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文言文阅读及译文(精选10篇)
任恺,字元褒,乐安博昌人也。少有识量,尚魏明帝女。累迁中书侍郎、员外散骑常侍。晋国建,为侍中,封昌国县候。
恺有经国之干,性忠正,以社稷为己任。帝器而昵之,政事多谘焉。恺恶贾充之为人也,不欲令久执朝政,每裁抑焉。充病之,不知所为。后承间言恺忠贞局正,宜在东宫,使护太子。帝从之,以为太子少傅,而侍中如故。充计画不行。会秦、雍寇扰,天子以为忧。恺因曰:“秦、凉覆败,关右骚动,此诚国家之所深虑。宜速镇抚,使人心有庇。自非威望重臣有计略者,无以康西土也。”帝曰:“谁可任者?”恺曰:“贾充其人也。”中书令庾纯亦言之。于是诏充西镇长安。充用荀勖计,得留。
充既为帝所遇,欲专名势,而庾纯、张华之徒,皆与恺善;扬 、王恂等,克所亲敬,于是朋党纷然。帝知之,召充、恺宴于式乾殿,而谓充等曰:“朝廷宜一,大臣当和。”充、恺各拜谢而罢。既而充、恺等以帝已知之而不责,结怨愈深。外相崇重,内甚不平。或为充谋曰:“恺总门下枢要,得与上亲接。宜启令典选,梗得渐疏。”充因称恺才能,宜在官人之职。帝不之疑,谓充举得其才。即日以恺为吏部尚书,加奉车都尉。
恺既在尚书,选举公平,尽心所职,然待觐转希。充与荀勖承间浸润,谓恺豪侈,用御食器。充遣尚书右仆射、高阳王珪奏恺,避免官。有司收太官宰人检核,是恺妻齐长公主得赐魏时御器也。恺既免,而毁谤益至,帝渐薄之。然山涛明恺为人通敏有智局,举为河南尹。坐贼发不获,又免官。复迁光禄勋。
恺素有识鉴,加以在公勤恪,甚得朝野称誉。而贾充朋党又讽有司奏恺与立进令刘友交关。事下尚书,恺对不伏。尚书杜友、廷尉刘良知恺为充所抑,欲申理之,故迟留而未断,以是恺及友、良皆免官。恺既失职乃纵酒耽乐极滋味以自奉养恺时因朝请帝或慰谕之恺初无复言惟泣而已。
(选自《晋书?任恺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有识量,尚魏明帝女 尚:娶公主为妻
B.充病之,不知所为病:怨恨
C.而毁谤益至,帝渐薄之 薄:接近、靠近
D.尽心所职,然待觐转希 觐:朝见帝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性忠正,以社稷为己任以是恺及友、良皆免官
B. 充既为帝所遇或为充谋曰
C. 而庾纯、张华之徒 之二虫又何知
D. 得与上亲接 充与荀勖承间浸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恺很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深得晋武帝的信任,对国家政事晋武帝大都咨询他的意见。
B.任恺憎恶贾充的为人,想削减他的权势,于是趁关西地区动荡,向晋武帝建议派贾充镇守,晋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派贾充去了长安镇守。
C.贾充采纳了某人的建议,向晋武帝推荐任恺担任吏部尚书,成功地减少了任恺接触晋武帝的机会。
D.贾充利用任恺使用御食器皿和与立进令刘友交好的事件,让人禀告晋武帝,使得任恺被免去官职。
9.为文末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恺既失职乃纵酒耽乐极滋味以自奉养恺时因朝请帝或慰谕之恺初无复言惟泣而已。
A. 恺既失职/乃纵酒耽乐/极滋味以自奉养/恺时因朝请/帝或慰谕之/恺初无复言/惟泣而已。
B. 恺既失职乃纵酒/耽乐极滋味/以自奉养/恺时因朝请帝/或慰谕之/恺初无复言/惟泣而已。
C. 恺既失职/乃纵酒耽乐极滋味/以自奉养/恺时因朝请/帝或慰谕之恺/初无复言/惟泣而已。
D. 恺既失职乃纵酒/耽乐极滋味/以自奉养/恺时因朝请帝/或慰谕之恺/初无复言/惟泣而已。
恺既失职,乃纵酒耽乐,极滋味以自奉养。恺时因朝请,帝或慰谕之,恺初无复言,惟泣而已。
10.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从之,以为太子少傅,而侍中如故 (3分)
(2)帝不之疑,谓充举得其才。(3分)
(3)自非威望重臣有计略者,无以康西土也。(4分)
