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阶段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阶段(通用8篇)

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阶段 篇1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在项目管理理论中,风险管理并不是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并列的一个独立部分,而是将以上六方面与风险有关的内容综合而成的一个独立部分。有人曾说“所有的管理都是风险管理”,看来也不为过。

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是工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依据,风险分析是业主和承包商在招投标阶段工作的核心内容。

一、工程担保及工程保险

1.工程担保工程担保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对于招标人来说,担保需要分阶段设置实施:招标投标阶段的投标担保;工程实施初期的预付款担保;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履约担保;工程保修期保修担保。做为投标人来说,政府为保证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而设立的业主支付担保无疑给处于买方市场激烈竞争中的施工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些担保做为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的从属合同在招投标阶段必须精心设置。

(1)投标担保。投标担保可采用银行保函或担保公司担保书、投标保证金等方式,具体方式可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规定。采用投标保证金的,在确定中标人后,招标人应当及时向没有中标的投标人退回其投标保证金;除不可抗拒因素外,中标人拒绝与招标人签订工程合同的,招标人可以将其投标保证金予以没收,实行合理低价中标的,也可以要求按照与第二标投标报价的差额进行赔偿;除不可抗拒因素外,招标人不与中标人签订工程合同的,招标人应当按照投标保证金的两倍返还中标人。

(2)预付款担保。预付款担保是为了保证承包人因经营状况不良或某些原因挪用、转移预付款无法按合同规定完成相应工程内容而采取的措施。预付款担保在发包人支付预付款之日至发包人按合同规定向承包人收回全部工程预付款之日有效,担保额可根据预付款扣回情况而递减。

(3)承包商履约担保。履约担保可以采用银行保函或担保公司担保书、履约保证金的方式,也可以引入承包商的同业担保,即由实力强、信誉好的承包商为其他承包商提供履约担保。对于履约担保,如果是非业主的原因,承包商没有履行合同义务,担保人应承担其担保责任;一是向该承包商提供资金、设备、技术援助,使其能继续履行合同义务;二是直接接管该工程或另觅经业主同意的其他承包商,负责完成合同的剩余部分,业主只按原合同支付工程款;三是按合同约定,对业主蒙受的损失进行补偿。实行履约保证金的,应当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执行。《招标投标法》第46条规定:“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供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第60条规定:“中标人不履行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的,履约保证金不予以退还,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履约保证金数额的,还应当对超过部分予以赔偿”。履约担保可以实行全额担保(即合同价的100%),也可以实行分段(一般为合同价的10—15%)滚动担保。对于一些大工程或特大工程,可以由若干担保人共同担保;担保人应当按照担保合同约定的担保份额承担担保责任,没有约定担保份额的,这些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其中任何一个担保人承担全部担保责任,而其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并在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迫偿,或者要求其他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担保人在工程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担保责任。中小型工程 1

也可以由承包商实行抵押、质押担保。

(4)保修担保。在《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对工程质量保修制度作了明确规定。为了保证保修责任的落实,应建立工程质量的保修担保制度。保修担保可以采用银行保函或担保公司担保书、保修保证金的方式,也可以实行承包商的同业担保,但通用最方便的方式是采用保修保证金的形式。

(5)业主支付担保。2003年,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做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惊动了中央。业主支付担保由此而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中提出“对项目积极推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等风险管理方式”。业主支付担保是保证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为业主提供的,保证业主按照合同规定的支付条件,如期将工程款支付给承包商,如果业主不能按合同要求支付工程款,将由保证人负责向承包商履行支付责任的信用担保。业主支付担保是与承包商履约担保对等的反担保措施,它作为一种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守信履约,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的风险管理机制。

2.工程保险我国目前虽已开设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但真正投保的工程却不多,参加工程保险虽然能使建设工程发生重大损失后可以从保险公司及时得到赔偿,使建设工程实施能不中断地、稳定的进行,从而最终保证建设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但保险的缺点首先表现为机会成本增加,其次工程保险合同的内容较为复杂,保险费没有统一固定的费率,需根据特定建设工程的类型、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质、水文等条件)、保险范围、免赔额大小等加以综合考虑。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工程保险费用没有列入工程概预算。目前,纳入国家法律的保险是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建筑法》第48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据此,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属强制性保证。投保人是施工企业,也可以由施工企业委托项目经理部代办。被保险人应当是施工现场上的作业人员及其管理人员,包括房屋拆除现场的有关人员。保险期限应当自批准开工之日起至合同竣工之日止,因故拖延工期的,须办理保险顺延长续。意外伤害保险费应列入直接工程费中的现场管理费,计入工程成本。在上述工程担保中提到保修担保,但在实际操作中,值得业主在招标阶段慎重考虑的—个问题是工程保修期的风险。《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建筑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通常为几十年,几十年的事事变迁,很难实现担保责任的落实,因此工程保修期保险也许是最佳方式。工程担保及工程保险做为规避风险的常规方式,应得到招投标双方的重视。工程担保制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已经较成熟,而工程保险则需要我们继续探讨与研究。

二、工程招标风险分析 工程担保及工程保险并不能担保及转移建设工程的所有风险,建设工程自身及其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给人们全面地、系统的识别工程风险带来了许多具体的困难,建设工程风险主要来源于设计技术风险、施工技术风险、自然及环境风险、政治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合同风险、人员风险、材料设备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这些风险只能依靠项目管理人员分析预测。

