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司法制度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国司法制度(推荐8篇)

美国司法制度 篇1

一、美国司法制度

美国属于普通法法系国家,普通法法系是指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它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普通法又称判例法,法官在法律创制中发挥着主要作用。19世纪中叶普通法在美国得以确立,美国法的成文宪法、联邦法律和各州法律并存等独创性制度对世界各国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陪审团制度是美国诉讼程序中的代表制度,表达了美国司法制度的特征。美国陪审团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法律或者民间惯例,吸收非职业法官的普通民众作为陪审团成员,与职业法官共同行使审判权的一种司法民主制度。1《美国宪法》第六修正案规定:“在一切刑事诉讼中,被告有权由犯罪行为发生地的州和地区的公正陪审团予以迅速和公开的审判。”当事人有权要求法院使用陪审团审判。在庭审调查和法官指示结束之后,由陪审团成员对案件进行评议,陪审团评议后投票作出裁决。如果达成了一致意见或符合制定法所规定的不一致意见则作出裁决并告知法官,由法官审查裁决书的形式要件后交由陪审团长或由法官本人在庭上公开宣读。诉讼双方有权要求法官在公开的法庭上询问每一位陪审团的成员,让他们各自回答裁决结果。2

在美国的司法发展史中,陪审团制度因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而意义重大,对美国诉讼制度的建构和运行起到了塑造性和支柱性的作用。这个制度不但作为程序的一部分而且有其自身的重要性,它影响了法庭程序的很多方面,美国法律的许多特点都是与陪审团制度环环相扣的,他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现代美国陪审团的责任是从证据中找出并认定事实、证据和事实裁决案件,具有明显的自我保护功能、教育功能和增强民众民主意识的作用。

(二)美国的法院系统设置

美国法院系统分为联邦和各州两大系统。名称和审级不尽相同,管辖权限错综复杂。法院一般是民事刑事兼理,均采取陪审制。检察官受司法部领导,配属 12 钱弘道:《英美法讲座》,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3 《联邦诉讼程序规制》第31条(C)规定,“宣告裁决时,在裁决记录到案之前,如经一方当事人要求或法庭仔细决定,可以逐一询问陪审员” 于各级法院。联邦系统法院管辖的案件主要为涉及联邦宪法、法律或国际条约的案件、一方当事人为联邦政府的案件、涉及外国政府代理人的案件、公海上或国境内供对外贸易和州际贸易之用的通航水域案件,不同州之间,不同州公民之间的争议以及州政府向它州公民提起诉讼。联邦系统法院包括联邦地方法院、联邦上诉法院、美国最高法院和专门法院。州系统法院包括基层法院、州上诉法院和州最高法院。美国的法院系统具有多层次多层级各司其职的特征,保障了美国司法系统的有效运行。

二、我国现行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司法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司法制度因其自身的缺陷已难以适应我国法律的有效实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一)司法权的地方化

从司法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或组织的关系上看,司法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受制于其他国家机关和组织。特别是由于地方司法机关受制于地方政府、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党委,由此导致了司法权的地方化。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各级司法机关应是完整统一地行使国家司法权,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国家法制和司法权的统一。然而在现行体制下,统一的司法权被地方党委、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区域所分割,各级地方司法机关已演变成“地方的”司法机关。在现行体制下,地方司法机关人、财、物都依赖于地方政府,要求司法机关独立、公正的行使司法权具有障碍

(二)司法机关系统内缺乏监督

我国司法系统内的监督主要有检察机关对审判机关的检察监督和上级审判机关对下级审判机关的审级监督。但在实践中,检察机关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难以真正实现,主要表现在检察监督的力度疲软、检察监督局限于事后监督和检察机关缺乏监督易造成监督权的滥用。

(三)司法机关不遵守程序现象普遍

与英美法系国家“程序优先”的法律理念不同,我国有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传统,往往把法律程序视为形式主义。由于我国在立法中轻程序以及程序法中国家本位主义的思想,有些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甚至认为程序法只是约束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司法机关可以不受法定程序和制度的约束。我国司法错案的发生大多出现在程序法的执行不严格和程序法本身不完善上,程序不严谨必然导致执法不规范、司法不公正。

(四)法官缺乏独立审判权

由于长期受到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我国司法机关基本上是以行政管理的方式管理司法工作。在我国的审判机关中,法官始终作为法院工作人员而不是法官个人身份出现在审判程序中,法官在具体案件审理中无权独立对外做出裁判。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法院的裁判权由审判委员会垄断,无论案件是否重大疑难,案件裁决均要通过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合议庭失去了原有的职能作用,形成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局面,导致审理与判决严重脱钩。随着近些年案件数量的大幅增多,法院的工作效率越来越成为法院发展的障碍,法院系统内的现行管理方式又导致了法官责任心的缺乏和审判工作的低效率,导致了整个社会对审判机关的信任危机。

(五)司法人员专业水平低司法腐败现象严重

我国司法系统中司法人员法律专业水平偏低,在全国法院系统25万多名法官中,本科层次的只占5.6%,研究生仅占0.25%,全国检察机关系统中,本科层次的只占4%。我国司法系统中,复转军人、通过社会招考进入司法机关的人数远远超过政法专业的毕业生。近年来我国司法腐败的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违法违纪领域越来越宽,非法所得数额越来越大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破坏了法制的权威。

三、从美国司法制度探究我国司法制度改革方向

(一)建立独立的司法系统,确保司法权统一

司法统一原则是现代法制国家所遵守的基本准则,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除了存在一个州司法系统外,还设置了一个统一的联邦司法系统。在联邦司法系统中,将整个国家划分为93个司法区,每个区包含一个联邦区法院它是联邦司法系统内行使一般权限的一审法院。3同时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对于一审法院受理 3(美)罗伯特`考特等著:《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的案件,在经过各州最高法院审理后,还可以依法通过上诉和调卷令的形式要求联邦最高法院审理。尽管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其统一的司法系统有效的维护联邦法制的实施和司法权的统一。在我国面临的司法体制改革中,改革目前的人事、财政、领导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而又独立的司法系统以确保司法权和国家法制的统一。

(二)改革监督体制,确保司法独立

美国司法体制中的三权分立体制,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权力,权力之间互相监督制约。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司法权由国家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机关和法官在行使司法权时只服从法律不受行政机关和其他意见的影响,司法权力须受到其他权力的制约。而我国的司法独立是相对于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而言的,是在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之下的司法独立,司法机关依法行使司法权时应完整地置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之下。在司法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起一套真正独立于行政机关和各级地方政权的司法系统,建立完善的司法监督机制,有利于我国司法系统的有效发展。

(三)改革司法机关内部管理体制,实现依法裁判

美国司法制度 篇2

一、司法审查制度的概念与起源

司法审查又称违宪审查, 是指美国的联邦法院 (主要是联邦最高法院) 审查国会和政府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的一种权力和制度。当然, 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由“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引发的。当时, 作为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马歇尔, 针对该案在起草的判决书中阐述了他的三条意见, 其中在第三点关于联邦最高法院的职权中, 他指出最高法院不能执行违宪的《司法条例》, 从而扩大了最高法院的司法权限, 使它拥有了宪法未明文赋予的司法审查权。对此斯坦利·库特勒有精辟的见解:最高法院“精明地拒绝接受 (1789年司法条例) 管辖权是服务于更大的目标”———确立“宪法是国家根本的、最高的法律”、“法院对宪法和法律有最后的解释权”。马歇尔此一抓“大”放“小”之举, 既替他解决了当时政治上的两难处境, 又使得“既无兵权、又无财权”“危险最少”的司法机关获得了制约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利器。

二、司法审查制度的基础

应当指出的是, 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所确立的司法审查并不是空穴来风, 它有其深厚的根基。

