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实施办法》解读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陕西省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实施办法》解读(推荐7篇)

《陕西省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实施办法》解读 篇1

实施办法》解读:

《陕西省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实施办法》2014年10月17日在原《事故快速处理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共十八条。下面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一、《省实施办法》实施的目的和法律依据:

目的意义:为了提高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执法服务水平,快速、高效处理交通事故,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效缓解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交通拥堵,保障人民群众的平安顺畅出行。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后款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二、《省实施办法》的适用范围:

陕西省境内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仅造成财产损失,不涉及人员伤亡,各方车辆可以移动道路交通事故。

不适用《省实施办法》的六种行为:

1、车辆无牌、无检验标志、无交强险标志的;

2、运载爆炸物、易燃易爆化学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品车辆的;

3、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及其他设施的;

4、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5、饮酒、服用国家管制药品或麻醉剂的;(酒驾、毒驾)

6、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三、发生财产损失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怎么做:

《省实施办法》第六条规定:

1、开启危险报警灯,相互查验驾驶证、行驶证和保险凭证,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采用摄像、拍照或者标划事故车辆位置的方式固定事故现场及损失部位等证据;

2、自行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向各自保险公司报案;

3、对责任及赔偿进行协商;

4、对达成协议的应以文字的方式如实记载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联系方式、驾驶证号、机动车号牌、保险、交通事故形态、过错行为、赔偿责任等,双方当面确认;

5、需要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各方当事人应当在24小时内共同到事故发生地快处机构处理,当然同样要提交上面的这些证据。交通警察会根据现有证据,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简易程序)。以上是对交通事故责任、赔偿无争议的交通事故现场处理,如果对交通事故责任、赔偿有争议怎么办?

按照上面的方法固定交通事故现场证据,撤离现场,各方当事人24小时内到事故发生地事故快处中心处理,民警审查相关证据后,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在一个工作日内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争议较大,不同意快处中心的事故认定,快处中心驻站民警可以将事故移交事故发生地辖区交警大队按照一般程序处理。

法律既然要求驾驶人这样做,首先我们交通警察应当熟练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同样要求交通警察在执勤、执法过程中发现交通事故,要及时引导当事人完成以上工作,尽快撤离现场、恢复交通。但是,现实中往往看到的是,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先给保险公司打电话,保险公司勘察员不到现场照相查勘,当事人就不愿意撤离现场,甚至事故处理民警现场勘查完毕后,个别驾驶员仍然要等保险公司勘查员到场后才撤离事故现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当事人应当撤离现场而未撤离,怎么办?民警仍然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固定相关证据,强行撤离现场,对造成交通堵塞的行为,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第十三条处以200元罚款,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可以一并处罚。

四、快处工作解读:

我省《快处办法》是深入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 重要举措,也是陕西省公安机关改进作风、便民利民8类50项措施之一,与其他省份相比,《省实施办法》有八大亮点:

(一)确立了交警的主导地位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是公安机关法定的职责,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是公安机关推出的便民服务措施,因此《省办法》规定,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在事故处理部门设立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公室。专门处理交通事故。这些规定,明确了事故快处工作由交警主导,快处中心是交警部门建立、管理,适应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的场所。(可以讲金台大队在2000年开始推行道路交通財损事故现场由各警区处理的举措,对警长进行了集中培训,配备了勘查工具,可以说是事故快速处理的雏形)。

这里我要说一下快处中心与理赔中心的区别:

1、快速理赔中心的建立和日常管理工作都由保险行业协会负责,各个保险公司派人进驻快处服务中心,交警驻站,当事人在自行协商责任、保险公司现场定损、快速理赔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不利于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的问题:

1、单一的快速理赔局限性比较明显,还有就是必须为本省投保,单车损失在交强险2000元以内的事故;

2、是交警部门参与度不高。事故双方当事人填写保险协议,交警只签字盖章,既承担了风险而且不符合法律规定;

3、是快速理赔中心不能适用简 易程序进行事故处理。这三点直接导致事故当事人在理赔中心处理事故时,如果达不成协议或者超过交强险的限额,还得回到辖区交警大队才能处理。当事人本来主动采取了解放警力,对社会有益的事故处理方式,结果来回跑冤枉路,长期下去,这种工作方式得不到群众认可,部分当事人为了避免自己来回麻烦,有的担心超过交强险不方便理赔,有时会要求交警到现场处理,就达不到我们快处工作的目的。我省采取交警主导事故快处工作,不但法律依据充分,同时解决了快速理赔上的不足,财产损失事故金额上不封顶。(二)最大限度的扩展事故快处的范围:

1、以前的快速理赔仅局限在交强险2000元进行处理,《省实施办法》依据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对车辆损失金额、投保地没有限制,就是说不论损失大小、只要有保险不分省内省外都可以到快处中心处理。

2、快速处理的方式方式变化。即包括当事人自行协商和交通警察适用简易程序处理。

3、不限定车型,这样就将财产损失事故最大限度的囊括进来。也就是说,不管是机动车和机动车,还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財损事故,车辆只要能移动,都适用快速处理。

(三)最大限度的放权给当事人:

以往,交通事故全部集中在交警身上,这种集中处理的 模式,低估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一个城市大量的财损事故耗费了大量的执法资源,不能有效解决城市拥堵的局面。而我省的事故快处办法授予事故当事人自我处理的权利,交通管理从交警一家独揽变成群众的自主参与、合作,事故处理速度变快,拥堵发生几率下降,警力得到解放,管理效率提升。

(四)最大限度的解放事故当事人的后顾之忧:

1、解决了自行协商达成协议后,群众自己需要,或者保险理赔时被要求出具认定书的难题。以前交警往往因为自己没有到现场,或者法律并没有规定当事人必须向保险公司提供认定书而拒绝出具认定书,即使事后报案,也需要当事人自己举证。为了方便群众,我省快处办法灵活运用“事后报案”的规定,只要当事人在24小时内到快处中心要求交警出具认定书的,交通警察根据当事人提供的照片、协议书等证据,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彻底解决了部分保险公司不认可自行协商协议书,强制要求当事人提供事故认定书的问题。

2、解决了撤离现场后,一方当事人恶意逃避的难题: 《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未按约定到快速处理机构,经交警通知,无正当理由,一个工作日内仍不到,导致事故无法处理的,案件移交至辖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一般程序处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该事 故车辆标注为道路交通事故未处理完毕,限制其办理车辆检验、变更、转移登记等相关业务。

3、针对疑难复杂或不利于履行赔偿等情况,要求交警主动进行风险提示。

《办法》第十三条对于无保险、外的车辆、租借车辆或者损失较大,各方当事人对事实、成因有严重分歧等不利于履行赔偿的情况,应当告知当事人采取诉讼保全或申请按照一般程序处理。快速处理机构接到申请后将案件移交有管辖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一般程序处理。

这项规定,是运用民警的专业知识和处理经验来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风险警示后由当事人自行选择诉讼保全或者按照一般程序处理。按照一般程序处理就可以依法扣留车辆。

(五)严格规定处理时间,真正高效、便民

《办法》第六条规定自行协商达成协议以后,需要认定书的,交通警察在1小时之内审查相关证据,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办法》第七条对有争议的事故,交警在一个工作日内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设定一个时间差异(1小时、1个工作日),一是因为有争议的事故,交警需要更多的时间审查证据,分析原因,严格依法公正定责。二是鼓励群众采取时间短的方式解决事故 争议,即自行协商。