1.设计技术风险。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实施的龙头,没有一个完善的设计,无从谈及招标及合同。设计变更是造成工程索赔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工程招标之前应尽量完善设计工作。只有避免在设计方案不确定时招标,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设计方案是否确定应做为是否开展招标工作的先决条件。

2.施工技术风险。在设计方案确定的情况下应研究施工方案,因为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证没有变更和索赔。每一个施工方案,无论它是传统的还是新创的,都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和局限。业主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当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时,工程变更与索赔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所以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

3.自然及环境风险。自然及环境风险包括洪水、地震、火灾、台风、雷电等是不可抗拒自然力,另外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气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等都是潜在的风险因素。招标人在起草招标文件时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不可抗力的级别加以界定,要求承包商在投标文件中充分考虑自然及环境影响对工程的影响。对不可抗力如何界定是关系到工程实施过程中风险分担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不可抗力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超过合同规定等级的地震、风暴、雨、雪及海啸和特殊的未预测到的地质条件。按照一般合同条件,这类风险应由合同主体共同承担,承包商一般只能得到工期延误的补偿。

4.政治社会风险。政治社会风险表现很多,项目管理人员除了要求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还需具备政治头脑。例如,国内某工程招标工作已完成,但此时政府投资方却发现整体投资规模过大,要求重新调整工程规模,工程开标半年以后仍未定标,投标书早巳超出了投标有效期;另一BOT引水项目,招投标工作业已完成,但由于连续干旱,水源馈乏,政府不得已迫使该项目流产。按《招标投标法》规定,出现上述情况时招标人要给予投标人予经济补偿,因此招标人应为此付出代价。以上两个举例在工程实施中不在多数,但以上两个案例却是事实,这不得不提醒招标人在招标时应慎重。目前,招标人承担最普遍的政治社会风险是拆迁问题,在城市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拆迁问题而造成的工期延误比比皆是。工程延期使得招标人要要承担工期延误及工程延期索赔的双重风险。如何解决由拆迁而造成的风险,需要招标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妥善处理。

5.合同风险。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在起草合同文件时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

(1)选择合适的合同计价形式。根据不同工程项目内容选择不同合同计价类型。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适当选择计价形式,降低工程的合同风险。例如对于施工条件较好,工程量变化不大、施工工艺成熟的项目,风险量较小,可以采用固定价合同方式,以求得承包商在竞争中较低的报价;对于工程量变化较大的项目,采取可调价合同,在工程量可能变化的幅度范围内采取不同的结算单价;对于招标阶段建材市场价较高的项目,一定要在合同增加材料调价条款,因为招标阶段与实施阶段有一个时间差,在这一个时间段攀升较高的材料降价的可能性较大,而继续涨价的空间较小。

(2)严密的语言表达。语言是合同的载体,合同是索赔的依据。完善的合同可以防止或减少争议,从而减少费用,如果在合同中没有严密的表达,很可能给工程索赔留下隐患。

(3)合理的风险分配。根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建设工程风险应由有关各方分担,而风险分担的原则是:任何一种风险都应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制的一方承担,符合这一原则的风险转移是合理的,可以取得双赢或多赢的效果。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处于买方市场,造成招标人在招标人做出很多不对称的合同条款,通过风险转移条款转嫁了,但由于风险责任与权力平衡的关

系,这种转移后面往往隐藏着更大的风险,如某些承包商,为了抵偿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加大索赔力度,将主要精力放在索赔上,不但影响工程投资,进而可能影响施工进度、质量;某些承包商由于承担了较大的风险损失,不得不依靠偷工减料争取利润空间;甚至某些承包商由于风险造成的压力,无力施工,企业倒闭等。由此可见,合理的风险分配显得同样重要。

①从工程整体效益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因为项目参加者如果都不承担任何风险,则他也就没有任何责任,当然也就没有控制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搞好工作。因此只有让各方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通过风险的分配以加强责任心和积极性,达到能更好地计划与控制。

②公平合理,责、权、利平衡。一是风险的责任和权力应是平衡的。有承担风险的责任,也要给承担者以控制和处理的权力,但如果已有某些权力,则同样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二是风险与机会尽可能对等,对于风险的承担者应该同时享受风险控制获得的收益和机会收益,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参与者勇于去承担风险;三是承担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承担者应该拥有预测、计划、控制的条件和可能性,有迅速采取控制风险措施的时间、信息等条件,只有这样,参与者才能理性地承担风险。

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阶段 篇2

并购是指兼并和收购。兼并, 又称吸收合并, 就是说两家或更多在经济上有着共同点的两个独立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的, 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收购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 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 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与并购意义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为一个新的企业, 合并完成后, 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

企业并购是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 它能扩大企业规模, 扩大市场, 降低风险, 合理配置资金, 减少经营费用, 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效率水平。不管是兼并还是收购, 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企业营业利润, 提高企业知名度, 从而上市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

并购的风险可以分为信息不对称风险、决策风险和实施风险:

1、信息不对称风险是指企业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对收购方的了解与目标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相比可能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行为。

2、决策风险是指收购方做出收购战略决策的时候所出现的方向性的错误。

3、实施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以及最后的系统整合上面临的风险。而且企业也存在几个潜在危机, 例如营运风险、融资风险、反收购风险、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风险以及资产不实风险等问题。

