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精选5篇)
一、导入新课: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自主学习
1、什么是意象?
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具体事物,意象即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不屈服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表达了诗人骨粉、倔强的思想感情。
2、什么是意境?
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境是诗人描写的具体景物所构成的画面,它突出的是组合意象创造出诗的思想情感。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3、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意境范围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简单的说,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这个建筑的砖块。
4、修饰意境的词语: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孤寂冷清,雄伟壮阔,恬静优美,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 ,寂静肃穆
三、景物类型:
1、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3、色彩描写
四、基本思路: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五、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
2、这首诗XX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寓意?
3、XX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首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5、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6、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7、这首诗围绕XX描写了哪几个画面,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8、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9、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六、如何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
(一)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分析这首诗的画面美。
(1)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2)分析意象的组合,从整体上把握情感意境。
明月醉秋风 杜牧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问: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示例
示例1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美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示例2
日 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一、概念解析
(一)概念: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二)分类:
1、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高考中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深刻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鉴赏指导 【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情感 【常用方法】
先“盖帽”,即说出诗歌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情感 【常用方法】
先“盖帽”,即说出诗,再以此为“ ”,从诗歌的 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 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 ”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没有分析,只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不能围绕中心写,均要扣分。【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答题步骤】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 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2、掌握诗中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过去与现状对比。“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理想与现实对比。
(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例
2、分析下诗的人物形象。《贫女》 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②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 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 形象。
(步骤2)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步骤3)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三、人物描写的方法
(一)正面描写
1、手段 :肖像 行动 语言 心理 细节
2、作用:表现人物性格,使形象血肉丰满。
(二)侧面描写
1、手段: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他人
2、作用:衬托 例如:《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 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由。亦可另抒己见。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四、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例如: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破阵子》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拚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从细节解读形象:诗词中很难像记叙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形象展开描写,多是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如李端的《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而“北风吹罗带”看似客观描写,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 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诗歌全用素描手法,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心脾。
(二)、鉴赏诗歌的景(事)物形象
1、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2、景物形象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3、意象的特点:
1)含蓄性(我们在敏锐地捕捉到意象之后,要借助想象,再现画面,解读物语)2)确定性(见意象附录)3)丰富性
3、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
以所写景(事)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答题模式:
引述词语+情景描述+分析特点+体味情感(关联主题)
4、鉴赏意境形象提问方式: 诗歌描绘了什么样(怎么样)的意境?诗歌描绘了怎么样的画面? 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诗歌是如何描绘画面的?
诗歌史如何营造意境的?请赏析诗歌的画面美。诗歌是怎么写景的? 诗中的什么意象体现了事物的特征?诗中的意象有什么寓意?
诗歌是怎样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诗歌。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5、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如:《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问: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 是动景。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6、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无处卖”“闲抛闲掷”表现其怀才不遇。但“独立”“啸”又表现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步骤3)诗人借此既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也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3、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塑造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胡簶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襜(chān):短衣。②娖(chuò):整理。③银胡簶(lù):银色的箭袋,这里指箭。④金仆姑:箭。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步骤1)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步骤2)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步骤3)
《马诗》(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环境烘托)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肖像、动作)注释:金络脑:金络头,贵重的鞍具。(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一、学习目标: 1.概括景物特征。
2.品味景象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3.了解鉴赏景物形象的常见题型并掌握其答题方法。
二、考纲解读、知识链接
1.景物形象,即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如杜甫《旅夜书怀》中所描绘的景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的,诗中的景物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2分类。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冷暖、褒贬)。
3.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
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4.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 来的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三、质疑探究 成果展示
活动一:真题导航,明确考点(完成下列高考题,明确考点)
