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申请书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位申请书(推荐9篇)

学位申请书 篇1

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 又称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 是国家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对较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 于199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而设置的针对在职人员申请更高层次学位的重要途径, 是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医学高层次人才。但是, 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 同等学力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规模的不断扩大, 一些问题也逐步凸显,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质量和社会声誉。虽然各级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调控措施, 但是由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特殊性以及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对该项工作认识的相对不足, 导致问题并没有被很好地解决。接下来, 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 切实提高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质量。

二、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存在的问题

(一) 培养单位质量意识不强, 管理不到位

在职医务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 是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有益补充, 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能缓解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与高层次医务人员短缺之间的矛盾。但是, 部分学位授予单位质量意识比较淡薄, 对这一制度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单位甚至盲目扩大招生规模, 将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商业化运作, 只看经济效益, 忽略社会效益。同时, 相关规章制度缺乏或不能有效落实, 培养环节走过场, 培养方案形同虚设, 不能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不能保证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质量。

(二) 在职人员不能保证有效时间, “工学”矛盾突出

以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针对的人群是在职工作人员, 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绝大多数是临床医护工作者。他们要应付纷繁复杂的医护工作, 课程学习绝大多数安排在周末和晚上, 基本上是工作为主, 学习为辅。加上现在复杂的医疗环境, 他们很难有足够时间沉下心思进行理论学习或从事课题研究。再次, 在职医务人员有很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明确指向性, 期望所学知识能明确指向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医疗工作, 期望所学知识能非常有效地服务于本职工作, 一旦二者不能有效衔接, 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而培养质量也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1]。

(三) 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功利性明显

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目的多种多样:有人确实是为了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 最终服务于医护实践。但是许多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功利性非常强, 就是获取硕士学位, 以最终促进个人的职称晋升、利益获取。他们学习兴趣缺乏, 求知动力不足, 在培养的关键环节如参加全国统考、从事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撰写学位论文等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有人甚至涉嫌学术不端, 损害了学位授予工作的严肃性, 与提高培养质量背道而驰[2]。

(四) 部分导师的责任意识尚需提高

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没有严格的入学考试, 符合条件即可进入课程学习阶段。通过国家统考和学位课程考试后, 建立导师关系, 从事课题研究。与统招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一直在导师身边不同, 大多数在职人员前期课程学习阶段还没有建立导师关系, 即使后来确立了导师关系也不能脱产从事课题研究。这就使得部分导师无形中降低了对在职人员的培养标准, 在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如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学位论文评审和学位论文答辩等一度程度上流于形式, 从而影响了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总体培养质量。

三、针对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 充分认识“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意义

国家开展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工作是培养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 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需要, 学位授予单位应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学位授予标准。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 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 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 成绩合格,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 授予硕士学位: (1)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所以, 授予在职人员医学硕士学位必须符合这些基本要求。而且, 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相比, 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在培养目标、培养口径、培养要求上是相同的, 学位证书也与统招硕士研究生完全一致。只是在学生的来源、学习方式等方面有一定区别。所以, 就教育质量而言, 既然授予的是同一学位, 那么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与授予全日制毕业研究生硕士学位的质量应该是同一衡量标准[3]。

具体来说, 学位授予单位应在准入关、学习考核关、学位课题中期检查关、学位论文书写关、学位论文评审关、学位论文答辩关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等环节制定执行与统招研究生相一致的质量考核标准, 以便真正提高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学位授予质量。

(二)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强化导师责任意识

指导教师在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位授予单位应加大力度,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提升导师的综合实力, 同时进一步提高指导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导师的责任意识。要求导师要像对待统招研究生一样对待同等学力人员进行开题报告、学位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写作。同时, 针对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的特殊性, 导师必须在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和科研思维方面悉心指导, 指导学生将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选择与学生从事的工作紧密结合的相关论题, 以他们从事的工作为基础选择课题, 用课题的结果指导学生的临床医疗工作[4]。

(三) 积极宣教, 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应针对部分学生申请学位功利性比较强的实际情况, 在制定切实可行规章制度及质量标准的基础上, 加大宣传力度, 在招生前开展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的宣讲, 让他们杜绝“混”学位的心理, 让学生充分认识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严肃性, 拒态度不端正的在职人员于门外。

