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推荐8篇)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1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钢铁行业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了规范钢铁行业产品成本核算,促进钢铁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大中型钢铁企业,其他钢铁企业参照本制度执行。

本制度所称的钢铁企业,是指主要从事钢铁冶炼和压延加工的企业,一般包括炼焦、烧结和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工序,或至少包括炼铁、炼钢和轧钢之一的部分工序。

三、本制度所称的产品,是指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成品钢材,以及其他可作为产品对外出售的半成品。

四、钢铁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包括:

(一)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二)根据实际管理需要,设置成本中心。

(三)以成本中心为基础,归集成本费用。

(四)对成本中心成本费用进行分配和结转,计算产品成本。具备条件的钢铁企业,可以采用基于工序的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

五、钢铁企业根据产品生产特点,通常设置“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按照成本费用要素进行明细核算。

六、钢铁企业应当设置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产品成本核算的组织和管理,根据本制度规定,确定产品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

第二章 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应当以生产工序为基础,以相应工序产出的产品为核算对象,通常包括炼焦工序产品、烧结球团工序产品、炼铁工序产品、炼钢工序产品和轧钢工序产品等。

一、炼焦工序产品,主要包括全焦、煤气等。

二、烧结球团工序产品,主要包括烧结矿和球团矿。

三、炼铁工序产品,主要包括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

四、炼钢工序产品,主要包括连铸钢坯和模铸钢锭。

五、轧钢工序产品,主要包括各种成品钢材。

六、辅助工序产品,主要包括自制耐火材料、冶金配件和备品备件,燃料和动力,内部运输、化验检验、检修劳务等。

第三章 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

一、产品成本项目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项目主要包括:

(一)原料及主要材料,是指为生产产品直接投入的构成产品实体的物料。

(二)辅助材料,是指为生产产品投入的不能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物料。

(三)燃料和动力,是指生产过程中耗费、成本归属对象明确、一次性耗费受益的能源介质。

(四)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及各项附加费用。

(五)制造费用,是指以成本中心为基础,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二、产品成本费用要素

(一)原料及主要材料费,是指为生产产品投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的成本。原料及主要材料费主要包括投入的铁矿石、铁水、生铁块、废钢、铁合金、钢坯、钢锭、用于再加工的钢材、锌、锡、有机涂料等成本。

(二)辅助材料费,是指为生产产品投入的辅助材料的成本。辅助材料费主要包括投入的皮带、耐火材料、熔剂、电极、轧辊、酸碱类、油脂类、包装材料等成本。

(三)燃料和动力费,是指为生产产品耗用燃料和动力发生的费用。燃料和动力费主要包括耗用的煤炭、焦炭、助燃剂,以及风、水、电、气等费用。

(四)人工费,是指为生产产品向职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及各项附加费用。人工费主要包括职工工资及各项津贴、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商业人身险、其他劳动保险及劳务费等。

(五)折旧费,是指为生产产品使用的生产装置、厂房、附属机器设备等计提的折旧。

(六)运输费,是指为生产产品提供运输服务发生的费用。

(七)维护及修理费,是指为维持产品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设施设备原有的生产能力,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修理所发生的费用。维护及修理费主要包括材料费、修理工时费、备品备件费等。

(八)财产保险费,是指为组织产品生产管理,向社会保险机构或其他机构投保的各项财产所支付的保险费用。

(九)办公费,是指为组织产品生产管理,发生的文具费、邮电费、通讯费、印刷费等办公性费用。

(十)差旅费,是指为组织产品生产管理,职工因公出差所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出差补助等。

(十一)会议费,是指为组织产品生产管理,召开或参加会议发生的费用。

(十二)外委业务费,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委托外部单位提供服务发生的费用。

(十三)低值易耗品摊销,是指为组织产品生产管理,耗用的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的摊销。

(十四)租赁费,是指为组织产品生产管理,租入的各种资产,按照合同或协议的约定支付给出租方的租赁费用。

(十五)机物料消耗,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未作为原材料、辅助材料或低值易耗品管理使用的一般性材料支出。

(十六)劳动保护费,是指为生产产品为职工提供劳动保护、防护等发生的费用。

(十七)排污费,是指为生产产品负担的排污机构处理废气、废水、废渣等所发生的费用。

(十八)信息系统维护费,是指为组织产品生产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所发生的运行维护费用。

不能列入以上各项成本费用要素的项目,列入其他费用。

第四章 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钢铁企业一般按照成本中心,分别成本项目,对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

一、成本中心的设置

钢铁企业通常按照生产工序设置成本中心,也可以按照车间(部门)等生产管理单元设置成本中心。

二、产品成本的归集

(一)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的归集。

生产产品使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按照实际成本进行核算,采用加权平均等方法结转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

(二)辅助材料成本的归集。

生产产品使用的辅助材料按照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根据工序实际消耗量或预计可使用寿命计算其成本。

(三)燃料和动力成本的归集。

生产产品使用的外购或自产燃料和动力按照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根据相关数据确认其消耗量并计算其成本。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自产燃料和动力,在辅助部门之间按照交互分配等方法分配后,按照各燃料和动力产品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四)直接人工成本的归集。

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人工成本,直接计入基本(辅助)工序生产成本。

(五)制造费用的归集。

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计入制造费用。

(六)回收物料、能源冲减成本。

生产过程产生的高炉返矿、高炉水渣、转炉钢渣、锭坯切头切尾、轧制氧化铁屑、剪切边角料、报废锭坯材等回收物料,返焦粉、煤气、蒸汽、循环水、余热发电、压差发电等回收能源,应当按照其价值冲减相应成本核算对象的原材料成本、燃料和动力成本等,回收物料、能源的价值应当参照市场价格予以确定;

如回收物料、能源无法明确归属至产品的,可按照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产量或根据有关技术经济资料分析确定的适当比例对回收物料、能源的价值进行分配后,冲减相应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

三、产品成本的分配和结转

(一)制造费用的分配和结转。

成本中心发生的制造费用按照费用要素归集后,月末全部分配转入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钢铁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机器工时、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产品产量等为基础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和结转。

辅助生产成本费用归集后,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将提供的劳务和产品分配到各受益对象。各辅助部门之间相互提供辅助产品或劳务的,按照交互分配等方法进行分配。互相提供劳务不多的,可以不进行交互分配,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受益单位。

(三)产成品成本的分配和结转。

根据钢铁企业生产工序连续生产、顺序加工的特点,产品成本计算一般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基本生产工序的产品成本,按照向下游工序的实际运送量和实际成本,分步结转为下游工序在产品、半成品和产品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工序的产品和劳务,按照输入使用单位的实际数量和实际成本,结转为使用单位的燃料及动力等成本。基本工序生产成本费用归集后,根据产成品和半成品的产量,计算商品产品总成本和各产品品种单位成本。

钢铁企业按照标准成本、计划成本、模拟市场价等非实际成本结转产成品成本的,应当在每月末汇总实际成本与非实际成本的差异,按受益原则分配至各工序的相应成本项目。

炼焦工序和含有伴生(共生)金属的冶炼工序以联产品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炼焦工序一般采用“系数法”在全焦、煤气和焦油等产品中进行成本分配;含有伴生(共生)金属的冶炼工序一般采用“系数法”在钢铁产品和伴生(共生)金属产品中进行成本分配。“系数法”计算方法如下:

1.某产品成本积数=某产品成本系数×产品产量;

2.某产品总成本=某产品成本积数÷全部产品成本积数之和×全部商品产品总成本;

3.某产品单位成本=某产品总成本÷某产品产量。

联产品系数的确定,一般以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结构、产品收率和市场价值为基础,采用经济比值法等确定。联产品系数的确定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期末,将产成品成本按照产品品种进行结转。

