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的作用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标题的作用(精选9篇)

标题的作用 篇1

(总领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情感、表明作者写作目的)

1、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

例 考题《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了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不要让一粒沙成为你的阻碍》,标题运用的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那 扇门》,标题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生活中的“门”,又指孩子的“心门”。

2、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

例:鲁迅《一件小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内容——一件小事。

3、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例:胡适《我的母亲》,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我的母亲。

4、交代写作顺序。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5、交代文章主题、情感。

例:聂华芩《亲爱的爸爸妈妈》,标题交代文章表达的情感——对爸爸妈妈的热爱。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例:位梦华《旅鼠之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是文章行文的线索。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以花开花落为线索。

结尾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开头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中间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内容:概括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

人称叙事方法 第一人称叙事法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第三人称叙事法

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法,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文章开头的写作技巧

开门见山式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如《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背景渐入式

如《孔己已》开头:“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可以随时温酒”。《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这些开头或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候或阐述论题的背景、环境等。在考场作文时,有些题目乍一看,觉得突兀,不可捉摸,但联系背景一想,便豁然开朗了。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联系近几年的科技发展,克隆技术的问世了,基因可以移植了,航天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联系这些背景,文章的内容可写了,联想与想象也便有了立足点了。

设问置疑式

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枣核》的开头:“动身访美之前,……可是却很蹊跷。”又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当然,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

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

(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 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③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名言警句式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回声》开头引用了艾青的一首诗。《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了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等。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试想,哪个考生记不得几首古诗,几句格言,几条名言呢?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又何乐而不为?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精辟设喻式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点,精辟设喻式多用于议论文的开头,它能使文章发端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既然是“设喻”,就得注意所言之“他物“与本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能牵强附会。

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标题的作用 篇2

理想的新闻标题, 应当是既概括简明又生动准确, 既新颖又富有吸引力。但近年来新闻标题中模糊词语的使用有增多的倾向。例如: (1) 铁路官员:现在通过内部关系基本上搞不到车票 (《扬子晚报》, 2013.1.20) ; (2) 《云图》导演暗批《007》:差不多是同样的套路 (《重庆晚报》, 2013.1.22) ; (3) 昆明大概有2万名单亲孩子大部分孩子面临心理问题 (《春城晚报》, 2012.3.13) 。

其中都出现了“基本上、差不多、大概”等模糊词语。“模糊”是指“不分明、不清楚” (《现代汉语词典》2012, 913页, 下同) 。模糊词语表述的这种“不分明、不清楚”现象与新闻标题的概括、简明、准确等特点似乎相违背, 而实际上却起着特殊的作用, 本文拟在真实文本统计的基础上来讨论新闻标题中模糊词语的作用和这一现象使用增多的原因。

新闻标题中模糊词语的类型

基于客观事实类的模糊词语。基于客观事实类的模糊词语主要有“基本上” (大体上) 、“差不多” (表示接近;几乎) 等, 既要指明“就是如此”但又留有余地, 目的是使表达显得客观, 接近事实。例如:

(1) 铁路官员:现在通过内部关系基本上搞不到车票 (《扬子晚报》, 2013.1.20)

……吴向东坦言:“说实话, 以前通过内部关系搞票的情况很多, 现在基本上不可能了……”

(2) 《云图》导演暗批《007》:差不多是同样的套路 (《重庆晚报》, 2013.1.22)

……导演拉娜·沃卓斯基就暗批前一天刚在国内上映的《007:大破天幕杀机》剧情、动作甚至场景都是老套的。

例 (1) 标题的“基本上”是直接引用当事人的话, 说话者是出于表达策略考虑故意不把话说绝, 用作标题则是强调来源的客观性和强调与事实接近。例 (2) 在原本很肯定“都是老套的”前面加上“差不多”作为标题, 既有意不把话说得太绝对, 又显示自己分析判断的客观公正。

基于客观的新闻标题常用的“直接引用、概括评述”, 其目的都是为了显示表达的客观公正。

基于主观估计类模糊词语。基于主观估计类模糊词语主要有“也许” (表示不很肯定) 、“大约” (不很准确的估计) 、“大概” (不很准确的估计) 等。这类标题是基于不确定的估计, 强调预期或预测, 有较强的主观性。例如:

(3) 快来挑战新棋王也许就是你 (《合肥日报》, 2013.4.3)

合肥市第二届象棋棋王赛将于4月29日开赛。最终胜出者将获得“合肥棋王”称号。想来试试自己的功力吗?那就快来报名参赛吧!目前, 比赛正在接受选手报名。

(4) 昆明大概有2万名单亲孩子大部分孩子面临心理问题 (《春城晚报》, 2012.3.13)

……冠亚教育培训学校调查显示, 目前昆明大概有2万名单亲孩子……

(5) 液化气昨日起涨价, 海口零售价大约66-69元 (《海南日报》, 2002.11.23)