(四) 拓展授予在职医务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类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在职人员申请医学硕士学位有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学术学位侧重科研能力培养同时兼顾临床能力训练。专业学位更加侧重临床能力训练, 兼顾科研能力的培养。2015年, 国家进一步扩大了在职人员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规模, 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申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有效衔接。这项工作开展既有利于人才培养又有益于推进临床医学学科发展, 更丰富了高等院校与临床医学教育基地一医院之间的医疗、教学及科研的联系与结合[5]。更加注重在职人员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提升, 更加符合医务人员的工作实际, 因而大大提升了他们思想认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位授予单位应该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 规范操作, 科学管理, 主动开展此项工作, 积极拓展授予在职医务人员硕士学位的学位类型。

开展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是对我国学位制度的有益补充, 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家应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进一步加大这项工作的监督及评估力度。学位授予单位应加大管理力度, 提高管理水平, 提高学位授予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这项工作前景更加广阔, 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

摘要: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开展,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问题作了浅析, 并初步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在职人员,医学硕士,学位

参考文献

[1]李刚.搭建移动教学平台, 解决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5 (28) 5:10-14.

[2]张立, 胡新喜.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5) 3:52-55.

[3]宋中英, 宋丹, 邹积岩, 马永红.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工作质量问题调查[J].大学 (学术版) , 2011 (4) :53-65.

[4]陈爱红, 彭欢.在职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1) 12:97-98.

学位申请书 篇2

【关键词】 同等学力;规范化;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3

【作者简介】 刘舟帆,女,硕士研究生,广西财经学院教务处

一、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进一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任仅靠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来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给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客观上推动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队伍的发展壮大。[1]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不仅为优秀的在职人员深造进修开辟了新渠道,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更多高层次专门人才,创新了培养方式。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和研究,获得硕士学位后大部分都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二)丰富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

我国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依靠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是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广大在职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及自身素质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为广大在职人员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对于广大在职人员更新知识、获得学位、适应社会发展、增强竞争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资格审查流于形式

资格审查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首要环节,只有严把“入口關”,才能有效地保证同等学力的教育质量。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培养单位对同等学力的资格审查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大多流于形式。还有一些培养单位从局部利益出发,为了扩大生源,疏于对申请者的审查,部分不够资格的申请者得以蒙混过关。

(二)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同等学力研究生绝大部分都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培养单位往往忽略了学员在职的特点,照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有的甚至采用与全日制研究生同堂授课的方式或采用与全日制研究生同样的课程体系,这对同等学力人员来说并不合适。此外,同等学力人员的课程设置不能够很好的与他们的职业需求相结合,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针对性不强。

(三)学员的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学习质量不高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学员的学习采用“在职不离岗”的形式,即学员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由于繁忙的工作和来自家庭的压力,在职人员几乎无法按时到课,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十分有限,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这就使得同等学力人员的学习时间不能够得到保障,学习质量普遍不高。

(四)导师指导不够充分,师生交流频率低

导师的指导及师生交流频率是制约同等学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由于同等学力研究生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并未对科研工作进行系统深入的了解。因此,对于同等学力研究生来说,导师的指导和与导师的交流十分重要,导师能够很好的对同等学力研究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进行启发和引导。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导师行政事务繁忙、导师所带学生过多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师生交流频率较低,导师对同等学力学生的指导不够充分。

(五)组织论文评阅及答辩不严

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对同等学力人员学术水平和能力的综合反映,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培养单位中对论文答辩要求不严格、程序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如论文没有专家推荐信,在论文评阅不知结果的情况下就答辩,论文评阅意见及专家的提问环节过于形式化,答辩中专家提出的意见在正式提交的论文中没有改正,答辩缺乏淘汰率,答辩委员会组成不符合规定等。这些答辩环节的不规范直接影响到对学位质量的把关和监督。

三、加强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规范化管理路径

(一)严把“入口关”是确保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件规定,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申请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因此,具有相关资格是申请学位的前提条件。资格审查作为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第一环节,培养单位应当对同等学力申请者的资格进行严格把关,资格审查合格者才能够允许其参加课程学习。严把“入口关”是保障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基础,同时也是确保同等学力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二)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是确保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课程设置是同等学力研究生掌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课程设置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保障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质量,促进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培养单位应结合学员在职的特点,尽可能的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三)强化目标管理,严把“出口关”是确保规范化管理的根本

学位论文水平是衡量同等学力研究生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单位应当明确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同等学力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工作,对同等学力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进行严格把关,论文评审及答辩要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杜绝不良学术风气蔓延,从而使一批优秀的在职人员获得硕士学位。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规范化管理的核心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对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规范化管理,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同时结合自身特点,科学、合理、有效地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必须政策界限明确,各个环节和步骤均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此外,在建立健全同等学力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树立全面质量关,以确保同等学力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进而做到对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娣.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9.

[2]肖静,李东阳.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0(3).

