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听课评课心得(精选11篇)
教师应该怎样听课和评课
一 教师听评课的目的
1.听评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活动,主要的目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听课”或“看课”,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当然不能离开主体。但教师是课堂教学是设计组织者,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当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辨证统一。离开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来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对研究教学是没有意义的。
3.听评课要以学评教。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表现、学习的效果,对照教师的教学行为,考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评价教师的课堂设计、组织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只有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正确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策略、方法、手段的运用是否适合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征,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学生的学习行为着眼,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联系起来分析研究,这才是听、评课的要义。
二.怎样听课?
教师听课一般包括三个过程。
1、课前准备。
听课忌盲目性。教师听课前应准备那些工作呢?
A.熟悉教材,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领悟课标或大纲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了解编者意图,弄清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分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B.自己思考、设计课堂教学初步方案,勾勒粗线条的教学框架,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C.大致了解所听课的班级的类型(文、理科;物化、政史班等)或学生的成绩水平的情况;
D.了解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因为这样才好对所听的课有一个大致的定性。
2、观察和记录。
听课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听课需要听课者多种感官和大脑思维的积极参与,从以下方面观察、记录:
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主板书;
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效果。
在观察记录中,要注意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
3、听课 思考和整理。
听完课后应进行思考和整理。比如回顾听课记录,与执教者交谈,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比较,写“听课一得”,或者吸取执教者的优点用于自己的教学。要注意分析、比较,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注意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关注执教者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准备情况。
三.听课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的教学目标(学哪些?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2)新课如何导入,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渗透哪些情感价值观教育?
(6)知识的系统化、复习巩固和提高的内容、方法。
(7)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怎样的情绪反应?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2)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3)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2.听课者应是教学活动的考察、研究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者要有“备”而听、注意观察、思考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从学生视角考察、研究学习活动及其效果。
四.如何评课
评课要注意几个原则:和授课教师零距离,依据授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就课论课进行分析,有针对性、有激励性、考虑教师的个性特征与差异。
1.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2.评课的基本要求
(1)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看教学目标制订是否全面、具体、适宜。是否依据《课标》,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分析教材处理。评析一节课还要看教材的组织和处,讲授的是否准确、科学,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分析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程序和结构。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教学程序、课堂结构反映一系列教学活动组织的编排、组合、衔接过渡。
教学思路设计多种多样。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三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创造性,新鲜、引人入胜;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教学程序、课堂结构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层次、环节、教学技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时间分配。
在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上,要看:教学各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学生的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不同程度学生活动时间的差异;非教学时间所占的比例。
(4)分析教学方法和手段。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学的方式。“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是统一的,互为依存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要多样化;
要有创造性、富有艺术性;要考察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5)分析教师教学基本功。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板画美观、娴熟。
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热爱学生,态度热情,师生情感交融。
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操作:运用教具,进行演示实验、示范动作、操作仪器设备的规范和熟练程度。
(6)分析教学效果。
一、怎样听课
听课时, 要认真观察课堂, 思考教学中的问题, 做到”听、看、记、思”相结合。
1. 听什么?怎么听?
主要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合理, 听教师是否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方法和要求, 听本节课的重点是否突出, 讲解是否详略得当, 听教师的思维是否活跃, 学生的发言是否积极准确, 听教师语言是否流畅, 表达是否清楚, 听课堂上教师是否有创新的地方等。
听课时, 为便于观察课堂, 听课者最好坐在教室的左右两旁, 或面向学生。
2. 看什么?怎样看?
一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师生双方活动的配合, 师生的思维是否同步和谐, 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 教师是否能注意指导学法, 处理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或突发事件是否灵活,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和板书设计是否合理, 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等。
二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 全体学生积极性是否被调动,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学生是否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否逐步养成,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进一步得到提高等。
三看教学效果。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知识是否得以理解和掌握, 学生智力是否得到开发, 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3. 记什么?怎样记?