首先, 从社会基础来看, 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就已形成违宪的观念。英国作为宗主国, 其司法理念对北美殖民地影响很大。17世纪英国王座法院首席法官爱德华·柯克认为:大宪章与体现其基本精神的普通法是英国的最高法律, 任何违反它们的法律和判例均无效, 这一学说给北美人民灌输了“违宪无效”的观念。以此为据, 殖民地人民激烈地反对1765年英国为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而颁布的《印花税法案》, 甚至独立后的北美13国还出现了司法审查的实践。1780年新泽西州最高法院宣布州议会于1778年通过的一项关于罚没与敌人进行贸易的人的财产的法律违反1776年州宪法, 因而判决无效。同样地, 1786年罗德岛最高法院、1787年北卡罗来纳最高法院也做出类似的判决。这些州司法机关的违宪判决先例, 为美国联邦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和实践的基础。1795年, 最高法院的法官威廉·佩特森在审理“范霍恩的承租人诉多伦斯”一案时指出, 宪法是“政治体系的太阳, 所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都应围绕着它转”, “如果立法机关通过的一项法律违反了某项宪法原则, ……法院的职责就是恪守联邦宪法, 并宣布该项法律无效。”由此可见, 至18世纪末, 美国司法审查制度据以确立的社会历史基础已然具备了。因此可见, 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是偶然中的不偶然。

其次, 从理论基础来看, 三权分立原则确立的司法独立至为关键。根据美国宪法第1条、第2条、第3条首句的规定:“本宪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规定并设置的下级法院”, 清晰可见联邦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其中司法独立对违宪审查制度极具意义。1787年的美国宪法通过规定建立独立于立法、行政的司法机构、规定法官的任职、薪金等确立了真正的司法独立, 为法院审查国会和政府行为的合宪性奠定了平等的基础。

“宪法至上”则是司法审查制度得以确立的又一理论基础。当初美国的立宪者们所信奉的治国理论全浓缩于杰斐逊这段精彩的话语中了———“人人生而平等, 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获致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 人们才建立了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 则获致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宪法即是人们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与即将成立的政府间所达成的契约。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使得宪法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 而国会所通过的法律只能代表作为立法者的人民。因此一旦二者发生冲突时, 法院作为立宪者人民的代表 (即真正代表人民) 应站在宪法一边, 维护宪法的尊严及权威, 宣布违宪无效。

就中国而言, 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5次会议正式通过的, 共138条。其中在“序言”部分规定:“本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是国家的根本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又在第5条第2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由此可见, 我国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宪法至上性。但实际上宪法有无最高效力呢?在此, 我想先插引一段某学者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论述:“在美国, 法院宣布某法违宪, 就等于建立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因为立法机关自身无权修改宪法, 法国的情况正好相反。议会倘若遭遇法院的违宪判决, 可以轻而易举地制服后者的抵抗:被司法行为整瘫痪的法律既然是议会的多数采纳的, 这次他们重新以简单多数通过法案, 便可使其意志占上风。”很显然, 法国当时“至上”的宪法, 实际上对议会并没有约束力。回过头来再看看中国又是如何?根据1982宪法第5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同时又在第62条第1款第一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修改宪法”的职权。全国人大这种身兼两职的做法实有避嫌之必要。因此, 为了真正确保宪法至上, 必须另辟蹊径以图解决。

三、司法审查制度在中国的可行性

对照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司法机关对政府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司法审查已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否可行, 还须进一步探讨。

凯尔森曾经说过:“企图对所有可能的宪法提出一种统一的解决方式是不可能的:违宪审查必须根据每一种宪法各自的特点来组织。”所以, 我国在建立违宪审查时应根据国情, 确立符合自身需要的模式。由于我国在该制度上的空白, 这就促使我们须对国外的经验加以借鉴、吸收, 使自己少走弯路、收效更大。有人曾就违宪审查的司法控制做过归纳, 分成两类: (一) 分散型, 把控制权赋予某一法律体系中的所有司法机关, 这就是所谓“美国型”的控制制度。 (二) 集中型, 审查权只限于单一的司法机关享有。类似地, 集中型可以叫做“奥地利型”。中国究竟系采“美式”抑或“奥式”, 在笔者看来, 中国应对“奥式”加以裁剪, 建立起“中国式”的司法审查制度。理由如下:

第一, 就宪法审查的组织而言。“在欧洲, 先对诉讼分门别类———行政的、民事的、商事的、社会的、刑事的———再由不同的法院 (庭) 判决。宪法诉讼也同其他诉讼分别开来, 单独处理。”而美国则“一切争议, 无论性质如何, 由同一法院裁夺。”换句话说, 在美国即便是“宪法诉讼”也是一视同仁地对待, 不享受差别待遇。很显然, 中国目前的诉讼制度接近于奥式。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是我国诉讼的三大基石, 诉讼分类的观点使我们易于接受将宪法诉讼独立出来, 以专门法院或法庭来加以裁决。

第二, 就法系来说, 传统的理论认为中国倾向于大陆法系。众所周知, 大陆法系是十分强调制定法权威的, 其将法官的作用仅限于严格执行法律, 而不用考虑法律是否违宪。我国与之是极为相似的, 但这显然不同于美国。美国属英美法系, 是典型的判例法国家, 素有“法官造法”之说。通过违宪审查, 法官便可成为“消极立法者”。这在我国是不可思议也是不可接受的。除去体制上的原因, 单就法官的个人素质也无法胜任“司法审查中价值取向的、准政治的”任务。我国的法官是职业法官, 年纪轻轻就进入司法机关, 从书记员做起, 按部就班地被提升为助审员、审判员, 开始办案。“他们的职业训练, 主要是发展适用成文法律的技术性的、而非政策取向方面的技能。”因此, 采“美式”做法在目前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眼下唯一可行的只有习“奥”另辟宪法法院。当然, 在法官的任职资格方面倒是可以借鉴一下美国法官的选任条件。

第三, 从效率的角度看。“奥式”是将宪法问题交由专设的宪法法院处理, 因此工作性质的针对性和专一性使得法院可以全心全意审理此类案件, 将审判实务中的经验不断地予以归纳和总结, 在反复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 做到专而精。这不同于美国法院处理实务的庞杂性———在任何一种诉讼中都可能包含宪法问题。法官在裁决案件时, 注意力因管辖权过宽必然会有所分散。再加上美国的违宪审查属“分散型”, 各级司法机关不论级别高低, 均享有司法审查权。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全国性法律的合宪性问题必须在“各级司法管辖的层层阶梯上蹒跚挪步”, 从而大大降低法院的工作效率。相形之下, “奥式”更为优越。中国一旦设立宪法法院, 通过横向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 控制行政权的扩张, 相应地就会减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

由此, 我认为在中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是可行的。司法机关对政府行为单靠尚不完善的行政诉讼来加以制约是绝对不够的。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条的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试问若某一行政法规 (抽象行政行为) 违宪又该运用何种机制予以矫治呢?

也许有人会说我国已有检察院这一法律监督机关, 有无再设立宪法法院之必要呢?在我看来, 宪法仅将审判权赋予人民法院, 检察院是无此职权的, 再加上检察院法律监督的工作重心在于法律的贯彻执行, 内容并不涉及违宪审查, 故而设立宪法法院是必要的。

摘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是我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重大决定。如何实现法治, 需要我们汲取人类文明中的精华, 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索实践相结合。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 侧重于对立法、行政机关的监督制衡, 是值得中国借鉴学习的。本文从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概念、起源入手, 探讨了其产生的社会基础与理论基础, 提出了在中国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司法审查,法治,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7.

[2]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286.

[3]谭君久.当代各国的政治体制·美国[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276.

[4]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89.

[5]何勤华.外国法制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281.

[6]王月明.宪法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268.

[7][美]路易斯·亨金.宪政·民主·对外事务[M].邓正来译.上海:三联书店, 1996:106.