二、并购过程及风险分析

并购过程一般可分准备阶段、谈判阶段和签约、成交阶段。

(一) 准备阶段

1、明确并购动机和目的。

企业首先应明确为何要进行并购, 并购的目的是什么, 企业并购的动机一般来说就是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获取品牌和销售渠道等。企业应结合自身结构能力, 包括内部收购团队组建、自身战略运营财务的能力分析, 对本公司和所在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商业机会和风险等因素进行测算, 确定那些活动可以给企业交易带来附加值。

2、制定并购战略。

在制定并购战略时, 要选定目标公司的行业及其产品、目标公司所在的国家及目标公司的规模, 一旦发现合适机会, 企业应就并购可能性和企业内部利用市场优势避免风险的解决方法进行评估, 并对目标公司产品的销售市场及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全面的分析, 策划一个大致的并购方案。

3、成立内部并购小组。

内部并购小组应由公司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领导组成, 并购小组应熟悉评估过程中涉及的法律、会计、财政等各方面的知识, 以保障快速应变和决策及对外联络的畅通。

4、选择并购投资总顾问。

并购目标一旦选定, 即用不同的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因为如果收购价格过高, 股东的投资回报就受到影响。一般选择知名的咨询公司、会计公司或律师事务所担任并购投资总顾问, 如果是大型跨国并购, 则需聘请投资银行担任并购总顾问。

(二) 谈判阶段

1、寻找目标公司。

2、筛选目标公司, 从中挑选理想的2~3家公司。

3、了解目标公司股东背景、股权分配等问题, 并向目标公司发出正式洽谈的邀请。在了解过程中, 要跟前期对该公司的了解进行比较, 看是否存在误差, 这部分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如果发现与前期有很大的误差, 就应该重新制定战略方案, 看看是否真得适合自己公司的发展, 是否可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4、聘请税务、审计顾问和律师参加与目标公司的谈判。税务、审计顾问和律师可以从侧面全面分析目标公司的经营状况及估算资产价值等问题, 从而保障自己公司的利益。在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中, 吉利从2007年起, 开始于沃尔沃公司开始接触, 并开始招纳中国车业精英人才组成团队, 从审计师到并购的销售人才, 不断了解并购方面的知识, 这都奠定了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基础。通过十多次专家会议, 以及到沃尔沃现场观察, 针对福特起草2, 000多页合同, 进行多次修改批注, 最终完全掌握情况。

5、签订并购意向书。意向书内容包括并购意向、非正式报价、保密义务和排他性等条款。意向书一般不具法律效力, 但保密条款具有法律效力, 所有参与谈判的人员都要恪守商业机密, 以保证即使并购不成功, 并购方的意图不会过早地被外界知道, 目标公司的利益也能得到维护。

6、制定对目标企业并购后的业务整合计划。整合计划包括对目标公司并购后的股权结构、投资规模、经营方针、融资方式、人员安排等内容。整合计划是赢得政府担保和商业银行贷款的关键因素。新公司应具备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明确的远景规划。规划应尽早作出, 并附有详细计划。整合计划关系着并购是否可以顺利实施, 合并之后两家企业是否可以顺利运营。在整合过程中会出现实施风险, 也是整个并购过程最重要的环节。在海尔并购美泰的案例中, 如果海尔收购美泰, 将面临在美国境内推广两大品牌的问题, 为推广美泰品牌注入资金。整合美泰其实相当于重新组合, 就像拼图一样, 都是一些碎片, 需要你一点点拼成, 推广品牌的同时不光要整合美泰, 更要注重自身品牌海尔, 另外推广品牌的同时需要资金的不断注入, 市场上还有很多很强大的对手, 而且在美国这样的一个经济强国, 每天的经济交易额都很大的国家, 每一步都要很谨慎, 每一个决定都会给两个公司产生影响, 如果海尔一味的把资金投入到美泰, 假如整合失败, 不仅美泰, 连海尔都可能宣告破产, 所以在没有完全之策的前提下海尔放弃整合美泰, 其实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7、开展尽职调查。从财务、法律、技术、税务、制度控制、合同、养老金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对目标公司进行资产评估与财务审查, 摸清目标公司的负债结构、偿还能力、盈利来源与前景等真实情况, 以降低并购风险。在开始做尽职调查前, 应准备好给目标公司的问题清单, 并协商好进入资料室及实地考察的时间。

8、与目标公司股东谈判, 讨论尽职调查报告, 起草并购协议。在起草并购协议时, 要以本公司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所掌握的情况, 以及未来可能会涉及到的问题还有当前的经济宏观情况, 综合分析, 再起草并购协议。

(三) 签约、成交阶段。

买卖双方就并购合同达成一致后, 即可安排合同的签署时间和地点等细节。并购有限责任公司的合同文本需经得公证机关公证。

并购合同应对资产移交手续有明确的规定。并购方一般先将合同款项汇入公证师的账下, 待全部资产和文件经清点和核准无误后, 方通知公证师付款, 同时将资产转移到并购方名下。至此, 并购才算正式结束。

三、其他风险因素分析

(一) 政治因素。

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一经济制度使得我们国家有很多企业是国有企业, 在并购过程, 如果涉及到跟国外企业并购问题时就会出现阻碍, 在海尔并购美泰的案例中, 海尔目前虽由私人管理, 但仍然由国家控股。在各种媒体的渲染下, 海尔被描述成危险的外国掠夺者, 渴望从美国买家手里抢走有价值的资产。而与海尔并购案同时间的中石油并购案也被认为政治到因素, 这成为收购失败的另一原因。政治问题一直是每个国家的敏感话题, 不论是什么, 一旦牵扯政治, 都会变得很谨慎, 如今的海尔依然有国家掌握, 所以现在贸然要收购兼并美泰势必会引起美国方面的反响, 会使得美国经济市场不稳定, 美国一直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 中国从21世纪以来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不论是从之政治方面来说, 还是中美关系来说, 海尔收购美泰确实不是一个好的事情。

