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规范(通用10篇)
抗生素自问世以来,它在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尤其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抗生素的种类繁多,给临床医生选用药物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合理用药现象显得较为普通。这样,不仅给病人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而且其药物不良反应也会对病人的身心造成损害,更为重要的是使细菌的耐药菌株增多,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实际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这一国际水平,而在英美发达国家的使用率仅为22%-25%。另计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生素,而且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远高于国外的水品(15%-30%)。
我院100份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调查分析中使用抗菌药物87例,使用率87%,其中一联用药25.28%,二联用药54.04%,三联用药20.68% 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药物不良反应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占了所有中西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近50%,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特别是近年来抗生素使用不当引发的耐药病原菌种类及由此诱发的各种院内严重感染逐年上升。
长期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出台过一些相关政策,但效果依旧不显著。近年来,频见报道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给抗生素使用的整体环境敲了警钟。究竟该如何解决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危机,是个值得充分关注的问题。而医院对抗生素使用的规范管理无疑是关键所在。
抗生素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抗生素适用于细菌引起的感染,对无菌性炎症等无效,因此,抗生素的选择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发热原因不明、感冒及病毒性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如目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90%为病毒所致,而在我院治疗该类疾病时,抗生素的使用率几乎高达95%以上。另外,抗生素加抗病毒药应用于感冒发热已成为常规,而没有对发热病人采取各项检查以确定病因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从而有针对性地用药。见
2、大量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有的医师对抗生素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越广谱的抗生素越好,甚至认为哪种抗生素药物是新药、价格高的就是疗效好的药,而没有意识到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病情轻重、抗菌谱等多种因素来选择抗生素。主要表现为用药起点高,未能按照抗生素分线管理来使用药物,有时轻、中度感染就直接使用二、三线药物。如门诊经常有病人因饮食卫生而致腹泻、伴有腹痛,无其他症状,医师在喹喏酮药物的选择上,经常选择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注射液静滴,其实可首选价格相对低廉的氟哌酸或环丙沙星注射液。轻易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很容易破坏人体内的正常菌落,导致二重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
3、不合理联用,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由于医院条件的限制,难以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因此,医生以期达到良好效果常常采取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在病历中经常可见到克林霉素与替硝唑联合使用,而克林霉素与替硝唑均对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有效,不应同时联合应用,另外两药合用容易使神经肌肉传导抑制增强,引起不良反应。这样重复给药,不但显得用药混乱,无法观察药物的疗效,而且还造成资源浪费,容易产生耐药菌株。
4、主观用药,较少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临床医师主观用药、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较多,在对患者开药前较少进行微生物学标本检查和药敏试验,而是靠临床经验和感染部位选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经治无效后才做致病菌培养,这样很容易产生多重耐药菌株,从而使经验治疗转为目的治疗。如在随机抽查的我院100例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中,仅有10例进行病原学检查,离临床感染标本要求的50%送检率差距较大,其中还有多数患者是在频繁更换药物疗效不佳的情况下,才做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5、未能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用药,给药方案不合理。抗生素药物的合理用药与临床疗效存在密切关系,药物进入人体后,在血液及组织中形成不同的药物浓度,只有在感染部位的药物含量达到有效浓度时才能发挥其药理作用。如果只注意剂量,不注意给药方法,不研究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往往造成治疗失败。比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多非典型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及克林霉素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因此其抗菌原则是将给药间隔缩短,剂量不需要大,达到有效浓度即可。但是据病例观察,临床上此类药物如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克林霉素等经常是每日两次给药,这样就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科学的给药方案应采取间歇给药法,即将每次剂量溶于100ml液体中滴注,3-4次/d给药,这样能保证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尽可能长,可以增强抗菌作用,很好地发挥繁殖期杀菌的优势。原因不外乎三点:
1、人员因素。卫生技术人员药物和药物治疗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专业信息更新不及时,对有关抗生素的新知识、新理论以及不良后果认识不足,缺乏安全用药交代和指导等。
2、患者因素。有的患者依从性差,接受药物治疗时,往往急于求成,盲目听从他人或媒体的宣传,要求医生依自己意愿开药,对药物的疗效期望过高。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生素实行分级管理。结合医院和各个科室实际,根据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类进行管理,及时了解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加以管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深入开展抗生素药敏试验,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加强病原学诊断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抗生素的选择应以疾病的性质和病原菌为基础,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患者的耐受力以及费用方面等。为了给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对就诊时疑为细菌感染的病人,要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前做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
开展药物治疗监测。包括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以及毒理学指标的观察。由于药物浓度和药物疗效密切相关,而有些抗生素药物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相近,过高的血药浓度会引起毒性反应,特别是对危重病人和婴幼儿,因此,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使给药方案个体化,在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也避免和减少毒副作用。
