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力(精选11篇)
第一,从德、勤内容上来提高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崇高的品德和务实的作风是教师提高非权力影响力的根本。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臂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教师要像北斗星一般把诸多学生像众星一样聚集在自己的周围,就必须以德为本,加强道德修养。要深入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德观念,牢记党的宗旨,敬业爱业不动摇。要进行自律培养,耐得寂寞,守得清贫,乐于奉献,甘于平凡,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审慎选择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言行进行道德解剖,防微杜渐,构筑道德防线,不懈地追求道德理想,鞭策自己的真善完美。要勤奋务实。在新的形势下,教师承担的任务非常艰巨,邓小平同志提出:教师要自觉承担起造就“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勤学习、勤思考、勤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一名学校、社会都欢迎和尊重的教师。
第二,从识、才内容上来提高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学习是教书的生命,是不断提高教书业务水平的根本途径。夸美纽斯讲过:“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因而广大教师一定要锲而不舍,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更替不断加快的时代,大量的新知识新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涌现,广大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其体系,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懂得这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而且要广泛涉猎各门知识,掌握好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要牢固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觉性,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更新终身结构;要掌握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提高,适应新形势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优化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
第三,从情、绩内容上来提高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首先,要敬业爱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深厚的爱生之心,挚热的爱生之情,真正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尽心尽责,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其次,要关心爱护学生。古人说:“感人者,莫先于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才观和师生观,把学生真正作为平等的教育对象,尊重学生人格,和学生交朋友,善解人意,了解学生的意愿,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在关心人、体贴人中使感情贴近学生,缩短感情上的距离,发展良好的支持关系,从而引起感情共鸣,形成信赖感。再次,要以突出的实绩取得学生的拥护,以绩增威。实绩最有说服力,要通过自己在教育教学业务上的努力,不断取得佳绩,赢得学生拥护,从而真正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依据心理学相关理论, 对照影响力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一般将影响力分为两类:一类是权力性影响力或强制性影响力, 另一类是非权力性影响力或自然性影响力。前一种影响力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来说, 是由于教师所具有的个人职务、权力、地位等原因而产生的;不是其自身的现实行为造成的, 而是由于传统的社会观念、教师的社会地位等形成的, 是外界所赋予的。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强迫性。这种影响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和影响力度是有限的。
非权力性影响力属于自然性影响力。它是由教育者自身素质构成的, 产生的基础比权力性影响力广泛得多。这种影响力表面上并没有权力那样具有明显的约束力, 但实际上它不仅确实具有影响力, 而且常常能发挥权力性影响力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因为非权力性影响力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自然的, 它比强制性影响力更大, 影响更深刻 (1) 。
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 他们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负责, 自然是对学生学业甚至就业影响最深刻的教育者之一。“90后”大学生具有朝气蓬勃、理想远大、思想活跃、知识丰富、视野开阔, 但又浮躁盲目的特点。随着“90后”成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主体,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90后”学生眼里的权力影响力大打折扣, 直接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其非权力影响力缺乏造成的。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和听课心得, 分析对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几个非权力影响力构成因素。
一、品德因素
品德是教师非权力影响力构成的重要因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高尚的品德是教师的首要素质, 也是教师实施管理的基础。教师的教育力、指导力取决于自身的人格力量 (2) 。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道德品格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高尚的品德因素, 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其权威得到学生认可的保证。而学生的认可, 是教学效果得以增强的前提。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形成权威, 其品德应达到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具有奉献精神;二是爱岗敬业, 热爱和关心学生,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样, 这些优良的品德必将汇成一股无形的强大精神力量, 感染和陶冶更多的学生, 对学生的品格、情绪、行为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其影响力盖过任何权力 (4) 。
二、学识与实践
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阅历及丰富的实践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让学生信服和做好专业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学识广、实践丰富, 讲课便会得心应手, 学生听课也会积极主动。笔者在教学及听课过程中发现, 纯粹的理论教学, 即使教师讲得再卖力, 学生听得也不积极, 并且课堂气氛也不好。相反,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加以实践, 特别是如果能够结合科研项目去教学, 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就会有很大的改善。因此, 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阅历及丰富的实践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是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效果的非权力影响因素之一。因此, 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特别是要不断地获取本学科前沿知识, 不断地获取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备课能力
备课, 不仅要备内容, 还要备学生、备教法、备语言。备学生, 就是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自控能力, 以及学习兴趣等。
高职职业学院大部分学生的组成, 首先, 是三年制的高职大专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相当部分中学阶段的基础不扎实, 缺乏自信心, 学习动力、学习习惯、意志力、自我控制力、刻苦钻研精神不足, 但是他们的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因此如何合理构建这些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设计科学的培养方案, 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或技能型人才, 这是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 是五年制高职学生。他们是中考达到一定分数线的初中生, 理论基础较差, 重点在加强他们技能方面的培养。当然, 这其中不排除有一部分高水平学生, 但是总体而言,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的难度是相对较大的。因此, 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就显得更加重要 (5) 。只有备好学生, 才能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备学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备内容、备教法, 就是要从整体上宏观上对要教授的内容、教法有充分的掌控把握, 做到成竹在胸。要合理安排教授的内容, 使每个章节有始有终, 主次分明, 详略得当, 重点难点突出;妥善处理教材与拓展知识, 对于如何启发学生要做好策划, 适当配置习题, 讲、练结合, 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备语言, 比如, 在教学中, 恰当应用幽默的语言,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总之, 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备课, 充满激情地去认真地教学, 才会收获学生的认可,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 备课能力也是教学效果的非权力影响因素之一。
四、综合能力
一位综合能力很强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 会让学生感觉到安全感、敬佩感和依赖感。因为综合能力是智慧的象征, 也是非权力影响力重要的构成因素。综合能力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和完善的能力结构, 体现在日常工作的全部过程中。比如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通过运用调查分析能力, 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运用组织管理和指挥能力, 组织课堂讨论, 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当中, 使课堂讨论有条不紊地进行;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讲事实, 摆道理, 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这些, 都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能力和方法。因此, 教师综合能力也是教学效果的非权力影响因素之一。
总之,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由品德、学识、实践、备课、综合能力等因素组成。这种非权力影响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股无形之力, 具有无穷的精神力量。因此,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充分重视非权力影响力的培养和提高, 以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实践、充分的备课、高超的综合能力去激励、感染学生,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非权力影响力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具有深远影响。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和听课心得, 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对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几个非权力影响力构成因素, 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 要重视非权力影响力的培养和提高, 以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实践、充分的备课、高超的综合能力去激励、感染学生,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非权力影响力,构成要素
参考文献
[1]王文龙, 林妍, 宗义江.高校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构成要素浅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9:79-80.