(六)多种方式引导和鼓励群众采取快速处理

1、电话、短信、微信和现场告知书(确认单)。第九条 对适用快速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和现场告知等方式,引导当事人按照规定办理。

还包括110、122指挥中心监控发现后,通过电话主导引导,引导内容包括:事故是否符合快速处理、如何进行事故现场照相、怎样设置安全警示防护区域保护自身安全、如何撤离事故现场、快速处理中心的地址电话等。

2、对符合快处条件的交通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不计分不罚款、不扣车、不扣证。

3、未按规定撤离现场的罚则。

第十一条 对应该撤离而未撤离,造成交通堵塞的,对驾驶人罚款200元,有其他交通违法行为的,一并处罚。(七)最大限度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准确定责

《办法》第七条第三项:交通警察在审查相关证据后,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在一个工作日内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此规定明确了“定责”适用“过错原则”而不是“模糊定责”。模糊定责由于不分责任大小,有责就是同等责任或 全部责任,损失自担或者一方承担,只适用交强险互碰自赔。对于金额较大的財损事故,超过交强险额的,如果不分过错大小,随意套用“模糊定责”,可能显失公平,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容易被群众认为稀泥抹光墙,降低交警的执法威信。所以办法明确规定必须使用过错原则,依法公正定责。

《办法》第十条 严禁扣车、扣证;严禁指定或者变相指定修理厂,采取车主自主选修的原则。(八)严格的监督机制

1、快处中心将省实施办法、事故快处的流程、鼓励性、禁止性条款和监督电话等公示,让群众群众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和维权渠道。

2、上级监督

交警总队在各地市的快处中心设立时,也有严格的要求和审批程序,同时总队通过省级媒体对社会公告,并借助微信、微博进行宣传。每半年对快处中心的工作进行考评进行考评、考核。

3、系统监督

《办法》第十五条 今后全省要建立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信息系统。一是快速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应严格按照规定录入该系统,实行网上事故信息的查询、法律文书的制作、財损事故统计分析、事故规范化处理、日常监督和投诉处理。二是通过案件信息与保险信息共享,可以完善事故真实性审查制度,有效杜绝碰瓷和讹诈骗保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事故快处工作的前景和改革方向:

针对交通事故处理人民群众最期待解决的:快速撤离、快速定责、快速理赔、快速维修和公正执法等问题。总队从去年开始决定全面建设我省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快速理赔智能化、精细化工作体制。

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快速理赔智能化、精细化的工作机制,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指导方针,以最大限度放权给当事人,以最大限度解决当事人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目的,努力实现事故处理公正、便民、高效的三统一。

目前,宝鸡市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工作已经初显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快处机构职能比较单一,交警快处工作到位,而保险公司快赔缺位,完全没有实现一站式服务;二是快处智能化程度低,对案件的受理、引导、接待相互脱节,当事人自己处理能力没有充分发挥;三是保险部门配合不到位;四是宣传力度不够。

《陕西省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实施办法》解读 篇2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北京市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 二○○七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快速处理办法》)顺利实施,规范北京财产保险公司理赔流程,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符合《快速处理办法》,由当事人自行处理的机动车互碰交通事故。其中,承保甲方车辆的保险公司,称为“甲方保险公司”;承保乙方车辆的保险公司,称为“乙方保险公司”。

第三条 适用本实施细则互碰交通事故的赔偿处理原则是:

(一)甲、乙方保险公司不得拒绝为对方事故车辆进行查勘定损。

(二)甲、乙方保险公司应认真做好双方事故车辆的查勘、定损工作,并确保向对方保险公司提供的定损单、定损照片以及其他理赔所需的材料内容完整、准确、真实。

(三)针对可单独由甲(或乙)方保险公司办理查勘定损的互碰交通事故,甲、乙方保险公司应相互认可查勘定损结果,并依照负责查勘定损的保险公司出具的理赔材料及时进行赔付。

(四)针对需要甲、乙方保险公司共同查勘定损的互碰交通事故,甲、乙方保险公司应本着最大限度方便被保险人的原则,及时做好各项理赔工作,防止互相推诿行为发生。

第四条 机动车互碰事故发生后,甲乙双方应及时报案。保险公司在接到报案后,应立即进行接报案处理,详细询问记录交强险保单信息和事故经过,向客户反馈交强险报案号,并指导客户正确填写《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

第五条 甲、乙双方根据《快速处理办法》规定,自行协商确定双方事故责任,填写并交换《协议书》。

第六条 受理查勘的保险公司查勘定损人员应审验甲乙双方《协议书》填写是否完整。如有缺项,应及时指导甲、乙双方填写完整。

第二章 事故双方同等责任理赔流程

第七条 甲乙双方可以就近选择到甲或乙方保险公司办理定损(以下以到甲方保险公司为例)。甲方保险公司查勘定损人员应对甲乙双方车辆查勘、定损,并出具甲、乙双方车辆的定损单(或损失确认书)和定损照片。定损照片至少应包括整车外观照片、损失部位照片、车架号照片、甲乙双方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的照片(如现场不能提供齐全,甲方保险公司应告知乙方在索赔时提供齐全)。当甲乙双方车辆估损金额有一方损失超过2000元(不含)的,应当由甲、乙方保险公司共同对双方车辆损失进行查勘定损。甲方保险公司确定有一方的估损金额超过2000元(不含)的,应立即填写《代勘联系函》(格式详见附件),传真至乙方保险公司,并电话向乙方保险公司指定联系人确认;乙方保险公司在接到甲方保险公司的通知后,应尽快反馈是否到现场参与查勘定损,并在甲方的《代勘联系函》上加盖专用印章后反馈给甲方保险公司。若30分钟没有反馈意见的,则视为同意甲方保险公司代为查勘定损。若乙方保险公司决定到现场参与查勘定损,应及时与甲方保险公司共同商定查勘定损时间,原则上乙方保险公司查勘定损人员应在反馈回复意见后的2小时内到达甲方保险公司。

第八条 甲方保险公司查勘定损人员在查勘定损完毕后,应出具定损单,并由甲乙双方签字确认。同时,应告知甲乙双方理赔程序以及理赔所需要材料等事项。

第九条 甲方保险公司需要提供给乙方的理赔材料包括:

(一)材料交接单

(二)甲、乙双方车辆定损单

(三)甲、乙双方车辆的定损照片

(四)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

(五)乙方保险公司回复确认的代勘联系函

上述材料需要加盖甲方保险公司“交强险理赔专用章”,并由定损人员签字确认。

第十条 除第八条规定内容外,理赔材料还应包括:

(一)索赔申请书

(二)车辆修理费发票原件和修理明细清单

(三)甲、乙双方驾驶证和行驶证复印件

被保险人为个人的,领取赔款时,应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若委托他人办理索赔或单位办理索赔时,应提示客户直接向承保公司咨询有关手续。

第十一条 甲乙双方估损金额均不超过2000元(含)的,定损后分别到各自保险公司进行索赔,由甲乙双方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项下对各自车辆按实际损失进行赔偿。