美国的司法安保举措 篇3

法院是一个解决争端的场所,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法院是一切矛盾集中之地,因此法院常被认为是所有工作场所中最可能存在潜在暴力的地方。

法官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很容易受到威胁、恐吓乃至暴力的侵害,这一现象在全世界都是普遍的。一般认为,美国法官的社会地位及其司法权威是比较高的,但这也并不必然能使美国的法院和法官免受不法侵害的困扰。加利福尼亚州法院行政办公室下设的“应急反应与安保署”于2007年做过一次调查,接受访问的855名各地区法官共报告了296起发生在2005年至2006年间所受到的各类威胁,其中24%(75件)被认为是“迫在眉睫”的。美国也发生了多起枪杀法官及法院工作人员,或者发生在法院的枪击事件,近几年影响较大的案件包括:2011年9月,在阿肯色州克劳福德郡,一个探视权案件中的当事人携带自动武器进入法院重伤了法官的助理后继续寻找法官,之后被警方击毙;2012年3月,一名凶手为窃取包含自己定罪判决与家庭暴力的文件,在华盛顿州格雷斯港郡法院内刺伤一名法官和值班警长,凶手于次日被捕;2013年2月,特拉华州新堡郡一名子女抚养权案件中的当事人持枪进入法院,并在法院大厅枪杀其儿媳和她的朋友,凶手在重伤两名警员后饮弹自尽……令美国社会对法院及法官的安全产生了担忧。

这一状况与我国目前正在发生的情况颇为类似,因此,美国在保障法院安全以及法官人身安全保障方面的一些举措和建议也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部名为《法院安保促进法案(2007)》的法律(以下简称“CSI法案”),在联邦层面上提高对法院、法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保护力度。与此同时,由时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沃伦·伯格倡导发起的,旨在推进美国及全世界司法行政管理工作的非盈利性智库国家法院中心也时刻关注州法院及地区法院的安全问题,相继出版了一系列关注法庭安全与法官人身保护方面的研究报告,NCSC也是积极推动CSI法案通过的机构。

综合CSI法案以及NCSC的报告,我们可以对美国法院及法官保护的情况做一个大致的了解。美国的司法安保工作整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专门的刑事保护

CSI法案的第二部分是对美国刑法典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修改,突出对法官的特殊保护。美国刑法不乏惩罚破坏司法秩序与司法权威行为的罪名,比如包含了我国的伪证罪及妨害作证罪、扰乱法庭秩序罪、帮助毁灭及伪造证据罪等罪名在内的藐视法庭罪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罪名。一些单行法规也有专门针对公务人员人身保护的规定。CSI法案通过后,美国刑法典在此前的基础上将法官列为独立的被保护主体,当法官及其他司法工作人员因履行职务而致使其或其家人受到侵害时,对加害人设置了专门的罚则。刑法将故意杀害司法人员的法定刑上限从10年提高至20年,针对司法人员的过失杀人的法定刑从六年上升至十年。对于持枪支或其他危险武器进入联邦法院建筑或导致枪支或其他危险武器出现在联邦法院建筑物内的行为,可判处两年以下监禁刑,单处或并处罚金。相比较而言,同样情形出现在其他联邦机构设施的,只对行为人处以一年以下监禁刑,单处或并处罚金。另外,在CSI法案出台以前,上述条款中只规定对携带枪支的处罚,CSI法案增加了“其他危险武器”的规定,但对于哪些属于“其他危险武器”,CSI法案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有研究认为“其他危险武器”的定义过于宽泛,包括鞋子、皮带、戒指、椅子、桌子、螺丝刀等在内的日常用品都可能被納入“危险武器”的范畴,在实践中可能会引起问题。当然这最终还是要留待法院来决定“其他危险武器”的范围。

增强法官及其家人的隐私保护

美国非常注重对法官及其家人身份信息的保护,尽量减少他人与法官在办公场所之外接触的机会。CSI法案将以针对法官及其家人威胁、恐吓或煽动暴力为目的获取法官限制性个人信息的,或明知这些限制性个人信息将被用于针对法官及其家人的威胁或协助暴力的行为列为犯罪,最高可判处五年监禁刑,单处或并处罚金。

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申领驾照或其他身份证件过程中可以用最高法院的地址代替其居住地址;其他联邦法院法官则可用其供职法院的地址取代居住地址。

明确法院安全的责任机构

美国法律规定,美国法警局是保障法院安全的主要责任机构。法警局下设司法安保署,负责全国范围内司法人员住所及人身的安全保障工作,对受威胁的联邦法官、法院工作人员、证人及其他人士提供人身保护。司法安保署分为司法行动部与司法服务部两大机构,司法行动部负责安全保障具体工作;司法服务部则负责安保后勤服务。司法行动部通过全国司法安保中心、保护行动办公室、保护情报办公室和行政管理办公室四个机构具体运行。保护行动办公室从事对高危险司法官员以及联邦法官的安保工作提供监督、支持和指导;保护情报办公室负责情报收集、分析,协助法警局保护任务的开展;全国司法安保中心为法院、法官及其他司法工作人员提供教育、操作和技术性指导。行政管理办公室则承担司法安保署的业务流程管理。除法警局以外,司法会议的司法安保委员会、司法部、国土安全部都会在司法安保工作中提供帮助和合作,形成了系统的司法安保框架。

提升法院设施的安检能力

法院是法官受袭击危险程度最高的地点,加之美国社会持枪自由,如果发生枪击事件,往往后果很严重。因此美国也开始重视法院设施的安检问题。NCSC专门发布了一份称为“最佳实践”的提升法院安检水平的决策报告。报告建议各级法院加强技防措施,建立控制中心负责法院所有角落的监控等等。当然,大部分措施在我国法院已经成为标配。

建立法官遇害经济补偿制度

当法官因履行职务被刺杀时,其亲属可以获得经济补偿。根据美国法典第28章的规定,法官及其他司法人员因职务行为遇害后,分不同情况,其亲属可以获得不同比例的补偿:如果该法官或司法人员只有配偶在世,则其配偶可获得法定的经济补偿;如果除配偶外还有独生子女的,则向其支付法官平均工资10%的年金;有多子女的,则向其支付法官平均工资的20%的年金,由其平均分配。

法官近亲属获得经济补偿的前提是,法官遇害是因为其履行职务行为所致。该判断由美国法院行政管理办公室主任作出并由司法会议复审确认。

强化培训提高法官自我保护意识

NCSC也提出了很多针对法官自身自我保护的报告和建议。我们一般认为美国的法官与大众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持中立形象以及维持司法权威,而这种距离感还有保护法官安全的作用。NCSC发布过多份安全建议,如果一名法官完全按照这些安全建议生活,那基本就是处于一种“隐居”状态。比如,NCSC发布的“法官及法庭工作人员101条个人安全提示”中对法官的家庭生活、电话号码、邮件地址管理、在法庭上的行为等作出指示,提示细致到建议法官经常更换上下班路线,不要在公共场合公开自己的法官身份,更不要以法官身份去“多管闲事”而是当好一个目击者配合警察调查,提示甚至涉及要求法官尽量避免使用公共卫生间、别让人家发现你的座驾等这样细枝末节的事项……

律师与美国司法 篇4

美国法律制度隶属于英美法系。在核心的庭审环节中,与大陆法系明显不同,法庭采取以律师辩论为主的抗辩制方式进行。因而可以说,律师在美国整个司法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在美国的里程碑式案例——辛普森杀妻案的司法实践中,“天价豪华律师团”作为一个最为夺人眼球的元素出现在公众视野前。因此,经过阅读相关参考书目后,我想从律师的角度入手,考察美国的抗辩式庭审法律制度。律师,究竟是成为了正义的推手,还是金钱的仆从?