【关键词】网民权力;第五种权力;网络民意
近年来,随着网民群体的扩大,第五种权力异军突起,成为网民所津津乐道的快事。所谓“第五种权力”,是指网民舆论权,或网络话语权。它是相对于“第四种权力”来言的,主要依托于各种网络平台将一个本来很容易被掩盖和忽略的话题提交到了网络之上,然后通过数以百万计的网民强烈批判,从而引发传统媒体的报道热潮,并最终引起高层重视、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而揭开事实真相,并对事件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网民的第五种权力虽具有相对较强的独立性,但是其毕竟是一种舆论监督力,属于体制外权力。因此,它想发挥其真正的效力必须依赖其他体制内权力或者通过别的方式影响体制内权力。那么现阶段中国网民的第五种权力是以何种方式来影响其他体制内权力呢?
一、通过网络媒体与新闻媒体的强力传播对政府部门施加影响
在互联网兴起之前,传统平媒也偶尔设立所谓互动的交流途径,例如刊登读者来信,接受热线电话,进行征文等活动,但其范围和影响有限,而且内容也必须受到严格审查。
互联网兴起之后,它本身的技术特征和网络服务商的利益驱动,一齐把互动推向了新的台阶。网络在线调查、即时点评和多渠道参与,现在都已经成为平常的事情。在竞争的压力下,传统平媒也向网络延伸,即使是通过电视、电台和报刊举办的活动,一般也提供互联网的接口。无需等待批准,无需等待印刷,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或者看到民意。
网络媒体虽然拥有传统新闻媒体不曾有的诸多优势。但是传统新闻媒体毕竟属于党和政府的喉舌,拥有“无冕之王”的政治权力。网络媒体发挥真正的第五种权力作用是依赖其公共舆论的形成及其影响力的扩散,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的互动是不可或缺的。一般而言,网络舆论的议题从个人叙事、到集中讨论和辩论的持续深化直至最终形成趋同性意见,影响整个社会,新闻媒体必须扮演着重要角色,必须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网络舆论话题起源于于新闻媒体,即由新闻媒体率先揭露与报道某种焦点性新闻事件或事态,网友迅即往网络各大舆论集中点转贴这些新闻,并以网络为公共平台深入开展全方位的讨论,逐步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攻势,进而又推动报纸等新闻媒体纷纷加以报道,最终形成新闻媒体舆论报道网络舆论的共振,例如2007年上海悬磁浮事件①;第二种情况,由网民直接在网络著名论坛上发表个人的叙事型经历或见闻,甚至评论从而引发网民的强烈反响,一些权威报纸(多半是与事发地不在同一区域)随即作出响应,通过转载或自发评论,重新引导网民对该话题甚至相关话题的热烈讨论,使社会影响迅速扩散,从而直接给政府部门或者中央高层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最终达到社会公众预期目标。比如,争议多时的上海杭州磁浮高速线,由于经费过高、技术不成熟且沿线居民反对声浪高,现已决定暂停兴建,后续规划安排尚无定论。
二、促进政府决策听证制度建设
网上听证会和网上征求网民意见是集结公众民意,反映公众需求和利益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政府听证制度实施以来,因为公民的代表性不够、意识不够、政府程序的公开性不够还有政府执行力度不够等因素,给我国听证制度的实效性带来了不好的效应。网上听证会可以使公民对相关政策问题公开表达意愿偏好、陈述观点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这些意愿被传递到相关政府部门,从而影响政府决策,使政府制定的政策能最大限度地考量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更加接近和符合民意,也使得政府行为与政府形象在群众心中具有更多的威信。最受关注的我国就“新拆迁条例”两次征求公众意见。2010年1月29日,国务院法制办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此,社会高度关注、讨论热烈。仅仅35天,共收到意见和建议65601条,平均每天约收到1875条②。
三、强化公民有关利益诉求的表达
维护每一个公民的合法的利益是任何一个国家法律体现的精神。合法的利益意味着公民的生存权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在传统的政府治理条件下,由于体制上缺乏组织保障,制度化途径缺乏多重保障,没有强大的组织机构力量支持,社会公民的个人权利常常受到严重损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网民的第五种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根据这些公民的合法权益诉求作为矛盾的激发点,通过公民集体呼吁、大声呐喊来影响政府决策。比如,医疗保障、环境污染、福利政策、教育改革与就业压力等等,作为网络舆论的集结地,论坛不仅使公民呼吁和调查投票的话题受到关注,引起广泛讨论,也吸引更多的网民参与其中。在网民数量日益增长的同时,网络论坛形成的舆论力量放大和强化了公民呼吁和大声呐喊的诉求,有助于引起中央高层的注意或者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所触及的问题也更易于得到政府的有效回应,甚至完美解决。例如最近全国各地出现的出租车停运事件的解决,与网络民意的表达和参与是分不开的。每年的两会调查就是收集民意,在一定时期内强化了公民利益表达与诉求。
四、受到专家学者的支持进而影响政府决策
专家学者本身属于民众,但是,他们既是网民中的精英,也是社会中的强势集团。对于民众的意愿和社会频发的问题,专家基于其知识专长的,学术的思考性、思维的前沿性通常会给一些社会公共言论带来更为一种另类、权威及强有力的解读。同时,如果,一些特殊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网络民意公开自己的支持,那么,他们的行为会对网络舆论事件的深度挖掘及广泛扩散并进而影响政府决策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我们以2007年华南虎事件这个经典为例:陕西省林业厅宣布陕西发现华南虎,并公布据称为陕西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村民周正龙于2007年10月3日拍摄到的华南虎照片。但这一轰动性的消息随即引来广大网友质疑,指出可能是纸老虎造假。双方为真假难辨的老虎画展开激烈讨论。直至二个月后,来自六个方面的鉴定报告和专家意见汇总到相关行政部门,并发布在网上,华南虎事件才终于水落石出了。这起事件有力地说明了专家在网络舆论中发挥出的关键作用。
五、与手机、微博客、微视频的结合,撼动民意整体力量
必须承认,中国互联网的信息供应和意见表达还是在权力主导、资本合谋。网民则在权力与资本双重把关的就模式中努力突围。不管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结合,还是依赖专家呼吁、政府决策,甚至影响高层的举动,还是在与权力、资本的博弈,网民无法用自己的参与自由选择与政府博弈的权力。
互联网和手机、微博客、微视频的结合,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强力支持下,成为撼动整个中国民意整体力量的尖锐武器。网友通过手机能够进行更为便捷的信息传播,而且不限文字,还可以将现场拍摄图片、视频上传。一次不超过140字的微博客通过手机登陆,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微博上跟从网民,无需对方同意,一些“意见领袖”的跟从者或者粉丝过万,对网民的感召力或者煽动力极强。网民信奉“无图无真相”,特别是在城市管理中一些老大难的问题,由普通网民临时客串的“公民报道者”可在微博客上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网民通过“跟从”链接而形成的微博客群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时政新闻平台和论坛,同时,伴着一些现场画面传到网上,更容易激起网民的强烈不满,引爆舆论。微博客有效地突破了某些信息屏障,赶在传统媒体报道和政府新闻发布之前,第一时间发布大量第一手信息,成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
网民,随着互联网的诞生而诞生。今天,他们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互联网不仅仅是他们获得无所不包的信息的通道,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正在通过这个几乎没有任何门槛的言论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立场,行使这个社会位居立法、行政、司法、媒体之后的“第五种权力”。所以,网络对于政府的最大威胁来自于一个更微妙的无处不在的渠道:它自己的人民。随着政府的管理和控制能力由于各种原因而削弱,网络授予人民的权力会越来越大。所以从长期来看,网络向政府发出的最严重挑战并不是来自国际冲突,而是来自国内人民和网络锁引起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的综合效应。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不论是转变发展方式还是深化改革开放,其目的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公报围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展开的论述,回应的恰恰是民众的诉求。人是整个社会的主体,也是所有改革的目的,所有正在或即将进行的社会体制变革,必须围绕人这一不变主体来进行。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改革社会体制,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并在此基础上纠正权力的治理伦理,应当是我们的明确目标。无论是“至死方休”的悲壮,还是“更有尊严”的承诺,都需要网民的第五种权力这个社会健康机理的积极回应和不懈推动。
