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计划书(精选8篇)
为加强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使安全监督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并进一
步明确各参建单位的安全责任及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国家、省、市有关建筑工程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制定
市政工程安全监督工作方案,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遵照执行。
一、监督内容
(一)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的行为监督内容
1、是否有施工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与中标书是否一致。
2、是否建立了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机构,项目经理、安全员等管
理人员是否具有相应资格并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工作人员是
否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3、是否建立健全以第一责任人为核心,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
建立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
4、是否建立健全并落实执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包括:目标管理制度、安全
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班前安全活动制度等)。
5、是否有按规定程序审批的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安
全技术措施(包括:文明施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基坑支护、地下工程、吊装
及其它特殊安全防护措施),基坑、沟槽挖深超5米,需做深基坑专项方案并进
行专家论证。
6、防护用品和设施是否符合标准。
7、是否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8、对地下管线和相邻管线是否有安全保护措施。
(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实体监督内容
依照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哈尔滨开发区市政工程施工现
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实施指南》的具体要求,我站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督实行巡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重点监督检查:
1、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并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现场的落实情况,安全管理资料建档情况);
2、基坑支护;
3、“三宝”及临边防护;
4、施工用电;
5、施工机具;
6、起重吊装;
7、物料堆放;
8、文明施工。
(三)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的行为监督内容
建设单位不得对施工、监理企业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淮规定的要求;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方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防护用具;建设单位在编制建设工程概算时,必须依据《黑龙江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及计算规则》所规定的费用标准,确定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的费用,并在工程建设中足额支付给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工作应有专人负责。
(四)监理单位安全生产的行为监督内容
1、工程监理单位在工地应当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专人负责安全监理工作,并持证上岗;有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安全管理检查制度,平行检查记录。
2、监理单位在做监理规划和工作实施细则时,应把监理对安全生产的控制措施,做为一项必要的内容列入工作规划中,规范安全控制程序;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3、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书面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并有书面记录。施工单位拒不执行的,监理单位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4、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中有关安全的主要部位、关键部位,加强监理旁站,督促施工单位安检人员到位;对基坑支护、“三宝”及临边防护、施工用电、起重吊装、施工机具、物料堆放、文明施工等施工单位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有书面记录。
二、竣工验收
1、验收时间
市政工程按施工合同或施工图纸已全部完成,并做到工完场清,施工单位填写《市政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核验表》报监督员。
2、验收重点
(1)市政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备案登记表;
(2)完整安全内业资料一套;
(3)撤掉全部临时用电线路和设施;
(4)拆除围栏设施和暂设工程;
(5)撤走各类施工机具;
(6)清除施工垃圾。
三、其它要求
1、对《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整改通知单》所列内容,施工单位应立即组织整改、监理单位签署意见,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整改结果报我站,对未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视情节严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2、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死亡、重伤、机械设备事故,应二小时内报我站,并保护好现场,对迟报、瞒报、破坏事故现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3、施工过程中重点环节,应在施工前以书面形式报监督员。
4、本方案只对该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明确监督检查工作重点。由于受施工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其它一些针对性要求,根据具体检查情况而定。
5、本方案一式四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督站各一份。建设单位(盖章):签收人(签字)
监理单位(盖章):签收人(签字)
施工单位(盖章):签收人(签字)
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保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近日下发了《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
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更具有针对性。《计划》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沙拉、凉拌菜、生食水产品、鲜榨果蔬汁、熟肉制品、非发酵豆制品、盒饭等高风险食品和餐盒、一次性筷子、集中消毒餐具等餐饮具进行重点抽检,将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饮单位作为监督抽检的重点场所。二是更具有科学性。《计划》的抽检内容,是根据2009年食品安全调查与评价结果、食物中毒报告及日常监管的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评估和综合评价确定的。三是更具可操作性。《计划》将国家统一要求与各省实际情况相结合,既包括全国必检的品种,也包括各省(区、市)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选择的可选品种和自行安排的抽检品种。
一是着力探索人民监督员监督谈话“7+4”模式。强化监督的流程,把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工作向前扩展到控告申诉阶段,向后延伸到监所检察阶段,严格落实权利告知制度,确保职务犯罪案件从受理、侦查、起诉到刑罚执行的每一个阶段都处在监督之下,力争在“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违法的”监督情形方面创造亮点,还将尝试人民监督员与职务犯罪嫌疑人家属零距离接触,让人民监督员能够真正介入检察权行使各个领域,保证人民监督员充分和正确行使监督权。进一步拓宽人民监督员知情渠道。