海南一级气站液化石油气每吨批发指导价达3700元/吨-3900元/吨。……

例 (3) “快来挑战新棋王也许就是你”既是公布报名日期, 又是鼓励人们来参赛, 用“也许”作为标题富有吸引力。例 (4) 以“有2万名”作为标题发布“冠亚教育培训学校调查”结果, 为了凸显整数方便记忆, 用了表估计的“大概”, 从而使标题简洁醒目。例 (5) 以“66-69元”作为标题公布价格, 为了凸显吸引力, 用“大约”表估计, 以呼应价格存在着浮动的可能性, 确保主观估计与客观存在相互一致。

基于主观估计的新闻标题常常实现了“富有吸引力、追求简洁方便阅读、确保主客观的一致性”的特点, 其目的也是为了凸显标题的客观公正与新颖别致。

基于主客观的兼容类模糊词语。基于主客观的兼容类模糊词语主要有“可能” (1.可以实现的;能成为事实的。2.可能性。3.表示估计, 不很确定) 等。这类标题既包含了主观估计, 也暗示了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例如:

(6) 菲律宾可能冷处理中国渔船搁浅事件 (《中国青年报》, 2013.4.15)

……因此, 菲方这次有意选择“柔性”方式处理中国渔民被扣事件。

(7) 懒惰或许源于基因 (《工人日报》, 2013.4.19)

对懒惰的人而言, 这或许是个可以松口气的消息。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宣布, 他们在实验鼠身上发现了懒惰基因。这表明, 懒惰可能也有基因原因。

例 (6) 用“冷处理”作为标题, 既是对“菲方这次有意选择‘柔性’方式处理”的预测, 用“可能”表主客观都存在的可能性, 也是事态发展存在的一种可能性。例 (7) 用“懒惰源于基因”作为标题, 既是公布研究成果, 也是对结果的一种肯定, 用“或许”作为标题, 使得表达更加客观。

基于主客观兼容的新闻标题常常实现了“预测与客观发展可能一致”的目的, 也是为了凸显其客观性的特点。

新闻标题中模糊词语的统计

真实文本统计。我们选择正式媒体文本人民网进行搜索, 统计了“基本上、差不多;大概、大约;可能、也许”在新闻标题中的出现频率, 见表1。统计的结果发现它们在标题中的使用都有增多的趋势。从2000年到2012年的13年中, 增长最低的是“可能”, 占24%;增长最高的是“也许”, 占98.6%。这表明, 模糊词语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逐年上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波动幅度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可能”的使用变化最小, 比较稳定, 2000年有311例, 2012年有531例, 增长幅度为24%[增长幅度的计算公式是:N= (X1÷ (X1+X2) -X2÷ (X1+X2) 。其中, X1为最高值、X2为最低值、N为增长幅度。根据公式进行计算为:最高值531÷ (最高值531+最低值311) -最低值311÷[最高值531+最低值311) =63%-37%=26%波动幅度]。“也许”的使用频率增长最快, 由2001年的1例增长到2012年的145例, 增长幅度为98.6%。“大概”77.3%、“差不多”88.3%、“基本上”83.8%、“大约”94.5%。

增长幅度的变化反映了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基于主客观兼容类的标题最为客观真实, 因此出现频率高, 稳定性强, 变化不大。二是基于客观类的标题变化幅度较大, 这是新闻的真实性在起作用。三是基于主观类的标题变化幅度最大, 这是因为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 信息不可能一一落实, 新闻报道既不能违反真实性原则, 又不能违反时效性原则, 因此主观性增强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模糊词语用于标题语的作用

一般来说, 国外报纸更加倾向于标题用具体的叙述形式, 而国内报纸的新闻标题则比较笼统概括。模糊词语用于标题也正是实现了其笼统概括的作用, 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抢占先机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新闻标题很少出现“大概”类词语的。如:

(8) 秘书称周恩来对数字认真:不允许说“大概”这类词 (《现代快报》, 2012年12月24日)

例 (8) 表明, 在日常工作中, 认真负责的态度需要严谨、准确, 不允许模糊, 因而要少用模糊词语。

新闻追求准确性和时效性, 但准确性与时效性在理论上有时是矛盾的。因为准确性往往要有具体的数据, 要有真实的来龙去脉等事实真相;而时效性追求的往往是及时、快速等。“也许、大概、可能”等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用于新闻标题就能避免报道不实的情况发生。因为等到数据精确、事实清楚、真相大白之后再报道, 往往就延误了新闻报道的时间, 从而不能实现新闻的时效性特点。因此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 标题中运用一些模糊词语就可以使新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从而抢占了先机, 强化了时效性。例如:

(9) 长假天气大致晴好 (《广州日报》, 2012年9月28日)