四、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归集、分配及结转采用作业成本法的钢铁企业,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成本核算。

(一)工序系统及作业划分。

钢铁企业工序系统及作业通常可以划分为:

1.铁前系统。

铁前系统,是指包括炼铁及其上游各主要工序的生产系统,主要包括炼焦、烧结和球团、炼铁。

2.钢后系统。

钢后系统,是指包括炼钢及其下游各工序的生产系统,主要包括炼钢、浇铸、热轧、冷轧、涂层、镀层、焊管工序等。

炼钢工序划分为粗炼、精炼等作业(如需要,也可将铁水预处理设为作业);浇铸工序按照工艺划分为连铸或模铸作业;热轧工序划分为加热、热轧、精整、包装等作业;冷轧工序划分为酸洗、冷轧、热处理、涂镀、精整、包装等作业。

3.辅助生产系统。

辅助生产系统,是指为生产主流程提供辅助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单位,主要包括电力、燃气、水、运输、修理等。根据管理需要,辅助生产系统可依据服务内容和性质设置相应的作业。

(二)作业成本的归集、分配及结转步骤。

1.根据生产过程划分工序系统和作业。

2.分析各作业设施、组织机构及业务类型与作业过程的关系,确定各作业过程对应的作业单元。

3.将各作业单元发生的成本费用(不包括上游工序结转到本工序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归集到对应的作业过程,形成作业成本。

4.将作业成本直接归集或按照受益原则分配到对应的成本中心。

5.将各作业过程归集的生产成本在各产品间按照受益原则、采用当量系数法等进行分配。

6.按照各产品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分配的作业成本,计算各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并据此结转产成品成本。

(三)辅助作业成本的分配和结转。

钢铁企业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对辅助作业成本进行分配后计入相应的成本中心和作业过程:

1.水、电部门发生的费用,形成水、电等辅助产品成本,按照各受益对象接受的用水、电量分别计入相应类型的成本中心和作业过程。

2.运输部门、车管部门发生的费用,形成相应运输成本,按照各受益对象接受的运输工作量(台班、车次等)分别计入相应类型的成本中心和作业过程。

3.维修部门、准备部门发生的费用,形成相应服务成本,按照各受益对象接受的服务量分别计入相应类型的成本中心和作业过程。

五、特殊项目成本的确认

(一)副产品成本。

副产品,是指钢铁企业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一般采用可变现净值、固定价格等方法确定成本,从主产品成本中扣除。

(二)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是指钢铁企业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

季节性停工、修理期间的正常停工费用在钢铁产品成本核算范围内,应当计入钢铁产品成本;非正常停工费用应当计入企业当期损益。

附:钢铁产品生产流程

钢铁产品生产过程一般分为长流程和短流程。长流程即高炉转炉流程,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通过人工造块、高炉炼铁、转炉炼钢以及轧钢等工序生产钢材的过程。短流程即电炉流程,是以废钢、生铁、直接还原铁等为原料,通过电炉炼钢、轧钢等工序生产钢材的过程。各工序的中间产品,一般用作下道工序的原料。但有的中间产品,如生铁、钢坯、热轧材等,也可作为成品出售。

一、原料取得和配料

钢铁企业购入铁矿石、焦煤、焦炭、铁合金、废钢等原料,一般经过装卸作业,存入原料库(场)。投入生产之前,有些原料需加工整理,例如,对成分不同的铁矿石进行混匀作业,有的废钢需要分拣、切碎作业等。

二、人工造块粉状铁矿石不能直接入炉炼铁,须通过烧结或球团等工艺使之成块,以提高其在高炉中的透气性。

(一)烧结工艺,是指在矿粉中掺入煤粉、焦粉及石灰等,混匀后在烧结机上点火燃烧,使矿粉熔结成块,经破碎、筛分,制成烧结矿的生产过程。

(二)球团工艺,是指将矿粉掺入粘结剂造球,送入回转窑或竖窑焙烧,生产出球团矿的生产过程。

三、炼焦

焦炭是高炉炼铁的主要燃料和还原剂。长流程钢铁企业有的通过炼焦自产焦炭炼铁,有的通过外购焦炭炼铁。

炼焦,是指将主焦煤与其他配煤混合装入焦炉,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高温干馏,通过热分解、结焦,产出焦炭、焦炉煤气和粗焦油等的生产过程。焦炉煤气可用作钢铁生产工艺所需能源及发电。焦炉煤气和粗焦油可进一步深加工为其他化工产品。

四、炼铁

炼铁,是指在高温状态下煤炭中的一氧化碳从铁矿石中夺取氧,将铁矿石还原为生铁的生产过程。炼铁主要有高炉法和非高炉法(包括直接还原、熔融还原)两类。

五、炼钢和浇铸

炼钢和浇铸通常设在同一生产区域,其中炼钢是将铁水、废钢等含铁原料和合金元素转化为合格钢水,浇铸则将钢水凝结为固体。炼钢主要有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两种工艺;浇铸方式主要为连铸,少量为模铸。

(一)转炉炼钢,是指将铁水、废钢等含铁原料及石灰石等辅助材料装入转炉,通过吹氧等作业去除铁水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加入不同铁合金,生产出不同化学成分的合格钢水的生产过程。

(二)电炉炼钢,是指以电力产生热能熔化废钢等含铁原料,用吹氧去除杂质,加入铁合金,生产出合格钢水的生产过程。有铁水供给条件的电炉炼钢厂,通常加入一定比例的铁水,以降低电力消耗。

(三)钢水精炼,是指对钢水纯净度和化学成分要求较高的钢种,通常需要采用精炼设备,对钢水进行脱气、去除有害杂质和调节化学成分及温度的生产过程。

(四)连铸,是指将合格钢水连续注入连铸机结晶器,使钢水逐渐凝结固化,输出连铸钢坯的生产过程。依截面不同,连铸坯分为板坯、方坯、矩形坯、圆坯等类型,分别用于轧制不同品种的钢材。

(五)模铸,是指将钢水浇入事先制备的铸模,使之凝固成为钢锭的非连续浇铸的生产过程。模铸钢锭一般需经开坯作业,才能用于轧制钢材。

六、热轧热轧,是指将钢坯经加热炉加热到适当温度,利用轧机上轧辊的压延作用,将钢坯轧制成各种形状钢材的生产过程。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2

《冶金财会》:2016年1期《冶金财会》杂志刊发了关于《制度》的文章, 现在与《制度》相对应的《实施办法》发布, 请您对《实施办法》的工作背景、编制原则和适用范围做简单介绍。

答:在2015年11月《制度》发布之后, 中钢协开始准备《实施办法》的起草工作, 有关初稿分别在2015年12月至今年1月召开的四次“钢铁行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研讨班”征集意见, 经过研讨班参会人员认真学习制度, 深入讨论, 集思广益, 对我们提供的《实施办法》初稿逐条反复修改, 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并于2月份公开向钢铁企业征求意见, 形成《实施办法》终稿, 于3月份发布实施。

编制原则:中钢协制定《实施办法》的依据是财政部的《制度》, 《制度》的制定更注重宏观方面的规定;《实施办法》是对《制度》做出具体化的规定, 并根据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部分有争议的处理方法做出统一规定, 不是修改《制度》, 不能与《制度》相冲突;做出具体化规定必须是多数企业要求的;统一化的内容尽量照顾大多数钢铁企业现行的操作规则;尽可能不干预到企业内部管理, 减少给企业带来修改信息系统的麻烦。

适用范围:《实施办法》是中钢协组织钢铁企业协商共同编制的, 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大中型钢铁企业范围内施行, 其他钢铁企业参照执行。 钢铁行业内部的辅助工序与其他产业有交叉, 部分企业还开展多元化经营, 目前财政部已经制定石油石化行业、钢铁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 今后仍将陆续制定、颁布其他行业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为规范产品成本核算程序, 提高成本数据的可比性, 在其他相关行业的制度颁布后, 辅助工序和非钢产业的成本核算应执行其所属行业的核算制度, 在相关行业制度出台前, 应参照已经出台的制度。

《冶金财会》: 钢铁企业在多年的成本管理实践中, 形成了自有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核算产品划分标准。 钢铁制造为多工序生产过程, 分步法是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对此又是怎样考虑的?