总之,做到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需要医院各个部门相互协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对抗生素类药物的认识,从而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减少产生抗生素耐药的机会,最终达到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目的。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减少经验性用药和习惯用药,强化医生根据药敏试验用药的观念,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能力。
一是推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提倡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了解细菌耐药性变化,选择敏感抗菌药,为临床提供有效选择抗生素的重要依据,合理设计给药方案,减少经验性用药和习惯用药,强化医生根据药敏试验用药的观念,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能力。避免医师盲目用药。
二,药师也应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关注专业领域的新进展,及时补充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优势,与医生一起充分分析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制定和改进用药方案;协助医生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及疗程;同时通过检测患者的用药过程发现和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三是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对患者及家属宣传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普及有关抗生素的使用常识,消除跟着广告走的自行购买行为,帮助他们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用药意识。
总之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在严格的科学依据下,应用适宜的药物,适宜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控制感染或疾病的目的。使用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各种副作用的发生。
为了有效地控制感染而不引起体内菌群失调,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防止毒副作用发生和耐药的出现,应注意下几个方面:
一、单纯病毒感染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生素。
二、对发热患者应尽可能确诊后根据病情或细菌学方面监测结果选用抗生素。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可任意使用抗生素。
三、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感染使用抗生素,因局部使用较多发生过敏及导致耐药菌株的早发,特别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苷类等。
四、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必须有严格、明确的依据,应能达到协同的治疗效果,或以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耐药菌的产生为目的。如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或诊断明了的严重感染(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脑),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等。除特殊需要外,应以二联为宜。不得堆积用药。
五、对一般感染,在抗生素使用后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应考虑停药,特殊病种在明确诊断下可适当延长。
六、抗生素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
七、抗生素的使用应同药敏试验密切配合,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使抗生素准确有效的发挥疗效。
八、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保险性”预防用药。
九、为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应严格按药品规定要求做皮内过敏试验。
十、对老年人、孕妇、新生儿及肝肾疾患者有其他特殊病种者应特别注意到其生理、病理特性及个体差异,准确选药,适当调整剂量。18岁以下禁用喹诺酮类,糖尿病禁用加替沙星,三岁以下小儿尽量不用AG类
十一、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应有专人进行疗效、数量及副作用、耐药性的统计,用以指导和制定合理应用的有关规定。对初诊者需认真询问过敏史,对过敏阳性者,病历须作醒目记载。
通过前期调查结果我院针对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结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旨在规范我院临床医生在抗生素使用中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等,经过一些行政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已存在一些问题:
1、通过门诊处方调查中可以看出,门诊处方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 50 %,住院部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 87 %。高于卫生部要求的50%以下,也明显高于国际标准。抗生素仅适用于有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水痘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反而会产生耐药性,要严格执行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降低过高的抗生素使用率。如;我院有些门诊处方上诊断为“上感乳腺增生、糖尿病、癫痫、过敏性皮炎„„”,这些很明显的非感染性疾病也使用了抗生素。还有些诊断尚未明确,如诊断为“头痛、发热待查、月经过多、腹痛”,也先使用了抗生素,再做进一步的观察。针对这些盲目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按照我院的抗生素使用制度和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对于诊断尚未明确的不应使用抗生素,对于疑难病例收入院治疗。按照我院的抗生素使用制度。方能降低抗生素使用率,无指征用药明显减少。
2、针对抗生素使用类别的倾向性.抗生素使用药物的类别,克林霉素,头孢菌素类使用频率最高,(见)说明门诊过度依赖某几种抗生素,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应引起重视。由于克林霉素不用做皮试,较少发生病人因过敏而换药或退药的药品不良事件,还可相对缩短病人的就诊时间,因此各科的医生尤其是晚上都喜欢用克林霉素。但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相对头孢类要多,对于儿童安全性使用方面也缺乏有效的资料研究,一般情况不推荐儿童使用克林霉素。针对克林霉素用量较大的现象,药师对医生进行了用药常识的宣讲,之后克林霉素的用量明显下降,而头孢菌素由于广谱,不良反应少,使用更安全,逐渐成了主要的用药品种。
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例较高。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无指针的预防用药,例如在急诊科,对于酒精中毒或安眠药中毒的病人也预防性使用了抗生素。从医生方面来说,有些人错误的认为抗生素是“保险药”,即便是无指征用药,也不会导致什么不良后果。还有的医生害怕治疗失败,导致患者的不信任,不论患者是否高危人群,都一律使用抗生素而防止继发感染。针对无指针预防用药这一问题,临床药师应该积极下临床,和相关医生沟通,并采取知识竞赛或会议交流等各种形式在全院普及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及更新干,减少无指针的预防用药。
4、存在明显不合理联用现象。在急诊科,普通外伤病人或结石病人使用了二联抗生素预防感染,明显无必要,预防性使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在妇产科门诊人流清宫术后,90%以上使用二联抗菌药。内科有医生习惯将青霉素和哌拉西林舒巴坦联用,而联合用药的目的在于增加抗菌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减缓细菌耐药性。同类抗生素联合在一般情况下是无必要的,而对于主要抗菌谱相同的抗生素联合也是一种浪费。针对抗生素不合理联用这一现象,我院应制定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规定同类抗生素和主要抗菌谱相同的抗生素,在没有药敏试验的参考下,禁止联用;抗生素联用须有循证医学的根据并避免加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控制,乱输液,规范,抗生素