例 (9) 是《广州日报》在2012年国庆长假到来之前的一则报道, 内容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长假期间的天气情况, 用“大致晴好”报道是因为预报长期的天气情况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不能把话说死。这样报道会更加稳妥和准确, 在抢占先机的同时又不失其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进行主观评述或推测的作用。媒体起着通达社情民意、传递人文关怀、凝聚百姓意愿的作用, 及时报道新闻能通上联下惠及百姓。面对突发事件, 在第一时间要么无法获取, 要么不方便透露具体数据或事件细节, 却又必须及时报道时, 最佳选择就是先用模糊词语进行报道, 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客观的评述或推测。如:

(10) A股反弹基本上接近尾声?QE3影响偏中性 (《中国证券报》, 2012.9.19)

(11) 央行前行长谈人民币国际化:大概需要15到20年时间 (中国新闻网, 新华社, 2011.6.27)

(12) 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您的“私人医生”:书友、理发师、宠物 (《老人报》, 2013.4.19)

例 (10) 是对这一轮反弹行情的预测, 因为股市行情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而在比较有把握的基础上用“基本上”进行限制, 从而不说过头话, 也使得表述更加客观。例 (11) 是用客观引述, 为什么要引述“大概”与“15到20年”的双重模糊表达, 因为既要报道国家的长期战略, 又要不违背真实性, 这是最佳选择。例 (12) 因为“书友可能让你远离老年痴呆、理发师可能发现你的皮肤问题、宠物可能是你的私家健身教练”。如不用“可能”则显得主观武断, 而用了“可能”就可以进行大胆的推测与评述, 反而使整个表述更为谨慎客观。

进行暗示的作用。新闻标题使用模糊词语, 有时是因为无法精确, 有时则是因为某种原因不愿或不能说出真相而故意模糊, 其目的就是进行暗示。例如:

(13) 被曝有俩二代身份证?任志强回应:也许同名同姓 (《北京晨报》, 2013.3.23)

任志强……开口, “每个人都有两个身份证。我也有两个。一个是一代十五位数的。一个是十八位数的。其他十八位数的身份证也许是同名同姓, 但不是我。谣言并不能改变事实”。

(14) 古越龙山否认召回致癌酒:EC偏高大概因为用的料多 (《国际金融报》, 2012.6.20)

古越龙山董事长秘书、副总经理周娟英告诉记者“……也不能说明黄酒有问题。大概是我们用的料多, 加的水少吧”。

例 (13) 用当事人原话“也许同名同姓”作为新闻标题。例 (14) 用发言人原话“EC (可能致癌的物质: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 偏高大概是因为用的料多”。

选择含有模糊词语“也许、大概”的原话作为新闻标题颇有深意:他们在说真话还是在撒谎?仅从新闻标题是看不出来的, 要让读者去进行判断。但这类新闻标题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他们也许大概在撒谎。新闻报道选择这样的模糊词语来充当标题, 既显得客观公正, 又有提醒暗示作用, 一举两得。

起到为后续追踪报道进行铺垫的作用。很多重大事件发生了往往要涉及起因、责任、处理、社会反响等诸多因素, 在进行了先期的综合报道后, 往往也需要很多后续情况的报道。有时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不能或者不便进行后期报道。而是否对此进行深度报道, 取决于很多因素, 主要有:一是事件本身的重要程度;二是社会影响;三是政策界限等。面对重大社会事件, 如果媒体知无不言, 难免会降低新闻的价值;如果知而不言又有违媒体的职责。因此采用模糊词语进行先行报道以取得话语权, 占领先机就显得很重要。至于是否进行追踪报道则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从而也不至于失去其时效性。例如:

(15) 中科院称新型H7N9病毒可能为中韩“混血” (《京华时报》, 2013.4.13)

(16) 北京首例患者病毒可能来自市场 (《京华时报》, 2013.4.19)

《京华时报》报道H7N9病毒来源, 例 (15) 断定为“中韩‘混血’”。例 (16) 断定为“来自市场”。两次报道相隔一周, 内容则有差异, 但都用“可能”作新闻标题, 显得谨慎客观、进退自如, 非常灵活。

模糊词语用于新闻标题增多的原因

新闻标题中模糊词语近年来增多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新闻真实性底线的制约。新闻报道既要追求时效性, 更要坚守真实性这一原则。实话实说, 有一说一, 有二说二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模糊词语的使用在某些时候是必要的, 这不仅可以避免报道不实的情况发生, 又能保障新闻的客观准确性。

媒体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与妥协。新闻的社会职责高于对标题的具体要求, 新闻标题模糊性增多这一倾向预示着新闻标题实现了更高层次的目标:概括简明、生动准确、新颖而富有吸引力, 从而也使新闻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从更宏观的角度看, 在纸质媒体、语音媒体、视觉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中, 生存是第一位的, 发展是第二位的, 为了抢得先机更好地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跨时代媒体大战中, 选择时效、真实比遵循传统模式更好。