二是着力保障人民监督员监督权、知情权。完善检察机关各部门的联系,密切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与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协调,做好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与职务犯罪案件的“撤案不诉双报批、立案逮捕双备案”制度的衔接,使监督工作与执法办案环环相扣,延伸监督范围,让人民监督员介入侦监、公诉、民行、控申等其他重大有影响的案件中,使案件的处理兼顾法、理、情,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减少社会对抗,加强横向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人民监督员微信群及时向人民监督员发送检察动态,定期组织检察工作座谈会向人民监督员通报检察工作、监督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
三是着力激发人民监督员工作活力、提升履职能力。主动上门走访人民监督员。定期到人民监督员工作单位走访,加强与人民监督员工作单位的沟通协商,取得人民监督员所在单位的支持。继续坚持邀请视察、参加会议、参与执法办案、庭审观摩等好的经验做法,每季度定期组织人民监督员进行培训,让人民监督员及时了解最新法规政策,及时对人民监督员在履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增强人民监督员履职能力。
(4)认真处理好农民工职业病危害事件。对农民工举报投诉的职业病危害案件,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帮助和指导农民工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严肃查处严重危害农民工健康的违法事件,维护农民工的健康权益。
三、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树立良好卫生监督形象
1、建立健全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确保卫生行政处罚公正、公平。开展卫生行政执法案卷评价审查和卫生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及时纠正和查处卫生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
2、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切实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健全卫生监督稽查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建立稽查信息通报机制,组织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专项稽查,注重规范和严格行政许可,树立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管的理念。
3、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形式结合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全面宣传卫生监督工作,努力为卫生执法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卫生监督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
1 2
全县卫生监督工作要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计划2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计划年卫生局卫生工作计划保健组工作计划小学20体卫工作计划小学年卫生工作计划2010年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改革发展,进步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切实维护好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医疗服务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一、及时掌握我辖区食品卫生、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医疗卫生的基本情况,建立本底资料管理档案。努力做到基础档案建立率、日常监督覆盖率、监督情况和群众举报记录报告率100%。
二、协助区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我辖区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领域日常监督检查,按要求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或填写日常监督记录。
三、按照区卫生监督机构的要求认真对我辖区管理相对人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和基本卫生知识宣传。
四、按照区卫生监督机构的要求对我辖区卫生监督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报送。按要求收集、报送相关信息,力求做到全面、准确、及时。
五、及时对我辖区群众的举报投诉进行登记、报告,积极协助区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群众举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调查。
六、协助区卫生监督机构参与我辖区卫生违法案件的初始调查和处理。
七、积极参与区卫生监督机构在我辖区的卫生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一、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绩
一年来,我们围绕《2011年陇南市财政监督工作要点》和市县财政、财监工作重点,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全省财政监督工作会议精神,树立财政“大监督”理念,创新财政监督机制体制,按照“收支并重、内外并举、监管结合”总体思路,努力实现财经监督检查职能转变,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形成了涵盖财政收支、寓监督服务于财政管理的财政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财政监督长效机制,树立财政“大监督”理念,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需要,也是财政监督自身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财政监管能力的需要,因此,我们把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必要环节和组成部分,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形成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紧密融合,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一是加强了预算编制监督审查。进一步完善了县直部门“零基预算”管理办法,编制综合财政支出预算,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强化了预算监督力度。对15个乡镇和县直11个部门推行“部门预算”管理,单位所有收支都进了财政笼子,增强了单位自主理财的积极性,规范了财政预算分配程序。二是对部分重点项目资金专项审批。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车辆购置保险费、丧葬抚恤金以及扶贫救灾、农业开发、社会保障、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等重点项目资金,通过专项审批和跟踪问效,确保其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教育危房改造资金、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和惠农补贴资金财政专户,推行财政专项资金县级报帐制,对这些项目资金实行封闭运行,提高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严格财政资金拨款程序。按照核定的预算指标,坚持用款单位按用途申请、财政业务股室按预算审查、主管领导按进度掌握核批、临时性项目报政府研究“一支笔”审批的财政性资金拨付制度,把预算内外资金捆在一起使用,有效克服了资金调度上的随意性,进一步规范了财政性资金分配程序。四是健全财政票据核销制度。对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实行“验旧领新、限额控制、票款同行”管理办法,确保了政府非税收入的足额入库。对执法罚没和农税专用票证实行“交旧领新、报查核销”办法,彻底堵住了执罚执收单位截留、挪用财政预算收入的源头。五是注重发挥财政监督员职能作用。财监办4名专职监督员日常工作在财政预算管理、农业项目资金、乡财县管核算和预算外资金管理等重要职能机构,对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的收纳、划解、核算、指标分配、资金拨付、以及用款单位使用和报账情况实施日常全程监督,推进了各项财政业务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