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 去年国人年输液量达到了104亿瓶, 全国13亿人平均“被输液”8瓶, 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 如何治理乱输液以及滥用抗生素激素问题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一项严峻的挑战, 在基层卫生院如何控制乱输液、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中心卫生院结合自身特点, 就在基层如何控制乱输液、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尝试。
1 基本情况
根据统计, 我院自2010年1月至12月, 西医门诊总人次为69 144 人, 其中输液 27 381人, 输液率达到了39.6%, 抗生素使用42 212 人, 使用率达到了 61.05 %, 激素使用2 835人, 使用率达到 4.1 %。
2 存在问题的根源
2.1 医疗机构转型的产物
自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财政体制处于转型阶段, 滥用不必要的药物注射作为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愈演愈烈, 静脉滴注成为一般疾患的普遍治疗方式, 甚至还有不少医生会告诉患者这样可以“清除毒素”。久而久之, 许多人心中也有了根深蒂固的输液好的观念。
2.2 患者方面:迷信输液见效快
患者来院看病, 就想着要尽可能接受先进、彻底的治疗, 而输液看上去要比吃药先进、彻底得多。因此对许多患者来说, 上医院看病就要输液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另外现代人都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 假如一个感冒要花很多天的时间慢慢好, 似乎变成了耗不起的事情, 大都采用输液方法治疗。
2.3 医生方面:既有“利益”因素又有规避风险的考虑
2.3.1 “利益”因素
众所周知, 我国卫生医药购销行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正之风, 部分丧失医德的医务人员为了获取药品回扣等灰色收入而不惜铤而走险, 导致在工作中乱输液以及滥用抗生素。
2.3.2 规避风险的考虑
很多时候的确是患者主动提出要输液的, 有数据称50%以上的门诊患者都会主动提出输液。医生会想, 假如没有输液病情加重或者出现别的问题, 那怎么办呢。所以为了规避医患纠纷, 也都同意了患者的请求。
3 措施
面对社会上存在的乱输液以及滥用抗生素激素的现状, 为切实保障群众健康, 结合单位实际, 我院在今年初及时采取多种举措来遏制这种不良现象的发展。
3.1 加大整治乱输液和滥用抗生素激素的培训宣传力度
3.1.1 针对医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
我院专题制作《输液乱象剖析》多媒体讲座, 组织临床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学习, 让大家了解乱输液和滥用抗生素的现状、掌握输液的适应症、三种给药方式的风险比较以及乱输液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等, 通过培训首先让医务人员转变用药观念, 进而成为治理乱输液和滥用抗生素激素的宣传员和实践者。
3.1.2 针对患者和群众加强宣传
我院在各门诊室、输液室、宣传栏等公共场所张贴悬挂各种宣传牌, 介绍输液的适应症、三种给药方式的风险比较以及乱输液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等知识。组织各村公共卫生联络员进行培训, 同时利用村级居民健康教育学校这个平台, 组织健康教育讲师团大力在社区居民中宣传乱输液的危害和正确输液的适应症, 发放宣传资料。
3.2 完善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3.2.1 完善进药制度
成立由院长为组长的临床用药专家组, 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加强卫生院药事委员会工作, 严格规范进药流程和品种, 杜绝药品回扣等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
3.2.2 规定门诊输液率和抗生素使用率的控制目标
我院初步规定了近期控制目标为:输液率降低到20%, 抗生素使用率降低到 50%;远期控制目标为输液率降低到10%, 抗生素使用率降低到 30%;同时我院设计了《赤松卫生院门诊抗生素激素使用情况统计表》、《赤松卫生院门诊输液情况统计表》, 对每位临床医生的日工作量进行统计, 将全院和每个医生的门诊输液率和抗生素激素使用率于月底进行汇总并上墙公示, 两张表格对临床医生可以起自律作用, 同时对违反总体目标的临床医务人员将点名批评和一定程度的处理。
4 成效及思考
自2011年1月1日至2月28日, 我院西医门诊人次共5 825人, 其中输液人次1 414人, 输液率为24.27%;使用抗生素人次为2 774人, 抗生素使用率为47.62%;使用激素人次为88人, 激素使用率为1.51%, 通过整治, 我院的输液率明显下降, 与预期的近期目标比较接近, 而抗生素的使用率则已略低于近期控制目标, 激素使用率也明显下降, 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理效果。
抗生素如能合理使用,效果确实非常显著。各种结核病、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以及伤寒、菌痢、尿路感染等都可得到有效的治疗或控制。但在抗生素的疗效面前,人们(包括某些医务人员)却擎生了对抗生素的迷信,因而出现了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的现象。
抗生素滥用的不良后果
(一)使本来敏感的细菌变成耐药细菌虽小,值适位性很强,受到抗生素威胁后逐渐形成对付抗生素的巧妙手段,最有效的一招是制造破坏抗生素的酶。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都可被细菌产生的酶解除武装而失去活力。此外,细菌还可改变外膜通透性或蛋白结构,使抗生素无法进入或发生作用。
抗生素应用后出现一些耐药菌本不足为奇,也不足为大害,但若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则使耐药菌得以迅速增多,并广泛传播,这在医院内尤为严重。
(二)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感染这在医学术语上称“二重感染”。抗生素虽能控制敏感菌所致的疾病,但也会诱发耐药菌的新感染。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伤害人体内正常、有益的一些细菌,并打破细菌间的平衡。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体内一些占优势、较敏感的细菌被杀灭,而那些少,量、比较耐药、在正常情况下因细菌间相互制约而不足为害的细菌、霉菌等就乘机大量繁殖而引起感染。很多抗生素,特别是口服品种应用后可因肠遭内菌群交替而发生腹泻,也有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假膜性肠炎。二重感染大多发生于年老、年幼、免疫缺陷、肿瘤、手术后等患者,常可导致死亡。
(三)引致各种不良反应任何一种抗生素应用后都可发生一些不良反应。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来如闪电,甚至在皮试时也可发生。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可引起眩晕、听力减退和肾功能损害,老年人、儿童和孕妇尤宜慎用。红霉素和四环素静脉滴注后易引起静脉炎和疼痛,氯霉素可导致预后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口服抗生素大多伴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纳减退、腹痛,腹胀、腹泻等。此外,很多抗生素可引起皮疹,药物热;肝功能损害如转氨酶升高也相当常见。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抗生素并非“灵丹妙药”抗生素以往称“抗菌素”,顾名思义,其主要作用在于“抗菌”,且各品种间的抗菌范围、活力有很大差别,对于细菌引起的疾病,适宜的抗生素确具疗效,但对病毒性疾病如感冒、流感、麻疹、乙型脑炎、小儿麻痹症等则完全无效。急性发热多数为病毒所引起,在诊断未明前切忌任意动用抗生素,因应用后将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和病原菌不易被检出,以致贻误正确诊断和治疗。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国内外都很普遍,病人一有发热或伤风感冒就希望很快用上抗生素,而且希望医生用注射方法给药。某些医务人员对抗生素也寄予过多的信赖,一点点小毛病或局部感染就采用抗生素,而且常不必要地用抗生素防病;以庆大霉荣这样毒性较强的抗生素作为门诊第一线用药,也是不恰当的。
(1)只能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所有抗生素仅用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生素。虽然近十年来,许多学者报导了大量的大环内酯类非抗菌作用,如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胃肠道神经源性运动障碍、胆囊结石等,但由于其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应十分谨慎地对待这些新用途,原则上不予利用。