另外, 新闻的时效性追求快捷, 准确性追求具体细致。前者要求时间越短越好, 后者则需要时间进行核实。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但媒体既要生存又要发展, 既要在竞争中求发展, 又要在妥协中求共存。因此各大媒体纷纷在2004年左右出了网络版, 这与我们观察到的2004年进入正式媒体平台新闻标题中模糊语大大增加基本一致。这表明网络与纸质媒体的语言互动是生存与发展竞争的结果。

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制约。在信息爆炸、网络发达的背景下, 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现象。人们每天面对大量的信息, 只能采用最方便、最快捷的形式来获取对自己最有价值的焦点信息。于是通过读图、阅读各类媒体的网络版、依赖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主要选择。媒体由于制作成本上升、竞争激烈等也都在力争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人们也希望在短时间内找出重要的焦点信息, 有时往往也会忽略其详细信息。于是模糊词语的使用正好满足了新闻报道在这方面的需求, 其高频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结语

由此可见, 近年来模糊词语用于新闻标题出现了增多的趋势, 这也是新闻在追求时效性、真实性和可读性的更高层次的需要。这类模糊性的词语作标题起到了抢占先机、大胆推测、进行暗示和灵活选择后续报道等作用。这实际上是社会客观环境的变化所致, 也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媒体传递信息更为理智和客观准确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陈力丹.关于新闻标题设计的几个问题[J].新闻实践, 2011 (6) .

[2]李方海.试论新闻语言的模糊处理[J].阅读与写作, 2005 (6) .

[3]周杰.中外报纸新闻标题语言及文化特点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 2008 (10) .

试析新闻标题的作用与创新 篇3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不仅能够提示新闻的内容,向受众提供信息,而且还能对新闻进行适当的评价,成为受众阅读的向导。新闻标题作为“一瞥的艺术”,怎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一直是新闻业界和学术业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新闻标题的作用,为广大新闻工作者能够撰写出“言之有物、文字简练”的标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以期让受众更好地阅读和了解新闻所表达的信息。

现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甚至手机,都可以传播新闻,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且媒体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始于标题的竞争。可以说,现在的新闻已经进入了“读题时代”。新闻标题,已经成为受众识别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本文主要就是试图通过分析新闻标题的作用,探讨有关撰写新闻标题的技巧和方法,为新闻工作者写好标题提供参考,以期让受众更好地阅读和了解新闻所表达的信息。

一、新闻标题的概述

新闻标题通常是位于新闻正文之前,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或提示的文字。在《辞海》中,“标题”的定义是:“标题是报刊上新闻报道和文章的题目。通常特指新闻报道的题目。标题以文章内容为命题依据,有提示报道内容、吸引并引导读者阅读理解,美化版面等作用。”因此,新闻标题应当是用最精练的语言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富有特色的浓缩,它是新闻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作者写作意图的高度概括,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而言之,新闻标题是整个新闻的灵魂,是非常重要的开始,也是新闻的延续与完成。

二、新闻标题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媒体也有很大的发展,受众每天将接触到大量的新闻。面对诸多媒体大量的新闻信息,受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对新闻的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这就决定了新闻标题在新闻中的特殊作用:它是新闻发生作用的起点,是新闻信息被受众所接受的第一印象。

1.可以提示和评价新闻内容。新闻标题是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提示给读者。不仅能够简明扼要地介绍新闻内容,而且能够通过对新闻内容的评价,使标题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帮助受众理解和把握新闻内容的性质和价值。

2.引导受众作出阅读新闻的选择。受众在阅读新闻之前往往是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选择哪些新闻进行阅读,哪些新闻仅作浏览。确切鲜明、富有吸引力的标题,就能够给受众以新鲜的感觉,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相反,平庸乏味的标题,即使新闻再重要,也容易被忽视。受众在看标题的瞬间,就已经作出了阅读新闻读的选择。

3.满足受众获取更多信息的需求。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往往都是根植于新闻之中的,是新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实的高度概括,具有某种独立的信息传递和宣传的作用,能够让受众在没有看新闻本身的情况下,从某一方面对新闻的事实有所了解。阅读好的新闻标题就可以使受众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

4.能够组织和美化新闻版面。新闻标题可以把内容相近的稿件组织在一起,使新闻版面变得有秩序,给受众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从而具有美化版面的功能。有时候,将标题放于醒目位置,让其从版面上跳出来,给受众以阅读的提醒,不仅美好了版面,而且达到了吸引受众的目的。

5.增强媒体的竞争能力。现在媒体竞争激烈,但是相对于各种媒体而言,尤其是同一地区的媒体,新闻的信息来源大体一致。如果新闻的标题平淡无奇大体一致,那么就很难吸引受众的注意,新闻的信息就会失去价值,媒体也就随之失去受众,失去竞争力。

三、新闻标题的创新

新闻界老前辈范敬宜说:“不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报人,在标题面前,莫不说一声难。”如何写好新闻标题?这就涉及到新闻标题如何创新的问题。