注释:
①2007年上海磁悬浮一辆列车出现车厢起火的事故[OL].百度新闻.
②我国就新拆迁条例二次征求意见 拟取消行政强拆[OL].新华社,2010-12-16.
作者简介:
龙双喜(1970—),湖南祁东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讲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简邵恒(1972—),湖南祁东人,法学硕士,现供职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检察院。
周四平(1975—),湖南祁东人,思想政治硕士,讲师,现供职于祁东县职业中专。
重庆市育仁中学 许开忠
【摘要】非权力性因素是在长期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往中逐渐形成的, 作用于人们内心深处及潜意识层面的一种人格力量,是一种内在的无形胜有形的威信。校长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 在职权范围内争取获得最佳的成绩。 本文探讨了校长非职权影响力的作用以及校长提高非职权影响力的途径。
【关键词】校长;非职权;作用;途径
校长影响力的高下,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校长的品格因素(表现为敬爱感)、才能因素(表现为敬佩感)、知识因素(表现为信赖感)、感情因素(表现为亲切感)等构成。校长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在职权范围内争取获得最佳的成绩。
一、校长非职权影响力的作用
1.班子建设和办学决策方面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受人敬仰的、非职权影响力较强的校长, 必会带出一个好班子, 造就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办出一所好学校。
班子成员是校长办学思想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校长不必也不可能事必躬亲。这就需要校长培养一批能在各自的“责任田”上准确定位,积极到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副手和中层干部。平时,放手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让他们有职有权,在锻炼中成长、成才。使校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使中层落实不出轨,教师执行不走样,校长在与不在学校,学校的运作不变样。对集思广益确定下来的办学思路和工作目标, 班子成员必能自觉维护和实践,以行动去阐释和支持。
2.在教师管理方面
教师队伍是高学历、高智商,物质追求不多,心理需求很强,特别需要别人理解、信任和尊重,崇尚心服,讨厌压服的一个特殊群体。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校长的非职权影响力特别重要。他们一旦对校长的思想、品格、作风、能力、情感等方面取得认同,工作起来就会觉得舒心、顺心,原来觉得烦心的学校纪律制度就会自觉执行,就会焕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释放出潜藏着的积极性,自觉地在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以前育仁中学,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教学秩序较为混乱,招生招不起,质量上不去,一年专科考几十个,重点、二本都没有,十几年上不了等级,上级领导急也没用。区委重新配置了新校长新班子,学校面貌和教学秩序、教学质量一个学期一个样,两个学年大变样。新校长顺应民意,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泛征求教职工的办学意见,大刀阔斧地整改教学和管理秩序,并能不断地向教师提供教改新理论、办学新思想,制定出切合学校实际、符合学校发展的长规划、短安排。而且新班子在执行制度方面能身先士卒,言出必行。“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们在新班子身上找回了信心,感到有奔头,就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和业绩与学校荣辱挂起钩来, 形成一股团结奋发向上的向心力。
二、校长提高非职权影响力的途径
(一)以高尚的品德感染教职工
首先校长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教育观,用正确的言行引领团队正精进,激发正能量。第二,校长要建立正确的得失观,君子之交淡如水,莫为名利愁白头。第三,校长善于团结,引领一班人在团结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学校。团结不是一言堂,也不是一团和气。要求教职工遵纪守法,自己首先按章办事;严格执行行政事务的原则,让副校长和中层干部有职有权,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务和大额支出由校长办公会议集体商定的制度,不自作主张、信口开河;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做到克己奉公,严格执行学校领导工作量津贴向一线教职工倾斜的方案,自己只享受相当于专职老师中等津贴水平的工作量津贴,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早上班迟下班,晚上、双休日也经常到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工作状况。第四,校长要树立自己形象,从而赢得大家的尊重,一个赢得尊重的校长,他的团队才是有战斗力的团队。
(二)以超凡的才能带动教职工
校长要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善于沟通,动用社会多方力量为我所用。第二,校长要有智慧,一个好的校长应该有一种洞察力,找到自己的生长点,也就是创出特色。校长的智慧还表现在找到平衡点。校外的社会环境,校内的教职工,和谐了,学校才能得以发展。特别是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每个人都是独立人格的人,校长要像天平上的支点,不断的调节,尽可能使学校处于平衡状态。校长还要知人善任,各尽其职,各施其责,慧眼识得遍地金。第三,校长要学会总结,提升和外推。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做得好还要总结好,总结好还要推广好。学会总结,提升和外推应该是校长的一个本领,校长要学会积累,学会提炼,学会升华。
(三)以渊博的知识赢得教职工
一个校长除了具有行政领导权外,还必须掌握丰富的业务知识,这样,才能正确地作出判断,使下属对他满意。现在正在建设学习型社会,那么学校首先应该是个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校长应该是“首席学习者”,成为师者之师。校长要学习什么呢?首先应该学习教育理论,用理论来支撑,形成自己的理念,阅读教育家的一些专着,要多读多看多想;二要阅读教育刊物和报纸,了解前沿动态,把握现代教育的脉络走向;三是学习政策法规,提高依法治校能力;四是学习学科知识,最起码要精通一门学科,掌握知识体系,其他学科也要有所了解;五要学习经典,夯实自己的人文基础;六要学习外地经验,来不断给自己充电;七要学习和领会好上级文件精神,以至于在工作中减少偏差。多读书还不是目的,关键是要“深读书”。总之,在现代学校管理中,要树立校长真正权威,就必须通过提高校长的知识能力,来提高校长的`影响力。
(四)情感凝结,用一颗真爱之心做校长
校长情商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非权力的影响力。校长要主动与下属一起聊聊,内容可以是家庭、生活、娱乐、工作等。校长要永远置身于教职工之中,坚定地依靠他们,自觉清除一切轻视群众,唯我独尊的思想和行为,坚持与教职员工打成一片。我初到育仁中学时时,曾碰到所谓的教师“小团体”问题。通过与所谓的“小团体”成员的多次接触,我感觉到,原来这些教师兴趣爱好比较相近、性格都较直率外向、智力水平普遍较高、家庭生活条件均比较好,他们经常在一起活动,主要是相互之间比较合得来, 生活习惯大体相同, 他们并没有在一起“密谋要领导好看”的企图。据此,我就根据他们各自的专长,放手安排他们开展各种工作,结果,安排给他们的工作,他们都做得相当到位,有的甚至做得相当出色,努力为学校争光添彩。教职工对他们的评价也相当高,“小团体”中的许多人都先后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和受政府嘉奖人员。这足以证明:用欣赏眼光看待他们十分必要。
校长要善于观察,在细节上关心教师,实施人文关怀,哪个教师情绪低落,什么原因造成的?哪个老师家庭出现困难?甚至老师过生日或父母过生日最好都要掌握,细微之处表现出领导是他无处不在的遮雨伞和避风港。第二,校长要满足教职工的正当要求,I卫他们的权力。第三,校长要善于用举例子方式,用生动的小故事教育身边的人。第四,校长要热爱教育,懂得教育,长期站在教育前沿。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思想和学习的重要浇灌者。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的思想也在变化,班主任工作仅靠用制度来“管、压”已很难奏效。作为―名班主任老师,要提高自己管理班集体的能力,增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班主任的品德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构成了非权力性影响力。班主任的优良品行,道德人格使学生产生敬爱感,班主任的多才多艺,渊博学识和对教学业务的精通专长,会使学生产生敬佩感和信赖感,班主任与学生感情通融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由此所产生的归属感,向心力,班集体的凝聚力是权力性影响力所不可比拟的。
