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诗摘录(精选7篇)
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吾乎, 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2)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左传·僖公三十年》)
(3) 稍稍宾客其父。 (王安石《伤仲永》)
(4)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窃为公子不取也。 (司马迁《魏公子列传》)
以上四例中的“师”、“鄙”、“宾客”、“功”都是名词活用为意动词。例 (1) 中的“吾从而师之”可译为“把他当作老师”, 例 (2) 中的“越国以鄙远”可译为“越过国界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边界”, 例 (3) 中的“宾客其父”可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客人邀请”, 例 (4) 中的“功之”可译为“把它 (奇兵救赵) 当作功劳”。
“处置式”实际上是“认感式”的变化形式。译成“认为 (感觉) ……怎么样”或“认为 (感觉) ……是……”的“认感式”, 乃是一个以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动宾结构, 而译为“把……当作 (看作) ……”的处置式, 则是变化成了以介宾短语“把……”作状语的动宾结构。
三、用替换方式翻译
翻译意动词, 有时也可用替换方式。即用一个能表达其意义的动词来替代、调换它。例如:
(1) 今弃是州也,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贾四百, 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2)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终莫敢直谏。 (司马迁《屈原列传》)
(3) 单于壮其节, 朝夕遣人候问我。 (班固《苏武传》)
(4) 吾之好道而可吾文, 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例 (1) 中的“陋”是形容词活用作意动词, 若用认感式译法将“陋之”译成“认为它是鄙陋的”似乎有点生硬别扭, 不如改用替换方式翻译, 以“轻视”一词来替代, 调换意动词“陋”。将“陋之”译为“轻视它”, 这样要顺畅一些。例 (2) 中的“祖”是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我们固然可以用处置式译法将“祖”译作“把……当作鼻祖”, 然而如果我们用替换方式把“祖”译为“效法”, 则不仅语言显得顺畅, 而且表意也更为显豁。例 (3) 中的“壮其节”可用认感式译作“认为他 (苏武) 的气节壮烈”, 也可用替换方式翻译, 用“钦佩”一词来替代、调换意动词“壮”, 将“壮其节”译为“钦佩他的气节”。例 (4) 中的“可吾文”可用认感式译为“认为我的文章可以”, 但在“吾之好道而可吾文”这个句子中, 连词“而”之前的“好道”可译为“喜欢道”, 译文是“动词+名词”的动宾结构。“而”之后“可吾文”的译文虽然也是动宾结构, 却是“动词+主谓短语”, 动宾结构中包孕了一个小句, “而”之前后句式不一, 滞涩难读, 如果将意动词“可”用“赞许”一词取代之, 则“吾之好道而可吾文”句便可译为“你喜欢道而赞许我的文章”, 整个句子念起来就顺畅多了。
四、用易位方式翻译
翻译意动词, 也可用易位方式。即把原句中的宾语译为状语。例如:
(1)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韩愈《师说》)
(2) 府佐快其所为, 阴纵之, 不问。 (高启《书搏鸡者事》)
例 (1) 中的“耻”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活用为意动词。“不耻相师”可用认感式译为“不认为互相学习是可耻的”。也可用易位方式译为“对互相学习不感到可耻”, 这同认感式句式相比, 句式略有变化而不板滞。例 (2) 中的“快”是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 “快其所为”可用认感式译作“认为他 (搏鸡者) 干的事很痛快”, 也可用易位方式译为“对他干的事感到痛快”。
(作者单位:秦安县魏店中学)
无论是羁旅不归的迁客, 还是漂泊异乡的游子, 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对这方土地都有一股浓浓的情思, 那就是乡思。
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一样的, 但不同人的不同经历, 使得他们对这种感情的表述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首先, 感情的触发点不同。作客他乡者的思乡之情, 在平时自然也存在, 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 但一旦遇到某种媒介, 就很容易爆发, 甚至一发不可收。总的来说, 引发作客他乡者思乡的媒介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 触景生情。
身处异乡, 形单影孤, 外界的任何一点变化都能使人察觉得到, 都能引发人的感情的变化。如王勃的《山中》“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就是作者在山中、江边看到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而引发的久客思归之情。李白的《静夜思》也属这种情况。
第二, 睹物伤情。
人们有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久居异乡, 欲归不能, 看到身边的景物亦能引发思乡之情。如孟浩然的《早春有怀》“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作者就是看到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 睹物伤情, 不免想到故乡, 引发了思乡之泪。
第三, 睹人思乡。
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此诗写的是一个久居他乡的人, 忽然见到一个老乡, 说着家乡话, 自然会激起强烈的乡思。
其次, 作者除了运用不同的媒介引发自己思乡的感情之外, 他们在表现自己思乡之情时, 还采取了不同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 以景结情。
“结句须要放开, 含有余不尽之意, 以景结情最好。” (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如王勃的《山中》诗:“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诗的三四两句就属以景结情。秋风萧瑟、黄叶飘零, 正映衬了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第二, 虚实结合法。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诗的前两句写他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了冬至佳节。怎
忆梅下西洲, 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 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波。日暮伯劳飞, 风吹鸟臼树。树下即门前, 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 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 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 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 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 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 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 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 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 吹梦到西洲。
这首《西洲曲》是南朝乐府里成就最高、篇幅最长的诗。它经过文人不断修润, 显得精美丰丽, 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喜爱。对于这首诗, 许多解读者认为是一位女子么过?抱膝、灯前、影伴身,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 孤独寂寞自然引发思乡之情。而三四两句作者并没有叙说自己如何想家, 却是写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情景, 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坐在灯前, 诉说远行人。这样虚实结合, 将思乡之情表现得更深刻, 更动人。
第三, 对写法。