参考答案
6、C、薄:轻视,疏远
7、C (A介词,把;介词,因为。B介词,与“所”构成被动;介词,替、给。C均为指示代词,“这”。D 介词,跟;连词,和)
8、B (“充用荀勖计,得留”,贾充没去成。)
9、A
10、译文:(1)晋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让任恺担任太子少傅,而且像先前(那样继续)担任侍中之职。 (“以为”、“如故”、大意各1分)
(2)晋武帝没有怀疑这件事,认为贾充的推荐适合任恺的才能。 (宾语前置、“举”、“得”)
(3)假如不是有威望有谋略的重臣,(就)没有(谁有)用来平定西部地区的办法。
(“自(假如)”、定语后置、“无以”、“康(使…平安,平定)”各1分)
参考译文
任恺,字元褒,乐安博昌人。年轻时有胆识和抱负,娶魏明帝女儿为妻。多次提升后担任中书侍郎、员外散骑常侍。晋国建立后担任侍中的官职,被封为昌国县候。任恺有治理国家的才干,性格忠诚正直,把维护国家利益当作自己的责任,晋武帝器重和亲近他,政事大都咨询他的意见。任恺憎恶贾充的为人,不想让他长期执掌朝政,常常制约他。贾充怨恨他,不知道怎么做。后来趁机会说任恺忠诚正直有操守有器量,应该在东宫,让他辅佐太子。晋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任恺为太子少傅,并继续担任侍中的官职。贾充的计划没有得逞。恰逢秦州和雍州遭到敌寇的佼扰,晋武帝对此感到担忧,任恺趁机说秦州、凉州官兵多次遭到失败,关西地区动荡,这确实是国家深感忧虑的.事情。应该赶快安抚,让人心有所依靠。假如不是有威望有谋略的重臣,没有办法使西部地区安宁。”晋武帝说谁能担此大任?”任恺说贾充就是这样的人。”中书令庾纯也这样说。晋武帝于是下令贾充在西边镇守长安。贾充采用荀勖的计谋,得以留在洛阳。
贾充受到晋武帝的厚待,就想独自占有声名和权势,但是庾纯、张华这一类人,都和任恺关系很好,杨珧、王恂等人,是贾充亲近敬重的人,于是引起朋党之争。晋武帝知道这种情况后,在式乾殿召见并招待贾充、任恺,并对贾充等人说朝廷应该保持一致,大臣应该和睦相处。”贾充、任仡各自行礼感谢。这以后贾充、任恺等人因为晋武帝已经知道这件事却不责怪,结怨更深。他们表面上互相敬重,内心却对对方极度不满。有人向贾充献计说任恺总管门下省重要部门,能够与晋武帝亲近接触,应该禀告晋武帝让他掌管官吏的选拔考核,这样就能让他和晋武帝疏远。”贾充于是称赞任恺的才能,建议晋武帝任命任恺掌管官吏的选拔考核。晋武帝没有怀疑这件事,认为贾充的推荐适合任恺的才能。当天就任命任恺担任吏部尚书,加封为车都尉。
任恺担任尚书后,选拔举荐公平,尽心做好自己的职责,可是侍奉、朝见晋武帝的机会逐渐少了。贾充和荀勖趁机进谗言,说任恺豪华奢侈,使用御食器饥。贾充派尚书右仆射、高阳王司马珪上书告任恺,任恺于是被免涂官职。主管的官员聚集御食器孤让掌管膳食的官负检验核查,发现这些御食器孤是任恺的妻子齐长公主在#魏时获得的赏赐。任恺被免了职后,诋毁他的言语渐渐多了,晋武帝渐渐巯远他。然而山涛清楚任恺通达、聪慧、明智、有器量,推荐他担任河南尹。因犯盗贼出现没有抓获的罪,又被免去官职。后来调任光禄勋。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参考译文】
周访字士达,先人是汝南安城人。汉朝末年避乱到了江南,至周访已四代。吴地平定,于是在庐江寻阳安家。周访年少时深沉有毅力,谦虚礼让,处事果断,周济穷人,家中没有剩余的财钱。担任县功曹,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员,周访推荐(他)担任主簿,两人结为朋友,(周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周访被举为孝廉,授予郎中、上甲令,都没有就任。
等到元帝渡江,任命他为参赞镇东军事。当时有人和周访同姓同名,判了死罪,吏员错捕周访,周访奋力反击抓捕自己的人,数十人都四散逃走,自己却到元帝前自首,元帝没有治他的罪。不久被任命为扬烈将军,讨伐华轶。统帅的厉武将军丁乾和华轶统帅的`武昌太守冯逸勾结,周访逮捕斩杀了他。冯逸进攻周访,周访率军击败来敌。华轶部将周广烧城抵御周访,华轶军队溃退,于是平定了江州。