一是教学实录。听课者除了记录班级、学科、课题、执教教师和日期外, 还要记录教学过程与听课随感。要边听边记, 随时分析执教者设计的每一教学环节的优缺点, 可用符号标记, 如优点打“√”, 缺点打“○”, 疑点打“?”。要记下课堂上重要的情况 (可用“○○”表示) 和自己的意见 (可用“△”表示) 。
二是教学点评。对于教学的某一环节, 教师设计的某一问题, 或某一学生的发言交流等, 要随听随记, 随记随悟, 随分析随评议。
4. 思什么?怎样思?
听课者要思考执教者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换个角度行不行;思考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之处, 出现错误的原因, 并能预测对学生产生的相关性影响;思考本节课是否反映了教师正常的教学水平, 如果没有听课者, 教师是否会这样上;换位思考, 若我是学生, 我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 若我来上这节课, 应该如何改进等。
课堂上听课者的看与思要兼顾, 如教师讲解和学生演练时, 应以听、看为主, 学生做练习题时就应以思为主。
二、如何评课
评课要依据课堂教学的实录来评, 抓住本节课的亮点及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评议。主要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对教法的选择与运用,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技能的形成与能力的提升等四大方面进行评析。同时, 评课者还要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及今后改进教学的设想等。具体来说, 包括评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及目标达成度, 评对教材的处理及运用情况, 评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情况, 评学生参与情况;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否恰当, 评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要求, 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等。
评课切忌面面俱到, 应特别注意以下四点。
1. 要抓住课的特点, 善于发现执教者的教学特色, 不要就事论事, 罗列优缺点, 更不要空洞抽象地说教。
2. 要结合学校开展的教研专题和当前该学科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展开研讨, 提出指导性建议。
3. 评课应突出一个“实”字, 倡导一个“导”字。一定要实事求是, 有一说一, 有二说二, 成绩找够, 缺点说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要从研讨的愿望出发, 热情帮助执教者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紧紧围绕新课改理念, 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提高执教者及全体参与人员的教学和教研水平。
4. 评课时对不同性质的课要区别对待, 同时还要考虑到执教者、学生来源和学校基础情况等问题。对执教者采取“一支持, 二保护”的方针, 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析评议, 既指出存在的问题, 又考虑到执教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从而达到评课的目的。
关键词:听课;评课;教学能力
为了使听课、评课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出提高教学能力、完善教学制度的效果,需要从听课前的准备、听课过程中的思考、课后评议总结等多个方面入手,使教师在此过程中真正实现自身教学素养的升华。
一、如何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一)认真准备教材资料
教师想要在听课过程中,更好地跟进教学进度,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听课前,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熟悉教材的过程中,抓住教学重点,熟悉教学目的。另外在熟悉教材的过程中,要弄清知识的体系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便于更好地把握听课内容。除此之外,还要积累评课活动中需要的材料,具体方式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者杂志等,阅读量越大,积累的材料就越多。
(二)做好心理准备
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的注意力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不错过讲课教师的每一句有价值的话,认真分析讲课教师的教学思想,边做记录边思考,还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来看待,端正听课态度,虚心向讲课教师请教,细心聆听教学内容。只有在心理准备一切就绪的情况下,教师才能在听课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二、听课时重点要关注的内容
(一)怎样听取课堂内容
1.讲课教师在讲课之前提出了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哪些内容
2.讲课教师是如何将教学内容巧妙地引入进来的
3.在课堂上讲课教师是否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是否让学生亲自计算了所在的教室或者学校操场的面积。
4.运用了哪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整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具体步骤
6.有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主学习与讨论
7.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如何,有没有真正学到知识
8.讲课教师是否注重了与学生的课堂交流
(二)在听课过程中怎样做记录
毫无疑问,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重点有技巧地做一些记录,这样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更能给之后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建议,那么具体应该记录哪些内容呢?