答: 现实中钢铁企业一般将主要工序设为成本中心, 辅助单位如检化验、水处理、制氧车间等, 设在主流程工序内部的, 作为作业而不视为产品核算;有些辅助产品和劳务也部分对外销售, 如动力厂向居民区供热、汽车队对外提供运输、修理厂接受外来业务等, 这些辅助产品和劳务, 视为产品核算, 两者划分是不同的。

成本核算分步法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 一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主流程和主要辅助产品采用的核算方法基本是综合结转分步法。 其他国家有的采用分项 (或平行) 结转法, 最终的钢材产品成本明细表中的“原料”仍为最初的外购铁矿石、废钢等, 其能源、 人工等成本项目反映的也是全部主辅流程累计的外购 (实际支出、提取等) 要素成本。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如后一种方法便于采本量利分析。 因此, 两种都编制当然更好, 考虑我国钢铁企业的惯例, 仍规定传统的方法为基本方法。

《冶金财会》:为什么鼓励企业采用“基于工序的作业成本法”?

答:“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是“作业耗费资源, 产品耗费作业”, 是一种可以大大减少人为分摊共同制造费用, 使成本计算更精确的方法。一般认为, 作业成本法是从发达国家传来的, 其实我国钢铁行业辅助工序向主工序提供产品和服务, 具有作业成本法的性质。国外的作业成本法是从接受订单, 生产准备开始, 直至生产、发货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这不符合我国实行“制造成本法”核算的现实, 它把我国列入期间费用的某些费用 (如销售部门谈判、接受订单, 技术部门的设计等) 也计入产品成本了。 因此, 《制度》使用“基于工序的作业成本法”, 也就是在承认辅助工序也属于广义作业的同时, 在工序或成本中心内部进一步划分作业, 然后将资源耗费通过作业分配给产品。 中钢协出于不给企业增加太多修改信息系统程序负担的考虑, 给予企业是否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选择权。 但考虑到引进作业成本法有益于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营销决策, 中钢协鼓励钢铁企业尽量采用这一方法。

今后具备条件的钢铁企业可采用基于工序的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 成本中心内部的作业成本向产品结转, 如果有的采用综合结转, 有的采用分项结转, 成本明细表将呈现五花八门, 例如炼钢成本中可能出现“粗炼费”、“精炼费”、“连铸费”等项目, 影响横向可比性。 为更好地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 《实施办法》规定成本中心内的作业费用向产品结转, 要采取分项结转的办法。

为统一起见, 《实施办法》 提供了主生产工序的成本明细表参考格式, 供企业参考。 有企业提出应尽量细化成本表的栏目, 例如原料及主要材料应区分产地、品位等。 但这样做会使表格过长, 过于复杂, 而且难以穷尽所有情况。 因此, 本办法采用了简化格式, 具体细目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 如今后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钢铁企业有需要, 还可以再进行细化。

《冶金财会》: 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原则是如何确定的?我们注意到, 在研讨班上, 关于炼焦工序联产品的设置内容讨论很热烈, 对此方面内容, 也请您给予解读。

答:《制度》第二章规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只是原则规定, 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有所增减。 例如, 有企业将合格钢水与连铸坯分别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而多数企业只将连铸坯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制度》规定炼焦工序统一采用联产品法进行核算, 但只列举了全焦和煤气两种联产品, 没有明确其他几种产品是否作为联产品。 炼焦工序产出物有多种, 根据重要性原则, 市场价值占总价值比例很小的产出物, 没必要作为联产品核算。 由于各企业情况不同, 故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基础上, 《实施办法》确定将全焦、煤气、粗焦油作为指定的联产品, 硫铵和粗苯是否作为联产品由企业自定, 其他产出物则作为副产品或回收品冲减成本。 其中, 干熄焦回收余热发电的价值占比不算小, 但由于电力回收价格能可靠地确定, 作为回收物处理不会导致成本扭曲。焦油等联产品进一步深加工的成本核算, 不属于钢铁行业的核算范围, 应按化工行业有关制度规范。

炼焦工序的联产品分配系数, 原冶金工业部1983年制定的《钢铁企业统一成本计算规程》采用的是“可燃基重量和综合价值分离法”, 即先计算全焦、 净煤气、化产品 (粗焦油、粗苯、硫铵) 所含可燃基重量及占配煤的比例, 按此确定三者分离系数;然后以粗焦油、粗苯和硫铵的市场价值分配“化产品”已获得的分离系数。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全焦、净煤气与化产品的比价关系, 不符合《制度》规定的“经济比值法”。

“经济比值法”的基本含义是根据联产品的产出率、各种产品的市场价值 (需后续加工工序的硫胺、粗苯的市场价值为扣除后续加工费的金额) 占总价值的比例, 确定分离系数。

根据多数企业统一规定分离系数的要求, 《实施办法》 取目前各种产出物的平均产出率和市场价值作为参数, 采用“经济比值法”制定了统一的分离系数。 其中净煤气一般不对外出售, 没有可资参考的市场价格。 原则上讲, 应当根据焦炉煤气的热值并参考工业天然气的价格, 确定全行业通用的市场价值标准, 但工业天然气在全国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别相当大。 综上上述情况, 《实施办法》 决定参考多数钢铁企业的内部回收价, 作为焦炉煤气的市场价值。

《冶金财会》: 成本项目和成本要素的分类是企业间争论较多的问题, 各企业做法不同, 行业较难统一。 对这方面工作, 企业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答: 各企业做法主要来自于自己的多年工作实践, 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1.财产保险费、排污费:有的企业由公司集中购买或交纳, 分厂不能控制, 因此不计入制造费用。 但按会计准则 “使存货达到目前状态和场所必须的支出”之存货成本定义, 这些费用理应属于产品成本的必要组成部分, 同时《制度》也有此规定。 因此, 企业集中购买或交纳的此类费用, 应在成本中心之间合理分配, 计入存货成本。

2.环保方面的资源耗费等:一些企业建议将所有环保方面的资源耗费, 包括分厂发生的环保岗位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都归集于“排污费”项目中, 以便于统计环保费用支出总额。 类似建议还有:把分厂自备车辆包括司机工薪都归集于“运输费”, 把分厂信息系统包括人员工薪归集于“信息系统维护费”等。 这些建议固然有一定道理, 但这样做就混同了成本项目与成本要素的区别, 而费用要素则不是, 将导致燃料与动力费、人工费、折旧费、维护及修理费等要素不全面。 因此, 《实施办法》仍维持多数企业采取的传统方法, 把上述要素限定为对外支付的费用。 企业对反映环保等总体费用需要, 可采用辅助账或统计方法解决。

3.不少企业反映《制度》所列18个要素项目不够用。对此, 《实施办法》提出,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增减。

《冶金财会》:《实施办法》规定, 执行与节能服务企业签订的节能服务合同, 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 作为燃料和动力费要素核算;同时对人工费中的劳务费也有规定, 这是如何考虑的?