(二) 文化因素。

在跨国并购案中, 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并购过程中, 往往面对的是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差异与冲突, 在两国之间, 我国所面临的问题似乎更大一些, 在过去的经营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 这种企业文化在高层管理人员心理根深蒂固, 很难改变, 很容易将过去经营成功所采取的管理模式运用到被并购企业中去。然而, 西方被并购企业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企业环境, 它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度高, 具有较强的种族优越感, 同时对中国企业文化的认同度普遍偏低。在海尔并购美泰中, 海尔美国公司发言人在被问到如何联系海尔管理层时, 只撂下一句“我也不知道”就没了下文。而正是海尔拒绝了《Des Moines Register》 (美泰所在州的地方媒体) 的采访, 从而给当地民众传递了一个负面的信号。此举引起美泰当地工人的不满。工会在跨国收购中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失去了工会的支持, 海尔的竞购自举步维艰。没有做到及时与美泰员工沟通, 这也是一个文化差异上的因素, 他们不了解你的处理方式, 自然会有所顾忌, 导致并购失败。

四、结论

世界不断地发展, 经济也在迅速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势必导致并购热潮, 并购不在局限在国内, 而会出现更多的跨国并购。在并购过程中要不断注意风险因素, 信息不对称因素、决策因素、实施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以及更多潜在的因素, 成功的前提是要谨慎, 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并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利益最大化, 资产不断增加, 占领市场份额, 从而成为业界佳话。

参考文献

[1]洪军.并购过程中的企业文化融合.2012.8.9.

[2]杨静.沃尔沃恢复盈利, 吉利白衣投资初见成效.2014.1.22.

[3]尚素萍.浅议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企业研究, 2013.2.

[4]刘明.妥善处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政治因素.

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阶段 篇3

【关键词】 并购; 交易; 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企业并购的流程包括计划决策→交易执行→运营整合,企业并购流程各阶段存在不同的财务风险。在交易执行阶段,企业要决定并购的支付方式和融资策略,从而会出现支付风险和融资风险。

一、支付风险

(一)支付风险应考虑的变化因素

目前,并购主要有三种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企业应充分考虑交易双方资本结构,结合并购动机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如果选择的支付方式不当,就会造成并购失败,带来财务风险,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时应考虑不同的变化因素。

1.流动性的变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采用的支付工具能否获得充足的流动性来源,以及现金头寸的影响。

2.控制权的变化。即某种支付方式采用后,会导致并购方现有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如在支付工具使用的时候,由于存在债权转换为股权的可能性,造成股权结构变动和股权稀释,使企业老股东拥有的企业权益比率下降甚至失去其控制权。

3.收益的稀释。若采用某种支付方式使企业股本增加,就会导致原有股东的收益被稀释或摊薄。

4.资本结构的状况。如果企业为实现并购而需向外部贷款,由于提高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改变了财务杠杆比例,就会使企业财务风险上升。

5.融资成本的差异。企业在并购中常用的融资方式一般有借贷和发行股票两种,企业通常选择其中成本比较低的金融支付工具参与并购。

(二)现金支付并购的特點

现金支付是指并购方一次或在指定的时间内分几次支付现金给目标企业的股东,借此取得目标企业的所有权的并购行为。现金交易的优点在于交易简单、迅速,不会使并购企业原有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动,引起控股权的转移和收益的稀释。其弊端有两点:一是收购方短期内要有大笔现金支出,如果并购企业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而必须以公司手持现金支付,则公司压力很大。二是出售方收到现金后,账面上出现一大笔投资收益,应交的收益所得税也增加不少。同时收取现金,放弃股权使被并购企业股东不能拥有并购后形成的新企业的股东权益。因此,并购方决定采用现金支付之前,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公司短期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在并购方采取一次性现金支付的时期里,并购方在短期内有无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是公司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2.目标公司中长期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如果并购方采取的是分期支付的方式,相对于一次支付方式来说,公司所面临的现金压力要小得多。

3.筹资成本。并购应对公司自由的资金与通过公开发行债券、股票所筹资金的成本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佳的资金组合方式。

4.税收问题。当前大多数国家的税法都规定,投资者出售股票所获得的收入为资本收益,需要就其增值部分缴纳资本利得税。由于并购方采取了现金支付的方式,使得目标公司原有的股东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提早了纳税的时间,不能够享受税收上的优惠。

(三)股权支付及其特点

股权支付方式是指并购方通过增发新股,以新发行的股票交换被并购企业的股票,或者发行新股取代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股票,从而取得对被并购企业的控股权。实际上,股权支付方式将使两家公司相互持股,结合成利益共同体。股权支付的优点在于:收购方不会被迫支付大量现金;目标公司的股东能自动转成新的公司的股票,所有权得到有效的转移,没有因此失去他们的所有者权益;出售方由于没有得到现金收益,避免了所得税的支出。其不利的一面在于:由于增发新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司的股权结构,稀释了原有股东的所有权,甚至可能使某些老股东失去控制权;股本扩张可能稀释每股收益,导致估价下降。故在采取股权支付决策时,需要对以下因素加以考虑:

1.并购方的股权结构。并购公司发行新股以换取目标公司股票的行为,显然会对自身原有的股权结构产生影响。随着在外流通股票数量的增加,势必会造成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的摊薄,进而引起股价的下跌,也就会给企业带来股权稀释风险。

2.财务杠杆比率。并购时融资增发新股可能会改变公司原有的财务杠杆比率,导致最佳资本结构的破坏,带来并购及经营风险。并购方应从杠杆比率、资本结构等方面考虑股票支付方式的合理性。

3.当前股息收益率。通常情况下,股东都希望得到较高的股息收益率。在股息收益率较高的情况下,发行固定利率水平较低的债权证券对并购方更为有利;反之,增发新股就比各种形式的借贷更为有利。因此,并购方在决定是否采取股权并购方式时,需要考虑股息收益率和借贷利率水平的高低。

4.股价水平。当前的股价水平是影响企业是否采取股权并购的重要因素。股价处于较高的水平,以股权的方式来并购对目标企业就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其增发的新股对目标企业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否则目标企业有股东不愿持有并购企业的股票,甚至抛售其股票,此时并购企业就不可能以股权并购的方式来实施并购。

5.相关证券法规的限制。公司发行新股时会受到证券交易会的监督及其所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的限制,另外新股发行的手续相对而言比较繁琐,会使得竞争对手有充裕的时间组织竞购,亦会使不愿意被并购的目标公司有时间布置反并购措施。并购方为了保证并购的成功性,将不得不提高收购的价格,导致实际收购成本的上升。

(四)混合支付

混合支付是指主并企业的支付方式为现金、股票、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的组合。混合支付能比较好地解决纯现金支付带来的资金压力或者债务压力,又能根据企业自身以及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合理安排二者的比例,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但混合支付也是有风险存在的。由于对企业的资本结构确认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资本结构偏离风险的发生是可能的,而且混合支付不能一次完成整个支付过程,多种支付方式的连续性很难保证,这样会延迟整个并购进程,给后期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国外有关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表明,并购案件总数的一半以上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其次为股票支付方式,而采用综合证券支付方式的只占并购案件总数的10%以下。由于受资本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我国在并购中,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创新的支付方式还没有得到广泛运用,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仍是两种最重要的支付方式。

二、融资风险

(一)融资风险的含义及影响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会对企业的负债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通常可以采用的融资渠道有: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股票和认股权证。由于并购动机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和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有很大的差异。如企业的并购动机是包装后重新出售,就需要投入充足的短期资金,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对企业来说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若企业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二)影响融资风险的因素

1.融资结构。融资结构包括企业资本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结构。债务资本中包括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结构等。企业融资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融资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比如杠杆并购,当实际的并购效果达不到预期时,将可能产生利息支付风险和按期还本风险。在以股权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当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时,会使股东利益受损,从而为敌意收购者提供机会。即使完全以自有资金支付收购价款,也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2.融资的支付方式。企业并购所需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额的大小与主并企业采用的支付方式有关。常用的支付方式包括:现金支付、换股并购、卖方融资和混合支付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不同的支付方式将向市场投资者传递不同的信息,这是影响并购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比如现金支付,首先需要一笔足额的即时现金;其次,并购规模常常受到获现能力的限制;最后,被并购者因为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而不欢迎现金方式,这会降低并购成功的机会。又如换股并购会改变并购企业的股权结构,稀释主并企业对并购后企业的控制权,并可能摊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

3.筹资能力大小。筹资能力包括内部筹资能力和外部筹资能力两个方面。企业内部筹资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有关的税收折旧政策等因素;外部筹资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盈利水平和资本结构。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企业若届时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用,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比如用短期融资来维持目标公司正常营运的流动性资金需用,用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来筹集购买该企业所需要的其他资金投入,在并购企业不会出现融资危机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资本成本,力求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另外还要考虑税收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 辛向国.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J].商业会计,2007(03):36-37.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阶段总结 篇4

按照全县廉政风险防控暨党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全县廉政风险防控的意见>的通知》(〔2012〕13号)文件精神,为规范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推进工会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结合单位工作实际,经研究决定,在我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现将第一阶段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规划落实,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1、加强组织领导。

工作开展伊时,我单位及时成立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主席任组长,常务副主席、副主席及各部室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单位的权职梳理工作,各部室积极主动的配合这一工作的开展。

2、制定规划计划。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保证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我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目标任务,明确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步骤方法与组织领导等内容,大体上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实施,即宣传动员阶段、权力梳理阶段、风险排查和评估阶段、制定防控措施阶段,对阶段性工 1

作重点进行量化,并根据新情况、新形势对工作规划进行调整或补充。

3、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意识。

单位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榜样,召开专门会议,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宣传、动员,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向更深的层面、更广的领域发展。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理解,完善了各项制度。

二、务实创新,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顺利实施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我单位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明确各部室责权后,各部室积极主动,从摸清底数、明确权职、完善规程、规范运行、强化监督、预防腐败入手,各部室具体经办人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通过逐个剖析以前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潜在或者隐藏的权力事项,做到工作流程编制过程中不漏一项权职,不丢一个环节;在第一阶段编制结束后,各分管领导严格把关,在认真组织、仔细修改后,反馈到各经办人员;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工作规程及时协调修改,对于敷衍应付、不符合要求的退回重办。

开展此项工作以来,我单位认真贯彻上级工作指示精神和部署,以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为载体,立足工作本职,踏踏实实地开展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规范