一、品德因素 《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思想品德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化作用。班主任有无崇高的威望,关键取决于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否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班主任的师表既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又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限于口头上的言教,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如果班主任具有严于律己、宽人待人的博大胸怀,具备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班主任的思想品德、作风习惯、处世方式,甚至个性特点和某些生活细节都会受到学生的注意,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班主任应利用这些因素,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培养学生的品质。因此班主任老师要时时注意自身的道德行为,培养自觉、坚韧、果断、能自制的意志品质和
顽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当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使自己成为可资仿效的榜样,也就是班主任要有崇高的威信。调查表明,威信高的教师具有以下优秀品质:责任心强,爱护和了解学生,知识面广,有文体特长,有组织才干,讲课口才好,教学方法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辅导耐心,处理管理问题和课堂问题实事求是,公正廉明,平易近人。教师的威信来自优良的职业道德、突出的工作成绩和对学生真心实意的教育、教导、关心和爱护。
二、才能因素 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班集体管理者,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作为班主任需要着力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和技巧,尽可能地使自己成为一名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由此也可以看出,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既是提高学生素质,也是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的过程。因此,每个班主任老师虽然个体有差异,能力有大小,兴趣有不同,但都应把“学习,学习,再学习;充实,充实,再充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使自己永远做“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班主任老师的才能和智慧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专门与广博的知识结构。2、运用教材教法组织教学的能力。3、正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4、组织、管理、教育学生的能力。5、准确判断和妥善处理班级问题和课堂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因素:作为班主任,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善辩的口才, ―方面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取得学生的信任,使之产生依赖感,使自己在学生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当今正处于信息时代,班主任老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观念更新。首先要实现教学观念的更新,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掌握现代社会信息上来,激励学生思考和创新。其次是自身观念的更新,在信息和高科技发
展的时代,班主任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和知识水平,迅速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有效地融进学科新成果、新信息,适应和满足学生越来越多的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素质。班主任老师要时刻牢记“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的道理,很难想象学生会敬佩一位对相关学科或新知识一问三不知的教师。
四、情感因素 情感是教育活动的非智力因素,与学生的智力活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有密切的联系。在教育中,教师不能只强调智力的开发,只靠目标和制度的管理,而忽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教师应充分体现、发挥以尊重、平等、信任、关心、理解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的作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所建立起来的感情关系是班主任在平时开展班级工作的润滑剂。教师的教育艺术在于拨动学生心灵的心弦,激起感情的浪花,具有魅力。而这种魅力,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班主任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根本体现,是班主任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最主要的品质。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桥梁,离开了这个桥梁,无论班主任才华有多出众,也不会有所作用。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只有沟通师生情感,把“真挚的情”奉献给学生,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才能唤起他们的自信心、自爱心。一个热爱学生的班主任,自然会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自然会博得学生信任和爱戴,所带班级就会有一股向心力、凝聚力,班主任才会在班级中起到一呼百应的作用,这才是班主任管理艺术的魅力所在。
总之,权力性因素影响力是班主任管理班集体的重要基础,非权力性因素影响力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关键。作为―名班主任,要注意发挥非权力性因素
——木子
关于公共权力的本质或称之为来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证:
首先,从解文说字来看。字典、词典中对“权”字的解释均有一义项,“权是称锤”,即称砣。正所谓“四两压千斤”就是对权力的形象说法。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歌中有句唱词“天地之间有杆称,那称砣就是老百姓”。权是称砣,称砣是老百姓,由此可以说,权就是老百姓。
其次,从公共权力的最初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早在原始社会,管理社会就以共同的方式即原始民主进行,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内部的一切成年男女享有平等表决权的集会,是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重大事务由议事会讨论决定。氏族酋长由议事会选举产生并可随时撤换。
再次,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看。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主宰者,少数领袖人物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组织人民群众实现其根本利益,才能发挥他们在历史中的应有作用。反之,任何“伟人”都将一事无成,甚至被历史所抛弃。最后,从宪法的规定来看。我国宪法总纲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制定的宪法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所以对权力的本质作了如此准确、高度的概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公共权力是属于人民群众的。