(二)开展重点项目财政专项检查,有针对性地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服务财政改革,强化财政职能的原则,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查纠各类违规违纪问题,进一步规范了财经秩序。
一是对乡镇落实惠农政策资金情况进行督查。年初,县局抽调4名人员,参加全县涉农惠农政策资金专项检查。对乡镇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抗震救灾、粮食直补、退耕还林、村级经费、教育“两免一补”、扶贫资金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了各项补资金按时足额兑现农户。全县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启动以后,县局抽调3名业务骨干,由分管副局长带队,对全县各乡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改革实施情况和补贴项目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巡回督查,指导乡镇做好惠农财政补贴对象的审核公示、信息录入、资料报送、档案管理以及业务操作流程,确保各项惠农补贴公平、公正地发到农户手中。家电下乡政策推行以后,县局抽调人员,由分管领导带队,会同商务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乡镇和定点经营商家贯彻落实家电和汽车下乡财政补贴政策情况进行督查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资金兑现到位。
二是组织开展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检查。从7月至10月份期间,采取单位自查和组织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5月30日期间的银行账户和现金管理情况、会计基础工作情况、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收支两条线管理执行情况、抗震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业务招待费管理使用情况以及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进想了全面检查。自查面达到了100%,重点抽查面达到了20%。对检查发现的财务工作基础薄弱,工作质量不高;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格,存在违规操作现象;超范围超标准支出,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不到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坚持边查边改的原则,责成责任单位限期整改,督促缴存非税收入108万元,结清往来款项36万元,回收职工欠款5.6万元,指导被查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业务处理难点,由财监办在全县会计再教育培训班上进行了通报和专题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其遵守和执行财经纪律的自觉性,从而提升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水平,严肃了财经纪律。
·2011年城市管理工作计划 ·测绘工作计划 ·2011年人民检察院工作计划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到 机关单位工作计划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三是扎实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意见和有关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这次专项治理,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从6月中旬起至年底期间,分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集中处理整改建制4个阶段进行。在全县160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组织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从成员单位抽调16个业务骨干,分成四个检查小组,对20个县直部门和4个乡镇集中突击检查,重点检查面达到纳入治理范围总数的15%。对“小金库”治理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研究“小金库”发生的主客观原因,认真解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等问题,探索建立预防产生“小金库”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四是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一是根据县政府安排,财监办牵头,抽调3人组成检查组,以会计信息质量为重点,于7月下旬,对陇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徽县管理部2011住房公积金管理情况进行了财政检查。审查范围为徽县285个单位6463名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归集、缴存、支取、个贷等业务管理工作,检查资金总量3900万元,对检查发现的徽县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相对偏窄,应该履行住房公积金缴存义务的企业大都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或存在断缴现象,乡镇政府代扣所属单位职工个人缴交住房公积金划转进度不平衡,全县住房公积金财政补贴部分没有实现与个人缴交部分同步划转,影响职工个人公积金权益和公积金制度发展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检查建议,要求单位继续扩大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增加资金积累,努力营造职工住房保障社会公平;健全归集协作机制,针对收缴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缴交措施,确保公积金缴交足额到位;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保障住房公积金运作安全,发放优质贷款。通过整改落实,促进管理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全县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二是按照市财监办统一安排,财监办抽调2人组成检查组,于7月下旬,对徽县燎原会计师事务所、正达税务师事务所的会计执业质量进行检查,重点审查其遵守独立审计会计准则、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职业道德规范、业务收费管理办法以及业务开展基本情况等内容,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单位会计内控制度不严密、财务会计核算信息数据存在差异和会计执业程序和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责成单位进行整改,促进了会计中介机构规范运作,维护了《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条例》的严肃性。
五是组织开展重点建设项目财政绩效监督检查。按照县政府安排,从县财政局、审计局、发改委抽调6人,组成2个联合工作组,由财监办牵头,于11月18日至30日期间,对县直12个部门127个建设项目会计帐薄、收支凭证和财务报表资料,进行了调阅审查,对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审计,内容涉及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国债投资基金、扩大内需专项资金、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以及县列一批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等方面,对检查发现的项目会计核算信息不能全面反映项目资金运行全过程、项目管理和财务财务管理衔接不严密、会计账面暂付款科目发生频繁且数额过大以及项目建设资金财务进度考评和财政绩效评价基础资料不全面等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促进项目资金规范管理和发挥最大财政绩效起到了一定作用。
六是完成省市财政、财监部门安排的专项检查调研工作。对全县贯彻落实农机具财政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国土整治专项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调研,为上级完善政策措施提供详实的依据资料。
