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身边的压力作文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来自身边的压力作文(共13篇)

来自身边的压力作文 篇1

【来自身边的感动作文1】

生活中充满了爱,每一件平常的事都有时能让人感动。我在网上看一个故事时也被里面体现出的品质给深深感动了。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对兄妹,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10岁的哥哥答应了输血。

男孩输血完之后问:“医生,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愣住了:男孩还以为输血会失去生命,而在那一瞬间,加极佳的季节啊的季节的佳绩的来偶男孩是决定付出自己的生命,挽救妹妹。医生缓过神来说:“你能活到一百岁,你很健康!”男孩子非常高兴,挽起袖子,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一人各活五十年!”

我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深受感动,令我感动的不是一个孩子傻傻的诺言,而是这孩子的品质。我不知道让我感动的这是一种怎样的品质,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爱,我一直在思考。当我再次阅读这篇文章时,我隐隐约约的感受到了这就是一种人间最宝贵、 最善良的--对他人的关爱。

这种对他人的关爱现在在社会上越来越少,社会也变的几乎没有了人情味,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生疏,但我觉得只要我们新一代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唤醒社会各界的关爱热潮!

【我身边的感动动作文2】

感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用心去看别人,用爱去读别人,你会懂得,感动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明了。

感动,是一张纸。曾经看到一位女孩在与她的同伴一起打羽毛球,很不巧的是,羽毛球挂到树枝上,看似很高的样子,无论她怎么努力都无法把球拿下来,这时,她的同伴不知从何处找了把凳子,放在上面就要上,女孩说:等等,先放张纸在踩。

感动,是一把伞。记得有一天早上我忘了带雨伞。不料在放学时真的下雨了并且雨下得很大,我想等雨停了后在走,没想到雨越下越大,我绝望了。正在我绝望时,我从不远处看到了一个在雨水中走动的人-----我妈妈。她看到我后加快脚步,然后从袋子中拿了一件衣服给我披上了还问我冷不冷。

感动,是一个座位。在某一天的一辆公交车上,车上人多并且拥挤,车子摇摇晃晃还时不时刹车。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上了车,老爷爷踉踉跄跄的站着。有一位年轻人出来让座,把老爷爷扶到座位上了。老爷爷十分感激的说:“谢谢你呀!年轻人。”年轻人说:“不用谢,应该的。”

感动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简简单单。它不需要你刻意去干什么,它只须要彼此之间的关心、关爱、有真意。其实,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很不起眼,就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隐藏着诸多感动。

【身边的感动动作文3】

生活中充满了爱,每一件平常的事都有时能让人感动。我在网上看一个故事时也被里面体现出的.品质给深深感动了。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对兄妹,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10岁的哥哥答应了输血。

男孩输血完之后问:“医生,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愣住了:男孩还以为输血会失去生命,而在那一瞬间,加极佳的季节啊的季节的佳绩的来偶男孩是决定付出自己的生命,挽救妹妹。医生缓过神来说:“你能活到一百岁,你很健康!”男孩子非常高兴,挽起袖子,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一人各活五十年!”

我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深受感动,令我感动的不是一个孩子傻傻的诺言,而是这孩子的品质。我不知道让我感动的这是一种怎样的品质,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爱,我一直在思考。当我再次阅读这篇文章时,我隐隐约约的感受到了这就是一种人间最宝贵、 最善良的--对他人的关爱。

来自身边的压力作文 篇2

米兰·昆德拉在《缓慢》一书中感叹:“为什么缓慢的乐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闲逛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德国著名的时间专家塞维特说:“慢生活与其说是一场运动, 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下, 困扰人们的问题是, 如何寻找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微软还处在“辉煌”的时候, 新任首席执行官的萨蒂亚·纳德拉就已经在警醒他的员工, “我们由快节奏派生的‘失败’已经不远了, 我们在‘成功’与‘辉煌’时要念着‘失败’的问题”。作家吉姆·柯林斯强调的《从优秀到卓越微软的失败》并非偶然, 因为纳德拉“多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 对成功视而不见, 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 只有危机感”。

或者真如俗语所说, “富贵险中求”。在《福布斯》杂志发布“2014年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三年后又以微软4100亿身价排名世界首富时说:“当今微软公司的运转节奏太快了;在2015年, 微软公司每个季度都可能倒闭;在2016年, 微软公司每个月都可能倒闭。”这位登上财富榜首的企业大亨如此叙述他的经营前程, 而在这一危机感中, 他也得到一些“副产品”——晚上时常惊醒, 冒冷汗以及不能痊愈的心脏病。

类似的生活并不只出现在一个企业家的身上, 在《福布斯》“2014年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以印第迪克公司3700亿财富挤上第三名的董事长阿曼西奥·奥特加也曾说他每天是“如履薄冰, 战战兢兢”;而如美洲电信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帝国之强大, 作为福特家族第三代掌门人的卡洛斯也宣称, “美洲电信帝国的高管们压力太大了……这样会让我们离倒闭可能只有1年之远”……

据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 全美国5000个接受调查的企业家中, 有92%表示工作压力大, 79%的企业家认为工作状态紧张。调查还发现, 平均每5个企业家中就有一位患有与工作紧张相关的慢性疾病。许多企业家觉得内心孤独, 甚至产生厌世心理。

类似的情况在有着“拼命三郎”传统的韩国更是令人担忧。据韩国媒体报道, 近日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对97名中小企业的CEO进行精神健康调查。结果有28.6%的人表示, 自己在快节奏的工作期间曾出现过极度悲观、想自杀的想法。从年龄结构上看, 30岁年龄段的有20.0%, 40岁年龄段的有25.0%, 50岁年龄段的占41.7%, 年龄越大持极度悲观想法的人越多。

敬业的员工也有沉重的压力

整天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忙得团团转的员工们, 心中总幻想着:有那么一天, 赚了大笔的钱, 置下豪宅汽车, 然后辞掉工作, 不再受老板的气, 不耽心上班迟到, 从此游山玩水, 逍遥自在。但是, 就算这些愿望都实现了, 沉重的压力就会消失, 你就能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了吗?