(2)尽早确立病原菌诊断 病原菌检查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临床上许多感染性疾病可以通过经验性治疗治愈,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感染、不同的医疗单位,致病菌种类、构成、药物敏感性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为了找到敏感的抗生素,及时地控制感染,就应当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力争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期获得用药的科学依据。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试验结果、临床用药效果等调整用药方案,进行目标治疗。
(3)针对性经验治疗 在未获得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前或病情不允许耽误的情况下,应尽快判断感染性质,可进行针对性的经验治疗。对轻型的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用一般抗生素;对医院感染或严重感染、难治性感染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致病菌及耐药情况,选用覆盖面广、抗菌活性强及安全性好的杀菌剂,可以联合用药。对导致脏器功能不全、危及生命的感染所应用的抗生素应覆盖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菌、真菌。
(4)结合临床评价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的意义 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尽快判断经验性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以便参照“培养+药敏”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选用作用强的敏感抗生素。无感染表现的阳性结果多无意义,应排除污染菌、正常菌群和寄殖菌的可能。
(5)选用作用强,在感染部位浓度高的抗生素 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①患者的疾病状况 基础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病理、生理、免疫功能状况等。
②药物的有效性 包括抗生素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如半衰期、血药浓度、组织浓度、细胞内浓度等),药效学特点及不良反应等。③本地区、医疗机构、病区细菌耐药状况 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
④给药途径 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及药代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
⑤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⑥其它 药物的相互作用、供应等。
(6)要注意及时更换抗生素 要根据临床疗效或(和)微生物检查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所用的抗生素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就可根据临床疗效来判断所用抗生素的有效性。
(7)要有合理的治疗终点或疗程 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天,就可终止抗感染治疗;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如结核病等。
(8)要重视必要的综合治疗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人体内在因素常是抗生素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必须尽最大努力使人体全身状况有所改善,各种综合性措施如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输血、血浆、白蛋白或氨基酸,处理原发病和局部病灶等,均不可忽视。
(9)要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如果局部感染较轻,或感染较重但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病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考虑局部选用如下外用制剂:呋喃西林、新霉素、杆菌肽、磺胺嘧啶银、莫匹罗星、磺胺醋酰钠等。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制剂在局部使用,以防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的菌株产生。(10)指征明确才能联合使用抗生素 只有那些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需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才能联合使用抗生素。2.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原则
(1)联合应用目的 联合使用的药物要能够对致病菌产生“协同”或“累加”的杀灭作用,以达到增加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目的。
(2)联合应用适宜的种类 联合应用一般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联合应用,特殊情况下还要加用抗真菌药。通常采用繁殖期杀菌剂(β-内酰胺类、磷霉素、万古霉素等)与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联合或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以获得协同抗菌作用。(3)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联合使用抗生素的适应证应较单独用药更为严格。其明确的适应证如下: ①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②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③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
④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耐药菌株感染,特别是医院感染。
⑤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可使其中一种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生素剂量得以减少,因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⑥需长期用药并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如结核病,强化期治疗时应采用四联、三联,巩固期以二联为宜。
3.相对合理的药物联合
根据体外的联合药敏试验结果以及长期的临床应用效果,证实了某些药物联合应用确实具有很好的疗效。现将一些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罗列如下:
(1)对金葡菌引起败血症、心内膜炎、重症肺炎(或肺脓肿)等各种严重感染有效的药物联合有 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氨基糖苷类;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氨基糖苷类;(去甲)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去甲)万古霉素+头孢唑啉;氯唑西林+(去甲)万古霉素;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去甲)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替考拉宁+氨基糖苷类。
(2)对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有效的药物联合有 青霉素(大剂量)+氨基糖苷类(AGs单用耐药);(去甲)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
(3)对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感染有效的药物联合有(大剂量)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其中的一种+(去甲)万古霉素;其中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去甲)万古霉素已成为治疗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标准经验性方案。要特别注意的是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的联合对它无效,因为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机制是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所致,而非产生β—内酰胺酶。
(4)对肠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有效的药物联合应用有 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奈替米星(普通株);(去甲)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一般耐药株);达托霉素+氨基糖苷类(VRE株)应注意的是替考拉宁+氨基糖苷类对肠球菌无协同作用。
(5)对绿脓杆菌引起的各种严重感染有效的药物联合有 哌拉西林(或阿洛西林、头孢他啶)+氨基糖苷类;头孢他啶+氟喹诺酮类;头孢哌酮+酶抑制剂;哌拉西林+氧氟沙星。