工作流程,努力达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规程在法律内操作,管理在发展中进步,资金在监管下使用。

廉政风险点排查确定阶段情况汇报 篇5

阶段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计划》和十七届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加强监督,注重预防,增强防腐、反腐工作实效。现将我单位开展廉政风险排查确定阶段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精心谋划,打好基础

单位高度重视廉政风险排查防范工作,明确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我院先后组织学习有关廉政工作文件和规定,学习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领会精神实质。通过学习,使大家提高了认识,统一思想,了解并掌握查找风险点的原则和方法,充分认识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的重要意义。二是组织领导到位。通过成立廉政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我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各部门相互配合的良好氛围。三是宣传教育到位。通过宣传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自觉参与到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中来,主动查找风险点。

2、做好学习培训工作

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单位主要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制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有关规定,使干部职工全面领会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工作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精神。

二、全面界定、选择重点、强化排查

1、认真开展风险点自查工作。要求全院干部职工进一步明晰岗位工作职责,梳理岗位工作运行程序,通过对各自工作内容的梳理,认真剖析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做好个人廉政风险点自查工作。

2、明确风险、选择重点、强化排查。单位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分领导岗位、中层岗位、重要岗位和普通岗位四个层次进行风险点排查,通过岗位人员自己找,其他岗位人员帮助提,我院共查找岗位风险点16个,其中领导岗风险点4个,中层岗风险点4个,重要岗风险点5个,普通岗风险点3个。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深入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形成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良好工作格局。

地区儿童福利院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第一阶段小结 篇6

工作第一阶段小结

根据《中和中学2012—2013加强廉政内附防控工作方案》,现就开展第一阶段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工作机构。在中学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支部书记张积韬任组长,其他党员、各学年组长为成员的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和实施工作。

二、制定工作方案。根据县教委印发的《延寿县教育局2012—2013加强廉政内附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立足我校工作实际,细化工作的内容,完善工作措施,制定全面具体、便于操作的工作方案。

三、全面动员部署。分别于2012年12月7日和10日召开由全体教职工参加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动员会和培训会,会上,先传达了县教委文件精神,并详细安排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

四、加强宣传学习。利用各种有效形式组织干部职

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有关规定及中央、省、地、县有关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会议、文件精神,全面领会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精神,并使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办法为广大干部职工所理解和掌握。

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阶段 篇7

1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风险分析

1.1 工程业主及相关项目管理者的风险

1)工程业主风险。

业主资金无保证,付款能力差,或者业主信用差,缺乏履约诚意,拖欠工程款等,使得承包商贷款利息增加,成本提高,以及工程业主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协调能力差,工作效率低,难以及时为承包商提供工程有序施工的条件,造成工程停工等现象的发生。

2)相关管理者风险。

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拖延签署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等;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差,不按程序办事,有目的拖延支付工程款;监理工程师专业和技术水平低,对一些索赔问题提不出合理化建议或作不出决定等从而引起工程进度拖延,成本增加的风险。

1.2 工程项目环境风险

1)政治风险。

国家的政策、法规的变化是承包商难以事先预见的,而承包商在工程投标阶段往往对这些风险因素估计不足,导致成本的变化。

2)经济风险。

材料、设备价格的变动,通货膨胀以及贷款利率提高等都会引起承包商施工阶段成本的变化,存在一定的风险。

3)社会风险。

社会风气腐败,职能部门卡、压现象严重,办事效率低。或者工程周边居民素质低,社会治安差,出现材料、设备遗失,施工现场被破坏导致工程成本增加。

4)自然风险。

台风、洪水、地震、严寒、酷暑、不良地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1.3 工程项目承包商自身风险

1)技术风险。

设计不充分,存在错误或缺陷;设计粗糙,未考虑地质、水文条件和施工的可能性,以及技术方案不合理,导致质量问题,引起工程返工、工程延期,造成成本增加等风险。

2)合同风险。

合同中存在仅对单方规定的约束性条款所带来的风险。同时,合同条款不完整,有遗漏以及合同管理人员水平有限,索赔和反索赔能力差,也会给承包商造成经济损失。

3)人员风险。

管理人员专业管理水平低,协调能力差,管理手段落后。同时,现场工人的素质、专业技能以及人员的稳定性等因素,都是承包商在施工阶段不可避免的成本风险因素。

4)安全风险。

安全措施不得当,造成工伤事故;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存在结构的安全隐患;不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安装、操作,存在设备安全隐患等导致成本变化。

5)设备材料风险。

材料、设备管理不善,导致材料、设备质量不符,品牌规格有误,到货时间有偏差等原因,引起工程的进度拖延,导致工程的成本改变。

6)其他风险。

除了以上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外,还存在管理层的决策失误;分包商或供应方违约;工程预算人员工程价款估算或结算错误等影响成本的风险。

2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风险评价

2.1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风险案例调查

1)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内容:对一个拥有丰富工程施工承包经验的甲级企业近五年来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所遭遇的影响成本风险因素和该风险因素对成本的影响进行调查。调查方法:根据风险分析结果设计调查表,并采用发放调查表和资料分析以及访谈等调查方式。

2)调查结果统计。

为了计算方便,先对案例调查表中风险对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大小a进行赋值,具体赋值为:灾难性后果5、致命性后果4、严重后果3、较严重后果2、轻微损失1。然后,采用数理统计法对该工程施工承包企业五年来所承接的52个工程项目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每个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的影响值。最后,将每个风险因素影响值和概率带入风险函数,即式(1),计算求出各项风险因素的风险值。

