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科技园规划(精选8篇)
园区规划背景:
玉田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玉田毗邻四大港口,102国道、京哈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市场资源优势明显,玉田县地处独特的环渤海、环京津“两环”地区,京津唐“金三角”中心地带。西距北京市117公里,西南距天津市110公里,东南距唐山市55公里,处于京津1小时、唐山半小时经济圈。
在政策上,2009年,玉田县被确定为河北省环京津卫星城市、环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县。2010年8月,玉田县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12月被农业部、中国银监会等四部门批复为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2012年4月被科技部确定为第四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另外,玉田县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到130.1万亩,单产404.4公斤,总产52.6万吨,是唐山市唯一的粮食总产超10亿斤的粮食生产基地县。
主导产业:瘦肉型猪、奶牛、蔬菜、林果、中药材、中华鳖六大特色。
园区规划策略:建设“一园四区四基地”,“一园”即农产品加工园、“四区”是生态养猪示范区、奶牛养殖示范区、畜禽养殖示范区及甲鱼养殖示范区,“四基地”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果品生产示范基地、优质高效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园林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产业规划 |https://f.qianzhan.com/chanyeguihua/
河北唐山玉田县农业科技园规划图
服务内容:
前瞻产业研究院立足玉田县地理区位优势和产业经济优势,紧紧把握地区发展方向,为该项目做出了以下服务:园区定位、园区规划、产业链规划、配套发展规划、运营管理模式设计、招商引资策略制定等。
说明:
前瞻产业研究院展示本文案例仅供您参考,关于您的产业规划相关问题,更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请与我们的咨询顾问联络,我院产业规划咨询顾问将与您一起来深入分析项目,并为您制定针对性的项目解决方案。
广西柳州钢星高科技农业生态示范园规划用地位于柳钢集团西北面, 距柳州市区约9km, 离柳钢厂区约3km。东与柳钢厂区相接, 南邻柳州市快速北环道, 西临柳江, 并处于新建维义大桥 (又称白露大桥) 与湘桂新铁路线大桥之间, 隔河与太阳村连绵丘陵山地景观相望, 北接湘桂新铁路线及广西凤翔集团大型种鸡场。规划核心区为前劳改农场旧场部至“五马归槽”接现园林花木区, 规划面积838 853m2。
示范园地处柳江边, 属于平地丘陵, 最高处“五马归槽”主山海拔105m, 地势由北向东稍斜, 但比较平缓, 以砖红壤、沙壤土为主, 土层比较厚, 比较肥沃。沿河一带土质较松, 存在一定程度水土流失。山地部分土层较薄, 石砾含量高, 比较贫瘠。规划园址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较为明显, 年平均气温20.5℃, 年平均水量近1 450mm。原生植被少, 多为人工群落, 分散种植有桉树林、竹林及园林花木, 植物种类以人工选育为主。通过调查, 种类最多的为速生桉、甜竹、小叶榕、柑桔、龙眼、木瓜、芭蕉、白玉兰、象胶榕、竹柏等。
2 农业生态园区规划分析
2.1 规划指导思想
在原红星园艺场土地利用之基础上, 发挥土地优势, 整合人力资源, 协调柳州市柳北区全力打造柳北沙塘片区“中国农都”的需要, 合理构建柳州北郊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域, 以特色农业产品生产、营销、展示为起点, 融旅游休闲、科普教育、观光体验、运动康乐、风景欣赏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在充分保护现有旅游资源的条件下, 着力挖掘生态文化资源, 采用适当超前的原则, 以郊野公园的建构理念, 建设并使之成为柳钢支撑型景观绿地, 成为柳钢调整生产结构、发展非钢产业、转型生产模式的典范, 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发展力。
2.2 园区定位
根据规划区旅游资源特点及生态旅游发展趋势, 结合柳钢企业产结构调整之需要, 将规划园区定性为以现代特色农业产品生产与展示为前导, 突出原有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融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生态科普、游览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生态旅游景区, 建设并打造成柳州市郊区域性公园式高科技农业生态示范园。
2.3 园区资源特色
(1) 山水风光秀丽。
秀丽大气的柳江从园区南部流过, 园区内山林繁茂, 江上沙洲吐翠、白鹭轻飞。登高远望, 远山如黛, 虹桥飞跨, 形成一派山水相依的旖旎风光 (图1) 。
(2) 自然生态环境幽雅。
园区远离城市喧嚣的环境, 柳江更像一道天然的屏障, 使得整个园区犹如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幽雅。园区内山林茂密, 竹林郁郁葱葱, 自然生态环境优良。
(3) 乡村气息浓厚。
园区周围, 稻田、菜地、苗圃然有序, 到了收获的季节, 稻花飘香, 菜花吐芳, 微风吹过, 绿浪起伏, 一派美不胜收的乡村建设风光。绿化苗圃内更是开展乡村休闲活动的天然场所, 可开发花木观光、果蔬采摘、乡村美食等活动。
(4) 人工建筑空间与自然景物空间相互烘托。
在建公路与铁路大桥正好落在规划区河段, 规划区几个高点均能成为沿河景观的观赏点。
3 规划中生态环境理性思考
3.1 功能区的划分
生态山庄休闲区:凸现餐饮乡村风味, 凝聚山水佳景, 打造建筑笼荫婆娑, 汇聚山珍野味;体育健身区:体现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品味生活、志存高远;特色农业展示区:展示特色现代农业, 品味生活劳作, 感知种植养殖氛芳, 浓情科普之间;森林游乐区:突出森林气息, 融宗教、传说于一体, 着墨人性关怀, 营造幽静空间;商贸服务接待区:注重入口管理、商贸服务、人文交流, 营造旅游产品设计、体验场景;花木展示区:有园林花木科普教育, 跑马观光特色挖掘。
3.2 重点项目规划分析
重点项目规划是本园区生态功能发挥的重点, 根据功能要求及示范园发展, 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 为此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科技产品生产与展示、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生态科普、游览度假5大旅游产品。着力于柳江河段风景资源的保护与景观创作, 形成相关游憩产品;对原红星园艺场既有农业资源的产品升级, 开发名优果林、中草药园、花木大棚等示范节点;融自然生态资源于旅游产品策划, 以“五马归槽”景点创作为重点, 重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交融;展示园区资源多样性, 园林苗木、时花栽培、经济作物生产、现代养殖等多种产品归于一园, 突出科普功能;运动休闲、农业产品体验、公园式观光、特色餐饮等切入, 大大提高产品丰满度。
3.3 服务设施规划倡导对生态环境与人性的关怀
3.3.1 旅游线路
从时间序列、空间序列、流动序列等来突出对园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关怀。考虑游客在特定时间内对全园游览的时间序, 以景物空间布局引导游人观赏的景物组织, 将生态保护自然教育融于重要线路组织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充分考虑景点或空间的流量, 切入环境容量, 有效畅通高峰期游人量 (图2) 。
3.3.2 基础设施规划
以停车场、游船码头、环园作业道、游山步道等为框架路网, 形成既能生产、又能旅游的生态园路交通网络。
3.3.3 解说系统
如入园前引导标志 (入园主路处、快速环道、柳江河段露大桥和铁路大桥均设置醒目的双语引导牌。利用原红星园艺场之“红星”、或现代果蔬图片做形象标志, 使其成为入口标识) ;园区语音系统 (运用音响设备、电脑、无线技术、语音压缩、GPS技术等形成旅游导音系统) ;园区牌识设计 (全面采用导游图、导游手册、影视、幻灯片、多媒体、展示栏等构成完善的解说系统。在园区主入口设置全景式宣传牌, 及景点分布图、服务示图等) ;人性化接待导示 (酒店、餐饮、旅游购物、游泳、科普活动场所等, 设计温馨提示, 如“小心路滑”、“注意用扶手”、“植物有刺, 请小心!”等) ;媒体推介 (将示范园纳入柳州市“风情柳州”旅游产品链, 并在电视、网络、报纸、画册、旅游书籍、杂志进行全面推介) 。
3.3.4 植物景观规划
依据保护现有植物在先, 适当改造的原则, 发挥植物规模景观的原则以及园林景观化原则来营造植物景观, 突出景面层次, 丰富游览空间。通过点、线、面组合, 将沿江岸线、园区道路两侧、水渠两侧以线状配置为主 (图3) 。
景观建筑、房前屋后、停车场等处多以点绿化;竹林、红叶林、果蔬、果树林、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片状、块状种植, 构成面的绿化。通过时间序列配置, 突出四季春夏秋冬选择植物类型, 春用竹、夏用荷、秋用枫、冬用榕;在特色农业展示区, 通过水塘改造成荷花池, 岸边植柳;放鸟园山顶采用红叶植物种植;“五马归槽”主路小叶榕生长良好, 透视感强。通过层次空间配置, 阴生植物区采用层次性种植, 下层用阴生铺地植物, 如绿萝、合果芋、山芋等;中层选用阴生的灌木, 高层采用乔木, 如泡桐、木棉、构树等, 藤本植物选用绿萝、紫藤等。通过观赏性种植, 如花卉棚花、果蔬大棚、中草药棚架等均采用导游线观赏式种植。通过意境式配置, 在小叠水处与景石配置;建筑转弯点点种植物, 如植芭蕉、枇杷、石榴、紫薇等;水际边, 荷花、柳树、桃树间种等, 都反映了对自然环境的关爱。
3.3.5环境保护规划
(1) 分级保护。
规划区分一级核心保护、二级重点保护、三级一般保护, 进行层次保护, 对森林游乐区中森林与水体、特色农业区中名贵药材、柳江河段等重要资源进行重点保护。
(2) 制定卫生保护技术措施。
加强景区垃圾处理场的建设, 对景区内的各种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景区内设置垃圾箱, 垃圾实行分类收集, 设专门的环境卫生人员负责景区的卫生;提倡使用可降解快餐盒, 防止白色污染。
(3) 旅游容量控制。
遵循可持续性、舒适性、安全性等预测原则, 保证园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 确保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不“超负荷”运转, 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规划目标期内, 旅游区的日接待游客量按日环境容量的80%进行控制, 即年接待游客不超过25.5万人次为最佳。
(4) 噪音控制。
示范园内严格控制新的噪声污染源, 与园区交接处规划植树, 设置防护林带, 保证园区不受干扰。园区内建设新项目产生的噪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示范园区内的娱乐场所加强隔音设施建设。
(5) 森林环境控制。
森林环境控制主要是以森林保护为主, 严禁砍伐景区内的森林,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园区内有大片的竹林、果树、桉树林, 在保留植被现状的基础上, 增种银杏、木棉、红花羊蹄甲、枫香、桂花、桃花、柳树等树木以及园林花灌木, 丰富林相得色彩层次。对桉树林逐年改造, 加大药用植物的种植, 扩大农业经济作物培育, 引入高科技特色农业产品。
3.4 生态文化规划
3.4.1 旅游产品设计
通过举办各类节庆活动推介旅游产品是很有效的方法。可结合园区特色产品, 如维山、水果、花木、中草药、甜竹等适时举办“名优水果节”、“农产品展销会”、“竹笋美食节”、“维山节”等节庆活动。开发文化节型特色产品, 结合中草药园圃开展药浴, 现收现煮, 以产品名称“原味生态药浴”体现对人性的关注。融合甜竹笋、野菜、特色果蔬、养殖及其他农产品策划出餐饮类主打产品, 如“竹笋鸡”、“竹笋扣”、“笋蒸柳江鱼”、“维山莲子笋”等。旅游纪念品可开发出树叶书签、红叶贺片、菩提许愿饰物、花材、小盆景、包装果品、中药盒、干菜系列、笋干等。
3.4.2 科普教育产品
阴生植物区、蝴蝶馆、珍稀植物馆 (仙人掌类) 、各种大棚、农业产品等均可开以成为地方性科普教育基地, 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近距离体验自然生态, 培养其关爱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3.4.3 产品营销设计
示范园是无公害农业产品培育基地, 通过特色产品包装、宣传让更多的市民认识现代农业产品培育的生态种植过程, 营造一种人人关注良好人居环境的氛围。
4 结语
生态型农业观光旅游已成为现今人们最为期盼的旅游方式之一, 近郊生态农业产品展示尤其受到市民喜爱。柳州钢星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生态景观创作融入了许多人文元素, 在尊重现有生态环境资源之基础上, 通过项目规划, 使两者更加有机交融、和谐相益。因此, 生态旅游规划的重点是依赖于环境因子的严格保护, 渗入区域性文化资源, 才能提升规划地综合景观水平。
摘要:以柳州钢星高科技农业生态示范园生态旅游景观项目为例, 阐述了自然生态旅游规划中对自然环境资源的理性思考, 探讨了规划中文化元素与景观元素的关系,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专家认为,热区各省(区)农业科教机构各有优势,只有通过大联合大协作,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热带农业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目标,协同攻关、联合推广,才能更有力地促进热带农业科技进步,支撑热带农业产业发展。专家建议,充分发挥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的协同创新作用,集聚热区优势科研力量,积极策划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同时,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突破一批制约热带农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为热带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国热带农业资源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是保障我国战略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点区域,也是促进我国热区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十八大”以来,我国热带农业科技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强调农业科技在整个科技中的优先位置。随着我国与亚非拉及南太平洋岛国交往日益增多,热带农业逐渐成为我国农业“走出去”和国家科技外交的重要内容。本次座谈会在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农业部科教司的指导下,把热区九省区农科院领导和专家汇聚一起,充分研讨“十三五”热带农业科技需求,对找准“十三五”热带农业科技攻关重点,促进热带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纲要(2004-2010年)的通知
(汕府[2004]15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汕头市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已经十一届第二十八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的发展重在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要结合研究制订“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指导整个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把科技兴农贯彻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要树立“大农业”的观念,加强农业规划,把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与整个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在一起,把潮汕农业特色与科技相结合,运用科技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不断开发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巩固和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各区县、各单位要加强《纲要》的宣传和导向工作。