其实, 敬业的员工更有沉重的快节奏压力, 而且压力永远不会消失, 就像呼吸一样, 如影随形, 无从逃避。在每个生命阶段, 都有类似的快节奏压力, 只是性质与强度不同而已。快节奏的压力并不一定和职位、财富成正比。事实上, 不会说“不”和事事求完美的员工, 更容易感受到快节奏压力。求完美的员工, 大事、小事都要亲历亲为, 到最后就容易变得不分轻重缓急, 然后时间就不够用, 事情反而做不好, 再然后就会怀疑自己, 对自己失望直至出现恶性循环。

与企业家们一样, 敬业的员工最容易感受到快节奏的压力。很多事情不放心交给别人来做, 怕麻烦别人的人, 容易觉得压力大。这些员工潜意识里, 希望自己是全知全能的人, 当然倍感辛苦。

压力影响的A型综合征

其实快节奏的压力不只会埋藏在内心深处, 还经常透过你身体的感觉彰显它的存在。有资料显示, 在美国, 约有75%~90%的人得病是和压力有关;在欧洲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因为压力太大, 出现健康问题。

上世纪50年代, 美国的两位心脏科医生注意到他们接触的心脏病人, 似乎比其他病人更紧张, 于是开始了一连串的研究, 终于发现了心理压力和心脏病的关系。他们曾经跟踪过一群会计师, 发现愈接近所得税的申报截止日期, 他们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就愈高, 过了这段时间, 又渐渐恢复正常。后来, 这两位心脏病专家又用8年半的时间追踪调查了3500名男性, 发现在快节奏职场有强烈紧迫感、怀有敌意和竞争意识强的人, 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几率是一般人的7倍, 心脏病突发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两倍。

这是一群被称为“A”型快节奏性格的人, 他们走路快、吃饭快, 对别人慢吞吞的行为感到不耐烦, 和别人交谈喜欢插话或是替别人完成句子。美国加州大学心理系教授马斯洛的研究显示, A型城市的居民也比较容易罹患心脏病。

城市节奏快与心脏病的关系, 甚至比性格和心脏病的关系更密切。马斯洛认为, 这些快节奏的城市, 吸引并制造着很多A型性格的人。在对全球31个国家 (地区) 的调查分析中, 亚洲的日本排名第四;香港排名第十, 台湾排名第十四。

专家担心的另一种A型综合征是:快节奏的企业家生活压力更大, 其体内就像隐藏着一个定时炸弹。当一个人的压力无法舒解时, 不能承受的人可能会在瞬间做出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已有不少事例成为这一说法的佐证, 而比这更为严重的还极有可能会成为精神病患者。

事实上, 只要留意以往发生在企业的悲剧, 就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源头都是来自于快节奏的压力。北美罗丝米德咨询中心首席顾问马科姆博士说:“快节奏职场生活与激烈市场竞争的最后一个禁忌, 不是吸毒也不是性乱, 而是压力。”

不同类型的职场压力

人到中年, 既要承担工作上的重任, 又要挑起赡养老人和抚养、教育子女的快节奏重担, 从而成为心理负荷最沉重的年龄。近年来, 美国心理学会的学者对一些年龄在30~50岁的企业家与员工做了一次调查, 发现有53%的中年企业家与员工存在不同类型与不同程度的快节奏职场心理压力问题, 主要有:

Type-1、工作繁忙, 心理压力过重。心理压力过重是引起其他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因素。

Type-2、劣性情绪增加。快节奏中劣与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会加重不良情绪, 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Type-3、亲情减少引起的心理失衡。为了事业的快节奏, 他们往往很少顾及家庭、爱人和子女。

Type-4、孤独感加重, 朋友减少。深藏于内心而不便告人的孤独感是很多中年企业家共有的心理, 由于工作紧张和沉重的心理压力感, 使他们无暇与老朋友来往加深感情或结交新朋友进行感情交流。

Type-5、心力疲惫。很多中年企业家慨叹, 他们给人年长10岁的感觉, 由此而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过早走下坡路, 产生恐慌和不安。

Type-6、缺乏安全感, 心理承受力下降。激烈的市场竞争, 常带给他们一种风云突变、朝不保夕的危机感。

Type-7、对工作的厌烦感。长年的艰辛劳作使他们感到劳累而生厌烦。

来自人体的压力警告

你的压力是不是很大?你能及早察觉你的身心两方面所承受的压力吗?以下列出生理、情绪、心理及行为指标, 请你根据这些指标检视自己是否承受着过多快节奏的压力。

生理指标的压力警告:

Warning-1、头痛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若非生理因素引起, 则很可能是压力反应。

Warning-2、肌肉紧张, 通常发生在头部, 颈部、肩膀与背部。

Warning-3、皮肤过于干燥、易出现斑点或过敏反应。

Warning-4、消化系统出问题, 例如胃溃疡等。

Warning-5、经常心跳急促、胸痛。

情绪指标的压力警告:

Warning-1、容易生气, 缺乏耐心。

Warning-2、心情忧郁, 意志消沉。

Warning-3、当外在要求超过自己的能力时, 容易失控, 对自己失去信心。

Warning-4、对自己要求过高, 因而感到心力交瘁、缺乏热情。

Warning-5、有疏离感。

心理指标的压力警告:

Warning-1、因为有太多事情萦绕心头而无法专注。

Warning-2、即使是日常琐事, 也常犹豫不决。

Warning-3、记忆力变差。

Warning-4、压力会影响判断力, 若你常做出错误决定, 须考虑压力的影响。

Warning-5、经常对自己与自己的处境作负面思考。

行为指标的压力警告:

Warning-1、经常睡不好, 失眠或总也睡不醒。

Warning-2、为了纾解压力, 而比平常喝更多的酒, 抽更多的烟。

Warning-3、性需求下降。可能又因此变化而引发新的忧虑, 影响亲密关系。

Warning-4、从人际关系中退缩。

Warning-5、难以放松、坐立不安。

建议学点减压术

心理医生建议学习一些放松技巧, 例如冥想、放松肌肉与呼吸的方法, 可以降低心跳和血压, 同时放松紧绷的肌肉。

在邻居眼中, 40多岁的贝拉先生真辛苦, 每天都要牵着一大一小两条狗去遛, 殊不知他就是借着每天两次遛狗, 放松紧张情绪, 治好了高血压。有时候, 知道有压力存在, 而且这也是自己的选择时, 就要准备付出代价, 告诉自己要承受, 只是不要忘了同时也给自己些奖励, 否则快节奏的日子会很难过的。

欣赏缓慢, 学习悠闲。要学会把生活节奏放慢。上班时间慢不下来没有关系, 可先从自己能够掌握的时间做起。从吃饭慢、说话慢、动作慢开始, 最后可以做到即使动作快, 但是心里也不慌张, 整个人就会稳定下来, 压力就自然从慢的过程中消逝。

人生中的压力就像海浪一样, 会有浪高与浪低的时候。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就必须学会改变自己, 在现有环境下, 做最大的放松。以下几项措施有助于中年企业家与员工克服或减轻快节奏的心理压力:

Decompression-1、充分了解自己的精力和体力情况。不仅需要考虑到自己的生理承受能力, 还要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评估。

Decompression-2、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要处理好同事间的人际关系, 还要处理好家庭人员的关系, 多参加些社会活动, 避免孤独。

Decompression-3、注意奉献和宽容。奉献使人不迷恋物质利益, 宽容可避免对他人不必要的苛责。

你不是来自星星,你就来自身边 篇3

经典影片《雨人》可谓家喻户晓,电影讲述了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哥哥雷蒙,虽然有点笨拙、刻板,但在记忆方面有极高的天赋,最終用他简单、纯洁的心灵让自己的弟弟找到了久违的自我和亲情。像哥哥雷蒙的这类孩子被人们浪漫地描述为“来自星星的你”。

在我的教师生涯中,就遇到过一个有自闭症的孩子。接触之初,我也因他的“笨”深感失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走近他越来越了解他,直到后来我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我发自内心对他说:“你并不是来自星星,你就来自身边。”

一、自闭症孩子在校期间异常言行的主要特征

这个男孩叫成成(化名),两岁半时被确诊患有自闭症,但因介入较早,且进行了针对性极强的治疗,故康复情况总体较好,尤其是在智力发育、认知理解等方面与正常孩子相比并无大异。但在沟通、交往及行为等方面却明显体现出自闭症孩子的特征。一是在语言方面发展迟缓,表达有障碍。与普通孩子相比,一方面,他语言不够丰富,表达不够灵活;另一方面,他语音、语调“女孩化”,常常像女生一样用尖细的娃娃音调说话。二是在行为方面有时较异常。在与他人交往互动等方面,他会采用一些不妥当、不适宜的方式,如会突然拥抱同学或老师,甚至会伸出舌头舔他人。这些行为让人感到他很“异类”。三是在心理方面自信心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遇事退缩、拒绝跟人交流等。

二、自闭症孩子异常言行的原因分析

作为班主任,我从未遇到过自闭症学生,刚开始真不知该从何处着手。不久,职业习惯告诉我要保持冷静,“静思之下,俾有悟”。“那些你不解的行为,心理学家都有答案:令人不解的行为背后,往往潜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么,要对成成开展有效教育,首先必须分析其异常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在广泛收集其成长经历的基础上,经梳理分析,发现导致其产生异常言行的原因大致在以下几方面。

在语言表达方面,成成从小被诊断患有自闭症,父母、亲人等难免会更加宠他、爱他,在日常沟通和交流时更加小心翼翼,经常使用“娃娃音”来无意识地表达亲昵、呵护,久而久之,孩子在模仿中成长,自己也常常使用娇滴滴的声音来讲话,形成了天然的“女娃音”。同时,他对语言环境的感知度不够,增加了语言表达的障碍。

在行为表达方面,成成会用亲吻或拥抱等不当的方式来对待他人,且这种行为只发生在他喜欢的老师、同学身上,有时是玩得正起劲那一刻突然发生的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语言表达方面有障碍,想表达喜爱、兴奋等情感时,不会使用“太棒了”“和你玩得真开心”等语言或其他适宜的举动,而是选择了亲吻、拥抱来表达。

在自信心方面,在几年的生活、治疗、学习过程中,成成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由“无知”到“略知”,因此综合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因素,他做人、做事的自信心明显不足,“甘于”平淡,“惯于”隐形。

三、对自闭症孩子开展有效教育的策略

自闭症患者千人千面、各不相同,必须“因患施教”,只有适合个体的方法才是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自闭症孩子来说,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是一种很好的融合,为康复和训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我结合成成的成长情况,用校园生活的社会融合理念、循循善诱的渗透策略对成成实施教育和指导。

(一)发挥团队作用,在互帮互助中“治病”

因为成成的团队合作意识较差,需要同学的配合和协助,所以,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课堂上,我常组织开展小组合作,一是鼓励成成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加发言,分享解题思路和成果,二是开展学具摆图形、算盘、折纸等主题教学时,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必须参与才能完成任务。课后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大课间活动,组织开展需几位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活动,比如跳绳中的两两点数、篮球运动中传球配合及赛跑接力赛等。通过课上课下多方面的锻炼,不仅培养了全体同学的互助合作能力,融洽了同学关系,而且有利于成成尽快融入班集体。