答:这一规定是参照《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 (国办发〔2010〕25号) 制定的。 合同实施的结果能够单独计量的, 例如节能服务企业为钢厂安装余热发电装置, 使用钢厂的水资源与发出的电力均单独计量, 可按购销合同核算。 不单独计量, 例如节能服务企业为钢厂做电器及控制系统改造, 合同内容为将节省电力价值的一定比例作为对节能企业的奖励或分成, 则应将实际支付的奖励或分成作为燃料与动力要素核算。

《实施办法》规定:“其中劳务费是指企业直接雇佣或通过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雇佣的派遣工、顶岗协议工等发生的费用, 不包括与具体业务, 如修理、保安、保洁等经营单位签订服务合同发生的费用。 ”意思是说, 执行劳务合同的费用计入“人工费” (或“直接人工”) 还是“外委业务费”, 应根据合同标的的性质区分:纯粹提供劳动力, 按人数和劳动时间计量, 具体工作由需方安排的, 属于人工费;合同规定具体业务内容而不论供方使用多少人员和时间的, 属于外委业务费。

一些企业提出, 通过劳务中介公司聘用的顶岗工、派遣工的费用与在职职工工薪一起计入人工费, 容易出现纳税、 社保和工会经费等计算基数问题。对此,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5年第34号) 已规定:“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 应分两种情况按规定在税前扣除:按照协议 (合同) 约定直接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费用, 应作为劳务费支出;直接支付给员工个人的费用, 应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 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费用, 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 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这就是说, 通过劳务中介公司支付的人工费用, 并不会作为计算社保、个税等的基数。

《冶金财会》:《制度》 规定了将非正常停工确认为停工损失, 但没有制定确认标准和核算路径。 请介绍《实施办法》的相关指导意见。

答:考虑到目前我国钢铁工厂开工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 其中不少是市场原因造成的, 但我国对市场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规定不详, 而且会计准则有报告期末存货估价、提取减值准备的规定。 因此, 本办法确定暂采用较窄的认定标准, 即一个车间、一座炉窑或一条生产线全月无产量, 确认为停工损失。 其中因市场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 直接计入 “营业成本”或“主营业务成本”;因事故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 计入“营业外支出”。 这样处理, 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入库产品价值虚高的现象。

《冶金财会 》:请就 《实施办法 》的落实谈谈您的建议?

答:希望钢铁企业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的《制度》和中钢协的《实施办法》, 并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反映到中钢协和财政部。 《制度》及《实施办法 》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目的是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 提高成本数据的可比性, 起草组会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对《制度》及《实施办法》不断地完善, 并再用于指导实践。 因此, 钢铁企业要充分了解工作基础就是要吃透《制度》的内涵, 了解《实施办法 》的具体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积极扩展工作, 在《制度》和《实施办法》执行过程中提供理论培训和现场辅导。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3

【关键词】钢铁企业;成本核算;内部控制

一、当前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现实问题

当前钢铁企业在成本核算上还存在有很多的问题:

1.在成本核算的内容上还不够全面

钢铁企业在原来的成本核算中注重的主要是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这三大类,成本的核算范围较小,并存在有局限性。在钢铁产品成本中原燃料的成本比重高达70%—80%,因此成本核算中对于原燃料成本过分重视,忽视了其他的成本。例如在物流环节上的成本,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例要远远超过发达国家8%到10%,但是却没有得到重视。

2.成本计算的对象不规范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明确计算什么成本,具体的费用应该由谁来承担。然而部分钢铁企业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无论生产产品的品种以及规格有多少,基本都是根据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对成本进行核算的,最后的结果就是无论不同产品所消耗的公费料费存在多大的差别,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却是相同的。然而不同产品的销售价格却是不相同的,致使计算出来的损益就不会真实。

3.基础工作不够规范,对成本核算的结果产生影响

成本管理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成本信息的真实完整上的,但很多钢铁企业在成本核算与归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会影响到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因为钢铁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成本管理工作中需要涉及很多的内容,并且日常业务也非常的繁琐,部分成本管理人员会采用倒挤等各种非核定的方式来开展成本核算,这种方式很有可能会导致某些企业的成本出现大幅度的变化,但是却找不到原因,对财务的稳定带来影响。

二、完善钢铁企业成本核算措施

1.对成本核算的对象以及核算范围进行规范与确定

对于钢铁企业来讲,不同的钢铁企业之间所生产的产品就会存在不同,那么具体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要求就会出现区别。在对成本计算对象进行确定的时候,需要遵从如下的原则:

一是,要能同时的满足企业生产技术、生产组织特点与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如果同时生产的集中产品并且都有多种规格,那么应该将每一种产品作为计算的对象,使用品种法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然后通过系数法来对品种内的不同规格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二是,如果存在有主要产品与少量的副产品,那么需要主要产品作为成本对象,而对于其他的副产品则归为一类来作为成本计算的对象,然后通过合适的方法来对产品进行核算。如果副产品的数量较多,那么也能够将每一种副产品来作为成本计算的对象。

2.对钢铁企业的进行全面核算

钢铁企业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全面性与科学性,需要将无形资产纳入到成本核算体系之中。首先,确认主要作业。典型的钢铁联合企业的主要基本作业有原材料运输、电炉冶炼作业、LF炉精炼作业、酸洗作业、退火作业、精整作业等内容。其次,确认与计量钢铁企业的资源消耗。一方面要注重价值高的资源,另一方面要注重差异性较大的资源。对于钢铁料、铁合金等实际消耗的资源及相关的能源能力可以直接进行归集;对于炉体、电极、吹氧管等各种作业实体的消耗的间接费用资源,需要进行作业分摊。

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成本核算工作的好坏与成本资料的真实有用存在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钢铁企业来讲,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会计核算程序的规范性。对成本的预测和计划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上期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出发的,而成本分析也是建立在日常的会计资料基础上的,所以需要让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得到提升。

4.注重成本差异

(1)变动成本差异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单耗。因为质量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实际质量-标准质量)×质量价格×实际单耗。市场因素影响产生的成本差异=价格差异-质量因素影响产生的成本差异。其中质量价格就是指的无聊的实际质量指标每偏离标准质量的一个单位产生的价格,例如煤的质量指标为含硫量,其价格是10,那么就表示含硫量每增加一个检验单位的价格为10元。

数量差异。数量差异=(某项材料的实际单耗-这种材料的标准单耗)×标准价格。单耗变化产生的成本差异=(成本要素的实际总耗×材料的标准投入比例-这种材料的标准单耗)×标准价格。结构变化带来的成本差异=数量差异-单耗变化产生的成本差异。骑宠材料的标准投入比例是成本要素下的某项材料的标准消耗量与要素总消耗量的比例的比

(2)固定成本差异

计划总成本=单位的标准成本×计划的产量。固定费用差异=实际的总成本-计划总成本。费用总额变化带来的成本差异=固定费用的差异×实际产量。

产量变化带来的成本差异=固定费用差异-费用总额变化带来的成本差异。

其中计划产量就是值得在做固定费用计算的时候,一定的期间之内的计划生产量。

三、结语

成本核算在成本管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一直都是钢铁企业管理者的重点关注内容。钢铁企业需要对当前自身在成本核算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进,这样才可以促进钢铁企业的竞争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祁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4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公司产销甲产品,需消耗乙材料,产品乙材料标准消耗定额为6千克,标准价格为每千克50元。九月份实际生产甲产品1000件,消耗乙材料5950千克,材料实际采购单价为每千克50.5元。则当月生产甲产品发生的直接材料用量差异为(C)元。A.2500 B.3000 C.2525 D.3030