1.教学的具体步骤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其教学步骤一定有它独特之处,把这样的教学步骤记录下来并在之后自己的课堂上加以借鉴,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在听“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这节课时,教课教师可能会在正式讲课之前,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图形旋转与平移的过程,之后自然地引入教学知识,对课本的知识讲授结束之后,教师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寻找身边的哪些图案是通过旋转的方式形成的,最后给出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自己把它旋转或者对称之后的图形画出来。这个完整的教学步骤,让学生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来,听课教师可以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当作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经验。
2.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每个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都有很大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有不足之处。听课教师要在听课时,对这些加以记录,对于讲课教师的优点,要虚心地接受,并且在之后的教学中灵活地借鉴。对于教学方法的不足,教师首先要分析原因,对此先提出自己的建议,其次要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如果有,要及时地加以改正。
三、怎样评课
在听课的过程结束之后,教师要对这节课进行一些评议活动,这样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使听课、评课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而评课的过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突出学科的特点与重点
在评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不偏离学科教学的轨道,也就是一定要与学科的特点相符合。在评课时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评议,甚至可以创新评议方式,但评议的内容要紧紧扣住学科的教学目标,以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为主旨。万万不能过分注重评议过程的生动性与创新性,把学科重点弃之不顾。
(二)要以正面的评价为主
讲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错误,但并不能因此就否定了其优点。在评课时,要以正面的肯定评价为主,要结合教学的主题,在评价中评出特色。在对经验较丰富的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更要注意对其教学特点的评价,不可求全责备,对其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肯定。
(三)听课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
听过一节课之后,每个听课教师心中的想法都不一样,各有特点,因此集体评议是非常有效的评议方法之一。在大家一起评议的过程中,听课教师可以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想,听取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的评价相比较,取长补短,营造一种良好的评议氛围,使评议这一活动更好地达到效果。
总地来说,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听课、评课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方式。学校要多开展这种活动,让教师对这一活动都持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到听课、评课对促进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加强教师之间听课体会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整个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从黄老师上“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的精彩片断,欣赏他的教学艺术。
1.导入,体现了一个“趣”字。黄老师的导入可以说是敏锐地捕捉了生活中的信息,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数学的方式呈现,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奇特构思。教学时通过教师的周密安排,学生自然入境,仿佛是在玩一种有趣的游戏,其实却是教师精心安排的一个数学问题情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感受到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拉开了在趣中设疑,在趣中体验的序幕,这样的教学—蔷20xx‘数学·1I.—真可谓苦心经营、匠心运作、一箭双雕。在新课教学中,黄老师有意地选取了19、44等特别的数字让学生说一说倍数和约数的关系,无疑又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乐趣。
2.新授,体现了一个“实”字。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他采用了推理方法、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让学生从算式中找出能整除的算式,揭示整除和倍数、约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举例去验证约数与倍数的关系,学生感受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在推理中“悟”出知识的规律。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起、承、转、合圆润自然、通达顺畅,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也在学习中真正获得体验。实实在在地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在练习的设计上,从唯一答案到有多个答案,逐步深化,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学会了运用逐层递进的训练方式去发展学生的思维,无不体现一个“实”字。
3.结尾,体现了一个“活”字。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黄老师在结束教学中的活动游戏,设计得颇有韵味。他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数是哪些数的倍数,依次让学号是2、3、5……的学生离开教室,有意的留下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等同学,让这些同学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黄教师灵活巧妙的设计,使教学过程不仅仅停留在快乐的学习状态中,而是进入了真正思考的创造境界。学生面对教师精心设计、饶有趣味的问题,不是望而生畏,而是跃跃欲试。在积极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的.教学活动,既巩固了知识,又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可谓一举多得。
2016年10月30日,星期三,上午第一节,听了宗老师的《找骆驼》一课,感受很深,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上课的技巧和方法,现说说我的体会。
《找骆驼》 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很着急,一个老人凭着自己的观察,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征,最后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丢失的骆驼。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前提示的导读很好地引导了学生一下就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另外一方面也在暗示学生课前提示的重要性。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很到位很及时。如:设计四幅图画,即骆驼正常脚印与跛了脚的脚印,骆驼正常牙印与缺了一颗牙的牙印。创设了情境,再现了老人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使教学难点“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详细地知道商人的骆驼的情况?”迎刃而解。当学生朗读不尽人意的时候,老师巧用几个用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了人物心理和朗读语气。老师自制的卡制表格填写这一设计很好,足见老师花了不少心思,虽然耗时但是已尝试生本,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有所成。如果每组的表格填写分成两个人填写,就会为后面的课堂提供更多的扩展空间。