学位申请书 篇3

此外,本人跟随导师,从事____课题的研究调查,在课题组中担任了____ 的研究任务,并完成了____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调查成果,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________》。现提交硕士学位申请,请予以批准!

申请人姓名:

博士学位申请书 篇4

申请人姓名:

导 师 姓 名:

申请学科、专业:

院( 系 ):

浙 江 大 学 学 位 办 公 室 制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1. 作者填写部分必须通过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从系统中直接打印出学位申请表; 2. 表中所涉及的签名都必须用蓝、黑色墨水笔,亲笔签名,不可以打印代替;

3. 表中“博士学位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的发表或获奖情况”的填写必须规范,应按序填写作

者署名、成果题名、发表刊物名称/评奖部门、卷期号、发表/获奖时间、刊物级别或奖励级别、对应博士学位论文的章节等等;

4. 学位论文编号和评阅意见书编号由学院研究生教育科填写; 5. 表内所列项目要全部填写,不留空白;

学位申请书 篇5

尽管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在我国设置已有十多年,但人们对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性的认识依然不够清晰。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指导、论文评价等诸环节所采取的特定方式的总和[4]。培养模式是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受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时代需求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本文将以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对口腔医学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从培养目标、指导方式、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学位论文及质量评价六方面进行比较,认识这两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为做好分类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1 培养目标

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指通过培养过程,使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5]。培养目标的内容由培养方向和培养规格两部分组成,培养方向指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人,培养规格是指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应达到的水平与标准[6]。

1.1 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

口腔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科研机构培养师资和从事基础或临床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要求研究生坚实掌握口腔医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进行创造性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平科研工作的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在于掌握学术理论以及实验和科研能力的训练。

1.2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口腔临床医师;掌握口腔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所在学科的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具备较强口腔临床实践能力,具备良好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掌握从事口腔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在学科的科研方向、发展趋势、研究前沿和临床热点,并有一定的口腔医学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其培养的侧重点在于临床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与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同。

2 指导方式

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方式是指导师培养研究生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研究生指导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学徒式”(或导师式)、“专业式”(或系科模式)和“协作式”[7]。

2.1 科学学位研究生指导方式

“学徒式”培养模式源于中世纪,是一种较理想的高层次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它注重导师与学生在科研实践中的互动,强调在科研过程中实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造就,是一种典型的精英教育模式,它最大的优势是保证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与高学术水准[8]。在专业学位设置前,口腔医学研究生培养主要采用“学徒式”指导方式,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适用于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2.2 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方式

“专业式”培养模式强调课程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其培养目标兼具理论性或基础性以及应用性或功利性。“协作式”培养模式则更强调高校与其他机构(企业、医院等)合作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开发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7]。基于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临床能力的训练以及需要一定时间到本专业以外的相关科室轮转的特点,“专业式”或者“协作式”或者是两者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应该更适用于该类研究生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更充分地发挥各方面的协作作用。

3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研究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结构的主要环节。它是对受教育者知识结构所达到标准的反映,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同,两者的课程设置也就不同。

3.1 科学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口腔医学科学学位偏重于对口腔医学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方面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其关键在于通过传授系统而完整的学科知识,实现对本学科领域知识的创新与发展。因此,课程设置应该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进行构建,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以及专业课四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组合成有层次、相关联的课程体系[4]。

3.2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偏重于对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政治、外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学位授予单位应根据硕士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开设课程,课程应满足学位授予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4 临床实践

临床实践又称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连接点,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环节。口腔医学临床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在进一步获取口腔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口腔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口腔相关疾病信息的能力,病历书写和诊疗操作能力以及接触社会与病人交流的能力等。

4.1 科学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

科学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因此,对口腔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的要求比较低,仅要求熟悉了解临床医疗工作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要求,有些学校甚至不作要求,而且在时间安排上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也要短得多。

4.2 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

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训练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应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临床轮转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48 号)[9]进行,实际培训时间应不少于33 个月,达到相应专业培训标准细则的要求,完成规定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除了跟随导师在本学科专业进行临床工作实践外,还要安排时间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进行轮转。因此,与科学学位研究生相比,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时间较长,轮转科室较多,要求更高,保障了临床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5 学位论文

5.1 科学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成果。口腔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论文一般是针对口腔医学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或新技术的实验研究,要求做出具有理论学术价值的创新性成果。在创新方面侧重对前人的超越和对未知领域的开拓[10]。

5.2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口腔临床工作实际,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选题范围需与专业领域一致,鼓励与专业最新进展密切相关的自主选题。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研究报告、临床经验总结、临床疗效评价、专业文献循证研究、文献综述、针对临床问题的实验研究等。一般针对在实践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背景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方面注重创新性地将现有理论和规律运用于实践,并使其创造出新价值[10]。