2.下列有关农业企业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表述中,错误的是(D)。A.畜牧业可按畜类的群别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B.种植业可按产品的品种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C.渔业可按产品的生产捕捞期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D.养殖业可按会计期间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3.兴业农场生产甲、乙两种经济作物,9月份农场工人的计时工资总额为108000元。农场生产工时记录显示,其中甲作物耗用的农场工人工时为3 240小时,乙作物耗用的农场工人工时为2 160小时,则甲作物应分配农场工人工资为(D)元。A.108 000 B.63 600 C.43 200 D.64 800

4.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13年7月1日结存甲材料200吨,每吨实际成本为500元;当月6日和18日分别购进并入库甲材料500吨和3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480元和520元;当月lO日和28日分别发出A材料300吨和400吨。则当月28日发出甲材料的实际成本为(A)元。A.148 000 B.150 000 C.148 800 D.192 800

5.下列各项中,可以影响企业利润的构成但不影响利润总额计算的是(A)。A.混淆期间费用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B.混淆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C.混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D.混淆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6.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采用计划分配率法核算,2009年计划发生制造费用756000元,预计生产产品工时36000小时。9月份企业实际生产甲产品1800件,工时定额1.6小时,则当月生产甲产品按计划应分配制造费用(B)元。A.72000 B.60480 C.68220 D.57600

7.受生产经营业务量变动的影响,且随着业务量的变动呈正比例变化的成本是(A)。A.变动成本 B.混合成本

C.约束性固定成本

D.酌量性固定成本

8.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13年6月1日,甲材料结存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8元;当月10日购入甲材料7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20元; 20日发出甲材料500公斤。6月30日,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C)元。A.57 600 B.60 200 C.58 200 D.59 600

9.小批或单件生产的产品,一般适用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B)。A.分类法 B.分批法

C.逐步结转分步法

D.平行结转分步法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种植企业直接材料成本的是(B)。A.除草费 B.种苗费 C.播种费 D.灌溉费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下列各项中,属于批发零售企业计算售出商品成本的方法有(ABCD)。A.定额成本法

B.先进先出法

C.售价金额核算法 D.毛利率法

2.下列有关制造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CD)。A.小批单件生产产品的产品一般按照每批或每件产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B.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产品一般按照产品品种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C.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且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成本信息的产品一般按照产品品种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D.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且管理上要求提供各步骤成本信息的产品一般按照产品步骤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3.某企业有甲、乙、丙三个辅助生产车间,采用顺序分配法核算辅助生产费用。各辅助生产车间除向基本生产车间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服务外,也向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9月份各辅助生产车间受益由少到多排列的顺序依次为丙、乙、甲。则当月下列各受益部门中,应负担乙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有()。A.甲辅助生产车间 B.行政管理部门 C.丙辅助生产车间 D.基本生产车间

4.下列各项中,属于交通运输企业运输工具固定费用的有(ABC)。A.企业支付的车船税 B.运输船舶的折旧费 C.驾驶人员的劳动保护费

D.自然灾害造成的停运损失

5.下列各项中,一般制造企业可以设置为产品成本项目的有(ABCD)。A.直接材料 B.燃料和动力 C.直接人工 D.制造费用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对)

2.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间进行分配的企业,除各年12月份以外,其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对)

3.所有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中,代数分配法的分配计算结果最为准确。(对)

4.企业可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将其成本总额最终分解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错)

5.产品规格繁多的制造企业,可以将产品结构、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产品,适当合并,按产品类别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对)

6.企业产品成本应本着谁受益谁承担,受益多的多承担的原则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对)

7.本制度所称的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期间费用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错)

8.商品零售企业,商品采购费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

9.在交互分配法下,企业是采用同样的分配标准分别将辅助生产费用在各个辅助生产部门之间,以及辅助生产以外各个受益部门之间进行分配的。(错)

成本核算制度 篇5

为规范项目部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完善项目核算机制,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力度,确保公司两级管理、两级核算机制的落实,结合本项目部成本核算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财务收入的核算

月度或财务收入的确定,一律以公司工程技术管理科及财务科核准的月度或统计产值为准,两部门提供的统计产值包括以下内容:

㈠ 完成清单内工作量:完成已计量、已申报未批复的计量及已形成工程实体但未计量的工作量。

㈡ 完成清单外变更增加的项目

1、业主已确定单价的全部进入统计产值。

2、业主未确定单价的,按与业主协商的价格和一定比例进入统计产值。项目部就此作出说明并分别提供给公司工程技术管理科、财务科。

㈢ 可能拿到索赔金额的30%-50%部分进入统计产值,项目部作出说明并提供给公司工程技术管理科、财务科。

㈣ 对于没有确定清单单价的项目,项目工程部与财务部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依据工程的难易程度、与业主洽商的情况、企业内部定额以及当期的工程造价信息等,核定、编制一个把握性较高的内部清单单价,报请项目经理批复后,上报至公司工程技术管理科及财务科,公司工程技术管理科及财务科批复后发至各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以此作为统计产值、确定当期财务收入的依据。

二、成本核算

项目工程成本核算执行两级核算制度,即由项目部具体实施成本控制和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分析,由公司各部门进行整体合同核算和项目成本监管。

㈠ 成本核算程序

每项工程开工前,由项目财务部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建议书,经相关部门和项目部核实修正,报项目经理和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形成项目成本控制计划。由财务部按部位预算分解工、料、机成本控制指标,发至相关部门作为工、料、机控制的依据。人工费和机械费采用费用方式进行核算,材料费采用费用和实物量方式进行核算。

各职能部门依据每月工程进度情况和成本控制指标确定当月工料机成本费用控制指标,然后与项目当月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开工前,项目部要依据成本控制计划,采取降低成本措施,编制项目成本预控计划,确定成本降低额。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依据每月工程进度情况和成本预控计划确定当月成本预控计划,然后与项目当月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形成核算报告。

㈡ 成本核算内容

成本核算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五项内容。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施工费用,首先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上述确定的五个成本项目进行归集,能够直接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的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然后计算出该项工程的实际成本。下面分别规范五个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

1、人工费用的核算

人工费内容包括工程成本中的人工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直接从事工程施工发生的局工、劳务分包费及清工费的费用。人工费用核算为:

⑴ 月度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费用,按公司工程技术管理科提供的工时统计表由项目部计算分配。

⑵ 农民工的清工费,由项目部提供,按项目部实际发生费用进入成本。

⑶ 劳务分包费由项目部提供,按劳务分包合同和工程进度情况按比例预提进入成本。

2、材料费核算

材料费内容包括工程成本中的材料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费用。主要包括:主要材料、结构件、其他材料、周转材料摊销、租费和运输费等。材料费核算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材料收、发、领、存、退制度,才能有效的进行材料费管理和核算。

⑴ 主要材料核算:

① 现场来料验收,现场材料人员开验收小票,材料部门依据验收小票,开入库验收单并登记材料台账。

② 现场施工领料(供料),材料部门开领(发)料单。③ 材料部门汇总领(发)料单,同时结合工程施工情况,以工程计划部门本期已进入统计完成产值的工程部位进行材料耗用结算,按成本与收入相匹配原则,将项目已领用材料进行逐项分类统计,分出领用量、库存量、半成品量及实耗量,并按实耗量进入工程成本。如:对现场钢筋实耗量的统计=领用量—原材料库存量—半成品。否则尽管已履行领(发)料手续也不能进行耗用。

对上述要求,材料部门应建立库存情况月盘点制度,项目部每月定期盘点一次库存,以取得领、发、收、耗、存及成本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⑵ 周转材料核算: ① 租用公司的周转材料,依据公司材料部门的周转材料租费结算单计入材料费。