R=f(P,C) (1)

其中,R为风险;P为各种不确定性发生的概率;C为所有不确定性结果的数量值。

2.2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风险专家咨询调查

1)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内容:请工程项目高层管理、现场施工、监理等人员根据经验对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做出评价。调查方法:根据风险分析结果设计调查表,通过发函或到施工现场咨询有关专家,对调查表所列的内容进行调查。

2)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共发放调查表60份,回收56份,回收率93.3%。为了便于统计分析,对调查表中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赋值。同时,考虑到有效性、易用性,本文选用式(2),式(3)的风险值计算办法。

Sji=aijbji (2)

RSi=i=1nSjin (3)

其中,aji为第j个问卷调查者对第i个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估计;bji为第j个问卷调查者对第i个风险因素发生对项目成本影响大小的评价;Sji为第j个问卷调查者对第i个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评价;n为共有n个被调查者;RSi为第i个风险因素的风险值。

根据以上风险值计算方法,将调查结果代入式(2),式(3)进行计算。

3)问卷的信度检验。

选择了最常用的克朗巴哈—阿尔法信度检验系数来评判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a=ΚΚ-1(1-i=1Κai2aΤ2) (4)

其中,K为问卷中风险因素的总数;ai2为第i个风险因素得分的方差;aΤ2为所有风险因素(总得分)的方差。

依据式(4)对本次问卷的信度进行了检验,计算结果为:a=0.94。

信度检验的a值能够达到0.7,则认为该调查的结果是可信的。因此,从结果来看,本次针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影响成本的风险事件重要性的调查结果是可信的。

2.3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风险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在案例调查和专家咨询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基础上,将案例调查和专家咨询调查所得各风险因素风险值分别代入式(5)计算风险因素综合风险值[6]。

R=aRfi+(1-a)Rfj (5)

其中,R为风险因素综合风险值;a为案例调查风险值权重系数;1-a为专家咨询调查风险值权重系数;Rfi为案例调查风险值;Rfj为专家咨询调查风险值。由于考虑案例调查结果和专家咨询调查结果重要性相一致,a=0.5。

通过主、客观的调查统计分析,可看出业主资信等级中的“业主资金无保证,付款能力差,拖欠工程款”的综合风险值最大,它是承包商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所要面临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承包商施工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需引起承包商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安全风险的“工伤事故、结构的安全隐患”和合同风险的“合同条款中有不平等条款,条款有遗漏,表达有误”等风险因素的综合风险值均较大,它们是决定承包商是否盈利的关键风险因素,也需承包商重点关注。

3 结语

风险和利益是共存的,承包商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虽然面临诸多影响成本的风险,其中有工程业主及相关项目管理者风险和工程项目环境风险,以及承包商自身的风险,但只要能够应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认真分析和准确评价这些风险,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就能够减少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飞涟,周继祖,余浩军.浅议施工项目管理的风险与对策[J].基建优化,1999,20(1):42-45.

[2]刘力.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及评价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2-9,61-64.

[3]卢有杰.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19,47.

[4]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53-88.

[5]陈伟珂,黄艳敏.工程风险与工程保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48-80.

[6]林晓枝.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40-49.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 篇8

关键词:风险投资;二板市场;主板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97-02

一、风险投资作用的阶段性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根据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一般可将风险投资分为四种类型:

(一)种子资本(seed capital):种子资本主要是为那些处于产品开发阶段的企业提供小笔融资。由于这类企业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年以上)都难以提供具有商业前景的产品,所以投资风险极大。对“种子资本”具有强烈需求的往往是一些高科技公司,如生物技术公司。它们在产品明确成型和得到市场认可前的数年里,便需要定期注入资金,以支持其研究和开发(R&D)。

(二)导入资本(start-upfunds):一旦当一个公司拥有了确定的产品,并具有了较明确的市场前景后,由于资金短缺,企业便可寻求“导入资本”,以支持企业的产品中试和市场试销。

(三)发展资本(development capital):就量而言,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的是用于企业扩张期的“发展资本”。这种形式的投资在欧洲已成为风险投资业的主要部分。以英国为例,目前“发展资本”已占到风险投资总额的30%。这类资本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协助那些私人企业突破杠杆比率和再投资利润的限制,巩固这些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为它们进一步在公开资本市场获得权益融资打下基础。由于风险企业应经进入成熟期,能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预见性的现金流,企业管理层也具备良好的业绩记录,因此尽管这一时期介入的资金回报率并不是很高,还是很受风险投资家的青睐。

(四)风险并购资本(venture M&Acapital):风险并购资本是一种特殊的风险投资工具。一般适用于较为成熟的、规模较大和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企业。与一般杠杆并购的区别就在于,风险并购的资金不是来源于银行贷款或发行垃圾债券,而是来源与风险投资基金,即收购方通过融入风险资本,来并购目标公司的产权。目前,MBO和MBI所涉及的风险资本数额越来越大,在英国,已占到风险投资总量的2/3,但交易数量却少得多,原因就在于MBO/MBI的交易规模比其他类型的风险投资要大得多。

由此可见,各类风险资本有其独特的投资偏好和运作机制。考查其他国家的有关资料后可以发现,风险资本还替代不了政府投资而成为研究开发(R&D)资金的主要来源。即使像市场经济十分发达、风险投资业相对成熟的美国,其1997年风险投资的年投资量也不及全社会年R&D投资量的1/19,相当于政府当年投资的1/6还不到,有些年份甚至比IBM公司的R&D投入还要小。而其投入到R&D中的资金更是微小,只相当于政府R&D投资的1%。