6 质量评价

6.1 科学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价

口腔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评价一般采用中期考核、答辩等方式,要求学位论文所解决的学术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对临床能力的考核要求相对较低。

6.2 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价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评价一般包括临床能力考核和答辩等主要方式。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必须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进行,学位授予单位应认定其临床能力考核结果。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本文链接]http://doi.org/10.13688/j.cnki.chr.2016.15276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DB/OL].[2015-09-22].http://www.moe.gov.cn/s78/A22/xwb_left/moe_822/moe_823/tnull_255.html.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DB/OL].[2015-09-22].http://www.moe.gov.cn/s78/A22/xwb_left/moe_822/moe_823/tnull_3079.html.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DB/OL].[2015-09-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2/moe_823/201506/t20150618_190613.html.

[4]胡玲琳.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22-26.

[5]汪玲,何珂,包江波.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6):81-84.

[6]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7]吴菁.协作式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及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2):37-41.

[8]王全林.多元互补: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05(2):73-75.

[9]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的通知[DB/OL].[2015-09-22].http://www.nhfpc.gov.cn/qjjys/s3593/201408/946b17f463fa4e5dbcfb4f7c68834c41.shtml.

缩水的学士学位 篇6

来自白人中产阶级高等教育背景家庭的休·格林和特纳·詹金斯就属于此类孩子:每个人都期待着他们在六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怀揣学士证踏上社会,但他们实际上都走了一条与传统美国人不同的求学——就业之路。他们中的一个人相信仅凭一个学士学位是远远不够的,而另一个则认定学士学位是多余的。

格林先生选择了一套速成课程,这样他在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再多上一年(5年)便可拿到硕士学位。詹金斯先生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在马里兰州盖瑟斯堡举办的一个厨师培训班中,他希望他的职业先从厨师开始。

学士学位曾经是有学识、可获得稳定工作美国人的标志物,如今它正在失去优势。在更快捷、更便宜的培训计划提供有吸引力的求职新途径的同时,含金量更高的硕士学位也在入侵学士学位的传统领地,使得学士学位沦落为一块踏脚石。

研究表明,与一生都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相比,拥有四年本科学历的人的收入会更高,工作机会更多,而且一旦就业,其接受在职培训的机会也会高出一倍。这种形势使得人们挤破了大学的校门。但研究就像摄影:它们记录下的是过去的东西。过往的研究报告均未述及学士学位正在面临的既清晰又现实的危险性,那就是学士学位正在丧失价值。

刚刚卸任的高等教育研究协会会长兼爱荷华州立大学副院长哈格多恩教授指出,在高教界,有些新观点和作法是要“进一步模糊学士学位的界限及其内在含义”,由此带来了营利性教育机构的激增、研究生学历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对大学本科教育的质量和重要性的广泛批评。

有学士学位的侍者

美国高校协会的凯伦·麦克泰·穆希尔暗示,“学士学位的人干的是原来高中学历人干的活。”按照俄亥俄大学经济学教授暨美国企业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理查德·韦德的说法,这种现象被称为“螺旋式学位膨胀”。在他看来,这种现象的危险性在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无谓地负担起沉重的学生贷款。韦德教授说,“事实上谁也无法确保你能得到一份高薪工作。”而且收入差“将继续增长并扩大”的想法也多少有些不可信。

他说,拥有学士学位的人比高中毕业生的收入要高66%,也比两年制学历的人高出35%,但他同时也指出,对每个年收入超过54000美元且拥有学士学位的人来讲,从事邮递员、出租车司机或其它工作的人的收入相对就要低一些。调查显示,全国几乎有16%的侍者和几乎14%的泊车员拥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位。

迈克尔·休斯和阿曼达·库斯勒即是其中的两位,2007年时,他们在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的一家餐馆做服务生,他们三年前都是高中毕业。库斯勒女士当时已经是密歇根大学的大三学生,正在准备按部就班地完成四年的大学学业。

而休斯先生上大学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他先是在一家社区学院修学分,然后接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提供的奖学金到其州立学院继续学习,但是由于转校过程中出现差错,他没能拿到奖学金,于是不得不回到原来的社区学院学习。

就在那个时候他遇到了库斯勒。休斯说,“我有些迷茫”,于是“选择了‘休学’”。‘休学’,学生们为了评估一下自己的未来或者准备求学的资金会选择暂停学业。“事实上餐馆的给的报酬很不错。”他说,尽管经理们还会有额外的福利待遇,但“服务生挣的钱比经理要多。” 而且他还注意到,“经理们人人都有大学文凭。”

当然这一切他的女朋友也看得很清楚:“你肯定听说过有人仅凭高中学历便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从此步步高升,”她说,“但当他们失去这份工作时,又要从零开始。”不久他们开始约会,库斯勒鼓励休斯申请复学并争取拿下学位。她说,“特别是在目前,至少你要拿到学士学位——有没有用先不要管它!”