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 愈有意味。”诗人在诗中不写自己如何如何想念家人, 而是写家中人如何想念自己, 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委婉含蓄, 这种写法就是对写法。这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比较有名的诗有高适的《除夜作》、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等等。如高适的《除夜作》:“故乡今夜思千里, 双鬓明朝又一年。”诗句写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诗人, 今夜在何处?如何度过除夕之夜?诗人把亲人之间的久思、深思、苦思之景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四, 运用典故法。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
◎◎◎◎◎◎◎◎◎◎◎◎◎◎◎◎◎
南
知吹︽西洲◎我梦曲广︾东意到朦唐的
西胧弋意菱
洲象
解读
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倚窗独立, 远处传来的笛声使他陷入了沉思:笛子吹的是一支《折柳曲》, 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 听着这样一首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 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
第五, 细节描写法。
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没有写自己如何给家人写信, 信是什么内容, 只选取家书就要寄走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是真的没有言尽吗?恐怕不是, 而是对家人的那种思念所致, 惟恐有什么遗漏。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总之, 无论用什么样的媒介和什么样的表现方式, 诗人表达的那种感情是一样的,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 那种对故乡的、对家的感情是永恒的, 永远也抹不掉, 因为家是避风的港湾, 无论离家多远, 无论离家多久, 家永远是人们心中的挂念。
一、平水韵
别离故土眸中泪,登岭回望夕日烟。
山渺水长凭野阔,羁乡他处岁华年。
二、新韵
残云半卷出关隘,疏雨斜窗过碧岚。
远望故园飞雁处,浮天沧海泪潸然。
三、新韵
未有故乡云雁寄,浮萍惊梦月阑珊。
千般变幻遮双目,不见家园只见烟。
四、平水韵
悠悠旷宇人间事,切切乡情赋婉词。
小院东风青草绿,平摊尺素寄相思。
五、平水韵
露水沾衣今夜白,秋风故里月光明。
遐思但惹回乡梦,似箭归心夕暮行。
六、新韵
落叶萧萧秋怅惋,寒灯一盏影孑然。
孤身旅外芳年路,几度夕阳又暮山。
七、平水韵
云烟唱晚琴声诉,两岸人家暮夕阳。
想起故乡,我无名地思念起故乡。
故乡,是游子用谷子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有醇香。
想起故乡,我就静静地思念故乡。
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
想起故乡,我就默默地思念故乡。
故乡,是游子儿时记忆中片断,游子越理越无法理处头绪,越来越无法剪接出来完整的画面。
想起故乡,我就在内心深处思念故乡。
对于故乡的思念,年代越远久,对故乡的体会就越深刻,灵魂的触动就也大。
故乡,游子以什么样的方式思念故乡呢?
思念故乡,其实就是想念故乡儿时的伙伴,想念那间老屋子,想念那片土地。但是,游子最想念的还是那已经苍老的父母双亲。
故乡,思念故乡,思念故乡不需要理由。
每当面对皓月当空的时候,思念故乡就如潮水一般涌来,就如洪水涌来一般不可收拾。
故乡,思念故乡,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人日思归
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白居易思乡诗三首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人日思归--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瑶瑟怨--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闺怨--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新高考新题目
2014-02-12 0910
2014高考备考思乡诗专练
一、思乡诗的特点
常写景物冷月落叶;枯树荒野;苦雨凄风;栖鸦飞雁;冷露清霜;寒烟衰草;水冷山寒;旷野无人;夕阳斜照。
所抒之情孤独凄凉,悲苦愁绪,思念亲友。
典型环境幽静,无人,凄凉,闲淡。
典型环境及作用以寥廓苍茫衬托人的 孤独无依;以霜露日风等渲染一种凄凉的环境,映衬诗人内心的悲苦。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烘托,对比,衬托,用典,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移情”于物。
二、练习题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年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年全国一卷)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7年四川卷)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4、(09年福建卷)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答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答
5、(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6、【2010年全国2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路暗花迷”表现了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7、【2010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8、下面一首这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不少 于100字)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三、参考答案
1、(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也可)
(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2、(1)答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嗟叹”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2)答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3、(1)驿站秋夜难眠图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加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4、(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考生通过解答第⑴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
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5、(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一丝思乡之情。
【考点】鉴赏古代诗词中的形象
【解析】理解诗的意象的鉴赏,抓住诗中描写意象的诗句,理解意象的特征,再赏析意象的表意效果。
【思路点拨】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常常是描绘意象+的情感。
(2)
【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
【解析】这道题有两问,一问是问的思想感情,一问是“怎样表现的”,问的是表达技巧及效果。的情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的思归的无奈凄凉的情绪,从而概括出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
表现手法可以从诗句中察觉到,因为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意象作为组织语言的材料。
【思路点拨】主题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所以在鉴赏任何一首诗词的时候都要先把握住诗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体的解答格式是——通过意象抒发感情,或这首诗抒发了„„感情。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要注意他的格式是手法,用法+效果分析。
7、(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