1.运用修辞手法。运用文采,是新闻标题创作成功的秘诀之一。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修辞方法,都可运用于新闻标题的制作中。例如:2005年6月2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的题为《“考后消费热”该降温了》,就是活用动词,更好地概括新闻主要事实和揭示新闻的主题;2009年7月22日出现的日全食,《潇湘晨报》的《500年,白天懂了夜的黑》,借用了歌曲词汇,更加吸引眼球,雅致有趣;2005年7月4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暂行条例45年不变说明了什么?》巧用数字表达“尽在不言中”的效果,令人喟然长叹。

2.密切联系当下热点。时下热门的话题,永远是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砝码。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出现了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文章,“给力”一词竟然使该标题在第二天也成了一则新闻。

应该说,新闻标题的引人入胜,首先来自新闻事实本身。但恰当地运用生动的语言、艺术手法制作标题,使标题具有生动感人的艺术力量,从而达到提高新闻传播价值的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1]刘路.新闻标题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何合民.新闻标题的构思与制作[J].当代传播,2002(03).

[3]楚军,周军.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04).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教案 篇4

毕玉静

学习目标:1.通过聚焦关键词、点题句,理解标题的含义。2.通过归类总结、抓关键词,理解标题的作用。

一、聚焦中考

假如现在2017年4月份的《读者》摆在你面前,你首先会先翻看什么?

从标题上拟题一直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记叙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让文题不再是问题。

二、明确目标:1.通过聚焦关键词、点题句,理解标题的含义。2.通过归类总结、抓关键词,理解标题的作用。

三、题型分析:

有关标题的命题形式一般有这些: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XX》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谈谈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 4.《XX》作为文章的标题好不好?请阐述你的理由。

5.把标题《XX》改为《AA》,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6.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四、标题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也就是挖掘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1.示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理解标题的含义的出发点一定是整体感知文本,请找出这个标题的关键词。这个标题的表层含义你能表述出来吗?

画出文章的主旨句,以主旨句点题句为出发点,你能说出标题的深层含义吗? 2.概括方法: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前提下,A.联系全文内容,把握标题的关键词——理解表层含义(字典义、常用义——具体的事物或事情)。B.结合文章主旨,抓住文本的点题句——体会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主旨、情感)。3.示例:《失根的兰花》

找出文章的点题句,理解深层含义。

我们在理解题目的含义时,还要留意题目有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4.概括方法:C.分析标题的修辞,联系人物形象、隐含情感——还原本义 温馨提示:

概括内容是基础,解题钥匙点题句,提炼主旨很关键,对于修辞要关注。5.实战演练:

《别委屈了玫瑰》阅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中“玫瑰”的含义。

五、标题的作用

1.请将这些标题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智取生辰纲》 《皇帝的新装》 《我爱这土地》 《藤野先生》 《伟大的悲剧》 《荷花淀》

《伤仲永》 《走一步,再走一步》 《鹤群翔空》 《失根的兰花》 《背影》 《珍珠鸟》 2.概括方法:把握内容+抓关键词+联系主旨

温馨提示:1.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要全面分析。2.整体感知文章,具体分析,避免空洞答案。

3.实战演练

史铁生的“老海棠树”作为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标题的作用 篇5

一、【命题方式】一般有几种类似问法:

① 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② 文章为什么以“******”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③ 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 ④ 如果将本文的标题改为“******”,有什么不同? ⑤标题的含义:分析具体含义,有的还要答出表达情感,尤其是形象生动的说明文。

⑥给文章拟标题。★【解题指导】 根据对标题作用的理解,考生在拟定文章标题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A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小标题概括的部分内容); B理解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C找文章的线索,包括核心人物、核心物件、核心事件等; D注意文章开头、结尾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E说明文注意过渡句、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 F标题语言力求简洁、生动、新颖;

二、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

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有些题目只有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

2、表达上,运用了XX,(具体分析其作用。)

套话:以此为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化用诗句、成语等,生动、新颖、别致。§ 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词语、符号)设置悬念。§ 话题新鲜奇特,超出人们认知常识。

§ 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比如“低碳生活”“世博会”等。❉注意事项:

① 一篇文章的标题不一定能涵盖所有这四个作用,所以在答题的时候,切记不要盲目罗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 答题时,不要只简单地罗列四句作用,而应该联系具体的说明内容,以及标题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否则只有空洞的套话,会导致严重失分。

三、实战演习

2009年济南中考试题《津津有味嚼“薄膜”》

【例题】本文以“津津有味嚼‘薄膜’”为题目,有什么作用?(3分)【题目解析】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可食用薄膜。

首先,明确说明对象,以免答题时表达有误或有缺失。此文通过标题,我们了解到说明对象可能是“可以嚼的薄膜”,读完文章之后,则可以确定为“食用薄膜”。所以标题点明了说明对象,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标题还表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可食用”。