乔治敦大学教育与劳动力中心主任安东尼·卡内瓦说,几十年来一直就是这样,但现在不是了。“过去是一旦拿到学士学位就有了职场的敲门砖。”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学士学位本身不是价值所在,现在人们越来越看重的是哪个专业的学位。”他补充道,现在各种教学计划“存在明显差异,以致于取得某些学位比理学士用的时间还要短,但却更有价值。”

一般人都赞同高等教育在我们日趋全球化和以信息为载体的经济环境下非常有必要的说法。问题是:考虑到市场的需要,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最贴合个体?

卡内瓦说,教育已然变得“更有质感了,与职业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了。”这意味着学士学位的替代方案正在迅速增多。

其中既有昂贵的营利性机构也有免费的、非学历的在线培训班,比如Novell计算机技术证书或微软云技术资格证等。

哈格伯恩教授也补充说,“即使是在大学层面,我们也注意到各类证书颁发量的增加。”它们针对的是提供特定培训内容的系列短期课程。一些教育机构,比如东密西西比社区学院和马科姆社区学院在航空电子技术和汽车技术等领域,与当地雇主单位合作开办特殊培训课程。

但有报道称,一些制造业领域正在苦于合格技术工人的短缺,而各州削减经费的举动又在迫使许多社区学院转而举办成本更低的人文类课程代替职业课程。

好焊工哪里找?

奥杰伊·麦肯德里在加州贝克尔斯菲市经营一家中等规模的职业介绍所。石油公司是这个地区最大的雇主之一。大批缺乏经验的大学毕业生都期待从事管理工作,而雇主却无法找到急需的高技能工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脱节。他说,“找一个好焊工很难,而且相关的大规模培训计划也非常少见。”他还注意到,在其它专业领域,那些“需要多种技术培训”的岗位都招不够人,因为“培训课程难觅或者收费很高。”

经合组织最近的一份全球技能战略分析报告呼吁关注美国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以及笼罩在职业培训计划头上挥之不去的社会污名。如果美国能注意到这个警告,形势也许会发生变化。哈格多恩说,由于学位全面贬值,因此人们对一些证书项目反而“增加了些许尊重”。

在最近的一个早上,米切尔在金斯伯拉社区学院设立了一个有人值守的招聘展位为一档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和纽约市区域内公共频道播出的电视新闻杂志招聘无薪实习生。米切尔先生说,他不太看重成绩单。

nlc202309020432

他说,高分未必能体现一个人的主动精神、才华和工作意志。“但说到证书呢?”米切尔眼睛眯起一条缝:“我会仔细看一下他们的证书的。”米切尔同样也很看重学位的等级:“肄业证书一文不值,学士学位稍好些,硕士学位更好一些。”

在某些人比如库斯勒看来,学士学位是必须要超越的。一直以来她的目标就是做一名理疗师,当然没有研究生学位证是干不了这个职业的。即使某些职业在形式上不需要研究生学历,可有些雇主已经开始把研究生学位当作入职门槛了。

国家大学和雇主协会战略与基础研究部主任埃德温·夸克说,“在劳动力市场一直有一个渐变的趋势,即雇佣学位更高的人,特别是有硕士学位的人——注意我说的不是MBA,而是普通的硕士。”他注意到职业介绍所的很多会员单位都在雇佣工程硕士,但在他看来,学士学位就足够了。夸克先生推测,“许多攻读硕士学位的人并不准备大学毕业后直读研究生,而是倾向于先工作,”这样可以让他们更有吸引力。

然而,拥有硕士学位的美国人的供应量正在呈现爆炸式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与2000年时相比,在今天的劳动力市场上,拥有硕士学位的人增加了50%以上,而且增长率正在加速:在经济依然动荡、工作机会寥寥的情况下,研究生注册人数显著增加。

这种形势反过来又加重了一些学生的忧虑,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埃默里大学学生格林就认为“硕士学位似乎要绑架我们的求职方向了。”由于无法立刻找到好工作以及研究生云集的机构削减招聘岗位数,许多大学毕业生都在推迟实践机会,转而希望尽速拿到硕士学位。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让具备条件的大四学生修读研究生课程,这样既算到完成学士学位的学分中去又计入研究生院的学分。很显然,这样会给拥有学士学位人增加求职时成功的砝码。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杜安·拉里克称,大多数高校“都已为高分本科生建立了攻读(速成)硕士学位的某种机制。”