例1:(2014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参考答案】描写了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整个送别的画面悲凉寂寥。【点评】抓住总体之景:时间、地点、氛围;细致描写每一个画面,将每一种景物写出来即可。例2:(2014年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
【试题答案】⑴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例3:(2014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①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②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试题答案】 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例4:(2014年天津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答案】《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解析】分析诗歌情感,要抓住诗歌的意象的特点,进而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作者的感情。例5:(2014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例6:(2013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答案:①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例7:(2012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参考答案】(1)答案:(1)思路: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课堂小结:
高考题考察角度有哪些?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2、诗歌营造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景”与“情”的关系)
5、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景,请从景物描写角度作简要赏析。
6、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活动二 结合意象,体悟情感:(描写画面类)完成下列题目,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B 答:①此诗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初春景象。
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虚堂 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月光斜照在半截窗户上,又把稀疏的树影投在堂屋的地上,夜半更深,风露渐浓,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环境的凄清是作者心境凄然折射,暮年迁谪,写出了诗人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
方法探究
①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②结合诗句具体叙述;
③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活动三:把握技巧,体悟情感(鉴赏技巧类)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①
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②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1).答案: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景象。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的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
例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工,陿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方法探究:
明确鉴赏景物的角度:
1、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
2、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
3、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静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形色声味)
四、检测反馈 1、2011年高考安徽卷:
琅琊溪 宋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问: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问: 词的下片是如何表现“春愁”的?(4分)
答: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2分),通过对莺声、绿杨、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2分)。五 点评提升:
小结本堂课,可谈谈本堂课的收获或者自己的感受,或者分享自己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心得体会等。
规律总结
1、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2、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3、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
2、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A,要忠实于原诗。B,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要答具体,切忌空洞。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赏析下面这首诗歌的形象。鹊踏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2012高考复习第一讲 鉴赏诗歌的形象 铜川市第一中学南校区高三语文组 王 军 2011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形象 人物 景象 A、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B、作品中其他人物。山川草木等客观景物 诗人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 物象 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 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 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 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例: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形象。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形象的意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1)寒冷、寂静(或:冷峭)(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答案:(抒情主人公形象)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例:请看下面这首诗,说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二、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主观情感。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2010陕西卷)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 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09全国卷)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绿岸、浮萍、藕花等景物。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学习目 标】
1、了解考纲和考点;
2、了解诗歌形象的类型;
3、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技巧。
4、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分析形象型答题模式。
【考 纲 解 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在鉴赏诗歌时,只有了解了诗歌所塑造的形象,才能准确评价其内容,深入领会其感情。因此,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其考查内容主要有:
1、对形象的识别及对其特征的把握;
2、对画面内容的再现及对其作用的分析;
3、对意象及其寓意的把握;
4、对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的评价
【诗歌鉴赏途径】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一【人物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1)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3)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4)注意细节描写。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方法二: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人物形象的特征
刻画了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2)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抱膝”二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只有影陪伴着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3)作者是怎样写“想家’’的? 作者用虚实结合手法来写想家。先写冬至夜自己旅居在外的孤寂情景,再想象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夜行之人,这样构成两地相思,使想家情绪更浓。
方法三: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做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方法四:注意细节描写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
【规范答题技巧】
1、什么形象: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特点+身份)
2、分析依据: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 ;
3、点明形象的意义或抒发的情感。
课堂示例1——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①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特点+身份】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分析依据】③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的意义】
课堂示例2——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特点+身份】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分析依据】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或情感)】 巩固练习1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①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特点+身份】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分析依据】③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意义或情感】