首先,辛普森辩护案的“明星辩护律师团”的标志性特征便是价格及其昂贵。他们在使辛普森获得无罪判决的结果中可谓功不可没。那么,在这种律师作为关键角色出现的抗辩制中,“昂贵”是否成为了实现法律资源公平的门槛?即法律在实现过程中是否破坏了作为其基础的公平公正等核心价值。不可否认,律师与一般人一样,在自我规制过程中存在着自利的倾向。通过市场竞争的过程,法律服务越好,收费越高。即能力越是出众的律师,他们为经济实力越雄厚的委托人代理的可能性就越大。可以从辛普森案的辩护过程中看出,首先,辛普森的律师团运用了大量“技术性辩护”,通过种族主义等字眼对陪审团施加诸多影响。而事实上根据调查,在美国的刑事法庭上,像辛普森这样因获得了律师热心辩护而“逍遥法外”的委托人还是少见的。与之相比,更常见的是代理不足而非代理过度。虽然贫穷的被告有权要求法庭指定律师,但由于律师所获利益不足以支撑成本,大多数律师还是倾向于进行辩诉交易。其次,辛普森团队依靠出色的法医专家找出了公诉人侦办程序中的重大缺陷。这些在重视程序正义的美国法庭上给当庭的陪审员们施加了极大影响,也为其获释奠定了基础。在犯罪嫌疑人个人与检方的对决中,检方一般更常处于资源的优势地位。由于财力的不平等,依靠传统的抗辩方法揭露对方专家证词中的错误,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是所有诉讼方都承受得起有效挑战的成本。而公诉人和企业被告通常能负担大大超过他们对手的专家来帮助自己。只有在辛普森这样极少数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被告律师指出了公诉人证词的重大缺陷,但是据称他们在此过程中却耗费了几百万美元。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的被告并没有能力获得这种帮助。所以,无论是市场力量还是律师管制制度,都不能有效抵消这些结构性激励因素的缺憾。只要委托人的资源或经济利益太少而无法支付充分代理所需要的费用就会导致不合理的辩护。极端甚至出现了针对不负责任的律师“在庭上睡觉的三段论分析”。美国司法的探求理论的根本前提是:正确的结果产生于在公正的法庭上进行忠于当事人各方的竞争性陈述。但事实上,很多纠纷都未进入诉讼,进入的超过90%都在庭审前和解,经过庭审的也很少符合理想化了的对抗制程序模式。此模式的前提即为:对抗双方具有大体相等的动机、资源、能力以及获得相关信息的机会。事实上由于贫富差距、诉讼成本高昂、人们不能获得均等的法律援助机会,这些理性化的对抗制程序模式更像是特例。因此所谓“司法的竞技理论”的基础就变得摇摇欲坠。“对于法院的老手来说,许多陪审团就像是12个决定谁的律师更好的人,而决定法律高手分配的通常是金钱而不是公正。”对抗制允许委托人用钱购买正义,只要他们买得起。法律直接面临着成为有钱人工具的危险。可见在以律师为主角的高度市场化的抗辩制下,金钱对法律正义构成的影响力之甚。

其次,对于辛普森案,在绝大多数民众都认为他有罪的情况下,辛普森通过天才律师的帮助被无罪释放了。这给舆论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将之视作美国法律正义的崩溃。那么,在辛普森“明显”犯下杀人罪行的情况下,律师们应不应该为他作无罪辩护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刑事案件中,辩护律师实际是最重要的角色,作用在于确保无罪推定和防止检察权的滥用。当然他们有时被英雄化,有时被妖魔化。在每一个诉讼阶段,审判程序的设计既要降 ①

①《为了司法/正义:法律职业改革》 【美】德博拉·L·罗德

低错判无辜的风险,又要确保所有人都能够享有正当程序。所有制定法和宪法上的制度设计都立足于以下前提假设:被告有一个诚挚的律师代表着他的利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刑事司法体系的正当性正是依赖于称职的、具有职业道德的辩护律师们的参与——他们勤勉

②地帮助当事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为事实上有罪并不等于法律上有罪,从事了犯罪行为的委托人常常可以运用正当防卫来减轻情节。同时,罪行最残忍的案件也是公诉人最想胜诉的案件,这些案件也是政府最有可能滥用权力的案件,因而辩护律师进行审查的需要也就最强烈。美国诉讼程序对“防止政府滥用权力的可能性以及对其个人的生命、自由和尊严的影响”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即包括无罪推定、免于自证其罪和法律代理权的保障。如果律师因为委托人看似有罪或暴露了某些有罪的信息就取消其辩护,那么程序保障机制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律师提出强烈质疑的这种可能促使执法人员更好地行事职权并尊重个人权利。就好像在辛普森案侦办过程中,检方对证据采集的巨大疏漏所带来的深刻教训为其今后的规范办案敲响了警钟。不可否认,不受制约的检察权具有危险性,我们保护个体权利的文化承诺是以司法界同样承诺为这些权利进行辩护为前提的。因而,坚持检方应该遵守法律程序的律师实际是在维护法治。律师的积极辩护是美国的司法制度落实的中坚力量。但是公众依然对这些律师们心怀芥蒂。虽然人们承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但在实践中又认为罪犯的权利不应该高于无辜受害者的权利。这些律师难道可以将人的最基本道德放在一边而只顾自己的职业利益吗?这也是在辛普森案中,人们对这些天价律师们为一个“明明犯下杀人罪行”的富人作无罪辩护的最为诟病之处。在强调竞争性的抗辩制司法程序下,律师在忠于当事人与恪守道德规范的冲突应怎样调和?对于律师的角色定位,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律师应该保持道德上的中立,应该尽职为委托人辩护而不是评价委托人。根据个人权利理论,建立在道德中立基础上的“忠于当事人的原则”是保护人类自由与尊严的最有效途径。美国这种对忠于当事人的程序的信任是一种更广泛的世界观的一部分,而正这种世界观构成了美国基本的社会和经济制度基础。优先考虑人身自由的做法根植于一种更加宽泛的文化信仰。如果律师业以自己的道德价值来筛选案件的话,那么个人自由便会处于高度危险之中,结果便可能是“律师独裁”。大多数律师认为,司法界对于正义并不享有任何特权,对于其正义观念也不该承担任何公共责任。合理的代理并不是对委托人行为的认可。保证一个有效的代理不仅有利于避免一些非正义的结果,同时也强化了各种社会价值观和表达了对个人权利的尊重。

但是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如果人们不能大致公平地获得法律;如果遵守程序正义的结果往往是破坏了实质正义,那么法制体系就丧失了“公正”这一基础。现在的问题不是律师有什么权利“强加”其道德观念,而是他们有什么权利免于承担所有人应该承担的基本道德责任,不对其行为后果负责。律师们“道德上保持中立的承诺大多成为律师们代理声名狼藉的富人的正当理由,而没有成为律师们代理名声不好的穷人的正当理由。”这或许就是现实的另一个侧面。如果法治赖以存在的制度框架遭到侵蚀,那么无论是律师还是委托人的长期利益都无法得到满足。单纯忠于委托人利益的职业角色会破坏法律秩序。耶鲁法学教授罗伯特-高登说过:“为了委托人利益,提供许多法律咨询并助长违法行为的律师,很可能使法律归于无效。”从长远看,一味追求委托人个体的自我利益很可能导致委托人整体的自我毁灭。那么抗辩制中律师对委托人的忠诚与对道德的服从之间的矛盾应该怎样调和呢?律师应该怎样为其辩护行为承担道德责任呢?

律师不能仅仅依靠某种理想化的对抗制和立法程序模式来应对道德困境,要根据在特定情形下系争的全部社会利益来评价其社会义务,不能简单地退避带某种固定的角色观念中。即否认个人为公共后果承担责任的角色观念,或者过分考虑委托人和律师自身利益的角色观念。有道德感的律师需要考虑委托人的长期利益和短期需求。委托人的信任和机密有权获得 ② 《美国刑事诉讼法精解》第二卷 刑事审判 【美】约书亚·德雷斯勒 p49 重视,但必须与其他同样重要的价值进行权衡。律师们有责任防止第三方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尊重法律体系所赖以建立的诚实、公正、诚信等核心价值,促进整个法律体系的公正和有效。因此在为当事人出谋划策时至少应当从道德上提出广泛的参考意见,以免助纣为虐。

我想,抗辩制下的美国律师制度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但律师不能将其职业范式或利益置于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道德底线之前。无条件地为当事人辩护仍然是值得商榷的。“如果美国的律师将对抗辩论制更多地看作是对真理的寻求而不是一场竞技运动,那么这些道德标准就不会看似不公正了。”另外金钱在抗辩制下所起的作用有些过于强大了。如果对律师有其他的激励因素,如改善法庭指定律师的工作条件及社会的法援制度,以使法律资源的获取更为平等。为了使对抗制不会干扰发现事实和寻找解决方案,律师需要更加坦率、协作、文明。结果可能是更少的诉讼费,更少的相互攻击和不公正。从长远来看,如果体制的核心目标是公正和真理,而不是因律师运作和产生的偶然性副产品,那么委托人也会像普通大众一样从这样的体制中获益。

美国司法价值观的新发展 篇5

辨诉交易(pleabargaining)是美国的一项司法制度,指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前,提起控诉的检察官为了换取被告方作有罪答辩,提供比原来指控更轻的罪名指控、或者较少的罪名指控,或者允诺向法官提出有利于被告方的量刑建议等条件与被告方(一律通过律师)在法庭外进行争取有利于己的最佳条件的讨价还价而形成的一项司法制度。?