60分万岁——学术通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推进硕士学位教育在增加了对学士学位的需求的同时却又暴露出学士学位的弱点。

理论上讲,4年的本科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和适应职场快速变化的能力。但事实上美国的大学教育近来正遭到严厉批评,而且学士学位已经无法保证一个名为学士的人实际掌握了上述关键技能。

休斯说,在他的同学们中间,"关于成绩分布曲线和“易过课程”,有太多话要说。就像休斯经历了漫长的学位之旅一样,许多同学也都在工作和学习之间反复了好几次,“休学”然后复学。他们不在意田园诗般的校园生活,不会在草地上讨论倾心的话题,他们所关心的“就是拿到那张薄薄的纸片”。

在首次踏入大一的教室之后,时隔八年,休斯即将于今年12月份从纽约市的巴鲁克学院毕业,这份学位证书将使其踏上一个新的人生转折点。尽管国家大学和雇主协会新做的一份调查显示,今年大学毕业生中有多一半的学生没有得到工作机会。尽管来自学生债务项目的一份报告哀叹2010届的大学生面临创纪录的失业状况,但是大学毕业生的境遇依然比没有学士学位的学生好很多。

来自加利福尼亚的招聘专员麦肯德里先生说,“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学士学位所代表的应是某人有完成某事的智力水平和主动精神”,而具有上述能力的美国人不足全国总人口的30%。但麦肯德里先生与招聘专员的柯林·星格莱恩均对“学士学位本质上是职场成功的敲门砖”的说法丧失了信心。

他们的观点在于,根据他们的判断,新的一代人缺乏工作道德和对待权利的态度。由于受到来自雇主一方的压力,两位招聘专员依然将大学学位作为比较的基准。星格莱恩先生说,“我确实发现有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好学生,但我却无法让雇主单位考虑他们,因为公司有规定,想当经理就必须有学位才行。”

文化因素也要考虑。哈格达恩说,“每当报道称某人的学历比他们还低,人们就会感到不公平。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公司不稳定。”

同样地,情侣关系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学习勤奋的库斯勒完成在哥伦比亚大学三年学习之后,拿到了理疗学的博士学位,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地在费城儿童医院做了一名儿科理疗师。休斯说,女朋友的意思很清楚,如果他拿不到学位,就有可能失去她。

正像哈格达恩所指出的那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育仍是受人尊重的,”而且在有学位的人和没有学位的人之间很可能一直就存在经济与社会两方面的差距。但是职场和教育机构也在发生变化,同时,对学士学位的态度也在呈现改变的迹象。一些雇主更看重经验、技能和态度,而不是他们的学位;而另外一些雇主则从一开始就要求更高的教育程度。

另外,还有一些雇主就像雇主协会主席杰克·霍利斯特所说的那样,只“看重某些学校和某些研究领域培养出来的学士,并且要求学习成绩至少应达到GPA(平均分数)”。换句话说,他们眼中的学士学位已经贬值了。

学士学位申请书1 篇7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学院2009级***班学生郑雪清(学号*********),由于在20**~20**学年英语六级考试中,携带手机作弊,学校给予留校察看处分。我的行为给学校的同学和自己带来了损失,影响极坏。在这*年里,我认真作自我反省、努力学习,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耐心教育使我终于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受益颇多,思想有了提高,学习也有巨大进步。按学校规定,已向学校申请取消处分。

在以后的考试中,无论是学校的常规考试,还是软件水平考试或是国家统一的六级考试,我都严格律己,丝毫没有的舞弊行为,一点一滴都是靠自己做出来的。虽然有些做的不是很优秀,但是我相信自己能做好。

在这*年的时间里,我努力学习,改过自新,积极实习画图。由于当时思想懒散,怀有侥幸心理,终成大错,现在我深深地后悔我那时的错误表现。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改正不良习惯和纠正错误才是最根本的。后来,老师找我谈过,进行了思想交流。我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建议。

考试作弊违反了学校纪律,严重影响了班级和学院的集体。我为自己做的错事感到内疚,至今后悔莫及,唯有改正错误才能弥补以往的过失。做任何事都应该诚信为本。人无完人,都有自己做错事的时候,重要是自己犯的错主动承认错误,及时改正,以免再犯相同的错。