汕头市人民政府
二00四年十月十三日
汕头市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初步完成了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重大转变,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和新的发展阶段。在此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新需求。为明确新阶段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措施,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特制订本《纲要》。
一、背景
(一)汕头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
——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越。我市濒临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粮食一年三熟,水产蔬果四季常鲜;市区与所辖县均临海,全市海岸线长289.1公里,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面积74.3万亩,近海渔业资源丰富。
——已经建立起一批农业商品基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形式,至2003年底,已建立起10万亩冬种大芥菜、8万亩反季节设施蔬菜基地,以及三棱橄榄、乌酥杨梅、雷岭荔枝、潮阳蕉柑、红场青梅、樟林林檎、溪南草莓、南澳桔红等等万亩名优水果基地;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21%(5.1万亩)的11个优质鱼、蟹、珍珠等水产养殖基地;有12个集约化万头猪场,277个年出栏1至5万只的养鸡场,9个年出栏5至50万只的养鸭场,18个年出栏1至5万只的养鹅场,家畜和家禽基地化、专业化饲养分别占全市饲养量的15%和30%。全市90%的水产品、80%的家禽和水果、蔬菜实现商品化生产。并建立起204个农产品的专业批发与集贸市场和2730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至2003年底,全市已有上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66家,有2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涌现了30个“三高”农业示范基地、140多个“一村一品”村和1.2万种养大户。目前已初步形成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五大支柱产业为框架和名优农产品为骨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农业科技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关于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突出采取稳粮保农、科技兴农、依法治农等措施,大力实施星火计划、农业攻关等科技计划,推广良种良法和农业新技术,开展杂交稻选育、花生育种、蔬菜良种繁育、应用生物技术工厂化育苗、无公害生态养殖以及淡水有核珍珠养殖、鲍鱼等优质水产培苗,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等,使汕头市农业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九五”计划以来,全市科技攻关取得丰硕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奖励的农业科研成果共79项,主要科技推广项目近121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全市累计有20家乡镇企业获得ISO国际质量认证,有15个产品获省优秀新产品奖,有10个产品获中国乡镇企业科技奖。全市的农业商标有1个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7个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制订实施地方农业标准73项,建设国家、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个,取得“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60个,取得“绿色食品”认证11个。1993年以来逐步建立的一批农业科技开发与应用示范基地发挥积极的辐射作用,海水网箱养鱼、有核珍珠养殖等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蔬菜良种选育实现基地化和产业化,汕头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已经升格为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水产养殖业与禽畜饲养业为主导产业的金平农业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是目前粤东地区唯一的省级农业科技园),风能的开发与应用成为南澳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白沙现代农业示范区已初具规模,南澳科技兴海示范区被国家科技部等5个部委列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澄海的凤翔街道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成为省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市农科所和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在有关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机遇
——新世纪农业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大规模应用为汕头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1世纪的世界农业,新产品创新周期和新科技的应用周期将大大缩短;现代高新农业科技不仅从理论上、方法上,而且还从技术手段上,加速更新了传统农业科学及基础科学,产生出众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现代农业将由动植物向微生物,农田向草地森林,陆地向海洋,初级农产品生产向食品、生物化工、医药、能源等多种产品生产方向延伸;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兴产业的拓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产业结构向更合理、更高层次转变。
——农产品市场需求将日益旺盛,给农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人口在2000年底时为12.66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顶峰,为16亿,增长四分之一,对农产品的需求将随之大幅增长;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水果、禽畜产品、花卉、水产品的消费将大幅增加。汕头农业在上述品种上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汕头市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三)挑战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市农业科技与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依靠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占据明显优势,我市农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仍在扩大。WTO已将农业纳入多边贸易规则的范围,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难以逆转,21世纪我国农业外部环境与过去几十年完全不同,农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农业经营风险将前所未有地加大。在国际市场准入和国内农业宏观政策调整的条件下,国内各级政府对农业的管理方式和政策措施,尤其是关于农业的公共投资政策和支持政策也面临着根本性的调整。
——我市农业在产品供求关系、生产目标、增长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一些显著的变化:农产品供给由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和结构性相对过剩;生产目标由过去的单纯追求农产品数量转向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基础上,追求品质、效益和安全;经营形式正由单纯的原料型生产转向生产、加工、营销相联结的产业化经营;增长方式由过去的主要依靠传统投入和劳动集约转向劳动力数量已开始绝对减少,对资本、技术的依赖性逐步增强,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种种原因,我市近海天然渔业资源衰退,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资源退化和农村环境质量下降,使资源和环境对汕头市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进一步趋紧。
——2003年汕头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48人,人均耕地只有0.14亩,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0.41亩的34%,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最少的地区之一。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汕头农业科技的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农业科技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趋向老化、人才缺乏;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企业科研投入极少。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培训和再教育机制尚未完善,尤其是农民成人教育工作有待加强。农业科技成果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态势。国际市场需求对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影响农产品的增值。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程度仍然比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产业化组织程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海洋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技术水平以及开发规模有待提高;海洋农业的科技储备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面对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进步,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
1、农业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强化科技是农业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业产业化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立足资源优势,促进产学研合作与自主创新,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名牌、外向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加速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努力实现技术跨越,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提供技术支撑与技术储备,促进农业产业化,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2、农业科技工作方针:以技术创新为主线,通过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分步推进、全面实施战略工程,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技术跨越,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3、农业科技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既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更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二是实用性和前沿性相结合,既要适应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又要根据我市的基本市情,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与经验,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保障食品安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和产业化;三是既要统一规划引导,避免重复,提高科技要素的利用效率,又要充分调动部门、各级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突出重点,适当集中,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4、农业科技工作目标: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快速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科技总体实力达到全省的先进水平;增强我市农业面向国内与国际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主要的具体目标为:
(1)建成和完善包括区域性农业试验中心(农业技术工程中心)、优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科技示范园区等9个以上农业科技基地,培育三个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农业科技基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
(2)全市建设25个科技含量高、规模较大、实力较雄厚、带动能力强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外向型企业10个以上。
(3)主要品种的良种采用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副产品优质化率达到70%以上。
(4)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科技综合服务程度达到80%左右。
(5)农产品商品率达到95%以上;农产品保鲜、加工、综合利用的产品附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到200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左右。