辩诉交易的实践最早产生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但一直处于“地下交易”,直至1970年在“Brady诉U.S.”案中被联邦最高法院认可。1974年4月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刑事诉讼规则》对辩诉交易的一般原则以及公布、接受、驳回等一系列程序作了明确而又详尽的规定,从而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辩诉交易这一司法制度的法律地位。?

然而辩诉交易在司法实践中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早在1973年阿拉斯加州检察长Gross命令全州所有检察官停止参加辩诉交易,同时期“全国刑事审判标准及目标咨询委员会”还在全国范围内大声疾呼争取在1978年之前废除辩诉交易。当然,辩诉交易非但没有被废除,反而以不可逆转之势风行全国,近年来全国90%以上的刑事案件都通过辩诉交易来结案的。在司法理论界,对辩诉交易的是非之争则更为激烈,不仅在美国国内,甚至世界各国诉讼理论界也是纷纷扬扬,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辩诉交易制度的产生发展,时间之短、阻力之大、势头之猛,决不是偶然的现象,它是适应了美国司法实践的需要的.,是美国新的司法价值观的发展在司法实践和司法理论中的反映。?

一、现实主义的司法公正观代替了理想主义的司法公正观?

司法制度和司法程序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就在于它的公正性。公正观是司法价值观中的第一要素,这是不容置疑的。围绕辩诉交易是非之争的核心,也在于它是否体现司法公正性。?

诚然,司法公正这一命题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和逻辑辩证统一的观点。古罗马的“人不能裁判有关自己的争讼”的格言不仅仅说明人在伦理境界上无法达到毫不偏私的地步,更深层次的理解只能认为,它在标榜对争讼裁判的公正性。然而,如同“正义”、“自由”这些范畴一样,公正不仅在司法实践运用中不可能具有明确而固定化的内容,即便在理论上往往也只取决于理论家和学者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下的不同理解。当然古罗马哲人及法学家的理想主义的司法公正观,无疑是公正观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社会为之梦想、为之奋斗的目标所在,因为他们把公正定义在:“把正义的法律和法律所应有的正义精神现实地运用于司法之中。”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古罗马的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得以恢复和发展,(西欧中世纪经历了一段昏暗的历史)理想主义的司法公正观是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东西,是被用来反对封建专制的炮弹,理所当然地在指导思想上占据了司法理论和实践的主导地位,强调诉讼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保障,强调客观真实地再现案件事实,强调法官的超然地位。因此,资产阶级在刑事诉讼的立法与实践中坚持并发展了无罪推定原则、无合理疑点证明原则、被告不得被迫自证有罪原则、法官独立原则以及相当数量的证据排除规则等等,用来丰富和实现理想主义公正观。而辩诉交易似乎恰恰违背了这些原则、规则,难怪持反对意义的人士把“违背司法公正”这一大帽子扣在了辩诉交易的头上。?

那么能不能说辩诉交易意味着美国司法公正的破产呢?虽然很多人就这么轻易地下了结论。笔者则不同意。?

按照理想主义司法公正观的三个体系,结合美国司法现状,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第一,公正观要求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平等地位。但是美国的法律对被告方的权利的保障过于强大,往往导致其非常容易逃脱法律制裁的后果,却损害了被害方的利益,损害了国家与公众的利益。辩诉交易并不否认保障基本的诉讼权利。在此前提下,对被告方的一些特权加以限制,从尽量避免因被告方的某些不合理特权而损害被害方、国家和公众的利益情况出现的角度,与被告方达成一种“较为公正”妥协(或者按权利均衡、利益均衡的观点,达到一种“均衡的公正”)。第二,公正观要求诉讼能客观真实地再现案件事实。一方面,美国法律规定了被告的沉默权、说谎权、不得被迫自证有罪权,另一方面,法律又对检察官规定了严格的证明要求、证明责任,用证据的排除规则、无合理疑点规则来束缚检察官的手脚。这

美国司法制度 篇6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一个自然人可以投资设立(C)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A.3 B.2 C.1 D.不受法律限制

2、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A)。A.举报

B.检举

C.报告

D.控告

3、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B)A.对应当归还的罚款,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B.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处以五十至一百元的罚款

C.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 D.向监察机关提出司法建议

4、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C)

A.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

5、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何罪?(D)

A.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

B.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6、下列哪种民事诉讼案件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审理?(C)A.当事人协议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B.起诉时被告被监禁的案件 C.发回重审的案件

D.共同诉讼案件

7、机场总体规划是实施机场总体规划区域的设施建设的(B)依据。A.基本

B.根本

C.重要

D.首要

8、我国“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方针最先是党的(A)的《决议》中提出的。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四中全会 C.十七届三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9、不属于房屋权属注销登记的有:(A)A.张某转让其房屋后应办理的登记

B.房屋灭失后,原所有权人应办理的登记 C.他项权利终止应办理的登记

D.土地使用届满,房屋所有权由国家收回应办理的登记

10、现阶段,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是(D)A.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C.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

D.非公有制经济

11、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先将社会人员聘为单位员工,之后再向其吸收资金。对于这种情形,(A)

A.应明确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B.不能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C.能否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2、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A.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B.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目标 C.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

D.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

13、反新环境保护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D)。A.责令公开、予以公告 B.责令公开、处以处罚 C.处以处罚、予以公告

D.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14、根据政府采购法规规定,财政部门受理投诉后,投诉人书面申请撤回投诉的,财政部门应当(C)投诉处理程序。

A.继续

B.中止

C.终止

D.重新组织采购活动

15、隐藏、转移、变卖、损毁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或者明知是间谍活动的涉案财物而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由(A)追回。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国家安全机关 B公安机关 C检察机关 D党政机关

16、反国家环境保护法,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C)。A.开除公职

B.进行重罚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依法行政拘留处罚

17、《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是(B)。A、地方性法规

B、地方政府规章 C、行政法规

D、自治条例

18、人民法院受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后,应当在(B)内告知对被告行为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A.7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19、8岁儿童甲在学校不慎将同学乙眼睛弄伤,双方父母因赔偿问题诉至法院。请问本案如何确定被告?(A)A、甲、甲父母为共同被告

B、甲父母为被告

C、甲为被告

D、甲父或甲母为被告

20、某直辖市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导致大批职工下岗。为了自谋生路,许多下岗职工纷纷干起了出租摩托车运输乘客的工作,一时间,“摩的”遍地开花。市政府却以影响市容为由,公布了一项规定,要求凡是从事“摩的”运营的都应当取得市政府的运营许可证。对于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正确的说法是:(D)A、市政府的规定是违法的,因为规定不能设定行政许可

B、市政府不需要设定行政许可,因为“摩的”现象属于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C、行政许可的设定也应当符合合理性原则,公民的生计比市容的维护重要得多 D、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该直辖市政府有权设定行政许可,所以该规定是合法和合理的

21、《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施行的?(C)A、2014年2月26日

B、2014年4月25日 C、2014年7月1日

D、2014年10月1日

22、在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中,审判人员的回避,由(D)决定。A.审判委员会

B.审判长

C.合议庭

D.院长

23、对于实施间谍行为但具有自首或立功表现的犯罪人(D)A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4、根据政府采购法规规定,审计机关、监察机关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监督,发现采购当事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通报(D)。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财政部门

25、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C),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A.十五年,十年

B.十年,十五年 C.二十年,五年

D.二十年,十年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中央政法委《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腐败的指导意见》主要是针对哪几类犯罪(ACD)A职务犯罪

B贪污贿赂犯罪

C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

D组织(领导、参加、纵容、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2、关于证据规定正确的有(ABCD)

A、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B、一方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C、主张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当事人,应当对该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D、自认的事实与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

3、不动产登记机构需要查验的内容包括:(ABC)A 不动产的物理特性是否是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情况 B需要查验证明材料和文件是否与申请登记内容一致 C申请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D 权利人是否已经缴纳相关费用