元帝让周访担任振武将军,命周访和各路人马一起征讨杜弢。杜弢造桔槔击打官军船舰,周访造长岐枨抵御,桔槔没有造成危害。周访又率水军开往湘城,军队到达富口,而杜弢派杜弘出海昏。周访步行到柴桑,悄悄地过河,和贼军交战,杀死敌人好几百。贼军退保庐陵,周访又把杜弘军队包围在庐陵。杜弘把宝物抛掷在城外,军队和百姓抢着去拾,杜弘于是乘乱突围逃跑了。周访率军追击,缴获鞍马铠甲军杖数不胜数。杜弘进入南康,太守率兵迎击,又打败了他,一直逃到临贺。元帝又提升周访为龙骧将军。
周访到襄阳后,大兴农业,训练士卒,勤于纳言。王敦担心,但惮于他的势力强大,不敢有异心。周访威显四方,远近心悦诚服,智勇过人,是中兴名将。(周访)生性谦虚,未曾谈论自己的功劳。有人问周访:“常人有点小的善行,很少不自我颂扬。您的功勋这样(卓著),却不说一句话,为什么呢?”周访说:“将士效命,我又有何功劳呢?”士人因此推重他。
【注释】①向文简:即向敏中,官至宰相,进右仆射。②麻下:指宣布任命书。唐宋皇帝诏书用麻纸书写,颁诏又称“降麻”。③李昌武:即李宗谔,官至翰林学士。④对:入对,晋见皇帝。⑤除仆射:除,任命官职;仆射,官职名称。 ⑥门阑:大门前的栅栏。⑦唯唯:应而不置可否的样子。⑧端揆:指尚书省长官,即仆射。
8.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日以命敏中 命:任命
B. 昌武候丞相归 候:等待
C. 自非勋德隆重 自:从
D. 乃具以所见对 具:详细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昌武与向亲近,径入见之
A.荆之地,方五千里
B.公将鼓之
C.名之者谁
D.宋何罪之有?
10.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以右仆射一职授予向敏忠,这是一项非同寻常的任命。
B.皇上派李昌武暗中观察向敏忠,说明皇上对向敏忠并不完全信任。
C. 向敏忠接受任命后,前去祝贺的官员并不多,向敏忠也没有大宴宾客。
D. 向敏忠接受任命后泰然处之,说明他宠辱不惊。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又力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劳德业之盛、礼命之重,公亦唯唯,卒无一言。
8.C 9.C 10.B
张延赏,蒲州人也,累代为官。延赏常宴宾客,选子婿,莫有入意者。其妻苗氏,太宰苗晋卿之女也。夫人有鉴,特选韦皋秀才曰:“此人之贵,无以比俦①。”既以女妻之。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儿家,为尊卑见诮。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韦乃告辞东游。妻罄妆奁赠送。延赏喜其往也,遗以七驴驮物。每之一驿,则附递一驮而还。行经七驿,所送之物,尽归之矣。其所有者,其妻张氏所赠妆奁及布囊书册而已。延赏莫之测也。
后执陇右军事,会德宗行幸奉天,皋以勤王之功持节西川,而代延赏。乃改易姓名,以“韦”作“韩”,以“皋”作“翱”,左右莫敢言之也。至天回驿,去府城三十里,有人特报延赏曰:“替相公者,乃韦皋将军,非韩翱也。”苗夫人曰:“若是韦皋,必韦郎也。”延赏笑曰:“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苗夫人又曰:“韦郎前虽贫贱,然气凌霄汉。每以相公所谈,未尝以一言屈媚,因而见疏。成事立功,必此人也。”
旦日入州,方知不误。延赏忧惕,莫敢瞻视,曰:“吾不识人。”西门而出,凡旧时婢仆,曾无礼者,皆面有惭色。独苗氏夫人无愧于韦郎。贤哉乎!韦公侍奉外姑③,过于布素之时。海内贵门,不敢忽于贫贱之婿。所以郭氏诗曰:宣父从周又适秦,昔贤谁少出风尘。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取材于《苗夫人》)
注释:①俦:chóu,匹敌 ②外姑:岳母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夫人有鉴 鉴:明察