(6)对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严重肺炎或败血症有效的药物联合有 哌拉西林+氨基糖苷类;甲氧苄啶+氨基糖苷类;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7)对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联合有 哌拉西林+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氧氟沙星;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
(8)对结核杆菌引起的感染有效的药物联合有 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氧氟沙星(600~800mg/d)+利福喷丁+异烟肼。
合理使用宣传周
策划案
根据《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冀卫办医函[2017]84号),在医院领导的组织下,医务科牵头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现将活动的内容及方式计划如下:
一、活动的主题
以“慎重对待抗菌药物”为主题,通过广泛宣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危及的认识;牢固树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观念,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的主要内容
(一)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
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的定义;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公众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等。
(二)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在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的工作措施、管理要求以及取得的成效等。
三、宣传形式
根据******医院现具备的宣传条件,综合考虑,暂定为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宣传。
(一)现场宣教:
1、在医院内制作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标语。
2、在医院内设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防范滥用的宣传展牌。
3、制作抗菌药物使用宣传手册,放置导医台,对前来就诊患者进行发放。(宣传手册内容来源网络)。
4、利用医院门诊大厅大屏幕进行视频播放宣教。(视频来源网络)。
5、以科室为单位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PPT教学讲座,教学后进行相关考核;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相关学术讨论。
(以上相关展牌,宣传册,PPT内容见策划书后附件)。
(二)媒体宣教:
1、微信平台宣传:将相关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资料制作页面,以公众号平台进行宣传。
2、院刊宣传:在医院院刊开设专栏,分期对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和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措施进行宣传,以院刊为媒介,向政府相关部门及兄弟单位进行宣传。
四、宣传活动组织构建 1组
长:相关院班子领导
2副组长:医务科、办公室、药剂科、护理部负责人 3组
员:各临床及医技科室负责人、门诊部负责人
五、活动总结
摘要 目的 了解2014年我院住院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2014年我院住院药房排名前十抗生素的用药金额、数量、DDDs、DDDc及临床科室使用情况。结果 2014年住院药房抗菌药占其药品总收入16.54%,头孢类花费占整个抗生素费用36.96%;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为51.60%,低于卫生部标准,但呼吸内科、骨科、泌尿外科等外科抗生素使用率均高于标准值。结论 2014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较去年明显好转,但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关键词 抗菌药物 住院药房 用药分析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极为普遍。当前,高效、广谱、低毒的抗菌药物种类较多,而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医生在应用抗生素上存在较多不合理使用现象[1],例如,选药不合理、用药剂量不合理及疗程长等,致使病原菌耐药性增强、临床效果不理想,同时引发药源性疾病等[2,3]。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也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声誉。随着2011年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我院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现象得到一定改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2014年我院住院药房抗生素用药金额、常用抗生素药物用药金额、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药品限定日费用(DDDc)、临
床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与2013年进行对比,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1.抗生素用药金额
我院抗菌药物分为19个亚类,合计50个品种。2014年我院住院药房销售总金额为3273.30万元,抗生素用药金额为541.37万元,占住院药房药品总收入16.54%;而2013年我院住院药房销售总金额为2522.57万元,抗生素用药金额为342.50万元,占住院药房药品总收入13.58%。见表1。通过对比,我院住院药房抗生素销售金额呈年度增加趋势,但在药品总销售中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平稳,提示我院药品管理控制工作较为严谨。
由2014年、2013年常用抗生素药物用药金额比例表(表4)可知,2014年常用抗生素用药金额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2013年常用抗生素用药金额居于前三位的也是头孢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我院住院患者所使用抗生素以头孢类为主,花费比重占整个使用抗生素费用的36.96%,使用数量和金额排名前10位的品种中,尤以第3、4代头孢菌素所占费用最多,包括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曲松,达30.25%(约占到头孢菌素的64.57%)。其次是青霉素类,花费比重占整个使用抗生素费用的22.74%。由此可知,头孢类抗菌药物在2014年和2013年消费金额最大,主要原因是头孢类抗菌药抗菌谱较广、临床治疗效果较高,且毒性较低,适用疾病和年龄较广。青霉素类抗生素由于其抗微生物活性较强,不良反应少,是临床常用抗生素,随着其细菌耐药的相对增多,在近些年的临床中受到一定限制[4]。综合表
2、表3及表4可以发现,目前我院住院患者使用的仍是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的抗生素。据统计,近些年我国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增加、用药相对集中,导致细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细菌耐药不断增加[5]。临床医生或者更换高级别抗生素,或者增大给药剂量,不但增加患者的医药消费,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造成负面影响。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唑肟均属于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全年用量量分别排名第四和第六位,提示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整体使用起点相对高,这不仅和医师片面追求广谱抗菌有关,同时也提示临床药师需加大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普及和抗生素监管力度。2.用药频度DDDs与日均费用DDDc分析
DDDs=该药年药品使用量/该药的DDD值,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D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元)/该药的DDDs值,DDDc为药物的经济性参数,代表药品的总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如表3所示。
如表5所示,结合用药频度分析,2014年我院住院药房抗生素DDDc超过500元有2个,分别是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其用药频度分别为38和28。DDDc排名前四位的药品,其DDDs排名相对偏后,从药物经