巩固练习2 【2013.辽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①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特点+身份】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
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分析依据】【意义或情感】
【人物形象】
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二【景物形象(意象)】
学习目标
一、明确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二、把握景形象的方法
三、答题技巧
学习重点:“目标”之二
学习难点:“目标”之三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想到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再想到
啼鸟:欢快的气氛
风雨:无情的风雨
落花:实让人惋惜
总结一下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这就是意象
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
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象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如“折柳” 寓“惜别怀远”之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
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常见意象<意象的共性&】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离别、游子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凄凉悲愁
梅花 翠竹 松柏幽兰菊花--------高洁隐逸
美人 神女 灵修------国君
杜鹃 磁针-----坚贞-羌笛 竹笛 羌管寒蛩 蟋蟀------思乡
青鸟 鸿雁 雁足尺素------音信、书信
白雪 玉壶 冰心--------高洁
1、柳:以折柳表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芳草:喻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5、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雨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6、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猿猴:叫声哀伤,凄厉,引人伤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是反其意而行之)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8、鸟:飞鸟可任意飞翔,象征自由。鸟声清脆明亮,又是春天的写照,或是幽静的反衬。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篇二:古代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人物形象〈教案〉
杨艳峰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
2、把握人物形象的常见类型
3、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入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先分析一下诗歌中塑造的形象,再去做题
(1)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二、概念解析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 “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三、鉴赏指导
(一)、具体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三)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墨,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四)评分标准:
(五)例题分析:
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析】
(1)诗后附有“幽州台”的注释,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再,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2)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3、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提供以下参考答案,让学生评判得分
(同学a)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 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适孤傲的形象。(4分)
(同学b)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3分)(同学c)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3分)误例:
(同学d)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同学e)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四、现学现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9全国卷ⅱ)(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土蕃军队七万多人。
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中描写了一位不畏艰难困苦,指挥将士们奋勇杀敌、豪情万丈的将军形象。前两句描绘的是秋初边关的清冷,也暗示了局势的紧张。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后两句写将军士部署战斗、指挥将士奋勇杀敌的场面,和对胜利的满怀信心。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报效祖国的决心和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4分)夜晚,秋风、汉关、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秋初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决心,显赫必胜的信心。
五、常见艺术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六、智勇过关:
1、分析诗中“蓑笠翁”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诗中描写了一位摆脱了世俗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老者形象。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2、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
3、分析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篇三:《古代诗歌形象鉴赏》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教学设计
陶玉鑫
通联: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一中学
邮编:553400 电话:*** 0858—5325741(办)
【课题名称】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学素养与阅读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触摸古代著名诗人的思想脉搏、探究我国他们的人生轨迹。
3、培养学生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养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复习中学时学过的写人叙事古诗词,并能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2、采取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技巧,通过诗歌形象示例分析,结合一定的训练过程,以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所涉及的形象类题目。
2、培养学生正确感受、分析古诗词中各种形象的能力,能准确归纳、概括古代诗歌形象的特点,并运用相关知识正确解答形象类诗歌鉴赏题。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理解、分析高考试题中古代诗词鉴赏题目所涉及的形象类别及意义。
2、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学素养、评价古诗词形象的能力和积极健康的审美观,能够正确解答形象类诗歌鉴赏题。
【教学资源】
1、要求学生课前准备人教社(大纲版)高中语文第四、五册教材。
2、教师准备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包含音频、视频、幻灯等,并发放古代诗歌鉴赏的部分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新课(投影幻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并讲解)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从《诗经》、《楚辞》发轫,到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盛,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而宋词则是唐诗的变体和发展。唐代诗人灿若星河,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著名诗人;唐代诗歌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单是流传至今、收录在《全唐诗》中的作品,就有48000多首。词则是最早出现在唐、五代时期,成为“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发展到高峰,形成“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风格流派,出现了陆游、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著名词人和李清照、柳永、姜夔等“婉约派”著名词人,产生了数不胜数的著名词作。大家刚学过的《将进酒》和高二所学的《滕王阁序》,就是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
二、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⑴ 播放《将进酒》配乐朗诵录音,学生思考: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提示:豪迈狂放、洒脱纵情、愤懑不羁)
⑵学生浏览王勃诗《滕王阁序》,然后思考、讨论:
王勃的《滕王阁序》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提示:①相同点:两篇作品都塑造了形象鲜明、富有特色的抒情主人公形象。②不同点:《滕王阁序》是一篇熔对偶、声韵、事典、辞藻于一炉、又运散文之气于骈偶之中的古代骈文精品,它塑造的是诗人借以抒情的“物象”;而《将进酒》则是一首饱含深广忧愤和自我信念的悲而不伤、悲而能壮、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诗歌,它塑造的是诗人自我抒情写意的“人物形象”。)
三、深入探究,引入新知
1、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如何把握以“人像”为主的诗歌和以“物象”为主的诗歌呢?请看下边诗词:
①《江雪》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②诗人在《山居秋暝》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理想?