B.韦乃告辞东游 游:外出求学,求官
C.乃韦皋将军 乃:表判断,是
D.因而见疏 见:被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悒悒而不能制遏也
愁闷之情无法抑制
B.妻罄妆奁赠送
妻子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
C.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
那个韦皋应该已经死在沟谷里了
D.过于布素之时
过着与布衣之时一样的朴素生活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从韦皋之妻张氏劝说夫婿和赠送嫁妆首饰的行为能看出她对丈夫情深意重。
B.韦皋是个有骨气的铮铮男儿,离家后,他一并送还了张家赠送的所有物品。
C.张延赏因为女婿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而觉得他不合时宜,难成大事。
D.“苗氏因识佳婿而被敬”的故事使当时轻视贫贱之婿的社会风气有所改观。
12.结合本文,概括韦皋离开张家的原因。(4分)
13.“苗夫人识佳婿”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文本与生活实际或阅读经历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2分)
参考答案:
9. A(A鉴:名词,识别力)
10.D应为“超过了当初没有当官的时候”
11. B
12.(4分)韦皋离开张家的原因:岳父张延赏对其无礼;奴仆们也逐渐瞧不起他;自己无法忍受别人的轻视;妻子张氏对他寄予殷殷期望,希望他能够成事立功,不虚度光阴。(1点1分)
13.(12分)
【评分说明】
①对文中相关内容理解准确;(3分)
②阐述具体、准确、深入,思路清晰;(5分)
③语言通顺、流畅,表达清楚、得体;(4分)
④字数不足,每少20字减1分。
【参考译文】
张延赏是蒲州人,连续做了几朝的官。他经常举行宴会招待客人,想要从客人中挑选一个女婿,可是没有他满意的。他的妻子苗氏,是太宰苗晋卿的女儿。她有识别人才的能力,特意挑选了秀才韦皋,她说:“韦皋将来的尊贵,无人能比。”于是把女儿嫁给了韦皋。
过了二三年,因为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张延赏很后悔,以至于对他无礼。慢慢地,家中的奴婢们也瞧不起他,只有苗夫人对韦皋一直很好。因为人们轻视他,他的愁闷之情无法抑制。妻子张氏哭着说:“韦皋是个七尺男儿,又文武全才,怎么能长期呆在我们家中,让家里人和奴婢瞧不起。大好年华,怎么能够虚度?”韦皋于是向张延赏家里的人告辞,独自向东游学求官。妻子张氏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张延赏对于他的出走很高兴,送给他用七头驴所驮的物品。每到一个驿站,韦皋就叫一头驴驮着物品返回家中。经过七个驿站,所送的物品,又全回到家中。韦皋所带的东西,只剩下妻子所送的首饰以及一些书籍。这些是张延赏所不知道的。
后来韦皋执掌陇右军事。恰逢德宗皇帝巡视奉天,以勤侍王室的功劳持节镇守西川,来接替张延赏。于是韦皋改了姓名,把“韦”改作“韩”,把“皋”改作“翱”,左右之人没有人敢说这件事的。他到了天回驿站,距离西川府城还有三十里,有人特意报告张延赏说:“替换你的,是将军韦皋,而不是韩翱。”苗夫人说:“如果是韦皋,必然是女婿韦郎。”张延赏笑着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何其多,那个韦皋早已经死在沟谷里了,怎么会来继承我的位置?女人说的话,不值一提。”苗夫人又说:“韦皋之前虽然贫贱,但是英雄气概冲天。当时同你说话,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奉承话,因而被你疏远。成事立功,必然是他。”
阅读练习
1、解释:①无何 ②或 ③守
2、翻译:①奏成其罪②彼曩时将陷公于死③今公反欲出之;④安可以私害公?