从那以来,一直对自己进行反思,对这个事情认真分析,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经过努力的学习,我也努力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各科学习成绩良好,目前也顺利结束了在****的实习。

我从小家里贫困,爸爸妈妈都只是普通的农民,辛苦劳动不说,还要省吃俭用供我大学五年读书,大学里五年,我从来没有申请过助学金,一直在外面送餐、做临时工等等,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父母年纪都很大了,五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已经把家里搞得负债累累了,看到他们日益苍老的面孔,我真的不想他们再我而操劳,古语有训:“百善孝为先”,我急切想得到工作,尽力帮助我的家人。

我知道学校有学校的有关规定,也知道自己提出这样的申请会有些荒谬,可是我需要学位证书,需要学校对我的肯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那一场考试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更加努力拼搏,也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我真诚地感谢学校五年来对我的培育,相信学校也希望我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尽快为社会作一番贡献。我希望学校能够网开一面,破例给我颁发学位证书,我一定不忘母校对我的教育和恩惠。

因此,我衷心希望校领导能给我这个改过的机会,恳请老师准予我重新申请学位。我将改过自新,努力学习,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和人生。

申请人:郑雪清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篇8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采访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着。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北大举行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老年病人的状况。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然后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当你有机会和这些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我还在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在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

听多了这样的故事,便常常觉得自己是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托着;外表看上去也还饱满,但肚子里却是空空。这样想着就不免有些担心:这样怎么能走更长的路呢?于是,“渴望年老”四个字,对于我就不再是幻想中的白发苍苍或身份证上改成60岁,而是如何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便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学位申请书 篇9

一、“效率优先”向质量价值取向变化

(一)“效率优先”价值取向阶段

从1999年到2013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9—2004年,第二阶段为2005—2013年。从表1和图1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1999—2004年为规模迅速扩张阶段,年招生数增长率和年在校生数增长率基本上超过20%以上,2000年年招生数增长率达到39.4%,体现出明显的“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

世纪之交,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效率优先”的价值倾向体现在各种政策文本和中央领导的讲话中。199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应有较大的增长”。200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指出,“研究生培养规模还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2000年和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八次和第十九次会议上均强调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研究生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3]。可见,在当时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同样获得了超规模的发展。

表1 1998—2013年度研究生发展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于1999—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1 1998—2013年度研究生发展规模变化曲线

1999—2004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体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首先,在对1999—2004年国家有关研究生招生等相关政策文本的解读和梳理中,扩招的指标和计划是以行政性的计划和指导落实的,国家意志特征明显。其次,这一时期的扩招政策属于补偿性数量增长,较大幅度的扩招打开了研究生教育的局面,同时也满足了当时社会和民众对研究生教育的迫切需求[4]。第三,研究生扩招政策缓解了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起到了人才蓄水池的功能。

在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增大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同样关注质量问题。在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就提出“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意识尚不强”,该文件提出了研究生教育工作“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的三大基本方针。应该说,这一时期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在数量与质量的张力中向前发展的,只是政策的规模扩张导向比较明显。

(二)质量价值取向阶段

数量与质量的明显错位是在2004年。由于研究生教育资源不足,以及研究生教育质量受到社会质疑,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增速开始减缓。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开始转变为注重研究生教育质量。这种价值取向体现在一系列的政策文本和举措中。

1. 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为了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包括举办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资助优秀博士生科研创新和访学等。2004年国务院颁布《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教育部于2005年1月印发了《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实施办法等。如优秀博士论文评选项目,1999—2013年全国共评选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186篇,作者获得国家资助(1)。同时,为加快提高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从2010年起,教育部决定设立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对在读的博士研究生进行资助,该年在“985工程”高校资助的博士研究生约700人。

2. 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自2006年始,教育部支持和推动部分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试点工作。200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改革试点范围扩大至所有中央部(委)属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所属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进行改革试点,继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其目的也在于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

3. 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

为了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促进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培养模式,我国政府对国家公派留学的资助力度日渐加大。“九五”期间资助15亿元,“十五”期间近22亿元[5]。根据国家留学网的相关文件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今,每年国家资助的公派留学的研究生人数达6000人左右(2)。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扩大联合培养博士生出国留学规模,继续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近年来国家对于研究生出国留学的重视程度可谓是前所未有,极大地推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4. 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估制度。

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始进行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对定期评估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位论文进行抽查的通知》,把博士论文抽检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一部分。201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提出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措施: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坚持自我评估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每5年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一次;加大博士学位论文抽检范围和力度,每年抽查比例不低于5%。该文件进一步强化了学位论文质量保证的举措。据黄宝印(2014年)的统计,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抽检博士学位论文1216篇、2532篇和3707篇,占全国博士学位授予数的2.6%、5%和6.9%,覆盖了所有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部学科[6]。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颁布《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并提出建构以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监督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形成“五位一体”的内外部质量监督和保证体系。