教学时,宗玉兰老师重视学生说的训练。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在这一课时
中,教师重点抓住老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运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进行说话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言。
写商人与老人的对话时有两处加了提示语:一是写商人见老人详细描述了骆驼的样,却又声称自己并不知道骆驼的下落后“忿忿地”指责他;二是写老人“不紧不慢地”回答商人的质问。虽然只有两处,却显出人物此刻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教学时,教师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研读两人的对话:“忿忿”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商人确实很生气?“不紧不慢”该怎么读?从老人“不紧不慢”的叙述中,你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的样儿了吗?通过课文具体语句的阅读感知,学生读懂了课文,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态。
一、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确定位置》一课中,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存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二、注重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
新课改革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并未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地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教师的激励到位。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四、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练习设计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所以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不同水平的题目,将数学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习者,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解决这一类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通过这次听课与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的完善与培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成功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成功是教师的义务。记得有节课,老师请一位学生回答时,他很紧张,结结巴巴地说了出来。老师及时表扬了他。之后,我发现几乎每个问题他都能举手发言,也许这就是成功带来的自信吧。
2、明确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标把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补充和发展。教师都是组织群体中平等的一员,“我可以参加一下吗?““老师也想试一试”这样的话几乎每节课都有。
而在教材的应用上,教师所设的问题都从实际提出,而概念都从实际引入,并在小组活动中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但是,我认为联系实际也需要注意几点:
(1)数学问题有的来自生活实际,有的还来自数学本身,不能也不需要故意去联系实际。
(2)只有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才是真正的数学活动,有些活动常常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活动可以减少甚至不做。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是围绕某一个数学问题提出的。
3、改善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指导意义的“再创造”的过程,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知识经验学习过程,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未知。其实,自主探索是否是数学学习的唯一方式呢?我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是必需的。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特点及公用,两者不可偏颇,相互补充,才能达到有效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该“放”就“放”,该“收”就“收”。
总的来说,这次的听评课非常成功。效果不错,实现了教学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真正让我们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的唯一选择是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为日后的教育积累起有价值的经验。
数学听课评课心得体会2为了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学习其他老师的课堂经验,在学校这学期的听课活动中,只要时间上不冲突,每一节的数学课我都去听了。因为作为一名老师,我深刻的知道,教学是要灵活的处理,每个人对于教材的见解,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不同的。通过听课评课可以展示教师的教学功底,同时让我们听课的人受益匪浅,这是一个共同进步的方式和平台。接下来我就讲一些我听数学课的一点小小的体会:
一、教学课件的设计
在教学的过程中,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让我们对于知识点更加清晰明了,各种资料都十分有创意,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感,同时这些材料都和生活有关,都可以运用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何让数学和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联系起来,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这是我还要继续去探索的。
二、教学情境的创造
数学在我看来,简单的计算都是有趣的,每解开一个难题都会让我感到满足,但是学生可能不能认同我的看法。如何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有趣的一面,我在听课过程中得到了灵感,就是创造一个简单的情境,这样的情境是为教学创设,让学生去挑战,提供机会让他们挑战成功,让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情绪。
三、融洽的师生互动
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都是不同的,但是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能把握到学生的心理,都能调动学生的情绪,都能激发孩子们对于学习的欲望。这样活跃的课堂就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把握好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四、自主学习的方式
教师在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起的就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在回答问题时,不追求问题的答案,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老师在学生思考时提出一点点的引子,接下来的就是让学生自主思考。
五、有感染力的语言
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表现有价值的评价,同时将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浅显而准确的表达出来,让学生听懂,并且理解,需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去组织语言,同时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听、评课是教师学习的过程、专业成长的途径, 是开展教改工作的纽带和桥梁。因此, 我校对如何听、评课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并有计划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了听、评课活动, 从而激发和调动了教师参与课堂教学“优质课”“能手课”竞争的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能力。