七是配合省市财政、财监部门和县纪检监察、发改、民政等部门对重大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多次监督检查,促进各项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强化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专项资金监督检查,确保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资金的规范使用和安全发放。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抗震救灾政策,完善制度措施,加强资金管理,规范分配环节,及时拨付资金,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了抗震救灾资金的规范使用和安全发放,有力推动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日常监管合力,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接收发放全过程进行监督,形成了一张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网络,实现了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全覆盖。二是建立完善各项机制制度,确保了监督工作规范运行。为了加强对救灾款物的监管,灾情发生以来,县上及时转发了上级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一系列文件,并先后制定下发了相关配套制度规定,出台了《徽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办法》,对重建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监督等事项作出了详细规定,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使重建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依法、有效、规范运行。三是突出监管重点,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公开透明。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监督管理,救灾资金物资实行“三归口”即资金监管归财政、物资监管归民政、项目监管归发改委,救灾资金物资发放切实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接收,统一集中,统一安排,统一分配,统一发放。一年来,先后5次抽调人员,分赴各乡镇和有关单位针对救灾款物发放等重点环节开展监督检查。从会计账务管理、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恢复重建政策落实、农村居民住房重建验收和考核等不同角度,对乡镇和有关部门执行灾后重建政策进行全面的稽查和审核,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通过重点巡查和定点监督相结合方式,对资金物资收发台帐不健全、发放不透明、登记不准确、公示不及时和个别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和乡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这方面工作。同时,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对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却保抗震救灾款物及时发放到灾区和受灾群众手中。(1)(2)(3)(4)(5)·2011年城市管理工作计划 ·测绘工作计划 ·2011年人民检察院工作计划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到 机关单位工作计划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四)大力强化内部监督,促进财政系统文明执法和依法理财。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财政监督条例》和《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的有关规定,把对外专项检查和对内执法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财政监督工作关口前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加强对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的领导。成立“财政系统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县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对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保障机制等3个方面做出了19条具体规定,是财政系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面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推进财政执法监察工作上水平的行动纲领。二是完善局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了《徽县财政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把财政部门实施的25个法律法规按业务分类归口,确定具体实施部门和股室,并层层签订执法责任书,实行执法过错追究,强化执法责任,明确了依法理财的职责。财监办统一印制了财政监督检查执法文书,加强日常督导,促进了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三是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不断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印制《财政局机关制度汇编》,确定分管领导负责抓好监督落实,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等统一到制度的约束之下,从制度上保证财政干部依法理财。四是推行政务公开和首问责任制。我们就今后一段时期全县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工作措施予以公布,并就如何抓好落实和优质服务向社会公开承诺,并开辟专栏予以公示。设立监督牌,机关干部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乡镇财政所推行异地交流制度,增强了乡财政干部廉洁理财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五是切实加强对乡镇财政所的日常监督管理。认真贯彻《关于在乡财政所推行政务公开的通知》,促使乡财政干部依法理财,勤政务实。将乡财政所经费纳入县会计中心集中管理核算,对财政所职工工资、县外差旅费、接待费、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等支出项目,实行专项审批核销办法,有效规范了财政所内部财务开支行为,预防了违纪问题的发生。六是实行局领导联系乡镇包抓落实制度。对乡镇财政工作和重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帮助乡镇建立健全有了关规章制度。同时,加强财政内部监督稽核工作,促进了县乡财政规范运行。
(五)认真履行财政源头治理职责,努力完成县委、政府分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按照县委、政府《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表》分配给财政部门的工作项目、任务和要求,把深化财政制度改革,规范财政财务管理作为财政部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一是继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县乡分税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巩固部门预算试点成果,细化预算项目,严格预算执行。县直部门预算单位和各乡镇细化预算工作规范运行,增强了单位增收节支的自我约束力,规范了财政预算分配秩序,总体节支率达到8.6%。县乡干部工资统发程序得到完善,实行统发工资数据库维护专管员制度,编制、人事、财政、银行部门分工负责、互相协作,确保了职工工资及时准确发放。二是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完善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编制非税收入计划,加大了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力度。由非税局牵头,组成3个工作组,对全县政府非税收入项目标准和资金缴存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和规范,督促入库非税收入208.56万元,通过新闻媒体对规范后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及执收单位进行公示,促进了非税收入征管改革体系的建设,有效规范了单位收费行为,政府非税收入实现了足额入库。三是强化会计监督。县会计管理核算中心设立业务稽核岗位,选配业务稽核员,在部分单位试行“柜组式核算,流水线作业”集中核算新模式,规范集中核算程序,完善了会管中心监督制约机制。今年以来,退回不规范会计凭证189张,金额达68.5万元,制止和纠正超标报销302笔,涉及金额82.51万元。会计中心还配合税务部门开展发票稽查,对建筑按行业实行就地结算缴交税款,清查大头小尾发票,补缴税款12.5万元。