(6)在今后7年内,力争3—5%的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力争40—50%农产品达到无公害产品标准;高效无污染生物农药和肥料的使用率达到70%以上;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7)2004—2010年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递增10%以上。
(8)2004—2010年期间,全市海洋总产值323亿元,年均增长15.5%;海洋产业增加值142亿元,占全市GDP的15%左右;有效地控制海洋污染,在重点海域和海湾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控制,近海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大于95%。
(9)大宗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建立了标准体系,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有机结合的标准化体系。
三、农业科技工作重点
力争在种植改良、节水农业、农业疫病虫害控制与预防、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绿色农用化学品、农业生物资源、农业基因工程,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重点推进十大工程:良种引进与培植工程;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工程;农业标准化体系推进工程;海洋农业科技发展工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工程;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普基地)示范工程;农业技术产业化创新工程;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工程;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工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1、良种引进和培育工程
——以汕头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为依托,面对市场需求,加强研究,发展优质、高产、多抗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及产业化技术,培育一批名、特、优、新品种,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
——以汕头市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为依托,开展良种繁育工作。品种改良的方向:生猪以发展多元配套瘦肉型猪为主;黄牛杂交改良,向大体形和肉奶兼用发展;奶牛应加强育种,培育适合汕头气候的新品种(系);狮头鹅在良种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培育新品种(系),进行开发利用;建立禽畜良种推广网络,扩大禽畜人工受精覆盖面。
——加强特色水果的改良和水果良种的引进培育。发展常绿性水果种植业。
——培育和发展适宜加工需要的专用品种。
——以汕头农业科学园为基地,对现代基因技术进行应用的跟踪和转换研究。重点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花生和名贵花卉新品种,并利用组织培育、工厂化育苗,实现花卉种苗产业化。在转基因育种的开发推广中,要加强论证,谨慎从事,防止基因污染。
——以潮南区红场、雷岭、成田、陇田等镇为依托,发展牧草种植和草食动物基地。通过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利用优质种牛杂交改良,发展肉、奶兼用优质牛,形成草食动物饲养基地。
2、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工程
——发展绿色农业。在一定的区域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开展立体、生态种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开展土壤污染与防治调查研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
——发展有机农业。在无污染环境的地区建设有机食品和蔬菜生产基地。城郊蔬菜基地的建设要加强环境治理和生产方式的转化。加强对作物秸秆、畜禽粪肥、有机废料等的综合开发利用,以沼气为纽带,开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和生活垃圾综合开发与利用;同时,大力推广微生物发酵有机菌肥的开发利用,通过微生物发酵,将畜禽粪肥及居民生活垃圾和农渔产品加工废料转化为高效有机菌肥。加强利用物理、生物、生态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研究,努力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质量评价、产品加工技术、产品检测、包装等环节研究。根据各种蔬菜的特点,研究适合其生长发育的生产技术标准,做到在无污染的前提下,提高风味、外观和品质,使有机食品和蔬菜真正成为汕头市的拳头产品,创出自己的特有的品牌。建立专门的营销网络,拓展市场流通渠道,争取建立进口国、出口国相互承认的产品认证体系。
3、农业标准化体系推进工程
——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对大宗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建立标准体系,突出抓好重要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逐步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有机结合的标准化体系。同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农业标准的国际化。加快制订和修订我市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
——加快设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选择一批有基础、有条件的农业项目,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一种或一类优势农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为依托,在示范区内对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实施综合标准化管理。
——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培养一批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无公害质量标准要求、生产过程能按标准(技术规范)组织生产、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规定的生产企业,对条件较成熟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管理。
——建设和完善农业标准检测体系。在已设立汕头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各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都要建立农产品快速检测点,对现有检验室和技术方法、手段加大投入。加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的监测,确保人身安全健康;逐步开展对涉及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监测。
4、海洋农业科技发展工程
——重点以汕头大学在南澳建立的广东省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临海实验站为依托,利用本地的地理环境及资源优势,建立海洋经济生物培苗中心;同国内高等院校合作,运用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海洋水产养殖优良品种;运用多倍体、雌核发育、基因工程技术培育高档水产新优品种;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培养长速快、抗逆力强、品质高、抗病力强的养殖品种,促进养殖业品种的更新换代,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海洋水产养殖业。加速鱼、虾、贝类疾病的快速诊断、检测和防治技术研究,开发赤潮防治技术,解决海水养殖业中目前病毒蔓延难以防治的问题;在滩涂浅海人工养殖区及外海区,加快技术开发,推动网箱养鱼由湾内向湾外拓展,重点研究抗风浪养殖技术,如水泥沉箱养殖技术、深水潜网养鱼技术、深海高网养鱼技术等。
——开展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和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技术应用与研究。研究远洋渔业资源评估开发技术和浅海、滩涂、海湾生物资源增值技术,通过评估我市远洋渔船作业和渔场附近海域以及其他有开发前景的渔场渔业的种类数量、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研究增殖种类、增殖生态环境、增殖方式,从而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开展海洋水产品深加工技术应用与研究。在发展水产品冷藏、保鲜的基础上,逐步向深加工和调味品升级换代发展,重点依靠技术进步,加强对中上层鱼类加工的综合利用和贝类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适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方便水产食品。重点攻克贝类的吐沙、去毒、保活问题和上、中层鱼类的防腐、去腥、抗氧化、脱色等难题。
——开展防病抗病技术应用与研究。重点研究经济鱼、虾、贝类病害快速诊断、检测和防治技术、研究赤潮防治技术,解决海水养殖业中目前病毒蔓延难以防治的问题,引进、推广海水鱼疫苗与抗体的应用,建立汕头市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体系和检疫机制,对水产药物和配合饲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和监督,加强水产苗种和亲本检疫。
——开展海洋药物及海洋功能食品的开发。借助汕头大学、汕大医学院和有关制药食品研究开发机构的技术力量,加快海洋生物的开发力度,从海洋生物中筛选提取具有可抗癌、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作用的药物并使其形成产业。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以海洋生物为原料的保健食品、海洋化工产品,尤其要重视对海产品加工工业废弃物中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提高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近期以提高藻类体内的各种附加值的有效利用为重点,力争把汕头建成国家海洋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基地。
——加强海洋风能和波浪能的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
——开展海洋气象灾害研究。
——开展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技术和海域资源环境评估、生态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建设集观光、娱乐、度假、海上运动、休闲、科考探险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层次的滨海旅游区域。分期分批进行下列研究:汕头海岸带和海岛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沿海自然灾害及减灾防灾对策研究;海洋水产种苗资源及遗传改良及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研究;海岸带区域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海洋调查与开发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
5、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工程
发展农家乐型(即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农业娱乐型(即吸引人们到各类农业观光园采摘水果、钓鱼、种菜、野炊、学习园艺等)、乡村度假型(即将观光、度假、娱乐、经济、生态、保健、教育、社交等多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到乡村度假为主要目的)、渔家乐型(乘渔家船、撒渔家网、烹渔家餐、过渔家生活)等四种类型的乡村休闲观光农业。
——开展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论证,进行本地区农业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和乡村民俗等社会文化的可展示性分析,对乡村休闲观光农业进行市场定位和区位选择。
——合理利用农业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和生态特性,在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进行观光果林、园林的综合建设与开发,融观赏性、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普性于一体。突出发展园艺项目,包括蔬菜、水果、花卉和苗圃。避免大兴土木的人工化倾向。同时,注重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科学管理,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开发山地,建设以休闲观光以及发展经济为目的的林场和亚热带植物园(场)。
6、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普基地)示范工程
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结构的优化进程,开辟农民致富新门路,开辟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要巩固发展六大农业示范区:
——以汕头市金平农科园为示范基地,对无公害生态养殖、饲养技术和水产品、禽畜产品深加工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重点培育和发展牛洋青蟹、南美白对虾、杂交台湾大白鸭等适宜加工需要的名优品种,通过建立起育苗、育种、生产、加工全过程的标准化体系,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打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做强做大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
——白沙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分为蔬菜业设施示范区和禽畜业设施示范区。蔬菜业设施示范区下设蔬菜研究成果展销中心、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实验区、蔬菜引种研究中心、蔬菜生物工程研究区、良种繁育区、种子仓储加工区,通过采用远缘杂交、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杂种优势利用、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现代技术干涉作物遗传变异,创造出水平更高的蔬菜新品种,认真抓好“种子工程”,实现蔬菜种子产业化。畜牧业设施示范区下设种鹅场、种鸡场、现代化孵化厂、种牛输精配种场和家禽育种中心,参考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力求布局科学合理,设备先进配套。通过示范指导作用,为家禽育种提供一个符合科学设计的场所,培育更多更好的家禽优良品种(系)。
——农业科学园。农业科学园设立基因工程育种、航天育种等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重点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花生和名贵花卉新品种,并利用组织培育、工厂化育苗,实现花卉种苗产业化;研究适合南方气候特点的农业设施设备及模式化栽培技术,建成设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优化资源配置,建成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发展农业科普旅游,配套完善农业科普内容和设施,建成有较好示范作用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青少年农业科普基地。