二、“效率优先”向公平价值取向变化

正义和公平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7]。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从教育主体的角度看,教育公平分个体公平和群体公平。纵观1999年以来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政策,研究生教育个体公平主要表现为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和奖助学金的分配机制上,群体公平主要表现为研究生教育的区域发展公平。

(一)研究生教育个体公平

2000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转折年。当年教育部、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00年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高等教育收费进入正轨。研究生学费由公费制度向奖学金制度过渡,公费生比例越来越少[8]。但研究生资助体系并未完善,尤其是针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资助工作还存在较大的问题。201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资助工作的通知》对此做出回应,指出要“切实做好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资助工作,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指出要“为符合规定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其基本学习和生活费用问题”。该政策使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与全日制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同等的奖助学金待遇。

此后每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政策均提到了奖助学金制度。2012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设立研究生助学金,将研究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由此,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制度转变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制度。2013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连续发布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有关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建立”和两个“完善”。一个“建立”即“建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制度”,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助学金范围覆盖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两个“完善”即“完善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完善奖助政策体系”。并提出“落实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研究生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以及“提高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年度最高限额,确保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应贷尽贷”的政策。至此,我国已经建立起一个长效、多元的研究生奖助学政策体系,保证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二)研究生教育的区域发展公平

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制约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样制约着区域教育的发展水平。研究生教育发展有赖于经济的需求和推动,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格局影响着该国研究生教育区域结构的形成[9]。徐为民(2005年)等人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研究生教育的相关系数是0.464[10]。表明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研究生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

根据顾海良(2006年)的研究,2005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数、博士学位授权点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授权点数的东部各数据比例均高于中部和西部比例之和[11]。政府有必要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和有效的政策倾斜,加大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区域发展公平。

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学位与研究生促进政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扩大中西部地区研究生招生规模。2009年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下达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尽可能扩大为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定向或委托培养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服务”。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

第二,加强中西部地区博士和硕士队伍建设。2009年11月教育部召开“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会议”,2010年发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促进西部地区高校博士、硕士学历师资队伍建设。

第三,加大中西部地区学位授予单位建设。2013年国家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布《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提出“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加强中西部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加强对中西部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指导。引导中西部高校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一系列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政策的成效令人举目。全国第8次学位授权审核为西部地区增列了55个博士点和681个硕士点,增长幅度分别为44.65%和45.13%,远高于其他地区[12]。王传毅(2013年)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结构将逐步收敛于协调状态[13]。

三、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并重的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

我国自1990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教育,20多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年,我国共授予研究生学位415687人,其中专业学位50937人,占12.3%。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较晚,国家政策给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较大的倾斜和关注,已逐步形成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并重的研究生教育局面。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指导和规范。

(一)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界定

为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国家在有关研究生教育的系列政策中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概念内涵和特征做了明确阐述和规定。

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科学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和《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清晰地界定了专业学位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认为“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并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的本质特征为“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

以上政策文本从认识上对专业学位进行了较为清楚的界定和阐述,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总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型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的规划

从2009年开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改以往缓慢的脚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09年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转折点,该年开始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在2010年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基本完善”。这些规定对今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要求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刚刚起步,没有多少可资借鉴的经验,又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培养模式。因此,在现实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学术化的倾向。为此,2010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改变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学术化倾向”。多项政策提出要积极引导、鼓励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支持、参与专业学位教育,创造专业学位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如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四、服务需求的价值取向

按照教育对社会其他子系统作用和影响的方向,教育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子系统的发展,即表现为正向功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政策提出的“服务需求”就是要求研究生教育发挥促进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线。“服务需求”是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服务需求”可以理解为“服务于需求”,这四个字其实指出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价值取向。具体来说,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价值取向就是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导向,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需求首先是数量上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是人才培养质量上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围绕学科自身的逻辑进行,对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响应表现得比较迟钝,学科本位的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后果就是毕业生理论水平较高,但难以将所学内容运用于生产实践,必然阻碍研究生教育正向功能的发挥。进入21世纪以来,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正是对这种传统研究生教育弊端的纠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出台和大力发展本质上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国家对专业学位硕士点的审核办法中规定以匹配区域经济规模和产业地区布局为重要指标,由区域经济规模总量决定教育资源的配给比例,由产业机构布局决定学科发展结构布局[14]。

上一篇:关于创业的个人理解感悟下一篇:学传统文化心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