通过听、评课, 加深了教师对教育学及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理解, 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听、评课的重要性。听、评课改变了教师单兵作战的方式, 促使合作体内的每名教师都有所发展, 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行为和方法, 有利于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式。听、评课为教师搭建了合作的平台, 教师借助听、评课进行自我教学反思、探究具体课程及教学管理上的问题。
听、评课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 要抓住实质听出特点, 评出水平, 令人心悦诚服, 通过听、评课从中发现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内容。听、评课是一种教育教学艺术, 就是在教学工作中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
我校开展的听课、评课活动共分3部分:听课、看课、评课。
1 听课
1.1 听教法
首先, 听教师的教学环节、步骤、意图和理念。这是课堂教学的标准性问题, 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长期以来, 教师在备课时, 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参上的要求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确定的。如果用素质教育、教改观点和课程标准来审视, 就会暴露出其不足。因此, 在教学中应由“教师定向”向“学生定向”转变。也就是说整个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师生互动环节, 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自己动脑、动口、动手, 并经过观察、实践, 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也就是说, 课堂教学需要开放化。新课程标准倾向于形成开放的课堂,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互动合作、自我探究的良好氛围中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一教法是对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实践, 从而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教学。其次, 听教师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是否突出, 详略是否得当, 脉络是否清晰。再次, 听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是否对课堂小结及学生反馈信息全面评估。
1.2 听学生
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激情, 激励学生大胆探索, 主动发现与创新。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听”学生参与教学情况及对教材的感知、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听”学生的练习、作业情况;“听”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 学生活动时间是否得当;“听”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听”学生读书、书写习惯是否养成;“听”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如何等。一句话, 听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长期以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希望学生按照教师所选择或指定的方法来学习, 用一只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来充斥课堂。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知识的方式及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 若让学生自由的学、感受和表达, 学生就有了自由、灵性, 课堂上就形成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1.3 听反馈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课堂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 才能学到东西。”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这才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具备了这一点, 学习的活力就会体现在学生身上。此时的课堂便成了表达与交流的乐园, 你、我、他的感受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中相互融合。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学会倾听、接受、欣赏, 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思想的撞击、情感的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增值效应, 从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悟、求解、品味和明理。
2 看课
2.1 看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评析课要看教师的基本功。首先, 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 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明朗、庄重、富有感染力, 是否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 是否爱护学生、师生情感交融。其次, 看板书。板书设计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艺术性强、条理分明、字迹工整美观。再次, 看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要说普通话, 语言要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语音语调要高低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2.2 看教学手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师在教学中, 应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法。如运用多媒体教学, 或教具、标本、挂图等辅助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的使用要恰如其分, 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 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还可以帮助教师突破难点, 有效地创设生动、有趣、活泼的教学情境。
3 评课
评课就是对教学效果、质量的评价。评课本着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肯定优点、特点, 也要找准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首先当每位教师讲完一节课后, 教师与专家分别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主要是根据教案规范、项目齐全, 教态自然、亲切大方, 讲述清晰、逻辑性强, 前沿知识有所创新, 重点突出、难点讲透, 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 教学手段恰当, 师生互动、课堂活跃, 板书规范、设计合理, 知识准确、没有错误, 进行评价。另外, 召开评课会议, 参加人员为教研组长、学校专家组成员及校领导。
评课是教研, 既然是教研, 首先是直言, 直言是创设研究氛围的必要条件。评课中一味地说好流于形式, 那是一种浪费时间、不负责任的表现。往往在大家的辩论中产生的共识才是无私无畏的, 是事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在评课中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探索,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在讲台上讲课是在“炼”, 课下大家评课是“锤”, 一个教师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出真才实学, 才能形成学校的良好教风。
关键词:校长听课“五避”;评课“五忌”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07
校长听课、评课是加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它能让管理者准确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掌握教师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的情况,是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校长如果不注意听课的时机与评课的方式,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那么,校长在听课与评课时应避免与忌讳什么呢?