(二)利用任务引领,在“日常工作”中“治病”

鉴于成成喜欢数学且成绩较好,作为他的班主任及数学老师,我分配给他力所能及的任务——当数学课代表,每天跟另外一名同学合作,负责收发数学作业等工作,并及时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数学课代表的“身份”,既是对他数学学习成绩的肯定,更使他通过“履职”加强了同学交流,同时也培养了他的办事能力,对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

(三)肯定正向行为,在泛化提升中“治病”

把ABA(应用行为分析法)理论运用到自闭症孩子学校教育中,采用正强化和泛化的策略来对其正向行为予以肯定和支持。每当他哪怕有一点点进步(如积极发言等),我便用发现的眼光及时去肯定,给予奖励(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仅是精神奖励)。当这种正向行为持续出现并保持稳定的时候,可将相关安排逐渐泛化并逐步提升到更高阶段。比如轮值当好小小值日生,保持班级和教室的卫生;从每周当小体委,用响亮的声音喊口号并提醒同学们要看好脚下楼梯、右侧通行,到每天带着队伍整齐地去午休室;等等。这一系列的泛化都对成成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自闭症儿童在校园中实施融合教育,不是简单的“混合”教育、“平等”教育,也不是“贴标签区别对待”,而是要了解学生的能力和需求,遵循主动创设交往环境、因人施教特殊辅助、融入校园生活随机教育、循序渐进持久积累四大原则。一年多来,我惊喜地看到成成在学习、生活、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如同一剂强心剂般给了我无限鼓舞和力量,我也坚信,自己今后在自闭症儿童教育方面会做得更好。

仰望满天繁星,“来自星星的你”,本是不同的生命灵魂,显得很遥远。但我更想说,“你来自身边”,因为只有你在我们的身边,才能让人读懂你纯洁的心灵,读懂你的需求、你的渴望、你的潜能、你的未来,才能让我的真诚、真心贴近“特别”的你,真情、真意帮助“特别”的你。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广州,510000)

来自身边的感动作文700字 篇4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句至理名言我可深有感触。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和妈妈乘车到乡下外婆家。天空中一群小鸟快乐的飞来飞去,仿佛为我的到来而高兴,我的心情也好到了极点。心想:终于又可以到外婆家痛痛快快的玩一天了。外婆家处于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离最近的镇子有大约十几里地。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看到了外婆家门前的大槐树。哇!我第一次春季来这里,头一次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我和这里的小朋友在野地里尽情的玩耍,采摘大把的鲜花戴在头上,如同一个快乐的女王。我玩得汗流浃背,尽情地陶醉其中,直到妈妈喊我吃饭才恋恋不舍的离去。可是,到了晚上十一点多,我突然发起了高烧,直说胡话。妈妈拿来药给我吃下,但是却没有效果。妈妈决定把我送到十多里外的乡卫生院去看医生。

可是,外面偏偏又下起了大雨,又没有车,怎么办呀?妈妈没有办法只好咬着牙,用雨衣裹着我,背起我冲进雨夜里。因为下雨,山路泥泞不堪,天上电闪雷鸣,真叫人胆战心惊。可是平时胆小瘦弱的妈妈,此时却咬着牙,亦步亦趋艰难地向前走去。突然,妈妈脚下一滑,身体一歪,眼看就要摔倒。这时妈妈不知哪里来的力气,身子一挺,一只膝盖跪在地上,硬是保持住了身体平衡,然后吃力的站起来,又向前走去。我只是迷迷糊糊感觉妈妈身体有些颤抖,“呼呼”的喘着粗气,但是一刻不停地走着。终于到了卫生院,大夫给我测了体温,打起吊瓶。到天亮时我终于退烧了,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回到外婆家之后,妈妈又急忙给我熬了一大碗姜汤。虽然姜汤味道辛辣,但在我眼中它却比琼浆玉液的味道更鲜美,因为这是妈妈浓浓爱意的表达。这时妈妈才注意到自己的膝盖钻心的疼痛,身上也青一块紫一块的,衣服也被雨水淋湿了,不用说平时体弱多病的她恐怕要病一场了。一滴水反映出大海的伟大,妈妈对我的爱使我终生难忘,妈妈为我付出的真是太多太多了。我要好好学习,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妈妈对我的关心照顾。

关于动力来自压力作文精选 篇5

题记

动力,精神与自身条件的产物,它的大小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对于动力的来源,每个人总有每个人自己的看法:有人说,动力来自他人的关爱;有人说,动力来自一个人的自信;有人说,动力来自生活的压力……争论纷纷。其实,动力本来自人生无限的恐惧。

他人给你关爱,你拥有了动力,因为你害怕令他失望;你给了自己一份自信,你拥有了动力,因为你害怕失败;生活给了你压力,你拥有了动力,因为你害怕被生活击垮……人的内心,总有一份恐惧,有些人,从此落魄,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将它转为动力,永远的动力。所以那些落魄的人总在责怪上天的不公,说身边的人都是幸福的,而他们却什么都没有。其实这都是借口罢了,他们只是不想承认自己已经输给内心的恐惧。早点清醒吧,去把内心的恐惧转为前进的动力。

有人不解,那些犯下滔天大罪的人明明懂得何为善恶,又哪来的动力竟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其实还是源于恐惧,有的害怕贫困,有的努力时艰辛,有的害怕别人的歧视,有的……太多太多的恐惧将他们推向了罪恶的道路。那么,这些是不是因恐惧带来的罪过?不,不是,这些是因为那些人一时冲动做了错误的选择,他们本可以走向正道。还有那些放弃生命的人,他们不怕死亡的原因是他们有比死亡更惧怕的东西,这就是他们有勇气放弃生命的动力来源。所以无论所做之事是什么、是对还是错,动力总是来自于自身对某些事物的恐惧。

来自身边的感动主题班会演讲稿 篇6

2012.4.5

一、让同学回忆134班令我们感动人和事.二、在我们心目中最让我们感动的人有哪些?