参考答案
1.①不久②有人③坚持
2.①呈报(皇上)构成他的罪状②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于死地③如今你反而要使他解脱(罪行)④怎么可以因为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
译文
皇甫文备,是武则天时代残酷的狱吏,跟徐有功讨论案件,诬蔑徐有功并与叛逆分子勾结,呈报皇上他的.罪状,武则天特地让徐有功解脱被诬陷的罪责。不久,皇甫文备被人告发,但徐有功却按正常的制度来处置他,有的人说:“他先前诬陷你,想要置你于死地,现在你反而想放了他,为什么呢?”徐有功说:“你说的是私仇,我是坚持执法公正的人,怎么可以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去危害司法公正呢?”
注释
1.皇甫文备:人名,复姓皇甫。
2.武后:指武则天。
3.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官名,主管刑法。
4.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
5.论狱:判决案件。
6.无何:没多久。
7.为:被。
8.宽:宽松。
9.或:有人。
10.反:反而。
11.出之:让徐有功解脱被诬陷的罪责。出,名词作动词用。
12.安可:怎么可以。
13.出:同“黜”,罢官,革除职务。
14.曩:nǎng ,以往,过去,从前。
15诬:诬陷。
文言常识
说“狱”。“狱”指监狱,这是古今相同的,但文言中它还有“案件”之意,这要特别注意。上文“与徐大理论狱”,意思是跟徐有功讨论案件。又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中“小大之狱”指大大小小的案件。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道理和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人不可以不自勉。
2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是由于不注重品行修养而形成的。
3为人要大度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
① 刘虞,字伯安。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疏俭率下。
② 后车骑将军张温讨贼边章等,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而牢禀逋悬?,皆叛还本国。前中山相张纯私谓前太山太守张举曰:今乌桓既畔,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阳人妻生子两头,此汉祚衰尽,天下有两主之征也。子若与吾共率乌桓之众以起兵,庶几可定大业。举因然之。四年,纯等遂与乌桓大人共连盟,攻蓟下,燔烧城郭,虏略百姓。举称天子,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移书州郡,云举当代汉,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纯又使乌桓峭王等步骑五万,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吏民。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明年,复拜幽州牧。虞到蓟,罢省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又设赏购举、纯。举、纯走出塞,余皆降散。纯为其门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灵帝遣使者就拜太尉,封容丘侯。
③ 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两亿有余,以给足之。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虞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
[注] ①牢禀逋悬:军粮拖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虞初举孝廉 ( ) (2)公事去官( )
(3)庶几可定大业( ) (4)劝督农植(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举因然之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自鲜卑、乌桓、夫余之辈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而虞务存宽政 吾恂恂而起
D .民夷感其德化 其皆出于此乎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明年,复拜幽州牧。
译文:
(2)纯为其门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
译文:
20.用/给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2分)