第十二条 甲乙双方有一方损失超过2000元(不含)的,2000元(含)以下的部分,甲乙双方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项下对各自车辆进行赔付;2000元(不含)以上部分,甲乙双方保险公司按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责任比例在商业保险责任范围内进行赔偿。未投保商业保险的,由当事人自行承担相应损失。

第十三条 如甲方或乙方对甲方保险公司定损金额存在异议,由甲方保险公司通知乙方保险公司,共同协商确定损失。

第三章 甲方全责,乙方无责理赔流程

第十四条 甲方全责、乙方无责的情况,双方应到甲方的保险公司进行查勘定损。甲方保险公司查勘定损人员应确认乙方交强险报案号的有效性,对甲乙双方车辆损失进行查勘、定损,并出具定损单(或损失确认书)和定损照片,由甲乙双方签字确认。定损照片至少应包括整车外观照片、损失部位照片、车架号照片、甲乙双方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的照片(如现场不能提供齐全,甲方保险公司应告知乙方在索赔时提供齐全)。

第十五条 甲方保险公司查勘定损人员在查勘、定损结束后,应告知甲乙双方如何开具双方车辆损失发票。甲方保险公司定损人员应询问乙方是否接受委托甲方保险公司办理索赔,如接受,则要求乙方签署交强险赔款索赔委托书;如不接受,则要求乙方签署书面声明。

第十六条 甲方车辆损失超过400元的,由甲方保险公司给乙方保险公司提供一份损失超过400元的简易定损单;不超过400元的,提供具体金额定损单。第十七条 对于需要由乙方保险公司承担的无责赔付金额(≤400元),由甲方保险公司先行垫付后,向乙方保险公司进行追偿。

第十八条 乙方损失超过2000元的,对于2000元(含)以下部分通过甲方交强险进行赔付;超过2000元的部分由甲方商业三者险进行赔付,甲方未投保商业三者险的,由甲方自行承担赔偿。

第十九条 针对乙方当事人因无损或者损失很小,不要求赔偿的,乙方也应向其保险公司进行报案,双方填写《协议书》。如乙方当事人因故未填写《协议书》的,甲方当事人也应记下乙方车牌号、司机姓名及联系方式。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应改造自身理赔业务系统,确保《快速处理办法》顺利实施。

第二十一条 涉及人身轻微伤害和非车辆损失的,保险公司的接报案人员和理赔查勘定损人员要提示当事人及时咨询各自保险公司,等候保险公司处理。第二十二条 一方当事人肇事逃逸的,另一方当事人应立即报警。受害方的车辆损失,由其承保车辆损失险的保险公司,按照条款规定先行赔付;未投保车辆损失险的,由其自行承担。案件侦破后,由保险公司向逃逸方追偿。

第二十三条 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各家保险公司参与,共同成立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工作小组,负责理赔协调工作。

同时,成立定损专家委员会,监督和评估各保险公司的代查勘定损工作。经核实,在代查勘定损中屡次出现问题的保险公司,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应向北京保监局报告,由北京保监局对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工作小组和定损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联系方式等在行业内公示。

第二十四条 北京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公司应定期向社会公布机动车查勘定损网点。

第二十五条 不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实施细则》的交通事故车辆,应按各公司原有理赔流程进行处理。

《陕西省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实施办法》解读 篇3

第一条 为保障城市道路交通有序畅通,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提升交通事故处理效能,构建和谐社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市城区(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范围内发生的车物损失交通事故。市区其它地方可根据当事人意愿参照适用。江阴市、宜兴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条 适用本细则的交通事故是指仅造成车、物损失的交通事故。造成车、物损失均在2000元以下(含)的轻微交通事故,适用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

造成车、物损失超过2000元,当事人对事实成因无争议的,适用现场简易程序处理。

在道路上发生的人员轻微伤害(受伤人员认为自己伤情轻微或不需住院治疗的),损害赔偿在300元(含)以下且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交通事故,可以适用现场简易程序处理。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的,不适用本细则:

(1)机动车无有效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的;(2)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3)驾驶人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的;(4)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5)造成道路、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损毁的;

上述交通事故的标准根据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条 适用本细则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必须先行迅速将事故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进行协商或报案处理。第六条 适用自行协商处理的轻微交通事故,当事人应当迅速撤离事故现场,将车移至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地点,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摄像、拍照等方式固定事故损失证据并自行协商解决。

在(夜间21时至次日凌晨6时),或者在外省投保交通事故强制责任险的车辆发生的上述交通事故,当事人应当迅速撤除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立即向车辆保险公司报案,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办理理赔手续,同时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警,等候交通巡逻警察处理。

第七条 造成车、物损失超过2000元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也应当撤离事故现场,将车移至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地点后,及时报警等候处理;当事人对基本事实有争议的,可以共同标明位置后,将事故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报警等候处理。

第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巡逻警察接到交通事故报警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现场处置:

(一)对于上述应当撤除交通事故现场而未撤除现场的,应迅速标明车辆位置,拍摄交通事故现场后,责令其快速撤离,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并采取强制措施,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移交事故处理部门处理。

(二)对造成人员轻微伤害(受伤人员认为自己伤情轻微或不需住院治疗的),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交通事故现场,应标明车辆位置,拍摄交通事故现场后,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三)对不适用本细则或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有争议的车、物损失交通事故,应迅速标明车辆位置、拍摄交通事故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及时指派专业现场勘查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处置。

第九条 自行协商处理的轻微交通事故,当事人撤离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后,相互查验证件及保险凭证,并立即向各自的保险公司报案,在获得保险公司的报案号后,及时填写《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交通事故现场记录书》(简称《记录书》,式样附后)。(无《记录书》的,当事人应当以文字方式如实记载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联系方式、机动车驾驶证号、机动车牌号、车型、投保公司、保险单号、保险有效期、碰撞部位、过错行为、事故责任等内容)共同核对并签名后各持一份。

需要办理保险理赔的,当事人应当约定时间于24小时内共同驾车至确定的“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中心”办理理赔手续。

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车辆时应当备有或携带《记录书》。第十条 现场处警民警对于发生的车、物损失在2000元以上,当事人对事故事实及成因无争议,且按规定撤除现场的,应当进行现场简易程序处理。对在道路上发生的人员轻微伤害(受伤人员认为自己伤情轻微),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交通事故,现场处警民警可以实施现场简易程序处理。第十一条 进行现场简易程序处理时,现场处警民警应查验当事各方证件、核实身份、查明事故事实,填写《事故认定书》(以下简称《认定书》),交当事人签收,签收后,再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判定事故责任,并当场宣布,当事人签字确认后,交付事故当事人。当事人拒绝签字的,执勤巡逻民警在《认定书》上注明情况。签字确认后当事人共同请求调解的,执勤巡逻民警应当场调解一次,并将调解结果记录在《认定书》上,交付事故当事人。

需要办理保险理赔的,当事人应当约定时间于24小时内共同驾车至确定的“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中心”定损中心,经审核定损后,由保险公司按规定进行赔付。

第十二条 适用本细则的交通事故,运用模糊责任判定原则。

第十三条 交通事故一方无过错,另一方有下列过错的承担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1)机动车通过有灯控路口时,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的。(2)机动车通过路口时违反交通信号的。(3)机动车通过路口遇放行信号不依次通过的。