1、雷锋(他的令全世界感动的日记)介绍全世界学习雷锋的情况(大学学雷锋做好事)企业把雷锋像当神一样供奉。给我们的启发是(多媒体:死而不亡者寿,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2、刘伟(他的名言: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努力了也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但是不努力肯定什么也得不到)

3、孟佩杰(多媒体:她的主要事迹)

(1)多媒体:百善孝为先,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提问:张冉,李泽玉,付永刚,陈虎等)

(2)人无信则不立:多媒体:罗斯福名言。

也许有一天,你会失去你所拥有的地位、财富、权力,但是你做人的信用却不会被时间冲刷掉,它是你人生无形的财富。

(3)巴尔扎克名言: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在人们心里,守诺言、重信用的人往往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知书达理的正人君子,而只有那些虚伪圆滑的小人才会做出背信弃义之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陈思远:人不能从八十岁向一岁活,如果能,那么一半以上的人能够成为伟人。)

4、我们对父母尽孝心?(好好学习,知识就是财富学习改变命运,改变气质,是自己变得漂亮,由内而外的和谐,学习我自己创造比别人多得多的机会!)

5、介绍纪伟民,展示多媒体图片。

6、上职高上技校照样有前途,多媒体展示: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有哪些?

7、多媒体:职高开始的课程和专业有哪些些?

8、感动不如行动,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问大家一个问题:

距离中考还有多少天?离毕业考试还有多少天?

来自身边的压力作文 篇7

一、偏远地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突出表现

加拿大著名压力专家薛利的适应综合症理论认为, 所有的生物体都具有保持体内平衡的驱动力, 但压力源会破坏体内平衡状态。他把压力描述成三个阶段:警戒反应阶段、抗拒阶段、衰竭阶段。笔者依据其理论把偏远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也划分成三个阶段。

(一) 紧张、焦虑、敏感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中, 无力缴纳学费的贫困生人数近百万, 这个群体中的学生多来自于偏远地区贫困家庭。经济困境是导致偏远地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直接原因。他们把取得大学学历作为让家庭和自己摆脱经济困境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求学过程中他们比普通同学承载着家庭更大的期望。在内心冲突与外部压力的双重作用下, 他们的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适度的紧张可以让大脑皮质保持适宜的兴奋, 对于生活学习是有利的, 但长期过度的紧张就会导致焦虑, 伴随焦虑的加重, 他们的自我评价会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这使得他们对待外部环境越来越敏感, 甚至对老师、同学越来越不信任。

(二) 自卑、孤僻、抑郁

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生由于自然地理条件闭塞、生活习惯等因素的长期影响, 大多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还可能由于难以支付城市中正常人际交往的费用, 致使不能扩展人际交往空间。这些状况的出现, 导致部分学生陷入“自我封闭”, 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感到自卑, 失去与他人交往的热情, 不经常参加集体活动, 生活中提不起兴趣, 消极地对待人生, 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苦闷沮丧的状态。一旦遇到歧视或冷遇, 强烈的自尊心还可能使他们产生对社会文化的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 造成他们的生活环境陷于孤僻状态, 既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 又不敢与别人接近, 内心矛盾重重, 出现抑郁症的典型特征。

(三) 嫉妒、欺骗、犯罪

偏远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如果得到及时地缓释与疏导, 可顺利渡过心理适应期, 但部分学生因无法排解心理压力, 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 对社会及富裕的人抱有嫉妒、抵触、敌对、报复心理。他们变得自私自利、占有欲强、自制力差, 开始不思进取、追求享乐、攀比高消费。为了支撑自身行为的变化, 他们开始欺骗家长、老师、同学以获取相应的经济收入, 甚至他们中的部分学生开始无视校规校纪、法规法纪, 在校内外行骗或者触犯刑律。这部分学生虽然人数极少, 但对社会的危害性却极其严重。

二、偏远地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探析

(一) 来自经济困境与人际交往的压力

由于我国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 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造成我国偏远地区的家庭经济收入普遍较低。自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并轨”后, 明确了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 学费支出成为偏远地区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障碍之一。大多数偏远地区家庭的年收入不足以保障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 经济困境成为他们始终背负的沉重心理压力。

偏远地区大学生在生活、语言、卫生等方面与城市文化不完全适应。依据心理学的“自我中心论”,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极易导致他们与其他同学的沟通障碍。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 确有沟通交往的需要, 但偏远地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大多缺乏主动, 趋于自我封闭。同时由于环境变化, 他们需要一个过程来改变自己适应新的环境, 部分学生由于改变和适应没有得到理想回报, 变得十分消极, 无法解除的心理矛盾使他们在个性与人格上发生了变化, 产生心理压力, 严重时甚至出现某些精神问题。

(二) 来自评价标准与自我认同的压力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实施, 对大学生的评价标准正在发生变化。但由于我国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的普遍存在, 素质教育的推进程度存在不均衡。在偏远地区, 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 学业成绩成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在中学阶段只要努力学习使成绩优异, 就能获得老师、同学以及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因为当地教育水平的制约以及教育资源的匮乏, 造成了学业成绩以外其他评价标准的教育缺失。而进入到大学校园后, 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生成绩优势趋于弱化, 面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极易造成自我否定。由于认知偏差的存在, 并对学业成绩抱有很高的期望, 当在学业成绩遭遇挫折时, 便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 形成心理压力。