② 对于特殊周转材料,按照以下规定自行摊销,将摊销费按受益对象计入材料成本。

A、能多次周转使用的周转材料按月进行摊销。

B、不能周转使用且数量金额较小,购入价值在3万元以下的异型材料一次性记入成本。

C、模板等周转材料(包括外购、外协、自制的),均由材料部门单独立号、归集成本,并将成品及时办理入库。原则上分三次摊销,第一次摊销40%,第二次摊销40%,第三次摊销20%(可分为三个或三个工程进行摊销)。工程完工,由材料部门对项目退回的模板等进行验收。对于在某个工程中丢失、损坏,没有再利用价值的,由材料部门将此一次进入该工程成本。

D、对于直耗工程成本的档板、闸箱、电缆、10*15方木、冲车台等,材料部门应建立帐外物资台帐,按月统计,按帐内物资管理。

3、机械使用费核算

机械使用费内容包括工程成本中的机械使用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机械费和租入施工机械的租赁费,以及支付的机械安装、拆卸和进退场费等。⑴ 自有机械使用费的核算: 使用自有机械或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由项目部实际使用情况进入成本。

⑵ 租入机械费用核算: 从外单位或公司内部单位租入的施工机械设备支付的租赁费,应根据机械管理部门提供的“机械设备结算单”所列金额,直接计入工程成本。对于一些厂内发生的机械费用,如给项目运送各类杆件所发生的吊装费、运费等,机械部门应与各项目部核对各种设备台班的数量,以保证机械使用的合理性及准确性。

4、其他直接费核算

其他直接费的内容:现场办公费、招待费等项目其他直接费,⑴ 发生费用时能够分清受益对象的,在发生时直接记入受益对象的成本。

⑵ 发生费用时不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由公司财务部门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记入受益对象的成本。

⑶ 场地清理、材料二次倒运等发生的人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难以和成本中的其他项目区分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这些费用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项目合并核算。

5、计量清单100章核算

计量清单100章发生的费用,基本上是工程前期一次性投入,整体合同工期受益的费用。为了统一核算口径规定为:成本据实列支,由财务科视工程具体情况酌情预做财务收入。

6、内部往来的核算 内部往来核算是指公司内部各项目部之间,相互提供材料、机械、人工等所发生的费用,通过公司转账结算的核算。为了统一和规范内部往来核算,防止转账结算时互相扯皮,漏进成本和收入问题的发生,特规定以下核算程序:

⑴ 本公司项目部之间,相互提供材料、机械、人工,原则上双方必须在现场互签凭证,确认所发生项目量的准确性,并将此做为转帐的依据。

⑵ 结算价格按公司《管理细则》中的相关规定和《企业施工成本定额》中的相关单价确定。

⑶ 双方每月结算一次,公司工程、材料、劳人等相关部门在结算前应根据各自分管的工作范围,对内部往来情况及时与项目部进行确认。

三、相关规定要求

1、项目部每月26日前将工程量统计和成本统计报表上报公司各职能部门。每月27日前项目财务部向公司财务科提供当月的财务收入报表。每月27日前,材料、机械和劳资部等部门应向公司财务科提供当月的各单项工程的材料消耗、机械使用等预提报表。

2、每月末召开收入成本核算会,由项目经理主持,参加人员有工程、财务、材料、机械等部门负责人,会议内容为:

⑴ 对当月的完成清单内工作量、完成清单外变更增加工作量、索赔工作量进行核定,以准确计算产值和财务收入。

公司成本核算制度 篇6

第一章总则及核算细则

第一条 根据本公司财务制度,结合本公司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公司成本计算方法采用“分批法“,以固定环、垫片、支架为例。第二条 本公司主要成本是指制造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劳务及其他开支,即在产品制造 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支出。

第三条

本公司产品成本包括下列各项并分以下三大单元作业:

1、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

3、制造费用。

第四条 本公司以产品的批别(或订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立成本单,登记生产费用和生产量,以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采用分批法,通常不存在批内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分批费用的问题。各定单或批次的产品在未完工以前,成本明细账中的归集费用累计数就是在产品成本,当该定单或批次的产品全部完工时,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费用就是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如果一份定单内或同一批次内产品跨月完工数量较多时,或者若干份定单或若干批次的产品中跨月完工的定单或批次较多时,则应采用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以便确定和报告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第五条 本公司成本计算以产品为中心。

第六条 成本结算期间以每批完工后产品成本计算一次为原则。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与生产周期一致。第七条 计算成本金额以元为准,但单位成本以小数点以后两位为准。第八条 本公司产品的计算以个或套为单位。

第九条本公司成本报表主要有:产成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各种期间费用报表,生产损失(废品)报告表。

第十条本公司产品成本分车间核算,分别是制造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

第十一条 本公司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的内容设置为: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生产成本-福利费,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第十二条 制造费用发生时应按其性质,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并记入制造费用明细分类账各项费用,每月终了结帐后编制制造费用汇总分摊表,分摊到每款产品的成本,主要是指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租赁费,折旧费,水电费,劳保费,差旅费,运杂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社保费,医药费,修理费,办公费,电话费,财产保险费、其他。

第十三条 生产部门应提供原材料领用报表、生产月报表、派工计时单供会计部门作为计算成本的依据,另外人事部门应于次月4日前提供各部门上月考勤、薪资资料供会计部门计算直接人工及间接工资。

第十四条 成本会计计算应按产品类别提出单位成本的分析,以供各部门、班组作为生产管理或决策的参考,具有超量耗用材料、人工或费用发生重大差异的时候,应查明原因,提出报告。

第十五条 人工成本依照人事部门的薪资资料和生产部门计时单,计算区分为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

1、直接人工,指生产部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维护及现场主管人员的劳动报酬,如制造一工场、二工场(NC、MC)一楼,二楼及成品包装部工人的工资;

2、间接人工,指服务部门员工的报酬及主管级人员的工资分别计入产品,作为制造费用的一部份,如生产经理室、品质部等。

3、外发产品加工费用.第十六条 会计部门依据“工资报表”编制记帐凭证并记帐。第十七条 计入生产成本的材料包括

1、直接材料(直接计入各产品的材料成本);

(1)、进口材料(日本)类,包括四方铝、六角材、S45C、SUS420J2、SUS304等;

(2)、国产钢材类,包括国产四方铝,SS400系列,Q235,SUS304,45#国产黑皮系列

(3)、铝材类,包括国产圆铝A6061系列等;(4)、铁棒;(5)、不锈钢

2、间接材料。

(1)、辅助材料(机物油料等);(2)、机械修理用料;

(3)、工具类:包括刀具,钻头,锯片等(4)、包装类材料。如:纸箱,胶袋等

第十八条 材料成本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其中所购进材料价格除其货款外,其他附加费用(如运杂费、保险费等)均应计入进料成本。

1、材料的领用及退回均应填具领料单、退料单、办理进退料手续;

2、领、退料的凭证应依规定填写,一式三联,第一联领料部门存查,第二联交仓库,第三联交财务部,并经权限主管核准;

3、发料人员应每天将领料单、退料单或发货单据加以整理录入电脑,于次日送交会计人员登入存货计数账。

第十九条 仓库部门每月4日前应将上月的材料物品收发结存月报表并交会计部门核对。

第二十条 成本计算依据下列资料。

1、生产月报表;

2、工资报表;

3、材料产品收发存月报表;

4、制造费用汇总分摊表。

第二十一条 成本会计根据:耗用直接材料明细表、制造费用及直接人工汇总分摊表计算产品及在产品的单位成本及总成本,并编制“成本计算表”,每批次完工产品后计算产品成本会计报表给经理室审阅。