(4)机动车准备进入环形路口不让已在路口内的机动车先行的。

(5)通过无灯控或交警指挥的路口,转弯的机动车未让直行的车辆先行的。(6)通过无灯控或交警指挥的路口,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机动车不让左转弯机动车先行的。

(7)机动车通过无灯控或交警指挥的路口,不按交通标志、标线指示让优先通行的一方先行的。

(8)前车左转弯、掉头、超车时超车的。(9)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时超车的。

(10)超车后未与被超车辆拉开必要安全距离驶回原车道的。(11)机动车逆向行驶的。

(12)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路段上,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未减速靠右行驶,并与其他车辆、行人保持必要安全距离的。

(13)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有障碍的路段上,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未让无障碍的一方先行的。

(14)车辆进出道路,未让在道路内正常行驶的车辆优先通行的。(15)借道通行、变更车道时,未让所借道路内的车辆优先通行,或者妨碍其他车辆通行,或者左右两侧车道的车辆向同一车道变更时,左侧车道的车辆未让右侧车道的车辆先行的。

(16)机动车在禁止掉头或者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的地点掉头的。第十四条 各方均有过错的,视为混合过错,由事故当事人共同承担事故责任。

第十五条 无锡市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全市各保险公司选择合适的地点,设立 “无锡市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中心”(简称服务中心),派驻保险理赔人员,及时办理交通事故保险理赔事宜。无锡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每处派驻2名事故处理民警,设立事故处理窗口,轮班协助保险公司办理相关事故车辆保险理赔事宜。

第十六条 《记录书》由保险公司印制,在车辆投保时由保险公司向投保人发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处理、车辆驾驶人审验等窗口免费发放《记录书》。车辆单位可通过复印或自印的方式下发给本系统、本单位驾驶人员。《记录书》还可在网上直接下载。

第十七条 当事人自认为财产损失在2000元以下而自行协商处理的交通事故,经保险公司或评估机构核定,实际损失超过2000元的,可因理赔需要向服务中心驻点交通事故处理窗口要求作出事故认定,驻点民警应根据当事人填写的《纪录书》、车物损失评估单、驾驶证、行驶证、车辆损坏部位照片以及相应的调查情况作出《事故认定书》,再由保险公司根据事故责任进行理赔。第十八条 当事人对服务中心保险公司的财产损失核定有异议的,经协商仍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当事人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地依法设立的第三方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定损。对保险公司的定损或评估机构重新核定均不认定的,可依法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在办理保险赔付时,应及时查询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肇事和机动车保险理赔信息,对多次出险理赔的机动车,保险公司应当采取措施,向车主及机动车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对具有严重或多项交通违法行为记录以及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驾驶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纳入重点驾驶人“黑名单”,实行重点监管。

第二十条 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或者故意制造虚假交通事故骗取保险金被保险公司拒赔或被公安机关立案侦破的保险诈骗案件的涉案人员以及保险核赔、物损评估机构等勾结不法人员骗取保险金的执业人员,将纪录到保险失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条件成熟的,纳入社会诚信系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发生物损交通事故未在现场报警,事后报案并已无事故现场以及不能提供相关交通事故证据的,事故处理部门不作事故认定,只在出具的事故认定书中注明情况,登记备案,以备核查之用。

第二十二条 交通事故当事人在撤离事故现场的过程中或在驶向定损点的途中,为规避责任而故意逃离的,按交通肇事逃逸论处。但当事人已留真实通讯地址或联系方式而因故离开并迟迟不解决赔偿事宜的,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民事纠纷问题。

第二十三条 对适用自行协商处理的交通事故当事人,除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外,可以免予处罚。

适用现场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不再扣留车辆和行驶证,对事故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可以从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 适用本细则的交通事故,当事人不及时主动撤离现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巡逻警察可以依法强制撤离,并对当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和记分。对故意堵塞交通,扰乱秩序,造成严重交通堵塞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从重处罚。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由无锡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和无锡市保险行业协会共同解释。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 篇4

甲方:,男女,住址,驾驶证或身份证号,准驾车型,联系电话:;乙方:,男女,住址,驾驶证或身份证号,准驾车型,联系电话:。年月日时分,甲方驾驶皖A号牌轿车,经过路由向行驶到,因为违法行为,甲方车的部位撞击乙方驾驶的皖B号牌轿车的部位,造成车辆损失和人员轻微受伤的交通事故。

上述事故,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造成元的经济损失,甲乙由甲方承担元,由乙方承担元。

上述协议,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签名)乙方:(签名)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年月日

备注:

1、注意对驾驶证、行驶证、车辆的识别、验证,确保证件、车辆的真实性、合法性。

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 篇5

事故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事故

地点 当事方 姓名 驾驶证号或住址 车型 车号 电话 保险公司 交强险凭证号 甲 乙 丙 事故

事实 车损

情况 当事人

责任 甲方:1、全部责任 □ 2、同等责任 □ 3、无责任 □ 乙方:1、全部责任 □ 2、同等责任 □ 3、无责任 □ 丙方:1、全部责任 □ 2、同等责任 □ 3、无责任 □ 以上填写内容均为事实,如有不实,愿负法律责任。

签名:甲乙丙

附件

当事人应按下列规定填写《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

(一)填写《协议书》,要字迹工整、项目齐全,各执一份。

(二)事故时间一栏,须填写阿拉伯数字,精确到分钟。

(三)事故地点一栏,须填写事故发生在某区(县)某路(或路口)、某街的具体地点。

(四)姓名一栏,填写各方当事人姓名,填写前须核对各方驾驶证或身份证。

(五)车辆牌号一栏,如实填写,如黑色牌照的号牌,应在号码后注明(黑牌)。

(六)保险公司简称一栏,填写车辆投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简称。

(七)电话一栏,须填写随时可以联系的电话号码。

(八)保险公司报案号一栏,当事人向保险公司报案后,保险公司会反馈一个报案号,将此报案号填写在本栏中。

(九)事故情形一栏,对应事故情形在相应的“□”内划“√”,对第8项和第9项需简要描述事故情形。

(十)伤情及物损情况一栏,填写受伤人员的伤情及车辆和其他财产损失。

(十一)当事人责任一栏,对应当事人所承担的事故责任在相应的“□”内划“√”,填写完毕后,当事人共同签名确认。

浙江省水上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篇6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水域和内河通航水域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及中国籍船舶在境外水域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的统计。

第三条 交通部依法主管全国水上交通事故的统计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法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单位和个人所属船舶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的统计工作。

交通部直属海事局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称海事管理机构),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所辖区内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的统计工作。

中央直属航运企业负责本单位船舶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的统计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海事管理机构及航运企业应当遵守统计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健全和落实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工作责任制度,如实提供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地完成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工作。

第五条 船舶发生下列事故,都属于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范围:

(一)碰撞事故;

(二)搁浅事故;

(三)触礁事故;

(四)触损事故;

(五)浪损事故;

(六)火灾、爆炸事故;

(七)风灾事故;

(八)自沉事故;

(九)其他引起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的水上交通事故。

第六条 水上交通事故按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分为以下等级:

(一)小事故;

(二)一般事故;

(三)大事故;

(四)重大事故;

(五)特大事故。

统计水上交通事故,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的水上交通事故分级及本办法所附《水上交通事故分级标准表》规定的具体分级标准进行。但特大水上交通事故的统计,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统计水上交通事故,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计算方法:

(一)受伤人数参照国家有关人体伤害鉴定标准确定;

(二)死亡、失踪人数按事故发生后7日内的死亡失踪伤亡人数进行统计;

(三)船舶沉没或者全损按发生沉没或者全损的船舶进行统计;

(四)直接经济损失按水上交通事故对船舶和其他财产造成的直接损失进行统计,包括船舶救助费、打捞费、事故调查处理费、清污费、货损、修理费、检(查勘)验费等

第八条 两艘以上船舶之间发生撞击造成损害,按碰撞事故统计,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一)事故件数统计为一件;每艘当事船舶的事故件数按照占本次事故当事船舶总数的比例进行统计;

(二)伤亡人数、沉船艘数、直接经济损失按发生伤亡、沉船及受损失的船舶方进行统计;

(三)事故等级按照所有当事船舶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确定;按直接经济损失确定事故等级的,以当事船舶中较大船舶方的分级标准确定。

船舶发生碰撞事故,一方当事船舶逃逸,事故件数按照另一方单方事故进行统计,事故等级暂按另一方船舶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确定。找到逃逸船舶,事故件数应当重新计算;事故等级有变化的,应当予以更正。

第九条 船舶搁置在浅滩上,造成停航或者损害,按搁浅事故统计,其事故等级按照以下规定确定:

(一)停航在二十四小时以上七日以内,确定为 “一般事故 ”;

(二)停航在七日以上三十日以内,确定为 “大事故 ”;

(三)停航在三十日以上,确定为 “重大事故 ”;

(四)直接经济损失在 “一般事故 ”等级标准以上的, 按照直接经济损失和停航时间中事故等级较高的确定。

第十条 船舶触碰礁石,或者搁置在礁石上,造成损害, 按触礁事故统计。其中触礁事故的等级参照搁浅事故等级的计算方法确定。

第十一条 船舶触碰岸壁、码头、航标、桥墩、浮动设施、钻井平台等水上水下建筑物或者沉船、沉物、木桩、鱼栅等碍航物并造成损害,按触损事故统计,船舶本身和岸壁、码头、航标、桥墩、钻井平台、浮动设施等水上水下建筑物的损失,都应当列入触损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第十二条 船舶因其他船舶兴波冲击造成损害,按浪损事故统计,其计算方法参照船舶碰撞事故计算方法进行。

第十三条 船舶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致使船舶失火或爆炸造成损害,按火灾、爆炸事故统计,但船舶在厂修时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除外。

第十四条 船舶遭受较强风暴袭击造成损失,按风灾事故统计,一艘船舶计为一件事故。

第十五条 船舶因超载、积载或装载不当、操作不当、船体漏水等原因或者不明原因造成船舶沉没、倾覆、全损,按自沉事故统计,但其他事故造成的船舶沉没除外。

第十六条 船舶因外来原因使舱内进水、失去浮力,导致货舱或驳船的甲板、机动船最高一层连续甲板浸没二分之一以上,按沉没统计。

船舶因外来原因造成严重损害,推定为船舶全损的,也按沉船统计。

五米以下的船舶发生沉没或者推定全损,不计入沉船或全损艘数和吨位。

第十七条 船舶因发生交通事故需要在国外进行修理的,实际修船费用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人民币与外汇比价折合人民币计算。

第十八条 由于船舶机务事故导致的水上交通事故,应当作为水上交通事故统计。

船舶污染事故(非因交通事故引起)、船员工伤、船员或旅客失足落水以及船员、旅客自杀或他杀事故不作为水上交通事故统计。

第十九条 水上交通事故应当按月度、年度进行统计,并按下列时间报送:

(一)月度统计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于次月5日前上报;

(二)年度统计期为上年12月26日至本年12月25日,于次年1月20日前上报。

第二十条 在统计期内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均按本办法进行统计。

在统计期内发生但尚未调查处理完毕的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时难以确定直接经济损失的,先按估计值填写,待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完毕后再予以更正,并将经济损失统计在发生年内。

第二十一条 海事管理机构对所辖区内发生的“一般事故”等级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填写《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表》、《非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表》,逐级上报交通部海事局。

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所属船舶发生的“一般事故”等级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填写《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表》(本省)、《非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表》(本省),报送交通部海事局。

第二十三条 中央直属航运企业对本单位船舶发生“一般事故”等级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应当填写《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表》(本单位),报送交通部海事局。

第二十四条 水上交通小事故由有关海事管理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及航运企业进行统计。

第二十五条 船舶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后,当事船舶所属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中国籍船舶在中国沿海水域和内河通航水域以外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当事船舶所属单位应当在5日内向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船籍港海事管理机构得到报告后,应当尽快向当事船舶所属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通报。

第二十六条 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资料,由交通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公布。

第二十七条 交通主管部门、海事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虚报、瞒报、伪造、拒报、屡次迟报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及本办法附件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 “沿海水域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使用的同一用语的含义相同。

(二) “内河通航水域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使用的同一用语的含义相同。

(三) “船舶 ”,指各种排水或非排水船、艇、筏、水上飞行器、潜水器和水上移动装置。

(四) “乡镇运输船 ”,指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县、乡(镇)人民政府审批或者管理,主要在本县(市、区)行政区域内以及相邻县(市、区)之间水域内航行的从事货物和客渡运输的船舶。

(五) “非运输船舶 ”,指水路运输船舶以外的船舶,包括未取得水路运输许可证或船舶检验证书、船舶登记证书而从事水路运输的船舶,渔船,农用船,自用船,以及科研船、体育运动船、公务船等其他船舶。

(六) “中央直属航运企业 ”,指由国务院国家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的国有航运企业。拥有船舶的国务院直属的事业单位或者国务院部委直属的事业单位,视为 “中央直属航运企业 ”。

山西省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实施办法 篇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全省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山西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行政监督若干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所称交通运输行政监督,是指省交通运输执法局及其所属单位(以下简称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对设区的市、县(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执法机构、厅属执法单位及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含治理超限超载执法行为、生产安全执法行为)的监督,对收费公路收费管理行为的监督和交通运输行业内部的审计监督。

第三条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委托或授权,实施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具体职责。

第四条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开展工作,要坚持依法监督原则、经常性原则、公开公正原则、监督与服务结合原则、教育与惩处并重原则。

第二章监督主体和要求

第五条省、市、县(区、市)三级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分别履行下列职责:(一)省交通运输执法局

1、统一组织实施全省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工作;

2、制定和落实交通运输行政监督的相关制度;

3、制定并下达全省年度监督计划并组织实施;

4、组织实施全省专项监督工作;

5、组织实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

6、督促检查全省交通运输监督工作;

7、对厅直执法单位实施监督检查;

8、主管部门赋予的其他职责。

(二)市交通运输执法局、县(区、市)交通运输执法分局

1、执行省局制定的交通运输行政监督相关制度;

2、制定本单位年度监督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实施本辖区范围的专项监督工作;

4、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

5、负责本辖区内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厅属单位的行政执法监督和收费公路管理监督;

6、主管部门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执法监督人员(以下简称“执法监督人员”)执行公务不得少于2人,应当统一着装,持证上岗、亮证履职。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应当配备执法监督专用车辆。执行暗访任务时,可以着便装,使用普通车辆。