朝 廷 拜 虞 甘 陵 相 绥 抚 荒 余 以 疏 俭 率 下
21.刘虞战胜张纯、张举的直接措施是 。(2分)
22.联系全文,概括刘虞德化之政感召的对象。(2分)
参考答案:
17.(4分)(1)被举荐(或推荐)(2)免除(或削除、离开)(3)或许(或差不多、几乎、大概)(4)鼓励
18.(2分)B
19.(5分)(1)朝廷因为刘虞的威信一向显著,第二年,又任命他为幽州牧。(以、素各1分)
(2)张纯被他的门客王政杀死,(王政)把头送到刘虞处。(被动、省略、诣各1分)
20.(2分) 朝 廷 拜 虞 甘 陵 相 / 绥 抚 荒 余 / 以 疏 俭 率 下
21.(2分)宽待从者;(1分)赏购首领。(1分)
22.(2分)边民及少数民族百姓;青、徐流民;豪俊之人。(共3点,答对任意2点给2分)
【参考译文】 (五) 刘虞,字伯安。刘虞最初被举荐为孝廉,逐渐升任幽州刺史,百姓与蛮夷被他的`仁德所感动,鲜卑、乌桓、夫余这些部族,都按时朝贡,不敢骚扰边境,受到百姓歌颂。后来刘虞因公事免除官职。中平初年,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任刘虞为甘陵相,安抚灾荒后的百姓,刘虞用粗糙俭朴的生活做下属的榜样。
后来车骑将军张温讨伐贼寇边章等人,征调幽州乌桓三千骑兵,因军粮供应不上,都逃回本国。前中山相张纯私下对前太山太守张举说:如今乌桓已经背叛,都想作乱。凉州贼人起事,朝廷不能禁止。又有洛阳人的妻子生下有两个头的孩子,这是汉朝气数衰败殆尽,天下有两主的征兆啊。你如果和我一起率领乌桓的部众来起兵,或许可以成就大事业。张举于是认为他讲得对。中平四年,张纯等就和乌桓首领共同结盟,攻打蓟地,焚烧城郭,掳掠百姓。张举称天子,张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向各州郡传送文书,说张举要取代汉朝,让天子退位,命公卿来迎接。张纯又派乌桓峭王等人步骑兵五万,进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官吏百姓。朝廷因为刘虞的威信一向显著,第二年,又任命他为幽州牧。刘虞到蓟,裁减驻军,广布恩德。派人向峭王等人转达朝廷的宽宏恩德,为他们开辟光明正道。又悬赏捉拿张举、张纯。张举、张纯逃出塞外,其余的人都投降或四散。张纯被他的门客王政杀死,(王政)把头送给刘虞。灵帝派使者去就地任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
与友人论师书
钱大昕
日者,足下枉过仆,仆以事他出,未得见。顷遇某舍人云,足下欲以仆为师,仆弗敢闻也。
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令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乡会试之师,曰投拜之师。人生五六岁,始能识字。稍长则习业之文,父兄皆延师教之。父兄曰:“汝师之。”吾从而师之。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童子之师,犹巫医百工之师,称之曰师可也。乡会试主司同考之于士子,朝廷未尝许其为师,而相沿师之者,三百余年。然甲令①又有外官、官小者回避之例,则固明予以师之称矣。汉人于主有为之制服者,而门生之名,唐宋以来有之。语其辈行,则先达也;语其交谊,则知己也。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长者之号,称之曰师,亦可也。今之最无谓者,其投拜之师乎!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修之问,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藉于师者,势也,质疑问难无有也,今日得志,而明日背其师矣。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②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直谅多闻,谓之三益。不识仆之戅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
注:①甲令:法令。②硁硁:固执。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兄皆延师教之延:邀请
B.弟子之所藉于师者 藉:借助
C.士习由此而偷 偷:怠惰
D.直谅多闻,谓之三益 谅:原谅
6.D(谅:诚信。)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友人前来拜访钱大昕,希望拜他为师,却没有遇到。不久,钱大昕从他人那里听说这件事,于是写信表达拒绝之意。
B.钱大昕认为现在所称的老师与古代所称的老师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提出自己从师的主张,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C.自古以来,都有投师拜师之风,然而不同时代投师者和为师者的动机不尽相同,作者对当时不良的投师之风进行了批判。
D.在信的末尾,作者表明了自己愿意以平等的身份与友人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的态度,表达了能成为他益友的愿望。