4、徇情枉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徇私枉法罪。(ABC)A.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

B.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

C.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 D.司法人员在提审罪犯时,失职致使罪犯脱逃

5、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哪一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C):

A.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B.依法在本辖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C.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D.依法在市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6、根据政府采购法规规定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有下列违法行为情形的,其评审意见无效:(ABCD)

A.未按照采购文件规定的评审程序、评审方法和评审标准进行独立评审的 B.泄露评审文件、评审情况的 C.与供应商存在利害关系未回避的

D.收受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7、制定《湖南省禁毒法实施办法》的目的是(ABCDE)。A 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B 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C 保护公民身心健康 D 维护社会秩序

E 贯彻《中华人人共和国禁毒法》精神

8、推进司法公正的主要路径包括(ABCD)

A.完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制度 B.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C.推进严格司法

D.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31全民守法的重要意是(ABCD)。A全民守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B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核心要素

C全民守法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 D全民守法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32普法内容上的多元性上,要注意(ABC)。A首先是宪法的普及,积极宣传普及宪法知识。

B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领域法律知识普及,如刑法刑诉等。C在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普及,如专利法、特种设备使用法等。D注重在法律实践中“以案释法”,通过鲜活的案例来进行法律知识宣传。33全民守法的落实途径是(ABCD)。

A教育普及法律知识

B鼓励公民积极守法行为 C培育法律信仰与法治文化

D建立社会诚信记录机制

9、实施间谍行为,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ABD)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给予奖励。

A从轻

B减轻

C从重

D免除

10、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CD)A、甲在实施抢劫之后,为了灭口,将被害人杀死 B、乙强奸某女,引起某女自杀

C、丙与丁通奸多年,某日,丙要丁杀死其夫,丁不同意。丙毒打丁,并砸毁其家中物品,扬言如果丁2日内不能杀死其夫,就要丁自杀,丁因不忍心杀夫而自杀身亡

D、某男与某女相约自杀,欺骗某女先自杀后,该男逃走

11、下列属于非法集资的有(BC)

A.行为人只是针对亲友或单位内部人员等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B.行为人直接向社会不特定人员吸收资金

C.行为人最初虽然只是针对亲友等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随后当行为人的亲友因此又开始向他们各自的亲友、熟人等吸收资金时,行为人明知这一情况而予以放任

D.行为人的亲友虽然向各自的亲友、熟人吸收资金,但行为人并不知情

12、某公安局以刘某引诱他人吸食毒品为由对其处以15日拘留,并处3000元罚款的处罚。刘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C)A.公安局在作出处罚决定前传唤刘某询问查证,询问查证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B.对刘某的处罚不应当适用听证程序

C.如刘某为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 D.刘某向法院起诉的期限为3个月

13、罪刑法定原则(ABC)

A.体现了法治的要求

B.体现保障人权的基本思想

C.禁止作对被告人不利的类推

D.排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14、吸毒的预防要从多方面着手,(ABD)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A 家庭

B 学校

C 儿童

D 公安机关

15、国家安全机关对用于间谍行为的工具和其他财物,以及用于资助间谍行为的资金、场所、物资,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国家安全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依法(ABD)。

A查封

B扣押

C没收

D冻结

16、关于证人作证正确的说法有(AD)

A、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B、证人出庭作证可不经法院准许;

C、证人拒绝签署保证书的,可以作证,并自行承担相关费用; D、证人有如实作证的义务。

17、哪些证据应当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ABCD)A、能够反映案件真实情况; B、与待证事实相关联; C、来源符合法律规定;

D、形式符合法律规定。

18、单位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证明材料,应当具备哪些条件(ABC)A、单位负责人签名或盖章

B、制作证明材料人签名或者盖章 C、必须加盖单位印章

D、单位负责人不需要签名或盖章

19、消费者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哪些主体要求赔偿?(ACD)A.入网食品经营者 B.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C.食品生产者

D.不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

20、《立法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下列哪几项?(ABC)A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B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以及 C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D地级市

21、根据立法法规定,需要制定法律但尚未制定法律的事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哪些事项除外?(AB)A犯罪和刑罚

B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 C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

D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22、着陆和复飞的安全,在飞行场地周围划定的区域不包括(BCD)。A限制物体高度的空间区域

B确保飞行安全的范围 C禁止修筑建筑物的区域

C限制民间活动的区域

23、汇总,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ABCD)

A.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发现的食品安全信息; B.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反映的进口食品安全信息;

C.国际组织、境外政府机构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风险预警信息,以及境外食品行业协会等组织、消费者反映的食品安全信息; D.其他食品安全信息

24、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予以处分,或者由(A)处(B)以下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国家安全机关

B十五日

C检察机关

D十日

25、沈某与刘某系夫妻关系,二人带女儿外出旅游,发生车祸全部遇难,但无法确定死亡的先后时间。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A.推定沈某与刘某先于女儿死亡。B.推定沈某和刘某同时死亡。C.沈某和刘某互不继承。

美国司法制度 篇7

所谓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是指美国高等教育遵从教育法律适用国家宪法的标准要求和程序规则自主运行的高等教育法制模式,即美国国家和社会法定教育机构及其成员和所有公民个体,以法定或合法的教育司法或准司法主体的资格与身份,按照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赋予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制定、比照和依托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提供的教育司法标准与模板,能动自主地发动、参与和保持教育法律法规的应用、创立、执行和适用的行为行动,并最终对这种行为行动做出合宪性判断、审定、裁决和修正的过程与结果。

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的实质,就是美国社会全体成员能动、规范地遵宪依法举办、从事和治理高等教育的实际操作过程与方式。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广泛关涉到高等教育主体、目标、内容、条件和方式、方法的各个层面因素,渗透和体现在美国高等教育立法、执法和司法等现实运行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根本地影响、制约和决定着美国高等教育健康运行的路径、方向、速度、质量和效率,决定着美国高等教育的成败得失和强盛衰弱。

高等教育司法适用的司宪化是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的根本指向和路径。宪法至上,依宪治教集中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的根本原则和精神。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根本地说是司宪化机制,即美国社会根本上是按照宪法的原则和精神来进行高等教育的司法化运作管理的。这不仅是因为“迟到”的美国高等教育立法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司宪化运行提供了广阔的时空与机缘,而且,深受具体社会环境和利益党派集团左右的具体高等教育立法和执法难免有局限性,只有宪法才具有超越各种特定利益党派集团的普适必然性和权威必要性的根本原则与精神———这就是,源于“自然公理”、推崇“自由与自律”、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言论出版自由”等权利,维持“有限政府”或“限制政府权力”、坚持“适当的法律程序”、“平等的法律保护”和“陪审团制度”以及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最终裁决等基本原则和精神。[1]

正是宪法中规定的这些普适必然性和权威必要性自然公理、有限政府、平等权利和适当程序原则与精神,才孕育和演化出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所遵从和依托的各种具体内容和规则。纵观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这些基本精神始终贯穿其中。1819年的“达特茅斯诉讼案”判决直指州政府挤压私立学校的扩张和滥用政府权力的行为,为彰显和保护美国公民举办和拥有高等教育契约产权和私立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1862年和1890年颁行的《赠地法》确定了联邦资助所有合格者举办高等教育的原则,有力地体现和推进了种族高等教育机会的平等;1957年“斯威兹诉新罕布什尔州”案的判决,确定了保障教师更多言论自由权利的原则。之后的《国防教育法》、《天才儿童教育法》直至《高等教育法》,都是在宪法精神指导下,具体提出、设计和推行了针对少数族群、社会处境不利人群、社会代表名额不足人群的高等教育权利保障和实现规则、规划和项目。宪法的基本人权和适当程序的原则和精神,始终是美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审视、判断和裁决各种高等教育行为行动及其援引法律是否合法的最终依据。