(三) 来自素质技能与就业恐惧的压力

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生普遍成长于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 当地教育水平欠佳, 教育基础设施不足, 造成他们的英语口语、计算机等公共技能素质普遍偏低。当他们进入大学后, 一方面期望通过努力学习掌握专业技能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 他们又必须用更多的时间来弥补公共技能的不足。当他们在时间约束条件下, 必然会面对公共技能与专业技能的抉择, 经常处在矛盾心理冲突中。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生还处在对就业期盼与就业恐惧的矛盾中。一方面, 他们希望早日就业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另一方面, 他们又缺乏足够的信心来应对就业市场的不确定。同时他们在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时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发展, 还要考虑家庭的实际状况, 这使他们在继续求学与就业中必须作出抉择。这些同样是构成他们心理压力的成因。

三、偏远地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缓释疏导途径

(一) 心理压力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是指在自我感受到心理压力时能够进行自我调控。通过自我反省、体育运动、向他人倾诉都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在自我反省中可运用内心独白技术, 分析自我人格的特点, 发现自我的潜力, 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内心独白技术是指自己变换不同的角色, 在内心与自己进行对话, 这种方法可以使人冷静地分析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比较适宜处理因人际关系冲突而导致的心理压力。体育运动也是进行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体育运动, 使心理压抑的能量得以释放。向家长、老师、同学倾诉, 也有助于释放淤积在心里的各种压力。有些时候心理压力具有一定的掩饰性, 这时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网上聊天室、谈话类广播节目等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同样会释放出心理压力。

(二) 接受专业心理辅导

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已经设立了心理指导与咨询的专业机构。因此, 当感到心理压力无法自我调适疏导时, 向心理咨询专业机构求助是压力排解的有效途径。但部分学生对心理辅导不能正确认识, 认为心理有疾病的人才需要求助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其实, 心理辅导的对象并不完全是心理疾病人群, 只要有心理上的困扰、茫然都可以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如果自己过多地沉溺于对某一问题的反复思考, 很容易加剧心理压力, 而心理专家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往往可以准确把握心理问题的核心, 帮助求助者走出心理困境。

(三) 建立立体帮扶体系

1. 全面贯彻落实资助政策

经济困境是偏远地区大学生心理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 高校首先要实施“绿色通道制度”, 对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新生, 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 再根据情况, 采取相应的资助措施, 确保每一位新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其次要做好助学贷款工作, 给贫困学生提供完成学业所需要的基本经济保证。最后要加大对偏远地区大学生的资助力度, 积极落实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特困生补助等资助措施, 使之成为保障偏远地区大学生顺利求学的有效屏障。

2. 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要加强对偏远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现实困境。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他们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活, 把现实的困境看成是命运的挑战和磨砺, 让他们意识到困难并不可怕, 困难只是暂时的, 可怕的是失去人生的理想和信念。此外, 还要教育他们珍惜大学时光, 学会利用现有条件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努力消除自卑, 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 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社会生存能力, 用知识和技能来武装自己, 打下服务社会的坚实基础。

3. 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智力的培养和训练, 而忽视了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惑或学习、生活难题时, 学生往往会突然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高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选择偏远地区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 抓典型, 树榜样, 在校园中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使偏远地区大学生既认识到自我的外部环境, 也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既看到所处环境的劣势, 也看到自己的人格优势, 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努力发挥自身潜能, 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洞察社会和人生。

4. 创新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就业指导, 应力求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向大学生单纯传授应聘技巧的教育方式, 转而重视价值观教育、创业意识教育、择业观教育, 针对部分偏远地区大学生的就业恐惧心态, 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教育重点, 融入他们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以提升他们的就业信心, 达到成功就业和理想就业的目标。

四、结语

对于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生, 仅仅关注其经济困境还远远不够, 还需充分关注其心理困境。只有从心理层面去全面剖析和认识, 才能明白他们的真正需要。对于他们而言, 心理压力是无处不在的, 高校对这一弱势群体应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帮助他们疏导内心的心理压力, 培养百折不挠、勇敢顽强的刚毅品质, 塑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 提高心理素质, 以积极能动的姿态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参考文献

[1]陈媛.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排解途径[J].教育与职业, 2009 (, 8) .

[2]陆静萍.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积极应对方式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0) .

压力,来自非理性观念 篇8

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的张宏,第一学期高等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对于自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学习成绩始终都名列前茅的张宏来说,简直如五雷轰顶一般,内心的痛苦无法言表。首先他想到的是这个成绩糟糕透了,真丢人。“父母辛苦工作,节衣缩食,东拼西凑地为我凑足了一万元钱上大学。现在如何对得起父母呢?怎样向他们交代呢?”“这说明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已经无法适用于大学了,我这个人真无能!”“第一学期就出现了不及格,也就意味着第二门、第三门功课的不及格还可能会接踵而来,我这个人将来肯定是没有出息的!”张宏越想越伤心,越想越悲观,整天惶恐不安,持续地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没兴趣,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他高兴起来。他经常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郁郁寡欢,有时还偷偷地落泪。

分析

按照常规的看法,张宏的郁闷、消极、悲观和痛苦等情绪是由于高等数学考试不及格的消极事件刺激引起来的。可是仔细分析一下,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人们遭遇到了相同的刺激事件,但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却大相径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两个秀才一起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口黑乎乎的棺材,一个秀才心里立即想:“真倒霉,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棺材,这下完了。”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另一秀才也看到棺材,但他心里想:“棺材,棺材,就是有‘官’又有‘财’。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回到家里,两位秀才都对自己的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为什么同样是遇见棺材,却引起了截然相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呢?原因就在于两位秀才的头脑里对棺材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观念。

有这样一句名言:“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你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张宏在遭遇高等数学不及格的消极事件之后,之所以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张宏的头脑里存在着诸如“对不起父母”“我这个人真无能”“其他功课不及格必然会接踵而来”“我将来肯定没有出息”等许多不合理的、非理性的观念的困扰。

对策

非理性观念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有多种,克服不合理观念的第一步是找到它。不难看出,张宏存在的非理性观念是“过度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不合理思维方式。