其次,观察标题独特之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标题“津津有味嚼‘薄膜’”跟人们的生活常识明显不同,新颖别致,营造了一个悬念,能吸引读者阅读。【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文章以“津津有味嚼‘薄膜’”为题,点明了说明对象——食用薄膜,说明实用薄膜能吃无毒的特点,揭示了说明内容;②表达效果上,薄膜可嚼可吃跟人们的认知常识不同,新鲜奇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文章。【同类考题举例】 ☆《让脚告诉你》:

①内容上,表明了说明对象——脚语,说明脚能够真实反映人的心理性格等;揭示说明内容。②表达上,“让脚告诉你”运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文章。☆《今天你低碳了吗》:

①内容上,“今天你低碳了吗” 的询问语气,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低碳生活;倡导人们践行低碳生活,揭示说明内容。②表达上,用询问的语气设题,设置悬念,生动别致,吸引读者阅读文章。☆《天赐良“源”》:

①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一种能源,说明这种能源的特征“好”,揭示了说明内容;②表达上,利用谐音巧妙化用成语“天赐良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文章。☆《植物大熊猫——四合木》:

①内容上,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四合木,并表明其特征——像大熊猫一样珍奇稀有,揭示了说明内容;②表达上,运用比喻修辞,将四合木比喻成植物界的大熊猫,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文章。☆《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①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针鼹”,并说明其珍奇稀有的特征,揭示说明内容。②表达上,新鲜奇特,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中国红为什么这样红:①内容上,点明了说明对象中国红,说明为什么中国红适合喜庆;揭示了说明内容②表达上,以设问句的形式,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文章。☆能吞能吐的森林:①标题“‘能吞能吐’的森林”点明了说明对象——森林,并说明了森林能蓄水、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水分、二氧化碳“能吞能吐”的特征,揭示了说明内容;②运用拟人手法,把森林拟人化,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结合文章,请你谈谈标题“绿色的挽歌”的含义。“绿色”指生长着绿色植物的森林草原等;“绿色的挽歌”是表达对绿色植物消失、物种的灭绝、遗传物质、优良基因等的消失的悲叹。

说明文开头的作用

一、命题方式:

1、文章开头为什么从XX写起?

2、简要说明第一段的作用?

3、开头几句有什么作用?

4、第一段以XX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5、文章开篇介绍了XX,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答题思路:

①内容上概括本段内容XX,引出说明对象是XX,说明这个对象的XX特征; ②形式上主要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是什么说明方法就分析什么说明方法。)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引出下文对XXX的说明。★特殊情况:

浅谈标题在网站制作中的作用 篇6

第一, 标题的定位就是我们网站要给广大网民呈现的第一印象

大家是否能够瞬间了解这个网站是做什么的!现在百度都是以网民的体验来确定这个站权重的高低,有的站长在做关键词的时候总喜欢说“这个产品怎么样、有什么效果之类的,如果本站都无法确定的东西,你能让别人怎么了解。我想大家这样做都是以反问句为目的,可是百度毕竟不是人,不会去了解你真实意图,所以不见得就会亲和你,我建议标题还是斩钉截铁让大家了解本站的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内容就好、无需复杂。例如我的一个网站就是动漫我爱(www.dm5i.com)就是“好看的日本动漫”我的目的就是让广大网民真正的了解到来到我的站就是看日本动漫的,虽然国产动漫也有,但更多人看的就是日本的。

第二, 如何让标题关键词能搜索排行靠前

我们做网站的目的就是让广大网民访问这个站,目前流量来源的主体基本上都是依靠搜索关键字的来源,我们只要更好的做好标题关键字才能让我们的网站脱颖而出,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效益。

(1)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网站的用途是什么,如果是一个很有名的品牌、企业等,我们就直截了当的用这个产品或企业当标题就好,因为这样的标题无人可比的过你!如果通得过百度的官方认证,那么你就是这个关键字的NO1,

(2) 如果是资源站,最好加个“免费”字样,七八年前我曾经做一个软件网站,域名就是freedown(免费下载),我查看网站的统计,很多人都是冲着“免费”这个关键词搜索到我的网站。至于为什么不解释,你懂得!

(3) 我们还可以去看看百度下拉框和搜索关键字的长尾,坐享其成。例如我们搜索“小吃”就会发现“小吃加盟”、“小吃培训”等等。

第三, 标题简单明了,不要堆砌关键词。

曾经我和一个业内的名人在群里探讨过关键词的使用,他认为有的人喜欢堆砌关键词,有的人误认为关键词越多,越会吸引别人的关注,搜索的来源越多,可现在搜索引擎也会读懂标题,他会亲和用户的体验,所以在填写title标题的时候保证大家能够读懂即可,无需复杂,最多不要超过三个为佳,太多了就误认为作弊,得不偿失哦。关键词就要少而精。

第四, 标题中用什么标题符号分隔关键词为佳

我认为用空格号这个符号比较适合做英文站,因为英文词与词之间是用空格链接的,比较符合英语的胃口。破折号(—)这个最好不要使用,我记得一个牛人说过但具体什么原因我就不知道了,也很少看到别人使用,要区分的是(-)符号很多搜索引擎都在使用,比如百度音乐-听到极致现在有很多的网站使用这个符号都取得不错的排名。