汕头农业科学园,作为现代农业与都市农业相结合的产物,以其在集约经营、资源优化配置、科技进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良好等方面综合表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效果,要充分发挥其在研究、试验、开发、推广、培训、示范、服务和科普的典型作用,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南澳科技兴海示范区。以汕头大学在南澳建立的广东省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临海实验站为依托,利用本地的地理环境及资源优势,建立海洋经济生物培苗中心,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开发新品种和养殖新技术,优化养殖结构,扩大养殖规模,强化种苗生产和水产品综合利用,并争取把省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临海实验站建设为海洋与渔业科普旅游基地;以南澳海区为重点,对海区风能、波浪能、太阳能进行综合开发与利用。加大南澳风电场建设,使其装机容量达33.1万千瓦以上。加大风机国产化的力度,开发生产各类国产风机,将现有国产风机总装机容量2100KW扩大至50000KW,成为我国新能源试验示范基地。
——潮阳、潮南、澄海区的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示范区。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通过立体生态种养、节水设施应用、污染物生物处理等,为农作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保证农产品符合绿色标准。
7、农业技术产业化创新工程
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综合性示范基地、名特优稀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培育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
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茶叶、畜禽、水产、花卉、林业商品等农产品,建立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性示范基地以及南亚热带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龙头企业建设的步伐。
——加强海水养殖业技术的综合示范,在养殖主产区实施养殖密度控制制度,推广健康、无公害养殖模式,发展绿色、健康型渔业,加强水产种苗和病害防治体系建设;按照市场需求和环境要求,优化海水养殖结构,建设一批有较高水平的养殖基地和养殖项目,开展“海上牧场”的建设。
——通过实施“星火计划”,建设若干个星火技术密集区和若干个星火技术带,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
——加强农产品的技术标准化、保鲜和运输等有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促进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为农业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8、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工程
加大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进步的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我市主要农产品深加工及产业化技术的引进消化与研究创新;注重名优特农产品的保质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引进应用及其产业化,研究开发林产品高效利用技术,加强传统食品工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重视粮油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促进传统蔬菜加工制品业改进工艺、更新设备,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水平。加快发展具有出口潜力的蔬菜罐头、速冻菜、脱水菜、蔬菜汁、蔬菜粉、蔬菜脆片,以及膨化蔬菜和保健蔬菜等。
——加强农产品保鲜、包装材料和加工设备的研究,扩大生物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应用领域,加强加工副产品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引进创新。
——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大宗农产品加工科技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9、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工程
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的汕头农业”。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研究开发农业信息系统平台,促进市场、资源、技术、生产等信息的共享。
——推进各个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基地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与农业科研、开发、协作机构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保持密切联系。
——以汕头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建设农村技术市场信息“村村通”工程服务站,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在我市逐步推进农村技术市场信息“村村通”工程,面向广大农村和农业生产单位,帮助农民获得较全面、有效、及时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
10、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要围绕增强我市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大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促进产学研合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与农业产业带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加快汕头广东农业科技园建设。以农科园为载体,以我市农业科研力量为支撑,突出汕头特色农业,尝试多种市场化发展模式,努力把汕头广东农业科技园建成粤东乃至全省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农业龙头企业聚集基地和农业科研信息集散基地。
——结合本地实际,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机构更好地面向市场、面向生产,走科研、开发与经营一体化的道路,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体制创新。认真贯彻实施《关于深化我省公益类型科研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试行)办法》,积极引导符合申报认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条件的科研机构改革为研究实体和经济实体两个组成部分,探索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方案,积极申报认定为广东省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加速广东省(汕头)区域性农业实验中心建设。
——完善大农业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在现有科研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若干个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中试与转化。开展“科技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镇建设。大力培育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努力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业科技的推广转化能力。
——建立“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协作中心”“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协作中心”。作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协作网络的柔性组织。该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纽带,以我市现有农业科研机构为基础,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科技力量为依托,组织我市现有的农业研究和技术开发力量,打破单位和地域的界限,协同作战,共同攻关。使之成为我市科技兴农的攻关和技术开发的主导技术依托,从而推进我市农业科技的发展,为我市科技兴农提供人才、信息和技术的保障。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协作中心包括若干个科技兴农重点开放实验室、信息中心和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中心。
在有条件的研究所和汕大合作建立一至二个农业资源研究和开发相关技术的重点开放实验室,利用研究所和高校的先进设备,为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提供实验条件,为我市农业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管理提供技术依托;以我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为依托,建立汕头市资源和环境信息中心,开展资源和环境调查研究、技术咨询和农业工程等项目的规划论证以及农业综合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并利用信息技术专家系统,建立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中心,使之成为我市农业科技、管理技术培训与推广的核心基地。
——建立海洋经济生物培苗中心。以汕头大学在南澳建立的广东省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临海试验站为依托,利用本地的地理环境及资源优势,建立海洋经济生物培苗中心,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开发新品种和增养殖新技术,优化增养殖结构,扩大增养殖规模,强化种苗生产和水产品综合利用,以鱼类养殖、贝类养殖为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建设水产种苗厂,工厂化养殖场,搞好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四、规划部署与布局
(一)根据我市农业发展的现状,科技兴农在2004—2010年期间分二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4—2006年。
1、以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突破口,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为主要手段,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结合;加强组织人工育苗育种技术、优质高产高效的增养殖技术、病害防治与快速诊断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海洋生物养殖多倍体育苗技术、海洋药物的筛选开发研制技术、海洋生物资源的恢复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技术的引进应用与科技攻关,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禽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海洋药业等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加强农业旅游、海洋能源开发的技术发展;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种植业、养殖业、禽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海洋药物制造业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努力实现技术突破。
2、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建设若干个农业技术研究开发与实验和技术推广服务的区域性农业技术试验中心和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基地;逐步建立粮食、蔬菜、水果、水产、畜牧、花卉等六大支柱产业区域化生产基地;推进南澳岛科技兴海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白沙现代农业示范区、汕头农业科技园、潮南的绿园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基地和潮阳海水养殖场的建设,使之成为我市科技兴农的研究、中试、成果孵化、开发生产和技术培训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和经济实力的农业开发龙头企业。
第二阶段:2007—2010年。
1、研究开发一大批农业关键技术,在农业基因工程、绿色农用化学品、农业生物资源,种质改良、节水农业、农业疫病虫害控制与预防、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实现跨越发展。
2、建立起汕头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协作中心。
3、一批科技兴农的研究、中试、成果孵化、开发生产和技术培训机构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六大农业支柱产业区域化生产基地形成产业规模,建立起多种农业生态模式,形成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加工业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化体系。基本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
(二)规划布局
1、在金平区建设汕头广东农业科技园。
2、以汕头市农业科技园为载体和核心,建立“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协作中心”。
3、南澳岛推进科技兴海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
4、在澄海区推进白沙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5、在澄海区推进农业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
6、在潮南区发展牧草种植和草食动物基地。