第七条各级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应加强监督工作,明确监督对象、监督范围、监督频次和监督责任,做好日常监督记录,建立监督台账和档案,按要求逐级上报监督报表。

第八条执法监督人员应当熟悉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业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保密和廉洁自律规定,依法履行职责,风纪严整、举止文明、秉公监督。

第九条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查办监督案件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规。在交通运输行政监督活动中,执法监督人员与监督事项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监督结果公正时,应当由交通运输执法机构负责人决定执法监督人员是否回避。

第十条设区的市、县(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厅属执法单位和行政执法人员、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交通运输行业内被审计单位(以下简称被监督单位)和人员必须依法接受监督,为监督提供便利,不得拒绝或阻碍合法的监督活动。

第三章监督内容

第十一条行政执法监督内容包括:(一)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贯彻、实施情况。(二)行政执法机构履行法定职责情况。(三)执法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情况。(四)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

(五)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六)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的公路“三乱”行为。(七)执法人员风纪。

(八)执法证件、执法装备、执法服装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九)行政复议决定执行情况。

(十)其他需要监督的行政执法事项。

第十二条公路路政执法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公路管理机构对下列事项的监管和执法情况:(一)擅自占用、挖掘公路。

(二)未经同意或者未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修建跨越、穿越公路的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三)从事危及公路安全作业。

(四)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公路路面的机具擅自在公路上行驶。

(五)损坏、移动、涂改公路附属设施或者损坏、挪动建筑控制区的标桩、界桩,可能危及公路安全。

(六)造成公路路面损坏、污染或者影响公路畅通。(七)将公路作为检验机动车辆制动性能的试车场地。(八)造成公路损坏,未报告。

(九)擅自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十)未经批准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

(十一)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或者擅自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十二)擅自在公路上设卡、收费。

(十三)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

(十四)损坏、擅自移动、涂改、遮挡公路附属设施或者利用公路附属设施架设管道、悬挂物品,可能危及公路安全。

(十五)涉路工程设施影响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

(十六)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车货总体的轮廓尺寸、轴荷或者总质量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汽车渡船限定标准。

(十七)租借、转让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

(十八)铁轮车、履带车或超限车辆公路行驶许可。(十九)涉路施工活动许可。

(二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十三条道路运政执法监督的主要内容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下列事项的监管和执法情况:(一)道路客运、货运经营许可。(二)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

(三)从事道路运输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汽车租赁、物流服务许可。

(四)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车辆营运证和驾驶员客运资格证核发。(五)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六)超越许可事项,从事道路运输经营。

(七)使用失效、伪造、变造、被注销等无效的道路客运许可证件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八)不具备从事道路客、货运输驾驶人员条件而驾驶道路运输经营车辆。(九)不按规定携带车辆营运证。

(十)非法转让、出租道路运输许可证。伪造、倒卖、租借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书。(十一)未按规定投保承运人责任险。

(十二)客运经营者不按规定的客运站点停靠或者不按规定的线路、公布的班次行驶。客运经营者擅自终止客运经营。

(十三)客运经营者在旅客运输途中擅自变更运输车辆或者将旅客移交他人运输。(十四)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强行招揽旅客、货物。

(十五)货运经营者没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货物脱落、扬撒等。(十六)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不按规定维护和检测运输车辆。(十七)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擅自改装已取得车辆营运证的车辆。(十八)未依法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

(十九)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申报人员未取得从业资格上岗作业。

(二十)运输危险化学品,未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或者未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器材。

(二十一)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站(场)经营。

(二十二)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允许无证经营的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以及超载车辆、未经安全检查的车辆出站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道路运输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

(二十三)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擅自改变道路运输站(场)的用途和服务功能,或者不公布运输线路、起止经停站点、运输班次、始发时间、票价。

(二十四)使用失效、伪造、变造、被注销等无效的客运站许可证件从事客运站经营。(二十五)货运站经营者擅自改变道路运输站(场)的用途和服务功能。(二十六)货运站经营者对超限、超载车辆配载,放行出站。(二十七)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

(二十八)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承修已报废的机动车或者擅自改装机动车。

(二十九)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签发虚假的机动车维修合格证。(三十)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三十一)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培训或者在培训结业证书发放时弄虚作假。

(三十二)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物流服务机构不按照规定备案或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测、提供服务的。

(三十三)汽车租赁经营者不严格按照规定从事租赁活动的。

(三十四)城市公共客运和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不严格按照规定从事经营活动的。(三十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十四条地方海事执法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对下列事项的监管和执法情况:(一)船舶的许可和检测情况。(二)船员资质许可和年审情况。

(三)内河通航水域水上水下活动情况。

(四)水路运输业及水路运输服务业经营许可情况。(五)船舶、浮动设施登记情况。(六)对海事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十五条治理超限超载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公路管理机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下列事项的执行、监管和执法情况:(一)贯彻执行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政策、制度和标准的情况。

(二)超限检测站点的标准化建设、队伍建设和对运输车辆的检测情况。(三)超限检测设备定期计量检定情况。

(四)公路管理机构流动稽查及现场处置情况。

(五)公路管理机构对非法超限行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非法超限装载行为的处理情况。(六)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驻、巡查货运源头企业情况。(七)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抄报、抄告及案件移送情况。(八)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驻、巡查执法队伍的建设情况。(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十六条生产安全执法行为监督的主要内容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公路工程质监机构、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对下列事项的监管和执法情况:(一)对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营运道路运输和内河运输、危险货物运输等生产安全许可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的情况。

(二)对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擅自从事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营运道路运输和内河运输、危险货物运输等活动的查处情况。

(三)对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营运道路运输和内河运输、危险货物运输等生产安全事故的信息报告情况。

(四)对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营运道路运输和内河运输、危险货物运输等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整治的情况。

(五)受理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方面的举报和投诉,依法对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实施监督检查和相应的行政处罚情况。

(六)路政、运政、海事执法监督的内容,存在或正在演变为较大生产安全隐患的情况。(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十七条收费公路管理监督的主要内容是收费公路管理经营者的收费及经营管理行为:(一)收费站的设站许可和收费期限、收费标准许可及执行情况。

(二)收费站点名称、审批机关、收费单位、收费标准、收费期限等内容的公示情况。(三)收费道口及限速、警示提示标志等设置情况及相关规定执行情况。(四)收费政策规定执行及绿色通道及其标识建设情况。(五)收费票、证、卡的印制、使用、核销等管理情况。(六)文明、规范服务情况。

(七)依法履行公路养护、绿化和水土保持义务情况。

(八)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临时交通引导标志设置及信息提示情况。(九)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执行情况。(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管理情况。(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十八条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代表省厅对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的下列行为进行依法查处:(一)未在收费站醒目位置设置标牌并未按规定公示收费站名称、审批机关、收费单位、收费标准、收费起止年限和监督电话的。

(二)未开启足够的收费道口,影响车辆快速通行的。(三)未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及绿色通道相关规定的。

(四)未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规范对收费公路及沿线设施进行日常检查、维护的。(五)未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收费公路养护的。(六)未履行公路绿化和水土保持义务的。

(七)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或者进行提示、公告的。(八)未及时公布有关限速通行或关闭公路信息的。(九)收费公路终止收费后,不及时拆除收费设施的。