既然公共权力是属于人民群众的,执政为民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毛泽东说过:“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还更加简明地说:“领导就是服务” 江泽民也反复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所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是对权力的本质的高度概括。孙中山把国家权力分为民权即政权和治权即管理权。他提出“权能分立”的政治主张。他认为人民群众应该是“有权的人”,即国家的主人;而政府则是“有能的人”,即受人民群众聘用的管理者。他还非常形象地比喻说:“驾驶汽车的车夫是有能无权的人,汽车的主人是无能而有权的人,这个有权的主人便应该靠有能的专门家代他驾驶汽车。国家的大事也是一样的道理。”(《孙中山选集·三民主义》)孙中山形象指出我们的领导机关及其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主人与车夫的关系。车夫理所当然要按照车主的意图开好
车,全心全意为车主服务,不得罢开、擅开,更不能私开。
弄清了权力的本质,知道了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接下来就应该知道如何正确行使权力的问题了。笔者认为必须做到勤政、廉政、善政。
勤政。即在其位谋其政,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群众多做事、做实事、做好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甘当人民的老黄牛,为人民的利益吃苦耐劳,宵衣旰食。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修正错的,惩恶扬善。而不能做官当老爷,尸位素餐,高高在上,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人民赋予你的权力是要你为其行使的,不是让你来享清福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句广为流传的戏谑贪官的谚语,用来刺激谋私是万万要不得的,但用来激励当官者抓紧时间为人民正确行使职权,多办事,办好事还是十分恰当的。否则就是失职渎职,无所作为,是个懒官。
廉政。即为官清廉,奉公守法,不谋私利。以权谋私是为官者的大忌,它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给自己带来毁灭。这方面的例证,古今中外俯拾即是,胡长清、成克杰、王怀忠就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为官当以造福人民为己任,如果追逐个人、家庭或小集团的利益,迟早是要摔跟头的,要知“追求与追究,风光与风险,做官与坐牢”之间仅一步之遥。结果如何全在于为官者怎样对待做官掌权,即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官并不一定就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立下不朽的丰碑,弄不好还会遗臭万年。为官应有官德,要有高尚的追求。《左传》中说人生不朽有“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居于首位。而为政清廉是立德的起码要求。否则,大肆敛财,就是胡作非为,是个赃官。
善政。即要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真本领,具有所从事的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从容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办好事。而不能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无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乱指示,瞎指挥,盲目决策,给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毫不痛心。当今对为官的勤政、廉政强调的较多,而对善政讲得不够,这是有失偏颇的。很少有因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而受到追究的,有的还美其名曰“交学费”,这样的“学费”人民是交不起的。要做到善政,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勤于学习新知识,善于思考新问题,做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否则就是为所欲为,当的是个昏官。
勤政、廉政、善政是三个有机的统一体,必须同时做到,不可偏废,才能称得上正确行使权力。
一.课堂中教师权力的运作失衡体现
当前, 课堂中教师权力的运作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过于集中, 导致权力泛滥。
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心智不成熟阶段, 课堂教学便体现为教师“教”、学生“学”的授受过程, 这主要是教师施加影响给学生的过程, 教师权力较强地表现为知识的授权、教师对教学开展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以及在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表现出的强制性特征。教师权力通过知识进入课堂, 课堂上以教师单向度传授为主,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师生关系程式化, 体现为教师控制、学生服从的局面。
(二) 监管松散, 致使权力异化。
与上述教师权力行使过于强硬相对应的是, 有的教师因为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 而将自身权力隐匿起来, 课堂上对学生放任自流, 缺乏明确和严格的要求, 致使教师权力“不作为”, 课堂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现象, 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课堂教学缺乏有力的监管, 没有教师的组织而显得杂乱无章, 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又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存在严重隐患。
二.教师权力的合理化演进
在知识经济日益显著的今天, 课堂中的教师权力也已走出原有的“权威、控制”传统型模式, 向“理解”与“对话”迈进, 从而呈现为“民主、平等”的教师权力运行模式。
(一) 教师权力由独占到师生共享
1.教师与学生个体权力共享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发扬人的主体性, 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这需要教师换位思考, 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独立个体来看待,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这其实就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赋权。
2.教师与学生群体权力共享
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 教师需要面对的是几十人的班级, 实行规模教学, 在施教过程中, 教师更多地是把讲台下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只不过在课堂上, 学生群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相对于教师来说被规限、被压制了, 暂时隐匿起来而已。课堂上教师权力的行使越来越受到学生群体势力的制约, 学生群体的凝聚力正在成为影响教师权力发挥的因素。
(二) 教师权力由硬性约束向软性影响过渡
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制度影响、文化习俗和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使得“尊师重道”成为人们对教师表达敬意的方式。社会和家长赋予教师以权力, 这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上, 还有学生的身体乃至于灵魂和思想方面。现实中, 教师利用权力惩罚学生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而, 课堂中的教师权力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学管理的实施充满了硬性控制色彩。
因而, 课堂中教师权力的行使不再是对学生的奴役, 师生间因为权力的共享构筑了理解与对话的平台, 给我们呈现的是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民主、平等”的师生新貌, 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生成的激励性环境。我们谈论教师权力转型, 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放权, 而是说在行使权力的时候照顾到学生的权力持有, 把握好“度”的平衡, 更多地使教师绽放自身魅力。
参考文献
[1]张维平:平衡与制约——20世纪的教育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106.