B(文中没有“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4分)
8.(1)不一定有品德修养的人可以做老师,巫医百工这些人都有做老师的。
评分建议:“道德”、“师”、“之人”,语句通顺,各1分。
(2)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5分)
答:喜好名声的心里,我年轻时不免也有,到现在才以此为戒,而只看重利益(的想法),我更不敢产生。
评分建议:“迄”、“惟利是视”、省略句、“出”,语句通顺,各1分。
9.请根据第三段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友人”老师的.原因。(4分)
答.(4分)①自己的才学品德不足为师;②自己的能力不能引荐友人;③自己性格固执,不愿求人;④不忍心看到友人被世风迷惑。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前些日子,您委屈自己来拜访我,我因为事情到其他地方去了,未能相见。不久前我的门客说,您想要以我为老师,我不敢听到这件事。
为师之道废弃很久了。古时候所说的老师,是传授经书的老师,是德行学问为人表率的老师;现在所说的老师,是教童子试的老师,是教乡试与会试的老师,是接受学生投拜的老师。人长到五六岁,才能识字,渐渐长大,就要学习科举考试的知识,父亲兄长都会请老师来教他们。父兄会说,你要跟他学习。我跟从他以他为师。不一定有品德修养的人可以当老师。巫医百工之类的人都有当老师的(都有老师?),教童子试的老师如同巫医百工的老师,称呼他们为老师,是可以的。乡试、会试的主考官、同考官对于读书人,朝廷未曾同意他们被称为老师,而沿涉至今称呼他们为老师三百余年。然而法令又有“京城外的地方官、官职务低的官员回避”的惯例,就很久以来明确用老师的称呼他们了。汉代学子对举荐自己的主考官,有为他服丧的制度,而门生的名称,唐宋以来就有了。谈论他们的辈分,就称他们为前辈;谈论他们的交情友谊,就称是知己。因为他多一天的见识,就把先生长者的称号献给他,称呼他为老师,也是可以的。现在最没有说道的(最没意思的),是那些投拜之师了。表面高雅而内心庸俗,名义为公而实际上为私。老师对学生所求的是利益;传授学问解除疑惑,是没有的。谈到拜师的礼节,早晨到了傍晚就忘了。学生向老师借助的是权势;提出疑问讨论问题,是没有的;今日得志而明日就背离老师了。所以朝廷统一任命的官员,都可以面色庄严地当起了老师;而普通老百姓、小商小贩的儿子,都招来做学生。读书人学习从此苟且敷衍,官方风气从此毁坏,师道由此而坏从此败坏。
李重,字茂会,江夏钟武人也。重少好学,有文辞;早孤,与群弟居,以友爱著称。弱冠为本国中正,逊让不行。后为始平王文学,上疏陈九品。迁太子舍人,转尚书郎。时太中大夫恬和表陈便宜称汉孔光魏徐干等议使王公已下制奴婢限数及禁百姓卖田宅中书启可,属主者为条制。重奏曰:“方今圣明垂制,每尚简易,法禁已具,和表无施。”又司隶校尉石鉴奏,郁林太守介登役使所监,求召迁;尚书荀恺以为远郡非人情所乐,奏登贬秩官居。重驳曰:“臣以为宜听鉴所上,先召登还,且使体例有常,不为远近易制。”诏从之。
太熙初,迁廷尉平,驳廷尉奏邯郸醉等,文多不载。再迁中书郎,每大事及疑议,辄参以经典处决,多皆施行。迁尚书吏部郎,务抑华竞,不通私谒,特留心隐逸,由是群才毕举。时燕国中正刘沈举霍原为寒素,司徒府不从,沈又抗诣中书奏原,而中书复下司徒参论。司徒左长史荀组以为:“寒素者,当谓门寒身素,无世祚之资。原为列侯,不应寒素之目。”重奏曰:“原定志穷山,修述儒道,义在可嘉。若遂抑替,将负幽邦之望,伤敦徳之教。如诏书所求之旨,应为二品。”诏从之。出为行讨虏护军、平阳太守,崇德化,修学校,表笃行,拔贤能;清简无欲,正身率下。在职三年,弹黜四县。弟嶷亡,表去官。永康初,赵王伦用为相国左司马,以忧逼成疾而卒,时年四十八。家贫,宅宇狭小,无殡殓之地,诏于典客署营丧。
(摘选自《晋书·李重传》)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逊让不行
让:谦让
B.中书启可
启:开启
C.不应寒素之目
目:名称
D.弹黜四县
弹:弹劾
5.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太中大夫恬和表陈便宜∕称汉孔光∕魏徐干等议∕使王公已下制奴婢限数∕及禁百姓卖田宅∕
B.时太中大夫恬和表陈∕便宜称汉孔光∕魏徐干等议∕使王公已下制奴婢限数∕及禁百姓卖田宅∕
C.时太中大夫恬和表陈便宜∕称汉孔光∕魏徐干等∕议使王公已下制奴婢限数∕及禁百姓卖田宅∕
D.时太中大夫恬和表陈∕便宜称汉孔光∕魏徐干等∕议使王公已下制奴婢限数∕及禁百姓卖田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重崇尚德行教化。她小时和弟弟们居住,以友爱著称;后来出任平阳太守,修建学校,表彰忠厚,选拔贤能。
B.李重清正简朴无私。他身居高位,可家境贫穷,房屋狭小,死后连出殡的地方都没有,皇帝下诏在典客署治丧。
C.李重重视隐逸之士。在担任尚书吏部郎时,李重支持刘沈推荐霍原为寒素,认为霍原的志向和行为都值得嘉奖。
D.李重言辞处事恰当。他驳石鉴时,认为体例要符合常法,不随意改变;每每有大事及疑议时就要按经典处理决定。
7.把文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方今圣明垂制,每尚简易,法禁已具,和表无施。
(2)务抑华竞,不通私谒,特留心隐逸,由是群才毕举。
参考答案