济学角度总体来看,DDDc较高的药品,用药频度相对较低,说明临床在选用抗菌药物时比较合理,我院抗菌药的选用基本考虑广大患者利益。但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药物一般只将其作为二线用药,不推荐初次使用,更不推荐预防性使用。调查发现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DDDs排名相对靠前,提示存在不合理使用的可能。通过对比得知,我院一些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在临床应用中连年增长,虽然是解决细菌耐药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如果盲目大量开发使用.则会加重抗生素的滥用,造成更严重的耐药性。部分抗菌药物的DDDc较高,提示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医师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正确使用抗感染药物,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根据药效学原理、药动学原理竖持用药梯度原则,有针对性的,稳妥的选择合适的抗生素。3.抗生素使用的科室分布
2014年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为51.60%,低于卫生部要求的低于60%的标准。由表6可知,呼吸内科、骨科、泌尿外科等外科抗生素的使用率较高,均高于标准值。通过查阅病历,临床科室抗生素的使用上,多呈现出习惯用药和经验用药的趋势,导致我院临床科室抗生素用药种类差异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较长时间在同一病区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可能导致该种抗菌药耐药菌株的产出,这将给我院的院内感染增加风险。例如,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给药应在术前0.5-2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总的预防用药
时间不能超过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通过调查分析,我院临床医师存在围术期用药不合理现象,各科室均存在选药不合理、术前未用药而术后预防用药、术后大剂量长时间用药等现象,说明医师缺乏术前用药时机掌控意识。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手术后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如3~6d 或更长,不仅不能进一步降低感染率,反而浪费了资源,增加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和引起菌群失调的机会[6]。
呼吸内科疾病大多都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所致,并且发病后又有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感染,所以,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使用量和频率都非常大,2014年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率高达94.47%,高于标准值85%。虽然我院呼吸内科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对其抗生素使用仍要给与严格控制和管理,避免产生耐药菌,还可能会导致肠道菌落平衡被打破,反而会引起其他疾病。特别是要及时进行流行病学的监测,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选择敏感高的抗菌药物或交替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卫生部规定限制级、特殊级抗生素使用的送检率为50%和80%,而我院每月限制级抗生素使用的送检率低于40%,特殊级的送检率在低于70%,与卫生部送检标准还有一定差距,需加强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有效、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4.讨论
2011 年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抗菌药物的滥用起到明显遏制作用,专项整治活动已见成效。我院抗菌药物使用
情况较去年明显好转,但仍存在以下问题:①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药不合理、术后预防用药疗程长;②存在抗菌药物用药过度、用药集中现象;③特殊级抗菌药物无临床药师会诊等问题。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达不到抗感染的效果,反而会增加细菌耐药性,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造成药物和经济上的浪费,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遏制抗菌药物滥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2)落实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是抗菌药物管理的核心策略,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过度使用,降低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延缓细菌耐药性上升趋势。我院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分级分类管理,加大对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执行力,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三级管理细则,落实特殊级抗菌药物会诊制度,避免越级使用或用药起点过高等现象。
(3)加强教育与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药师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和抗菌药物的培训,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使其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用药,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根据感染部位和性质选用合理、有效的药物,减少药物的耐药及不良反应。以此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准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维护患者切身利益,发挥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根据适应症选择抗生素, 病毒性疾病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 微生物培养结果确定有细菌后再考虑选用抗生素。
(2)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细菌培养以后应做药敏试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例如猪的拉稀症状为主的疾病, 可以取猪肛门内容物做细菌培养, 然后做药敏试验, 通过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才可以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3) 根据病情合理联合用药, 如果是两种以上的细菌混合感染, 再选择使用不同的抗生素联合治疗。例如鸡的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葡萄球菌病, 猪的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链球菌病等, 此种情况可选择敏感的抗革兰氏阳性细菌抗生素和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抗生素联合治疗。
(4) 根据疫情合理预防用药, 抗生素作为预防用药时不能长期使用, 更不能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有些养鸡场常用的预防用药是金霉素, 养鸭场常用的预防用药是土霉素, 养猪场常用的药物是庆大霉素, 这样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要根据当地当时的疫情合理选用抗生素, 尽量使用中药作为预防用药。
(5) 根据疗程合理用药, 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时, 一定按剂量和疗程用药, 有些基层兽医盲目加大剂量或者减少疗程, 其实加大剂量减少用药次数不能维持药效浓度, 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 反而容易让细菌产生耐药性。
(6) 根据动物选择抗生素, 不同的动物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同一种动物不同的性别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要根据动物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抗生素以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王宏燕.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J].现代畜牧兽医, 2010 (2) :48-50.