但对于影响力,在科特之前进行专门研究的人不多。对于权力和影响力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领导活动中是如何交织到一起的,人们更是知之甚少。哈佛商学院的约翰·科特,有可能是第一个从权力与影响的相互关系角度来发掘领导作用的学者。在他的《权力与影响》一书中,他特别强调了运用影响的权力对成功的领导的重要性。
近几十年中,一些社会和经济的重要发展趋势对管理工作、技术工作和专业工作产生了无以复加的影响,使之呈现出日趋复杂的局面。这种复杂性表现为一种多个不同企业群体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简单概括就是差异性和相互依赖性。相互依赖的各方所存在的差异常常引起许多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冲突。如何以富有成效的方法解决冲突,使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团结而不是更加离心离德,以及如何产生出创造性的决策以避免极具破坏性的权力斗争,这就是科特进行研究的出发点。
科特为了寻找一种使企业更具竞争能力,更具适应性和应变能力的灵丹妙药,对大量的综合性企业进行了对比研究,最终发现只有重新发掘领导作用,才能扼杀官僚主义的勾心斗角、本位主义和危害极大的权力斗争,进而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他认为领导不必以获得职权为前提和作为保障,领导活动也不应是职权对职权的单向影响。正确认识领导的前提,是区分领导与管理的不同。当一个有领导职务的人以强制性为基础,以外推力的形式对部下发挥强制作用力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的角色转化为管理者了。管理和领导是有区别的。领导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力,是一种以非强制为特征的影响,它是以被领导者的自愿追随和服从为前提的,是在调动了追随者的“内动力”以后,追随者从内心里自觉自愿产生的内化所施加的影响力。
领导的影响力有多种形式,建立在多种基础之上。科特把这些基础概括为:①一个人所掌握的信息和知识。这里的知识不是指从教科书上或者是从正规的培训教育中学到的那些知识,而是有关工作的详细情况。②良好的工作关系。领导人要重点处理好工作中的三种关系,一是与自己权力管辖范围以外的人员的关系,在缺乏常规权力的条件下力克阻力、谋求合作;二是与部下的关系,这需要领导人与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打交道;三是与上司的关系,这需要领导人研究如何去“管理老板”。③良好的个人履历和声誉。一份可信的履历和业界的口碑,可以帮助一个人迅速与他人建立起并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科特认为,只有具备足够的影响,才能弥补领导工作中固有的权力空隙。管理者需要他人的协作,但常规的职权又缺乏对这些人的实际控制权。这时,影响力的作用就凸现了出来,正确运用影响力,才能有效、负责地管理形形色色的人员和错综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
从影响作用和强制作用的区别出发,科特开始从方法论的意义上研究社会中的人们怎样文明地得到更多的权力以及如何文明地展示和运用自己的权力,进而使自己的领导理论超越了一般管理学的窠臼。权力离不开影响,而绝不是仅仅从法规制度中获得的职位上的强制权。科特所说的权力,即影响力,更多地取决于人格魅力。他认为,真正能够领导一个团队的人,不在于级别和岗位,而在于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一切影响力来弥补工作中固有的权力空隙。
科特的权力观可以弥补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组织中的合理合法权力的不足。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理想的官僚制组织,是完全以符合理性的法律制度为依据的,在官僚制组织中,权力来自于人们对法律制度的理性信仰。所有的权力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是按照完成组织任务所必需的职能加以仔细划分的。强化领导就是提高领导的法定权力,领导的理性所依靠的是等级关系的组织结构。但是,随着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异常复杂,人们在目标、价值观、利害关系、职责和认识上存在分歧,但同时他们又不得不靠别人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而且更多的时候领导人对他们的依赖对象并没有控制权,即一个人的职权和他完成工作必需的权力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一段权力真空。这时如果仍然倡导组织关系(包括成员关系和部门关系)完全理性化,组织内外的人际关系均要做到非人格化,与组织有关的任何人员、部门及其关系处理都不能以个人感情代替理性准则,总之,如果完全坚守韦伯式官僚组织的架构,组织冲突便会随之而起。而且韦伯的官僚制组织只强调管理者对部下有一定的支配权,而忽视了作为一个群体,部下对上司亦有一定的影响,部下的影响可能会给上司的权力造成一个个空隙。正如一些领导科学的专家所认为的那样,“一个领导者要有心甘情愿的追随者。如果没有取得别人的支持,领导者也不复存在。”“如果没有追随者,就不能算做领导。”所以,对于任何一位领导者来说,职位权力是必需的,但仅有职位权力和做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
从科特开始,管理学的一般著作中关于领导的论述发生了变化。在此之前,管理学教科书谈到领导,多数是从职权的规定、权责关系的一致、命令权的运用等方面展开。而从此之后,越来越多的管理学著作以影响力来定义领导概念,并把构成影响力的因素分为职权影响力和人格影响力两大部分。命令权、奖惩权等,都被归入职权影响力;而知识、智慧、魅力、人品,乃至特殊的技艺、情感的渗透以及人际之间的良好沟通等等,都被归入人格影响力。而且人格影响力逐渐变成领导理论研究的重点。从这种变化中,不难看出科特的学术影响。
科特关于利用领导来弥补权力空隙的观点,对当代的领导活动仍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也有助于人们恰当区分管理与领导的真正差别。在中国,许多人把具有领导职务的人称之为领导者。这样,无形中就把管理者与领导者混淆起来,当官就是领导几乎成为人们的普遍看法。许多领导者也一直沿用着以往传统的命令式管理方式,认为领导就是发号施令。在这种建立在强制支配模式的体制下,尽管管理者有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但工作手段往往只是一味地强调自身的权力,用强制性方法来强迫下属听从指挥,管理效果甚微。下属对领导往往怨声载道,上司对部下往往横眉冷对。对下而言,头头没有威信;对上而言,员工不听指挥。上下之间总是在玩猫捉老鼠、老鼠躲猫的游戏。而对于那些与他们的工作有密切联系但又不是他们的上司或部下的人,比如其他部门或公司的人员,这些管理者就只会抱怨没有权力从事他们应当做的工作,似乎没有权力是他们管理不力的根本原因,从而规避自己的责任。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恰恰是领导人不懂得合理的管理方式,没有恰当的领导方法,不讲究领导艺术,尤其是忽视了其自身素质及相应的影响力。科特关于运用影响力来弥补权力空隙的观点,可以促进人们解决这一问题。
按照科特的观点,加强领导首先需要的是一种能力,即能够充分利用一切影响力来弥补工作中固有的权力空隙,同时愿意运用这种影响力,尽职尽责地敦促上司、带领部下、调动同事以及企业内外人员的积极性,来实现组织的目标。所以,作为一名领导者,不能仅靠制度性的权力,更重要的是靠影响性的权力,坚持以影响性权力为主,制度性权力为辅,把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很好地利用领导者的影响性权力。两种权力同时并进,才能在工作中如鱼得水,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略阳天津高级中学政治组马莉
【教材版本】: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之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之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设计理念】:
1、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在注重学生学习基础的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理论知识的生活化,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来调动学生,吸引学生,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2、新课程要凸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因此对问题的设置,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愿说。所以,根据视频内容设置好问题,是本课的重要内容。
3、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要开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构建能力,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在课上,有涉及前后联结知识点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题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我国,权力的行使为什么需要监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是什么,政府接受监督有什么重大意义,我国政府在自觉接受监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其意义是什么。概括起来,实际就是“为什么”要进行监督,“怎么样”进行监督。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习《民主监督》以后,已经了解到了公民可以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而且懂得了监督的方式。除此之外,他们需要继续了解还有没有其他的监督渠道。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在平时的观察中会发现一些不良社会现象,诸如: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是否被遏制与公民监督权行使的好坏有极大的关系。在学习到对政府权力行使进行监督的必要性时有一定的社会感知。
3、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高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但对如何监督政府以及监督的一些具体部门并不是十分了解。在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以下困难:由于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机制尚有不足,影响了公民监督权的充分行使,所以教学中的难点就是怎样更好的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2、过程与方法:结合视频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为什么要监督,引导学生由现象上升到理论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我们要对权力进行监督,途径是什么,政府做了什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由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所以,本课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提高学生(公民)参与监督政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
【教学方法】:
1、教师的启发式讲授与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相结合。
2、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与提问等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① 我国政府权力的来源,引导学生思考:若政府或工作人员没依法行政怎么办? ② 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民主监督的方式进行监督?