7、在潮南区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示范区。在澄海区的莲上、莲下、溪南和潮南区的井都、田心、两英、仙城和潮阳的金浦等村镇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8、四大增养殖业区布局。一在南澳猎屿岛海区、潮阳、潮南的海门湾、潮阳企望湾海域和榕江出海口(不包括航道范围内)两侧的浅水区开辟贝类护养增殖保护区。此海区面积约2000公顷,有较丰富的西施舌、红肉兰蛤、中国绿螂等自然资源苗种,要有计划采捕逐渐播分区增殖。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榕江口汕头港内海养殖区的管理、控制该区域内的养殖区规模,杜绝用砼柱之类养殖,以免导致阻洪促淤。二在滩涂浅海开辟人工养殖区。三在围垦区开辟低盐度养殖区,主要是澄海的莱芜围、六合围、澄饶联围,潮阳的榕江片区,潮阳、河浦的三屿围、牛田洋和潮南的南中围生产基地等。重点抓好挖潜改造,实行科学养殖,发展多品种混养、间养、轮养,以提高单产。四在沿海陆域开辟工厂化养殖区。重点开发的陆域是南澳岛周围、田心湾、企望湾、后江湾等基地建设。
9、建设六大支柱产业区域化生产基地。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在澄海、潮阳、潮南区建立蔬菜、畜牧、花卉支柱产业区域化生产基地,在潮阳区、潮南区和南澳县建立水果、水产支柱产业区域化生产基地;在澄海区建立粮食产业区域化生产基地。
10、分别在潮阳、潮南、澄海、濠江区和南澳县建设若干个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基地。
11、在南澳岛进行海洋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在潮阳、潮南区和南澳县等山地进行林区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在澄海区进行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
12、在潮阳区的金玉、灶浦、西胪,潮南区的胪岗、雷岭、红场,澄海区的东里、莲华、盐鸿、溪南,在南澳县等地建设具有亚热带特色的优质水果、茶生产示范基地。
五、农业科技鼓励发展的重点技术领域与重点项目
(一)海洋农业
以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技术、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海洋能源开发应用的新技术、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技术、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技术等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技术领域为重点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力争有突破性进展,推动海洋农业的发展。
1、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技术
(1)海洋药物及海洋功能食品资源调查、筛选和开发研制技术,重点研究抗癌、抗心血管病海洋药物的开发技术和其它新药的研制等。建立海洋药物及保健食品加工区。
(2)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和近海渔业资源的增殖技术,主要研究远洋渔业资源评估开发技术和浅海、滩涂、海湾生物资源增殖技术,通过评估我市远洋渔船作业的渔场和附近海域以及其它有开发前景的渔场渔业的种类数量、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研究增殖种类、增殖生态环境、增殖方式,从而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海区养殖区、生态养殖区、海洋环境保护示范区。
(3)海水养殖技术
重点研究新养殖品种人工繁殖和大量生产种苗技术,主要海水养殖鱼虾的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开发,海洋养殖高效饲料加工技术,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海洋渔牧化综合技术等。建立人工鱼礁示范区、对虾养殖无公害产品示范区、优质种苗培育示范区、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养殖示范基地。
(4)海洋水产品深加工技术
重点开发和推广水产品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速食水产品系列开发技术,海藻综合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海洋生物产品综合利用及保鲜、保活技术,大宗贝类的清洗、脱毒技术,海洋产品的单体冻结新技术等。建立紫菜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藻类产业优新品种产业化基地、藻类加工示范基地、鱼类加工示范基地、贝类加工示范基地。
(5)防病抗病技术
重点研究主要海洋经济鱼、虾、贝病害快速诊断及防治技术、主要水产品的疫苗与抗体开发技术等。建立养殖区病害测报防治示范区。
2、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1)海水直接利用技术
引进与研究利用海水冷却的技术及相关技术(防腐蚀、防生物附着等技术,以及海水循环冷却方式等),并在临海的发电、化工等用水量大的企业推广海水冷却技术,到2010年,在部分沿海城镇和南澳岛逐步推广海水直接利用的技术。
(2)海水制盐新技术
研究、引进一次性连续成盐等新技术,提高南澳原盐的生产与加工的能力。
(3)海水淡化技术
加强海水淡化现有技术适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逐步满足临海地区和海岛开发对海水淡化的要求。重点在减少能耗和能量回收以及提高水的回收率等方面降低成本,着重于造水与发电、淡化与浓缩、分离与精制等多重目的和效用的开发研究,并且向装置大型、自动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3、海洋能源开发应用的新技术
通过应用高新技术来开发利用海岛风能资源,为海岛建设提供能源,带动其他开发项目的开展,从而推动海岛经济的发展。当前的研究重点是解决风能发电设备国产化中的关键环节,并加强建设南澳岛风能发电试验示范基地。
4、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技术
加强滨海风景旅游资源结构、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接待服务设施结构等综合研究,海上体育运动基地及配套技术和滨海景区沙荒地绿化及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开发,发展滨海旅游的重点旅游项目及相关配套技术研究。建立休闲渔业示范区。
5、海域资源和环境评估技术
(1)海岸带和滩涂多功能地段详查论证;
(2)有重大经济价值开发的海岛详查论证;
(3)主要河口、海湾详查(韩江口、青澳湾)及开发试验示范;
(4)近岸海域资源、环境评估;
(5)海洋渔业资源评估与南海休渔策略研究;
(6)海岸带和海岛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
(7)海湾养殖容量研究。
6、海洋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技术
(1)海洋污染监测技术
积极争取支持与配合上级有关方面建立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监测网络,改进现有的监测技术,研究新技术,大力发展遥感监测和浮标监测技术,在2005年前,初步建立海洋污染立体监测系统。
(2)防治海洋灾害性污染技术
争取上级的支持,重点研究赤潮预测、预报、控制和防治技术,建立赤潮监视、监测和预报系统;研究近岸溢油污染防控技术、海上石油污染防治技术,建立海面溢油预警系统。
(3)海洋生态保护
重点研究沿海生态环境优化与保护措施,海洋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保护及其恢复拯救技术,海水养殖、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引起的海洋污染防治技术,沿海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及防治措施等。
7、海洋基础性研究
分期分批进行下列基础性研究:
(1)海岸带和海岛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
(2)海洋水产种苗资源与遗传改良及水产养殖增殖、病害防治研究;
(3)海岸带区域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4)海洋调查与开发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
(5)海洋灾害与防治对策的研究。
(二)林业
1、沿海沙滩防护林湿地经营技术研究;
2、沿海沙滩防护林带更新换代技术研究;
3、特色水果的保质与改良研究与开发;
4、山坡地的开发利用研究;
5、陆地生态林业经营技术研究;
6、采石取土退化林地复绿与经营技术研究;
7、水源涵养林造林与经营技术研究;
8、商品林综合开发研究;
9、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景观林业建设与经营技术研究;
10、生态公益林低等级林改造与经营技术研究;
11、汕头市红树林生态系统建设与技术研究;
12、水源涵养林品种改造与经营研究;
13、森林火灾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14、适用林业技术的引进与推广;
15、珍稀野生乡土花卉的驯化与应用研究;
16、中草药、食用真菌等山区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开发研究。
(三)狭义农业(包括水利)
休闲观光农业开发技术
1、项目的开发论证;
2、蔬菜、水果、花卉和苗圃园艺与旅游结合的研究与开发。
粮食产业开发技术
1、优质高效粮食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与引进;
2、标准化生产的多种技术组装集成研究与开发;
3、粮食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蔬菜业生产与开发技术
1、新型先进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2、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
3、无土栽培及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潮汕小菜加工技术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5、蔬菜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
6、潮汕蔬菜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利用研究;
7、耐热抗病优质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培育推广;
8、蔬菜良种产业化开发;
9、特色蔬菜检疫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
水果业生产与开发技术
1、潮汕蕉柑、樟林番荔枝、西胪杨梅、雷岭荔枝、金玉三棱橄榄、胪岗脐橙、澄海林檎等特色水果的良种培育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示范;
2、水果采后保鲜及运销技术的研究;
3、特色水果资源保护与改良研究;
4、特色水果检疫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
花卉业生产与开发技术
名贵花卉的选育种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畜牧业生产与开发技术
1、优良品种选育与繁殖;
2、杂交优势研究;
3、优良牧草及饲料作物的引进与开发利用;
4、绿色饲料的研究与加工生产;
5、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6、降低畜禽产品药物残留技术研究;
7、畜牧业设施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引进推广应用;
8、畜禽饲养标准研究和推广;
9、节粮型、草食型畜禽饲养技术研究与推广;
10、汕头市优稀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
11、规模化禽畜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水利技术
1、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水库的综合利用研究;
3、江河污染的综合防治研究;
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四)综合开发技术
1、立体生态种养技术研究;
2、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3、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技术研究。
(五)农产品深加工技术
1、深加工工艺研究;
2、农产品深加工生产设备的研制。
(六)农业机械应用技术
1、插(抛)秧机械的研究、改进与推广;
2、喷(滴)灌机械的应用及推广;
3、新型先进农业机械的引进与推广应用。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党和政府对实施《纲要》的组织领导。实施本《纲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强有力领导和支持是关键。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本规划纲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党政第一把手必须亲抓第一生产力,把组织领导实施本规划纲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摆到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研究,提供必要的政策保证、资金支持和人才、技术保障。要把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各项主要目标列入党政领导推动科技进步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要充分发挥由专家组成的市政府科技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搞好农业科技发展项目的论证以实现科技决策。各区县要根据本纲要,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本地相应的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共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要调整市科教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成员比例,把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工作作为领导小组的重要内容。调整汕头市人民政府科技咨询委员会组成,分设农业科技咨询小组,增强农业科技专家力量。