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自身的不合理评价。像张宏这样,面对高等数学考试失败或其他不如意的结果时,往往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和“笨蛋”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结果常常导致自罪自责、自卑自弃的心理,并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可表现为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那个人一无是处等,容易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及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找到问题的根源,就要自我反驳“过度概括化”的非理性观念。首先要认识到,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是一种不理智的思维方式。其次,不要去评价整体的人(自己),而应代之以评价人的具体行为、行动和表现(就事论事)。更重要的是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自己和他人都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

十一种常见的非理性观念

第一种,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喜爱和支持;

第二种,一个人应该是全能的、完美无缺的,在人生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第三种,坏人都应该受到责备和惩罚;

第四种,若事情未如人愿,那实在太可怕;

第五种,不幸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

第六种,一个人应该时时警惕是否有危险或可怕的事情将发生;

第七种,逃避某些责任,要比面对它更容易;

第八种,人应该依赖他人,尤其是依赖强者,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

第九种,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

第十种,任何问题均有正确或完整的答案,若找不到正确而完整的答案,结果是相当可怕的;

第十一种,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与困扰而烦恼。

这十一种非理性观念与人们的理性观念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将人们理性思维中的“我喜欢如此”转换成“我应该如此”,“很难”转换成“没办法”,“也许”转换成“一定”,“有时候”转换成“总是”,“某些”转换成“所有的”,“我表现不太好”转换成“我不好”,“好像如此”转换成“确实如此”,“到目前为止如此”转换成“必须永远如此”等等。

自我反驳非理性观念

如果发现自己存在非理性观念,并因此产生了消极情绪,就应该通过对非理性观念的反驳来从中解脱出来。

非理性观念的自我反驳,通常采用质疑式和夸张式两种形式。质疑式就是指自己向自己所持有的非理性观念发问,如“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自己的这一观点?”“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时候,而你不能有?”“是否别人应该按照你想的那么去做?”“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事物按你所设想的那样发生?”“请证实你自己的观点!”等等。通过持续不断地向自己质疑,使自己真正认识到:第一,那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现实的,是不合逻辑的;第二,那些信念是站不住脚的;第三,分清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第四,以合理的信念取代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夸张法则是针对自己观念的不合理之处故意提供一些夸张的问题,其性质与质疑式提问是一样的,仅仅是方式上略有区别。这种提问方式犹如漫画手法,把对方信念的不合理、不合逻辑、不现实之处以夸张的方式放大给自己看。例如,一个患有社交恐惧的青年总是说:“别人的眼睛都盯着我看。”应该向自己发问:“是否别人都不干自己的事情了,都围着我看呢?”自己再回答:“没有。”再向自己发问:“要不要在身上贴张纸,在上面写上不要看我的字呢?”再自己回答:“那样人家更要来看我了!”

不管自己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自我反驳,自己向自己提出的问题都应该比较具体,例如:

1.我打算与哪一个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并放弃这一信念?

2.这个信念是否正确?

3.有什么证据能使我得出这个信念错误(或正确)的结论呢?

4.假如我没能做到自己认为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可能产生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来自远方的表妹作文 篇9

一双大大的眼睛,也正友好地看着我。一头乌黑的头发散落着。我挥挥手,说:你好。她也笑笑。

我们坐下来,表妹告诉我,她这次是回来看奶奶的。我点点头,和她马上就熟悉起来了。我们对对方都充满好奇,我们开始聊天,交流北京和温州学习上的不同,教学上的不同。表妹还告诉我很多北京的特色小吃,还有好看、好玩儿的.景点。我也给表妹介绍:温州可是有很多好吃的美食呢!矮人松糕,常人馄饨都可好吃了!表妹听得很认真,我们还说好下次要一起吃喝玩乐呢。

接着我们开始玩耍。她告诉我,北京的冬天是冰天雪地的,白皑皑一片非常美丽,小朋友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亦乐乎。我听着,对北京这个城市充满期待。我虽去过北京,但与这个北京本土生长的妹妹相比,我了解的北京只有一点点,听了她说的,我又对北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故宫等著名景点都成了我向往的地方。

作文来自妈妈的爱 篇10

我从小便害怕母亲,是来自骨子里天生的害怕,因为她身上总有让人惧怕凌厉的气势。印象里她最后一次留长发是在小学三年级,自那之后她一直留着干净利落的短发,而我对她的害怕程度也随着她头发的长度成反比例增长。

小时候在山里长大,学习竞争倒也不是这么强,在八十多个人的年级中脱颖而出,于是沾沾自喜地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模样。但母亲却从来没有夸过我,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给我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起初还不大明白,只是一个劲觉得自己委屈了,红了眼眶给同学说,我肯定不是我母亲亲生的。后来幼稚的我越来越坚定这种想法,把伯母的玩笑当真了:她说我是她家生的娃,送给母亲养罢了。我听信了大人开的玩笑,抱着伯母的手说我要回家,我不要这么凶的妈。那是母亲第一次红了眼睛,我从未想过,坚强如她,也会露出这么辛酸的苦笑。被自己的女儿嫌弃,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了吧。

我怕的东西很多,然而我怕的显然母亲都不怕,比如打雷,蜘蛛,和黑暗。暴风雨从支离破碎的`玻璃窗灌到我的房间时,外面雷声震耳,偶尔打下一道亮光照亮我的房间,让人有无处遁形的感觉。我恨不得一觉睡过春秋不知浑噩,这样就不用面对闪电和雷声,这种想法导致我夜半三更也不敢起来关窗户,仍由它在风里扇着,让雨水吹到我的被子上。母亲的身影突地就窜了出来,在我眼里却以为是奶奶说的夜晚冒出来的什么怪物,连忙把被子蒙过头瑟瑟发抖。猛地一下被子被扯开,睁开眼看见母亲直勾勾地瞪着我。“还不睡?”她说出来的话总是不怒自威,我缩回了被窝,不由自主地往窗户边瞟去,窗户已经关的严严实实。下一秒,我被一双手塞进了被窝,覆盖得紧实,心中突地不害怕打雷了。而蜘蛛之类的虫子,我在家里总是先大叫一声,然后不争气地去找母亲,让她站在我身后看着我踩掉,似乎这么做就觉得心中有底气了一般。而怕黑,是因为家住在六楼,没有电梯,晚上回家总是等着母亲下来接我,再同她上去,养成了我不敢一个人走夜路的习惯。后来家搬到了离学校很远的地方,交通也不方便,早上天还没明便得从家出发,这让我觉得是件十分惊悚的事。母亲在门口送我,语气依然凶凶的,“你怕个啥,这路越走便越亮了。”