标题的作用 篇7

一、报纸新闻标题的特点

(一) 大量采用复合式结构

报纸新闻标题不仅采用单一式结构, 还大量采用复合式结构, 形式具有多样性。新闻标题大多是通过主题、引题、副题的配合, 向读者报告新闻的内容, 指明其性质和意义的, 如《黑龙江新闻》2011年4月8日的一篇消息, 引题是《商务部公布关于中韩雇用许可制》, 主题是《第一批被韩方雇主选中的劳务人员名单》。

(二) 以报道事实为主

新闻主要是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 简洁明快, 这就决定了新闻标题重在叙事, 即使是就实论虚的标题, 对必要的事实也应有所说明, 即直接向读者陈述新闻的主要内容, 如实地摆出事实。标题的任务就是一句话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 一旦标题词意含糊, 读者看一眼不明白, 很有可能就放弃阅读, 如《黑龙江新闻》2011年3月24日的头题《哈尔滨建设大型辣白菜工厂》, 简单直白、通俗易懂。

(三) 对事实的表述呈现一种动态

标题不仅要报道新闻事实, 而且对事实的表述要体现出一定的动态, 即告诉读者“怎么样”。“怎么样”更能体现出现实事物的原始面貌, 特别是体现出事物的动态, 而能够体现出事物的动态无疑会赋予标题以生动性, 例如《黑龙江新闻》日本地震期间的一些标题就是很好的例证, 《日本东北地区发生7.4级地震4人遇难》、《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未见异常》等。

二、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一) 题文分离

传统新闻大部分是题文并存, 即标题、正文与图片同时呈现在一个平面。而网络新闻的标题是标题和正文分开, 即题文分离, 这是由于两者的传播结构不同, 网络新闻中的标题只是作为正文的一个链接指针而已, 由于信息量大, 页面尽可能多地安排标题, 这就迫使网络只能以图表的形式把标题文档呈现出来。

(二) 单行为主

网络新闻标题受网页显示面积限制, 位置空间以行长为限, 新闻标题板块通常由若干条新闻排列集成一个矩阵, 所以网络新闻标题一般不使用多行题, 多为单行题。为了方便网民阅读, 网站的编辑、记者用简洁的单行标题把新闻主要事实归纳出来, 使受众最快了解新闻内容。

(三) 时效性高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更强调时效性。网站新闻面广、量大、时效性要求高, 充分体现了网络媒体及时性、海量性的特点。所以要求网站新闻编辑在较短时间内及时更新网页内容并编辑大量的新闻标题, 而无法像传统媒体编辑那样从容不迫地推敲和研究标题。《黑龙江新闻》的网站平均每天更新100多篇报道, 在全国的朝鲜族报纸中处佼佼者位置。

(四) 多用实题

传统媒体按照表示意义的虚实程度划分, 可将新闻标题分为实题和虚题两大类, 实题的特点是记事的、具体的, 虚题就是表意概括、抽象的标题。这点从《黑龙江新闻》2010年4月7日的同一篇报道在报纸和网站上的不同标题可以看出, 报纸上标题是《4列循环列车把黑龙江省主要城市“串珠”起来》, 而网站上的标题是《哈铁将于11日起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三、报纸新闻标题和网络新闻标题的差异

(一) 在报纸新闻标题中, 信息提供型标题用得多, 而

网络新闻标题则诱导型标题用得广, 这说明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 网络新闻更愿意使用煽情的标题。煽情性的新闻标题是网络媒体发展的必然产物, 历时不长的网络新闻, 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较传统媒体更明显的娱乐化倾向。

(二) 与为了号召读者偏好采用隐喻标题的报纸相比,

网络新闻为了提高点击率偏好采用夸张的标题。网络媒体为了照顾人们共同的爱好与兴趣、获取更多的眼球, 用尽多方手段制造公众的兴奋点, 使标题走上了夸张的道路。商业化报刊自1883年美国的便士报运动以来已经进行了上百年的探索, 得出的结论是:夸张的、新奇的、反常的、灾难性的、花边新闻等等, 最能引起人们的共同兴趣。

(三) 网络新闻更多地采用主题隐蔽型标题, 为了吸引

网页标题的最佳做法 篇8

最好使用你网站的标题,或者是你公司的厂牌名称,这样才可以帮助搜索者快速辨认出你的网页,以后要再度到访也会比较方便。根据研究证实,有牌的商品跟白牌商品放在一起时,消费者倾向购买有牌商品而不是白牌商品。这个研究应用到搜索引擎结果上也是相同的,搜索者倾向点击他们有印象的网站,而不是他们从未听过的网站。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把关键词放在标题上来吸引搜索者的点击。

长度不能超过32个中文字

你不需要因为标题过长就在它的后面使用连字符号“…”,不过某些搜索引擎已经把长度限制延伸到35个中文字左右了。

总之,就是你用了不适当的关键词,搜索者当然就找不到你的网站啦!