第二章 建立健全,制定、修订各项定额资料

第二十二条 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既是编制成本计划、分析和考核成本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核和控制成本的标准;而且在计算产品成本时,要用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和工时的定额作为分配实际费用的标准。因此,为了加强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各单位必须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凡是能够制定的定额的各种消耗,都应该制定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的消耗定额,并随着生产技术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修订消耗定额,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产品的各项定额制定的好坏,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首先要明确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流程由生产质量部、技术部共同制定。

生产工艺流程规定了相应的消耗定额,并以此作为标准成本的基础,领料根据定额发料,额外发料应经总经理批准。

生产车间负责制定生产定额,提供工时利用率,保证完成产量、品种等计划指标,力求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产品资金的占用。

技术部门负责制定物资的消耗定额,从产品的设计和工艺技术上保证产品质量优、成本低、适销对路,减少原材料等各种物资消耗,节约工时,讲究经济效益。

生产质量部门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编制和落实生产计划通知单、预生产计划、科研预投,组织均衡生产,提高优级品率,减少部合格产品和废品损失。每月生产质量部制作生产进程报告,包括计划完成情况,重大问题应报告管理层。

采购部负责制定计划单价,控制外部加工费用,合理组织物资的采购,节约物资的采购和保管费用,做好材料的暂估。

综合办负责制定劳动力合理组织,制定劳动定额,综合办和生产部门配合,提高工时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控制工资、福利的开支,节约劳动保护费用的开支。

财务部负责把上述定额汇总,制定公司各种产品的定额。每月根据生产质量管理部上报的生产进程报告,看生产资金的占用情况。

第三章 建立健全材料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第二十三条 为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存货的周转速度,提高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健全材料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规定如下: 1,材料的领料程序

领发材料,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有消耗定额的,按定额发料,没有消耗定额的,按照合理需用量发料,防止材料乱领乱用,造成积压浪费。

正常领料:(1)由领料部门填制材料的出库单一式三份:一份自己留存、一份留给库房、一份送交财务部。材料出库单标明生产计划号、用于那种产品名称、物料代码、领用产品名称(名称要统一)、规格型号、单位、数量。

(2)仓库保管员根据出库单直接将材料发放到产品类别上,并登记用友T3仓库管理-领料发货-生产领料-录入。以此作为材料成本归集的依据之一;在月底财务结原材料账套前,仓库应核对好收发料和材料明细账,务必使账单一致;

(3)各车间办事人员设立账簿,在账上按产品名称登记领用材料,在每月的25日上报财务部。

(4)财务部结转原材料帐套,财务部每周打出一次材料出库单,以便各部门领料核对。根据领料单成本人员编制按产品名称直接材料汇总表。财务上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非正常领料:(1)生产中设计修改:如果设计修改系新增材料,其材料成本核算与归集同正常领料;如果是更换材料,更换前的领料做退库处理,办理退库单,更换后材料成本核算与归集同正常领料。记入生产成本-直接材料.(2)生产中质量事故(生产操作或原材料缺陷)发现需要补领料,必须持生产副总或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部门签字的单子到仓库领料,仓库在领料单上标明发料名称和原因,以便存货管理人员在作材料财务成本分析时使用。其材料成本核算和归集同正常领料。财务上记入生产成本-直接材料.(3)维修领料,售后服务领料,应在材料出库单上标明维修号、维修的产品名称、物料代码、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其材料成本的核算归集同正常领料。产品维修领料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产品的售后服务领料记入营业费用-售后服务费其他领料:(1)材料的出售,同正常的领料手续,财务上记入其他业务支出.(2)产品的研发,应在材料出库单标明科研计划号,同正常的领料手续。财务上记入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3)材料的借用,应由借用人填制出库单一式三份,一份自己留存,一份送交仓存,一份送交财务部。材料的借用应及时归还。未归还,应于每月末书面文件说明原因。

2,材料的退库

对于每月发生或每批发生的剩余材料应及时在每月的25日办理材料的退库。

(1)对于生产所剩材料,应该编制红字出库单,据以退回仓库。

(2)对于车间已领未用、下月需要继续使用的材料,为了避免本月末交库、下月初又领用的手续,可以采用假退料的办法,即材料实物不动,只是填制一份本月份的退料单,表示改项余料已经退库,同时编制一份下月份的领料单,表示改项材料又作为下月份的领料出库。

3,材料的盘存

库存材料应定期清查、盘点,作到账物相符,避免差错和霉烂变质,防止积压浪费和贪污盗窃,以保护财产的安全。

库存材料的盘点采用永续盘存制。存货人员至少每季盘存一次,写出盘点报告,对于材料的短缺,应分析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四章 建立在产品、产成品保管、移交、传递制度

第二十四条,建立在产品的保管、移交、传递制度

1,在产品是企业的重要物资,要保护在产品的完整。如果保管不当,会发生丢失、毁损等情况。因此,为了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也应搞好在产品成本核算工作。

2,在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产品。在产品数量的核算是进行在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企业计算在产品成本所依据的是期末在产品结存数量,每月车间办事人员应盘点在产品,编制在产品收发结存报表。送交财务部。

3,在产品的借出由经办人员品填制在产品的出库单一式三份,一份自己留存,一份送交仓存,一份送交财务部。在产品的借出应及时归还。在产品的归还应填制红字出库单。仓存人员应设置备查账簿登记在产品借出归还情况。每月上报财务部一份。

4,为了加强在产品的数量核算,保护在产品的安全完整,成本会计人员应定期对在产品进行清查,特别是在中期和年度决算时,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5,财会部门应组织在产品等的定期盘点,发现盈亏,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做到帐实相符,应经常深入车间解决车间成本工作中的问题,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体制,应保管好成本核算资料,防止丢失和损坏,按月装订,定期归档。

第五章

加强库存商品的保管、移交、传递制度

第二十五条 为了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有必要对库存商品的入、出库核算加强。

库存商品完工时,由车间管理人员填制入库单,产成品入库单应详细标明生产计划号、物料编码、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入库经手人、仓库负责人,车间负责人签字。库存商品完工应及时。这样可以正确地计算出产品的成本,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准确地计算出企业利润额的计算。利用库存商品,可以合理调节企业的生产进度,当产成品库存增加时,应当减少产量;当产成品库存较少时,可以适当地增加产量。

库存商品出库时,无论是对外转移,还是内部使用,都应及时开具出库单,出库单应详细标明出库日期、客户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出库经手人。

库房保管人员应仔细查看实物和产成品出库单是否相符。如果不一致,应要求出库单重开。

第六章,成本分析和控制 第二十六条 加强成本分析和控制

1,成本计算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对成本进行分析,可以考核企业成本、节约材料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通过对成本的分析,还可以揭示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水平。

3,成本提供的实际成本、费用,可以作为企业的价格和利润的预测,制定有关的生产经营决策。

此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由公司经理批准之日起执行。

*****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财务部

2011年06月20日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7

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 试行) 》的内容

2013年11月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敏就做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 试行) 》 ( 以下简称“成本制度”) 的实施工作意见中, 将《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 试行) 》的主要内容概括为: 衔接两大体系, 体现两个结合, 实现三大突破。

1. 衔接两大体系

成本制度一方面与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保持了衔接, 有机整合了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产品成本核算的零散内容; 另一方面, 成本制度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进程保持了衔接, 突出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理对产品成本核算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 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内部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 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同时, 适度加入作业成本法等, 在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2. 体现两个结合

一是和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需求相结合。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是财政管理的基本要求。二是和目前行之有效的规定和做法相结合。继承了 《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行业核算办法的精髓, 充分体现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进行了改革和发展。