(二)加强农业科技法制建设,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结合本市实际,运用地方立法权,适时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持技术创新的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在地方政府职权范围内,对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科技型企业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农业土地的出租、转让、交换、入股等规定,制订鼓励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科技产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资源开发持续发展。加强对有关科技政策法规的宣传,增加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加强对落实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抓好国家、省、市有关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三)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科技兴农资金。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引导支持力度,促进企业、风险资本、个人等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风险资本和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的多元科技兴农投入体系。要出台社会投资农业科技产业的管理办法,促进国内外商人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的积极性。各级政府每年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增长速度要高于其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涉及农业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在工程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经费,用于与工程相关的科技工作。要加大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各级农业科技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科技项目经费,大力推荐各类农业企业和民营农业科技组织申请使用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农业科技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等资金。要建立符合科技体制改革要求的科技兴农项目管理方法,实行项目的专家论证、项目中期考核评估、项目结束评审鉴定等方法,加强对科技兴农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的综合管理。农业科技企业要将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研究开发工作。对转制为企业的农业科技机构和对农业科研单位通过农业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收入,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可享受有关税收优惠。允许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成立农业科技基金,专门支持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推广和奖励农业科技人员。要创造条件,通过财政贴息、投资补贴等形式,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科技产业化项目。鼓励建立为民间投资者服务的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发展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政策、法律、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的中介组织,帮助民间投资者建立规范的产权制度、财会制度和人员培训制度。
(四)大力吸引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点抓好科技带头人、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等三支队伍建设,通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培训机构培养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在科技兴农规划实施过程中,培养带动一批农业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技术人才的成长,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骨干、农业科技企业家和科技管理专家组成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加速提高我市的农业科技水平。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和扶贫资金时,要安排一部分作为农村劳动人员培养经费;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要安排一部分作为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建设经费。
(五)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我市农业企业与各方面科技力量的联合。要充分发挥汕头大学在人才和科研设备上的优势,重点鼓励我市企业与汕大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我市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要大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生产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有较强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的农业技术开发型龙头企业,作为科技兴农技术开发的主体,并促进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与这些企业的强强联合,使之成为我市科技兴农的主力。
(六)鼓励研究、制造、引进和推广适应我市农业发展需求的先进农业机械。对我市厂家制造、引进吸收和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机械的申报项目,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在立项、技改、贷款贴息等市政府各项扶持资金中予以优先支持。大力扶持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农机服务中介组织,促进农业机械股份制公司、农业机械合作社、农业机械专业户的发展,着力培育农机作业、销售、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市场。
(七)积极开展国际间和港澳台地区的农业科技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进行农业科技合作,争取国外技术和资金的援助,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资金、人才;鼓励我市企业利用保税区进口设备免税、免证等特殊政策,加快引进先进的农业科研及应用技术装备;选派一批我市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开展农业技术的国际交流,努力提高我市农业科技的总体素质和水平。加强与港澳台地区以及经济协作区的农业高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区域的农业资源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各有关主管部门要引导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科研机构以及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对符合专利申请条件的项目应及时申请国内外专利,对须申请新品种保护的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逐步形成具有行业优势的自主知识产权。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及时查处假冒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一、项目背景
1、区域概况
早在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政府就提出了“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概念,将昆明和曲靖的16个县市区连片建成绿色经济示范带,引领全省绿色经济和高原特色农业大发展。2013年,滇中产业新区正式成立,马龙县抓住列入滇中产业新区(东区)规划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科学规划,主动融入,努力建设成为昆曲绿色经济带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滇中康体休闲度假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园、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现代临空物流园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项目区域图
2、产业概况
近年来,马龙县步入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速过渡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进程,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启动建设旧县和马过河片区、巩固提升小寨和东光片区、强势推进轻工产业园区和仓储物流园区”的思路,合理布局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区。项目所在地位于马过河生物资源片区,交通便利,与凤龙湾及野花沟两大旅游风景区相邻,随着片区旅游度假产业及绿色农业的兴起,重型工业逐渐被取代,轻型工业、绿色农业成为片区发展的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马龙县产业布局
二、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云南马龙县马过河镇,面积1336.52亩,其中生产区建设用地241.72余亩,项目地块原为国营机械厂用地,1997年搬迁后土地一直闲置,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由于以前为国有军工企业用地,已经过成熟开发,地块处于熟地状态,并且在废弃之后遗存大量生产用房,具备良好的工业开发条件。项目投资公司收购该地块1198亩后,依据曲靖市及马龙县的发展规划,并整合周边相关旅游度假资源,计划建设本项目,通过集聚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充分推进片区绿色产业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项目区域规划
三、项目亮点
1、生态资源丰富
项目所在地马龙县生态环境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04%,全县共有大小河流7条,水资源总量达7.67亿立方米。特别是项目所在地马过河生物资源片区土地肥沃、面积广阔、地表水丰富、地下水纯净、地势结构合理,并且与与凤龙湾旅游度假区相邻,整个区域空气清新,植被茂盛,有利于发展各类农业产业项目。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项目区域植被
2、产业基础良好
马龙县是昆曲地区传统工业强县,工业园区始建于2000年,规划修编面积78平方公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为“一园四片”,即:小寨循环经济片区、东光冶金机械片区、旧县建材物流片区、马过河生物资源片区。周边工业配套已趋齐全,适合规模化的农业发展。马龙县被纳入滇中产业新区后,着力引进国际国内农产品加工的大集团、大企业,推进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实施,全力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大力提升农业开发综合效益,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马龙小寨工业园区
3、科研合作广泛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项目投资公司历年来主营绿色食品生产与生态旅游项目,在旗下项目中与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农业产业方面合作了众多项目,推动了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升了全区农业产业的档次和水平。园区的建立,也必将为彼此多领域合作提供广阔空间和平台。
云南农业大学
四、项目定位
项目以“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为驱动引擎,带动“农业种植推广、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观光体验”三驾马车的共同发展,同时以“现代农业”为主题,打造集“现代农业展示”、“农业科技研发”、“怀旧旅游体验”、“农产品深加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五、产业链规划
1、上游产业链
项目以“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为驱动引擎,带动“农业种植推广、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观光体验”三驾马车的共同发展,同时以“现代农业”为主题,打造集“现代农业展示”、“农业科技研发”、“怀旧旅游体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特色农业之茶园
特色农业之黄西红柿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2、下游产业链
在以农业技术为基础的农业示范区的带动下,在园区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升级中,大量的产能需求将被释放,除园区实现自己的三产业联动外,园区年加工30万吨的产能,更有利于刺激周边旧县物流仓储片区,小寨循环经济片区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让片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物流仓储区
3、产业链补充:第三产业
依托于马过河旅游片区的大量客流,园区以特色的农业观光体验和怀旧旅游体验形成景区的有效补充,为游客创造一个全新的、主题化的游憩场所,不仅为园期带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马过河旅游业的重要补充。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特色农业观光体验区
六、项目功能布局
结合食品产业园的发展诉求和当地的地方特色、基础产业等,规划形成“一体六翼”的总体发展格局。
一体:农业科技旅游综合体 六翼:
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农业科技为基础打造大型绿色农业示范园;产品深加工示范区--以绿色食品产业为基础着力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业科技孵化园--增强园区高科技含量,为园区农业技术科研基地;创意示范区--利用老旧厂房改造为LOFT创意空间,为园区拓展产业;生态旅游区--以农业生态为主体,集成公园和酒店的休憩片区;配套服务区--以满足园区生活配套功能为主,形成服务生活社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项目功能布局图
七、项目规划(一)现代农业示范区
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园区门户位置,是由农业示范园和农庄度假园组成的综合型生产区,同时对游客形成农业观光度假体验服务,是一个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科技主题示范区。建设项目包括:农业科技主题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态农庄、种植园和养殖园。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科技主题馆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民专业合作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生态农庄
种植示范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养殖示范区
(二)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
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是整个园区唯一的轻型工业区,从事绿色食品、纯天然生物制品的加工、包装,包括加工区和展销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规划图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花果香精产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医疗保健产业
(三)创意示范区
创意示范区,让老旧厂房焕发创意新活力。建设项目包括创意工厂,餐饮、商业,画廊和剧院等。
创意示范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创意工厂