(多媒体):群众监督威力大
目的:腐败问题是滥用权力的表现,它的出现和关注,一方面说明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另一方面说明在我国,伴随着民主意识增强,公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监督权力的行使。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渠道来监督政府权力呢?本课将对这一问题继续深化。
讲授新课
(多媒体):明确高考要求
一、为什么要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行使(必要性)
(多媒体):温总理与李真
(运用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温总理与李真都是拥有权力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在权力运用上却有着截然相反的表现,前者心系百姓,造福一方,后者贪污腐化,只谋私利,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运用得好,就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因此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
二、怎样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行使
(多媒体):王充与孟德斯鸠
探究一:历史上,对于权力的监督问题,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都有过深刻的论述,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王充的观点代表外部监督,而西方观点代表内部监督,观点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应将二者结合。
在今天,我们的党和政府、以及人民,对权力需要制约和监督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但是,我们仍会时不时地发现一些腐败官员“浮出”水面。
(多媒体):贪官语录
探究二:作为高级政府官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违法乱纪、滥用权力的现象? 学生分析,教师引导: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多媒体):思想根源(内因):长期以来不注重思想意识改造,法治理念淡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滋生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
制度根源(外因):缺乏必要、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结合历史知识,回答)我们党有没有进行过反腐败斗争?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反腐败斗争是在什么时候?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建国初期,不法资本家为了牟取暴利对干部进行腐蚀,政府机关中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严重滋长,有的干部堕落变质。所以在1951和1952年党开展了“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反腐败斗争。
探究三: “运动反腐”和“机制反腐”有什么差别吗?
(多媒体):“运动反腐”:事后反腐
“机制反腐”:事前反腐
总结: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以制度、机制来制约和监督权力,也是我党反腐败历史的深刻总结。
(多媒体):邓小平、温家宝语录
1、关键:建立监督和制约的机制(多媒体)
① 靠民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
约束掌权者的行为。(多媒体)
② 靠法制。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多媒体)
两者缺一不可。
(过渡):有哪些具体的渠道或方式可以监督权力的行使?
2、途径:建立、健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祛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为我们展现了多种监督权力行使的渠道。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练习:(多媒体)判断监督的形式
行政监督体系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各监督主体同行政机关的关系,可分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多媒体)
①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体系。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
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②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体系。它包括上级行政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法制部门的监督。
这个“内”加“外”,“五”加“四”的体系构成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多媒体):高考真题,加深行政监督体系理解
探究四:如何评价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我国已经建立的行政监督体系,比较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看,还很不完善,难以形成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说明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好的发挥作用。
3、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意义(多媒体)
学生先分析,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并完整回答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重大意义。(联系之前所学,分别从权力的决策、执行、监督环节,及政府形象的打造上理解)(多媒体):展现我国政府正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
目的:一方面说明政府正在努力完善体制;另一方面,表明我国政府敢于将权力的行使置于阳光下,接受人民的监督。
三、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现——“阳光工程”
1、什么是“阳光工程”?开设“阳光工程”的意义?(多媒体)
学生思考回答:
类似开放政府“红头文件”查阅这样的政务公开行为,我们把它统称为“阳光工程”。(多媒体):政务公开的相关材料、图片,感受“阳光工程”
开放“红头文件”查阅,政务敢于向社会公开,既表明了我们的政府对自身信心的日益提高,群众意识的逐渐增强,更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直接体现。
人民政府将文件制定及其发布: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利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以开放“红头文件”为例,看政府接受监督有何意义?
(学生思考,教师归纳)
(1)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2)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明确了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应该怎么样去监督。监督不仅要靠机制:民主与法制,还要靠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作业设计:1利用信息课,调查本地政府在公开办事制度方面的具体做法。
2.辨析:建立官员问责制,可以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确保政府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导学案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2、明确对权利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及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3、提高参与政府实施“阳光工程”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监督意识,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预习提纲
一、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哪些
4、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二、政务公开
1、政务公开的目的2、政务公开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对政府权利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难点:对政府权利进行制约和监督的途径勤学如初春之苗,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1:
材料一
所有贪官的犯罪活动都是围绕着“权”字做文章,他们之所以能够滥用权力,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是因为手中的权力失去了监督。,而当他们面对法律惩处,付出自由或生命代价的时候,往往会痛心疾首的“悔不当初”,并带有“监管不力”的怨言。
材料二
近两年因网上热议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最终处理的腐败问题成为新时期的一种现象。网络反腐正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其凭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携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
(1)有些官员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违法乱纪、滥用权力的现象?
(2)如何才能有效防止权利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3)网络监督属于哪种形式的监督?在我国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
探究2:
为扩大政府公文指导范围,保障百姓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临沂市要求凡在网上建立政府网站的县区和部门,一律实行政府公文外网实时发布,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向社会提供政府资讯。现在,只要你打开临沂市政府网站,在“最新公文”栏目里,就会看到从2007以来的几百个“红头文件”。
(1)政府向市民开放“红头文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2)政府为什么向市民公开“红头文件”?