一、听课“五避”
一避:应付差事。
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听课,没计划、没目的,人在课堂心在想其他问题,听课没有准备,不了解讲授内容,不理解教者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上既没有听又不认真看,既不仔细捕捉授课者的语言和表情,也不用笔记下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既不看教者对教学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与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也不看学生的学,他们的学习习惯如何,听课后既不给建议,也不给鼓励,听与不听一个样。这样的听课只能降低领导者的威信,收不到好的效果,实在不可取。
二避:滥用“推门听课”。
“推门听课”本是调查、检查与指导教师常态下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运行情况的一种好的方式。但有些校长既不在上课前3至5分钟通知讲课教师,又不告诉所听课班级的学生,突然袭击、推门而入,必定会给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产生负面影响,或转移了师生的注意,或耽误了教学时间,或给上课的教师造成心理压力,不但影响教学效果,而且有违“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避:忙中找乱。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而教师在工作时也会时常遇到相对忙乱的时候,如刚开校和放假前,选择在这些时候听课,定会增加教师的心理负担,形成教师的逆反心理,故避开忙乱效果更好。
四避:不顾教师情绪。
平时个别教师会有意无意地议论领导或可能跟领导有矛盾,这是正常现象。突然去听对自己有成见或与自己有摩擦的教师的课,势必会让讲课的教师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错觉和误解,认为校长是在报复和整人。
五避:一听了之。
校长听课后要思考,要整理,不能一听了之。思考、整理不是一时之功,而是平时要多了解、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好的授课方式,做到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环节和方法的长处与短处,掌握执教者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准备情况,以及教具的使用情况、环节的应用情况,做到课后进行整理,即整理本节课的可取之处有哪些,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哪些值得大家借鉴,哪些值得推广,并把思考和整理的情况通过相互交谈或写一篇“听课一得”准确地反馈给执教教师,以达到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评课“五忌”
一忌:不置可否。
听课后要及时研讨与反馈。最忌讳听完课后,提着凳子就走,不置可否。这样会让教师心理不安全,不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到底怎样,同时教师也得不到及时的指导,不利于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听课后要从教学目标上进行分析。目标具体明确,做事就针对性强,效率就越高,反之亦然。所以分析课首先要从教学目标入手。其次是要处理好教材。评价教师一堂课的好与坏,要认真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上是否突出了重点,是否突破了难点,是否抓住了关键。再次是要认真对待教学程序。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为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
二忌:先入为主。
有些学校在听课、评课中实行“论资排辈”,也就是先由校长进行评课,然后由其他教师依次跟上。这样,校长的评价意见基本上成了授课者的结论性意见,其他教师有不同意见有时为了顾及校长的脸面,也有意不再发表自己的高见,只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从而校长的意见就成了最终定论,失去了评课的意义。
校长一定要与上课教师和评课教师平起平坐,让每个评课教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好在其他教师都评完后,进行适当总结或补充,提出自己的看法,千万不能先入为主,以免牵制和束缚教师的思想,对教师的评课活动造成不必要的误导。
三忌:吹毛求疵。
对执教者的尊重是听课者必须持有的态度,教师讲课总会有优点也会有缺点,存在问题在所难免。校长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实事求是,切忌吹毛求疵。
四忌:厚此薄彼。
在平时的评课活动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教学成绩出色的教师的课,即使上得逊色一点,校长在评课时也会以肯定为主;而平时印象不好的教师讲公开课,即使课上得还可以,校长也往往显得比较苛刻,“鸡蛋里挑骨头”。这种戴“有色眼镜”的评课,会使多数教师产生心理不平衡,同样会降低领导者的威信。在评课时,校长要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恰如其分地肯定优点,总结成功的教法,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探寻不足的根源,提出改进的办法,力求“评一堂课促进多堂课,评一个人激励和带动一批人”。
五忌:不懂装懂。
不管校长的学识水平有多高,不可能对每个学科都精通,不懂是正常的,懂是相对的,特别是长期脱离第一线教学的领导。如果所听的课,领导太“外行”,可以带一个该学科的优秀教师一同听课,课后谦虚地倾听和征求讲课教师和其他听课教师的想法和高见,与教师共同切磋,共同探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总之,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只有明确听课的目的与意义,掌握好听课的时机,注意听课的忌讳,才能达到预期的听课目的。
一、怎样去听课