4B
5A
6D
7①现在的圣明制度,每每崇尚简单易行,法律禁令已经具备,恬和的奏表没有施行。②致力于抑制浮华豪奢,特别留意隐逸之人,因此有才能的人都被选拔举荐。
参考译文
李重,字茂会,江夏钟武人。李重少时爱好学习,有文章辞彩;早年父母双亡,同几个弟弟居住,以友爱著称。二十岁当本国中正,谦让没有就职。后来当始平王元勰的文学,上疏陈述九品之制道。升任太子舍人,转任尚书郎。当时太中大夫恬和上表陈奏当办的事,称举汉代孔光、魏代徐干等人的观点,让王公贵族以下使用奴婢限定人数,以及禁止百姓变卖田产房屋。中书同意,让主管者制定条例。现在圣明的制度,每每崇尚简单易行,法律禁令已经具备,恬和的陈奏无所施行。”另外,司隶校尉石鉴上奏,郁林太守介登役使所管辖的人,请求把他召回;尚书荀恺认为边远郡地不是人情所乐意的地方,上奏对介登降级任职。李重反驳道:“我听说立法没有特例,因为要使众人一齐检举邪恶,不是一定要另找事由开脱,常理是没有什么遗漏的。因此所阻塞的少,所成全的多。现在像介登这样的远郡很多,如果同意他降职留任,动辄成为准例,我担心平庸之辈倚仗边远,必定会有贪污纳贿的忧患,这不是肃清王化、安宁边域的办法。我以为应当依石鉴所奏,先召介登还朝,以致使体例符合常法,不因地域远近而制度不同。”下诏同意。
太熙初年(290),升迁为廷尉平。他批评廷尉上奏邯郸醉等,文字繁多不录。经过两次升迁为中书郎,每逢大事以及有疑问的奏议,总是参阅经典处置决定,大多都施行。升迁为尚书吏部郎,致力于抑制浮华豪奢,从来不通私事谒见,特别留意隐逸之士,因此有才能的人都被选拔举荐,选拔录用北海的西郭汤、琅王牙的`刘珩、燕国的霍原、冯翊的吉谋等为秘书郎和诸王的文学之职,所以海内没有谁不归附他。当时燕国中正刘沈推荐霍原为寒素,司徒府不同意,刘沈又抗命到中书处为霍原上奏,中书又委托司徒讨论。司徒左长史荀组认为:“寒素,应当是门庭清寒、自身清白,又没有世袭资本的人。霍原是列侯,有显贵的地位佩有金印紫绶,先前在民间经商,后来才从事学业,年少和年长时职业不同,过了而立之年才立名,民间的称誉不普遍,德行礼义不为人知,不应当授以寒素之名。”李重上奏说:“只是霍原立志在深山,修述儒家学说,其义值得嘉奖。如果又废弃,将会违背幽州的期望,伤害仁德的政教。按诏书要求的旨意,应为二品。”下诏同意。出任行讨虏将军,平阳太守,崇尚德行教化,修建学校,表彰忠厚的品行,选拔贤能,清正简朴没有私欲,自身品行端正,率领下属,在任三年,弹劾罢免了四县官长。弟弟李嶷死后,上表离官。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
(1)请简要概括孔子对“自省”的看法。(3分)
孔子认为人能真诚反省自己的过错并自责,是很不容易达到的。(1分)他提出人应当养成反躬自省的习惯,看见贤德的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从内心自我省察,(1分)这是提高道德修养的至要渠道(1分)。
(2)如何理解孟子的“反求诸己”?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3分)
孟子的“反求诸己”是反省自己做得好不好的意思。(1分)他把外界的.反应,当作是自我反省的参照,认为任何行为只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反省自己的用心、行为是否有不足之处,(1分)能这样做,立身行事就会端正,天下人就乐于来亲近了。(1分)
译文:
①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过一个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便在内心自我责备的人啊!”②孔子说:“看见贤人,应当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自己反省(看有没有跟他一样的毛病)。”
(20XX江苏省南京市,9—12,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好像 (2)恒自梢至根 常常
(3)尤善丹青 擅长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流传、传说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 (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每句2分,意对即可)
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画绝”;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 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痴绝”。
附译文:
【《晋书》文言文阅读及译文】推荐阅读:
文言文大学原文及译文05-29
文言文阅读任贤练习及答案09-26
文言文《惠子相梁》的阅读及答案05-30
宋史种放文言文阅读及答案05-31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解析:陈涉世家07-23
文言文辞职信译文10-14
高中语文选修(一)文言文译文05-31
新课标的文言文译文10-21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