(十)非法挤占、挪用平衡还贷资金或未按规定缴纳公路质量保证金的。(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十九条审计监督的内容根据省厅年度审计计划和审计要点确定。

第四章监督方式和措施

第二十条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受理举报投诉与专案调查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监督。

第二十一条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可以运用调查、检查、评议、审查等方式实施执法监督:(一)进入被监督单位办公场所、执法现场实施监督检查。

(二)建立信息化监督平台,对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车辆进行跟踪监督。(三)开展明察暗访。

(四)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五)受理、调查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六)对执法人员的风纪进行纠察。

(七)查阅行政执法卷宗及账目、票据、凭证,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可以复制。

(八)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交通运输执法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

(九)要求被监督单位和人员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资料,并就监督事项做出解释和说明。(十)询问行政执法人员、行政相对人、证人,并制作笔录,必要时对相关车辆、船舶等进行检查。

(十一)约谈被监督单位负责人。

(十二)委托鉴定、评估、检测、勘验或者组织有关机构、专家论证和咨询,必要时可以组织召开听证会。

(十三)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

(十四)组织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水平测试。(十五)需要采取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二条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对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可以采取下列方式实施收费监督:(一)对收费站的设置、撤销和收费许可证年检事项进行初审,提出审查意见。(二)对收费政策执行情况、文明规范服务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或暗访。(三)对本省国有资本投资的收费公路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四)对限速、警示提示标志等设置及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检查。(五)受理、调查投诉举报,并提出处理意见。

(六)对公路养护、绿化和公路用地范围内水土保持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七)查看收费监控录像、收费报表、车辆通行记录等资料,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可以复制。(八)需要采取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三条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对被审计对象可以采取下列方式实施审计监督:(一)要求被审计单位及时报送相关文件、资料。

(二)检查审核被审计单位报送的相关文件、资料,进行现场勘察。(三)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和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作出临时制止决定。

(五)对可能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予以暂时封存。

(六)对阻挠、妨碍审计工作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七)向省厅提出纠正、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和相关责任人的建议。(八)需要采取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四条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对监督中发现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一)制止正在进行的违法或不当的执法行为、收费及经营管理行为。(二)责令限期改正。(三)暂扣执法证件。(四)暂停执法资格。(五)撤销行政决定。

(六)给予通报批评、通报表彰。

(七)纠正违反规定使用执法证件、执法装备、执法服装和标志标识的行为,收缴违反规定使用的执法装备,收缴伪造假冒的执法证件、执法服装和标志标识。

(八)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人员提出给予行政处分、调离执法岗位、吊销执法证件、给予奖励或取消评先选优、晋级晋升资格等建议。

(九)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存在或正在实施违法行为的,移送相关单位处理。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五条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召集被监督单位召开行政监督联席会议、监督工作推进会、协调会。

第五章监督程序 第二十六条行政监督的程序分为监督准备、调查取证、处理决定、跟踪落实、结案归档五个环节。

第二十七条监督准备环节要落实执法监督人员,选定监督对象,明确监督内容和预期效果。第二十八条调查取证:(一)实施现场检查,在被监督单位的工作区域进行巡查;对正在实施的执法行为、收费及经营管理行为进行检查。检查情况要以拍照、录像、制作现场笔录等方式记录。(二)对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核实,对违法行为情节轻微,能够当场纠正的,当场纠正,不予立案;对具备以下条件的,执法监督人员根据案件来源填写《立案审批表》或《暗访事项批办卡》,提出立案调查意见:

1、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法定职责,涉嫌不作为、乱作为的;

2、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及其收费人员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涉嫌管理不到位的;

3、需要追究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或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及其收费人员的责任的;

4、其他需立案的情形。

(三)单位负责人对立案意见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批准立案,指定案件承办人员调查取证。

(四)案件承办人员根据情况拟定需要收集、制作的证据材料,通过现场走访调查、进行暗访跟踪、询问相关人员、复制资料等形式,取得充足的证据资料,查清案件事实。第二十九条处理决定:(一)案件承办人员根据违法事实和取得的证据资料,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填写《案件处理意见书》报单位负责人审核。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提出撤案意见;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

(二)单位负责人审核案件处理意见,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准予撤案或责成办案人员进一步调查核实。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责成办案人员拟定下达《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决定书》或《行政监督意见书》。案情重大、复杂的,应当召开集体会议进行讨论形成会议决定,同时报上级机关备案。

(三)送达《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决定书》由被监督单位在送达回执上签收;以其他方式送达的,应当将送达凭证附卷备查。《行政监督意见书》由被监督单位直接签收。

(四)被监督单位或个人对《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决定书》有异议的,可在收到监督决定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决定的上一级机构申请复核。上一级机构应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复核期间,不停止监督决定的执行。

第三十条被监督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作出处理决定的,使用《行政监督意见书》:(一)未按要求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必须限期整改的。(二)具体行政行为、管理行为违法或不当,情节轻微,需要限期纠正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法定职责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未造成严重后果,需要限期整改的。(四)不协助、不配合或不接受监督,妨碍监督检查工作正常开展,必须限期整改的。(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行为,需要进行整改的。

第三十一条《行政监督意见书》以监督单位名义制发,加盖监督单位公章,内容应当包括:存在的问题、监督意见依据、具体监督意见、整改落实期限及反馈方式、其他有关事项。第三十二条被监督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作出责令停止或纠正违法行为、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暂扣执法证件、暂停执法资格、撤销行政决定、通报批评、收缴违反规定使用的执法装备、收缴伪造假冒的执法证件及执法服装标志标识等处理决定的,使用《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决定书》:(一)违反行政执法制度应限期整改而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二)行政执法或行政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越权,造成严重后果的。(三)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法定职责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四)违反规定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的。

(五)不配合行政执法监督,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行为,需要直接作出处理的。给予通报批评的,《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决定书》后附通报文件。暂扣执法证件的,《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决定书》后附《暂扣行政执法证件通知书》。收缴违反规定使用的执法装备,收缴伪造假冒的执法证件及执法服装标志标识的,《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决定书》后附收缴物品清单。

第三十三条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作出监督决定应使用统一印制的《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决定书》。《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决定书》内容应当包括:经调查确认的事实和存在的问题、作出决定的依据、具体监督决定、不服决定的救济方式、其他有关事项。第三十四条跟踪落实:(一)被监督单位在指定的期限内,回复了整改情况的,要实地调查,查证监督意见是否准确完整落实到位,取得证据资料。

(二)被监督单位拒绝接受监督、拒绝按监督意见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执行监督决定的,办案单位在限期结束后应按照案件办理程序进行处理。

第三十五条被监督单位拒绝接受监督、拒绝按监督意见整改的,办案单位可以填写《案件处理意见书》,将该案呈报上级机构。由上级机构视情况协调被监督单位的上级部门解决。第三十六条被监督单位拒绝接受监督、拒绝按监督意见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办案单位可以约谈被监督单位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再次通报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性质、提出整改要求,由被监督单位负责人或分管领导督促落实解决。

第三十七条被监督单位拒绝接受监督、拒绝按监督意见整改、整改不到位、拒不执行监督决定,或者被监督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予以通报批评:(一)具体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责令限期整改而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二)行政执法或行政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越权,造成不良后果的。(三)违反规定乱设站卡、乱收费、乱罚款的。