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有效堵塞了支出中的漏洞,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单位财会违纪行为。四是着力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 “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机制。按照“预算共编、收入上划、帐户统设、收支平衡”的模式,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稳定。全面推行财政惠农补贴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将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纳入“一册明、一折统”管理,减少发放层次,规范发放流程,保证了补贴资金及时准确兑现到户。五是扩展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加大了《政府采购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力度,规范了公务用车购置审批程序,完善了统一保险制度,建立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扩大政府集中采购范围和规模,对财政性工程建设项目和专项物资实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加强对部门分散采购项目的监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实现政府集中采购与部门分散采购的有机结合。积极参与城建材料、交通工程以及整村推进教学楼项目建设等招标投标活动,对相关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监督,政府采购制度逐步落实。六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落实产权交易制度。拟定了《徽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理,重新核发使用证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对资产评估行业的监督力度,对单位国有资产评估报告实行审查备案,对粮贸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有效防止企业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企业改制规范运行。(1)(2)(3)(4)(5)·2011年城市管理工作计划 ·测绘工作计划 ·2011年人民检察院工作计划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到 机关单位工作计划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六)认真办理群众信访案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监督检查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受理的群众来访和电话投诉的主要内容是涉及惠民补贴政策落实和有关抗震救灾款物发放的有关事宜。我们针对不同问题,深入村社调查了解,查找根源,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解释政策,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分析研究,严格按照办理规则,逐件逐代表进行了答复,满意率为100%。我们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资金检查。内容涉及扶贫、社保、计生、教育、民政、退耕还林、粮食补贴等多项资金,对存在的问题责成有关部门予以整改,帮助单位建立健全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财政专项资金的运做程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我县财政监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形势的发展和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财经监督检查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适应当前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的总体要求,财政监督还存在着“缺位”现象;二是财政执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经领域内违纪问题仍然存在,“小金库”还未彻底铲除,可能还存在着财会做假行为;三是财政监督检查力量薄弱,对预算收入征管质量、财政专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专项监督检查乏力;四是财监机构与税务、审计、监察以及政法等部门联合执法配合不够,财经监督的整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认真加以改进和克服,进一步发挥为财政改革保驾护航的职能作用,促进全县财政经济健康发展。
三、2011年财政监督工作要点
2011 年,全县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富庶、魅力、和谐新徽县的基本要求,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工作运行全过程之中;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重大财税政策执行和民生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会计行业、企业和财政内部监督,促进提高财政部门内控水平;更新监督理念,改进监督方式,拓展监管事项,优化监管结构,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促进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
按照这一思路,财政监督工作要重点把握好 “五适应、五促进” :要适应加强财政调控和支持县域经济的形势,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适应推进县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促进深化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要适应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适应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方向,促进建立透明财政和源头治腐的惩防体系;要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促进建立高效有序的县级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抓好“两个条例”的贯彻落实,逐步实现财政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甘肃省财政监督条例》,切实履行两个《条例》赋予财监机构的职责,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继续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财政系统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关工作的通知》,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财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严格预算管理、加强增收节支、保障政策执行、维护财经秩序、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财政法规的学习教育,制定切合实际的财政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规范监督检查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财政监督质量和财政执法水平。
