
英文富有哲理的经典名言03-02
古风且富有诗意的励志句子07-19
富有正能量的经典早安心语11-26
富有意义的励志的语录 经典励志人生格言09-16
英语句子的法哲学11-07
一生必读的经典哲学书籍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