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回点拨,最后由一个小组总结发言。
(提示:⑴a.“蓑笠翁”是一个孤傲、清高、决不屈服,与恶劣环境抗争的人物形象。b.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目的是赞美那种敢于与恶势力抗争、保持独立人格的情操,从而寄予自己孤独、超脱、自傲的复杂情感。⑵)a.《山居秋暝》描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等自然景物,以及浣女喧竹、渔舟穿莲的百姓生活。b.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清幽、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图。c.诗歌表现出诗人对安闲淳朴生活的向往。)
四、问题启发、合作探究
问题:语文高考卷中的诗歌形象鉴赏有何特点?可从哪些方面着手分析?(提问后投影幻灯片:《鉴赏形象要点》和《形象类诗歌鉴赏题题型》,学生再根据自身体验讨论、回答。)
1、鉴赏形象要点: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情感的“景、物、人”的总和:
⑴分类: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⑵思路:先把握形象特征,次分析形象中的感情,再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形象类诗歌鉴赏题考题特点:
⑴纯形象题,如“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等;
⑵形象特点题,如“所见景色有什么特点”;
⑶形象鉴赏题,如“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所见景物,请作简要赏析”。
五、给出示范、巩固提高
教师讲解复习资料上的2010年全国一卷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问题:⑴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⑵(略)
(参考答案:⑴a.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b.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六、归纳总结、收获提高
1、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讨论交流,教师再投影“解题分析”幻灯片
解题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
2、课堂练习(投影幻灯片)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
瀑布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3、课外作业: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题目: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提示:作者描写的对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参考文献】
《2011年高考语文核按钮》第122—142页 青于蓝考试研究室崇文书局20106月第一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第2版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日
【作者简介】
学徐老》、《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实际 开展班主任积极性研究》、《中学生不能养成嫉妒他人的习惯》等三十来篇教育教学论文,参编《2011年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各个击破》、《2012年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各个击破》(青于蓝考试研究室主编 崇文书局出版)、《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突破点点通》(武汉出版社2012年9月版),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教师重点个人课题研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在全国和省市教育部门、教育科研学术单位主办的论文评比大赛中多次获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征文大赛荣获一等奖多次。
篇四:第一节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中形象的含义。
2、掌握诗歌中形象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诗歌中形象的鉴赏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教学方式:形象含义、方法指导、习题巩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及讲授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人物形象,课后作业2、3 第二课时:作业讲评
第三课时:景物形象、课后作业1、4、7 第四课时:作业讲评
第五课时:事物形象、课后作业8、9、10 第六课时:作业讲评
第七课时:诗歌中传统意象、课后作业6、7 第八课时:作业讲评
第九课时:记诗歌意象、基础夯实练习
第十课时:作业讲评
第十一课时:习题课
(各类班级根据情况选择做题的数量)
第十二课时:习题课
备课人:康龙虎、尉聪然
第一课时 古代诗歌鉴赏之___ 诗歌的形象
一、考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对画面内容的再现及其作用的把握、对意
象的把握及其寓意的感悟、对意象特征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等。
常见“形象”分类
形象是诗歌的基础,没有形象,诗歌就没有办法表情达意。感受、理解、分析形象,是
鉴赏诗歌的第一步。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又有
两种类别,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
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第一人称写
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第三人称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人物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
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例如《江雪》这首诗就曲
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事物形象是指那些托物言
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例如于谦《石灰吟》诗中所咏叹的石灰。景物形象则是指各种诗
歌中描绘的生动形象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
郭等等。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所描写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就是一幅清新、恬
静、纯朴的山村风景图。
二、方法突破
(一)、如何把握诗歌形象
鉴赏诗歌形象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感知形象。形象在诗歌中都是显性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了解诗中写了哪些具体形象(具象),有时还要了解这些具象
合起来是要表现一个什么形象,弄清它们的字面意义。第二,分析形象的特点。人物
形象自会有其性格品质特点,物象和景象也都会呈现出各自的特征,鉴赏诗歌时要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以便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第三,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中的形象,都是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人物形象中
有诗人的褒贬倾向,物象和景象中更是往往寄托着诗人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借助诗
歌的形象,一步步深入到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它进行赏析评价,这才算是完成鉴赏工作。总之,鉴赏诗歌的形象,要兼及形象本身、形象特征和形象背后蕴含的诗
人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在鉴赏形象的方向和途径上才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失误。
(二)、鉴赏诗歌形象题的考查角度及答题模式
角度1 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鉴赏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诗中如何体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典型例题1: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