(二)抓好日常财政监管,努力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证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是财政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围绕财政管理工作重点,对税收征管质量、政府非税收入征缴、政府采购行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及财政票据的领报缴销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对财政预算的执行实行跟踪反馈制度,落实财监机构对有关财政拨款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核制度。加强对近年来县财政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促进财政管理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抓好财政专项检查,着力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安排对一些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质量、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以强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监督检查为重点,实现对救灾资金的全程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组织对“三农”、社保、教育、卫生、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健全“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深入贯彻《会计法》,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重点查纠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薄弱、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账外资产以及资产流失的问题。开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严肃查处截流、坐支、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适时开展重大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和财政绩效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职能,严肃财经纪律。(1)(2)(3)(4)(5)·2011年城市管理工作计划 ·测绘工作计划 ·2011年人民检察院工作计划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到 机关单位工作计划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四)抓好财政内部监督,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和反腐败工作职责。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完善乡镇财政考核督察和会计集中核算业务稽核制度,加强财政系统内部纪检监察工作,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推行政务公开,落实首问责任制,建立健全财政部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实施办法,保持财政干部廉洁从政、依法理财。积极完成县委、政府分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工作职责,深入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大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五)抓好财政督查和调研,为财政改革和发展做好参谋和服务。主动参与部门预算试点、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监督各项财政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全面落实。围绕财税管理和财政经济运行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加强监督检查过程中的的宣传和调研,及时反映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建议,为规范财政管理提供参考。督促有关部门和乡镇落实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各项管理配套措施,保证全县恢复重建工作整体向纵深推进。
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 是党中央进一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部署, 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2004年12月, 按照中共中央的要求和部署,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第一次把加强反腐倡廉的宣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向全国宣传思想战线作出了部署。这标志着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纪检工作有着广阔的社会视角, 关注的重点遍及各级政府的重大施政课题、当前社会上最突出的“热点”问题、各职能部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问题等等方面。这些都为开展纪检监督、实施民主监督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也为新闻舆论监督提供着取之不尽的信息来源和丰富素材。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只有充分运用和不断放大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采取综合手段,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出版、文学、艺术、互联网等多种手段, 才能形成宣传教育的整体合力, 达到综合效果。
此外,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氛围, 舆论和谐的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 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着和谐的舆论监督。在当前,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 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加剧蔓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对履行好纪检监督职能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 不断探索创新和充分发挥“大宣教”的作用, 运用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纪检监督和新闻宣传工作, 严格纪检监督职能, 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努力使纪检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形成舆论监督和纪检监督工作的双赢, 达到双方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共同提高。
由中宣部、中纪委主办的全国性新闻常设项目“党风廉政建设好新闻奖”的评选活动, 截止2011年已成功举办六届, 先后有七百多部作品获得表彰。该奖项的设立, 营造了反腐倡廉新闻宣传的强大声势, 涌现出了一大批宣传反腐倡廉工作的优秀新闻作品, 逐步开创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局面, 为其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围绕反腐倡廉,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注重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廉政公益广告活动举办多年, 成效显著, 是纪检与媒体成功合作的又一个亮点, 2006年, 阳泉广电总台广告管理中心与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国际广告公司签约, 加入中国公益广告联播网。近年来, 涉及反腐倡廉的公益广告在黄金时间的播出力度一年大于一年, 仅2012年播出时间总量就达1000分钟, 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以警示、弘扬和正面宣传为主的影视、漫画、平面、广播廉政公益广告作品, 充分发挥了新闻舆论在党风廉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促进了全社会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 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良好舆论氛围。阳泉作为地级市,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 逐步形成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齐头并进的媒体强势, 在大事要事紧急事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导向方面反映迅速、报道及时、宣传主动, 营造了团结、稳定、鼓劲的良好氛围, 从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在树立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良好风气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多年来, 阳泉市纪委、市纠风办、市行评办坚持与阳泉广播电视总台办好《政风行风热线》节目, 与阳泉日报社共同开办《正风镜》专栏和《惩防体系实施纲要知识问答》栏目, 与平定县、盂县、郊区、城区、矿区以及阳煤集团、阳泉一监等新闻单位协作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栏目和专题节目。