1 发热、腹泻、上呼吸道感染滥用抗生素
医院里,肠道门诊病人常说,“医生,快帮我吊点盐水”;发热门诊,病人会对医生吵“我这么远跑来,退热怎么连抗生素也不开?”其实大部分腹泻和感冒并不需要抗菌药治疗。
2 抗生素,要用就用最好的
有些病人坚持认为,输液比口服效果好。甚至有些不负责任的医生,也会这么向患者推荐。盲目使用更高级的广谱抗生素,就像“高射炮打蚊子”,不仅浪费,而且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
3 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少
为了防止耐药,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应该少一点、疗程短一些。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使用抗生素,一定要达到足够的杀菌、抑菌浓度,才能尽可能多地杀灭细菌。若药物在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其杀菌效果会打折,还可能导致急性感染转为慢性感染,甚至使感染反复发作。一般间断用药、小剂量用药,或不足疗程停药,都容易诱发耐药。
4 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要好
严格地说,只要某个抗生素吃了有效,其抗菌谱越窄越好。在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只能经验性地联用药物,若是不恰当联合,可能适得其反。
5 用几天后,觉得无效就换药
抗生素起效需要一段时间,频繁换药不能彻底杀死致病菌,还会加剧耐药的发生。
6 洗洗更健康
这是一些妇科抗菌类外用药物宣传的噱头。如果这些产品具有消毒性,长期局部使用会破坏正常菌群,好的细菌都被杀死了,反而让坏的细菌有可乘之机。所以,临床上不鼓励长期使用外用抗菌类药物。
7 老牌抗生素都过时了
其实,老牌抗生素可以“枯木逢春”。在单位时间某一种抗生素持续使用量越多,越容易产生耐药性,但如果停用一段时间,菌群会把这个耐药性逐渐遗忘掉,可能会恢复对药物的敏感性。因此,要提倡合理、限用和轮用策略。
8 大部分耐药菌是在医院里培养的
维生素e可以延缓衰老的功效,主要是基于它的抗氧化能力。维生素e是体内最主要的生物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之一。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e属断链抗氧化剂,主要作用是阻断脂肪氧化的反应链,是体内抗氧化的第一道防线。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定位于细胞膜,可以阻断细胞膜中过氧化物的形成,使细胞膜免受氧自由基的损害,从而延缓细胞衰老的过程。
养颜护肤
维生素e出色的抗氧化能力,使它能稳定细胞膜的蛋白活性结构,促进肌肉的正常发育及保持肌肤的弹性,令肌肤和身体保持活力;维生素e进入皮肤细胞更能直接帮助肌肤对抗自由基、紫外线和污染物的侵害,防止肌肤因一些慢性或隐性的伤害而失去弹性直至老化。
净化血液,保护血管
维生素e可降低血液中的浓度脂蛋白的浓度。低密度脂蛋白附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硬化,尤其是动脉硬化。维生素E是对所有生物隔膜的组成部分作用最明显的抗氧化物,能降低有害胆固醇的浓度,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环。联合国卫生组织的一个名为MONICA的项目调查结果表明:欧洲北部与地中海国家心积血管疾病发病率相差7倍,有62%的原因是两地维生素E摄入水平的差异。
保肝护肝
80年代研究阐明维生素E是肝细胞生长的重要保护因子之一。美国学者发现,肝细胞死亡的最后途径之一是肝细胞中维生素e的耗竭,维生素e对多种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慢性肝纤维化有延缓作用。当维生素e充足时,肝脏就有能力解除漂白剂、杀虫剂、其它环境污染的毒性,当维生素E不足时,这些物质均会使肝脏受损。
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生育能力
维生素e能促进性激素分泌,使男子精子活力和数量增加;使女子雌性激素浓度增高,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
总则
为了确保办公电脑及网络的稳定安全运行并合理规范员工使用电脑行为,特制定如下使用说明。
一、办公电脑是保障公司运营实行办公自动化的重要硬件设备。合理使用办公电脑并保持电脑正常工作状态是每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有员工必须遵守办公电脑使用规章制度,统一服从公司的监督管理。
二、办公电脑实行使用人负责制(店铺电脑为该店铺全体员工负责)。员工要加强电脑知识的学习,按规范要求正确操作使用。
使用规范条款
一、坚决执行“上班即开机”的规定
1、店铺必须在上班第一时间准点开启“电脑主机”“收银POS机”“监控及其相关软件”“向日葵监控程序”并挂上工作QQ。公司将有专人检查此项制度的执行情况。