餐饮区
(四)科技孵化区
科技孵化区既与生产区稍有隔离,是园区软实力核心所在。建设项目包括专家楼,教育培训中心,产品认证中心和研发中心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科技孵化区规划图
专家楼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研发中心
(五)生态旅游区
生态旅游区以生态公园为主体,以旅游接待功能为主,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建设项目包括生态采摘园,休闲花海和接待中心。
生态旅游区规划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草莓采摘园
休闲花海
(六)配套服务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配套服务区为人口凝聚区,提供园区所需的生活、居住配套。建设项目包括多层住宅、餐厅和活动中心。
配套服务区规划图
多层住宅居住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活动中心
八、投资计划
项目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建设。
首期计划投资5亿元:主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老旧厂房改造,及公园内道路修葺、草坪铺设、以及各类雕塑和灯光景观的建设,预计2017年前完成。
二期投入10亿元:主要用于园区企业及科研院所引进、人才引进、新建设施和设备建造等,预计2020年前完成。
九、前瞻服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通过深度访问、实地调研及与项目运营主体公司的深度配合,在对项目区域概况及产业概况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挖掘项目亮点,进行项目的总体定位、产业链设计、园区发展规划实施、重点功能区及重点项目的策划、投资建设规划等。
一: 规划总体介绍
规划时间:2012-3——2012-8
美好的愿望:希望我们可以在协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建立规范科学的会员组织制度,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团结本校的创新爱好者踊跃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战略思想,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广大会员的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在我校的发展,与其他社团学校联系密切。规划方向:将科技创新协会更好的推向同学的身边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协会内部。并且使内部分工更明确,提高办事效率。令协会既有纪律又充满温馨。使干事更加积极团结。同时配合学生社团联合社的每一项工作,争创优秀社团。
一、考勤方面
之所以把个勤放在工作计划的第一位,是因为作为社团联合会领导下的协会,我们会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联的各项规章制度。我们协会的负责人会按时参加例会,凡事社联下发的工作我们会保质保量的完成,并且争取在新的学期能有创新性活动,为能打造精品社团而努力。
二、会员管理
虽然我们协会在过去的一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会员管理制度上,我们不效仿其他协会的考勤制,而是采用骨干负责制,即每个骨干负责一定数目的会员,责任到人,这样即防止了会员的流失,还可以巩固会员的学习,督促他们加强对数独技能的学习。
三、授课方面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会把授课作为工作的重点,我们在协会内部保留了数独技能高超,责任心强的授课会员。在每次活动前,要求他们积极备课,循序渐进的为会员提供最好的培训。我们会保证每一位会员将得到手把手的指导,使他们在协会中能真正的学到东西。这与会员考勤制度相辅相成,即保证了活动当天的效率,又能使会员在平时的学习中提高自身技能。
四、活动方面
这学期我们还是准备了一些较大型的活动,将和教学穿插进行,这样不仅是对会员学习情况的检查,而且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我们协会的活动,提高协会的知名度和响应度。
活动计划见附录。
五、协会规划方面
作为协会的创建者,我不得不考虑协会今后发展的问题,我们会在今年的工作中发掘有能力的新人,并且为协会的发展制定发展方向。
二:责任到人
会长、副会长:
积极与团委老师沟通,保证顺利完成团委下发的各项任务;全面负责科协工作,以及重大事务的决策和审批;召开科协常务会议,讨论制定科协工作计划;负责管理监督各科协分会工作开展情况;定期作好科协工作总结,并及时把有关情况向上级汇报。
科研部:
对协会会员进行专业指导并对上报的专利进行记录、上报。外联部:
为科协基础建设及各项活动争取外部支持,邀请老师专业人员与学生进行交流,负责科协主办的各类大型活动的接待工作。创新部:
组织会员及广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设计,并进行专业的指导。宣传部:
组织科协内部活动开展,丰富内部文化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负责科协主办的各类活动的宣传工作。
项目管理部:
负责对我校学生提交的学术创新作品和科技作品进行收缴和整理,并对优秀作品进行立项和指导,同时在其他部门的配合下组织优秀学术作品和科技作品展览会,切实提高我校学生作品质量。
1 规划背景分析
1.1 项目认知
城市绿化是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其中园林苗木的建设对城市绿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十几年来我国园林苗圃行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限制了园林苗木行业的发展前景,面对这种形势,如何深入挖掘园林苗木特别是以彩叶苗木为主体的现代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潜力,开拓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使传统园林苗木行业重焕异彩,是园林苗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1.2 项目优势分析
本项目位于南通市通州区老圩港,占地面积1 000亩,而南通毗邻上海,具有交通、产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发展专类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顺应了“突出江海联动开发,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思路。
2 总体规划设计构思
江苏森茂生态科技园区以林木及城市绿化苗木产业为主体,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3]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形成自身特色,并结合此种特色开展各类生态休闲及农事体验活动,把园区建设成为一个集休闲观光、产业示范、经济生产、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园区。这在江苏省区域范围内便形成主导特色,与其他生态园区的主题定位区别开来,实现差异化、互补化经营。
2.1 规划设计定位
江苏森茂生态科技园将规划建设成为具有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及生态旅游功能的、以“生态为主,科普推广、科研开发为本,观光旅游贯穿”为主题的观光生态科技园。
结合规划用地现状实际,将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集研究开发、应用示范、资源循环、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以彩叶苗木、珍稀苗木、芳香植物和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现代高效园区。以国家级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托,逐步进行各项苗木花卉的新产品与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远期形成具有高品质的农业产品及高附加值的休闲农业品牌和高效率的现代农业科学管理体系的“三高型”的生态科技农业园区。
2.2 规划设计目标
以“科技创新、风情展示”理念引导市场,以“生态为主,科普推广、科研开发为本,观光旅游贯穿”为目标主题规划设计生态型科技园区;并遵循“三生一体、城乡融合”的理念将园区构建成为“一心—一轴—四区”的结构布局,达到产业发展目标和景观建设目标,实现传统农业向都市生态型科技农业园区的转变。
2.3 规划设计内容
园区总规划用地1 200亩,根据彩叶苗木产业的生产特点,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将园区分为欧美彩叶苗木风情园、珍稀苗木产业园、苗木科技创新与游乐园、芳香植物香薰园、综合服务中心五大
[4]闫杰.陕南民居建筑及其文化特征[J].四川建筑科学研
On exploration for suitability channel for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of civil residence in south Shaanxi
GUO Zhao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concept of the civil residence in south Shaanxi,the paper reflects and analyzes the address selection of habitation,the architectural plane layout,the architectural single components and the architectural colors of the traditional civil residence of south Shaanxi,and illustrates the civil residence’s problems in the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so as to provide the ideas for the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of civil residence of Shannxi.
板块。
2.3.1 欧美彩叶苗木风情园
由于彩叶植物具有成景快、栽培容易、观赏期长的独特表现,使得在绿地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绿化苗木中异军突起的亮点,受到广泛关注,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本项目规划了欧美彩叶苗木风情园。
本园规划面积为400亩,规划分为欧美风情展示区、种苗繁育区和生产示范区三个部分。主要进行各类彩叶苗木的生产、展示、示范、推广与观光。规划设计的展示品种有:北美枫香、紫叶加拿大紫荆、苏格兰金链树、美国红枫、挪威枫等16种彩叶苗木品种。本园具有种植效益高、景观效果好、品种种植技术高、抗风险能力强等主要的生产特点。
2.3.2 珍稀苗木产业园
本园规划面积为300亩,主要规划为盆景区和古树名木区两个部分,规划重点引进胸径30 cm以上的树木,如罗汉松、槭树、紫薇等,打造成南通第一的古树名木观赏园。本园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高质量景观的生产特点。
2.3.3 苗木科技创新与游乐园
在苗木生产过程中,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培植出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获得持续快速发展。同时,在园林技术方面,每年都会新增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也有许多趣味性的小技术。因此,本园规划了园艺科技创新区、生态主题游乐园两个部分,规划面积200亩,集中展示这些技术、科普及相关的科技知识规划,并对园区实行一园一品、一区一色的种植模式,采用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管理规范,对苗木播种、嫁接、扦插、病虫防治、起苗、包装、运输、栽培管理等全过程实行标准化操作。规划强化了园区的趣味性浓、科普性强、参与性高的特点。
2.3.4 芳香植物香薰园
香草是集香化、美化、绿化于一体的天然芳香植物,不仅可作盆景观赏、闻香,而且可作为保健蔬菜、佐料和制茶饮用,还可提取香精,制香枕、香荷包等。本园规划面积为将生产与观光结合起来,规划了芳香植物种植观赏区、种植体验区及香薰休闲馆、香料加工体验坊等几个功能部分,规划面积为250亩,强化了科技园的休闲观光功能,本园具有应用范围广泛、增加体验休闲、促进生态康体等功能与特点。
2.3.5 综合服务中心
综合服务中心是整个科技园的综合配套服务区,规划面积50亩,规划有综合服务建筑,主要满足园区的办公、接待及会务等需求,同时还规划了科技研发培训中心,主要开展农业科技特别是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中心配套规划了生态餐饮中心和生态停车场等,满足观光休闲的配套服务要求。
3 规划设计特色分析
江苏森茂生态科技园是以彩叶苗木的种植为特色形成的专业农业科技园区,在规划设计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3.1 发展地方特色产品,形成园区农业品牌效应
项目规划用战略眼光挖掘南通地方特色的产品,特别是彩叶苗木的市场发展潜力,把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放在更大的空间内运筹,按照“品种—技术—加工—品牌”的链式产业化开发思路,建立紧密型农业主导产业链式开发技术体系,使一批名、特、优、新、稀的产品,逐步由小而全、小而散向适度规模、连片种植、区域化生产转变,着力发展彩叶苗木和芳香植物特色产业,从种苗繁育到栽培技术研发,从彩叶苗木系列产品开发到推荐等,以此创造园区的品牌效应。
3.2 延伸产业功能,打造休闲农业
规划园区要有效整合和综合利用农业及其他相关资源,推进一产和二、三产的有机结合,延伸农业产业链。作为一项高投入的产业,在加大财政支持的同时,更要依托现有产业优势,打造名品,将彩叶苗木产业、芳香植物和古树名木等产业发展成为集种植、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以良好的环境、优质、安全的产品,吸引城镇居民来此体验农闲、享受乡土情趣、领略现代农业建设新成果。
3.3 远近结合,逐步实现园区的优化提升
园区近期主要发展彩叶苗木和珍稀苗木两个生产基地,并逐步完善园区的路网沟渠等基本设施建设。中期进一步提升园区苗木的品质,并开展科技生产,通过试验选育新品种,并逐步应用新技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结合生产基地的特点打造良好的园区生态景观,进行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远期将进一步优化科技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旅游两大板块,并做好生产及休闲旅游的配套建设,增强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强化园区的辐射效应。
4 结语
发展生态农业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森茂生态科技园的规划设计强化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和多元性,将农业系统各组分、各链条进行有机整合,对不同产业之间进行有机耦合,把初级农产品生产与其后续性加工(如盆景造型、香料加工等)紧密衔接等,并根据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市场条件,发展以苗木产业为特色的高效实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为我国专类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宇,姜卫兵.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的探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0(6):297-298.
[2]秦华,易小林.农业公园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探析——以重庆市黔江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5(8):282-285.