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
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
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例二: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分析解答: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词中
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
线。(如何展现?)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
已的爱国精神及报国无门的感慨。(意义)
例三: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
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有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例四: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寒冷、寂静(或:冷峭)的环境。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例五: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思路点拨 1.解题方法
(1)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3)要结合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5)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2.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相关诗句刻画人物形象的特征;
第二步,分析诗句之中如何体现,结合描写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特征、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练习题
1.(2010·福建,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答案】(1)踏(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3)a 【解析】(1)既然找出与诗题相呼应的字,就要把握诗题中可能有照应意义的词语。从诗题本身看,一个关键词是“访”,一个关键词是“隐”。与“访”相呼应的应该是动词,表现“访”的有关动作行为的,从诗句看,应该是“踏”;与“隐”相呼应的有“不出门”“无人迹”等。由此可断定答案应该是“踏”。
(2)隐者的形象主要是通过诗句对“隐者”的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表现出来的,写隐者独酌,既表现出隐者的避世生活,也表现出率真自然的性情。
(3)本题是在上一小题的基础上的一种拓展延伸,只要能明确原诗中所寄寓的“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就不难判定本题的答案。a句诗说的是陶渊明回归园田,怡情自然的脱俗情怀,语出其诗歌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b句语出李白的《蜀道难》表现了蜀道奇险的状况,表达了不如早早归家的希望。c句语出杜甫的《登高》,抒发诗人内心无尽的“苦恨”。d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人被贬往蛮荒之地,病卧浔阳,即使是暖春早晨鲜花绽放,即使是中秋夜晚明月当头,诗人无朋为伴,无友共赏,只好自斟自饮,借酒遣愁。景虽美人却孤,晨虽良意却闷,诗人以美景显哀情,借春江秋月将政治上失意、生活上潦倒、精神上郁闷的自我形象跃然纸上。
第三课时
角度2 分析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要求
(1)“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a.考查意象类
(200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首句写小桥流水,自是江南水乡特色;次句写绿岸浮萍,突出石湖的宁静清雅。
三、四句写景即为写人。全诗意境空灵而寄寓幽远,造语平实而格调自高,可谓别是一家。
答案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
第二步,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
第三步,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和效果。b.考查意境类
意境含义
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类考题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即“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2009·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 城 早 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
答案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二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不能空洞地用一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了事。
总结:景物形象;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
篇五: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能力目标: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②学会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
情感目标: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人物形象类题型如何规范解答
【教学方法】
引导法 自主探究法 讨论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可知诗圣之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怡情田园。在诗歌的天空里,英雄、征人、游子、悲士、隐士、宫女、思妇??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如群星闪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二、明确概念
人物形象:作品中描写的人物;诗人自我形象。
三、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分析描写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四、高考链接·规范答题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参考答案:
塑造了一个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形象特征)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具体分析)
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形象作用)
五、答题步骤归纳
1、总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概说特征、身份)
2、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特征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结合表达技巧)
3、评价: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六、随堂演练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
县)。
参考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七、课堂小结
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并不玄虚,只要我们掌握规律,把握正确的方法,运用恰当的专业术语,按照答题三部曲,把答案完整规范地组织在一起,一定可以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八、作业布置
阅读《出塞》,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课题六和复习(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05-25
课题教学设计10-22
识字教学课题研究06-20
有效教学课题研究07-17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07-19
实践教学改革课题申报10-30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人物形象鉴赏教学设计11-17
教学设计(专题2课题1)06-09
有效教学课题结题报告模式参考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