◆课堂有效训练
1.“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从政府权利监督的角度看,这主要是强调()
A.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的监督B.人民政协对政府的监督
C.社会与公民对政府的监督D.司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
2.近年来,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机关中担任特邀监察员、特邀监查员、教育督导员、廉政监察员等。这一措施()
A.强化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B.扩大了公民依法行政的权利
C.加强了民主监督的力度D.提高了政协政治协商的能力
3.2008年8月以来,有多名政府官员因在重大安全事故中“负有责任”受到追究。孟学农因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尾矿库溃坝事件负有领导责任,辞去山西省省长职务,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因为“奶粉事件”引咎辞职,成为最新一轮官员问责风暴中下台的最高级别官员之一。到目前为止,仅在这两起事件中受到牵连而去职的还包括山西省副省长、石家庄市委书记和市长、临汾市市长等数十名官员。另外,在发生的深圳火灾和登封矿难中,又有一些官员被免职。这是2003年非典期间中国大规模处罚失职官员后的又一来势甚猛的“问责风暴”。实施“问责风暴”体现了()
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施政理念
②对人民负责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③我国塑造政府的公信力和良好形象的决心
④依法行政要求权力与责任相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行政问责制的实行,对机关作风的改善、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发挥了重要作用,群众对此也反映良好。这表明()
A.政府是与群众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B.社会主义与民主密不可分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逐步完善D.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5.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根本原因在于()
A.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政府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D.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6.在我国,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就要()
①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②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③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④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
A.知情权、参与权与表达权B.知情权、监督权与提案权
C.表达权、监督权与管理权D.选举权、参与权与决策权
【课后拓展学案】
一、单选题
1、“干部用的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审,干部用的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这种干部任用公示制度
A.表明公民有广泛的政治自由B.有利于对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
C.体现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D.表明公民享有选举权
2、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加强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这一机制主要靠
A.举报和惩治B.民主和集中C.民主与法制D.批评和建议
3、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只有接受监督才能
①保证权为民用②保证政府清正廉洁③提高行政水平和效率 ④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②③④
4、在我国,保证把人民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
A.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B.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5、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制,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一监督体系内容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监督B.司法机关监督
C.中国共产党监督D.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6、对“阳光工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政府推行“阳光工程” 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体现②政府推行 “阳光工程”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③政府推行“阳光工程” 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增强④“阳光工程”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7、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让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其中,部分中央部门存在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拨款和其他有专项用途的资金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和地方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切实进行整改,特别是重大违法违规和屡查屡犯的事件,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将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报告。
(1)材料中的监督形式是什么?
(2)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课堂有效训练答案:
1.C2.C3.D4.C5.B6.D7.A8.D9.D10.A
11.(1)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即一靠民主、二靠法制;(2分)②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6分)
(2)打县长的专线电话或行政职能部门的热线电话;到政府网站进行维权;通过信访举报制度维权;通过行政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维权。(4分)
课后拓展学案答案:
1、B2、C3、A4、D5、C6、D7、答:(1)材料中提到的监督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府系统内部(审计)的监督。
(2)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是,政治的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赋予的,所以政府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谋利益。同时,只有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才能防止权力的滥用,才能保证为人民谋利益。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
笔者认为校长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宜与时俱进,忌思想禁锢。校长的心中要时刻装着学校,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对学校管理要进行多因素、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的分析,主动地有步骤地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去实现学校的规划,用学校不断变化发展的成果,激发起教职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激起他们对学校对事业的热爱,产生积极进取的动力。校长若墨守成规,就不可能带领师生去开创新天地,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也就不能充分发挥。
2宜率先垂范,忌揽功诿过。工作出现失误或差错时,不可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如若不然就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伤害他们的感情。校长只有做到责任不推,困难不让,有功不居,有过不诿,与教师的关系就会更加密切、融洽,真正做到同舟共济,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
3宜善意待人,忌打击报复。校长对教师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把教师看作是不愿意工作的懒惰者、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被动者,那么校长就会时时、处处都对教师看不顺眼,就会对教师失去信任感,就会时时、处处采用强制权,用制度来卡老师,老师就会感到人格得不到尊重。这样的学校只能形成一种“外紧内松”的被动局面,表面看校长管理很到位,但教职工没有积极性,没有创造精神。如果把教职工看作是愿意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目标、志向、愿意承担责任并富有创造力的人,那么校长就会时时、处处尊重教职工的人格,主动为教职工服务。表面看校长管理不到位,但教职工有积极性,有创造精神,学校就会形成“外松内紧”的局面。这说明校长对教师持正确的态度,就可以充分发挥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从而促进权力因素的实施,使学校越办越好。校长要宽宏大量、善意待人,不要意见不和就排挤别人。要运用单独谈话的方法巧妙地加以引导,对症下药,耐心地做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做到这一点就能提高校长的威信。
4宜以情动人,忌游离群体。“动人心者,莫乎于情”。真诚的充满无限爱心的非权力性的影响。将会更加鼓舞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职工生病了,到家里慰问;教师家里有事,为其出出主意;教师所追求的、所担心的,校长无不了然于心,并一一考虑帮助解决。有一首歌唱得好:“因为牵了你的手,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那么,校长的感召力就会无往而不胜。
5宜无为而治,忌做管家婆。众所周知,家庭主妇所做的家务恐怕要比其他家庭成员所作家务的总和还要多,但往往吃力不讨好。作为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最忌做管家婆,应把一部分权力授予学校的其他领导成员和部门。在管理上做到统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参与而不干预,拍手而不伸手,使各责任人在其位、谋其政、掌其权、司其职、尽其责、显其能。校长只是在把握方向、队伍建设、协调配合、维护学校权益等几个方面下下功夫就成了,其他事情都 “糊涂一点”,学校就会形成分工协作团结向上的局面。校长就可以一身变众身,一脑变多脑,轻松自如地工作。这样,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大大提高了校长的威信,从而增强了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加快了学校的发展。 实践证明:校长只有充分发挥其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才能自如地、有效地用好组织赋予的权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迎接新的挑战。(上接第1页)教学实绩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五方面的评价,此外,每学年对教师进行专业素质考核,这也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的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推荐阅读:
教师的权力和义务07-22
权力的形式需要监督09-09
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11-26
权力道德修养06-08
经信委行政权力运行的工作汇报06-17
如何树立则正确的权力观07-19
4.权力腐败问题07-24
论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11-15
仪征行政权力运行平台09-28
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