全民用法机制司法化是美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司法化的广泛社会基础。信任诉讼、喜好诉讼和善于诉讼,是美国公民的基本社会习性和行为特征。他们不仅坚信,美国开国先贤圣哲们制定的宪法是公正可信的,因为它依托并根植于亚里士多德、爱尔维修、卢梭、洛克等西方圣贤大师有关“自然正义”、社会契约、约束皇权和国家法制的思想沃土,吸收继承了其法源不列颠自然法、普通法(习惯法)、《大宪章》和特许法的公理公法传统精华,凝聚升华了开创合众国大业的志士仁人的智慧良愿;而且,他们更坚信,宪法确立和保障的权利和义务精神就是他们自己的化身,因而是真正为广大民众制定的“民有、民享、民治”的“圣经”,是他们的最终保护神;他们也因此有资格、权利和能力依赖、享有和适用宪法,坚信通过宪法诉讼最终能够得到宪法“圣经”的保护。

对宪法内容和精神的理解与信赖,根本地激发和孕育了美国公民的宪法诉讼倾向、勇气和智慧。面对各种世俗力量和权力的侵蚀、挤压和围剿,美国公众不仅敢于“我行我素”,凭借和依托内心尊崇的宪法“圣经”规则,积极从事高等教育思想行动的开拓创新,而且敢于提出和追究源自内心深处的发问:“这符合宪法吗?”其结果必然是走向法庭;而一句“那是不合宪法的!”[3]的警告和判定,则足以使任何违法者俯首。有了宪法这个公平而简明的标尺和利剑,美国公众都可以坦然自若地“公由心出”、直接依宪从教和司宪判教;任何高等教育不平事实和所谓的高等教育清规戒律,也都可以放心明智地交由法院和社会进行衡量和评判。

高等教育行政执法机制司法化是美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司法化的主体机制。至公至尊的宪法精神、完备繁杂的高等教育法律条文、芸芸众生的高等教育行为,最终要由现实有力的高等教育行政的执法机制和行为连接整合为一体,形成现实的高等教育进程。美国高等教育行政机构正是通过司法化运作机制和活动的开展,启动和推进着上述三方面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因素的有机整合与健康运行。

第一,美国高等教育行政执法活动有相当部分是由司法机构的司法活动来实现的。在美国,“司法部门可以被当作是一个从事解释、运用和实施法律的行政机关”,“可以恰当地纳入政府的行政部门”。事实上,“司法部门的绝大部分工作———审理提交给它的案件———都属于实施法律的范围”。[4]美国司法部门司法行为的这种行政职能,反过来也就赋予了美国高等教育行政性执法过程以强烈的司法化色彩。

第二,美国高等教育行政执法活动本身的司法化。美国高等教育立法内容详尽、细致和权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项目化法律设计把高等教育活动的事项内容、环节进程和经费支出都规定得明白无误,即使是教育目标和责任这种很难法律化的内容也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得详细完备,甚至已经到了为教育法律法规的灵活性要求进行“弹性化立法”的程度。[5]详尽的立法使美国社会的任何政治问题最终都可转化成法律问题来解决,[6]这自然就使高等教育行政执法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随意性发挥的余地。再加上《文官制度改革法》和《职位分类法》对政治任命官员和职业公务员身份、行为和职责的严格限定与规范,高等教育的整个执法过程几乎无异于示法、依法、遵法、适法和护法的高等教育司法进程。

第三,最重要的是,美国高等教育行政执法不是终极性行为和环节,除了法律本身规定的严格考责与追究之外,随时都有可能遭致涉事公民的质问、起诉和法院的司法审查,直至上诉到最高法院,成为所谓的“联邦案”。一旦至此,就有可能招致违宪司法判决。即使总统选举难分胜负的最后裁决,也要由最高法院出面定夺。当年布什和戈尔选票不相上下的白热化总统之争,就是由最高法院最后一锤定音的。这也就意味着,美国高等教育的行政执法过程,从整体上来说,是以法院或最高法院的最后司法审理判决为最终结局的,它体现和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行政执法的完整司法性过程。

高等教育国家立法司法化是美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司法化的主导机制。美国的高等教育立法同其他方面的立法一样,是由国会上下两院进行的。但是,由于美国社会终极信赖的是宪法权威,现实实践中也常常出现行政执法的违法事件。相关法律本身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直接有力地断定事件本身的合法性,因为执法人员作为当事人往往有曲解、滥用法律之嫌,而相关适用法律本身的合宪性也往往因此而令人疑虑。这样,涉嫌事件和适用法律本身就有依宪解释和适用的必要。这种涉嫌法律的最终重审诠释权在联邦最高法院,而重审判决和解释的结果也往往会推翻原适用法律,并赢得更合理、权威的法律性质,从而成为后续相似案件判决的法律依据,这就是所谓的判例法。这种源自法院判决的判例法在美国的高等教育法规中占到半数之上,“有的州几乎没有成文的法律规范”。[7]在实际的高等教育活动中,“可适用的法律并不是制定法规本身,而是法院所解释的规定,即司法注释”,也就是判例法。更重要的是,从最终重审和诠释权的确定意义上说,“……归根结底,只有这种法律才是决定性的”。[8]发挥教育司法职能的司法部门和人员因而便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立法权,他们的司法过程,特别是最高法院的司法判决过程,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立法过程了。

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极大地彰显、提升和强化了美国高等教育依照宪法基本原则和精神运行的宗旨和境界,有机地规范、连接和整合了美国高等教育立法、执法和司法组织系统的机构、事务与人员,充分地激发了全体美国社会成员能动参与使用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欲求、活力和行动,有效地形成了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和干预,迅速地推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持续地锤炼、改善和优化了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使其逐渐扬弃和超越了粗陋、混杂和保守的高等教育原生态和次生态,成为真正有机的、健全的法制化超生态存在,全面地保障、引领和促使了美国高等教育走向繁荣与强盛,并成为高等教育强国,为美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首先,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是美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美国社会法制化运行的集中体现、典型标志与根本机制。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最终把美国高等教育立法、执法和司法机构、事务和权力真正有机地连接整合在一起,在保持三部、三事、三权明确静态分立互制的基础上,形成了目标一致、有机整合、动态协同的美国高等教育法制化体制和机制,为美国高等教育强国提供了完整坚实的形态骨架、肌体支撑和协同运作机制。第一,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为美国高等教育法制化明确和坚持了公正、普适、稳定和权威的宪法性宗旨和标准,型塑和设计了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丰满形象与合理制式,为美国高等教育法制化超生态强国提供了明确的永恒目标、强劲的需求和持续的动力,有力地整合、引导、带动和匡正着美国高等教育法制化体制。第二,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动态而有机地整合了美国高等教育国会专门立法和行政现实执法部门。其一,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在维护和尊重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系统独立运作的同时,有效地打破和削弱了高等教育立法系统相对孤立、封闭与僵化的状态和属性,把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系统和行为有机地纳入教育适用司法过程之中,把抽象虚拟的法律教条现实地转化成直接适用、考量和评判现实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的标尺和手段,为美国高等教育法制化强国提供了严谨规范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立法依托和保障。其二,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为美国高等教育行政执法提供了清晰权威的实施操作的标准、模板和程序,极大地提高和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行政执法的公开性、规范性和严肃性,有效地避免了高等教育行政权力运作的虚浮空转、摩擦损耗、设槛寻租、应付怠工和铺张滥用,明显地降低和减弱了高等教育行政执法过程中腐败现象的发生和泛滥。

其次,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作为美国高等教育法制化运行机制系统中的核心机制,广泛地渗透、融合、体现、规范、制约、连接和影响,甚至决定着其他机制的实际生成、有效运行,根本地决定着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肌体生发、生态性向和形态健全的进程与价值。第一,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根本地体现、连接和决定着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运行机制、生态和形态。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真实而确切地赋予和确定其他美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以明确的能动品性、人本价值和教育意蕴,充分地面向全社会开放高等教育,最为广泛地激发、吸纳和引导了全体美国公民的高等教育参与热情、探索勇气和创造智慧。公众的广泛参与和高等教育办学的开放性把高等教育推向了全球化市场,形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生态化、社会化、民主化、高科技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等运行机制,实现了美国高等教育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肌体形态和存在生态的合理分化与分形、有机整合与健全。第二,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有效地维护和保持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连续发展和长期积淀,成就了美国的高等教育强国。一方面,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的司宪性把美国高等教育深深根植于以适当司法程序平等来保障全体公民人权的普遍自然公理和超生态的沃土旷野之中,从而为其提供了一个最具稳定性、包容性和增长性的可积累生态形态平台、轮廓和框架。以此为依托,美国高等教育获得了可无限扩张的空间和创新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在对不断出现的新案件进行客观比照、审理和判决的过程中,过滤和淘汰掉了案件中背离宪法精神及原则和以往判例成果的消极成分,蒸馏和提升出了符合、体现和丰富了宪法精神及原则和以往判例成果的精华,为高等教育的实体和精神增添了新的血液和属性。正是这种宪法精神和司宪案例升华机制,避免和消除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各种违法违宪行为可能造成的扭曲和倒退,历史地积淀、孕育、发展和成就了健康强盛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和形态面貌。