(1)、观看。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首先要用眼睛来观看课堂情况。首先是观授课教师,看看教师的基本状
‘l;;态,看看教师的施教行为。第二是观学生,看看学生的学习状态,看看学生的学习行为,看看学生的学习习惯等。第三是观班级,教室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也直接关系到是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
(2)、倾听。
听课者不但要“眼观六路”,还要做到“耳听八方”。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语言,听课者必须成为一个良好的倾听者。首先是倾听教师的课堂语言,听课者要认真倾听教师的每一句话,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每一句讲解,向学生的每一句提问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第二是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学生不仅仅是注意听学生发出的声音,从某种程度上,“倾听学生”还意味着关注学生的思路是否打开,对问题的实质弄清了没有,能否通过联想进行逻辑推理,达到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把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等等。但要注意的是,听课者在倾听学生时不可动作过大,如东张西望、频频转头等,因为这样既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教学思维。
(3)、记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上课观察阶段,听课者一定要“手到”,即随时记录听课感受,把听到、看到和思考的主要内容做简要而有重点的记录,但并不是做课堂教学实录。一般地做好一份全面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听课记录,可以记录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环节、衔接过渡、细节特色、板书提纲和点评批语等。
四、思考。
听课者在课堂观察时除了倾听和记录外还要用大脑去思考。这种思考是听课者对各种各类课堂教学细节的及时反应,即使这种思考不够全面和深刻。但也是听课者课后进一步具体分析和反思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基础。
二、教师如何评课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和运作。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1)看教学思路。(2)看课堂结构安排,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风格的形成等。
(四)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
一、在课前。
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重量单位,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在这里赵老师教学时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课前调查活动:到商店里找一找食品上的重量标签;在家里找一找标有重量的东西;把找到的东西和重量记录下来;看一看商家是用什么来称量物品的重量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有目的地去关注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主动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这次调查活动的目的是充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分散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活动过程中。
教学过程中赵老师选择的又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事和物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充分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学生基本建立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的概念之后又用多媒体画面展示了生活中各种物品的质量,给学生提供大量机会不断增强对千克与克的感受和认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设计了大量的活动,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去感受、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建立1克与1千克的观念。特别是学生通过掂一掂硬币、回形针、一包盐等活动,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整个过程赵老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的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感受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从而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
让学生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新知,从而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而在课堂中设计“开放型”的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创造了条件;在教授1千克=1000克时,赵老师刻意让学生通过算一算,猜一猜,称一称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然后再通过设问强调两者虽相等,但在数学意义上完全是不同的意义,更好地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过程中多种方法对于学生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概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在实践、感知、体验、领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整个活动有目的、有层次、有落实、有效果。