尤其是《政风行风热线》节目, 阳泉起步早, 效果好, 从2002年7月开办至今共播出1292期, 先后有近百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单位490多位责任人走进直播间, 接听听众热线咨询、投诉10941多个, 现场解决和处理问题9846次, 问题答复办结率达93%以上。2012年9月, 我台新开办了电视专题栏目《政风行风追踪》, 栏目以“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 以“倾听群众呼声、解答百姓难题、接受群众监督、展示部门形象、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为宗旨, 以干部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创优发展环境为内容, 以政风行风监督员明查暗访发现问题、日常信访举报、“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接听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其他媒体渠道反映的问题为来源, 通过对问题的跟踪走访、深入调查、研究解决、深度报道, 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综上所述, 纪检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的合力和联手,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具备形式、内容和效果上的契合。面对挑战和机遇, 纪检工作应紧紧围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 围绕大局, 服务大局, 以党和国家的各项政治、经济等任务为中心, 以战略的眼光, 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宽视野想问题、办事情, 积极主动联手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 开创开放性、多元化、广覆盖和内外并举的监督格局, 不断探索广泛深入的合作内容, 活泼有效的合作形式, 健全灵活的合作机制, 竭力消除监督视野里的“盲区”和“死角”, 形成强势联动的合力监督体系, 使监督对象更加清晰和阳光, 问题解决更加顺利和公正, 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和稳定。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充分依托纪检监督, 从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传统工作格局和思维定势下走出来, 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宣传工作, 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统一思想、引导舆论、鼓舞干劲、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 在确保新闻舆论监督真实性、法制性、政治性的前提下, 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 与纪检监督实现资源共享、互补共赢, 以新闻舆论监督推动纪检监督的执行力, 以纪检监督促进新闻舆论监督的影响力, 降低消极和负面影响, 化解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 不断提升纪检工作和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 为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大宣传格局, 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摘要: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 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监督合力, 提高监督实效, 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氛围,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这是纪检监察机关与党的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加强对政府投资决策的监督,完善项目管理体制
(一)规范投资项目审批,提高工作效率
为适应投资体制改革需要,我们坚持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并按照“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放的放开放活”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大幅削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和行政干预。近年来,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的行政许可事项已由原来的11项减少到现在的3项。对政府投资的大中型项目,严格基建程序,按照国家规定和省政府的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审批;对政府投资的小项目简化程序,把立项、可研合并审批;对政府投资的农村卫生、教育等量大面广的小项目,通过调查摸清基本情况后,编制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按轻重缓急逐年安排解决。在投资审批环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注意督促和配合有关处室改善管理,强化服务,提高效率,增强审批的透明度,为监督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二)规范项目审批程序,促进投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一是规范工作程序。规定政府投资都要履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审批程序,每个阶段都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和设计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编制,做到在项目前期阶段就对建设内容、规模、投资等作出相对准确的测算,一旦审定,不得擅自突破。二是建立了部门联动的项目审查决策机制。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在办理建设审批程序的同时,必须符合土地、环保、规划等法律法规要求,并依法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三是建立了咨询评估制和项目公示制。制定了《委托咨询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重大项目的审批要经过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评估论证,咨询评估结论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制定了《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办法》,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公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专家评议制度。制订了《关于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选择及资金安排的原则程序和监管办法》、《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办法》等制度,对省级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监管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坚持以原则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坚持公开、透明和集体决策。
(三)强化规划指导,提高投资项目和投资安排的科学性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要求,我委对拟纳入政府投资范围的建设项目尽可能编制专项规划,经充分征求意见和论证后批准实施,对专项规划内的项目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投资,对没有进入专项建设规划的项目及项目前期工作没有到位的项目,一律不安排省预算内投资,既有效防止了不成熟的项目的审批,避免资金挪用、资金滞留现象的发生,又实现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督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遏制了“人情项目”及“关系项目”。
(四)规范投资计划管理,减少投资的随意性
在年度投资计划编制中,我们按照“保公共事业投资、财政分级负责、保续建和收尾项目”原则,明确年度投资计划编制要求,经征求行业、部门意见后形成投资计划草案,投资计划草案经上报省委、省政府审查并经省人大会议审议后,70%以上投资计划必须明确到具体建设项目下达,不能明确到具体项目的必须明确到专项。通过规范投资计划下达方式,实行分批次、分专项集中下达,避免投资安排过于分散及项目建设与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二、加强对政府投资过程的监督,完善投资监管机制