再次,健全的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打造和孕育了美国高等教育强国,进而孕育和编织出美丽的强国之梦,持续地凝聚、强化和提升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强国职能,加速推进和成就了美国世界强国的建设进程。其一,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打造和孕育的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形态,直接标志和述说着美国作为世界强国的现实和形象;其二,聚焦和突出高等教育的强国职能目标,放大和强化了高等教育的强国功能;其三,孕育、促成和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成功实践,直接或间接地为美国社会提供了探索强国之路的启示和经验,引领和加速了美国建设强国的历史进程;其四,美国高等教育强国作为美国国家-社会系统的子系统或组成部分,其强健的主体、目标、生产过程与产品都强有力地影响着美国社会-国家的强盛程度与进程。宪法精神通过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的适用、诠释、丰富和示范,日益渗透进了美国社会肌体的每一个细胞和组织,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公民的集体意识和行为准则;合理高效的司法化体制和连动运行机制直接或间接地规范、调适、优化和强化着整个美国社会运行体制和机制的司法化品性;高等教育的有效生产和产出为美国社会肌体输送了优秀公民、优质人才和强劲能量,直接构建和垒筑起强国大厦。

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有机整合的完备结构、强教强国的优异性能与突出成效,不能不提示和促使我们去努力追寻其背后的本源和历史的成因,冷静地谋求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第一,美国宪法的公理性、普适性和社会法制实践的援宪司法性是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的稳定基石。它不仅为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的孕育、诞生、发展和成熟提供了公认的法理前提和无限的可能空间,而且为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的广泛采用提供了无可辩驳的理据和必要性。第二,美国高等教育法律的生成性和继承性是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的实质性能。具体高等教育法律的制定出台不是简单地根据宪法教条推导命定而成,而是在美国宪法的精神指导和公理前提下,结合具体的高等教育现实案例,反复适用、升华和积累才能得以诞生,是众多案例法的精华汇聚和提炼。第三,健全的法制化实体和制度体系是美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司法化的实体基础。美国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实力最为雄厚的百万律师群体。联邦大法官的直接任命制、终身制及其公正化身的荣誉,强化了他们宏扬宪法精神、秉公司法断案的情感、意志、能力和智慧,使他们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中的强力主体;遍布全国的地区法院、13个巡回上诉法院和州与联邦的最高法院组成了有机化程度较高的独立司法组织系统,为高等教育案件顺利进入司法过程、向上移交和不受干扰审理提供了畅通的路径和保障;案件无涉的陪审团制度、开放的辩争对抗制度、无罪预设原则和严格的审理程序,牢靠地承载和支撑着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

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的稳定存在和功能发挥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首先,我们应明确现代高等教育强教强国的实质,注重和建构高等教育强教强国的司法化运行机制。普遍尊重每一个公民的人权,以适当程序平等保护每一个公民的高等教育权利,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够通过适于自身生态品性的高等教育更好地参与、创造和享有现代社会生产及生活,是现代国家和社会高等教育强教强国的生态化实质所在。这种生态化高等教育强教强国是人类在遵从普适性平等、自由自律理念和法理的前提下,自觉、能动地比照和适用普适性公理,判定、修正和积累自身的高等教育行为过程中动态创造和实现的,这就是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形成和生效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们要用这种生态化公理来更新和升华对宪法的诠释和适用,在不断实践和逐步强化宪法适用的司宪化过程中,凸显宪法的公理普适性,有机整合高等教育立法、执法和司法机构、事务、人员和权力,打造中国的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

其次,强化高等教育法制化实体与制度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司法化进程。美国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告诉我们,只有独立强健的司法主体队伍和组织体系、严谨科学的司法制度,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才能有坚实的载体依托和体制保障,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立法、执法和司法部门、事务和人员的司法化有机整合与运行。因此,我们应该,第一,严格和提升高等教育司法人员和机构的专业化形象、标准和地位,强化高等教育司法机构和队伍的独立性专业化权威,提升和强化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的整合引领资格和能力;设置专门的高等教育上诉法庭;明确和选任大法官并赋予其高等教育司法权利与义务、责任;实行大法官高薪制和终身制。第二,规范和改进高等教育立法程序与模式,加强高等教育立法的司法性;明确各项高等教育立法对宪法的终极依赖性和次生性,强化法律自身司宪性的可司性、能司性与必司性;明确高等教育立法的司法生成性,逐步认可和强化高等教育司法案例的立法价值和地位。第三,深层转换高等教育行政执法运作体制,严格限制和规范高等教育行政事务、机构和人员的行政行为,全面创新高等教育行政执法司法化模式,尽快推行高等教育行政人员身份角色的准司法人员化;严格按照司法适用程序和规范进行行政执法,实现真正的高等教育有限行政、公共行政、服务行政、司法行政和廉价行政。第四,尽快遴选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案件进行公开的高院审理,正式启动高等教育司法化进程,探索和逐步形成中国式的高等教育司法化运行机制模式。

摘要:美国是当今世界普遍认可的高等教育强国,美国高等教育的司法化运行模式与机制,成功地创建和实现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法制化超生态存在形态。这种机制与形态就是遵宪依法举办、从事和治理高等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司法适用的司宪化、全民用法机制司法化、高等教育行政执法机制司法化和高等教育国家立法机制司法化等方面的内容。司法化运行机制历史地扬弃和超越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粗陋原生态和嬗变次生态,有机地衍生、连接和整合了美国高等教育有机化、社会化、民主化、高科技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等超生态化机制,为美国高等教育强教强国提供了健全的骨架、坚韧的支撑和丰满血肉的生发机制。型塑和强化以司法化运行机制为核心的法制化超生态存在运行形态,当为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有益借鉴。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司法化运行模式,法制化超生态形态

参考文献

[1]李剑鸣,章彤主编.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2]任东来.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4.

[3]陈纪安.美国法律[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9.

[4][6][美]查尔斯.A.比尔德.美国政府与政治[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21,225.

[5]傅松涛.教育考责制与美国政府教育责任的强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7,(7):1~6.

[7]中央教科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61.

美国司法制度 篇8

作为“私了”的回报,美国司法部在当天的声明中说,鉴于瑞银的合作态度和补救措施,美国政府将建议取消对瑞银的刑事指控。

美国政府去年就对瑞银协助逃税提出指控。美国监管部门指称,瑞银涉嫌为持有200亿美元资产的2万名美国客户提供服务,其中大约17000名美国客户向美国国税局隐瞒了身份和账户,而瑞银为他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帮助。

去年全年,瑞银出现197亿瑞郎(168亿美元)的创纪录亏损,对深受金融危机重创的瑞银而言,尽快从美国逃税丑闻中走出来被列为今年的一大要事。

美国司法部税务部门代理主管约翰·迪西科数百万美国人正在丧失工作、住房和医疗保障,而我们当中竟然有超过5万名最富有的人却在积极寻求逃税,这令人震惊。

瑞银董事长库勒公司对违反规定感到后悔,并为这些不当行为承担全部责任。瑞银仍遵守为客户保密的承诺,但这一承诺不能被用来遮掩客户的违法行为。

瑞士联邦主席、瑞士财政部长汉斯·鲁道夫·默茨瑞士方面已经向美国政府呈交了250至300个涉嫌逃税的客户账户资料,但瑞士银行系统的保密性仍然完好,瑞士将继续坚持保护银行账户隐私权的传统。

上一篇:物业公司年会主持词(简单版)下一篇:“抗击疫情”主题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