囊括相关词语

在你能做到的极限之内,尽量把真正相关的词语放入标题当中,例如,“办公家具网站 | 办公桌、计算机椅、铁柜 - 所有你的办公家具”就会比“办公家具网站 | 你的办公家具”来得好。在标题当中囊括这些真正相关的关键词,对你的搜索一定会有帮助,因为这样一来,不但是关键词曝光次数变多,而且与搜索者的相关程度也会提高。不过在这个例子里,如果你的网站有另一个“铁柜”分类的页面,就不要在这个网页的标题里特别提到铁柜,这样搜索引擎才不会多花时间再判断到底是这个网页比较重要,还是另外那个“铁柜”分类的页面比较重要。

使用分隔号

这一项就比较偏向英文才使用了,不过中文内容还是可以使用的,例如使用在“页面标题|网站名称”这方面。不管是使用管线符号“|”、大于符号“>”或者是破折号“-”都是可以的,当然也可以混合使用,例如“网站名称 | 分类名称 > 小分类名称 - 页面标题”这样。

从搜索者的角度出发

在设计网页标题的时候,请设身处地地为搜索者考虑:他们是通过哪些关键词进入你的网站的?或者想想看,你对你网站的关键词设定是哪些?如果你的内容是资料整理相关的话,可以考虑在标题详述这个数据的主旨,例如“网站标题 | 2007新春数码相机购买指南”;如果你的内容是下载、购买相关的话,可以考虑在标题里说明这个下载档案的内容,或者是商品的特性,例如“网站标题 | 最适合日常使用的数码相机 - 品牌+型号”。

持之以恒,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对你的网站最适用的一套标题使用公式。搜索引擎也渐渐地将你的网站设置为可信赖的网站,当然,使用者也是。

在网页内容里重复一次网页标题

标题的作用 篇9

标题: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姓名:徐健 性别:男 职 称:小学一级 学历:本科 单位: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安流学校 电话:0553-8241384 电子邮箱:21024681@qq.com 邮编:241060

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更显突出,它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数学 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领域应用相当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这些都离不开多媒体的普及与运用。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去,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第六册《年、月、日》时,考虑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全面,我先让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讲给大家听,然后,让学生从准备好的课件中了

解基本的天文知识,看到用多媒体的演示:茫茫的宇宙中有无数的星座和天体在运行,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同时自身也在转,再配上解说,学生便明白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转,因此产生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于是就有了平年和闰年之分,也就有了一个特殊的月份——二月份。多媒体形、声、色、光的结合,生动形象,使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自己从没看过的天文现象,产生了许多联想。对于年月日的知识十分感兴趣,都主动学习,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像这样,播放一段天文视频,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中往往遇到抽象事物,学生们又不易掌握,这时如采用这种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可以起到化难为易,还能为整个课堂营造一个活跃的气氛。

如在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可以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良好素材。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这

一重点,电脑演示: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求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让学生能够很牢固的记住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得来。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思维的困惑。

教师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时,出示这样的题:把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屏幕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本质特性。” 创新是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完美结合的产物。在课堂中,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升华。

例如,教学求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学生通过自学研讨,发现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必须包含18和24的全部公有质因数的乘积。所以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但许多同学却不理解

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师追问:为什么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必须包含它们全部公有质因数?教师这一追问,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堵塞,不知所措。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闪动18和24的公有质因数2、3,去掉一个公有质因数3。是不是能得到最大公因数?学生的思维畅通,剩下的2虽然是18和30的公因数,但不是最大公因数。这时学生顿悟到少一个公有质因数不行,多一个独有质因数也不行。这样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另辟蹊径,发现新见解。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体现数学新课标理念。

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大屏幕投影机、先进音响设备的使用,使全体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几乎等同,不会出现以往教室远端和两侧学生易被忽略的情况,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平等听课的机会,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普遍性。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的参与性,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新课标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 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的教学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七、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每位学生的实际生活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多媒体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一课时,其中有一内容是教学生估测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考虑到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先提出问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猫是

怎样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吗?此时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特别想知道小猫是如何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的。于是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就是靠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才能进入洞里抓住老鼠。接着我揭示本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尺子,学生们在刚才情境的熏陶下,对这一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纷纷寻找身边的“尺子”,有的说自己的一拃宽就是10厘米;有的说自己的食指宽就是1厘米;还有的说自己的课桌是80厘米等,只要把要测量的物体与这些生活中的“尺子”比划,就能估测长短,最后得出结论:用这些“尺子”同样可以估测出物体的长短。可见,多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符合了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可以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书目:

1、《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 2011年 03期

2、徐建汉 《多媒体与数学在情境创设中的整合运用》2010年 03期

上一篇:学校公民素养教育总结下一篇:雷电防护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