来自秋天的味道作文 篇11

枫叶转成了红色,大树的好朋友――叶子也纷纷飘落,在人行道上,每踩一步就会听到叶子异口同声的大喊:“哎呀!别再踩我们脆弱的身体了,好痛呀!”凉风徐徐,落叶片片腾起,外面飘着绵绵细雨有如芭蕾舞者优雅的跳着舞,细细小小的雨痕在窗户上,淡淡的雨香扑鼻而来,似乎暗示着秋天的到来。

秋天,有着五味杂陈的味道,柚子那股特殊的香味,传遍了左邻右舍、大街小巷,大家一闻到这股味道,就知道家人团聚的中秋节快到了。

秋天,有着笔墨难以形容的好味道,稻穗随风摆动,像在告诉农夫,现在是稻米丰收的季节。秋天,也是认真读书的好季节,不会因为炎热的天气而感到心浮气燥,也不会因为寒冷的温度而想睡觉,秋天,是个凉爽舒适的好时节。

来自天堂的日记作文 篇12

那天我正静静的走在教师里等老师来给我们上课。看窗外柔和的阳光照在同学们的脸上,感觉他们像天使一样美丽。我嘴角挂着微笑,拿出心爱的笔记本,把手背到后面很乖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早上我考试得了满分,妈妈说晚上回家要给我一个惊喜,是什么呢?好期待。

突然,感觉地面猛烈的晃动,使我胸口透不过气来。脑子里闪过一个词“地震”。我当时好害怕,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想到了他们疼我的样子,我好害怕离开他们,但我还没来及把和爸妈在一起的回忆都想起来的时候整座教学楼就倒塌了。巨大的石板砸在我身上,一瞬间就使我失去了知觉。

等我醒来的时候我看见许多人像我一样穿着白色衣服带着翅膀,整往天空最上方飞翔。我低头看见废墟中我心爱的笔记本上面接满了灰尘,孤独的躺在那里。我正想飞下去把它拿上来的时候却看见几个穿绿军装的叔叔在废墟里用手拼命掀开石板抢救受伤的人。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经过六个小时不间断的奋斗。我的尸体终于被抬了出来。我看见他们用布满鲜血的手掌抚着我的额头。温柔而缓慢的对我说:“孩子,你还好吗?叔叔们对不起你!!!!!!”当时,我真的好感动,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但最后我声音都喊沙哑了,他们还是没有听见。我遗憾的摇摇头,哦,我死了。

我要离开了,去天堂的路并不寂寞,有许多小朋友陪我。我听他们说,天堂里有一位很漂亮很漂亮的阿姨,她很善良,她说我们都是她的孩子她会永远爱着我们。

地面上还有许多叔叔阿姨在废墟里工作着,我一点都不害怕。因为我知道他们很爱很爱我。我想我会为他们祈祷的,保佑他们平安健康,更要保佑我可爱的家乡早日重建。

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爸爸妈妈,没有了我他们肯定会很难过的。但是,请我亲爱的爸妈擦干泪水,因为有我在天堂爱你们。我会守候在离你们最近的那片天空上直到你们老去。然后我们一家人就又能团聚在一起一生一世不分开了。

来自时代的考验作文 篇13

“扫码”、“付款”、“获取密码”、“解锁”这些一连贯的动作便可以租赁这些共享单车。“网络+自行车”不仅仅是“1+1=2”,而是“1+1>2”,因为网络让出行更加简单,而绿色出行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保护大自然。这或许就是共享单车为何受人们欢迎,且成为人们的时尚,并被外国许多地方加以借鉴。

但是事物都有着其两面性,共享单车的出现和发展渐渐演变成考验人们文明素质的社会性问题,引发的争议令人深思。最近,新闻里报道了几起中学生骑共享单车出行时遭遇的事故。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骑车过马路时与一辆货车相撞,不幸身亡。少年的父母一气之下把共享单车租赁公司和货车司机告上了法庭,这起悲剧不禁让我们思考:为何会发生如此悲剧?共享单车租赁公司是否存在过错?家长和学生本人是否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究竟是谁应该承担责任?

除了安全隐患,共享单车“乱停放”也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每当你漫步在大街上,你一定会看到许多共享单车就这样横七竖八地倒在那里。这些不仅给人们的行走带来不便,还给回收工作带来影响。为什么总有些人不会多个心眼,将车停到规定地点,锁好离开。

某天我经过小区内门洞口,看见一辆共享单车静静地依靠在墙边。只不过这辆车竟然上了一条粗粗的锁链,密码及车上的二维码也被人故意涂掉了。这一切令我十分不解:小区门口张贴着“严禁共享单车入内”,这车是如何飞进来的?而且共享单车是为了与人方便,大家共享的社会资源,现在却成为“独享”单车。于是我留意起共享单车,发现这种现象不是偶发事件,更多的共享单车不是缺了车座,就是被人重新刷漆,共享单车变成了独享单车,成为某些人的私有财产。这难道不是一种赤裸裸的侵占行为吗?

上一篇:医务科2017年工作思路下一篇:难忘那鼓励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