三、在课后。
在课后,赵老师注重知识的反悔总结和评价。还进行自我反思。
一、词语的更新换代,并不只是换了个形式,语言的递进,其实是思想的演进
先说由“听课”到“观课”的变化。观实际上就是观察,宋代哲学家邵雍在《观物篇》中说:“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就是说,为什么叫“观”?就是因为在观的过程中,第一需要用眼睛去看,从而发现事物的形状、性质。除了用眼睛去看,用感观去观察之外,更重要的是以心观物,将心比心去理解别人、体谅别人,而以理观物见物之性是告诉我们要开动脑筋,好好想想,就可以看到事物的规律。由此可见,“观”不排除“听”。“观”一方面是运用多种感官和一定的观察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再说由“评课”到“议课”的变化。“评”表示评价、评判,“议”在这里则表示商议之意。如果说评课着重在强调课“好不好”,那么议课则更强调课有没有价值,给人以什么启示。一提到评课,许多教师马上投降,这事还是请某某专家来评判吧。对于上课者,听到要评课了,往往心里直犯怵,似乎在接受最后的宣判。议课,是大家一起来商议,是众议,是一起来讨论如何将这堂课进行得更好,更能提高课堂效率。上课者怀着感激的心情,等待大家的帮助,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另外,议课主张以学论教,实施有效教学,所以,议课需要从学生学习的状况入手:“我们注意到学生……不知道你怎么看?”“我们注意到学生……对此:我们有这样的看法……”是常见的话语结构,“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办”是将对话引向深入的关键。
二、献课教师与观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观课议课的理念下,平等对话是基础,在观课议课中,我们应该为所有参与者营造一种平等对话的环境和氛围,让大家能够面对课堂上的现象和事件进行共同的询问与探讨,从而促进做课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更重要的是促进参与的每一位老师理解教学、改进教学。这样参与者就不是置身事外,而是“同在共行”。那什么是同在共行呢?“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改进的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发展可能。因此,遇到和授课者不同的观点时,不妨想想:你做的是煮鸡蛋,而别人做的是煎鸡蛋,原料相同,做法不同而已。有了这种心态,那么议课者也是参与者。在双方共同的智力参与中获得解决课堂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譬如食用鸡蛋,那就是使参与者在单一的传统的煮鸡蛋的食用方式基础上,再多了解煎、炸、炒、蒸等可能的方法。认识和了解煎、炸、炒、蒸的方法,不是否定煮鸡蛋的方法、丢弃煮鸡蛋的方法,只是多提供了一些选择,以满足加工者的不同特点,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而在评课过程中,授课者与评课者之间是一种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二者有主客体之分。
三、关注点不同
很多学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流程大致如下:教研组长通知大家听课;听课结束,上课教师说课;老师各自发表一通意见评课;时间差不多了,教研組长就再叫某老师下一次上课。
如果我们向参与者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一般会有这样的对话:
问:教研活动之前知道要讨论和研究什么问题吗?做课教师希望大家进入课堂重点观察什么?观课教师是否就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观察?恐怕大家都会说不知道。
这是很多学校听课评课的常态:海阔天空、泛泛而谈,这是导致现有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不高的另外一个原因。而观课议课是一种有主题的教学研究活动,一般而言,应该是先确定研究主题,然后选课,进而确定做课教师。做课教师围绕主题备课,上课过程中,参与教师进行重点观察,从而使大家在观课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上课结束后,围绕相应的主题、结合课堂上观察到的现象集中探讨、深入对话,以获得对主题的理解,这就是观课议课活动的“教研目标”。
四、做课取向不同
听课评课适用于大规模的公开课、优质课等展示型做课,需献课者充分显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要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观课议课则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献课,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犹如铅笔与毛笔,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评课主要适用于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分出等级的时候。与“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提高听课评课心得】推荐阅读:
听课.评课心得体会06-06
听课评课制度05-30
如何听课和评课06-23
怎样听课与评课07-16
听课评课意见10-18
《木兰诗》听课评课稿06-19
新教师如何听课与评课06-14
听课评课的好句子07-03
《认识钟表》听课评课记录09-20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技巧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