3. 实现三大突破

一是建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统一适用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 兼顾制度的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科学、系统地整合划分了11个行业类别, 基本上覆盖了以往发布的行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核算办法所涉及的行业范围, 保持了政策必要的延续性。三是适度引入现代企业成本核算的新实践, 促进发挥成本信息在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二、林业企业执行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 试 行) 》的建议

新制度的公布实施, 将使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工作更加精细化。但是, 在此次新制度发布之前, 由于国内没有统一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待提高。对于成本管理, 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方式方法, 新制度对企业成本管理具有指导作用。不过, 由于细则尚未出台, 新制度要想真正扎实落地, 还有一定困难, 本文结合林业企业特点, 针对新成本核算制度的上述主要变化, 提出以下建议:

1. 制定 《林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 试行) 》第二条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大中型企业, 包括制造业、农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其他未明确规定的行业比照以上 类似行业的规定执行。本制度不适用于金融保险业的企业。

林业企业属于该规定并未明确规定的行业, 因此只能比照以上类似行业的规定执行。按照1992年林业会计改革的思路, 林业企业可以参照工业和农业的成本核算办法。由于林业企业生产周期长, 多在一年以上, 与农业不同, 林业企业的自然生长增值又不同于工业, 因此工业和农业的核算办法都无法很好地适合林业企业, 尤其是林业企业的成本核算, 从1992年以来林业会计的实际情况来看, 也证实了这一点。

因此林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应该适用哪一行业的成本核算办法, 一直困扰着林业企业。本文认为, 林业企业应借着本次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发布执行的契机, 规范林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办法, 制定新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下的《林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规定林业企业执行该制度的细则。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在林业企业落地实施, 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规范林业企业的成本核算。

2. 加强管理会计在林业企业的应用

新制度更加注重产品成本的全过程管理, 如第四条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编制、执行企业产品成本预算, 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 落实成本责任制, 加强对产品生产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要求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对于林业企业来说, 发展水平不一, 东北国有林业企业成本核算历史长, 基础相对好,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多维度、多层次成本核算还是可行的。建议制定企业信息化情况下产品成本核算具体办法, 利用会计软件现有的管理会计功能设立产品预算指标, 基于新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编制成本计划, 进行成本考核与成本分析。

3. 慎重引用作业成本法

新制度第三十六条规定: “制造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 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按月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 “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条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第四十六条规定: 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企业, 可以根据经营特点和条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作业成本法等对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新制度的上述规定说明新制度引入了西方普遍采用的作业成本法, 使各项成本不再仅使用工时、分配率等单一分配指标, 勾画出了成本与资料消耗因果关系的有机组合。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篇8

关键词 钢铁;成本;数据仓库;商业智能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12-0185-01

1 数据仓库技术特点

为了更好的使用数据仓库技术,我们首先要明确数据仓库能够做什么,与常规的ERP业务系统有何差别。广义的数据仓库技术又称商务智能,英文为Business Intelligence。从技术层面上讲,商业智能不是什么新技术,它只是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综合运用。

1)数据库是面向事务的设计,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设计的。

数据库是为捕获数据而设计,数据仓库是为分析数据而设计。ERP等数据库系统通常是一个联机业务系统,随着业务的发生在不断的创造业务数据。数据仓库等商业智能工具一般不会主动的创造数据,而是收集整理已有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展现。数据库设计是尽量避免冗余,一般采用符合范式的规则来设计,数据仓库在设计是有意引入冗余,采用反范式的方式来设计。

2)OLAP委员会对联机分析处理的定义为: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种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的、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映企业维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的一类软件技术。目标是满足决策支持或多维环境特定的查询和报表需求,它的技术核心是“维”这个概念,因此OLAP也可以说是多维数据分析工具的集合。

3)数据挖掘是通过归纳的方式,在海量数据中主动找寻模型,自动发掘隐藏在数据中的价值信息。

2 钢铁企业启动成本数据仓库开发的前提条件

1)较为完整稳定的成本相关数据来源。ERP等业务系统已经较为成熟,能够产出较为全面完整的业务数据,数据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否则数据仓库这样一个分析系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在钢铁企业中主要体现在:①有一个完整稳定的计量管理体系,各生产工序的产耗等基本成本信息能够完整收集并有较高的可信度;②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及相关产副品存货、能源、销售等业务系统能够自动及时的收集成本相关业务数据。

2)明确的成本分析主题需求。ERP这类业务系统一般是先有业务,然后再构建系统,目标通常较比明确。而数据仓库作为一个分析系统是在已有的数据基础上进行提炼,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其目标往往是不明确的。这就需要在数据仓库开发前对成本数据甚至相关业务数据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知,从中提炼分析主题。

3 成本数据仓库建设的一般路径

成本数据仓库建设的一般路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成本数据仓库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它是随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业务人员的分析能力而逐步扩展,由基础的成本数据分析到成本专题分析,再到成本数据挖掘,成本分析层次逐步提高。

1)基础应用-综合成本分析平台。在成本数据仓库引入初期,可以考虑先将开发成本报表系统,它是BI的低端实现。①成本报表是需求通常比较明确,源头数据范围主要集中在成本管理数据,开发难度较低;②通过建立综合成本分析平台,满足财务管理部门日常成本分析的需要,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使财务人员从大量重复的常规手工成本分析报表中解脱出来,使数据仓库的效益尽快发挥出来;③将报表从ERP系统中转移到数据仓库,可以有效降低在线业务系统的运行负荷,使ERP和数据仓库做好各自善长的事情;④数据仓库报表系统并不是ERP报表的简单复制,它是对成本管理数据的重新审视,从中多维分析角度构建成本分析主题。

2)中级应用-成本专题分析。在数据仓库的运用比较成熟以后,可以针对成本管理领域的难点问题梳理出成本专题,建立专门成本分析数据集市。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中常见专题分析如下:①针对质量成本损失建立质量成本数据集市;②针对钢铁产品品种决策问题,建立明细产品成本计算和盈利能力分析数据集市,为品种结构战略分析、接单生产组织和品种拓展以及公司用户管理和差异化定价提供决策支持;③为解决成本标准制定问题,建立成本指标分析数据集市,为基层生产与管理人员提供现场成本管理工具。

3)高级应用-自主分析、数据挖掘。在培养一批能够熟练运用系统分析工具的业务专家后,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进入高端BI,叫做数据挖掘。通过使用OLAP和数据挖掘工具,从业务数据中提炼知识。通过将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到钢铁生产成本管理领域,可以从大量的钢铁生产成本历史数据中获得潜在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指导钢铁生产,降低产品成本。数据挖掘的方法很多,目前比较常用的有关联法、聚类法、相关性分析和偏差分析等。常用的技术有数理统计分析、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智能代理、决策树和遗传算法等。

4 成本数据仓库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数据源质量风险:源头系统数据缺失,数据异常。①严格执行源头数据源头调整原则,系统逐级确认;②数据仓库系统采用合理的数据清洗规则,异常数据报警反馈机制,并提供异常数据修正机制。

2)需求确认风险:需求不明,需求无法按时定案,反复改动、调整,影响系统开发进度。①紧密围绕项目目标,进行必要的需求控制,避免需求泛滥;②建立跨部门的项目工作小组,各部门专人负责,明确责任;③细化需求分析节点,渐进式分阶段的实施与必要的项目总结机制保证。

3)系统平台风险:选型不当,性能无法满足。①系统平台选择注重成熟性和可扩展性,满足业务系统扩展、公司规模扩张和产品发展的需要;②设备采购与项目开发同步进行,需要保证项目过程中每个节点所需配套的设备采购情况按时到位。

参考文献

[1]数据仓库.(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W.H.Inmon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杨文灏.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的比较分析[J].金融电子化,2008,2.

上一篇:有效课堂之幽默教学下一篇:跟单销售计划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