(四)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执法证据,妨碍监督工作正常开展的。(五)其他需要予以通报批评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被监督单位拒不执行监督决定,或被监督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要负责人提出处分建议,情节严重的,可建议给予行政处分:(一)违法执法或管理不到位导致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事件或错案的。

(二)因失职渎职、滥用职权或违法执法导致行政相对人伤亡或者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乱收费、乱设卡、乱罚款,被媒体披露的。

(四)利用职权对投诉举报的单位和个人打击报复的。(五)执法人员吃拿卡要、收受贿赂的。(六)收费人员贪污票款的。

(七)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执法证据的。

(八)不协助、不配合或者不接受监督,严重影响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履行监督职责的。(九)打击报复执法监督人员的。(十)其他需要予以处分建议的情形。

第三十九条行政处分建议由具体负责监督工作的交通运输执法机构的上一级机构按以下几种形式提出:(一)对一般行政执法人员的处分建议向其所在单位提出。

(二)对具有领导职务的人员的处分建议向其任免机关或属地监察部门提出。(三)对收费公路经营管理人员的处分建议,向对其具有管理权限的单位提出。第四十条结案归档:(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编制结案报告,由案件承办人员填写《交通运输行政监督结案报告》,报批后结案:

1、被监督单位的整改回复资料和跟踪监督核查资料齐全,发现的问题已得到纠正或采取其他积极有效整改措施的。

2、相关责任人受到责任追究或受到教育的。对于重大违法行为或重大安全隐患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的案件,要逐级上报,根据报备情况结案。(二)案件承办人员将办案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材料按要求组卷归档。《行政监督意见书》或《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决定书》前置,其余文书、材料按照案件查办流程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卷内备考表置于最后。

第四十一条投诉举报案件办理程序:(一)省交通运输执法局接到投诉举报后,应记录投诉举报信息,包括投诉举报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被投诉人的名称、地址;投诉的事由、要求;投诉日期等。

(二)投诉举报应当有明确的被投诉人;有具体的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属于省交通运输执法机构监督职责范围。

(三)对符合条件的投诉举报,填制《投诉举报意见批办卡》,按照属地原则,批转市交通运输执法局调核。

(四)市交通运输执法局接到省交通运输执法局批转的投诉举报材料后,自行或安排县(区、市)交通运输执法分局按照监督程序,对投诉举报内容调查取证,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处理。

(五)投诉举报处理报告由市交通运输执法局审核并加注意见,向省交通运输执法局报告,由省交通运输执法局向投诉举报人反馈。上级部门批转的及市、县(区、市)交通运输执法机构接到的投诉举报,参照上述程序办理。

第四十二条专项监督程序:(一)制定专项监督实施方案,内容包括目标任务、组织机构、重点监督内容、实施步骤及方式等。

(二)按照专项监督实施方案开展专项监督活动。

(三)在专项监督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按照监督程序办理。

(四)专项监督结束后,编制专项监督工作报告,向上一级交通运输执法机构报告。第四十三条审计监督依照下列程序实施:(一)拟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报省厅批准后实施。(二)编制审计方案,按照规定实施审计。

(三)审计终结,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通过省交通运输厅审计处处务会审定后,送达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执行,并报省厅备案。同时针对审计结果,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时向省厅上报管理建议书。

(四)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对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或审计报告)有异议,可以在10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决定的上一级机构提出复核。上一级机构应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核,复核期间,原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或审计报告)仍然有效。

(五)对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或审计报告)的情况进行督促落实。(六)将年度审计计划执行情况向省厅汇报。

第四十四条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办理的不作为、乱作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其他严重后果、涉及公路“三乱”等性质恶劣、影响重大的监督案件,应当逐级向省交通运输执法局报告。对重大监督案件,被监督单位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由省局向省厅专案报送。省交通运输执法局及时将省厅批示或处理决定向市交通运输执法局反馈。

第六章监督结果运用

第四十五条建立日常监督台账,如实记录巡查、检查、暗访、受理投诉举报等情况,将每一次监督行动开展情况、监督发现的问题、问题整改情况形成动态记录。

第四十六条完善日常监督报表制度。县(区)交通运输执法分局、市交通运输执法局、省交通运输执法局逐级上报形成监督报表。

第四十七条实行监督情况分析通报制度。定期分析。县(区)交通运输执法分局于每季末分析梳理辖区内被监督单位的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监督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向市交通运输执法局上报。各市交通运输执法局汇总分析本辖区内监督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上报省交通运输执法局。省交通运输执法局汇总分析全省一个季度的行政执法工作情况,形成监督意见和建议上报省厅。定期通报。各交通运输执法机构要将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发现的问题、接受监督等情况定期向被监督单位通报,提出意见建议。对重大问题、倾向性问题由市交通运输执法局、省交通运输执法局进行专项通报,或由省局建议省厅进行通报。

第四十八条实行执法人员累积记分管理办法。建立被监督单位执法人员档案,记录执法人员基本情况,以及自觉接受监督、遵守执法风纪、规范执法行为、法律学习考试情况和被媒体曝光、责任追究、上级奖惩情况。根据日常监督情况,对执法人员实行记分考核。全年计12分,按照发生情况记相应分值。执法人员被记分值达到8分的,暂扣执法证件、停止执法资格,省厅将不予审验执法证件,并调离执法岗位离岗培训,培训结束考试合格后方可予以证件审验、重新上岗执法。被记分值达到12分的,建议省厅吊销执法证件。执法人员有记分记录的,建议该单位不得将其评为本年度执法先进个人。第四十九条加强日常评议考核。建立被监督单位档案,记录单位基本情况,按发生或考核记录被监督单位接受执法监督、履行法定职责、执法队伍建设、实施具体执法行为、遵守执法风纪、执法装备使用管理,收费经营管理、收费政策执行、收费票证卡使用管理、监督意见落实整改情况及被上级通报、奖惩、媒体曝光等情况。按照记录进行定期分析和评议考核,考核结果向被监督单位通报处理并纳入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

第五十条组织开展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和评议体系,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要做到集中评议考核与日常评议考核相结合。尤其注重日常监督和评议考核,使评议考核结果真正反映出各单位行政执法水平和实际。注重评议考核结果应用,省厅将年度执法评议考核结果纳入对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及依法行政考核体系,评议考核结果进行全省通报。对执法评议考核结果不达标的单位,省厅将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其当年评优受奖资格。建议省厅或相关单位追究相关领导或者直接责任人员的执法过错责任,取消评议考核不合格执法人员的晋升、晋级资格或执法资格。给予执法评议考核优秀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

第七章奖惩与责任追究

第五十一条省局按季度对行政监督案件进行评查,对评查情况进行通报。被评为优秀案件的,省局、市局可以给与案件承办单位适当奖励。

第五十二条交通运输执法机构监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一)超越或滥用监督职权的。(二)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干预被监督单位正常工作的。

(四)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被监督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财物或谋取其他利益的。(五)徇私舞弊,不公正处理监督事项的。

(六)违法扣留被监督单位文书资料或财物的。

(七)向被监督单位或其工作人员泄露正在调查的案件情况或泄露监督过程中知悉的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的。

(八)其他违法或不当行为。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对被监督单位的综合评价体系、对被监督单位执法人员的综合评价体系、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随后制发。

上一篇:我的梦想作文500字 小小的梦想下一篇: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调度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