关键词:品牌 用户体验 科技创新 4G体验
中图分类号:J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022-03
一 “和”品牌阐释
中国移动商业主品牌“和”,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平等的沟通关系和开放的沟通心态,寓意中国移动将与社会公众、与广大客户建立友好、亲密、互信、和谐的关系;也是人与人、人与世界、物与物之间无限的连接,寓意在当下和未来,中国移动都将致力于创新移动信息技术,让一切想象成为真实的可能,让一切关系更加紧密,和世界分享更精彩的移动互联生活;同时“和”更是一种向前的动力,是中国移动不断进行价值创新、用实际行动推动行业发展,实现“移动改变生活”美好愿景的信念,也寓意中国移动将时刻在客户身边,助力梦想的实现,和每个人一起共创美好未来。
二 “和”咖啡科技体验店核心目的
2.1用舒适,温馨的环境与客户拉近距离
“和·咖啡”作为“和”商业品牌率先与“咖啡”市场结合,进一步诠释中国移动在“和”主商业品牌的宗旨,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体现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2.2弥补移动体验厅不足,增加移动大厅新亮点
“和·咖啡”对现有移动大厅体验店的弥补,弥补大厅体验店缺乏“用户归属感,生活舒适感,科技创新感”的不足之处。
“和·咖啡”是一处提供用户“体验产品,交流产品,感受产品”的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分为“客户交流区(业务咨询/产品咨询),咖啡区,娱乐区,小讲堂”等,真正做到“和”主商业品牌的宗旨,在轻松的环境下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改变我们传统体验店生活。我们称“和·咖啡”为中国移动通讯类的体验场所。
2.3合理解决用户排队的烦恼
“和·咖啡”避免客户长时间无聊等待的不满。在营业大厅业务繁忙时段里,和·咖啡体验店为等待的客户提供轻松舒适的环境。在客户长时间的等待中由工作人员进行引领,让客户在和·咖啡体验店等待的同时体验4G网络,了解最新业务,享用咖啡、甜点,让等待的不满由和·咖啡弥补。
三 国外电信商对体验店的发展
3.1沃达丰(Vodafone)体验店
沃达丰科技体验店,坐落在德国科隆。体验店总体分为2层,第一层主要展示品牌形象和各类热销商品,门对面有一个服务台,方便客户咨询与洽谈。通过图片,我发现店内的陈设展示简单,醒目。尤其是进门的品牌LOGO展示,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图1)
在沃达丰体验店二楼是咖啡厅,当用户提供舒适的坐椅、美味咖啡。此场景免费提供用户休息,增加了品牌的亲密性和体验店里的购物氛围和互动性。(图2)
3.2澳洲电信与谷歌合作建立全球首家安卓体验店
澳洲电信体验店中,充分展示移动通信多种产品体验功能,比如手机多媒体展示功能,影音同步功能与互联网通信功能。(图3)澳洲电信通过体验店,让客户更清晰了解信息时代下对我们的生活可以提供哪些服务,增加品牌亲密性和互动性。
四 “和”咖啡科技体验店实施细则
4.1“和·咖啡”提供服务种类
(1)提供咖啡服务
“和·咖啡”在咖啡区为客户提供传统咖啡店应有的咖啡、甜点,每张咖啡桌提供最新机型一部(连接防盗链),预装移动最新业务,店内覆盖wifi方便客户体验4G带来的乐趣。每逢促销季,会有大量的用户排队等候办理业务,此时和·咖啡体验店即可安抚客户、避免流失。
(2)提供咨询服务
“和·咖啡”客户交流区为客户提供各种业务的办理,客户经理可以再次为客户办理高资费业务。
(3)提供4G体验服务
“和·咖啡”迷你手机影院,体现影音与电视同步,为客户带来4G新体验、新感受。
4.2“和-咖啡”体验店内消费方式
店内一率采用“和通卡”作为消费凭证,每扫描一次二维码,可获取一杯咖啡。
用户可以通过积分、预存话费等方式兑换“和通卡”,对于优质客户、大型集团客户、VIP用户,也可免费获赠相应数量的“和通卡”。
4.3“和-咖啡”业务推广功能
4G网络体验:厅内提供免费4G网络设备,供用户连接体验,设置大屏幕电视,通过网络点播轻音乐演奏会,感受流畅网速;
新机、业务展示:每张咖啡桌提供最新机型一部(连接防盗链),预装移动最新业务,让用户在体验手机的同时,试用新业务;
业务资料免费取阅:提供中国移动杂志、宣传册/单,供用户免费取阅。
4.4“和·咖啡”客户种类
(1)集团客户:客户经理邀请客户免费喝咖啡,与之形成常态化沟通,相比在办公室生硬的介绍业务,会大大提供洽谈效率。
(2)VIP客户:和·咖啡体验店为VIP客户带来尊享,免费为其提供咖啡、甜点,让其在舒适的环境中感受移动的优质服务与4G的高速便捷。
(3)个人用户:为个人客户提供最新款机型,套餐业务等,和·咖啡这样的经验模式增强用户优越感、归属感,对于潜在客户、潜力客户、他网客户,客户经理可以通过一杯咖啡将其挽留、恳谈,并具备业务现场体验的条件,消除用户疑虑,进而完成销售。例如,商家推出零元购机活动,在咖啡区展出的最新机型参与此活动。客户只需拿上手机旁的价格标签到咖啡台办理购机业务,并且在迷你手机影院当场试机,免费下载各类软件零元购机活动,SIM卡变更为移动4G卡。既推动了4G业务的办理,又为4G培养了一批长期消费的客户。同时和·咖啡服务台可为个人用户提供日常简单的业务办理,让客户在悠闲舒适的环境下享受服务。
nlc202309021704
(4)保有用户:好朋友联系少了也会渐渐疏远、发发短信也过于平淡,“和·咖啡”作为客户关怀的服务项目之一,成为了最好的客户关系调和剂,偶尔来喝上一杯,让“中国移动”品牌不会淡出客户的思维。
五 “和”咖啡科技体验店空间功能划分
5.1咖啡区:体现4G特色,增加“和”品牌亲密性与互动性。每逢促销季,会有大量的用户排队等候办理业务,此时咖啡区即可安抚客户、避免流失。
5.2客户交流区:体现4G网络的拓展功能,传授用户对“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的新理解。定期开展客户回馈活动,获得更加全面的回馈信息,增加企业与客户沟通的频率。
5.3迷你手机影院:在体现影音与电视同步的同时,营业厅可以利用它自主组办小型业务推荐会、体验会,不必申请资源、审批经费,使营业厅的营销活动高效且常态化。
5.4小讲堂:①移动企业每天、每周、每月的内部会议可以在此召开,摆脱严肃拘谨的办公室,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内部交流,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②移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此定期为员工、客户做讲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客户对企业的好感度;③利用小讲堂的硬件设备可以用来召开新产品的发布会,邀请客户参与其中,邀请多家媒体参加发布会来扩大影响;④高资费客户可以申请在此召开小型会议,改变一贯传统的办公室办公的常态,充分凸显移动改变生活的概念,让客户在体验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增加忠诚度。
六 “和”咖啡科技体验店可及时得到用户反馈信息
(1)客户反馈信息方式一:
在和·咖啡体验的客户将被递上一份客户回馈表,并且填完此表递交给工作人员,即可由工作人员亲自为其送上免费甜点以致感谢。这样问卷式的回馈信息收集是对传统的电话回馈进行补充。
(2)客户反馈信息方式二:
定期在和·咖啡体验店开设小讲堂,邀请客户参与其中。只要参与活动的客户即可获得“和通卡”一张,同时客户将对移动进行信息回馈,保障了用户在和·咖啡的长久消费,更加全面系统的获得回馈信息,同时让和·咖啡的用途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七 “和”咖啡科技体验店空间效果展示(图4)
八 “和”咖啡科技体验店前景展望
8.1“和·咖啡”体验店模式可复制性强
(1)“和·咖啡”充分融合移动改变生活的概念,改善人们对科技的看法,让人们在和·咖啡体验店充分感受4G带来的高速体验,为客户带来非同寻常的感受,深入其内心。
(2)“和·咖啡”进一步改善移动大厅体验店,为移动大厅体验店注入新的活力。在轻松的环境下让客户在其中洽谈业务、办理业务、交流沟通,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
(3)“和·咖啡”有效拉近了客户与企业的距离,利用其温馨的环境为客户营造轻松地氛围,真正从客户角度出发处处便利客户。
(4)“和·咖啡”创建移动的特色,在通讯市场独树一帜,在消费者心中深入移动主品牌和的形象,让4G在同类产品中因客户亲身体验而凸显出来。
8.2“和·咖啡”体验店对于未来品牌发展影响
(1)“和·咖啡体验店”可以完美展现4G时代,凸显“移动改变生活”的战略意愿。
(2)“和·咖啡”是发展“4G用户”强有力的助推剂。
(3)“和·咖啡”可以增加用户的归属感和品牌理念的信赖感。
(4)“和·咖啡”率先体现移动大厅与咖啡店的完美结合,利用概念营销推出“和·咖啡”这一全新概念。
【生态农业科技园规划】推荐阅读:
生态农业示范区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11-30
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建设生态安仁06-26
生态农业项目10-16
生态农业的案例10-25
生态农业技术论文10-12
生态农业下广西农业水利建设研究论文07-26
博士农业生态学试题10-05
生态农业项目策划书范文09-10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10-18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对策论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