2、准点超过5分钟未完全执行到位的违规者追究该店店长责任和当班人责任,处以当班员工每人10元直接责任罚款、若店长有当班则处以15元领导责任罚款。
3、特殊情况必须当场当时电话通知到公司工程部网管。
二、坚持“专岗专用”原则。
1、非本工作岗位的公司同事,未经该电脑责任人允许不得随意开机使用;
2、非本公司员工禁止使用。
三、坚持“只限办公使用”原则。
1、只允许用电脑编辑、查看公司业务相关的文件、文档;
2、只允许使用公司QQ账号进行沟通,不允许挂私人QQ、旺旺等其他聊天工具。
3、只允许运行因工作需要而使用的软件程序。
4、除以上3种情况以外的任何未经公司部门经理授权使用的行为,例如看视频、玩游戏、浏览空间论坛等无工作无关的事情,都视为违反公司规章,公司予以每人每次10元处罚。
四、保持办公网络沟通渠道“顺畅、有序、文明”。
1、员工上班期间,各QQ工作账号和监控保持开启状态;
2、随时留意查收消息和文件并及时回复处理;
3、网络交谈中讲究网上公德,不说有失各自身份的话;
4、不得传播公司经营机密、尚未公布的决议、曲解误会的个人看法。
五、公司电脑使用中履行保密职责,加强防范意识。
1、若因维修、主管借用等特殊工作情况,必须要有本公司员工协同在场,且必须尽量短时快速。
2、严禁员工将文件资料、培训教材携带出门、网络转发等私自外传行为;情节严重造成影响者,开除并罚当月工资60%。
3、严禁外部人员在本机上使用U盘、手机、移动硬盘、MP3MP4等移动存储器。
六、维护电脑系统、软件、文档的完整。
1、员工应该保持办公电脑系统的完整性,不得擅自更改办公电脑系统配置参数;
2、不得删除办公电脑系统文件;不得随意删除尚有价值的公司文件和业务文档;
七、加强本司电脑设备的集中统一管理。
1、未经部门主管批准,任何人不得自行调换、拆卸、处理、外借电脑及附属设备。
2、设备的配备、更新、维修和报废都须及时报批公司工程部主管处理。
维护事项条款
八、科学使用电脑,避免因随意大意而造成电脑损坏。
1、尽量不在电脑运行状态下直接关电源;每日下班时要严格检查计算机电源关闭,特别是显示器关闭。以上行为能避免因外接设备的启动瞬间高电压损坏电脑主板电路,延长电脑使用寿命。
九、注意爱护电脑,不得野蛮操作。
1、正常开机后,注意轻敲轻按,禁止强烈拍打键盘、鼠标;
2、禁止用指尖、笔、其他尖锐物戳液晶显示屏;
3、开机状态下严禁随意拔插与主机相连的设备。
十、确保电脑主机有排风散热的空间。
电源风扇出口处禁止堆放杂物,必须要有能保证空气对流的通道,否则容易因主板温度过高将主板及相关附件烧毁或者出现突然黑屏、重启、死机等问题。
十一、确保电脑有安全整洁的运行环境。
1、注意理顺电脑主机旁的电线、网线、电话线,不得杂乱;
2、注意电源插板旁不得堆放纸、包等易燃物品,杜绝短路火灾隐患;
3、注意水杯的放置以免水泼洒毁坏键盘主机,总之确保电脑有一个安全的运行空间。
故障处理条款
十二、电脑的使用操作上有疑问务必及时咨询相关部门,以免影响工作。
1、ERP软件系统问题、软件流程操作问题咨询工程部主管或请求其他熟练员工协助;
2、其他办公软件使用或者电脑维护操作请咨询办公室。
十三、电脑使用中出现故障应及时向办公电脑管理员申报维修。
1、故障发生后应及时电话告知工程部网管,由网管初步判断故障原因和指导解决方法。必要时办公室将派人实地查看并确定故障责任。
2、故障期间店铺员工不得未经公司主管允许而私自请人维修。
3、核查后故障责任能明确的,由责任人(部门、店铺)承担维修费用。未经允许私自维修,维修费用公司不承担。
违规处理
十四、各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每台电脑的责任保管人。如果没有指定人员,则默认为当月使用过该电脑的部门所有员工。如因保管不当造成电脑被盗或因使用不当、违规操作等造成电脑损坏的,由保管责任人负责。
十五、电脑发生硬件损坏,确认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论当事人犯错为有意还是无意,都由当事人原价赔偿
或经部门经理同意在事发三日内购回等值替代品。
十六、公司不定期委派代表抽查违规情况。检查人员可以以截图或拍照形式保存违规证据。证据一经核实,公司不受理任何申诉。例如“不知情”“不在场”“是别人使用,自己没参与”等等类似理由都不成立。
十七、若公司对办公电脑设置过电脑使用功能限制软件后,员工擅自回避“功能设置软件”去浏览或下载电
影.游戏等软件使用.每次处罚100元/次;由于违规使用办公电脑而造成公司系统瘫痪者.处罚1000元,同时追究给公司造成的所有损失.并对该员工予以开除处理.十九、违反“维护事项”的规章,公司给予责任人 “罚款10-50元”“自行承担维修责任”“自行赔偿等值配件”三种处罚。公司有权视情节性质和损失程度,对责任人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合并处罚方式
二十、罚单由检查人员填写,部门主管签字,总经办核准转财务部;罚金于该月发放的工资里扣除。
电脑使用附则
【抗生素使用规范】推荐阅读: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07-21
抗生素合理用药探讨06-19
浅谈滥用抗生素对养猪业的危害05-28
抗生素在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中的应用11-08
维生素E胶丸说明书06-06
维生素B2片说明书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