(一)完善招投标制,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确定及项目采购等进行监督
对政府投资项目施工企业的确定和与项目建设有关的主要设备的采购严格实行公开招标制。规定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凡达到国家要求规模依法应公开招标的,其勘察设计、设备采购、建设施工、工程监理等均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担单位。为进一步完善我省招投标行政监管体制,防范和堵塞招投标中的漏洞,我委还代省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湖北省综合招投标管理办法》,对招投标的信息发布、代理机构的管理及监管体制等作了明确规定,建立完善了区域内统一的评标专家库和招投标信息网络及综合招投标交易平台。委内每次招标活动,监察室都派人全程参与监督,使项目监管工作延伸到项目前期工作中,保证了招标工作的规范运作。
(二)健全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项目的后期监管
为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我们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和廉政责任制等“五制”管理,强化项目业主约束机制、资金管理约束机制及投资额度管理约束机制等“三个约束机制”。同时,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效益,我委还加大了对政府公益性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的探索,对不具备自行投资能力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代建制,由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建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审批和建设单位与代建单位签订项目委托代建合同,明确代建项目的范围、形式、双方的权利义务等法律关系。
(三)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投资领域的透明度
我们制定了政务公开工作方案、工作规则和政务公开事项目录,建立完善了“两公开、一监督”的管理办法,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监督。一是通过机关局域网和委门户网站公开审批制度。二是公开审批结果。三是利用委门户网站,建立投资信息平台,向社会公示投资计划项目,及时发布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有关政策、法规及审批动态、监管单位联系方式等,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四)建立分权制约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权力运行的监督
一是公开透明。在项目申报、受理、审批和投资计划申报、受理及资金安排下达等重点环节,将社会申报项目及受理项目的情况、每批次、专项投资计划的申请情况和委里的受理情况等按要求在委机关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二是权利分置。对涉及项目审批的每一项权力的具体运用,进行适当的权力分置,实行逐级审批。三是轮岗交流。
(五)开展监督工作试点,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为加强对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的重点环节及重要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等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督,有效履行监督职责,今年上半年,纪检组、监察室在委内开展了监督工作试点,制定了《关于开展发展改革业务工作监督的试点方案》。
三、加强对政府投资效能的监督,完善防错纠错机制
(一)建立效能监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我们在坚持“谁审批项目,谁负责监管”的原则,由业务处室对所审批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的同时,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还会同有关业务处室、稽察办,每年定期选择某几类或几批已经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开展效能监察,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违规违纪等苗头性问题,督促整改。此外,还建立完善了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对审批中有重大违纪违规现象或监管不力而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损失的,实施责任追究。制订了《省发展改革委实施行政许可程序规定》和《省发展改革委实施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各类投资管理主体的责任,投资决策方案责任人和审批责任人均对决策方案承担责任,从规范程序和加强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对不按规定的条件、程序实施审批,甚至越权审批、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及对审批后不履行监督责任或者监督不力等行为,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处室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二)建立重大项目稽察制度
一是开展经常性稽察。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与稽察办每年确定部分建设项目为经常性稽察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并集中稽察一次,原则上跟踪稽察至竣工验收。二是实施跟踪监察。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根据投资计划安排的情况,有选择地跟踪监测某一个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三是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与稽察办建立了联系制度。
(三)积极推行电子监察
今年上半年,我委已着手建立以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和省政府门户网站、省发改委门户网站为基础,以行政审批监察系统为核心的电子监察系统。通过电子监察系统自动采集每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过程的详细信息,使监察部门即时、同步、全面监控实施全过程。
四、完善监督体制,提高监督水平
(一)进一步改革完善政府投资行政监管体制
当前,政府投资监管,主要是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管,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部门对投资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进行审计。这种监管体制实际上就是由各职能部门对与自身工作业务相关的那部分投资活动进行监管,这容易形成对政府投资某些环节监管不到位、监管的效率不高等弊端。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完善现行政府投资行政监管体制,整合政府投资行政监管机构,减少重叠的监管机构,节约行政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在此基础上,还应按照源头治腐的要求,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审计、稽察等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搞好项目监督检查,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二)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后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当前,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衡机制、后评价等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政府投资监管还有待进一步强化。要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后评估制度并公布评估结果,建立公正、科学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法制化建设
【监督计划书】推荐阅读:
监督检查计划06-24
监督责任工作计划11-14
学校环境监督活动计划05-27
卫生监督信息员计划09-09
党内执法监督工作计划11-03
检测机构质量监督计划12-20
街道安全生产监督执法检查计划10-10
伙食监督委员会工作计划11-26
家庭医生式服务监督计划方案10-30
2004年全市卫生执法监督工作计划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