另外,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的方向是专业化,例如,在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1990年以后美国的风险资金就开始走向专业化了。这句话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指每个行业都有专门的基金来做;二是指在投资的阶段上,各个基金专门在不同的阶段投资,有的基金专注于早期的发现幼苗,有的基金专注于把处于较成熟的企业做上市,还有的专注于把上市后经营不好的企业扭亏为盈。这对我们国内的投资基金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启示,在考虑发展基金的时候,也要有一个基础的设想:我们的可行性在什么地方,适合做哪个阶段,不要一哄而上,摊子铺得很大,却又缺乏相应的人才、技能和经验,而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二、风险投资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风险投资是从1895年成立“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开始的。到1997年底,以进行风险投资的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达到96家,孵化企业达到247家,年产值为61.2亿元。90年代后,在政府积极组建不同类型的风险投资机构如高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国际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我国,如1992年美国太平洋公司已投资和承诺投资风险资金总额达8000万美元。据统计,近年来在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资金中,科研机构及部分企业自筹资金约占50%;国家科技计划拨款约占21.6%;国家科技贷款约占5.2%;仅有2.3%的资金是创业风险投资。因此,作为高技术产业摇篮的风险投资业,在我国依旧尚在初期形成阶段。

为什么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比较缓慢呢?

首先,我国缺乏一个成熟的项目市场,不利于风险投资机构的项目甄选和组合投资。在一个成熟的项目市场的基础上,风险投资机构才能够从众多的候选企业和项目中选出最具潜力的企业和项目进行投资,以尽可能降低风险、保障收益。而我国当前显然还缺乏这样一个成熟的项目市场,许多高科技成果不能通过规范的商业计划传达给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也深切感受到难以进行规范的项目甄选,从而选到技术含量高而且市场前景最好的企业和项目。由于难以选择最具潜力的投资项目实现有效的投资组合,从风险投资运作的第一步开始便充满了较大的风险,风险投资机构的动力自然不足。

其次,风险投资公司的数量太少,资金来源单一,规模太小,造成的投资风险很难规范。风险投资也和保险业一样,为了分担某些重大风险,对于大项目往往采取几家公司投资的方式。但这一做法的前提是风险投资公司要达到一定的数目,而我国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而且,由于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为政府拨款,企业及金融机构较少出资,也并未吸收居民闲散资金。由于风险分散的机制难以形成,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的积极性被束缚了。

再次,风险机构的责任和权力之间的失衡打击了其投资的积极性。我国许多企业产权界定不清、管理方式陈旧、经营理念落后,而且风险经营管理者的监控权利得不到落实。风险投资机构承担了风险,却无法自主的控制风险和保障可分享的经济效益,其投资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nlc202309030648

最后,风险投资机构的退出增值机制不健全,是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动力不足的最大原因。如前面的分析所说,潜在的高收益是风险投资机构愿意涉足高风险投资领域的最根本的诱因。而如果这种收益不能顺利实现,即,高科技企业成功后,风险投资机构不能通过产权的顺利转让实现收益的分享,势必会从根本上对投资的积极性以致命的打击。目前我国发现投资主要通过参与被投资企业的分红来实现投资回收,周期太长,不必要的增加了风险,将风险资本与风险企业绑在一起,有悖于风险投资的初衷。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国际上通用的退出渠道(二板市场上市、商业出售、股权转让)在我国要么亟待完善,要么尚未形成。我国虽然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权交易市场可供利用,但这个市场很不健全,运作无序,股权转让的关卡很多,困难重重。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要求限制了绝大多数风险企业通过深、沪证券市场退出的可能。根据我国《证券法》和《公司法》关于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应具有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且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等条件。然而根据风险投资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的特性,其资产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其公开上市的希望渺茫。虽然可以通过“借壳”、“买壳”实现间接上市后再进行股权转让,但随着“壳资源”的日趋稀缺及价格的上升,这一途径对公司而言成本太高。

截止2014年6月,浙江共有38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交易。根据同花顺的整理,其中具有科技型企业概念的是30家,占比为78.9%,除去2家数据不全或有缺失的个业,样木数量共28个。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不仅仅是存在着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集中体现了各种矛盾的“系统工程”,要解决它,必须找准关键的突破口。在商业出售和股权交换的情况下,对方是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的企业,也就是说,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交易的价格往往很难预料,而且往往并不是企业最有效率的市场价值;而在主板市场(A股)上市,大多数的风险企业的风险较高,较难达到上市的要求,对风险企业而言没有普遍意义,而且如果由于他们的参与引起主板市场较大的震动,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也不公平。

参考文献:

[1]靳景玉.风险投资发展机制研究[M].成都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晏文隽,郭菊娥.不确定性条件下风险投资高收益的触发条件——以估值调整协议为视角[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2):7-11.

[3]洪俊杰,刘志强,黄薇.区域振兴战略与中国工业空间结构变动——对中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5,(8):28-40.

[4]孙建华.风险投资、IPO后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来自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7(9):90-98.

作者简介:赵婉彤(1995.11-),女,辽宁抚顺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日语系2014级本科生,主要从事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曹桂韬(1993.12-),男,河南商丘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日语系2014级本科生,主要从事日本语言文化研究。

上一篇:活动方案超大舞台led下一篇:计算机基础实验项目